2022重点专科检查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2重点专科检查自评报告

147板药物。不推荐使用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环氧化酶 -2 抑制剂。三、非药物治疗(一)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1. 适应证:适用于窦性心律,经标准和优化的药物治疗至少 3~6 个月仍持续有症状、LVEF 降低,根据临床状况评估预期生存超过 1 年,且状态良好,并符合条件的患者。2.处理要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治疗人群,特别是有效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患者。要选择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后壁。术后优化起搏参数,包括 AV 问期和 VV 间期的优化。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及降低心率,尽可能实现 100% 双心室起搏。术后继续规范化药物治疗【9】。(二)ICD1.适应证:(1)二级预防:慢性心衰伴低 LVEF,曾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室颤) 或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Ⅰ类,A 级)。(2) 一级预防:LVEF≤35%,长期优化药物治疗后(至少 3 个月以上)NYHAⅡ或Ⅲ级,预期生存期>1 年,且状态良好。①缺血性心衰:MI 后至少 40 d,ICD 可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率(Ⅰ类,A 级);②非缺血性心衰:I... [收起]
[展开]
2022重点专科检查自评报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147

板药物。不推荐使用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环氧化酶 -2

抑制剂。

三、非药物治疗

(一)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1. 适应证:适用于窦性心律,经标准和优化的药物治疗至少 3~6 个月仍持

续有症状、LVEF 降低,根据临床状况评估预期生存超过 1 年,且状态良好,

并符合条件的患者。

2.处理要点: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治疗人群,特别是有效药物治

疗后仍有症状的患者。要选择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

后壁。术后优化起搏参数,包括 AV 问期和 VV 间期的优化。尽量维持窦性心

律及降低心率,尽可能实现 100% 双心室起搏。术后继续规范化药物治疗【9】。

(二)ICD

1.适应证:(1)二级预防:慢性心衰伴低 LVEF,曾有心脏停搏、心室颤动

(室颤) 或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Ⅰ类,A 级)。(2) 一级预

防:LVEF≤35%,长期优化药物治疗后(至少 3 个月以上)NYHAⅡ或Ⅲ级,预期

生存期>1 年,且状态良好。①缺血性心衰:MI 后至少 40 d,ICD 可减少心脏

性猝死和总死亡率(Ⅰ类,A 级);②非缺血性心衰:ICD 可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

死亡率。

2.处理要点和注意事项:适应证的掌握主要根据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后,要因人而异。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为 MI 后或缺血性

心肌病患者,符合 CRT 适应证,应尽量置人 CRT-D。所有接受 ICD 治疗的低

LVEF 患者,应密切注意置入的细节、程序设计和起搏功能。

急性心衰

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

见,急性右心衰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

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

力增加,从而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以及伴组织器官灌注

不足的心原性休克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第152页

148

一、急性心衰的流行病学

急性心衰已成为年龄>65 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又称急性心衰综合征,

其中约 15%~20% 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即急性

失代偿性心衰。急性心衰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 3%,6 个月的再住院率约

50%,5 年病死率高达 60%。

二、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1.急性心衰的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2)急性心肌坏死和 (或) 损

伤,如广泛 AMI、重症心肌炎;(3)急性血液动力学障碍。

2.急性心衰的诱发因素

(1) 可能导致心衰迅速恶化的诱因: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缓如各种

类型的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二

尖瓣腱索断裂、右心室梗死等;急性肺栓塞;高血压危象;心包填塞;主动脉夹

层;手术的围术期;感染;围产期心肌病。

(2)可能导致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的诱因: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或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贫血;肾功能不全(心肾综合症);

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缺乏依从性;医源性因素如应用了非甾体类抗炎剂、皮质激

素、抗肿瘤治疗(化疗或放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

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酒精或药物滥用。

三、临床表现

急性心衰发作迅速,可以在几分钟到几小时 (如 AMI 引起的急性心衰),或

数天至数周内恶化。患者的症状也可有所不同,从呼吸困难、外周水肿加重到威

胁生命的肺水肿或心原性休克,均可出现。急性心衰症状也可因不同病因和伴随

临床情况而不同。

1.基础心血管疾病的病史和表现:大多数患者有各种心脏疾病史,存在引

起急性心衰的各种病因。老年人中主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

瓣膜病,年轻人中多由风湿性心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所致。

2.早期表现:原来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疲乏或运动耐力明显

减低,以及心率增加 15~20 次 /min,可能是左心功能降低的最早期征兆。

第153页

149

继续发展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检查

可发现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P2 亢进、两肺尤其肺底部有湿性

啰音,还可有干啰音和哮鸣音,提示已有左心功能障碍。

3.急性肺水肿:起病急骤,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严重呼吸困

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 30~50 次 /min;

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听诊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

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4.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为:(1) 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降至 90 mmHg 以

下,且持续 30 min 以上,需要循环支持。(2) 血液动力学障碍:肺毛细血管楔

压 (PCWP)≥18mmHg,心脏指数≤2.2 L·min-1·m-2

(有循环支持时) 或 1.8 L·min1·m-2

(无循环支持时)。(3) 组织低灌注状态,可有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尿量

显著减少 (<30 ml/h),甚至无尿;意识障碍;代谢性酸中毒。

四、急性心衰的临床评估及监测

评估时应尽快明确:(1)容量状态;(2)循环灌注是否不足;(3)是否存在急性

心衰的诱因和 (或) 合并症。

(一) 无创性监测

每个患者均需应用床边监护仪,持续测量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

度等。监测体温、动脉血气、心电图等。

(二) 血液动力学监测

1.适应证:适用于血液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病情严重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的

患者,如伴肺水肿 (或) 心原性休克患者。

2.主要方法

(1) 右心导管:适用于:①患者存在呼吸窘迫或灌注异常,但临床上不能判

断心内充盈压力情况。②急性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的情况下仍持续有症状伴有以

下情况之一者:容量状态、灌注或肺血管阻力情况不明,收缩压持续低下,肾功

能进行性恶化,需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考虑机械辅助循环或心脏移植。

(2)外周动脉插管:可持续监测动脉血压,还可抽取动脉血样标本检查。(3)

肺动脉插管:不常规应用。

3.注意事项:(1) 在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肺动脉闭塞病变,以及左

心室顺应性不良等情况下,肺毛细血管楔压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左心室舒张末压。

第154页

150

对于伴严重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热稀释法测定心输出量不可靠。(2) 避免插入导

管的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等。

(三) 生物学标志物检测

1.利钠肽

(1) 有助于急性心衰诊断和鉴别诊断: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 为排除急性心衰的切点。应注意测定值与年龄、性别和体质量等有关,老

龄、女性、肾功能不全时升高,肥胖者降低。

(2) 有助于评估严重程度和预后:NT-proBNP>5000 ng/L 提示心衰患者短

期死亡风险较高;>1000 ng/L 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

(3) 灰区值:定义为介于“排除”和按年龄调整的“纳人”值之间,评估其临床

意义需综合考虑临床状况,排除其他原因,因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慢性肺部

疾病、肺动脉高压、高血压、房颤等均会引起测定值升高。

2.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 cTnT 或 cTnI 旨在评价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坏

死及其严重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AMI 时可升高 3~5 倍以上。重

症有症状心衰往往存在心肌细胞坏死、肌原纤维崩解,血清中 cTn 水平可持续

升高,为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提供信息,有助于评估其严重程度和预后。

3.其他生物学标志物:近几年一些新的标志物也显示在心衰危险分层和预

后评价中的作用,其中中段心房利钠肽前体 (MR-proANP,分界值为 120 pmoL/L)

在一些研究中证实,用于诊断急性心衰,不劣于 BNP 或 NT-proBNP。反映心肌

纤维化的可溶性 ST2 及半乳糖凝集素 -3 等指标在急性心衰的危险分层中可能

提供额外信息,此外,反映肾功能损害的指标也可增加额外预测价值。

五、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主要有 Killip 法 (表 8)、Forrester 法(表 9) 和临床程度床边分级(表 10)3

种【10】。

Killip 法主要用于 AMI 患者,根据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状态分级。Forrester

法适用于监护病房,及有血液动力学监测条件的病房、手术室。临床程度床边分

第155页

151

级根据 Forrester 法修改而来,主要根据末稍循环的观察和肺部听诊,无需特殊

的监测条件,适用于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以 Forrester 法和临床程度床边分级为例,自Ⅰ级至Ⅳ级的急性期病死率分

别为 2.2%、10.1%、22.4% 和 55.5%【11】。

六、急性心衰的治疗

1.临床评估:对患者应根据上述检查方法以及病情变化作出临床评估,包

括:基础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衰发生的诱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并估计预

后;治疗的效果。评估应多次和动态进行,以调整治疗方案,且应强调个体化治

疗。

2.治疗目标:改善急性心衰症状,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护重要脏器功

能,避免急性心衰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二) 一般处理

1.体位:静息时明显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

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

2.吸氧:适用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明显,尤其指端血氧饱和度<90% 的

患者。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应常规应用,这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和心输出量下降。

如需吸氧,应尽早采用,使患者 SaO2≥95%( 伴 COPD 者 SaO2>90%)。

可采用不同方式:①鼻导管吸氧:低氧流量 (1~2 L/min) 开始,根据动脉

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流量。②面罩吸氧:适用于伴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必要时还

可采用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3.出入量管理: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水肿明显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和静

脉输液速度。无明显低血容量因素 (大出血、严重脱水、大汗淋漓等) 者,每天

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 1500 ml 以内,不要超过 2000 ml。保持每天出入量负平衡

约 500 ml,严重肺水肿者水负平衡为 1000~2000 ml/d,甚至可达 3000~5000

ml/d,以减少水钠潴留,缓解症状。3~5 d 后,如肺淤血、水肿明显消退,应减

少水负平衡量,逐渐过渡到出入量大体平衡。在负平衡下应注意防止发生低血容

量、低血钾和低血钠等。同时限制钠摄入<2 g/d。

(三) 药物治疗

1.基础治疗: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可减少急性肺水肿患者焦虑和呼吸困难引

起的痛苦。此类药物也被认为是血管扩张剂,降低前负荷,也可减少交感兴奋。

第156页

152

主要应用吗啡 (Ⅱa 类,C 级)。应密切观察疗效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伴明显

和持续低血压、休克、意识障碍、COPD 等患者禁忌使用。洋地黄类能轻度增加

心输出量、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改善症状。伴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可应用毛花甙

C 0.2~0.4 mg 缓慢静脉注射,2~4 h 后可再用 0.2 mg。

2.利尿剂

(1)襻利尿剂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适用于急性心衰伴肺循环和 (或) 体循环

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静

脉应用可在短时间里迅速降低容量负荷,应首选,及早应用。

(2) 襻利尿剂种类和用法:常用呋塞米,宜先静脉注射 20~40 mg,继以静

脉滴注 5~40 mg/h,其总剂量在起初 6 h 不超过 80 mg,起初 24 h 不超过 160

mg。亦可应用托拉塞米 10~20 mg 静脉注射。如果平时使用襻利尿剂治疗,最

初静脉剂量应等于或超过长期每日所用剂量。

(3) 托伐普坦:推荐用于充血性心衰、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

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患者,可显著改善充血相关症状,且无明显短期和长期不

良反应。EVEREST 结果显示,该药可快速有效降低体质量,并在整个研究期维

持肾功能正常,对长期病死率和心衰相关患病率无不良影响【12】。

对心衰伴低钠的患者能降低心血管病所致病死率。建议剂量为 7.5-15.0 mg/d

开始,疗效欠佳者逐渐加量至 30 mg/d。

(4) 利尿剂反应不佳或利尿剂抵抗:轻度心衰患者小剂量利尿剂即反应良好,

随着心衰的进展,利尿剂反应逐渐不佳。心衰进展和恶化时常需加大利尿剂剂量,

最终大剂量也无反应,即出现利尿剂抵抗。此时,可尝试以下方法:

①增加利尿剂剂量:可在严密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的情况下根据临床情况增

加剂量,应用过程中应监测尿量,并根据尿量和症状的改善状况调整剂量。

②静脉推注联合持续静脉滴注:静脉持续和多次应用可避免因为利尿剂浓度

下降引起的钠水重吸收。

③2 种及以上利尿剂联合使用:临床研究表明低剂量联合应用,其疗效优于

单一利尿剂的大剂量,且不良反应更少。联合应用利尿剂仅适合短期应用,并需

更严密监测,以避免低钾血症、肾功能不全和低血容量。也可加用托伐普坦。

④应用增加肾血流的药物,如小剂量多巴胺或萘西立肽,改善利尿效果和肾

功能、提高肾灌注,但益处不明确。

第157页

153

⑤纠正低氧,酸中毒,低钠、低钾等,尤其注意纠正低血容量。

3.血管扩张药物

(1) 应用指征:此类药可用于急性心衰早期阶段。收缩压水平是评估此类药

是否适宜的重要指标。收缩压>110mmHg 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

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因可能增加急性

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此外,HF-PEF 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剂应

小心。

(2) 主要作用机制:可降低左、右心室充盈压和全身血管阻力,也降低收缩

压,从而减轻心脏负荷,但没有证据表明血管扩张剂可改善预后。

(3)药物种类和用法:主要有硝酸酯类、硝普钠及萘西立肽 (重组人 BNP) 等,

不推荐应用 CCB。血管扩张剂应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

的维持剂量。

硝酸酯类药物:在不减少每搏输出量和不增加心肌耗氧下能减轻肺淤血,特

别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心衰的患者。

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起始剂量 5~10ug/min,每 5~10 min 递增 5~10ug/min,

最大剂量为 200 ug/min;亦可每 lO~15 min 喷雾 1 次 (400ug),或舌下含服

0.3~0.6 mg/ 次。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剂量 5~10 mg/h。硝酸甘油及其他硝酸

酯类药物长期应用均可能发生耐药。

硝普钠:适用于严重心衰、原有后负荷增加以及伴肺淤血或肺水肿患者。临

床应用宜从小剂量 0.3ug·kg-1·min-1。开始,可酌情逐渐增加剂量至 5ug·kg-1·min1,静脉滴注,通常疗程不要超过 72 h。由于具强效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要密

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合适的维持剂量。停药应逐渐减量,并加用口服血管

扩张剂,以避免反跳现象。

萘西立肽 (重组人 BNP):其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静脉和动脉 (包括冠状动

脉),从而降低前、后负荷,故将其归类为血管扩张剂。实际上该药并非单纯的血

管扩张剂,而是一种兼具多重作用的药物,有一定的促进钠排泄和利尿作用;还

可抑制 RAAS 和交感神经系统。

VMAC、PROACTION 以及国内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的应用可以

带来临床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善,推荐用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ASCEND-HF 研究

表明,该药在急性心衰患者中应用安全,但不改善预后。应用方法:先给予负荷

第158页

154

剂量 1.5~2ug/kg 静脉缓慢推注,继以 0.01 ug·kg-1

·min-1 静脉滴注;也可不用负

荷剂量而直接静脉滴注。疗程一般 3 d。

ACEI:该药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仍有诸多争议。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的患

者不宜应用。AMI 后的急性心衰可试用,但起始剂量宜小。在急性期病情稳定

48 h 后逐渐加量,不能耐受 ACEI 者可应用 ARB。

正在研究的药物:重组人松弛素 -2(serelaxin) 是一种血管活性肽激素,具有

多种生物学和血液动力学效应。RELAX-AHF 研究表明,该药治疗急性心衰可缓

解患者呼吸困难,降低心衰恶化病死率,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且对 HF-REF 或

HF-PEF 效果相仿,但对心衰再住院率无影响。

(4)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下禁用血管扩张药物:收缩压<90 mmHg,或持续

低血压伴症状,尤其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避免重要脏器灌注减少;严重阻塞

性心瓣膜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有可能出现显著低血压;

二尖瓣狭窄患者也不宜应用,有可能造成心输出量明显降低。

4.正性肌力药物

(1)应用指征和作用机制:适用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如伴症状性低血压 (≤85

mmHg) 或 CO 降低伴循环淤血患者,可缓解组织低灌注所致的症状,保证重要

脏器血液供应。

(2) 药物种类和用法:多巴胺 (Ⅱa 类,C 级):小剂量 (<3ug·kg-1·min-1

) 应

用有选择性扩张肾动脉、促进利尿的作用;大剂量 (>5 ug·kg-1·min-1

) 应用有正

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收缩作用。个体差异较大,一般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

短期应用。可引起低氧血症,应监测 SaO2,必要时给氧。

多巴酚丁胺 (Ⅱa 类,C 级):短期应用可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外周灌注,缓

解症状。对于重症心衰患者,连续静脉应用会增加死亡风险。用法:2~20 ug·kg1·min-1 静脉滴注。使用时监测血压,常见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偶尔

可因加重心肌缺血而出现胸痛。正在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推荐应用多巴酚

丁胺和多巴胺。

磷酸二醋酶抑制剂 (Ⅱb 类,C 级):主要应用米力农,首剂 25~75ug/kg 静

脉注射 (>10 min),继以 0.375~0.750 ug·kg-1·min-1 静脉滴注。常见不良反应有

低血压和心律失常。OPTIME-CHF 研究表明米力农可能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和病

死率。

第159页

155

左西孟旦 (Ⅱa 类,B 级):一种钙增敏剂,通过结合于心肌细胞上的 TnC

促进心肌收缩,还通过介导 ATP 敏感的钾通道而发挥血管舒张作用和轻度抑制

磷酸二酯酶的效应。其正性肌力作用独立于 β 肾上腺素能刺激,可用于正接受 β

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

该药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等方面不劣于多巴酚丁胺,且使患者的 BNP

水平明显下降。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增加病死率。

用法:首剂 12ug/kg 静脉注射 (>10 min),继以 0.1 ug·kg-1·min-1 静脉滴注,

可酌情减半或加倍。对于收缩压<100 mmHg 的患者,不需负荷剂量,可直接用

维持剂量,防止发生低血压。应用时需监测血压和心电图,避免血压过低和心律

失常的发生。

(3) 注意事项:急性心衰患者应用此类药需全面权衡:

①是否用药不能仅依赖 1、2 次血压测量值,必须综合评价临床状况,如是

否伴组织低灌注的表现;

②血压降低伴低心输出量或低灌注时应尽早使用,而当器官灌注恢复和 (或)

循环淤血减轻时则应尽快停用;

③药物的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作调整,强调个体化治

疗;

④此类药可即刻改善急性心衰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和临床状态,但也可能促进

和诱发一些不良的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导致心肌损伤和靶器官损害,必须警惕;

⑤用药期间应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因正性肌力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

肌缺血等情况;

⑥血压正常又无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急性心衰患者不宜使用【13】。

5.血管收缩药物:对外周动脉有显著缩血管作用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等,多用于尽管应用了正性肌力药物仍出现心原性休克,或合并显著低

血压状态时。这些药物可以使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脏器,收缩外周血管并提高血

压,但以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为代价。这些药物具有正性肌力活性,也有类似于正

性肌力药的不良反应。

6.抗凝治疗:抗凝治疗 (如低分子肝素) 建议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

风险较高,且无抗凝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第160页

156

7.改善预后的药物:HF-REF 患者出现失代偿和心衰恶化,如无血液动力

学不稳定或禁忌证,可继续原有的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四) 非药物治疗

1.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又降低心肌耗氧量和

增加心输出量。

适应证:①AMI 或严重心肌缺血并发心原性休克,且不能由药物纠正;②

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冠心病(如 AMI 伴机械并发症);③心肌缺血或急性重

症心肌炎伴顽固性肺水肿;④作为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 或心脏移植前的过渡

治疗。对其他原因的心原性休克是否有益尚无证据【14】。

2.机械通气:指征为心跳呼吸骤停而进行心肺复苏及合并Ⅰ型或Ⅱ型呼吸

衰竭。有下列 2 种方式:

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分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双相间歇气道正压通气 2

种模式。推荐用于经常规吸氧和药物治疗仍不能纠正的肺水肿合并呼吸衰竭,呼

吸频率>20 次 /min,能配合呼吸机通气的患者,但不建议用于收缩压<85

mmHg 的患者【15】。近期一项研究表明,无论哪种模式,都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

风险或气管内插管的概率。

②气道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应用指征为心肺复苏时、严重呼吸衰竭经常规

治疗不能改善者,尤其是出现明显的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影响到意识状态的

患者。

3.血液净化治疗

(1) 适应证:

①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考虑采用超滤治疗: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的

外周组织水肿,且对利尿剂抵抗;低钠血症(血钠<l10 mmol/L) 且有相应的临床

症状如神志障碍、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呕吐以及肺水肿等。

②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血肌酐>500 umoL/L 或符合急性血液透析指征的其

他情况可行血液透析治疗。超滤对急性心衰有益,但并非常规手段。

(2) 不良反应和处理:存在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生物不相容、出血、

凝血、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感染、机器相关并发症等。应避免出现新的内环境

紊乱,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时应注意热量及蛋白的丢失。

第161页

157

4.心室机械辅助装置:急性心衰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明显改善时,有条件的

可应用该技术。此类装置有体外模式人工肺氧合器 (ECMO)、心室辅助泵 (如可

置入式电动左心辅助泵、全人工心脏)。

七、急性心衰稳定后的后续处理

1.病情稳定后监测:入院后至少第 1 个 24 h 要连续监测心率、心律、血

压和 SaO2,之后也要经常监测。至少每天评估心衰相关症状 (如呼吸困难),治

疗的不良反应,以及评估容量超负荷相关症状。

2.病情稳定后治疗:(1) 无基础疾病的急性心衰:在消除诱因后,并不需要

继续心衰的相关治疗,应避免诱发急性心衰,如出现各种诱因要及早、积极控制。

(2) 伴基础疾病的急性心衰: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康复和预防。

(3) 原有慢性心衰类型:处理方案与慢性心衰相同。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的治疗

虽经优化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极度无力,常有心原性恶病质,且需

反复长期住院,这一阶段即为难治性心衰的终末阶段。诊断难治性终末期心衰应

谨慎,应考虑是否有其他参与因素,以及是否已经恰当应用了各种治疗措施等。

难治性终末期心衰的治疗应注意以下 4 点【16】。

一、控制液体潴留

患者的症状常与钠、水潴留有关,因此,控制液体潴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二、神经内分泌抑制剂的应用

此类患者对 ACEI 和 β 受体阻滞剂耐受性差,宜从极小剂量开始。ACEI 易

致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β 受体阻滞剂易引起心衰恶化。

三、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扩张剂

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 (如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和血管扩张剂 (如硝酸甘油、

硝普钠),可作为姑息疗法,短期(3~5 d) 应用以缓解症状。一旦情况稳定,即应

改换为口服方案。

能中断应用静脉正性肌力药者,不推荐常规间歇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若患

者无法中断静脉治疗,可持续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米力农,静脉治疗通常应用

于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

四、心脏机械辅助和外科治疗

第162页

158

1.心脏移植:可作为终末期心衰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适用于严重心功能

损害或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物,而无其他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度心衰患者。对于

有适应证的患者,其可显著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除了供体心脏短缺外,心脏移植的主要问题是移植排斥,是术后 1 年死亡

的主要原因,长期预后主要受免疫抑制剂并发症影响。晚近的研究显示,联合应

用 3 种免疫抑制剂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 5 年生存率,可达 70%~80%。

2.LVAD:由于终末期心衰患者数量的增多、器官供体受限以及技术进步,

LVAD 或双室辅助装置 (BiVAD) 可作为心脏移植的过渡或替代。在接受最新连

续血流装置的患者中,2~3 年的生存率优于仅用药物治疗的患者。

适应证:使用优化的药物和器械治疗后仍有严重症状>2 个月,且至少包括

以下一项者适合置入 LVAD:(1)LVEF<25% 和峰值摄氧量<12 ml·kg-1 ·min-1

(2) 近 12 个月内无明显诱因,因心衰住院次数≥3 次;(3) 依赖静脉正性肌力药

物治疗;(4) 因灌注下降而非左心室充盈压不足 (PCWP≥20 mmHg,且收缩压

≤80~90 mmHg 或心脏指数≤2 L·min-1·m-2

)导致的进行性终末器官功能不全 [肾

功能和(或) 肝功能恶化];(5)有心室功能恶化等。

右心衰竭

一、右心衰竭的定义和病因

右心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右心室收缩和 (或) 舒张功能障碍,不足以提

供机体所需要的心输出量时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右心衰竭的诊断至少具备 2 个特征:与有心衰竭一致的症状与体征;有侧

心脏结构和 (或) 功能异常,或有右侧心内压增加的客观依据。各种心血管疾病

引起的左心衰竭均可发生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是左心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

素。有心衰竭病因不同、个体遗传背景不同,预后存在差异。

二、右心衰竭的诊断

右心衰竭诊断标准如下:

(1)存在可能导致右心衰竭的病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左心衰竭、肺动脉高

压 (包括 COPD 所致)、右室心肌病变[包括右心室梗死,限制性病变和致心律失

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 等]、右侧瓣膜病变,以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第163页

159

(2)存在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由于体循环静脉淤血和右心排血量减

少。症状主要有活动耐量下降,乏力以及呼吸困难。体征主要包括颈静脉压增高

的征象,肝脏增大,中心性水肿 (如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 和外周水肿,

以及这些体征的组合。

(3)存在右心结构和 (或) 功能异常和心腔内压力增高的客观证据。主要来自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核素、磁共振等。右心导管可提供心腔内压力增

高和功能异常的证据。

三、右心衰竭的治疗

1.治疗原则:首先应考虑积极治疗导致右心衰竭的原发疾病,减轻右心的

前、后负荷及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窦性节律、房室正常顺序和间期,以及左、

右心室收缩同步。

2.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因素:常见诱因有感染、发热、劳累、情绪激动、妊娠或分娩、长

时间乘飞机或高原旅行等。

氧疗:可以改善全身重要脏器的缺氧,降低肺动脉阻力,减轻心脏负荷。血

氧饱和度低于 90% 的患者建议常规氧疗。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小于 60

mmHg 时,每天要持续 15 h 以上的低流量氧疗,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在 60 mmHg

以上。其他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心理与精神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

3.左心衰竭合并右心衰竭:大多为慢性病程,即先有左心衰竭,随后出现

右心衰竭,但也有部分情况是左、右心同时受损。右心衰竭加重时呼吸困难会减

轻,血压易偏低。基本治疗原则可以遵循左心衰竭治疗的相关指南,但需要更加

重视容量的平衡管理,保持恰当的前负荷是必要的。

磷酸二酯酶 -5 抑制剂可能有益,但缺少充分的临床证据,仅适用于平均动

脉压 (MAP)>25 mmHg,肺动脉舒张压 -PCWP>5mmHg 的反应性肺动脉高压

患者。避免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类前列环素。一旦发生右心衰竭,单独的左

心辅助可能加重右心的负荷,此时建议使用双心室辅助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4.肺动脉高压伴发右心衰竭的治疗:(1) 对利尿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

短期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 2~5 ug·kg-1·min-1,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米力农。(2) 避免应用非选择性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酯类、肼苯哒嗪、

第164页

160

酚妥拉明。(3) 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降

低肺动脉压力,但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评估。

5.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所致急性右心衰竭和低心排量是

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呼吸和循环支持治疗尤其重要。

(1) 出现低氧血症 (PaO2<60~65mmHg),尤其有心排血量降低者,应予持

续吸氧。

(2)溶栓和 (或) 抗凝治疗:心原性休克和 (或) 持续低血压的高危肺栓塞患

者,如无绝对禁忌证,首选溶栓治疗。伴有急性右心衰竭的中危患者不推荐常规

溶栓治疗。

(3)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伴心原性休克患者不推荐大量补液,低心排血量伴血

压正常时可谨慎补液。

6.肺部疾病:各种类型的肺部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均可通过缺氧、内皮损

伤、局部血栓形成以及炎症机制导致肺动脉高压,最后导致右心衰竭,即慢性肺

原性心脏病。

治疗包括:(1) 积极治疗原发病。(2) 改善右心功能:使用利尿剂要谨慎,快

速和大剂量弊多利少。强心苷易发生心律失常和其他毒副作用,需在积极抗感染

和利尿治疗的基础上考虑。此外,可采用合理的抗凝治疗。

7.右心瓣膜病:常见引起右心衰竭的右心瓣膜病变类型为三尖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肺动脉瓣狭窄。治疗包括:基础疾病的治疗;防止过度利尿

造成的心排血量减少;器质性瓣膜疾病的治疗应遵循相关指南。

8.急性右心室 MI:右心室 MI 导致右心衰竭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低血压、

颈静脉显著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的三联征。

治疗原则包括:积极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慎用或避免使用利尿剂、血管扩

张剂、吗啡;优化右心室前、后负荷;没有左心衰竭和肺水肿,首先扩容治疗,

快速补液直至右心房压升高而心输出量不增加,或 PCWP≥18 mmHg;扩容后仍

有低压者。建议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顽固性低血压者,IABP 可增加右冠状动

脉灌注和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

9.心肌病与右心衰竭:常见可累及右心系统并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肌病主要

包括 ARVC 和限制型心肌病 (RCM)。ARVC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心律失常

猝死的风险,其次是治疗心律失常和右心衰竭。ARVC 发生右心衰竭时应该遵循

第165页

161

右心衰竭的一般治疗原则,如存在难治性心衰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应考虑心

脏移植。

10.器械治疗与右心衰竭:主要见于心脏起搏器和 ICD 置入。

心衰的整体治疗

一、运动训练

心衰患者应规律的进行有氧运动,以改善心功能和症状。一些研究和荟萃分

析显示,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可改善运动耐力、提高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降低

心衰住院率。

二、多学科管理方案

多学科治疗计划是将心脏专科医师、心理、营养、运动、康复师、基层医生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患者及其家人的共同努力结合在一起,

对患者进行整体(包括身心、运动、营养、社会和精神方面) 治疗,以显著提高防

治效果,改善预后。应建立这样的项目并鼓励心衰患者加入,以降低心衰住院风

险。

三、姑息治疗

需采取姑息性治疗的患者包括:(1) 频繁住院或经优化治疗后仍有严重失代

偿发作,又不能进行心脏移植和机械循环辅助支持的患者;(2)NYHA Ⅳb 级,

心衰症状导致长期生活质量下降的患者;(3) 有心原性恶病质或低白蛋白血症,

日常生活大部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的患者;(4) 临床判断已接近生命终点的患者。

姑息治疗内容包括:经常评估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着重于

缓解心衰和其他并存疾病的症状,进一步的治疗计划包括适时停止 ICD 功能,

考虑死亡和复苏处理取向,旨在让患者充分得到临终关怀,有尊严地、无痛苦和

安详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心衰的随访管理

随访监测便于对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加强患者与心衰团队之间

的沟通,从而早期发现并发症,包括焦虑和抑郁,早期干预以减少再住院率,便

于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166页

162

McMurray JJ.Clinical Pratice.Systolic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10,362,228-238.

Shah AM,Mann DL.In search of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strategies for heart

failure;recent advance in basic science [J].Lancet,2011,378,704-7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076-109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

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195-208.

Yancy CW,Jessup M,Bozkurt B,et a1.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C01k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idelines[J].JmCollCardio1.2013Jun . Doipii0735-097(13)02114-

1.10.10160.jacc.2013.05.019.[Epubahead offprint.

Jessup M,Abraham WT,Casey DE,et a1.2009 focused update:ACCF/

AH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inAduh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cart Assoe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J].Circulation,2009,1 19(14):1977—2016.

Arnold JM,Liu P,Demem C,et a1.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 consensus

conference recommendations on heart failure2006:diagnosis and management.Can

J Cardiol,2006,22(1):23.4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

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3O(1):7-23.

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 erica.HFSA 2006 Comprehensive Heart Failure

Practice Guideline.J Card Fail,2006。12(1):el-2.

Januzzi.『L Jr,Camargo CA,Anwaruddin S,et aL 11le N-terminalPro-BNP

investigation of dyspnea in the mergency department(PRIDE)study.Am J Cardiol,

2005,95(8):948-954.

Krum H,Cameron P.Diure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mainstay of

therapy or potential hazard?J Card Fail,2006,12(5):333-335.

第167页

163

Flather MD,Yusuf S,Kcber L,et a1.Long-term ACE-in hibit o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r left-ventriculardYsfunction: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data

from ndividualpatients.ACE.Inhibit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laborativeGroup.ncet,

2000,355(9215):1575-1581.

Granger CB,McMurray JJ,Yusuf S,et aL Efects of cand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educed . ventficularsystolic function intolerant to an

giotensin—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the CHARM—Alternative iaLancet, 2014,

362(9386):772-776.

wilhnheimer R,van Veldhuisen DJ。Silke B,et aL Efect onsurvival and

hospitalization of initiating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with bisoprolol foUowed

by enalapfil.as compared with theopposite sequence:results of the randomized Cardiac

nsuficiency Bisopmlol Study(CIBIS) 111. Circulation,2005,l12 16):2426.2435.

Vahanian A,Baumgartner H,Bax J,et 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Th e Task Force on t Management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oftII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Eur Heart J,2007,28(2):23O-268.

Yaney CW,Jessup M,Bozkurt B,et a1.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m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J Am

Coll Cardiol,2013,62(16):e147—239.

Jessup M,Abraham WT,Casey DE,et a1.2009 focused update:ACCF/

AH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h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cart Assoe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Heart andLung Transplantation[J].Circulation,2009,1 19(14):1977—2016.

第168页

164

附件 5:开展多学科协作(MDT)

开展多学科协作(MDT)情况

一、概论

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是指可独立

为患者提供诊治意见的多专业领域的专家, 在特定时间针对患者病

情开展临床讨论会议,共同探讨针对该患者的诊治方案[ 1 ],现代

医院管理制度及分级诊疗制度要求三级甲等医院应具备疑难危重疾

病诊治的能力。我科于 2010 年 3 月设立中医经典病房,探索中医药

在救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2018 年 5 月我院

设立中医主导的疑难杂病门诊,同时由疑难杂病门诊协调相关科室,

开展基于中医诊疗体系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作为全院多学科协作诊疗

门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借鉴现代医学多学科协作

诊疗门诊形式,基于中医体系特点,开展疑难病中医多学科、多流派、

多疗法相结合的一体化诊疗,为疑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的中医诊疗服

务。

二、具体措施

1.“金三角”联动

1.1 急危重症收治协作:目前病房主要涉及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中医经典病房与急诊和ICU联动成为“金三角”,

由急诊科首诊甄别需要收入经典科病房的患者,涉及急危重症需要有

创机械通气等 ICU 适应症者可由经典科转 ICU 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

回我科继续中医治疗为主。

深化中医经典科、急诊、ICU 三科合作,中医药“早介入、早截断、

早防治”,争取让危重病人在第一时间服用中药,从收治、诊疗、协

作多方面入手,全程跟进危重病人的诊疗流程。发挥中药的抢救优势

的同时,充分保障病人安全。三科优势互补,定期反馈交流,形成共

识,提升诊治水平。

第169页

165

1.2 骨干医师轮科制度:急诊科、经典科及 ICU 的骨干医师实施

长期交换轮科制度。让三个科室的骨干学习主攻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

杂症,加强中西医协同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在保证医

疗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势。

1.3 科研合作:联合“泛金三角”科室,加强对破格救心汤在心

衰、MODS 等急危重症领域的运用研究、多科联合开展试验,设计前瞻

性研究方案。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其临床疗效,提高中医药治疗危急

重症的临床效能和显示度。

2.术科及内科会诊协作:已开展的术科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会诊,

涉及普外科、大血管外科、心脏外科、胃肠道外科、泌尿外科、神经

外科、妇科、乳腺科等各个专科病种围手术期、保守治疗的中医协作

会诊制度,同时内科如肾内科等专科相关疑难病种中医会诊查房,派

遣高年资副高以上医师定期到各个专科会诊查房,扩大专科影响力及

扩展经方思维。

3.疑难杂病门诊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

中医多学科诊疗专家组成员来自消化科、肝病科、神经科、肾内

科、儿科、妇科、急诊科、肿瘤科、中医经典病房、中医思维研究室。

会诊专家流派涵盖经方流派、五运六气流派、扶阳流派、岭南甄氏流

派,同时配备针灸及中医外治专家。 参与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的特

色疗法包括:脐针、董氏奇穴、象脉针灸、小针刀、五行针灸、耳穴

贴敷、五色脐贴、艾灸、拔罐、推拿按摩、正骨疗法等。

3.1 临床实践

3.1.1 工作流程

在门诊楼特设的疑难病多学科会诊中心区域开展中医多学科协

作诊疗服务,在会诊前 3d,会有会诊秘书提前联系患者进行预问诊,

患者进入会诊室后坐于主诊专家台旁, 先由主诊专家进行详细问诊,

再由其他专家补充问诊,秘书记录病历及会诊记录。

会诊当天,由 3 名或以上的来自不同专科、流派及疗法的专家,

从各自专科角度出发,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对患者病历资料进

第170页

166

行再确认、再收集、再补充,进一步完善病历资料后进行专家讨论;

给出以中医为主的诊治方案和相应的饮食起居及情志调摄养生方案;

最后由专家组组长综合各会诊专家意见,制定出相应的诊疗计划;然

后由专家组组长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和诊疗计划的交代,患者及家

属知情同意后,即按照治疗方案实施;会诊后疑难病会诊中心护理团

队负责部分特色疗法实施,并协调秘书组负责随访。

会诊过程中,会诊秘书及时记录和收集专家讨论意见,并于会诊

结束后,对会诊资料做进一步整理完善。每一份病历都有一份完整的

多学科讨论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相关检查、讨论

目的、专家意见和专家签名等,便于日后的随访和回顾性分析。

会诊后 1 周,由会诊秘书对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

执行专家诊疗计划的情况以及治疗后病情的变化情况, 而后将随访

结果反馈至会诊专家组,专家组再视情况调整诊疗方案。

2.2 组织

中医多学科诊疗管理团队 在医院医务管理部门的授权下, 由疑

难杂病门诊负责协调各个相关科室和临床团队,成立中医多学科诊疗

管理团队,以及管理专家组、秘书组。团队负责人由疑难杂病门诊主

任担任,负责协调各个团队工作任务,定期对多学科诊疗质量进行评

价,及改善多学科诊疗流程。

三、预期效果

1. “金三角”联动

“金三角”联动已经实施多年,目前在收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等急危重症,加强中西医协同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

方案,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优

势。

2. 术科及内科会诊协作

2021 年 10 月成立中医经典科围手术期会诊小组,开展的术科围

手术期多学科协作会诊,打造移动式的中医经典队伍。目前会诊人数

达 770 人,会诊人次超 2130 次 会诊科室有 20 余个,涉及普外科、

大血管外科、心脏外科、胃肠道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妇科、

第171页

167

乳腺科等各专科病种围手术期,病种方面涉及各个术科围手术期难治

问题如:脑出血术后非感染性发热、脑梗塞\\出血术后复苏、胃肠功

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心脏\\大血管术后康复等,运用中医经典理论

为指导,以六经辨证的角度探索围手术期优势病种与现代医学难点问

题为切入点,进行针药结合(经方联合针灸)治疗,有效减少重大手

术创伤和后遗症发生,逐渐形成简单有效、易于推广的围手术期中医

临床诊疗规范。目前已明确中医经典优势病种为甲状腺术后、胃肠道

术后胃肠功障碍、脑出血术后,已形成书面的临床指引,拟进一步进

行临床数据收集,撰写论文及拟行相关科研课题研究。

3. 疑难杂病门诊

2018 年 5 月至今(后因疫情暂停),开展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

按照疾病主要归属系统可分为 11 大类,其中病例合计排前 3 名的是:

神经系统疾病 149 例,消化系统疾病 67 例,皮肤系统疾病 36 例。

主要用到的中医理论流派排前 3 名分别是:经方流派、五运六气流派、

扶阳流派;主要用到的中医技术排前 3 名分别是:脐针、五色脐贴、

小针刀疗法。398 例多学科协作诊疗病例涉及中医学科总数合计为 10

个科室,流派有 6 种,中医技术 11 种。经过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一

体化诊疗,会诊案例中 72.1%的患者随访表示主诉或整体情况较前好

转,其中免疫系统疾病有效率 90.9%,生殖系统疾病有效率 80.0%,

皮肤系统疾病有效率 77.8%。

建立疑难病中医多学科协作诊疗诊疗模式,有利于汇集中医多学

科、多流派、多疗法的专家,打破学科、流派、疗法之间的界线, 通

过讨论总结出合理的和最佳的诊断治疗决策,显著提高了就诊体验和

疗效。

多学科协作的最终目的是能开展中医药治疗急危重复杂疑难疾

病的诊疗优势研究,各专科形成本专业治疗急危重症的经典路径。力

争把中医经典病房建成国家级急危重症中医救治中心和复杂疑难疾

病中医诊治中心。建设门诊病房一体化中医疑难杂病诊疗中心。

第172页

168

三、专科中医特色优势

(一)纯中医治疗能力与水平

科室具备纯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例的能力,2021 年科室纯中医治疗疑难危

重病例数为 996 人,中医治疗率 100%,占总出院人数的 78.61%,其中疑难病例

560 例,占 44.2%;危重病例 436 人,占 34.4%。

住院号 姓名 年龄 西医诊断 证型 处方

1 6108876 罗伙带 65 急性脑梗死 少阳证类 升明汤合桃红四物汤

2 6110166 徐广君 53 肩周炎 厥阴证类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

3 0074031 冯定修 93 急性消化道出血 少阳证类 茯苓汤合升明汤—升明汤合承气汤

4 6068054 关家驹 85 急性消化道出血 少阳证类 升明汤合合三黄泻心汤

5 6092862 潘刘 73 带状疱疹

少阳演阳

明合病

大柴胡汤

6 6066474 陈好女 81 心力衰竭 少阴证类 破格救心汤合真武汤

7 225868 李洁萍 54 肢体麻木 厥阴证类 乌梅汤—桂枝汤

8 0410323 李穗华 42 纤维肌痛

太少两感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人参汤

9 6064038 韩应才 68 肾结石 太阴证类 附子理中汤合桃核承气汤

10 6080650 潘健升 66 胃恶性肿瘤 太阴证类 理中汤合小承气汤

11 6102003 吴嘉碧 47 睡眠障碍 厥阴证类 当归四逆汤—大柴胡汤—五苓散

12 6081115 陈钻娣 54 良性阵发性眩晕 太阴证类 白术厚朴汤

13 0225868 李洁萍 54 肢体麻木 厥阴证类 乌梅汤—桂枝汤

14 6105762 吴嘉轩 47 乳腺增生 太阴证类 备化汤

第173页

169

15 6101380 郭美玲 61 慢性胃炎 少阳证类 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合理中汤

16 6101214 李成有 58 慢性胃炎 太阴证类 香砂理中丸

17 6059940 林锐才 62 带状疱疹 少阴证类 当归四逆汤合附子砂半理中汤

18 6106026 黄碧容 82 高氨血症 厥阴证类 大承气汤-竹叶石膏汤

19 6105195 李智宏 41

十二指肠球部溃

太阴证类 小建中汤

20 6093827 曹丹菱 48 偏头痛 少阳证类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加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21 6112556 黄华妹 腰椎间盘突出 厥阴证类 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

22 6092598 陆炳勋 64 泌尿系感染

少阳阳明

合病证

大柴胡汤-白术厚朴汤

23 6109116 何爱君 66

泌尿道感染、肾

结石伴积水

太阳证类 葛根汤合五苓散-桂枝汤加减

24 6063055 卢静金 发热 少阳证 柴胡桂枝汤加减-葛根汤

25 6110021 王仁建 2 型糖尿病 太阴证 苓桂术甘汤-砂半理中汤

26 6076132 杜桂英 63 肺部感染

太阳少阳

合病

柴胡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

27 6028360 陈有甜 纤维肌痛

太阳少阴

合病

桂枝加附子汤

28 6109809 黄耀威 68 带状疱疹神经痛

少阳阳明

合病

大柴胡汤

29 6106026 黄碧容 82 高氨血症 厥阴证类 大承气汤-竹叶石膏汤

30 6111940 张琳 35 心脏肿瘤 太阴证类 茯苓汤合升明汤

31 3044025 邓丽霞 65 慢性支气管炎 太阴证 陈夏附子理中汤

32 0014412 曹某 62 类风湿关节炎 三阴伏寒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加减

33 6017728 黄某 63 脓毒血症 少阳证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34 0001621 李某 54 下肢水肿 太阴证 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第174页

170

35 60629** 陈某 74 消化道出血 阳明证 小品生地黄汤

36 61626** 张某 53 脑梗死 风邪入中 续命煮散

37 61635** 孟某 88 神志不清 阳明证 桃核承气汤

38 60529** 丘某 75 肝硬化 阳明证 已椒苈黄丸

39 61326** 张某 53 脑梗死 风邪入中 续命煮散

40 6062903 刘润媚 36 冠状动脉心肌桥

阳明少阳

合病

桃核承气汤

41 6112842 王杰 32 感染性发热 少阳证类 小柴胡汤

42 6112913 黎想 76 2 型糖尿病

少阳阳明

合病

大柴胡汤

43 0403727 潘芬 44 慢性胃炎 少阳证类 柴胡桂枝干姜汤

44 6112802 符小蓉 55 高血压病 寒热错杂 黄连汤加减

45 6112312 严健朗 7 急性化扁 太阳正类 葛根汤

46 6056287 胡惠珍 70

发热(可疑关节

术后亚急性感

染)

少阴证类 破格救心汤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47 6031452 陈燕辉 73

带状疱疹性神经

三阳合病 大柴胡加桃核承气汤

48 6007378 何乃 91

短暂大脑缺血性

发作

阳明证类 三黄泻心汤

49 6087809 陈冬泰 74

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伴出血

少阳证类

大柴胡汤—竹叶石膏汤—黄芩加半夏

生姜汤

50 6028398 汤社娥 61 急性胆囊炎 少阴证类 大柴胡汤

51 6100495 黄志华 56 肺部感染 少阴证类 真武汤

52 6101049 胡衍慧 90 急性心力衰竭 少阴证类 五苓散

第175页

171

专科以中医药主导救治危急重症、兼顾复杂疑难病,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下,

以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为主,结合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中医治疗能力不断提升。

(二)主攻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专科制定了 3 主攻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不断完善。

序号 诊疗方案病种名称

1 肺炎六经辨证诊疗方案

2 心衰六经辨证诊疗方案

3 慢性阻塞性肺病六经辨证诊疗方案

同时,除根据 3 大主攻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制定临床方案外,还根据近 5 年科

室收治病种排名前五的病种进行筛选,额外增加冠心病、颈椎病 2 个临床路径方

案,且每年不断完善。

序号 临床路径病种名称

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2 心力衰竭临床路径

3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路径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5 颈椎病临床路径

第176页

172

(三)主攻病种收治率

优势病种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肺部感染 342(24.76%) 293(24.58%) 155(12.23%)

心力衰竭 93(6.73%) 147(12.33%) 138(10.89%)

慢性阻塞性肺病 123(8.91%) 83(6.96%) 62(4.89%)

总计 556(40.40%) 523(43.87%) 355(28.01%)

中医经典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密切跟踪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形成了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并重诊治模式。

专科以收治急危重症为主导、兼顾复杂疑难症,收治病种范围广、多达 66

种,其中前 10 位的优势病种总数及占比超过 55%。因为 2021 年当时科室转型为

内九科(发热过度病房)2021 年 5 月底至 2021 年 7 月初科室改造为内九发热过

度病房,一共 238 人,其中病重占 178 人,占总人数 75.1%,对主攻病种的收治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实施临床路径

科室作为医院探索性“试验田”,定位为中医药为主导救治各类急危重症、

兼顾复杂疑难病,无明显专科归属,使得临床病例纳入路径存在一定的限制。经

过前期探索,自 2021 年 8 月始专科逐步、分批次启动临床路径纳入以来,目前

纳入临床路径的病种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椎病 5 个病种(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种为 2021 年

8 月开始纳入路径,心力衰竭病种为 2021 年 9 月开始纳入路径,慢性阻塞性肺

病为 2021 年 12 月开始纳入路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颈椎病均为 2022

年 6 月开始纳入临床路径),每个诊疗方案均为对应的经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

会审核“合格”的临床路径。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我科纳入社区获得性肺炎

第177页

173

患者 115 例,纳入率 77.2%,完成率 89.6%,次均住院费用为 14858.17 元/人,平

均住院天数为 9.45 天;我科纳入心力衰竭患者 88 例,纳入率 84.6%,完成率

82.8%,次均住院费用为 16389.82 元/人,平均住院天数为 10.69 天;我科纳入慢

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35 例,纳入率 94.6%,完成率 74.3%,次均住院费用为 11897.33

元/人,平均住院天数为 8.49 天;我科纳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 7 例,

纳入率 77.8%,完成率 85.7%,次均住院费用为 16265.01 元/人,平均住院天数为

7.57 天;我科纳入颈椎病患者 6 例,纳入率 85.7%,完成率 100%,次均住院费

用为 8480.89 元/人,平均住院天数为 7.5 天。

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做出以下经验总结:加强纳入管控,形成定期监

管督促机制,强化临床路径执行力。因目前临床路径仍在经验积累阶段,且与临

床科研有部分重叠,导致在临床开展时可能存在处理重叠;另外,部分病例存在

纳入例数脱失、变异出径情况。对于上述不足,科室也相应作出应对调整:(1)

在临床路径版本升级过程中逐步将临床路径与临床科研进行结合,相关检验检查

项目进行优化,与临床科研项目进行整合,避免重复。(2)针对纳入脱失原因,

在临床路径版本升级过程中,尽量扩展纳入词条 ICD 编码,以覆盖可能出现的

各种临床情况,以减少纳入脱失。(3)目前变异出径病例原因多为入院时诊断

不明确,完善检查后诊断改变,或因病情变化转 ICU 或其余专科治疗,究其原

因,与我科无专科归属,部分疑难发热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均收治我科进一步检

查以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等非可控因素相关,在后续的优化中,当加强入院时

病情研判,在收治流程中注意及早安排患者进行指向性检查,尽早完善专科检查

以明确责任病灶及完善相关专科会诊,提高临床效率与治疗效果,尽量减少不必

要的检查拖延,以减少变异出径率。

附表 1:我科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数据分析(2021 年 8 月始)

第178页

174

附表 2:我科心力衰竭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数据分析(2021 年 9 月始)

年度 路径病种

人数

纳入路径病

种人数

纳 入

率%

完成路径

人数

完成率%

2020 年 / / / / /

2021 年 34 22 64.71 13 59.09

2022 年 149 115 77.2 103 89.6

年度 路径病

种人数

纳入路径

病种人数

纳入率% 完成路径人数 完成率%

对去年变

/ / / / /

2020 年 / / / / /

2022 年 104 88 84.6 72 82.8

年度 路径病

种人数

纳入路径

病种人数

纳入率% 完成路径人数 完成率%

对去年变

/ / / / /

2021 年 / / / / /

2022 年 37 35 94.6 26 74.3

第179页

175

附表 3:我科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数据分析(2021 年 12 月始)

附表 4:我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数据分析(2022

年 6 月始)

附表 5:我科颈椎病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数据分析(2022 年 6 月始)

(五)主攻病种中医切入点

三大主攻病种的中医切入点明确:

年度 路径病

种人数

纳入路径

病种人数

纳入率% 完成路径人数 完成率%

对去年变

/ / / / /

2021 年 / / / / /

2022 年 9 7 77.8 6 85.7

年度 路径病

种人数

纳入路径

病种人数

纳入率% 完成路径人数 完成率%

对去年变

/ / / / /

2021 年 / / / / /

2022 年 7 6 85.7 6 100

第180页

176

1. 心力衰竭

A. 整体入手,调整细节,发挥优势。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通

过各种征象推寻整体功能的改变,针对整体功能进行调整。中医药治疗心衰立足

整体,注意心脏病变与其它脏器的关联,治疗时强调直接针对病程中的证候表现,

采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的多种措施,以恢复机体自身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强抗

病御邪能力为主要宗旨,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减少慢性心衰复发等方面

具有优势和特色。因此,发挥慢性心衰中医药的特长与优势,提高心衰的诊治水

平,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病机,病证结合,凸显优势。经过多年研究心衰的理论及经验梳理,

我们已就中医病机达成共识:基本病机以气虚、阳虚为本,瘀血、水饮、外感为

标。以益气温阳(或养阴)、活血利水、扶正托透为基本治法。但心力衰竭是危重

病症,还需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对病情作出判断,

选择最为恰当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必要时配合强心、血管活性药物、

利尿剂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心衰在疾病不同发展时期主要的证候有

所不同。在发病初期,气虚血瘀是心衰的基本证候;心阳虚是疾病发展的标志,

多见于心衰中后期。阴虚证可见于心衰各期,是心衰常见的兼证。早期阴虚多与

原发疾病有关,中后期阴虚则是病情发展的结果,亦可因过用利尿剂所致。在心

衰的中后期,心阳亏虚累及肾阳,致命门火衰。肾阳虚亏,气不化津,津失敷布,

则停而为水。因此痰饮水停是最终的病理产物。因此,针对心衰发展的不同时期,

应分期论治,主要证候有所侧重。另外,心力衰竭是危重病症,病情复杂,病变

第181页

177

常涉及多个脏腑,需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方法,在结合西医诊断辨病治

疗的同时,灵活的辨证施治,详审证情,谨察病机,兼顾它证。

C. 推广现有诊疗方案,优化临床评价体系。心衰病人反复发作,病情渐进

性加重。缺乏长期有效治疗的问题,科室在李可老中医抢救心衰的成功经验破格

救心汤的基础上做了多方探索,联合温氏奔豚汤、金匮肾气丸、培元固本散等方

药及中成药,使科室治疗心衰的成功率稳步提升,特别是对心衰病稳定期的作用,

发现培元固本散对改善心衰病预后,减少复发、稳定病情、甚至逆转早期心衰具

有积极作用。配合中医特色疗法,发挥中医特色护理内涵,增加了热奄包、背部

艾箱灸、脐灸等综合手段,同时大幅度减少不必要中成药,尤其是静脉类中成药

的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心衰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下一步要继续探索能够反映中医药治疗心衰独特疗效优势的客观、规范化、

便于推广的指标体系,开展中医药治疗心衰规范方案较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提

供科学、规范、合理的能够获得国际认同的有效证据,才能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有

效性及安全性提供坚实支撑,提高心衰的综合中医救治水平。

2. 肺炎

科室已形成以六经辨证为核心的辨证体系,中医切入点如下:

以轻中度肺炎为切入点,中医主导治疗方案。目前肺炎的常规药物治疗

仍以抗生素为主,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 80%,其中使用广谱抗

生素和联合使用 2 种以上抗生素的占 58%,高于 30%的国际水平。抗生素滥用

增加了细菌的耐药性,诱发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和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甚至导致死

第182页

178

亡,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与此同时,增加了医药费用,加重经济

和社会负担。根据我科十年来收治并运用中医六经辨证治疗肺炎病例,临床验证

确有疗效,对于轻中度肺炎病人完全可以采取中医药主导的治疗方案,减少抗生

素的使用,避免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产生,降低医疗费用。(相关临床研究结论附

后)。

多重耐药菌/病毒性肺炎为切入点,中医主导治疗方案。对于多重耐药菌

肺炎(如 PRSP/MRSA/MDR-GNB),以及某些病毒性肺炎的治疗,目前仍是现

代医学治疗的难点问题。六经辨证治疗方案,可能成为多重耐药菌肺炎/病毒性

肺炎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思路。(目前只有个案及临床体会,包括 SARS 和新冠肺

炎的中医药干预,尚无临床研究开展)。

重症肺炎的某些环节为切入点,中医辅助治疗方案。重症肺炎病死率高,

尤其是老年性的重症肺炎,中医方案介入治疗可以起到协同作用。针对需要呼吸

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可以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改善呼吸机撤离及困难脱机;针

对休克可以保护脏器功能、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目前只有个案及体会,尚无

临床研究开展)。

六经辨证方案为切入点,补充国内指南空白。目前中医诊治肺炎指南仍

以八纲辨证为主,不能涵盖临床所有情况,尤其是老年高龄患者,在临床诊治中

多以虚证,寒证为主,《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 2011 版) 》 指南中缺

乏寒证、虚寒证以及阴证肺炎的诊治方案,补充完善可以切实提高中医辨证论治

的水平和疗效。

第183页

179

3. 慢性阻塞性肺病

外邪引动为本病之重要外因——综合运用内服外用之中医特色疗法,以

扶正固表之效,减少慢阻肺的发生频率。

肺胀病的反复发作,多因感受外邪,侵袭肺系,因肺虚卫外不固,内则壅遏

肺气,致肺气上逆。肺开窍于鼻,外合毛皮,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通他脏,不

耐寒热,是为娇脏。外邪无论从口鼻还是从皮毛入侵,都易袭肺,导致肺失宣降,

而致COPD病情加重,故六淫是导致COP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外因。专科结合经典著

作相关论述,遵内经“是故圣人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

之旨,采用内服中药及运用艾灸、脐针、穴位贴敷、刮痧等综合的中医特色疗法,

扶助元气,增强体质,益卫固表,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之效;同时

做好宣教,让患者明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平素注意防寒保暖,控制空调

保持适当温度,以减少外邪侵袭,降低慢阻肺患者发生的频率。

B. 补土生金、金水相生法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长期的疾病过程中,不断经历“发作—住院—缓解—

出院—门诊—发作—住院”的循环过程,由于气道不可逆的逐步发展,以及抗生

素、解痉平喘等药物的长期使用,患者肺功能逐步下降,抵抗力、免疫力日趋降

低,发作频率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稳定期与肺、脾、肾三脏虚损密切相关,稳定

期以虚为主,故根据其稳定期证候特点和脏腑的生克关系,虚证可用直补本脏和

虚补其母、补其子的治法。一则从肺脾关系着手,俾脾胃健全,食欲增进,不仅

第184页

180

便溏自止,而且因肺得谷气滋养,久咳、气短等症也能减轻或痊愈,这就是“培

土生金”法。肺(金)肾(水)亏虚者,用滋补肾肺法(金水相生法),使子旺母充,

肺肾气足,肾气中则气能沉降,气短、气喘得以减轻。

专科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研制的肺系培固本散,采用血肉有情之品,培土生金,

固金生水;同时运用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灵活加减化裁对治各种病机变化,经

临床应用发现,在治疗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方面,可取得提高患者免疫力,减

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效果。

C. 提升五运六气思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与实践

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

响的一门学问,从天地人三层次全面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背后的规律及

机理。专科陈党红副主任医师、黄洁春主治医师为顾植山教授的师承弟子,全面

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了五运六气的基础知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例如,2022 年为

壬寅年,天干壬为木运太过,地支寅为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容易形成

木强克脾土的情况,而出现腹泻,纳差,身体沉重,情绪波动大,头晕等;木强

反侮肺金,而出现肺气不利诸症。临床也发现,木气太过化火化热,部分合并邪

入阳明燥金的证型较为多见。因此,急性期,临床以少阳阳明论治为主,以清解

少阳郁热,通降阳明燥热为主,选方大柴胡汤加减;稳定期和缓解期,患者表现

为中土亏虚,肺金不利为主,以培土生金、宣肃肺气为主。

第185页

181

(六)主攻病种数据库

科室定位较为特殊,收治病种较为分散,三大主攻病种治相对不够集中。已

开展建立主攻病种、包括优势病种数据库(具体见附件):

第186页

182

(七)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临床应用

科室将名老中医经验运用于临床,不断总结提炼,将名老教授的学术思想在

专科主攻病种诊疗方案中得到体现(详见诊疗方案)。

名老中医、流派学术经验临床应用案例

住院号 姓名 年龄 诊断 证型 处方

1 3044025 邓某 65 慢性支气管炎 太阴证 陈夏附子理中汤

2 6102003 陈某 47 睡眠障碍 三阴伏寒 当归四逆汤

3 00014412 曹某 62 类风湿关节炎 三阴伏寒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

附子汤加减

4 6017728 黄某 63 脓毒血症 少阳证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5 0225868 某 54 肢体麻木 厥阴证 乌梅丸

6 0001621 李某 54 下肢水肿 太阴证 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7 0410××× 某 42 纤维肌痛 太少两感 桂枝加附子汤

8 ××××× 陈某 74 消化道出血 阳明证 小品生地黄汤

9 ××××× 张某 53 脑梗死 风邪入中 续命煮散

10 ××××× 孟某 88 神志不清 阳明证 桃核承气汤

11 ××××× 丘某 75 肝硬化 阳明证 已椒苈黄丸

(附: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工作总结)

第187页

183

附件 1: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工作总结

广东省中医院

名医工作室

年度工作总结(2021 年)

工作室名称:

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

工作室

项目负责人: 颜芳

第188页

184

广东省中医院

2020 年 4 月

第189页

185

名医工作室年度工作总结(2021 年)

一、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一)传承工作建设

(阐述工作室 2021 年度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总结提炼、传承研究方

面的业绩)

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在 2021 年度,结合李可名中医大弟子齐玉茹名

中医查房指导,在工作室负责人颜芳主任的带领下,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建设工

作计划,进一步梳理了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要点。科室中医主导治疗肺炎、心

衰等急危重症及不明原因发热等复杂疑难病的成绩和经验不仅显著提升了全国同行的中医

信心,更通过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不断梳理形成了独特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在行业内形成

了很强的疗效优势和理论优势,正向外推广应用。

(二)人才培养建设

(阐述工作室 2021 年度在传承团队建设、接受进修人员、培养中医人才、

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知识管理等方面的业绩)

中医经典科结合“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制定了工作

室的人才传承培养计划,科室目前有李可老中医弟子 2 名(颜芳、齐玉茹),有优秀中医人

才、青年中医人才各 1 人。为加强对外人才交流学习,科室人员先后跟师经典经方许家栋教

授、五运六气专家顾植山教授、脐针专家齐永教授进一步学习。

由于科室良好的学术氛围及临床疗效,2021 年科室接受各类进修人员约 30 名,通过临

床跟师带教、自学及集中学习中医古籍,参加疑难及中医讨论,文化学习等多种方式,成功

的为外单位培养了优秀的中医人才,他们回到所在医院后成功的将李可老学术思想及临证

经验、中医经典理论用之于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在当地形成了不同的反响,2021 年共

收集名中医及其传承弟子相关医案及读书心得约 100 余篇,整理并形成了科室的学术思想

体系(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肺部感染的诊疗方案,成功

申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厅局级课题 1 项;即将举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典传

承创新中医学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高级研修

班”,以加强业界内中医建设的交流。

第190页

186

(三)网络和管理制度建设

(阐述工作室 2021 年度在名医资源共享平台、网页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的业绩)

科室利用医院的知识管理平台以及中国知网平台,建立了李可名中医工作室数字图书

馆,建立了李可名中医的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学术专著等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由工作室成

员提供相关资料,由工作室管理员曾祥珲主治负责平台的运营及管理,资源的更新和维护。

并逐渐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跟师带教制度等传承制度。

(四)经费使用情况

根据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计划配套资金 10 万元,实际配套资金到位 10 元,依据医院

科研经费使用相关规定,由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颜芳主任审核监督,由成员曾祥珲主治医师具

体负责资金使用的审核登记,并由医院财务处统一审核管理,切实做到加强管理,资金专项

使用。

第191页

187

二、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一)已完成的年度工作计划

1. 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架构团队,制定负责人职责、工作室团队任务分工、传承研

究制度。

2. 收集健全名中医药专家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库(部分完成)。

3. 将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在科室 3 个主攻病种中形成诊疗方

案,并不断论证。

4. 维护名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李可名老中医工作室数字图

书馆)。

5. 接受了 30 名外单位进修人员,形成培养中医药传承型人才的流动站。

(二)未完成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原因分析

1.开办国家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原因分析:申报成功,因疫情影响而延期)

2.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 2 名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和 1 名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培养中);

(三)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对照实施方案及工作室分级管理要求,制定 2022 年度工作计划)

1、进一步凝炼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升华体系,形成名医医案与影像资料库;

2、进一步优化科室主攻病种的诊疗方案,将李可老中医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中

医药理论研究及教学教材;

3、进一步完善李可名中医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4、继续接受全国的进修人员,培养优秀中医传承人才;

第192页

188

5、研究李可老中医的成才规律及临床资料并形成专著出版,加强学术论文写作及发表,传

播学术思想;

6、科研方面,科学进行中医药辨证方案治疗肺部感染的循证评价及机制研究

7、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学术思想研讨会;

8、优化经费使用细则,实现经费的合理使用。

(四)需要医院支撑的条件

第193页

189

三、年度建设成效

具体内容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尽量呈现出相关数据)

1.收集名老中医药专

家的教案、讲稿、医案、

文稿、书稿等(篇)

收集名中医及其传承弟子相关医案及读书心得约 100 余篇。

2.出版专著(部)

(数量+名称)1 本。

曾祥珲、温姗主编的《经典经方临证录》已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等待出版。

3.承担名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研究课题

(项)

(数量+名称)5 个

1. 罗士针,广东省中医药局,易医脐针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胃

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

2021.12.31

2. 张锦祥,广东省中医药局,柴胡解毒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

证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急 性 加 重 伴 感 染 的 临 床 研

究,2021.1.1-2022.12.31

3. 黄洁春,广东省中医药局,易医脐针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

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2019.1.1-2021.1.1

4. 温姗,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痰湿体质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

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20-2021.12

5. 颜芳,中医药辨证方案治疗肺部感染的循证评价及机制

研究,广东省中医院,2020.1.1-2023.12.31

4.发表名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相关论文

(篇)

(数量+名称)5 篇

1. 黄臻,厚姜半甘人参桂枝汤化裁治疗气胀验案 3 则,

2021.9,江苏中医药

2. 曾祥珲,经方方机对病机体临证应用探讨,2021.12,中

国中医急症

第194页

190

3. 曾祥珲,附子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差异探讨,

2022.1,新中医

4. 黄遂和,2021.8,新中医,运用董氏奇穴治疗晚期恶性肿

瘤并发消化道梗阻医案 2 则

11.邓贤斌,破格救心汤的圆运动解析及临床应用拓展,

2021.9,中医药导报

5.整理优势病种诊疗

方案(种)

(数量+名称)3 种

1、轻中度肺部感染的中医诊疗方案

2、心力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

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6.重点培养副高及以

上中医药人员人数

(人)

目前仍在培养中。

7.重点培养中级职称

中医药人员人数(人)

目前仍在培养中

8.接纳外单位人员进

工作室进修学习人数

(人)

30 人

9.举办国家级、省级中

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次

数(次)及培训人数

即将举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典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专业委

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高级

研修班”,培养人数近 220 人。

10.全年围绕名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开展

的交流研讨、病案讨

论、医案评价等与人才

培养相关的活动次数

(次)

与彬州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举行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为指导思想的病案讨论,2021 年 1 月至今约 20 次。

第195页

191

11.开发院内制剂数量

(种)

(数量+名称)暂无。

12.开发新药数量(种)

(数量+名称)暂无。

13.获得发明专利(项)

(数量+名称)暂无。

14.获得省部级以上奖

励奖项(项)

(数量+名称)暂无。

15.其他

已初步建立相应网站和知识管理平台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工作室负责人签名:

第196页

192

附件 2: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工作总结

广东省中医院

名医工作室

年度工作总结(2021 年)

工作室名称: 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项目负责人: 颜芳

第197页

193

广东省中医院

2020 年 4 月

第198页

194

名医工作室年度工作总结(2021 年)

一、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一)传承工作建设

(阐述工作室 2021 年度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总结提炼、传承研究方

面的业绩)

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在 2021 年度,结合齐玉茹名中医来院查房指导,在工作室负责

人颜芳主任的带领下,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建设工作计划,进一步梳理了李可老

中医学术思想,齐玉茹名中医学术的临床经验。科室中医主导治疗肺炎、心衰等急危重症及

不明原因发热等复杂疑难病的成绩和经验不仅显著提升了全国同行的中医信心,更通过对

中医经典理论的不断梳理形成了独特的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在行业内形成了很强的疗效

优势和理论优势,正向外推广应用。

(二)人才培养建设

(阐述工作室 2021 年度在传承团队建设、接受进修人员、培养中医人才、

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知识管理等方面的业绩)

中医经典科结合“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名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制定了工作

室的人才传承培养计划,科室目前有李可老中医弟子 2 名(颜芳、齐玉茹),有优秀中医人

才、青年中医人才各 1 人。为加强对外人才交流学习,科室人员先后跟师经典经方许家栋教

授、五运六气专家顾植山教授、脐针专家齐永教授进一步学习。

由于科室良好的学术氛围及临床疗效,2021 年科室接受各类进修人员约 30 名,通过临

床跟师带教、自学及集中学习中医古籍,参加疑难及中医讨论,文化学习等多种方式,成功

的为外单位培养了优秀的中医人才,他们回到所在医院后成功的将李可老学术思想及临证

经验、中医经典理论用之于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在当地形成了不同的反响,2021 年共

收集名中医及其传承弟子相关医案及读书心得约 100 余篇,整理并形成了科室的学术思想

体系(圆运动六经辨证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肺部感染的诊疗方案,成功

申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厅局级课题 1 项;即将举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典传

第199页

195

承创新中医学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高级研修

班”,以加强业界内中医建设的交流。

(三)网络和管理制度建设

(阐述工作室 2021 年度在名医资源共享平台、网页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的业绩)

科室利用医院的知识管理平台以及中国知网平台,建立了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

数字图书馆,建立了齐玉茹名中医的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学术专著等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由工作室成员提供相关资料,由工作室管理员曾祥珲主治负责平台的运营及管理,资源的更

新和维护。并逐渐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跟师带教制度等传承

制度。

(四)经费使用情况

根据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计划配套资金 10 万元,实际配套资金到位 10 元,依据医院

科研经费使用相关规定,由传承工作室负责人颜芳主任审核监督,由成员曾祥珲主治医师具

体负责资金使用的审核登记,并由医院财务处统一审核管理,切实做到加强管理,资金专项

使用。

第200页

196

二、年度工作计划执行情况

(一)已完成的年度工作计划

6. 健全工作室管理制度,架构团队,制定负责人职责、工作室团队任务分工、传承研

究制度。

7. 收集健全名中医药专家典型医案、影像资料库(部分完成)。

8. 将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在科室 3 个主攻病种中形成诊疗方

案,并不断论证。

9. 维护名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齐玉茹名中医工作室数字图

书馆)。

10. 接受了 30 名外单位进修人员,形成培养中医药传承型人才的流动站。

(二)未完成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原因分析

1.开办国家级以上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原因分析:申报成功,因疫情影响而延期)

2.重点培养传承团队中 2 名副高以上中医药人员和 1 名中级职称中医药人员(培养中);

(三)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对照实施方案及工作室分级管理要求,制定 2022 年度工作计划)

1、进一步凝炼齐玉茹名中医学术经验,升华体系,形成名医医案与影像资料库;

2、进一步优化科室主攻病种的诊疗方案,将齐玉茹名中医学术经验、学术理论推广应用于

中医药理论研究及教学教材;

3、进一步完善齐玉茹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的工作成果及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