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发布时间:2022-10-2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0 141 第八章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纳西族远征云南时,纳西族首领麦良曾大力协助元军作战,忽必烈甚为感激。分别之时,将随军远征的乐队赠予麦良,以表感谢之情,而《白沙细乐》 就是这支蒙古乐队流传下来的乐曲,故名“别时谢礼”。《白沙细乐》采用古老的蒙古族乐器“火不思”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依据。但《云南丛书》集六十三《一笑先生诗文选》则说“此曲创自民间” 。纳西族土官阿良当权之时,住在永宁的普米人来袭,阿良在途中设下埋伏,普米人大败,全军覆没,纳西人亦伤亡惨重,此次战役之后,民间选此曲以追悼死难将士,后得以广泛流传。《元史》及《木氏宦谱》等历史文献并无忽必烈赠乐予麦良的记载,从乐曲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和所表现的凄凉、怀念、悲痛、惶惑的感情来看,第二种说法似乎更切合实际。根据美国学者罗克博士研究 ,“笃”原是纳西族东巴教的教士驱邪时演奏的音乐,似与蒙古族无关。而我国纳西族学者宣科则认为:《白沙细乐》和纳西族与普米族之间的战争有关。其时纳西土司的公主嫁与普米王子,王子在此战争中阵亡,故《公主哭》一段实为公主哭其夫,“三思渠”原名为“崩尸三思渠”,译为汉文即“普米人的血流成... [收起]
[展开]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0 141 第八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纳西族

远征云南时,纳西族首领麦良曾大力协助元军作战,忽必烈甚为感激。分别

之时,将随军远征的乐队赠予麦良,以表感谢之情,而《白沙细乐》 就是这

支蒙古乐队流传下来的乐曲,故名“别时谢礼”。《白沙细乐》采用古老的

蒙古族乐器“火不思”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依据。但《云南丛书》集六十三《一

笑先生诗文选》则说“此曲创自民间” 。纳西族土官阿良当权之时,住在永

宁的普米人来袭,阿良在途中设下埋伏,普米人大败,全军覆没,纳西人亦

伤亡惨重,此次战役之后,民间选此曲以追悼死难将士,后得以广泛流传。

《元史》及《木氏宦谱》等历史文献并无忽必烈赠乐予麦良的记载,从乐

曲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和所表现的凄凉、怀念、悲痛、惶惑的感情来看,第二

种说法似乎更切合实际。根据美国学者罗克博士研究 ,“笃”原是纳西族东

巴教的教士驱邪时演奏的音乐,似与蒙古族无关。而我国纳西族学者宣科则

认为:《白沙细乐》和纳西族与普米族之间的战争有关。其时纳西土司的公

主嫁与普米王子,王子在此战争中阵亡,故《公主哭》一段实为公主哭其夫,

“三思渠”原名为“崩尸三思渠”,译为汉文即“普米人的血流成了三条河”,

是描写战后惨景的乐章。至于《一封书》亦和战争有关,而 “赤脚舞”和“弓

箭舞”则是祭祀亡灵的舞蹈。

由此看来,《白沙细乐》应是在纳西族民间产生的祭祀亡灵的音乐,与忽

必烈赠乐无关。但在其发展、流传的过程中,可能受过蒙古族音乐的影响,

因此在乐队中留下了“火不思”这种蒙古族乐器,旋律中也融进了一部分蒙

古族音乐的音调。

(二)比力调

比力调即用竹笛或竖笛吹奏的曲调。纳西族的青年牧民最喜爱吹奏的乐器

是竖笛,即“勒子比力”。吹奏的曲调一般是 “谷期调” ( 横笛也可吹奏这

个曲调 )。参见谱例《谷期调》。

(三)口弦调

纳西族称口弦为 “可壳”或“古谷”。有单片、双片、三片几种,多用

竹片制作。

纳西族的口弦曲曲目繁多,内容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但音调较简单,

主要靠音色的频繁变化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参见谱例《狗追马鹿》。

(四)丽江古乐

纳西族把明清以来渐次从汉族、白族地区传入,并被纳西文人广泛承袭和

第152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2 14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 ™

自由深情地

& ġ ġ

谷期调

(竖笛独奏)

丽江

&

3 3

& ġ 3 3

& ġ

(下略)

3 U

œ 

œ

jœ œ œ œ ≈ œ œ 

œ

j 

œ

j 

œ

j 

œ

j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

œ

j 

œ

j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

œ

j 

œ œ œ œ #œ jœ œ œ œ ≈ Œ

œ

j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j œ

r

œ

r œ

r œ

r

œ

j ‰ Œ

保留的一组道教礼仪音乐——洞经音乐称为 “丽江古乐” ( 民间俗称“古乐”

或“洞经音乐”) 。丽江古乐由声乐、器乐套曲组成,其旋律古朴典雅,节奏

平稳匀称,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的遗风。乐队中不使用唢呐,乐曲进行中一般

也不掺入音响宏大的打击乐, 故又具有江南丝竹的雅韵。由于它长期在纳西

族人民中流传,又溶进了纳西人的情感气质以及纳西音乐的风格色彩,从而

使这部古乐区别于云南各地流行的洞经音乐,并受到中外听众的青睐。

丽江的洞经音乐传入之初,与道教经典洞经并存。主要为传播洞经的内

容服务,以联演洞经来为祭祀、庆典、祝寿和婚丧仪式服务。随着时代的变

迁而演变、发展,后来逐渐与经文脱离,演变为纯器乐曲的演奏。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纳西族的老艺人们用优美动听的乐曲,供人们娱乐欣赏,使洞经音

乐具有了民俗音乐的性质。

丽江古乐至今保留有 40 余个曲牌,现存乐曲共 20 余支,分为“大调”“小

调”“杂曲”三类。所谓“大调”,即是指赕经时用以演唱诗词体韵文的歌曲,

又可称为“经腔”,计有《开经偈语》《青河老人》《吉祥》《元始》《全八卦》《十

供养》《五声圣号》《咒章》等 11 支 ,其中《华通》《十通》《十华》三支,

各地乐队均已不会演奏,仅存唱腔曲调。大调的曲体多由下面这几部分组成:

引子——主体部分——变奏或多次变奏——尾声。

所谓“小调”,系指在唱诵经文之前、之后,或其间隙演奏的纯器乐曲。

第153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2 143 第八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纳西族

™ ™

™ ™

™ ™

™ ™

™ ™

™ ™

™ ™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3

4

&b

狗追马鹿

(11弦调)

丽江县

&b

&b

&b

&b

&b

&b

&b

œ

j

œ 

œ

j

œ 

œ

j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

œ

j œ œ œ

j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j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j ‰ 

œ

j 

œ

j œ œ œ

j ‰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œ

j ‰

œ

j

œ œ œœ

J ‰ 

œ

j

œ œ œœ

J ‰ 

œ

j

œ œ œ

j ‰ œ

j ‰ œ

j ‰

œ

j

œ œ œ

j ‰ 

œ

j

œ œ œ œ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œ

j ‰ 

œ

j

œ œ œ

J ‰

œ

j

œ œ œ

j ‰ 

œ

j

œ œ œœ

J ‰ œ

j ‰ œ

j ‰ 

œ

j

œ œ œœ

J ‰

œ

j

œ œ œ

j ‰ œ

j ‰ œ

j ‰ 

œ

j

œ œ œœ

J ‰ 

œ

j

œ œ œ œ œ

如《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慢五言》《柳摇金》《浪

淘沙》《万年欢》《扮妆台》《水龙吟》《山坡羊》《一江风》《代五》等

13 支 。

所谓“杂曲”,即在正式赕经科仪中均不使用的零杂乐曲。如《小白梅》

《步步娇》《南极宫》等 5 支。小调和杂曲的曲体结构多为单段体。

丽江古乐留存的乐曲,多为羽调式,亦有用宫、商、角、徵诸调式。音

阶多为带升 fa 音的七声音阶。旋律多级进,很少有四五度以上的跳进。演

奏时下回音、小二三度滑音以及慢波音使用较多。除《开经偈》、《一江风》

可在不同调高上演奏外,其余乐曲均用 C 或降 C 调演奏。除乐曲外,亦有

部分打击乐曲牌,如《八卦尾》《前五后五》《十七世》《龙摆尾》等。其

所使用的乐器共分四组:

1. 吹管乐器

竹笛二支 ( 一雌一雄 ),波伯 ( 芦管 ) 一支。

2. 弓弦乐器

二簧 ( 京胡 ) 一把,胡琴 ( 音色似中胡 ) 一把,低胡 ( 大筒筒 ) 一把。

3. 弹拨乐器

第154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4 14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小三弦 ( 大三弦 ) 一把,曲项琵琶一把,色古笃 ( 胡拨 ) 一把。

4. 打击乐器

(1) 大响器:大鼓、大锣、大钹、铙。

(2) 小响器:小镲、闹里子。

(3) 常用打击乐器:大木鱼、板鼓、提手、摇铃、叮响等。

(4) 十面云锣一架。

管弦乐器合奏,俗称“文乐”,打击乐合奏,俗称“武乐”。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在弦乐中又逐渐加入了二胡、高胡、板胡等。以上诸乐器随乐曲的

需求有增有减,有分有合。

三、舞蹈音乐

纳西族的舞蹈音乐分为很多类别,最普遍的是分为歌舞类型(载歌载舞)

及乐舞(用笛子或葫芦笙伴奏)类型,歌舞音乐较著名的有窝热热、筚篥蹉、

芦笙蹉、勒尔巴蹉等,其他还有一些具有表演性以及宗教性的舞蹈。这些舞

蹈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举行表演。

(一)歌舞音乐

歌舞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歌曲演唱以及舞蹈动作的表演,纳西族的民间歌舞

很多,民间歌舞有跳乐和踏歌两种形式。

1. 跳乐

跳乐是和一些乐器合作然后进行敲打,用乐器伴奏而无歌唱的舞蹈。东部

地区称为“跳锅庄”,西部地区叫“打跳”。此类舞蹈用笛子或葫芦笙伴奏,

舞时由吹奏者引头,其余人围成圆圈跟随起舞,少则数人,多则数百人参加。

舞蹈动作粗犷健美,音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白沙细乐》有三个乐章是乐舞,即《坎磋》《跺磋》《跺麻磋》,此类

舞蹈全部用于丧礼,边奏边舞或交替进行。白沙细乐中的古乐舞,常用的伴

奏乐器有塞箫(直笛、横笛、葫芦笙)。打跳动作有三打脚、合脚跳、甩手跳、

三步三摇晃等。

跳乐其音乐多为五声音阶,以徵调式、羽调式为最多,其次是宫调式和角

调式。旋律起伏较大,曲体以八小节为一乐段者为最多见,一般结构为对称均

衡,方整短小。即便有两个段落,也是在前一乐段基础上略有变化,或加花变奏,

段与段之间无明显对比。

参见谱例《跑跳》。

第155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4 145 第八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纳西族

2. 踏歌

踏歌保存了古代歌、舞、乐融为一体的特点。其音乐部分音域不宽,节奏

性强。舞时,大家手挽手或手搭肩围成圆圈,一领众和,边歌边舞。舞步简单,

动作也很少。踏歌所用的歌曲主要有《阿哩哩》《阿卡巴拉》《热尺蹬》《窝

猛达》《窝热热》等。其中最流行的是《阿哩哩》和《窝热热》两首。

(1)阿哩哩

阿哩哩产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踏歌,它的结构

简练、曲调优美,民族风格浓郁。参见谱例《阿哩哩》。

2 & 4b

跑跳

丽江

&b

&b

&b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

2 & 4b

跑跳

丽江

&b

&b

&b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

里,

光,

亮,

里,

光,

亮,

(阿

(阿

(阿

喂)

喂)

喂)

(又

(又

(又

各)

各)

各)

q = 96

色,

光,

亮,

色,

光,

亮,

里,

光,

亮,

里,

光,

亮,

™ ™

(阿

(阿

(阿

喂)

喂)

喂)

(又

(又

(又

各)

各)

各)

色,

光,

亮,

色。

光。

亮。

2 & 4b

(领)

(领)

阿里里

丽江坝区

&b

(领)

(齐)

(齐)

&b

(齐)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里,

光,

亮,

里,

光,

亮,

(阿

(阿

(阿

喂)

喂)

喂)

(又

(又

(又

各)

各)

各)

q = 96

色,

光,

亮,

色,

光,

亮,

里,

光,

亮,

里,

光,

亮,

™ ™

(阿

(阿

(阿

喂)

喂)

喂)

(又

(又

(又

各)

各)

各)

色,

光,

亮,

色。

光。

亮。

2 & 4b

(领)

(领)

阿里里

丽江坝区

&b

(领)

(齐)

(齐)

&b

(齐)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第156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6 14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2)窝热热

窝热热所伴唱的舞蹈称为“热美蹉”,“热美” 是生育之神,又是舔食

尸体的鬼,“蹉”为舞蹈,属于世界上稀有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歌舞的活化石。

“热美蹉”过去是一种敬神驱邪的歌舞,现多在大丧礼中唱跳。《窝热热》

过去无具体唱词,近代才填上各种歌词演唱。《窝热热》是一首对比式复调

二声部合唱,男声声部由驱赶野兽的呼声演化而来,女声演唱时,用喉头颤

音模拟羊叫。跳“热美蹉” 时,人群中燃起一堆篝火,在合唱开始的同时,

众人手拉手地围着火堆环舞。每唱完一段,全体腾跳两次,动作系模拟羊斗。

此类歌舞都边歌边舞,随着轻松的舞步,一人领唱众人和。其旋律均由以 la

为主音的三音音列或四音音列构成。参见谱例《窝热热》。

°

¢

°

¢

°

¢

哎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q = 64 热烈、粗犷地

(啊) 歌

唱,

方,

唱,

方,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哎 嗨嗨 嗨嗨

唱。

方,

嗨嗨 嗨哎 哎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嗨嗨 哎(是 是)(舞 步)

(窝

(窝

热)

热)

哎。

哎。

(是

(是

是)

是)

3

4

3

4

4

4

4

4

&#

歌颂词:(一)(是哈哈),金色的夜晚,今晚要歌唱(说);

(二)(是哈哈),金沙江边喂,是个好地方(说);

m m m m m m

窝热热

丽江大东

?#

(领)

(领)

ġ

(齐)

(齐)

ġ ġ

&# m m m m m m

?# ġ ġ

&# m m m m m m ġ

?# ġ ġ ġ ġ

Œ ‰ œ

j œ

J œ

j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j œ œ œ œ jœ

œ

j œ™ œ œ

J ‰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J ‰ œ

j

œ

J ‰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j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 œ

j œ

J œ œ jœ

œ

j

Ϫ

J ≈ ˙ œ œ œ

j

œ

J ‰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 ‰ œ

j œ

J œ

j œ œ œ j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

œ

j

œ ¿ ¿

J ‰ ¿

J ¿

J ‰ ¿

J ¿

J ‰

œ œ

j

œ

J ‰

œ™ ‰ œ

j

œ

J ‰ œ

j

œ

J ‰

œ œ

j

œ ¿ ¿

J ‰ ¿

J ¿

J ‰ ¿

J ¿

J ‰

(3)窝猛达

窝猛达的舞蹈形式有两种:一是半圆圈式。男女舞伴围成半圆,由一歌手

领唱带头,其余依次以后者右手搭于前者左肩,跟随其后,左手自然下垂,

第157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6 147 第八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纳西族

按逆时针方向,踩着歌唱的节奏缓步行进。每至乐曲的最后一拍,众人躬腰、

点头、踏步一次。第二种是双半圆式。男女分开,各成半圈,男队手势同前,

女队手牵手,按逆时针方向行进,男女各有一领唱领舞者,两队相互对歌不

断变换队形,或成圆圈,或走“龙吐水”,或作“绕麻花”等。

3. 芦笙舞

流传在丽江的山区、半山区及江边河谷地区的部分坝区。是纳西青年们所

喜爱的舞蹈。纳西语称芦笙舞为“芦笙蹉”,是用芦笙伴奏的舞蹈。舞蹈动

作比较复杂,而且动作幅度大。吹芦笙者,就是领舞者,他忽儿在场中间吹奏,

忽儿到队伍排头边吹边舞,十分活跃。

芦笙舞中包括很多舞曲、舞步,如“扭美”“三脚打”“勾狮冷拖脱”“九

搓”“挨美好寺”“挨口次次”等。跳芦笙舞时,首先得跳“扭美”( 纳西

语芦笙之母的意思 )。芦笙舞的动作虽千变万化,却都是以“扭美”为基础的,

舞曲也是根据“扭美”而发展、变化的。各个地方的芦笙舞虽然在跳法及风

格上有所差异,但各地的“扭美”的跳法却都是一样的,舞蹈以脚部动作为

主,男女牵手,左侧身向圈里,有上步、双脚跺地、脚对脚、背靠背等动作,

根据不同的舞曲组成各种不同的舞蹈组合。因此“扭美”很可能是芦笙舞蹈

中最古老的动作。

4. 表演性舞蹈

麒麟舞,纳西语叫麒麟蹉。明、清时传入丽江,属中原道教艺术。经历代

纳西艺人加工、发展、再创造而成为纳西族民间艺术。它以舞蹈为主,融乐、舞、

戏、画、编于一身,是纳西族人民十分喜爱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每年重大节

庆都有表演。整套组舞分《寿星拜祝》《彩云南现》《花马报春》《鹿鹤同春》

《麟凤呈祥》《牦牛现(献)瑞》等场。有的地方还表演《狮子滚绣球》《双

猴挂印》等场。

勒巴磋,意为勒巴舞或跳勒巴。是一种大型的、带有宗教祭祀色彩的风俗

性歌舞,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丽江塔城一带广为流传。勒巴舞共有 12 套

40 多种跳法。

第158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8 14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由于纳西族分布的各地区之间,在地理环境、社会历史、经济发展、语言

等各方面的差异,以及音乐中旋律发展的手法和使用的音阶调式有所不同,从

而使纳西族东、西两地区的民歌 ( 包括舞蹈歌 ) 在音乐风格上形成明显差别。

一般而言,除新民歌外,西部民歌优美含蓄、委婉纤细。东部民歌则较为明

朗热情、粗犷奔放。纳西族民间音乐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音阶调式、曲式结构、

旋律发展手法、节拍节奏及润腔手法上。

1. 羽调式和角调式是纳西族民间音乐中最常见的调式,这两种调式都采

用五声音阶,并以羽、 宫、角三个音为骨干音,商、徵两音不占重要地位,

它们环绕骨干音,常作为经过音和辅助音出现。在古老的 “东巴调”中可发

现只用羽、宫、角三个音的旋律。纳西族民间音乐的旋律大多只由一个或两个

乐句构成,短小精悍,形式简练。有时在曲前出现一个呼喊性的音调作为引子。

2. 由于纳西语法与汉语语法不同,纳西语法结构是主语——宾语——谓

语,即名词在前,动词在后,修饰语、状语、定语在中心语之后的“倒装语法”。

这种语法结构的特殊性,形成多数民歌在将歌词填入曲谱时,一般先唱后三字,

然后再从头唱完整的句子。这种“倒装复唱”的方式,在民歌曲调中多采用

重复手法来展开,对曲调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再加上衬词、衬字重复演唱,

便会使单一乐句或上下句乐段的曲式结构,扩充为较长大而对称的单乐段或

复乐段结构,乐思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纳西族民歌的词多为五音节一句,

五个音节分两个节拍群,三加二或二加三。在朗诵或演唱时为了押韵,创造

出一种音调上的回环效果,常使一个节奏重复数次,这样便使一个句子变成

了两个或三个短句,形成句内的重叠。如《阿哩哩》的第二段词为五个音节——

第三节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第159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48 149 第八章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纳西族

“太阳放金光”,但唱起来却变成“放金光 ,放金光,太阳放金光”。在歌

词重复的同时,曲调亦重复,所以重复是纳西族民间歌曲,乃至各类民间音

乐体裁最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

3. 纳西族民间音乐多为有板,变拍子十分多见。常用前短后长的节奏型

和前紧后松的节奏安排。节拍节奏多样,乐段多由单乐句或双乐句组成,有

少量二部曲式的歌(舞)曲。旋律多呈波浪式的平稳级进,上、下三度和下

五度的跳进较多。演唱中衬词、衬字和装饰音等的使用较为频繁。

4. 纳西族民间音乐作品在润腔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在长音符上运用“若罗”,

据说这种颤音源于模拟羊叫。联系到纳西族的历史和“热美蹉”中模拟羊斗

的动作,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5. 纳西族民间音乐所用的调式音阶和西北地区诸民族的民间音乐联系不

十分密切,但它的曲式特点、节奏节拍及润腔方式却又与西北地区诸民族民

间音乐有共同之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歌中的“曲首”和纳西族民歌中的“引

子”性质相近。前短后长的节奏型不仅遍存于包括纳西族在内的、渊源于古

羌人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各民族古老的音乐中,在阿尔泰语系诸民族 (

特别是突厥语民族 ) 的音乐中也很常见。而纳西族的“若罗”和蒙古族的特

殊润腔方式“脑格拉”( 尤其是喉头“脑格拉”) 在发声方法和形态上也有相

似之处。

主要参考文献: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纳西族简史编写组:《纳西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寇邦平:《纳西族音乐概述》 ,《民族音乐》,1984 年第四期。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刘 蓝:《中国音乐史》,远方出版社,2003 年。

和少英:《纳西族文化史》,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1 年。

秦继仙、杨秀、张桂华:《纳西乐舞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杨 秀:《纳西族民间音乐的特点及分类》,《民族音乐》,2007 年第四期。

第160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0 15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第161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0 151 第八章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纳西族

第九章

景颇族

JING

PO

ZU

第162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2 15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景颇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主要生活在海拔 1500~2000 米的云南边境山

区,是中国最早实行刀耕火种的民族之一,其先民与古代活动于西北地区的“氐羌”

游牧族群有密切的族属渊源关系。据历史传说和汉文史籍记载,从古代起,景颇

族的先民就劳动生息在康藏高原南部,景颇族称为木转省腊崩 ( 意为“天然平顶

山”) 的山区,公元 7-9 世纪沿横断山脉南迁。东部景颇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

地区;西部景颇在澜沧江以西至缅甸境内。15-16 世纪,由于战争,大量的东部

族人大规模西迁;16 世纪后大量移居德宏地区,多与德昂、阿昌、傈僳、汉等

民族杂居。景颇族主要有五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

多数地区不同支系的人杂住在一起。

景颇族从西北迁往西南,跨越万水千山,定居于崇山峻岭之中。与大山有着

不解之缘,因此人们直接用“山”来命名这个民族,称之为“山头族”,把景颇

支系叫作“大山”,载瓦支系叫作“小山”,勒期支系叫作“茶山”。景颇族地

方的首领“布姆督”(景颇语),汉意为“山上的主人”或“山官”。大山养育

了景颇族人民,大山是景颇族人民的母亲。景颇是我国对该民族的称呼,缅甸称

为克钦,印度称为新福。

人口分布:

中国境内景颇族总人口数 = 为 147828 人(2010 年)。主要聚居于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陇川、盈江、潞西、瑞丽、梁河等 5 个县、市,与

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部分散居于耿马、腾冲、泸水、

孟连、昌宁、勐海、隆阳等县(区)。景颇族在国外估计还有 70 多万人,主要

第一节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第163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2 153 第九章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景颇族

分布在缅甸和印度。

民族称谓:

景颇族由于分布地区不同而有多种称谓,有景颇、载瓦、喇期、浪峨、波罗

等自称。汉族则称景颇族为“大山”“小山”“浪速”“茶山”等。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族名为景颇族。

语言文字:

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景颇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 5 个支系

分别使用 5 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语支的归属方面存在差异。景颇支系使用的景

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载瓦支系使用的载瓦语、勒期支系使用的勒

期语、浪峨支系使用的浪峨语和波拉支系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日

常生活中,各支系除坚持使用本支系的语言外,相当一部分人还能兼用其他支系

的语言。景颇族文字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两种文字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

拼音文字。1957 年在原景颇文的基础上,创制了载瓦文。今天,景颇文和载瓦

文在景颇族地区均被广泛使用。

宗教信仰:

景颇族社会中并存着两种类型的信仰,一种是秉承传统的超自然信仰,另一

种是外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万物有灵”超自然信仰是景颇族的传统宗教

信仰,今天依然是大多数景颇人的宗教信仰。景颇族超自然信仰的精髓,是相信

人类和万物都具有二重性质,即自然的和精灵的存在,它的经典、教义、神职人

员、祭祀活动等发展得比较完善,认为人和天地日月、山川草木、鱼虫鸟兽都有

各自不同的灵魂。在景颇族的社会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受到神灵的支配。近代,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也有部分人信仰基督教,但教徒占景颇族人口的比例不到

10%。

衣食住行:

景颇族男子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老年男子服饰各支系相同,均着黑色对襟

短衣和黑色宽管长裤,戴黑色包头。中、青年男子服饰,景颇支系与其他支系间

存在细微差别,上身内穿白色立领衬衣、外套黑色圆领外衣,下身穿黑色长裤,

头戴红蓝色相间的方格棉纱布圆筒形头巾。其他几个支系的中、青年男子,均着

白色衬衣,黑色长裤,戴饰有各色绒球缨穗的白色包头。男子出行均随身背挎筒

帕 ( 即背包 ) 和长刀。妇女的服饰分便装和盛装。便装上身为黑色或各色对襟或

右襟紧身短衣,下身为净色或织有景颇族特色图案的棉布长筒裙。盛装上衣,为

黑色短襟无领窄袖衫,下为用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案的毛质筒裙,腰

间系红色腰带,头饰为羊毛织成的红底提花包头,小腿包裹与筒裙质地色泽相同

的裹腿,佩戴数串红色项珠及耳饰、手镯。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

第164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4 15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

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景颇族的主食是大米,但少数地区也以玉米、小

麦及一些豆类为主食。景颇族的住房用竹子、茅草建造。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

楼下饲养猪、鸡。

文学艺术:

景颇族的民间文学有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情歌、叙

事长诗等种类。景颇族的文学作品以口头文学为主。文学形式有史诗、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情歌等。“董萨”的念鬼咒语也是一种宗教文学。创世

纪诗史《目脑斋瓦》是景颇族民间口头文学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全诗长万余行,

内容涉及天地的形成、鬼神的世界、人类的出现、景颇民族的起源、人间的生活、

爱情和痛苦等,汇总了景颇族对宇宙、民族历史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思想、

情感和愿望等多方面的内容,生动表现了景颇人心目中的世界和他们真挚朴实、

奋发向上的情感。

景颇族谚语是景颇族文学艺术中的典范,不仅应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且讲究

对仗和押韵,朗朗上口,易记易传,是景颇族语言的精华部分。景颇族的民间音

乐也十分丰富。有大声唱的“直么”和小声唱的“直作”及“月鲁”等, 多由

一人主唱,一人伴唱,形成合唱。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除单声部民歌外,还有多

声部民歌。

婚丧习俗:

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实行严格的等级婚姻,山官不与百姓通婚,百姓不与

奴隶通婚。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等级婚姻自动消亡,但景颇族一直保持着同姓不

婚,某一姓氏的男子固定娶某几个姓氏的女子的传统婚姻制度。景颇族葬法有土

葬、火葬和天葬三种。

民族节日:

景颇族民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目脑纵歌节,其他还有撒种节和尝新节、能仙节、

采花节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节日为目脑纵歌。“目脑纵歌”,景颇语意为“大

伙跳舞”,是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

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

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丧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1983 年 4 月,目脑纵歌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确定为景颇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第165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4 155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景颇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各支系民歌种类繁

多。景颇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说唱音乐四大类别。

一、民间歌曲

景颇族的民间歌曲按音乐的体裁、形式分类,主要有斋瓦、月鲁 ( 亦称古阳岗 )、

直摸与直作、催眠歌等四种。

(一)斋瓦

演唱古老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的歌调。有两种,一种是历史悠久、影响较深

远的“目瑙斋瓦”,在举行盛大的“目脑纵歌”庆典时演唱;另一种是“孔然斋

瓦”,即结婚歌,在结婚典礼上演唱。人们把专门演唱斋瓦的人称为“斋瓦”。

他们是通晓本民族的风俗礼仪和宗教法规的智者,也是景颇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保

存者。目脑斋瓦由一人吟唱,内容从开天辟地唱起,以优美的神话、传奇故事,

描绘景颇族人民从远古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孔然斋瓦是一种风俗性歌曲,由一人

领唱,三到五人合唱。一套结婚歌大致分八个段落,内容除向新郎、新娘祝福外,

还叙述景颇族关于婚姻生活的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礼仪等。目脑斋瓦和孔

然斋瓦的曲调基本相同,音乐古朴热情。旋律富于吟诵性。参见谱例《目脑斋瓦》、

《孔然斋瓦》。

第二节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第166页

新 郎 新 娘 莫 害 羞, 新 郎 新 娘 莫 害 羞,

q = 90 朴实 热情

不 要 总 是 低 着 头, 不 要 总 是 低 着 头 哟,

莫 用 双 手 遮 着 脸 哟, 莫 用 双 手 遮 着 脸 哟。

在 这 欢 乐 的 时 候, 在 这 欢 乐 的 时 候,

(哎) 你 们 听 哟, 山 寨 亲 戚 朋 友 们 哟,

山 寨 亲 戚 朋 友 们, 都 为 你 们 放 开 了 歌 喉,

都 为 你 们 放 开 了 歌 喉。

2

4

3

4

3

4

2

4

&#

#

#

(领) (合)

孔然斋瓦

&#

#

#

(领) (合)

&#

#

#

(领)

(合)

&#

#

#

(领) (合)

&#

#

#

(领)

U~~~~~~~~~~~

&#

#

#

(合) (领)

&#

#

#

(合)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新 郎 新 娘 莫 害 羞, 新 郎 新 娘 莫 害 羞,

q = 90 朴实 热情

不 要 总 是 低 着 头, 不 要 总 是 低 着 头 哟,

莫 用 双 手 遮 着 脸 哟, 莫 用 双 手 遮 着 脸 哟。

在 这 欢 乐 的 时 候, 在 这 欢 乐 的 时 候,

(哎) 你 们 听 哟, 山 寨 亲 戚 朋 友 们 哟,

山 寨 亲 戚 朋 友 们, 都 为 你 们 放 开 了 歌 喉,

都 为 你 们 放 开 了 歌 喉。

2

4

3

4

3

4

2

4

&#

#

#

(领) (合)

孔然斋瓦

&#

#

#

(领) (合)

&#

#

#

(领)

(合)

&#

#

#

(领) (合)

&#

#

#

(领)

U~~~~~~~~~~~

&#

#

#

(合) (领)

&#

#

#

(合)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第167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6 157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二)月鲁

即舂米歌,属于劳动歌曲,有一人唱和两人唱两种,从老奶奶到小女孩都能

演唱。如果是两个有素养的歌手在一起舂米,两个声部常常是自由模仿式的二部

轮唱,两条旋律互相追逐,连绵不断,十分生动。景颇支系的舂米歌,结构和演

唱形式均与载瓦支系相同,但风格不同。载瓦舂米歌情绪激越,音调高亢,景颇

支系的舂米歌节奏相对规整,曲调较优美。参见谱例《载瓦舂米歌》。

°

¢

°

¢

°

¢

°

¢

°

¢

°

¢

女甲

女乙

瑞 哟 喝 哟 喝

q = 120 热烈、有力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喝 喝

哟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呃 喝 呃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呃 喝 呃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呃 呃 呃

2

4

2

4

1

4

2

4

1

4

2

4

1

4

1

4

&b

b

b

b

载瓦舂米歌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b

b

b

b

&b

b

b

b >

&b

b

b

b

&b

b

b

b >

&b

b

b

b ∑

&b

b

b

b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

°

¢

°

¢

°

¢

°

¢

°

¢

女甲

女乙

瑞 哟 喝 哟 喝

q = 120 热烈、有力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喝 喝

哟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呃 喝 呃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呃 喝 呃 喝

瑞 瑞 瑞 瑞 瑞 瑞

呃 喝 呃 呃 呃

2

4

2

4

1

4

2

4

1

4

2

4

1

4

1

4

&b

b

b

b

载瓦舂米歌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b

b

b

b

&b

b

b

b >

&b

b

b

b

&b

b

b

b >

&b

b

b

b ∑

&b

b

b

b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第168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8 15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哦 呦) 姑 娘 (啊),

q = 52 自由 高亢

小 伙 子 我

(哟) 在 对 你 (哟) 畅 述 着

心 上 的 话 (哟) (哦 哟 哎)。

6 & 8 b

b

心上的话哟

载瓦支山歌

&b

b

&b

b

&b

b U

œ

J œ œ

j

œœ œ

J œœœ

J

œœœœœœ œ

J œ™ œ™ œœœœ‰ Œ™ œ

j

œ œœœœ œ

J

œœœ œœœ œœ œœ œ

J œ

J œœ œ

J œœ œ œ™ œ™ œœœ

j

‰ Œ™ œœœ œ œœ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j Ϫ

(三)直摸与直作

直摸意为大声唱的歌。直作意为小声唱的歌。直摸多半在野外劳动或山间行

走时唱。内容多为触景生情的抒怀、表白爱情或歌唱家乡风光等,类似山歌。直

作是男女青年在夜晚互相倾诉爱情时双双对唱的一种情歌。景颇族传统风俗,凡

属直作类民歌不能在寨子里唱。1949 年后,有人将这类民歌,配以歌颂家乡的

新词,在公众场合演唱。其音域宽阔,旋律抒情,多装饰性的华彩,特色鲜明。

从音乐风格看,直摸、直作类似山歌,景颇支系的较抒情、优美;载瓦支系的较

高亢、激越;浪速支系的较朴实、单纯。参见谱例《心上的话哟》《时时刻刻想

着你》。

第169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58 159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四)催眠歌

景颇语称“玛石幼嗯先”,直译是“使小孩子舒服的声音”。曲调为同一个

乐句的反复,属于结构短小的小曲体裁。节奏平稳,旋律优美而宁静。参见谱例《乖

宝贝,快睡吧》。

(哦 哦 哦 哦) 孩 子 呀

q = 48 优美 宁静

快 睡 吧, 妈 妈 的 乖 宝 贝, 你 快 睡 吧,

快 睡 吧, 等 你 醒 来 妈 妈 给 你 烧 红 薯(哎 罗)。

6 &8 U

乖宝贝,快睡吧

&

&

œ

j

œ

j œ 

œ

j

œ

j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

œ œ j

œ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j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

œ

j

œ

j œ 

œ

j 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哦 哦 哦 哦) 孩 子 呀

q = 48 优美 宁静

快 睡 吧, 妈 妈 的 乖 宝 贝, 你 快 睡 吧,

快 睡 吧, 等 你 醒 来 妈 妈 给 你 烧 红 薯(哎 罗)。

6 &8 U

乖宝贝,快睡吧

&

&

œ

j

œ

j œ 

œ

j

œ

j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

œ œ j

œ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j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

œ

j

œ

j œ 

œ

j 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哦) 姑 娘 (哎),

q = 180

请 你 (哎) 听 一 听 (那 哎),

阿 哥 向 你 衷 心

意(哟 哦), 自 从 那 天

见 到 你, 时 时 刻 刻 想

着 你。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3

4

2

4

&# U U

时时刻刻想着你

浪连支山歌

&#

&# U

&#

&# U

&# U

œ œ œ™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 ˙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

œ

j œ œ ˙

œ œ ˙™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 ˙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j˙ ˙ ˙ e e e

(哦) 姑 娘 (哎),

q = 180

请 你 (哎) 听 一 听 (那 哎),

阿 哥 向 你 衷 心

意(哟 哦), 自 从 那 天

见 到 你, 时 时 刻 刻 想

着 你。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3

4

2

4

&# U U

时时刻刻想着你

浪连支山歌

&#

&# U

&#

&# U

&# U

œ œ œ™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 ˙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

œ

j œ œ ˙

œ œ ˙™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 ˙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j˙ ˙ ˙ e e e

第170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0 16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二、民间器乐

景颇族的民族器乐有吹奏的横笛、吐良、筚笋、勒绒、洞巴、筚纵等;弹奏

的有竹质口弦、金属口弦;击奏的有象脚鼓、铓锣、钹及大长鼓。

(一)吹奏乐器

1. 吐良

吐良用长约 45 厘米、直径约 1 厘米的竹管制成,中间开有长 1 厘米、宽 0.7

厘米的方形吹孔。演奏时,左手握管端,拇指置于管口,吹孔置于下唇,右手掌

心在右端管口或开或按。用吹气力度和双手开按的配合,可奏出两个八度以上的

音。吐良声音高昂而明亮。稻谷成熟的时节,儿童们喜吹吐良,以惊走山禽野兽,

保护庄稼。吐良一般不允许在村寨中演奏。参见谱例《吐良调》。

q = 60 自由 优美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4

4

4

4

3

4

2

4

&b

b

吐良调

&b

b

&b

b 3

&b

b

&b

b

U3

&b

b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œ œ œ

œ

j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j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

œ œ œ ˙ œ

J ‰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

q = 60 自由 优美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4

4

4

4

3

4

2

4

&b

b

吐良调

&b

b

&b

b 3

&b

b

&b

b

U3

&b

b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œ œ œ

œ

j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j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

œ œ œ ˙ œ

J ‰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

2. 勒绒

景颇语中的“勒”是直拿的意思,“绒”是优美动听的意思。景颇语也称筚

绒抑或是拉绒。勒绒近似汉族的竖笛,是吹管乐器的一种,用竹管制成,有主管

以及送气管。主管正面开四孔,背面开一孔,用来控制泛音。其主管越长音越美,

第171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0 161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最长可达 1.43 米,最短有 80 厘米。音色似洞箫,管身加长,用泛音超吹,音域宽,

发音也很明亮,没有固定的曲调,全都是凭借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流行的地方有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盈江等地区。参见谱例《勒绒调》。

3. 筚笋

竹制管身,约 50 厘米,上端保留竹节,下端敞口。上端 2 厘米处开圆形发音

孔,发音孔上方削成斜面,然后套一个 5 厘米竹制管帽形成进气通道。5 个发音孔

(前 4 后 1),音域为两个八度左右,中间一些音省略,发音原理与箫一致。筚笋

的音高与标准音高略有不同,这是因为用筚笋演奏的曲子都是景颇族古老的曲调,

如果使用十二音体系的音高频率来演奏,就失去了它的特色。所以即便到后来制

作乐器的技艺已经很成熟了,筚笋的制作依然还是保留了最原始的音高特点。筚

笋的音色柔和动听,泛音较明显,吹奏时常伴有气声,这是因为加了管帽后气流

产生了摩擦。吹奏没有特定的时间和场合限制,因为它轻巧便携,景颇人在野外

打猎或放牛时经常拿出来吹奏。参见谱例《筚笋调》。

4. 洞巴

洞巴是“目脑”伴奏乐队中的主奏乐器,构造类似唢呐,簧哨用稻秆压扁

制成,音管木制或铜制,喇叭用牛角或木制。管上设五个按音孔。洞巴的形制

不固定,长的可达 70 多厘米,短的只有 30 多厘米。其音色沉闷、浑厚而悠扬。

参见谱例《目脑洞巴》。

q = 68 恬静 优美 自由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

筚笋调(一)

&# 3

&#

&#

&#

&# 3 5

&# 3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Ϫ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q = 68 恬静 优美 自由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

筚笋调(一)

&# 3

&#

&#

&#

&# 3 5

&# 3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Ϫ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第173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2 163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q = 72 深沉

2 & 4 b

b 3 3

盏西调

&b

b

&b

b 3

&b

b

&b

b

&b

b 3 3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q = 72 深沉

2 & 4 b

b 3 3

盏西调

&b

b

&b

b 3

&b

b

&b

b

&b

b 3 3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5. 筚纵

由两根长短、粗细不同的竹制音管制成,首端设有铜制簧片,吹奏的时候要

含住两个音管的进气口使其同时发声。长而粗的为主管,管身开有 6 个孔(前 5

后 1),可发出七个旋律音;短而细的为副管,只设簧片不开音孔,只发出筒音,

与主管搭配形成和声效果。小型号的筚纵叫作“锐作”,只有一根主管的筚纵叫

作“筚葛”或“盏西”(小山语),常在谈情说爱时和晚上火塘边吹奏。筚纵是

葫芦丝的前身,发音原理跟葫芦丝一样,只是少了上端的葫芦作为共鸣体,所以

音色没有葫芦丝浑厚。参见谱例《盏西调》。

6. 柯瓦

也可称为“柯栽”,“栽”是小的意思,属于丰收季节的乐器。由一根较细

的薄竹制成,长 30 厘米左右,在吹口处削出薄簧面,吹的时候整个嘴包住上部且

盖过簧面,开 5 孔,音域在一个八度左右,音色明亮。柯瓦从前是用稻谷秆制作的,

乐音变化多端,后来改用竹子制作,使其属性更稳定。放牛娃在外放牛时随手摘

下一个稻谷秆,用小刀削出簧片和音孔,吹完后就随手扔掉,下一次再重新制作。

7. 口弦

景颇族的口弦用竹子制作,长约 15 厘米,利用振动发声,通过口腔和气流放

大音量。它的音色独特、演奏方法简单易学,所以使用范围也特别广泛。竹制口

第175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4 165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独立的乐队形式和传统的演奏程序。乐队编制是:以一至数支无膜竹笛演奏旋律,

用大军鼓、小军鼓、锣、小镲作伴奏,有时还加用洞巴、象脚鼓等。“文崩”可

以理解为“礼的基础”,其曲牌都表示一定的礼仪性和风俗性的内容。如《文崩

曲》《司郎》表示礼节、致意;《西赛》表示亲热;《布里半》表示迎亲献花;《木

南撒》意为送客等。参见谱例《文崩曲》。

q = 92 热情 优美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b - -

文崩曲

&b

&b Ÿ Ÿ

&b Ÿ Ÿ

&b Ÿ Ÿ U

&b Ÿ

&b Ÿ

&b Ÿ Ÿ

&b Ÿ Ÿ Ÿ

&b Ÿ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q = 92 热情 优美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b - -

文崩曲

&b

&b Ÿ Ÿ

&b Ÿ Ÿ

&b Ÿ Ÿ U

&b Ÿ

&b Ÿ

&b Ÿ Ÿ

&b Ÿ Ÿ Ÿ

&b Ÿ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第176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6 16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三、舞蹈音乐

景颇族的舞蹈音乐,有以下几种:

(一)“目脑纵歌”

“目脑”是景颇支语,“纵歌”是载瓦支语,皆为聚会跳舞之意。传统的目

脑纵歌,既是宗教性祭祀活动,也是大型集体歌舞聚会。参加者可达数千人。舞

蹈者着节日盛装,妇女挥舞扇子或手帕,男子挥舞长刀,在乐器伴奏下,边舞边唱。

舞场上粗犷的“哦惹惹”歌声,打击乐、吹奏乐声,以及阵阵呼啸声和鸣枪声汇

成一片,情绪热烈。目脑纵歌中演唱的歌曲无固定安排,由参加者自由选择。唱

词内容有景颇族历史渊源的叙述,有关于目脑的传说,也有逗趣娱乐的各类短歌。

乐队演奏的乐曲有《目脑洞巴》以及“文崩音乐”的曲牌等。参见谱例《纵歌哦日阿》。

(哦 日 阿 哦 日 阿 哦 日 阿 哦 日阿

q = 116

2 &4

纵歌哦日阿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哦 日 阿 哦 日 阿 哦 日 阿 哦 日阿

q = 116

2 &4

纵歌哦日阿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二)跳新房

景颇族新房落成之夜,邻居和亲友都到主人家表示祝贺,彻夜歌舞。由一人

领唱,众人应和。歌词内容有对喜庆场面的描绘,有追述祖先学会盖房子的历史,

风趣而富于哲理性。曲调朴实,速度中庸,结构规整,多为上下句乐段的重复变化,

上句为领唱,下句为合唱。有的地区在合唱部分形成简单的和声,有时众人的合

唱在领唱最末一小节的重拍 ( 长音 ) 上进入,形成简单的模仿。参见谱例《直戈》。

(三)单人刀舞

景颇族民间的单人刀舞,舞蹈语言比较丰富,舞蹈时可以即兴发挥,非常自

由地宣泄个人的情感,不同的地区风格不尽相同;双刀舞,表演风格与单刀舞相

似,舞蹈内容一般表现景颇族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其特点是

节奏明快、动作幅度大,步伐灵活多变,热情奔放,充满阳刚之气。且不受时间、

场地的限制,劳动生产之余,田间地头随地可跳,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第177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6 167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四)集体刀舞

景颇族民间的集体刀舞,都是带有祭祀性的舞蹈。除“目脑纵歌”外,主要

有“恩港斋”“以弯弯”两种。过去在景颇族寨子中,如果有声望的军事首领、

武艺高强的勇士或本地著名的猎手去世后,就要跳“恩港斋”数名男子左手挽盾

牌,右手持长刀,在死者家的院场中四处挥刀劈砍,为死者驱鬼开路,护送死者

的灵魂顺利地到达“老家”。“以弯弯”是历史上景颇族出征前跳的一种舞蹈。

由祭司杀牲祭神,然后一群男子左手挽盾牌,右手持长刀,做出各种进攻和防守

的舞蹈动作。其目的是祈求神灵的庇护,振奋士气、鼓舞斗志。胜利归来也要跳

“以弯弯”,以感谢神灵,庆祝胜利。“恩港斋”和“以弯弯”具有独特而浓郁

的民族风格,后来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改编搬上舞台,成为一种表演性的舞蹈。

(五)丧葬舞

凡老人逝世,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出殡前除由董萨 ( 宗教职业者 ) 主持

祭祀活动外,还要连续几天举行歌舞活动,白天跳“嗯董康”,晚上跳“格崩董”,

直至天明,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格崩董是一种集体歌舞,用 3 个不同音

高的锣 ( 其音高关系约相当于一个原位小三和弦的开放排列位置 ) 作伴奏,舞者

自由歌唱。景颇支唱“滚来”,载瓦支唱“滚样”,两者旋律不同,但曲调的情

感都是赞颂中含有几分忧伤。唱词内容除了歌颂死者生前的好处外,还饶有风趣

地解释了人间生死的现象,并安慰死者亲属。此外还有象脚鼓舞和长刀舞。由象

(呃) 今

好,

蜜,

(哦)

(哦)

q = 86 热情地

(好

(好

哎)

哎)

好,

蜜,

(呃)

(呃)

(罗)。

(罗)。

(好

(好

哎)

哎)

“直

戈”

贺。

来 (罗)。 (呃) 喜 (罗)。

1.2. 2.

2 & 4

#

(领)

~~~~

直戈

&#

(合)

U

(领)

&#

(合)

3

&#

(领)

U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呃) 今

好,

蜜,

(哦)

(哦)

q = 86 热情地

(好

(好

哎)

哎)

好,

蜜,

(呃)

(呃)

(罗)。

(罗)。

(好

(好

哎)

哎)

“直

戈”

贺。

来 (罗)。 (呃) 喜 (罗)。

1.2. 2.

2 & 4

#

(领)

~~~~

直戈

&#

(合)

U

(领)

&#

(合)

3

&#

(领)

U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第178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8 16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脚鼓、锣、镲、竹笛、洞巴等乐器伴奏。

(六)象脚鼓舞

象脚鼓舞是景颇族最最古老、最最传统的舞蹈,它和景颇族的生产生活息息

相关,无论是讨亲嫁女,还是新居落成,或是修路铺桥等都要进行象脚鼓舞的表

演。参见谱例《筝戈桑筚》。

q = 56 愉快 清新

2 & 4b

筝戈桑筚

&b

&b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q = 56 愉快 清新

2 & 4b

筝戈桑筚

&b

&b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四、说唱音乐

“勒戛”是景颇族对说唱性音乐的总称。有“木占”和“勒来”两种。没有

文字记载的传统唱本,也没有以此谋生的职业艺人,但每一曲种中都有代表性的

歌手,在不同场合演唱不同的内容。勒戛的音乐主要以吟诵性的唱腔为主,字多

腔少,切分、跳荡的节奏和景颇族的语言特点相符。

1. 木占

是景颇支的说唱音乐。在举行目脑纵歌、结婚仪式、新房落成、庆丰收、过

年节时由老年人或成年男子一人演唱。唱者席地而坐,以手指弹扇柄击节而歌,

或有一些表演动作。其音乐结构为基本曲调的变化反复。每段开头,有一个衬腔

乐句,中间是根据唱词长短不等的几个吟诵性的乐句,全曲结束时,加 1~2 小节

的结尾。参见谱例《春去冬来好风光》。

2. 勒来

是载瓦支的说唱音乐。其演唱形式、内容、场合等和木占基本一致,只是曲

调不同,其音乐更富于抒情性。有的地区在段落结束处,常有帮腔合唱,形成简

单的二声部。参见谱例《幸福地团聚在一起》。

第179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68 169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景颇族

(哎 咧 哎 咧 哎 咧 哎 咧 哎

q = 84 热情地

哎 咧 哎 哎) 父 老 兄 弟 们 呀 哟,

幢 幢 竹 楼 盖 起 来 (罗 哟 嗯)。

(哦 乖 耶)

2

4

2

4

&# U

春去冬来好风光

&#

&# U D.C.

&# 结束句 U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哎 咧 哎 咧 哎 咧 哎 咧 哎

q = 84 热情地

哎 咧 哎 哎) 父 老 兄 弟 们 呀 哟,

幢 幢 竹 楼 盖 起 来 (罗 哟 嗯)。

(哦 乖 耶)

2

4

2

4

&# U

春去冬来好风光

&#

&# U D.C.

&# 结束句 U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

œ

j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扬 哎) 男 女 老 少, 亲 亲 热 热

q = 78 深情 叙说地

团 聚 在 一 起, (哎) 大 妈 们 (那)。

青 年 们 (呀), 大 爹 们 (那), 长 辈

们 (呀), (扬 哎) 大 哥 们 (那), 弟 妹

们 (耶), 幸 福 地 团 聚 在 一 起,

共 饮 美 酒, (哎) 共 享 欢 乐 (哎)。

9

8

3

8

6

8

3

8

6

8

3

8

9

8

9

8

3

8

6

8

6

8

3

8

6

8

3

8

3

8

6

8

3

8

6

8

&#

幸福地团聚在一起

陇川县

&#

&#

&#

&#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r ≈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œ™

(扬 哎) 男 女 老 少, 亲 亲 热 热

q = 78 深情 叙说地

团 聚 在 一 起, (哎) 大 妈 们 (那)。

青 年 们 (呀), 大 爹 们 (那), 长 辈

们 (呀), (扬 哎) 大 哥 们 (那), 弟 妹

们 (耶), 幸 福 地 团 聚 在 一 起,

共 饮 美 酒, (哎) 共 享 欢 乐 (哎)。

9

8

3

8

6

8

3

8

6

8

3

8

9

8

9

8

3

8

6

8

6

8

3

8

6

8

3

8

3

8

6

8

3

8

6

8

&#

幸福地团聚在一起

陇川县

&#

&#

&#

&#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j œ ˙™ œ

J œ œ œ œ œ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r ≈ œ™ œ

j

œ œ

j œ œ

j œ œ™

第180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0 17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景颇族民间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采用五声音阶,商调式最常用,其次是

羽调式、徵调式和宫调式。

1. 景颇族民间音乐的曲调大多采用两种不同的三度框架,一种以宫、角、徵

三个音为骨干音;另一种以羽、宫、角三个音为骨干音, 以第一种更常见。

2. 在节奏方面,景颇族许多民歌都采用前短后长的节奏型。在腔词关系方面,

和许多藏缅话民族一样,以一字一音为主。景颇族多声部作品多采用模仿复调手法。

3. 景颇族的声乐,有古老的歌谣和现代的民歌两种。古老的歌谣旋律简单,

音域高亢辽阔。叙述古往今来的歌谣,旋律平缓,音韵明朗,多属咏叹调形式。

4. 景颇族民间歌曲歌唱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对民族历史的叙述,有古代

传说故事,也有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和节日丰收的欢庆,还有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音乐形态丰富多彩,除单声部民歌外,还有多声部民歌。

5. 景颇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一三度框架,前短后长的节奏,一字一音的腔词

关系和模仿式复调的多声部织体,在藏缅语族彝语支诸民族的民间音乐中都能看

到,说明这些特点是藏缅语诸民族民间音乐早期的特点,它当产生在该语族诸民

族南迁之前,甚至是各语支分离之前。

第三节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景颇族简史编写组:《景颇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杨正玺:《芳香四溢的音乐花——景颇族音乐介绍》 ,《民族音乐》 ,1983 年第二期。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刘 蓝:《中国音乐史》,远方出版社,2003 年。

钟小勇:《傣族与景颇族传统音乐风格特征之比较》,《北方音乐》,2014 年第五期 。

第181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0 171 第九章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景颇族

第十章

布朗族

BU

LANG

ZU

第182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2 17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永昌一带是古代“濮人”

居住的地区,濮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

“濮人”中的一支很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

下辖惜唐 ( 保山 )、不韦 ( 保山以南 ) 等县,濮人活动的地区就纳入了西汉王朝

的郡县范围。在西晋时,永昌濮人中的一部分向南迁移到镇康、凤庆、临沧一带。

唐朝时称为“朴子蛮”,元、明、清时称为“蒲蛮”。隋唐以后,文献记载有

所谓“濮人”“扑子”、“朴子”“扑”“蒲满”“蒲人”等名称,其分布更

为广阔,唐宋时期,“扑人”受南诏、大理政权统治;明朝设顺宁府,以蒲人

头人充任土知府。经过长期的民族迁徙和部落、部族的分化融合,原先居住在

澜沧江和怒江中下游的濮人的一部分,发展为今天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省西部及西南部沿边地区。

人口分布:

中国境内布朗族总人口为 119639 人(2010 年)。其中,约有 3 万多人较

为集中的聚居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打洛、勐满、

勐岗等乡镇,约有 5 万多人散居于双江、保山、施甸、昌宁、云县、镇康、永德、

耿马、澜沧、墨江、南涧、景东、景谷、思茅、景洪、勐腊等市县,布朗山布朗

族乡是布朗族最大的聚居区,居住着布朗族总人口的约 65%。

民族称谓: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

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

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

第一节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第183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2 173 第十章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布朗族

或“乌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族名为布朗族。

语言文字:

布朗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布朗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布朗语根

据语音的差别,可分为布朗和阿瓦两大方言区,布朗人大多会讲傣语,布朗族民

歌有时也用傣语唱。

宗教信仰:

布朗族除了信仰上座部佛教外,还保留着许多原始宗教的传统信仰。布朗族

民间信仰普遍认为万物有灵,信鬼神,崇拜祖先,他们认为氏族、家族的发展和

家族生命周期的更迭、延续以血缘世系为纽带,这使祖先观念与灵魂观念牢牢结

合。各地布朗族皆在村寨附近划定一片树林作为龙林,凡龙山森林范围内的一草

一木都被视为神圣,任何人不得砍伐或攀折。森林中的动物不分大小,都是崇拜

的对象,其中的一些动物甚至被认为是本氏族祖先的亲族,代表着祖先的魂灵,

对它们既不能侵犯,更不能伤害。同时,布朗族把茶视为圣物珍品,最终升华为

神灵。因此,布朗人在采摘春茶前,都要祭献“茶树王”,对它顶礼膜拜。

衣食住行:

布朗族男子的着装各地差别不大。男子上身着黑色或青色无领或圆领长袖对

襟短衫,下着黑色宽裆裤,裤腿短而肥大,头裹黑色或白色布料包头。男子有佩

戴手镯的习惯。青年男子头缠黑色或青色包头巾,老年男子喜欢蓄长发,将发辫

盘于头顶,用白色头巾包头。西双版纳等地的布朗族妇女,上衣为左右两衽的无

领窄袖短衫,或黑或白或蓝,紧腰宽摆,双襟在胸前交叉迭合,衣角两边各有一

条飘带,以布带代纽系于左侧。上衣下摆、袖口等边沿饰以各色滚条和花边。上

衣里面还穿有一件对襟圆领无袖贴身小背心,领口及胸襟处饰以各种彩色花边,

胸襟上钉有一排小纽扣,背心多由色彩艳丽的净色布缝制而成。下穿双层筒裙,

外裙为黑色,膝部以上织有红、黄、黑等彩色横条花纹。膝部以下拼接黑色、蓝

色或绿色布,用银腰带系裙。内裙为白色,比外裙稍长,裙脚边镶饰有彩布滚边

和花边。布朗族妇女均挽髻于顶,髻下系有银链等装饰品。头缠黑色、青色包头

巾,喜戴银质的耳塞和耳环,大耳环坠于两肩。年轻姑娘多用鲜艳夺目的丝线或

毛线编织彩穗或彩绒球花装饰耳塞,有的下垂至肩。手臂箍有数圈银臂镯,手腕

第184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4 17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部戴 3 厘米左右宽的银手镯,胸前佩戴银项链以及各色玻璃珠。年轻姑娘喜在头

上佩戴鲜花,中老年妇女则爱以护腿布缠腿。

布朗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善于制茶,以大米为主要食粮,以

玉米、豆类为辅。布朗族的传统住房为干栏式竹楼,为竹木结构,既可通风防潮,

又能避开野兽的侵扰,比较适合山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婚丧习俗:

布朗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实行母子连名制。小孩出生

3 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字连在孩子的名字之后。通行土葬,一般村寨都有公

共墓地,并以家族或姓氏划分开来。

文学艺术:

布朗族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口头文学作品,体裁多种多样,包括了民

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史诗、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其中如开天辟地神话《艾

丝露勐坤》,图腾和祖先神话《削木成人》《葫芦生人》,文化起源神话《火与

石》,民族迁徙史诗《从勐茅来的人》《来自“洪勒南三黑”》等等,直接或间

接地反映了布朗族历史情况;而流传于西双版纳的长篇叙事诗《道高朗》,讲述

布朗小伙子与傣族小姐恋爱悲剧的故事,哀婉动人,极富于民族特色。这些文学

作品题材广泛,优美动人,真实地表现了布朗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轨迹。

民族节日:

布朗族的节日与农业生产和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双版纳、澜沧、双

江等地区的布朗族受傣族的影响,信仰小乘佛教,宗教节日尤其繁多,如“考瓦

沙”( 关门节 )、“奥瓦沙”( 开门节 )、“桑堪比迈”( 新年 )、尝新节和以“赕”

为中心的各种节日活动。施甸布朗族与汉、彝两个民族杂居,节庆多受汉、彝民

族的影响,节日绝大多数与汉族相同,只有少数节庆还保留本民族固有的特点,

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中秋节等。

在众多节日中,布朗族的年节 “桑堪比迈”最为隆重和盛大。“桑堪比迈”

意即六月新年,时间多在傣历六月中旬,公历的四月中旬。西双版纳布朗族的主

要活动有浴佛、为家族长洗礼、泼水等,故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

活动主要是堆沙和插花,故年节又称“堆沙节”或“插花节”。

第185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4 175 第十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布朗族

布朗族民间音乐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等

三大类别。

一、民间歌曲

布朗族的民间歌曲总称“通”,汉族人称为“布朗调”。音乐绚丽多

彩、曲调优美,这些曲调也因地区差异而各具特色,虽然各地的音乐曲调

稍有差异,但各有很浓的特色。西双版纳一带的布朗调,依演唱方式分为

“索”“宰”“生”“拽”四类。时至今日,各布朗族聚居区和散居区的音

乐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四种音乐文化风格区域类型:以西双版纳

勐海县的巴达、西定、打洛、关双和思茅地区澜沧县蛮景等布朗族聚居区为

代表的原存音乐文化风格区;以勐海县布朗山为代表的傣化音乐文化风格区;

以临沧地区各县布朗族散居区为代表的傣化、汉化音乐文化风格区;以保山

施甸县和思茅墨江县等地的布朗族为代表的汉化音乐文化风格区。

(一)索

“索”一般为男女对唱,并以小三弦或玎伴奏,其内容包括爱情、生产、

传说故事等。“索” 的曲调为两个乐句,曲调抒情刚健,过去多用于男女青年

的社交活动中。近年来经布朗族歌手改造 ,发展出一种新的形式 ,称为“索宽”,

汉译为 “布朗弹唱”。“索”调在西双版纳布朗族民歌中是最主要且最具代表

性的曲调,旋律委婉抒情,节奏轻快活泼参见谱例《索》。

第二节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第186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6 17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二)宰

“宰”是一种独唱歌曲,往往用于抒发孤寂忧伤的感情。“宰” 的旋律优

美,节奏自由,具有山歌风味。风俗歌、宗教歌、儿歌、劳动歌、催眠歌等许多

内容的歌曲,都可以用“宰” 的曲调来唱。“宰”多为羽调式和微调式。“宰”

调欢快活泼,是一种对歌调,对唱范围极广,主要涉及爱情、生产、教育后代等。

歌唱时各种曲调固定不变,歌的内容则可根据不同的场合,即兴编唱,以表达不

同的思想感情。参见谱例《宰》。

(三)生

“生”也是一种独唱歌曲,最初由缅甸传来,用小三弦或玎伴奏,一般用来

歌唱风俗、爱情和劳动的愉快等。“生”调婉转悠扬,多用于演唱风俗、史诗、

长篇故事传说,引经据典教育后代或叙家常。

(四)拽

“拽”是一种具有说唱性的古老的曲调,一般在喜庆时唱,可唱颂词、历史、

故事、爱情等。“拽”的旋律和 “宰”近似,但节奏比较紧凑,多为徵调式。“拽”

调古朴典雅,随和自由,可高亢,可低沉,一般在喜庆时唱,歌手贺新房、贺新

婚时,多用这种调式,演唱过程中常出现近乎吟诵的歌词。参见谱例《拽(上新

(男) 美 丽 的 小 姑 娘 (啊) 真 是 越

中速 热情地

看 (啊) 越 是 惹 (呀) 惹 人 爱, 我 只 有 一 把

砍 刀 (啊), 没 有 什 么 钱 (呀), 没 有 什 么 牛 (啊)、 财 产

(啊), 你 能 做 我 的 心 上 人 (呀),

那 是 我 有 福 气 (呀), 那 是 我 的 命 好 (啊)。

2

4

3

4

2

4

3

4

2

4

&b

b

< >

(情歌)

勐海县打洛

&b

b < >

&b

b

&b

b < > m

&b

b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œ œ œ œ œœœœ nœ œœ

œ œ nœ

œœœ œ œ œœœœ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œœ œ œ œ œœ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nœ

j œ œ œb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第187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6 177 第十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布朗族

唱 歌 的 年 龄 已 经 过 了, 就 像 老 的

慢 稍自由地

芥 菜 没 人 吃 了, 朋 友 们

爱 闹 爱 笑 爱 喝 酒,难 怪 没 有 姑 娘

爱 上 我。 想 到 这 令 人 羞 愧 的 事

情, 我 就 伤 心 得 睡 不 着 觉。

2

4

3

4

2

4

3

4

2

4

&#

#

# m m m

3 3

(叙事歌)

勐海县

&#

#

# ∑

&#

#

# m

3

&#

#

# ∑ 3 5

&#

#

# 3 m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

œ

j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

œ

j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房)》。

(五)儿歌

布朗族儿歌旋律节奏活泼单纯,歌词内容富于纯真童趣与想象力。有催眠歌、

舞蹈歌、谜语歌、焰火歌、故事歌等数十种。参见谱例《催眠歌》。

慢速 稍自由地

2

4

3

4

2

4

& 3 U

(上新房)

勐海县西定乡曼玛村

& ġ

3

& U 3 U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j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第188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78 17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小 妹 妹 (也) 要 听 姐 姐 的 话 (呀), 不 要 哭,

中速 安静地

快 睡 觉, 月 亮 出 来 了, 里 面 有 一 个 像 你

一 样 大 的 娃 娃, 像 你 一 样 哭, 要 吃 奶 (呀),

他 的 妈 妈 就 会 回 来 看 她 的 乖 乖。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b

b ġ

催眠歌

勐海县打洛

&b

b

&b

b

&b

b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小 妹 妹 (也) 要 听 姐 姐 的 话 (呀), 不 要 哭,

中速 安静地

快 睡 觉, 月 亮 出 来 了, 里 面 有 一 个 像 你

一 样 大 的 娃 娃, 像 你 一 样 哭, 要 吃 奶 (呀),

他 的 妈 妈 就 会 回 来 看 她 的 乖 乖。

3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b

b ġ

催眠歌

勐海县打洛

&b

b

&b

b

&b

b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二、民间器乐

布朗族的乐器和傣族基本相同,吹奏乐器主要有筚、排笙 ,弹奏乐器有小三

弦,打击乐器有鼓、铓锣、钹、镲、鱼罄等,其中鼓的种类较多,有大鼓、长鼓、

象脚鼓、手鼓、木鼓、蜂桶鼓等,多在宗教活动中使用。管弦乐器有唢呐、羊角号、

牛角琴、竹笛、洞箫、三弦、四弦琴、葫芦笙、响篾 ( 口弦 )、叶笛等,主要在婚礼、

打歌场或喜庆节日中使用。

(一)筚

筚是一种吹管乐器,管身竹制,长约 25 厘米。上端装有尖舌形铜簧片,管上

开 7 孔 ( 前 6 后 1) 。演奏时口含簧片,竖吹。筚的音域只有一个八度,但音色圆

润优美,用于独奏和伴奏民歌演唱,独奏曲的曲调多源于民间歌曲。

(二)排笙

布朗族的排笙是用 14 根笙苗分两排插入木质笙斗制成的,能奏五度、四度和

八度的和音,常用于歌舞或独奏。现已濒于失传。

(三)玎

布朗玎又称“得玎”“赛玎”,是一种弹奏弦鸣乐器。全长 80~90 厘米,音

箱呈冬瓜形,张金属弦四根,两弦为一组,同定一音,有定弦。演奏时,将琴斜

第190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0 18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前或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逆时针方向移动。这时,一群青年小伙子在圈内作有

节奏的虎步跳跃,一会又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歌,一会儿又聚拢,作虎

跳伏。

布朗族有独舞和双人舞。独舞一般模拟动物的动作,如猴舞、蛤蟆舞等。双

人舞如象脚鼓舞,一人击鼓,一人敲钹,舞步强键,步伐协调,鼓声铿锵有力。

布朗族的民间歌舞有“宰排”“索沙塔”“软束” 等。大多在节日、喜庆时表演。

“宰排”是收获棉花时表演的歌舞,由妇女合着“筚”声演唱 ,男子腰系铜铃,

手持木棍而舞 ,曲调较平稳。“索沙塔”是在佛教关门节、开门节时表演的歌舞。

内容是祝福倍佛人家吉祥幸福。“软束”是儿童们拜年时表演的歌舞。

布朗族的民间歌舞还有蜡条舞,舞者人数不限,大家围成圆圈,两手的中指

与食指间夹着点燃的蜡条,相互对跳,边歌边舞。只见舞姿翩翩,烛光点点,别

具情趣。可用四弦琴伴奏,也可不用伴奏。此外还有采茶舞、猴舞、癞蛤蟆舞等,

表演劳动生产过程和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

(二)鼓舞

1.大鼓舞

布朗语为“黄柯麦嘎典”,即跳大鼓舞之意。动作幅度较大,擂鼓有力。动

作无先后之分,舞者即兴而跳,双膝随打击乐节奏微微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

是动作的特点。

布朗族制作大鼓很讲究。鼓身用整段树木挖空而成,所用的树段要完整无损,

蒙鼓面要用一公一母毛全黑的黄牛皮。蒙鼓面时,要用谷物、茶叶、碎银等放在

鼓里面,作为大鼓的“心脏”“灵魂”。大鼓制作完成后,要举行七天七夜隆重

的庆祝仪式,方可抬到佛寺里存放。

2. 克广

包括蜂桶鼓舞,象脚鼓舞,手巾舞。蜂桶鼓舞,因其形似蜜蜂桶而得名。它

是一项群众性舞蹈,参加人数不限。舞蹈分三步舞和五步舞两种,由男女两队组成,

以象脚鼓、铓、镲等作伴奏。动作大方、粗犷、潇洒,舞步刚健有力,节奏明快热烈,

场面壮观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信仰佛教的布朗族将蜂桶鼓舞纳入

重大的佛教活动中,舞姿和舞步保持不变,逐渐成为插花节的专用舞蹈,并一直

流传至今。此外,蜂桶鼓除在插花节、开门节、关门节时可以敲响外,平时不能

随便乱敲,因为平时的鼓声是向外寨发出报丧信号。手巾舞,跳时舞者排成单行,

由两名年轻男子双手各持一条手巾在前面领舞,其后是蜂桶鼓队,两只 ( 或四只,

八只不限 ) 象脚鼓和大、中、小铓和镲,再后是众舞者,人数可多可少。舞队沿着

寨子内所有道路边跳边行进。当跳到较宽的平场时,即围成圆圈跳,两只象脚鼓

第191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0 181 第十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布朗族

在圆圈中间斗鼓,斗完鼓又沿着道路舞鼓前行。如此反复,直至游遍全寨。

3. 宰崩

宰崩是布朗族民歌的一种曲调,布朗民间盛行的“短鼓舞”“长鼓舞”均以

这种曲调伴奏。“宰崩”又叫圆圈舞,男女老少欢聚在寨子中间的平地或佛寺院

子里敲响象脚鼓及铓镲,姑娘们即围成一个圆圈,双膝一起一伏,双手在肩两侧

或前后轻盈翻舞,边舞边向逆时针方向移动;同时小伙子们在里圈跟着鼓、铓、

镲 ( 长鼓舞打击者在圆圈中间 ) 逆时针方向翩翩起舞,在圈内作有节奏的虎步跳跃,

少顷男青年便分散到姑娘面前与姑娘轻声对唱,然后小伙子们又聚拢作虎步跳跃,

如此反复多次。“宰崩” 以象脚鼓、小三弦、铓等乐器伴奏,内容多为男女互相

赞美。短鼓舞鼓点节奏较慢,动作轻柔悠缓,男女老少皆宜。长鼓舞则节奏激烈,

动作轻快,一般为男女青年所跳。“宰崩” 的曲调因地而异,但多为羽调式。

(三)武术舞

保山地区的布朗族还流行着多彩的“唱灯”艺术形式。唱灯,俗称“玩灯”,

是把舞蹈、表演唱和武术杂耍和谐地融合在一个节目里。在春节期间,每个村寨

都举行这种民间娱乐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在“宰崩”表演过程中常穿插有武术性质的舞蹈,如长刀舞、木棍舞,甩棍

舞和拳术舞等,动作刚健利落。

第192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2 183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布朗族民间音乐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主要特征从调式、音阶、旋律、节奏、节拍、

速度及曲式结构分析:

1. 布朗族民间音乐作品多采用五声音阶,以徵、羽、商三种调式较为多见。

商音在各个调式中都显得非常重要,大多数民间音乐作品都以商音开始。采用七

声音阶的作品不多,七声音阶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添加变宫、变徵两个音而构

成的,有时变徵也用清角代替。

2. 布郎朗族民间音乐多有板, 即使在具有山歌风味的“宰” 中,节拍的律动

感也很强。布朗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进行以五声音阶式级进为主,旋律线条灵活多变,

但在开始处和结束时,常出现上行的音调。

3. 布郎族民间音乐作品多采用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每一个乐句都较长

是其很重要的特点。每个乐句的小节数不相等,曲式结构以非方整性为特征。

4. 布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和佤、德昂族民间音乐有一些共同因素,如采用五

声音阶,以商、徵、羽或羽、宫、商三个音为骨干等,这些因素应看作是同源的

标志。布朗族民间音乐在调式、节奏、曲调等方面也有不同于佤族和德昂族的特点,

从这些特点中可看出,布朗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继承了先民遗存下来

的传统音乐并将其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又非常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音乐

文化,使本民族音乐得到发展。如“生”是从缅甸傣族地区传来的,时间不过 30

年,但目前已成为布朗族民间音乐的主要曲调之一。“软束”的曲调源自傣族的

歌舞曲“依拉灰”。从布朗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

的交流是发展本民族、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无继承当然谈不上发展,

无交流亦不可能有发展,这应当是各民族音乐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

第三节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年。

布朗族简史编写组:《布朗族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年。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年。

刘 蓝:《中国音乐史》,远方出版社,2003 年。

杨民康:《布朗族音乐文化的结构、功能与分类方法》,《民族艺术研究》,1991 年第一期 。

杨红梅:《布朗族音乐文化探究》,《今日民族》,2017 年第四期。

第193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2 183 第十章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征 布朗族

第十一章

阿昌族

A

CHANG

ZU

第194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4 185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 7 个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源于古

代的氐羌族群,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寻传蛮”有直接的渊源。其先民最早

活动在青海、甘肃,后向南迁徙至云南定居,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

和怒江流域一带,后来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称作“寻传”的地区,再

逐渐南移,约于 13 世纪定居于现在的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则沿云龙、保山、

腾冲迁徙,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唐代文献中称为“寻传蛮”的,即是阿昌族

和景颇族的前身,今日所用族称“阿昌”,则最早见于元代文献《招捕总录》《元

史地理志》等。阿昌族在发展形成过程中,曾与诸多民族融合,是一个多元一

体的民族。宋元时期,内地商人已进入云龙一带阿昌人中。明代在云南实行军

民屯田,一部分阿昌人融入汉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汉族融入阿昌人中,

明军屯守军的后代多在当地转化为阿昌族及其他民族。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

德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初承袭了明代的土司制度,随后清朝政府逐步实行

“改土归流”的政策,但阿昌族地区土司制度仍保留至民国末年。

人口分布 :

中国境内阿昌族总人口为 39555 人(2010 年)。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

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

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

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

民族称谓:

阿昌族在古代汉文献中,曾被称为“峨昌”“莪昌”“娥昌”或“萼昌”。

阿昌族还有不同的自称,户撒地区阿昌族自称为“蒙撒”“傣撒”“蒙撒掸”“衬

第一节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第195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4 185 第十一章

民族文化背景述略 阿昌族

撒”;梁河地区阿昌族则自称为“汉撒”“阿昌”“峨昌”。新中国成立后,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定族名为阿昌族。

语言文字:

阿昌族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

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

使用汉字。

宗教信仰: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状态。

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汉传佛教及道教。

梁河、潞西、龙陵一带的阿昌族,受汉族的影响,以信仰原始宗教、祖先

崇拜为主。梁河阿昌族原始宗教的核心是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在阿昌族的宗教

信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每年七月初一、八月十五都要祭祖。陇川户腊撒一带

的阿昌族因受傣族影响,主要信仰小乘佛教。佛教在阿昌族人民生活中影响也

较大,每年都有定期的宗教节日和活动。在户腊撒的村寨中,除了供佛,人们

也供奉关羽、土主、财神等。

衣食住行: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衣,黑色长裤。腊撒地区的成

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户撒阿昌族男性青壮年喜欢包白色包头,梁河的男

性青壮年则喜欢包黑色包头。妇女的服饰因地而异。户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饰,

已婚和未婚的没有区别,均与附近傣族相似。腊撒、梁河两地妇女上衣均为长

袖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佩戴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两地已婚妇女包头

制作款式略有差别,梁河妇女的包头约有 33 厘米高,而腊撒妇女是带圆盘黑

包头。少女的传统服饰是浅色对襟上衣,下着深色裤子,腰系绣花围裙,发辫

挽于头顶,发辫上插花。阿昌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大米为主食,辅以面食。典

型的阿昌族住房是正房加两纵厢房、一堵照壁的“四合院”,一般为土木结构

瓦房或砖木结构瓦房,有的还建砖混结构的平顶房。

第196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6 187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婚丧习俗:

阿昌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实行幼子继承制。阿昌族传

统的婚姻制度主要是实行同姓不婚,但长期以来与汉、傣等族的通婚却较普遍。

阿昌族一般行土葬。

文学艺术:

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民间口传文学丰富,题材较广泛,有的反映

宇宙与万物的起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来源及历史;有的歌颂人民反抗封建统

治和压迫的斗争精神;有的赞扬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等。其文学作品的种类

有史诗、故事、歌谣、戏剧、神话传说等。最著名的是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

米麻》,它是研究阿昌族古代哲学、文学及社会思想的重要资料。故事《选头

人》《兄弟打铁》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阿昌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还有一些童话、

寓言故事,把动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特征。阿昌族的戏曲受到汉、傣、白

等民族文化影响,以农业祭祀为主题思想,演出时用本民族方言,深受大家喜爱。

“对歌”是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十分喜欢的活动。歌谣有习俗歌、情歌、苦歌、

山歌等,押韵上口,感情真挚。乐器有葫芦箫、洞箫、三弦、二胡、象脚鼓、锣、

钹、唢呐等。舞蹈以象脚鼓舞、耍狮子、玩春灯等最具民族特色。

民族节日:

阿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是“阿露窝罗节”。它是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

将原梁河地区阿昌族纪念传说中的人类始祖遮帕麻与遮米麻的民族宗教节日“窝

罗节”与陇川户腊撒一带阿昌族传统的小乘佛教“会街节”统一起来的节日,“阿

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 3 月 20 日 -21 日举行,节日标志为青龙、白象。

户撒阿昌族的节日比较多,有做摆、泼水节、进洼、出洼、烧白柴、火把节、

换黄单、过新年、浇水花等,这些节日与小乘佛教信仰有关。其中,“做摆”

活动近年来规模越来越大,也是各村寨中阿昌族与傣族民间交往的重要方式。

第197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6 187 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阿昌族

阿昌族民间音乐,涉及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道德伦理、传统习俗、

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阿昌族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

器乐和舞蹈音乐三种体裁。

一、民间歌曲

阿昌族民间歌曲从歌词所用的语言区分为昌语歌和汉语歌两类。按内容和演

唱场合分为山歌、习俗歌、叙事歌、祭祀歌、舞蹈歌等,其中最古老的是叙事歌

和风习歌,而流行最广的则是山歌。

(一)山歌

山歌,是阿昌族人民在野外田间劳动、上山砍柴、走村串寨时自由抒发内心

情感的歌唱曲调,较多的表现内容则是男女青年互相对唱的情歌。在山歌的演唱

中,歌词中大量使用比兴手法,以物拟人,以物写意,意境新颖,形象生动。在

阿昌族传统习惯里,情歌对唱,有着特定的环境和演唱方式、演唱程序,分为以

下几种:

1. 杂尼史瑙开

该曲调流行于梁河县及腾冲县阿昌族地区。“杂尼”是阿昌语小姑娘,“史瑙”(

或“消瑙”) 是小伙子,“开”是唱,译意即情歌。演唱时均用汉语,偶尔也掺杂

一些民族语汇,是近百年来梁河地区阿昌族男女青年对唱情歌时的主要曲调。这

种曲调的来源一说是来自“佧拉调” (“佧拉”之称,现已弃用 ),另一种说法是

第二节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第198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8 189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来自汉调。根据演唱的内容和程序,又可分为“候承山歌”“邀约山歌”“交结山歌”、

“夸口山歌”“辞别山歌”“送路山歌”等。 这些丰富的内容,均用一个曲调演唱。

演唱时,男女都用小嗓 ( 假嗓 ),故曲调高亢委婉,清脆动人。参见谱例《杂尼史

瑙开(候承山歌)》。

贤 惠 哎, 听 的 小 (哪) 妹 (哎)

稍慢 自由地

说 是 那 行 到 山 前 地 (哪 哎), 小 郎 (墨)

约 动 是 朋 群 来 候 承 (喏)。 贤 良 哎,

听 说 此 方 (墨 哎) 说 是 那 小 郎

多 识 理 (哎), 小 妹 (墨) 银 钱 (是) 买 路 (嘛)

会 知 音 (哪)。

2

4

3

4

2

4

3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3

4

&b U ~~~~~~~~~~

~~~~~~

U

杂尼史瑙开

(候承山歌)

梁河县囊宋

&b

~~~~~~

&b ~~~~~~

U

&b ~~~~~~

U

&b U

&b

œ œ œ j œ œ ˙ 

œ

j

œ œ œ œ

j œ œ

j œ

j œ™ 

œ

j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œ œ œ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

œ

j

œ

J

˙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

œ

j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 

œ

j 

œ

j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

2. 上相格

流行于陇川县户撒阿昌族地区。“上相”是歌唱之意 ,“格”是大声,直译

即大声演唱的歌,当地汉语称作“大山歌”。一般是在山间野外互相对歌时演唱,

不拘形式,多由青壮年人演唱,男子之间、妇女之间、男女之间,都可以对唱。

歌词中充满着形象的比喻与生动的描述,唱词有对家乡的赞美,有双方互相赞美,

有歌唱劳动、丰收、节日等等,内容很广泛。青年男女对唱时往往还曲折隐晦地

传达了爱情方面的内容 。参见谱例《上相格(大山歌)》。

3. 上相作

这是户撒地区阿昌青年男女恋爱时互相对唱的情歌调。“上相”是歌唱,“作”

是小声,直译即小声演唱的歌,当地汉语称作“小山歌”,根据传统风俗规矩,

青年男女的整个恋爱过程都是在家中用歌声进行的,演唱时委婉缠绵 、轻声细语,

歌声娓娓动听。另外在结婚宴请宾客时, 新郎新娘也要唱着这种细语轻声、情意

第199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88 189 第十一章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 阿昌族

香 曼 动 哎 害 性 皖 哈 箕 呆

自由地 山歌风

当 标 门, 央 冷 母 子 直 (哎)

朗 里 属 门 敬 贺 温 (哎), 敢 腊 仔 庆 货 劳 筛

害 性 皖, 哈 箕 (巴) 炯 热 (则 哎)。

3

8

4

8

6

8

3

8

5

8

5

8

4

8

5

8

5

8

4

8

3

8

4

8

5

8

5

8

3

8

5

8

&#

#

#

#

上相格

(大山歌)

陇川县户撒

&#

#

#

# ~~~~~

&#

#

#

# ~~~~~

~~~~~

&#

#

#

# ~~~~~

~~~~~

œ

J œ

J œ œ œ 

œ œ œ jœ

J 

œ

J œ œ œ œ

J œ œ œ

J

œ

j

œ

J

œ

j

œ

J œ

J œ œ

J œ

J œ

J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J œ

j œ œ œ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J œ

J œ œ œ

J

œ œ œ

J œ

j

œ

J œ œ

J œ œ œ

J œ

J œ

j œ œ œ œ œ

J œ

J œ Œ

双 告 (腊) 党 嘿 到 火 灰 尼 (支) 当 双 迪 (赛) 玉 党 母 过

中速 叙述地

章 娘 洗 仔 采 (要) 害 班 滚 的(道) 广 玉 西 赖 (哎), (刹) 安 外

(撕 哎)安 外 挡 舍 汪 外, 哑 外 来 耸 (借 贺 蹦 改)兵 挡 掌(哎 喳)

迪 马 爹 罗 波 霍 墨 仔 弄 (哎) 呆 兵 清 象 (哎) 楼 登 南 斯 汴 弄

(哎) 隆 墨 呆 改 兵 挡 厄 高 敢 请 伴 赖 转 盼 螺 热 打

斯 (哎 拉) 要 宰 纳 毫 动 贺 温 隆 奔 旺。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3

4

2

4

&b

b

b

上相作

(小山歌)

陇川县户撒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J ‰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œœ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J œ œ œ œ œ œ

第200页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述略 190 191

Yunnan Teyou Shaoshu Minzu Minjian Yinyue Shulue

深长的小山歌调,互相表示感谢和祝贺 ,这时,便依内容而称作“敬酒歌”了。

参见谱例《上相作(小山歌)》。

( 二 ) 习俗歌

阿昌族在逢年过节、起盖新房、结婚庆典、守丧祭灵时,都有相应内容的演

唱和歌舞活动。在此类习俗活动中歌唱的曲调,称为习俗歌。在不同的场合,有

以下不同的曲调:

1. 则勒扎·拨套昆

该曲调流行在梁河县阿昌族地区。“则勒扎” 意为用小嗓 ( 假嗓 ) 高声演唱

的歌,这种演唱方法,阿昌语还称作 “小茄”,用这种方法演唱的歌有两种音调,“拨

套昆”为其中之一。演唱时和另外一种音调“拨松昆”互相配合使用 。“拨套昆”

曲调古仪朴实,由始至终仅由相隔小三度音程的两个音构成,演唱时高亢激昂,

节奏鲜明,歌声中洋溢着主人对客人们的真挚热情。每逢结婚迎娶之日,新娘寨

子里的歌手们便唱起此调,和新郎一方对歌赛歌。此外,在逢年过节、贺新房的

庆典活动中,也要互相对歌。参见谱例《约上大伙去对歌(则勒扎·拨套昆)》。

(沙 呆 再 讲 哎) 攀 枝 花 来 满 寨 红,(沙 呆 再 讲 哎) 喜 鹊 欢 叫 贵 客 来,

q = 52

(沙 呆 再 讲 哎) 篱 笆 缝 里 瞧 一 瞧, 土 墙 洞 里 听 一 听,

(沙 呆 再 讲 哎) 穿 着 新 衣 来 到 了, 打 扮 漂 亮 坐 下 了。

2

4

3

4

2

4

3

4

2

4

2

4

3

4

2

4

2

4

3

4

&b

b

b

b ġ

约上大伙去对歌

(则勒扎·拨套昆)

梁河县遮岛

&b

b

b

b

&b

b

b

b ġ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œ

2. 则勒扎·把松昆

“把松昆”是用小嗓 (“则勒扎”) 演唱的另一种曲调,根据不同的节日、场合,

用此曲调演唱相应的内容,用于歌手们和客人见面之后的问候和邀请,客人也以

此曲调演唱回答。旋律较常见的是由 mi、sol、la、do 四个音组成,为徽调式

四音音列,曲调开始的衬词是“嗨 ! 撒户赛啊, 嗨 ! 撒户赛啊”,故此曲调也称

作 “撒户赛”。演唱时节奏铿锵,热情奔放。参见谱例《尊贵的客人来到了(则

勒扎·把松昆)》。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书册翻页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