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1664
D:10cm H:14cm
RMB: 130,000-160,000
清康熙 竹胎雕漆山水人物笔筒
此竹胎笔筒镶紫檀木口为底,外壁雕通景山水人物图,加雕漆描绘万物初生的
自然风光。漆色明亮饱满,沉着稳重。彩漆人物精细生动,布局恰当。整件器物古雅
大方,华美异常,在沈暗藴藉的木色衬托之下,装饰效果更为突出。此笔筒注重文人
趣味,山水景色逸趣横生,意境和婉,在康熙文房用具中,为难得的竹胎雕漆作品,
甚是难得。
149
1664
D:10cm H:14cm
RMB: 130,000-160,000
清康熙 竹胎雕漆山水人物笔筒
此竹胎笔筒镶紫檀木口为底,外壁雕通景山水人物图,加雕漆描绘万物初生的
自然风光。漆色明亮饱满,沉着稳重。彩漆人物精细生动,布局恰当。整件器物古雅
大方,华美异常,在沈暗藴藉的木色衬托之下,装饰效果更为突出。此笔筒注重文人
趣味,山水景色逸趣横生,意境和婉,在康熙文房用具中,为难得的竹胎雕漆作品,
甚是难得。
150
陆恢(1851-1920),原名友恢,一名友奎,字廉夫,号狷盦、破佛盦主,
江苏吴江人。寄寓苏州。画工山水、花卉,并为吴大澂及张之洞所器重。
黄宾虹评画中九友“以吴江陆廉夫得名最早,山水学四王,渲染尤能逼真”。
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沈塘(1865-1921),按广印人,传作唐。字莲舫,别字雪庐,世居江
苏吴江。幼即好画,亦善篆刻。师从陆恢,以山水为擅。
L:33.5cm
RMB: 180,000-220,000
题识 1: 汉故执金吾丞武君之碑。
汉人碑各类用篆此以分书题之,且得错综疏密之致,可爱焉。
陆恢。
题识 2: 汉故彀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篆通隶意,即是汉印,故缩临之。沈塘铁笔。
此扇骨之上“汉故执金吾丞武君之碑”指《武荣碑》,“汉故谷城
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即指《张迁碑》,二者皆为研究汉隶重要参照。
陆恢曾入吴大澂幕府 , 并兼教授少年吴湖帆学习中国画。陆恢善
画山水、人物、花鸟、果品 , 无一不能 , 书工汉隶 , 遒劲而具有
金石气。此扇以刀为笔,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道出汉隶之美,
金石气息浓厚,为不可多得之雅玩。此扇印证了陆恢对汉隶的
喜爱,且沈塘曾师从陆恢,亦为清末文人友谊之见证。
1665
民国 陆恢刻汉碑文扇骨
151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
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
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
尤长草书。
L:42.3cm W:8.3cm
RMB: 90,000-120,000
题识:摹倪迂笔,为石梧姻大兄作石梧图,癸酉蝯戏。
钤印:蝯叟。
此臂搁取竹为材,包浆莹润,色泽沉穆。上刻篆文,下以阴刻
作奇石梧桐图案。据其题款,此图为何绍基为亲家李星沅所作。
李星沅号石梧,因何绍基子何庆涵娶李星沅女李楣,故何、李
为亲家。此品以画意入竹刻,尤显文气不凡。
1666
清 何绍基款石梧图竹臂搁
152
1667
L:9cm
RMB: 130,000-160,000
明 西夏文令牌
令牌为古代皇帝传递政令的凭证,此牌为银制,圆形,用锤揲及浮雕工艺作瑞兽,
造型生动可爱,中间有一圆孔,可挂系。腰牌錾西夏文,银质西夏文令牌较为少见,
亦兼具历史研究与收藏之价值。
153
1668
明 张鸣岐款铜手炉
款识:张鸣岐制
此铜手炉略呈圆角正方形,直口,丰肩,腹下渐收,炉身内壁可见清晰的锤鍱痕迹。
底部微内凹,卧足。通体栗皮光润,宝光满布,炉盖作仿竹编篓式,底部并镌有“张
鸣岐制”四字阴线篆款。
张鸣岐,明代浙江嘉兴人,善制铜手炉,因其炉身多以手工锤敲而成,时称“张炉”。
张氏制炉选用精炼红铜,铜质纯净,张氏手炉的特色是炉体不锈蚀,炉盖炉身吻合紧
密,经千万次开合而不松动。
口长 :8.6cm 宽 :8.6cm 高 :7.8cm 重 :573.7g
RMB: 90,000-100,000
154
1669
H:13cm
RMB: 450,000-550,000
明 铜神兽摆件
此铜制神兽摆件,形如南朝石刻兽,半蹲于铜印之上,鼓目张口,长尾卷曲,
侧身昂仰,身躯健壮造型生动,四肢健壮,爪趾分明,线条雕刻纤细有力,毛发开丝
细微精致。造型经典可参阅明代皇家石刻兽。整器铜质精良,持之颇为压手,浓厚沉
着,古意盎然。置之案间,顿生雅意,为明代仿古的案几清玩之物。
155
156
1670
明 铜鎏金嵌松石羊镇
此镇取羊儿屈足伏卧式,形态秀雅端庄,简练古朴。羊角倒钩贴拊于后颅。躯
体丰满壮硕,线条圆润。整器铜质精炼,铜色灿然,镶嵌松石华丽大方,包浆古雅温
润,置于桌前案上,自成气势。
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嵌银丝铜卧羊镇纸,可作参考。通体鎏金,金色斑驳,更
添古朴之气。此器形态意趣憨朴,法度古拙,可陈置案头作镇纸,寓意美好,也可作
多宝阁之陈设品,展玩在目,妙趣横生。
H:6cm
RMB: 500,000-600,000
157
来源:传吴待秋旧藏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
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谦(嫌)疑者,皆
明壹之。”
大意:二十六年,始皇帝消灭了所有的诸侯,统一了中国。
老百姓得到了安宁。现在立尊号为皇帝,于是命令丞相隗状和
王绾,宣布全国统一度量衡制度,使有疑惑的都明确起来,一
律校正统一。
此为明代仿秦代所铸始皇诏量器,作椭圆斗状,一侧出柄,
外壁用篆书,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之诏书,书体尤有古
拙之质。始皇帝兼并诸侯,统一中国后,其厘定诸法,书同文,
度同制之功绩,尤受后人称道。此量器所刻二十六年诏,多见于
秦人称重、度量之器上,以正仪轨。今台北故宫、南京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皆存有刻此秦诏之量器,可资参照。
明代仿古之风盛行,尤多仿铸秦汉铜器,其多以原器为参
照,且做出仿古锈痕,以追摹其古意。此明仿秦诏量器,不仅
具古雅意韵,且所刻始皇帝二十六年诏,亦具天下一统之特殊
寓意,为明代摹古佳器。此式秦诏量器于清末民国时,多有名
家收藏,或作其拓片,此品传为民国吴待秋之旧藏,亦可称来
源可靠之物。
吴徵(1878-1949)字待秋,名徵,以字行。浙江崇德人。
吴徵与吴昌硕、王一亭为世交。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
因年长,列“三吴一冯”之首。与吴子深、吴湖帆、吴观岱称为“江南四吴”。
吴待秋一生凭藉顽强的意志,恒久的艺术追求,获得了绘画上的成就,
成为民国时期影响海内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画家,又与赵叔孺、吴湖帆、
冯超然同誉为“海上四大家”。
1671
明 仿秦诏量器
L:21.4cm H:6.2cm
RMB: 1,800,000-2,200,000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秦诏量器
南京博物院藏 秦诏量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秦诏量器
158
159
160
161
1672
L:10.7cm
RMB: 60,000-80,000
明 螭龙纹石饰件
此饰件以去地阳刻手法,雕刻螭龙扭头摆尾,腿足劲健有力,宛若盘踞山石之上,
曲线自然生动,尽显威猛灵动之态。螭龙纹为明代流行纹饰,常见于各材质之工艺品
之上,有言道:“器有雕饰,螭纹占其八九。”。整器雕琢圆润娴熟,刻划传神,静中
有动,动中有静,颇有秦汉遗风,可谓匠心独具,置于书斋案头,与素塌、琴书并列,
应时应景。
162
1673
明 双龙纹玉剑璏
该器物青玉质地,局部带沁,玉色富有变化。整体器形仿古,有秦汉意蕴。其
主体以高浮雕手法,雕饰有一龙一凤:大龙细身长尾,匐于璏面,回首而视;小凤尾
端与大螭相勾连,前爪则攀于璏侧,似乎正努力想爬到璏面。两螭龙不仅有动作上的
呼应,还有眼神上的对视,生动而有趣味。
剑璏是古代装饰在宝剑上的玉饰之一,一般固定在剑鞘鞘身一侧,其上的扁方
孔可穿过腰带,使得宝剑剑鞘能够固定在腰间,方便佩戴和取用。剑璏与剑格、剑首、
剑珌一起并称为“玉具剑”。这一套与宝剑相关的玉佩饰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
秦汉。制作精美,用料考究,为宝剑主人身份之体现。
L:10cm
RMB: 150,000-200,000
163
L:5.3cm
L:5.5cm
RMB: 90,000-120,000
RMB: 70,000-100,000
璇玑式环,又称牙璧,名源自《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
以齐七政。”明代玉器仿古之风盛行,大量借鉴古器物造型。此
玉璇玑质地厚实,包浆厚润,规整温润,典雅含蓄。器表两面
光素无纹,仅以自然皮色点缀,玉质温润,带棕褐皮色。器体
扁平,中央开大圆孔,两面光素无纹饰,内缘平整光滑。外缘
廓外凸起三个形状及方向相同的齿牙,极富韵律,古朴幽远。
此玉件以白玉为材,略带皮色。通体以圆雕手法,所作玉鹅身
材肥硕,敛翅回首,口含麦穗,鹅足大而短。整器线条流畅柔婉,
形神兼备,为文人佳玩。
1674
1675
明 玉旋玑
明 白玉鹅含穗挂件
164
1676
L:4.6cm W:2.5cm
RMB: 200,000-300,000
明 白玉虎符
款识:虎符
此虎符以白玉为材,玉质温润,略带皮色。整器以阴刻手法,饰以仿古青铜器
螭虎纹,雕工精绝,布局巧妙,纹饰灵动流畅,使人回味无穷。虎符盛行于战国、秦
汉时期,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此虎符为明代摹古之风下,
以玉石仿前朝虎符之作,巧夺天工,极具古韵。
165
1677
L:4.7cm
RMB: 1,800,000-2,500,000
明 双人玉佩
此玉佩以白玉为材,略带沁色。整器成片状,双面工随纹作形,线刻对称跪人纹。
人物橄榄形眼,耳鼻较大。人物跪坐,双手抚膝,气定神闲。器身有穿孔,可知是悬
挂佩戴的器物。久经摩挲,包浆匀净,边角圆润光滑。
玉跪人题材起源于商代,为传统玉器纹饰题材。本玉佩之纹饰与妇好墓出土之
腰佩宽柄器玉人及梳短辫玉人形制相似,可知此纹饰具有典型时代特征。此玉佩雕工
拙朴,古意盎然,匠心独具,极具历史意义,为不可多得之拟古佳器。美国芝加哥艺
术博物馆藏商代周初石跪人,其面部特征及动作与此拍品类似,亦可相较。
参阅:《中国玉器全集 商 & 西周》杨伯达主编 第 238 页。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商代周初石跪人
166
167
L:8cm H:4.5cm
L:9.8cm
RMB: 100,000-120,000
RMB: 60,000-80,000
提油为古代仿古玉制作手法之一,是用自然界天然生长的植物
染料,对玉器件进行物理加热的同时进行染色的一种仿古方法,
据传此法始于北宋时期,乃是古人追求玉器古朴沁色的重要传
统工艺。此挂件提油作色,玉质细腻,营造出沧古墨沁的肌理。
以圆雕、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刻划出一只小瑞兽,头部细节雕琢
清楚。双目圆瞪,活灵活现。本品玉质细腻,光洁油亮,雕琢
精工,造型生动,为明代提油玉雕之上品。
明代发簪常见以玉雕件与金银装饰的搭配,此发簪以白玉雕童
子,其衣饰细节俱全,莲座花瓣饱满分明,童子面部神情喜悦;
银质累丝花瓣层叠迤逦,工艺精湛。此发簪寓意吉祥,时代风
格明显,为明代首饰之佳作。
1678
1679
明 提油玉兽
明 玉童子银发簪
168
L:2.8cm W:2.6cm H:2.8cm
L:10.5cm
RMB: 130,000-150,000
RMB: 100,000-120,000
印文:凤楼氏印
此方印取材白玉,印体四方,承托印台稳重厚实。印钮雕作寿桃、
佛手,嘉果汇聚,上有蝙蝠一只,翩翩而来,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三
多瑞果纹”纹样,佛手寓意福气,桃寓意多寿,石榴寓意多子。
此印整器气韵贯连,运刀圆转流畅,巧思妙构,寓意吉祥,加
之玉质纯净如洗,实属珍罕
此带钩做 S 型,钩首雕写意鹅首,沉静内敛,整个钩身线条流畅,
背面雕圆钮。整器玉质纯美,沁色呈红金色,温和油润,为不
可多得之雅玩。
1680
1681
清 三多纹白玉印
明 玉鹅带钩
169
1682
L:7cm W:2.2cm
RMB: 90,000-120,000
明 青玉虎符
款识:虎符
此器以青玉为材,周身遍布棕褐皮色。表面饰有螭龙纹及卷云纹,古朴典雅。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
明代仿古之风盛行,以玉石仿前朝虎符并无实际调兵功用,多为文房玩赏之用,
此虎符雕刻流畅,盘玩熟透,皮壳厚重。
170
1683
L:8.8cm H:3.6cm
RMB: 1,800,000-2,200,000
明 玉海棠形杯
此杯玉质温润,色泽柔美。整器形制模仿萨珊金银器多曲长杯,呈八曲长椭形,
口沿随其八曲成莲花形口,杯身亦呈八曲,下为椭圆形圈足。杯外壁雕刻莲花纹饰,
华美流畅;内壁抛光细腻,虽光素无纹,却十分费工。
多曲长杯北朝时期进入中国 , 唐代最为流行 , 材质多样,为贵族至为偏爱的盛酒
之器。陕西博物馆藏唐代忍冬纹八曲长杯与本拍品形制相似,器型亦作八曲处理,杯
外壁雕刻忍冬纹饰,可资比较。此杯小巧精致,雕工精湛,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除
了反映了当时玉器制作工艺的登峰造极,亦见证了萨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陕西博物馆藏 唐代忍冬纹八曲长杯
171
172
173
1684
玉长 12.5cm 通长 50cm
RMB: 80,000-120,000
18 世纪 痕都斯坦青玉柄剑
痕都斯坦,即今印度北部,其玉器崇尚纯色,追求轻薄,形制新颖,装饰华美。
自十八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受到朝野上下热烈追捧。《西清续鉴》载,乾隆二十九年,
位于中亚地区的博洛尔部向乾隆进献了一批兵器,其中有一柄用和田玉做柄的剑,乾
隆非常欣赏并为此剑赋诗:“文列星行光溢涛,切昆纽似断秋毫,于阗西去千余里,
更数寻常玉霸刀”。诗中的“玉霸刀”即指用玉作柄的刀。
此剑为典型痕都斯坦风格作品,剑柄取材青玉,双面雕如意头双螭纹,并镶嵌
宝石;剑身亦錾刻花鸟纹饰,华丽繁复。此剑取材上佳,精雕细琢,雍容华贵,当为
皇室贵胄所持,为清代痕都斯坦玉器之杰作。
174
款识: 陶药
紫砂材质泥壤强度高、干燥收缩小,以至可塑性
极强,自明代起,以紫砂为材的茶器及雅玩愈加
受到文人仕宦的赏识。此塑像刀工谙熟,人物神
态捕捉到位,衣饰线条刻画流畅,颇具仙风道骨
之气,配以紫砂特有质感,更显古雅醇厚。器身
钤一小章“陶药”,其人虽不可考,从印章时代风
格来看,应为清代作品。
H:34.5cm
RMB: 80,000-100,000
1685
清 紫砂寿星像
175
176
款识:和心。
此品取竹根雕刻秋山,作岩崖错落,一径蜿蜒通于山顶,上有
众人骑马巡游山间,当中一人骑瑞兽。下方镂雕螭龙交缠,间
有灵芝错落,尤显生动。作品采用了圆雕、浮雕、镂空透雕等
多种技法,琢刻精细:人物神采飞扬,马儿动态十足,瑞兽活
灵活现,方寸之间雕刻颇为传神。整体布局繁而不乱,随形作器,
线条圆润,造型极富立体感,为明代竹刻之佳作。
器背铭“和心”款,其人不查,但应为刻者名号或作者之字号。
H:16.5cm
RMB: 280,000-320,000
1688
明 巡山图竹具
177
此香筒皮色熟亮,外壁高浮镂雕全景式“二乔并读”图,画面中
二乔处庭院一隅,庭院苍松掩映、山石嶙峋中设书案,二乔一
立一坐,绮罗娇俏,正如《三国演义》之《铜雀台赋》云“……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
与共。”
嘉定派竹刻尤擅二乔并读题材,同题材作品可参考上海博物馆
所藏吴之璠《二乔并读图》竹笔筒,此件香筒布局有条不紊,
章法规矩,神情刻画细致传神,故事诉述入情入境,颇具吴氏
精髓。
D:5.3cm H:23.8cm
RMB: 30,000-40,000
1689
清早期 二乔并读图竹香筒
178
此香筒周匝透雕螭龙,两端以卷草纹为边,作者巧妙利用竹壁
的厚度,表现龙身丰满隆突的质感,抚之柔润适手;螭龙怒目
圆睁,呼之欲出。整体构图以弧线、曲线组合搭配而成,以螭
脊一线作主旋律,加之刀法遒劲纯熟,形成强弱激荡、深浅抑扬、
回转流畅的变化及动感效果,极富韵律之美。此香筒雕刻流畅,
布局条理分明,经多年把玩皮色已呈棕红、包浆莹润。
拍品与王世襄先生俪松居旧藏明代双螭纹透雕香筒之纹饰、制
式极为相似,整器雕工精绝,构图繁而不乱,镂空细致入微,
色泽琥珀,葆光莹润,艺术感染力极强。
D:4.3cm H:22.5cm
RMB: 30,000-40,000
1690
清早期 螭龙纹竹香筒
王世襄旧藏 明代双螭纹透雕香筒
179
香筒形制纤巧,配红木盖、底,直筒身,包浆莹润,呈现出熟
美之枣红色。整器以浮雕、透雕相结合的技法雕就仕女于庭院
赏景,仕女神情恬静,体态修长匀称,发髻高盘,高额广颐,
五官小巧而集中,衣带当风,身姿灵动婀娜;庭院赏石疏透玲珑,
营造出清幽淡雅的氛围。整体风格趋于质朴简古,尚求意趣,
然技法老辣,仕女之姿态、开脸无不令人称道,衣纹刀法尤为
犀爽利落。此香筒布局疏朗有致,刀法娴熟,虚实互应,相间
成章。
L:12.2cm
RMB: 20,000-30,000
1691
清 竹雕仕女图香筒
180
款识:岳青刻
此扇骨双面皆饰先秦彝器纹样,将阴刻及细线浅雕并用,以刀
代笔,形貌皆有古意,将不同青铜器型描绘地颇具立体感,文
字亦甚秀雅,颇见刻者功底。此品整体雕刻风格极为流畅,布
局舒朗,竹材细腻红润,风格古朴典雅,十分可玩。
清代文人的参与使得扇面书画艺术蓬勃发展,而金石学家的参
与更是使得折扇的制作打开新格局。自清末直至近现代,在竹
刻装饰中以金石鼎彝为题材在文人间一时蔚然成风,不仅文人
间以此互赠,亦有金石学者亲自参与制作,实为雅事。
扇骨上刻款 " 岳青 ",为清代竹刻名家,其竹刻作品所见多精品,
题材多为钟鼎铭文,字迹深峻。今可查者,有乾隆四十九年进
士胡应魁,字岳青,江苏丹阳人。历任庐州教授、德化知县。
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调任彰化知县,在任二年,政绩昭昭。
嘉庆八年(1803)迁淡水同知。时海寇蔡牵滋扰,蔓延嘉、彰
二邑。后官军数捷,二邑以安,胡应魁与有力焉。嘉庆十一年
(1806)四月,摄嘉义知县。及蔡牵遁去,论功归部议叙,嘉
庆十二年(1807)回任淡水。
此品构思精妙,雕琢亦见工巧,可称佳品。
L:32cm
RMB: 50,000-60,000
1692
清 岳青刻彝器竹扇骨
181
L:32.4cm
RMB: 60,000-80,000
题识:1、丙子二月,撝叔作;2、松年方伯属,之谦。
扇骨竹材顺直,表面竹理细腻,光润可人。双面大骨巧施阴刻,
作桃枝蔓生图案。雕琢颇为生动,深剔桃树枝干至竹地,作蜿
蜒生长状。枝上果实团簇而生,用细线浅刻而成,桃果颗颗饱
满可爱,衬以修长叶片,有欣欣向荣之感。此扇骨雕琢刀法老辣,
线条利落且有层次,画面布局亦极精妙,有水墨绘画之风韵。
据扇骨两侧刻款,本品为清末书画、篆刻名家赵之谦所作。赵
之谦(1829-1884),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
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
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
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此件扇骨题款为光绪丙
子(1876)年,赵之谦时年 50 岁,恰为其艺术作品臻 " 人书
俱老 " 之境的时期。上款人松年未能考据其人,或为清末书法
家邵松年,著有《澄兰堂古缘萃录》。
扇骨存 " 吹万室藏 " 题签老盒。吹万室为近代收藏家吴瀛之斋名,
吴瀛之曾任 " 清室善后委员会 " 顾问,著有《吹万室诗草》。
1693
清 赵之谦刻桃枝纹扇骨
182
款识:三松
此笔筒以“薄地阳文”浅浮雕法描绘秋游景象,作者所刻狩猎人神
态愉悦,似沉浸于秋色之中;马儿行进于崇山峻岭与苍松之中,
亦显悠然自得;肌肤润泽的竹丝素地则突出天地了之广袤,与精
雕细刻的纹饰对比明显,相映生色。 据载,三松“善画远山淡石,
丛林枯木,尤长画驴。”,此笔筒布局舒朗,刻画精准,非良工
巧匠不可为之。经久把玩,包浆莹润,甚为珍贵难得。
朱三松,中国明代竹刻家。名稚徵,号三松,以号行世。生卒年不详,
活跃于明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出身竹刻世家。祖父朱松邻,
工书善画,长于高浮雕、圆雕、竹刻,创嘉定派竹刻。刻有笔筒、香筒、
杯、簪钗等。
D:9.7cm H:16cm
RMB: 35,000-45,000
1694
清早期 秋游图竹笔筒
183
L:10.5cm W:8.8cm H:16cm
RMB: 30,000-40,000
此笔筒外壁以浮雕技法刻划通景式文人夜宴雅集之景,山岭之
间古树掩映,景色清幽。主场景描绘高士以古松高崖为伴,于
灯下夜宴,交谈甚欢,其间仕女为宾客斟酒,不亦乐乎;另一
边描绘书童两人围炉煮茗,一人执炉扇掌控火候,另有一书童
于酒缸前斟酒;一高士携手琴而来,与众人寒暄入席,身后书
童结伴行走于廊桥之上。
此笔筒刻工精深,细入毫发,所描绘人物神情、姿态各异。发须、
手部、衣饰与器用等细节一丝不苟,盆景亦然造型生动,枝叶
细节俱全,堪称鬼斧神工。画面亦极富动感及叙事性,表现了
高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配原木盒。
1695
清早期 夜宴图竹笔筒
184
1696
D:10cm H:15.5cm
RMB: 90,000-120,000
清早期 竹雕渔樵胜景图笔筒
明清易代之际,嘉定竹人多抱节隐居,嘉定竹刻文化品格的传统得以延续至清。
此笔筒结合多种竹雕技艺,整器通景雕刻,平刀圆刀融合相见,形成虚实、繁简、刚
柔等诸要素之对比,画面远近分明;山水深峻,松林苍郁,烟云层峦掩映,高士泛舟
江上,交谈甚欢,垂钓,另有一组雅士扬帆起航,近岸处纤夫正辛勤劳作,亦有老者
于亭中观景,悠然自得。
此笔筒四面皆笔致细腻,刻画刀法圆熟有力,神态描绘准确、生动、情趣盎然,
画面繁而不乱,故事性极强,景物虽多,但层次清晰,为一件难得的文房佳作。
185
1697
D:5cm H:11.2cm
RMB: 110,000-150,000
清早期 幽谷骑游图竹笔筒
款识:仙磐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记录:香港佳士得,编号 4291。
此筒尺寸小巧,高仅 11 厘米,盈盈可握。筒身结合多
种雕刻手法,刻绘山谷中巨石耸立,远方云雾缭绕,有古树
参天,枝干如虬龙。数位老者,两三一组,在栈道上骑驴前行。
刻者以山石、古树划分界面,巧妙地将栈道雕琢为螺旋上升状,
自下往上多达三层,前方人物一脸轻松,顾首相谈,即出险
道的心情溢于言表;后方人物心怀忐忑,左右环顾,小心翼翼。
作者以竹为刀,寥寥几笔,人物神态便生动起来,此非治竹
高手所不能为。其浮雕深浅变化,兼以透雕,云纹弥漫之轻
柔飘逸、山石之嶙峋、古木之夭矫,皆施以不同刻法,可谓 “老
树危桥,悬崖绝涧,作数十层转折,望之窃然而深。”口沿修
治圆润,底有三小足。整体包浆莹润,皮壳老辣。
山岩一侧,刻印仙磐,暂未知是否有此名号竹人,或即
一闲章,配合画面而用。 从刻法看,精雕细琢,运刀如笔,
颇有嘉定顾珏一派之风骨。
附原装日本制桐木方匣。
186
1698
清 夜游赤壁图竹雕笔筒
笔筒竹质,圆筒状,以竹节横膜为底,并隐起三矮足,包浆红润自然。竹材厚壁,
外壁以通景形式浮雕东坡赤壁夜游图,以高浮雕、镂雕等手法结合镌制,生动再现了
苏轼与客夜游赤壁之情景:奇木古松立于山石嶙峋间,松下流水中一舟泛游,其上苏
东坡携佛印和尚及友人欢谈正盛,小童煮茶侍奉,后有老者撑船而行。人物神情、姿
态各异,眉目宛然,衣褶清晰,细节如发须、手部、衣饰与器用等毫不含糊。整器画
面野逸幽绝,雕琢精细,立体感强,运刀遒劲清丽,人物刻画细腻,具有笔致墨韵。
尤其笔筒镂刻甚深,乃至以镂雕技法表现景致错落,观之极富层次感,实具嘉定竹人
之妙技。
D:12.3cm H:15.2cm
RMB: 80,000-100,000
187
1699
H:8.3cm
RMB: 70,000-80,000
明 竹雕饮中八仙图杯
此竹杯取天然竹材,随形布势,镂雕而成,袅袅云雾与外壁纹饰相连,苍松劲挺,
将角杯内外紧密相连形成同一画面,颇为巧妙。外壁以深浅浮雕加透雕之法琢刻高士
人物,醉态不尽相同,作者将饮者的悠然自得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绝。杯底
部亦根据竹材自然纹路雕刻云烟,大气舒朗。表面颜色经过数百年的摩娑抚弄,已生
成枣红色包浆。此杯在艺术构思和刀法上处理精妙,布局疏密得当,刀法精炼,已臻
于佳妙,为明代竹雕之杰出作品。
“饮中八仙”为明代文房竹刻中的常见题材,指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
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个贪酒之名人。八仙人物从王公宰相、诗书名人直至布衣
人物,皆嗜酒如命、放浪不羁,为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之代表。
188
1700
清 竹雕螭龙耳鼎式炉
此器竹根制成,仿商周三足青铜鼎造型,作圆鼎
式,炉耳圆雕冲天而起的两条螭龙。口缘方唇阳
刻云雷纹,腹部中间整圈满雕底工以雷纹为地,
凸雕饕餮纹式。三兽首足郢形,足外撇。三足上
部作兽面纹式,足底以三爪龙爪为纹式,盖面与
鼎身纹式相近雷纹底工上凸雕大饕餮纹,盖顶嵌
宝鸭穿莲水禽盖纽。
此器造型及纹饰于清宫旧藏皆有同源,可参阅故
宫博物院藏竹雕仿古双立耳三足小鼎,竹雕仿古
螭耳三足匜,两者所饰云雷地纹与兽足皆与此器
刻画风格相似。此器以双层花之模式雕饰兽面纹
的手法也与故宫藏竹雕仿古出戟尊如出一辙。
H:27.1cm
RMB: 150,000-180,000
189
曹世模(1791-1852),字子范,号山彦,秀水(今嘉兴)人,诸生。
曹世楷弟。工花卉,亦能道释、人物;精篆刻,力追秦汉,不受浙派影响。
曾馆篁里(今嘉兴新篁镇),与张廷济昕夕道古甚相得。治经史之余,
握寸铁作印为文、何之学。与孙桂山、文后山、钱几山合称鸳湖四山。
有《群仙拱寿图》存世。辑有《勉强斋印谱》2 卷。
文鼎(1766-1852),清代书画篆刻家。字学匡,号后山,秀水(今浙
江嘉兴)人。布衣。所居曰停雪旧筑。咸丰初徵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
精鉴别,收诸金石、书、画多上品,如商仲彝、周旬觯、汉元延鋗、禊
帖五字不损本,原搨娄寿碑,俱精绝。偶作小楷,画云山松石,则谨守
徵明家法。篆刻工秀得彭遗意。精刻竹,凡扇边及秘阁,皆自为书、画,
刻山水不下周芝岩。卒年八十七。著有五字不损本室诗稿《周栻撰墓志、
广印人传、竹刻录》
L:19.2cm W:3.9cm
RMB: 70,000-80,000
题识:后山鼎写
款识:山彦刻
此臂搁以紫檀为材,形制规整,色泽深沉。笔锋犀利,描绘竹
枝与赏石,可谓:“竹生石上琼瑶碧 , 泉落檐间组带垂。”据题
识可知此臂搁为文鼎、曹世模二人合作。此拍品画面构图疏朗,
十分清雅。笔锋犀利,刀工深厚,久经把玩,光泽温润,包浆浑厚,
怡然自得。
1702
清 曹世模刻紫檀臂搁
190
题识: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苍
松老人。
钤印:张鸣珂
禅板在《禅林象器笺》等佛教典籍中都有记载,有两种形式及
用途。其一是坐禅时小憩之用,此种禅板较宽大,上下穿孔系
绳绑于禅椅,可作倚靠休息之用;其二略短,形制似臂搁,但
略宽大,用以炎夏坐禅时抚摸静心。此禅板以黄花梨为材,正
面满刻诗文,以刀代笔,气息飘逸流畅。整器形制规整,包浆
醇厚,木材本身之纹路与诗文交相呼应,更显文人气韵。
张鸣珂(1829-1909),字玉珊,号公束,寒松老人,晚号窊翁,浙江
嘉兴人。寓江苏苏州。好吟咏,工书画。与赵之谦、俞樾、吴昌硕等人
皆有往来,喜金石书画。其嗜书,藏书逾万卷。
L:60cm W:6.9cm
RMB: 70,000-80,000
1703
清 张鸣珂款黄花梨禅板
191
孟广均,字京华,又字胥霑,号雨山,又号铁樵,孟子七十代
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一生除继承家传、主持祭祀、掌管
宗族事务外,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攻读古籍、吟诗填词、研摩碑
贴上。他酷爱金石,以“金石花竹主人”为雅号,以“十长物斋”
为书斋名,以搜集、购置、品评古董玉器、金石书画为乐事,
成就颇丰。
1704
L:31.9cm W:6cm
RMB: 30,000-40,000
清 孟广钧款红木纸镇
题识:乙亥花朝后二日,金石花竹主人书于邗江城南。
此镇尺料质细腻,色泽沉稳,包浆温润古朴,置之书
案,为上好文房用具;镇尺上刻大篆,金石气息浓厚,
为广受近代文人喜爱的文具装饰题材。此品工料俱佳,
谨严有法,兼具历史意义,置于案间掌中,文雅至极。
192
1705
H:10.5cm
RMB: 20,000-30,000
清 鹿角梅花形花插
作为游猎民族的满族以马上得天下,入主中原后,帝王贵胄沿袭游猎传统,故
而经常进行狩猎活动,其中麋鹿是重要的猎物之一。因此清代宫廷中,不乏以麋鹿角
制作的器具,其形制大者有鹿角椅,小者即如本品,为案头赏玩的巧件。此花插小巧
可爱,经多年把玩已质地油润。
193
H:12cm WT:123g
RMB: 160,000-200,000
1706
明 沉香雕人物山子摆件
此沉香山子色泽深沉,可见清晰的沉香油线纹
理。整器作一寿星端坐假山之上,寿星头顶高耸,
弯眉圆鼻,长髯垂胸,作喜笑颜开之态。其着大袖
宽衣,手托仙桃,另有灵鹿卧于一旁,温顺可爱。
质地坚硬、 油脂饱满的沉香是上等的雕刻材料,
但沉香凝聚了油质和木质两种特征,质地不均匀,
外表和内里的油脂走向不易拿捏,所以不易下刀,
因而 好的沉香木雕极为稀奇珍贵。
山子材质上佳,雕刻细节丰富,所费工时亦非
比寻常,加之“松”、“鹿”、“寿”寓意吉瑞,且皮壳柔和,
包浆浓厚,近赏则香沁心脾,予人视觉及嗅觉多样
的享受。
194
达受(1791 ~ 1858),字六舟,又字秋檝,号万峰
退叟,俗姓姚, 浙江海昌人,居盐官北门外白马庙。
后主持西湖净慈寺。六舟生平多才多艺,于诗书画印,
靡不精通,嗜金石,富收藏,精鉴别,刻竹、凿砚均
名重于时,尤擅传拓,传拓古器物全角,更是堪称一绝,
阮元以“金石僧”、“九能僧”称之,一时名播海内。
1707
H:15cm(带座)
RMB: 130,000-160,000
清早期 六舟藏沉香花插
款识:六舟清玩(底座刻款)
此花插以沉香为材料,结合本身具有的自然枝节雕制梅花枝叶。使
用沉香木材作为花插,得以将清疏明快的插花与淡雅悠远的幽香相互衬托。
整器呈红褐色,包浆厚重,造型端庄浑朴,韵致浓厚。花插存原配随形紫
檀底座,座下刻“六舟清玩”篆书阳文刻款,可知此件花插或为清代著名画
僧释达受所藏之物。
195
1708
清 奇木花插
此花插取老木一段随形而就。平口,中段掏空,以作
插花之用。外壁纹理蜿蜒,孔枝奇突,浑然大气。整
器极富浑朴古拙之姿,取法自然,不如媚俗之流,久
经摩挲,包浆莹润,气息肃穆。
连旧木座。
H:50cm
RMB: 110,000-150,000
196
1710
D:11.5cm H:8cm
RMB: 130,000-160,000
清 黄花梨围棋盒一对
此对围棋罐以整块黄花梨挖琢而成,作敛口、鼓腹、圈足,带盖。整器光素无纹,
造型简练,尽显黄花梨纹质之雍容俏丽。久经把玩,器身形成莹润的包浆,触手生温,
为文人不可或缺之雅玩。 黄花梨围棋盒完整成对传世不多,更显珍罕。
197
1711
清早期 黄花梨朝珠盒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
朝珠盒是清代官员专门存放朝珠之器物,流传下来的非常珍罕。此朝珠盒精选
上等黄花梨整挖而成,分上下两部分,整器呈环形,子母口,通体光素无纹饰,色泽
沉穆典雅,尽显黄花梨纹理之美。经常年盘玩,包浆浓郁,置于案头,文雅大方。
D:18.5cm H:8cm
RMB: 300,000-400,000
198
1712
H:14.3cm
RMB: 350,000-400,000
清初 黄花梨小香几
此几以黄花梨为材,形制规整,束腰直腿,内翻马蹄足,下承托泥。几面素无雕饰,
尽显黄花梨木纹之美,色泽古雅沉静,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此
几造型甚简,做工考究,简洁光素,线条流畅,为集收藏、实用价值与一身的陈设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