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

发布时间:2022-5-13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

135的防线。逼得溃败之敌分两股沿江堤向东、西逃窜。东路的残敌逃至罗汉寺、一矶头附近,全部被红军俘获;西路的敌人逃到小龟洲,被农军堵住去路,缴械投降。江中的八艘敌舰赶来救援,亦被红军击退。在上车湾一线,姜炳炎率领的监利县游击大队歼灭了来自朱河方向的援敌。经过一整天的激战,红军胜利地攻占了监利县城,共歼敌 2000余人,缴枪 1000 余支,迫击炮 5 门。次日下午,邓中夏、贺龙、周逸群等在县城上清观前面的广场上主持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全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一片欢腾。监利城的解放,密切了大江南北根据地的联系,是二军团成立以来的最大胜利。 为了适应斗争发展的需要,鄂西特委和二军团前委于 24 日在监利城召开了联席会议。由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会议决定把鄂西特委和鄂西五县联县政府相应地扩大为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为此,会议产生了新的特委和前委领导班子。湘鄂西特委由 21 人组成,其中二军团占 7 人,其余 14 名为地方党部负责人。特委 7 名常委的分工是:邓中夏任书记,周逸群任军委代理书记,周小康为组织部长,彭之玉为联县政府党团书记,崔琪任联县政府主席,关大顺负责职工运动,贺龙任二... [收起]
[展开]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本会由监利市以及湘鄂西苏区内与研究湘鄂西历史有关的单位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编研人员、教研人员、党史工作者以及热心这方面研究的其他人员,为共同研究、整理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由贺龙、周逸群、段德昌、崔琪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开创的湘鄂西根据地的历史,而共同组成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文本内容
第151页

135

的防线。逼得溃败之敌分两股沿江堤向东、西逃窜。东路的残敌逃至

罗汉寺、一矶头附近,全部被红军俘获;西路的敌人逃到小龟洲,被

农军堵住去路,缴械投降。江中的八艘敌舰赶来救援,亦被红军击退。

在上车湾一线,姜炳炎率领的监利县游击大队歼灭了来自朱河方向的

援敌。经过一整天的激战,红军胜利地攻占了监利县城,共歼敌 2000

余人,缴枪 1000 余支,迫击炮 5 门。次日下午,邓中夏、贺龙、周

逸群等在县城上清观前面的广场上主持召开了军民祝捷大会。全城红

旗招展,锣鼓喧天,一片欢腾。监利城的解放,密切了大江南北根据

地的联系,是二军团成立以来的最大胜利。

为了适应斗争发展的需要,鄂西特委和二军团前委于 24 日在监

利城召开了联席会议。由于革命形势的飞速发展,会议决定把鄂西特

委和鄂西五县联县政府相应地扩大为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

为此,会议产生了新的特委和前委领导班子。湘鄂西特委由 21 人组

成,其中二军团占 7 人,其余 14 名为地方党部负责人。特委 7 名常

委的分工是:邓中夏任书记,周逸群任军委代理书记,周小康为组织

部长,彭之玉为联县政府党团书记,崔琪任联县政府主席,关大顺负

责职工运动,贺龙任二军团总指挥。新的二军团前委由军团参加特委

的 7 人组成,邓中夏任书记。不久,考虑到邓中夏将随军行动,决定

刚担任红六军军长不久的周逸群调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

并兼任湘鄂西联具政府主席;由段德昌担任六军军长;十七师师长由

许光达继任;柳克明留二军团,任六军政治委员。原六军军长邝继勋

奉调赴省委工作。

联席会议拟定了湘鄂西根据地发展的方案。决定第一步将监、沔、

潜、江、石、公、南、华、安九县打成一片,然后稳步向前发展。要

求江陵以外的各县苏维埃政府均设于县城。决定在全苏区内广泛组建

红色警卫队等地方武装,由联县政府统一指挥,担负保卫苏区的任务。

会议还讨论了主要由邓中夏主持起草的湘鄂西目前政治任务、土

第152页

136

地问题、经济政策、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军事问题和党的组织等

决议草案。这些文件一面送中央审查,一面提交即将召开的特委第一

次紧急会议通过和实施。这样,联席会议便为湘鄂西根据地的进一步

发展作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重要准备,

根据联席会议的要求,10 月上旬,湘鄂西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

在监利城举行。此时,邓中夏、贺龙随军攻打沔阳。会议由周逸群主

持,正式宣告湘鄂西特委的成立。根据联席会议上讨论的几个主要议

题,会泌通过了《政治任务决议案大纲》、《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

《湘鄂西苏维埃决议案》、《苏维埃经济政策决议案》等文件。这些决

议,虽然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中央的“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但许多

主张和政策、策略,基本上是正确的。

《政治任务决议案大纲》认为:“中国革命的形势,无疑的已经

进到日益增涨的革命高潮”;“统治阶级不能继续生存下去”;出现了

“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可能”。从这种片面估计出发,提出湘鄂西

党的任务,是与湘鄂赣等地的苏维埃区域取得联系,争取以武汉为中

心的附近省区的首先胜利。并说湘鄂西党过去两年在农村坚持的游击

战争,“没有坚决的占领县城”,是“农民意识的具体表现”和“不能容

忍的右倾机会主义”。但大纲反复强调,湘鄂西根据地要“在完成整个

湘鄂西为赤色区域”的基础上,“很巩固的向前发展”,认为“专门巩固

不向前发展,固然不对,专门发展而不力求巩固,亦是错误的”。会

议还指出;湘鄂西过去在土地分配中有侵犯中农利益的现象;没有明

确的经济政策;少数苏维埃工作人员有官僚主义、滥用权力和脱离群

众的错误;在扩红工作中不注重宣传教育,而用简单的强制方法;将

农民群众组织的枪支全数提归红军,使农民失去了自卫的能力,等等。

这些批评是很中肯的。

《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具体地划分了农村的各个阶级,明确地

提出了党在农村应当执行“抓住雇农及贫农,联合中农”的路线。规定

第153页

137

只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出租土地,“绝对不应侵犯中农的土地”。强调

在分配土地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平分土地的工作得到农村中基

本群众的拥护,变成群众自己的要求和行动。这些主张,也是正确的。

为了解决苏区的经济困难,《苏维埃经济政策决议案》规定了如

下政策,第一,赤区经济务须与白区流通,封锁是自毁政策;第二,

允许中小商人正当营业,不要提出过于苛刻的限制;第三,农产品输

出与工业品输入,苏维埃不要企图垄断;第四,政府财政收入,应为

公益费;支出应有精密的系统计划。文件对于征收公益费的办法,作

了具体的规定。提出要成立湘鄂西总银行和湘鄂西苏区合作总社管理

局,以统一根据地的币制和调剂苏区的经济,办理农民储蓄,借贷并

禁止各县滥发纸币。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活跃苏区的经济,冲破敌

人的经济封锁,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湘鄂西苏维埃决议案》中,强调湘鄂西苏维埃是湘鄂西的“最

高政权机关”。它的职能“就在于统一对苏维埃区域策略与路线的指

导,加深土地革命,使广大群众在其领导下作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

使零星割据的赤色区连续打成一片”。决议还规定;第一,湘鄂西苏

维埃执行委员会以百人组织之;第二,委员会之下设主席团、秘书处

和各种委员会,第三,主席团以 15 人组织之;主席团经常以 3 人管

理日常事务,其余分担委员及视察工作;第四,各委员会以 5 人组织

之,主席团成员得以兼任;第五,湘鄂西苏维埃任期半年,定期报告

和讨论工作;第六,决定在一个月之内改组鄂西联县政府,召开第二

次工农兵贫民代表犬会,成立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

湘鄂西特委的成立及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的召开,使湘鄂西根据

地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并从政治、经济上制定了统一的政策和策略,

这就为苏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二、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的

第154页

138

召开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的建立

根据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的决定,1930 年 10 月 16 日,湘鄂西

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在监利城茶庵庙隆重开幕。周逸群主持大

会。邓中夏、贺龙等负责人从前线赶回出席了开幕式。24 个县、市

的 800 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工人、雇农占绝大多数。为了纪念

这次盛会,大会给代表们颁发了银质纪念章。大会开幕的那天晚上,

监利城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近万名工人和四郊农民举行了盛大的提

灯游行,沿途高呼口号,热烈庆祝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的胜利

召开。革命热情之高涨,“为鄂西空前未有的现象”(邓中夏:《关于

二、六军的报告》,1930 年 10 月 19 日)。

大会共进行了 6 天。开幕后第二天下午,邓中夏作了政治报告。

按着,代表们以特委第一次紧急会议的决议案为基础,讨论通过了《政

治任务决议案》、《军事问题决议案》、《经济政策决议案》和《文化教

育决议案》。大会发布了宣言,并制订了《湘鄂西苏维埃法令》。这是

湘鄂西根据地第一部完整的法令,包括土地革命、保护工农、保护人

权、婚姻、武装工农和肃清反革命等法令,共 6 章 92 条。此外,还

制订了《优待红军家属及抚恤伤亡实施条例》。

代表大会通过的《政治任务决议案》,为湘鄂西苏维埃提出的总

任务是:“在全区内号召广大群众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而斗争,

使零星苏区联成整片根据地,巩固向前发展。同时,湘鄂西苏维埃必

须领导群众与狭隘地方主义、保守观念的现象作斗争,从而扩大苏区,

巩固外发展,提高苏维埃威信,坚决实行土地法政纲,扩大红军和实

行正确的经济、文化教育政策。”

《军事问题决议案》指出:“湘鄂西工农群众经三年斗争之久,

有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军人,由赤卫队、游击队发展成为红军,扩大和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随着革命的发展,红军扩大的办法要由志愿兵

制过渡到民兵制,使广大工农认识到红军是他们自己的军队”,“必须

第155页

139

加强宣传,使之认识服兵役是一种义务”。要“成立赤色警卫队、赤色

教导队、赤色守备队、少先队等四种形式军事组织,分别由湘鄂西苏

维埃军事委员会和县、区政府的军事委员会领导,担负肃清赤区反革

命,巩固苏区的任务。”

《湘鄂西苏维埃法令》经修改后于 11 月 1 日正式颁布。法令规定;

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和富农出租的土地,以及教堂、庙宇、祠堂

的土地和公共土地,平均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和失业贫民;废除地

主、豪绅、军阀的一切捐税,取消一切高利贷,取消当铺;政府只按

累进率原则收公益费;帮助人民组织生产、生活;劳苦的工农群众有

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身体及居住的自由,男女均有参加管理和

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特别保护童工、女工,特别优待红军家属和老

弱病残,抚恤死亡的士兵和革命烈士的家属,禁止买卖婚姻和包办婚

姻,废除童养媳制度,解放寡妇、尼姑、和尚。男子要满 20 岁、女

子要满 18 岁,经双方同意,填写志愿书,交政府登记,发给结婚证

书,方可结婚,如男子提出离婚,女子生活不能解决时,须对女子负

相当的责任。要武装工农,工会得组织工人纠察队,农会得组织赤卫

队,在苏维埃区域内组织赤色警卫队,统一受苏维埃政府的指挥。在

红军和赤卫队中,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部,以提高士兵的政治素质。

严厉肃清工贼、农贼,通缉在逃的土豪劣绅、地主、军阀及一切反动

派。政府将规定刑法、监狱及惩戒条例,以惩处一切侵犯工农利益和

动摇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分子。这些决议与法令,虽有某些“左”的要

求,但基本上是正确的,它对保护土地革命和人民民主权利,打击反

革命破坏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代表大会经过酝酿和讨论,选举产生了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执

行委员会,组成了主席团,设立了秘书处和土地、财经、水利、军事、

文化教育等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由贺龙、恽代英(未到职)、周逸群、

崔琪、彭之玉、谢爽臣、屈阳春、赵德昌、刘革非、段德昌、张吉阶、

第156页

140

李良耀、孙德清、邓中夏、马武、李铁青、陈协平、万涛、孟宪初等

一百名委员组成,主席团成员为周逸群、彭之玉、崔琪、谢爽臣、贺

龙、恽代英,赵德昌、关大顺、刘革非、陈昌厚、徐国元、戴朴天、

周小康、段书甲、郑士秀、胡平、屈登高等 17 人,周逸群当选为联

县政府主席。

对于这次大会,正如《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总结与

精神》中指出的:“这一次大会在整个工作的经过中,有了许多重要

的成功,它在湘鄂西革命发展的历史上将占着重要的地位,使各地方

苏维埃政府必然战胜现在一切的困难,走向更广大发展的前途。”“它

把江、石、监、沔、南、华、公赤区联成一片,使之能有计划巩固向

前发展,同时更推动松、枝、宜、归、兴、巴、荆、当、长、常、桃

各县的群众斗争,配合红军力量,有迅速完成各县地方暴动的可能。

所以,这次大会不仅是简单的改组苏维埃政府,而是要确定苏维埃一

切任务与路线来完成湘鄂西全区革命的胜利。”事实证明,这次代表

大会的召开和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以洪湖为中心的

湘鄂西根据地业已形成。它是湘鄂西人民长期浴血奋战的成果。此时

的湘鄂西根据地范围很广,除了“上抵沙市近郊,下抵仙桃、汉川,

北至天门,南至安乡,纵横千余里,造成整个赤色疆域”(《湘鄂西特

委关于二军团与苏区失掉联系的经过的报告》.1931 年 3 月 7 日)的

洪湖根据地外,还有湘鄂边、巴兴归根据地和松枝宜、荆当远和京钟

等大片游击区,构成了统一的战略整体,在湘鄂西特委及联县政府的

统一领导下,走上了新的斗争阶段。

三、红二军团南征,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影响

如前所述,二军团攻克监利城后,按周老嘴会议的计划,要移师

渡江南下,向岳阳、长沙方向进击。但攻克监利时,从敌人报纸上获

悉红一、三军团已自长沙撤离,退往醴陵。这一消息同自白螺矶派出

第157页

141

的侦察员所获情报相符。对此,邓中夏认为渡江问题,要持审慎态度,

但最后还是决定不管一、三军团是否退去,依然渡江占领岳州,直捣

长沙,以激起一、三军团的反攻。这就开始了南征的转战生活。

9 月 28 日,红二军团抵达朱河镇,一面准备渡江船只,一面派

人侦察对岸地形,待命渡江。当晚,上级派来的汤慕禹和刘鸣先赶到,

报告了中央的新决定;由于一、三军团已退出长沙,红二军团应停渡

待命。29 日,邓中夏主持召开前委紧急会议,决定在随时可渡江与

一、三军团配合行动的总原则下,首先攻下新堤并收复沔阳,以解决

给养问题和巩固、扩大洪湖苏区。会议还根据贺龙的提议,决定由他

专任红二军团总指挥,原兼任的二军军长由孙德清担任,新来的汤慕

禹任军团参谋长,刘鸣先任洪湖军事政治学校校长,朱勉之任二军政

治委员,以加强军团的指挥力量。

红二军团在准备攻打新堤时,由于敌人工事坚固,而且地形狭窄,

不利大部队作战,同时镇上的豪绅、官僚早已迁移,即使攻克,于经

济上的收获不会很大,便改变军事计划,移师北上,进攻仙桃和岳口

镇。计划攻下岳口后,分两路出师:六军取天门、京山;二军取钟祥、

荆门,这样不仅能解决给养问题,还可以扩大洪湖根据地。

10 月 5 日,红二军团在由汉川游击大队编成的中央独立师一部

和沔阳赤卫队组成的工农靖逆军 3000 余人的配合下,分两路向仙桃

进发。6 日,二军不战而占领沔城后,又在张家沟击溃敌军前卫,缴

了两个连的枪,并将残敌追至新里仁口。六军从东路经尤拔和彭家场,

也消灭了敌人的前卫。7 日上午,两军会攻仙桃镇。敌人不战而退过

汉水,与红军隔河对峙。红军占领仙桃镇后,召集数百工人开会,成

立了总工会。翌日又召集群众大会,成立了镇苏维埃政府。

二军团在发动军事进攻的同时,继续对“北极会”展开了强大的政

治攻势,采取了重点打击反动首领,而不伤害下层会众的正确政策。

红军经“北极会”控制的地区时,不杀一人,不烧一屋,捉到被“北极

第158页

142

会”所裹胁的会众,一律教育释放。这一政策使被强迫、欺骗参加“北

极会”的群众纷纷脱离了这个反动组织。不仅如此,红军还广泛地进

行宣传,消除了由于过去政策不当和狭隘的农民意识所造成的赤、白

交界地区群众间的严重对立情绪,为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对敌,巩固和

发展苏区创造了条件。这是以邓中夏为书记的前委于这期间在政治上

的一大胜利。

二军团占领仙桃后,本应渡汉水向襄北进军,打垮天门、潜江、

荆门、京山和钟祥等县反动武装,使洪湖根据地进一步地巩固和扩大。

但前委负责人决定不再北进,要移师南征,“理由主要的是地方党组

织太薄弱”,“即使红军向北冒进,事实上等于太平天国攻城略地,随

得随丢”,“好似猢狲抓板栗,抓一个丢一个,此与扩大赤色版图意义

不合”。“再则,大军冒进,敌情显然复杂,后方失其联系,亦为军事

所忌。又天(门)、钟(祥)、荆(门)等县,并非富庶之区,经济只

能小解决,不能大解决”(邓中夏:《关于红二、六军的报告》1930

年 10 月 19 日)。10 月 8 日,红军分两路撤出了仙桃。六军退至彭家

场,击溃援敌,缴枪 200 余支,子弹数万发,俘敌 200 余人。9 日,

全军安全撤到峰口。

为准备南征,红二军团在峰口停留一星期,对部队进行了军事政

治的训练,加强二、六军间团结的教育,各级机关尽量裁减了冗员,

减少行李和马匹,并将汉川中央独立师一部编入军团。关于南下的行

动方向,鉴于岳阳方面守敌较强,红军不易得手,前委便决定渡江后

向华容、南县、安乡、公安和澧县进攻。这样既可以开辟江南根据地,

又可伺机夺取常德,直驱长沙,以激起一、三军团再取长沙的行动。

10 月 18 日,红二军从石首周家剅口、新厂一线渡江,经鲒鱼须、

梅田湖,迳趋南县。红六军十六师从监利杨坡疃、复兴洲渡江到石首

调关,首歼万庚之敌近 500 人。红六军十七师由监利陶家市、洪水港

渡江,经长岗庙、松木桥,会合十六师,进攻华容。22 日凌晨,红

第159页

143

六军在华容县游击队和群众的配合下,从北面石山矾和南面麻浬泗向

华容城守敌发起攻击,占领了县城。在此有利形势下,华容县委在南

门大坪召开了军民联欢大会,正式成立了华容县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西

赤色警卫队第八大队,蔡玉坤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朱祖光任第八大

队大队长。同日,红二军攻占了南县县城。接着成立了南县苏维埃政

府,谭旷、盂庆友任正副主席。全县有五个区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这期间,红军在华容、南县两地共歼灭敌新编第十一师张英部及两县

团防千余人,缴枪 400 余支。这样,红二军团便在华容、石首等地的

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下,沉重打击了敌军,解放了华容、南县全境,取

得了南征初战的胜利。

南、华解放后,红二军团前委考虑到南县、常德之间河流纵横,

不便于大部队行动,便决定先取公安,再经澧县攻常德。10 月 30 日,

红二军经黄山头占公安县城,缴获敌新七旅耿金光部 300 余支枪;红

六军经石首茅草街占藕池、官垱,歼敌保安团一部。红十七师进抵公

安时,在闸口和敌李宗鉴部两个团遭遇,将其击溃,俘敌团长二人,

旅参谋长一人、营长一人,缴枪 300 余支。

红军突然在江南出现,使湖南的军阕大为恐慌。何键为挽救危局,

急调敌十六师赶赴湘西北,指令十六师师长彭位仁统率李国钧、张英、

马昆山等部,分三路水陆并进,向红军反扑。红军稍事抵抗,便佯装

由公安向石首、松滋撤退,给敌军造成不入湘境,相安无事的错觉;

待敌龟缩之后,红军分两路迅速向津市、澧州挺进。一路为红六军十

七师,由师长许光达,政委李剑如率领,经盐井张家厂直插津、澧;

一路为二军四师和六军十六师,分别由师长王炳南,王一鸣率领,经

黄山头、曹家场和焦圻,进逼津、澧。此时,陈渠珍派其心腹戴季韬

率装备精良,有人枪 3000 余的警卫团驻守津市,派陈运夔率第一团

到澧州,构成犄角之势,以为策应。

11 月 4 日,红二军全部及十七师进攻澧县,六军十六师进攻津

第160页

144

市。澧县城垣坚固,全用条石砌成,厚两米,高六米,城下有二三十

米宽的护城河,长年不枯,敌人闭城坚守,难于攻下。于是调十七师

协同十六师作战,猛攻大堰垱、王家厂。接着主力回头猛攻白洋堤守

敌,从小渡口攻占了津市。

此时,何键一面命令戴季韬等部在澧县固守待援,一面又令退缩

安乡的新十一师残部及驻临澧的独立第一旅李国钧部火速增援。陈渠

珍唯恐戴、陈二团覆灭,命田少卿团由慈利星夜赴澧解围。红军围困

澧县县城数日,多次在北门爬城强攻,在东门掘洞炸城,均未成功。

11 月 9 日,驻安乡敌军倾师来袭,11 日,各部敌军均已逼近。红军

腹背受敌。贺龙、段德昌、许光达等认为此次行动未能与巩固政权联

系起来,前方与后方苏区又完全隔绝,因此,主张撤至公安,返回洪

湖苏区。但邓中夏只同意暂时放弃津、澧,向合口方向转移。13 日,

红军攻克会口、新安,占领了石门,一面休整和补充,一面在石门北

乡发动群众,帮助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发展了根据地,扩建了县游击队,

并动员一批工农群众参加红军。下旬,邓中夏率十七师留守石门,贺

龙率主力迎击来犯之敌,在夹山寺击溃敌新十一师后,又在临澧佘氏

桥歼敌独一旅一部,乘胜占领了临澧县城,粉碎了敌人的反扑。

红二军团占领临澧县城后,从报纸上得知红一、三军团仍在江西

北部活动,根本没有再攻长沙的迹象;而且,蒋、冯、阎混战结束后,

敌军大批南调,有围攻革命根据地之势。从缴获的敌人文件中还获悉

津市之敌有向石门进攻的企图。于是,主力于 11 月 26 日撤回合口,

与红十七师会合。前委在此举行会议,重新研究行动方针,贺龙、段

德昌、许光达等主张撤回洪湖苏区,准备迎击敌人的围攻;邓中夏主

张再打津市、澧县,以实现夺取常德、进击长沙的既定方针。

12 月 1 日,二军团再次围攻澧县,用叠置棉花包的“地滚车”作掩

护进至城下,架设云梯攀登。由于敌军火力封锁,并投掷浸满煤油的

棉花火团,红军登城失利。2 日,负责再攻津市的六军,兵分两路,

第161页

145

与敌激战,击溃守敌马昆山部,又占领了津市,但付出伤亡四五百人

的代价,六军参谋长刘仁载落水牲牺。同日,二军猛攻澧县,伤亡很

大,终未能克。

这时,敌李觉部及湘西陈渠珍部计两个师以上兵力,赶来增援,

进占石门,与罗效之部反扑津市;另一路自临澧向澧县进逼。二军团

为攻破澧县,集中兵力于西线,仅留十七师五十团驻守津市。敌知津

市红军兵力空虚,便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猛攻。五十团顽强抵抗后撤

出津市,且战且走。但退至澹河时,为敌所阻,被迫背水与敌激战,

除 200 余人突出重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已围攻澧县 7 昼夜的二

军团主力,获悉敌约 20 个团的兵力向红军包围,形势极为不利,便

于 12 月 9 日晨向梦溪方向撤退,到松滋县杨林市、街河市一线休整。

为了打通与洪湖后方的交通,红二军于 10 日再占公安城,由红十二

团掩护伤员及物资返回石首后方。至此,南征计划失败。

这期间,敌军已大批集结于洪湖根据地周围。湘鄂西特委及联县

政府机关,为与南征的二军团保持联系,于 11 月间自监利迁到石首

的调弦。这时,特委多次给邓中夏来信,要求二军团返回洪湖根据地,

以迎击即将来临的敌人的“围剿”。信中说:“假如一、三军团又进攻

长沙,则我们应配合这一行动;这消息如不确实,则二军团应回南、

华、安与公安一线,波浪式的向外推进”(《湘鄂西来件------中夏问题

材料之二》,1931 年 12 月 7 日)。前委负责人未接受这个正确主张,

“不但不回顾苏区,反要特委全部到松滋开会。特委当即派人前去洽

商,要其回师苏区,巩固的向外发展,以及收复已失苏区及造成公、

南两县赤色区域”(《湘鄂西特委来信》1931 年 7 日)。为了解决今后

行动方向的问题,前委于 12 日在杨林市开会讨论。会上争论激烈。

贺龙、段德昌等主张按转委的要求,立即返回洪湖苏区;邓中夏则认

为洪湖苏区是水网地带,不宜于大部队活动,主力应依靠山地,才能

作战。结果,决定以刘家场为根据地,与敌作战。可是二军已开赴公

第162页

146

安,杨林市至街河市一带只有六军两个师,兵力分散,要打破敌人的

包围,十分困难。贺龙提出要集中兵力的意见又未被采纳。14 日,

前委继续开会,让段德昌返回洪湖根据地,在后方担任赤色警卫总队

长。六军军长职务由汤慕禹继任。

正当红军在杨林市争论不体,徘徊不定的时候,敌人争取了时间,

作好了包围的部署。17 日拂晓,李觉率 18 个团,陈渠珍带 3 个旅,

从西斋、宝塔寺及关桥、石子滩一线向红军发起猛烈攻击,数路突入

红军阵地。红六军奋力反击,但因防线过宽,兵力分散,未能将敌人

击退。18 日,敌军一部突入街河市以北地区;另一部进至杨林市西

南 8 里之蜈蚣岭,直接威胁红二军团指挥机关,形成了对红军分割包

围的严重态势。

这时,贺龙跨上战马,亲赴蜈蚣岭前沿阵地指挥战斗。由于红军

攻打津、澧之后,没有得到补充,弹药不多,加上大雾弥漫,看不清

敌人阵势,反击战比较被动。特别是刚收编不久的一支土著武装叛变,

致使红军腹背受敌,伤亡很大。下午,贺龙指挥部队向杨林市方向撤

退,但敌人已占领制高点峰包堆,以密集火力封锁洈河渡口,叛部又

在木桥上放起大火,红军无法过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贺龙一面命

令卢冬生率手枪大队强攻峰包堆,掩护军团指挥部撤退;一面指挥部

队涉水强渡,冲出重围。指挥部向刘家场转移。撤退中,四十八团和

五十一团遭敌阻击,转而向东,在马家港子又遭敌伏击,伤亡很大,

所剩千余人与主力失掉联系,后返回了洪湖苏区。20 日,红六军十

七师及十六师大部陆续赶到刘家场。红二军在公安得悉敌人向杨林市

进攻,曾火速驰援。但行至谷升寺击退向公安进攻之敌后,闻军团指

挥部已转移刘家场,便经申津渡至刘家场会合。随后,二军团经子良

坪、泥沙、赤峰河、南北墩等地,向鹤峰转移。

红二军团此次南征,共歼敌 6000 余人,先后攻克华容、南县、

公安、藕池、津市、石门,临澧等县城及重要市镇,扩大了江南苏区。

第163页

147

但从总体上来说,始终受党中央“左”倾冒险错误的影响,所攻克之地,

随得随失,尤其是杨林市一战,红军伤亡 2000 余人,仅六军即损失

四分之一以上。巨大的代价,再次说明了“左”倾方针对革命事业的严

重危害。

第三节 湘鄂边根据地的斗争和

五县联县政府的成立

一、湘鄂边根据地的斗争

早在 1930 年 5 月,贺龙率湘鄂边红军东下洪湖后,湘鄂边各县

反动武装乘机疯狂向苏区进攻;一些混进革命队伍内的反动分子也乘

机反水,配合敌人,屠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在这腥风血雨的严酷情况

下,鹤峰中心县委领导苏区的土家、苗、白、汉各族人民,同敌人展

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胜利地保卫了湘鄂边根据地。

这年夏天,混进五峰县苏维埃政府担任要职的彭西祖公开叛变,

纠合五、鹤边界的几股团胁偷袭五峰县游击队,使其遭受严重损失。

7 月,慈利朱际凯率保安团 400 余人进犯鹤峰走马坪。贺炳南率独立

团和鹤峰县青年大队奋起迎击,毙敌几十人,迫其退回慈利。8 月上

旬,宣恩敌县长李培南率保安团 300 余人,联合团防傅维丰、冯玉池、

覃福斋、陆明清等 800 余众进犯施、鹤边界的白岩溪。游击队为避敌

峰芒,主动撤至麻水。下旬,中心县委为击破北线进犯之敌。令独立

团从走马坪挥师施、鹤边界,同时凋各区乡游击队、赤卫队 2000 余

人配合作战,在白岩溪、栗谷湾击溃进犯之敌,恢复了白岩溪政权。

在独立团挥师北线之际,叛徒彭西祖、慈利朱际凯等又乘虚进攻

鹤峰。9 月上旬,彭西祖部百多人偷袭鹤峰燕子坪区,朱际凯部 400

余人攻陷走马坪。五里坪区游击队的彭兴周、彭兴武乘机叛变,杀害

第164页

148

县委特派员温勉之等 17 人,破坏了五里坪区政权。接着,朱部千余

人由堰垭、朱家山向鹤峰城压来。在这紧急关头,中心县委急调独立

团、县游击大队回防鹤峰城,击毙进犯之敌 20 余名,缴枪 10 余支,

并乘胜转入反攻,贺英部及独立团、县游击队于 10 月中旬收复五里

坪,11 月 25 日,独立团收复走马坪。被敌摧残的五里坪、走马坪和

燕子坪的区、乡苏维埃政权,先后得到了恢复。

在桑、鹤边界,桑植游击队在贺文渊带领下,以内半县的四门岩

地区为据点,在堰垭、朱家山、茅垭、白竹坪、芭茅溪和五道水等地

区与独立团、贺英游击队紧密配合,从 5 月开始,多次击退周燮卿旅、

朱际凯团以及团防刘子维、向凤翔、向英武、陈策勋、罗文杰等部的

进攻。8 月再次收复茅垭、白竹坪等地,成立和恢复了茅垭、白竹坪、

苦竹坪、芭茅溪、五道水、朱家山等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了发动

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为堵住

南线敌人来犯设置了屏障。

长阳的独立五十师,于 9 月中旬全歼来犯之敌保卫团,保卫了苏

区的安全。10 月 20 日,协助县委在郑家坳召开了长阳县第一次工农

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

的土地革命斗争高潮。

11 月,川军郭汝栋部与长阳、五峰两县团防共 3000 余人分两路

向长阳进攻。独立五十师在赤卫队配合下,依靠群众,采取避实就虚,

出其不备的战术原则,经半个月的艰苦战斗,将敌击退。12 月,五

十师在长、五两县边界,与敌激战数十次,打死打伤敌军 800 余人,

缴获长短枪 300 余支,自己由原来的 500 余人发展到 1400 余人。长

阳县的党组织和政权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年底,已建立了 4 个

区委、1 个市委、26 个党支部,党员发展到 813 人;共青团建立了两

个区委,团员 200 余人;建立了 3 个区、26 个乡的革命政权;地方

赤卫队发展到 5000 余人。

第165页

149

石门县游击队和赤卫队紧密配合,在县委的指挥下,多次打败了

罗效之部的“进剿”,恢复和发展了苏区。到年底,磨市、泥市、潘坪、

南镇、白竹和清官渡等区、乡先后进行了土地革命,更加激发了广大

农民建设和巩固苏区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石门县的革命斗争。

这期间,五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领导广大群众粉碎了彭西祖等

团防的多次进犯和叛徒的暗杀活动,巩固了各级政权,发展了各级武

装组织,使五峰与鹤峰、长阳苏区基本上连成了一片。

鹤峰中心县委在领导反“围剿”斗争的同时,继续贯彻鄂西特委笫

二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决议,联系湘鄂边苏区的实际,开展建党、建政

和土地革命运动,其中以鹤峰县最为突出。

早在 1930 年 5 月,在鹤峰县委书记郭天明主持下,召开了县党

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重点研究了基层政权建

设和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求各区、乡苏维埃政

府和党员、干部,广泛发动群众,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代表大

会后,举办了区、乡苏维埃干部训练班,学习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

鄂西特委特派员周小康、鹤峰县委书记郭天明等领导人亲自为训练班

授课,还在城关区进行土地分配试点,并指导各区、乡成立土地革命

委员会,具体主持土地的分配。10 月,土地革命全面开展,次年春

基本结束,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保卫和巩固苏区而

英勇奋斗。

鹤峰县委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也十分重视。到 1931 年

2 月,全县建立了 5 个区委和 5 个区党支部,25 个乡党的基层组织,

党员发展到 500 多人;全县有 10 个区,93 个乡建立了苏维埃政府。

此外,中心县委把宣恩的白岩溪,恩施的石炭窑,建始的大荒口,巴

东的金果坪等地的党组织和红色政权划归鹤峰县委县政府领导,统一

了苏区斗争的指导。苏区的妇女会、共青团、总工会、儿童团等群众

组织亦相继建立和发展,在反“围剿”斗争和土地革命中作出了很大的

第166页

150

贡献。为了战争的需要,枪炮修造所、后方医院、被服厂等后勤机关,

相继建立。苏区经济、文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二、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及改编为红三军

在湘鄂边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之时,红二军团于杨林市失利后,

经刘家场等地向鹤峰方向转移。途中,在松滋收编土著武装欧阳晋部,

编为红二军团松枝宜游击大队。随后,于 1930 年 12 月 20 日抵达石

门南北墩、鹤峰走马坪一线休整,并在此改编了川东的流散武装。

先是,川军杨森所属张轩部在军阀战争中失败,流落川东。另从

敌第三师陈兰亭部分化出来的甘占元部,也在川、鄂边活动。与此同

时,中共川东特委秦伯卿游击队因未处理好内部矛盾,迳向鄂西转战,

途中收编张轩部,甘占元部也来投靠。此 3 支武装约 3000 余人,在

川敌和鄂西保安军的追击下进至鄂西,与湘鄂边苏区贺英部建立了联

系。秦部以“共产军”名义活动,希望加入红二军团,甘部则试图获得

立足之地。进入苏区后,甘部纪律败坏,引起群众不满。二军团前委

得到中心县委及贺英部报告后,未能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一概认为

是“改组派军队”、“反革命武装”,决定武力改编。12 月 28 日,二军

团总指挥部以邀甘、张、秦赴宴的方式,将其逮捕,并令其所属各部

开赴白果、走马、所坪集结,放下武器,等待改编。甘部两个团武力

抗拒,二军团便按事先安排的计划,实施五路包围,解除这支 3000

余人的武装,将部分士兵编入红军,大部分发款遣散,甘、张、秦及

团级以上官佐则全部处决。

走马坪改编,获得了大批武器弹药,是二军团自杨林市失败后的

一次大补充,对于加强二军团,稳定和发展湘鄂边苏区起了一定的积

极作用。但是,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否认了秦伯卿的共产党

员身份及其所属部队竭诚要求参加红军的愿望,把秦部当作“改组

派”、“反革命”军队来处理,错杀了秦伯卿;对待张、甘各部,也未

第167页

151

采取区别对待,争取多数和打击少数坏头目的政策,因而给革命事业

造成了损失。

解决川军后,红二军团前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军事行动方针和

路线。由于前段的军事冒险和杨林市的失利,不少干部对前委主要负

责人在南征中只打城市不要后方、不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冒险作法有

所认识,强烈要求返回洪湖。此时,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正处于

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湘鄂西特委多次来信要求红二军团立即返回

根据地,以粉碎敌人的“围剿”。但是,邓中夏不顾湖南强敌不断集结

的现实,强调向南发展,作出了“依托五、鹤,进军石门,造成沿武

陵山脉北至巴东、建始、松滋、公安、宜都、枝江,以鹤峰为根据地,

直与洪湖相连;南至龙山、永顺、大庸、慈利,以桑植、石门为根据

地,直到澧县、南县、华容、安乡这一大块根据地”的决定。他认为“这

不仅是国内战争的一块好根据地,就是国际战争发生也是一个好的支

撑点。”(伍伯显:《湘鄂西红军游记纪要》)并向中央表示,二军团

稍事休整后,“将全军团出山打硬仗,不怕敌人如何强大,我们只要

将敌人最弱点击破,就能解除敌人对我们的包围”;还决定“第一步先

向石门”(《邓中夏关于二、六军南渡后战争概况及今后行动原则给中

央的报告》.1931 年 1 月 2 日)进军,逐步实现上述计划。1931 年 1

月中旬,红二、六军同时出师石门。

自红二军团南征以来,湖南省主席何键为防止红军向湘西发展,

调集正规部队驻防湘西,并将陈渠珍部改编为新编独立三十四师;对

各地团防武装亦分别给予团或旅的番号加以笼络。后又任李觉为“第

一区剿匪司令”,统一指挥各地“清剿”军。因此,红二军团在进击石

门途中,便于白沙渡与敌十九师和三十四师一部遭遇,激战一日,驱

敌至笔架山。红二军团占领石门县城。县苏维埃政府随之迁县城办公。

但敌各部随之围来,先后在松林峪、白云山、桐子溪、袁公渡和磨岗

隘等地与红军激战。二军团因伤亡较重,减员较多,被迫退回五里坪

第168页

152

和湾潭地区休整,出师石门的计划遂未实现。2 月上旬,红二军出师

长阳。在当地五十师和群众 3000 多人的配合下攻克长阳县城。2 月

24 日,在麻池召开长阳县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选李金畲为主席。

接着,在西湾召开千人群众大会,宣布恢复了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后

又改编五十师为长阳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大队。与此同时,红六军攻克

渔洋关,消灭川军一个团,成立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但由于敌增兵

反扑,六军转移至五峰的长乐坪地区。这时,红二军警卫团在恩施东

部击退川军杨明师。2 月下旬,二军团又在建始的官店口、战场坝歼

灭从巴东石板水窜来的杨明师六、七百人,缴枪 400 余支。继而在花

园歼灭团防百余人。这期间,部队在桑、鹤、五、长等县境内来回游

击,使桑植苏区得以扩大,先后建立 3 个区委、4 个区苏维埃政府;

帮助五峰县组建了新的县委会;使长阳苏区扩大为 4 个区委、1 个市

委、32 个党支部、34 个农会、56 个乡苏维埃政府的规模。军事上,

在鹤、五、长、巴、建、桑等县边界消灭了敌军的有生力量。但由于

敌军防守较严,前委关于建立根据地的目的没有达到。而且,湘鄂边

不是富饶之地,又经敌人多次“清剿”,社会经济横遭破坏。红二军团

抵达后,要解决万余人的给养相当困难。加上流动游击,战斗频繁,

部队得不到补充和休息,处境艰难。正如许光达后来回忆时所说的,

部队“来回游击进攻,曾有过许多胜利,但大多数的战斗都是失败的,

部队情绪低落,战士想回洪湖”。“当时正值冬天,没有棉衣,也没有

毯子,没有粮食,生活艰苦,部队伤亡,没有补充”,“部队人员大大

减少,与上山时期比,约减过半”(许光达:《红六军历史材料》,1945

年 7 月)。邓中夏后来也总结说,二军团南征以来的“总的策略完全是

盲动冒险的立三路线。他的特点是脱离群众,脱离后方根据地,只凭

军事行动向中心城市发展”。败退五、鹤后,虽已觉察到没有执行巩

固地向前发展策略的错误,但在采取以鹤峰、石门为根据地的斗争中,

又犯了以长驱攻坚为主要方针的新错误,以致在五、鹤、石、长边建

第169页

153

立新根据地的设想成了泡影(《邓中夏报告的总结》,1931 年 12 月 8

日)。这些认识,基本上反映了客观事实。但即使这样,前委中关于

返回洪湖根据地,还是继续“凭借五、鹤、石、长”,另辟新根据地的

争论仍未获一致意见。结果,前委决定在长阳枝柘坪休整一个月,并

为解决给养问题,派红六军十七师到松滋、公安一带筹集粮饷。

二军团在湘鄂边游击期间,前委以及根据地一些负责人从“左”

的观念出发,对从旧营垒中投奔革命的地方军政干部以及对同情、支

持革命的地方武装人员,采取求全责备,以至排斥,打击的错误政策。

长期在邬阳关活动的红四军第五路指挥陈连振,原系神兵领导人,参

加革命后忠心耿耿,在反“围剿”斗争中做出了贡献,只是由于工作中

与县委特派员发生矛盾,被扣上“不服从党的领导”和“乱杀人”的罪名

被处决,而且,他手下的几个团长也受株连被处死。长阳独立五十师

师长李步云,政委江山,由于工作上同县委负责人发生争执,前委负

责人只听一面之词,便派人前往长阳将其捕杀。五峰县委委员,县游

击大队长,县农协主席朱西元被诬以“对党不忠”、“企图反水”的罪名

处决。长期同情、支援进而积极参加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的地方游击

队负责人谷大姐,被扣上“包庇土豪劣绅”的罪名,由前委负责人批准

处以极刑。湘鄂边独立团团长贺炳南因“军阀作风”、“与土豪劣绅勾

结”等问题被赶出部队。上述过左的错误作法,严重挫伤了干部的革

命积极性,对湘鄂边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就在红二军团转战湘鄂边苏区的时候,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

条主义者控制的中央,于 3 月初派夏曦作为中央代表,由上海到达洪

湖,组成了以他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由于此时洪湖根据地

面临着反“围剿”的严重局面,夏曦便以中央分局的名义,几次给红二

军团发出指示催其返回洪湖。其中 3 月 21 日的信说:“遵照中央决定,

撤消邓中夏同志各种职务,并派唐赤英前来代理政委工作。全军同志

应在云卿、赤英同志领导下,坚决执行中央及中央分局指示,彻底转

第170页

154

变二军团政治路线”。“依照红军中党的组织原则。前委应取消,由总

指挥、政委负全军责任,在必要时可开军事会议。二军团改编为第三

军,共编两师,仍以贺龙为军长,赤英代政委”。“部队东下时,须留

比较可靠武装,并放得力军事人材巩固五、鹤政权。决定以周小康为

中央分局特派员,留在当地指导各县的工作”(《湘鄂西中央分局给二

军团前委信》.1931 年 3 月 21 日)。二军团前委在见到中央分局派来

的唐赤英之前,已接到分局类似内容的指示,便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

传达分局指示,讨论部队行动方针。会上有的干部对军团改编为红三

军不太理解,但因对南征以来前委主要负责人的错误领导不满,主张

执行中央分局指示。邓中夏虽然同意了援救洪湖的意见,但却片面强

调洪湖是湖沼之地,又有强敌“围剿”,不可贸然回去;批评要求回洪

湖的主张是“左”倾情绪和地方观念,是“从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

必死”,认为只有北渡长江,开辟荆、当、远根据地,才是策应和援

助洪湖反“围剿”斗争的良策。结果,会议制订了北渡长江的军事计划。

同时,按照中央分局指示,把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

邓中夏仍任政委,孙德清任参谋长,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七、

八两师;七师师长王一鸣,政委李剑如;八师师长许光达,政委王鹤;

七师辖十九、二十、二十一 3 个团;八师辖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3 个团。另外,将原来在湘鄂边坚持斗争的独立团改编为红三军教导

第一师,师长王炳南,政委陈协平,参谋长董朗。还组建了由周小康

负责的湘鄂边分特委,与教导第一师在湘鄂边坚持斗争。4 月 3 日,

红三军主力一万余人离开枝柘坪,进军巴东,渡长江进入巴兴归根据

地。

三、湘鄂边特委和五县联县政府的建立及其反“围剿”斗争

1931 年 3 月 30 日至 4 月 3 日,根据湘鄂西中央分局关于红三军

离开湘鄂边根据地后留守工作的指示,由周小康主持,在五峰长茅司

第171页

155

召开了鹤峰、五峰、桑植、长阳、石门 5 县党的代表大会,出席代表

100 余人。大会传达了分局指示,讨论了苏区发展的问题。4 月 2 日,

大会选举产生了湘鄂边分特委,并决定成立湘鄂边五县联县政府(一

说,是六县联县政府,包括鹤峰、五峰、石门、长阳、桑植、慈利六

县,待考),向经武任主席;分特委和联县政府机关设在鹤峰五里坪

的洪家村。

4 月 27 日,湘鄂西中央分局派往红三军任代理政委的唐赤英到

达湘鄂边。由于红三军已经北上,唐便留在湘鄂边指导工作。5 月 2

日,唐赤英在五里坪主持召开湘鄂边分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央六届

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分局指示,改组分特委为湘鄂边特委,由周小康、

董达山、向经武、王炳南、陈协平、陈奇谟、屈国元、杨英、董朗为

特委委员,周小康为书记,董达山任组织委员兼秘书,向经武任宣传

委员,并兼联县政府主席。不久,青年团湘鄂边特委书记庄南香,联

县政府秘书兼鹤峰县委书记伍伯显也参加了特委(后向经武病逝,由

龙在前代理政府主席)。

湘鄂边特委和联县政府的成立,统一了苏区的领导,加强了党的

组织工作,整顿和发展了武装组织。各县的区、乡普遍建立了游击队、

赤卫队以及少年先锋队。在春荒中,特委发布了《号召春荒斗争宣言》,

要求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一面开展不完租、不完债、

不完捐税,反对囤贱卖贵以及到豪绅地主家里去搬粮食的斗争;一面

组织群众积极搞好春耕生产。在特委的领导下,广大群众革命热情高

涨,掀起了与春荒作斗争,搞好春耕生产的热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在干部队伍的建设方面,特委于 1931 年 5 月至 7 月在五里坪举办了

有 50 余名干部参加的湘鄂边苏区军政干部训练班,特委领导人周小

康、董达山,共青团特委书记庄兰香等亲自授课,为提高干部的政治

素质而努力。在土地革命中,各县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桑植、长阳和五峰没有完全执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倾

第172页

156

政策。鹤峰在原来已分配土地的基础上,这次只加以复查,没有再进

行分配。在群众工作中,特委十分重视共青团的组织建设,组建了共

青团湘鄂边特委、各县团委或特别区委。至 1931 年 8 月,团员达 723

人,其中鹤峰成立了县委和 8 个区委,团员 290 人;长阳成立县委和

两个区委,一个特别支部,团员 250 人;五峰为特别区委、4 个支部,

团员 44 人;石门为特别区委,5 个支部,团员 33 人;桑植为特别区

委,4 个支部,团员 36 人。此外,独立团中青年团小组共 70 人。青

年团在特委的领导下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巩固和扩大苏区作出了

贡献。

妇女运动也较前发展。除豪绅、地主、团防的家属以外的成年妇

女几乎都参加了妇女会,积极参加建设苏区,保卫苏区和支援前线的

斗争。各县工会积极组织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参加武装斗争,或进入枪

炮修造厂,直接为苏区反“围剿”斗争服务。商会组织商号从事军民生

活日用品供应,同时打通与白区的秘密渠道,运进枪支弹药、医药器

械及其它物资,在反封锁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特委扩大会议以来,“左”倾政策日益贯彻,强调重新分配

一切土地,实行了地主只罚做苦工、不分配土地和富农一律分坏地的

政策。在打土豪中侵犯了中农利益,排斥了中间势力;在肃反中错杀

了一些干部。结果,使苏区工作日趋困难。在 5 月召开的长阳党的代

表大会上,唐赤英受特委的委托,在会上错误地指责长阳党“是纯粹

富农路线,以致富农占领导地位,阻碍党内一切政治主张和策略的实

现”,要求“彻底改造长阳的党组织,实现路线的彻底转变”(长阳县

委刊物:《杂览》.1931 年)。这使得县委工作日益被动。8 月 1 日,

竟宣布解散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只留下少数没有暴露的干部坚持斗

争,其余人员转移五、鹤的湾潭、走马坪一带,使根据地工作受到了

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毫无根据地给一批地方干部扣上“改组派”的帽

子,加以杀害。其中,五鹤游击梯队负责人汪沛然、蹇玉文,长巴游

第173页

157

击梯队负责人田韵涛、周易、曾盈轩及独立团宣传队长李小成等 20

余名干部,于 9 月间被分别处于湾潭、五里坪和东厢坪等地,严重地

削弱了武装斗争的指挥力量。

7 月以后,形势急剧恶化,国民党军队向苏区发动了新的大规模

“围剿”。石门罗效之两个保安团,慈利朱际凯一个保安团,桑植周燮

卿一个旅,恩施罗启疆一个旅,计 9 个主力团 1.5 万余人,加上五峰、

建始、恩施、石门、宣恩、鹤峰、长阳、桑植等县团防共 2 万之众,

联合向湘鄂边苏区进攻。在这严重的形势下,特委统一整编各县地方

武装,将五峰独立二团(红二军团在湘鄂边时期组建的地方武装)与

曾绍堂游击队编成五鹤游击梯队;桑植游击大队、鹤峰游击大队及红

二军留下的部分警卫团战士编为桑鹤游击梯队;长阳警卫大队和巴东

游击队,加上五峰蒿坪区游击队编为长巴游击梯队;贺英游击队编为

游击纵队。各队的分工是;桑鹤游击梯队(第一游击梯队)分别活动

于桑、鹤边界的四门岩地区和邬阳关至椿木营的鹤、建、恩、宣边界,

主要任务是保卫鹤峰;五鹤梯队(第二梯队)与长巴梯队(第三梯队)

防守五里坪及五峰湾潭地区;贺英游击纵队防守四门岩至太平地带;

独立团驻走马坪,重点防御罗效之、周燮卿、朱际凯等部及南线团防

的进犯。特委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战略战术上执行“御敌于国门

之外”和步步设防的错误原则,使反“围剿”战争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

7、8 月间,独立团及各游击队分别在五、鹤边,宣、鹤边及桑、

慈、鹤边界与敌军进行殊死战斗,消灭了部分敌人。由于敌强我弱,

未能驱敌,苏区范围日益缩小。8 月上旬,彭西祖突袭鹿耳庄,捣毁

红军伤病员疗养所,杀害伤病员 20 余人。8 月底 9 月初,罗效之、

朱际凯、周燮卿倾全力“进剿”鹤峰,偷袭独立团医院,接着进犯走马

坪。独立团一、三营在王炳南指挥下将敌击退,但石门的泥沙、南北

墩等要地被罗效之部占领。独立团主力于九头岭与敌激战后,因人少

弹缺失利,退守大岩关一线。担任后卫的三营十二连 30 余名战士,

第174页

158

边打边退,至鼓罗山顶无法再退,弹尽粮绝,便用石头与敌人作战,

最后全部携枪跳下悬崖壮烈牺牲。此时,敌人已占走马坪、白果坪、

梅坪、柘坪和堰垭等地,破坏了区、乡苏维埃政权,屠杀区、乡干部

20 余人。朱际凯部因遭游击队阻截被迫退回慈利,但宣恩罗启疆部

经沙道沟又压向鹤峰。此时,特委一面调桑鹤游击梯队助守鹤城,另

一面令独立团主力继续在大岩关正面抗击罗效之部,还派陈协平率二

营及长巴游击梯队绕道袭击石门的泥沙、所街以牵制敌人。这些行动

虽打击了敌人,但未能扭转局面,罗效之及五峰敌人又猛烈进犯,使

独立团腹背受敌而撤离大岩关。特委及联县政府撤出五里坪,向鹤峰

县城转移,后退至桑植白竹坪。这时,陈协平部先后袭击或攻克南北

墩、清水湾、渔洋关、湾潭等地,打乱了敌人由东线及南线向苏区进

攻的部署,形势才稍为缓和。

10 月上旬,敌人纠集更多的军队进攻,9 日占领鹤峰县城,继而

向四门岩地区进犯。独立团在断孤岭伏击,全歼敌一个连,缴获一批

武器,迫使敌人停止对四门岩地区的进犯。为了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

特委在白竹坪召开会议,总结前段斗争中的经验教训,决定改变那种

死守硬拼的战术,将独立团和各游击队分散在五峰、桑植、石门等地

开展游击战,实行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方针,取得了一些胜利。

下旬,乘罗启疆部外调,北面无强敌进攻之机,独立团在南线狠狠打

击罗效之在南北镇的后卫部队,迫其撤出鹤峰,返回石门老巢。接着,

独立团乘川军二十一军第三师赵鹤团接替防务尚未就绪之机,主动出

击,先后攻克桑植的仓关峪、陈家河、上河溪、河口,直至龙山的乌

鸦河,基本上控制了反“围剿”的主动权。11 月,敌人换防就绪,又以

大军进犯,但特委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一面调桑鹤游击梯队

阻击自沙道沟向鹤峰进犯的赵鹤部,一面集中独立团和各游击队在走

马坪一带猛击罗效之,击败南线最主要的敌人,迫使其他各路敌军后

撤,终于夺取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2 月中旬,特委和联县政府机

第175页

159

关由桑植白竹坪迁往割耳台,下旬迁回鹤峰县城。

12 月底,特委在鹤峰城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反“围剿”斗争的经验

教训。与会者多数认为,前段对敌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付出的

代价极大,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湘鄂边的实际情况开展游击战争,主

动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防守硬拼。会议决定,改变步步设防、

保守防御的战术,确定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分头活动,长途奔袭,

攻其不备,速战速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灵活机动的游击战

术,打击敌人。会议还决定派韩珍等返回长阳,恢复长阳苏维埃政府。

会后,独立团和各游击梯队根据上述决定,紧密配合,于 1932 年 1、

2 月,接连取得了在长阳消灭伍伯云部、在仓关峪消灭李奇玉团、在

南北镇歼灭罗效之两个营的重大胜利,收复了部分失地,恢复了部分

政权,还在桑、慈、鹤三县边界建立了一些新的区、乡苏维埃政府,

基本扭转了苏区工作的被动局面。

第四节 巴兴归根据地的形成及斗争

如前所述,1931 年 4 月初,贺龙率红三军七、八师万余人,从

枝柘坪出发,向巴东推进。这时,敌川军戴天民旅 3 个团分驻巴东的

野三关、县城和江北。红三军在获悉巴东敌情之后,即向野三关突进,

击败戴部一个团,收复了野三关和山尖观。戴天民知难以抗击红军,

便自长江北岸经巫山逃回四川。国民党巴东县长和“保卫团”、“铲共

团”的大小头目也纷纷逃出巴东。4 日,红三军从野三关经绿葱坡顺

利进占巴东县城,并立即派人到江北与巴兴归苏区取得了联系。

巴兴归苏区是 1930 年上半年形成的。自 1928 年 5 月的巴东起义

失败之后,巴兴归一带的革命斗争处境极其困难。且因离鄂西特委较

远,联系不甚密切,斗争较为孤立。这时,被敌通缉的巴东共产党员

第176页

160

张华甫、黄大鹏、陈宗培、廖景坤等转移到兴山县,与兴山的共产党

员刘子和、刘子泉、白海潜、潘兆麟,徐大孝等联系。经过研究,决

定分别秘密活动于巴东县的西陵、牛峒、甘坪、平阳坝,兴山县的榛

子岭、黄粮坪、平邑口、大峡口、白沙河、南阳河,秭归县的陈家坡、

桂花、高桥、马营、乔家坝等地,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继续

改造神兵。张华甫等回到巴东江北后,派党员加入当地神兵,分别担

任各地“大道会”代表,掌握了神兵领导权。不久,将这一带的神兵改

编为工农革命军鄂西独立第一师,约千余人,司令部设余家梁子。后

因团防张家彩率千余人分三路进攻,加上敌刘和鼎独立第五师联合团

防的围攻,独一师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主动退回甘坪、平阳、牛

峒一带;张华甫、黄大鹏、陈宗培也撤往外地;未经改造的以神兵为

主体的独立第一师就此解体。

鄂西特委重组后,周逸群曾经指出,鄂西当前工作重点不是马上

组织大暴动,而是开展反“清乡”的斗争(周逸群;《鄂西特委的报告》,

1928 年 9 月 19 日)。根据这个部署的精神,刘子泉、黄大鹏等到秭

归县陈家坡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在高桥、马营一带组织农民协会;

同时继续做争取神兵的工作。在兴山县,争取神兵的工作有较长的历

史。早在 1927 年 8 月,刘子和在黄粮坪与大道会传道师易年溪商讨

了抗击川军和土匪问题,由易年溪率神兵到兴山城设立道堂,组织了

500 多名神兵。党组织派刘子和掌握了这支武装后,和易年溪率神兵

在泗湘溪和王家山阻击土匪李汉臣部,缴枪 36 支。接着,党组织从

中挑选了 30 多名神兵(其中共产党员 23 人),成立了兴山县人民自

卫局,局长刘子泉、副局长白海潜。自卫局设总道堂,领导各乡各保

大道会。自卫局的宗旨,一是抗击“棒老二”,保卫人民财产;二是组

织和策划武装暴动。由于神兵影响迅速扩大,邻县纷纷来此接师传道,

遂使神兵日益增多,同自卫局联系密切。秋暴时,鄂西特委派易吉光

来兴山指导神兵的改造工作,由刘子泉担任大道会的“总代表”,宋文

第177页

161

盛等带领攻打曹家岭、万家沱,击毙土匪百余人,生擒匪首郑顺,从

此神兵声威大震,人们纷纷参加神兵,队伍发展至千余人。争取神兵

的工作更显得突出。

1928 年 10 月,鄂西特委派人巡视兴山时,刘子和主持召集了三

县党的负责干部会议,白海潜、刘子泉、潘兆麟、黄大鹏、张庆炎、

徐大孝等出席。巡视员肯定了 3 县改造神兵工作的成绩,传达了鄂西

特委的有关决议,为把神兵工作纳入农运轨道,要打入神兵,“改变

其性质”,使之“成为反封建势力的革命组织”(《关于农民运动决议案

-----对神兵的工作与策略》1929 年 12 月)。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聚

集武装力量,建立工农政权,以形成武装割据的局面。为集中统一力

量,特委要求组建巴、兴、归 3 县联合县委会。根据特委的指示,11

月在兴山县城东南回水沱召开了巴、兴、归三县党的负责干部会议,

成立了中共巴兴归县委会,张华甫任书记,刘子和任组织委员,潘兆

麟任宣传委员,白海潜任军事委员,张庆炎任工运委员,其他委员还

有刘子泉和黄大鹏等。同时建立了共青团巴兴归县委会,徐大孝任书

记。中共巴兴归县委机关设兴山县城。会议分析了斗争形势,总结了

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斗争的任务、方针和策略,决定把工作重点放

在发动群众、改造神兵、加强党的建设、组织武装暴动等方面。这次

会议对巴兴归苏区的创建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9 年 3 月,鄂西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把巴兴归划为第三游击

区和第三巡视区。会后,曹壮父来此指导工作,指出巴、兴、归党的

工作,重要的方面就是争取神兵,是用我们的优点去夺取神兵群众的

问题。在鄂西特委的帮助下,4 月,巴东县江北建立了牛峒、麦平和

平阳坝 3 个区委以及羊乳、甘坪等 16 个党支部;巴东境内的长江沿

岸已有党员 200 余人。兴山县相继建立了平邑口、高桥、南阳,黄粮

坪和新六区共 5 个党的区委会,全县有 39 个党支部,481 名党员,

还建立了 6 个地下联络站。巴东和兴山还建立了共青团、妇女会、少

第178页

162

先队和农协会等组织。秭归建立了陈家坡中心支部;在桂花和马营建

立了区委,派张庆炎在矿工和船工中组成了 300 多人的“兄弟团”,从

中发展了一批党员,掩护了党的地下交通运输的安全。

革命的力量是在与敌人残酷斗争中磨炼的。5 月,敌刘和鼎师一

个团和巴东团防张家彩联合进驻甘坪。宋文盛指挥 2000 余神兵在溪

丘鞍子垭突袭敌人,毙敌副团长王磐荣以下百余人,缴获长枪 80 多

支。敌增援部队到达江北后,神兵在平阳坝与敌作战两次,因武器太

差,伤亡很大。此后,“刀枪不入”的迷信被打破,江北的神兵在敌人

的烧杀中逐渐解体。但群众革命觉悟却因此提高了一步。

7 月下旬,鄂西特委特派员罗正品到兴山检查工作,同县委拟定

兴山和秭归联合暴动计划。县委为解决枪支不足问题,派刘子和和陈

宗培带队至宜昌县乐天溪夺了敌团防的枪。此举使宜昌周围各县反动

派大为震惊,致使附近的团防也无形瓦解。不久,在黄粮坪举行了暴

动,成立了游击队,计 300 余人,队长张启殿。随后,夜袭敌团练队,

开展打土豪、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农民的斗争。牛峒、白湾和桂花等

地的农民在农协会组织下,也开展了抗租、抗税的斗争,取得了一定

成果。

正在积极准备的兴山、秭归联合暴动,由于敌正规军一个连进驻

兴山而增加了困难。巴兴归联合县委便决定:秭归由张庆炎率领“兄

弟团”和已打入敌团防的内线里应外合,进攻秭归县城;兴山由张华

甫、刘子和、刘子泉调集神兵,游击队,配合人民自卫局歼灭敌罗少

波连,然后集中兴山,正式成立红军。不料,计划被敌发觉,敌罗少

波连和团防 200 余人深夜突袭人民自卫局,杀害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百

余人,张华甫被捕牺牲,白海潜、张庆炎转移到上海;刘子和带 10

余人出走保康,刘子泉、黄大鹏、潘兆麟等隐蔽于巴、兴、归三县边

界。这时,为了集中力量,巴兴归联合县委由廖景坤任书记,机关设

甘坪,积极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和聚集武装力量。兴山县的武装在潘

第179页

163

兆麟带领下坚持斗争,不久转入巴东与黄大鹏率领的武装汇合,在甘

坪一带游击。

12 月,巴兴归县委派人出席了鄂西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二大”

针对巴、兴、归地区的斗争情况指出:“以后三县在组织上应发生亲

密关系,以沿江为中心区域,坚决纠正和平发展的错误。根据大会对

神兵运动的策略,以反对苛捐杂税为鼓动斗争的主要口号,争取广大

群众,首先是神兵群众的勇跃参加,并领导这个斗争走向政治斗争,

而形成游击战争,更加扩大政治影响”(《鄂西特委代表大会关于各县

工作(决议案)》,1920 年 12 月)。这期间,鄂西特委派代表参加在

巴东甘坪大垭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段的经验教训,就

党务、政务、军事等问题作出了决定,即进一步发展党员,健全各级

党组织;办党训班培训干部;成立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区、乡

革命政府;组织暴动,改造神兵,发展革命武装,等等。

会后,县委在甘坪开办了三期党训班,培训了 100 多名骨干,提

高了觉悟和政治水平。同时,加强了对群众的发动和建立革命武装的

准备工作。县委决定首先攻击甘坪西北的罗溪团防。12 月中旬,黄

大鹏、陈宗培和张光乾带 60 多名神兵,从甘坪出发,经葛藤坪刭达

罗溪,摸进团防张家彩的驻地,袭击敌人,烧敌营房,缴枪 33 支。

但陈宗培在此役中牺牲。队伍回到甘坪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鄂西游

击大队,李子洋、杨显运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两个中队,共 100 多

人,40 多支枪。接着在高桥、平邑口、新六区、黄粮坪、桂花、马

营等地相继建立了 6 个区游击队,队员日益增多。接着,黄大鹏、李

子洋带领游击队先后在木马墩和寨子包与民团作战,打击了敌人的气

焰,壮大了革命队伍。

1930 年 1 月,党组织派人到巴东县北部的蔡家发动群众,发展

党员,利用亲戚关系做团防和编练队士兵的争取工作。结果团防和编

练队有几十人起义,成立了蔡家游击队。后来,游击队被反动神兵打

第180页

164

散,只有一部分并入了黄大鹏部。5 月中旬,黄大鹏、廖景坤、刘子

泉等获悉兴山郑立三保卫团正驻防县城,防备较松。16 日晚,刘子

泉、黄大鹏、杨显运率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 60 余人,从甘坪出

发,分三路攻打兴山县城,击毙和生俘敌军 20 余名,缴枪 40 余支,

其余敌人弃枪逃散。游击队占领兴山县城后,打开监狱,救出被捕的

革命群众 10 多人;把团防抢来的财物,让群众领回,召开群众大会,

宣传土地革命政策,号召群众起来打倒土豪劣绅,群众受到很大鼓舞。

游击队于当天下午撤离县城,先后在滩坪、烟墩垭、龚家桥等地打败

土匪及民团,队伍扩充到 160 多人。这些胜利鼓舞了巴、兴、归的革

命群众,高桥、黄粮坪、平邑口、南阳、马营、桂花等地的农会先后

镇压了 20 多名土豪,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军民斗争情绪日益

高昂。

游击大队返回甘坪后,鄂西特委派来了胡荣本、李文轩等 5 人,

加强了巴、兴、归的领导力量。根据鄂西特委《关于苏维埃组织问题

决议案》精神,6 月在甘坪龙潭寺成立了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后

改称苏维埃政府),主席宋宏墀,副主席范世雄、税宝山,政治委员

胡荣本,军事委员刘子泉,经济委员黄亚司,文化委员孟国夫,粮食

委员谭元武,土地分配委员曹秋选。人民革命委员会辖巴东和秭归各

5 个区、兴山 3 个区,这些区、乡均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农会、青年

团、妇女会和儿童团也纷纷建立和壮大起来。接着,巴兴归县委在甘

坪召开扩大会议,根据鄂西特委的指示,将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

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师长刘子泉,政委黄大鹏。下辖四个连,

共 200 余人。此外,区、乡游击队,赤卫队发展到 5000 多人,编为

赤卫队总队,王载源任总队长。至此,三县统一的党、政、军组织均

已建立,以甘坪地区为中心的巴兴归革命根据地便形成了。

这时,敌成立了巴、兴、归三县“联防剿共指挥部”,下设三县“联

防剿共团”,团长邓维楚率“剿共团”400 余人在三县交界官田岭安营扎

第181页

165

寨。7 月,敌血洗马营。8 月,川军戴天民旅到达巴东,与邓维楚“剿

共团”百余人会同进攻根据地。刘子泉、黄大鹏率红四十九师在龙会

观与敌激战,重创敌军。“剿共团”又纠集反动神兵千余人“围剿”高桥。

红四十九师张光乾、严昌奎两个连汇合赤卫队千余人奋起反击,大量

杀伤敌人,取得了反“围剿”的初步胜利。

为了巩固和扩大苏区,红四十九师决定再攻兴山县城。事前获悉,

兴山县保卫团分三处驻扎,正在扩充队伍准备进犯苏区。9 月 15 日,

刘子泉率红四十九师及赤卫队共 500 余人,由甘坪出发,冒雨疾进至

离兴山城 15 里的平邑口宿营。次日,分两路冒雨攻城,打死打伤敌

10 余人,击毙保卫团长,缴枪 30 多支,子弹数千发。红军根据群众

要求,处决了一批土豪劣绅和反动头目,夺了县政府印章,烧毁了县

署和监狱.张贴红军爱民布告,召开了军民大会。

为了在游击中消灭敌人,红军于当天下午撒出兴山城,回到甘坪

休整。这时,红四十九师内部对攻克兴山县城后的一些措施发生意见

分歧。鄂西特委派到巴兴归苏区巡视的李文轩,对刘子泉作了过激的

批评,并计划撤换刘子泉的师长职务。刘对此不服,也引起一些干部、

战士对李文轩不满,在县苏维埃政府门口起讧。在混乱中,刘子泉的

勤务兵钟荣山开枪打死了李文轩。事件发生后,县委怀疑刘子泉存有

异心,便错杀了刘子泉及连长严昌奎、张光乾等人。事后,由黄大鹏

接任红四十九师师长,胡荣本任政委。

10 月 20 日,胡荣本、宋文明率红四十九师从甘坪出发,在秭归

的卡口消灭了一股土匪后,分三路袭击兴山县城,打死打伤敌 10 余

人,第三次攻下了兴山县城。当晚,部队开往小龙。后又在黄粮坪打

击巴东团防张祠成、吴桂云部,然后进入房县游击。这期间,由于红

四十九师转到外线作战,只有县委书记廖景坤、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宋

宏墀等少数人率游击队在牛峒、甘坪一带活动。敌戴天民旅及巴、兴、

归团防又联合“围剿”根据地。张祠成在平阳屠杀革命群众 80 余人,

第182页

166

戴部枪杀和用烟火熏死革命群众 300 余人,廖景坤、宋宏墀相继被捕

牺牲。政府遭到破坏,革命受到很大损失。

胡荣本、宋文明率红四十九师在兴、房边界游击了一段时间后,

于年底率队到达万仙洞一带。黄大鹏病愈后归队仍任师长,政委宋文

明,全师两个营,160 余人。胡荣本接任兴山县委书记。为了打击敌

人的嚣张气焰,粉碎敌人乘红军给养困难进行分化的阴谋,县委及四

十九师集中小龙整顿,宣布恢复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小龙,

高云景任主席;广贴布告,重申苏维埃政府与敌斗争到底的坚决态度;

成立由高云景任队长的苏维埃警卫队;恢复四十九师政治部,潘兆麟

任主任,设总务、组织和宣传科;组织合作社及洗衣、针织和缝纫等

后勤队,提高政府及部队的威信及战斗力。整顿后的四十九师,先后

在沿河渡、陈家坡等地打击李干成保卫团及土匪,使川军戴天民部难

以在江北立足。这样,苏区便逐步得到了稳定。

接着,四十九师根据 1931 年 2 月县委军事会议的决定,在甘坪、

牛峒、西陵等地赤卫队配合下,分三路出击秭归黄家山团防,因兵力

过于分散,未达目的。后在牛峒附近打击来犯的团防,毙敌酋谭开先,

保卫了苏区中心各据点,但自己伤亡颇大。

正在巴、兴、归苏区艰苦斗争之际,红三军先后两次派人联系,

随即渡江进驻西陵、构坪和牛峒,接着占领兴山、秭归。在牛峒,巴

兴归县委书记胡荣本向红三军前委汇报了苏区情况,提出了红三军游

击巴、兴、归,给四十九师配备军事干部和拨给枪支弹药的要求。前

委满足了县委的愿望,决定留下罗玉卿、胡云等 5 名军事干部,充实

苏区军事指挥力量;把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任命黄大

鹏、涂美中、周英、潘兆麟 4 人分别担任师长、政委、参谋长和政治

部主任。指示教二师在不能直接受到红三军指挥时,仍属地方党领导。

此外,还留下近 200 支枪、几十个修械兵、几名医生,并把百余名伤

病员交给教二师护理。4 月 6 日,红三军汇集兴山,休整 3 天。在此

第183页

167

召开军民祝捷大会,开展打土豪分财物的活动,发动了群众。9 日,

沿黄粮坪、樟树坪向远安开去。黄大鹏从前线赶至黄粮坪,与贺龙等

前委负责人相见,再次商议了今后苏区斗争的问题,受到了很大的鼓

舞。

红三军离去后,“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部”司令官王陵基用 80 多

条木船载川军万余人,于 4 月下旬抵达秭归县香溪。进兴山追击红三

军扑空后,调转矛头对巴、兴、归苏区进行“围剿”。教二师未能打退

敌人的进攻,主力由涂美中率领转移到九道梁、阴雨河一带与敌周旋,

后转移房县。余部由黄大鹏率领,在以万仙洞为中心的根据地坚持斗

争。

万仙洞在兴山县仙侣山南麓,洞高 4 丈,宽 5 丈,深数 10 丈,

可容纳数百人。洞下是数十丈高的陡岩,只有两侧可攀岩而上。洞右

边用数十公尺的木梯作便道,直通洞口。为避敌“围剿”锋芒,修械所、

医院等后方机关以及红军伤病员和物资,转移洞内,派特务连 60 余

人防守洞口。队伍进洞不久,王陵基部张杰旅开始围攻万仙洞。在洞

外作战以牵制敌人的黄大鹏部,被敌切为两截,无力接应。洞内战士

在连长王载源带领下,烧掉木梯,坚守阵地,用枪和石头与敌激战

18 昼夜。终因弹尽粮绝,伤亡过半,于 5 月 30 日被敌攻破,红军 60

余人在洞内牺牲,其余百余人被押至敌司令部遭集体屠杀,仅留守处

主任谭炳武和一名战士跳崖幸免于难。

7 月,巴东团防 8 个分队又“围剿”苏区。苏区武装和赤卫队力量

单薄,作战节节失利。地方党政机构也遭破坏,潘兆麟、刘子和相继

被捕牺牲,苏区的处境十分艰难。黄大鹏派人赴房县,要求教二师主

力回师巴、兴、归。红三军前委和鄂豫边特委郧县分特委决定:原教

二师涂美中部一部分去鄂北红军干部学校学习;一部分与房县游击队

合编;余部由红三军补充干部、武器和服装,返回巴、兴、归根据地,

以打击巴东反动团防,打通巴、兴、房通道,使巴兴归与鄂西北根据

第184页

168

地连成一片。不久,教二师主力返回了牛峒,进行了整编,黄大鹏仍

任师长,胡荣本任政委,刘养民任政治部主任,辖 3 个大队和一个直

属先锋队,约 600 人。接着召开军事会议,按贺龙的指示制订了行动

计划。此时,巴东团防分驻平阳坝、二塘垭、牛峒、甘坪、罗坪,均

筑碉堡据险防守。二塘垭之敌虽有 300 余人,但战斗力较弱,离援兵

较远,于是决定先攻打此地。12 月上旬,教二师百余人分为两路:

第一路由黄大鹏带领,从胡家坡经白鹤寺上陈家高山,绕到二塘垭的

后山进攻;第二路由罗玉卿带领,自牛峒下羊乳山到刘家沟,向二塘

垭正面进攻。但是,第二路在途中被敌发现,罗玉卿率部与敌接火,

不幸中弹牺牲。黄大鹏率队从后山冲来,击溃了敌人。不久,黄大鹏

率部第二次进攻二塘垭时,光荣牺牲,部队由胡荣本指挥作战,因弹

药奇缺,便退回牛峒,暂由宋文明代理师长,胡云代理政委,转移到

房县阴雨河一带游击。以后,均房苏区的鄂西临时分特委派胡悌前来

接任师长,继续坚持苏区的斗争。

巴、兴、归苏区原来没有进行土地革命。红三军前委根据涂美中

的报告,于 1931 年 8 月,写信给巴兴归县委,指出:巴、兴、归苏

区过去“土地革命丝毫没有执行”,“甚至连土地革命的宣传也没有”,

“这样当然不能使群众从本身阶级利益上拥护革命”;苏维埃政府亦多

属上级委派,而不是经过群众选举产生的;红军亦缺乏训练,纪律尚

欠严密;对饥民斗争的领导也缺乏策略,且存在蛰居一隅的保守观念;

这一切都影响了苏区革命斗争深入广泛地进行。指示信要求县委迅速

解决土地问题和其它问题。这些都对巴、兴、归苏区工作的改进起了

重要的作用。12 月,巴兴归县委在牛峒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了 8

个问题的决议,其中决定“赤色区域必须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从 1931

年冬到 1932 年春,巴东的甘坪、牛峒和兴山的庙垭、龙门河、木鱼

坪等地,先后开始了土地革命。农民分得土地后,革命情绪高涨,推

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深入发展。

第185页

169

第五节 荆当远及松枝宜等地的游击战争

红三军离开兴山后,七师于 4 月 13 日占领了远安县城。八师接

着攻克荆门县城。红三军到荆门、当阳、远安地区后,按枝柘坪会议

的既定方针,发布了开辟荆当远根据地的计划。计划说:“本军北渡

的主要目的,当然是解江陵、石首、监利、沔阳赤区之围,惟江,石、

监、沔赤区现在白军重重包围之中,本军不宜陷入重围,而应采取击

魏救赵之计,占领荆、当、远为根据地”,“这样去解江、石、监、沔

之围才是正确的”。还说:“本军过去未坚决执行很巩固地向前发展的

原则,以致轻于脱离后方,已经铸成大错”,“现时一错不能再错,如

果此时不顾一切冲入江、石、监、沔赤区,小部队‘跑兵’虽可幸存”,

“但无地势足资依据”,“而且湖港纷岐,大部队难以展开,大部队当

然不能藏躲,藏躲是自取灭亡”。因此,对江、石、监、沔赤区之援

救,“必选择稳当方法,方于赤区有益,于本军无害”。否则,“从井

救人,人固不救,救者亦死”(《红三军经营荆当远新根据的计划》.1931

年 4 月 15 日)。

由此看来,邓中夏对过去渡江南征造成的损失开始有了察觉,但

对于能否坚持以河湖港汊为特点的洪湖苏区的斗争,认识仍然是错误

的。《计划》尽管明确提出要占领荆、当、远为根据地,但实际上仅

仅把它看作援救洪湖苏区的手段,以为攻占了远安、荆门和当阳 3 座

县城,给围攻洪湖苏区的敌军造成一种威胁,便达到解洪湖之围的目

的。所以红三军到达荆、当、远地区之后,既没同当地党组织和荆当

游击队取得联系,也未与段德昌所率红九师配合行动,更缺乏建立根

据地的有力措施。

八师克荆门县城后,打开监狱,救出了被关押的革命群众,处决

第186页

170

了数名县吏,吸收龙泉中学 80 多名学生参加红军。八师所属二十二

团及二十三团一部在荷花停留一个多月,帮助地下党组织在农民协会

的基础上,建立了南襄城苏维埃政府,接着又在永红垭和老君庙分别

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临走时只留下了少数干部坚持地下工作,未能大

张旗鼓地进行根据地的开辟。接着红三军进攻当阳城时,遭到驻鸦鹊

岭郭勋部 3 个团的阻击,攻城未克,便退往马良坪。宜昌、当阳之敌

前来夹击,红三军于马良坪受挫,八师二十二团和二十三团一部被敌

包围,经激战后突围一部,但与主力失去联络,撤至兴山、房县交界

的九道梁与涂美中所率教二师一部会合,在兴、房边界打游击;红三

军主力则向鄂西北转移。这正如湘鄂西特委指出的,红三军前委在荆、

当、远打游击时,“没有勇气,夸大敌人力量,又不依靠旧的根据地,

也不去武装荆当远的群众,自然只有遭受失败”(《湘鄂西来信》,1931

年 7 月 28 日)。开辟荆当远根据地的计划便成了泡影,

其实,红三军到达荆、当、远地区以前,这里的党组织在鄂西特

委领导下,早已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当阳自瓦仓起义失败后,

斗争没有停止。1928 年 1 月,鄂西特委决定,竭全力发动宜昌、江

陵、当阳、远安、石首、荆门、公安 7 县暴动,并以当阳、远安为中

心。但敌三十军驻扎荆门,二十军驻当阳,给革命力量的集聚与发展

以严重的威胁。结果,暴动失败,起义总指挥、当阳县委书记李超然

牺牲,力量又受损。1928 年 2 月,在鄂西特委委员曹壮父和鲍泽英

的主持下,重建了县委,傅恒之代理书记,党员发展到 150 余人,并

建立了 9 个区委会。在县委领导下,党组织、农会组织、学联都在积

极活动。秋天,共产党员黄冠柏、傅子和等,到荆门、当阳、江陵、

枝江交界的郭家场、雷家港一带,同共产党员孙东平、谢宗贵等取得

了联系,认为这一带的反动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常练队既无战斗力,

又无戒备;而且,党在雷家港、王家洲和两河口建立了 3 个支部,有

一定的战斗力,同时,这一带农民正在进行反对苛捐杂税的斗争。10

第187页

171

月,傅恒之牺牲后成立的由王仁为书记、傅子和、罗庆光、黄冠柏为

委员的当阳特支委员会,在郭家场、雷家港等地进行活动。到年底,

在雷家港建立了区委和 8 个党支部,并在雷家港成立了农民协会。与

此同时,组建了荆当游击一大队,也称鄂西游击一大队,大队长许志

雄,政委黄冠柏,共 20 多人。同时派共产党员傅家淮到远安县荷花

以教书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先后在庙儿岗、郑家坡和叶龙口建立

了 3 个农民协会,为开展游击战争作了准备。

1929 年 5 月,党的当阳特支与驻河溶的国民党五十师中的 4 个

连长、地下党员接上关系,计划兵变。由于“行动非常幼稚,公开去

与营长商量,营长不同意,又去找团长商量,结果被团部扣留枪毙”

(《鄂西巡视员万涛报告》,1929 年 9 月 4 日),特支书记王仁和团委

书记罗庆光牺牲,各地组织也随着坍台,仅存雷家港子一区,工作更

加困难。6 月又成立了当阳临时县委,傅子和任书记,黄冠柏等人为

委员。县委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决定加强荆当游击一大队的建设。10

月,派黄冠柏带六、七十人打入活动在当阳、枝江和江陵边界的土匪

李凤山部队当兵,待机从中拖出一批枪支武装游击一大队。1930 年

春,黄冠柏等冒险带了 10 余支枪归队。后又从沙市买回 12 支手枪,

武装了荆当游击一大队,全队发展到 30 多人,枪 30 多支。这样,以

雷家港、黄家店为中心的河溶游击根据地,便逐渐形成了。

2 月,当阳临时县委按照鄂西特委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改建

为正式县委,书记傅子和。县委将河溶特支所辖地带划为一区,陈家

场一带划为二区,雷家港子一带划为三区。同年夏,在高店子、王家

草场一带建立了荆南特别支部。9 月下旬,傅子和、黄冠柏、许志雄

率鄂西游击一大队和二、三区的赤卫队员共百余人,乘夜攻下双宗祠

团防局,缴枪 30 余支。10 月,游击一大队于四明山与敌张保初团防

作战失利,许志雄牺牲,刘本士接任大队长。

在当阳、远安、荆门游击战争开展的同时,松滋、枝江、宜都地

第188页

172

区的斗争也日益发展起来。早在 1929 年 3 月,宜都县委书记、鄂西

特委委员徐国炎在参加鄂特委扩大会议后,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决定

发动饥民斗争会。后成立了王天鸿为队长的游击队,并赴江陵沙岗参

加战斗,部分队员编入了鄂西游击总队。5 月,成立松枝宜县委、李

盛文任书记,又发动新的饥民斗争。遭到镇压后、除坚持江南斗争外,

重点转到长江以北地区。1930 年 1 月,分别建立了枝江、宜都县委

及松滋县委。枝宜的江南、江北游击活动更为频繁。10 月以后,枝

宜县委汇集长江两岸武装,按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贫民代表大会的要

求,于宜都的安福寺(今属枝江县)组建鄂西游击二大队,孟伯平任

队长,在两县交界处游击,开辟了以安福寺地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宜昌道委给中央的报告》.1931 年 12 月 10 日)。与此同时,在红

二军团帮助下,在江南另组成松枝宜游击大队,在松枝宜边活动。1931

年春,成立宜昌分特委(不久设特委)时,枝宜、松滋县委归分特委

领导。此后,松、枝、宜、荆、当、远地区斗争,便在宜昌特委(后

又称道委)领导下更迅速地发展起来。

1931 年 5 月,按湘鄂西中央分局指示,另成立当阳中心县委,

受宜昌特委领导。此时,河溶根据地得到了新的发展,包括荆当边的

河溶、陈家场、雷家港、孙家场、草埠、荆南等地,后来正式划为 7

个行政区域。各区建立了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了

当阳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和青年团县委会。团县委书记匡月亮,有团员

70 余人。

这年夏天,湖北遭受严重水灾,河溶地区处于沮、漳河两岸,大

多数地方为水所淹,农民收获无望,衣食无着,豪绅大贾却借机囤粮

外运,以牟取暴利。当阳中心县委根据道委的指示,组织“反饥饿斗

争委员会”,领导农民开展反饥饿斗争,从受灾最严重的鹰落湖开始,

沿沮、漳河两岸扩展,实行“吃大户”、抢谷、减租、取消高利贷的活

动。鄂西游击一大队在反饥饿斗争中得到了发展,辖 3 个分队,共 80

第189页

173

余人,有枪 60 余支。“一大队游击区域是荆、当、远、江,分开时五

人为一班,散布于草埠、河溶、孙家场、陈家场并西南一带”,“在当

阳经常的杀土豪劣绅反动派”(《宜昌道委给中央的报告》,1931 年 12

月 10 日)。游击队同赤卫队结合,有力地支援了群众的反饥饿斗争。

在远安,红三军七、八两师于 9 月间从房县南下洪湖时,击败了

远安县保警大队,毙敌 40 余人,缴枪 30 余支,攻克了远安县城。镇

压了保警大队长,开监救出了地下党员李默然、杨志香等 4 人及革命

群众 40 余人,并拨武器帮助李默然等就地开展武装斗争。红三军的

活动有力地支援了鄂西游击一、二大队的斗争,鼓舞了荆、当、远和

松、枝、宜地区革命群众的斗争情绪。不久,湘鄂西省委派郑必清到

远安、南漳边界的黄茶院、大堰塘、竹马沟一带,与李默然、杨志香

等配合,先后在泥龙垭和福河寺建立了两个党支部,党员 29 人,在

这一带开展斗争,配合了河溶一带饥民斗争的继续发展。

在反饥饿斗争中,鄂西游击二大队也得到了发展。9 月,在赤卫

队配合下,攻打罗家河敌保安团一个营,缴枪 60 多支。12 月中旬,

一、二大队联合袭击安福寺团防和横店子的团防,缴枪 30 多支。这

次战斗中,盂伯平负伤,转至江南医治。道委决定由董光柏任二大队

代理队长职务。此后,一大队继续在荆、当、远、江陵一带,二大队

在枝江、宜都、松滋边界地区打游击。孟伯平伤愈后,会同龙平在松、

枝、宜边界成立游击二大队江南游击队,队伍迅速发展到 120 多人,

队长孟伯平,政委龙平,主要在松滋、枝江边界游击。

年底,宜昌道委将当阳县委指挥的荆南特支与荆南区委所属地区

合并为荆南特区,派关大顺为特派员,并成立荆门县工作委员会,以

恢复和发展荆门的工作。此时,黄冠柏到当阳县东北部与荆门县西部

接壤的洪庙一带,和这里的党组织负责人刘定国等结合,秘密发展农

民协会,会员发展到近 3000 人。接着组建了鄂西游击三大队,有 40

多人枪,刘本士任大队长。另组织了 30 多人的赤卫队。三大队在赤

第190页

174

卫队配合下,在荆当边界打游击。这样,在荆南特区的领导下,荆当

边的革命斗争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为日益形成荆当根据地准备了条

件。在松、枝、宜一带,后来也相继建立了枝宜县革命委员会,游击

战争一直延续到 1932 年。

第五章 湘鄂西根据地的三次反

“围剿”和抗灾斗争

第一节 洪湖根据地军民第一、二次

反“围剿”的艰苦斗争

1930 年末,蒋介石纠集 10 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

的同时,任命徐源泉为“湘鄂传边清乡督办”,统一指挥敌四十四师肖

之楚部、四十八师张振汉部、湖北警备旅容景芳部、新二旅刘培绪部、

新三旅徐德佐部、新三十四师陈渠珍部、暂编十九旅罗启疆部、二十

一军郭勋部等 5 个师 7 个旅,配合各地地主团防武装,计 3 万以上的

兵力,向洪湖苏区大举围攻。

第191页

175

敌军分几路逼进:四十四师肖之楚部和四十八师张振汉部自潜

江、沔阳向南进逼洪湖;刘培绪旅自汉口西驰进攻监利;川军郭勋部

由荆沙东进袭扰郝穴;容景芳旅自新堤进逼螺山;陈诚部两个团由岳

阳渡江进犯监利观音洲;韩昌俊旅自应城进驻汉川;张英师由南县进

攻华容;李国钧部由安乡进攻藕池。11 月 3 日,敌十九军彭位仁师

成铁侠旅占据了南县、华容两座县城。川军赖心辉部趁红二军团主力

进攻津澧之时,占据了公安县城。11 月 12 日,郭勋部攻陷郝穴。与

此同时,肖之楚部陷潜江县城。11 月 25 日,新二旅刘培绪部占据了

监利城。朱河、车湾、毛家口、峰口等重要市镇也为白军占据。洪湖

苏区的形势极为严峻。

11 月中旬,为便于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湘鄂西特委和联县政

府机关自监利迁驻石首调关,监利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亦迁往洪湖西

岸的柳关坚持斗争。由于红二军团远离洪湖苏区,南征时不仅没有留

下部队,而且,地方武装差不多都被带走了。洪湖根据地“所留之枪,

好坏共八十余支,集中各地武装一共三百上下”(《湘鄂西特委来信

(一)》.1931 年 3 月 7 日)。因此,洪湖苏区的反“围剽”斗争十分艰

难。

这时,湘鄂西特委在周逸群领导之下,动员全党,依靠洪湖苏区

久经锻炼的群众,坚决反对逃跑主义,为保卫苏维埃政权,采取了果

断、正确的措施:

第一,以湘鄂西赤色警卫队作为对敌斗争的基干,每县一个大队,

由 18 至 30 岁青壮年组成,脱离生产,使用新式武器,在大江南北游

击,打击敌人;

第二,将 18 岁到 35 岁的男子编成赤色教导军,各县一军,各区

一团,各乡一连。其中,江陵为第二军,石首为第三军,监利为第四

军,沔阳为第五军,潜江为第六军,华容为第八军。使用大刀、长矛、

土枪、土炮等旧式武器,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担任支援与配合作战

第192页

176

的任务。赤色教导军中健壮而有斗争经验的党、团员组成挺进队,随

时参加作战或补充赤色警卫队;

第三,将 30 岁以上的男子及健壮的妇女编成赤卫守备队,各区

组织大队,各乡成立中队。少年儿童编成少先队,儿童团,平时站岗

放哨,盘查行人,担任肃反工作;战时运送物资,护理伤员,并组织

洗衣队、慰问团,担任送水、送饭等战勤工作;

第四,“配置哨线于政治军事重要地点,防止敌人之袭击”( 周

逸群:《苏维埃区域的守备问题》,载《湘鄂西苏维埃(三日版)》第

5 期.1930 年 11 月 22 日)。各哨位规定警号,日间鸣枪,晚间举火;

各重要地点,安置土炮或地雷,构筑工事,以作防御线;

第五,“赤色守备队应当经常野外演习”,“施以相当的军事教育”

(周逸群:《苏维埃区域的守备问题》,载《湘鄂西苏维埃(三日版)》

第 5 期.1930 年 11 月 22 日)。加强白刃战的学习,务使接近敌人以

旧式武装夺取新式武装;各区成立炮兵队,抓紧平时训练;在赤色守

备大队里配备工兵队,以加强苏区的守备工作。

为了加强对敌斗争的统一指挥,特委分别把江陵、监利、沔阳、

潜江等县的赤色警卫队编为江左军,设江左指挥部统辖;把江南的石

首、华容、公安等县的赤警队编为江右军,设江右指挥部统辖。同时,

加紧搞好地方工作,改选各级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开展土地革命,吸

收大批工人入党,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以巩固苏区。

12 月 2 日,湘鄂西特委还主持召开了湘鄂西各县、区的军委联

席会议,对洪湖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作了重点的研究和部署。

通过上述措施,广泛地动员、武装了苏区的干部和群众,为保卫

洪湖根据地作好了准备。在此基础上,湘鄂西特委一面写信催促红二

军团返回苏区,一面在各县鼓动群众的斗争勇气,号召苏区的军民利

用水网、湖泊、堤岸、柴林等有利地形,采取夜袭、伏击、破坏等刀

刃战术,在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进攻之敌。

第193页

177

11 月 7 日,敌人自岳阳渡江进扰监利苏区。江左军四大队(监

利)在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将敌击溃,毙敌 25 人,缴枪 35 支。10

日。敌人趁四大队向螺山游击之机,驾船 20 余艘,企图从城陵矾渡

江,再次进扰苏区。赤色教导军炮兵大队用新式土炮(砖子炮)迎头

痛击,击沉敌船五艘,淹死敌人百余(《湘鄂西苏维埃(三日报)》第

4 期.1930 年 11 月 19 日)。12 日,江右军三大队(石首)和军校学

生军袭击了石首茅草街,缴枪数十支。12 月 2 日拂晓,江右军八大

队(华容)和军校学生在华容赤色教导军第八军的配合下,从万庾、

珠头山进攻华容,击溃守敌成铁侠部,收复了华容县城。3 日,朱河

镇守敌在江左军四大队的打击下,撤往新堤,一连白军拖枪百余支,

前来投诚。四大队当即在剅口召开欢迎大会,赏投诚官兵每人 15 元

大洋。同日,石首四区苏维埃政府组织工农群众,用梭标赶走了敌常

练队,占领了梅市镇(湘鄂西苏维埃(三日报)》第 10 期,1930 年

12 月 7 日)。9 日,四大队又攻占了上车湾。与此同时,江左军二大

队(江陵)在群众的配合下,“四次夜袭郝穴,虽未得手,而郝穴、

监利的守敌非常恐慌,死守不敢下乡烧杀”( 湘鄂西特委关于二军团

与苏区失掉联系后的经过报告》,1931 年 3 月 7 日)。

驻岳阳敌军第十一师闻华容县城又为我军占领,急令李明旅和莫

汝硕团由墨山铺、山崶寺进犯华容,于 12 月 13 日再陷华容县城。此

时,各路敌军在完成对洪湖苏区的包围之后,作出新的部署,计划分

两步进行“围剿”;第一步重点围攻江北,陷洪湖沿岸的监、沔政权;

第二步进犯石首,围攻湘鄂西特委和联县政府等重要机关,向石首、

华容以及桃花山、洞庭湖进逼。

在此紧急之时,段德昌率领手枪队护送红二军团的一部分伤病员

返回了洪湖苏区。不久,在杨林市战斗中与主力红军失掉联系的红六

军十七师五十一团陈光明、陈华山两个营、四十九团杨嘉瑞营以及四

十八团和二军十二团的一部分指战员也陆续回到了苏区。湘鄂西特委

第194页

178

即将回来的部队在石首县城整编为新六军,段德昌任军长。新六军辖

四十八、五十一两个团和一个特务营,陈光明、邱宏锡分别任四十八

团团长和政委;陈华山、马三关分别任五十一团团长和政委,黄国洲

任特务营营长。新六军的组建,为洪湖苏区反“围剿”增添了一支生力

军。

1931年1月1日,敌军集中力量开始对江北进行大规模的“围 剿”

(即第一次“围剿”)。第一路为敌四十八师的一四三旅及一四四旅一

部,自潜江沿东荆河两岸由北向南进攻,占据了浩子口、熊口、龙湾、

总口、拖船埠等地,然后向新沟嘴、府场合围;第二路为敌四十八师

的一四四旅另一部及新三旅,在占据沔城、峰口之后,向瞿家湾方向

进攻;第三路为湖北警备旅及第十军特务团,其主力自螺山向西发展,

占领了朱河之后,沿汴河、剅口向柳关合围;另一部由新堤向汊河口

进攻,企图打通与峰口守敌的联系;第四路为新二旅,自监利城向北

攻占了观音寺,沿卸甲河、毛家口向福田寺、柳关进攻。这样,洪湖

沿岸的监、沔苏维埃政权大半塌台,柳关的红军被服厂和剅口邓家庙

的红军第一医院均遭焚毁。

江左军在赤教军的配合下,英勇顽强地进行抗击。1931 年 1 月 2

日,沔阳五大队和赤教军共 3000 余人,在邵家河、宋家新场一带打

击向沔城进攻的敌新三旅。4 日,又集中了 4000 余人反击,收复了

沔阳县城,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五大队和赤色教导军另一部在杨树峰

阻击进攻之敌,直至 1 月 13 月敌人始陷峰口镇。监利四大队和赤教

军先后在鸡鸣铺、卸甲河、毛家口及观音寺等地抗击敌新二旅。1 月

3 日,又集中 1000 余人袭击了太平桥、上车湾,给敌人以重大打击,

并在福田寺一带阻击向柳关进攻之敌达 10 日之久。自潜江沿东荆河

两岸进攻之敌,在浩子口、左家场、刘家台、总口等地均遭到潜江群

众武装的不断打击。

为了配合江左军的反“围剿”斗争,段德昌率领新六军于 1 月上旬

第195页

179

在鲇鱼须歼敌新十一师一个营,缴获子弹甚多,±气为之一振。接着,

新六军向华容城进发,歼敌两连。江右军八大队闻讯,在话岗岭、板

桥一带配合,重创敌军。华容守敌弃城逃跑。新六军于 1 月 16 日再

度收复华容县城。不久,新六军北渡长江,在江陵胡家场歼敌一四二

旅一部。但敌在江北已占了根据地的主要区域。

敌人第一步进攻洪湖的计划已达到,知苏区重要机关多驻在石

首,于是实施第二步围攻计划(即第二次“围剿”)。2 月 1 日,进驻监

利堤头和汪家桥的敌人趁新六军进攻胡家场之时,向石首江北冯家

潭、小河口进犯,疯狂破坏苏区兵工厂、医院,全区民房被焚烧殆尽,

苏区遭受了严重破坏。新六军闻讯即由江陵回师反攻,把敌人赶出石

首北区范围,在拖茅铺歼敌四十八师的补充第二团数百人,大获胜利,

缴获步枪百余支、迫击炮两门、重机枪两挺。但红军死伤亦大,四十

八团团长桂伦及政委均饮弹阵亡。

2 月 10 日,敌人开始进攻江陵地区,妄图先消灭江陵地区的武

装,然后移兵向江南进攻。敌一四三旅及补充第一、第二团先后占领

了资福寺、岭河口、郝穴、普济观,并封锁了长征渡口;敌一四四旅

自浩子口向龙湾逼进;敌新二旅自监利城、太马河、观音寺向西压迫。

至 2 月底,汪桥、堤头、沙岗、胡家场等地相继被敌人占领。这时,

江陵、潜江的地方革命武装在龙湾、竺家场、新场等地进行了 20 多

天的顽强战斗,曾一度袭击了新场,歼敌补充第一团一部,然后转入

白露湖、三湖等地坚持斗争。

在此期问,湖南的敌人也在配合行动。2 月 21 日,驻南县暂编

五十一师杨明旅高二团在补充了人员,加强了装备之后,向华容进犯,

占据了华容县城。22 日夜晚,新六军和八大队在华容、石首赤色教

导军的配台下偷渡沱江,以极其敏捷的动作,奔袭并捣毁了敌人的指

挥中心高二团团部,第三次收复了华容县城,缴获了大量粮秣及军用

品。

第196页

180

1931 年 3 月,集结在洪湖苏区的敌人,重点围攻江南根据地。3

月 1 日,敌四十八师—四二旅及一四三旅一部,自南平、陡湖堤经高

家厂、横堤市分两路向石首重镇藕池进逼。藕池若失,则敌人必然要

进攻石首县城;如石首城失守,则联县政府与特委所在地凋弦口即难

确保。湘鄂西特委决心集中主力,迎头痛击敌人。在周逸群、段德昌、

段玉林的统一指挥下,江右军、石首特务营和石首赤色教导军共 2000

余人,近千支枪,火速集中在藕池一带,构筑工事。战斗打响后,大

家英勇顽强地阻击来犯之敌,终因弹药不足,伤亡越来越大,被迫撤

退。段玉林指挥部队从藕池河的浮桥上撤退到南口、天星洲一带。

敌军占领藕池后,新十一师主力自安乡经梅田湖向高基庙进攻。

敌十一师和新十一师一部自南县向华容进攻,大有配合占领藕池之敌

向石首县城进攻之势。特委决定避其锋芒,攻其弱点,在运动中消灭

敌人的有生力量,便令新六军在梅田湖攻打向高基庙进攻的敌新十一

师。3 月 6 日拂晓,风雨交加,道路泥泞,新六军在焦山河、高基庙

等地千余名赤色教导军的配合下,从高基庙出发,经江波渡向梅田湖

敌新十一师的一个营发动攻击。敌人依托工事,拼命抵抗。段德昌命

令新六军从两侧对敌迂回包围,经过一场激战,歼敌 300 余,缴长短

枪 200 余支。

就在新六军攻打梅田湖的当天,敌一四二旅的一个正规团趁石首

县城兵力空虚之时发动了进攻。石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一面组织赤

色守备队掩护群众向桃花山撤退;一面令赤色教导军协同三大队和特

务营抗击敌军,掩护县党政机关向沙岭子转移。敌人占领石首县城后,

为防止红军反攻,驻藕池敌军当天调驻石首城,使城内敌军增至一个

旅。

7 日拂晓,段德昌、段玉林指挥新六军、江右军及群众共万余人

反攻石首县城。江右军分左、中、右从沙岭子、牛星庙、孙家拐三路

反攻。右翼反攻部队在孙家拐全歼敌军一个排后,冲进北门;从中路

第197页

181

进攻的部队,夺取了东岳山头;左翼也突入到槐树堤、石桥口。在红

军凌厉攻势下,一部分敌军招架不住,向藕池方向溃退。这时,敌军

急调 3 架飞机、4 艘兵船前来增援,轰击、扫射红军阵地,溃逃敌军

亦乘势反扑,战斗异常激烈。最后,红军因伤亡过大,子弹缺乏,撤

回沙岭子、庄家铺一带。

反攻石首县城不克,湘鄂西特委决定将医院及各种机关辎重物品

移往洪湖,以作万一的准备,同时,仍以新六军及军校学员扼守焦山

河、调弦口一线,加紧布置地雷及各种防御工事,尽力与敌人相持。

同时抽调江右军各大队巩固华容,并以主力占领注滋口,进攻明山头,

威胁南县,以牵制敌人。

根据特委的指示,石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即抽调各区赤色教导

军在滑家垱等地修筑战壕,在前沿阵地埋地雷,设置路障,还在焦山

河河面上搭起浮桥,以保证部队迅速调动。石首特务营和赤色教导军

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到处袭击敌人据点,伏击和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

扰乱敌人的后方,迫使占据高基庙、鲒鱼须的敌人向藕池和梅田湖一

带收缩。敌人派到滑家垱等地的小股侦察部队,也多次遭到红军的迎

头痛击,红军阵地由滑家垱向前推进了 10 余里。与此同时,江右军

占领了华容东南的注滋口、明山头、鸟嘴等地,有力地牵制了华容、

南县的敌军。

3 月初,奉命自湘鄂边到松滋、公安地区筹粮的红六军第十七师

一部,在柳克明、许光达率领下进至公安。他们想乘机打通与洪湖苏

区的联系,于 8 日抵达高家厂,9 日进攻藕池,因敌人固守未克,次

日撤出战斗,返回湘鄂边。这次行动虽未打通与洪湖苏区的联系,却

牵动了敌人。敌军为了巩固后方,即以第一四二旅扼守石首,抽调主

力到公安、松滋“清剿”,并调松滋之新七旅到申津渡一带布防,以阻

止红二军团东进,又以新三旅一个团置于岑河口地区,以策应各方。

3 月 13 日,段德昌、段玉林集中新六军、江右军主力数千人,

第198页

182

从庄家铺出发,再次反攻石首县城。与敌人激战 6 小时,重创敌人,

但终因敌人工事坚固、弹药充足,而未能攻克。

敌徐源泉在重新部署兵力之后,在飞机和兵舰的掩护下向调关逼

进。形势日趋严重,周逸群在调关主持召开了湘鄂西特委紧急会议。

会议确定:第一,发动江南、江北所有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

击与牵制进攻之敌,保卫江南苏区;第二,由段德昌率新六军一部渡

江,配合监利地方武装,趁敌人主力集中江南之际反击监、沔之敌,

恢复和巩固洪湖政权,转移敌人进攻江南的目标;第三,抽调石首、

华容、南县等地的干部,开辟洞庭湖沿岸的工作,建立洞庭特区作为

江南斗争的依托,以构成北有洪湖,南有洞庭湖,中有桃花山的根据

地,使南北策应,与敌长期周旋;第四,组织江南各地老幼群众向桃

花山地区转移。

3 月 18 日晚,周逸群根据特委紧急会议精神,在特委机关召开

了特委、联县政府及驻调弦口所属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会上,周

逸群、段德昌分析了反“围剿”的斗争形势,传达了特委紧急会议的精

神,强调各机关要作好撤离调关的准备工作。20 日晚,两艘敌舰开

到调弦口附近的江面上。周逸群命令扼守调关的焦山河军校武装和千

余名石首赤色教导军作好战斗准备,并指挥特委、联县政府及所属机

关人员,由联县政府保卫大队护送,连夜全部撤至桃花山的范家湾。

3 月 22 日,徐源泉令其主力,在军舰和飞机的掩护下,同时向

调弦口、焦山河等地发动全面进攻。驻守调关的江右军一部和焦山河

军校武装,在千余名赤色教导军的配合下,同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被迫撤出战斗。调弦口被敌人占领。同日,敌一四

二旅陷庄家铺、焦山河和华客县城。新六军、江右军、焦山河军校武

装、赤色教导军和各区乡干部约 4 万余人,全部撤至九佛岗一带集结,

形势极为严峻。

为了摆脱困境,段德昌率领新六军及特委、联县政府机关及所属

第199页

183

工作人员,从石华堰出发,经陈家岭、广兴洲、毛司铺,转到砖桥,

趁虚渡过长江,进抵监利下车湾,向洪湖方向转移。周逸群、段玉林

则率领江右军掩护石首、华容数万群众、干部到桃花山坚持斗争。

段德昌率部进入监利之后,即与由姜炳炎指挥的江左军四大队会

合。3 月 27 日,部队在朱河附近的王福三桥进行整编,成立了独立

团,段德昌任团长。当部队正在舒家墩集合检阅时,朱河的守敌新二

旅第二团一营来犯。段德昌率领独立团迅速包抄敌人的后路,在监利

四大队的配合下,全歼来犯之敌,活捉敌营长,并乘胜出击,一举收

复了朱河镇。段德昌部此次回师洪湖,旗开得胜,使军民的斗志为之

一振。4 月初,独立团先后攻克柳关、瞿家湾和峰口等地,击溃敌新

三旅一部。洪湖沿岸的局势已经稳定,于是湘鄂西特委、联县政府及

后方机关迁驻瞿家湾及其附近。

独立团稍事休整后,移师向洪湖根据地的西北发展,先后收复周

老嘴,新沟嘴等地,缴枪百余支。接着袭击老新口,歼敌两个营。不

久,敌新三旅第一、三团自老新口反扑,妄图对独立团驻地周老嘴进

行合围。段德昌决定先集中兵力聚歼一团,然后回师聚歼驻胡家场的

三团。4 月 20 日半夜,段德昌率领独立团从周老嘴向余家埠进发,

在东港口及四家湖附近全歼敌一团。接着,独立团挥师北进,击溃敌

新三旅第三团,全歼一个营。这次战斗俘敌 500 余人,缴枪 500 余支,

追击炮 4 门,马克辛机枪两挺,战马 30 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

余家埠战斗的胜利,给“围剿”江左苏区的敌军当头一棒,为红九

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几天之后,根据上级的指示,以独立团为基础,

在周老嘴成立了红三军第九师,师长段德昌,政委陈培萌,参谋长胡

慎己,政治部主任刘鸣先。此时,红九师只辖二十六团,团长陈光明,

政委邱宏锡,一营营长陈华山,二营营长刘刘孔祥,三营营长杨嘉瑞。

红九师成立后,又收复了老新口、龙湾、熊口等地。5 月上旬,敌人

趁九师在江陵作战之机,进扰洪湖苏区后方,又占领了朱河、峰口等

第200页

184

地。红九师回师监利,在朱河一战,击溃敌军一个团,巩固了苏区的

后方。

段德昌移师江北,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军事上接连取得胜利,

打破了敌人的“围剿”,收复了洪湖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部队不断发展

壮大,广大群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洪湖苏区的斗争又蓬勃发展起来。

这期间,汉川的反“围剿”斗争,也取得了胜利。4 月底,汉川独

立游击大队在瓦解李家集“红枪会”和分水淤洲“硬肚会”之后,叉在周

家浜附近重创了“保卫团”,缴枪 40 余支。接着,向沔东游击,先后

打垮了西流河、下查埠的“清乡团”和尤拨,太阳垴的反动组织“扇子

会”。沔阳游击队以沙湖为据点,向东发展,先后歼灭了长埫口和平

坊等地的“保卫团”等反动武装,从而使汉川与洪湖苏区连成了一片。

但是,江南的形势却在继续恶化。4 月初,敌一四二旅、新十一

师、十九师分别由调关、焦山河、华容、岳阳向桃花山逼进。江右军

八大队在三崶寺、松板桥等地对敌奋战,未能将敌击败。石首、华容

的数万群众、干部被迫进桃花山青竹沟、五星庙、吉井口一带隐蔽。

山中人多粮少,且无住房,只能靠野菜充饥,在野外露宿,环境十分

艰苦。4 月 14 日,敌人完成对桃花山的包围之后,从四面紧逼。被

困军民弹尽粮绝,难以在桃花山坚持。周逸群决定:动员一部分有条

件隐蔽的群众,分散潜回家乡;一部分骨干和地方干部迅速转往江北

监利,以保存实力。

由于大部分群众不愿回家,要求渡江突围者仍有数万人。周逸群

只好又决定:一部分由来家铺渡江,向冯家潭、小河口突围;一部分

从砖桥渡江,向监利尺八口突围。4 月 15、16 日,江南苏区被困群

众、干部,在江右军的掩护下,开始渡江。不久即被敌人发现,派兵

封锁,又调来 3 艘军舰、4 架飞机,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开炮,岸

上数百名群众被打死,江中渡船被击沉,淹死群众五、六百人。无法

渡江的大部分人,有的被冲散或被捉去,有的撤回九佛岗。近 3 万过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特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