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洱处处石榴红

发布时间:2023-10-2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苍洱处处石榴红

—149 —云南南涧举办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联盟活动2022-07-267 月 23 日,正值传统节日火把节,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联盟(以下简称“创建联盟”)签约仪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举行。签约仪式现场(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此次“创建联盟”签约仪式是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参与面最广的一次活动,由南涧县发起举办,来自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七州(市)十二县及部分乡镇受邀参加。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员会领导,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云龙县、永平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临沧市云县、凤庆县,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保山市昌宁县,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怒江州兰坪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或分管副县长,县民宗局局长出席签约仪式。七州(市)十二县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文化相通,通过共谋发展、共护生态、共搭平台、共惠民生、共创平安、共夯基础,实现利益共同体、绿水同流、文化同兴、幸福同享、... [收起]
[展开]
苍洱处处石榴红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 144 —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向大理漾濞县光明村赠书2022-06-29

近日,“书香为伴心向党,喜迎党的二十大”赠书仪式暨读书分享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图书馆举行。赠书仪式暨读书分享会在漾濞县苍山西镇光明村举行本次活动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共漾濞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晨光出版社等单位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其目的是在“七一”来临之际,以活动为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支持漾濞教育发展,助力漾濞乡村振兴,激发漾濞各族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活动现场,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向光明村赠送了2000 册书籍。分享读书会现场

第152页

—145 —在随后举行的读书分享会上,出版《张桂梅》一书的编辑冯琰和其他八位编辑分享了读书体会,《张桂梅》的另一位编辑闵艳平也通过视频讲述了在编著《张桂梅》时的感受。现场所有人员还一起开展了“同说一种话,同是一家人,我们在一起”的普通话推广活动。

在《我和我的祖国》歌声中,本次赠书仪式暨读书分享会活动圆满结束。

第153页

— 146 —

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让“石榴籽”更红更紧实2022-07-29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城镇存德村,四面环山,距县城22 公里。存德村下辖 5 个自然村,7 个村民小组,457 户 1998 人,世居有汉族、傈僳族等民族。近年来,存德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通过党建示范引领,开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篇章,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更火红、更紧实。傈僳族群众在采摘桑叶

蚕桑产业

第154页

—147 —谋产业促发展,浇灌民族团结进步“向阳花”

早年间,存德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极为贫困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存德村党总支立足村情,依托存德村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蚕桑种植,不断在规模和技术上做文章,在质量上树品牌,探索出一条山区贫困村的脱贫发展之路,2020 年11 月,存德村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全省“一村一品”蚕桑专业村。目前,全村桑园达1976 亩,养蚕户 240 户,年产值 876 万元,存德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蚕桑致富村。收蚕茧现场

分路到户 抓卫生优环境,共绘民族团结进步“风景线”在存德村,群众居住分散,村间道路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保洁阵线长、难度大,长效机制不健全,环境卫生管护难、缺资金等问题一直没能解决。自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为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形成人人治理、人人管护、人人监督的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村党总支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在严格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推出“分路到户、人人管护”的环境卫生网

第155页

— 148 —

格化治理长效机制。村庄环境卫生从原来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洁、净、美,“我的道路我管护、我治理我享受”已在村民中形成共识。丰富的文娱生活 重传统兴文化,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向心力”白龙潭是存德村的一个自然村,有 69 户 276 人,其中有傈僳族224 人。近年来,存德村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宣传民族特色和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知识。完成了白龙潭傈僳族自然村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建设,傈僳族火草纺织技艺在 2020 年被公布为大理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丰富了存德村群众的文娱生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基石进一步夯实,各族群众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著增强。

第156页

—149 —云南南涧举办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联盟活动2022-07-26

7 月 23 日,正值传统节日火把节,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联盟(以下简称“创建联盟”)签约仪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举行。

签约仪式现场(南涧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此次“创建联盟”签约仪式是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参与面最广的一次活动,由南涧县发起举办,来自澜沧江流域(云南段)的七州(市)十二县及部分乡镇受邀参加。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员会领导,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云龙县、永平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漾濞彝族自治县,临沧市云县、凤庆县,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保山市昌宁县,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怒江州兰坪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县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或分管副县长,县民宗局局长出席签约仪式。

七州(市)十二县自古以来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民俗相融、文化相通,通过共谋发展、共护生态、共搭平台、共惠民生、共创平安、共夯基础,实现利益共同体、绿水同流、文化同兴、幸福同享、和谐同行、区域同进,把沿线打造成充分展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流动风景线。

第157页

— 150 —

签约仪式现场,十二县市与会代表共同重温民族团结进步宣誓词。(南涧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参会的十二县市与会代表共同签署了《澜沧江流域(云南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并现场重温民族团结进步宣誓词。在当晚举行的主题晚会暨创建联盟启动仪式上,共同见证了“创建联盟”的成立,正式开启“团结奋进、同心同行”的联盟创建之路。

启动仪式现场(杨春慧 摄)

此次联盟活动将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本着政策沟通、信息联通、机制融通、业务相通的原则,以学习互建、资源共享、机制互联、保障互助、干部互学、信息互通、经验互鉴等为主要措施,通过探索多边协作、多方交流,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紧跟时代步伐,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不断推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更加坚实、纽带更加牢固。

活动当天,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南涧县乡村振兴示范点乐秋乡米家禄村委会红兴村、南涧县税务局等。同时,南涧县还对全县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29个示范单位,16 个示范村(社区),97 户示范户进行现场命名。

第158页

—151 —大理云龙:

“四轮驱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2-12-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域创建政治引领、发展驱动、文化联动、法治托底的“四轮驱动”云龙实践,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打造“绿色云龙石榴红”品牌。

2021 年,云龙县被命名为第三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县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1 个、省级 18 个、州级 62 个、县级193 个,获省级教育基地命名 1 个,获国家、省级先进个人表彰 2 人。

在政治引领方面,完善“大党建+大统战”格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县乡协同发力、社会共同参与、延伸到村组,构建起“三级书记抓工作”的机制,全县基层党组织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战斗堡垒。按照点状突破、带状布局、块状发展的思路,组团式、梯台式全域推进,擦亮“和文化”福地、生态文明、八大盐井、桥梁文化、主题教育馆“五张名片”,率先建成云南省首个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涌现出“一生只种一棵树”“一生只做一杯茶”“一村两县一家人”等典型。在发展驱动方面,立足资源禀赋,“富口袋”与“富脑袋”并举,加快“团结线”“幸福路”“连心桥”建设,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基地、绿色肉制品基地”,持续推进“百亿级绿色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百亿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百亿级全域文化旅游产业”,所有改革发展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云龙县福堂社区是大理州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为了互嵌式社区的典范。与上海市奉贤区开展东西部协作,与内蒙古南北交流,引入内蒙古优质肉牛,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用交往交流促产业提速。

在文化联动方面,成立示范学校创建联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心,赓续红色基因、水电移民、脱贫攻坚、艰苦创业精神,用身边事引领身边人,涌现出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模范杨建松,大山里“跑”出来的世界长跑冠军张德顺等,激励着云龙儿女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诺邓火腿宴、“吹吹腔”、山地白族刺绣等文化美美与共。

在法治托底方面,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抓党风、转作风、带民风,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第159页

— 152 —

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大理全面启动2022-09-21

近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启动。启动当天,发布了《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倡议书》,与会人员参加了倡议书签名仪式,并举办了首期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专题培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深入实施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和云南省《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更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将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把云南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起到积极作用。会议提出,全省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秉持以景区为平台、游客为主体、群众为基础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路,形成地方党委、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和文旅部门、景区景点“三方联创”格局,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易于复制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样板,实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全覆盖、常态化。

首期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专题培训采取专题讲授、分组讨论、交流发言、实地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深度了解和体验大理州各景区围绕主业主责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做法和经验。

第160页

—15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理论坛”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2023-03-13

3 月 11 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理论坛”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开幕。

大理大学、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和大理大学共同主办,会期5天,共有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党校等单位的 20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理论问题,总结各地尤其是云南省、大理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理论及经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理论、实践路径。

第161页

— 154 —

近年来,大理大学一直抓实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举办此次研讨会,是推动大理州、大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大理州、云南省,乃至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再上新台阶。本次研讨会力求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各地各部门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论坛成果的宣传阐释,为全社会共谱民族团结同心曲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162页

—155 —云南大理:

“开学第一课”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始2023-02-22 “今天咱们班很多同学都穿了民族服装,都很漂亮,你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你的民族有什么样的习俗、特点?大家一起来说说。”2 月 21 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教室里,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课正有序开展。

第163页

— 156 —

在老师的引导下,身穿民族服装的学生纷纷上台,从服饰、生活习俗、民族节日等方面介绍自己的民族,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说民族、听故事、看视频,“开学第一课”上,一个个精彩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民族团结的种子。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下课铃声响起,学校“民族特色大课间活动”随即展开。在熟悉的旋律中,学生们身着民族服装,一边高声歌唱,一边跟随节拍跳起课间舞来,一曲《爱我中华》也彻底唤醒沉寂已久的校园。为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新学期伊始,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多形式上好民族团结“开学第一课”。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是云南省唯一一所具有艺术特长教育功能的公办全日制小学。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第164页

—157 —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时国光说:“大理市少艺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特点,以升国旗唱国歌、召开主题班队会、进行中华大家庭知识测试、开展主题征文、组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为重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广大少年儿童心底。”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各民族间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增进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也让学生从小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大理市少年艺术学校五年级学生杨顺涵说:“我们每周有一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学校还利用少先队主题活动、国旗下讲话、制作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向同学们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学校还开展了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合唱团等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我们知道了 56 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我们各民族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第165页

— 158 —

祥云县“无袍法官”点亮民族团结进步的司法“微光”2023-02-21

你是否知道普通老百姓、普通职工也能和法官一样享有审判权;你是否看到过庄严的法庭里、法徽下、审判席上,一群没有穿法袍,却能参审参议、调解纠纷的人?

他们心存正义、眼睛雪亮,以丰富的阅历和专业特长参加审判,让司法更透明、更温暖、更接地气。他们是法庭上的“无袍法官”,是照亮民族团结进步之路的司法微光——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现代社会和法治国家司法民主化的要求,是强化司法监督的重要保障,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活动,能够直接、有效地监督法院的审判工作,有利于促进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推动人民法院的廉政建设,防止司法腐败。据介绍,人民陪审员作为“不穿法袍的法官”,更贴近群众、了解群众,与当事人在感情沟通和心理交流上有着天然的认同感,易于为当事人接受、信任,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166页

—159 —一直以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广泛性和公平性,不断提升审判公信力和权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要求,祥云县通过随机抽选、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三种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任来自不同行业、年龄、民族的 30 名人民陪审员。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忠实履行陪审职责,廉洁诚信,秉公判断,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近日,30 名新任人民陪审员举行了入职宣誓仪式,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此次培训,以“课堂教学+现场观摩+视频收看”的方式,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司法礼仪、职业道德、“三个规定”、司法廉洁相关规定、刑事审判庭审要点、民事审判庭审要点等内容进行。通过两天的培训,大家收获颇丰。“学到很多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素养和人民陪审实务技能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新任人民陪审员蔡学琴骄傲地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法司法公正权威才能真正发挥好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效能。近年来,祥云县把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用人民陪审员的微光点亮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到目前为止,祥云县共有 117 名人民陪审员,其中有白汉双语人民陪审员6 名。祥云县云南驿镇康仓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国平说:“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老百姓也能有机会与法官一起行使审判权,以后我不仅要认真履行人民陪审员工作职责,还要当好各族人民群众知法学法用法的‘宣传员’和‘教导员’,促进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一家人一样和谐相处,共同致富。”

第167页

— 160 —

履职故事 | 马利伟代表: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曲2023-02-03 “今年春节期间,大理市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村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村内的餐饮、客栈生意火爆,村民们积极发展旅游业,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2 月 1 日上午,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报到现场,州人大代表、南五里桥村党支部书记马利伟开心地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村是大理古城的“南大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2013 年,马利伟当选为南五里桥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振兴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参会6 年的州人大代表,今年他带来了《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问题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古村、古井、古建筑保护工作,留住乡愁,发展好旅游业。”马利伟说。南五里桥村居住着回、白、彝、纳西等 6 个民族。“世代以来,大家同饮一口井、共住一个村,不分彼此。”马利伟说,乡村振兴离不开各族村民团结发展,为此他建议,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以“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为抓手,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交流活动,建设“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开展“结对子”“手拉手”“一家亲”等联谊活动,不断推进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工作向前发展。

第168页

—161 —二、示范典型板块

云南大理:南涧无量山上党旗红跳菜家园铸和美2023-10-08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2023年1 月,南涧县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正式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文化铸魂,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以前,只有彝族在跳菜,现在,全县各个民族都在跳,各民族同跳一支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跳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阿本枝说。多年来,南涧县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以南涧跳菜、茶马古道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在跳菜艺术保护传承中,南涧县大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打造了百个跳菜名人、百支跳菜名队、百个跳菜名村、百个跳菜舞台、百个跳菜名店。全县有 370 支跳菜文艺队、2000 名跳菜艺人,仅靠跳菜表演人均年增收 1 万元以上。南涧跳菜“跳”出好日子,各族群众在跳菜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坚持生态优先,共筑绿色发展生态梦

第169页

— 162 —

“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西黑冠长臂猿,我最初跟踪监测的时候只有一只,现在已经是幸福的‘四口之家’。”58 岁的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罗开春介绍道。经过多年的保护,南涧县森林覆盖率达67.19%,境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 98%,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像罗开春一样,南涧县各族群众一直共同守护着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南涧县依托“高山、生态、净土”的资源禀赋,培育了“一片烟、一杯茶、一个核桃、一头牛、一只鸡、一棵药”的“六个一”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绿色产业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聚焦基层治理,共建团结和谐大家庭 “安定社区分为五个大网格区,所有社会治理以及公共事务都以网格的形式开展。”南涧镇安定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雄武介绍道。在乡村基层治理中,南涧县构建起“大党建”“大协调”“大治理”“大执法”“大经济”“大服务”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了“大妈管街”和“名誉村长”等基层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全县设立 91 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829 个网格,创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等 20 类“平安细胞”。通过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协商在基层、完善村规民约和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措施,推进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倡导勤俭节约、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守望相助的文明之风。

凝聚奋进合力,推动共同迈向现代化

“南涧县城变化太大了,我都认不出来了。”从昆钢中学退休的孟庆贤回到南涧时惊讶地说。近年来,南涧县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凝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小湾水电站、全国首个针对乡村振兴特别设立的火车站——小湾动车站等一批国家重点项目落地南涧。大(理)南(涧)高速公路、宾(川)南(涧)高速公路、南(涧)景(东)高速公路、南(涧)云(县)高速公路和泛亚大通道——大(理)临(沧)铁路的“四高一铁”项目带动南涧迈入“高速时代”。依托清华大学帮扶,上海浦东新区、奉贤区帮扶,走出一条“借力沿海优势,补齐西部发展短板,东西交流合作共赢,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的创新发展之路。

第170页

—163 —大理喜洲: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常盛2023-08-25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喜洲镇下设 13 个村委会,54 个自然村,居住着汉、白、回、纳西、傣、彝等 15 个民族。多年来,喜洲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持共创共荣、全面开花、重点突破、合力推进、创新引领、共建共享的工作原则,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各族人民的心中开出绚烂花朵。“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走进喜洲镇喜洲村,一句句民族团结的暖心之语、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民族墙绘,在青瓦白墙间格外引人注目。

第171页

— 164 —

近年来,喜洲镇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示范创建工作有明确责任体系。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开展大众化的普法宣讲、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 15 个民族同饮一口井、共住一个村,不分彼此,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喜洲村村民委员会委员施玉萍说。白族扎染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各民族的勤劳和智慧,喜洲镇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非遗技艺传承有机结合,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

位于喜洲镇周城村的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大理干部教育学院“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精品现场教学点,并培训了来自省内外的彝族、傣族、独龙族等各族群众及从业人员超6000 人次,年接待海内外

第172页

—165 —游客 18 万。璞真制造的扎染作品已出现在世界文化展会、非遗展会以及各大国际时装周的秀台上,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教学基础。

喜洲镇副镇长王海兵介绍道,下一步,喜洲镇将结合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有关的项目、资源和文化,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一村一品”有机结合起来,在融合推进工作过程中创新工作机制,在重点工作开展过程中整合民族特色,确保民族融合共谋划,民族团结齐发展,使“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讲一个故事”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喜洲大地竞相绽放。

第173页

— 166 —

大理漾濞:打造“仁民服务、民族共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品牌2023-08-02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仁民街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采取“12345”措施,打造“仁民服务、民族共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推动“民族团结+社区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2022 年,仁民街社区被评为云南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搭建“一平台”,打通服务“零距离”。设置开放式柜台,集中办理党群工作、劳动就业和服务保障、民政事务等,发放民族工作宣传册等,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法治意识。

强化“两共建”,把稳创建“方向盘”。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联合县、镇、社区三级党员、团员力量,定期开展助老爱幼、扶贫帮困、帮残助残、医疗卫生、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活动。

推进“三联动”,排忧解难“聚民心”。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我为群众算笔账”专项活动、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等为抓手,将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员和社区各民族群众联动起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民族宗教法规知识宣传。提升“四创建”,示范引领“风向标”。认真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院落创建、示范家庭创建、示范广场创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创建、培树典型,营造出在民族团结互助上比学赶超、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优化“五服务”,激活为民“一池水”,扎实做好“失地农民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空巢独居老人服务、留守儿童服务、残疾人等特殊居民服务”五个服务工作,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为辖区各族群众特别是特殊人群提供更多生产、生活保障。

第174页

—167 —大理宾川:以“节”为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07-13

6 月 25 日至 29 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举办以“天下大理·纯境宾川”为主题的 2023 年葡萄文化旅游节,突出葡萄产业发展,推介宾川县旅游,唱响宾川县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展现广大干部群众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在节日搭建的舞台上展现了民族团结的风采,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果”为媒促发展

有“中国水果之乡”之称的宾川县,水果产业已成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宾川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宾川县以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大理州工贸协同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为目标,全力做好“产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文章,走实品种调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绿色现代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早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和全国晚熟柑桔特色优势区。

截至 2022 年,宾川县水果种植面积达 34.5 万亩、年产值75 亿元,达到了“人均 1 亩水果、人均水果产值 2 万元以上”,水果产业已成为宾川县产业链条最长、

第175页

— 168 —

利益联结最紧、增收效果最好的支柱产业,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生活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同时,也促进经济贸易往来,加强了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将各族群众的心紧紧相连。水果成为宾川县各族群众的“致富果”“幸福果”“团结果”“连心果”。

以“文”为媒促共融

葡萄文化旅游节活动期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元素,用不同的表演形式让各族群众尽享一场特别的文化盛宴。开幕式、闭幕式、侨乡文化直播等文艺表演,形式多样,有花灯、戏曲,独唱、合唱,古典舞、现代舞等;内容丰富,有歌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赞美宾川山川美景、人物风貌、特色佳肴,讴歌人民群众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勤劳致富,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等内容……台上汉族、白族、彝族等精彩纷呈的民族文艺表演,展现各民族多元文化共融,也将台下各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活动期间还开展迎宾星光夜跑、葡萄之夜音乐会、书画摄影展、PTF 格斗冠军赛等一系列精彩的活动,各族群众通过这些活动,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潜移默化地增进了“五个认同”,构建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家园。

第176页

—169 —以“旅”为媒促“三交”葡萄文化旅游节以节兴旅,促进各族群众的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和商品贸易。节日期间,宾川县加大对以鸡足山景区为主的旅游打卡地、旅游线路、特色美食宣传推介力度。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水果狂欢盛宴、越析烟火美食集市,各地的游客在赏美景品美食里,与当地群众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

特色农文旅展,以旅促商,以商富民,慕名而至的外来客商看好宾川、选择宾川、落户宾川,活动期间,宾川县共与外来客商签约 7 个项目,概算总投资12.5亿元。外地客商投资的涌入,在促进宾川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宾川县各族群众与外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

第177页

— 170 —

大理郑家庄:7 个民族汇聚的村子,会美成啥样?2022-09-14

白族大嫂出去买菜,出门时总是问一下藏族阿妈需不需要捎点什么;彝族老爹在湿地公园喝茶闲谈,帮着看管学步车里的纳西族小孩;傈僳族大哥送小孩上学,顺便把隔壁家上小学的傣族小姑娘一起送到学校……团结和美郑家庄(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在长期的交流中,你传授我药材知识和生意经,我教授你种植养殖技术。你帮我犁地,我帮你修剪果树……

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的田间地头走过,随处都能感受到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共融的氛围。

郑家庄生活着汉族、白族、藏族、傣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7 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嵌入式聚居村。位于村中心的民族同心亭,采用了藏族的T形大柱子和红墙,傣族的白塔顶等多种民族元素,象征着7 个民族一家亲。民族同心亭旁,有一户农家乐,满院种满了木瓜树,是夏天纳凉休闲的好地方。木瓜园的老板是纳西族人,建盖的是纳西族特色的房屋,经营的却是白族特色菜肴。像民族同心亭和农家乐这样各民族元素水乳交融的场景,在郑家庄比比皆是。

第178页

—171 —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还记得,60 多年前,7 户藏族、2 户傣族迁入了郑家庄。村民们手把手教他们生产生活经验,让他们很快适应并生存下来,在郑家庄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后,藏族村民发挥懂药材、懂经商的优势,在外面闯出了一条路子,回村反哺,带领其他民族的村民做起了药材生意。如今,村里60%以上的年轻人常年在外做中草药生意。

“我是藏族,我媳妇是白族,我们在家都是相互尊重各自的民族习惯。”藏族村民小组组长杨秀弟说。在郑家庄,各民族间相互通婚占60%以上,有的家庭甚至由 3 个不同民族组成。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亲如一家,将关乎民族团结的一切大小事列入村规民约,已成为郑家庄的常态。7 个民族亲如一家(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我们都是郑家庄人。”经过多年的融合,郑家庄人的团结意识已深入人心,成为大理州共建共治共享的典范、自治德治法治的榜样。在建立“1+2+7”民主议事制度,即“1”是指党支部书记,“2”是藏族和汉族的两位村民小组组长,“7”是 7 个民族各一位议事代表的基础上,郑家庄创立了“民族同心议事制度”,各民族的权利都得到平等尊重、充分保障,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民主管理中创新 4 个“多民族”,即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当家理财、多民族约定村规、多民族群防群治,实现民主议事、阳光操作。

第179页

— 172 —

郑家庄群众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洱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村里占地 33 亩的湿地公园,原是村民自家的老宅基地和自留地。2012 年,为了改善生活环境,保护洱海源头水质,村里通过“10 人议事小组”商议,决定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涉及土地的村民们纷纷捐出土地,最终让全村又增添了一隅美好风景。

近年来,郑家庄先后整合项目资金 1700 多万元,建设了多民族文化广场、湿地公园,实施了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美化彩绘工程,实现水、电、路、房、能源和环境建设“六到位”。由合作社牵头盘活土地资源,鼓励群众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确定农家乐旅游业、生态畜牧业养殖、中药材销售等的发展目标,打造集农业观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休闲纳凉、民族风情等于一体的参与性、体验性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打卡点”。每年中秋节,村里都要组织各族群众举办“中秋团圆饭”。全村700 多人在“团圆饭”里话乡情、谋发展,让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记住乡愁,吃出家人团圆的味道,增强“中华民族一家亲”意识,引导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24年来,“中秋团圆饭”从未间断,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郑家庄的中秋节(洱源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第180页

—173 —郑家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7 个民族一家亲,同唱民族团结之歌、共谱民族团结之曲、齐圆民族复兴之梦,成为了大理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2021 年,郑家庄全村经济总收入达 1660.9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6340元。郑家庄村正积极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及污水处理工程等配套设施建设,供水、排污、电力、现代通信,全力打造“景在村中、村在景里”的乡村振兴典范。各族人民欢聚大理三塔载歌载舞,让民族团结之花竞相绽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大理郑家庄无疑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以组织保障、以制度维护、以项目带动,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这里生生不息、欣欣向荣。苍洱处处石榴红,云岭遍地团结花。长期以来,云南省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当家作主,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从根本上激发了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驱力,在七彩云南的土地上缔造了千千万万个“郑家庄”。

第181页

— 174 —

大理剑川桑岭千年古村:

“党建+民族团结”共育和谐乡风2021-12-06 “我们村的《和谐桑岭》画册即将面世,我们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千年古村的乡愁和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金华镇桑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马碧海充满信心地说。剑湖北岸的千年古村桑岭村,有白、回、汉 3 个民族的群众生活在这里,大家团结融合、共同发展,让桑岭村的“桑岭古树”等乡愁元素成大家追捧的网红打卡点,先后获得“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奖”“大理州民族团结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9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推广。

为更好实现乡村治理制度化,桑岭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打造乡村基层治理“融合共治联合体”,做到“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信治安心”。村内无论发生什么分歧、矛盾,都可通过白、回两族公认的议事人员以“议事”的方式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30 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大的民族纠纷事件。

第182页

—175 —“我的‘阿夫甲’(白族语:老友)和我亲如兄弟,我们一起长大,一起参军,一起回村,像兄弟一样互帮互助。我们村里的回族、白族、汉族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阿夫甲’,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今年 68 岁的老党员杨玉麒说。据记载,桑岭村白、回、汉通婚,从元朝开始延续至今,村里有常住人口1702人,其中白族占 59.2%,回族占 34.8%,汉族占 5.1%,白、回、汉3 个民族已共同居住了数百年。桑岭村白、回、汉结亲十分普遍,白、回、汉村民之间也自愿结成兄弟姐妹,桑岭人称之为“阿夫甲”。

“世间松竹梅岁寒三友,桑岭回白汉亲如一家。”这是今年90 岁的退休教师马正清在 2013 年敬老节写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就是桑岭村各民族之间亲如一家的写照。

“我们村这些古树都是全村人的‘宝贝’,是大家共同的记忆。”今年七十多岁的桑岭村白族村民杨灿云指着眼前的黄龙潭开心地说。“桑岭古木”是“剑阳八景”之一,目前仍保留有古漆树、古黄连木、古柏、古梨等一百多株古树名木,树龄最长的达 690 年。为更好地留住乡愁,桑岭村建立起“党建+古木保护”制度,由全村党员率先带头认领,对古木实行党员挂牌保护,每名党员认领 3 棵古木进行日常管理。

第183页

— 176 —

如今,桑岭村以“党建+合作社”促进群众增收,以“党建+庄园”发展绿色产业,打通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通道”,有效发挥了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也让党员干部真正融入到民族群众中去,增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信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基础。

第184页

—177 —我们都是“阿夫甲”——探寻大理剑川桑岭村民族团结进步密码2022-08-17

进入桑岭村,先要经过一条古木参天的小道,“桑岭古木”是著名的“剑阳八景”之一。桑岭村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千年古村之一,村子依山傍水,古树掩映,风景秀丽。村民以白族、回族、汉族为主,彝族、傈僳族、纳西族等 8 个民族也在此和谐共居。2021 年末,人均纯收入达11000 元。在桑岭村,各民族之间有“打老友”的传统,男性之间叫“阿夫甲”,女性之间叫“阿代之”,一旦确立关系,双方要称呼对方父母为“夫甲爹”“夫甲妈”或“代爹”“代妈”。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要互相送礼,互相慰问,农忙时节也要互相帮忙。

“有了‘阿夫甲’的关系,没有血缘,但胜似亲人。”《古村桑岭》一书的作者,白族村民杨新旗告诉记者,他的“阿夫甲”是回族村民马元夫。杨新旗说:“我两人同岁,从穿开裆裤到现在,同吃、同睡、同玩耍,一起携手长大,互帮互助,亲如兄弟。”

这样的例子,在桑岭村里比比皆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是对这个在当地延续了数百年的传统的生动写照。

在这个传统的基础上,桑岭村形成了延续几百年的“议事”制度,即凡是涉及各族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就由各族德高望重的老人聚在一起,像协调家庭关系一样协调民族关系,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在桑岭村源远流长。新时代,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深入推进,桑岭村始终把政治引领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了以村委会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为主体、村委会服务工作站为依托,挂钩单位和村委会各组织共同参与的互联、互补、互动机制,将党组织有效嵌入社会基层组织,实现党委领导、政府管

第185页

— 178 —

理与村委会自我管理有效衔接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桑岭村各族群众互相离不开,田地林果相连交错,生产、生活朝夕相处,民族风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村民同说一种话,共护一片林,同饮一潭水,共圆一个梦,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世间松竹梅岁寒三友,桑岭回汉白温暖一家。”这是当地退休教师马正清写的一副对联,成为桑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生动写照。

第186页

—179 —云南鹤庆金翅鹤村:以“民族团结进步+N”打造和谐村庄2021-11-03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金翅鹤村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1936 年 4 月 22 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过鹤庆的集结之地,被誉为“茶马古道第一村”,茶马古道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浓郁。目前,金翅鹤村在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中,以“民族团结进步+N”的方式,取得了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产业逐步转型升级、乡村振兴不断深入、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显著的工作实效。

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建,着力赓续红色血脉。近年来,鹤庆县高度重视金翅鹤村的党建工作,由鹤庆县委组织部牵头,牢牢树立党建引领经济社会、红色旅游发展的核心地位,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鹤庆县委组织部授予金翅鹤村“鹤庆县党建实训基地”,在金翅鹤村培训州、县、乡、村党员干部共计8批次 2000 多人,使党员干部了解金翅鹤村的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红色文化传承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意识。通过招商引资 400 多万元建设银河图书馆,将鹤庆籍红色出版家黄洛峰出版的《资本论》等书籍和鹤庆籍作家李鉴尧的10000多册藏书陈列其中,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民俗文化,着力彰显风清俗美。金翅鹤村至今传承着甸南白族新娘服饰、甸南白族特色刺绣、八大碗宴、甸南米糕、甸南白族洞经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茶马古道著名商人李恒春的故居,充分展示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马头墙、状元头等明清风格古建筑群特色。金翅鹤村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同时,金翅鹤村还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12 年,在金翅鹤村投资 120 多万元修建了茶马古道文化陈列馆,里面陈列着与茶马古道文化有关的用品、器具等实物,并附有相关图文展出。今年 8 月,国家住建部投入 1000 多万元用于修缮金翅鹤村的古建筑群。传统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的保护,让金翅鹤村再放异彩,彰显出风清俗美的和谐景象。

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宜居村庄。金翅鹤村不断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发展基础。通过整合县、乡、村振兴资金,对村庄附近的银河进行彻底治理,并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三清洁”活动,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金翅鹤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到贫困户及老弱病残户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宗旨,让村民树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意识,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致富奔小康。

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旅游,着力培养红军传人。金翅鹤村借助红军长征过鹤庆的红色资源,结合党建实际,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主题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宗旨,讲好党的历史和红军故事,培养新一代红军传人。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促进了金翅鹤村的民族团结和经济繁荣,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成为金翅鹤村新的名片。目前,已有 65 批次 10000 多人来金翅鹤村感受红色旅游的独特魅力,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成了红色文化的义务讲解员、宣传员,红色文化在村民中得到自觉传承,村民们爱国、爱党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浓厚。

第187页

— 180 —

云南弥渡:民族团结花盛开共同富裕谱新篇2022-01-19 “春风吹来百花艳,民族团结大步行。携手共筑中国梦,伟大民族定复兴……”隆冬时节,由 50 多人组成的弥渡县老年艺术团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城花灯广场演出花灯歌舞《民族团结一家亲》,舞姿优美,寓教于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弥渡花灯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弥渡县花灯剧团副团长蒲艳芹说:“近年来,花灯剧团积极开展文艺培训、送戏下乡等活动,800 多支花灯文艺队活跃弥渡城乡,营造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浓厚氛围。”

久久为功抓创建

在创建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基础上,弥渡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制定《加快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创的方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

第188页

—181 —随着民族团结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弥渡县通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彝族火把节歌舞传习展演、培训、宣讲得有声有色。同时通过创建工作进学校、医院、乡镇、企业、社区等活动的持续开展,弥渡县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主题公园、主题街区、主题教育基地相继建成,有力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同心共筑新家园

弥渡县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 70 多个民族团结项目,投资6800万元用于加强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弥渡县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修缮古旧建筑,抢救、保护和开发文物古籍、口传文化、音乐舞蹈等文化遗产。不断挖掘密祉花灯文化、牛街彝族文化,打造铁柱踏歌、元宵灯会、五台打歌节、鸹鸪节等民俗文化品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第189页

— 182 —

农闲时节,弥渡县新街镇上马台村彝族群众在冬日的暖阳中,尽情地表演彝族打歌,唱出歌颂民族团结进步的心声。参加打歌的上马台村民李兰花说:“自从易地搬迁后,我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据了解,上马台村投资 500 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彝村新村,获得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大理州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双推进”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民族花开幸福来

第190页

—183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如今,弥渡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3 个,创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 个,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特色村、示范单位 22 个,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9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1 个。

走进回族、汉族聚居的弥渡县红岩镇赤水村委会大东村,“两个民族一个院,和谐共处世代人”“两个民族一眼井,同饮一水一百年”的佳话代代相传,讲述着回汉民族一家亲的故事。“大东村回、汉群众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和谐共处,民族团结既是村庄的‘烫金名片’,又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赤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祖荣欣喜地说。

第191页

— 184 —

如今,弥渡县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各族群众奏响民族团结曲,高唱和谐进步歌,意气风发地走进新时代。

第192页

—185 —【中国乡愁】云南南涧用活“民族团结+”模式让民族之花绽放彝乡大地2021-10-28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公郎镇落底河村委会狗街村,依山傍水,风景怡人,村容整洁,道路两侧一个个布朗族农家小院错落有致,鸡犬相闻,其乐融融。村脚,落底河小学的各民族学生们正在欢快地打歌,蓝天丽日下,鲜红的五星红旗在迎风招展,和着师生们的欢声笑语奏成了一曲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

村旁的沃柑园里,狗街村村民官淑乾夫妇正在耐心细致地管护着沃柑。官淑乾告诉记者,他家共种植 15 亩沃柑、6 亩香橼,还养了150 多头猪,其中养殖20头能繁母猪。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致富后,2017 年 1 月,官淑乾成立了官家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里 26 户农户一起发展生猪产业,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公郎镇板桥村委会大独木村,自强村委会阿细字村、落底村、新村部分农户发展生猪养殖。

第193页

— 186 —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走电商之路,把我们的土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官淑乾信心十足地说道。

站在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上,跟随公郎镇落底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朝春走进布朗族民族文化陈列馆。罗朝春介绍,落底河村委会地处大理南涧、临沧云县、普洱景东三县交界处,澜沧江畔,居住着布朗、汉、彝、回、傈僳、苗 6 个民族,共有 178 户 746 人,其中 106 户 505 人为布朗族。为了践行“各民

第194页

—187 —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公郎镇通过实施“整族帮扶”项目,帮助布朗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在党的关怀下,我们落底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了!”罗朝春乐呵呵地说。

在改善落底河村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公郎镇还大力挖掘布朗族民族文化,建设布朗族文化陈列馆、民族文化广场,加强布朗族群众与各民族群众的交流交往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各民族历史文化各美其

第195页

— 188 —

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天傍晚,群众在民族文化广场上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地处大理州“南大门”的公郎镇,像落底河村一样,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每天都在演绎。同样,公郎镇也是南涧县回族的聚居区,多数回民不仅居于公郎集镇,而且占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历史以来擅长经商,发展基础良好。

第196页

—189 —回营村委会共有 407 户 1753 人,是南涧县最大的回民聚居地,据记载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历史文化名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回营村依山而建,地势东高西低。村内聚集着大量以瓦顶为主要特征的民居,是公郎镇民居的“博物馆”。从回营小公园上俯瞰整个回营村,瓦顶房屋纵横交错,气势宏大。走在村中,记者发现部分群众家的大门上贴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的牌子。据回营村委会主任罗春旭介绍,回营村党总支有 2 个党支部54 名党员,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位党员挂钩一户特殊困难户,给予其引导关心帮助。同时,坚持“群众自愿、公平公正、公开公示”的原则,以“特色宜居、增收致富、明理重教、团结和谐、遵纪守法”为标准,以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点,评选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并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以

第197页

— 190 —

“小家”带动“大家”,传承中华美德,创建和谐家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还发动群众积极为每年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捐款,仅今年就为 7 名大学生捐款 2 万多元。

“村民通过积极养牛、种植生姜、到各地开清真食堂、收购加工农副产品等,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日子越过越红火。”罗春旭高兴地说。该村还通过实施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棚户区改造、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第198页

—191 —据了解,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公郎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堡垒、示范带动,推动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促进双融合,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新篇章,全镇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到处绽放着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2017 年,该镇被命名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0 年,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大理州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先进基层党组织。

谈起公郎镇未来的发展,该镇民宗专干段春伟说:“公郎镇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谱写出民族团结、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富裕,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99页

— 192 —

云南剑川:各民族“阿福佳”共护桑岭古木2021-10-28

进村的道路上古木掩映,绿意葱茏,《康熙剑川州志》中记载的剑阳八景之一“桑岭古木”就在这个古村落中,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白、回、汉等各族人民都是彼此的“阿福佳”(白族语音译的好友、老友之意)。近日,记者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桑岭村看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较好,各民族和谐共生,民族团结之花在桑岭古木间绽放。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桑岭村墙绘

桑岭村全村 1700 余人,历经数百年,各民族亲如一家。剑川县文联主席、桑岭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段素媛介绍,自记载以来,桑岭村从未发生过因民族冲突、家族纠纷导致的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信访。“全村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段素媛说。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桑岭村村景 “同饮一泉水,同护一群山,桑岭村做到了民族团结促进生态保护优先。”段素媛介绍,桑岭村有古木 170 多棵,以黄连木、流苏树和滇朴为主,树龄最长达 690 余年。每到春季,村中千亩古梨树梨花绽放,如冬日雪景再现。

第200页

—193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桑岭村村景

谈及桑岭古木的保护机制,段素媛说:“爱树、护树、种树的习惯已经融进了桑岭村人的骨子里,多民族间达成一种共同保护古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共同守望精神家园。”

“古树是不可能卖的。”时任桑岭村党总支书记的杨玉麒告诉记者,曾经有人三度来到村中,想要购买古树移栽至外地,每次都被他严正回绝。他表示,“桑岭村祖祖辈辈都保护古树,虽然基础建设很重要,但我们绝不会为了钱牺牲桑岭的生态环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桑岭村树龄最长的黄连古树多年来,桑岭村总结了“党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古木保护”的发展方式,通过建立党员挂牌保护责任制,对古木实行党员挂牌保护。下一步,桑岭村将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延续经验保护生态环境,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同时,为村民创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人居环境。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可视化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