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1: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森藝術博物館藏品,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
從左至右,從上至下 :
圖 4: 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漢玉龍鳳璧(Lot3204)
圖 2: 荊州博物館藏品,湖北荊州熊家冢北側發現的玉璧(熊北 M2:28)
圖 5-6: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品,透雕游龍渦紋璧(D157)
圖 3: 傳世品,戰國玉螭紋出廓璧局部
亦有作沖牙之形者及其他玉器上的螭紋。 玉器上螭形象的出
現時間,正好與文獻記述中最早出現「螭」之記錄時段——
戰國時期相吻合。在此後的漢魏間,乃至元、明、清以降一直
有延續,唯唐宋間略少見,這一時期也是螭形在玉器上出現
的低潮期。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玉器上的螭龍之形態,雖各
有差異,均有一些共同點:其一,此時期螭的整體造型,皆作
扁平形而未見有立雕或半立雕器,通體除特定的器物,如沖
牙等外,均呈 S 形彎曲的行走狀,側身側視,多鏤雕而為。其
二,此時期螭龍均作張口露齒,梳形目,頭頂有較長且分叉的
角和較短角並呈後飄上揚耳, 四爪足,尾上翹內卷並飾扭絲
紋,形雖如虎或龍,但均無虎斑和龍體的鱗紋。 其三,此時
期玉螭上各露於體外的器官之末端和身上的飾紋等,皆呈 C
字形尖卷。最後,此期玉螭紋本身或作玉器造型的一部分,或
作玉器的輔助紋用。其藝術風格與審美取向、設計理念上也
基本一致。
在古代,璧是一種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長、品種之多是其他
玉器無法比擬的。作為禮器,周禮有「以蒼璧禮天」之說;作
為佩玉,古稱系璧,以璧為佩飾早在戰國至漢代就普遍風行,
多用作禮儀饋贈用品。 這件透雕璧玉質上乘, 迎光透亮有光
澤,熠熠生輝,刀工鋒利挺拔,匠工在出廓鏤雕部分以螭龍
為紋飾主體,構圖主次分明,疏密得宜,運用洗鍊的線條表
現出超乎想象的曲線之美,在技法上線刻和鏤雕配合運用,
使螭龍軀體的邊緣分減,中部隱隱凸起,表現出肌理之遒勁,
富於彈性,在平面中獲得了立體之美,又通過龍身表面及龍
身器官抽象化雲紋的裝飾、璧身谷紋幾何式充滿韻律感的烘
托,表現出螭龍飛騰空間的浩渺、廣闊與神秘,將螭龍這種
想象中的瑞獸之精神風貌及威猛豪邁之氣質描繪的栩栩如
生,表現了漢代持有玉璧的貴族們希冀通過玉璧使靈魂得以
隨瑞獸飛升騰躍,達致極樂與永恆之境,是一件難得的漢代
出廓鏤雕玉璧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