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

发布时间:2022-9-1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

1565 AN ARCHAIC WHITEAND RUSSET JADE 'ANIMAL MASK' BELT HOOK6.2 cm high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HKD: 280,000-320,000USD: 35,800-40,900戰國玉獸面帶鈎帶鈎一物乃古時人們用來繫扣腰帶的用具, 是一種貴族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形狀呈扁長條狀,一端彎曲,用於鈎腰帶。它一般分為鈎首、鈎體和鈎鈕三個部分,也有個別的異形帶鈎無鈎或無鈕。此件帶鈎玉質,尖角龍頭為鈎首,怒目圓睜, 帶鈎腹部呈琵琶形,鈎身整體飾獸面紋,其形象圓眼闊鼻,長角後卷,獸面上的眼、鼻、耳皆甚清晰顯著,以陰刻短線為獸毛,空處有捲雲紋、龍紋相填,蜿蜒富有動感。整體器形別致,紋飾流動性極強,具有韻律感,包漿潤澤,十分難能可貴,是研究戰國時期製玉工藝和衣飾配件的重要實物。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戰國 獸面紋帶鈎 孔子博... [收起]
[展开]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中國古代玉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戰國時期,隨着禮制的崩潰,思想觀念的解放,「百家爭鳴」的興起,帶來了藝

術上的繁榮,玉器的生產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佩白玉質,大部分受沁,古韻

悠然。片體狀,兩面紋飾相同,由四龍兩鳳構成一個整體,結合鏤雕、陰刻等技

法雕琢。主體鏤雕四蟠龍,身軀縱橫交纏相迭,繁而不亂的對稱,左右兩側各

有一隻站立鳳鳥。蟠龍大眼,尖耳,身似蛇形,作相互盤繞狀,尾部呈勾卷狀。

中央兩龍相對,身軀刻劃斜線紋,尖尾交纏,尾兩側為另兩龍相背,龍身軀刻劃

層層鱗片。本品整體構思設計獨特,雕琢工藝相當精湛,紋飾繁複富麗,布局

嚴謹協調,龍鳳組合渾然一體,顯露匠人卓絕妙思,極為精彩。

第156页

1565 AN ARCHAIC WHITE

AND RUSSET JADE 'ANIMAL MASK' BELT HOOK

6.2 cm high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HKD: 280,000-320,000

USD: 35,800-40,900

戰國

玉獸面帶鈎

帶鈎一物乃古時人們用來繫扣腰帶的用具, 是一種貴族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形狀呈扁長

條狀,一端彎曲,用於鈎腰帶。它一般分為鈎首、鈎體和鈎鈕三個部分,也有個別的異形帶

鈎無鈎或無鈕。此件帶鈎玉質,尖角龍頭為鈎首,怒目圓睜, 帶鈎腹部呈琵琶形,鈎身整體

飾獸面紋,其形象圓眼闊鼻,長角後卷,獸面上的眼、鼻、耳皆甚清晰顯著,以陰刻短線為

獸毛,空處有捲雲紋、龍紋相填,蜿蜒富有動感。整體器形別致,紋飾流動性極強,具有韻

律感,包漿潤澤,十分難能可貴,是研究戰國時期製玉工藝和衣飾配件的重要實物。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戰國 獸面紋帶鈎 孔子博物館藏品

第157页

<another view>

第160页

1566

玉蒲紋璧

璧是古代祭祀禮用的環狀玉器,《爾雅·釋器》云:「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所謂「肉」是指邊,「好」是指孔,而這一比例僅存於記載,實際所出玉器很少合乎此制。《周禮·大宗伯》

有:「以蒼璧禮天。」玉璧在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大量發現,自此直至清代一直是玉器的主角。璧玉質,

呈扁平體,正中圓孔,內外廓壓地飾一圈寬輪廓線。細觀璧面上能明顯見菱形網紋,網格內以蒲紋為

飾,蒲紋豐滿充實,呈谷尖形,排列有序,大小均勻,沁色自然美觀,屬典型的漢代玉璧。整件形制規整,

工藝精湛,沁色美艷可餐,是為漢代玉璧之上品,值得珍藏。

9 cm diam.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 WHITE AND RUSSET JADE DISC, BI

HKD: 30,000-50,000

USD: 3,830-6,39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88, issue 28, p. 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 1 月,第 28 期,頁 99

第162页

1567

白玉鏤雕龍紋環

玉環為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 形狀與鐲類似,其孔徑大於邊緣。 《爾雅·釋器》 中指出:大孔

者為瑗,小孔者為璧,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即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後

玉環成為玉製環的統稱。此環白玉質,質地細膩潤澤,帶有深淺不一褐色沁,呈扁圓形,雕琢螭龍環

繞,體態輕巧矯捷,身形細長彎轉,局部飾以陰刻細短線、勾雲紋等紋飾,雕工十分精細。結合鏤雕、

浮雕及陰線刻技法,紋飾繁簡結合,富有變化。整體形制精美,拋光細緻,潤澤悅目,展現出漢代玉

器製作自由奔放之風格,器形規整,紋飾流暢大氣,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均很高,是不可多得的漢代玉

器精品。

7.9 cm wide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 WHITE JADE OPENWORK 'DRAGON' DISC, HUAN

HKD: 160,000-220,000

USD: 20,500-28,1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Jades of Han Dynasty, Aurora Museum, 2005, p. 97, pl. 36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漢代玉器》,蔡慶良,震旦博物館,2005 年,頁 97,圖 36

第164页

1568

戰國晚期 - 西漢早期

白玉鏤雕雙龍首佩和白玉 S 形龍組佩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A VERY RARE GROUP OF THREE JADE 'DRAGON' ORNAMENTS

雙龍首佩 :11.6 cm wide

s 龍 (left):11.5 cm long

s 龍 (right):11.8 cm long

HKD: 1,200,000-1,800,000

USD: 153,500-230,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67页

戰國至西漢時期由若干件玉器組合穿戴的配飾極為盛行,通常稱之為「組佩」。

其穿繫形式無一定之規,大多是由璧、環、璜、管、珠及龍形佩搭配穿繫而成。

此組應為戰國時期成組配飾的一部分。白玉鏤雕雙龍首佩,通過鏤空雕的技法,

兩端雕琢對稱的獨角龍首各一,龍首回望,並以陰線雕琢龍的頭部紋飾,着意

於眼、口等細部特徵,左右呼應,其身、尾、足相連成一器,龍爪粗短有力,器表

以陰刻線及淺浮雕飾勾連雲紋、蟠虺紋。 白玉 S 形龍,龍獨角,回首,背部拱

起,龍首與龍尾均不與身體相連,足部和尾部的分支舒展,龍形矯健威猛,內外

緣有凸起的輪廓線,表面碾琢雲紋,背部、腹部、足部各有一鑽孔。

龍是漢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圖騰之一。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於是

就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偶像,對其膜拜,祈求平安。數千年來,

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聖的,並逐漸成為漢民族共同敬仰的圖騰代表。

戰國時期的玉龍極為發達,不僅雕琢精細繁密的紋飾,而且形制多樣,戰國玉

龍從造型上大致可分為獨體玉龍和雙首玉龍兩種。龍體造型多為片狀,其形狀

有璜形、玦形、螺旋形、S 形、W 形及有翼形幾種。龍首逐漸變小,龍體翻轉扭

曲,蜿蜒曲折,剛勁秀美,變化多姿。龍身上的裝飾以雲紋、勾連雲紋、捲雲紋、

谷紋等紋樣為主,光素無紋的少之又少。

整組雕工精湛,鏤空技術嫻熟,刀法爽利生動,造型飽含神韻,工藝水平很高,

有強烈震撼感,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是不可多得的戰國時期玉器精品。

圖 1: 戰國晚期 - 西漢早期 未完工的龍鳳紋玉佩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

從左至右 :

圖 2: 西漢 出廓璜形玉佩 發現於徐州獅子山楚王墓,現藏於江蘇徐州博物館

圖 3: 戰國晚期 連體雙龍玉佩 發現於安徽長豐楊公楚墓,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 4: 東周晚期 - 西漢早期 玉雙龍首璜形佩 美國哈佛博物館藏品

第170页

1569

戰國晚期 - 西漢早期

白玉鏤雕獸面雙環佩和白玉 S 形龍組佩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EARLY WESTERN HAN DYNASTY

A VERY RARE GROUP OF THREE JADE 'DRAGON' ORNAMENTS

獸面雙環佩 :11.4 cm wide

s 龍 (both):10.9 cm long

HKD: 1,200,000-1,800,000

USD: 153,500-230,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75页

中國玉雕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玉器就被賦予種種特殊的含義,在

祭祀朝享中扮演重要角色。商周以來,更成為權力和身份的象徵。春秋戰國時期,隨着奴

隸制的逐漸崩潰,新興的地主階級衝破了舊禮制限制使用玉器的束縛,大量造型新穎做

工精美的裝飾性玉器流行於世,隨身佩戴的玉佩飾更是上層社會中王公貴族以及士大夫

的必備裝飾,由若干件玉器組合穿戴的配飾極為盛行,通常稱之為「組佩」,大多是由璧、

環、璜、管、珠及龍形佩搭配穿繫而成。

組玉珮中的白玉鏤雕獸面雙環佩通體扁平,做重環設計,雙環外部出廓飾蟠螭紋及雲紋,

雙環之間用淺浮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雕琢一獸面紋,以鼻梁為中線,兩側大眼、雙角作

對稱排列,成獸面形象,威武兇猛。器表以細線刻勾連雲紋、網格等紋飾。獸面佩形象誇張,

藉助獸面紋作為遠古祭祀禮儀的「符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因而有着神

秘而肅穆的氣氛,充滿威嚇、神秘、恐怖和「形而上」的象徵,具有超然的震懾力量。大部

分學者認為,統治者用紋飾的「猙獰恐怖」來表達王權的「神秘威嚴」,以表達其對政治權力、

地位與財富的占有,讓人望而生畏。

此組玉珮中的一對白玉 S 形龍,龍身呈回首狀,圓眼,波浪形,尾端上翹,外緣飾弦紋,

其間滿布雲紋,紋飾遒勁、時代特徵明顯。戰國時期,「蛇身」成為玉龍的基礎樣態。戰

國玉龍在設計時充分利用原料造型,有意製作出的成對玉龍會保持造型一致,無論是形

制或紋飾上,較商周時期的更加短小嚴謹,有明顯的突破與超越。

整組磨製細膩,雕工精湛,鏤空技術嫻熟,結構嚴謹,製作精巧,紋飾布局規整,左右對稱,

是不可多得的玉雕作品。

第176页

1570

戰國

白玉紅沁龍首

龍的觀念興起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時期。自古以來,水便是農耕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認為龍

有興雲布雨的功能,華夏文明崇龍敬龍的文化由此產生。自原始社會時起,龍紋就以一種獨特的造形

被運用於玉器雕刻,象徵身份地位和皇權。在戰國玉器中,玉龍最具代表性,它們姿態萬千,構思巧妙,

是龍文化演變的重要階段。整器為仰首龍造型,龍角微微後仰,飾捲雲紋,線條剛勁而有力,鬃毛飄灑,

龍吻齊平,眼神安靜,與人一種深邃之感。脖頸用方柱表現,其上鑽孔。細觀之,與現今龍形玉雕造

型器物多以剛猛、兇悍之造型不同,此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去,給人一種安靜與神秘之感,卻不失銳氣。

琢器線條時而柔美、時而剛勁,結合的完美無瑕。整件線條流暢,鏨刻細膩,表現非常靈動,特具韻味。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A WHITE AND RUSSET JADE DRAGON HEAD

4.8 cm wide

HKD: 50,000-70,000

USD: 6,390-8,94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78页

1572

AN ARCHAIC WHITE

AND RUSSET JADE DISC, HUAN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8.8 cm diam.

HKD: 30,000-50,000

USD: 3,830-6,39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戰國

玉三才環

此環以玉為材,玉質純澈,溫潤柔滑,有褐色沁。玉環周身光素,於兩面各出雙棱,

正反兩面可見三個切面,將環分成六面等分的棱面造型,這種制式即為戰國、漢

代時期流行的典型的三才環形制。三才環每面各代表「天、地、人」,《繫辭》有云: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三才環棱面的等分造型,取天地人之並列平等之意,表示着天、地、人的循環往復,

和諧統一,是古人護身避邪之物,寓意吉祥。此玉環形成明顯的弧面,每個面的

線條又要求鋒利流暢自然,無疑需要更加嫻熟的技法。玉環周身受沁,呈色古樸,

高古氣息濃厚,令人贊絕。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1571

AN ALTERED ARCHAIC

CELADON JADE SWORD POMMEL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5.9 cm diam.

HKD: 30,000-50,000

USD: 3,830-6,39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戰國

玉炭坑沁劍首

劍首又稱為鐔,是最早出現於春秋晚期鑲嵌在劍柄頂端的裝飾品,一般為圓形,

以玉或金屬製成,其上鏤有花紋,除作裝飾外,也是區分等級的標誌,常與劍格、

劍璏、劍珌組配使用。這件劍首為玉質,圓形,器表中間弦紋內飾勾雲紋飾,周圍

飾規整劃一的谷紋,谷紋飽滿,方向隨意、靈活。整件用料精良,雕琢精細,使用

了線刻、减地浮雕等多種技術,紋飾拙樸古茂,線條流暢,刻畫逼真,彰顯大氣,

雄武而有王者之風,實為難得一見的劍飾作品,觀之慕古之情油然而生,瑰麗典

雅之藝術魅力,令人心折。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79页

1573

HKD: 30,000-50,000

USD: 3,830-6,390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N ALTERED CELADON JADE ORNAMENT, HUANG

12.2 cm wide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88, issue 28, p. 118

玉蒲紋璜

玉璜形制規矩,略呈半璧形,器身邊線清晰,古意悠然。器身頂端鑽有圓孔,器表飾一周弦紋輪廓線,

邊緣有突齒脊裝飾,內以淺浮雕和陰刻線相結合的技法雕琢蒲紋,紋飾繁密工整,刀法流暢精細。蒲紋,

即蒲蓆之紋樣,《說文》釋蒲曰:「蒲草,可為席也。」蒲紋由三種不同方向的平行線交叉組織,分割

構成六角形凸起, 近乎蜂房狀排列,有的凸起面陰刻谷紋。 此樣紋流行於漢代, 宋明之間亦有少量

製作。整件玉質細膩,沁色優美,蒲紋工藝製作規整,起棱挺拔,蒲格乾淨利落,器物整體風格簡約

而又質樸典雅,為漢代典型器。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 1 月,第 28 期,頁 118

第180页

1574

西漢

青白玉弦紋圓印

印文:「共」

璽印之應用在中國擁有悠長的歷史,自戰國時期漸趨蓬勃,秦漢一統後璽

印始分流,璽成為帝王御用之物,印則有官印及私印之分。本品呈青白玉質,

略呈圓柱形,器身雕琢弦紋,鈕部作橋型,略帶弧度,印面刻陰文「共」。

印文:「共」

WESTERN HAN DYNASTY (202 BC-AD 8)

AN INSCRIBED PALE CELADON JADE SEAL

3.1 cm high

HKD: 60,000-80,000

USD: 7,670-10,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82页

1575

西漢

玉覆斗鈕印

印文:「橋㩜」

此印由整塊玉料雕琢而成, 方形,覆斗式,稜角分明,因形制似倒扣於地面

的斗,故稱之為覆斗印。鈕部作橋型,略帶弧度,橫穿打孔以穿繫,宜於隨

身佩戴。印身光素低矮,印面陰刻「橋㩜」印文,篆法端嚴。

印文:「橋㩜」

WESTERN HAN DYNASTY (202 BC-AD 8)

AN INSCRIBED JADE SQUARE SEAL

1.9 cm wide

HKD: 60,000-80,000

USD: 7,670-10,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84页

1576

西漢

玉覆斗鈕印

印文:「馮歐」

此印方形覆斗式,印面陰刻「馮歐」印文,刀刻章法平和嚴謹不亂,印身素

無紋飾,整體線條挺拔流暢,一氣呵成,遒勁有力,極具美感。整組雕琢之

藝刀法精煉老道, 將玉質之美與工藝之精合二為一,風格古樸渾厚,氣韻

十足,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印文:「馮歐」

WESTERN HAN DYNASTY (202 BC-AD 8)

AN INSCRIBED JADE SQUARE SEAL

1.7 cm wide

HKD: 60,000-80,000

USD: 7,670-10,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第186页

1577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 WHITE JADE OPENWORK 'DRAGON AND PHOENIX' PENDANT

5.9 cm high

HKD: 300,000-500,000

USD: 38,400-63,9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December 1990, issue 64, p. 158

Art of China, January 1993, issue 89, Selected Ancient Jade from Wu Zhifan

白玉龍鳳韘形佩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90 年 12 月,第 64 期,頁 158

《中國文物世界》,1993 年 1 月,第 89 期,吳之方古玉精選集

漢 龍鳳韘形佩 故宮博物院藏品

第188页

韘形佩是從玉韘演變而來,多作橢圓形,上端出尖,中有一圓孔,近

似於盾牌或雞心的形狀,俗稱雞心佩。韘即古人拉弓射箭時套在右手

拇指上用於勾弦護指的工具,《毛詩故訓傳》有載「韘,玦也。能射

御則配韘。」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從筒形轉變為側扳,並在西漢完成

了從實用性向裝飾性轉變的過程,成為貴族流行佩戴的器物,不再具

有實用功能,而加以龍、鳳、螭等各種裝飾,以美玉雕琢,是漢代貴

族的身份象徵。此佩整體造型、紋飾和陰線刻畫均保留了漢代同類器

的特徵。

此韘形佩以白玉雕琢而成,佩近橢圓形,一端尖,一端圓渾,片狀,中

間開圓形孔。玉工匠心獨運、隨形施藝,綜合運用圓雕、透雕、淺浮

雕、陰線刻、遊絲毛雕等創造手法,圍繞圓形韘孔活靈活現地塑造出

「龍鳳拱璧」 意象。 佩兩側分別透雕呈攀援狀的螭龍與鳳鳥,龍鳳

一氣呵成,造型生動有神,身形勁健,氣勢非凡。佩正面以淺浮雕為主,

背面着重採用陰線刻和漢代獨特的「遊絲毛雕」技法,雕琢網格紋、

勾連雲紋等,線條飛動,烘托出龍鳳穿雲嬉戲的超凡意境。整件玉質

瑩潤,琢磨精細,紋飾刻畫考究,氣韻生動,呼應傳神,具有較高的

藝術價值,為漢代韘形玉佩飾代表性作品,值得珍藏。

第190页

1578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 RARE AND VERY FINE WHITE JADE OPENWORK 'DRAGON' DISC, BI

7.5 cm diam.

HKD: 800,000-1,200,000

USD: 102,300-153,5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白玉內出廓行龍紋璧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another view>

第193页

白玉因年代久遠,呈淡淡秋葵黄色,細潤透亮。有霜樣白斑,器緣有深褐色沁蝕。器圓形,體扁平,

中部對鑽大圓孔,肉倍於好,邊緣及孔壁修磨規整,兩面紋飾相同,璧面肉部飾浮雕谷紋,穀粒小

而圓,較高凸起,上以陰線勾出渦紋,排列有序。剔地乾淨利落,地子經打磨拋光,內外緣均有斜

面凸棱。外弦線內以上、下、左、右四分點對鑽四個穿繫孔。好內透雕一螭龍,昂首挺胸,做奔騰狀,

側身側視,螭龍張口露齒,吻端較平直,上唇長寬,下唇似斧且短小;橢圓形目,雙睛剔刻深邃,眼

眶及眼角以粗陰線勾出一如意形延長線,末端彎曲上翹,顯得炯炯有神;腦頂至頸之間生出一角

狀長鬣,向後飛揚飄拂,胸前亦有一組飾有節紋且內外卷彎的角形飾;腹及耳後有撮毛紋,身軀

主體飾以捲曲地單陰線、雙陰線如意雲紋,線條深淺不一,皆遒勁自然;四爪足如虎足,或伸或蹬,

利爪以節紋勾勒,長尾上翹內卷並飾絞絲紋。整體呈 S 形健壯有力,造型優美,頗具韻律感和節

奏感,為漢代螭龍的典型代表。整體比例和諧勻稱,造型流暢簡潔,刻繪突出強調高舉的龍首,身

軀邊緣施以斜刀強調輪廓,更顯婉轉有力,局部剔地隱起描繪身軀隆起肌肉的線條起伏,長陰線

以游刀雕就,卷舒自然,從尾部裝飾效果來看,凹凸線的運用尤為成功,多種雕刻技法的嫻熟搭配,

使得表現主題突出、層次分明,而當此器置於光線照射之下,玉石自身之晶瑩剔透,光影反轉造成

紋飾之明暗變化,又使其呈現出變幻無窮之美,具有令人驚嘆之意趣。玉璧保存完好,玉質上乘,

氣韻靈動,巧奪天工,是持有者身份地位之象徵,為漢代玉器瑰寶。

漢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是玉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而西漢早期(漢高祖元

年至漢武帝元狩五年,即公元前 206- 前 118 年)又是漢代玉器發展的高峰時期,尤其值得關注。

同先秦時期相比,傳統禮儀用玉在漢代已大為簡化,但裝飾用玉卻出現了不少新品種,玉質容器

明顯增多,其用玉數量之多是相當驚人的。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以後,漢人的足跡已至中亞

和西亞,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另外,因漢代開始運用鐵質琢玉工具,使玉器加工工藝、雕琢

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有漢一代,玉璧出土及傳世至多,器型、紋飾之豐富,製作之精美,為各代之冠。

戰國時期龍紋璧與本品相近器型及紋飾者,可以參見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森藝術博物館藏、戰國晚

期到西漢早期龍璧(圖 1),這件璧肉部稍窄,器型近似於玉瑗,其上以單陰線刻繪連續不斷的雲

紋一周,雲紋上下斜向相對,螭身較瘦削,以平面線刻線條為主要裝飾手法,簡約別致。另外可參

見湖北荊州熊家冢北側發現一件玉璧(熊北 M2:28)(圖 2:外徑 5.2、內徑 2.4、厚 0.45 厘米),

璧中間鏤雕一龍,龍體仿虎形,頸部較短,無本拍品引頸之態,而是伏身騰躍狀,肉部局部留有琢

紋前的稿樣,已粗具谷紋輪廓,可知這是一件未完成的玉作,製作年代定在戰國中期前端,也能

第194页

窺見此類玉璧在漢代以前的一些早期形態與製作過程。另外有一件傳世戰國玉螭紋出廓璧(圖 3),

璧孔內局部螭龍紋與璧身谷紋的搭配,與本品非常相似,龍身也較纖細,頸部環繞索紋為裝飾,

從整個鏤雕螭龍身處理技法上來看,其立體感已較前兩件更強,而與本品更接近。

與本品相同的西漢玉璧,2016 年 11月 30 日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拍出「漢

玉龍鳳璧」一件(Lot3204)(圖 4:長 11 厘米),來源為香港私人收藏、1995 年入藏,其谷紋地

與好內透雕形制與本品裝飾主題相近, 所不同之處為此璧其龍頸後減去一足而璧外廓附飾有鳳

紋,觀其出廓鳳紋體量及其刻繪精緻程度及可知:位於好內的螭龍紋可能並非主體紋飾,僅為陪襯。

另參考一件發現於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透雕遊龍渦紋璧 (D157)

(圖 5-6:直徑 8.8、好徑 4.3、厚 0.4 厘米),整體紋飾及形制與本品非常相似,其肉部琢刻所謂「浮

凸渦紋」即是本品相同形制的裝飾有陰線渦紋的浮雕谷紋;它與一件透雕龍鳳紋重環佩同出於南

越王趙眜身披的玉衣之面罩上,另外南越王趙眜雙腳下還踏着一件雙聯玉璧——顯然,這幾件環、

璧都是為了配合這位身份尊貴的南越王趙眜通身各部位裝飾而特別製作的。南越王墓發現的這

一批異形玉璧,它們突破經典、常規造型,主要見於組玉佩中所用的玉璧,其或在中孔、或在璧面、

或在外廓透雕紋樣,極富裝飾意味,使整套組玉佩顯得更加優美靈動,與戰國時期的楚系玉器有

明顯的繼承關係。通過與這件南越王墓透雕璧的對比,就能對本品的功能、形制、藝術風格有更

為清晰的判定。

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龍屬或又稱龍所生九子之一。鑒於螭是神話傳說而非現實生

活中的動物,故其傳說、形態並無有一定的固定樣式,關於它的浪漫想象及解釋也很多。《說文》:

「螭,若龍而黃。」《漢書司馬相如傳》有「蛟龍、赤螭」之載。其中對「赤螭」一詞文穎注釋稱「螭,

為龍子。」從文獻資料來看,有關螭的記述,最晚在戰國時已開始。至於它的來歷,有說是「龍屬」,

有說為「龍子」或「雌龍」,其先為「山林異氣所生」,色黃,「或雲無角」,獸形,是「山神」之精靈。

其名稱有時為蟠螭,有時稱螭虎、螭龍等。唯《說文》所稱「或雲無角」與實物相違。戰國是迄今

所知最早在玉器上最早出現螭的時期。在一些公私諸藏中可見戰國至漢代螭紋的各種造型。所飾

之螭基本上形式相似, 唯大小形態略異, 見者有琢飾在玉瑗或玉璧上者,有為玉璜或玉珩之飾,

第195页

圖 1: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森藝術博物館藏品,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

從左至右,從上至下 :

圖 4: 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漢玉龍鳳璧(Lot3204)

圖 2: 荊州博物館藏品,湖北荊州熊家冢北側發現的玉璧(熊北 M2:28)

圖 5-6: 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品,透雕游龍渦紋璧(D157)

圖 3: 傳世品,戰國玉螭紋出廓璧局部

亦有作沖牙之形者及其他玉器上的螭紋。 玉器上螭形象的出

現時間,正好與文獻記述中最早出現「螭」之記錄時段——

戰國時期相吻合。在此後的漢魏間,乃至元、明、清以降一直

有延續,唯唐宋間略少見,這一時期也是螭形在玉器上出現

的低潮期。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玉器上的螭龍之形態,雖各

有差異,均有一些共同點:其一,此時期螭的整體造型,皆作

扁平形而未見有立雕或半立雕器,通體除特定的器物,如沖

牙等外,均呈 S 形彎曲的行走狀,側身側視,多鏤雕而為。其

二,此時期螭龍均作張口露齒,梳形目,頭頂有較長且分叉的

角和較短角並呈後飄上揚耳, 四爪足,尾上翹內卷並飾扭絲

紋,形雖如虎或龍,但均無虎斑和龍體的鱗紋。 其三,此時

期玉螭上各露於體外的器官之末端和身上的飾紋等,皆呈 C

字形尖卷。最後,此期玉螭紋本身或作玉器造型的一部分,或

作玉器的輔助紋用。其藝術風格與審美取向、設計理念上也

基本一致。

在古代,璧是一種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長、品種之多是其他

玉器無法比擬的。作為禮器,周禮有「以蒼璧禮天」之說;作

為佩玉,古稱系璧,以璧為佩飾早在戰國至漢代就普遍風行,

多用作禮儀饋贈用品。 這件透雕璧玉質上乘, 迎光透亮有光

澤,熠熠生輝,刀工鋒利挺拔,匠工在出廓鏤雕部分以螭龍

為紋飾主體,構圖主次分明,疏密得宜,運用洗鍊的線條表

現出超乎想象的曲線之美,在技法上線刻和鏤雕配合運用,

使螭龍軀體的邊緣分減,中部隱隱凸起,表現出肌理之遒勁,

富於彈性,在平面中獲得了立體之美,又通過龍身表面及龍

身器官抽象化雲紋的裝飾、璧身谷紋幾何式充滿韻律感的烘

托,表現出螭龍飛騰空間的浩渺、廣闊與神秘,將螭龍這種

想象中的瑞獸之精神風貌及威猛豪邁之氣質描繪的栩栩如

生,表現了漢代持有玉璧的貴族們希冀通過玉璧使靈魂得以

隨瑞獸飛升騰躍,達致極樂與永恆之境,是一件難得的漢代

出廓鏤雕玉璧經典之作。

第197页

參閱:

1. 荊州博物館:《荊州楚王陵園出土玉器精粹》,眾志美術出版社,2015 年,第 268頁,圖129「璧 熊北(M2:

28)」

2. 周南泉:《中國古玉斷代與辨偽 2:古玉動物與神異獸類》,台南: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1994 年,第 305頁,

圖版 507「戰國 玉螭紋出廓璧局部」

3.《南越王墓玉器》,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1991年,圖 42

4. 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南越王墓玉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求知雅集、兩木出版社,1991年,

圖 42「D157 透雕游龍渦紋璧」

論文、論著:

1. 吳沫:《廣東西漢早期墓葬出土玉器述要》,北京藝術博物館、徐州博物館:《龍飛鳳舞:徐州漢代楚

王墓出土玉器》,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 2016 年,第 146-175 頁

2. 劉雲輝:《氣韻豪放 巧奪天工:陝西出土漢代玉器精品》,《收藏》2010 年第 6 期

3. 李銀德:《中國玉器通史(秦漢卷)》,海天出版社,2014 年

4. 高峰:《戰國漢代玉璧賞析》,《華夏美術》2014 年第 1 輯,第 27-29 頁

第198页

1579

玉紅沁握豬

商代及西周時期,玉握開始逐漸代替動物骨牙成為主流,但其形制並不唯一,多見各式碎玉片的組合,

至漢代則出現以「玉握豬」為主的習俗。在漢代以羊代表吉祥,豬意表財富象徵,而豬也是富足家庭

中所必備家畜,因此漢字中「家」中「豕」即是豬之象形文字,可見其重要性。此件握豬玉質,紅沁,呈

長柱形,渾圓俯臥姿態,呈現豬憨厚肥碩的形體。整器以粗陰刻雕琢豬的雙耳、四肢及各部位輪廓,

其腹下、嘴部及尾部均隨形琢成平面。雖刀法簡單,然而粗獷有力,線條挺拔,雖雕琢簡單,但流暢

生動形象逼真,屬於比較典型的「漢八刀」工藝。整件線條勾勒古樸簡潔且不失大氣,為漢八刀之典

型佳器。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 WHITE AND RUSSET JADE PIG

11 cm long

HKD: 50,000-70,000

USD: 6,390-8,94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Literature: Art of China, January 1988, issue 28, p. 132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1988 年 1 月,第 28 期,頁 132

第200页

1580

玉覆面、玉蟬和玉塞一組共八件

此組拍品中的玉覆面為眼蓋兩件,扁平體,葉形。口含一件,為玉蟬,扁平體,陰線刻飾,以寥寥數十

刀壓地隱起,雕出頭、目、背、腹、翼、尾等各個部位,此種刀法俗稱「漢八刀」。頭部及雙目外凸,蟬

尾與雙翅呈三角形鋒尖,雙翅長於尾部。玉塞五件,呈圓柱體或稜柱體,稜柱每個棱面及上下橫截面

皆磨製平滑光亮,稜角線條硬朗挺拔,琢工嫻熟精到。玉質均屬上乘,受沁之處不一,尺寸合宜,保

存完好,實為難得。

HAN DYNASTY (202 BC-AD 220)

A VERY RARE GROUP OF EIGHT JADE ORNAMENTS

The largest, 7 cm long

HKD: 100,000-150,000

USD: 12,800-19,200

Provenance: The Zanjixuan Collection,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99

來源:暫集軒珍藏,台北,入藏於 1999 年以前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