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深圳大学招生指南

发布时间:2024-6-0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4深圳大学招生指南

培养特色特色实验班由多位院士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制定培养计划及课程内容毛军发校长担任首任荣誉班主任,双导师制创新管理模式通过科技前沿课程引导学生科研兴趣,并在大二确定课题进入课题研究小组五个一培养模式: 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导“课程、科研、竞赛、论文、毕设”等方面获得成果科研导向,通过30%的政策保障以及辅助国外硕博申请,总体达到80%硕博率以国际交流奖学金形式资助学生参与国际夏令营,名校交流,以及参加国际竞赛与会议等活动01 0402 0503 06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IEEE荣誉班)是深圳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合作,并围绕新时代高校教学IEEE(international 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Euthusiastic 促进科研兴趣,Excelence促成优秀成果,Expert培育业界专家)新理念,在本科阶段教学中结合深圳大学各学科以及IEEE的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科研热情、出色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日后成为符合新时代国际化特征的优秀科学家打下坚实...
[展开]
2024深圳大学招生指南
粉丝: 0
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建校37年,深圳大学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学校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制定了《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成立了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刘宇一艺术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区大学文化。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沧海、丽湖、罗湖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校园总建筑面积14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馆馆舍53202㎡(含丽湖校区图书馆一期),全校纸本资源423万余册;数据库393种,含全文电子图书265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2.96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
深圳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632人、硕士研究生8337人、博士研究生301人、留学生414人,成人教育学生23706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4个教学学院,100个本科专业,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
文本内容
第151页

培养特色

特色实验班

由多位院士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制

定培养计划及课程内容

毛军发校长担任首任荣誉班主任,双

导师制创新管理模式

通过科技前沿课程引导学生科研兴

趣,并在大二确定课题进入课题研究

小组

五个一培养模式: 以科研课题为导向,引导“课

程、科研、竞赛、论文、毕设”等方面获得成果

科研导向,通过30%的政策保障以及辅助国

外硕博申请,总体达到80%硕博率

以国际交流奖学金形式资助学生参与国际夏

令营,名校交流,以及参加国际竞赛与会议等

活动

01 04

02 05

03 06

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IEEE荣誉班)是深圳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合作,并围绕新时代高校教学IEEE(international 提高

学生国际化视野,Euthusiastic 促进科研兴趣,Excelence促成优秀成果,Expert培育业界专家)新

理念,在本科阶段教学中结合深圳大学各学科以及IEEE的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科研

热情、出色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同时也为学生日后成为符合新时代国际化特征的优秀科学家打下坚

实基础。

该班依托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和网络工

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国家级平台,以及广东省普及型高

性能计算机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平台,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

力。通过生涯规划,政策支持以及升学辅导,将力争该班级国内外硕博率达到8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荣誉班)

办学理念IEEE:重国际素养,促科研热情,出优秀结果,成业界专家

主要课程

计算机导论

计算机系统I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计算机系统II

数据结构与算法

计算机系统III

算法设计与分析

编程语言

操作系统

自动机与形式语言

软件工程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图形学

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 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148

149

第152页

学院定位

学院特点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学内部一个包含本科与研究生培养、侧重跨学科

教学与研究、探索全面改革创新的综合办学单位。学院2014年9月首次

招生,是一个小规模、高水平、跨学科、重基础、研究型、国际化的“学术

特区”,在微生物组、空间科学与技术、纳米表界面科学、合成生物学等

交叉领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尖端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

- 李猛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

才、第六届中国生

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

得者

研究兴趣:古菌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

态学

- 牛青山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

才、中国海水淡化

与水再利用学会理事

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

膜材料与膜过程、膜分离

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 张锐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

才、国家自然 科 学

奖获得者

研究兴趣:海洋病毒生

态学

INSTITUTE FOADVANCED STU学院主页:http://ias.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86937641、26492572

咨询邮箱:ias@szu.edu.cn

高等研究院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师资力量 专职教师共46名;100%具有博士学位,100%具有海外求学或科研经

历。教师中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国际专业学会会

国际化高水平教学科研人员 士等。

2024 学院咨询群

第153页

- 房国豪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研究兴趣:新型低碳

建筑材料的基础理论与关

键技术研究、固废资源化

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智

能建筑材料设计理论与基

础技术研究

- 刘杨教授 - 周晔教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研究兴趣:古菌

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

国家级高层次人

才、英国物理学会

会士、皇家化学会会士、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研究兴趣:信息存储与传

感器件

R

UDY

学生竞赛

学生科研

高等研究院是深圳大学首批实施荣誉学士学位制度的学院,以基础学

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开设内容精深的荣誉课程和创新研

究项目,引导学生挑战极限、挑战自我,在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全面提升。达到要求的学生将额外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理工创新实验班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基因工程

大赛、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级别竞赛中取得优异成

绩,累计获奖达103项。

截 至 到 2 0 2 3 年 1 0 月,学 生 发 表 论 文 累 计 1 9 1 篇,例 如,2 0 1 4 级 本 科

生 黄 文 聪(现 荷 兰 皇 家 海 洋 研 究 所 博 士 在 读)以 共 同 第 一 作 者 身 份

在顶级期刊《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

各一篇; 2014级本科生毛靖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Small》

发 表 论 文 ;2 0 1 5 级 本 科 生 伍 家 恩(现 美 国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博 士 在 读)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论文;

2015级本科生王展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no Letter》上发表高水

平学术论文。

学院下设特色班“理工创新实验班”,采取英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聘请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黄月圆博士担任课程顾问,自编大学英语教

学体系和教材。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具备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答辩的

能力。

荣誉学士

学位制度

特色实验班

英语教学改革

高等研究院

/

150

151

第154页

学院与帝国理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特拉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

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9所境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师生交流、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共建联合实

验室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学院支持学生国际交流,设立境外研学奖学金资助学生赴境外高校、科研机构等地

研学与交流;面向本科生开设国际化课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威廉姆斯学院等知名大学教授为我院学生

设计课程并进行小班授课;定期开展国际化线上及线下的讲座,丰富全院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院的人文、

科研素养。

国际合作办学一览表

合作高校 合作专业 合作模式

美国阿克伦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长短期师生交流及教学合作

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州立大学 长短期师生交流及教学合作

中国香港科技大学 海洋环境科学 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美国马里兰大学 工程 联合培养博士项目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公共健康 中长期访学交流,时长一学期

往届毕业生总体升学率: 70% 推免率: 30%

就业深造

国际合作

约 可 达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氛围和培养环境

15 60% %

25%

境内攻读研究生: 出国出境深造:

就业或创业:

25% 60%

15%

25%的高等研究院2019届毕业

生继续在境内知名高校攻读研究

生,包括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60%的毕业生被境外知名高校

录 取,其 中 约 8 0 % 被 世 界 排 名

前50大学的博士或硕士录取,

包括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

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常春藤名

校)、布朗大学(常春藤名校)、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 伦敦大学学

院(UCL)、 悉尼大学、昆士兰大

学、麻省大学阿姆斯特分校、纽

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墨尔本大

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莱斯

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密歇根大

学安娜堡分校、鲁汶大学、香港

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部分同

学获得全额奖学金。

15% 的高等研究院毕业生进入

国内外知名企业或事业单位就

业,如腾讯、杜比实验室国际技术

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教

育局等。

以2019届毕业生为例:

第155页

FACEBOOK、腾讯、华大基因、日产化学、

字节跳动、深圳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宝安

区教育局、深圳龙岗区教育局、杜比实验

室、比亚迪、康美华大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联通等。

就业单位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普林斯顿大学(常春藤名校)、哥伦比

亚大学(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

(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常春藤名校)、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

密 歇 根 大 学、杜 克 大 学、南 加 州 大 学、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

校、悉尼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

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

学、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

深造高校

优秀毕业生代表

伍家恩

毕业中学: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

专业方向:化学

毕业去向:普林斯顿大学 博士

徐振庭

毕业中学:江苏省盐城中学

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毕业去向:牛津大学 硕士

陈旭鸿

毕业中学:深圳宝安中学

专业方向:化学

毕业去向: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

博士

胡文凯

毕业中学:湖北夷陵中学

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毕业去向: 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

谢会琳

毕业中学: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专业方向:化学

毕业去向:香港科技大学 博士

顾怡然

毕业中学: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专业方向:生物科学

毕业去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博士

聂乘风

毕业中学: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专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毕业去向:哥伦比亚大学 硕士

陈锦锐

毕业中学:深圳高级中学

专业方向:物理学

毕业去向: 剑桥大学 博士

高等研究院

/

152

153

第156页

内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

理工创新实验班

招生计划:90 人 / 年

招生选拔方式:

1. 高考招生 2. 校内二次选拔

■ 高考招生(广东省内)

30人

■ 常规面试(新生入学后)

约40人,每年在9月份集中进行。

■ 高考招生(省外)

20人

预面试(志愿填报期间)

提交提前面试申请表,学院将根据各省高考具

体情况决定考生是否可以参加提前面试,详见

学院官网通知。

(以各省考试院最终公布为准)

第157页

培养特色

重基础、跨学科:

改革创新学术特区,侧重交叉学科的

双语教学和前沿热点研究,在数物化

生四个基础学科实行拔尖创新人才精

英化培养

师资强、国际化:

学院所有任职教授 100% 具有博士学

位,100% 具有海外求学或科研经历;

采用英语为主的中英双语教学模式,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培养环境

强化科学研究训练:

提前进课题组,在前沿交叉领域(微

生物组、纳米表界面科学、空间科学

与技术、合成生物学)进行科学研究

和创新探索

奖学金、推免率高:

第一学年全额学费奖学金,第二学年

开始可参评理工创新实验班一、二、

三等奖学金并申请学校多类奖学金;

提供境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研学

交流机会及研学奖学金;毕业推免比

例可达 30%,目前深大院均最高

01

02 04

03

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小规模、高水平、跨学科、重基础、研究型、国际化。

专业方向

侧重跨学科教学和研究,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科学等基础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微生物

组、空间科学与技术、纳米表界面科学、合成生物学)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理工创新实验班”本科前

两年不分专业,跨学科、重基础培养,后两年按学生志愿和特长分专业培养。

作为深大的学术特区,高研院科研氛围浓厚,师资国际化程度高,

并给同学们提供了科研探索的平台,毫不夸张地说,她真的是我

们“梦开始的地方”。

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项目)、美国杜克大学(硕士项目)、布朗大学(硕

士项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硕士 / 博士项目)录取。共参与发表 6

篇 SCI 一区论文,申请 6 项国家发明专利

曾获得国家奖学金、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连续三年拔尖创新人才奖学

金、学习之星(一等奖)、外语考试奖学金等。

陈锦锐

2016 级

高等研究院物理学专业

毕业中学:深圳高级中学

学子话深大

高等研究院

/

154

155

第158页

- 葛锐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致力

于研究财务信息、企业

避税以及公司金融。在

The Accounting Revie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等 知 名国

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

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基金;目前担

任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编委会成员。

- 李景景副教授

实验经济学家。研究兴趣

为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

学和行为金融,当前研究

题目包括货币中性、投资者行为和说

服机制,是首位使用实验经济学方

法研究语言和决策、记忆偏见和随

机偏好的学者。目前担任《Journal

o f E c o n o m i c B e h a v i o r a n d

Organization》副主编,并为《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编委会成员。

- 沈捷教授

高被引学者,曾在多所世

界知名大学如南澳大利

亚大学、莫纳什大学任

教,曾任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在国际商务

管理、组织行为学及行业关系研究

等领域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曾

获得南澳大利亚大学杰出教学及

研究奖励。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

论文多篇,专著 7 部。

WEBANK INSITIT学院主页: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 http://swift.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 2362、0755-2653 1520

咨询邮箱:miawan@szu.edu.cn

humengnan@szu.edu.cn

金融科技学院 -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

WEBANK INSITITUTE OF FINTECH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20多位全职教师,全部毕业于境内外知名院校,分别来自清华

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欧洲商学院、墨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全院科研氛围浓

厚,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突出,拥有高被引学者。学院近五年发表期刊文

章共计160余篇,UTD顶级期刊7篇,会议论文及书籍章节等形式40余

篇;获批横纵科研项目56项,目前在研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

11项;出版书籍著作6本。

学院介绍 深圳大学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是一所由深圳大学和微众银行共同创

建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金融科技学院。学院开设全日制本科、硕士

课程。学院面向金融科技专业,同时规划布局不同金融科技专业方向,

如金融大数据技术应用、区块链金融、保险科技、监管科技等,满足金融

科技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2020年,学院获评广东

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

2024 学院咨询群

第159页

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是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

该行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

以科技为发展驱动力,专注为小微

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更为优质、便

捷的金融服务。

2014年开业以来,银行持续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关

键技术领域开展研用攻关,并建成全球首个完全自主可控、支持亿级用

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核心系统,是国内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

业认证的商业银行。银行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约10%,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3000项。目前,

微众银行已跻身中国银行业百强、全球银行1000强,并被国际知名独立

研究公司Forrester定义为“世界领先的数字银行”。

TUTE OF FINTECH 业界学者

专家

学院与行业知名企业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多名业界与学界知名专家学

者作为学院访问教授,包括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教授、香港大

学周政教授、香港理工大学Wilson Tong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凃俊副

教授等;以及聘请50多位分别来自微众银行、平安集团、中央国债登记

结算公司深圳中心、中国银行、波士顿咨询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行业精英

作为学院业界导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与教学环节。

精英培养

成效

产学研深度

合作

学院2022及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42%学生已入职知名企业,包括腾

讯、微众银行、字节跳动、普华永道、博时基金、华为、深圳证券交易所

等。此外,55%学生在境内外名校开展研究生课程学习,包括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加坡国

立大学等;其中10%以上的学生保研至本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

经大学、中山大学等。

学院联合微众银行启动“金融科技学科群”建设工作。于2020年成立

“深大微众金融科技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23年获批省级校企联合实

验室立项。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金融科技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和博士后,

稳步开展本科、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并计划启动金融科技企业人才

的培训工作;目前已经多次举办、承办金融科技相关国际论坛;已承担

多项政府与企业相关课题研究;与微众银行合作完成《金融科技导论》

等教材编写,以及聘请业界专家共同开发《金融科技应用前沿》专业课

程,为学界和业界提供技术参考和实务案例;另外,微众银行为学生实

习、就业提供支持。

金融科技学院

/

156

157

第160页

01

02

03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专业前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

就业:

深圳为中国的科技与金融中心之

一,不仅拥有腾讯、华为等世界级

科技公司,还拥有微众银行、平安

集团、招商银行等金融企业,就业

范围广;

创业:

深圳创业氛围浓厚,创投活跃,在

金融科技领域创业机会多;

深造:

双语教学帮助学生接轨国际,为

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学院

提供卓越海外留学资助。

邀请业界专家讲授实务性课程或课程的

实务性部分。知名金融科技企业实验室及

工作场所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

项竞赛,培养动手能力。金融科技专业积

极推动与各大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共建实

习实践基地。目前已与微众银行、平安银

行建成金融科技专业对口实习实践基地,

其中与平安银行合作推出“深圳大学金融

科技深造营”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上百个金

融科技实习岗位。

金融科技相关系统与产品开发及其运营管

理,金融科技相关产品设计、金融监管工

作、证券基金保险行业相关工作等。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

资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科技公司;

政府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2022及2023届本

科毕业生中,46%学生已入职知名企业,

包 括 腾 讯 、微 众 银 行 、字 节 跳 动 、普 华 永

道、博时基金、华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等。

此外,42%学生在境内外名校开展研究生

课程学习,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

交通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

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其中11%以上

的学生保研至本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

央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

金融科技(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

专业代码:020310T

创新实践

第161页

培养特色

交叉学科:

文理双修,课程覆盖金融与计算机核心

课程,侧重应用与实践,涉及多学科、多

领域交叉培养,涵盖经济、金融、计算

机、管理等专业核心模块,培养学生运

用现代金融管理知识及人工智能、区块

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处

理金融科技行业实际业务能力;

双导师制:

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习导师。鼓励学生

尽早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学

术能力,另外结合金融科技专业实践性

强 的 特 点,安 排 业 界 精 英 作 为 业 界 导

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双语教学:

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部分课程采用全

英教学,英文教学课程采用原版教材;

双奖学计划:

学生除参与学校各项奖学金评选外,还

可参评学院奖学金与奖学计划:

a.微众奖学金—— 奖励品学兼优、金融

科技特长突出的学生;

b.微众奖学计划—— 设立“微众国际游

学夏令营”奖励学生暑假到国内外高校

游学和参访知名企业;设立“微众留学奖

学金”资助优异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

01 02

04

03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公司金融

财务会计

投资管理

金融市场与机构

金融风险管理

程序设计基础

数据库系统

数据结构与算法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大数据计算原理与技术

金融科技导论

金融基建概论

金融科技的监管与法律政策

金融科技应用前沿

金融科技实践

金融科技学院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满腹经纶的老师,温暖

关怀的班级,积极向上的同学,在这里,梦想和友情撞了个满怀,

青春在这里开始!

专业平均成绩排名第 3

获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一等奖学金、深圳大学“学习之星”称号、

2020 年腾讯小程序大赛全国一等奖、2020 年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大赛全国

二等奖、2019 年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大赛优秀奖、2019 年众安科技黑客松

比赛一等奖等。

王鑫

2018 级

金融科技实验班

湘潭县第一中学

学子话深大

腾讯录用

金融科技学院

/

158

159

第162页

- 葛锐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致力

于研究财务信息、企业

避税以及公司金融。在

The Accounting Review、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等 知 名国

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年

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基金;目前担

任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 编委会成员。

- 李景景副教授

实验经济学家。研究兴趣

为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

学和行为金融,当前研究

题目包括货币中性、投资者行为和说

服机制,是首位使用实验经济学方

法研究语言和决策、记忆偏见和随

机偏好的学者。目前担任《Journal

o f E c o n o m i c B e h a v i o r a n d

Organization》副主编,并为《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编委会成员。

- 沈捷教授

高被引学者,曾在多所世

界知名大学如南澳大利

亚大学、莫纳什大学任

教,曾任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在国际商务

管理、组织行为学及行业关系研究

等领域有丰富的教学研究经验,曾

获得南澳大利亚大学杰出教学及

研究奖励。已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

论文多篇,专著 7 部。

SHENZHEN AUDINSTITUTE

学院主页: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https://safti.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 2362、0755-2653 1520

咨询邮箱:miawan@szu.edu.cn

humengnan@szu.edu.cn

金融科技学院 - 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SHENZHEN AUDENCIA FINTECH INSTITUTE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60多位全职教师,其中包括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30多位教授,

全部毕业于境内外知名院校,分别来自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

科技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牛津大学、欧洲商学院、墨

尔本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全院科研氛围浓厚,教师队伍科研能力突出,

拥有高被引学者。学院近五年发表期刊文章共计160余篇,UTD顶级期

刊7篇,会议论文及书籍章节等形式40余篇;获批横纵科研项目56项,

目前在研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1项;出版书籍著作6本。

学院介绍 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于2022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大

学与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合作设立,旨在落实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

略和响应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积极引进法国优质教育资源和办

学理念,探索国际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开展本科学历教育和

外国硕士学位教育,开设金融科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区块链信息管

理与信息系统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以及金融科技与风险控制硕士

专业。

2024 学院咨询群

第163页

- Giacomo NOCERA

教授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博士,

法国金融协会国际会议

科学委员会成员、国际银行与金

融研究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控制、银行、

保险、资产管理。在知名国际学

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副

校长,法国巴黎第九大

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双博士。主

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及组织

架构等领域。在知名国际学术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Elias DEMETRIADES

教授

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

金融系主任,美国伊

利诺伊理工大学博士。教学经

验丰富,在知名国际学术期刊

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

为金融与保险、法律与经济等

领域。

- Thibault BARDON

教授

DENCIA FINTECH

业界学者专家 学院与行业知名企业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多名业界与学界知名

专家学者作为学院访问教授,包括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

杨强教授、香港大学周政教授、香港理工大学Wilson Tong教

授、新加坡管理大学凃俊副教授等;以及聘请50多位分别来自

微众银行、平安集团、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深圳中心、中国

银行、波士顿咨询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行业精英作为学院业界导

师,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与教学环节。

精英培养成效 学院2022及2023届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毕业生全部获得南特高

等商学院颁发的金融科技与风险控制理学硕士学位,毕业率为

100%。毕业生就业率为95.0%。就业单位有平安银行、招商证

券、福特(中国)总部、顺丰(总部)等知名企业。其中银行、证券

类单位工作占比57.9%、企业工作占比35.8%、事业单位工作

占比5.3%。

金融科技学院

/

160

161

第164页

南特梦想

学分计划

学 院 与 南 特 高 等 商 学 院 携 手 打 造“A u d e n c i a 梦 想 学 分”系 列 活

动,面向全体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SAFTI)本科及硕士学生开

放。学生通过优秀的学业表现、优异的学术及文体竞赛成绩,获取

“Audencia梦想学分”。积累的梦想学分可用于兑换“Audencia

国际游学基金”,助力合作办学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沟通

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办学 学院引入欧洲先进办学理念,联手欧洲顶级商学院之一的法国南特

高等商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合作办学项目,经过中法两校双方共同努

力,深圳大学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2022年4

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专业课程教学

配备国际师资队伍,采用全英教学及引进原版教材授课;接收来自

欧洲的留学生进行短期学习,促进中外沟通与交流;积极开展各类

前沿学术及业界讲座,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合

教育、科研合作、师生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第165页

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成立于1900年,是一所面向国际的欧洲顶级商学

院,同时具备EQUIS, AACSB和AMBA三大商学院国际权威认证,全球

仅有不到1%的商学院同时获得这三大认证。作为法国精英教育大学校

联盟(CGE)创始成员和法国五大高商联考(SAI)院校之一,南特高等商

学院在全球享有盛誉。学校隶属于法国工商会(CCI France),是一所非

赢利性质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第一所签署联合国全球契约的法

国院校,参与制定联合国责任管理教育原则。

根据 2024 年QS商科硕士排名,南特高等商学院的责任采购与供应链

管理学硕士名列全球第18位,市场营销专业硕土名列全球第21位,管理

学硕士名列全球第40位。根据 2023《金融时报》排名,南特高等商学院

被评为欧洲最佳商学院第25位,其管理学硕士项目全球排名第27位。在

SIGEM全法商学院排名中,南特高等商学院名列法国第7位。南特高等

商学院拥有超过7200名在校学生,来自于全球130多个国家。学校每年

为世界和欧洲顶尖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

法国南特

高等商学院 金融科技学院

/

162

163

第166页

专业定位

在与微众银行协同培养金融科技专业人

才的校企合作成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深

圳大学积极探索引入欧洲先进办学理念,

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

与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融合中法两校优

质教育资源及教学经验,优势互补,以国

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

平台,重点教授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

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课程,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外语

水平提高,跨文化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各

项素质与技能,为深圳特区乃至大湾区培

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

人才。

毕业生就业方向为金融科技相关系统与

产品开发及其运营管理,金融科技相关产

品设计、金融监管工作、证券基金保险行

业相关工作等;

毕业去向为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如商

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

科技公司;政府机构、金融监管部门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

专业

中方专业:金融科技

外方专业:金融科技

授予学位

中方学位:深圳大学经济学学士

外方学位: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

金融科技理学学士

专业学制:四年

4+0 中外联合培养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金融科技(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专业代码:020310TH

第167页

邀请业界专家讲授实务性课程或课程的实务性

部分。知名金融科技企业实验室及工作场所进

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培养动手能力。

金融科技专业积极推动与各大金融科技企业合

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目前已与微众银行、平安

银行建成金融科技专业对口实习实践基地,其

中与平安银行合作推出“深圳大学金融科技深

造营”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上百个金融科技实习

岗位。

培养特色

交叉学科:

文理双修,课程覆盖金融与计算机核心

课程,侧重应用与实践,涉及多学科、多

领 域 交 叉 培 养,涵 盖经 济 、金 融 、计 算

机、管理等专业核心模块,培养学生运用

现代金融管理知识及人工智能、区块链、

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金

融科技行业实际业务能力;

中法双学士:

达 到 毕 业 和 学 位 授 予 条 件 的 学 生,将

同时获得深圳大学金融科技专业毕业

证书、经济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法国

南特高等商学院金融科技理学学士学

位证书;

三重师资:

由国内学术大咖、行业翘楚,法国精英教

师组成的中方、企方、法方高水平、国际

化师资队伍加持培养;

全方位多元培养:

专业课程由中法教师担任,引进原版教

材,采用全英教学,学生可享受中法两校

学习资源,体会国际顶级商学院授课氛

围;学院不定期开展各类文化交流、特色

学生活动、企业参访活动等;推出“金科

玉律”“商学思享”“商战思享”“商才思

享”等系列专题讲座,邀请业界、学界知

名专家、学者亲临分享,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创新意识。

01

03

04

02 主要课程

金融科技导论

金融风险管理

数据库系统

金融计量学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金融基建概论

大数据与金融

公司金融

互联网法律和数据隐私

金融衍生品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创新实践 金融科技学院

/

164

165

第168页

就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

相关工作岗位包括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

家、企业数据官等;

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

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科技公司;政府机

构、金融监管部门等。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专业代码:120801H

专业定位

从“互联网+”到全面数字化,我国数字经

济加快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

力,也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此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向

着大数据管理与前沿应用(如人工智能、

云计算)的方向不断前进。国家已经将大

数据视作战略资源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对

于大数据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相关人才的

缺口却一直很庞大。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

院积极探索引入欧洲先进办学理念,与法

国南特高等商学院合作举办大数据管理

应用理学学士。两校积极融合中法两校优

质教育资源及教学经验,优势互补,致力

于培养大数据管理应用专业的复合型高

素质人才。

专业

中方专业:电子商务

外方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授予学位

中方学位:深圳大学管理学学士

外方学位: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理学学士

专业学制:四年

4+0 中外联合培养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程序设计基础

金融科技导论

数据结构

大数据与金融

数据库系统

数据挖掘

企业战略

数字战略和内容营销

区块链与商业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

数字营销

主要课程

第169页

培养特色

交叉学科:

文理双修,课程覆盖管理与计算机相关

核心课程,侧重应用与实践,涉及多学

科 、多 领 域 交 叉 培 养,涵 盖 管 理 、计 算

机、经济等专业核心模块;

三重师资:

由国内学术大咖、行业翘楚,法国精英

教师组成的中方、企方、法方高水平、国

际化师资队伍加持培养;

中法双学士:

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同

时获得深圳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证

书、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法国南特

高等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理学学

士学位证书。

全方位多元培养:

专业课程由中法教师担任,引进原版教

材,采用全英教学,学生可享受中法两

校 学 习 资 源,体 会 国 际 顶 级 商 学 院 授

课 氛 围 ;学 院 不 定 期 开 展 各 类 文 化 交

流 、特 色 学 生 活 动 、企 业 参 访 活 动 等 ;

推 出“ 金 科 玉 律 ”“ 商 学 思 享 ”“ 商 战 思

享”“商才思享”等系列专题讲座,邀请

业界、学界知名专家、学者亲临分享,开

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01 02

04

03

创新实践

强调培养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学院与国内知名金融科技企业如微众银行、平安银行等进行教学与

实习实践合作;本专业拥有深大微众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室以微众银行所开发企业总控中心系统

为轴,搭建有金融区块链平台FISCO BCOS,WeCube分布式基础架构,WeDataSphere金融大数据

平台、联邦学习开源平台FATE等商业级数据平台系统,可用于本专业专业区块链、云存储、大数据各

核心技术相关课程的实验环节。

金融科技学院

/

166

167

第170页

区块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深圳南特金融科技学院)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专业代码:120102H

专业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

关系日渐紧密,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

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

术应用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

领域融合创新。为顺应经济发展对大数据分析

及智能管理与决策人才的现实需求,深圳南特

金融科技学院积极探索引入欧洲先进办学理

念,与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合作举办区块链信

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两校积极融合中法两

校优质教育资源及教学经验,优势互补,以国家

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重

点教授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

智能等领域的前沿课程,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实

践能力培养,外语水平提高,跨文化能力,全面

提升学生各项素质与技能,为大湾区培养具有

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相关工作岗位包括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工程

师、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师、数据挖掘与分析

管理咨询师等;

毕业生去向

毕业去向为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

证券机构、保险公司;科技公司;政府机构、

金融监管部门等。

专业

中方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外方专业:区块链信息管理与

信息系统

授予学位

中方学位:深圳大学管理学学士

外方学位: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

区块链信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理学学士

专业学制:四年

4+0 中外联合培养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

金融科技导论

计算机网络

信息系统战略与规划

数据库原理

区块链与虚拟货币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

互联网法律和数据隐私

企业大数据

区块链应用与未来展望

第171页

创新实践

强 调 培 养 学 生 实 践 与 动 手 能 力,学 院 与

国 内 知 名 金 融 科 技 企 业 如 微 众 银 行 、平

安银行等进行教学与实习实践合作;

本专业拥有深大微众本科教学实验室,

实验室以微众银行所开发企业总控中

心 系 统 为 轴 ,搭 建 有 金 融 区 块 链 平 台

FISCO BCOS,WeCube分布式基础架构,

WeDataSphere金融大数据平台、联邦学

习开源平台FATE等商业级数据平台系统,

可用于本专业区块链、云存储、大数据各核

心技术相关课程的实验环节。

在金融科技学院,交叉创新深入探索,我们筑梦于此,汲取智慧

的甘泉,绽放青春的芳华。

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 +”)主赛道国金、国际赛道国

银负责人,深圳大学双创一等、腾讯奖教一等奖学金等。 卢琦琳

2022 级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广州市协和中学

学子话深大

培养特色

交叉学科:

文理双修,文理双修,课程覆盖管理与计算

机相关核心课程,侧重应用与实践,涉及多

学科、多领域交叉培养,涵盖管理、计算机、

经济等专业核心模块;

中法双学士:

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同时获

得深圳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

证书、管理学学士学位证书以及法国南特高

等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理学学士学位

证书。

三重师资:

由国内学术大咖、行业翘楚,法国精英教师

组成的中方、企方、法方高水平、国际化师资

队伍加持培养;

全方位多元培养:

专业课程由中法教师担任,引进原版教材,

采 用 全 英 教 学,学 生 可 享 受 中 法 两 校 学 习

资源,体会国际顶级商学院授课氛围;学院

不定期开展各类文化交流、特色学生活动、

企业参访活动等;推出“金科玉律”“商学思

享”“商战思享”“商才思享”等系列专题讲

座,邀 请 业 界、学 界 知 名 专 家、学 者 亲 临 分

享,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01

02

03

04

金融科技学院

/

168

169

第172页

历史沿革 材料学院于2006年成立,前身是1998年设立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院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土木功能材料博士、材

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材料工程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学

科是深圳大学第二个ESI全球前1‰学科,目前全球排名第48位,国内排名

第25位。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世界排名第25位,国内排名

并列第13位。学院现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外

籍院士在内的13名全职特聘教授,超过98%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

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603人,研究生481人,在站博士后96人。

学院主页:http://cmse.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6239

咨询邮箱:lishu@szu.edu.cn

材料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师资力量

国际化高水平教学科研人员

①材料学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88人,教授28人,副教授31

人。

②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外籍院士3人,国家

级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人,广东省级人才5人,广东特支计划1

人,珠江人才3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挂靠我院的院士工作站2个(AIE

研究中心、智慧水务研究中心),深圳市孔雀团队3个(杨楚罗、Luo Jingli、

王振波)。

③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超68%。

College of Materials Sc- 彭孝军教授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精

细 化 工 专 家 。教 育 部

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

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

先 奖,多年入 选 全 球“ 高 被引

科 学 家 ”。主 要 从事于医学 诊

疗 材 料 、电子 化 学 品 、高性 能

复合材料等领域研究。

- 骆静利教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能

源材料和燃料电池、腐

蚀与防护等领域的国

际著名科 学家,曾担任 加拿大

替代燃料电池首席科学家,发

表SCI论文400多篇。

- 杨楚罗教授

博 士 生 导 师 ,国 家 高

层次人才项目获得

者 ,全 国 百 篇 优 秀 博

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研究方

向为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

及器 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

项目3 0 余项,入 选 Clar ivate

和Elsevier全球高被引学者名

单,获 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

等奖2项。

2024 学院咨询群

第173页

ience and Engineering

- 刘河洲教授 - 王振波教授

深圳大学创新

技术研究院院

长 ,国 家 级 领

军人 才,俄 罗 斯工 程 院

外 籍院士,教 育部新 世

纪优秀人才,Polymer

Te s t i n g 副 主 编,获 得

2022年上海市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2020年军

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

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

国家级领军人

才、俄罗斯工程

院外籍院士,

2014-2023连续10年

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

引科 学家 。研究 方向为

化 学 电 源 、电 催 化 、纳

米电极材料。在Nature

Catalysis等上发表SCI

论 文 2 9 0 多篇 。获 国 防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

奖2项。

- 刘光良教授

深圳大学特聘

教 授 ,工 学 博

士,博 导,国 家

级领军人才,20年国际

知 名公司工作 经 验 。研

究方向为微纳米粉体材

料 的 研发与应 用,应 用

领域包括新能源电池、

半导体 、制药以 及 先 进

复合材料等。

- 陈光明教授

俄罗斯自然科

学院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

会 会 士。研究 方向为复

合热电材料与器件。

Nano-Micro Lett.期刊

编 委,获北 京市科 学 技

术奖2等奖等。

教学科研平台 广东省新能源材料服役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深圳陶瓷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

深圳市高分子材料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新型信息显示与存储材料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能源电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

校企合作 科研平台: 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

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签订协议,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科

研平台。

实习、实践平台: 与25家知名企业签订协议,为本科生搭建专业实习

和实践平台。包括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

公司、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鸿德电池有限公司、深圳华

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先力得热处理有限公司、盛嘉伦橡塑

(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逗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豪鹏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等。

/

170

171材料学院

第174页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微专业实习基地授牌

国际合作

微专业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专业、“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微专业

3+1+1联合培养项目: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其高分子

材料与工程专业排名全美前三)合作开展3+1+1联合培养项目。通过3

年深大本科课程,1年衔接课程和1年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模式,完成课程

学习并达到毕业条件的学生将分别获得本科学位证书以及硕士学位证

书,其中本科文凭由深圳大学颁发,硕士文凭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或美国

阿克伦大学颁发。

访学交流:为本科学生提供赴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或香港、澳门

等境内外著名高校交换学习的机会。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

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全州大学、韩

国大田大学、韩国蔚山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西澳

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等。

特色实验班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班(创新班)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才班(创新班)

(特色实验班的培养特色、拟选拔范围及人数请参阅学校介绍部分)

第175页

华为、三星、日立、联想、比亚迪、长城科

技 、大 族 激 光 、德 国 莱 茵 、S G S 通 标 、B V

必 维 国 际、先 健 科 技、中 兴 通 讯、中 国 移

动、中广核集团、华星光电、住龙纳米、新

华三、鹏芯微、比克电池、赛意法、深南电

路、沃尔核材、通产丽星等

就业单位

北 京 大 学、清 华 大 学、复 旦 大 学、浙 江 大

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

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佛罗里达

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英国伦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伯明

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

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深造高校

就业率:93.75%

就业深造

杰出校友

黄琼霖

林泽瀚

2003届毕业生。创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河源昆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

恩科涂布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兼任深圳市恩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

市恩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昆腾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和盛永泰科技

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董事。

2003届毕业生。华力成环保科技创始人,现任深圳市华力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

事总经理。社会职位:深圳市商业联合会理事,深圳市垃圾分类专家顾问成员,深

圳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行业协会副会长、副秘书长,深圳市垃圾分类行业协会发起

人。

/

172

173材料学院

第176页

【学科 / 专业优势】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专业受限:不招色盲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首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

● 材料科学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1‰

● 院士和特聘教授(含外籍)领衔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专业方向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金属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与

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材料、光电

材料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基础化学与实验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工程基础

材料物理基础

专业前景

新材料与能源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珠三角集中了大量的新材料高科技企业及其关联

企 业,新 材 料 产 业 高 速 发 展,人 才 需 求 迫 切、人 才

缺口大。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深圳市及周边地

区 的 大 中 型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科 研 机 构 及 国 家 事 业

单位就业,2023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

96.8%。学院培养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

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肯定。

学院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毕业生

的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就业方向:

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材料的科学研究、产品

开发、技术管理、质量检测等,在金融及相关

投资行业从事专业知识支持等。

就业单位:

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各种类型企业和行政

管理部门等。

主要课程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金工实习

材料专业实验等

第177页

培养特色

本专业结合全程学业科研导师制、人才特色班、多方位通识教育、精品课程学习、新材料前沿小班

制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及科教协同方式进行培养,培养专业基础好、业务能力突出、适应能力强

并具备强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学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班:

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领衔、以本学院的科研团队为依托,以小班教学、学术导师制、校所结合的方

式进行科教协同培养,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科研创新实践的结合。根据本学院科研团队的

研究方向,着重于新型化学电源、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热电材料与器件等的专业知识学习与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2023年毕业生 19人,其中 16人国内读研或出国留学,比例高达84.2%,入读

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

内外名校。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微专业:

以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制造工艺、半导体器件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为主线,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各自优势,发挥材料学科在“半导体

材料与器件”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打通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为粤

港澳大湾区培养适应新时代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微专业是

广东省本科高校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

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

朝辉之时。

保 研 至 北 京 大 学, 已 发 表 SCI 论 文 三 篇, 其 中 以 第 一 作 者 在

Innovation(IF=33.1) 发表论文一篇。

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深圳大学“学习之星”一等奖”、深圳大学“优

秀共青团员”、深圳大学“共青团工作积极分子”、深圳大学“优秀学生

干部(督导员专项)”、深圳大学“文体之星个人”三等奖、深圳大学“文

体之星团体”三等奖、深圳大学“优秀学生干部”、深圳大学“学习之星”

二等奖、深圳大学“公益之星”三等奖、深圳大学“荔园自强之星”。

姚文清

2019 级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班

深圳大学优秀毕业生

学子话深大

/

174

175材料学院

第178页

【学科 / 专业优势】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广东省教学质量工程重点专业

● 深圳大学首批推行荣誉学位制度专业

● 院士和特聘教授(含外籍)领衔

●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高分子光电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能源材

料、生物医用与抗菌材料、聚合物改性与成型加工

专业方向

培养方案:

以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

成型加工、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以及材

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为主干学科基础,突出

生物、能源、环境、仪器等相关学科知识的

自主选修。

教学方式:

①采取课堂教学、研讨型教学、研究型实

验教学以及新工科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

学手段相结合,多层次强化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

②本专业为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重点专业,

依托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教融合、协

同育人,推行工程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推行特色化双语教学,于2014年3月引进

全校首位全职外籍特聘教授Florian J.

Stadler (德国),全英文讲授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和软材料物理等课程,

并直接担任本科生导师,承担毕业论文指

导工作。

专业前景

高分子材料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石,其

应用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

汽车工业、食品、家电、包装和建筑等众多领域,是

2 1 世 纪 的 朝 阳 产 业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特 别 是 深 圳

市的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大、人才

需求旺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深圳、广州、

珠三角其它城市、以及高分子材料行业较发达城市

(北京,上海,南京等)的大中型规模以上高新技术

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政府等相关部门,从事科

研、教学、技术开发、工艺与产品设计、质量检验与

控制、以及管理与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稳定、灵

活的就业渠道,就业面广,就业率高。2023年毕业生

的初次就业率91.5%。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基础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

材料分析方法、智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

生物材料、环境材料、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软材料

物理、微电子材料与制程、纳米材料与技术、聚合物

基复合材料、新材料前沿与应用、涂料与胶粘剂、塑

料助剂与配方设计等。

主要课程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专业受限:不招色盲

第179页

培养特色

本专业由院士、特聘教授(含外籍)等顶尖学者领衔,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教学骨干,研究所和企

业高级职称人才为校外导师,采用导师负责制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方式。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

区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培养能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包括高分子能源

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高分子材料、光电信息高分子材料、3D打印高分子材料等)的高素

质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特色,成为深圳市和大湾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行业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

才输送基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创新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才班:

①师资力量雄厚,院士、杰青、外籍特聘教授领衔,由海归博士、博士后组成授课团队;

②从大二开始实行专业主干课程全英文、双语教学,执行学术导师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

维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精英;

③2023届毕业生中(共18人),3人攻读本校硕士,4人入读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

城市大学等国际名校。深造率达88.89%。

荣誉学位制度:本专业推行荣誉学位制度,实施荣誉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勇于创新,并为优秀的学生设立荣誉学位。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微专业:

聚焦柔性电子独特的柔性/延展性以及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发挥高分子材料学科在交叉领域的

特色和优势。以柔性电子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印刷RFID、薄膜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相

关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柔性电子材料合成、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和应用完整产业链视野和应用

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希望大家能够时时警醒自己,不要沉湎于生活的安逸,要学会在

安逸的生活中默默地积蓄蓬勃的力量。

保研至北京大学,参与发表 SCI 论文三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还有一篇

第一作者的英文论文正在投稿中。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第二发明人)。

曾获得深圳大学“学习之星”一等奖、深圳大学“学习之星”三等奖、国

家奖学金、荔园卓越之星提名奖、荔园之星、双创之星 \" 个人 \" 一等奖、

双创之星 \" 团体 \" 三等奖、公益之星三等奖。

施昕霖

2019 级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才班

深圳大学优秀毕业生

学子话深大

/

176

177材料学院

第180页

国家级实验

教学平台

SCHOOL OF MCOMMUNICAT传播学院

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学院概况

师资力量

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始建于 1985 年,1989 年开办广告学本科,

2006 年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正式成立,现已建成从本、硕、博到博

士后完整的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为广

东省重点优势学科,广告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

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目前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1500 余人。学院在国内高校中享有很

好的学术声誉,是中国传播学会、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

教育学会广告专业教育委员会等重要学术团队的创办单位之一。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 53 人,其中正教授 11 人,副教授 15 人,博士

生导师 15 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教指委、省级教学名师、

省级高层次人次等 9 人。80% 的老师具有博士学位,80% 的老师

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经历。

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学院主页:http://cmc.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 4402、2653 4913

咨询邮箱:denghuijuan2010@163.com

wangkaiyu@email.szu.edu.cn

- 巢乃鹏教授

博士生导师,深圳大

学传播学院院长、广

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

室“深圳大学智能传播与数

字社会治理实验室”主任、国

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

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

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 周裕琼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

高层次人才,中国新

闻 传 播 学 会 杰 出 青 年,荣

获第九届高校科研优秀成

果奖、霍英东教育教学奖、

广东省哲学社科成果一等

奖、广东省教学名师奖等。

- 常江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级

高 层 次 人 才 ,国 家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

家,主 要 研 究 领 域 为 媒 介

文 化 研 究 、数 字 新 闻 学 研

究 。曾 获 多 个 中 外 高 层 次

学术奖项。

2024 学院咨询群

第181页

传播学院

MEDIA AND

TION

- 黄玉波教授

博士生导师,深圳大

学传播学院副院长,

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

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荣获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等奖、中国广告教育40年“新

锐领军人物”等。

- 杨洸教授

博士生导师,深圳大

学传播学院副院长。

主持省级一流课程,以及国

家和省部级多项基金项目,

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奖二等奖、深圳市优

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 彭华新教授

博士生导师,深圳大

学传播学院副院长,

深圳大学“荔园优秀学者”,

深圳市“优秀教师”。主持2

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多项省部

级社科基金,荣获广东省哲

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学科与

专业优势

学科与专业实力雄厚,新闻传播学学科为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

在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中获得全国第 12 名;在 2023 软科中国

最好学科评选中列为全国第 13,省第 2。

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广告学(含卓越班)、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均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先后获评广东省特色专业。

其它优势 办学设施条件优越:学院已建成传播学院教研大楼,内有国家级传

媒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学生自习研讨室、会议室、心

理咨询室、图书资料室等,建设了全媒体教学实验室,平面与多媒

体实验室,新闻采编实验室等 24 个教学实验室,现有设备近四千

台套,配备多种实验教学软硬件系统。

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影响深远:从 1997 起开创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

实战教学的创新模式,27 年来取得了 791 项毕业设计成果,获得

了同行院校与业界的强烈认同,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媒体、产学研、国际化”的战略指导

下,建立融合性课程体系,成功建设了多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

逐渐形成以“开放式、融通性、实战化”为特点,通过“全媒体培

养 + 产学研合作”的双轮驱动,以“优质课程建设工程 + 教学实践

平台创新工程 + 本科毕设改革工程”为抓手,实现“理论与实践融

通 + 技术与人文融通”高水平应用性传媒人才的培养。学院本科教

学先后三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奖。

专业实践教学优势突出:依托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广

告平面设计、新闻版面设计、新媒体产品设计、音视频制作到 VR/

AR 内容制作,虚拟数字人研发等 28 个教学实验室为实践实训等提

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近年先后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媒体产教

融合项目”、与腾讯联合挂牌“数字虚拟人研发实验基地”、与深

圳报业集团共建“未来媒体实验室”等,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更

加广阔的空间。

/

178

179传播学院

第182页

学生竞赛获奖

学院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并指导学

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获奖。在 2023 年第 15 届全

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传播学院学生的参赛

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8

项。获得省级一等奖 25 项、二等奖 39 项、三等

奖 59 项。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得金奖 2 项,在国赛(中

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均获得铜奖。“正

大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本科组)获得全国一等奖 3 项。

硕博培养

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政治传播

二级学科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

研流动站。

目前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韩国、

西班牙、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 10 多

所境外高校开展学生交换、双学位、本硕连读、暑

期课程项目。

国际合作

就业深造

就业率: 94.7%

腾讯、华为、比亚迪、中兴、字节跳动、深圳广

电集团、深圳报业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顺丰、大疆创新等。

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暨

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科

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波士顿大学,墨尔本

大学,悉尼大学。

就业单位(知名对口就职单位)

深造高校(境内、外知名高校)

与日本电通、香港卫视、腾讯集团、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集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

中心、华扬联众、蓝色光标、天华世纪传媒、精硕

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有人才培养或项

目合作。

与深圳出版集团、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深圳市

南山区融媒体中心等 37 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基

地协议,与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龙岗区融媒文化

传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

校企合作

第183页

杰出校友

罗羽鸣

2006 年毕业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现任凤凰卫视深圳新闻部主任

兼首席记者。曾获 2012 年芝加哥电影节银雨果奖、2013 年纽约电视

电影节世界金奖(新闻类最佳调查报导)、世界银奖(纪录片类社会

议题)以及优异奖(新闻类最佳公共事务)等专业奖项。2018-2019

连续两年获港澳在深记者“报道深圳好新闻”特别奖及一等奖。

付强

2003 年毕业于广告学专业,深圳市第一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兼 CEO,深圳市华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CEO,主营新文化网络文学

IP 品牌化运作,成功开发运营页游、手游、动画、电视剧、电影等多

款 IP 衍生产品。

余晓曦

2009 年毕业于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方向,独

立天使投资人,投资十多家互联网企业,其中包括办公租赁平台点点

租,手绘视频平台来画等优秀企业;现任 DanceA- 互联网舞蹈教育

平台 CEO,深圳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青年创业代表。

曾镜锵

传播学院 2012 届广告学专业校友。企业家,现任盒家健康创始人、

董事长、总经理。博士学历。

美国顶级孵化器 Skydeck 的孵化团队,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奖学金获

得者,2022 年 35 岁社会企业创业领袖,2020 胡润 30 岁以下精英榜

上榜者,2019 福布 30U30 的上榜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青

年代表之一。2022 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成果二等奖,2022 广东省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入库专家,广州十大创业榜样,联合国、深圳

青年创业促进会委派创业代表到非洲南南高层会议对非洲人民进行创

业培训的导师之一。深圳大学创业导师,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杰出

校友。

/

180

181传播学院

第184页

广告学(含卓越班)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不提科目要求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设计之都”的深

圳对创新创意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高层次广告创意

人才受到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青睐。

专业前景

就业方向:

在国际国内各大广告公司、知名品牌企业从

事品牌广告策划;互联网企业从事互联网运

营、内容创意与设计等工作。

就业单位:

字节跳动、腾讯、京东、迅雷等互联网企业,

深圳电视台、深圳报业集团、凤凰卫视等媒

体,奥美、李奥贝纳、华扬联众等广告公司,

华为、华润、比亚迪等品牌企业。

【学科 / 专业优势】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新闻传播学,获批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

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

新闻传播学,全国第 12 名,广东省第 2 名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广告 策 划、广告 创意、广告写作、广告 摄 影、整合

营销传播、广告学概论、广告心理学 、广告调查、

媒体策略、广告效果评估、计算广告概论、设计基础、

平面广告创意与设计、创意动画设计等。

主要课程

第185页

本 专 业 先 后 成 功 实 施“ 广告专业本科

毕业设计改革”等 举 措 ,在 国 内 获 得

良 好 声 誉。近 年 来,本 专 业 提 出以“ 融

合 型 、实 战 化 ”两 大 主 题 探 索 广 告 学

专业本科教学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机

制,与国内外 知名广告营销 企业联合开

展创意实战训练营及开设创新实践短

课,以 多 层 次 的 实 战 化 教 学 手 段 探 索

全 程紧张 型教学,实现从作业到作品,

再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培养新型创

意创新 创业型 人才。

培养特色

专业方向

培养营销战略规划、品牌营销与管理、新

媒体创意内容传播、广告策略与执行、媒

体购买以及广告监测与效果评估等方面的

专业人才。

数字营销策略方向

培养各类广告创意与表现、品牌形象整合

设计、网络与新媒体视觉创意设计、互动

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型人才。

创意传播设计方向

导 师 制、 小 班 教 学, 毕 业 推 免 率 可 达

30%,设有直博计划,入选国际交流项目

资助计划。

广告学(卓越班)

传播学院

/

180

/

182

183传播学院

第186页

新闻学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新闻摄影、出镜现场报道、

中外名记者研究、财经新闻、媒体经营与管理、新闻

纪录片创作、现代科技新闻传播、全球媒体与社会、

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

辑、新闻工作坊(1)、新闻采写专题、新闻评论、

新闻工作坊(2)、传播伦理与法规等。

主要课程

【学科 / 专业优势】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卓越新闻人才培养项目

新闻传播学,获批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

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

新闻传播学,全国第 12 名,广东省第 2 名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新闻学专业既具有理论的成分又具有实务需求,属

热门专业且正处于蓬勃发展中,尤其是在深圳这样

媒体产业发达的地区,腾讯集团、深圳广电集团、深

圳报业集团、龙视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集团众多,

更是为新闻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无限的

发展可能。

就业方向:

新闻学专业毕业生能在报社、杂志社、广播

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新闻网站等新闻单

位从事采编工作和媒介的经营管理工作;也

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公

关策划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深造,在高等院

校和科研机构从事较高层次的新闻业务、教

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就业单位: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外商投资

和新媒体企业等。

专业前景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不提科目要求

第187页

立足实际,探索发展。本专业立足中国社会变革和深圳新闻传媒改革和发展实践,

研究主流 媒体 集团的体制改革、对外传播发 展以 及港 澳台新闻业和亚太地区新闻

传播业的发展,努力探索媒体融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育人,在做中学。通 过课堂理论 讲 授与实践技能训练,依托学院实战平台《新

新报》,学院传媒实验室,深圳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校 外媒

体,从课 堂到实验室再到媒体,不断 强化 新闻 传播学理论功底 和新闻职 业伦 理 教

育,打造全媒体人才培养特色。

科 研育人,一 专多能 。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国家先行示范区和创新示范城市的地域

优 势,结合 深圳 传媒 文化创意产业 发 展的实际需要进 行学术研究 。通 过国内外高

层学者的学术讲座、会议交流等方式,拓展学生视野。

培养特色

01

02

03

传播学院

/

184

185传播学院

第188页

网络与新媒体

内容板块:

网络视听传播、新媒体用户研究、新媒体产

品设计、大数据挖掘与分析。

视听传播导论、新媒体设计基础、新媒体用户研究、

新媒体概论、网络心理学、数据抓取与清洗、数据

可视化、新媒体产品、摄影摄像艺术、网络视听媒

体文化等。

主要课程

基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

网络与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崛起,本专业发展迅速,

后劲十足,尤其在号称“ 世界创客之都 ”的深圳,

不仅 腾讯、华为等世界级IT企业众多,而且创业氛

围浓厚,为新媒体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无

限发展可能。

就业方向:

本专业面向市场,面向互联网,面向高新科

技为支撑的城市转型发展需求,集中培养输

出内容制作、产品交互设计、运营管理、数

据分析等行业紧缺人才。

就业单位:

互联网企业、政府机构、传统媒体、独角兽

公司、广告公司等。

专业前景

视听传播

面向急遽发展的 5G 时代和互联网视听产业发

展 态 势,本 方向 整合 传 统 广电行业 和 新 媒体 视

听产业资源,以网络视听、影像创意、影视宣发、

运 营 管 理 等 板 块 为 核心,引导 学 生以 策 划 创 意

能力为起点,以拍摄制作能力为基础,以全产业

链 思 维 为 指引,探 索 网 络 视 听及 影 视 行业 的 新

业 态 和 新模 式,培 养 兼 具 理 论 知识和实 践 能 力

的高端人才。

网络传播

面向快速变动的互联网与新媒体产业发展态势,

本方向以网络与新媒体为融合点,以用户研究、

产品设计、新媒体运营、数据挖掘等板块为引领,

将内容、市场、技术三者有机 结合,培 养 学生的

逻辑思维、实干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建立新媒体

传播能力的培养体系,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

专业方向

【学科 / 专业优势】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特色专业

深圳大学国际合作对接专业

新闻传播学,获批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

全国第五次学科评估:

新闻传播学,全国第 12 名,广东省第 2 名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不提科目要求

第189页

自主创新课程,出版原创教材,新媒体方向近两年新增课程全院第一,并配有数本原创教材;

强调躬行实践,避免眼高手低。系里配有全媒体实验室、虚拟演播厅以及后期采编系统、佳能

5D4,索尼a7iii,大疆无人机4Pro等在内的专业实验室和专业设备,支持实践教学;

主张协同育人,积极借助外脑,与腾讯、快手、二更等互联网公司和诸多创业公司保持着较好的互

动与合作关系。近年来不断深化校企联合育人,与业界联合开发“快手课堂”、“二更学院”等特色

课程和训练营。在学生就业选择、毕设作品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的前沿特色与应用特色。

本专业高度注重特色化发展,目前来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和创新跨界氛围。主要

特色有以下三点:

培养特色

回想起在传院上的第一门课,教案中提及的“船头上的瞭望者”的隐喻或

许是大家选择新传专业的朴素初心。事实上,在理想主义教育的期待之外,

传院仍会包容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取径。从专业实习到课程设置,学院处处

留足空间与自由度,时常鼓励学生走出模板定义的局限。概言之,传院人

身上折射四种气质:数字叙事、价值链接、深度拓新、兼容多元。你大可

拓展新的维度,深耕于别处——在一个盛行自由发展的园子里,希望大家

能走出自己的路。

每学年均保持专业第一,推研综合成绩满分,保研至南京大学。

获国家奖学金、本科特等奖学金“荔园卓越之星”(全校排名 1)以及十余项校

级一等奖学金。入选中国社科数据库《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获 2022 年度“优

秀学子奖”。4 项论文成果获学科国际顶会录用。多项学科竞赛获奖,曾获中国

国际“互联网 +”国家级银奖、省级金奖、中国数据新闻大赛银奖等多项竞赛奖项。

曾任《深圳大学报》编辑部主任、学院《新新报》主编、传播学院辩论队队长等。

朱梓鹏

2020 级

传播学院新闻学

广东实验中学

学子话深大

传播学院

/

186

187传播学院

第190页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学院概况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 1983 年清华大学援建深圳大

学的电子系,建有无线电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首任系主任清华大

学童诗白先生是我国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奠基人。学院现有两个一级学

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拥有两个博士点:信息与通

信工程学科博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博士点,1 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

后流动站;牵头获批深圳市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射频异质

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已成功

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入

选广东省特色专业,建有虚拟仿真教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和微机原理

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广东省首批一流本科专

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毛军发讲席教授 - 丁文华讲席教授 - 黄磊讲席教授

中国工程院 院士,深

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

程学院院长,获国家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

进步奖多项,亚太地区广播

工业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

科学技术创新奖,王选科学

技术杰出人才奖等。

国家级领军人才,电子与

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

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

验室常务副主任,英国工程技

术学会会士,3次入选斯坦福全

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曾任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资深编委。

学院网址:http://ceie.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 4831

咨询邮箱:zhangpeng@szu.edu.cn

QQ 群:228599719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 246 人,其中专任教师 160 人,96% 的教师具有博士

学位。全职教师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俄

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1 人,IEEE Fellow 2 人,国家级人才 14 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

圳 大 学 校 长,射 频

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

验室主任, IEEE Fellow,中

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主任

委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

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

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各一项。

COLLEGE OF ELINFORMATION E2024 学院咨询群

第191页

科研教学

平台

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毛军发院士)

ATR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分室)

试验物理与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局 5G+ 网格化社区智能医疗管理应用示范平台

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数字创意技术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基站天线与电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移动终端微波毫米波天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多媒体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移动智能终端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广东省智能无人系统与自主环境感知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粤港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联合实验室(联合)

康佳(国家级)实训基地(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省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首批)

广东省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深圳市现代通讯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媒体信息内容安全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先进导航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天线与电波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数字创意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半导体异质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柔性存储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汪国平特聘教授 - 何文龙特聘教授 - 全智特聘教授

国家 级 领 军人才,英

国5G创新中心特邀

成 员,毫 米 波 太 赫 兹 功 率

设 备 国 际 知 名专 家 ,太 赫

兹及纳米束电子学实验室

主任。

国 家 级 领 军人才,美 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 A)博士,美国普林 斯顿

大 学 做 访 问 学 者,获 2 01 2 年

度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

文奖”。

国 家 级 领 军 人 才,

国务院特殊津贴

获 得 者,获国家自然 科 学

奖二等奖,湖 北省自然 科

学奖一 等奖,国家 级优秀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ECTRONICS AND

ENGINEERING 传播学院

/

188

189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92页

国际合作 目前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多所境外知

名高校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合作,实施

“3+2”“2+2”或者“3+1+1”等办学模式,已成功实现多名优秀学

生的互派交流与培养。

校企合作

特色实验班

与华为、腾讯、中兴、百度、康佳、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子、

ADI、TI、XILINX、NXP 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多个实验室,建立了紧密

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

卓越 AI 人才培养特色班

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

(特色实验班的培养特色、拟选拔范围及人数请参阅学校介绍部分)

国际合作办学一览表 ( 部分 )

本校专业 合作高校 合作专业 合作模式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新加坡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诺丁汉大学

电子与计算机

工程专业

3+1+1 本硕连读

交换生 / 寒暑假短期交流

科研成果 2023 年新增获批科研项目 144 项:国家级项目 32 项,总经费 8338

万元,其中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 10 项;省部级项目 20 项,总经费

2840 万元,其中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 2 项;市级项目 45 项,总经费

5327.5 万元;横向项目 47 项,总经费 1173.6 万元;校企重大合作

项目 2 项,总经费 1250 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713 篇,其中 SCI 论文

495 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 250 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 241 项。

第193页

学术交流

学院每年开展各类学术交流讲座 50 余场,邀

请的专家学者包括国内外著名院士、来自世界

多个国家地区的知名学者,以及华为、中兴、

腾讯、康佳等知名企业的企业专家。成立美国

深圳大学硅谷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出国(境)

深造获得第二校园的学习经历。

学生竞赛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

国一等奖 3 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一等奖 1 项,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6 项,

RoboMaster 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一等奖 1 项。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

励共 9 项,“互联网 +” 大赛获国赛铜奖 2 项,

省赛金奖 3 项,省赛银奖 3 项,省赛铜奖 1 项;

杰出校友

马化腾

1993 届电子系毕业生,

腾讯创始人,董事会主

席兼首席执行官。

李真棠

2007 届 通 信 工 程 系 毕

业生,广东马车动力科

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文焕

1993 届电子系毕业生,

民德电子董事长。

梁光伟

1985 届电子系毕业生,

原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

司董事长、总裁。

就业深造

就业率:

近 3 年就业率均在 90% 以上,位于全校前列

就业单位(知名对口就职单位):

腾讯,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

平均薪资待遇:

8000 元以上

深造高校(境内、外知名高校):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深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曼

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等。

卢惠辉

2004 届 电 子 科 学 与 技

术系毕业生,暨南大学

光电工程系系主任,教

授、博士生导师。

传播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190

191传播学院

/

190

19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94页

电子信息工程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本专业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

速应用发展起来的,就业前景广泛。尤其是在号称

“世界创客之都”的深圳,腾讯、华为等世界级IT企

业众多,创业氛围浓厚,为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提供

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无限发展可能。

就业方向:

可以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计算

机与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

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

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外相关专业的

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就业单位:

科创企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各种类型企

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

专业前景

主要课程

【学科 / 专业优势】

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特色专业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首批IT名牌专业

广东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广东省攀峰学科

USNews2023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电气与电子工程,世界第 48 名,全国第 26 名

软科 2023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 15 名(全国前 8%)

2023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

通信工程世界排名第 25 名,国内排名第

9 名

信号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系统、嵌入式电子

信息系统、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及应用

培养方向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工程数学系列课程

电路理论系列课程

计算机技术与程序设计系列课程

信号处理系列课程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列课程

控制通信与网络系列课程

嵌入式系统与集成电路系列课程

第195页

两个特色班 : 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

卓越 AI 人才培养特色班 (AI 特色班 ),

依托特色班培养工程精英人才和拔

尖创新人才;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重点面向新

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处理、大

数据等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提倡研教融合育才,鼓励本科生参与

教师科研项目 ;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培养学

生创业意识和能力。

01

02

03

04

培养特色

就业深造

就业率:每年初次就业率均在 95% 以上

就业单位:

平均薪资待遇:

深造:

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腾讯、华为、中兴、

大疆等深圳及大湾区的行业领头羊及众多的

创新创业企业就业

(2018 届毕业半年后 ):8972 元 / 月 ( 麦可思统计 )

每年平均留学和考研升学率约为 35%。

传播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192

19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96页

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

-2024 年起高考招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作为首席教授,并聘请多名海

内外知名学者作为特聘教授。学生进入特色班后,进

行前一阶段“通才教育”的基础知识强化与后一阶段

“专才教育”的跨学科融合,所有课程原则上采用双

语教学模式。

文华班简介

主要课程

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为抓手,学生组队成立项

目小组,在导师带领下参加各类创新比赛,过程中提

出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完成有挑战性的创新项目,

提升创新、研究、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等全面能力。

以“问题 / 机制”+“学生 / 激情”+“导师 / 荣誉”

三大要素相互汇集、相互碰撞、相互牵引,实现高质

量的创新培养。

创新培养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无线通信

现代通信原理

微机原理与接口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大数据分析

信息安全与区块链

智能无人系统与边缘计算

随机信号处理

高频电子线路

信息论与编码

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计算机网络

数字图像处理

机器人学导论

香港科技大学每年为文华班优秀学生提供若干个交

流名额,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本科毕业设计项目;香

港科技大学每年为文华班优秀学生提供若干个深造

名额,直升授课式硕士。

其他国际化举措:海外高校推荐深造,导师推荐国际

化交流合作平台,海外交流学习,奖学金补助,定期

开展深造咨询讲座留学问题答疑,为优秀学生提供

推荐信。

国际化

培养成果

2020 级(第一届)文华班毕业统计

保研率 37%,11 人保研至中山大学、电子科

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

深造。

深造率 70%,7 人收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

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 广州 )、

香港城市大学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 美国 )

等海外高校的录取通知;3 人考研至华南理工

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深造。

第197页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本专业随着5G移动通信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

就 业前景 广泛 。近 年来 的毕业 生 除 攻 读 研究 生 继

续深造之外,大部分集中在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

开发商、移动 终端 开发和生 产商、科 研院 所、移动

互联网类企业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开发、系统测试、

运营维护和网络建设等,包括IBM,华为,腾讯,百

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就业。

就业方向:

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光通信及 5G 通信等

领域的教学、科研和设计等。

就业单位:

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

教育单位等。

就业情况:

本专业学生基本处于就业或继续深造状态,近

3 年的初次就业率在 95% 左右,整体就业情

况稳定良好,学生多就业于与专业相关的高新

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度基

本一致。

依托康佳国家实习基地、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广东省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应用与教学联合

实验室、广东省移动智能终端工程技术中心、广东

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省级工程中心,并且与多个企业联合实验室或实习

实训基地,形成了从基础、专业到应用的多层次实践

教学基地。

依托资源 知识掌握: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通

信原理、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相关应用知识。能

力培养 : 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针对信

息与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

实现;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

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

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通信产业的发

展状况。

【学科 / 专业优势】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特色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广东省攀峰学科

建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家级一流本科

课程;

US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电气与电子工程,世界第48名,全国第26名

软科2023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15名(全国前8%)

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通信工程世界排名第25名,国内排名第9名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通信工程

专业前景

/

194

195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198页

复变函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语音信号处理

随机信号处理

数字电视技术

微型计算机技术

移动通信

光纤通信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主要课程

培养特色

本专业的特色优势是面向工程认证标准,

以学生 为中心 、产出为导向、持 续改 进 提

高学生解决 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 创新 创

业教 育,注 重个 性化 培 养、校 企 合 作 培 养

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提高教育国际化

程 度,培 养 视 野 宽 广、意 识 领 先 、素 质 优

良、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通信原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

信号与系统

工程实践

通信电子线路

电路分析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C 程序设计

线性代数

第199页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

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

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 ; 具有

创新意识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

新技术的能力。本专业就业前景广泛。几年来,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5% 以上。

就业方向:

电子、光电子专业相关的各类科技公司从

事研发或管理工作等。

就业单位:

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

教育单位等。如中国联通、中兴通讯、富

士康、中国电信、腾讯、IBM、深信服电子、

爱普生、爱立信、新飞通、大族激光、有

方科技等。

主要课程

量子力学

信号与系统

半导体器件物理

微波技术

激光原理

射频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

专业方向

培养特色

省级IT名牌专业。始终坚持理工结合,强调

宽口径培养。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将使学生在微波技术、射频识别、激

光技术、光电检测等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

两个方向具备专长。

专业前景

【学科 / 专业优势】

  广东省IT名牌专业

2023 软科中国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

全国前 37 名,广东省第 2 名

USNews2023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电气与电子工程,全国第 26 名,世界第 48 名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

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有28名专任教师,全 部具有博士学位,

89%的老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正高职称5人,

其中3人为特聘教授;副高职称10人。40岁以下

青年才俊18人。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电路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电磁场与电磁波

/

196

197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200页

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成为当前

新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

以及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已经把集成电路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

性支柱产业,而我国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的最大的

市场。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

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目前在深圳开办微电子专业

的高等院校偏少,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应用型人才较

为缺乏。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

业自然科学基 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

的专业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奠定基

础 ; 学 生有 机会 去华 为 技术有限公司、大

疆创新 科 技有限公司、中兴 通讯等名企实

习,实习企 业 涵 盖 全 国 各地 多 家单位 ; 与

大族激光、中国长城 和久 通物联等知名企

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培养特色

【学科 / 专业优势】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US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

电气与电子工程,全国第26名,世界第48名。

目前,我系课内实验(训)约占总学分的27%,设 置

含 课 内实 验(训)课 程 1 3 门 。鼓 励学生参 与教师 科

研课题、举办 科技 竞赛、创业比赛等,培养学生动

手能力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合

作机制,使学生在大型高新企业(如华为、大疆、中

兴、创维等)参观、实习中链接教学与企业需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前景

就业方向:

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

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就业单位:

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

教育单位等。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选考科目要求:物理 + 化学

知识掌握:

本专业学生需要在微电子技术、物理学和

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

掌握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微机电系统

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

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

资料检索基本方法。

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

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

的能力。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宣传画册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