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宫廷夜场

发布时间:2023-11-0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太和—宫廷夜场

四种抱月瓶哪类最为贵?其中透露乾隆帝的终极信仰追求乾隆帝对于抱月瓶这一由明永乐时创烧的器型情有独钟,烧造极多,以至使其成为了清宫每年必备的大运琢器之一。据相关统计,乾隆朝每年烧造抱月瓶数量将近五对;嘉庆时大约每年维持烧造四对(图一),然自嘉庆十六年起,就停烧了大运瓷器;道光前期,恢复大运瓷器烧造,每年维持两对抱月瓶。道光二十五年,为节俭治国,内务府裁减大运琢器的“不急之务”,抱月瓶遂被停止烧造。以上可知,抱月瓶烧制最多的便是乾隆时期。此式御瓷腹部尺寸硕大,颈部和足部又收至甚小,且贴塑双耳,造型刁钻,可谓是烧造难度最大的大运瓷器,也是乾隆官窑器中极具标志性的品种,一直以来为顶级藏家所衷爱。然而在众多的乾隆抱月瓶中哪些是最为重要、稀少、精致、珍贵的呢?本文将逐一分析解说。图一:《嘉庆汉装行乐图》(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嘉时期,各式抱月瓶成为清宫经典陈设器。图二: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高 59cm,佳士得 2018 年春拍,成交价:6985 万港币。01、抱月瓶之汉地、满蒙二元性抱月瓶也称宝月瓶、马挂瓶、扁瓶、扁壶、背壶。乾隆抱月瓶各式彩釉均有,传世所见类型共计近二十... [收起]
[展开]
太和—宫廷夜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四种抱月瓶哪类最为贵?其中透露乾隆

帝的终极信仰追求

乾隆帝对于抱月瓶这一由明永乐时创烧的器型情有独钟,烧造极多,以至使其成为了清宫每年必备的大运琢器之一。

据相关统计,乾隆朝每年烧造抱月瓶数量将近五对;嘉庆时大约每年维持烧造四对(图一),然自嘉庆十六年起,

就停烧了大运瓷器;道光前期,恢复大运瓷器烧造,每年维持两对抱月瓶。道光二十五年,为节俭治国,内务府裁

减大运琢器的“不急之务”,抱月瓶遂被停止烧造。

以上可知,抱月瓶烧制最多的便是乾隆时期。此式御瓷腹部尺寸硕大,颈部和足部又收至甚小,且贴塑双耳,造型

刁钻,可谓是烧造难度最大的大运瓷器,也是乾隆官窑器中极具标志性的品种,一直以来为顶级藏家所衷爱。然而

在众多的乾隆抱月瓶中哪些是最为重要、稀少、精致、珍贵的呢?本文将逐一分析解说。

图一:《嘉庆汉装行乐图》(清宫旧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嘉时期,

各式抱月瓶成为清宫经典陈设器。

图二: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

大抱月瓶,高 59cm,佳士得 2018 年

春拍,成交价:6985 万港币。

01、抱月瓶之汉地、满蒙二元性

抱月瓶也称宝月瓶、马挂瓶、扁瓶、扁壶、背壶。乾隆抱月瓶各式彩釉均有,传世所见类型共计近二十种,如以题

材来分,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人物、花鸟果蔬题材,多显露汉地书画传统,是满清帝王遵循汉文化传统,极富中原艺术韵味的一类器物

(图二)。第二类为仿永宣风格(图三),双耳多为龙耳或如意耳。永宣扁壶多为明初皇帝之外交礼物,富有异域

情调。第三类为满蒙藏体系风格,存世较多的便是下面这一类的自雍正开始创烧,乾隆又再延续的八吉祥螭龙耳题

材作品(图四)。

图三:左为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双龙耳扁壶,香港苏

富比 2017 年秋拍,成交价为 2410 万港币;右为明

永乐 青花缠枝莲扁瓶,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图四: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螭耳

抱月瓶,纽约佳士得 2011 年

拍卖会,成交:265.85 万美元。

第152页

第四类为汉地皇权风格,其代表纹样为龙纹,双耳亦多为龙耳。此类抱月瓶极卓越者便是在今年上半年以破亿价格

成交的清乾隆斗彩苍龙教子图夔龙耳抱月瓶(图五)。

以上四类,可再两两划分为汉地体系和满蒙藏体系两大类,正好符合了清帝国在执政时体现出来的二元帝国治理技

术。

然众多乾隆抱月瓶中,却有一例来自满蒙藏体系的作品,极为特殊,尤能映射出大清帝国多元复合的宗教及政治秩序。

02、稀少的蝠耳抱月瓶

京古拍卖的这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双蝠耳扁瓶(下文简称本品)是一件十分重要乾隆御窑作品。

其特殊之处有三。一为尺寸为同类之小号者,其高未及一尺,可供手持把玩,而其它常见抱月瓶多为 50 厘米高,

仅供陈设。

特殊之二在其双耳为蝙蝠耳。乾隆抱月瓶其上绘画与贴塑双耳俱相应相配,如(图二)这件春耕图抱月瓶,纹样为

汉地农耕主题,故其耳为一对倒立的蝙蝠,有汉语谐音“福到之意”。

蝙蝠耳的抱月瓶在乾隆朝是十分少见的,可谓百无一二。

另外还有一例北京保利 2018 秋拍拍出的清乾隆斗彩加粉彩三多双蝠耳抱月瓶亦是蝠耳(图六),且与那件青花缠

枝莲托八宝蝠耳扁瓶都是正向蝙蝠,而非倒立蝙蝠。

市场上便极少见到蝠耳抱月瓶,且据此特征者皆售价不菲,可见市场对蝠耳抱月瓶的认可度。以上此三件抱月瓶中

斗彩三多瓶与青花缠枝莲托八宝蝠耳扁瓶尺寸相类,而耕织图瓶又为特大尺寸的一件。三件器物或特大或特小,皆

与常规抱月瓶尺寸不同。

另外从款识上来说这三件抱月瓶也有共通之处(图七)。上面的对比图可见,此三件抱月瓶款识之书写方式一致,

最特别处是“清”字世的左半部分,其方框内写成一“T”字,这于乾隆前期的写款方式是不同的。

与此写款一致的还有下面这件清乾隆青花洋彩缠枝西洋花卉纹抱月瓶(图八)。

此洋彩抱月瓶款识与上面三件蝠耳抱月瓶写法一致。而据清代宫廷档案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九江关

监督额尔登布进贡的物品中,有白地青花洋彩玉堂富贵宝月瓶一对,应是与此洋彩抱月瓶相类的品种。又由于以上

这四间抱月瓶在款识上的相同点,可推测应都为同一时期烧造,乃乾隆御窑别出心裁的一小批特殊作品。

03、化身文殊菩萨的乾隆帝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六世班禅带着一支两三千人的“祝寿团”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此行成就了乾隆君臣对藏“统

战工作”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而本文重点言说的那件大致也于这个时期烧造的青花缠枝莲托八宝蝠耳扁瓶之纹样

(具此纹样的乾隆蝠耳抱月瓶十分稀少,难得一见)也与藏传佛教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这则是本品的第三个特殊

之处(图九)。

现代清史学者研究,认为乾隆帝以藏传佛教赋予的“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身份统治蒙藏族群,对蒙藏地区

运用了一套与内地儒家意识形态相平行的藏传佛教的意识形态。

乾隆帝皈依了藏传佛教的格鲁派,还修行萨迦派的密法。乾隆十年之后,乾隆帝还从章嘉国师受胜乐灌顶、修法。

图五:清乾隆 斗彩苍龙

教子图夔龙耳抱月瓶,

佳士得 2023 年 春 拍,

成交价:1.08 亿港币。

图六:清乾隆 斗彩加粉

彩三多双蝠耳抱月瓶,

北京保利 2018 秋拍,成

交价:1012 万人民币。

图七:左为京古缠枝

莲托八宝扁壶;右为

耕织图抱月瓶。

图八:清乾隆 青花洋彩缠枝西洋

花卉纹抱月瓶,高 25.3,北京诚

轩 2020 年秋拍,成交价:851 万

人民币。

第153页

此后,依次听受了“吉祥轮胜乐甚深二道次教授及分支”等密法。将自己等同于文殊菩萨的乾隆帝,还大量绘制唐

卡(图十)。

乾隆的宫廷唐卡构图繁密华丽、沉着饱满,各个物象间具有的特殊节奏感,有跌宕,有起伏,有声势,场面隆重而

盛大,再现出净土世界的炫丽光辉。

通过观看这些艺术品可明显感受到这只青花缠枝莲托八宝蝠耳扁瓶亦有着同样的艺术感染力,宗教信仰力。

须知,雍正时虽然就有八宝绘于抱月瓶上的先例,且此类御器乾隆亦有续烧,但此类器之构图还是有清简特点的,

式样风格上更贴近永宣抱月瓶,而本品则是乾隆独创的,更贴近于藏地佛教艺术之风格。缠枝莲托八宝的纹样在清

宫涉及藏传佛教的器物中常有出现,其构图方式与这件青花缠枝莲托八宝蝠耳扁瓶是类同的。

由此可见,缠枝莲八宝纹是乾隆时清宫关系藏传佛教信仰的重要纹样。八宝纹还称八吉祥、吉祥八宝,乾隆帝认为

自己是文殊菩萨化身,文殊则又有妙吉祥、金刚吉祥等含义,这也说明了八宝纹对于乾隆帝意义非凡。

再回到本品之蝠耳造型上。前文有叙,御窑抱月瓶之双耳与所绘纹样是有关联讲究的,此器之蝙蝠耳其实亦与藏传

佛教信仰相关。蝙蝠,藏文称为帕旺,在西藏宗教文化中常以图案或象征物形式存在。西藏苯教还流传有一部《蝙

蝠经》。

04、乾隆帝的终极信仰

乾隆帝是一位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常修行藏传佛教秘法。法国学者王微(Franscoise Touten Wang)关于乾隆裕

陵地宫的研究对乾隆建筑、器物中藏传佛教纹样的运用有独到认识(图十一)。再往远追溯,抱月瓶这一器型本来

就有西域“基因”,是借鉴了中国的扁壶和西亚游牧民族的铜器而创造的瓷器造型。此类器物,清宫作为礼物赏赐

给西藏的高层宗教人士也是十分正常的。如一例西藏馆藏的嘉庆御窑抱月瓶(图十二),其身上带有的文化因素则

是汉地传统的,可见汉藏两地文化在清中期交流密切。

从艺术史的角落来说,常有雍正简雅,乾隆繁缛的说法。在这两位皇帝的内心深处,雍正帝更亲近道教,于是道家

清虚玄真的一面便在他的御瓷中有所体现。

而乾隆帝亲近藏传佛教,于是由他主导的器物便多有繁丽圆满之器,恰如那一幅幅宫廷唐卡,亦如本品,其中奥妙

无穷莲花香,八宝香浮秀景天,可谓一派佛家极乐盛世、人间仙境气象。

图九:与本品纹样类同的扁瓶

在香港苏富比 1998 年秋拍时

还出现一件。

图十二:清嘉庆青花双鹤

暗鹿云耳抱月瓶,西藏布

达拉宫管理处藏。

图十一:乾隆裕陵地宫

中的藏文陀罗尼经及缠

枝莲纹和八宝纹

图十:清宫旧藏乾隆皇

帝佛装像唐卡,北京故

宫博物院藏。

第157页

862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双幅耳扁瓶

来源:1. 中国嘉德 2002 年秋季拍卖会《瑞金堂藏瓷》lot1142

2. 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卖会 lot4307

31 cm. H

RMB: 2,600,000 - 4,800,000

中国嘉德 2002 年秋季拍卖会《瑞金堂藏

瓷》封面及封底图

北京保利五周年春季拍卖会封面及内页

第161页

863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暗刻匡庐图大灯笼尊

说明:此式样灯笼瓶多有唐窑作品,如中国嘉德香港 2013 年 10 月 6 日拍卖会拍出一例(编号 0583)底款便将“乾”

字左边的“曰”字特意写为“由”字。检视当今存世实物,目前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

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印盒”及“青花釉里红喜鹊海水印盒”、国家博物馆

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等,这些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风格,而由上博笔筒之唐英落款

及国博所藏笔筒的唐英“陶成堂”落款可知,此类写款器物当属于乾隆早期唐英榷陶之佳作。

本品笔法细腻入微,钴蓝似水墨般浓淡有致、远近有别,云蒸雾罩间恍若神迹,亦真亦幻,不是仙境甚似仙境。

对比中国嘉德香港拍出此例灯笼瓶本品与之尺寸相近,器型相同,所绘山水纹亦风格类似。以风景入瓷,已

属难得,以庐山风景入瓷,更是绝无仅有,中外资料中暂未见他例。庐山,位于江西境内长江之畔,有大岭

七重,高峰九十座,传说远古有匡氏七兄弟隐居于此,故也称“匡庐”。庐山自古为文化胜地,无数诗人骚客

曾慕名造访,留下众多诗篇画作,为世人传诵。素来重视文治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忽视庐山之盛名,虽未

曾到访,却不忘在诸多御题诗中多番提及,而宫中珍藏之庐山风景画,也足以让他对庐山之景了然于胸。此

庐山瓷画,以主峰为中,奇峰银瀑并列其间,水泊舟船环绕其外,亭台楼阁点缀山林,其构图、布局与宫廷

画家董邦达为乾隆皇帝绘制的横幅庐山图颇有相似,同样的取景角度,也见于《三才图会》、《新镌海内奇

观》等木刻插画中。董氏庐山图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他在画上钤盖印章六枚以示嘉奖,大概此画正绘出

了他心目中的庐山之景。

从瓷器品种看,乾隆朝亦烧造其它图案之青花灯笼瓶,如北京故宫珍藏两件,一绘异兽图,一绘鹿鹤图,无年款。

另有青花釉里红灯笼瓶如绘三星图者,见香港苏富比 2008 年秋第 2203 号拍品及 1982 年春第 261 号拍品,

此二件均无年款。

参阅:1.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中国嘉德香港 2013 年 10 月 6 日拍卖会 lot0583,成交价:1150 万。

2. 北京保利 2021 秋季拍卖会 Lot5541,成交价:1311 万。

3. 北京保利 2021 秋季拍卖会 Lot5544,成交价:805 万

4. 清乾隆 董邦达《庐山图卷》局部,波士顿美术馆藏。

52 cm. H

RMB: 600,000 - 1,000,000

第164页

864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釉里红狮子戏球洗口瓶

来源:英国怀特岛家族 20 世纪初购自伦敦古董商;英国多切斯特都克 2013 年 5 月 9 日拍卖。

说明:乾隆一朝崇尚摹古,追求融汇古今之精粹于一体,故其御瓷一项多见古为今用,又不乏创新活力,本品即为解读此番造器

精神的佳例。本品造型取法于秦汉铜器—蒜头瓶,长颈鼓腹,颈饰弦纹,显然是取自内府典藏的古器为范而成,并且是

历史上瓷质蒜头瓶当中与原物外型最为相近的,它与万历时期粗拙厚重的风格完全不同,彰显出乾隆时代的摹古考究精神。

其外型大致忠于原物,于此基础之上赋予新的瓷绘装饰风格,宣示皇家的审美品味。故而加以修饰改进,将六瓣瓜棱口只

是改成方折式口并环绘缠枝花卉纹,在追求俊秀古雅之美的同时凸显了硬挺利落之感。将颈部弦纹改为三道,以增其挺拔。

通体上下绘九层纹饰,主题纹饰为三狮戏绣球图。一狮仰首顶球,一狮回首扑球,一狮前趋追球,以青花绘头尾眼睛,以

釉里红绘狮身毛发;以青花绘飘带,以釉里红绘火焰。红蓝相间,互为辉映,在莹润细白的釉面衬托之下,令人顿生惊艳之美。

其用笔精细,对三狮之刻画纤毫毕露,毛发茸茸之感尽现眼前,神态之憨拙逼真,更彰内府良匠状物之能事。

瑞狮戏球为中国古代艺术品喜闻乐见的装饰,尤得皇家所爱,在瓷器上以明代宣、成二朝官窑狮球碗罐最为著称,本品瑞

狮形象较前更为写实入微,动感强烈。而以青花釉里红来装饰狮球纹则是乾隆一朝的首创,体现彼时榷陶御窑厂锐意创新,

勇于探索。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不同的呈色剂,钴与铜烧成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同,故烧制成功的难度极大。观雍乾御瓷

青花釉里红制品,青花浓重时则釉里红发色暗淡,釉里红鲜艳时则青花灰暗,两全其美者,百中不见一二,历为榷陶者所伤神。

而本品之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佳器必出良工之手,本品为乾隆御瓷青花釉里红之翘楚,

必是名窑所出,与本品类同的一些器物上所书的独特底款昭示出了此类作品不凡之身份。

这件同款蒜头瓶其六字篆款间隔疏朗,大气而稳健,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琢器。而“乾隆”之“乾”字书写篆法

别具一格,将左边的“曰”字写为“由”字。检视当今存世实物,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与之相同,但

此类写法可参考者寥寥无几,颇为珍罕,其余几例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印盒”、“青花釉里

红喜鹊海水印盒”、北京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望星楼典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广东博物馆

收藏“乾隆青花隶书诗文笔筒”。以上列举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风格,写款无疑皆出一人之手,国博藏笔筒上更有

唐英“陶成堂”落款与上博笔筒之唐英落款更一起证明,此类写款器物属于唐英榷陶之佳作,尤为钟情釉里红的使用,并且发

色上乘,均鲜妍夺目。当为唐英受到乾隆斥责之后精心改进窑务烧制而成的佳器,这段史实可见于《唐英瓷务长编》。在

乾隆初年,乾隆帝对御窑厂作品“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的现象颇为不满,屡屡责问唐英。在乾隆三年十月,明确下旨说:釉

里红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在这种压力下,唐英必当努力恢复青花釉里红的制作,以复皇命,遂有此“花纹清真,

釉水肥润,颜色鲜明”之御窑精绝之作。

关于此类独特珍罕御瓷的具体制作时间,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也可以为藏家提供研究的重要信

息。该笔筒敷色特征与雍正者无异,若掩去底款难分雍乾,可以断定该笔筒距离雍正一朝的时间极为短暂,据此可以肯定

此式款字出现时间极早,是乾隆初期景德镇唐英任督陶官时使用的独特字体。然其存世罕见,恐因其使用时间甚短之故。

关于乾隆御瓷款式问题,在乾隆登基之初并无专门规定,远在江西的御窑厂沿袭雍正朝的写款传统尤为正常,故楷篆并重,

故目前尚见有乾隆六字两行楷书款的器物,直到乾隆二年十月始有专谕下发。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记载,

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批谕“窑上若另有旧样,仍随新样烧造。盘,碗,盅,碟俱用篆字,款要周正。”

乾隆皇帝要求御窑厂烧造盘碗忠碟等圆器都书写篆款,要求写得规整端正。但乾隆皇帝并不满足于此,三天之后在下发谕

旨一道:“于十月十六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交篆字款纸様一张,传旨以后焼造尊、

瓶、罐、盘、钟、碗、碟磁器等,倶照此篆字款式轻重成造。钦此。”

乾隆皇帝似乎对篆款情有独钟,并且专门提供款样,要求以后烧造所有御瓷皆照此样书写篆款。检视档案文献,可知乾隆

官窑瓷器款识曾有前后之别,今日所常见者应为乾隆钦定之篆字款式,烧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而烧制于此之前的篆款

器皿,应该就是此类青花釉里红狮纹蒜头瓶所落之篆款,其前后施用时间不足两年。故本品应为乾隆元年或二年唐窑之间

的唐窑名作,其存世异常珍稀,相同之作极为罕见,分别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香港葛氏天民楼典藏,可资参考。

参阅:北京保利 2010 年春季拍卖会 lot4309,成交价:1680 万

36.5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2010 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lot 号 4309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第167页

865 明洪武 釉里红花卉纹碗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说明:此碗内外壁均以釉里红绘缠枝牡丹纹,口沿及圈足饰回纹,是洪武釉里红的常见制饰,釉里红偶有褐色斑点,

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见火石红。明代洪武瓷器中除青花瓷器以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釉里红瓷器,红色是明

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洪武三年朱

元璋颁布了“以红色为贵”的旨意,并且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装饰。

明代釉里红瓷器源于元代釉里红瓷器,其制作工艺和青花瓷器一样,所不同的在于用料,前者是以氧化铜着

色,后者则以氧化钴着色,它们都是在瓷胎上描绘花纹,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由

于釉里红瓷器制作困难,再者成品率低,因此其生产制造在中国的陶瓷手工业历史中曾数度中止。正因为此,

传世的釉里红瓷器益显珍贵。

本次拍卖的这件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属明洪武瓷器的典范之作,无论是纹饰布局,还是纹饰题材都具有元代

遗风,但线条比元代更加精细。釉里红呈色较暗淡,色泽趋灰,有局部红色晕散现象;器物釉面肥厚滋润,

釉色清白,胎体淘炼略欠精细,胎质呈浅灰白色,露胎处可见火石红斑。

此器的纹饰,以缠枝花卉为主,辅助纹饰以回纹做边饰,花、叶远不及元代瓷器所绘的缠枝花卉纹里花、叶

的大小,呈现出洪武瓷的三个画风。其一,花卉在构图中的地位更为显要,枝繁叶茂的缠枝纹饰因此更为悦

目突出。其二,在正面描绘花卉时,花蕊均留有一道白边,这种画法简洁有效,加强了与周围深色花瓣的浓

淡对比。洪武瓷器上的缠枝菊纹也有类似的画法,常在白色瓣内勾出一道白边。其三,洪武瓷器多以三角构

图侧写牡丹,构图上以牡丹的正面和侧面描写交错出现。这种手法使波浪般的缠枝图案显得错落有致,与此

同时亦突出了整体的造型。

此外,公元十四世纪末的瓷器画工喜为花卉描上白色瓣尖。而釉里红烧造技术较难掌握,尤其是铜元素对炉

窑的温度和气氛要求非常严格,烧制温度低了颜色发黑,温度高了颜色又会晕散,甚至完全挥发成不了红色,

其间不可预计因素可想而知;然而,这只碗釉里红料的掌握恰到好处,画法既呈现了缠枝纹之柔美,亦突出

了白色花尖与殷红的花瓣之间的对比,弥足珍贵。

20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第168页

866 清咸丰 仿官釉贯耳瓶

来源:比利时私人旧藏

款识:大清咸丰年制

说明:本品为清代御窑仿宋釉典型器,造型源自宋代修内司官窑粉青贯耳穿带杏叶方壶,瓶形制周正,挺拔大方,

口呈四方倭角形,颈部对饰双贯耳,腹部饰两个杏圆凸起,通体施仿官釉,釉色肥腴莹润,色泽白青,为咸

丰时仿官釉精品。此式贯耳瓶始烧于雍正时期,其后御窑继续烧制。

咸丰一朝存世短暂,内忧外患,据《清档》载,景德镇御窑厂在咸丰五年以后基本停烧,故咸丰朝制瓷数量

极其有限,又因英法联军烧抢圆明园时再遭厄运,因而传世品更加稀少,本品即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咸丰朝官

窑器。

31 cm. H

RMB: 800,000 - 1,200,000

第170页

867 清乾隆 窑变釉杏圆贯耳瓶

来源:巴黎佳士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贯耳瓶器形源自上古青铜器,宋代时开始出现瓷器品种。清代乾隆时期,高宗皇帝好古成癖,贯耳瓶因其端

庄古朴的造型而得到乾隆帝的喜爱,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因此烧造了大量釉色相异、器形有别的贯耳瓶供乾隆

帝赏玩。本瓶即为乾隆朝贯耳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其口部略外撇,颈部两侧饰贯耳,腹部下垂,两面分

饰杏圆凸起,下承圈足。整器造型端庄挺拔、古朴大气。瓶通体施窑变釉,釉汁丰腴斑斓,红蓝两色,交织

相融,灿若火焰。瓶底心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窑变釉是一种以铜红釉为主,并添加多种金属元素烧制而成的高温釉,为唐英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仿钧窑釉

色所繁衍出的一个创新品种。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

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澜的釉色,千种风姿,万般异彩。借用唐

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30.5 cm. H

RMB: 350,000 - 600,000

第172页

868 清嘉庆 窑变釉杏圆贯耳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说明:窑变釉贯耳瓶为清代官窑的传统品种。窑变釉始烧于雍正朝,是仿钧釉衍生出的新品种,乾隆官窑将其运用

于贯耳瓶上,始成此瓶样式,而后历朝多有沿袭烧造。

器形仿汉投壶式样,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贯耳,腹部扁圆,腹部前后有凸起的杏形纹样。通体施窑变

釉,釉质莹润光亮。釉色以高温铜红釉为主色调,釉色红艳动人,边棱呈月白色,甜美自然,居中泛火焰青,

静穆温润。三色釉互相融合,相叠相交,如幻似霞。长方形圈足,底部刷酱色涂料。整器胎体厚重,圈足修

胎规整,若置于文房案几陈设,凝重瑰丽,古趣盎然。

本品胎体厚重,圈足修胎规整,置于文房案几陈设,静穆温润、幽隽淡雅,凝重中透出清娴秀气,多了几分

古趣盎然。

30.5 cm. H

RMB: 300,000 - 500,000

第176页

学古人?学洋人?乾隆帝包罗万象的宫

廷花器

01、宋与清的盛世繁花

在宋代,我国对于花器“物”与“用”的关系之讲究达到一个历史高峰,这时期发明的陶瓷花器在兼顾纯赏玩美观

化的特点的同时亦十分追求的实用性。一个花瓶、花插蓄水维持了花的鲜活性,同时还能发挥支撑花材之承托功能

(图一、图二)。

至清代盛期,这样的一器多孔花插又在宫廷内复兴。

在器型方面,雍正时期出现了双连瓶、四连罐等由多件瓶子共同组合完成的花插作品。至乾隆时期,御窑厂再加以

发挥,烧造出双管瓶、三级瓶、四喜瓶、五岳瓶、六孔瓶和七孔花插等(图三)。

在釉色方面,清宫的多孔花插多以仿宋瓷之釉色烧制,这也是清帝遵循古意的一种选择。另外,晚明袁宏道所著的

《瓶史》也曾有言:“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

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可见,以宋瓷釉色烧造花插也是明代以降,知识分子的文雅趣味。以文人皇帝自居的

雍正、乾隆皇帝自然是深慕此道的。

在京古拍卖 2023 年秋拍拍品中便有一件清乾隆仿官釉四联瓶(下文简称本品),乃此类御瓷花插等级极高者。此

四联瓶整体以四个小口瓶相连而成,单瓶为小唇口外撇,束颈,长直腹,下承内挖式圈足。圈足修胎十分规整,露

胎处为黑褐色,以摹“铁足”之效果。

此类御用仿官釉作品,有的署款,有的则不署(无款的为有意摹古),有款的多为青花篆书本朝六字三行款。而似

此四联瓶正好有四个底足,故而设计者便在每个外底心都以青花书一字,合为“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且从“乾”

字的写法上看,此器应是乾隆早期的唐窑作品。此种四字篆书款在乾隆官窑器中是十分少见,稀缺的。

四联瓶是雍正时期独创的新器型,雍乾两朝皆有烧造。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有提及,雍正时期“四

联瓶,器身由四个相同小筒瓶粘连体,组成新奇的造型,也有两瓶粘连的。见有青花、仿汝、仿官品种”(图四)。

京古这件四联花插官釉之色,色泽淡雅,静穆高贵,是御窑厂精心研创方始成功的精粹器物。为得宋官釉色精髓,

图一:南宋 龙泉窑青瓷五管瓶,金

鱼村窖藏出土,四川遂宁宋瓷博物

馆藏。类似的龙泉窑五管瓶台北故

宫博物院亦藏有一例。

图二: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五

孔花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三:清乾隆 冬青釉

三孔葫芦瓶,台北故

宫博物院藏。

图四:清雍正 青瓷四管花插,台北故

宫博物院藏。

第177页

由皇帝首肯,以大内所藏宋代官窑器物为样板,都陶官唐英在景德镇御窑厂奋勉仿烧。此即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

纪事碑记》记载:“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之故事也。在《清宫瓷器档

案》中,此四联花插所记便为“大观釉”。

但为何清宫不称其为宋官釉却名其为大观釉呢?据清乾隆时期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十记载:“大观,北宋年号,

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隽公不书官,纪观,称大观釉,盖以镇陶有厂官器,民俗有官古器,故用观字以别

之。其实大观即宋官釉,或疑观、官为二,皆伪。”

入乾隆朝以后,唐英榷陶仿制官釉的水平,仍然保持原有水平,神韵一如前朝。乾隆皇帝也对此类釉色瓷宝爱有加,

据《清宫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 年)七月四日,“员外郎白世秀太监胡世杰交大观

釉瓶一件(破坏),传上曰着粘好钦此”,瓶破损后并非新做而是修补后再用,足见珍惜。

作为清宫花器,此类官釉花插乾隆帝极为重视、喜爱,存有不少皇帝对此类器吩咐改进的资料。如在《清宫内务府

造办处》记载,乾隆三年五月、六月,太监交:“大官釉五岳花插一件(图六)、大官釉蛋式水盛、大官釉小纸槌

瓶、大官釉撇口大碗、大官釉六方尊、大官釉收小双环天禄尊、大官釉放大双管撇口大汉尊、大官釉拱八卦铜鼓尊、

大官釉方大蒜头尊。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又如在乾隆二年(1737 年)十月,乾隆皇帝嫌“大

观釉收小一号花瓶咀子甚粗”,要求“再烧造时收细些”。

此类的唐窑仿宋官釉作品,艺术成就极高,曾得民国时期刘子芬《陶园竹说》赞誉到:“后世作者得其光泽,未能

似其莹润,得其古挫,未能似其隽雅,如画家明摹古迹,虽尽其事,而前人之神采风韵固自有别也。”

乾隆时期的唐窑仿官釉四联瓶极为少见,各大博物馆内偶有馆藏不同釉色者(图七)。

然而,查阅史料可知,此类清廷仿宋釉瓷器中,仿官窑是被视为最高等级的。如唐英《陶成纪事碑》中有载:“兹

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

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在这条文献中,唐英将此品“仿铁骨大观釉”位列新

创之五十七式之首,可见清宫对仿宋官釉色的重视程度。

除了单色釉以外乾隆朝还烧造有青花作品(图八)。

图五:清雍正 唐英 《陶务叙事碑记》 《江西通

志》卷一三五

图六:清乾隆 青釉五管四方花

插,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即

五岳花插。

图七:清 乾隆 仿哥釉四连瓶 辽

宁省博物馆藏。

02、上古青铜器与四联花插

四联柱形制品在上古时期便有青铜器出现(图九),这类器物出土时桶形器中常残留有矿物质粉末,故而专家推测

它是用来调制颜料的器物。

除了四联瓶式花插,四联造型的器物在乾隆时期玉雕中也有制成香器者。(图十)这套香具便是四足炉与四联瓶、

四联盒共同组成的瓶炉三事,即专为焚香雅趣制作的香炉、香合(盒)、箸瓶,其中箸瓶用于放置拨火用的金属制

香匙与香箸。从花器到香器,可见乾隆皇帝对四联式瓶情有独钟。

03、西洋餐瓶与多孔花插

乾隆朝的多孔花器,除了受到上古青铜器及宋瓷的影响还有可能受到西洋器物的影响。

《饮流斋说瓷》中便有记:“三孔者,口际同样突出,三孔如‘品’字形,有大有小,以东青、豆青等色为多。有

第178页

豆青而夹五彩花者,制自乾隆,盖其时说西风渐渐输入,已与西餐桌中插花之器略有相同矣。”这一论点涉及乾隆

帝对西餐的兴趣(图十一)。

翻查清档可知,在乾隆十八年三月,太监让人去做了十一把西洋刀子和一把西洋叉子,后来,乾隆皇帝又下令把刀

子都改成了叉子。四月初七,乾隆皇帝又下令将金地红花西洋锦做成膳单,红地金花西洋锦必须照着西洋布垫单做

成垫单,只是周围要匀,中间不要边。

乾隆皇帝吃饭一向都是用金匙、象牙筷、纸花筷套,在圣旨中提到西洋餐具很显然是为了给自己吃西餐准备的。可

惜清宫的《膳底档》有缺失,没有找到直接记载乾隆皇帝西洋菜的情况。但从档案记载中看,乾隆皇帝是肯定吃过

西餐的。

在明末清初,洋人曾制作过大量多管瓶(图十二、图十三),名为郁金香瓶(Tulip vase)或金字塔花瓶(pyramid

vase)。一听郁金香三字便可知,它是荷兰人喜欢的东西。

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席卷东亚的时候,把多管瓶的想法带到了中国,从中国订制了不少带回欧洲。此类荷兰花插尺

寸较小的他们会摆设在餐桌上,尺寸较大的陈设在壁炉上。乾隆皇帝酷爱西洋物件,于是官窑中便也出现了和某些

郁金香瓶造型一致的器物(图十四)。

此类洋风器物再和宋瓷釉色相结合,遂又成就了乾隆朝极特殊的一类宫廷花器。乾隆一朝创造的宫廷花器是盛放花

卉的器物,也是文人的书房雅玩,糅合了古今、东西多方风格,是花道美学的极大成者。

图九:西周早期 牛首四足形铜调色器。

此器出土时桶形器中残留有矿物质粉末,

推测它是用来调制颜料的器物。

图十:清乾隆 青玉四柱式瓶炉三事(香具

一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三:清乾隆 青花

云龙纹环耳五孔花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十二:1690-1715 年 荷

兰代尔夫特管瓶

图十四:清乾隆 霁蓝描

金七孔花插,台北故宫

博物院藏。

图十一:清 金镶璀璨碧玺花插,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八:清乾隆 青花折枝

花卉纹四联瓶,上海博物

馆藏。

第179页

869 清乾隆 仿官釉四联花瓶

16 cm. H

RMB: 1,200,000 - 1,800,000

第182页

871 清雍正 青花卷草团花纹卧足

茶圆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晚明以来,宫中盛行饮茶之道,清承明绪,也有各

式瓷质茶具见于官窑制作。雍正帝十分偏爱秀雅清

逸的成化瓷器,《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记载曾多

次下旨仿制。此茶圆造型精巧,瓷质莹洁,足底细

腻光滑,器形隽秀。口沿绘青花双线,外壁绘饰团

忍冬纹数组,茎细叶狭,笔触纤柔优美,布局疏朗

有致,青花色泽淡雅,呈色自然稳定,颇具成化神

韵,赏玩之时常令人生出怜香惜玉之感。

忍冬即金银花,是一种长瓣重须,黄白相间的植物。

《本草纲目》云:“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因此忍

冬纹又寓意益寿延年。

参阅:1. 香港苏富比 1995 年 10 月 31 日 Lot0452

2. 北京东正 2014 年 5 月 18 日 Lot0648

10.5 cm. D

RMB: 100,000 - 200,000

870 清乾隆 青花胭脂红“八仙

过海”碗

来源:在望山庄旧藏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此碗内外纹饰均以青花绘八仙,釉里红绘胭脂

波涛,碗内海水波涛中绘老寿星持杖站立,小

鹿偎依身旁,期间祥云缭绕,一派祥瑞之气。

碗外壁绘足踩神灵宝物的八仙过海图。画面描

绘细腻,蓝、红二色醒目亮丽,对比强烈。青

花及胭脂红发色均成熟稳定,体现乾隆官窑制

器之严谨风范,实不易得,圈足外壁亦饰胭脂

红回文。此碗画工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2.5 cm. D

RMB: 350,000 - 600,000

北京保利 2023 年春季拍卖会 Lot 5514

第185页

872 清康熙 蓝地绿釉云龙戏珠纹盘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说明:此式盘为清代宫廷岁例用瓷,为康熙一朝所首创,后世皆循例烧造。清代宫廷在龙纹的使用上有着严格的等

级规定。此盘敞口,浅弧壁,大平底,圈足。龙纹生动,气夺千里。内外壁通体以青花为地,上以绿彩为纹

饰。艳丽明快,黄彩娇嫩鲜亮,典雅精致,胎釉俱佳。盘心内绘团龙纹,龙体遒劲有力,内外壁皆绘二龙赶

珠纹,以火焰宝珠为地纹,线条均匀流畅,龙的形象生动凶猛,龙爪粗壮有力,盘外壁底部绘一周变形莲纹。

青花双圈书大清康熙年制款,笔道峭劲,官窑法度尽显。

32 cm. D

RMB: 500,000 - 800,000

第187页

873 清康熙 蓝地青花黄彩龙纹碗

来源:瑞士玫茵堂旧藏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

说明:蓝地青花黄彩始烧于明宣德御窑,《南窑笔记》称之为“青花填黄地者”,为明清两代尊贵之品类,先以钴料

平涂瓷坯并留白出纹饰后,施釉高温烧成,再于留白之处填施黄彩低温焙烧而成。此碗外壁主题纹饰为两条

赶珠龙,碗心为弓字型云龙纹,为康熙官窑龙纹独特的造型。其轻盈精致,胎釉俱佳,青花艳丽明快,龙纹

描绘生动,威仪难掩。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楷款,款字笔道有力,为康熙官窑标准款式。

此碗式为清代宫廷岁例用瓷,专供嫔一级后宫佳丽使用,内廷等级严森,以色泽明辨尊贵是皇家一向的风格,

决不可僭越。

据清乾隆《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铺宫”记载,内廷对瓷器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

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妃用黄地绿龙器;嫔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五彩红

龙器。结合传世实物,此规定最早应该出现在康熙年间,顺治一朝未曾有,可能当时天下初定,内廷制度尚

未有暇顾及,后至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四海升平,康熙帝参考前朝,复位礼制,制定出许多详细的内容,

包括内廷后宫的各方规定,并为后世所遵循,终清一代不曾更迭。

康熙一朝此类铺宫瓷传世数量远不及雍正乾隆朝多,甚为珍贵。

13 cm. D

RMB: 400,000 - 600,000

第188页

874 清道光 青花洞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说明:赵宋以降,玉壶春瓶以优美的曲线赢得世人百般宠爱,历千年而不衰,竹石芭蕉寓以高雅清玄之意,是古代

文人绘画的习见题材,此类竹石芭蕉玉壶春瓶始见于洪武官窑,后世多有烧制,各具特色,尤以永宣御窑青

花芭蕉竹石玉壶春瓶更成瓶式经典,清代自康熙始官窑多有仿制,遂成官窑定式,为清宫经典陈设用瓷。此

对为道光官窑佳作,其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胎体细腻坚质,施釉光洁莹润,通体青花描绘纹

饰,颈部饰蕉叶纹、缠枝花纹以及灵芝云纹作饰,底端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纹。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

案,栏杆周围,芭蕉和兰竹生于奇石之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纹饰描绘细腻,富有层次感,

地面皴法技法轻轻绘出,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之境。其绘画技法着意模拟永

宣苏麻离青之铁斑沉着效果,点涂技法发挥尽致,青花发色淋漓,质量不下乾隆,并且成对保存,更为难得。

28 cm. H

RMB: 800,000 - 1,200,000

第190页

香茶酒果,清宫茶酒器对明朝御器的继

承与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文化演进的常态。明代宫廷的茶酒器对宋代古法仪礼有大量继承,如朱元璋虽费团改散让饮叶茶成为

主流,但宋代饮末茶所用的盏托、茶匙(用于舀取茶末击拂茶汤)仍然出现在明代宫廷及王府用器中。明弘治朝重

臣丘濬所编的《家礼节仪》中便有记:“今人烧汤煎叶茶而此犹云点茶者,存旧也。”可见点茶之器在明代成为了

蕴含怀古之意的特殊用具。

同样,清代皇帝和艺术家们在设计新式御器时也屡屡会加入明廷茶酒器的一些“老元素”,如此新旧掺杂,成就了

许多新的经典名品。

明代的宫廷燕器中,杯、盅、碗形态多样,且用途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酒器、茶器、食器都存在各种大小不同的

尺寸,并不能因为尺寸较大就排除其不是茶具的可能性。如查阅嘉万时期的景德镇御窑厂记录可见,当时的青花茶

钟标注为“阔四寸”,也就是 12.8 厘米,较之现代人认知的茶钟大了很多。

明代宫廷彩瓷燕器之名品首推成化斗彩,其轻盈柔朴的风格极为怡人。

御窑场出土的一件成化斗彩碗(图一),碗形为墩式,造型承自永宣,同类器型现还存有成化青花海马墩式碗及成

化斗彩莲池鸳鸯纹墩式碗,而同类纹样的存世只此一件。

清代雍正皇帝极爱慕成化斗彩之风,延用了成化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之纹饰,而尺寸、器形加以改变,成就了雍正

御窑瓷钟的名品——斗彩三多纹杯。

京古拍卖在 2023 年秋拍的这一对清雍正斗彩三多纹杯(下文简称本品)来源显赫,乃西方私人收藏中国瓷器的巨

擘玫茵堂之旧藏,同款杯在 2021 年佳士得拍出了 600 万港币的高价(图二)。

图一:明成化 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珠山

御窑遗址出土。

图二:清雍正 斗彩三多纹杯 (一对),佳士得香港 2021 年秋拍,

lot 号 2946,成交价:600 万港币。

玫茵堂器物之来源很多都是由传奇古董商仇焱之(Edward T.Chow)、埃斯卡纳齐(Eskenazi)、伦敦老行家

Priestley & Ferraro 及著名纽约艺术品经纪人蓝理捷(JJ.Lally)经手而来。

本品外壁之斗彩瓷画由明成化斗彩折枝瑞果墩式碗化裁而来,绘折枝寿桃、佛手、及荔枝各一枝,杯心青花双圈内

绘月季纹。与成窑的斗彩艺术相比此雍正之作得其清新淡雅之真韵,然工整精致尤有过之(成化斗彩施填釉上彩料

时常较随意,有超出其釉下青花边框的现象),是雍正帝取明代御瓷之精华而开创出清代宫廷“内廷恭造”之气的

代表性器物。再观此对杯底款,乃是雍正早期书书款风格,故此物具有极重要的历史价值。

更具过渡性的艺术特征是成窑之桃纹采用大多采用平涂的方式来区分桃子的红、黄二色,显得古雅凝练,有中国平

面艺术造型的特点。而雍正此对杯桃纹的黄绿红三色没有太多的过渡色阶,但又比成窑呈色略丰富且红彩星星点点

遍布桃身,这一施彩方式体现了清宫彩瓷绘画由平涂的斗彩向渐变的粉彩转变的趋势,这也是由平面倾向的二维中

国画向立体倾向的三维西洋画发展的起始状态。

雍正的斗彩是清代彩瓷由平面向立体过渡的重要历史阶段性造物,也正是雍正开创了在斗彩器上施加粉彩的先例,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三)。

雍正斗彩三多纹杯为行内传统叫法,其实三多纹样多是由蟠桃、佛手、石榴构成,寓意“多寿多福多子”。此对杯

上没有石榴而换成了荔枝(这与成窑斗彩碗纹样是一致的),从珍惜性而言荔枝是远胜于石榴的。

第191页

由于北方不产荔枝,所以荔枝在唐朝时就是历代帝后极为朝思暮想的珍惜水果,至清代亦然。据清档记载,乾隆

四十七年,福建巡抚杨魁所进鲜荔枝一百桶,从七月初二日至十四日:“(摘)下荔枝十一个,吊(掉)下六十四

个。上(皇帝)进四个;插瓶用两个;给裕皇贵妃鲜荔枝二个;愉妃一个;六阿哥、八阿哥、和敬固伦公主、绵思

阿哥、绵亿阿哥、绵惠阿哥每位鲜荔枝一个……”如此的按个分配,可见珍视程度。

图三: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三多撇口盌一对,苏富比 2022 年

秋拍拍品,刘銮雄旧藏。雍正斗彩折枝三多纹器物还有这类

瓷碗,可见其石榴纹的过渡色阶更为丰富,斗彩加入了粉彩

后物象立体化的倾向更为明显。

图四:明 佚名 《夏景货郎图 》局部

中带茶匙的杯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以水果放入茶中一同饮食亦是由宋到明很流行的一种习俗(图四)。明代皇室的出土器物中常出现有成套茶具,

其中就有茶匙,其用途就是取食茶中之果。那时常将各种鲜果晒成干果加入蜜腌放入茶中一起饮用,甚至还加入

草药,比如有桃子干紫苏水、腌梅子紫苏饮、冬瓜茶、菊花茶等等(图五)。

而从明代御窑到这对雍正斗彩三多杯上出现的瑞果纹样,便是这种宫廷里混合时鲜瓜果以为饮子的传统习俗之美

术装饰化。

更有意思的是,这类斗彩小杯不单单是雍正帝的饮食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的心爱玩具。

清宫造办处档案中可查到,在雍正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太监刘希文交来铜镀金包镶什件画太极图洋漆箱二件,

内一件盛成窑茶圆六十二件,内一件盛成窑酒圆七十四件。传旨着各配镶棕竹边锦匣盛,再洋漆盒内上层要一般

平随其器皿,大小集锦式安放器皿,内有成对者不必拆开,一匣内盛装,若箱内仍有余空,随其器皿做黑漆架。

如何安提手处酌量配安。钦此。”(图六)

需要说明的是清档中写作成窑器者不一定是成化器物,而清御窑烧造的具有成窑风格的器物也会如此书写,同理,

书写嘉窑、万窑亦是如此情况。从上面的造办处档案可知,雍正帝将这许多仿成窑风格的斗彩茶、酒杯置于漆箱中,

开启观赏时的琳琅满目之象一定的十分让其欢喜的。

这时,斗彩小茶杯、酒杯已不再是实用器,而成为了皇帝的赏玩器。

雍正帝除了喜爱绘有各式瑞果的瓷器外,还将此种香茶酒果之风尚延展到了其它宫廷器物上。如雍正九年初,曾“着

郎世宁画各样果子围棋大小二分”。在围棋子上画满瑞果,可谓极具巧思,是明代瑞果装饰宫廷文化至清代的又

一新发展。

图五:明 佚名 《夏景货郎图 》局部中

货郎货架上的各种鲜果,北京故宫博

物院藏。

图六:清宫中装盛斗彩鸡

缸杯的锦盒,台北故宫博

物院藏。

图七:清雍正 斗彩三多纹杯 (一对),佳

士得香港 2009 年秋拍 lot1920,成交价:

482 万港币。

第192页

875 清雍正 斗彩三多纹杯(一对)

来源:1. 玫茵堂旧藏

2. 香港苏富比 2012 年 4 月 4 日,编号 26;

3. 香港苏富比 2014 年 10 月 8 日,编号 3627。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 年,卷 4,编号 1748

7.2cm.×2 D

RMB: 1,800,000 - 2,800,000

第194页

876 清乾隆 白玉浮雕云龙纹觚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说明:本器身由整块白玉雕成,玉质洁白,致密温润。其立体圆雕瓶身,瓶体为四面方瓶式,瓶身外壁运用高浮雕

技法雕成带角苍龙,形神苍老威猛,龙爪、龙须均刻划精细,其身向上延伸至瓶口,身体长曲,匍匐探首观

望,神态灵动迫真。瓶腹部浅浮雕上古兽面纹,精致华美。

清代帝王雅好古物,尤其是乾隆时期的玉匠在仿古玉器的制作中,根据玉料的形制,灵活改变了旧有的组合

关系,或是加进了一些新创的素材,故有“师古而不泥古”的风气。在仿古玉的纹饰方面,兽面纹、龙纹是最

常用的纹饰,然而早期完整且具有意义的结构,此时已完全解体,成为纯粹装饰用的图案。清帝对古物的推

崇,除了追慕淳朴古风、修养德行的原因外,或许还有些对自我功业的彰显。因为,这些古器物像征着圣王

的时代,如今在其统治的年代里重现,并且是以三代至汉所无法获取的大块玉料制作,使得玉雕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峰,精美莹润之作比比皆是。

此玉觚即为乾隆时期宫廷陈设用具之典范,整器以上等白玉雕就。

通观此器,用料端方精良,玉质洁白温润,凝若浓脂,刀工细腻流畅,造型古朴厚重,琢刻规整,展现了乾

隆朝制玉的风范,精工细作,雍容华贵。

明清时期流行各种质地的觚,而用途已有所改变,主要为陈设赏玩之用。所谓“美玉制成觚,无取俗时样,

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

23 cm. H

RMB: 500,000 - 800,000

第196页

877 清乾隆 白玉“福从天来”童子牌

题识:福自天来

说明:玉牌取上等白玉,洁白莹润,如膏如脂。体厚实,长形片状,琢磨极为精细,牌首尾琢以如意云头纹,额首

中心穿孔,巧做佩系用。玉牌两面均倭角开光,一面雕童子仰首向天而笑,与之对应的是一蝙蝠从天而至。

另一面雕刻篆书“福自天来”二字。童子体态生动,身上衣褶起伏柔美细腻,嬉闹中衣带飘荡,富有动感,寓

意佳美。

明清玉雕图案常以单、双童子,或手执谷穗,或与蝙蝠纹呼应,皆有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民富国安,太平

顺畅之美意,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国一体、齐家治国的理念。

整器构图饱满,雕琢细致,打磨平滑,实属清代玉牌中的上品。

7 cm. D

RMB: 1,000,000 - 1,500,0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简易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