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2-7-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彩虹伞,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友爱镇⾦台社区成都市郫都区彩虹社会⼯作服务中⼼一、背景与需求社区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及活动场所,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是以儿童为中心,以友好为目标,提供游戏、娱乐、教育、社区心理支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包括服务友好、空间友好、政策友好的等三个层面,其宗旨包括:以儿童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纽带,结合社会资源,保护儿童权利、实现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社区自治等。金台社区是整村集中安置典型社区,社区里面的儿童基数比较大。在2020年社区出现了一起儿童安全事故,以此为爆发点,意识到社区居民和儿童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彩虹社工经过和社区两委访谈、热心居民访谈、儿童及家长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到金台社区多个公共活动空间存在老旧、功能区不健全、设备落后等现象,儿童不愿意到室内的场地去玩耍或学习;其次金台社区原有儿童游乐区因时间较长且无人持续管理存在陈旧、功能不齐等问题,如沙池、攀爬区破损严重,杂草、垃圾多且相对危险。由于金台社区有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专属的游戏区域,可通过填补游乐区域的亲子游玩的空白,增强对孩子及家长的吸引力。我们相信儿... [收起]
[展开]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彩虹伞,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友爱镇⾦台社区成都市郫都区彩虹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社区是儿童重要的生活及活动场所,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是

以儿童为中心,以友好为目标,提供游戏、娱乐、教育、社区心理

支持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包括服务友好、空间友好、政策友好的等

三个层面,其宗旨包括:以儿童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纽

带,结合社会资源,保护儿童权利、实现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提升

社区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社区自治等。

金台社区是整村集中安置典型社区,社区里面的儿童基数比较

大。在2020年社区出现了一起儿童安全事故,以此为爆发点,意识

到社区居民和儿童对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彩虹社工经过和社区两

委访谈、热心居民访谈、儿童及家长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到

金台社区多个公共活动空间存在老旧、功能区不健全、设备落后等

现象,儿童不愿意到室内的场地去玩耍或学习;其次金台社区原有

儿童游乐区因时间较长且无人持续管理存在陈旧、功能不齐等问

题,如沙池、攀爬区破损严重,杂草、垃圾多且相对危险。由于金

台社区有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专属的游戏区域,可通过填补游乐区域

的亲子游玩的空白,增强对孩子及家长的吸引力。我们相信儿童有

友爱镇金台社区

145

第152页

力去规划并实践自己的想法,亦有能力参与社区治理。

经过总结得出以下需求:一是金台社区缺少儿童喜欢且安全的

活动空间。金台社区的儿童空间规划缺乏儿童参与,不能满足儿童

的需求,造成资源浪费。二是金台社区儿童基数大,闲置公共空间

多,有进行社区儿童微空间打造的人员基础和地域基础。

二、思路与设计

本项目以“赋能、参与、倡导”为核心价值,面向友爱镇金台

社区及周边儿童,打造属于儿童的公共空间——彩虹伞,作为儿童

安全教育基地。赋能:我们相信儿童有能力去规划自己的活动空

间,项目将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社区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参

与:儿童作为社区的主人翁,由儿童主导、社区居民参与,共同打

造社区公共空间,美化社区环境,成为儿童自己的安全教育基地。

倡导:鼓励儿童骨干带动家庭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倡导我的

社区我做主、社区治理人人参与的理念。

三、做法与经过

(一)搭建儿童参与平台,建立队伍完善机制

社工以兴趣类活动为载体,聚集社区儿童建立友好关系,搭建

社区儿童参与平台,初步形成“色彩小分子队伍”。通过队伍孵化

培育,完善队伍组织架构、建立队伍参与机制,使其在团队内部有

主动性和荣誉感。社工通过组织开展讨论会,工坊,邀请空间规划

师,给予“色彩小分子队伍”充分的决策权,一起参与完成了空间

改造的方案。如一起完善社工室墙面的改造,形成了 “荣誉墙”和

“获得墙”,对表现好的成员给予奖励并展示,使制度可视化,让

儿童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获得成长。

(二)空间个性化微改造,增强空间参与体验感

“彩虹道”的规划设计方面,社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尊

重、保护儿童的意见和创作,让他们的想法得以在空间中展现。彩

虹道最终以“跳房子”、“深水炸弹”、“字母通关”等参与体验

感较强、色彩丰富的游戏区呈现,并融入体育竞技的方式,让儿童

在平坦且平常的弹丸之地中体验到趣味性的同时,兼具空间原有功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46

第153页

能布局,为儿童提供一个独立的区域。通过在“彩虹道”举办形式

多样、风险较小的活动,让儿童有更大的空间接触大自然,增强儿

童的社交和沟通技巧,为儿童创造学习合作,应对身体挑战和获得

自信的机会。

“运动角”的设计参与方面,社工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并得到

金台社区两委的大力支持,同时邀请社区规划师、家长与儿童代表

等,经过大家长时间的沟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运动角”分为两

部分,成年人健身区和儿童的游玩区,成年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照

看游玩区的儿童安全,互不干扰又相互联系。在打造的场地中开展

相关活动,为儿童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环境,让儿童有机会利用他们

的想象力,在安全的环境中参与冒险游戏。

(三)依托空间组织培育,开展参与式安全教育课堂

社工围绕“自我安全保护”、“家庭安全“、“环境安全”三

个主题在公共空间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5月安全消防活动、

6月防溺水活动、9月环境与人类共存、10月井盖大变身活动等。通过

输入式、体验式、倡导式的方式,在学习、游戏、入户宣传等过程

中,帮助社区儿童加深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自我保护方法、

户外急救技能和求救的方法,提升儿童安全、人际交往能力水平,

以促进儿童在社区的发展。

(四)活化空间动员参与,营造儿童友好社区氛围

社工通过链接社区资源举办“梦想社区游园”活动,让儿童在

自己参与设计的空间里体验游戏的快乐,并完成社区儿童地址的绘

制、公共空间的打造,为儿童提供锻炼自主能动性的机会,培养其

小主人翁的意识。以小带大,通过儿童影响家庭,家庭关注社区,

共同实践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的理念。2021年最后一天的联欢会

上,社工通过引导,孩子们纷纷展示和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和改

变,在这一年的实践中,社区的闲置空间得到充分改造和利用,安

全性较差的空间也变得井然有序、美观安全。并且在社区儿童志愿

服务、社区公共事务参与、社区儿童友好氛围营造等方面都有了较

为显著的提升。

友爱镇金台社区

147

第154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48

第155页

友爱镇金台社区

149

第156页

四、成效与反思

(一)项目成效

1、以儿童视角关注社区安全,落实长效机制护航远

关系建立初期,通过开展的兴趣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搭建金

台社区儿童参与平台,汇聚一群年龄不一、性格各异的儿童。通过

队伍培育,加强了社区儿童之间的认识和理解,逐步提升人际交往

能力及规则意识,通过“荣誉墙”、“我们的获得墙”增强队伍的

凝聚力并保障队伍机制的有效运行。

社区儿童在自主参与完成社区空间的规划和改造中获得快乐的

同时,在参与社区地图绘制中也提升了儿童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培养

了社区小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式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宣传,丰

富了儿童课余生活,加强了社区儿童队伍对公益服务的认识与参

与,以及增强了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

2、以场景建设整合辖区资源,营造环境友爱氛围

社工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撬动社区的能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多

元主体,为保护社区儿童安全、提升儿童安全意识贡献一份力量。

通过“队伍培育”、“微空间改造”、“安全教育活动”三个系列

品牌活动,为社区儿童及居民带来了良好影响,在社区中营造友好

互助、邻里和谐的氛围,促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

(二)反思

项目执行第一年,以儿童安全教育为契机,搭建社区儿童参与

平台,建立儿童参与阵地,增强儿童安全意识与儿童安全技能,提

升社区、家庭等对儿童参与的意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已取得初步

成果。但由于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金台社区的儿童友好型建设的

规范性、专业性还有待提升。如家长参与度不够;儿童均衡发展还

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后期还需围绕促进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动

员社区更多居民的关注和参与、链接更多相应资源投入进来。

五、经验与启示

社工从环境空间友好、制度友好、教育友好三个方面出发打造

儿童友好型社区;社工通过“兴趣+安全+挑战”为导向,充分考虑社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50

第157页

区儿童年龄、性别差异带来的兴趣点和心里需求的不同。因此,社

工在服务内容设计上,围绕线上线下、参与式、体验式、挑战式和

配合式等多种参与式活动让儿童融入大家庭,充分结合儿童发展优

势均衡,大小搭配,男女搭配等,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其次,遵循

安全第一准则,社工联合物业、志愿者等保障在活动中儿童的安

全;再次,设计有竞争机制的“我的荣誉墙”制度,让儿童在活动

中体验挑战的乐趣,同时能获得价值感,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以

儿童的视角探索社区治理,实践儿童友好赋能参与社区建设。

案例点评:

构建儿童友好社区,一方面是对儿童生存与成长的有效保障。

鉴于社区环境对儿童身体素质、情绪机能、社会交往与认知的重要

影响,“儿童友好”理念在社区一级的引入,能够实质性改变既有

城乡社区规划中单一的成人视角,有助于维护儿童的空间权益及其

日常生活和社会化发展的展开,极大地化解儿童户外活动时间严重

缩减、体质下降、独立移动发育迟缓、抗压能力差等问题。另一方

面,构建儿童友好社区对于家庭和邻里关系具有专门的积极影响,

儿童独立行动时的友谊关系可以直接或通过建立家庭间联系间接促

进社会资本的积淀,从而为有可能分隔化的社区提供一个交往媒

介,实现以儿童带动家庭、以家庭撬动社区,推动邻里互动与社区

和谐发展。综上,儿童友好社区之于儿童权益、家庭生活、社区场

景、社会资本、基层治理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本案例中彩虹社工以金台社区未成年人为切入点开展服务,项

目社工在执行项目过程中能充分进行服务对象需求评估,完成对社

区资源的梳理。项目活动设计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

社会工作技巧,围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结合社区实际,有目的的

设置未成年人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在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能适时的

为服务对象提供引导,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发展服务对象优势,帮

助链接资源,为辖区少年儿童群体提供多元化、精细化、高品质特

色服务。

督导:黄敏

友爱镇金台社区

151

第159页

第三章 社区主体类

第160页

解码社区“柔性”治理她力量

“芙蓉”花开

德源街道滨清路社区成都市明诚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思路

滨清路社区位于德源街道大禹东路175号,社区幅员面积5.64平

方公里,有9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3891人,常住人口21571人。社

区设党委,辖5个党支部,134名党员。

社区中的西城·鸥鹭湾小区基础建设好、组织体系健全,其中

全职妈妈数量达到450人左右,年龄段大约在25—40岁之间,这些妇

女自身文化水平较高,眼界宽广,可重点挖掘妇女群体潜能,成为

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题与需求

(一)全职妈妈自我意识觉醒不足

2021年6月1日,国家正式出台三胎政策,便导致了女性在家庭

分工,子女教育等问题上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西城·鸥鹭

湾小区妇女多为外来打工人群,随夫定居,受政策影响60%的家庭为

二胎家庭,家中无老人协助,在面对家庭与工作的平衡时,妇女便

将重心偏向家庭,为保证子女健康成长,不得不牺牲个人,自身也

逐步输波逐流,认为养育子女的责任归咎在自身。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52

第161页

(二)全职妈妈社会支持网络孱弱

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

来自环境的挑战。西城·鸥鹭湾小区全职妇女学历普遍较高,在家

照顾孩子很多年难免与社会脱节,单就职业技能与心态调整,如何

平衡家庭与职业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家庭成员则认为母亲的任务

则是以家庭、孩子、丈夫为主,但小区全职妈妈因为异地,没有亲

友支持,环境压力大,存有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相对不

足,所以需要重塑熟人社会,提升小区全职宝妈归属感。

(三)全职妈妈社会角色认同偏低

鸥鹭湾小区的妇女群体因为养育孩子和工作时间出现冲突选择

离职成为全职妈妈。选择当全职妈妈那刻起,妈妈们的社会身份就

有一定程度的割裂。在陌生的城市化小区,加上长期的全职生活,

家庭成员的忽略,妈妈们已经被划入低价值感的层次中。她们的付

出和价值被轻视,角色被看不起,她们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和精神

压力,社会不认可她的价值,想要重返职场也困难重重。

(四)柔性力量凝聚较弱发挥不足

2021年9月27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日前印发的《中国妇

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其中明确提出,促进男女平等就

业,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力和机

会,可见国家对于妇女工作日渐重视,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和妇女参

政的支持日益加强。滨清路社区妇女中存在大量全职妈妈,她们多

数活动时间自由,参与活动的积极高,但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单

一,仅仅停留在兴趣课堂、常规活动中,未能为社区发展建言献

策,女性的“柔性”力量在社区治理中并未有更好地凝聚与发挥。

三、思路与计划

本案例以社工优势视角出发,以人为本,以社区妇女赋能为切

入点,结合滨清路社区妇女的独特性,建立妇女参与社区治理的平

台--“芙蓉妈妈”互助团,并针对“垃圾分类”、“文明倡导”、

“安心小屋”三个方面,充分调动社区积极性高、主观能动性强的

德源街道滨清路社区

153

第162页

更好地凝聚妇女力量,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工便以妇女

赋能为切入点,多次召集全职妈妈开展联席会议,在议事讨论中妈

妈们便萌生出搭建一个妇女参与社区治理、妇女群体支持、妇女暖

心服务的平台——芙蓉妈妈互助团的想法,在多次会议中,也确定

了互助团的组织架构、议事规则、文创产品、LOGO标识等,至此,

芙蓉妈妈便以互助团的形式“正式出道”,为社区妇女提供家庭支

持、心理关怀和社会参与服务,让芙蓉妈妈们心有阳光,行有力

(一)捕捉契机,巧遇芙蓉

2020年底,社工在进行居民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西城·鸥鹭湾

小区参加活动的几乎都是全职妈妈,这群妇女自身文化水平较高,

眼界宽广,在服务开展过程中也对社区、小区事务表现出极大的兴

趣,因此社工便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服务契机,便针对小区全职妈

妈,通过入户走访20名全职妈妈,建立了走访问卷1套,搭建妇女沟

通微信群1个,撰写调研报告1份,了解到了小区全职妈妈的真实需

求,为后续针对性开展服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专业助力,激发潜能

为提升小区妇女文化生活,进一步引导居民,尤其是小区妇女

群体参与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滨清路社

区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妇女服务活动项目,逐渐将妈妈们集聚在一

起,从优势视角出发,鼓励并引导妇女参与多姿多彩的社区活动,

让他们在生活之余能够树立信心,缓解生活压力,扩大交际圈。

(三)搭建平台,助推发展

妇女群体参与社区事务,让妇女发挥自身力量推动社区发展治理,

活出精彩人生。

具体行动计划是从女性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完善全职妈

妈社会支持网络,激发全职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在芙蓉互助团中践

行收获价值感及团队归属感,并持续助力社区的治理发展,为构建

民主自治、共建共享的和谐社区贡献巾帼力量。

四、做法与经过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54

第163页

(四)活力激发,组织再造

为进一步激活芙蓉妈妈互助团,发挥平台优势,社工联合芙蓉

妈妈们一方面为社区妇女提供各类的文化活动15余次,如手工、插

花、礼仪学习等兴趣爱好活动,进一步全职妈妈们扩展了社区文化

生活渠道,另一方面,芙蓉妈妈也针对“垃圾分类”、“文明倡

导”、“安心小屋”三个方面出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倡导

等活动10余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也通过微公益创投项目,

给与“芙蓉妈妈”一个更大的平台和机会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发展

中,充分地激发了“芙蓉妈妈”的参与性,把全职妈妈参与到社区

治理发展的热情推向高潮,着力改善小区人居环境,参与社区治

理,愿意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为构建幸福美好滨清路社区贡献巾

帼力量,“芙蓉妈妈”在这一阶段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夯实力量,反哺社区

在社工的引导与支持下,“芙蓉妈妈”逐渐壮大,互助团也从

单纯的兴趣爱好培养转变到社区事务参与,从完善组织管理到组织

阵地建设。社区及社会组织放手,给与“芙蓉妈妈”一定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去组织安排公益活动,更加直观的参与社区事务策划,

同时聚焦妇女群体实际需求,多次召集了党员、业委会、物业、自

组织、居民代表等针对7栋架空层改造进行商议,与此同时,芙蓉妈

妈发送问卷200余份,召开会议5次,确定空间功能、空间布局、使

用管理制度等,深度参与空间改造,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休憩、亲

子阅读、沟通交流的好去处,也进一步夯实了芙蓉力量。

在成都市新冠肺炎侵袭之时,芙蓉妈妈们按照就地原则披上红

马甲,在各自小区纷纷上岗,大家“冲锋陷阵”深入一线,拿出照

顾孩子的认真和细心,干得有声有色,为建设社区疫情防控贡献一

份“芙蓉妈妈力量”。在面对郫都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业委会换

届之时,芙蓉妈妈互助团自发承担了选票登记、送票上门的任务,

进一步助力“芙蓉妈妈”的成长,使“芙蓉妈妈”从服务对象逐渐

向公益志愿服务者转变,深入参与社区事务,成为社区发展中不可

或缺的力量。

德源街道滨清路社区

155

第164页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56

第165页

、成效与反响

(一)优势视角发现潜能,助力妈妈蜕变新生

优势视角理论相信每个人都有自身优势,社工应从人的优势出

发去激发每个个体的潜力,促进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参与,实现自

助互助。在服务过程中,社工以妇女群体为突破点,重点挖掘小区

全职妇女,从兴趣爱好出发,基于优势视角,发挥妇女兴趣爱好的

优势,提升妇女的社会参与感,激发妇女能动性、自主性,一方面

扩大了全职妈妈交友圈,激发她们的潜能,另一方面引导她们积极

参与社区事务,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在服务中贡献力量,提高了

社区的凝聚力。

(二)多元服务持续增能,完善社会支持网络

为进一步促进芙蓉妈妈互助团更好向上发展,社工持续注入陪

伴支持,助力互助团发展,定期进行一对一交流,开展团队能力提

升,心理疏导减压活动,团队管理、活动策划等技能提升活动,激

发妇女潜能,提升全职妈妈个人能力,助力其自我成长,在家庭方

面,动员家庭参与,让丈夫了解妻子不易,增加亲子互动时间,营

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社会层面,加强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关注,

为全职妈妈持续注入力量。

(三)引发家庭蝴蝶效应,妇女聚能幸福发声

过去,大多数人都不太理解全职妈妈的辛苦,在项目实施过程

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日常生活逐渐充实,从

而引发家庭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到社区活动当中,例

如:在妈妈雷小萍参与业委会换届时,持续一周进行上门送票服

务,其丈夫也主动协助其完成工作,并且大多数男性在各项芙蓉妈

妈组织活动中担当起看小孩的任务,并充当志愿者,引发了良好的

家庭效应,全职妈妈家庭更加幸福美满,小区力量更加凝聚。

(四)家庭事渐到小区事,建言献策社区共建

德源街道滨清路社区

157

“芙蓉妈妈”2020年12月成立到2021年12月期间,社工持续陪

伴,团队从“不会做,做不来”,到后来的“这样做,我来做”,

第166页

共开展小区议事、美妆提升、走访慰问、文明宣传活动次数达到

25次以上,服务人次达到1850人次以上,小区服务意识的不断提

升,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参与到社区事务中,志愿服务能力的不断

增强,团队的归属感、成就感的不断强化。芙蓉妈妈个人自信明显

提升,家庭支持逐步增强,参与平台更加完善,社会媒体多方关

注,营造妇女互助圈,家庭支持圈、社会关爱圈,助力妇女实现自

我价值,社区更加和谐友善。

(五)探索微治理新路径,出水芙蓉尽显风采

滨清路社区通过做强做实妇女参与平台,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多

元协同共治,赢得了居民认可。并且通过培育赋能“芙蓉妈妈互助

团”培育一组织,建立一平台,完善一网络,打造一阵地,构建三

圈层(妇女互助圈、家庭支持圈、社会关爱圈”逐步形成了极具特

色的社区妇女服务品牌,这样的妇女工作新模式也受到省、市、区

各级充分肯定,获得媒体报道10余次,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

理新格局做出有益探索。

六、经验与启示

(一)以需求为导向,针对服务对象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立足妇女的实际需求,做充分调研,以需求为导

向,针对性对全职妈妈分阶段、分层次、分需求进行各项服务,建

立关系,取得相互信任,可以增强妇女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具备独

特的生命力和组织优势,将成为妇女参与及志愿服务的重要契机,

为妇女参与社区事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优势视角为方向,协同社工专业挖掘服务对象潜

能。

社工在活动中时有包揽工作的现象,认为服务对象能力达不到

或没有时间等,潜意识给自己“假想虎”;也有的社工不知道在哪

里该抓住发力哪里该放手观察。所以社工要以优势视角出发,关注

到每个人所具有的时间、兴趣、性格、能力、知识、经济条件等优

势去激发每个个体的潜力,促进能力建设,推动公共参与,实现自

助互助。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58

第167页

(三)以唤醒妇女意识为目标,构建以妇女自身为主体的社

会支持网络

加入芙蓉妈妈互助团带给了全职妈妈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也

带来了一些困惑。社工在服务过程中便要唤起妇女的自我意识,不

能够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家人身上,忽略自己,甚至觉得有些压抑自

己个人喜好,但是想要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去参加社工组织的

活动,服务社区,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因此要引导妇女从自

身改变出发,进而影响他人,改变家庭,引得社会关注,获得社会

肯定。

(四)聚焦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按人群特性、自身特长,

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

社区治理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离不开物业、业委会、

自组织、居民的多方参与,而妇女也是多元主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类

人群,全职妈妈这种往往被忽略的群体,也隐藏着许多潜力,因

此,社区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鉴别分析各类

群体的优势特长,用不同角度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她们关注社区公

共问题,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从而

多元协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案例点评:

该案例框架完善,逻辑通畅,主要做法较为突出,过程体现较

为详尽。从优势视角出发,从芙蓉妈妈骨干挖掘、芙蓉妈妈潜能激

发、芙蓉妈妈组织成立,芙蓉妈妈参与社区治理,清晰阐述了妇女

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路径,为后续服务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通用模

式,但案例在提炼“芙蓉妈妈”互助团参与社区治理成效还需进一

步提炼,以及探索妇女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督导:何清香

德源街道滨清路社区

159

第168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撬动基层社区治理参与积极性的探索

以资源统筹+多元参与

德源街道菁蓉湖社区成都市新济源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一)案例实施背景

菁蓉湖社区隶属德源街道,位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和全

国双创示范基地核心区,辖区内产业形态丰富有高精尖企业276家,

在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配套项目10余个,生态本底优良,1500余

亩的菁蓉湖城市公园辐射全境,将产业聚集区、中央商务区和品质

生 活 区 无 缝 串 联 。 在 成 都 市 城 乡 社 区 发 展 治 理 总 体 规 划 (2018-

2035年)以及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政策背景下,菁

蓉湖社区在基层社区发展治理的实践工作上进行了创新,依托其较

成熟的产业形态和优异的环境生态,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近

期,菁蓉湖社区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其基层治

理的影响力差强人意,虽有所创新,但仍旧缺乏完善的体系去支撑

和串联基层治理创新的影响力;虽有多元社治力量参与,但缺乏有

效的参与途径去更好的参与其中;虽区域内资源众多,但相互之间

联系形式单一,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因此,基于这一现状,为实

现菁蓉湖社区发展治理有效,需以社区品牌理念为核心,统筹整合

社区资源,活化社区多元社治力量,以多种参与途径推动对于菁蓉

湖社区基层治理的探索。

160

第169页

+

德源街道菁蓉湖社区

(二)需求分析

1IP

菁蓉湖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积极创新,动员各类主体参与社区

治理,但其参与度和影响力相对比较有限,无法惠及到更多的人,

因此,社区结合其生态本底优势,以“产居菁蓉湖·大美公园城”

为主题,积极响应“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构建彰显本地

域文脉的品牌核心价值体系、极具特色的湖畔生活方式,最终实现

“人、城、境、业”和谐共融的菁蓉湖国际化产业社区总体定位。

2

众多在地资源缺乏统筹管理,对群体类别与定位不够清晰,需

对其进行梳理与整合,使各参与主体、空间资源等形成有效合力,

以资源统筹活化社区各多元共治主体,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3

社区党员、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居民、社区商家及高校主体等

都具有参与积极性,但参与途径有限,使得众多可能参与主体无法

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缺乏可持续参与机制和参与意愿,因此,

需要识别多元主体的参与需求与服务可能清单,多层次匹配,搭建

参与性平台和参与机制,推动基层社区治理的发展。

二、思路与计划

(一)总体目标

1.构建社会资本,推动“湖畔生活方式”品牌:社区的核心是

人,而促成人的观念、行为与价值的则是社区文化,文化的本质是

对内在精神内涵的认同,对于一个产业支撑型社区,突出场景营

造、深化社区发展治理的产居一体的产业公园城市示范区,结合其

生态本底优势,以社区营造的方式推动菁蓉湖的价值引领,所以更

需要结合辖区特色、风俗、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社区湖畔生活方

式的定位,并且通过具体的“湖畔”品牌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2.深化社区合伙人模式以社群强联接带动本地的影响力:

随着社区建设的居民自治导向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居民社区参

与模式呈现出动员主体协同互动,居民参与领域更加广泛,居

民参与的平台和渠道进一步拓宽,居民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

161

第170页

3

发起生活美学、生命美育等尚善尚美的活动,在菁蓉湖营造品

质、舒心、雅致的生活价值。

4

发挥菁蓉湖生态价值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招募运动合伙

人,结合爱成都迎大会、发起跑步、网球、趣味运动等社群活动,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做法与经过

(一)构体系——品牌价值引领

前期通过“湖畔音乐会”、“湖畔运动方式”等一系列围绕菁

蓉湖畔感知公园城市的活动形式为其生态基底的价值展现提供了助

力。立足于此,以菁蓉湖社区“产居菁蓉湖·大美公园城”为主

题,以湖畔生活方式体系构建推动菁蓉湖价值的引领,通过展示菁

蓉湖社区湖畔生活体系核心价值和可视化的IP表达,展示菁湖国际

化产业社区独特的社区风貌。

为提高基层治理过程中,各类主体的参与度和活动的影响力,

塑造惠及更多人群的湖畔生活方式,需通过湖畔生活方式推动社区

整体营造,衍生“湖畔大运季”“湖畔新评书”"湖畔音乐会"三大主

高的发展趋势。

(二)项目整体方案设计

项目通过搭建多元参与平台,优化联动机制,以社区合伙人方

式动员社群领袖,借力其动员能力、影响力带动本地的发展力。

1

结合已有的社区合伙人,通过项目化的方式激发其参与社区营

造的动力,例如:悦众空间的寻山户外、红房子的国学堂、源立方

的星空餐厅、科马网球场等,社区以联合共创的模式从合伙人的特

色出发共同推动菁蓉湖的新生活方式表达。

2

菁蓉湖价值的引领以美学展示、经验价值转化为切入点,吸引

产业人才、周边生态链的参与,进一步认知、认同菁蓉湖社区。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62

第171页

打品牌,以创新、美好、生态、时尚的价值促进菁蓉湖新生活方式

的表达。以社区营造的方式推动菁蓉湖的价值引领,以辖区特色、

风俗、经济、环境等因素为考量确定湖畔生活方式的体系定位,以

联合共创的形式推动社区行政统筹+社工专业支撑+多元主体参与的途

径,推动湖畔生活方式的创新和落地,最终完成菁蓉湖社区湖畔生

活方式品牌体系,从内涵上定义湖畔生活,视觉上呈现湖畔方式。

(二)搭平台——活化参与机会

菁蓉湖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合伙人与居民骨干加入社区发展

治理,在众多力量的加入下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力量发挥到

最大化。通过湖畔伙伴平台的搭建,吸引各方力量参与,以社区作

为连接枢纽,推动各多元主体与社区空间场景之间有效联合。以多

元主体提供服务、社区提供共享空间的形式,推动支持平台的搭

建,推动社区湖畔伙伴参与机制的形成。

(三)塑能力——提升参与能力

通过培训、工作坊等形式为参与湖畔伙伴的居民骨干、双创企

业、外来产业型人才等群体、社区参与统筹人员,提供经验交流、

湖畔伙伴体系讲解等相关能力建设的机会,提升湖畔伙伴参与团队

的能力,引领其能寻找到适宜自身和受众的活动主题及特色化的品

牌路线,打造出由社区

统筹、协调,各方参与的湖畔伙伴模式,推动社区湖畔生活方

式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整合社区现有资源,以湖畔生活主题为契

机,开展生活美学类的社群活动,宣传菁蓉湖社区“产居菁蓉湖 大

美公园城”的产业社区定位,邀请各行业达人来辖区内开展社群活

动,并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增强菁蓉湖品牌效应,以期能让菁蓉湖

品牌在更大的区域和平台上得到推广、宣传。

(四)回社区——充实参与力量

设立种子资金,以微项目推动加强社区、湖畔伙伴及社工三者

之间的联系,引导湖畔伙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与社区产生关联。社

工通过引导,可让社区湖畔伙伴认识到微项目适宜立项的方向和范

围,利用其专业支持把控微项目立项过程,让该过程更加具有规范

+

德源街道菁蓉湖社区

163

第172页

性;社区通过统筹并动员湖畔伙伴,使其以自身特长与社区居民需

求为切入点,引导其撰写项目活动计划书,并在活动执行过程中认

识到预算、报销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微项目过程中,湖畔伙伴

不仅能够与社区建立可靠联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湖畔伙

伴内部管理、人员分工及资源统筹等能力,提高了湖畔伙伴的公益

化服务意识和湖畔伙伴管理能力。最终实现湖畔伙伴关系回到社

区、湖畔伙伴的公益服务和社区参与回到社区,充实基层治理力

量。

四、成效与反思

(一)湖畔生活方式价值引领

项目前期通过品牌策划1次、项目讨论会3次与联合共创工作坊

1次,制定社区品牌建设方向,厘清、呈现出整个湖畔伙伴计划的价

值核心,梳理出一套湖畔品牌体系。

(二)多元参与提升参与能力

通过项目的开展,在前期的湖畔伙伴走访中对社区在地资源和

有意向参与湖畔伙伴计划的人员进行了统筹、分类,共计30余个团

体,五种类别群体,包含但不限于社区自组织、双创企业、社区合

伙人、高校及各形态商业团队,针对不同类型伙伴进行分类与定

位,梳理出一份社区资源清单。

(三)多元活动助力品质生活

以湖畔品牌价值作为切入点,分别以“湖畔运动”、“湖畔美

学”、“湖畔创新”、“湖畔时尚”为主题开展18场湖畔生活方式

主题活动,多维度链接各方资源,例如:链接党群人才服务中心开

展人才市集,建立对话窗口,解决辖区内数百名青年与中年人员就

业问题,链接科马网球场开展湖畔运动主题活动,服务辖区产业人

才与居民,形成运动社群,链接悠米星空餐厅与红房子美学馆,开

展湖畔美学主题活动搭建美学社群等,期间与湖畔伙伴共同策划开

展湖畔主题节1场,线下覆盖居民300余名,线上观看人数更是达到

80余万人次,也从此对湖畔生活方式品牌进行大力推广。通过不同

的湖畔主题活动覆盖社区原著居民、产业人才及外来流动人口,通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64

第173页

+

德源街道菁蓉湖社区

165

第174页

该案例结构完整、逻辑清晰。立足菁蓉湖社区产业公园城市示

范区本底优势,以资源整合+多元参与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从社

区“湖畔”体系搭建,搭建多元参与平台,以社区合伙人方式推动

社群培育,以培育“湖畔”伙伴提升多元力量参与能力,以“湖

过湖畔伙伴计划让更多的居民、商业、产业、社会组织等加入到社

区治理中,在促进辖区内产业交流,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产社

融合,在搭建多方参与平台的同时,构建伙伴参与机制,进而完成

一套参与机制的初稿。

伙伴参与机制搭建完成后,需深入探索湖畔伙伴与社区的良

性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建立一个湖畔伙伴资源库,加强湖畔品牌

建设的推进,以及社区与湖畔伙伴之间的链接,让更多社会力量能

够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进而盘活整个湖畔生活方式的品牌体系。

五、经验与启示

(一)因地制宜拟定工作机制

基层治理体系的推动需要社区依据社区发展治理现状以社区主

导+专业支撑共同推动,良好的共同机制是基层治理创新成功的有效

途径。

(二)需求导向探索基层参与

明确基层治理需求,不盲目追求过于抽象的目标,立足社区发

展治理实际,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先,推动参与有效。

(三)资源保障健全参与机制

识别、厘清社区发展治理需求与社区所拥有的资源,在资源的

利用率有效提高,多元共治主体在资源和参与机会明晰的情况下,

共同推动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实现社区有行动、居民有感知的社区

治理愿景。

在城乡基层治理中,需要社区持续的给予湖畔伙伴的参与的空

间、机会,让社区内形成良好的营社环境,使得湖畔伙伴长久可持

续发展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66

案例评语:

第175页

畔”运动、“湖畔”美学、“湖畔”创新、“湖畔”时尚等多元活

动助力产业社区品质生活,彰显“湖畔”生活的品牌价值。该案例

有两点借鉴意义:一是针对相关产业社区以“人”为本的品牌体系

搭建;二是将社区合伙人和社群培育有机结合,做实社区合伙人的

深化与延伸。

督导:何清香

+

德源街道菁蓉湖社区

167

第176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一、背景与需求

(一)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心理服务日益重要

在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

意见》中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

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

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心理行为

异常和常见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

(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另

一方面,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社会心理疏

导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严重滞后。现有的心理健康

服务状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心

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九届四中全会强

调,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

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二)产业人才产居分离,导致服务对象多单身

以德安社区产业社区发展视域下的“爱商”培养服务项目为例

德源街道德安社区成都市郫都区优⼒课社会⼯作服务中⼼

四社联动治理模式助力“爱商”培养服务

168

第177页

德源街道德安社区

目前产业人才年龄结构多为22-32岁范围内的年轻人,由于多为

非本地人口,社交圈狭窄,使得他们生活交际方式较为单一,加之

工作环境中男性比例较大,导致单身群体居多。从目前社区和企业

共同组织的相亲会来看,服务对象的参与积极性较高,有明显需

求。

(三)周边配套不齐,社区需要补位服务

通过社区和社工前期的走访调研和企业意见反馈发现,企业十

分重视产业人才在企业的稳定性,除了企业本身的薪酬福利、规划

发展、人力资源保障以外,产业人才年龄结构、男女比例结构、性

格认知、职场关系等都会一定程度影响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稳

定。但企业平时更多忙于生产,没有太多精力和人员对产业人才的

情感层面和心理需求进行关注和辅导。为稳定产业人才,企业每年

花费大量资金举行相亲联谊会等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产业人才能

够在德源成家立业,解决产业人才的基本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人

员稳定性。企业也多次向社区反映,希望组织更多元的共建服务,

以拓展产业人才的交际圈,协助提供更多职工关怀的补位服务,提

高属地归属感,提升精神幸福指数。

德安社区隶属于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是辖区内三个产业社区之

一,社区辖区面积1.94平方公里,辖区内现户籍人口2307人,现常

住人口4025人,流动人口6千余人。社区资源富集,地处于成都市电子

信息产业功能区郫都核心区域,内有智慧科技园及高新郫都共建产

业园,是一个典型的新兴产业社区。

德安社区现有成都佳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住化电子材料科技

(成都)、成都拓米电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都瑞雪精密机械有

限公司4家大型企业现已在智慧科技园投产经营。以瑞雪为例,目前

职工人数达320人,其中男职工占五分之四;其余企业还在修建中,

按照目前投标10家企业,员工人数3千余人,男职工占三分之二。因

企业性质多为研发和技术性企业,导致产业人才工作压力大,也会

影响人才稳定;企业没有相关专业服务部门和人员,产业人才心理

困境和精神压力没有专业渠道可以排解;加之社区和园区目前配套

没有完善,导致企业员工存在工作、生活圈分离的状态,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产业人才对于就业环境的满意度和人才稳定性。

169

第178页

(四)爱

商培育是心理服务的重点领域

根据德安社区与企业平时交流发现企业最希望社区组织的活动

就是联谊,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效果并不好,通过对活动参与者访

谈发现他们大多不知道怎么去和中意的对象相处,不知道如何去表

达“爱”。“爱”是一个在这个时代泛滥成灾的字眼,但是,人们

最缺乏的就是爱,这个社会最缺少的也是爱。人们既缺乏爱的能

力,又缺乏被爱的坦诚,甚至远不知道如何为这个国家与人民付

出,近不知道如何关爱自己身边的人,相反人们接受爱的时候,心

里不是坚信不是感谢,而是惶恐与猜疑。爱商LQ是Love Quotient的

缩写,人在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中的处理能力,指一个人了解

爱本质的程度和正确地接受和表达爱的能力。爱商与智商、情商、

财商,组成当代人追求幸福四大重要能力,其包括衡量人们参与救

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等公益爱

心活动的重要指标。这是全球最前沿的一门科学,作为对智商、情

商、财商的重要补充,爱商亦是当代社会精英在追求幸福的奋斗过

程中,一份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

爱心商数越高,代表爱心公益值越高,代表社会贡献率越大,

代表社会威望越高,同时企业或个人诚信度和美誉度越高。爱不但

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正确的人生观和成长的智慧,

它包括人们对事件、社会及人物的洞察力、对主动性的把握、在相

处中的协调性,在爱方面的认知指数等。

二、思路与计划

社区作为服务型组织,无法解决各类企业的生产、销售、技能

等核心业务,但作为产业社区,服务产业及产业人才是德安社区义

不容辞的责任,在服务中社区需要抓住服务对象的核心痛点,解决

关键问题,对企业和产业人才进行补位服务。

通过小组+个案服务的形式,以社区空间+多元企业站点为依

托,针对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训练和实践活动。结合

企业需求及产业人才、居民的特点,增强产区“磁极营造”,同时

满足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要求,增强产业人才作为新市民的归属感,

拟以促进产业区域发展为抓手,以吸引、留住人才和优化区域人口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70

第179页

结构为根本,以服务企业“非核心板块业务”为出发点,以“爱

商”培养作为基础,调整情绪认知,缓解心理问题为着力点,影响

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

其爱自己的能力、爱他人的能力,增进对企业的爱、对社区和社会

的爱。三

、做法与经过

(一)串联社企沟通,敲开企业大门

德安社区发挥平台思维,在2021 年郫都区城乡社区专项激励资

金资助下引进了产业社区发展视域下的“爱商”培养服务项目。项

目初始,疫情防控背景下,优力课社工难以进入企业,

为完成调研,只好在职工下班时在工厂大门口进行问卷调查,

但收集的数据十分有限。正好此时恰逢春节,社工经过与社区协

商,将调研二维码印在新春活动的线下打卡海报中,但因当时社区

与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机制,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工代表只能

将海报暂存至企业门岗,不能进入企业宣传,由此可见项目之初敲

开企业大门之难。在这样破冰艰难的情况下,由社区出面搭建沟通

平台,推动项目开展:一是在德安社区的组织下社工与企业瑞雪精

密建立直接的联系并及时与社区协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降低沟

通成本;二是与企业对接打造共建点事宜,以共建服务站点为依托

开展后续项目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企业与社区、社工逐渐

熟悉起来,项目也逐渐开始正常开展。

(二)职工服务有载体,培育安心服务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帮助社区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培

育安心服务队。项目设计之初是想原有的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加入

产业人才组建安心服务队,但居民受限于文化水平及年龄无法深层

次的理解安心服务队的目标及内涵,对安心服务队的培育课程也无

法良好的消化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调整安心服务队的成员结构显

得尤为重要,经过调整后安心服务队现有队员10名、其中包括企业

产业人才1名、社区居民代表2名、专业心理导师2名、司法所代表1

名、德源三幼代表1名、社区妇联代表1名、优力课社工1名、工会代

表1名。在调整队伍人员后,社工链接专业心理老师根据队伍发展进

德源街道德安社区

171

第180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72

第181页

德源街道德安社区

173

第182页

(四)心理力量巧介入,做实职工安心服务

无论是安心服务队成员、社区工作人员还是优力课社工都不是

专业的心理行业从业人员,在产业人才出现严重的心理亚健康情况

时都不能为其给予专业的心理治疗及干预,但通过产业社区发展视

域下的“爱商”培养服务

项目链接专业力量,引进2个专业心理机构为产业人才服务。

在项目的执行中不论是针对个人的个案辅导还是对于安心服务队的

培育都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身影出现,在一年的服务中,专业心理

在项目服务的最后,社区与企业开展了“调整情绪认知,缓解

心理压力”德安社区产业人才心理纾压活动,从最开始的难入企业

大门到最后的与企业同行,在一年的服务中,优力课社工发挥专业

力量,挖需求、找结合点、链接专业资源推动项目开展,对企业和

产业人才进行补位性质的个案咨询小组团辅等直接服务;同时帮助

社区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培育安心服务队间接服务产业人才,切实

帮助企业解决部分后顾之忧,项目顺利实施的背后离不开社工的支

撑。

行题为《认识心理健康》、《如何判断服务对象是否需要心理老师

的帮助》、《如何在接待服务对象时对其疏导与安抚》等的赋能督

导培训,经过梳理,形成了由安心服务队职工、工会队员负责发现

与第一步接待职工服务对象、社区居民队员负责社区居民服务对

象,如有需要再转介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流程,并明确了安心服

务队在服务过程中的规范。

(三)社企联建互动,打造安心故事坊

进入企业后,在项目活动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后,优力课社

工发现产业人才对于项目还是处于被动参与的一个状态。为打破这

一局面,优力课社工在服务中观察到瑞雪精密多为男性职工,对于

运动有较高的兴趣,据此开展了活力德安·迎篮而上——产业人才

心理纾压篮球赛。篮球赛组织企业与社区成立篮球队进行运动比

赛,倡导在运动中疏解压力,活动得到了产业人才与社区的一致好

评,经与企业社区协商后项目确定以运动纾压作为服务重点,截止

目前项目已服务了超过400余人次的产业人才及社区居民。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74

第183页

询师成为了安心服务队的一员、为企业开放了线上咨询平台、大大

小小开展了共计40余次服务,专业心理机构为项目开展提供了专业

支持与人才支撑,补充了社区服务的空白区域。

四、成效与反思

补位服务:瑞雪精密的员工可在食堂、心理咨询室找到专业心

理老师的联系方式进行线上咨询,并且固定每月有专业心理老师到

心理咨询室进行个案服务,解决了员工在遇到因家庭、情感、工作

压力所带来的心理困惑无处倾诉,对服务对象的认知观念、情感需

求的改善与心理层面的满足。解决了在地企业“非核心业务”的相

关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部分后顾之忧。建立3个德安社区“安心

故事坊”,充分利用社区空间场地和外部企业空间资源,多场景、

多场地提供服务。

1

对社区而言,通过服务开展,挖掘和培育社区专业队伍,整合

党员代表、专业心理咨询师、居民骨干、企事业单位专业代表、社

区律师、社区社工等,满足项目持续化运营,持续服务产业人才。

在瑞雪精密建立了安心服务站瑞雪站点,在德源三幼建立德源

三幼安心服务站,社区与企业之间建立项目服务合作共建点,通过

合作共建点的建立,实施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产居融合。

五、经验与启示

(一)企业不同于居民,形成品牌系列活动,服务走进去是

关键

根据爱商项目一年的服务总结,服务产业人才与社区居民有很

大的不同,首先,产业人才受限于工作,要让产业人才长期持续的

参加某一个活动或服务,服务必须走进企业,将服务开进企业当

中,并将活动品牌系列化,品牌化,形成服务清单,并将其在企业

显眼处公告,让产业人才在需要时能够找到社工或心理老师。服务

走进去,指的不只是地理位置的服务走进企业,更是要将服务设计

贴近产业人才的内心,除被动等待产业人才参与外, 也应积极找到

德源街道德安社区

175

第184页

(三)四社联动助力“爱商”培养

项目服务过程结合四社联动治理模式,一是以德安社区为平

台,社区引进项目服务产业人才,搭建企业、社工、社区的三方沟

通平台;二是帮助社区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培育安心服务队为服务

载体,为潜在人才队伍开展专业的心理服务理论与实务知识培训,

形成服务流程与规范;三是以社工为支撑,社工在项目中,挖掘产

业人才需求,运用专业手法制定服务计划开展直接服务或间接服

务,为服务对象找到最合适的社会资源开展服务;四是链接专业心

理机构作为开展服务的依托,发挥专业力量助力产业人才进行“爱

商”培养。

项目结合四社联动治理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及产业人才的忙于工

作、生活工作分离压力大的特点,开展“爱商”培育服务增强产区

“磁极营造”,以促进产业区域发展为抓手,以吸引、留住人才和

优化区域人口结构为根本,以服务企业“非核心板块业务”为出发

点,以“爱商”培养作为基础,调整情绪认知,缓解心理问题为着

力点,影响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人生观、价值

观,从而提高其爱自己的能力、爱他人的能力,增进对企业的爱、

对社区和社会的爱。

产业人才的兴趣点,从兴趣点切入与产业人才拉近距离,切实了解

他们的需要,再从兴趣结合项目本身进行服务,为产业人才提供疏

导解压、支持陪伴、危机介入、情绪管理等服务。

(二)建立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服务

项目在瑞雪精密建立了安心服务站瑞雪站点、德源三幼建立德

源三幼安心服务站提供了空间支持,依托服务站点开展线下个案咨

询,围绕个人情感、心理健康、促进融合等方面设计关爱自己系

列、安心课堂系列、安心服务系列等多个系列品牌活动,并结合社

区其他活动资源以服务清单的模式公示于企业食堂、学校正门等各

显眼处。值得一提的是除在线下开展服务业务,项目也开通线上咨

询平台,产业人才在服务清单便可找到线上咨询入口,同时项目通

过企业工会在企业社群内线上推广。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76

第185页

案例点评:

该案例立足德安社区产业社区的区域优势,以促进产业区域发

展为抓手,探索产业人才的服务模式,以四社联动助力“爱商培

养”,搭建社企服务平台,培育企业安心服务队伍,建立安心故事

坊,做实安心服务,打通社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产居融合。案

例在针对社区企业联动建立服务驿站,针对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有借

鉴意义,但案例在需求和问题分析上还待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在产

业人才的需求回应上要进一步聚焦。

督导:何清香

德源街道德安社区

177

第186页

宋公桥社区摊贩市场街区营造“132”工程

小巷微距,老街“筑梦”

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成都市益嘉仁社会⼯作服务中⼼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78

第187页

一、背景与思路

宋公桥社区,位于郫筒街道西南部老城区,辖区总面积0.73平

方公里,多以老旧小区、单位院落、农民集中居住区为主,共计

113个院子7216户居民。“摊贩市场”位于宋公桥社区景德一巷、景

德二巷、荆湘路、真武路一带,是传统老街,也是郫都历史发展

“活化石”之一,有很多老郫人记忆中的“味道”,有很多市民熟

悉的“手艺”。针对老街设施陈旧、商贩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小巷

乱停乱放、营商环境差现状,宋公桥社区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

活动,如:“靓门面、净铺面,我为老城争一分”1米视角儿童倡议

活动;社区角落微更新“井盖涂鸦系列活动”;“寻找郫都印记暨

社区优秀合伙人授牌仪式”活动;“布衣蔬食”美食嘉年华活动

等,打造了一批特色店铺,展现了老街形象,保护了老城记忆。

二、需求与必要性

(一)从政府政策导向来看:宋公桥摊贩市场老旧街区营

造,是公园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打响“安逸郫都”名片的

有力探索,是响应郫筒街道“社区合伙人”“老城活化”政策

的具体路径。

2019年7月,成都出台“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

要求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宋公桥摊贩

市场老旧街区进行景观更新、公益服务整合、商业品牌打造等营造

行动,有利于街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老郫都的手艺

人、特色美食、特色文化,巩固提升社区商业的“安逸”元素,是

全力打响“安逸郫都”等“十大名片”领军品牌,是塑造城市名片

的有力探索;有利于广泛吸纳街区商家成为“社区合伙人”,有力

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壹加公益”平台和“老城活化”联盟优

势,整合社区分散的资源,集成打造整体品牌,促进公益反哺,提

高整体竞争力。

(二)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看:能进一步社区治理资源,完

善治理机制,寻找治理抓手。

132

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

179

第188页

(四)从文化传承的角

度来看:老街的保护具有

传承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

的意义。

随 着 城 市 进 程 不 断 推

进,历史老街文化是城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

城市、社区的历史特色,见

证了城市的变迁,组成了一

个城市社区的历史环境,是

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

三、经过与做法

宋公桥摊贩市场街区

营造项目,在“公园城市”

“安逸郫都”“老城活化”

政策背景下,采用社区营造

方式,围绕宋公桥社区摊贩

宋公桥社区前期建立了“壹加公益”资源平台,强化供需对

接,实现公益资源共享,服务特殊困难群体,但因资源整合不到

位,联合发展机制不健全,平台成效还不明显。摊贩市场老旧街区

治理,能强化商家与社区互动,提升各类商家对社区的认知程度,

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找到社区、街道在管理的有效抓手,取

得治理成效。

(三)从居民需求的角度来看:社区居民希望进一步持续激

发老街活力,持续推广老街的“好”东西,让老街呈现活力新

风尚。

平时街面冷清,鲜有年轻人来往,外来人口更是对摊贩市场毫

不知情,导致摊贩市场逐渐被人遗忘,缺乏活力;加之周围居住人

群多为老年人,消费力较弱,导致街区中的传统民间手艺(如修

鞋、装裱、裁缝、磨刀),特色美味(如魏记冰粉、景德二巷蛋烘

糕、周鹅)陷入困境,老街的“好”东西被人冷落。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80

第189页

市场街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量社区治理中的社区党建、社区

商业、社区服务、社区合伙人、社区微更新、社区组织、公益反

哺、社区品牌等元素,从商家、居民、政府多元需求的角度出发,

探索创新推动老旧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区营造“132”工程,即坚

持1个党建核心,以两新党建为主线,对街区景观、街区手艺人、街

区美食3类特色资源进行整合推广,让

街区景观“靓起来”,让传统手艺人“活起来”,让特色美食

“火起来”,团结“益加公益”平台和“老城活化”联盟成员单

位,借助新媒体优势和“社区合伙人”政策,打造线下社区服务阵

地、线上社区宣传阵地2个阵地,推动宋公桥社区摊贩市场街区高质

量发展,为郫筒街道创新探索老旧街区营造典型经验贡献力量。

主要有三点做法:

(一)一条主线:党建引领

1.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两新党建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

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两新党建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把党建的各个环节贯穿在营造实践中。“曾荞面”店主曾

德飞是一名党员,以他为骨干成员,带领商家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4

132

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

181

第190页

(二)三抓手:突出人、景、物

1.

社区牵头召开摊贩市场工作小组会议,确定并落实街区营造工

作方向。征集商家、居民、社区意见,对摊贩市场logo、导视图、

文创产品等进行设计,形成“摊贩市场logo”1个,悬挂“摊贩市场

导视图”4个,悬挂“商户标识牌”10个;配发商户40条摊贩市场围

裙。街角氛围营造1个。通过对商户培能,激发商户自主参与到设

计、制作中来,形成1个设计方案,共计20余商户参与进来,最终形

成1个摊贩市场街角墙绘。

2.

次。内容主要包

括文娱活动,老

街微更新,传统

节日活动,抗击

疫情等,进一步

加强商家合作交

流,商企居社共

同推进老旧街区

发展。

2.

宋公桥社区党委牵头召集两新党员、摊贩市场商家、专家老

师、社工等不同主体成立摊贩市场工作专家小组,召开联席会议6

次,制定联盟制度,形成“印象手艺人联盟”制度、“流年美食俱

乐部”制度各5个,探讨摊贩市场文创产品,最终形成“摊贩市场

logo”“购物袋”“摊贩市场口罩”等7类近千余件文创;策划摊贩

市场主题游线,串联12家特色传统老店铺,形成1条“老街味”宋公

桥社区主题游线,整合手艺人和商家,完善街区商业消费场景,搭

建宣传平台,把街区中的“好东西”推出去,把外面的人和消费者

引进来,让社区商业活起来、火起来。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82

第191页

挖掘两新党员曾德飞,担任“摊贩市场商户联盟”队长,撬动

近60余商户参与,在摊贩市场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针对摊贩

市场手艺人元素单一现状,突出一些有市井烟火气的手工,非常贴

合宋公桥老旧复古味道,聚焦织补、裁缝、碑刻、纽扣4类手艺,通

过拍摄“雷姐服装”“佛具”“织补”“孙公道”等手艺人短视频

6个,累计制度5份,制作服务手册50份,配发手艺人着装10件,加大

传承老宋家老手艺的力度。

3.

摊贩市场美食资源丰富,有很多特色老店,是老郫县几代人的

记忆,整合美食资源,充分调动美食商户加入志愿团队,开展了

“聆听老街故事”“摊贩市集味儿”“美食趣味打卡”等4次服务,

传承老街文化,重现烟火,让更多居民线下沉浸式体验老街好味

道,拍摄“曾荞面”“胖哥面馆”“坤兔头”“秋木小酒馆”等6个

特色美食短视频,制作服务手册50份,配发手艺人着装10件,推广

特色老店,助推社区品牌。

(三)宣传推广瞄准2个方向,巩固提高品牌影响。

团结“益加公益”平台和“老城活化”联盟成员单位,借助新

媒体优势和“社区合伙人”政策,打造线下社区服务阵地、线上社

区宣传阵地2个阵地,线上推荐优秀商企15个,线下直播美食探店巡

店5次;联动郫都区融媒体中心拍摄摊贩市场情景故事短视频4个,线

132

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

183

第192页

上线下同向发力,推动摊贩市场街区高质量发展,为郫筒街道

创新探索老旧街区营造典型经验贡献力量。

由于宋公桥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对新媒体信息接纳度低,加

大线下服务次数,其中大型活动3次,中小型98次,累计完成101次服

务,其中单次活动线下最多参与人数300余人,单次活动公众号线上

点击量高达近4000点击量。整体项目超额135%完成。区级品牌报道

近10次。

四、成效与反响

1.1

宋公桥老旧街区营造“132”工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两

新党建贯穿始终,目前积极发挥摊贩市场党员先锋作用,以党员参

与老街的疫情防控,党员带头商家参与街区的环境更新,根据下一

步实际情况,协助宋公桥党委,成立两新党组织,夯实街区基层组

织堡垒。

2.

宋公桥老旧街区营造“132”工程中,坚持在党建引领下不断推

动3类资源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挖掘出2家社区合伙人与

28户商家共同参与打造“社区合伙人”街区文化,让街区景观“靓

起来”;另外挖掘出4类传统手艺人,8家传统特色美食老店”。在服

务过程中,商户逐步改变单打独斗意识,积极参与服务中,不仅加

强商户之间的联动,同时成为社区的抓手。

3.

宋公桥老旧街区营造“132”工程中,坚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

心作用,团结“益加公益”平台和“老城活化”联盟成员单位,借

助新媒体优势,响应“社区合伙人”政策,一方面畅通服务——打

造线下社区服务阵地,实现公益反哺;另一方面畅通宣传——建立

线上社区宣传阵地,促进品牌推广;通过链接区级平台社治郫都、

区融媒体中心,做好线上阵地视频拍摄,优秀商户推荐,线下直

播、探店、导赏,社区治理助力社区商业,实现2个阵地同向发力互

补共进。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84

第193页

4.

在“公园城市”“安逸郫都”“老城活化”政策背景下,围绕

宋公桥社区摊贩市场街区的实际情况,串联10余家传统特色店铺,

将街区文化、特色店铺故事通过导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形成一条集

人、集景、集美食手艺、集文化为一体的游线。

5.

6.

7.

132

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

185

第194页

第四步,整合商户资源,逐步完善商业场景业态,统一商户着

装,制作服务手册,录制视频宣传片,加大摊贩市场曝光率。

第五步,做好阵地建设,线上阵地定期宣传优秀商企,做好书

记商家直播带货,进一步合作“玩转郫都”美食平台。助力摊贩市

场线上推广。线下阵地,设计美食线路、手艺线路,结合趣味小游

戏,开展丰富主题活动;邀请专家老师分享商业心理讲座,助力拓

宽商户商业思维。

第六步,表彰肯定在项目实施中的优秀商户,挑选典型特色商

家,对社区合伙人商户授予标识牌,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的营商环境

与商企居社和谐的氛围。

在下一步工作中,将深化服务,重点加强摊贩市场商户与辖区

困难群体进行需求对接与回应,逐步实现社区经济良性循环。

案例评语:

宋公桥社区摊贩市场街区营造“132”工程项目,坚持党建引

领,充分发挥“两新”党员带头作用,突出“人、景、物”三个抓

手:抓住景——汇集社区商家,打造“社区合伙人”街区文化,让

街区景观“靓起来”;抓住人——撬动近60余商户参与,汇集街区

手艺人,成立“印象手艺人”协会,让传统手艺人“活起来”;抓

住物——汇集特色美食,成立“流年美食”俱乐部,让“曾荞面”

“胖哥面馆”“坤兔头”等特色美食“火起来。团结“益加公益”

五、经验与启示

我们充分了解项目,多方链接,整合资源,实现项目意义与宗

旨。在项目前期实施中,坚持了“六步走”工作法。

第一步,在党建引领下,走访入户,并寻找两新党员和摊贩市

场支部党员,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

第二步,建立摊贩市场工作小组,邀请商户,定期开展联席会

议,探讨相关制度,并实时了解商家摊贩市场现状与商户处境。

第三步,街区氛围、文化营造,抓住老街区的典型特征,进行

景观更新、商业品牌logo打造、社区合伙人文化标识牌设计制作,

挖掘历史文化故事,创意文创开发等营造行动,加深社区商业文化

自信。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86

第195页

平台和“老城活化”联盟成员单位,打造线下社区服务阵地、线上

社区宣传阵地2个阵地,扩大了宋公桥摊贩市场老街“筑梦”品牌影

响,让被遗忘、没人气的老街逐渐热闹起来,创新探索出一条老旧

街区营造典型的新路子,得到社会和商户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督导:岳鹰

132

郫筒街道宋公桥社区

187

第196页

一里桥社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

“军民情三步走”

郫筒街道⼀⾥桥社区 成都市郫都区瑞泽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党的十九大做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的重大决定,退役

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力量。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经济

发展、维护政治安稳具有重要意义。“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

家卫国做出了贡献”,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

法》,将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写入法

律。《保障法》第十条指出:国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

人等社会力量依法通过捐赠,设立基金会、志愿服务等方式为退役

军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于2012年10月成立,辖区内有20个老旧院

落,10个物管院落。驻辖区企业单位89个,辖区有1万多户,合计2万

多人,其中常住人口1.4万余人。辖区共有党员148人,退役军人

469人。社区建制改革调整后一里桥社区与成灌东路社区调整为一里

桥社区,社区办公室目前驻地为城东巷209号(福博园小区内),幅

员面积约3.1平方公里,社区常住人口26308人,户籍人口11945人,

居民小组长34人。社区致力于“专筑一里·筑桥有你”社区品牌。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88

第197页

(一)社区的资源优势

1

一里桥社区辖区位于郫都区主城区内,居委会办公面积充裕、

交通方便、经济基础好,辖区内有烈士纪念公园,已经列为烈士纪

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2021年社区入住社区新综合

体,计划打造一个居民参与规划的社区主题公园,完善空间布局,

凸显红色党性教育。

2

通过一年的社会工作服务,挖掘了10余名退役军人骨干,分别

在社区中担任支部院落书记、院落小组长、小区经理的角色。已组

建一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逐渐形成关注社区事务的意识,开展

参与社区治理的行动,如开展疫情防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

3

社区两委一直积极推进新时代退役军人相关工作。为发扬退役

军人优良传统,培育退役军人骨干,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有序组织

和引导更多的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社区两委与社会组织合作,

搭建平台让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完善参与机制。

4

从已有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发现,社工积极整合社区内外资源,

开展围绕退役军人的服务,现有社区自组织、社区合伙人、社区商

家企业、物业、业委会、社区居民逐渐开始关注该群体,为后续社

工开展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

189

第198页

3

通过走访发现,刚退役的部分退役军人会选择入学再学习,另

一部分会选择参与就业,因此存在该需求。

(三)退役军人的特点与优势

1

退役军人因长时间脱离组织,学习教育断档缺失,退役之后思

想认识存在变化,可能存在自我松懈,为民服务宗旨有所淡化,参

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高。

2

退役军人经过艰苦的部队生活练就强健的体格,纪律分明的部

队使得退役军人养成自律的生活习惯,军人参军是为国家做贡献,

军人的职责是捍卫祖国、保护人民,他们很有正义感。

3

即党性强,主动意识强,时间观念强,有大局意识的特点。

(四)项目需求

结合现有政策、社区基本情况与资源,分析项目需求如下:在

退役军人层面分析:社区部分退役军人存在医疗照顾、学习医疗养

护的需要;社区退役军人有被关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社

(二)退役军人的服务需求

一里桥社区现有退役军人521人,党员退役军人267人,60岁以

上退役军人211人,不同年龄阶段的退役军人需求各不相同。

1

伴随参军时期以及退役后疾病的问题,社区部分高龄退役军人

存在医疗照顾的需求;由于长期照顾患有疾病的退役军人,照顾者

存在情绪压力的问题;由于身体、疫情等原因,退休生活较为乏

味,长期“关在”家中,社会交往薄弱。

2

伴随长期服兵役,与家庭分离,家庭角色缺失,有参与子女教

育、赡养与照顾老人的需求。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90

第199页

军民情三步走”

“一里桥社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项目

文需于军民

服务于军民

影响于军民

用心走访连心桥

真心服务进心间

军民同行筑一里

星星向荣展军魂

军助民

走访退役军人

走访居民

走访政府部门︑社区两委

健康知识学习

义 诊

慰问老兵

不忘初心

老兵茶室

戎装与白纱

红色基因融社区微治理展大民生

志愿服务显担当

微信平台聚人心

老兵之家凝军民

志愿服务队再升级

老兵服务微视频

退役不退色表彰会

需求调查问实际

民拥军

军为军

成果献礼100年

党、社区、

居民+社工

先服务

暖心人生震心门

再服务

退役军人

党、社区、居民

二、思路与计划

本项目以“军民情”为背景(由于政策要求“军民融合”改为

“军民情”),开展“三步走”工作方法,以“先服务,再服务”

为思路,通过社工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使退役军人从“被服务者”

向“服务提供者”转变。“民拥军”:社工在党的领导下联合社区

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为退役军人开展关心关怀服务,提升退役军人

获得感;“军为军”:退役军人参加带有军味特色的系列活动,提

升退役军人社区归属感;“军助民”:退役军人骨干参与治理,发

挥退役不褪色的军人品质,与社区居民一道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

动,为居民服务,提升自我效能。

区退役军人有自我实现,融入社区生活,继续发挥自我价值的需

求。从社区发展层面分析:社区存在充分调动包括退役军人群体在

内的不同社区群体加入社区治理,打造社区品牌的需求;新综合体

中退役军人服务阵地打造与社区红色教育的需求;升级志愿服务

队,提升其服务社区能力的需求。

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

191

第200页

其中,项目开展了“老兵茶室党史学习茶叙会”、“不忘初心

外出参访”、“军属课堂”等系列活动,形成项目品牌活动。坚持

针对退役军人提出的需求,社工主动链接了四川省红十字基金

会,走访辖区幼儿园、培训机构以及社区餐饮、企事业单位、银行

等商户,共同关注社区退役军人群体,开展多元化的服务。通过慰

问、义诊、健康知识讲座和“军民邻里节”、“红星夏令营”等活

动,让“真心服务进心间”,回应需求,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切

实把党的温暖送到退役军人身边,营造尊重退役军人的社区文化氛

围。同时该服务兼具宣传项目、建立信任关系,挖掘退役军人能人

骨干的作用,充实了社区“筑桥尖兵连”战旗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

队的作用。

(二)通过“五能”工作法推动互助,实现“军为军”

本项目中社工以培育“五能”的方法即“潜能挖掘、启能培

育、培能赋权、展能行动、传能反哺”,在整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

注重了社区内生动力,积极发掘社区退役军人先锋模范代表,盘活

了现有在社区发挥重要作用的退役军人,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升级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逐渐从片面型、娱乐型向公益性、专业性转

变,促进社区退役军人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关心、成长的互助

网络。

三、做法与经过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以需求为导向,为退役军人及军嫂构

建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互助体系与参与体系。

(一)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切入点,实现“民拥军”

围绕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社工以“军民融合”为主题开展关

爱、关心、关怀老兵的服务工作。首先开展了入户走访调研工作,

通过直接与间接的形式了解到社区不同年龄的退役军人在不同层面

的需求,了解基础信息、健康状态、家庭情况、社区交往情况以及

社区参与的意向。需求集中于自我实现、社交(家庭成员关系)和

归属感的建立、被尊重的社会需求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诉求等方

面。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92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