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发布时间:2021-12-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开始翻译经典同时,写经之风遂起,佛经的弘传,也主要靠抄造流通,或为诵读,或为供养,都有严格的仪轨。然至唐末宋初之后,因印刷术之勃兴促成藏经雕版印刷,广布流传,于是写经实用性较少,主要成为供养修行培福之道,祈求福报,或藉抄写经书来净化心灵,培养长期的精进心。《金刚经》中就说:“书写、受持、读诵……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供养经通常由自己或请人抄写,完成后送人,或置入寺院经藏,这在各种供养中,最为称著,所以也叫供养法宝。在清代宫廷中,有资格进献或诏令手写经书的,均是位尊权重有身份有地位的大臣,或是皇帝得宠的朝廷大员。此类写经是为宫廷的圣物,极少流出宫外,如有丰功伟绩的大臣,才会御赐一册供奉。更重要的是,这些宫廷写经大多是从未昭示海内外之孤本,不仅书品极好,触手若新;且缮写摹绘所用的材料独特,版本精良;版式设计、装潢形制均极其考究,具有鲜明的皇家特色,在书画史、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此件写经即是由清代名臣董诰书写一部楷书作品。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工部尚书董邦达之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诰承家学,... [收起]
[展开]
万卷—古籍善本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综合性拍卖公司,成立于1995年,具备国家一类文物拍卖资质。中贸圣佳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17层,并在上海、广州、香港、台湾、日本及北美多地区设有办事处。
文本内容
第151页

6172

6173

6173

三才图会人事第九卷

明万历刻本

1函1册  白纸  线装

提要:《三才图会》为明代文献学家、藏书家王圻及其子王思

义所编百科式图录类书,书内分天文、地理、人物、时

令等十四类,所记事物,先有绘图,后有论说,图文并

茂。时值万历年间,正是我国

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徽州和

金陵刻工的作品在当时享有盛

誉。此本存人物卷九,一册,

图像绘刻精致。

29.2×17.8cm

无底价

6172

践阼篇集解一卷

元至元六年(1340)庆元路儒学刻本

1册  黄麻纸  线装

提要:半叶十行,行二十至二十二字,左右双边,白

口,双鱼尾,有书耳。该书集王应麟以前诸《践

祚篇》之大成,并间出己意,在保存文

献的同时,也包含了王应麟的学术创

见,是研读《大戴礼记武王践祚篇》和

王应麟经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30×17.3cm

无底价

第152页

6174

6174

高常侍集、尚白斋秘籍、何仲默集等三种

明嘉靖、万历刻本

5册  白棉纸、竹纸  线装

提要:存《何氏集》卷一至卷四,一册,明嘉靖野竹斋刻,白棉纸本,首嘉靖三年序,版心下有“野竹斋雕”字,

22.5×16cm。《尚白斋秘笈》五种,含乐郊私语、娑罗馆逸稿附续清言、偶谭、归有园尘谈、娑罗馆清言,明

万历刻,竹纸初印本,25×16cm。《高常侍集》卷一至卷四,明嘉靖刻,白棉纸本,27.1×17cm。

尺寸不一

无底价

第153页

6175

6175

御选唐诗三十二卷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内府刻朱墨套印本

34册  太史连纸  线装

提要: 此书为有清套印名刻,皇家御制,版式精致巧雅。全帙皆精楷镌版,是清初

三代写刻神品。康熙帝敕编,在汇刻《全唐诗》基础上,分体编选而成。诗

人名下附小传,诗句有笺注,详辑名物训诂与征引故实。本品钤有国子监藏

书印,为官府藏书,内有五册同版开化纸配本。

23.3×14.2cm

无底价

第154页

6176

第155页

6176

6176

孟承封书折

清乾隆写本

1册  纸本  折装

提要: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原任江南池州府青

阳县革职知县孟承崶,因治所处熟悉江南风景,在进折中介绍江南多

处名胜。根据此折所述,孟承崶为山西人,乾隆六年中举,乾隆十九年

(1754)任池州府青阳县知县,乾隆二十二年(1757)革职为宿州濉河

工。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之时,奉旨筹备马匹。

乾隆皇帝第三次与第四次南巡,均在南巡队伍中。孟承崶,见《乾隆实

录卷之八百五十八》,“丁亥谕、此次天津接驾人员。据该部查开履历

案情。朕详加检阅。其文职内。因事休致革职之高霔、李峰、孟承崶、

崔方、韩何辰、李逢年、赵侃、杜宪、鲍祖干、任增、胡师亮等、十一

员。武职内。因事革职之高宗瑾一员。著吏兵二部。调取引见”。

22.3×13cm

RMB: 60,000-80,000

第156页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开始翻译经

典同时,写经之风遂起,佛经的弘传,也主要靠

抄造流通,或为诵读,或为供养,都有严格的

仪轨。然至唐末宋初之后,因印刷术之勃兴促

成藏经雕版印刷,广布流传,于是写经实用性较

少,主要成为供养修行培福之道,祈求福报,

或藉抄写经书来净化心灵,培养长期的精进心。

《金刚经》中就说:“书写、受持、读诵……是

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供养经

通常由自己或请人抄写,完成后送人,或置入寺

院经藏,这在各种供养中,最为称著,所以也叫

供养法宝。在清代宫廷中,有资格进献或诏令手

写经书的,均是位尊权重有身份有地位的大臣,

或是皇帝得宠的朝廷大员。此类写经是为宫廷

的圣物,极少流出宫外,如有丰功伟绩的大臣,

才会御赐一册供奉。更重要的是,这些宫廷写

经大多是从未昭示海内外之孤本,不仅书品极

好,触手若新;且缮写摹绘所用的材料独特,版

本精良;版式设计、装潢形制均极其考究,具有

鲜明的皇家特色,在书画史、艺术史上均占有重

要地位。

    此件写经即是由清代名臣董诰书写一部楷

书作品。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

浙江富阳人,工部尚书董邦达之子,与其父有“大

小董”之称。诰承家学,继为侍从,其书法、绘

画亦被宸赏,尤以奉职恪勤为乾隆帝所眷注。乾

隆二十八年进士,修《国朝宫史》《三通》《皇朝

礼器图式》;三十二年,命入懋勤殿写金字经为

皇太后祝嘏。三十六年,入直南书房;四十年,

擢工部侍郎,调户部,历署吏、刑两部侍郎,兼管

乐部。充四库馆副总裁,接办《四库全书荟要》,

命辑《满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为军机大臣。

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户部尚书。台湾、廓尔

喀先后底定,并列功臣,图形紫光阁。他精书法、

善绘画,又通晓军事,川、楚兵事方亟,高宗欲召

之,每见大臣,数问;“董诰何时来?”嘉庆四年

春,高宗崩,和珅伏诛,命诰复直军机,晋太子太

保,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位极人臣。

    在整个书法史上,清朝是一个璀璨的时代,

虽然整体上以馆阁体为主,但是也将书法艺术

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众所周知,清康熙、雍

正、乾隆三位帝王都是著名的书画皇帝,他们观

遍内府珍藏的历代书画作品后,形成独特的皇家

审美,尤其是那些帝王赏识的大臣,都能够写得

一手漂亮的书法,他们才是清朝书法的真正推进

者。虽然时代的气息比较浓重,但每一位书法家

的作品都各具特色,诸如董诰的作品,就显得与

所谓馆阁体格格不入,他的楷书有唐人写经体

的韵致,并写出了一种清新的气象,同时也将楷

书写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如其代表作品《春华

集庆册》(现藏故宫博物院)和《度一切诸佛境

界智严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他的楷书唐

人小楷的迹象比较明显,尤其是写经体,还略带

《灵飞经》的神韵,可见他对唐楷的研究是非常

深刻的。

    今观此部写经,用笔精准,落落大方,还兼

具柳体的笔意,让人一见清新,法度严谨,点画

精准到位,笔笔见功力,字字见精神;同时还略带

行书的那种洒脱劲,潇洒飘逸,自带仙气;在字

形上也是别具一格,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

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

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其中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

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

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

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

清宫旧藏董诰 沈贞写绘《金刚药师观音三经全部》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员/翁连溪

第157页

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可谓随字而

安,妙不可言。

    此部写经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药师琉

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

经同函,经折装三册;函套、经衣均使用明黄地

祥云纹织锦装潢,上贴金黄色绸缎题签,恭书经

名;使染红色驼骨书别一对,用料考究、规制极

高;每册写经卷首附有精心创作的扉画,是该册

佛经的经变图。经变是指将高深玄妙的佛经内容

绘制成具体直观的佛教图像,以宣扬佛教理念。

其中《金刚经变》内容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

园为长老须菩提说法场面。画面正中为释迦牟尼

趺坐于莲台上,两旁排列菩萨、弟子及金刚部众

分卧佛座两侧;座前有须菩提合掌顶礼,其状极

为虔诚,空中彩云盘旋,气氛隆重。《药师经变》

画面正中端坐药师佛,面相慈祥、双耳垂肩、仪态

庄严,身披红色佛衣,跏趺于莲花宝座,身后有

祥云笼罩,日月同辉;药师佛两旁,日光遍照菩萨

与月光遍照菩萨陪伴左右,众星捧月般簇拥着药

师佛,场面气势恢宏,令人神往,形象地表现了

药师如来在东方佛教净土的盛况。《观音经变》

其故事内容是《妙法莲华经》(七卷本)中的第

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述观世音菩

萨以神通力救济诸般苦难;画面正中观世音菩萨

静坐于莲花之上,左右两侧为善财童子和龙女

胁侍观音,分别立于莲瓣与荷叶中;背景中竹林

层次分明,与下方波涛的洪水成动静之势,画面

庄重祥和。

    这三幅经变图画面构思精巧、富丽浑厚、疏

密相间,线条遒劲,重彩平涂;人物神态庄严肃

穆,宁静怡然;衣饰线条流畅,细致入微,属于典

型的清代宫廷绘画作品。又每经文卷末附有韦

驮像,气势庄重威严,末署“臣沈贞薰沐恭画”

款识。沈贞,宫廷画家,以擅绘人物、花鸟供奉

于晚清如意馆;其画风用笔工细精整,设色艳丽

华贵,深得宫廷绘画之审美意趣。他对经文中表

现的主题了然于胸,在绘画技巧上的运用驾轻就

熟,主要使用佛教五色:朱、黄、蓝、绿、白进行

渲染,以突出描绘服饰边角,轻松地在繁缛的颜

色变化中,将佛祖、菩萨的超凡脱俗表现得恰如

其分。开卷金光四射,熠熠生辉,颇具立体感。此

经使用清代最名贵的纸品之一“开化纸”书写,

纸张洁白绵韧,开卷有白玉润目之感,纸面显微

黄晕点,颇似桃红,故有“桃花纸”之雅称;原函

原装,展卷顿感绚丽工雅,脱俗不凡;下笔精妙,

行墨刚柔,叫人叹为观止。沈贞为道光至光绪宫

廷画家,而董诰活动于清中期,然细观前后经变

画与内文的纸张颜色略有差异,应非同一时期。

因此此部宫廷写经当为先董诰书写,后沈贞补

绘,装裱成册,汇于一体。

又函套上系民国“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物

点收委员会”文签一枚,乃宫廷旧物无疑。

    宫廷写经一直是秘藏于深宫的珍贵佛门圣

宝,既是清宫藏书的一种,又是宫廷宗教文物中

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佛教中,抄造、供养、受持经

典历来被认为是极为殊胜的功德,也是重要的

修行法门。而宫廷供奉佛祖所做的法宝,汇集了

当时顶级的皇家资源与物料,非国力不可完成,

可彰显经典的庄严肃穆,尊贵典雅;其材质与法

力赋予了这些法宝拥有金刚不坏之身,永世传

承。

第158页

6177

第159页

6177

第160页

6177

第161页

6177

董诰、沈贞写绘合璧金刚经

1函3册  纸本  折装

钤印:臣、诰、臣、贞

提要:此经一函三册,如意云纹函套,宫廷装帧,华贵雍容。经原为董诰手写以成,后经宫廷画家沈贞于每册经首尾手绘扉画,重

新装裱以成。董诰、沈贞两位清代名士合璧,更显华贵。书中夹有民国时期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清点标签,记作“律八一四

136”,清宫旧藏无疑。沈贞,道光至光绪时期宫廷画家,以擅绘人物、花鸟供奉于晚清如意馆。其画风用笔工细精整,设色艳

丽华贵,深得宫廷绘画之审美意趣。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

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

20×8.8cm

RMB: 300,000-500,000

6177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善本特藏编“慈禧御笔写经”

第162页

6178

6178

万寿诗一卷(清)世祖福临撰

清顺治十三年(1656)内府刻本

1册  皮纸  线装

钤印:于莲客

提要:万寿诗一册,清世祖福临撰,清顺

治十三年(1656)内府刻本。半叶6

行,行13字。大黑口,四周双栏。

卷前依序为顺治十三年(1656)世

祖福临撰《万寿诗序》、《进万寿

诗表》,后为正文。是书集福临

为其母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祝寿诗30

首,以向天下昭示福临对母亲的敬

孝。此书传本少见,公藏仅见北京

故宫博物院一家,影入《故宫珍本

丛刊》。

著录:《清代内府刻书图录》P15

24.8×15.3cm

RMB: 68,000-80,000

第163页

6179

6180

6179

满洲四礼集五种(清)索宁安等编

清嘉庆六年(1801)省非堂刻本

1函5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含《满洲祭天祭神典礼》《满洲婚礼仪节》《满洲慎终集》《满

洲丧葬追远论》《满洲家祠祭祀仪注》等,系统介绍了满洲祭天

祭神、婚礼、慎终丧葬、家祠祭祀等礼仪。

27.7×17cm

RMB: 32,000-35,000

6180

满洲实录八卷

民国十九年(1930)辽宁通志馆影印本

2函8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此书又名《清太祖实录战迹图》,为《清实录》开篇之作,是皇太极为努

尔哈赤修战迹实录。绘有满洲起源传说及明万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

起兵征战图约200幅,描绘精细,出自名手,图用满、汉、蒙三种文字标

题。民国时辽宁通志馆据乾隆内府写绘本影印,仿原宫内装潢红绫本,精

雅瑰丽,是研究满族社会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37.3×23.3cm

RMB: 38,000-40,000

第164页

Lot6181-Lot6191 同一藏家

6181

第165页

Lot6181-Lot6191 同一藏家

6181

6181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内府刻四色套印本

4函24册  开化纸  线装

提要:本书为古文总集,选录上起《左传》,下迄宋代诸家散

文。正文用墨色,天头批注用朱、橙、绿、蓝诸色。朱

色为本朝名家评语,其余为历代名家批评。《四库全书

总目》称该书编注选文“睿鉴精深,别裁正当”,“每

篇各有评点,皆批导寂要,阐发精微”。全书开化纸抚

印,洁白如玉,绵软透明,纸墨俱佳。字体端整可观,

刻印极工,五色瑰丽,赏心悦目,展现出清初内府多色

套印技术的水平。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总集P1739

2.《清代内府刻书图录》P44。

29.7×17.2cm

无底价

第166页

Lot6181-Lot6191 同一藏家

6182

6182 鬳斋考公记解二卷(宋)林希逸注

清康熙通志堂刻本

4册  特种纸  线装

提要:《考工记》为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唐杜

牧、宋陈祥道、林亦之、王炎诸家有解,今并不传,而林希逸注本独存。希逸

以《三礼图》中有关《考工记》的内容采摭附入,又因诸工之事非图不显,故

收精美器物版画近七十幅,以图解经,颇便省览。此本为康熙间通志堂精刻

本,版心下“通志堂”号及刻工俱被剜去,以充旧本。《天禄琳琅续编》即有

以通志堂初印本剜去书口堂号以充宋本之例,缪筱珊《琉璃厂书肆后记》也载

将刻工“捺去之未印入以惑人”之语。此本用纸极为特殊,应为最初印本之试

印本。

27.2×18.6cm

无底价

纸张局部图

第167页

Lot6181-Lot6191 同一藏家

6183

6183

周易传义大全二十四卷(明)胡广等辑

明正德刘氏慎独斋刻本

11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周易传义大全》为明初官修正经之一,初刻于永乐内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明刻数种,

皆源于此。此本半页十一行,行十九至二十一字不等,粗黑口,四周双边。正文二十四卷全,另

附《程子上下篇义》一卷、《朱子图说》一卷、《易五赞》一卷、《易筮仪》一卷、《程朱易说纲

领》一卷。卷前附总目,目后有牌记“正德元年刘氏日新书堂新刊”;次易序,序后有牌记“慎独

书斋鼎新刊行”,卷二十二为同时期建本补配一册。慎独书斋刘洪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据

著录,其刻书今传十余种,叶德辉《书林清话》称“刘洪慎独斋刻书极夥,其版本校勘之精,亦颇

为藏书家所贵重”。建阳日新堂刘氏书坊自宋至明,绵延两百余年,刻书多元本,所考年代最晚者

在明弘治间,此本牌记前镌“正德元年”,或是日新堂最晚一刻。然细审之,“正德元年”与“刘

氏日新书堂新刊”似有不协调之处,字体、墨色均似改刻后印。当是日新堂刻成未久书板易主,慎

独斋刘氏剜改旧记年款,并于序后增刻新牌记,全书印字清晰,也可见刷板时板片完好无损。未将

前牌记铲出,推测是日新堂号影响所在,慎独斋新坊受用日新书堂旧号之遗惠故耳。

23.8×13.9cm

无底价

第168页

Lot6181-Lot6191 同一藏家

6184

第169页

Lot6181-Lot6191 同一藏家

6184

6184

重刊明成化本东坡七集一百一十卷

清宣统元年(1909)浭阳端方宝华盦刻本

1箱48册  白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清光绪三十四年两江总督端方以江南

图书馆藏明成化本传刻,由黄冈饶星舫影

写,陶子麟摹镌,缪荃孙任校雠,并撰校勘

记附于后,是清末精刻名品。全书包括东

坡集四十卷附本传年谱墓铭;东坡后集二十

卷;东坡内制集十卷附乐语;东坡外制集三

卷;东坡应诏集十卷;东坡奏议十五卷;东

坡续集十二卷附校记二卷。拍品开本敞阔,

初刻初印。

30×17.7cm

无底价

第170页

Lot6181-Lot6191 为同一藏家

6185

6185

集古印谱六卷(明)顾从德辑

明万曆顾氏芸阁刻本

1函8册  白绵纸  线装

提要:首王稺登、顾从德序,次凡例,再次襄阴王师鲁、京口俞希鲁序、会

稽唐愚士、沈明臣、黄姬水等序,诸序均为墨印。卷端题“太原王常

延年编/武陵顾从德汝修校”,版心下镌“顾氏芸阁”,卷一末有小字

“吴门姚起刻”一行,正文六卷全,均为朱印。此谱为现存最早集古

印谱,原钤仅制二十部,传世罕见,此本乃据钤印本增订重编摹刻于

木版,辑古印三千四百余钮,每页印文横列二排六枚至二三枚不等,

印文下有释文纽制,官印间有考释。

23.9×16.6cm

无底价

第171页

Lot6181-Lot6191 为同一藏家

6186

6187

6187

札朴十卷(清)桂馥撰

清嘉庆十八年(1813)山阴小李山房刻本

1函4册  竹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清代学人桂馥学术随笔,内有温

经、览古、匡谬、金石文字、乡里旧闻、

滇游续笔诸编,以内容细碎比于匠门之木

材,故题《札朴》。黄裳《来燕榭读书

记》中前后三跋,并称“校雠出鲍渌饮

手,信名书也……”,可见爱重。此本为

嘉庆初刻初印,远胜光绪翻本及后印本。

25.5×16.4cm

无底价

6186

唐诗品汇存八十三卷拾遗十卷

明张恂刻本

28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存卷一至卷六十六、卷七十至卷八十六,拾遗十卷,诗

人爵里详节一卷。此书为明人编辑的唐代诗歌选集,以

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

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为旁流。内容洪

浩,收诗5769首,历经十余年始完成。

23.1×15cm

无底价

第172页

Lot6181-Lot6191 为同一藏家

6188

6189

6188

善本书室藏书志四十卷附录一卷(清)丁丙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钱唐丁氏刻本

2函16册  竹纸  线装

提要:丁丙(1832-1899),钱塘人,清末著名藏

书家,有八千卷楼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

此书为丁氏自撰自刻之书,也是其一

生藏书事业之总结,为重要版本学著

作。

23.7×15cm

无底价

6189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蒙学堂印书处刻本

1函8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澄衷学堂是清末企业家、沪上“五金大王”叶澄衷出资兴办的义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

任代理校长,钱君匋、丰子恺、胡适、竺可桢等曾在此任教、就读。《字课图说》由澄衷

学堂首任校长刘树屏主编,书法家唐驼书写而成,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新式蒙学教材,影响

深远。此书多见石印本,此为木刻,较少见。此本原函原装,绫制包角。

25.1×18.9cm

无底价

第173页

Lot6181-Lot6191 为同一藏家

6190

6191

6190

永乐大典

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1函1册  纸本  包背装

50×29.6cm

无底价

6191

说文解字十二卷(宋)李焘撰

明万曆二十六年(1598)陈大科刻本毛氏汲古阁印本

6册  白纸  线装

提要:此书端题“说文解字”,而实为宋人李焘据大

徐本而改编的《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四

库总目》内有馆臣提及,书内部首“首东终

甲”,部内辖字亦依《集韵》四声排列,篆

文、说解、反切多自大徐本出。存世明刻《五

音韵谱》有八种,益藩本源出宋

刻,质量最佳,此陈大科本即据

益藩重刻,是《说文》别本中声

名较著者,也是现存不多的明代

篆字刻本。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经部小学

类P161。

28.8×19.5cm

无底价

第174页

6192

6193

6192

钦定四库全书考证经部存十卷(清)王太岳等纂

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本

6册  竹纸  线装

钤印:扬州阮氏嫏嬛仙馆藏书印,文选楼

提要:此书存经部卷一至十,为乾隆内府木活字印本,是对

《四库全书》的辨误订正。首有清高宗御题“武英殿聚

珍版十韵诗并序”,

首页下有“武英殿聚珍

版”六字,卷末署校勘

人姓名,钤阮元印章。

25.7×15.8cm

RMB: 18,000-20,000

6193

御制诗初集存二十五卷(清)高宗弘历撰

清乾隆十四年(1749)武英殿刻本

1函8册  竹纸  线装

提要:原装原签,品相上佳。乾隆御制诗共五集,其中初集四十四卷刊刻最早,字

体亦属最为精彩者。此集收诗四千余首,系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元年至十二年

所作,按年编次。此件拍品存卷二十至四十四,末镌沈德潜跋。

27.5×16.8cm

RMB: 9,000-10,000

第175页

6194

6195

6195

对数表二卷

清康熙内府刻本

2册  开化纸  线装

提要:此书是一部由清康熙皇帝亲自编写,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原书

分上下两编,拍品为《御制数理精蕴》卷五至六,对数表上下卷全,开化

纸初印。

29.3×18cm

RMB: 45,000-50,000

6194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九

清内府写本

1册  开化纸  线装

提要:开化纸精抄,小字规整。正文及书口处卷

数页数为墨笔书写,版框行格线及书口

“钦定全唐文”字样为木板刷出。

27.7×17.2cm

RMB: 55,000-60,000

第176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196

6197

6197

明诗别裁集

1973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1函4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此书收诗自洪武至天启及遗民诗,凡一千一十余篇,皆深造浑厚,和平

渊雅,有明之诗诚见其陵宗跞元而上追千古也。又钱牧斋、吴晦村诸人

归于明晚,编诗之中,微具国史大义。原函原装四册,中华书局用上等

玉扣纸精印,书品极佳。

27.4×17.4cm

无底价

6196

清诗别裁集

1973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2函16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清代中前期诗歌总集,共收九百九十六人诗作三千九百五十二

首,计三十二卷,每位作者名下均附简略小传。原函原装十六册全,

1973年中华书局据乾隆刻本精印,上等玉扣纸,书品极佳。

27.6×17.6cm

无底价

第177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198

6198

红楼梦新证

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字排印本

5函36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1953年所著,文革中作者

进行了重新修订,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据修订本精心排印了大

字本,供毛泽东主席及中央有关领导阅读。

29.3×18.5cm

无底价

第178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199

6200

6200

古代社会

1973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大字本

10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古代

社会》是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

的著作。在这部书中,摩尔根以美国印第安人

亲属制度、家庭生活为基础,进而拓展到整个

人类早期的氏族制度与社会生活,会息摄影式

6199

简明中国哲学史

70年代大字排印本

12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编者杨荣国(1907-1978),笔名杨天锡,湖南

长沙人,近代著名哲学家。1941年开始研究中国

古代思想史,出版《孔墨的思想》和《中国十七

世纪思想史》。历任东北大学、桂林师范学院教

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大学文学

院长兼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哲学系主

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

职。著作还有《中国古代思想

史》、《简明中国哲学史》

等。“文革”中曾将中国历史

改写成儒法斗争史。此书是杨

荣国代表作,在开展阶级斗争

的特殊背景中大字排印特供领

导阅读,有特殊意义。

29.2×18.5cm

无底价

地为我们展出了混沌初开时期人

类的存在面貌,其中丰富翔实的

案例,立体式地为读者再现了人

类初民的政治组织,婚姻家庭关

系和财产继承的变化,廓清了人

们对上古时代的蒙昧认识。

29.5×18.5cm

无底价

第179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201

6201

鲁迅全集十卷

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字排印本

10函88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文革时期为毛泽东主席印制的第一部大字线装书。毛

泽东主席喜欢读鲁迅先生著作,1971年后,因眼疾严重,看书

困难,出版社特别将鲁迅全集十卷本排成大字本,一是为了

毛泽东等老同志阅读鲁迅著作方便,二是可以馈赠外宾,三

是便于长久地保存鲁迅著作。这套线装本由北京、上海两地

排印,1972年开始制作,历时八个月竣工,印制3500套,由此

拉开了大字线装书刷印出版的序幕。

29.5×18.5cm

无底价

第180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202

6203

6202

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70年代大字排印本

1册  玉扣纸  线装

29×18.5cm

无底价

6203

骆宾王文集

1973年中华书局影印本

1函2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中华书局据嘉庆秦氏石研斋本精印,用上等玉扣

纸。

27.4×17.4cm

无底价

第181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204

6204

容斋五笔

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大字排印本

5函36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容斋随笔》是毛泽东主席一生中比较喜欢阅读笔记性体裁的书籍之一,也是他生前要看的最后一部

线装大字本。全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

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

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等诸方面内容,并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推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29.2×18.5cm

无底价

第182页

Lot6196-Lot6206 为大字本专题

6205

6206

6205

毛主席的四篇哲学著作

1966年解放军总参谋部出版局大字排印本

1函2册  玉扣纸  线装

提要:此书为配合全军高级干部学习而出版,且在内部发行。

28.5×18cm

无底价

6206

毛泽东选集

196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4函16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此书为人民出版社依据1964年1月线装本《毛泽东选集》

缩小制版印刷。内容经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认真补充

校正编辑而成,所用纸张选用优质仿宣纸,纸白如玉。

原装原函,品相极佳。

26×14.7cm

RMB: 11,000-12,000

第183页

6207

6207

新出绘图国色天香(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总结与精神)

1928年铅印本

1册  纸本 

钤印:徐玄一藏书

提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

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

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

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

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第四次大会、共

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

共产党都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

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党的六大在莫斯科

召开。本次大会毛泽东未出席,但当选为中央委员,瞿秋

白、周恩来、刘伯承等作了军事报告,组织问题报告,

会议通过了苏维埃政权、组织、土地农民等问题决议案

和军事工作草案等内容。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编辑组

《出版史料》第三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

政府查禁书刊编目》中,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

表大会决议案》,属查禁书刊、书伪名为《新出绘图国

色天香》,查禁时间为1929年3月始,以晚清民国时期

颇畅销的消遣杂志《绘图国色天香》伪装出版,用来麻

痹当局。封面伪装,无出版人,无出版时间。从以上查

禁单位介绍,本书出版时间可推测为1928年10月左右,

利用上海崇文书局托名寄出。进步书刊被查禁的有2042

种,其中伪装书只有30多种,而其中用封面伪装的只有

20种左右,留存至今者则更属罕见。

18.5×13cm

RMB: 260,000-280,000

第184页

6208

6209

6208

毛泽东选集

1948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

2册  纸本  精装

提要: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后,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出版

《毛泽东选集》,由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组织实施,

时任宣传部长的张磐石同志负责。《选集》收毛泽东主

席文章61篇,分上下两册精装出版,红色布面烫金印刷

“毛泽东选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编印”字样,书首收

毛泽东肖像照片,扉页上注明“党内文件干部必读”,

共印刷2000部。在印刷出版中,按中央指示,将“给林

彪同志的信”一文和另篇文章抽出,但是当时书页已经

印好,目录和页码不好更改,只得采取在目录中贴掉篇

名,在书中抽去文章,形成第65页-74页,第885页-888

页缺页的状况。这部《选集》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篇

幅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部。

25×18cm

RMB: 18,000-20,000

6209

任命书等文件五份

50年代

5份  纸本 

提要:解放初期上海地区官员任命书,张鸿鼎,前上海法院副

院长、上海人大代表。

尺寸不一

RMB: 18,000-20,000

第185页

Lot6210-Lot6233 为近现代重要佛学名人稿抄校本

    持松法师(1894-1972)俗

姓张,法名密林,字持松,学密

后号“入入金刚”。又以私淑玄

奘大师,自号“师奘沙门”,湖北

沙洋县人,家世业儒。父名张

绪炳,为沙洋天主教学堂教师。

宣统二年秋间,襄水暴涨成

灾,持松偕母与弟往外祖家,

依外家以活。母弟有安身之所,

他则投身入沙洋铁牛寺出家,

时年十七岁。翌年由铁牛寺到远安县观音洞安居,学习佛门仪轨及

经典。

    民初,闻上海有华严大学,持松求知心切,立志求学,乃负笈

上海,进入设于上海哈同花园、月霞法师创办的华严大学,学习贤

首宗义。后来,华严大学迁到杭州海潮寺,持松也随校到杭州肄

业,在校中戒律精严,成绩优异,深为月霞法师所器重。自华严大学

首届学僧毕业后,月霞法师即结束学校,到九华山东崖寺讲经。民

国六年(1917),月老到汉阳归元寺讲《楞严经》,持松自当阳到汉

阳听讲。月老讲经圆满,持松随侍月老到宜兴磬山,未几,月老奉

冶开老和尚之命,到常熟住持虞山兴福寺,持松随着到了常熟。七

月初,月老在兴福寺晋山后,命持松担任书记,并命其师弟应慈筹

备开办兴福寺“法界学院”。是年秋,月老到杭州,驻锡玉泉寺,未

几罹疾,入冬病亟,应慈法师到杭州探疾,月老遗命,要应慈代他

传法于持松。民国七年(1918)应慈法师择日在兴福寺升座,代月

老传法于持松,他自己则传法于惠宗、潭月,三人同为临济正宗第

四十三世法嗣。

    持松受法后,继乃师月霞出任虞山兴福寺住持,是年二十五

岁。兴福寺为千载名刹,清末以住持不得其人,寺产抵押,寺宇毁

坏,破落不堪。山主钱博夫居士,到天宁寺求冶开老和尚出面维

持,冶老始命月霞法师出任住持。持松继任后数年间,修缮殿宇,

还偿欠债,赎回寺产,使兴福寺渐复旧观。在此期间,兴福寺曾两

度传戒,各度僧数十人。由应慈法师在兴福寺筹办的法界学院也

告开课,民国九年(1920),持师在院讲《楞严经》。民国十一年

(1922),护法居士马冀平,出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与安庆迎江寺

住持竺庵法师合议,于迎江寺创设“安徽僧学校”,请常惺法师任

校长。常惺与持松法师为华严大学同学,约持师前往相助,持师乃

到安庆。与他同时在僧学校任教的,还有蕙庭、觉三等法师。

    未几,持松法师兴起了修学密宗的念头。是年冬天,他与太

虚大师弟子大勇,结伴东渡日本,到高野山真言宗道场,依天德院

金山穆昭阿阇黎修学密法,受古义真言宗中院一派的传授。持师

返回上海后,受杭州学佛人士之请,在杭州菩提寺传法灌顶,从之

习咒印密法者多至百人。民国十三年(1924),他由上海赴武汉,出

任洪山宝通寺住持,地方善信也要求他传授法印,于是洪山宝通寺

成为弘传东密的道场。是年秋季,湖北督军萧耀南,在宝通寺建仁

王护国法会,祈求保国安民,并举行灌顶结缘。七日法会中,武汉

名流居士陈元白、赵南三、杜汉三、邓梦光等百数十人,都在法会

中灌顶受法,一般善男信受灌顶者数千人,盛况空前。民国十四年

(1925),秀才出身的军阀吴佩孚,闻得持松法师在武汉弘化,特命

幕僚礼请法师到府,为他讲解《金刚经》。

北伐期间,持师回到上海,在功德林、净业社、清凉寺等处讲经弘

法。是年广州国民革命军北伐,在武汉三镇的争夺战中,洪山宝通

寺毁于兵燹,他乃在上海留下来,往来于南京、杭州、汉口、武昌等

地讲经、传戒、修法、灌顶。民国十八年(1929),佛教大护法朱子

桥居士,请持师到辽宁作仁王法会。法会开始之日,东三省保安总

司令张学良,偕辽宁省主席翟文选等人,入坛护摩受戒。法会毕南

返时,途经榆关,下车停留,为直奉战争枉死者施食回向。在北平

柏林寺居留月馀,偕朱子桥居士朝五台山,设千僧斋,结缘灌顶。民

国十九年(1930),持师在汉阳归元寺讲《楞严经》,学者蔡元培曾

率学生听讲,向法师请教哲学与宗教大意。

    民国二十年(1931)以后,上海名流居士段祺瑞、屈映光、王

一亭、史量才、陈元白、韩大载,及赵夷午、叶香金等,组织菩提学

会,修持密乘,请持师指导。持师在觉园的上海净业社静室,为赵

夷午、叶金香等传法,历时一载有馀。又在上海清凉寺,为蒋维乔

居士等授十八契印。后应菩提学会王一亭、屈映光诸居士之请,在

上海觉园建丙子息灾法会。侵华战争爆发,持师年四十四岁,他于

觉园建百日调伏法会,为国家祈福。上海沦陷后,他驻锡圣仙寺,

闭门谢客,拒绝敌伪诱迫,在寺中从事著作,前后十年之久。在此

期间,他编撰出《华严宗教义始末记》《密教通关》,及应李圆净

居士之促请,整理及校雠历年著述,分为显密二辑,由哈同夫人罗

伽陵捐资出版。并撰写《自传》,于上海的《觉有情》月刊登载。民

国三十六年(1947),持松法师出任上海名刹静安寺住持,兼静安

佛学院院长。受学学僧五十多名,其中如自立、了中、圣严、幻生、唯

慈、妙峰、性如、性慈等,佛学院中出版有《学僧天地》月刊,弘扬

佛学,甚为青年僧侣所欢迎。

    一九五三年持师六十岁,是年他在静安寺设真言宗坛场,复

兴我国久已失传的唐代密教。同年,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持

老被选为理事。一九五六年,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同年

随中国佛教代表团,参加在尼泊尔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佛教代表大

会。一九五七年,他在静安寺接待了印度、锡兰、尼泊尔、柬埔寨、

泰国、越南等国的代表团,继而率领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到柬埔

寨参加释迦牟尼佛涅盘两千五百周年纪念大会,会后到尼泊尔、缅

甸、日本等国访问。一九六五年,又随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印尼。

在此期间,曾参加《辞海》的修订,担任编辑委员会委员,撰写有关

佛教条目。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持松法师在上海圆寂,世寿

七十九岁,上海静安寺设持松法师纪念堂,常熟虞山也设墓塔以

示纪念。

    持松性情沈静,凝重寡言,契合世出世法,圆通显密二教。他

通日文、梵文,且善诗能词,兼通书法,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华

严宗教义始末记》《密宗通关》《金刚大教王经疏》《真言宗朝暮

行法》《密教图印集》《摄大乘论义记》《观所缘缘论讲要》《因明

入正理论义解》《释尊一代记》《梵语千字文》等。

第186页

6210

6210

大乘要道密集四卷

密林法师批跋民国石印本

1函4册  白纸  线装

提要:扉页有持松法师跋,内文朱墨二色批校多处。此书为西藏萨迦

派重要密典,原秘藏于宫中,民国间方予以公开。其内容主要

译自藏文《道果》,凡八十篇,于无上密乘之四级灌顶修持法

要及口诀,详尽完备。此外还收入夏鲁派始祖卜思端大师和觉

囊派始祖摄罗监灿班藏布大师的两篇仪轨,以及一系列早期稀

见的《大手印要门》,是研究西夏、蒙元时代藏传佛教与内地

传播历史的重要资料。

30.8×17cm

RMB: 3,000-5,000

第187页

6211

621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

1962年持松密林法师稿本

1册  纸本  线装

提要:1961年持松法师在上海佛教信众会开讲心经,为了使一

般信众便于理解,持松法师在前密宗解释方法所撰的

《心经阐秘》基础上,删繁就简,撰成此稿。

29.2×21cm

RMB: 3,000-5,000

第188页

6212

6212

密教的基本教义 华严宗教义始末记 神道抄等一批

60年代持松密林法师稿本

13册  纸本  毛装

提要:《神道抄》一册,朱墨二色,附抄绘密教五类天图表;

《华严宗教仪始末记》卷六一册,封面满跋,题注本册

页码、校改、增删等,应是出版底稿,此书是持松法师

代表作;《密教的基本教义》十一册,内有复本,有圈

改批注多处,应是持松法师校稿本。1964年法师参加新

编《辞海》关于佛教条目的编写,著作包括显密二部,

共有二十六种,此批稿本应是此时所书。

尺寸不一

RMB: 3,000-5,000

第189页

6213 6214

6214

密林法师题赠超慕照片等一批

50年代

4页附封  纸本 

提要:此标的收密林持松法师签赠超慕照片一张、梅霁颜皈依

证一件、北京东城大佛寺致梅霁颜书札一通一页、梅霁

颜收据一页、上海特别市警察局司法处探长徐庆成谒片

一件,持松密林法师照片一件、地藏菩萨像一件。

尺寸不一

无底价

6213

密林法师临书谱

60年代写本

1张  纸本

钤印:金刚持松,密林

101.5×35.5cm

RMB: 3,000-5,000

第190页

    应慈法师(1873-1965),俗姓

余,名铎,号振卿,出家后法名显

亲,字应慈,自号华严座主、拈花

老人。原籍安徽歙县,上代侨寓

江苏。余家世业盐商,家资富有。

法师幼年读家塾,学八股文,聪

慧异常。清季末年,盐政改制,家

道中衰,不得已弃儒学商,又以

亲属变故,感觉到生死无常,乃

生起离俗出家的念头。光绪二十四年,应慈二十六岁,朝礼于

普陀山时,遇到明性禅师。相谈契合,坚定了他出家的意志。明

性禅师乃为他剃度,命名显亲,字应慈。应慈出家后,随明性

禅师到了南京三圣庵,研习经典。他饱读儒书,故进步甚速。

短时间内即读诵研习了《维摩经》《法华经》《楞伽经》等大

乘经典,由此发心参究禅宗的明心见性之学。应慈出家的第二

年,到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时八指头陀释敬安为天童寺住

持,做了应慈的传戒师。以后他就到处参学,访谒尊宿。他先

在镇江金山寺,依大定禅师学禅,继之到扬州高旻寺随月朗法

师参究,最后到常州天宁寺参谒冶开禅师,从之学习禅法。冶

开门风峻肃,对门人不稍宽假。应慈于数年之中,受益者深,

颇有领悟,以此受到冶开的器重。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师兄

月霞同受记别于冶开,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

    宣统元年(1909),江苏省僧教育会在南京三藏殿开办僧

师范学堂,聘请月霞、谛闲二法师主持,应慈乃随同师兄月霞

到了南京,在僧师范学堂襄助教务。当时在学的僧青年,有太

虚、仁山、观同、智光等。月霞于应慈为师兄,长应慈十五岁,

而应慈敬事如师,始终不懈。由同到南京僧师范学堂起,此后

十二年间,他随侍月霞,为月霞的得力助手。南京僧师范学堂办

了两年余,辛亥革命爆发后停办。后月霞赴上海参与出版《佛

学丛报》,应慈一度到安庆迎江寺、武昌宝通寺、汉阳归元寺

参访。民国三年(1914),月霞在上海筹办华严大学,应慈乃到

上海襄助。月霞时在上海,以佛教居士狄楚青的推荐,到哈同

花园讲经。时康有为亦在上海,他劝请哈同夫人罗迦陵发心

弘扬佛法,因而有华严大学的设立,并由月霞主持。学校分正

科、预科、各三年毕业。民国三年(1914)正科开班,全国最优

秀的学僧,如常惺、持松、戒尘、慈舟、智光、了尘、妙阔、惠宗

等,都在校就读。开学未及三月,因有异教徒从中破坏,月霞

不得已把学校迁到杭州海潮寺,持续三年,圆满毕业,造就了

一批日后中兴佛教的人才。在这件事情上,应慈辅佐月霞,投

入了无限的心力。

    民国六年(1917)月霞奉冶开老和尚之命,分灯常熟兴福

寺,在兴福寺兴办法界学院,应慈随月霞到常熟,辅佐办理。

是年十一月,月霞在杭州玉泉寺圆寂,兴福寺法界学院的责

任,就由应慈一肩挑了起来。到了民国八年(1919),兴福寺住

持和法界学院院长的职位,由他的门人持松继任,他就到杭

州西湖的菩提寺闭关潜修,专究贤首一宗的典籍,使他对华严

教理有了高深的造诣。到了民国十四年(1925),常州清凉寺住

持静波和尚,想创办一所清凉学院,造就僧才,乃亲到杭州菩

提寺,请应慈出关主持其事。

    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江浙发生战事,学院迁到上海清凉

寺下院,应慈此时开讲《华严经》,后来学院因故再迁常州永

庆寺、无锡龙华庵,而应慈始终如一,在三迁之中将《大华严

经》讲完。学院结束后的数年之中,他往返于上海、无锡、苏

州、常熟、宁波、福州等地讲经弘法,并数次朝礼五台山。民国

二十八年(1939),上海佛教界名流居士蒋维乔、李圆净、黄

妙悟等,发起组织华严大疏钞遍印会,推举应慈为理事长,主

编清凉国师《华严大疏演义钞》,以二十余种版本互相校勘,

历时六年而竣其事。于此同时,他在上海设立了一所华严速成

师范学院,培育弘扬华严教理的僧才。

    此后他仍在各地讲经弘法,晚年安居于上海慈云寺之

印月禅室,仍以弘扬华严为职志。一九四九年,在法云寺讲

华严初祖杜顺的《法界观门》,并一度到南京讲《华严经》。

一九五四年,当选上海第一届人代会代表,并以后各届连任。

同时也被推选为上海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九五七年,以

八十五岁的高龄,在上海玉佛寺讲《华严经》全部。同年,他

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九六二年,在中国佛协的第

三届代表大会上,他被推举为佛协的名誉会长,并兼任中国

佛学院副院长。一九六五年八月卅一日,病逝于上海慈云寺,世

寿九十三岁,僧腊六十七年。

    应慈一生计讲经论大小诸部二十四种,七十余次讲经法

会,以弘扬《华严》为志愿,以参禅为心宗,他曾倡刻《三译华

严》《贤首五教仪》《楞严》《法华》《楞伽》诸经疏,并刊印

《华严经探玄记》等,对《华严》典之弘传,毕生不懈。他一生

实践佛陀的“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宗旨,硕德高行,体

现了在自己的诗中表述的姿态与境界。正信、洒脱,不为外务

所累,春风怡然。

第191页

6215

6216

6215

贤首五教仪六卷

应慈法师批清刻本

2册  竹纸  线装

钤印:应慈

提要:应慈法师朱墨二色批校。此书概述贤首法藏的判教学说及华严宗主要教义,鉴

于当时义学沙门轻视法藏等《华严经》注疏,天台宗人亦攻击华严宗“有教无

观”,续法大师乃依其师德水明源之说,历时十年,集成是书。

24.8×15.5cm

RMB: 5,000-8,000

6216

授三皈五戒八戒正范 瑜伽师地论科判二种

应慈法师批清 民国刻本

2册  竹纸  线装

钤印:拈花老人应慈,持花顶戴受持

提要:瑜伽师地论科判第三册一册,民国六年金陵刻经处本;

授三皈五戒八戒正范一册,光绪五年华山律院本,应慈

法师题签、批注并钤印。

尺寸不一

无底价

第192页

6217

第193页

6217

6217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

应慈法师批民国刻本

3册  竹纸  线装

提要:三册全,每册前后护封及内页均有应慈法师朱墨二色批

跋,据封面跋文“先讲续法大师序文/十一日开讲正文/

二十一日第一卷完”等语,此书当是应慈法师弘法讲经

时自用经本。

28×17.8cm

RMB: 5,000-8,000

第194页

6218

6218

禅宗法要 能断金刚经等六种

应慈法师批民国刻本

6册附一批文稿  竹纸  线装

提要: 应慈八旬世寿纪念集一册,民国排印本;定道资粮颂一册,民国刻本;禅宗法

要一册,民国十四年天津刻经处本;内学院院训释一册,民国刻本;地狱变相

一册,内多版画,光绪十二年玛瑙经房刻本;能断金刚经论世亲释一册,民国

二十五年刻本。内有应慈和尚批注多处,又附应慈手书札记便签多纸。

尺寸不一

无底价

Lot6210-Lot6233 为近现代重要佛学名人稿抄校本

第195页

6219

6220

6219

应慈法师纪念会签名册

1965年写本

3册  纸本  线装

提要:此件拍品为一九六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应慈法师于上海慈云寺圆

寂后,至九、十月份间,法师纪念会来客签到簿。

22.6×15.2cm

RMB: 9,000-10,000

6220

应慈法师讲经照片

民国

9张   

提要:此件拍品含应慈法师讲经、主持法会等照片九张。

尺寸不一

RMB: 9,000-10,000

参考:百度百科应慈法师讲经图

Lot6210-Lot6233 为近现代重要佛学名人稿抄校本

第196页

6221

6222

6221

印光法师照片

民国

1张  纸本 

提要:印光法师(1861-1940),民国四大高僧之

一,俗姓赵,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

的人物之一。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

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

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14.8×9.5cm

RMB: 9,000-10,000

6222

扬州高旻禅寺来公老和尚治丧委

员会合影

民国

1张带框  纸本 

提要:扬州高旻禅寺来公老和尚荼

毗后/禅慧德林二主任代表

治丧委员会/请印海法师与高

鹤年老居士/暨上海居士江辅

臣等合影留念。此照片为扬

州高旻寺来公和尚圆寂后,

该寺举行的治丧事宜参与人

合影。印海法师、高鹤年居

士、江辅臣居士俱为禅林名

宿。

20×15cm

RMB: 7,000-8,000

第197页

6223 6224

6224

莲台圣象

民国

1张  纸本 

提要:民国癸酉年观音显圣,诞像洪山之巅,此件照片即为彼

时拍摄。莲台圣象/寻声救苦/慈悲心肠/像显洪山/志愿益

彰/太岁癸酉年卯月卯日午正/莲圣奉至尊命诞像于洪山

之巅/诚盛举也/老衲奉命谨志数语以跋眉云/

㒹僧谨志。

27×21.7cm

RMB: 18,000-20,000

6223

太原县古城营释迦佛舍利净明宝塔

民国

1张  纸本 

提要:隋并州净明寺塔,即今太原市晋源

区净明寺舍利塔,明嘉靖《太原县

志·寺观》有载。现存塔体为明代洪

武十八年重建,正德十六年和清康熙

中又予以修葺,是典型明代喇嘛式佛

塔。

14.3×9.8cm

无底价

第198页

震华法师(1908-1947),江苏兴化

县人,家庭贫困,童年时父母相继

病亡,无所依归,在邻居指点下,

投入家乡附近的圆通庵,依怀莲

老和尚剃度出家。老和尚慈悲,送

他进入私塾读书,他天资颖悟,又

知用功,学文嘱对,以至作诗,都能

下笔成文。性嗜史书,旁及轶事。

读诵之余,兼学丹青,善画兰竹。1926年,震华19岁,金山寺霜亭

老和尚,送他进入镇江玉山超岸寺的佛学社,依守培法师学习经

教,尤精于唯识。他见震华聪明努力,是可造之材,刻意栽培,震

华也埋头苦读,辛勤不辍,学问日新月异。1929年春,到句容宝华山

受具足戒。受戒圆满,回到镇江,复入竹林寺佛学院受学。震华内

外学基础深厚,受学一年,翌年即担任教师。

1932年,在竹林授记,为霭亭老和尚法徒。这时老和尚命他出任竹

林寺监院,及竹林寺佛学院院长。他于任事之余,阅经进修,不稍

懈怠。他对佛教史籍有特别爱好,检阅編著,十余年如一日。每于

佛学院寒暑假期间,到各地去搜集采访资料,归来后抄写整理,

积稿盈架。1933年,他着手编辑《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搜罗采

访,剪贴抄写,皆亲自动手,不假他人。如此日以继夜,不知辛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佛学院受到战事影响,学生星散,学院停

办。1938年震华接任竹林寺住持。而苏州沦陷之时,竹林寺为日

寇烧毁过半,他整修残坦断壁,煞费苦心。1939年春,他应兴化

观音阁之请,往讲《仁王护国经》。同年秋,他在极端困难的环

境下恢复了竹林佛学院。学生不多,但在战乱时代能继续上课,

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在这段时间,他撰著了《入华求法高僧传》、

《东渡弘法高僧传》等书。1940年,上海玉佛寺聘请他出任住

持,就这样他由苏州到了上海。当时虽然上海也是日军占领,但

有租界保护,社会尚称安定。唯许多僧侣,以时局如此,多持消

极态度,对国事,对佛教,都漠不关心,甚至有人沉醉于物质生活

中。唯独震华仍然十分积极,他为寺中修缮殿堂,装饰佛像。并

创办了“玉佛寺佛学院”,培育僧才,发行《妙法轮》月刊,弘扬佛

教理论。他以新的意义,呼吁佛教僧侣觉醒,发扬佛教的救世精

神。1942年,弘一大师在福建泉州的温陵养老院示寂,震华为纪

念大师,成立了“弘一大师纪念会”,还附设了一所图书馆。他为

便于佛学院师生进修及参考,特从日本请购《大正新修大藏经》

一部。同时也募款为镇江竹林寺请得《大明藏经》、《频伽藏

经》及《续藏经》各一部。

抗战胜利后,他被推举为太虚大师领导的“中国佛学会”上海

分会理事长。1946年,太虚大师由重庆复员抵南京,继之到上

海,驻锡玉佛寺。时大师领导“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在镇江

焦山设立“僧才训练班”,训练佛教人才。震华受主持人芝峰法

师之请,到训练班授课,终因往返奔走,积劳成疾,以至一病不

起,延至1947年3月,病逝于上海玉佛寺,享年仅40岁。

震华为人,心无成见,打破传统自私的门户观念,一心为谋求佛

教的复兴。他的师祖霜亭老和尚,于清末民初,在金山寺是保守

派的首领,1912年,太虚和仁山在金山寺开会,要求丛林办僧学

堂,大会通过,接收了金山寺。霜亭于夜间率众数十人,冲入寺内

把寺院夺回来,曾为此打过官司。但震华对太虚大师改革佛教的

主张却极力支持。他并且婉转建议霜亭老和尚,要赶上时代,而

对现实,打破成见,容纳人才,为消除新旧派间的歧见,他特把

太虚大师的弟子苇舫,介绍给他师祖,做为霜亭老和尚的法嗣。

他自已也征得太虚大师的同意,以大师的爱徒福善做他的继承

人,由此可见他的胸襟。

震华生平勤奋好学,尤对佛教史籍用功独多。著述甚富,散见于

各种佛教杂志。已结集行世者,有《僧伽护国史》、《续比丘尼

传》《兴化佛教通志》《夹山奕叶集》《兴化方外诗征》等。未印

行者尚有《清代佛教年鉴》《佛教纲要》《镇江佛教隅志》《泰

县佛教统志》《夹山志》《回龙山志》《碧岩吟稿》,《东渡弘法

高僧传》《入华求法高僧传》等多种。有的已在战乱中散佚。此

件法师耗费多年心血编纂的《佛教人名大辞典》,生前未曾出版,

原稿不幸在战乱中遗失,此次重现拍场,十分可贵。

第199页

6225

6225

佛教人名大辞典

民国震华法师稿本

1批  纸本 

提要:此为民国高僧、上海玉佛寺住持震华法师遗著《中国佛

教人名大辞典》原稿,手书达四百余页,为市场所见唯

一的震华法师著作手稿,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佛教著作

手稿。震华法师弟子真禅旧藏。此稿作于20世纪30、40

年代。震华法师自出任镇江夹山竹林佛学院主讲以来,

自1933年开始着手编著《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历时

十数年,未竟而殁。建国后,弟子真禅等秉承先师遗

志,终于在1999年出版此著作。出版后,此书成为重要

的佛教参考书,被广泛引用。手稿较之出版定稿有较大

的不同,系初稿。不同之处存在于编辑体例、详略、次

序等各个环节。较之定稿,就单个词条而言,此稿更为

丰富,且叙述带故事性。稿上并有诸多改动。手稿具体

包括辞典中4、6、7、 8、9、10、18、19画等八个章节。

震华法师(1908-1947),俗姓唐,名全心,出家后法名

乘实,字震华,江苏兴化人,上海玉佛寺住持,曾创办

上海佛学院,成立弘一大师纪念会。真禅法师(1916-

1995),字妙悟,别号昌悟,江苏东台人。六岁从净修

法师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先后就读于东台三昧、

焦山定慧、镇江竹林等寺之佛学院、及南京华严师范学

院。历任竹林寺、上海玉佛寺和静安寺住持。

约53.5×25.5cm

RMB: 28,000-30,000

第200页

    欧阳渐(1871-1943),字镜湖,号竟无,出身普通官宦之家,父仲孙公官农部二十余年,不得志。竟无六岁丧父,家

贫,自幼刻苦攻读,二十岁捐得秀才。但他对举业看得很轻,所以入南昌经训书院,从其叔父宋卿公研读程朱理学,

考据经史,兼工天算,为经训书院的高材生。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后,有感于国事之日非,转而专治陆王之学,冀欲补救时弊。后经好友桂伯华(杨仁山居士的

学生)规劝,开始注意佛学。光绪三十年(1904),赴北京廷试后南归时路过南京,专程到金陵刻经处拜访了杨仁山居

士,得到了杨氏的教导,从而对佛学的信念更加坚定。不久,他回到宜黄,兴办正志学堂,自订科目,自编课本,亲自讲

授。1906年,三十六岁,于广昌县教谕任间,遭母丧,悲痛万分,即于母丧之日“断肉食、绝色欲、杜仕进,归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脱”(吕澄:《亲教师

欧阳先生事略》)。

    次年,赴南京,追随杨仁山居士学习佛法。不久,他奉杨氏之命,东渡日本,寻访佛教遗籍。在东京,结识了章太炎、刘师培等,常在一起讨论佛

学。回国后,为了筹集能够长期专心学习研究佛法的经费,接受两广优级师范之邀,出任讲席,后因病辞职。继与友人李证刚共同经营农业于九峰

山,又大病几死。于是,他决心舍身为法,置家庭生计于不顾。1910年,再次赴南京依杨仁山居士研究佛法,专攻慈氏法相唯识学。是年,年已四十。

1911年,杨仁山居士生西,以金陵刻经处编校、刻印事业嘱竟无先生等。

    竟无先生继承杨仁山居士遗志,在主持整理、刻印佛经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22年,支那内学院成立后,他继续组织师生积极认真地校刻佛

典。经内学院师生二十年的努力,最后编选刻印成《藏要》三辑,总计收入经律论七十三种。其中,部分重要的经论都以不同汉译本,以及梵文本、

巴利文本、藏文本等多种版本详加校勘,竟无先生又亲作序言,叙其源流及要旨,论说精审,实堪称迄今最佳之佛教经论选刊本。

    1918年,竟无先生与当时一批著名学者,如沈子培、陈伯年、梁启超、熊秉三、蔡孑民、章太炎等,共同发起在金陵刻经处研究部的基础上筹

建支那内学院,章太炎撰《支那内学院缘起》,盛称竟无先生的为人、为学,以及内学院为培养在家信解之士的特点。至1952年内学院停办,三十年

中,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学者,如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上卓有成就的梁漱溟、熊十力、吕澄、汤用彤等,都与内学院有着密切的关

系。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漆园、逸翁,湖北省黄冈人,出身贫苦农家,幼时为人牧

牛。父母病逝后游学乡间,与同县何自新、浠水王汉共游江汉,受到维新派影响,萌发革命之志,欲物色四方豪杰,

共图天下事。后投武昌新军第三十一标当兵,并发起组织“黄冈军学界讲习社”,主持该社的革命活动。由于熊氏在

军学界图谋举事,奔走甚力,遂被鄂军首领张彪所通缉,幸为友人掩护,秘密出逃。

    1918年前后,熊十力与蔡元培先生通信,支持蔡先生创办“进德会”。1919年前后,熊执教于天津南开中学,不久

因笔墨官司结识梁漱溟。由梁介绍,熊氏得以到南京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大师门下学佛。1920年秋至1922年秋,熊

氏在内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唯识学和因明学的基础,接受了哲学思维的严格训练。1922年,梁漱溟征得蔡元培同意,

请欧阳门下弟子来北大顶替自己讲授佛教唯识学。借此机缘,熊十力得以受聘为北京大学特约讲师。

    熊十力曾以研究佛学作为他“安身立命求学问”的根本,由于儒学根底的深厚及对群书的博览,使得他在研究佛学的过程中,对旧有唯识

之学,“潜思既久,渐启疑端”,发誓要造作“新唯识论”,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一九二三年,熊十力初以文言文撰成“新唯识论”,并在国立

北京大学设课讲授。其间与林宰平、梁漱溟交往甚密,“无有睽违三日不相晤者”,纵横古今,“时或啸声出户外”(《十力语要初读》)。后又甚疑

旧学,尽毁前稿,并与友人林宰平、马一浮等时相攻诘,商榷疑义,历经更改,至一九三二年十月,《新唯识论》定稿并自印行世。是书出版后,得

到学界蔡元培、马一浮、林志钧等人的高度赞扬,也几乎遭致佛学界群起而攻之。欧阳竟无撰文言“灭弃圣言,唯子真为尤”,内学院诸同学更

群起攻击,从而引发了二十世纪哲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儒佛之争。

    熊十力是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影响力的哲学家。他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之基础。他的“体用不二”之论,成

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成为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间架。熊十力的全部工作,简要

地说,就是面对西学的冲击,在儒学价值系统崩坏的时代,重建儒学的本体论,重建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他的学生唐君

毅、牟宗三、徐复观正是在他的精神感召之下,沿着他开创的精神方向和他奠立的形上基础而加以发皇、扩展、深化、扬弃的。学界把他们

师弟视为现代新儒学思潮的中坚。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