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发布时间:2022-5-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136二、经验做法一是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及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核心技术上的合作,实行产学研互助模式,重点解决在稳定生产传统牌号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钢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系列高端牌号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钢。引进高级技术研发人员多名,团队由老、中、青梯队组成,队伍稳定,技术力量强,能胜任高性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二是提前布局销售战略。深入研究客户未来市场的产品结构,由半成品升级为成品,产品性能由中高牌号升级为高牌号性,一改原有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境。公司产品采用外销与内销相结合的方式,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部分远销国外。三是预留产能储备。2018 年底投资 2 亿多的新厂房投入使用,该厂房预留 2000 吨产能为今后大项目起量做储备。公司每年投入 1000 多万元技改资金,用于智能车间的改造及先进制造设备的添加。公司设备投资累计近 1 亿,产品贯穿整个完整的生产流程。提前产能储备规划不仅满足了目标市场客户需求,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今后引进其他战略合作客户奠定了基础。三、借鉴意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全省、本市的特色产业集群,并以更专业化的产... [收起]
[展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5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35

案例 61

宁波松科磁材有限公司:

聚焦高性能磁钢产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简介

宁波松科磁材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发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体生

产技术,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对稀土产品进行高深度、高精度、长链条

的规模开发,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链延伸,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

节能电梯、节能空调等领域提供专业化协作配套产品,推动节能环保行业

的发展。

宁波松科磁材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主营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制

造和销售。拥有专业的永磁材料检测平台,配备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近

几年研发投入经费超千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5%以上。

拥有省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宁波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宁波市企业

研究院,具备完备的研究试验硬件条件。公司建成国际一流的烧结钕铁硼

生产线,自主研发多个高综合性能磁体,产品技术指标和稳定性国内领先,

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第15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36

二、经验做法

一是重视技术研发投入及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在核心技术上

的合作,实行产学研互助模式,重点解决在稳定生产传统牌号的烧结钕铁

硼稀土永磁钢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系列高端牌号的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

钢。引进高级技术研发人员多名,团队由老、中、青梯队组成,队伍稳定,

技术力量强,能胜任高性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二是提前布局销售战略。深入研究客户未来市场的产品结构,由半成

品升级为成品,产品性能由中高牌号升级为高牌号性,一改原有产品附加

值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境。公司产品采用外销与内销相结合的方式,立

足国内市场的同时,部分远销国外。

三是预留产能储备。2018 年底投资 2 亿多的新厂房投入使用,该厂房

预留 2000 吨产能为今后大项目起量做储备。公司每年投入 1000 多万元技

改资金,用于智能车间的改造及先进制造设备的添加。公司设备投资累计

近 1 亿,产品贯穿整个完整的生产流程。提前产能储备规划不仅满足了目

标市场客户需求,也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今后引进其他战略合作客

户奠定了基础。

三、借鉴意义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全省、本市的特色产业集群,并以更专业化

的产品响应市场需求。市场定位明确,着重于低碳、节能。重视与科研院

所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

第15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37

案例 62

福建龙净脱硫脱硝工程有限公司:

推动企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一、案例简介

福建龙净脱硫脱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大气环保装备方案咨询、研

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安装调试、运营维护等服务为一体的绿色

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的干式烟气净化技术为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

企业绿色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同类技术中,市占率超过 60%,

大型项目市占率超过 90%。在钢铁烧结、球团、煤电、玻璃、铝业、炭黑、

焦化、催化裂化、碱炉等九大领域实现推广应用,大幅度减少了烟气污染

物的排放,4 项技术装备被工信部门认定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技术指标不断提升,烟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全球领先。

公司开创了全新的干式超净烟气治理技术,形成了 124 件知识产权成

果(发明专利 26 件,实用新型 71 件,软件著作权 27 件),技术经三位院

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干式烟气多污染物

超净治理的空白。相关技术成果获评 2019 年中国首届环境技术进步一等

奖、2019 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 年福建省标准贡献一等奖等多个

第15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38

省部级一等奖,并被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多次列入国

家技术目录推荐应用。公司主导或参与了 15 项国标及行业标准的制定,引

领烟气干式治理规模化应用及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对推动工业企业的绿

色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经验做法

在满足国家最新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环保要求的发展趋

势,立足于多种污染物“一网打尽”的技术方向,通过不断创新研发与迭

代升级,干式协同超净治理技术能够高效脱除酸性气体(SO2、SO3、NOX、

HCl、HF 等)、颗粒物(含 PM1.0)、重金属(Pb、As、Cd、Cr、Hg 等)、

二噁英等多种污染物,并且没有废水和有色烟羽产生,极大改善了工业烟

气的污染排放情况及厂区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

通过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最大限度实现系统集成,有效降低了系统的

投资及运行维护费用,减小了装置的整体占地面积。在满足相同排放指标

前提下,相较传统治污解决方案,可节能 20%,节水 30%,减少占地面积

约 50%。净化副产物大量应用于制砖、筑路、水泥等领域,实现资源的循

环有效利用。

三、借鉴意义

依托于工业互联网,通过对大量不同烟气工况运维数据的分析、进一

步指导运行控制参数的优化,降低运行成本,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

也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在远程完成性能评估、维护预测、故障诊断等方面

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及时、专业和优质的服务,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服务

效率和水平。

第15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39

案例 63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领航智能控制产业

一、案例简介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芯阳科技")是国家级集成电路设

计企业、福建省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及消费类电器智能控制器研发、制造和

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两大基地:厦门同安基地面积约 9000 平方

米、浙江宁波基地面积约 6000 平方米。

芯阳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从 IC 设计、方案提供及产品应用为一体的全

产业链服务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约占营业收入 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

司获得 190 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发明专利 21 项,集成电路布图保护

33 项。公司在消费类电子智能控制器方面已从业近 16 年,现已成为厦门

市集成电路骨干企业及会长单位,产值位列厦门市集成电路行业前列。

公司研发的产品主要是为公牛、蒙发利、建霖、广东新宝等行业龙头

或大企业终端厂商提供配套。近三年累计销售额超 7 亿,在同行业中排名

第一,近三年税收超 2500 万元,提供就业岗位约 500 个。

第15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0

二、经验做法

芯阳科技找准细分领域,精准投入,深挖消费类小家电智能控制器行

业,逐步发展成为提供芯片设计、方案开发到生产制造的一条龙服务的高

新技术企业。

为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公司建立了完善成熟的管理运作平台与管理体

系,公司规范了标识管理,从材料采购的源头到制成的产品再到出货的产

品,建立以一整套可控的产品标识,账、卡、系统结合的可追溯的方法。

公司近年来在安全管理、改善提案管理、6S 等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坚持制度建设持续完善发展,坚持质量方针不动摇,始终以客户

的满意度作为基准要求和规范自己。

为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芯阳科技每年投入营业收入的 7%来进

行研发,重视发展创新,积极发展可实际推广的新技术,2020 年经认定为

厦门市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占比 48.46%,聚集了多名经验丰富的

集成电路设计、工艺、测试、系统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公司为团队提供相

关培训,重视人才培养并制定了各类创新奖励机制来激励员工创新。

三、借鉴意义

深耕消费类小家电智能控制器领域,与行业龙头、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创新,广泛开展与客户在专用集成电路产品(ASIC)的开发和应用方案的

技术合作,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产品;围绕客户的需求

持续创新,从而提升客户产品性能、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与客户的双

赢。

第15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1

案例 64

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

率先实现 2 小时 Holding Time 的压载水处理系统

一、案例简介

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

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宗旨的高

科技企业,专业研发、生产、销售

高端船舶配套产品并提供专业售后

服务,现在全球范围拥有近 400 名

员工。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

生产基地,下设上海、新加坡分公

司,以及广州、深圳、大连、舟山、

山海关、南通、天津等 15 个国内分

支机构,在全球 56 个国家和地区设

有 120 余个服务网点,主要产品涵

盖环境保护、通讯导航、自动化设

备及智能船舶系统等方面,拥有包括近 20 个主流船级社、船旗国在内的全

面认证体系,2020 年实现产值 7.7 亿元。自成立以来,公司先后获“高新

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青岛市创新型企业”“山东省船

舶工业先进企业”“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青岛市隐形冠军”等称号。

海德威科技集团历经十余年的自主创新,成功开发海洋卫士压载水处

理系统,拥有涵盖 DNV、ABS、BV、CCS、LR 等近 20 个主流船级社、

船旗国在内的全面认证,在国内率先获得国际海事组织认可,是国内获船

级社认可最多的压载水品牌,订单量与市场份额稳居世界前列。2020 年 5

第15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2

月,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全球率先取得了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

2 小时更短存放时间(Holding Time)型式认可证书,成为全球率先实现 2

小时达标排放的“全球通”压载水处理系统。

企业已累计申请专利百余项,目前已获得的核心专利 54 项,其中发明

专利 24 项,包含韩国发明专利 1 项,日本发明专利 2 项,新加坡发明专利

2 项,欧盟专利 1 项。

二、经验做法

海德威科技集团成立研发中心,配有独立的理化实验室和电气实验室

对企业的研究工作开展技术支持。拥有青岛市船舶环保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船舶设备专家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为项目的

实施奠定基础。为配合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开发和实验,还分别在浙江舟山、

青岛北海、苏州太湖搭建了三个实验基地。

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应化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

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长期保持技术合作和产学研的关系,通过船用环保

设备专家工作站,聘请中科院及知名船舶院校的教授为入站专家指导工作。

公司十分重视持续性的投入培育自主研发能力,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

2129 万元、1912 万元、2689 万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17.6%、

4.9%、4.2%。创新团队包括多年从事船舶产品研发的工程师,具有足够的

船舶产品研发能力和系统设计经验,拥有教授 1 人,研究员 2 人,高级工

程师 5 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 30%。

三、借鉴意义

企业持续专注于产品细分领域的研发创新,成立研发中心,通过与高

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自主研发能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第15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3

案例 65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

一、案例简介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宝佳”)成立于 2009

年,注册资本 12098 万元。青岛宝佳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装备为

业务起点,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核心的现代高端装备和智能

制造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青岛宝佳致力于为现代企业提供基于智能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应用、

智能物流仓储、工业互联网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和

装备,已为饲料、粮油、食品、化工、医

药以及机床上下料等各行业提供超过

4000 套智能成套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

青岛宝佳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级

科技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

项目以及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等;连续数

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 4%,已

拥有授权机器人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

专利、软件著作权等超过百项。

二、经验做法

1.坚持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青岛宝佳现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

术中心、山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集成装备工程实验室、山东省工业机器人

技术与应用行业(公共)实训基地、青岛市自动化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第16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4

青岛市搬运机器人及智能生产线工程技术中心、青岛市工业机器人制造及

系统集成创新中心等国家、省、市级创新平台。宝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创

新和研发,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专业平台为基础,依托企业精通自

动化和控制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深入结合各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

工业企业实地诊断、量身定制,提供生产过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解决方

案,通过提供质量可靠、技术稳定、高附加值的系统集成装备和软件集成

系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2.重视国际合作和产学研合作。通过技术引进、联合攻关、企业委托

开发等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青岛宝佳与株式会社不二越围绕机

器人技术及应用为核心展开全方位的合作。积极与国内顶尖高校、院所开

展深入合作,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海洋

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联合

实验室,并特聘中国工程院智能制造研究室专家、机器人领域专家参与项

目的可行性及研发路线论证。

3.严格质量管理,提供优质服务。青岛宝佳在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

为了巩固产品质量和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份额,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产

品质量与优质服务并行并举的管理方法。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确立质量管理

目标、加大质量监督和考核力度,采用自检、互检、抽检的检验制度,配

备了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

4.立足知识产权,实行标准化管理。2019 年青岛宝佳顺利通过了

GB/T29490-2013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置知

识产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公司知识产权体系的统筹管理工作。同时根

据企业、行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科学、健全、有效的商标管理制度及专

利管理制度。

第16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5

5.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瞄准“互联网+”概

念发力,建成了我国首个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机器视觉导航技术的工业机器

人及自动化生产线远程在线故障诊断及调试运维平台,对销往全国各地的

工业机器人及生产线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实时在线监测,实现工业机器人的

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借鉴意义

创新智能制造实施模式,从某一个生产环节或痛点切入,自底向上、

由点及面影响全局,再从顶层进行全局规划,保证整体系统的一致性。针

对跨学科人才引进难、培养过程长的问题,采用体系化、标准化和模块化

的思路,建立了知识库和专家库,以保证实施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知识

能够有效地在公司内部共享。

第16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6

案例 66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远程控制磁共振输注工作站引领输注新纪元

一、案例简介

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是集高端医疗器械

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涵盖药物输注、气道

管理、体外诊断、深静脉血栓预防等领域,在国内建有四大研发中心和三

大产业化基地,挂牌广东省、深圳市智能输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麦科田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台手自一体注射泵、国内首

款全触摸屏操作的智能多通道输注工作站、国内首台输注精度达 0.01ml/h

的注射泵等技术领先全球的产品,在药物输注领域补短板、填空白。近五

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 140%。

二、经验做法

1.麦科田积极与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专家深入交流合作,探索

国内外临床医学前沿动态,紧跟国际水平,作为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储备,

逐步确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付诸实施,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北

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英国皇家麻醉学院

等专家教授作为公司顾问团队,在技术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给予专业指

导。

2.为将临床需求和前沿医学技术,融入产品的创新,与北京大学、东

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建立联合实

验室,协同创新,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第16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47

3.为了促成企业为高校培养优秀学生,高校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合

作,麦科田与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实现优势互补、互惠

互利、共同发展,在合作中不断提高广度与深度。

三、借鉴意义

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加大对高端人才

的引进,加强产品技术研究及产品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的研究开发。

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为贴近临床了解实际需求,对理论、

原理和创意等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加强与国内外顶

尖的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协同创新,着力突破输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第16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第16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第二部分 新闻报道(节选)

(各媒体报道内容按时间排序)

第16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第16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1

人民日报

聚焦专精特新 形成发展优势

(人民日报 2021.9.2)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提出: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企业创新,做到

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工信部目前已公布 476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塞特精密工具、

联宜电机、华都核设备、灵动科技就是其中的几家。这些企业聚焦主业、

苦练内功、强化创新,努力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

专家”。为了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如何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助力高质量发

展,《人民日报》特推出专版,敬请关注。

专:江阴塞特精密工具,深耕小模数齿轮刀具行业

在控制汽车行进方向的转向系统中,有一个带动轮胎转向的齿轮,直

径只有约 20 毫米,一般由 10 颗齿构成。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齿轮,过去

我国企业只能依赖进口刀具来生产。原因何在?

就像切蛋糕一样,一颗颗齿所组成的齿轮需要由小模数齿轮刀具来切

削。在高端精密传动领域专门工具中,这种刀具要同时符合硬、快、准三

大条件,难!但是这把刀,最终被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

司造出来了。

公司副总经理朱源告诉记者,为了自主创新,从 2006 年开始,公司组

第16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2

建了一支 20 多人的攻坚研发团队,目前已获得了有效专利 47 项,其中发

明专利 7 项。

在这个过程中,塞特精工以“一根筋”式的态度,专攻硬、快、准这

三大难题:

第一个是材料关。朱源介绍,公司反复尝试,终于“烧结”出比原材

料还要硬实的金刚石砂轮,从而实现了材料上的迭代,解决了刀具所需要

的“硬”要求。

有了好材料,“快”的问题依然棘手。“刃口过于钝自然不好使,但

过于锋利又容易崩。”从 2010 年开始,公司自主设计研发出刀具钝化设备

及工艺,经历数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平衡点——锋利中带有那么一点儿

钝。

专门应用于汽车等领域齿轮的刀具,对精度要求极高,具备国际竞争

力的高端精密刀具,更是需要超高精度。为了实现更“准”的目标,近年

来公司研发、检测两手抓,通过大数据建模,倒逼出齿轮传动效果和使用

寿命的双提升。

“小刀具,大市场;走得专,路才宽!”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沈云彪

说,通过技术与工艺的提档升级,塞特精工目前已发展成为销售额超亿元

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主导产品占领国内 70%细分市场、在全球市场排名前

五。

精:浙江联宜电机,强化电机制造精细化能力

走进位于浙江东阳的联宜电机有限公司齿轮车间,7 台机械臂正忙着

将一个个毛坯齿轮“塞”进滚齿机床加工。“机械臂 24 小时作业,一天能

加工 1100 多个齿轮。”操作员向仲江介绍,以前人工操作时,效率仅为现

第16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3

在的 2/3。随着齿轮加工过程实现自动化,加工精度也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智能制造是联宜电机推行精细工艺的一个例证。拿焊接来说,早年多

为人工作业,有的产品体积小,结构紧凑又精密,对操作人员的手艺要求

极为严苛,且多道工序要在不同工位完成,费时又费力。而通过智能化改

造后,一大批机器人遍布焊接、抛光、机加工、自动化组装等车间,这些

较难的部分交给机器人来做,实现多道工序同时完成加工,不仅原先的难

题迎刃而解,而且效率提升了,成本下降了。

工艺的精细,还带来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在高铁自动门驱动电机研发

上,产品的寿命从 200 万次(开关)提升到 600 万次以上;轮椅车用电机

检测从 12 道单项手工检测,提升到智能化全自动检测……

“联宜电机每年将一定比例的销售收入用于科研;依靠强大的研发团

队,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案定制’服务。”电控研究所所长吴晓峰介绍。

除了精细工艺、精细产品,精细管理也是联宜电机的一大法宝。公司

副总经理季福生介绍,今年初,公司请来咨询公司“把脉”企业管理工作,

在产业布局、效率提高、异常管理等方面提升精细管理水平。根据不同产

品线建立相应的事业部,实现垂直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明确“以需求为

导向”,减少物料浪费……

去年,公司实现营收 9 亿多元。如今,在联宜电机扎根的每一个细分

领域,都有头部企业与之深度合作,数量达 50 多家。

特:四川华都核设备,提升核反应“心脏开关”安全性

一阵轰鸣声中,技术员正熟练地操作数控车床,几分钟后,一台用于

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成型。短的有三四米,长的有十几米,

在位于四川都江堰的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厂房里,通体亮黄色的特殊

第17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4

产品摆满了厂房。

这些驱动机构究竟有什么用?公司总工程师朱清告诉记者,它们就好

比核反应的“心脏开关”,是用来抓取核反应堆控制棒、控制反应温度和

规模的专用设备。

这家成立于 2008 年的企业,在十几年发展历程中聚力技术创新,迅速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专业核心技术,沉淀出了独特的工艺。

谈到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秘诀,“核心就是通过自主创新,掌握

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朱清说。

据介绍,一台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钩爪、电磁线圈、密封壳

等多个核心零部件,对设备安全性和精密度有着极高的要求。以电磁线圈

为例,依靠公司研发的新型骨架设计方案和耐高温绝缘浸渍漆灌封技术,

华都核设备在国内外首先实现了电磁线圈的耐温等级达 440 级。“采用这

样的耐高温电磁线圈后,就可以取消核反应堆的强制风冷系统,仅此一项

就能为核电站节约成本数亿元。”朱清解释。

通过无对接焊缝一体化密封壳技术、耐磨损钩爪组件技术、钩爪堆焊

技术和耐高温一体化棒位探测器组件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公司拥有了业

内领先的核电设备研发制造能力。朱清介绍,目前公司已为“华龙一号”

大型核电站反应堆提供了控制棒驱动机构。

独特工艺背后依靠的是持续地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公司总经理喻杰

介绍,公司每年都会预提不低于上年销售收入 7%的资金来确保研发投入。

“截至目前,我们已培养出高级工程师 10 人。”

新:北京灵动科技,研发第四代自主移动机器人

位于北京顺义的顺丰供应链仓库,20 台形如机场行李车的移动机器人

第17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5

正在来回穿梭。令人惊讶的是,地上并没有磁条、二维码等引导标识,这

些机器人却像有眼睛一样,自行导航规划路径、自动避开障碍物和迎面而

来的工作人员——这就是来自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第四代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灵动科技是一家 2016 年在北京注册成立的科技型企业,聚焦“人工智

能+机器人”领域。前几年,公司经调研发现,物流业的应用前景广阔,然

而,国内产品相比国外还是有差距。

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齐欧此前的目标是,将计算

机视觉引入移动机器人,不依赖昂贵的激光雷达,以摄像头为主要传感器,

完成三维空间的定位与环境理解,发展可自主移动的第四代机器人。但是,

走这条路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例,注定十分艰辛。

方向明确了,实现起来的确困难重重。比如,仓库里往往有数量不少

的叉车,各个厂家生产的叉车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装货和空载状态也会

变化,如何让机器人识别叉车并避让?

团队分别去了几十个货仓,拍摄了大约 40 万张各种角度的照片,并将

其三维空间数值录入数据库,而这只是第一步。让机器人的“眼睛”能看

到叉车后,还要设计避让规则,这就涉及超过十万行的无人驾驶代码。

执着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去年,灵动科技的系列产品公开亮相,其

中有一款最高负重 600 公斤,可以实现 360 度低矮避障。目前,公司的产

品已经在多家大型企业应用。

短短几年时间,灵动科技已成为具有大规模集群调度能力的视觉自主

移动机器人厂商。“我很幸运抓住了梦想的翅膀。”齐欧说,“只有掌握

核心科技才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第17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6

“小巨人”企业 补链强链生力军

深耕切削刀具行业近 50 年,填补国内高端数控机床用齿轮刀具空白;

自主研发调心滚子轴承,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同行业首位;实现视觉自主移

动机器人大规模部署,授权专利 68 项……打开工信部三批 4762 家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一组组沉甸甸的业绩数据、一项项填补国内空白

的创新成果、一个个攻坚克难的创业故事,让人倍感振奋。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

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

撑。从工信部公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近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

域,超八成企业主导产品在本省份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超七成

深耕行业 10 年以上,22%的企业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50%,已成

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以及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的重要发力点,对推

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产业技术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深耕细分领域,持续性创新投入力度大,前沿领域自主创新成果多,

与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能力强,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产业

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

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 7%,平均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职工

的比重约为 25%,平均拥有有效专利逾 50 项,在补短板、锻长板、强优势、

蓄后势方面作用明显,潜力巨大。

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工信部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领航企业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

第17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7

前已培育三批 4762 家“小巨人”企业,五批 596 家单项冠军企业,带动各

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万多家。接下来,围绕政策、服务、环境

三大领域,聚焦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和权益保护不到位两大痛

点,有关部门将加强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支持力度,大力加强中

小企业权益保护,健全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

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占我国企业总数 99%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

撑,也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关键主体。期待通过梯度化培育优

质企业、围绕短板弱项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精准化服务支撑等措施,引导

更多中小企业摒弃粗放式发展,聚焦专精特新,尽快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

“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第17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8

锚定专精特新 加速数字转型

(人民日报 2022.1.10)

民营企业既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其中

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201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营造

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两年来,中小民营企业转

型发展支持举措成效如何?记者采访了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相

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

强化创新支持、优化融资服务

凭借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小巨人”企

业武大吉奥信息技术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立项到获奖,得益于产学研用的紧密合作。”企业负责人王琳介

绍,2013 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发起科研项目,学校科研团队贡献

底层技术,吸纳吉奥提供应用支撑共同作为研制主体,2017 年技术成果出

炉后,又经国家测绘局进行中试和产业化,前后历时 8 年,最终获此殊荣。

重大科研项目将中小企业引进来、融进去,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

动力。“我们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 8%左右,以创新驱动企业持续

发展。2021 年营收同比增长明显。”王琳说。

“小巨人”支撑“大创新”。在 202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

有 14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申报的 13 个项目获奖,占企业参与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项总数的 10.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五

成年研发投入超 1000 万元,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

10 年以上,在多个领域‘补短板’‘填空白’,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

要支撑力量。”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第17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59

“近年来,工信部将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推进‘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介绍,在创新支持上,中央财政安排 100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 3 批重点支持 1000 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在优化服务上,推动 22 个省份

与金融机构联合印发专项融资方案,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小

巨人贷”“专精特新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数字化转型成制造业中小企业“必修课”

济南章丘,走进位于三涧溪村集约型工业园,山东明风机械制造有限

公司生产正酣——铸造、机加工、检测喷漆,自动机器人忙碌不停;智慧

车间监控大屏上,设备运行数据实时跳动、一目了然。

“生产全掌控,一屏览车间”源自一场数字化改造。“不转型,就跟

不上了!”公司董事长赵震昌说,生产设备过去相互孤立,设备数据难以

反馈指导生产,精细化管控难度大,影响生产效率。

明风机械采用了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实现联网管理

和实时监控。改造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 15%,订单转化率提高 10%。

火山引擎发布“火种计划”,限时免费开放 AI(人工智能)平台,扶

持上千家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国网嘉兴供电公司建立基于电网基础设施

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降碳生产方案……“借助工业互联网

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吸引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有助于解决‘成本过

高、效率低下’等难题,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

究院院长鲁春丛说。

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信部部署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

项行动,已发布 254 项服务产品及活动,开展一批技术培训。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调研的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

第17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0

业数字化转型总体向好,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从阶段看,超半数被调研的中小企业处于践行实施阶段,专精特新“小

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领军梯队,转型程度较一般

中小企业更深入。从投入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满意度较高,投入

力度不断增强,投入重心由购买硬件向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倾斜。从路径

看,转型呈现由“单点应用”向“全面赋能”转变的特征,转型越深入,

全流程赋能成效越均衡。

转型初显成效,但中小企业普遍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风险抵御能力

弱、安全顾虑较多,面临不会转、没钱转、不敢转的问题。鲁春丛认为,

“探索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往往资金压力大、人才供给不足。在这一阶段,

政策和技术支持的普惠性和渗透性有待提升。”

“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

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将采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 100 个可复制可推广赋能应用

场景,供中小企业自主对接使用。同时,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

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价诊断服务,有针对性地提升数字

化能力。

以平台建设支撑创新发展

浙江桐乡濮院毛衫创新园,是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这里集

聚着毛衫销售、加工、设计等各类企业近 300 家。“去年订单量相对不足,

加上海运成本高企,一些以外贸为主的小微企业出现了资金困难问题。”

浙江华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华说。

以 2016 年入驻园区的新迪尚时装公司为例,“2021 年 7 月海运成本

猛涨,挤占利润空间,一度资金难以周转。”作为园区“大总管”,沈建

第17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1

华介绍,园区出面担保,为企业向银行融资 4000 多万元。“通过扶助园区

龙头企业,带动 20 多家无法单独承接订单的小微企业纾困,预计企业 2021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10%。”

毛衫创新园的奋力前行,是以平台建设支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动

缩影。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 392 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703 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带动各地培育省级示范平台 3300

多家、省级示范基地 2500 多家,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势头好,但仍面临一些难点挑战——

创新人才引留难。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相较大企业,

受自身经营持续稳定性、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影响,对高技能创新

人才吸引力较弱、人才队伍稳定性不足。

“受限于企业实力,我们成了给大企业培育人才的‘输送器’。”王

琳说,目前对高端人才的奖补政策较多,希望能给予中小企业更多面向青

年骨干人才的招揽政策,为企业发展壮大筑好“蓄水池”。

创新资金融资难。“创新需要有稳定、长期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中

小企业规模小,仅靠自身积累投入资金远远不够,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或

资本市场,但受抵押担保难、上市挂牌门槛高等因素影响,融资难问题依

然存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小微企业实力较弱,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园区帮一把。”沈建华介

绍,目前园区已投资上亿元建设电子商务楼、小微企业成长学院等配套设

施。“希望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能享受更多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园区平台企

业更好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据介绍,工信部将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从技术、资金、人才、用地

第17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2

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第17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3

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强链补链生力军

(人民日报 2022.1.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出

“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

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加

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本版今天起推出“推动结构政策落

地见效”系列报道,分别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优化物流网络、推动

传统产业升级等角度,分析当前情况、聚焦重点任务,展望如何推动结构

政策落地见效。

——编者

深耕减速机行业 10 余载,破解国内高精密行星齿轮减速机难题;攻克

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

些强链补链的创新成果,都出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手。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

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如何千方百计培育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多家

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强链补链生力军——

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全国地下管廊施工中,顶管机用减速机 85%以上来自科峰传动;高速

公路收费站,控制 ETC 栏杆起降的减速机,80%以上由科峰传动制造。

“我们研发生产了第一台国产小型行星减速机、第一台国产盾构机用

减速机等,每项‘第一’,都打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科峰智

第18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4

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峰说,为改变进口减速机价格高昂、货期

缓慢、维修困难的状况,公司坚持将年销售收入的 15%投入研发,年利润

的 80%用于技改,“在全部采用国产原材料、元器件的情况下,我们成功

将减速机精度控制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大批量产。”

科峰传动的故事是“专精特新”企业在关键领域奋力补短板的一个缩

影。“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4 万多家,‘小巨人’

企业 4762 家。其中,‘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 50 项以上有效专利,超六

成从事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细分行业 10 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份

细分市场首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收的比重达到 97%以上。”工业和

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说,“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挥了

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强链补链生力军背后,是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与

持续投入。

不必进入赛场,只需佩戴 VR(虚拟现实)头盔,8K 分辨率超高清画

面便会呈现眼前,场上运动员的每个神情和动作都能完美捕捉。“我们通

过自主研发深度学习算法,突破关键技术,推出全球首款 12K 超清 VR 影

视级摄影机。”深圳看到科技首席执行官陈丹告诉记者,公司推出的

5G+8K VR 直播系统、消费级全景相机等产品,已多次被国内外知名运营

商采用。

“‘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强劲,研发人员占比达到 25%,平均研发

强度超过 7%,年研发投入在 1000 万元以上的超过 50%。”工信部中小企

业局局长梁志峰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专精特新”

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还将不断涌现。

通过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专精

第18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5

特新”企业发展韧性更足。

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码头,接到系统派单后,一辆辆白色的

Q—Truck 无人驾驶集卡往来穿梭,不仅能按最优路线完成集装箱吊装搬

运,还能自动计算出运输费用……不只在中东,由“小巨人”企业西井科

技自主研发的全电动无人集卡车队已在泰国林查班港码头安全作业了 18

个月,累计运输超过 6.65 万标准箱。

“自 2016 年建立无人驾驶团队以来,我们深耕港口场景,凭借自主研

发的底层人工智能算法与芯片成功拓展了全球市场。”西井科技首席执行

官谭黎敏说。

“‘专精特新’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

培育好这类企业,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

关键。”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单立坡表示。

推动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

加强中小企业梯度培育

新年伊始,浙江宁波巨隆机械公司一派繁忙:6 个车间全部满负荷生

产,一件件样式新、造型美的自行车脚踏接连下线。“去年企业产值超 6

亿元,同比增长约 30%。”公司总经理郑有武说。深耕自行车零部件行业

10 余年,巨隆机械凭借其专业化生产能力,成功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建

成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脚踏基地,产品行销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几年,公司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 40%,虽然量大但是

品质不精,高附加值产品不足,盈利能力很快遇到‘天花板’。”随后,

郑有武决定转变思路,优化产品结构,从低端市场转向高端运动市场,“通

过引入钛金材料、铝镁合金等新材料,新产品的重量下降 40%,强度增加

第18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6

两倍多,价格也提升了一倍以上。”2020 年 11 月,巨隆机械入选工信部

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并成为浙江省省级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未来,他们还将不断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拓展全球高端自行车配件市

场。

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巨隆机械折射出“专精特新”企业的

成长轨迹。宁波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有关负责人说,宁波已拥有 182 家国

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正加紧建立梯级培育库,助推一批成

长性好、专业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加入“小巨人”企业行列。

“从创新型中小企业出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

争力,发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通过持续专注细分产品市场的创

新引领、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巩固和提升全球市场地位,成长为单项冠

军企业,已成为中小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由强变优的清晰路径。”

单立坡说。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

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组成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梁志峰

表示。《“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通过中小企业“双

创”带动孵化 100 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 10 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

小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逐步构建起“百十万千”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据梁志峰介绍,“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梯度

培育,“一是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为优质中小企业精准‘画像’,夯

实为中小企业分层指导、分类培育、精准服务的基础;二是完善分类培育

办法,通过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制专属服务包等活动,精准支持中

小企业发展。”

第18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7

加强资金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数字化转型——

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

据工信部对 1000 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跟踪显示,2021 年 1

至 9 月,我国“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31.6%、

67.9%,比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速分别高 8.8 个和 35.4 个百分点。许多

中小企业认为,“专精特新”已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激发涌现

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还须多管齐下、系统推进。

缓解资金不足,支持企业创新研发。

“目前,尽管一些热门行业受到社会资本青睐,但总体看,许多先进

制造业领域还需得到更有力的投融资支持。”高瓴投资创始合伙人李良表

示。

“资本市场在企业价值发现、风险分担、创新激励等方面具有独特优

势,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取融资服务、规范治理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重

要途径。”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海林介绍,去年 11 月 15 日北交所

开市,81 家首批上市企业中一半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 16 家是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北交所

的设立进一步打通了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资本市场通道。此外,国家中小

企业发展基金加快设立子基金,也有助于将更多资金投向初创期成长型中

小企业。

优化发展环境,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在单立坡看来,部分地区和行业出台的涉企政策很丰富,但中小企业

获知政策渠道有限,有时较难享受项目、土地、资金以及人才等优惠政策;

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高端研发人员、专业管理人员以及技能人

第18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8

才“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出

台更多操作性强的政策,精准帮扶企业创新发展。”宁波市经信局中小企

业处有关负责人建议,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国内主机厂优先选择“专精

特新”企业产品,推动关键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

也为中小企业拓展市场空间。

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技术创新有突破,制造水平也要跟得上。”郑有武说,近年来公司

开展的智能化改造多是“单点突破”,系统升级仍存在一些困难,“期待

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把脉问诊,提

供更加精准的技术解决方案。”

“‘专精特新’企业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其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差异

性。”通过服务上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京东中小企业平台业务部

总经理罗晓华发现,广大中小企业对全流程数字化建设有着十分迫切的需

求,“未来我们将通过供应链协同,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更

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一级巡视员叶定达表示,下一步,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

一批成本低、见效快、适用性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

发展、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升级。

第18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69

人民网

农机装备创新的“源头活水”

今年 7 月,工信部公布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至此“小

巨人”企业数量已达 4762 家。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强调专精特新,就

是要鼓励企业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随着越来越多支持政策的出台,具有技术创新实

力的中小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把握时代机遇,

走好“专精特新”之路,助力高质量发展?本报今起推出“‘小巨人’的

进击之路”系列报道,聚焦重点行业领域,与您一起探寻“小巨人”们苦

练内功、奋力创新、成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的故事。

来自河南洛阳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平稳运行在广西蔗田;国内首个 6 行

自走式采棉机开进了新疆广袤的棉田;20 年如一日打造的拖拉机液压提升

器有效提升了整机品质……

中国制造的农机装备如今遍布神州大地。农机装备对提升农业生产效

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关键性支撑作用。中小农机企业是如何

一步步成长为“小巨人”的?本报记者在采访后发现,认准道路后“风雨

兼程”,是众多农机装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路上的真实写照。

填空白:细分赛道精耕细作

为什么是甘蔗收割机?洛阳辰汉农业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

阳辰汉)董事长张长献向记者回忆起漫长的创业和产品研发之路。

2008 年秋,在农机行业打拼多年的张长献带领团队从河南洛阳南下广

西。实地考察中,他发现国产甘蔗收割机尚属行业空白领域,国外虽有类

第18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0

似机械,但价格昂贵,且引进中国还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如何做一

款既匹配本土耕地情况又让老百姓买得起的甘蔗收割机?

“每次去广西做试验,都会累瘦一整圈。”从 2008 年到 2015 年,张

长献所在的创业团队展开了 7 轮提升产品性能的研发工作。虽然对创业艰

难早有心理准备,可期间经历的 3 次重大技术路线变革,对这个中年人来

说仍然意味着不小的考验。

从担心机器压坏甘蔗地到农户主动掏钱购买,研制出 4CQ-130 型切段

式甘蔗联合收割机、7YG-15 自卸式运蔗挂车等多项产品的洛阳辰汉,如今

在甘蔗机械化收割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并获得 40 余项研发专

利,张长献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

做园林工具起家的陈勇,则从浙江出发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在 2009 年

来到盛产棉花的新疆。

怀着为西部大开发贡献一份力量的初心,陈勇牵头成立了新疆钵施然

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钵施然)。从生产只能单行行走、“转弯困

难”的单头式采棉机,到研制出适用新疆地貌的 3 行采棉机、进而实现国

内首个 6 行自走式采棉机自主研发、生产,钵施然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

“单打冠军”之路。

“满足新疆老百姓的需求,是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陈勇介绍,公司的产品创新,有不少创意来自农户。“采棉机用久了容易

在进气口、发动机等处残留棉渣,收到农户反馈后,工程师随即针对性设

计了自动清洗装置,有效延长了机械使用寿命。”

采棉机是否好用,主要看两大指标:含渣率用于评定棉花采摘时是否

采入其他杂质,采净率则用来衡量棉梗上的棉花是否采摘干净。进口采棉

第18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1

机采净率一般为 91%至 93%,而钵施然研制的 6 行自走式采棉机的采净率

高达 97%。

“农机装备的研发可以找到多个细分赛道。”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

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丽教授说,“国际上在用农机装备产品接近

8000 种,而我国研发和在用农机产品不到 4000 种。未来,如适用于丘陵

山区地貌的中小型履带式籽粒直收玉米收获机和小型履带式折腰转向拖拉

机等,都是创新方向。”

锻长板:产品创新再进一步

整机的高品质离不开高质量零部件。山东弘宇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下

称弘宇农机)就是一家专注于农机装备零部件制造的企业。

“20 多年来,公司只做一件事,就是拖拉机液压提升器的生产。”原

先效益欠佳的纺织机械、建筑机械等产品线,弘宇农机果断砍掉,公司副

总经理刘志鸿说:“走专业化道路才能站稳脚跟。”

拖拉机液压提升器是农用拖拉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主要用于连接拖

拉机与农机。液压作为动力能有效控制农机升降,以实现农机装备的田间

精细化作业。

“在拖拉机产业链上,经过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我们生产的液压提升

器作为关键一环,保障了下游整机的产品质量。”刘志鸿说。

事实证明,弘宇农机选择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刘志鸿介绍,

经过不断的技术研发,目前公司生产的液压提升器品类多达 500 余种。公

司不仅和国内大型拖拉机企业如潍柴雷沃重工、中国一拖等建立合作关系,

还被列入国际大型农机品牌的采购目录,进入全球产业链。

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们,在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更看重如何

第18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2

“跑赢”未来的比赛。

“我们已经开发出适用于无人驾驶拖拉机的电液提升器。”刘志鸿对

公司的技术颇具信心,“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过程中,人工

智能将逐步应用于拖拉机行业,而我们的技术团队早在几年前就已做好相

关准备,研发走在市场需求之前。”

对创新的重视,正成为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农机装备企业的“共

同发力点”。

“采棉机之外,我们还计划借助物联网技术,以信息化管理方式为棉

花产业提供一体化服务。”陈勇介绍,目前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为钵施然

提供研发理论支持,并由工程师队伍付诸实践,应用于采棉一线作业,“从

保证棉花种植质量到采摘后的质地管控,我们希望能打响新疆棉花的金字

招牌。”

张长献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东南亚甘蔗收割机械化率较低,我

们向越南出口了几台产品作为试点。进一步改进、提升产品性能,开拓国

外市场是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对标发

达工业国家,我国农机装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内甘蔗生产机械化行业

创新还应向前再进一步。

新机遇:期待更多“小巨人”

“国家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不仅对弘宇农机意义重大,

对中小企业整体的快速成长也影响深远。”刘志鸿说,中国虽拥有世界上

最齐全的工业门类,但在许多细分行业还存在差距,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

这条路上,急需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 100

第18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3

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 3 年)重点支持 1000 余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此外,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正式开市也为这些企业带来

更多信心。在张长献看来,北交所明确将服务重心放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

业发展上,工信部认定的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在资本市场迎

来重要发展机遇。

中小企业正在成为农机装备创新的“源头活水”。“‘小巨人’名单

上的农机企业还是偏少。”在杨敏丽看来,未进入榜单的中小农机装备企

业中,还有不少“实力派”“潜力股”。

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可以生产马铃薯播种、培土、杀秧、收获

全过程农机具。“总经理吴洪珠是农民企业家,他扎根几十年研究出的小

型马铃薯机械,契合市场需求,已成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头牌’。”

杨敏丽说。

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李

志敏苦心研发 5 年,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创新之路。他发明的辣椒剪把机不

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近年还远销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

“不少中小农机装备企业生产的产品极具特色,且公司具有相关研发

基础。像这类企业应主动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

竞争力。”杨敏丽建议,还应重点扶持农机零部件企业,助推其参与全球

农机供应链,进入零部件龙头企业行列。

独木不成林。杨敏丽认为,中小农机装备企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农机

行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未来应“扶弱助强”,打造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

专业分工、产业链协同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第19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4

“十四五”期间,中国还将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省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

业。相信随着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更多特色农机装备公司将出现在新榜

单上。

第19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5

生物医疗迸射发展新活力

从 2019 年开始,国家工信部陆续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名单。这些小巨人企业主营业务突出,拥有自主创新的硬核技术和产品,

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中,生物医疗类

中小企业近年来在政策、科技、人才等因素的驱动下高歌猛进,在新冠肺

炎疫情中更是逆势而上、表现亮眼。小巨人们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成为细分赛道的翘楚,还加快了国际化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既

增强了自身技术、产品竞争力,也为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提供越来越多的“中

国方案”,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创业,打破国外医疗垄断

“想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这是我当初回国创业的初心。”圣湘

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回忆道。2008 年,戴立忠放弃国外优渥待遇回国创业,

在家乡湖南创立了圣湘生物,带领团队进军生物医疗领域,研发集诊断试

剂、仪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为一体的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很多重大疾病能够通过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早预防、早治疗,可当时

国内的诊断技术较为落后,而且许多医疗产品依赖进口。”戴立忠讲起当

年创业的背景,“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国外巨头占据我们约 70%的市场,

在高端医疗设备方面甚至占到 80%以上的市场份额。部分外企垄断价格,

进一步抬高了老百姓的看病费用。”

戴立忠希望运用所学的生物科技知识和工作经验,让老百姓真正用得

起、用得好先进的医疗检测服务。回国创业第二年,他就带领团队推出了

第一个国产高敏肝炎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比当时同类产品提高50-100倍,

填补了行业空白,实现进口试剂替换。此后,圣湘生物在分子诊断领域继

续上下求索,越战越勇。

第19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6

同样怀揣着使命感,曾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外科医生

赵博,在 2012 年创立了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覆盖临床外科的

再生医学材料和植入性医疗器械解决方案。

赵博从事腹部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长达 15 年之久,主要诊疗的领

域是胃癌和肠癌。当医生时,他每年都要完成上百个病人的手术。每完成

一台手术,看到病人渐渐康复,赵博都打心眼里高兴。

“然而为病人做手术所用的生物材料补片与器械,超过 90%都是高价

从国外进口,这直接拉高了手术成本,致使很多病人因高昂的手术费而陷

入困境。”赵博谈到,在临床工作中,职业的敏锐让他深深体会到再生修

复是外科的发展方向,实现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具有重要意义,这既能减

少病人的身体疼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由于高额费用带来的心理负担。

说干就干!从哪儿入手呢?赵博瞄准了 SIS 生物材料。据业内人士介

绍,该材料来源于猪小肠粘膜下层组织,适用于人体软组织再生修复,具

有生物相容性高、生物可降解和可吸收等优点。长期以来,SIS 生物材料

的生产和制备工艺均被国外垄断。早在 2007 年,赵博便自筹经费启动了该

材料平台的自主研发,博辉瑞进成立后,他带领团队正式踏上了 SIS 生物

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之路。

创新,引领未来医疗发展

在上海市东方医院的门诊大厅,导诊机器人及时响应引导患者就医;

隔离病房中,消毒机器人正自主移动对室内全方位消毒……这些医用移动

机器人,来自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钛米机器人在上海创立,创始人潘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控制

工程专业,有着丰富的机器人研发经验。在医疗服务领域,钛米机器人利

用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专注医疗机器人的研发创新,打造多款

第19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7

智能机器人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我们关注的是未来的需求。”潘晶

说,“就像 20 年前没有人认为大屏手机是刚需,而今几乎人人必备。我们

的新技术、新产品就是要努力去寻找整个社会未来的需求点。”

“举个例子,传染科病房对消毒灭菌要求较高,而机器人自主移动、

自动工作的特性能实现传染科病房内消毒过程的量化管理。”潘晶介绍道,

“2018 年,我们结合病房的特殊情况设计了全球第一款消毒机器人,集紫

外线、超干雾过氧化氢、空气过滤三种消毒方式于一体,能够防止病区内

的交叉感染,也为医护人员提供防护。”据悉,该款消毒机器人已拓展至

诸多医疗场景,如隔离门诊、发热病房等,大大提高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和控制水平,在此次疫情中也有广泛应用。

“创新能力强,是近年来国内脱颖而出的生物医疗企业一个共性。”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医药与医疗管理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徐佳认

为,“想发展成头部企业,需要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多元化的管线布局能

力,这些都离不开大力度的研发投入。”

拿圣湘生物来说,公司开发了高精度“磁珠法”、快速简便“一步法”、

通用型“全自动统一样本处理”、“POCT 移动分子诊断”等一系列核心

技术,构建了荧光定量 PCR、基因芯片、基因测序、移动分子诊断、生物

信息等一系列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达 9124 万元,

同比增长 44.86%。圣湘生物还设立了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做好研发创新,并适当兼顾前沿探索,加大产品开发及产业转化投入。

除了投入研发资金,组建研发团队也很重要。据了解,钛米机器人团

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达 70%,他们在标准制定、注册检测、临床试验和质量

管理等医疗机器人产品研制与产业转化的各个环节都有丰富经验,是一支

专业机构完整的协同创新队伍。

第19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8

“政府创建一个鼓励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对我们也有很大

帮助。”潘晶表示,“医疗场景对产品技术的落地要求非常高,因为这直

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此,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为我们提供了

大量的临床早期试点,包括给予样板示范工程的支持等,来帮助企业更好

地打磨和推进新项目。”

出海,致力于守护人类健康

“博辉瑞进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将中国人生产的 SIS 材料生物补

片产品推向全球。”今年 2 月,梦想照进现实。博辉瑞进腹股沟疝生物补

片取得欧盟 CE 证书,获得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该生物补片保留了天然

生物微结构及生长因子,植入人体后可主动诱导缺损腹壁组织再生。捷报

频传,3 个月后,博辉瑞进凭此拿下欧洲首单,正式撬动欧洲市场。

在赵博心中,生物医疗行业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期。在全球范围内,

整个行业拥有很大的市场。“如今,博辉瑞进已经成为国内 SIS 生物材料

领域的领导者,拥有与国际品牌一较高低的实力,我们会继续拓展国际市

场销路,让产品不仅能服务中国患者,也能为全球患者服务。”

打入国际市场后,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胜出?圣湘生物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作出回答。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不久,基于 10 余年的技术储备以及

较为丰富的经验,圣湘生物在极短时间内成功研制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后

又推出“分钟级”快速核酸检测设备、新冠突变检测试剂、移动核酸检测

车、移动方舱实验室等。今年 6 月,广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圣湘生物迅

速响应,助力“猎鹰号”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 1213.7 万人份。如今,圣湘

生物的产品走出国门,服务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圣湘方案”

也成为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抗疫核酸检测的主导方案。

戴立忠认为,生物医疗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必须要有国际化战略。此

第19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79

次疫情更加印证了他的观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为国家率先控制疫情贡

献了力量,充分展示了我们完全有能力不只是替代进口,还可以走向国际,

为守护人类健康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在他看来,这种意识

的转变,在临床市场会给企业创造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圣湘生物的国际化进程大幅提速。“我们正在深化国际区域战

略布局,制定了‘7+2’的模式规划,重点考虑欧美、拉美、非洲、东南亚

等七大区域以及菲律宾、印尼等重点国家,希望通过在区域的本土化运营,

深度拓展业务,辐射周边地区。”戴立忠描绘着发展蓝图。

徐佳表示,“国内生物医疗企业走国际化之路是对产品有信心后的主

动选择。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企业可以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提供全球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技术授权、海外企业合作等

方式进一步走向世界。”

第19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80

为半导体市场添一种选择、减一分风险

“芯片短缺将导致汽车减产 20 万辆”——国内某汽车行业巨头一纸公

告使汽车行业“缺芯”引发热议。实际上,去年以来,多种复杂因素叠加

导致的“缺芯潮”便席卷全球,波及手机、电脑、家电、汽车等众多行业。

关键原材料、核心设备供应困难一时难以缓解,下游产业十分头疼。

“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分散供应商,让不同国家和地区更

多主体参与到这条产业链,才能更好抵御风险——这是全球市场用高昂代

价换来的教训。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奋力追赶的今天,有些“专业化、精细

化、特色化、新颖化”企业,规模不大,也很少出现在镁光灯下,却在默

默瞄准细分市场,绵绵用力打磨一类产品,成功进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

为稳定这个万亿级市场贡献了“小巨人”力量。

补短板,把落下的课补上

“我们落下的课太多了。”神工股份董事长潘连胜感慨不已。他在半

导体材料领域已经有 20 多年从业经历,是国内少有的具备先进晶圆厂工作

经验的技术专家。

晶圆,又称“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基础材料。“如果把制造芯片比

喻成绣花,硅片就好比是绣花用的白布。”潘连胜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

比方。

然而,晶圆生产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缺课最多的领域之一。投资门

槛高、技术壁垒高、市场门槛高——潘连胜口中的“三高”是进军这个行

业的拦路虎。数年前,不少中国企业就已掀起制造芯片的热潮,但对至关

重要的上游材料,由于市场规模小,没有受到足够关注。“要补齐产业链,

向世界贡献更高质量产品,就得补上这门课。”潘连胜说。

第19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81

2012 年从海外归来,潘连胜辗转多地寻找土地、人员和资金。最终,

神工股份于次年在辽宁锦州成立。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东北小城拥有中国

最早的单晶硅生产基地,还有众多熟悉真空高温炉及硬脆材料加工工艺的

技术工人,产业基础优越。

可是,晶圆行业投资门槛太高——10 亿元起步,哪有这么多钱?他只

好先从难度更低的“刻蚀用单晶硅”做起。刻蚀用单晶硅,是芯片制造的

关键设备——刻蚀机装配的重要基础材料,相比之下投资门槛较低。国内

厂商鲜有涉足,利润也较为可观,与晶圆生产还有诸多共通之处。瞄准这

个细分产品,潘连胜带着团队踏上了“补课”之路。

在记者与诸多从业者的谈话中,“补课”是一个高频词,反复出现在

半导体产业链各个环节。

光刻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工序,这个环节就是把集成电路的“花样”绣

在硅片上。“光刻环节需要 100 多种电子级高纯度工业气体相互配合,每

一种气体都不可或缺,它们是半导体工业的‘血液’,国内有些企业花了

数十年的时间不断尝试,还没有攻克最初的容器清洗这一关。”凯美特气

董事长祝恩福说,“难度在于其对纯度要求极高。”

高到啥程度?要求杂质含量浓度至少达到百万分之一级。什么概念?

祝恩福打了个比方,这相当于在一个 100 米长、25 米宽、2 米深的游泳池

中,不能有超过一枚硬币大小的杂质。而杂质含量浓度每降低一个数量级,

都将带来工艺复杂程度的显著提升。

2018 年,这家从工业废气中提纯食品级二氧化碳的企业,已是多家国

际食品饮料公司的重要供应商。同年,公司作出决定,勇攀电子特种气体

这座新高峰,斥资 2.3 亿元在湖南岳阳建厂。

第19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82

练内功,埋头做好一件事

光刻环节要用到 100 多种气体,从哪里入手呢?“我们选了最难的一

个课题——激光混配气。”祝恩福说。

为啥它最难?纯度只是一方面,更难的在于如何避免多种气体共存时

发生意外的化学反应,这对于操作精细程度的要求更高。“需要反复试验,

不断调整参数,从中积累经验。”祝恩福说。

先后攻克容器清洗、气体提纯、气体混配等关键课题,凯美特气在历

经两年艰苦技术攻关后,一系列产品于 2020 年陆续问市。技术团队马不停

蹄将样品资料送往国际大厂,采取平行并发方式启动多个认证程序,抓紧

时间尽早争取入场券。

“我们在两年的时间里,走完了国际气体巨头们 10 年走过的路。”祝

恩福语气中难掩自豪。

秘诀何在?就在于强有力的研发团队。这个团队,是祝恩福花了 5 年

时间,在国际产业高端论坛、行业展会中不断奔波、搜寻、游说,费尽周

折才组建的。“当时有人劝我在国外投资建厂,有优惠政策也有成熟团队,

不用这么费劲,但我坚持认为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参与到半导体产业链中,

也许眼下起不到太大作用,但未来重要性会凸显。”如今,祝恩福的判断

正成为现实。

一个充满干劲的研发团队,同样是潘连胜的法宝。

神工股份最初的技术团队是十几个人,尽管都有从业经验,但也面临

一些现实困难。机器设备首先考验了这个团队。老厂房年深日久,设备操

控精度差,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如果说国外同行用的是“超跑”,他们

拥有的设备就是“老爷车”。

第19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83

“我们着手优化设备,多次试验,更换、添加传感器,改造关键零部

件,让这些设备变得听话、顺手。”潘连胜说。

单晶硅制备,还要控制好尺寸。在晶圆刻蚀工序中,用单晶硅制造的

硅电极伴随晶圆同步消耗,需要其尺寸大于晶圆。例如,要加工 12 英寸的

晶圆,对应的刻蚀用单晶硅材料尺寸一般至少要 14 英寸。而出于降低成本

的考虑,当芯片制程从 28 纳米向 7 纳米甚至 5 纳米前进时,先进制程所采

用的主流晶圆尺寸却从 8 英寸向 12 英寸甚至更大尺寸增长,这也意味着刻

蚀用单晶硅尺寸必须随之增长。

经过数月埋头探索、失败、再探索,神工股份生产线上捷报频传:实

现 14 英寸到 19 英寸量产,2020 年 5 月还成功生长出直径 22 英寸的高品

质硅单晶体。

“公司产品良率及质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准,所以受到国外客户认可,

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潘连胜说。如今,神工股份大尺寸单晶硅材

料年产量可观,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成功进入国际先进半导体材料

产业链体系,在相关细分领域形成了全球化优势。

强优势,瞄准前沿久久为功

在刻蚀用单晶硅市场取得成功的潘连胜并不满足。单晶硅生产积累的

技术和经济效益,让转向晶圆生产水到渠成,这也是神工股份一直以来的

愿望。

已有的“固液共存界面控制技术”和“热场尺寸优化工艺”等技术,

都能运用于晶圆制造。神工股份带着这些宝贵的技术经验向更险峻的高地

挺进。只不过,相比从前对“大直径”的追求,现在要向“低缺陷”“高

良率”方向调整。

第20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184

“良品率高低,决定了我们的发展前途。在材料行业的成功是很多工

艺的无数个细节慢慢积淀出来的,需要人机结合反复试错积累,而不是‘烧

钱’速成的。”潘连胜说。

在技术人员摸索下,通过重复性实验和精细化品质管控措施,神工股

份已成功研发在无磁场辅助下芯片用 8 英寸晶体(即晶圆基础材料)的低

缺陷生长技术,为下一阶段研发和量产芯片用 12 英寸低缺陷晶体打下良好

基础。

截至 2021 年上半年,神工股份拥有 31 项专利,其中多项技术处于国

际先进水平,公司研发投入为 1946 万元,同比增长 268.5%,研发人员较

上年同期增加 17 人。“未来会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加强产业协同,努

力成为‘配套专家’,沿着‘专精特新’之路走下去。”潘连胜信心满满。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对我们的巨大鼓励。”祝

恩福对未来十分清醒,“我们和国际同行还有很大差距,总体而言还处在

追赶阶段。”他表示,未来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潜

心追求卓越品质,夯实技术护城河。

据悉,凯美特气分期分批实施“电子特种气体项目”,将完成 25 套电

子特气和混配气体生产加工装置的建设,向全方位的电子特气领域延伸,

形成业内具备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电子特气和混配气体研发及生产加工基

地,为扩大市场供给贡献力量。

攻克一座座堡垒,填补一个个国内空白,在壮大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

同时,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

国际半导体产业链增加一种选择,增强市场抵御风险能力——专注的中国

半导体“小巨人”蕴藏着大能量。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