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二中报》第231期 2023年11月1日

发布时间:2023-12-2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衢州二中报》第231期 2023年11月1日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总第231期本版责任编辑:王俊生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主办网址:www.qzez.comE-mail:qzez1953@163.com编者按:2023年10月22日,衢州二中举行了建校70周年庆典,四海校友齐集衢州二中,共襄盛举。衢州二中的发展,凝聚了一代代二中人的心血,衢州二中的辉煌,离不开每一位校友的辛苦付出,衢州二中的继往开来,更需要主动传承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产。在70周年庆典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记者,采访到了一批校友。现将部分采访稿刊印,以展现二中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后来者能体悟前辈创业艰辛,自觉赓续传统,促进学校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后 记对我来说,这不是第一个采访任务,也不是第一次当记者的经历。但这种高规格,高价值的采访,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第一次。因此,我认为这次采访的经历弥足珍贵。对于这次记者团的经历,我感慨万千,也印象深刻。那天上午,一位位校友微笑的脸庞,一句句温暖人心的祝福,一次次心满意足的点头,都是对母校七十年发展的欣慰,也是对我们学弟学妹的期待与赞赏。七秩学府育英才,百年树人著华章。我所采访的校友中,有一位是体育健将,... [收起]
[展开]
《衢州二中报》第231期 2023年11月1日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总第231期

本版责任编辑:王俊生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主办

网址:www.qzez.com

E-mail:qzez1953@163.com

编者按:2023年10月22日,衢州二中举行了建校70周年庆典,四海校友齐集衢州二中,共襄盛举。衢州二中的发展,凝聚了一代代二中

人的心血,衢州二中的辉煌,离不开每一位校友的辛苦付出,衢州二中的继往开来,更需要主动传承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产。在70周年庆典

期间,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记者,采访到了一批校友。现将部分采访稿刊印,以展现二中多彩的校园生活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后来

者能体悟前辈创业艰辛,自觉赓续传统,促进学校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后 记

对我来说,这不是第一个采访任务,也不是

第一次当记者的经历。但这种高规格,高价值

的采访,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第一次。因

此,我认为这次采访的经历弥足珍贵。

对于这次记者团的经历,我感慨万千,也

印象深刻。那天上午,一位位校友微笑的脸

庞,一句句温暖人心的祝福,一次次心满意足

的点头,都是对母校七十年发展的欣慰,也是

对我们学弟学妹的期待与赞赏。

七秩学府育英才,百年树人著华章。我所

采访的校友中,有一位是体育健将,是关心同

学,把他们当作自己亲兄弟姐妹的老班长;一

位是2016年毕业,现在在智造新城管委会工作

的青年学长;还有一位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

衢州市美术协会主席的一名知名老艺术家;甚

至还有一位嘉宾,她不是校友,而是来自南非

的一位数学老师,前往我校进行交流学习。这

四位校友和贵宾,年龄跨度大、来自不同的地

域,但都有共同点,都是为了参观二中、为了纪

念二中七十周年校庆而来的。这七十年,二中

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校友。这些校友因为自

己是二中的学子而自豪,因此主动返回母校参

加校庆;而我们的母校,也因为有这些优秀的

校友而引以为荣。所以说,荣誉是共通的。如

果一个学校没有优秀校友,那便不成名校;同

样,如果校友没有母校,那我们便也不成优秀

校友。

我所采访的三位校友中,另外印象最深刻

的还是袁金莲奶奶。59届毕业的她,至今还有

很好的记性和强健的体魄。在我的采访过程

中,她始终健步如飞,同时还滔滔不绝地跟我

讲述当年的往事。1957-1959年,新中国经过

“一五”计划和三化一改的发展,在经济上已经

取得了重大进步,但还是十分的贫穷与困难,

经常会出现家境贫寒,同时又年幼丧父或丧母

的情况。袁金莲老人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困

难户”。这位同学父亲早早离世,哥哥残疾,而

她甚至连学费都交不起。老人作为班长,从始

至终都“把她当作亲妹妹来看”,把自己的脸

盆、牙刷都借给她用,之后也一直照顾她,直至

毕业。

采访结束之后,我在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

校友返校,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远万里回来参

加校庆。我想,这就是二中的魅力所在:她能够

把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凝聚成一股特殊的力

量,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开

拓出一条通往成功彼岸的康庄大道。

各位优秀校友的返校,不仅提升了我的社

交能力,还增加了我对于二中的认识。陪同校

友走在校园中,金黄的落叶飘落在石板路上;

主干道两旁各种社团的摊位中,同学们吆喝着

宣传着自己的文创……种种和谐而欢乐的景

象令我流连忘返。

一所好的学校,不应该只体现在学习方

面,而应该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同学们深刻体

会到二中七十年来的风雨征程,让同学们真正

领悟到不负荣光的含义,去为了二中百年的伟

大时刻而奋斗。

博文中学高二(1)班 胡方之

“呦!我们这个校园变得越来越好了!”袁

金莲奶奶如是说。作为一位89岁耄耋老人,她

始终忘不了二中的校园生活。在开发南湖的

艰辛岁月里,她作为特级队员代表题字;在金

华、丽水、衢县、兰溪四县的对抗赛中,她为衢

县赢得一块800米金牌;在学生会中,她是优秀

的体育委员,在运动方面颇有建树;在班级中,

她还是同学们心中的那位“老班长”,照顾得流

感的同学们,攒钱帮助困难的同学。为了这次

校庆她竭尽全力,联系每位同学,就算是“大海

捞针”,就算知道“这几乎不可能办到”,她依旧

苦苦寻找,不让一位同学落下。

袁金莲老人说:“我就把我的这些同学当

作亲兄弟姐妹来看待的。”的确,老人的一位

同学,父亲早早离世了,哥哥残疾,放在任何

时候都是一个困难的家庭。即使这样,老人

也没有轻视甚至孤立她。相反,作为班长,她

把自己的脸盆都借给她用,她说:“我把她当

作我的亲妹妹来看待!”而如今,白驹过隙,老

人们的头发都变得花白,同学们有的离世,有

的生病,也有的更名,而作为昔日的“老班

长”,她动用各种资源,调用各种人脉,努力寻

找每一位同学的下落,争取让所有可能回来

的同学都来参加校庆。

当问及二中的学习对其日后的工作和生

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时,老人不禁感慨道:

“二中的学习生活对我影响很大,我在二中进

行的一些体育运动,强健了我的身体,同时也

让我结交了许多一生的挚友,我们亲如兄弟

姐妹,到现在还有许多保持联系中……”确

实,在二中优美的环境和与当时其他学校相

比更先进更完备的教学资源的双重加持下,

在二中深厚悠扬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互帮互

助、和谐友善的博雅二中思想的铺垫与指引

下,培养了二中学子乐于助人、不畏艰险、敢

于吃苦、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发展出了勤奋

好学、优雅从容、锲而不舍的二中形象。

最后,袁金莲老人对母校和我们学弟学

妹们发出真挚的祝福:“祝我们二中的老师健

健康康,同学们学习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16界的学长王启,现在在智造新城管委会

工作。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公务员,二中的学

习生活对其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

对于王先生来说,操场是他在二中的三年

生活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操场上,他和同

学打篮球,积极参加篮球赛,为班级赢得了许

多荣誉。校园里令他印象深刻的人,还是要数

他的历史老师:赵阳老师。

“(赵阳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老师,

这次回来我肯定要找机会去找一下他。我

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上课内容很丰

富,教学质量很高,性格也很好,能跟我们相

处得很融洽。”确实,赵阳老师是一个教学风

格独特而有趣,对待同学和蔼可亲又不失幽

默的一位老师,同学们对他的评价都挺高。

正是有这样优秀的老师,二中才会有这么

多优秀的学子,才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绩。

同时,二中的生活对他日后的学习工作也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用王启学长的话来说,这是

“一种整体上习惯的养成,处在二中的环境中,

周围的人都会有一个比较高的追求,你就会强

迫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然后就会养成一些比

较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说,好的学习氛围能为

好的学习成果提供基础。

王启学长还对我们劝诫道“:高考,我们都

会觉得是一个压力很大的事。但是从我们过

来人的角度看,从过去的角度,会觉得这个事

情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可怕,其实不用有太大

的压力,坚持做自己,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

很多年后回头看,你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

义的事,而不是一件很累的事。”这是来自一位

过来人的讲话,但它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当今的

学习生活。

59 年毕业的老校友,衢州市美术协会主

席祝富荣老画家接受采访时说:“二中的生活

对我影响十分大。”

作为一名画家,他从初中就开始学画。

随着绘画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也成功地在

绘画方面取得了进步。当时,中央提出“向

科学文化进军”,加上他优秀的绘画技术,

因此得以保送二中,师从程本一老师。提

及这位老师,祝老的评价很高,他说:“程本

一老师很好哎,他教我画画,我也沾了许多

光。”也是在程老师和二中学习氛围的推动

下,祝老现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中

国美院的博士生导师卓鹤君就评价他说:

“祝富荣画出了许多‘为山水立传,为河山

传情’的山水画佳作,气势恢宏,质朴趣灵,

山水间刚柔相济,意境盎然。”

祝富荣先生对我们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则是简短的一点:“从现在开始选定一个目

标,一辈子做一个事情。”然而,当我们细细品味

这一点内容,就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深意远不止

于此。

祝老是一名画家,其对于人世间的事物有

其独到的见解之处。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一件

事,是对我们学习态度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为

人处事的要求。在学习方面,认认真真读书,

不受外界干扰,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为人处

事方面,勤勤恳恳做事,对待他人要真心。如

此作为,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成功。

回忆与祝福

难忘的老师

事业的起点

艰苦的岁月

简介:袁金莲,1958届校友;王启,2016届校友;祝富荣,1959届校友

第2页

QuZhou No.2High School ZheJiang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本版责任编辑:张高军 校庆小记者特刊2版

他西装革履,温文尔雅,伫立在红五环

广场远眺二中70周年校庆展板,好似身在时

光的交界处。校园之外,韩永生是国科大的

教授,是行业的精英、科研的翘楚。而此刻

站在这里,他好像仍如 50 年前一样,只是一

名普通的二中学子。

“我是 74 届的,离开学校已经快五十年

了。这是我第三次回来参加校庆,60周年、50

周年我都来了。”韩永生望着校园里新生代的

孩子们,眼里流露着喜悦,“每次来总是看到

这么多年轻人,像朝阳一样。”

在这些如朝阳一般的学生身上,韩永生

仿佛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大家读高中都很用功很用功。后来

恢复高考,使得我们正好有机会上大学。”

他指着笃志楼前的教学楼告诉记者,他们

之前是在那些教室里读的书。忆起这些

往事,韩永生温和一笑。

在他的叙述里,物理老师徐兆良和化学

老师吴良让他印象最为深刻。“我觉得他们知

识很渊博,并且在老师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

多表率。我非常感恩高中的时候在这里的两

年,感恩他们给我们的很多培养,使我们今天

有机会能够做的好一点。”

据他介绍,他目前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

究所,主要做信息技术的研究。同时作为国

科大的教授和博导,韩永生重复说,他希望把

高中老师传授给他的东西,也传给他的学生

们。如此代代相传,星火不灭。

因此,他真诚地呼吁二中的学生们加入

科研的行列:“我希望二中有更多的学生能

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方面多做一

点工作,为国家多做一点事情。”

韩永生爱戴自己学生时期的老师,如今

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老师,传道授业,为国

育才。他的人生经历正如他的名字那样:

少年不老,而师德永生。

“我叫徐荣桂,光荣的荣,桂花的桂。”每

次自我介绍,这位103岁的老党员都会重复这

句话。

在二中校庆的人潮里第一次见到徐荣桂

时,他正和女儿齐坐在红五环广场上用旧桌

椅还原的“老教室”里,兴致高高地与校友攀

谈着,精神矍铄。他的脸上满是岁月留下的

皱纹,却仍挂着少年般爽朗的笑,与朝气蓬勃

的二中校园十分相契,丝毫看不出是一位百

岁老人。

在这位老人素淡的衣衫之上,悬着两枚

金灿灿的、光彩夺目的徽章,让人移不开眼。

它们安安静静,却好似正诉说着千言万语,关

于这位老人的传奇故事。

“这一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纪念,”徐荣桂小心地拿起一枚徽章,笑眯眯

地展示给记者,“另外这枚,是中国共产党50

周年。”

他说得很慢,拿住徽章的手微微颤抖,却

都难掩提起这些时的心潮澎湃。随后,在

校庆这个时光的交汇点,在喧嚣中,这位老

党员悠悠讲起了他的人生故事。

1943 年,23 岁的徐荣桂加入了地下党,

正式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直到 1949 年 5

月,正好是解放第二天,参加工作。“那个时

候,打土匪啊,土地改革啊,我都搞的。”徐荣

桂抬起右手比划着,神采飞扬,“我过去都是

搞行政工作,后来呢,是组织上派我到学校里

去。”起先,他被安排在杭州的一所小学,后来

又去金华待了两年,负责留学生工作。1957

年,他到常山一中任职。再后来,便被调到了

衢州二中。

思绪回溯,徐荣桂忆起了初到二中时的

情形。“那个时候三年自然灾害,没饭吃的,要

搞农业生产。二中也搞生产,学生都搞生

产。”他指指远处的建筑和围墙,说道,“那

时候很穷啊,围墙没有,这些都没有。这个

狗熊、狼会跑到二中来,把我们的猪咬死。

那时候的二中,(一切)都很简单。”

看着如今焕然一新的二中校园,这位陪

着二中一路走来的老二中人露出了欣慰的笑

容:“我在二中工作了30多年,从59年一直到

离休。30周年、40周年校庆我都在的,今年70

周年回来感觉很好,二中是大变样啦!”

“二中校庆能看到他们一代一代的领导,

这些领导我都晓得的,”徐荣桂老人笑得眼睛

眯起来,打趣道,“二中校庆大家高兴呀,我一

定要来,不当领导也要来。”

天高云淡,古木葱茏。一片绿荫之下,三

个昔日同窗好友重逢在高中校园,围坐一桌,

相谈甚欢。

这三位校友都是衢州二中 1985 届的学

生。其中,刘建伟和杨李苏来自1班,而孟旭

莉则在隔壁的2班。

“我和刘建伟是79年来二中的。我们两

个人是初中高中都在这里。”孟旭莉笑盈盈地

介绍。一听这话,刘建伟便笑着指向坐在一

旁的杨李苏,对记者道:“他这个‘坏人’是高

中才来。”话音未落,便听见几人轻松愉快的

笑声。

三人穿着一丝不苟的正装,带着出色的

事业与成就,但谈话中却自始至终洋溢着真

切而随性的笑意,好似早已把时间拉回了学

生时代——闲暇课间,和好友们三五成群,在

树荫底下谈天说地。

“新建的是哪一批楼?”杨李苏的目光落

在远处的建筑上。

“是啊,那个地方原来是我们食堂啊。”刘

建伟笑答。

“(哦对),那时候食堂前面还有一排水龙

头。当时我们争饭吃,吃中饭。”

“一下课就冲出去。”刘建伟夸张地做着

摆臂冲刺的动作,引得大家一阵笑声。

随后,他们提及如今的院士馆是原先的

高中楼,教研组活动中心(老初中楼)是原先

的初中楼,而他们曾经的音乐教室现在已经

变成了校史馆。并且,当时的学生也没有现在

这么多。

“初中是4个班,高中8个班。”孟旭莉回忆

道。

“我们当时一个班大概 40 多个人。”刘建

伟补充。

当记者问到今年回二中有没有什么新感

受,三人齐刷刷地重复着“很漂亮”。

“一进来就感觉特别漂亮,”杨李苏感叹,

眼里闪烁着欣喜的光彩,“就感觉,哎呀,在这

样一个好的环境里面读书…”一句未了,孟旭

莉便抢答道:“还想再回来读。”众人都笑着表

示赞同。

“在外面碰到朋友同学,我都说‘所有中学

里面我读的中学最漂亮’。”刘建伟有些骄傲说

道。

“这里真的是漂亮。”他们不断重复着,对

母校的喜爱溢于言表。

杨李苏望着校园里郁郁葱葱的大树,忽笑

道“:当年这些树也是有的。很有意思,当年有

很多毛毛虫。”

“毛毛虫很多,”刘建伟也笑了,“(树上)会

掉毛毛虫下来。”

“其实也不用怕,它那个碰到身上也不会

有问题,只是看来有点吓人,会有丝(从树上)

挂下来。”杨李苏用手比划着毛毛虫长长短短

的丝。

“那时候还有蛾,飞蛾。”刘建伟回想着,

“还有一个,现在也有的吧,那个酸枣会不会

掉下来?”

记者表示,自己昨天刚好被南酸枣砸中

鼻梁。

刘建伟哈哈一笑,继续道:“我们那个时

候酸枣啊,好的还要捡起来,可以拿来吃的

嘛。甜甜的,它黄了以后就甜甜的。(不过)青

的时候是很酸的。”

“咱俩还买过一本书,就是整个二中的植

物,有人把各个品种的植物全都拍出来,拍了

以后(做成书)。”杨李苏对好友刘建伟说。刘

建伟说自己也有印象,并且他现在还把这些

东西放在家里。

当被问到印象深刻的同学,刘建伟一笑,

拍着杨李苏的肩膀道:“印象深刻的同学?那

就是他了。”

而有关印象深刻的老师,他们则提到了

今年校庆也回到学校的赵喜平老师。

“赵喜平是我们的班主任,是教化学的。”

刘建伟说“,他当时是刚刚来工作。”

“赵喜平那个老师呀,”孟旭莉回想往事,

露出温情的笑容,“他当时刚刚教我们第一届

学生,一讲话就脸红。”

交谈的末尾,依然是那轻松愉快的笑。

笑意来自四十年前在二中的青葱岁月,又悠

悠流淌至今,镌刻于同窗旧友的心

底,永不褪去。

(下转3版)

少年不老,师德永生 长大后我成为了你

岁月流淌 情谊长存

百岁归来 初心不改

简介:韩永生,1974 届校友;徐荣桂,老党员,二中退休教职工;刘建伟,1985 届校友;孟旭莉,1985 届校友;杨李苏,

1985届校友。

第3页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本版责任编辑:林颂雨 校庆小记者特刊3版

QuZhou No.2High School ZheJiang

结束了记者团的工作,长舒一口气,我

坐在电脑前,感触良多。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做“采访”,但确实是

第一次以几乎完全未知的方式进行盲采。

这对我们的勇气、双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

力都是很大的考验。一开始的采访极为不

顺,在屡次受挫后我逐渐有些畏惧,害怕再

遭拒绝。但我并没有退却。踌躇后又一次

上前,终于,我与一名62届的校友交谈起来。

这一次的采访活动中,我的心愿是采访

到郑树森院士。面对众多领导与院士,我只

能在一旁默默等待时机到来。数次犹豫过

后,我决定不打扰院士们交谈,转而向队伍

稍尾部的一位校友,希望能采访他。他听到

我的意图后一笑,热情地揽住我的肩把我往

前领,说,“你去采访他们,他们都是院士。”

在郑院士一旁的工作人员见到我,便笑说一

会儿便可以采访。我在离偶像咫尺之遥的

地方,难以遏制激动的心情。又等候了一段

路程,待他们照完相后,我发现情况有变,他

们分散开走了。纠结之中,我的同学鼓励我

勇敢去。于是,一咬牙,我便追上他们的脚

步,在他们谈活的间隙鼓起勇气问郑院士,是

否可以耽误他几分钟时间。可惜的是,他当

时正前往院士馆,便婉拒了我的请求。不过,

能迈出这一步,我便没有遗憾了。勇于走出

舒适圈,大胆追求,才能更好地体验一切。

在与校友们对话的过程中,我叹服于他

们的谦逊有礼、学识渊博,感动于他们口中

有关于他们青春的故事,数次为他们的情谊

热泪盈眶。在这个校园里,他们很少向我提

起他们在校外的荣誉与成就,只是不断回想

着二中——二中原来的土路,会从树上落下

的酸栗,辛勤耕耘的老师和并肩奋斗的同窗

好友…他们谈起青春时的微笑,总令人动

容。在这些时刻,我好似同时拥有了青春和

对青春的感受。这让我更珍惜现在的环境,

条件和资源,渴求努力上进。

此刻,我们追求与知名校友交流的机

会;而未来,我们更应追求在九十、一百周年

校庆上,成为那个为母校增光的人。

衢州二中高二(1)班 李珈睿

后 记

范蓉校友在二中度过了非常快乐的六

年时光,从初中一进来到高中毕业,整整六

年都是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度过的。说到

当时的生活,她非常开心地说,当时的生活

是非常美好,非常幸福的。

在 这 么 多 年 里 ,她 都 一 直 和 同 学 们

联系,而且经常要回母校看老师慰问他

们 ,可 见 ,师 生 之 间 的 情 谊 是 多 么 深 厚

美好。

说到当时的老师,她非常的怀念,原来

的书记潘志强,正是他们那一届的老师。张

苏法老师,是她的班主任。说到母校教给她

的是三十多年的人格修养和精神品质的提

高。在说这番话时,她的语气是回忆满满的

向往,言语间透露出对母校的怀念和对当时

校园生活的回忆。从他的言语间,我能看出

她非常喜爱二中以及当时的老师和同学。

虽然她现在已经离开衢州,在杭州的浙商

银行工作,但是她仍然心系母校,还根据自

己在母校的经历,写过一篇文章,以表达对

母校的思念。

七十年的辉煌与感动

校庆当天的采访让我明白了很多。我看

见了老师同学之间十年如一日的情感,老师

与学校之间深刻的割舍不掉的情谊,学生和

学校之间的眷恋不舍的情感。当在学校里

时,老师同学是朝夕相处的伙伴,他们共同学

习,老师教授学生,学生感恩老师,度过的是

一段又一段难忘的时光。而学生毕业了,老

师又要教授新的学生,这样一届又一届,一

轮又一轮,所联系着的都是师生之间纯粹纯

洁的情感。老师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是多么

的深厚啊!

老师与学校的人生轨迹是重合着的,学

校在变老,老师也在变老,唯一不变的是老师

对学校的那份初心,对教育的那份热爱。每

一个学生都是学校生命中的过客,即使是在

学校最多待六年,但是留下的是,学生心中对

于学校的喜爱、怀念以及学校给他带来的意

义。二中历经风雨沧桑的变迁,唯一不变的

初心就是“教好学生,做好教育”。这是十年

如一日的精神,这是坚持、锲而不舍、勇敢和

坚韧。愿二中永远都能成长风破万里

浪,一直向辉煌与更好进发!

衢州风华学校九(6)班 蓝景妙

后 记

周晓晗校友曾经在喜马拉雅 APP 当过

总编辑,现在在快手科技当副总裁,也在中

央民进担任职务。在来参加校庆之前,她还

代表中国在联合国进行了两次演讲,我们的

话题就由此展开了。

当谈到学校对她带来了什么时,她说,

二中是非常注重素质教育的,在她上学的时

候,学校举办了许多活动。令她记忆犹新的

是 2001 年举办的跨越千禧年的活动以及

1994 年的一次迎接香港回归的活动。在她

看来,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给她留下了

极为深刻和快乐的印象。学校也给她带来

了许多历练的机会,让她得到了成长,所以

她在联合国演讲时并不紧张,反而是像在学

校里进行一次普通的国旗下讲话一样。

她也曾经参加过60周年校庆,这次来参

加70周年校庆,她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感

觉自己又回到了原来那个青春洋溢的中学

时期,好像还在班里上课读书。她说,中学

时期二中不以分数来决定一个学生是否优

秀,而是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然后使

他们能在不同行业都有各自的贡献。老师

基本上都会鼓励表扬同学对不同事物的兴

趣。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如果班里有

人讲话吵闹,老师就会让他们去跑圈。有一

次她上课跟同学讲话,老师就让他们去操场

跑圈,她发现跑了一圈之后,自己就爱上了

跑步,爱上了运动。

最后,她想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说,珍惜

在成长时最美好的时光,脚踏实地,心怀梦

想,仰望星空,要自信,认为自己一定能成

功,并且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行。

王老师是一位物理老师,她已经 92 岁

高龄了,是衢州二中最早的一批老师,全家

都和二中有着联系紧密的渊源。她的儿子

女儿孙子外孙女都毕业于二中,可以说是扎

根于二中,对二中心里非常有感情,是割舍

不掉的一种情谊。

说起与二中的渊源,王老师非常激动。

她说,她是服从国家分配,党指到哪里,就到

哪里,于是她就来到了衢州二中当老师。

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浮石潭这边还是一块

荒地,杂草丛生,环境非常恶劣。当有人去

世了之后,就被别人丢在这个荒地里,晚上

起来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幽幽磷火。

本来并不想当老师的王翠玉奶奶,由于

国家的需要才去做这样一个教书育人的工

作,当她发现当老师原来是可以促进与学生

之间的关系,是与他们团结一心情同一体的

时候,她发现这个职业竟然是如此的美好。

在校庆的前一天,还有 30 多个学生一起组

织起来去探望拜访她,这是多么纯粹而又感

人肺腑的师生情!

当年校舍也没有建起来,条件是那么的

艰苦,王老师和其他老师带着他们的学生来

到了南街的党校,将党校作为他们的校舍,

进行艰苦的授课。当时的二中只有两个女

老师,一个是王翠玉老师,还有一个教体育

的女老师。她们没有什么地方可住,只能住

在树兰医院(老人民医院)旁边的寺庙里。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环境不熟悉,她们的心

中其实是比较惧怕的,但是当她们在寺庙里

住了一段时间后,渐渐的熟悉起来,便开始

喜爱这样的生活。即使当年的生活是如此

艰难,王老师对教师这个职业还是充满了热

爱。她说,如果还有下辈子,她一定也当一

个老师。

在二中体悟青春之美

在二中享受工作之乐

在二中感受师生之宜

简介:周晓晗,2000届校友;王翠玉,衢州二中退休教师;范蓉,1987届校友

第4页

2023年11月1日 星期三 本版责任编辑:廖燕玲

QuZhou No.2 High School ZheJiang

校庆小记者特刊 4版

报头题字: 张金锵 主编: 周旭荣 副主编: 赵升 执行编辑: 范少杰 李宪诚

地址:衢州市北门浮石路307号 电话:0570-8018087 邮编:324000 浙江衢州盛元文创印业有限公司 承印 电话:3055785

又是一年十月,在校庆登记处张望的我

看见了一位弯着腰的老人,老人走得缓慢但

目光炯炯有神。我走上前去,陪着他在校园

里走着,慢慢地从红五环走到体育馆,听老人

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和机缘巧合,卫爷

爷一生未能实现大学梦。这也成了卫爷爷一

生的遗憾。

卫爷爷后来在乡镇府里工作,时间长

达 35 年之久,他先后担任过会计辅导员、农

业技术员,退休后又受老百姓的信任与推

举,担任村会计 9 年,之后才光荣退休在家

中修养。

说来惭愧,从他的讲述中,我第一眼看出

的是平凡。卫爷爷没有上过大学,也不像那

些身居高位或是成就巨大的知名校友,他从

始至终,也许只是时代中芸芸众生中的一

员。但正是在这平凡中,我看到了属于二中

人的不凡,卫爷爷的人生经历或许很坎坷,但

他却从未埋怨过命运的不公。在和他交流的

过程中,我只感到他的坦然,像是在说一件件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他仿佛早已和过去

的时光和解,显得从容不迫,淡定自如。同

样的,他也是一名受人爱戴的村干部,他在

基层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了三十五载,

大家都信任他的人品。他对我说,这正是二

中所教会他的,务实求真,不仅仅教他知识,

也教会他如何做一个更好的人。

卫爷爷还与我分享他在二中学习的时光

中最深刻的记忆——打乒乓球。教室外面就

是12台乒乓球桌,每天下课最快乐的娱乐活

动就是乒乓球擂台赛,一个人拿出一个乒乓

球,一个球打三局,输的人再拿出一个球,这

么循环往复,每个人都有球打,就这样在艰苦

的生活中寻找快乐。我带他前往现在体育馆

的乒乓球馆参观,打开门,卫爷爷一步一步走

进去,在门口向内张望了许久,出来以后,小

声地对我感慨了一句“这么大啊”,简简单单

的一句话,是多少岁月变迁所铸就的。我们

现在每日所处的校园,是他们年轻时所多么

渴望甚至无法想象的。七十年的二中褪去了

一身铅华,显得古朴而又沧桑,可她也同样在

大踏步地向前发展着。而我们二中这七十年

来生生不息的巨大活力,正是由像卫爷爷这

般务实求真、艰苦奋斗,从不向命运妥协的二

中人所创造的。

又是一年十月,秋日安详的微风又吹拂

过老人的脸庞,我陪着他漫步在铺散着稀稀

疏疏的银杏叶的校园小道上。不知道卫爷爷

是否会想起曾经在二中的点点滴滴?也许。

但这秋风一定能带给他熟悉的感觉,曾在二

中留下的,难忘的时光。

衢州二中高一(16)班 姚锐恩

由平凡铸就的一生

简介:卫荣林,1966届体校友

简介:王天鸿,1962届校友;袁金莲1958届校友

母校是心中永远的牵挂

我叫王天鸿,衢州二中1962届高中学生。

上世纪我在衢州二中读书的时候,那时

候学校里的建筑比较单一、简朴,学校里到处

都是泥路,没有这么多设施和建筑。

我们在衢州二中就读时,除了努力学习,

课外生活也很丰富。那时候,我印象最深刻

的是,我们经常在劳动中“过有意义的星期

天”。星期天的时候,老师会组织我们去乡

下劳动。我们去过衢州化工总厂,到千塘畈

去勤工俭学参加义务劳动,挖水塘,修道

路。学校也非常重视体育,衢州二中的校篮

球队经常去机场打球,和那里的军人开展篮

球比赛。

我的班主任陈葛满老师就像父亲一样

地关心学生。所以我们毕业以后常常组织

同学聚会,到目前为止,已经十多次召开同

学会了,我们在杭州、江山、常山都开过同学

会。陈葛满老师的妻子王翠玉老师也是衢

州二中的老师。他们这次从杭州来参加校

庆,我们昨晚约上了同学特地去他们住的酒

店看他。

我后来一直在衢州粮食系统工作。退休

后一直热心公益,始终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开通了“天鸿民情直通

室”,不厌其烦跑各部门沟通,帮助群众解决

困难。我被民革中央评为民革榜样人物,先

后荣获“浙江民革骄傲人物”、衢州市“十大最

美统战人物”、“十大环保先锋人物”。

我参加过衢州二中建校50、60、70周年的

校庆。我很高兴地看到学校发展得越来越

好,我们参加校庆的心情一次比一次愉悦。

我希望我的母校越办越好,二中毕业的学生

越来越优秀,为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校学生能够以“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来

日母校以我为荣”自勉,好好学习,以报效祖

国,为母校争光。

点滴皆是爱

我叫袁金莲,1958 届初三毕业班学生。

1955年,我从樟潭中心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

衢州二中初中甲班,被选为班长。我的年龄

比班里的同学都要大很多,初中毕业的时候

我都24岁了,所以同学们把我当做大姐姐,有

事都来找我说,有的同学直接把生活费交给

我保管。

我们全班同学都团结友爱,勤奋学习,全

面发展。每次运动会,我们班都是得奖都是

最多的,荣获8面锦旗和“青锋班”的称号。班

里和包干区的卫生也都是年级里很好的。

我们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就像家人一样,

为了班级处处争取荣誉的劲头,让我至今印

象深刻。同学们在学习之外,精神生活很丰

富,校园里经常飘荡着我们唱的《黄河大合

唱》《打靶归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

声。学校重视时政学习,每天晚上,每个班级

都要读报,选一名同学上台给大家读报,共同

学习。

我曾经在学校大会堂,当着 36 个班级的

师生代表突击队员为“开发南湖”作动员宣

誓。我们全体师生分期分批去挖土、挑湖泥,

在那个隆冬不怕冷下湖劳动,为建设衢州贡

献了我们的力量。

母校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让同学们

可以安心学习。学校对学生很关心,在我的

印象里,学校努力办好伙食,伙食费不高,而

且5天时间里至少3天菜里面有荤菜。当时8

个同学围在一桌吃饭,有两个钵头菜。

当时,学校每年都会开运动会,我们班的

同学各个奋勇争先,积极参加。我们在运动

会上拿到了很多第一名。我们同学之间情谊

深厚,就像亲的兄弟姐妹一样。

我参加过50、60、70周年校庆。50周年校

庆的时候,我们 8 位同学和赵满堂老师一起

欢聚在校园并拍照留念。为了纪念 60 周年

校庆,我想方设法寻找当年的老同学,千方

百计找到了十来位同学。我在读老年大学的

时候,和那里的同学提起我在找当年的同学

何家忠。有人告诉我,他住在南湖花苑的五

楼,我就直接找上门去了。打开门的一瞬

间,何家忠高兴极了,都不敢相信我居然找

到了他。

更巧的是,我有次坐火车,刚一上车遇到

一个乘客问我这是什么车站,我说是衢州

站。他说他是 1958 届衢州二中的学生,班主

任叫赵满堂,我才知道原来他是我的同学陈

炳炎。我马上告诉了他学校要办60周年校庆

的消息并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有个叫张义

康的同学,身体很差,情绪也受到了影响,远

离家人一个人住在山上。我带着同学找到了

他,并用自己长期在医卫系统工作的经验判

断出了他的病症,说服他及时住院检查治疗。

找同学的过程很难,常常是通过一个同

学找到另一个同学在老家的兄弟姐妹,再通

过亲戚辗转才能找到这个同学。为了找到周

永新同学,光凭一个名字还找错了人,但是我

不怕麻烦。

联系上同学们以后,我们都很开心,经常

打电话和聚会聊天。外地同学回来,我们也

会相约在我家里吃饭、聚会。

这次 70 周年校庆,我们 8 个同学参加校

庆。大家的变化都很大。有时候看着当年漂

亮的小姑娘、小伙子变成现在的老头、老太

太,我会有点难过。

这么多年,听说我是二中毕业出来的学

生,人们都说,到底是名校培养出来的,二中学

生都很优秀。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培养!我难

忘的母校的学习经历还有在这里认识的同学,

我今年已经89岁了,我想说,我们老学长都要

乐观地生活,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才能拥有

健康和幸福!我和同学们相约要参加

80周年校庆。

风华学校九(10)班 向慕

相约80年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