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

发布时间:2021-12-31 | 杂志分类:其他
作者: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组合

{{`发布时间:2021-12-31`}} | 云展网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组合
第一章 社会保险.............................................................................................................................. 1国家............................................................................................................................................2北京市........................................................................................................................................8天津市................................................................................. [收起]
[展开]
组合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5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1

国家............................................................................................................................................2

北京市........................................................................................................................................8

天津市...................................................................................................................................... 11

上海市...................................................................................................................................... 14

重庆市...................................................................................................................................... 15

河北省...................................................................................................................................... 16

河北-石家庄............................................................................................................................ 18

山西省...................................................................................................................................... 22

辽宁省...................................................................................................................................... 23

辽宁-葫芦岛............................................................................................................................ 28

辽宁-大连................................................................................................................................ 30

吉林省...................................................................................................................................... 31

黑龙江...................................................................................................................................... 32

江苏省...................................................................................................................................... 33

江苏-无锡................................................................................................................................ 40

江苏-苏州................................................................................................................................ 42

浙江省...................................................................................................................................... 43

安徽省...................................................................................................................................... 49

福建省...................................................................................................................................... 50

福建-厦门................................................................................................................................ 56

江西省...................................................................................................................................... 61

山东省...................................................................................................................................... 63

山东-德州................................................................................................................................ 69

山东-青岛................................................................................................................................ 70

河南省...................................................................................................................................... 74

湖北省...................................................................................................................................... 76

广东省...................................................................................................................................... 80

广东-深圳................................................................................................................................ 92

广东-佛山................................................................................................................................ 93

广东-江门................................................................................................................................ 94

海南省...................................................................................................................................... 95

四川省...................................................................................................................................... 96

贵州省...................................................................................................................................... 97

第6页

贵州-贵阳................................................................................................................................ 98

陕西省.................................................................................................................................... 101

甘肃省.................................................................................................................................... 104

青海省.................................................................................................................................... 105

内蒙古自治区........................................................................................................................ 106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106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1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109

宁夏回族自治区.................................................................................................................... 1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3

第二章 医疗保险.......................................................................................................................... 115

国家........................................................................................................................................116

北京市.................................................................................................................................... 133

广东省.................................................................................................................................... 137

河北-石家庄.......................................................................................................................... 142

山西-太原.............................................................................................................................. 145

辽宁-沈阳.............................................................................................................................. 148

辽宁-铁岭.............................................................................................................................. 149

江苏省.................................................................................................................................... 151

江苏-无锡.............................................................................................................................. 152

江苏-苏州.............................................................................................................................. 157

江苏-扬州.............................................................................................................................. 160

浙江省.................................................................................................................................... 162

福建省.................................................................................................................................... 184

福建-厦门.............................................................................................................................. 184

江西省.................................................................................................................................... 186

江西-萍乡.............................................................................................................................. 189

山东省.................................................................................................................................... 191

山东-青岛.............................................................................................................................. 192

河南-洛阳.............................................................................................................................. 193

湖南省.................................................................................................................................... 200

广东-广州.............................................................................................................................. 201

广东-深圳.............................................................................................................................. 202

广东-中山.............................................................................................................................. 203

第7页

广东-佛山.............................................................................................................................. 220

广东-汕头.............................................................................................................................. 221

广东-江门.............................................................................................................................. 226

广东-珠海.............................................................................................................................. 228

四川-眉山.............................................................................................................................. 229

四川省.................................................................................................................................... 231

贵州-贵阳.............................................................................................................................. 234

广西省.................................................................................................................................... 236

内蒙古自治区........................................................................................................................ 237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241

第三章 住房公积金...................................................................................................................... 242

北京市.................................................................................................................................... 243

天津........................................................................................................................................245

上海市.................................................................................................................................... 246

重庆........................................................................................................................................248

河北-石家庄.......................................................................................................................... 249

山西-太原.............................................................................................................................. 252

辽宁-沈阳.............................................................................................................................. 254

吉林-长春.............................................................................................................................. 255

黑龙江.................................................................................................................................... 256

江苏-南京.............................................................................................................................. 257

浙江-杭州.............................................................................................................................. 259

安徽-合肥.............................................................................................................................. 261

福建-福州.............................................................................................................................. 263

江西-南昌.............................................................................................................................. 265

山东-济南.............................................................................................................................. 266

河南-郑州.............................................................................................................................. 267

湖北-武汉.............................................................................................................................. 269

湖南-长沙.............................................................................................................................. 272

广东-广州.............................................................................................................................. 278

海南省.................................................................................................................................... 280

四川-成都.............................................................................................................................. 282

贵州-贵阳.............................................................................................................................. 283

云南-昆明.............................................................................................................................. 284

第8页

陕西-西安.............................................................................................................................. 286

甘肃-兰州.............................................................................................................................. 288

青海-西宁.............................................................................................................................. 289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 29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291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29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294

第四章 落户.................................................................................................................................. 296

北京市.................................................................................................................................... 297

上海市.................................................................................................................................... 302

江苏-无锡.............................................................................................................................. 310

第五章 税收政策.......................................................................................................................... 312

第9页

2020 年年末,由百服人力编纂的《2020 年度全国劳动用

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一经问世,反响热烈,得到了企

业 HR 和业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对百服人力来说是一种极大

的鼓励和推动力。在此,百服人力向各位 HR 及同仁们表示真

诚的谢意。

百服人力力求在政策的全面性上进行优化精进,现将

2021 年期间国家及各省市政府发布的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

险、住房公积金、现行税收法规等国家热点政策进行回顾梳

理,汇编成《2021 年度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

书》,为广大企业 HR 查询年度全国政策提供参考和帮助,使

其了解政策走向,发挥政策指导作用,快速解读政策给企业

带来的实质性利好,给企业降本增效,添砖加瓦。

《白皮书》如有编排、政策遗漏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各位阅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以便

今后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白皮书》更加严谨、规范。

江苏百服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全国业务中心

2021 年 12 月

F

O

R

E

W

O

R

D

第11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第12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国家

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些利好政策措施请收好!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服务的现代服务业重要门类,对促进

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采取哪些政治措施

 实行财政支持政策:

 鼓励地方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 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引进、人才流动、人才服务等项目,

按规定享受补贴;

 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

 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补助;开展就业见习的,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 具有培训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符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相关条

件的,按规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

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 落实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财税优惠等政策;

 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相关标准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

可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 拓宽投融资渠道:

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上市、发行集合信托以及公司债、企业债、中小企业私募

债等公司信用类债券进行融资;

 鼓励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人力资源服务业,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投

贷联动;

 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收购、参股、联营等方式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

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

 加大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力度,将人力资源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

2

第13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确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 鼓励通过购买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

务乡村振兴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事项;

 健全政府购买人力资源服务制度机制,加强合规审查和监督检查评估,提高财政资金

使用效率。

 夯实发展基础:

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 落实国家产业指导政策,鼓励各地将人力资源服务业纳入重点产业指导目录;

 鼓励各地利用国家重大项目库加大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储备;

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发展一批能够展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形象的品

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选本地区服务业重点

 企业名录和高新技术企业名录;

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持续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国家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宣贯

和实施推广力度;

 完善统计调查制度,优化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

 持续办好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鼓励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造行业展

示交流、对接洽谈平台。

 加强人才保障:

 加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开展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研修培训,打造高

水平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

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审制度;

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加快行业骨干人才和基

础人才培养培训;

 建设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智库,加强战略性、理论性、基础性研究;

 加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助推行业发展、促进行业自律作用。

3

第14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发布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指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规范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组织

编写了《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现印发给你们。

各地要加大《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的宣传力度,指导有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意愿的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照《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协商一致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确保电

子劳动合同真实、完整、准确、不被篡改。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建设电子劳动合同业务

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布接收电子劳动合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逐步推进电子

劳动合同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中的全面应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1 年 7 月 1 日

4

第15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指引所指电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经协商一致,以可视为

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为载体,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二条 依法订立的电子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电子劳动合同的约

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章 电子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要通过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订立。

第四条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通过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劳动合同订立、调取、储存、

应用等服务,具备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意愿确认、数据安全防护等能力,确保电子劳动合同信息的

订立、生成、传递、储存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满足真实、完整、准确、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要求。

第五条 鼓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使用政府发布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订立电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未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

位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条 双方同意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要在订立电子劳动合同前,明确告知劳动者订

立电子劳动合同的流程、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查看、下载完整的劳动合同文本的途径,并不得向劳

动者收取费用。

第七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确保向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提交的身份信息真实、完整、准确。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通过数字证书、联网信息核验、生物特征识别验证、手机短信息验证码等技

术手段,真实反映订立人身份和签署意愿,并记录和保存验证确认过程。具备条件的,可使用电子社

保卡开展实人实名认证。

第八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使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要求、依法设立的电子认

证服务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和密钥,进行电子签名。

第九条 电子劳动合同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署可靠的电子签名后生效,并应附带可信时间戳。

第十条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后,用人单位要以手机短信、微信、电子邮件或者APP信息提示等方式

通知劳动者电子劳动合同已订立完成。

第三章 电子劳动合同的调取、储存、应用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要提示劳动者及时下载和保存电子劳动合同文本,告知劳动者查看、下载电

子劳动合同的方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要确保劳动者可以使用常用设备随时查看、下载、打印电子劳动合同的完整

5

第16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内容,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十三条 劳动者需要电子劳动合同纸质文本的,用人单位要至少免费提供一份,并通过盖章等

方式证明与数据电文原件一致。

第十四条 电子劳动合同的储存期限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保存期

限的规定。

第十五条 鼓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优先选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政府部门建设的电子劳动合

同订立平台(以下简称政府平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通过政府平台订立电子劳动合同的,要按照

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提交满足电子政务要求的电子劳动合同数据,便

捷办理就业创业、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人事人才、职业培训等业务。非政府平台的电子劳动合

同订立平台要支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及时提交相关数据。

第十六条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留存订立和管理电子劳动合同全过程证据,包括身份认证、

签署意愿、电子签名等,保证电子证据链的完整性,确保相关信息可查询、可调用,为用人单位、劳

动者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查询和提取电子数据提供便利。

第四章 信息保护和安全

第十七条 电子劳动合同信息的管理、调取和应用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

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不得侵害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及其所依赖的服务环境,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第三级的相关要求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确保平台稳定运行,提供连续服务,防止所收集或使用的

身份信息、合同内容信息、日志信息泄漏、篡改、丢失。

第十九条 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建立健全电子劳动合同信息保护制度,不得非法收集、使用、

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电子劳动合同信息。未经信息主体同意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电子劳动合同订

立平台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电子劳动合同查阅、调取等服务。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指引中主要用语的含义:

(一)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二)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是指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

电文。

(三)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

其中内容的数据。

(四)可靠的电子签名,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电子签名:

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2.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6

第17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五)可信时间戳,是指权威机构使用数字签名技术产生的能够证明所签名的原始文件在签名时

间之前已经存在的数据。

第二十一条 本指引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执行。

7

第18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北京市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

税务局关于统一城乡劳动者失业保险政策的通知

京人社就发〔2021〕8号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参保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经市政府同意,决定自2021年5月1

日起统一全市城乡劳动者失业保险政策,农民合同制工人与城镇职工同等缴纳失业保险费,同等享受

失业保险待遇。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参保缴费

用人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统一按照城镇职工的缴费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在阶段性降低失

业保险费率期间,本市失业保险费率为1%。

本市失业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的比例由8:2调整为5:5。即,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0.5%,个人

缴费比例为0.5%。

二、统一待遇水平

在本市就业并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后与城镇职工按相同条件及程序申

领并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性生活补助政策停止执行。

三、统一计算缴费期限

2021年5月1日前,用人单位按“农民合同制工人”方式为农民合同制工人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

纳失业保险费,且农民合同制工人未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自本通知执行起,农民合同制工人

前后的失业保险参保缴费期限合并计算。

四、加强经办服务

各区要强化政策宣传,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征缴稽核,积极引导用人单位与农民合同制工人参加

失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推进失业保险“应发尽发,应保尽保”,确保失业农民合同制

工人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2021年4月19日

8

第19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关于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告

尊敬的缴费人:

为做好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缴费工作,具体内容通告如下:

一、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4月30日到期后,延续实施1年至2022年4月30日。在阶

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期间,用人单位(含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和本市灵活就业人员(含

以个人身份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雇主)缴纳失业保险总体费率均为1%。

二、根据国家规定的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条件,结合本市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情况,阶段

性降低工伤保险费率政策2021年4月30日到期后,不延续实施。本市一类至八类行业用人单位工伤保

险费率按现行费率正常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用人单位浮动费率时,按照调整后的费率执行。

按项目参保的施工企业缴费费率按《关于做好北京市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京人社工发〔2015〕

218号)规定执行,费率为1%。

三、自2021年7月1日起,灵活就业人员可以按月、按季度、按半年或按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失

业保险费,选择按季度、按半年或按年缴费的,应在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的年度申报期限内到市、区两

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经(代)办机构或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原社保所)办理,最迟应在选

择缴费时段的最后一个月内完成缴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的年度申报期限以每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对社会公布为准。

四、自2021年7月1日起,参保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期间,可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由

个人按月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2021年6月1日

关于2021年度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的通告

各参保单位、参保人:

为确保参保单位和个人按时足额缴纳2021年度各项社会保险费,结合我市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

现就统一2021年度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的有关问题通告如下:

一、自2021年7月1日起,本市2021年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

9

第20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保险(含生育)月缴费基数上限调整为28221元。

二、根据《关于降低本市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京人社养发〔2019〕67号)精神,2021年度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月缴费基数下限标准调整为本市上一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

均工资的60%,经核算,月缴费基数下限应为5644元。

三、考虑2020年受疫情影响月缴费基数下限使用的是2019年标准,为适当减缓增幅,按照国家缴

费下限两年过渡到位的要求,2021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含生育)月缴费基数下限执行5360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下限执行5644

元。

四、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月

缴费金额。

(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自2021年7月起,在市、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等社会保险代理机构以个人身份存档,且参加

社会保险的个人,以及在各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缴纳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基数可以在企业职

工养老保险缴费下限和上限之间适当选择。未按期办理申报手续的,其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将

依据本人上一年度的缴费基数确定,低于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失业保险缴费下限的,以下限作为缴费

基数。

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月缴费基数上限28221元,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644.2元,

月缴纳失业保险费282.21元。

2.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月缴费基数下限5360元,月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1072元,月

缴纳失业保险费53.6元。

(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自2021年7月起,在市、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等社会保险代理机构以个人身份存档,且参加

社会保险的个人,以及在各街道(乡镇)政务服务中心缴纳社会保险的个人,月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费460.96元。

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

2021年8月4日

10

第21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天津市

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关于2021年度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税务局,各委办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工资保险福利

待遇正常调整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08〕17号)规定,现就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标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数标准

(一)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职工生育保险费基数

最低和最高标准分别为3930元和20331元。

(二)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以在3930元至20331元之间选

择适当的缴费基数。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数为3930元。

(三)灵活就业自谋职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基数为3930元。

(四)托管中心中大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的保险缴费基数为3930元。

(五)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职工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为3930元。

(六)相关部门代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险和残疾军人医疗补助缴费基数为6777元。

(七)补缴2011年6月30日前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5265元标准计算保

值系数;补缴2011年7月1日以后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

自2011年7月1日后,用人单位补缴医疗保险费的,按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

(八)2011年6月30日以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

限不满15年,延长缴费5年后累计缴费仍不满15年的,一次性趸缴费月基数按照8324元确定。

二、有关人员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

(一)民政管理退休人员和军队无军籍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筹资标准为9086元(含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额)。

(二)安置在本市的军队退休干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筹资标准为16310元,其

中,12356元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954元纳入公务员医疗补助资金。

三、预留社会保险费标准

被依法宣告撤销、解散、破产以及由于其他原因宣布终止的用人单位,预留已怀孕女职工生育保

险费标准为29792元。

本通知自2021年12月执行。

11

第22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市人社局 市医保局 市税务局

2021年11月10日

市人社局关于2020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及

2021年度工资福利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津人社局发〔2021〕15号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办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批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工资保险福利

待遇正常调整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08〕17号),现就2020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及2021

年度社会保险和工资福利待遇调整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20年度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1324元,月平均工资为6777元。

二、2021年度工伤保险、工资福利等待遇标准,按6777元计算,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具体标

准见《2021年度各项相关待遇简表》。

三、本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2021年度各项相关待遇简表

2021年8月30日

12

第23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附件

2021年度相关待遇简表

项 目 标 准

工伤职工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6777元×50%=3389元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6777元×40%=2711元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6777元×30%=2033元

伤残五至十级

的,解除或终止

劳动关系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

助金

伤残五级:6777元×12个月=81324元

伤残六级:6777元×10个月=67770元

伤残七级:6777元×8个月=54216元

伤残八级:6777元×6个月=40662元

伤残九级:6777元×4个月=27108元

伤残十级:6777元×2个月=13554元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

助金

伤残五级:6777元×18个月=121986元

伤残六级:6777元×15个月=101655元

伤残七级:6777元×12个月=81324元

伤残八级:6777元×9个月=60993元

伤残九级:6777元×6个月=40662元

伤残十级:6777元×3个月=20331元

因工死亡丧葬补助金 6777元×6个月=40662元

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

一次性支付的救济费

供养直系亲属一人者:6777元×6个月=40662元

供养直系亲属二人者:6777元×9个月=60993元

供养直系亲属三人及以上者:6777元×12个月=81324元

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非因工死亡

丧葬费

6777元×2个月=13554元

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丧葬补助费 6777元×1个月=6777元

防暑降温费 6777元×3%=203.3元

高温津贴 6777元÷21.75天×12%=37元

中班津贴 6777元÷21.75天×5%=15.6元

夜班津贴 6777元÷21.75天×10%=31.2元

2010年1月1日前已参保的征地参保人

员养老保险待遇

按一档缴费:6777元×20%=1355.4元

按二档缴费:6777元×16%=1084.3元

13

第24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上海市

关于本市2020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

平均工资相关事项的公告

按照国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应核定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本市2020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4056元(10338元/月),比上年增长7.9%。

按此计算,2021年7月1日起,本市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调整为31014元/月。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应为

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减轻企业

负担,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厅发〔2021〕2号)的规定,本市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将分两年过渡到位,自2021年7月1日起

调整为5975元/月。

2021年7月1日起,本市人才引进政策中涉及“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事项,按10338

元/月执行。 上海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委、办、局,各有关用人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从2021年7月1日起,本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调整到2590元。下列项目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由用人单

位另行支付:

(一)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二)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及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岗位津贴。

(三)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

(四)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22元调整为23元。小时最低工资不包括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

费。

三、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6月22日

14

第25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重庆市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

关于做好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核定等有关工作的通知

渝人社发〔2021〕4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局、财政局、医保局、税务局,两江新区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

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财政局、税务局,万盛经开区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税务局,

有关单位:

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并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复同意,现

就做好我市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核定等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我市2021年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医疗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核定(含补缴历年社会保险费)工作中使用的就业人员平均工

资为73978元/年(6165元/月)。

二、我市2021年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医疗生育保险参保职工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8495元、下限为3699元。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2021年度月缴费基数上限为18495元、下限为3699元。

三、关于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划入基数平稳衔接问题。随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退休人员个人账

户划入基数保持不变,继续按照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1764元(6814元/月)的60%

执行,其中2018年12月锁定时点个人账户划入基数高于81764元(6814元/月)60%的,按照锁定时点

个人账户划入基数执行。下一步我市出台职工个人账户新政策后,按照新要求执行。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

2021年11月16日

15

第26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河北省

关于公布2020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和

2021年全省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有关数据的通知

16

第27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17

第28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河北-石家庄

石家庄市社会保险中心关于调整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

18

第29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19

第30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20

第31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21

第32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山西省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西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医疗保障局

关于公布2021年缴纳社会保险费基数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晋人社厅发﹝2021﹞26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医疗保障局: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

〔2019〕26号)相关规定,现将2021年缴纳社会保险基数标准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省统计局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计算,2020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全省城

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为64708元,月平均工资为

5392元。以此为依据,确定2021年全省参加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月

缴费基数的下限为3235元,上限为16176元。

二、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在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选择适当

的缴费基数;对2020年自愿暂缓缴费的,可于2021年底前进行补缴,缴费基数在2021年个人缴费基数

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即月缴费基数在3235元至16176元之间,由缴费人员根据收入状况自主选择

申报。

三、本通知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2021年6月9日

22

第33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辽宁省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1号令)和《辽宁省最低工资规定》(辽宁省人民

政府第177号令),经省政府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对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现公

布如下: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一档标准为1910元,二档标准为1710元,三档标准为1580元,四档标准为1420元。

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一档标准为19.2元,二档标准为17.2元,三档标准为15.9元,四档标准为14.3元。

各市政府要根据《辽宁省最低工资规定》和调整后的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请于2021年10月9日前报省政府批准。

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从2021年11月1日起执行。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9月7日

23

第34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调整沈阳等11个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函

沈阳、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辽阳、铁岭、朝阳、盘锦、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经省政府批准,同意你市(县、区)最低工资标准做如下调整:

一、沈阳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由1810

元调整为1910元。

2.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由1540元调整为164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和平区、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大东区、浑南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由18.3

元调整为19.2元。

2.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由15.6元调整为16.5元。

二、抚顺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市(区)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2.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市(区)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2.抚顺县、清原县、新宾县由15元调整为15.9元。

三、本溪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本溪市市区(含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2.本溪县、桓仁县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本溪市市区(含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2.本溪县、桓仁县由15元调整为15.9元。

四、丹东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振兴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元宝区、振安区、高新区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2.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县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24

第35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振兴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元宝区、振安区、高新区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2.东港市、凤城市、宽甸县由15元调整为15.9元。

五、锦州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滨海新区、松山新区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2.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由1300元调整为142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古塔区、凌河区、太和区、滨海新区、松山新区由15元调整为15.9元。

2.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由13.2元调整为14.3元。

六、营口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七、辽阳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2.辽阳县、灯塔市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2.辽阳县、灯塔市由15元调整为15.9元。

八、铁岭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5元调整为15.9元。

九、朝阳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5元调整为15.9元。

十、盘锦市

25

第36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十一、葫芦岛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兴城市、连山区、龙港区、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2.绥中县、建昌县、南票区由1300元调整为142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兴城市、连山区、龙港区、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由15元调整为15.9元。

2.绥中县、建昌县、南票区由13.2元调整为14.3元。

上述地区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劳动关系处)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10月21日

26

第37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调整大连等3个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函

大连、鞍山、阜新市人民政府:

经省政府批准,同意你市(县、区)最低工资标准做如下调整:

一、大连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长海县和各先导区由1810元调整为1910

元。

2.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由1710元调整为191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长海县和各先导区由18.3元调整为19.2

元。

2.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由17.3元调整为19.2元。

二、鞍山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1.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鞍山经济开发区、千山风景名

胜区由1610元调整为1710元。

2.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鞍山经济开发区、千山风景名

胜区由16.3元调整为17.2元。

2.海城市、台安县、岫岩县由15元调整为15.9元。

三、阜新市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1480元调整为1580元。

(二)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全市非全日制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5元调整为15.9元。

上述地区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单位:劳动关系处)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10月26日

27

第38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辽宁-葫芦岛

葫芦岛:调整全市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辽人社发〔2021〕13

号),经市政府同意,省政府批准,自2021年11月1日开始,葫芦岛市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兴城

市、连山区、龙港区、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执行月最低工资标准158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

标准15.9元;绥中县、建昌县、南票区执行月最低工资标准142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4.3元。

28

第39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关于公布2020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

2021年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管部门,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

省直有关单位,参加省本级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各单位: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

发〔2019〕14号)和《关于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统一养老保险政策的若干意见》(辽

人社〔2020〕23号),现就公布2020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下简称全口径平均

工资)和2021年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20年全省全口径平均工资为68508元(月平均工资为5709元)。

二、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

缴费基数上限为17127元/月,个人缴费基数下限为3284元/月。个人缴费基数已按上年个人缴费基数

上下限标准核定的,需重新核定,其中已办理待遇计发、丧抚待遇领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个人账

户一次性返还等变更业务的,个人缴费基数不再重新核定。

三、2021年全省(不含沈阳市、大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

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6080元(月计发基数为6340元);沈阳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

发基数为90360元(月计发基数为7530元);大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为96456

元(月计发基数为8038元)。已按上年计发基数为当年退休人员预发基本养老金的,重新计算退休人

员养老保险待遇。

四、2020年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9472元(月平均工资为6623元)。

五、202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376元(月人均为3365元)。

附件:2021年1月-2021年12月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情况表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

2021年11月8日

29

第40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辽宁-大连

关于明确各项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参保企业:

现将2021年7月起我市各项社会保险费缴费标准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标准

(一)养老、工伤、失业保险

在2020年全省全口径平均工资公布前,继续按照6月份标准缴纳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2020

年全省全口径平均工资公布后,按照省社保中心统一部署进行重新核定,工作要求另行通知。

(二)医疗、生育保险

1.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以19125元/月为上限基数、以3825元/月为下限基数。

2.无法认定工资总额的用人单位,以6375元/月作为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缴费基

数;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无上月缴费基数的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以6375元/月作为趸缴医疗保险费

的基数。

(三)市内五区采暖费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市内五区企业采暖费缴费基数为8234元/月。

二、社会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标准

(一)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基数

2021年7月至省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前,暂按6月标准执行,待相关文件公布后,再按规定进行调

整。

(二)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待遇计发基数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基本养老保险丧葬抚恤待遇按8234元/月标准执行。

(三)工伤保险待遇计发基数

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生活护理费和按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相关

工伤保险待遇以按本人工资计发基数的,按7907元/月标准执行。

三、医疗、生育保险缴费基数核定

无需再按往年惯例申报职工本人年度月平均工资,2021年7月-2022年6月医疗、生育保险缴费基

数将按照2021年1月已申报的职工工资为依据由系统自动生成。由于系统处理数据周期较长,7月15

日后可按每月正常流程申报缴费,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

2021年7月1日

30

第41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吉林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吉政函〔2021〕6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

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经研究,决定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现公布如下:

长春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8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9元/小时;吉林、松原市区,

延吉市、珲春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76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8元/小时;四平、辽源、

通化、白山市区和前郭县、抚松县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40元,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7元/小

时;白城市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梅河口市和其他县(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540元,非全日制用

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6元/小时。

此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期为2021年12月1日至下一个调整日。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21年9月30日

31

第42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黑龙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黑政规〔2021〕2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规定,省政府决定从2021年4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

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三档。第一档:哈尔滨市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除外)、

大庆市区为1860元;第二档:哈尔滨市呼兰区、阿城区、齐齐哈尔市区、牡丹江市区及绥芬河市、佳

木斯市区及抚远市、鸡西市区、双鸭山市区、七台河市区、鹤岗市区、绥化市区为1610元;第三档:

哈尔滨市双城区、伊春市区、黑河市区、大兴安岭地区,全省其他各县(市)为1450元。

二、调整后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为三档。第一档:哈尔滨市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除外)、

大庆市区为18元;第二档:哈尔滨市呼兰区、阿城区、齐齐哈尔市区、牡丹江市区及绥芬河市、佳木

斯市区及抚远市、鸡西市区、双鸭山市区、七台河市区、鹤岗市区、绥化市区为14元;第三档:哈尔

滨市双城区、伊春市区、黑河市区、大兴安岭地区,全省其他各县(市)为13元。

三、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本次调整后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向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宣传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政策。

要进一步加强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依法处理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职

工合法权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21年2月10日

32

第43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江苏省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原劳动保障部令第21号)和《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经省人民政

府同意,从2021年8月1日起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2280元;二类地区2070元;三类地区184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

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22元;二类地区20元;三类地区18元。

企业支付给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报酬和勤工助学学生的劳动报酬按照小时计酬,并不得低于当地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二、下列项目不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另行支付:(一)加班加点的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三)劳动者按

下限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四)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福利待遇等。

三、请各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向社会公布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

33

第44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附件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7月25日

34

第45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省税务局关于印发

《江苏省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办法》的通知

各设区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工业园区、张家

港保税区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

现将《江苏省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

2021年1月22日

江苏省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办法

为规范完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社会保

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

支管理的通知》和《江苏省规范统一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

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范围逐步扩大的实际,制定如下办法:

一、可以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情形

我省行政区域内符合以下情形的,可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各类情形中起始补缴时间为

最早时间,用人单位成立后招录用的职工起薪时间迟于最早时间的,以用人单位成立后招录用的职工

起薪时间为准。

(一)1991年12月31日前各地实施固定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期间,原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

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未按当地规定缴纳固定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费的,用人单位可补

缴原固定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费,固定工本人不需补缴费。

(二)1991年12月31日前各地实施劳动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保险期间,原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

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职工本人未按当地规定缴纳劳动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保险费

的,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补缴劳动合同制工人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原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其原固定工、劳动合

同制工人和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户口的临时工,未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的,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自1992年1月1日起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35

第46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四)除第(三)项规定企业之外的其他城镇各类企业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所有职工,以及原

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自行使用的未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

招录的职工,未参保缴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自1996年1月1日起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五)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企业、城镇街道办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其职工自当地实行劳动

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之月至1995年12月31日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用人单位和

职工本人可以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六)按照有关规定招用的临时工后转为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其在当地实行劳动合同制工人

养老保险后从事临时工期间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补缴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七)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和依法成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

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编制外人员,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自2004年2月1日起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

老保险费。

(八)乡镇企业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可自2006年3月1日起补缴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属安排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国家统配人员和城镇待业人员,尚未达到

法定退休年龄或待遇领取年龄的,可自1992年1月1日起补缴其在原安排的乡镇企业工作期间的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九)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可自2011年7月1日起按企业和职工缴费办法及标准补缴企业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月起缴费,除国家规定的情形

外不得跨年度向前补缴。

(十)未终止劳动关系的农民轮换工在现岗位上被招录为正式职工的,其最后一次在本单位连续

从事轮换工的工作时间,可按照劳动合同制工人补缴办法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一)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补缴的其他情形。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规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原行业统筹企业职工1998年8月31日前存在可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情形的,用人单位和

职工本人按照上述办法补缴。

二、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和比例

(一)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补缴1995年12月31日前(原行业统筹单位为1997年12月31日前)的企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根据职工本人1995年12月31日前历年的缴费工资,原固定工单位按20%、原

劳动合同制工人和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户口的临时工单位按18%、个人按补缴所属期的

个人缴费比例补缴本金和利息(按历年人民银行公布的城乡居民1年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计息),并

按规定加收滞纳金。

本人历年缴费工资难以确定的,可按补缴时上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作为职

工本人补缴基数,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同上述规定进行补缴,不再加收利息和滞纳金,对应年度的实

36

第47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际缴费指数均按0.6计算,并据此倒推历年缴费工资基数。

(二)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补缴1996年1月1日(原行业统筹单位为1998年1月1日)以后的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根据职工本人1996年1月1日后历年的缴费工资,按省政府规定的相应年度单位和

个人缴费比例补缴,并从补缴所属期次月1日起加收滞纳金。

本人历年缴费工资难以确定的,可按补缴所属期当年度用于确定缴费工资上下限标准的全省职工

平均工资作为基数进行补缴。

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计算

(一)原全民所有制企业、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固定工,其在当地实

行固定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前的连续工龄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二)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企业、城镇街道办企业、城镇私营企业职工自当地实行劳动合同

制工人养老保险之月至1995年12月31日前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计算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不得补缴和

计算缴费年限。

(三)按照有关规定招用的临时工后转为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其最后一次在本企业从事临时

工的工作时间计算为连续工龄,且在当地实行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前从事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

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四)用人单位和职工本人按本规定可以补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期间,其补缴后相应时

段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未补缴的相应时段不得计算为实际缴费年限,也不得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

本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执行。过去省和各地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江苏省发布2022年度社会保险有关基数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医疗保障局、省税务局联合发布2022年度社会保险有关基

数,明确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下限按4250元执行,缴费工

资基数上限暂按21821元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上

下限按照上述标准执行,具体执行时间由各设区市确定。

37

第48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2022年1月份起江苏调整2022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医疗保障局、省税务局联合发布2022年度社会保险

有关基数,明确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工资基数下限按4250元执行,

缴费工资基数上限暂按21821元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缴费工资

基数上下限按照上述标准执行,具体执行时间由各设区市确定。

38

第49页

第一章 社会保险

39

第50页

全国劳动用工及社保政策汇编白皮书

江苏-无锡

关于调整无锡市社会保险费征缴周期的通知

4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