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2023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24-1-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福建建筑》2023年第12期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本期 圆园23 年 12 月 1 日出版穴月刊雪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谢益人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王 耀 宁茂权 李 川肖 伟 苏友佺 张 蔚张天宇 陈 群 陈仲光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黄 琰 黄汉民 黄尚敏黄春风 黄清和 黄冀卓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戴益华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主 编院 张建勋副主编院 蔡雪峰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18105919152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 [收起]
[展开]
《福建建筑》2023年第12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8页

员怨愿猿 年 员圆 月创刊

本期 圆园23 年 12 月 1 日出版

穴月刊雪

编委主任院 张建勋

副 主 任院 高起荣 蔡雪峰 王宗成

林卫东 夏 坚 祁 皑

谢益人

编委委员院 渊以姓氏笔画为序冤

王 耀 宁茂权 李 川

肖 伟 苏友佺 张 蔚

张天宇 陈 群 陈仲光

林功丁 林洪钟 林锡安

林能影 周庆峰 郑锦民

赵士怀 柳德宝 高学珑

黄 琰 黄汉民 黄尚敏

黄春风 黄清和 黄冀卓

梁章旋 程宏伟 谢勇成

曾志攀 蔡永太 潘庆建

戴益华

主管单位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院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主 编院 张建勋

副主编院 蔡雪峰

出版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本期执行编辑院 朱晓慧 杨素平 黄新新

本期学术编辑院 庄金平

发行单位院 叶福建建筑曳 编辑部

地 址院 福州市鼓楼区通湖路 188 号

电 话院 园缘怨员原愿苑愿缘缘猿缘愿 15392051506 18105919152

邮 编院 猿缘园园园员

学会网址院 澡贼贼责押 辕 辕 www.fjtmjzxh.com

投稿网址院 www.fjjz.cbpt.cnki.net

耘原皂葬蚤造院 枣躁躁扎缘员愿岳员远猿援糟燥皂

印 刷院 福州华厦彩印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院 悦晕猿缘-员员圆园 辕 栽哉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院 陨杂杂晕员园园源-远员猿缘

国外总发行院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渊北京 苑愿圆 信箱冤

广告经营许可证院

猿缘园园园园源园园源猿园

本期定价院 10援园园 元

漳州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项目景观设计探析 黄晓冬(1)

以多规会商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刘悦德(7)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探析

要要以福州市鼓楼区屏山片区为例 谢世丁(13)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提升研究 林晓艳 谢达健 赖芨宇(20)

老城区社区文化设施现状评估与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要要以福州鼓楼区社区文化站为例 林 欣(24)

大高差坡地项目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要要以龙岩云著天境建筑设计为例 李垂举(28)

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设计研究

要要以福州1号线梁厝站上盖商业街项目为例 卢 唯(33)

福州三坊七巷灰塑研究 刘雨菲 赵 颖(39)

某办公大楼砖砌体承重结构UHPC加固设计与施工分析

郑景昌(43)

圆园23窑12

总第 306 期

中 国 期 刊 网 窑 中 国 学 术 期 刊 光 盘 版

中 国 叶 中 文 科 技 期 刊 数 据 库 曳 入 编 刊 物

福 建 省 第 一尧 二 届 优 秀 科 技 期 刊

首 届 全 国 建 设 行 业 优 秀 期 刊 一 等 奖

福建省科协连续七届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

一尧城乡规划与景观设计

二尧建筑艺术与设计

三尧 建筑结构

第9页

大跨度钢桁架在刚接连体结构中的设计探究 赖艳芳(48)

木结构古建筑加固技术研究 张 良(53)

国能福建生产指挥中心项目不规则结构设计分析 杨 平(58)

消能减震技术提高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应用

汪方羲(63)

边坡支护工程中针对性设计应用探析 黄智文(69)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基础设计探析 林 航(73)

基于远程视频监测监控技术的基坑安全监测方法与应用

陈 晨 林 文 张 鑫(77)

特超重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控制技术 苏亚森(84)

BIM技术在圆形采光井高支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张 亮(89)

墙地面的二次排版探析 高振谦(93)

不同纤维对高液限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 叶新阳(97)

山区城市道路拓宽野桥路结合结构冶方法及实践 刘 尧(102)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政道路工程交叉建设的变形控制关键技术

研究 刘干典(108)

海绵设施调蓄容积计算公式的研究 洪 涛(113)

从感染概率探析传染病房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林 峰(117)

建筑物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探析 陈国顺(122)

EPC项目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的实现探究

谢梦宇 陈 哲 刘 林 陈 群(126)

EPC项目设计阶段管控探析 陈癸武(133)

高校校园维修项目招投标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党 灏(137)

三明市某案例野评定分离冶办法确定中标人的探索与实践

郑圣榆(140)

基于野单套制冶的工程原生电子档案接收与馆藏管理

严 娟(144)

福建省房屋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模拟清单计价应用研究

黄玉富(148)

某地铁上盖物业开发项目的施工过程管理研究 李际帆(152)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目 次 圆园23 年 12 月 1 日 圆园23窑12

七尧暖通空调与建筑电气

四尧 岩土与基础工程

六尧市政工程

五尧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

八尧建筑经济与工程管理

叶福建建筑曳2023 年总目录

第10页

圆园23郾12

云怎躁蚤葬灶 粤则糟澡蚤贼藻糟贼怎则藻 驭 悦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 of Xiangjiang Hotel in Zhangzhou HUANG Xiaodong(1)

Do a good job in Ensuring resource Factors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Multi-plan consultation

LIU Yuede(7)

Analysis on emotional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al

要要Taking Pingshan Area,Gulou District,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XIE Shiding(13)

Research on Sustainability Improvement of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y LIN Xiaoyan XIE Dajian LAI Jiyu(2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Cultural Facilities in Old Towns

要要Take Fuzhou Gulou District Community LIN Xin(2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slope land projectwith large elevation difference

要要Take Longyan蒺s cloud-bound skyline as an example LI Chuiju(28)

Research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design of subway superstructure in historical buildings area

要要Take the project of Fuzhou line1 liangcuo Stantion subway superstructure business street an example LU Wei(33)

Research on gray sculpture in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of Fuzhou LIU Yufei ZHAO Ying(39)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alysis of UHPC Reinforcement for Brick Masonry Bearing Structure of an Office Building

ZHENG Jingchang(43)

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large-span steel truss in rigid joint connected structure LAI Yanfang(48)

Research 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of wooden ancient buildings ZHANG Liang(53)

Analysis of Irregular Structure Design for Fujian Production Command Center of CHN ENERGY YANG Ping(58)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nergy Dissipation and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xisting

Building Structures WANG Fangxi(63)

第11页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argeted Design in Slope Support Engineering HUANG Zhiwen(69)

Analysis of Foundation Design for Considering the Pile-Soil Interaction LIN Hang(73)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Pit Safety Monitoring Based on Remote Video Monitoring Technology CHENG Chen LIN Wen ZHANG Xin(77)

Constructi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super heavy concrete structure with 3M thick slab SU Yasen(84)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high support mold system of circular lighting well ZHANG Liang(89)

Analysis on the secondary layout of walls and floors GAO Zhenqian(9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ibers on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igh liquid limit soil YE Xinyang(97)

Methods and Practices of Road Widening in Mountainous Urban Areas Using the \"Bridge-Road Integration Structure LIU Yao(102)

Key Technologies and Experience Summary of the Cross-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LIU Gandian(108)

Research on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Sponge Facilities HONG Tao(113)

Research on design methods of ventilation system reform in infectiousward from infection probability LIN Feng(117)

Explore and analysis on design of building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HEN Goushun(122)

Exploration on theRealization of Digit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EPC Project

XIE Mengyu CHEN Zhe LIU Lin CHEN Qun(126)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EPC Project Design Phase CHEN Guiwu(133)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idding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campus maintenance project DANG Hao(13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Method of \"Evaluation Separation\" to Determine the Winning Bidder in a Case in Sanming City

ZHENG Shengyu(140)

Receiving and Collectio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Native Electronic Archives Based on the Single-Set System YAN Juan(14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ed List Pricing in General Contracting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Fujian Province

HUANG Yufu(148)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Based on a Subway Upper Cover Property Development Project LI Jifan(152)

第12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漳州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项目景观设计探析

黄晓冬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以漳州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项目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城市中心商务型五星级酒店建筑与景观融合的设计策

略。 通过项目实施优劣势分析、项目定位、地域文化元素、建筑设计元素、功能流线分析、节点推敲,提炼出符合项目自

身定位的景观设计策略,重点分析讨论芗江酒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设计策略。

关键词: 酒店景观;商务型;融合;院落式;山水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01 - 06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 of Xiangjiang Hotel in Zhangzhou

HUANG Xiaodong

(Fuji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uzhou 350001)

Abstract:Tak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ommercial complex of the Xiangjiang Hotel in Zhangzhou as an example,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sign strateg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of the five - star Commercial Hotel in the city centr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project positioning,regional cultural elements,architectural design elements,functional streamline analysis,node refinement,extracted in line with the project?s own positioning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strategy of Xiangjiang Hotel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Hotel landscape; Business; Integration; Courtyard; Landscape

作者简介:黄晓冬(1975. 12— ),男,正高级工程师。

E-mail:hxd@ fjadi. com. cn

收稿日期:2023 - 05 - 12

0 引言

城市中心商务型高级酒店有别于度假型等酒店,

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通常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

段,拥有便利的城市交通。 其功能一般包含会议设

施、宴会厅等餐饮设施、客房设施、健身休闲等配套设

施,客人一般为商务出差和会议入住类型,注重营造

高品质的酒店环境和氛围,注重是否具备良好的服务

设施和服务质量。

项目周边多为已建建筑,用地紧张,缺乏良好的

景观资源,预留给景观设计实施的面积十分有限,注

定了此类景观设计可以简约,但绝不简单。 在面向快

节奏的商务人群时,精心的设计以及适合的空间功

能,是引起顾客兴奋的关键[1]

。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

合理分区、梳理流线、创造出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如

何运用小中见大的策略塑造闹中取静、精致典雅的景

观空间? 如何与建筑主体风格及室内设计风格融合,

塑造整体协调、内外一体、交相呼应的区内外空间?

这是城市商务型高级酒店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

的问题。

1 项目介绍及景观设计策略

1. 1 项目概况

漳州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漳州市中心

最繁华地带,基地北临漳州市人民医院,南临胜利西

路及漳州市实验小学,东临延安北路及电信枢纽大

楼,西临漳州市人民剧场,周边以多层建筑为主,整个

基地处在漳州老城中心的文化环内。 其为原芗江酒

店拆除后,在原址上新建的高端综合体,包括酒店主

楼及其他配套共 21 层,其中包含沿街商业两层、地下

室两层,是立足老城区的“闽南味商圈”。 该项目总

投资 14. 6 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2. 4 hm

2

,总建筑

面积约9 万 m

2

,酒店设置客房数量近400 间。 项目于

2020 年 6 月开工,目前已竣工。

本项目流线分为会议、住宿、餐饮、酒店后勤等酒

店区域的人、车、物流及商业区域的人、车、物流。 设

置两个出入口,南侧为酒店主出入口,酒店会议住宿

餐饮人流由此进入;北侧为酒店次入口,后勤人流由

北侧入口进入。 商业人流汇聚于地块沿街外侧,不进

第13页

· 2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入地块内部,避免了动区与静区的人流交叉。 建筑本

身各功能区出入口设置清晰合理,互不干扰,可高效

组织车流人流交通。

基地地面设置 14 个停车位( 含 2 个大巴停车

位),623 个地下停车位和 860 个地下非机动车停车

位,地下停车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严格分流,各功能

区域车库出入口结合停车分区分开设置,紧凑而高效

(商业停车位于商业区域下方,可直达商业区域)。

项目鸟瞰图、景观总平面图、车行流线分析图如

图 1 ~ 图 3 所示。

图 1 项目鸟瞰图

图 2 景观总平面图

图 3 车行流线分析图

1. 2 地块优劣势分析

1. 2. 1 地块优势

(1)基地位于城区中心,交通便利,人流量大;

(2)视野较为开阔;

(3)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齐备。

1. 2. 2 地块劣势

(1)为形状不规则的狭窄地块,北侧为医院用地;

(2)沿胜利西路和延安北路有约 4000 m

3 为规划城

市绿化带,不得建设建筑,导致地块内庭景观空间缩减;

(3)作为酒店商业综合体,功能流线复杂,容易

造成流线交叉的不利情况。 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将酒

店(住宿、会议、餐饮人流)及商业的人流合理分流引

导,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 3 景观设计应对策略

多层次的景观是项目外环境空间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为了满足项目的使用需求,充分体现项目的整体

品质,区域内的景观设计首先必须符合交通、使用功

能条件;其次要充分体现城市中心现代五星级酒店的

典雅氛围和豪华品质;第三要运用合理的景观手段,

充分吸引主干道来往人、车的视线,使之成为城市景

观的视觉中心。 同时,广场的景观设计应与城市文脉

紧密联系,使其和城市既成整体又独具酒店特色[2]

(1)针对基地较窄,北侧紧邻医院用地的情况,

利用主体建筑形成天然屏障,将酒店景观切分为三大

功能区块:外部商业广场、内部酒店面客景观区及靠

近医院的后勤区,后区主要结合后勤通道和条状绿地

布置,种植遮荫乔木,设置屏障绿化,以减少外围周边

环境对于酒店内部的影响。

(2)针对沿街绿化带,结合面向城市的开放商业

地块设置前广场景观绿化。 大面积绿化中,穿插曲径

小路,设置小广场及休闲座椅,为路人提供驻足停留的

休憩空间。 街角处设置醒目铭牌,起到酒店及商业品

牌宣传门面效果,成为城市绿色客厅,吸引城市人流,

保证业态运营。 沿街商业景观效果图如图 4 所示。

图 4 沿街商业景观效果图

第14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黄晓冬·漳州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项目景观设计探析 · 3 ·

(3)在酒店流线设计时,由于酒店流线设计是酒

店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必须考虑酒店流线设计的特殊

性,合理安排客流、后勤流线、物流等各种流线,使酒

店处于有条不紊的正常运行状态[3]

。 在景观设计中,

通过不同硬质铺地,对各个功能空间进行区分和疏

导,通过铺地流线,区分和引导不同人流、车流,使得

各功能流线独立不交叉。

对于基地内部面客景观区的打造,从酒店大门入

口跌水景观开始,进入带状礼仪通道,抵达内部中岛

式绿化广场。 其作为中部过渡区域,有利于外来车流

的缓冲以及人流的引导,同时作为团体旅客、宴会会

议功能的室外集散中心。 而结合一层室内特色中餐

厅设置的半围合式景观中心庭院,运用山水交融的设

计手法,为酒店住客提供较独立的交流、休憩的庭院

空间,同时也是五星级酒店品质体现的点睛之笔。 各

个景观空间相互交融,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个中细

节体现了小中见大的景观设计理念。 酒店主入口跌

水景观效果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酒店主入口跌水景观效果图

2 营造闽南风格的建筑景观生态环境

2. 1 项目建筑外立面特征分析

结合该项目具有闽南风格的建筑设计理念,高层

建筑外立面形式纯粹简洁,材质虽然以冷色调玻璃幕

墙为主,但细节上又融入了砖红色的竖向线条,富有

传统特色古韵的特点。 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建筑设计

风格,塑造了酒店高雅静谧的高端形象。 而沿街商业

部分的多层建筑,则运用了更加传统的外立面风格。

大面积的红砖材质是对闽南地域文化的展现,整体的

暖色调,更加符合商业街喧嚣高调的氛围[3]

。 建筑立

面色彩分析如图 6 所示。

2. 2 中心庭院景观设计色调性与建筑外立面设计风

格与色彩的匹配

通过步道铺装、艺术格栅、高低灌木搭配组成冷

暖色调融合,形成交互式兼具传统园林意境与简洁而

又缤纷错动的特征。 结合酒店主楼主入口出挑 20 m

的无柱悬挑雨棚塑造的高大宽敞的灰空间,使酒店入

口与景观庭院、外侧开放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独一

无二、极具气势的高端形象。 酒店入口景观效果图如

图 7 所示。

图 6 建筑立面色彩分析

图 7 酒店入口景观效果图

2. 3 主要景观节点的硬质景观营造

在硬景设计上,本案例以自然山水七境———幽

径、山峦、高林、清潭、粼光、泛舟、明月为概念引导,梳

理从商业步行街 - 南侧主入口 - 礼仪通道 - 中心绿

岛 - 建筑主入口 - 中庭的景观流线,分别设置精致独

特又互相关联的景观。 在地面铺装上,用小料石拼接

成流畅曲线,如同蜿蜒曲折的芗江,串联整条流线。

第15页

· 4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商业步行街大面积绿地种植树形优美挺拔的高

大乔木,光照葱茏;人行小路穿行其中,营造曲径通幽

的意境。 小路终点是酒店南侧主入口,在豁然开朗的

广场中设置跌水,引导人流进入。 进门之后,地面铺

装由曲线化为笔直线条,配合道路中央的直线绿化

带,打造出一条迎宾通道;通道末端是一个圆形的中

央绿岛,绿岛中以黑色石材、碎砾石铺设曲线,松石点

缀其中,如同将山峦叠翠、山湖映月的意境微缩于此。

绿岛东侧是酒店主体建筑的入口广场,铺地的曲

线悠长延绵,如传统水墨画中湖江泛舟,遗世独立。

流线的终点是建筑入口东侧、紧邻餐厅的中庭。 本案

在此处设置镜面水池,边界蜿蜒柔美,池中点缀绿岛,

潭影空明,水光映月,无论观景或游览,都可以获得心

旷神怡的体验。

3 承袭古典的山水院落景观氛围营造

3. 1 三进式的景观院落

本项目承袭传统院落园林布局及自然山水意境

的景观设计理念。 根据传统的三进式院落格局,一进

门、门为迎,二进堂、堂为礼,三进院、院为合,结合动

线设置三重之景致,分别在入口商业广场、中心景观

庭院、后区屏障绿化设置可驻足的组团式景观院落,

紧密贴合其功能分区及流线,满足不同功能人群的使

用需求和空间需求。 三进式景观院落意向示意如图

8 所示。

图 8 三进式景观院落意向图

3. 2 古典山水园林组团的营造

项目基地较为平整,在景观二次设计有起伏的微

地形,通过灌木和乔木的高低错落搭配、水景和园景

花坛的交叉缠绕、步道铺装材质的混合拼接,移步异

景,营造山水芗江泛舟的意向,形成庭院内外景观的

“自然山水七境”,包含曲径通幽、山峦叠翠、光照葱

茏、潭影空明、水光潋滟、湖江泛舟、山湖映月等景观。

“自然山水七境”意向示意如图 9 所示。

图 9 “自然山水七境”意向示意图

3. 3 局部景观节点的盆景式意境

作为主要迎客节点,酒店的车行出入礼仪通道的

中庭绿岛,有着重要的引导以及疏散缓冲作用。 通过

仿古典园林的微景观节点设计,形成盆景式的迎客意

向,提升酒店品牌的传承及文化底蕴。 中心绿岛的盆

景造型意境如图 10 所示。

图 10 中心绿岛的盆景造型意境

3. 4 茶室屋顶花园庭院景观塑造

茶室屋顶花园秉承原建筑设计理念,彰显传统特

色古韵,在低调中显奢华。 兼顾包厢和花园需求,体

现出“庭屋一如,诗意山水”的意境,在建筑和花园之

间达到和谐。

通过对重要视点的设计,被景墙划分的院落,为

每一间客房的居住者提供了私密、闲聊、喝茶、赏景的

平台,使客人能够在静谧的环境中,感知自然的意境。

房间内的落地窗可框取室外美景,绿意入画框,营造

深邃韵味的环境,创造充满写意的空间氛围。 茶室屋

顶花园效果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茶室屋顶花园效果图

第16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黄晓冬·漳州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项目景观设计探析 · 5 ·

4 符合功能定位与人性化的绿植组团设计

4. 1 组团绿植种类选择原则

绿化设计“以人为本“,植物配置遵循有绿量(冠

大荫浓的乔木),少灌木(适当在需要的地方可种植

自然状花灌木)。 植物配置遵循疏密有致原则,种植

设计结合微地形,丰富景观立面变化,强化种植景观

观赏性。 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及其他适生树种

为首树种。

4. 2 商业前广场绿化

该空间为主要的商业景观形象展示空间,绿化以

干净、整洁的低矮地被为主,在干净的草坪空间进行

局部乔灌草搭配种植,给建筑预留充足界面。 整体强

调视线通廊,局部结合景观空间与建筑转角需求,种

植具有一定体量的乔木灌木组团。

考虑商业实际用途,在绿化间设置人行步道穿

行,同时间隔 30 m 预留小货车临时通行路径。 考虑

步道的地砖损耗以及后期路面维护,对铺装予以选

材。 沿街商业景观流线示意如图 12 所示,沿街商业

景观实景如图 13 所示。

图 12 沿街商业景观流线示意

图 13 沿街商业景观实景图

4. 3 主入口广场绿化

通过低矮灌木、地被与跌水的结合,形成精致有

序的门前景观节点,与商业沿街景观的自由曲线形成

对比,对现代中式的入口大门起到烘托作用。 而进入

大门后的带状礼仪长廊,则通过点植精致的景树,作

为主入口形象树种,吸引景观视线,凸显礼仪感,下层

以整洁、大气的自然状地被作为衬托。 酒店主入口跌

水景观实景图如图 14 所示。

图 14 酒店主入口跌水景观实景图

4. 4 中心绿岛绿化

中心绿岛点种植绿量充足的迎客松为中心的主

景树,对八方来客呈现迎接的姿态,凸显孤植树枝叶

之美,并搭配富有层次的地被和枯石,形成山峦叠翠

的禅意景观节点。 中 心 绿 岛 景 观 效 果 图 如 图 15

所示。

图 15 中心绿岛景观效果图

4. 5 中心庭院绿化

该空间以满足景观交流、休憩功能为主,绿化以

阳光草坪为中心,四周结合景观空间布局,搭配 3 ~ 5

第17页

· 6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株散植的香柚,提供舒适怡人通透的景观庭院空间。

该空间运用以小见大的精致绿化组团,乔灌木的高低

错落搭配,打造缤纷、简洁的中庭景观。 中心庭院效

果图如图 16 所示。

图 16 中心庭院效果图

4. 6 后区屏障绿化

该空间结合后勤通道和停车位的布置,适当种植

遮阴的乔木,下层搭配整的灌木和地被,形成视线流

畅又具有遮挡效果的后区绿化,减少外围周边环境对

酒店内的影响,提升场地内的环境舒适度。

4. 7 宴会厅休闲屋顶花园

结合架空屋面布置休闲空间,设计屋顶花园镂

空艺术格栅,作为视觉屏障,以遮挡屋面设备区的大

量设备和管线。 以大面积果岭草草坪空间为主,局

部拐角、休憩处等位置,根据覆土情况种植小乔木,

周边种植竹子围合空间,花池内点缀孤植的小乔

木———金桂,形成温馨的阳光大草坪屋顶景观和休

闲交流区域。 宴会厅休闲屋顶花园效果图如图 17

所示。

图 17 宴会厅休闲屋顶花园效果图

4. 8 茶室屋顶花园

茶室屋顶花园以多肉植物佛甲草为主,搭配六月

雪、龟甲冬青,丰富景观层次,局部点缀观叶植物———

鸡爪槭、果石榴,与硬质铺装、碎石铺地结合,形成简

洁禅意的庭院景观空间。

5 结语

商务型高级酒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同步。

良好的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能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和造价管控的条件下,

尽量扬长补短,实现与建筑造型及建筑内外空间的充

分融合,打造彰显个性的建筑景观。

在高级商务酒店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契

合酒店品牌的市场定位和风格定位,同时应注重文

旅融合。 需要充分融合地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元素,

注重良好景观环境的营造、注重塑造商务型高级酒

店简洁明快的氛围。 在本案中,由于芗江酒店是漳

州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老牌酒店,且在原址上拆除

重建,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对于酒店企业的文化传承

和传统保留。 因此,本项目中借鉴了闽南式的景观

设计风格和院落式的山水布局,结合酒店商业、接

待、客房、餐饮休闲等功能流线,在景观整体、组团、

节点结合微地形设计、造型装饰、植被组合、铺装材

质搭配等设计,注重就地取材,通过酒店景观设计传

达城市文旅发展现状,凸显当地文化与酒店景观设

计融合效果[4]

,满足酒店中不同的业态需求,以突

显酒店的品牌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杨昂千. 浅谈城市商务酒店景观设计[ J]. 现代装饰(理

论),2012(6):60 - 61.

[2] 冯志红. 城市高级酒店景观营造研究[ J]. 南方园艺,

2015,26(4):60 - 65.

[3] 陈夏滨. 酒店功能及流线的设计研究[ J]. 福建建筑,

2021(5):11 - 14.

[4] 何心然,朱丽莎. 文旅融合背景下酒店景观设计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2(26):58 - 60.

第18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以多规会商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社会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刘悦德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源要素保障。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工作,对促进有效

投资重要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项目前期的规划选址和用地报批涉及的用地、用海要

素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立资源要素的多规会商机制,即从项目选址、用地报批、项目落地实施建立“分

节点”审查协商机制,对遇到的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资源要素保

障服务机制,保障项目落地实施,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要素保障;多规会商;用地报批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07 - 06

Do a good job in Ensuring resource Factors and Promoting high - qualit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Multi - plan consultation

LIU Yuede

(Fuzhou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uzhou 350108)

Abstract:High - qualit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guarantee of resource factor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o a good job in ensuring the guarantee of resource elements to promote effective investment in important projects to form physical workload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uarantee of

land use and sea elements 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site selection and land use approval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project,I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multi - plan consultation mechanism for resource elements,that is,to establish a \" sub - node\" review and consultation mechanism

from project site selection,land use approval,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alyze and study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one by one,and propose targeted solutions to form a resource element guarantee service mechanism of \" linkag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left and right combination\"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s,and ensure high - qualit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High - quality development; Element guarantee; Multi - plan consultation; Land use is submitted for approval

作者简介:刘悦德(1980—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16707879@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6 - 26

0 引言

自然资源要素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

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对促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的落

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有效解决项目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中存在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2022 年 8 月,自然资源部陆续下发了《关

于积极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 (自然资发

〔2022〕129 号)、《自然资源部等 7 部门关于加强用地

审批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通知》

(自然资发〔2022〕 130 号) 等文件(以下简称 129 号

文、130 号文),对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联合

开展项目规划选址、强化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改进优

化项目用地审批、严格落实集约节约用地、切实做好

用海用岛保障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指导[1]

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的选址、报批过程经常因涉

及部门多,审核内容交叉、审批程序不连贯、审查平台

不同、审批基础数据依据不同等问题,无法做到业务

和数据的有效融通,不利于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高效

推进[2]

。 因此,建设项目的用地选址、报批,急需一个

能够打破条块分割、打通政务审批与内部管理联动不

畅、实现部门有机融合、相互贯通的工作机制,有效推

动资源要素保障工作的开展。

本文结合连江县创建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工

作实践,重点聚焦度假区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前期的规

划选址及用地、用海、用林报批,就如何做好资源要素

保障,有效促进项目落地实施进行研究。 从中提出建

第19页

· 8 ·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立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多规会商机制,即就项目选

址、用地报批、项目落地实施建立“分节点”审查协商

机制,工作做在前,对遇到的问题逐一分析研究,并提

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资

源要素保障服务机制,以保障项目高效落地、促进社

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综述

1. 1 资源要素保障

国家层面,自然资源部 129 号文就做好用地用海

要素保障,提出 7 个方面 26 条举措,主要包括强化规

划引领约束、强化用地指标保障、简化建设项目规划

用地审批、明确占用耕地政策、落实集约节约用地、优

化土地供应、优化用海审批等。

省级地方政府层面,129 号文在国家层面,为地

方政府做好资源要素保障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依

据 129 号文,各地方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陆续出台了

关于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的通知。

纵观国家层面至地方政府关于资源要素保障措

施,重点聚焦在规划引领、指标保障、审批提效、服务

指导等 4 个方面内容。 而在实际工作中,资源要素保

障前期工作的重点、难点,主要涉及项目规划选址和

用地、用海、用林的报批。

1. 2 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即依托“多规合一” 平台系统开展项

目协同会商的工作模式。 自然资源部《关于以“多规

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

革的通知》 (自然资发〔2019〕2 号) 要求,按照“一类

事项一个部门统筹、一个阶段同类事项合并”的原则,

对审批流程进行全流程、全覆盖进行改革,促进项目

审批提速增效。

“多规合一” 平台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统筹

发改、交通、水利、林业、海洋、园林、文物、生态环境等

多部门专业规划,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自

然资源部门利用“多规合一”平台,协同相关部门,对

项目用地选址、报批开展会商,并将会商存在问题及

结论告知用地单位,为后续项目办理选址、报批相关

手续提速增效。

多规合一平台汇集了相关职能部门意见,但无法

解决部门间存在的意见冲突。 因此,须通过线下协调

会,对冲突意见进行会商。

2 要素保障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2. 1 全要素有机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待

于进一步完善

依托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第三

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形成底图,叠合各级各类国土空

间规划,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是规划编

制审批、实施监督全周期管理及专项规划“一张图”

衔接核对的权威依据。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强调国土空间规划的引

领与约束,即强化项目建设从前期用地选址到用地报

批到落地实施全过程。 项目应以规划为依据,强调规

划的合法性、合规性。 在项目用地规划选址、报批过

程,在地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获批的情况下,通

常需进行合规性衔接的规划类型,主要包括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环境保

护规划、湿地保护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资源利用保

护型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

划、交通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保护专项规划、水利、

港口、电力、市政专项规划等建设实施类规划。 其涉

及的规划类型庞杂,“纵” “横”交错,涉及林业、水利、

海洋、环境保护等规划审批部门,自成体系,影响了项

目的用地选址与报批。 为解决规划的矛盾与冲突,需

在初步构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的基础上,对

一张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即构建“一张现

状底图 + 一张规划蓝图 + 一张管理用图”有机融合的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融合用地基础数据、规划成果

及规划管理“三合一” 的规划一张图,作为项目选址

和审批的依据[3]

2. 2 全要素、全流程统一审批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

完善

建设用地审批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基础,以

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和土地征收审批为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在资源要素上,通常会涉及永

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耕地、林地( 生态公益

林、沿海基干林等) 、海域(围填海) 、海岸线、水利河

道蓝线、历史文化保护要素、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要素

等多而杂的自然资源要素,相对应的职能管理部门

涉及自然资源、发改、交通、水利、林业、海洋、园林、

文物、生态环境等,涉及部门众多,同时相关职能部

门的专业规划也经常存在“打架”现象,从而导致项

目审批流程复杂、项目协调周期漫长;各部门缺乏有

效的沟通,进而导致项目难以落地,严重影响项目的

落地实施[4]

在国家关于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制度改革精神的

指导下,各地政府都在不断进行探索、创新,通过简政

放权、部门协同,极大提高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效

率。 但受限于部分职能管理部门专业性强的实际,在

用地、用林、用海全要素统一审批的体制机制尚未实

现,用地审批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与完善[5]

2. 3 要素保障政策实施细则尚待完善与细化

在国家、省市等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等相关文件的指导下,自然资源部及地方政府自然资

第20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刘悦德·以多规会商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9 ·

源主管部门相应发布了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控制

性详细规划管理、集体用地入市等政策文件。 如《自

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

知》(自然资发〔2023〕43 号)、《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

规划用地“多审核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 (自然资

发〔2023〕69 号)、《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用地

用海保障支持”三新“经济发展的通知》 (闽自然资发

〔2022〕64 号)、《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闽自然

资发〔2023〕40 号)等,能够指导建设项目规划落地问

题的解决,为建设项目提供政策保障。 但其往往因缺

乏实施细则,特别是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与实

施细则,在具体项目用地报批过程中,用地报批系统

功能未能适时更新并启用,未能解决实际存在问题。

如,在项目选址及多规会商评估工作过程中,存在“二

调”“三调”从严报批、规划符合性和历史围填海用地

用海审查规划依据等内容,无法在报批系统中体现,

造成项目选址和报批无法通过系统审查。 又如,项目

规划选址以详细规划为依据,且详细规划须是经政府

批复并汇交至省自然资源厅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数

据库,缺乏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外点状供地用地报批的

实施细则,无法满足城镇开发边界外点状供地的选址

及报批需求,极大地制约了项目的开发建设。 因此,

为促进项目的落地实施,地方政府应依据相应的法律

法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加快出台并细化完善

规划用地选址及用地报批实施细则,保障项目的落地

实施。

3 资源要素保障实施路径与建议

3. 1 摸清家底,规划引领,科学做好项目用地规划

选址

做好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是促进项目落地实施

的重要环节之一。 做好规划选址,应在摸清家底的前

提下,坚持规划引领,即用地选址以“第二次全国国土

调查”“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 (下文简称“二调” “三

调”成果为基础,全面梳理用地用途地类及用地权属,

梳理批而未供、闲置地等存量用地,优先作为项目选址

的备选地块,节约用地指标,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同

时,在项目选址过程中,需对项目选址的合规性进行充

分论证。 即以多规会商机制,联合开展项目规划选址,

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和参与建设项目前期规划

选址选线工作,重点分析建设项目涉及的耕地、永久基

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围填海、历史文化保护、地质灾

害风险防控等红线底线要素及规划符合性情况,如图 1

所示,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项目选址的参考与依据,

为项目选址选线提供支撑性、基础性服务,并促进项目

策划生成,为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创造条件。

图 1 自然资源要素核对分析示意图

3. 2 线上线下,部门协同,破解用地审批难题

项目用地报批,是项目落地建设的另一重要环

节。 为做好项目建设涉及用地、用海、用林的报批工

作,破解报批过程因涉及规划种类繁多内容冲突、涉

及部门自成体系职能矛盾的问题,在充分利用”多规

合一“平台的基础上,以多规会商的机制,强化部门的

有机协同。 即以线上”多规合一“项目审批平台为基

础,针对线上无法明确或协调的问题,及时转线下面

对面的直接沟通,分节点、有针对性解决审批过程存

在的问题。 同时,完善用地审批服务机制,多规会商

后实行项目审批“一次性预告”制度。 也即根据项目

用地红线,主动提供用地现状、规划方案、占用耕地、

林地、用海、生态保护红线、涉及自然保护地等信息,

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需要办理的手续流程、需要准备

的要件资料及主要的时间节点,提升项目审批效率,

破解用地审批难题[6]

3. 3 依法依规,制度保障,完善审批平台系统建设

依据自然资发〔2023〕43 号文,城镇开发边界内

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的村庄规划和风

景名胜区等类型的详细规划,是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

制和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法定依据。

实际工作中,受限于审批系统的局限性,很多地

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系统上的审批依据,仅包括

依法批准并“入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

符合审批要求的项目用地也局限于位于城镇开发边

界内的国有土地和位于村庄建设边界内的集体土

地。 而对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和村庄建设用地边界

外的项目用地,自然资发〔2023〕69 号文提出,对位

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项目,

可开展规划选址综合论证,论证报告作为建设项目用

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的申报材料。 针对此类项目用

地,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闽自然资发

〔2023〕40 号文提出,可将城镇开发边界外依托资源

或选址有特殊要求的风景名胜设施、围填海历史遗留

备案的片区划入特定功能分区,作为详细规划编制的

第21页

·1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依据。 对符合城镇开发边界外要求准入的军事、监

教、宗教、殡葬等特殊用地,一二三产融合等乡村振

兴、生态保护和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公

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可依据依法批准的村庄规

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和其他详细规划,办理选址和规

划许可手续[7]

政策的落实,需要实施细则的保障。 为推进规划

管理和建设用地审批深度融合,探索用地预审优化、

审批程序简化,在明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核发范围的情况下,需

进一步完善审批平台的建设。 如加快制定城镇开发

边界外特殊用地,一二三产融合等乡村振兴、生态保

护和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等项目入库与平台审批系统,切实实现建设用地审批

和规划许可的融合管理。

4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多规会商的连江实践

4. 1 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政府关于全力做好自然

要素保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福州市连江

县政府以加快推进创建连江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

游度假区申报工作为契机,对标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

区的建设标准,提前谋划,从完善综合服务、商业配

套、市政配套、产业发展、道路交通等功能出发,初步

拟定 5 类 39 个项目,总投资额约 1. 2 亿元,作为环马

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一期配套建设项目。

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涉及

浦口、筱埕、安凯、黄岐、苔菉等 5 个乡镇,规划面积

13. 92 km

2

,涉及海岸线长度约 45 km。 建设环马祖澳

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提出的建设“海上福州” 战略的具体举措,是落实

福建省政府强省会战略,实现” 海上福建” “文旅福

建”的担当作为,是连江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抢

占蓝色经济制高点的有意探索,意义重大[8]

为做好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配套设施

项目落地实施的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以促进有效投资

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急需对项目的用地选址及

用地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部门会商。 应通过会商前

置,优化项目选址,保障项目的快速审批,保障项目的

高效有序落地。

4. 2 要素保障总体思路

项目以全力做好国家级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

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促进有效投资项目尽快形

成实物工作量的思想为指导,以保证一期配套项目落

地实施为目标,按照政策导向、规划引领、项目落地的

总体思路,通过逐一对项目用地规划选址的自然资源

底线要素和相关规划符合性进行分析,充分运用“线上

线下”多规会商机制,对用地选址存在的问题进行多规

会商。 应结合会商结果,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破解

项目规划选址与用地报批过程的痛点、难点问题,为后

续用地选址报批提供坚实的基础依据,提高项目落地

实施的可操作性,保障项目从规划选址、用地报批,到

落地,实施全流程国土空间管制的技术服务工作。

4. 3 要素保障多规会商的策略实践

4. 3. 1 策略一:摸清家底,建档立库

项目以“二调” “三调”成果为基础,全面梳理滨

海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用地用途及用地权属。 首

先,项目分片区重点梳理统计规划范围内批而未供、

供而未建、闲置地等存量用地情况,如图 2 所示。 经

统计,片区内共有 11 hm

2

(约 165 亩)存量用地,项目

分地块对存量用地建立存量建设用地档案库。 存量

用地优先作为一期配套项目规划选址用地,进行供

地。 通过优先提供“熟地” 的措施,在保障项目快速

供地的同时,解决连江县历史遗留用地问题,提高闲

置地处置率,进一步盘活连江县的用地指标,保障全

县土地年度计划指标以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其次,项目对规划范围内涉及的已编制的控制性

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及专项规划进行梳理,对范围内的

96 hm

2

(约 1440 亩)可开发用地进行分析统计,建立增

量建设用地档案库,作为项目用地规划选址供地备选。

图 2 规划区范围用地档案图

最后,项目结合一期项目的初步选址方案,对拟

选址地块进行用途及权属分析统计,明确选址地块耕

地、林地、围填海或其他建设用地的地类构成。 同时,

明确用地是否已收储、是否已出让、是否已农转用、围

填海用地是否已换证收储等权属情况,为后续的用地

针对性报批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4. 3. 2 策略二:规划对接,合规分析

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基础上,项目强化国土

空间规划的引领,明确详细规划作为项目用地审批的

依据。 即在项目用地选址上,严格遵守国土空间规划

划定的“三线” 管控要求,项目用地选址必须避让永

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自然资源底线要素;在

第22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刘悦德·以多规会商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1·

项目用地审批上,严格依据依法编制,并获政府批复

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

项目用地选址的规划符合性分析,一是对接《连

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 2035 年)》 《连江县

2020 - 2025 年空间实施规划及项目生成策划》 《环马

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分析明确选址项目

类型是否符合相关上位规划的功能定位,作为项目是

否可行的重要评判依据。

二是对接《连江县林业专项规划》 《连江县湿地

保护规划》《连江县海洋功能区划》等专项规划,梳理

避让生态公益林、湿地、海岸线、海域等底线要素。 对

涉及占用底线要素的用地选址,评估涉及要素的准入

要求,如涉及生态公益林,项目应属于省级重点公益

性或基础设施项目方可选址;涉及占用一般湿地,需

做好“占一补一”工作等。

三是对接《连江县定海湾蛤沙东部片区控制性详

细规划》《连江县黄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等片区控

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连江县安凯乡村庄规划》 《连江

县苔菉镇茭南村村庄规划》等村庄规划,位于城镇开

发边界内的项目选址,其用地性质、地块边界需符合

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依据依法审批并“入库” 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项目选址;对位于城镇开发边界

外的项目,则需依据依法审批并“入库”的村庄规划,

进行项目用地选址。

通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对接梳理,

对一期项目的规划符合性逐一分析,为后续项目用地

报批奠定基础。

4. 3. 3 策略三:线上线下,多规会商

结合一期 39 个项目建设诉求,技术服务单位配

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 39 个项目提出初步用地选

址红线,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多规合一” 信

息联动平台,就项目用地选址红线的规划符合性,征

求发改、交通、水利、林业、海洋、文物、生态环境等部

门意见。 结合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如耕地与林地图斑

重叠、选址红线涉及占用沿海基干林等问题,由县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线下协调会,重点

对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与处理问题的措施进行会商,

解决部门信息不对称或矛盾的问题。 对部门间无法

达成共识的意见,提请上报县政府进行裁决;对需上

报上级政府审批的内容,积极协调省市主管部门,争

取政策支持。

结合第一次会商结论,技术单位对用地红线进行

修改完善后,再次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重点就项

目用地选址报批过程的难点、卡点进行会商。 针对用

地报批存在的问题,提出即可选址报批、需做规划调

整后报批、需完成围填海用地换证及需编制规划并入

库后方可报批、建议另行选址等 4 种用地报批类型,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经过线上线下的多次会商,全面梳理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与村庄规划等规划纵向体

系合规性;同时积极与发改、交通、水利、林业、海洋、

文物、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横向联动,建立“问题共

商、信息共享、项目共推” 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上

下联动、左右联通”的保障服务机制,有效保障一期配

套项目的选址与报批工作。

4. 3. 4 策略四:措施保障,清单指引

通过对项目用地选址的要素摸底、项目评估、用地

报批的综合分析,项目形成一表一库成果,建立环马祖澳

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配套设施一期39 个项目用地档案,

结论清晰了然,方便调取使用,如图3 所示。

图 3 项目多规会商结论清单示意图

第23页

·1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一表,即项目清单一览表,清单重点明确项目用

地选址、报批的依据,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下一步工

作重点等内容。

关于项目用地选址,明确用好土地资源、用足相

关政策,加快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项目选址严守永久

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三线“刚

性指标。 “林地、湿地” 等弹性指标进行项目等级及

相应政策梳理,提出占补平衡措施消化存量;同时加

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引导新上项目优先

使用存量土地,推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

关于用地报批,强化项目,应依据自然资源部、省

市政府关于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等相关政策,在连江县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获得省人民政府批复前,对选

址于城镇开发边界内项目,可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

划,经县人民政府批复并汇交至省自然资源厅控规一

张图备案后,作为项目办理工程规划许可的依据;对

选址于城镇开发边界外,符合准入要求的属农业生

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交通基础设施等类型项目,

可依据经批复的详细规划办理规划许可。 对选址于

城镇开发边界外集体建设用地的项目,可依据村庄规

划进行用地报批。 不符合村庄规划的项目,需进行村

庄规划动态维护入库后报批。

4. 4 多规会商的成效

基于做好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一期

配套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报批工作的目标,连江县依托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了用地要素保障服务专班,

建立了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多规会商机制。 规划技

术服务单位作为“中介桥梁”,配合职能部门全流程

参与项目选址、报批、实施的多规会商工作,有效融合

了行政审批与技术支撑工作。 通过组建工作专班,从

项目选址、用地报批、项目落地实施建立“分节点”审

查协商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通”的资源要素

保障服务机制,极大提高要素保障工作效率,有效推

动了一期配套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报批工作。

同时,规划技术服务单位全流程参与项目选址、报

批、实施的多规会商工作,积极配合职能部门破解项目

用地选址、用地报批的难点、卡点,并将审批工作中存

在的规划问题反馈到规划编制工作中,实现“规划编制

- 规划审批 - 规划修改”的有机融合,规划技术人员既

懂规划,也懂审批,编制的规划方案编制具有更好的针

对性、方向性,规划成果也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依据多规会商结论,保障了海峡文化交流中心、

免税市场即游客服务中心、社会停车场、公厕等配套

建设项目的报批工作,对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

假区的创建工作起到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促进项目落

地实施研究,结合“多规合一”平台,提出成立用地要

素保障服务专班,特别是规划技术服务单位全流程参

与项目选址、报批、实施的多规会商工作,充分做好

“线上线下”的联动工作,以多规会商机制做好资源要

素保障促进项目落地实施的工作模式,破解项目用地

选址、用地报批的难点、卡点,保障项目落地实施,促进

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超前指导意义。

同时,此类研究可为政府提供技术服务、做好参谋,深

受政府业主认可与欢迎,具有良好的指导与推广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自然资发〔2022〕129 号. 自然资源部关于积极做好用地

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 [Z]. 2022.

[2] 徐苏维,唐华. 南京市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流程研究与

设计[J]. 地理信息世界,2021,28(05):106 - 107.

[3] 罗瑶,莫文波. “多规合一”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一

张图”建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21(01):40 - 44.

[4] 高广亮. 县域“多规合一” 项目协调会商系统研究与

实现———以闽清县为例[ J] . 北京测绘,2020,34(09):

1193 - 1197.

[5] 谭丽萍,毕云龙,涂梦昭. 广东省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

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土地,2022(11):28 - 31.

[6] 鄂自然资发〔2022〕14 号.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积极

做好用地要素保障工作的通知[Z]. 2022.

[7] 闽自然资发〔2023〕40 号.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

步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推进稿子含量发展的通知

[Z]. 2023.

[8] 刘悦德,莫玉姨. 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旅游配套设

施选址及多规会商[Z].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

限公司,2022.

第24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探析

———以福州市鼓楼区屏山片区为例

谢世丁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城市更新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顺应社会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活化利用与再生,提高了城市

品位,增加了居民幸福感。 文章探讨城市更新视域下,以人为本的都市实践情感化设计。 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

来分析城市更新主要目标,剖析情感化设计三大层级和三大要点。 以福州鼓楼区屏山片区华林路段城市更新实践为

例,塑造山、水、人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规划设计新旧空间融合的城市飘带,打造红绿飘带交叉链接的独特城市景

观结构,实施点 - 线 - 面的分布实施和成片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新的设计依据和策略。

关键词: 城市更新;情感化设计;空间活化;景观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13 - 07

Analysis on emotional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renewal

———Taking Pingshan Area,Gulou District,F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XIE Shiding

(Fuji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uzhou 350001)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rban renewal conforms to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d promotes the activa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urban space.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city,and increases the happiness of

resi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ople - oriented urban practice on emotional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renewal. Through relevant case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the main objectives of urban renewal are analyzed. There are three levels and three key points of emotional design thart were analyzed. Taking the urban renewal practice of Hualin Road section in Pingshan District,Gulou District,Fuzhou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shapes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integrating mountains,rivers and people,plans and designs urban streamers that integrate old and new spaces. It creates a unique urban landscape structure with red and green streamers cross - linked,and implemen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of point - line - surface aiming to provide a new design basis and strategy for urban renewal.

Keywords:Urban renewal; Emotional design; Spatial activation; Landscape space

作者简介:谢世丁(1978. 8—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xsd@ fjadi. com. cn

收稿日期:2023 - 05 - 13

0 引言

城市更新是城市开发建设中,从增量模式转为存

量模式的“二次革命”,也是提升城市空间向高质量

发展的必然选择[1]

。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更新与

改造在完善城市功能、激活城市内在活力、构建宜居

空间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感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2]

。 因此,当下城市更新及城市空间改造,更需

要将城市中的建筑、山、水与人的行为充分融合,特别

是要掌握人在城市活动中的各类情感需求。 针对以

上问题,本文将情感化设计理论应用到屏山片区的城

市更新规划设计中,并根据该片区在城市中的核心地

位,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城市发展需求,结合情感化设

计策略,提出“城市飘带” 设计理念。 即将城市中的

建筑及山、水等景观资源形成联系,打造人车分流的

城市交通,有效服务城市居民各种生活需求,提高城

市品位,为城市更新发展提供参考。

1 基本释义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遗留的创伤和城市转型发展的

需求,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3]

。 以美国为例,其

城市更新较早于欧洲国家;一般认为,它始于《1949

年住房法》的颁布。 目的是为了解决二战后城市中心

区的衰败和经济大萧条的双重打击[4]

,产生了城市更

新的应对手段。 对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由于城镇化

发展迅速,使城市发展面临着基本城市向现代化城市

第25页

·1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发展转型。 而城市更新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与提升城

市活力的关键,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要阶段[5]

1. 1 城市更新的概念

城市更新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 在中国,最

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陈占祥先生。 他提出,在城市演

变过程中,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

出更新途径包含重建、保护和维护等[6]

。 吴良镛教授

在对北京菊儿胡同工程的实践中,提出“有机更新”

的思想。 他认为,在更新过程中,既要坚守整体性的

原则,又要注意各地区的差别性,根据不同的条件进

行有针对性的探索。 要以人为本,在历史的环境中国

保留新时代的气息[7]

。 陶希东认为,城市更新是将城

市置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针对新与旧、

发展与衰退等对立性的矛盾所产生的各种城市问题,

如经济衰退、建筑外形破败、交通堵塞、环境脏乱差

等,应用新的建筑和新的功能,使城市重新恢复和保

持经济动力和社会活力[3]

1. 2 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

一直以来,城市更新在城市规划学术界都是很重

要的课题。 国内学者就国家城市发展形式纷纷发表

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更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居环境

的改善和城市公共活力的提升[8]

。 其次要培养交叉

融合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综合的设计思维,使城市

更新要走向更加科学化、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2]

在国家政策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

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

慧城市”,城市更新行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动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根

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福

州市以《福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 - 2025)》提

出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升级、提升景观风貌、完善

公共配置、修复生态坏境,和弘扬历史人文“六位一

体,全面提升”的城市更新策略。

2 情感化设计要点

目前,情感化设计理论没有一致的概念。 然而,

情感化设计理念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满足人们的情

感需求以及精神需求[9]

。 杨吟兵将情感化设计视为

一种具有交流性、多样性、象征性与时代性特征的设

计创意方法。 他认为,情感化设计,就是将情感贯穿

于设计过程的始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特定人群

的需求与共鸣[10]

。 虽然情感化设计在学术界一直保

持着较高的热度,也有许多有关情感设计的文献研

究,但是成体系的理论,只有日本的感性工学,以及美

国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的三个水

平层次———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反思水平[11]

(1)本能层级

本能层级以人的感官出发。 该层级要求在设计

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的设计要素吸引人的眼球[9]

,将

大众认同是作为设计的首要前提,注重设计作品的美

观性与人们第一次接触的首次感受。

(2)行为层级

行为层级的重点,在于快递性能和引导行为。 因

此,功能性是这一层级的首要条件。 这种功能性以人

的情感需求为中心,传递设计本身的魅力,注重人在

与物体交互中使用感和体验感的满足[10]

(3)反思层级

反思层级是三个层级中水平最高层级。 其关注

的是设计中是否能够传达精神、文化及其更深刻的意

义。 要时刻牢记,设计不单纯为了商业,生态效益和

可持续发展也是本层级追求的目标。

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级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作

用,不同的层级有各自的侧重点。 然而,其共同的目

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的情感、行为服务。

2. 1 贯穿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不论是城市更新理论还是情感化设计理念,都强

调“人”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从设计角

度来看,设计是为了更好服务“人” 的生活。 城市无

论怎样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 其次,

从城市更新层面上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居

环境的改善,将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多考虑在城市

规划之中。 此外,更要平衡城市更新资源,使弱势群

体以及劣势区域都能共享城市更新的成果,从而实现

社会的包容与和谐[3]

。 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层面上

来看,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情感需求是否得到

满足[12]

。 本能层级注重满足人的感官本能喜好,行

为层级注重设计的实用与功能,反思层级则更注重人

类对于设计内容消化后的情感共鸣和自我反思。

2. 2 实用性与功能性相统一

从情感化设计的行为层出发,设计要满足人们基

础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与城市

更新理念的内容不谋而合;城市更新,正是以提升城

市基础功能,以实现城市高质量健康发展为目标的。

因此,在设计规划之前,发现设计区域所缺失的功能,

综合考虑政策因素、城市文化、地域特色等问题,对症

下药,以满足当下功能的同时,预想出未来需要增补

的功能,使规划设计更能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第26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谢世丁·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探析 ·15·

2. 3 设计功能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人的可持续与设计的可

持续。 城市更新规划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社会发展

对城市景观的实际需求,也要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

例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如何多利用

绿色生态材料,以有效整合自然资源的绿色发展;在空

间设计方面,则要做好各个地域的统筹协调,以实现本

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要保障周边城市的资源整合,

就必须注重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发挥规划设

计在城市发展中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

3 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段城市更新实践

3. 1 研究对象

华林路地处福州城市中心。 古时没有华林路,有

华林寺、华林坊及华林横巷,华林路西端曾是福州古

城的北门,华林路东端是现有福州北站。 随着城市的

发展,如今,华林路已经成为福建省委省政府驻地,两

侧建筑主要以省直行政办公和商业、居住建筑为主。

华林路全长 3. 5 km,宽 20 m ~ 30 m,两侧建筑间距约

50 m。西接福州西湖,东连北二环、夏莲路与金鸡山公

园相连,两侧有温泉公园、屏山公园、晋安河等自然景

观资源,所谓山、水、城、人连为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城

市山水景观格局。 地下交通有福州地铁一号线,有屏

山、树兜、北门三站,是福州城市的主要门户和重要城

市形象。

现有的城市交通极为不便,极大影响周边办公出

行和商业发展。 休闲功能区域有限,与相邻鼓屏路、

五四路等交通主干道相比,因原有的规划设计未能满

足现有的城市交通需求,服务行人与城市道路交通拥

堵,难以给过往人群留下深刻的印象。 附近虽然有大

量的居民生活区,但这里商业气氛匮乏,道路中间的

护栏障碍,人行道上的人车混杂,都造成了人行环境

的不友善,如图 1 ~ 图 2 所示。

图 1 华林路以东与五四路交界口

图 2 华林路以西

3. 2 研究方法

本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结合华林路现有交通,

提出人车分流、四位一体城市新交通概念“ 城市飘

带”,并将城市景观与城市功能有效连接,提高城市出

行效率和人们生活、生产、休闲需要,提高居民与城市

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系和城市形象。

规划重点着重通过打造立体交通,将该路段的二

层建筑空间活化利用,提高该路段在城市交通、商业、

人文、景观等城市地位。 同时,提出以情感融入,结合

城市文化、行政办公、城市景观及交通节点,对屏山镇

海楼周边的城市景观提出可行性发展规划;提出“山、

水、城、人”的有效融合,试图产生社会效益的极大化,

以满足高速发展的城市公共空间需求;提出具可适性

的设计实践参考,从而打造具历史文化、山水宜居、魅

力旅游、体育运动的国际都会城市。

3. 3 项目实践

3. 3. 1 华林路段城市更新规划范围

本城市更新规划设计范围,以华林路以西的西湖

公园为起点,向东连接屏东天桥以及五四路口,至晋

安河与金鸡山公园相连(图 3),设计全长 2. 1 km。 整

体而言,西湖、晋安河及金鸡山公园景观资源丰富但

联系性差,与华林路城市化严重形成鲜明对比,未能

充分展现省会城市中心的山水景观资源带。 因此,若

能将丰富的景观资源充分联系,更能发挥城市的地域

特色与城市居民的情感融合,很好地解决华林路与西

湖公园、晋安河、金鸡山公园间的景观串联,彰显城市

景观的独特魅力,形成完整的区域景观体系。

3. 3. 2 华林路城市更新下的情感化设计

国内外都有优秀的设计案例,以解决街区景观匮

乏和对人行交通不友善的问题。 如,中国香港中环的

空中扶梯实现了人车分离,不仅让行人视野空间得以

延伸,而且激活额外的零售空间,缓解了交通压力的

同时,也创造了商业价值,如图 4 所示。

第27页

·1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3 华林路与西湖晋安河平面图

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原是最脏、最差的屠宰场,经

利用荒废的铁路轨道设计了城市空中花园,如今摇身

变成为纽约品味人群的健康时尚的生活区和消费打

卡热点(图 5)。 由此可见,对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

级探索,一方面要从视觉上提升华林路街道景观的审

美,又要体现福州旅游城市的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

则须从情感设计的本能层级出发,不仅要满足实用功

能,更需要以人为本,切实地解决华林路当下所面临

的交通不便和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

图4 香港中环自动扶梯 图5 美国纽约曼哈顿绿地公园

本文从上述的现状与解决问题着手,通过对优秀

规划设计案例成果的分析与归纳,本着以人为本与情

感化融入原则,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提出

以下的规划设计策略。

3. 3. 2. 1 新旧空间融合———城市飘带设计

对于新旧空间的融合,本规划设计提出“城市飘

带”的设计概念;“城市飘带”是服务于行人和非机动

车的城市交通系统,属于城市慢行系统的一部分。 它

连接城市建筑的二层以上空间,将自然环境与街区景

观相连(图 6),试图挖掘出居民内心对自然环境的情

感与营造亲切感。 在优化城市景观的不联系性的同

时,也开拓出新的空中连廊,形成城市山水景观带,既

可达到美化街道景观的效果,也可为人们提供交通便

利,提高空间对使用者的友善。

图 6 景观连接示意图

“城市飘带”东起西湖宾馆,途经华林路,西至晋

安河畔,全长2. 1 km。 这一范围由福州东西两大城市

水系———白马河、西湖公园以及晋安河、金鸡山公园

为城市主要景观节点,其特殊意义是可以构建完整的

“城市休闲带”,目的是在打造城市空中廊道的同时,

也解决地面人行道拥挤及周边商业气氛匮乏的不利

现状,将福州的山水景观与城市功能完美结合,激活

居民与城市的情感融合,打造美丽榕城新名片。

“城市飘带”由“绿色飘带”和“红色飘带”组成,

如图 7 所示。

“绿色飘带”:为行人慢行景观桥,与地面及沿途

建筑的二层相连。 在情感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行人

除了可以在空中慢步、慢跑、欣赏城市美景,能重新建

构起人对城市的情感,并且还能够安全、方便的与建

筑二层的休闲、商业、办公空间连接,活化城市建筑功

能,达到人们对空间使用需求的最大化。

图 7 飘带类型图

第28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谢世丁·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探析 ·17·

“红色飘带”:为非机动行驶道。 该路段有大量

的电动车与自行车流,建成后的城市飘带,可以实现

疏导交通的目的,同时实现快速便捷。 另外,结合福

州市内河改造及开发水上旅游的计划,若在“飘带”

的两端设立便民自助自行车站点,在功能上,飘带还

可以服务于“骑单车,游福州”的人群需要,成为联系

西湖与晋安河水上旅游的便捷通道,提供游客及居民

感受福州的独特城市风情与自然景观,成为城市旅游

的一大亮点,提升沿途建筑的商业价值。

3. 3. 2. 2 “飘带”结构设计

“绿色飘带” 为人行通道,由高度 5 m 的支柱支

撑,支柱做分叉形状,犹如破土而出的嫩芽,飘带结构

的上方宽 3. 5 m ~ 4 m 的平台空间,设有钢丝网供植

物攀爬,形成花化彩化的景观效果,如图 8 所示。

图 8 绿色飘带结构示意图

“红色飘带”服务于非机动车出行,飘带高度 5 m ~

9 m,支撑平面高度约 3. 5 m,采用拱架斜拉(图 9)。

红、绿飘带交叉分布,既相互独立又形成有效连接,错

综盘旋,增添城市景独特景观效果,如图 10 所示。

图 9 红色飘带结构示意图

图 10 城市飘带效果图

3. 3. 2. 3 分布实施、成片开发

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城市飘带的设计要突

出城市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13]

。 城市飘带的

分期建设通过“点、线、面” 三个阶段,实现城市景观

的绿色共享,为城市交通提供便捷、快速。

(1)第一阶段的“点”

将华林路急需解决的入口交通分为四个重要节

点,分别为华林路与五四路交叉路口、西湖宾馆门口、

屏东天桥、晋安河段提出解决策略,如图 11 所示。

图 11 城市飘带第一阶段四个节点分布图

①华林路与五四路交叉路口

地铁树兜站的建成,将涌出大量的人流,加剧华

林路和五四路交叉口的交通拥挤。 为了缓解交通压

力,五四路和华林路交叉路口上的环形景观天桥将作

为未来“飘带” 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它既能实现人车

分流、缓解交通压力,又能给市民提供一个具有体贴

感受与身心放松的绿化空间,也将提高该建筑在华林

路的社会价值。

虽然该区域人流量大,但建筑的商业价值并未充

分激发。 为了将商业价值最大化,环形天桥连接周边

商业建筑及屋顶花园,激活其二层空间的商业使用

第29页

·1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率;改造经贸展览中心,通过配备巨大透明公共展示

平台,屋顶增设公共花园,综合提升该路口的商业价

值。 环形天桥与周围商业建筑空间相连形成的绿色

生态步道,不仅是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也让居民加深

对所在城市的情感融入,创造拥有健康、绿色、生态的

购物体验,如图 12 ~ 图 13 所示。

图 12 五四路和华林路交叉口分步构想图

图 13 华林路与五四路交叉口节点效果图

②西湖宾馆门口

针对华林路街道景观匮乏的问题,通过拆除西湖

宾馆沿街围墙,借助“城市飘带” 系统改善三岔路口

的交通,实现景观共享,如图 14 所示。

图 14 西湖宾馆门口城市飘带节点效果图

③屏东天桥改造

对原有天桥进行“绿色改造”,并与屏东小区二

层的购物中心相连,综合解决附近居民的生活、休闲

需求,加深居民对城市的幸福感和认同感,如图 15

所示。

图 15 屏山天桥城市飘带节点效果图

④晋安河段

结合福州市内河改造及开发水上旅游的计划,将

沿河观光廊道与“城市飘带” 相连,将内河开发与空

中景观改造相结合。

(2)第二阶段的“线”

政府附近的“城市飘带”与屏山地铁站出口有机连

接;晋安河至五四路口逐步建设延伸,如图 16 所示。

图 16 省政府路口与屏山地铁站设计分析

(3)第三阶段的“面”

连接各分段建设的成果,使之成一个完整的“城

市飘带”网络系统,如图 17 所示。

建成后的城市飘带,不仅大大降低人们出行成

本,同时也将城市景观的山、水、人、城有机结合,形成

自然山水城市格局,将是未来福州城市发展的新

名片。

第30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谢世丁·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情感化设计探析 ·19·

图 17 形成完整的城市飘带系统

4 结语

城市更新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人类

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 城市的设计规划要跟随

城市更新不断发展,将规划理念不断更新。 理念的创

新势必向着更丰富和更合理方向升级,因此,科学且

人性化的设计理论非常有必要。 本文从规划设计前

期理论视角出发,将情感化设计运用到福州的城市更

新中,并实践于后续的设计方案。 在本能层级上,通

过对街道景观的改造以及空中景观的建设,以满足居

民的感官需求;在行为层级上创新城市飘带,解决交

通问题的同时,也让市民享受绿色生态的高品质生

活。 将人文与景观完美融合,城在山中、水在城里。

福州城市更新下的情感化设计满足于人们对于

和谐宜居的期盼,也是对福州这座城市日益崛起的期

许。 虽然情感化设计拓展了城市更新理论的新视角,

但由于城市更新所涉及内容的复杂性,本文提出的城

市更新的情感化设计规划理论的弹性方面仍有不足。

首先,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由于环境的不同、南北方

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不同,其规划理论也

会随之产生异同。 其次,在将设计理论转换为正式应

用的过程中,规划师与设计师要扭转自上而下的旧有

规划设计思维,突破传统的经验模式,将居民对城市

公共空间的情感与感受置于首要位置,积极广泛征求

居民意愿,实现民众参与的可行性,这也是本文设计

方案规划前期应追加探讨的内容。 基于上述所提到

的问题,后续的研究还需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

与实践,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实现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伯霞,刘杰,程婷,等. 中国城市更新的理论与实践

[J]. 中国名城,2021,35(07):1 - 10.

[2] 阳建强,陈月. 1949 - 2019 年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与回

顾[J]. 城市规划,2020,44(02):9 - 19,31.

[3] 陶希东. 城市更新:一个基础理论体系的尝试性建构

[J]. 创新,2017,11(04):16 - 26.

[4] 刘丽.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联邦政府与美国城市更

新[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5] 王兵,冀程,张永超. 城市更新背景下北京核心区轨道交

通车站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以首都机场线西延工

程北新桥站为例[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 ( S2):

18 - 24.

[6]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

[7] 吴良镛. 从“有机更新”走向新的“有机秩序”———北京

旧城居住区整治途径(二) [ J]. 建筑学报,1991 (02):

7 - 13.

[8] 杨瑛,王倩,李超,等. 城市更新视角下建筑优化找形方

法研究[J]. 南方建筑,2023(04):1 - 11.

[9] 艾静.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J]. 美与时代

(城市版),2021(10):71 - 72.

[10] 杨吟兵. 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J]. 包装

工程,2017,38(16):1 - 6.

[11] 林晟. 情感化设计原则在运动品牌营造中的应用研究

[J]. 传播力研究,2019,3(05):220.

[12] 侯佳,谢臻,夏敏燕,等. 在地实践语境下的上海红色文

创产品情感化设计探析[ J]. 包装工程,2022,43 (04):

376 - 382,422.

[13] 陶江. 情感化设计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D]. 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8.

第31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提升研究

林晓艳1 谢达健1 赖芨宇2

(1. 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福州 350118; 2. 福州理工学院 福建福州 350506)

摘 要: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的主要手段,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推进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相关的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老旧小区的不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空间、经济、社

会三维视角识别老旧小区的可持续问题并进行溯源分析,以 WSR 系统方法论为框架,探究老旧小区可持续性的物理、

事理和人理机理,提出老旧小区的空间、经济、社会可持续路径。

关键词: 老旧小区;可持续;提升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20 - 04

Research on Sustainability Improvement of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y

LIN Xiaoyan

1 XIE Dajian

1

LAI Jiyu

2

(1.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118; 2. 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 350506)

Abstract:As the main means of urban renewa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the renovation of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et people?s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nd promote high - 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related renovation work,the unsustainability of old communit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sustainable problem of old communities from the three - dimensional perspectives of space,economy and society and conducts traceability analysis. With the WSR system methodology as a framework,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hysical,factual and human mechanisms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ol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and puts forward spatial,economic,and social sustainable paths.

Keywords:Old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Sustainability; Predicament

基金项目: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社区韧性的公共突发事

件关键响应能力研究”(FJ2022B066);福州市社科规划项目“福州老旧

小区改造提升研究”(2021FZC44)。

作者简介:林晓艳(1975. 11— ),女,教授。

E-mail:lxy3450663@ 163. com

收稿日期:2023 - 06 - 19

0 引言

老旧小区是实现城市建设存量发展的基础单元,

我国规划在“十四五”期间要基本完成 2000 年底前建

成的 21. 9 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1]

。 对老旧

小区可持续性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不仅有利于

老旧小区的更新改造决策,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成

效,防范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回潮风险,而且能够改善

居民居住品质,促进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发展。

国外老旧小区可持续性的相关研究,主要探讨可

持续性的维度[2]

、影响因素[3]

、参与模式[4] 等。 Yasemin Afacan 通过质性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多维

度[2]

;Victoria Maruanova Mareeva 等提出干预程度不

同的三级可持续框架,确定了可持续社区的影响因

素[3]

;Sam Preston 等认为需要依靠社区公民共同参与

并采用灵活方法才能赢得全球城市可持续性挑战[4]

;

Jana Temelová 等认为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可及性问题[5]

国内老旧小区可持续性相关的研究,主要散见在

老旧小区改造的社会空间[6]

、经济收益模式[7]

、管理模

式[8]等问题中。 程徳月等以“社会 - 空间”理论阐释相

关社会要素,揭示空间规划与社会体系间的机制[6]

;周

鼎等认为老旧小区只有通过多元化路径创新才能满足

适应经济内循环的社会发展新趋势[7]

;郭斌等通过分

析老旧小区各类管理模式认为构建社区服务管理公司

能使社区持续运行[8]

。 上述研究从空间、经济、社会等

不同视角分析了老旧小区不可持续的原因,但还少有

系统性梳理老旧小区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本文拟在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

第32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林晓艳,谢达健,赖芨宇·老旧小区可持续性提升研究 ·21·

剖析老旧小区可持续性机理,并提出纾解老旧小区可

持续性问题的路径。

1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老旧小区发展空间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居住的需求日

益提升,不仅对空间总量的需求有所提升,而且对各

类功能空间结构比例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但老旧

小区年代久远,多位于城市中心,普遍存在空间不足

问题,使得其难以通过兼并外部空间实现小区内的空

间扩张,而且小区空间规划缺少前瞻性,功能空间错

位、私搭乱建、私自改变公共空间用途、任意堆放杂物

等现象,使得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影

响小区的居住舒适度。

1. 2 老旧小区经济循环受阻

老旧小区的居住群体总体上年龄偏高、收入水平

偏低、普遍缺乏物业服务消费意识和能力,物业费收

缴率偏低。 另一方面,老旧小区的物业提供的服务标

准低,常导致居民对物业服务水平不满,不按时或不

缴纳物业费成为对服务不满的抵抗,造成了物业费来

源短缺和服务供给低质的恶性循环,使老旧小区无法

拥有长效的管理。 虽然社区广告收入和各类机动车

看管及相应充电服务费用能给老旧小区带来直接的

经济收益。 但是,对于无法收取停车费用和经济本底

条件差的老旧小区,难以挖掘公共资源收入,也更难

以吸引新的物业企业进入。

1. 3 老旧小区社会基础条件差

老旧小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存在“重早

期建设,轻后期管理”,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差等情况。

例如,外墙的保温性能不足、平屋顶相较于斜屋面不仅

不利于防排水且隔热性能更差,窗户玻璃多为单层结

构影响节能降耗,生活污水无法集中处理,景观绿化面

积严重缺失,垃圾处理与分类难以落实执行等。

老旧小区韧性安全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 老旧

小区不仅房屋的各项性能老化及基础设施配建不足,

而且多数老旧小区内老龄人口占比较高,其自身的防

范自救能力较差。 尽管政府部门重视社区的应急管

理,但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组织建设滞后、资金支

持不足、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都使老旧小区难以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老旧小区适老宜居配套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老旧小区的人口

结构对公共服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老旧小区中生

态景观少、无障碍配套设施少、公共活动空间少、医疗

服务供给差等现状,对老旧小区实现适老宜居形成阻

碍。 住宅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相

互嵌合,使得老旧小区社会可持续性问题更加复杂。

2 老旧小区可持续的 WSR 框架

WSR 理论是指将物理维度的客观条件、经济维

度的运筹管理和社会维度的相互影响三者有机融合,

解决复杂问题的系统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

合“空间的生产” “资本的城市化” 等理论,探究实现

老旧小区可持续所需要的物理、事理、人理。 同时依

据“物理”上追求真理、“事理”上追求效率、“人理”上

追求成效的原则,挖掘 WSR 与老旧小区空间、经济、

社会三者间的联系,建立老旧小区可持续性的分析框

架,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的 WSR 分析框架

物理 事理 人理

对象与内容 老旧小区的空间、经济、社会条件 空间、经济、社会在老旧小区中的关系 居民与老旧小区空间、经济、社会间的影响

焦点 可持续的必要条件 可行的系统方案 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原则

诚实

追求真理

协调

追求效率

讲人性、和谐

追求成效

各维度目标 确定存在的客观不足 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2. 1 可持续性的物理机理

老旧小区所面临的可持续问题源于空间、经济、

社会三大基本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物理空间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承载一切发展要素的本底,同

时也是一切物质加总的显现,并且空间是相较经济、

社会是更具象的存在。 所以通过空间视角看,老旧小

区中居民的私人空间、小区的公共空间、零落的闲置

空间、残缺的绿色空间等都直接体现了空间在物理上

的客观存在。 同样经济层面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空

间经济价值开发能力、基础设施配套及服务供给和社

第33页

·2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会层面的生态环境、安全韧性、适老宜居等居民需求

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2. 2 可持续性的事理机理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事理在于可持续性的相关

要素协调共生,追求效率。 老旧小区之中的经济

要求体现在需要提高经济收入、增加收入方式、提

供多元服务、确保服务量价相当等方面。 经济是

空间、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上追求效率的根本要

求也会延伸到空间和社会层面。 而充分挖掘空间

中的经济潜力、找出居民生活空间与经济生产空

间的最优占比,实现空间的高效利用等,都是空间

在事理维度提高可持续性效能的需要。 社会要素

的效率,则在于生态环境、安全韧性、适老宜居功

能的合理设置等方面的优化,且要充分考虑空间、

经济、社会三者间的主次关系和约束关系。 经济

与空间、社会各要素的同步高效运行,才能够实现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事理。

2. 3 可持续性的人理机理

根据 WSR 理论,人理的原则是讲人性、和谐、追

求成效,只有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满足居民对空间、经

济、社会的期望,才能保证老旧小区的可持续效果。

老旧小区居住的社会需求与空间、经济等因素相互影

响。 社区的空间和经济发展,需要考虑人的可持续性

及其与空间、经济等因素的协调。 如,增加居民所需

的适老宜居设施,会帮助他们扩大活动范围进而促进

经济消费。 社区生态环境、韧性安全不仅影响着空间

建设,所带来的绿色理念和抵御风险能力都会提升空

间活力、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满足老旧小区中居民对

生态环境、韧性安全、适老宜居的需要,在提高社会发

展水平的同时带动了人的发展,进而最终实现老旧小

区可持续性在人理维度上的目标。

3 老旧小区可持续性提升的实施路径

3. 1 空间路径

(1)厘清老旧小区的空间需求

开展老旧小区居民的空间需求调查,依据居民所

需进行增设功能空间规划。 通过采用 POI、GIS 等技

术手段识别设置不合理的空间,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

使用偏好定期收集居民意见,为空间重新进行优化调

整提供数据支撑。 对不同空间进行合理的安置,既要

考虑“以人为本” 的居民需要,也要根据“因地制宜”

的本底物质条件调整空间位置、增设使用空间,使空

间达到“帕累托最优”。

(2)提升老旧小区空间的可调节性

探索老旧小区空间使用权交易方式。 依照居民

所需的内部空间和公共空间需求,对低效、闲置空间

进行增补转化,探索建立不同主体间在空间使用权属

上的交易制度。 在时间维度上,日常可考虑不同年龄

层的生活作息规律及不同的活动需求,对有限的空间

资源采用分时段、分群体的使用方式,减少空间的空

置时间。 同时,需要依据发展变化全面考量空间长期

的“增减平衡”,尝试建立一套完善的空间灵活使用

规则,并且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实现“平

战转换”,推广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消防、应急、公

安等职能,使空间同时具备日常使用与韧性安全两大

功能。

(3)老旧小区改造中实现扩容提效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继续推进目前的片区式改造

政策,通过空间整合来增加规模效应,满足空间上的

扩容需要。 同时注意在空间再规划时,充分考虑居住

需求的前瞻性,提升规划的空间总效用和有效性。 例

如,参照居民日常生活中对不同功能空间的可达性需

要,考虑功能所能覆盖的最大范围,提升居民的空间

可达性和使用率。

3. 2 经济路径

(1)建立小区层级的经济数据库

让社区的资源、信息、需求等以数据化的形式得

以呈现,方便为今后老旧小区实现可持续管理提供有

力的数据支撑。 主要以查清居民户均收入、确立可利

用空间及其权属、明确潜在经济价值等相关经济禀赋

为任务,使老旧小区中的可用资源在不同条件下的需

求得到梳理汇总,有效建立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对接,

提升社区经济数据可得性和使用便捷性。

(2)鼓励多种模式提升社区经济能力

社区基层管理组织部门和物业企业可以充分挖

掘小区的就业岗位并拓展公益性服务岗位,对于有强

烈就业意愿的居民实行定点帮扶,对于有意愿培训相

关生活服务技能并后续为小区及居民提供日常服务

的,可以进行相关无偿培训,促进充分就业。 拓宽居

民的经济活动参与路径,使居民参与到社区经济体共

建中来,使参与者意识到管理作用,以此重建“谁受

益,谁买单” 的原则,培育居民物业管理费用缴纳意

第34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林晓艳,谢达健,赖芨宇·老旧小区可持续性提升研究 ·23·

识。 鼓励具有独立自主管理能力的老旧小区引入“信

托制”物业管理或采用酬金制物业服务,明确市场方

所承担的管理工作职责,合法合理建立社区收益的分

配机制。

3. 3 社会路径

(1)加强社区统筹管理意识

健全“自上而下”的“街道 - 社区 - 小区”基层管

理体系,同时构建“自下而上” 的“楼栋 - 小区 - 社

区”三层次居民参与机制,增加正式的居民议事参与

渠道,帮助居民合理地表达自身诉求,建立居民个体

和共同体双重身份认识。

(2)推进社区绿色规划,提升居民绿色社区意识

社区改造中应进行绿色规划,加强绿色理念的宣

贯和实践,积极展开绿色技术的试点应用,严谨计算

绿色效益,做好成本效益核算,以实际数据论证绿色

技术。 加快推出配套政策,推进建筑绿色改造,更多

使用本土植物,完善资源回收处理细则,促进居民绿

色社区意识提升。

(3)建立社区层级应急管理体系

加快社区层级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强化突发公

共事件的识别、反应、处置、恢复机制;定期对小区的

基础条件进行抽检摸底,掌握收集一手数据,以应对

突然出现的危机。 结合数字化、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实

现小区情况的动态监测。 定期宣贯防灾减灾知识,组

织灾害应急演练,培育灾害识别及自救能力,做好充

足的物资储备。

(4)完善小区卫生医疗服务,增设适老化设施

设备

建立小区常驻医护制度,培养相关的志愿者及

初级医护人员,形成一定规模的非正式医疗队伍,完

善便捷就医体系,即要主动把医生请进来,也要方便

病人外出就医。 尝试在小区内设立网络问诊巡诊终

端机,配备相应具有基础医疗常识的医护人员,使日

常疾病不出小区就得以解决。 加快老旧小区加装电

梯的专项指导规划出台,尝试探索新工法实现平层

加梯,完善老旧小区的全面适老化设施改造,全面考

虑室内室外的通行、活动需求,适当增加插缝式绿化

景观。

4 结语

老旧小区的可持续性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支

撑作用。 通过“物理 - 事理 - 人理”对老旧小区的可

持续性机理分析,提出老旧小区可持续的空间、经济

和社会路径,为老旧小区的改造和管理提供了参考建

议。 后续将在社区物理、事理和人理的结合,空间、经

济和社会三者相互协调耦合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

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丁怡婷,邱超奕,游仪. 推进城市更新 居民住得舒心

(“十四五”,我们这样开局起步) [N]. 人民日报,2021 -

10 - 29(1).

[2] Afacan Y. Resident satisfaction for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C] /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 Municipal Engineer. Thomas Telford Ltd,2015,168

(4):220 - 234.

[3] Mareeva V M,Ahmad A M,Ferwati M S,et al. Sustainable

Urban Regeneration of Blighted Neighborhoods:The Case of

Al Ghanim Neighborhood,Doha,Qatar [ J]. Sustainability,

2022,14(12):6963.

[4] Preston S,Mazhar M U,Bull R. Citizen engagement for co -

creating low carbon smart cities:Practical Lessons from Nottingham City Council in the UK [ J]. Energies, 2020, 13

(24):6615.

[5] Temelová J,Dvo áková N.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in the city centre:The case of revitalizing neighbourhoods in Prague[J]. Cities,2012,29(5):310 - 317.

[6] 程德月,张新燕,宋霖. “社会—空间”互嵌视角下老城

区有机更新规划框架研究[ J]. 规划师,2022,38 (01):

64 - 70.

[7] 周鼎,谭文勇. 经济内循环下老旧小区改造的路径创新

与实施策略———以重庆市南桥苑小区为例[ J]. 西部人

居环境学刊,2022,37(02):71 - 78.

[8] 郭斌,李杨,周润玉,等. 中国情境下的城市老旧小区管

理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1(02):46 - 56.

第35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老城区社区文化设施现状评估与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以福州鼓楼区社区文化站为例

林 欣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108)

摘 要:社区文化设施是我国基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文化设施的要求也

逐步转向高质量。 传统社区文化设施,尤其是老城区文化服务供给,常常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为此,以福州市鼓楼

区为例,分析探讨社区文化站现状情况,包括位置、规模、运营等内容,解析老城区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在设置及运营所

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优化思路。

关键词: 社区文化设施;现状评估;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24 - 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Cultural Facilities in Old Towns

———Take Fuzhou Gulou District Community

LIN Xin

(Fuzhou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uzhou 350108)

Abstract:Community cultural facil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ssroots cultural facilities in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residents are gradually shifting to high - quality community cultural needs. Traditional community cultural facilities,especially

those providing cultural services in old towns, is backward to some extent. To address this, Gulou District of Fuzhou Cit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cultural station in the district, including location, scale, operation, etc. was analyzed.

Problems in the setting and operation of community cultural service facilities in old towns were analyz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optimization idea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Community cultural facilities; Status assessment; Planning strateg

作者简介:林欣(1989. 6— ),女,工程师。

E-mail:409999640@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06

0 引言

社区文化设施是社区营造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们

对于公共文化需求的不断丰富,社区文化设施配置的个

性化与多元化趋势逐步显现。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民众对文化需求不断升级的

背景之下,社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如何适应人们的精

神生活的需求,是基层文化设施核心发展问题。

1 福州市鼓楼区社区文化设施概况

1. 1 研究区域概况

鼓楼区是福州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的发源

地。 其西与晋安区接连,南与台江区相邻,西滨闽江,

区域面积 35. 84 km

2

。 全区现有 9 个街道、1 个镇,共

设 69 个社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鼓楼

区常住人口 66. 9 万人;街道(镇)人口规模在 2. 3 万

~ 10. 7 万 之 间 浮 动; 社 区 人 口 规 模 在 4000 人 ~

19 000人之间浮动。 69 个社区文化站与所对应的 10

个街道(镇)综合活动中心,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街道、

社区两层级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

1. 2 社区文化站调研概要

本文以社区文化站为调研对象。 调研方法采用问

卷调查法、访谈法等,调研、访谈文化设施相关负责人、

使用者以及普通居民,了解鼓楼区社区文化站的设置、

提供服务的情况。 问卷发放,包括管理部门与居民双

方数据。 管理问卷主要内容包括:①服务人口、设施规

模、设施内容;②活动开展及居民参与情况;③运营经

验、存在问题等。 居民问卷主要内容包括:①年龄、性

别、职业;②对文化设施的使用需求情况以及需求;③

对文化设施是否满意以及相关建议。 合计发放问卷 207

份。 其中,向文化站相关负责人发放问卷 69 份,回收 69

份问卷,有效问卷69 份;向社区发放居民问卷 138 份,回

收138 份问卷,有效问卷 138 份。 相关数据利用 ArGIS

软件,对文化站位置信息进行矢量化处理分析。

2 社区文化站使用现状评估

2. 1 空间布局评估

在区域层面,通过 GIS 构建鼓楼区数据模型,绘

第36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林 欣·老城区社区文化设施现状评估与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25·

制现状鼓楼区所辖 69 个社区文化活动站服务的覆盖

情况分析图(图 1)。 可以发现,区域内社区文化站作

为基层文化设施数量多、分部广,服务范围覆盖鼓楼

区的主要居住功能用地,仅存在西北部分建设分散区

域存在覆盖不全的现象。 结合文化站分布的核密度

分析(图 2)可以看到,东南部社区文化站数量多、密

度大,区域的覆盖水平高;西北区域住宅用地较少,文

化设施分布较为稀疏零散,整体设施覆盖水平低。

图 1 鼓楼区社区文化站

覆盖情况图

图 2 鼓楼区社区文化站

核密度分析图

2. 2 空间可感知性评估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社区的选址不当降低了文化

站的可感知程度,影响居民参与概率。 调研统计,临

街外向设置的文化站有 31 处,小区内部设置的内向

文化站 38 处(图 3)。 在访谈中收集到居民的相关反

馈显示,部分社区管辖单个较大小区时,文化站设置

在小区内较为合理,方便他们日常使用;部分社区辖

区涉及多个小区的文化站设置在小区内部,则会降低

所辖其余小区居民参与意愿的情况。

文化站建筑的出入口设置影响文化站的可感知程

度,影响居民参与概率。 调研显示,现状社区文化站位

于地面层的为 47% ,其余 53% 位于其他楼层(图 4)。

地面层的文化站与高楼层的文化站比例相当。 调研中

部分非地面层文化站存在标识导引不足等问题,如出

入口窄小偏僻、标识标牌较小、无开放信息描述等,相

关的研究表明场所的出入口位置和居民的使用频率呈

正相关,影响设施的居民使用[1]

。 而相关规范并未对

社区的出入口及设置位置做出指引规定,缺乏有效的

规范约束,不利于文化站的公众参与。

图 3 文化站位置选址图 图 4 文化站楼层分布情况图

2. 3 功能设置评估

社区文化站功能基本设置齐全,但规模偏小。 社

区文化站的建筑面积平均面积为 268 m

2

,普遍偏小,

与老城区建设较早,相关配套标准较低有一定的关

联。 文化设施规模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但增量不足

(图 5)。 社区文化站设 90% 设置有文体活动、图书阅

览、电脑室等功能用房;80% 设置有心里咨询室;20%

还设置有桥牌室等特色功能用房,用以补充社区的文

化活动功能,如图 6 所示。

图 5 社区文化站的建筑面积与社区人口分析图

图 6 社区文化站的功能设置情况图

部分文化站缺少“以人为本” 的实际使用考虑。

文化站利用率较高的文体活动室,一般为文化团体提

前申请使用,以个人的身份灵活参与的活动项目比较

少。 与文化团体活动相关人员访谈发现,一般在活动

室排练的多为稳定的艺术团队,个人的文艺活动排练

很少。 此类的文化活动室的初衷,是让大家能够广泛

参与,而目前只是少数社会团体使用,在服务人群和

活动的覆盖面方面存在不足[2]

。 另外,部分功能用房

与实际的使用需求相脱节。 如电脑室的设置,不仅存

在设备更新换代较快设施陈旧的问题,更多的是这个

功能已经不被现今自有大量电子设备的中心城区居

民所需要,造成实际使用率低的情况。 此外,有部分

社区社区管理不当,产生了功能配置齐全,但无人问

津的闲置情况。 以上反映了社区文化设施的正常使

用需要多维度的资源配合,不仅需要设施硬件配置,

还需要规划与管理机制的配合。

社区文化站开放时间也制约了使用人群,中青年

参与度较低。 使用人群的调研数据显示,是以中老年

人及少儿为主,少有中青年使用。 社区人口主要在集

第37页

·2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中在 0. 5 - 1. 5 万人之间(图 7),社区规模和使用群

体无明显的相关性。 社区主要使用人群,60 岁以上

老人的社区文化站 30 个。 0 ~ 18 岁青少年为主要使

用人群的社区文化站为 23 个,45 ~ 60 岁的中年人为

主要使用人群的社区文化站为 12 个;18 ~ 45 岁为主

要使用人群的仅为 1 个(图 8)。 在对中青年人群的

访谈过程中也了解到,社区活动在时间设置上制约了

他们的使用,中青年的工作学习压力较大,可利用时

间与开放时间错开的情况,影响了中青年人在社区文

化的参与度[3]

。 儿童以及中老年人的使用则与中青

年不同,社区文化站日间可以为中老年、学前儿童提

供活动空间,放学时段为儿童提供阅读空间等等,提

高了这些年龄段的使用频率,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

图 7 社区人口规模分布情况

图 8 主要使用人群情况

2. 4 运营情况评估

文化站功能多与社区其他功能临近配置,但缺乏

有效管理。 目前文化站均为社区服务中心负责运营

与管理,一般与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布置,部分社区因

为场地条件限制与社区管理分离布局。 目前 93% 的

社区文化站和社区管理办公等共同布置,极少数的社

区文化站,占比 7% ,为单独选址设置。 多数文化站

与社区功能临近布置,有利于社区的管理以及居民的

使用便利。 在文化站的管理方面,调研发现,不同社

区管理人员的参与情况高低不一,文化站活动室的运

营和活动的组织水平也参差不齐。 社区文化站的管

理有的是专人管理,有的是社区管理人员在兼顾日常

社区工作的同时,维护社区文化站的活动运营。

社区文化站的经费压力大,设备的更新与升级、

活动组织等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文化站从上级部门

财政划拨得到的经费较少,存在个别社区的电脑室电

脑老化、书刊等更新缓慢等问题。 经访谈与问卷收

集,社区自有场地的比例占到了 44% ,无自有场地的

社区为 56% 。 部分社区建设年代较早缺乏配套场

所,文化设施每月场地租金也分流了部分可利用资

金,以及社区文化站的公益性质,均制约社区文化站

的可持续运营。

调研中,发现有社区与社会团体合作的成功案

例。 在合作中,社会团体提供相关的活动耗材,弥补

社区经费的不足。 社区文化站提供场地,减少社会团

体经济压力。 相互合作,共同提升了文化站的文化服

务质量。 以凤湖社区为例,其文化活动中心与家庭综

合服务中心共建,通过政府服务购买的方式,形成“一

站式多元化” 的服务体系,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质量。

社区通过专业团队的运营,发展义工团体,扩大社区

文化服务的覆盖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居民茶聚、电

视、读报、上网等简单的场所提供服务,结合人群需求

开展不同主题的公益课程,促进各类兴趣团体的形

成,促进了社区居民互助共享的社区文化生活的形

成。 涵盖了文艺、运动、手工、数码、社交类等兴趣、能

力发展等不同类型服务;老年人、青少年等不同人群

的兴趣爱好发展;以及居民的咨询辅导等,形成以社

区为纽带的高质量社区文化服务。

3 对策与建议

上述分析,反映了福州市鼓楼区社区文化站的现

状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状条件制约社区文化站

的选址和规模,影响了设施的服务覆盖、导致人口与

设施分布空间错位、降低了设施的利用率等问题。 文

化站的标识导引、出入口设置等建筑空间设置,也影

响居民的参与。 再到文化站的实际运营中,开放的时

间设置、活动开展、渠道宣传,均对居民参与产生影

响。 因此,社区文化设施的规划优化策略,需要多维

度系统的优化调整。

3. 1 空间布局优化

调整空间布局,优化设施服务覆盖水平。 结合可

更新地块,将原规模、区位不佳的文化设施优化调整

至可更新地块。 在集约利用的基础上,提升设施可达

性,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文化设施的利用效率,

应与人口的居住活动相结合。 新增设施应兼顾经济

性与功能性,科学选择建设用地。 特别要注意文化站

的对外交通联系,让居民可感可知。 在以小区为社区

第38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林 欣·老城区社区文化设施现状评估与规划优化策略研究 ·27·

单元的社区和以多个小区为单元的社区应当区分考

虑,采取对应的布局。

文化设施与其他公共设施的复合化设置,形成

“文化 + ”的复合公共空间。 基层文化设施与居民日

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园绿地、活动广场等设施结合布

局。 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促进文化活动的多样化

交融。

3. 2 存量空间提升

闲置地、未利用地等边角地的再利用。 为进一步

补充文化设施空间的不足,可挖掘利用现状片区内存

在的闲置地、未利用地等边角地。 这些用地因历史原

因,布局较为散乱、无人使用或者效益低下,可通过文

化设施专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管理规定中

明确并盘活使用,补足文化设施场地紧张匮乏的

局面。

建成小区闲置空间再利用。 架空层、屋顶等公共

空间的灵活利用,对这些日常无实际使用功能的空间

进行合理改造,可作为居民健身活动空间,提高公共

空间的利用效率。 调研的部分社区因建设年代早,配

套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在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可将楼

顶、架空层稍加改造,变成室外的文化集会、羽毛球等

活动场地,解决居民日常文化活动需求。

老旧闲置房屋的再利用。 不少较老的社区不具

备硬件条件更新再开发,可以通过局部的公共空间存

量改造模式得以实现。 以中山社区为例,在中山社区

城市微更新规划的实践中,将一处闲置的老房子进行

修复改造为居民议事厅,作为居民公共的活动场所。

目前,场所已经开展了诸多社区文化活动,得到许多

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3. 3 运营服务升级

利用新技术,提高服务运营能力。 运用不断成熟

的数字化技术,补充数字化社区文化设施功能,构建

以实体文化站为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平台为补充的服

务平台运营框架。 通过手机 APP 实现线上预约、接

收活动安排等功能,拓宽居民生活中社区文化活动信

息接收渠道,提高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的广度,促进不

同时段不同人群的社区文化设施利用。

引入社会力量,转换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主体。 目

前的文化活动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开展组织,存在缺乏

专业人才服务导致的投入大而收效微的困境。 可补

充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发挥社会力量,充实文化活动

内容,提高文化服务个性化、高质量化的供给[4]

。 政

府提供场所和适当的补助,专业机构结合居民日常文

化需求,开展专业的策划和安排,建立多层次化的基

层文化活动模式。

3. 4 保障体系健全

完善设施建设保障。 目前,城市建设指标紧张,

文化设施的建设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需在规划设计层

面对文化设施建设用地予以保障。 相关部门相互沟

通协调,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的管控要求,需在合理选

址布局的基础上,对出入口、标识导引系统等设置做

出规范引导。

建立社会化监督保障。 目前社区文化站的评价

体系,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自我监督,可进一步拓宽监

督,吸收社区居民意见。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意见箱

等形式,让居民参反馈文化设施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社区文化站不断吸收建设性意见,提升社区文化

设施供给水平[5]

4 结语

与当下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应,社会对文化服务等

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优化和

构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社区是居民的社区,是居民

日常生活的服务组成要素。 为避免社区文化设施建

设却无人问津的情形发生,需要基于对社区文化系

统、全面的认识,从建设到运营,系统梳理相关问题。

本文以社区文化设施的使用现状为切入点,一方面,

寻找硬件设施不好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寻求在快节

奏生活下,社区服务中心能够如何发挥其作用,从系

统的角度,探索基层文化设施高质量满足人们文化需

求的路径。 像是中山社区的居民议事厅这类案例所

展示的,社区文化的核心是贴近居民日常生活的,与

日常融合的生活场所,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基层文

化设施能更好的建设与运营,融入社区生活,得到居

民的认可。

参 考 文 献

[1] 刘彬,陈忠暖. 日常消费空间的地方性建构及消费者感

知———以成都顺兴老茶馆为例 [ J]. 世界地理研究,

2018,27(02):156 - 165.

[2] 徐志逸,吴中平. 走向“积极的日常”———日常生活视角

下的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现状分析[ J]. 建筑与文

化,2022(02):76 - 78.

[3] 李萌.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规划对策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17(01):111 - 118.

[4] 张浩,王卉,王雷. 北京通州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

评估与规划对策研究[ J]. 北京规划建设,2019 (02):

101 - 105.

[5] 冯钰,王琳,沈巧蕊. 成都市旧城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更新策略研究[ J] .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 (03):

54 - 56.

第39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大高差坡地项目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以龙岩云著天境建筑设计为例

李垂举

(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摘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部可建设用地日益紧缺,城市周围以及城市中大高差坡地的开发利用,成

为解决城市用地紧缺的有效手段之一。 传统的开发建设中,更多参照周边道路标高,采用简单粗暴的三通一平的做

法,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城市规划同质化严重,缺乏区域特色。 项目在规划设计中,思考了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

用,运用合理总体规划、竖向设计、坡地景观、流线设计等手法,结合场地特点,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特色、契合坡地特质

的舒适“山居”社区。

关键词: 大高差坡地;总体规划;竖向设计;坡地景观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28 - 0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slope land project

with large elevation difference

———Take Longyan?s cloud - bound skyline as an example

LI Chuiju

(Xiamen Baidi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Xiamen 361000)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urban built - up land is increasingly scarc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slope land around the city and in the city has become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urban land shortage. In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re reference to the surrounding road elevation, the use of a simple and crude approach, resulting in a

waste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urban planning, serious homogeneity, lack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roject,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space and resources was considered, and the methods of rational overall planning, vertical design,

slope landscape and streamline design were used to combine the site characteristics, build this has the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 conforms to

the slope land characteristic the comfortable“Mountain dwelling” community.

Keywords:Slope land with large elevation difference; Overall planning; Vertical design; Slope landscape

作者简介:李垂举(1978— ),男,高级工程师。

E-mail:527613195@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30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镇化率日益提高,许

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日益紧缺问题,

对城市周边以及城市中的大高差坡地进行开发和利

用,使坡地建筑成为当下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类型。

然而,坡地建筑规划设计不仅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特

殊性,还要从环境、技术与艺术的层面重点进行考量。

对坡地项目建筑设计方法加以探讨和研究,尤其是东

南沿海城市,意义尤为重大。

本文通过龙岩市大高差坡地项目———云著天境

规划设计剖析,探讨如何根据坡地项目实际情况进行

建筑设计,为提高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提升城市区域

规划、打造舒适的“山居”社区,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和建议。

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龙岩市中心城区,龙岩市工业路南侧、凤

凰路西侧,交通便捷,如图 1 所示。 项目周边有龙岩一

中、龙岩二中及华侨中学,还有凤凰小学、实验小学等优

质教育配套;西侧有龙岩大道夜市广场、宝佳广场等商业

配套;无论是生活、教育、商业配套都非常成熟。 项目用

地面积为 68 057 m

2

,总建筑面积为 164 987. 81 m

2

,其中

计容建筑面积为 122 502. 02 m

2

(含一座 12 班幼儿

园);用地狭长不规则,存在大高差、大深坑等问题,与

周边交界情况复杂多变,场地内外设计条件较为

复杂。

第40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李垂举·大高差坡地项目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9·

图 1 云著天境项目中庭场景

2 场地分析

项目位于龙岩市城北片区凤凰隔板块,邻近龙岩

大道主干道。 地块东侧有保留的景观绿地公园,南侧

有轨道上方山体公园,景观资源相对丰富,但同时也

存在以下问题(图 2):

(1)用地狭长不规则:用地红线南北约 533m,东

西约 255m;

(2)场地现状高差较大,标高从 345 变化至 397,

最大高差达 52m;

(3)场地内部分为几个台地,同时存在几个高差

突变以及高台地、大深坑等特殊区域;

(4)用地西侧及北侧局部与市政道路交界面存

在锚索挡墙护坡,场地设计条件较为复杂。

图 2 云著天境项目现状图

3 规划设计策略———从项目坡地属性出发,

营造特色“山居”社区

基于对项目场地的充分认知和理解,如何做好总

体空间规划和景观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城市设计增添

具体坡地特色的浓墨重彩,为居住在这个小区的业主

们创造契合坡地特质的舒适“山居” 社区;如何处理

场地高差,做好竖向设计,减少对现有台地、边坡挡墙

的破坏,以及合理规划行车流线,尤为重要。

3. 1 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建设项目,尤其是坡地项目,起着非常关键的综合控

制作用[1]

。 项目总体规划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打

造精品、凸显特色的原则,采用东西分区。 东侧布置高

层建筑,西侧布置多层建筑,具有如下特点:①中庭整

体性好,户户观景;②楼栋间距大,利于放坡,减少挡墙

成本;③主入口设置于用地西侧的中部,入口昭示性

强,同时具有强烈的归家仪式感;次入口设置于用地的

北侧,利于跟城市直接、有效连接,创造便利的归家动

线;④幼儿园设置于用地西北角,跟住区相对分离又有

机联系。 在服务本小区的前提下,同时可以服务周边

社区,利于上下学接送。 项目总体规划如图 3 所示。

图 3 云著天境项目总体规划图

“一纵四横”的规划脉络(图 4):“一纵”:纵向的

空间,让项目狭长的中庭有效串联一起,高低错落,步

移景异,身处其中,犹如置身于深林公园;“四横”:四

道横向空间像是一道道的山地绿脉,使用地东西两侧

有效连通,把整个区域的山体公园有机缝合,充分展

现项目的山地特色,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实现人

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和谐共生。

图 4 云著天境项目规划脉络

第41页

·30·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3. 2 竖向设计策略

竖向设计是对场地的自然地形及建、构筑物进行

垂直方向的高程设计。 竖向设计的任务,是改造和利

用建设用地原有地形[2]

。 云著天境项目由于地形地

貌复杂,竖向设计难度大,且关系到方案的可行性、经

济性与场地利用的合理性。 项目场地与道路现状高

差大,最大高差达 52 m,具有 8 个特别区域的竖向难

点:①幼儿园场地与道路现状高差较大:幼儿园场地

标高为 359. 15,北侧工业路标高 352. 29,西侧道路标

高350. 62 ~357. 60;②场地与北侧工业路交界存在 15 m

左右高锚索挡墙;③场地西北角与现状路存在 8 m 左

右高差;④场地与用地西侧德兴云墅存在 15 m 左右高

锚索挡墙,并且该挡墙存在二次加固的不确定因素,

因此该挡墙周边区域不适合布置高层建筑,同时需尽

量的保持现状场地标高;⑤用地与东侧自来水设施存

在 12 m 左右高差,对设计和施工均有较大的制约;⑥

390 标高台地与东侧现状民宅存在 7 m 左右高差,需

解决有效利用场地并保证民宅安全的难点;⑦场地内

存在高台地,台地标高约390;⑧场地内存在最大深度

约 15 m 的深坑,如图 5 所示。

图 5 项目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方案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总体规

划设计的合理性。 尤其是坡地项目,建、构筑物之间

联系复杂,竖向设计关系到整个场地的安全稳定性,

土建投资和施工工期[3]

。 云著天境项目竖向设计策

略:在满足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以成本控制和施工便

利为原则,采用包括:①分台地设计;②自然放坡;③

架空地下室;④吊脚楼;⑤少量低矮挡墙的综合手段,

应对场地竖向难点,优化场地设计。 各个区域做法如

图 6 ~ 图 12 所示。 充分解决场地竖向问题,减少高大

挡墙,缓解土方平整和运输的难题,缩短施工工期,节

约工程造价,保留项目原有坡地的自然特色。

(1)场地与道路现状高差大,最大高差达 52 m

从人类早期对坡地的开发使用来看,最普遍的做

法,是将坡地分成一个个小的台地,然后在台地上进

行种植或者建设。 将坡地分台,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土

方平衡的问题。 土方平衡不是简单地强调挖方等于

填方;不同的土质条件,挖方的成本不一样;填方成本

也与填方区域上方是否是建筑、景观、道路有关。 项

目结合场地特征,整体竖向设计分为 3 个台地(图

6):①幼儿园台地360 标高;②项目小区中心台地370

~ 375 标高,地下室通过边坡实现自然过渡;③385 标

高组团台地。 通过 3 台地设计,实现挖方和填方的基

本平衡,减少外运。 不同台地之间采用自然放坡过

渡,减少挡墙,方便施工。 相比常规的平整方案,节约

建造成本约 2000 万元,同时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图 6 项目三台地设计

(2)幼儿园场地与道路现状高差大

利用幼儿园包括架空停车、后勤功能及部分教师

办公等配套空间,放于场地与北侧道路之间,处理北

侧道路与南侧场地约 10 m 高差,实现幼儿园南北高

差的自然过渡,方便幼儿园安全便捷到达南侧 360 标

高室外场地进行各种活动(图 7)。 350 标高和 360 标

高场地之间采用 1∶ 1. 5 放坡喷锚固化的处理方式,建

筑空腔解决配套功能的采光通风,避免单侧挡墙带来

侧向推力对建筑的不利影响,也节约挡墙的建造成

本,满足幼儿园的相关规范及使用需求。

图 7 幼儿园高差应对策略设计断面

场地与北侧工业路交界存在约 15 m 高的锚索挡

墙锚索挡墙,是由锚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边坡支护,

它依靠锚固在稳定岩土层内锚索的抗拔力平衡墙面

处的土压力。 锚索是一种受拉杆件,它一端与结构连

第42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李垂举·大高差坡地项目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31·

接,另一端通过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以承受土压力

对结构所施加的推力,维持挡墙整体的稳定。 因此,

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土层的扰动以及避免对锚索产生破

坏,是保护和利用已有挡墙的有效手段。 项目设计保

留原有场地 371 标高,通过适当加大后退建筑距离(退

红线 15 m),退让用地用于消防车道及救援场地,减少

对原有锚索挡墙的侧推力,满足消防、结构安全和建筑

功能需求,实现对该区域的最大化利用,如图 8 所示。

图 8 北侧高差应对策略设计断面

(3)场地与用地西侧德兴云墅间存在 15 m 左右

高锚索挡墙,并且该挡墙存在二次加固的不确定因

素。 该挡墙周边区域不适合布置高层建筑,同时需尽

量保持现状场地标高。

项目规划设计之初,通过与结构、给排水及暖通专

业的充分沟通,联合地勘专业做充分论证,方案基本保

留 360 ~362 现状标高,靠近该锚索挡墙区域东侧 50 m

范围,规划布置 8 层吊脚楼叠拼建筑。 同时,西侧 362

标高规划路与中庭 373 标高采用与幼儿园类似的过渡

方式: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用房及架空地下车库建

筑功能处理和平衡场地高差,采用1∶ 1. 5放坡喷锚固化

的处理方式,建筑空腔解决配套功能的采光通风;多层

建筑自重轻,利于减少对原有锚索挡墙的侧推力;基础

埋深浅,采用人工挖孔桩,避免对锚索产生破坏。 中庭

部分的地下室,采用在现有标高之上建造具有采光通

风效果的架空地下室,减少土方开挖和场地扰动,满足

结构安全和规划布局需求,如图 9 所示。

图 9 西侧高差应对策略设计断面

(4)建设用地与东侧现状存在 7 m ~ 12 m 的高

差,并且上部保留有民宅和自来水设施。

项目东侧建筑以高层为主,考虑用地退让后可建

设范围紧张的情况,采用 1∶ 1 自然放坡为主、局部少量

低矮挡墙为辅的综合处理方式,红线内场地自然放坡,

把项目施工对红线外的保留民宅和自来水设施的影响

降到最低,放坡绿化也可作为高层景观的一部分;常见

的重力式挡墙高度一般在 5 m 以下,高度超过 6 m 的

通常叫做超高重力式挡墙,建造成本和施工难度都会

相应提高。 项目采用 3 m 左右低矮挡墙,有利于节约

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安全系数也比较有保证。

图 10 东侧高差应对策略设计断面

(5)场地内存在最大深度约 15 m 的深坑

该深坑往南 150 m 远的坡地下方,是厦龙高铁的

铁路隧道。 对于场地内的凹坑,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土

方回填。 但是,作为建设用地的深坑,不宜采用简单

土方回填的处理方式。 原因是建筑基础对场地土层

的密实度有要求(不小于 94% ),15 m 的深坑回填,需

要采用分层填压,即每填 3 m 左右土层,夯压一次。

同时,需要放置一段时间,以便让回填部分达到稳定

状态。 这种分层夯压的方法施工周期长,并且夯压时

的侧力传导,也可能对边上高铁的运行安全产生不确

定的影响。 项目设计(图 11)综合分析利弊,采用吊

脚楼及架空地下室的方式,满足了建筑功能和安全需

求,对保证铁路安全也是较为合理的一种解决方案。

图 11 南侧深坑应对策略设计断面

(6)地下室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和场地特征,在满足规划条例对地

下室定义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架空地下室做法。 整体

地下室分为 373 标高台地的大地下室和 385 标高台

地的小地下室两部分(图 12),小地下室采用局部两

层做法,满足停车需求,也有利于通过汽车坡道,实现

与大地下室便捷连通。 地下室西侧临空,实现自然采

光通风,结合中部的采光通风井设计,提升住户归家

泊车体验,缩短建造工期和建筑成本。

第43页

·32·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12 架空地下室设计断面

3. 3 景观设计

中国自古就有对“山水”崇拜的传统。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山水”成了景观、风景的代名词。 人们的情

感与之融为一体,对山水的向往植根于人们普遍的心理

和行为活动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山水文化”

[4]

中庭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场地的地形特色,依山就

势,在北宋名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寻找灵感,同时

借鉴了各地园林的精粹,设计叠水飞瀑的场景,打造出

具有古典意境的山水园林画卷。 整体空间分为三进,

一进院的主入口广场两侧设计迎宾水景,端庄大气主

入口门楼,让业主更有归属与自豪感;气势长虹的叠水

飞瀑水景串联二、三进院,水景的源头在地势较高的三

进院,自山上落水而下,蜿蜒曲水,落入二进院落积聚

而成小湖泊,“水借山势,山借水景”,为业主打造游山

望瀑、悠游山林的归家体验,如图 13 所示。

图 13 云著天境项目中庭景观理念

3. 4 流线设计

坡地项目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车行流线设

计。 如何使车行流线能平顺到达项目的各个台地,如

何让流线设计达到经济合理同时,减少占用地块内可

建设用地面积,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都起着至关

重要的决定性作用[1]

。 项目主要车行流线分为南北

两部分,北侧车行流线主要服务从工业路一侧回家的

居民,同时也满足到西侧社区服务中心上班及办事的

人员出行需求;南侧车行流线主要服务从南侧梅林路

回家到达 385 标高组团台地的居民,南北两侧动线通

过内部地下室形成连通,地面上通过东侧边界部分的

消防通道连通,可满足通达的交通需求,小区中庭内

部完全人车分流,创造安全、宁静的社区环境;幼儿园

车行流线也细分为西侧的教职工车行流线以及北侧

的家长接送车行流线(图 14);流线设计既有坡地特

色又符合安全便捷的归家需求。

图 14 云著天境项目车行流线

4 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提高、城市内部可建设用地日

益紧缺的当下,城市周围以及城市中的大高差坡地的

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城市用地紧缺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果采用简单粗暴的三通一平做法,将造成人力、物力

的浪费,同时导致城市规划同质化严重,缺乏区域特色

的问题。 云著天境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对充分利用思

考空间和资源,在满足整体规划的前提下,以成本控制

和施工便利为原则,采用包括分台地设计、自然放坡、

架空地下室、吊脚楼、少量低矮挡墙的综合手段,应对

坡地竖向设计难题,简化场地设计和施工,合理规划流

线设计;在北宋名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寻找灵感,

借鉴各地园林的精粹,打造出具有古典意境的山水园

林画卷,让项目保留坡地的自然特色,打造差异化项

目,创造契合坡地特质的舒适“山居”社区,为城市化建

设中的大高差坡地项目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可推动建设更多的特色小区、特色城镇。

参 考 文 献

[1] 段雪峰,刘禔. 山地复杂地形的竖向处理[J]. 山西建筑,

2012(8):22 - 23.

[2] 许迎. 基于竖向设计的总图设计研究[ J]. 科技创新导

报,2014(11):11,13.

[3] 任欢. 坡地场地竖向设计优化[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2014.

[4] 张璟. 坡地景观之浅论[J]. 《景原》学刊,2009.

第44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设计研究

———以福州 1 号线梁厝站上盖商业街项目为例

卢 唯

(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当地铁上盖开发与历史建筑群两种地块属性相重合时,该地块的开发不仅要满足历史建筑群及周边地块风貌

属性的延续,还要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同时兼顾地铁出入口带来的人流影响,为生产和生活交流创造一个宜人的环

境。 为此,分析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的建筑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具体

分析和探讨,明确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的基本特征,以实现地铁出入口人流和上盖商业的业态相结合。

关键词: 历史建筑群;地铁上盖;商业开发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33 - 06

Research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design of subway superstructure in historical buildings area

———Take the project of Fuzhou line1 liangcuo Stantion subway superstructure business street an example

LU Wei

(Fuzhou Rail transit Design Institute Co,Ltd,Fuzhou 350001)

Abstract:To adapt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develop rapidly ,when the project is not only in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group but

also on the subway superstructu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needs. The development

should continue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surrounding buildings. The development should make 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subway and balancing the subway pedestrian flow,creating an environment for production and life. Through describing the meaning of architectural master plan and monomer design for the subway super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buildings,the article makes a reasonable

design which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cases,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chitectural master plan and monomer desig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way superstructure development are preliminary defined. The design achieve the goal of combining subway pedestrian

flow and commercial pedestrian flow.

Keywords:Historical buildings; Subway superstruc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卢唯(1990. 08— ),女,工程师。

E-mail:550488838@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6 - 19

0 引言

伴随城市的发展和地铁线网构架的形成,越来越

多的市民选择乘坐地铁作为通勤、出游等公共交通工

具,使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我国城

镇化进程趋于平稳,城镇的发展逐渐从增量规划向存

量规划转变,越来越多的历史地段通过整合、更新、再

利用等方式参与、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1]

城市轨道交通为历史风貌区的发展带来便捷的

可达性,优化了风貌区及周边地块空间结构。 为此,

合理利用地铁出入口地块,为风貌区的旅游开发吸引

更多的人流,辅助风貌区现存业态与周边现代产业业

态过渡和融合,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实现风

貌区与地铁上盖开发的共赢。 本文以梁厝上盖商业

街项目为例,分别从风貌区用地条件、地铁上盖建筑

拟解决的问题、地块解读分析策略和单体建筑设计特

征进行探讨。

1 有机更新及城市触媒理念相结合

1. 1 有机更新理论

吴良镛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 中,

提出了“有机更新”的理念。 在经济建设大发展与文

化遗产保护相碰撞的情况下,从有机更新的理念提出

确定保护区、缓冲区的概念,对保护区内发展中的新

第45页

·34·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建筑遵从建设的新秩序,即在体量、高度、造型等方

面,要尊重历史遗产所在环境的文脉,尊重文化遗产

所在主体的情况,以烘托文化遗产,加强原有文化环

境特色[2]

梁厝村属于历史建筑群,福州市已编制相关梁厝

保护规划,对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功能业态、开放空

间、建筑风貌等做了指引。 梁厝保护规划,契合了有

机更新理论中的积极保护的观念。

1. 2 城市触媒理论

美国建筑师唐·洛干和韦恩·奥图在《美国都市

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中提出的城市触媒理论,

对历史建筑群保护区地铁上盖建筑,具有启发的意

义。 城市触媒理论认为,城市规划能通过一个新建的

元素,额外激发街区其他元素的价值———就像化学反

应中的催化剂(触媒)

[3]

现代轨道交通的便捷,将为该街区创造更好的

可达性,从而给正在从风貌民居向文创旅游价值转

向的历史建筑群带来了更多的人流。 结合地铁出入

口新建的上盖建筑作为载体,将会成为植入历史建

筑群的新元素,与原有的历史风貌元素之间产生反

应,让整体的街区生发出比原本单一的历史建筑群

自身更大的价值,带动历史街区及相邻现代建筑街

区的发展。

1. 3 理论指导的目标

融合有机更新理论及城市触媒理论在历史建筑

群区域地铁上盖开发的思考,新建建筑要与所保护的

环境,在高度、色彩、肌理等方面做到整体协调;整合

地铁资源,在功能和造型上引入新的元素,作为周边

街区的媒介,为远期的业态规划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 风貌区内待开发地块设计难点

福州梁厝上盖商业街地块,位于仓山区贻燕路与

永南路交叉口的西北侧。

2. 1 梁厝村历史建筑群介绍

梁厝村位于福州市三江口片区仓山区城门镇,距

离福州中心城区约 20 km,是建筑风貌保存较为良好

的传统聚落[4]

。 从航拍图中可以看出,村落内的民居

以院落式为主,屋顶为筒瓦双坡屋面,封火墙的样式

有多种。 梁厝村历史建筑群进入福州市第二批历史

建筑群名单,目前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 城市建设应

延续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因此,在城市建设

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语言[5]

。 梁厝村现状如

图 1 航拍图所示。

图 1 梁厝村现状航拍图

2. 2 项目用地条件及上位规划

梁厝村东侧为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其中基地位置

紧邻的东侧地块,为规划建设福州市博物馆新馆及福

州市艺术馆新馆项目,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及规划中的

两馆,都是大体量的现代风格建筑。 根据福州城市色

彩导则,本项目地属于三江口区域范围中的梁厝特色

历史文化街区,其建筑色彩,按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

区的保护规划执行。

根据已编制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

细规划方案,项目地属于梁厝村保护规划控制范围,

属于 9 m 檐口高与 12 m 屋脊高控制区。

2. 3 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内容:项目用地为商业用地,可作为梁厝村

旅游开发配套商业性质开发。

设计规模:本案用地面积约 3101 ㎡,容积率 1. 0

以下,建筑密度 48% 。 考虑到地块的高度控制要求,

层数不超过三层。 配套设施:垃圾集散间一处,以及

强弱电间、水泵房及水池等。

设计要求:本项目应采用坡屋顶,建筑风格应与

梁厝历史建筑群协调。 建筑肌理的恢复、织补,应符

合传统格局、尺度;新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材质

等,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项目功能植入符合现代功

能需求的服务设施,激发历史地段活力。

2. 4 地块设计难点小结

在基于历史建筑群文化的商业开发设计中,历

史建筑群文化赋予了地块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新

建建筑带来了新旧对话、承前启后的任务。 历史建

筑群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建筑体量、建筑

高度、立面风格、建筑材质色彩以及建筑空间肌理

上;新建建筑需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保持历史建筑群

的传统空间肌理与风貌的延续,并顺利过渡到周边

的现代建筑中。

第46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卢 唯·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设计研究 ·35·

3 地铁上盖建筑设计要求及设计难点

1 号线梁厝站是福州已开发并正在运行的站点之

一。 本项目位于地铁 50 m 控制保护区范围,应满足《福

州市轨道交通条例》《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

《福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及《福州城市轨道交通

控制保护区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同时项目建设方

案应征求地铁主管部门意见,与地铁地下空间、出入口等

做好衔接,并优先保障地铁建设及使用安全。

3. 1 梁厝站上盖用地现状

项目地红线内局部地下为地铁 1 号线地下梁厝

站车站主体建筑及轨道区间,基地中央邻近转角处,

有地铁 4 小件(4 个风亭及一个安全出入口)出地面,

该 4 小件为目前正在运行梁厝站使用的配套设施。

项目内地铁四小件现状如图 2 所示。

图 2 项目地内地铁设施现状

3. 2 上盖建筑用地

(1)标高:上盖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已建

的地下建筑标高。 在开发设计地下空间时,水平距离上

与梁厝站地铁地下建筑退开保护距离,并预留施工误差

距离;在垂直方向上,在地铁建筑上方建设的建筑,需考

虑地铁建筑的结构承载能力。 梁厝地铁上盖商业街基地

及周边标高关系及地铁设施标高如图3 所示。

图 3 基地及周边竖向空间关系图

(2)功能共建:该地块内预留了梁厝站 4 号出入

口,作为梁厝站在该地块内通往梁厝村广场及永南路

的两个方向的出入口。 4 号出入口与上盖商业街共

同施工,作为整体考虑。

(3)新建建筑要保证基地内的地铁四小件的正

常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

4 地块解读及用地策略

地块解读及策略思考的侧重点为新旧建筑的对话。

前提:满足容积率在 1. 0 及历史建筑群风貌区限

高的前提下,并满足开发建设及地铁回购需求,建筑

需做 3 层或局部 3 层。 以此前提,衍生出对地块的两

种不同解读。

方案一:做一栋楼,在地块场地基本饱和利用的

基础上,沿东南侧做 2 层,沿西北侧做局部 3 层。

基地西北侧为梁厝村主要广场。 方案一将基地

占满的做法,隔断了外侧道路和梁厝视线和空间上的

联系,鸟瞰可以看出建筑和屋顶的体量较大,与梁厝

历史建筑肌理融合性差。 方案一占满基地做法模型

模拟图如图 4 所示。

图 4 规划方案一模拟图

方案二:做两栋楼,在场地中转角人流主要入口

处,将空间打开,做满 3 层,开发半地下室一层,由梁

厝村方向进入。 剖面示意图如图 10 所示。

分析梁厝村的整体建筑肌理可以看到,建筑群落

大多背靠燕山,面向梁厝河与闽江方向。 新建建筑顺

应梁厝村整体建筑朝向,在贻燕路段,建筑面向梁厝

河与闽江;在永南路段,建筑面向永南路与东侧楼栋

呈围合之势,在转角处形成开放的中央广场。 方案二

打开转角空间做法模型模拟图如图 5 所示。

图 5 规划方案二模拟图

项目地作为梁厝村的地铁人流枢纽,是梁厝村与

外部人流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人流主要出入口处将空

第47页

·36·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间打开,让外部空间与梁厝村广场有了视线联系,并可

以合理利用需保留的地铁风亭和楼梯间等设施,作为

城市景观小品,作为梁厝村游览的序曲和导览用途。

基于有机更新的理论,新建建筑应在建筑体量上

与历史建筑群保持整体关系。 目前方案一体量相对

较大,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拆分的

手法,打开了转角的空间。 从建筑体量上对比,方案

二的两栋楼减小了单栋楼的大体量感;从建筑肌理上

对比,方案一将场地占满,只留下沿红线四周的道路

穿行空间;方案二形成了街巷空间,局部放大的中央

广场为地铁出入口,为去往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

人流提供了集散场地;从地铁设施共建的角度对比,

方案一中,已建的地铁设施与新建建筑距离过近,3

个风亭包容在建筑中共建,将会影响新建建筑内部的

空间;方案二让大部分地铁设施保留出地面的做法,

这样保证了外部和内部的空间完整性。

综合以上两个方案的对比分析,综合选择了方案

二,两栋楼的布局作为深化的方向。

5 建筑风格融合的设计思路

基地位于梁厝村东南角,与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距

离仅 250 m。 本项目的建筑建成后,将成为梁厝村古

村落建筑与周边现代建筑对接的接口,起到承前启后

的过渡作用。

梁厝村的历史建筑群建筑白墙黛瓦、曲线山墙、飞

檐翘角,其中保存较好的古建筑有永盛梁氏宗祠、得辉

梁公家庙、三落里民居、三老爷故居等[6]

。 海峡文化艺

术中心的建筑形象,是现代简洁的 5 个“茉莉花瓣”,建

筑体量较大,功能为剧院、音乐厅及艺术博物馆等。

本项目的建筑风格造型上,有两个方案的思考:

方案一:建筑风格主要延续梁厝的历史建筑群建

筑风格,以曲线山墙和坡屋顶为主导,以白墙、青砖及

木色清漆为主要材料。 该方案的建筑风格与梁厝村

古建筑群落风格相仿,但与周边现代建筑的过渡功能

较弱。 方案一实景鸟瞰图如图 6 所示。

图 6 方案一实景鸟瞰图

方案二:提取历史建筑群建筑坡屋顶及山墙等元

素,以更加简洁的手法进行处理。 在屋顶的处理上,

利用坡屋顶的穿插咬合,以消解现代建筑的大体量。

处理后的屋顶,保持了与梁厝村屋顶相适宜的尺度。

在山墙处,用灰色真石漆的线条来提示历史建筑群建

筑的穿斗结构;屋顶的筒瓦和外墙的木格栅都在材料

上,使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群建筑相融合。 玻璃幕墙

及灰色铝板的应用,使该建筑能很好地过渡到周边的

现代建筑中。

沿街面的建筑整体尺度宜人,沿街店面商业氛围

良好。 从梁厝村的视角,可以看到该建筑与周边环境

相得益彰,屋面结合露台错落有致。 方案二实景鸟瞰

图如图 7 所示。

图 7 方案二实景鸟瞰图

造型方向的思考,是以有机更新为基础,与梁厝

历史建筑群达到整体协调为前提,方案二更多地融入

了城市触媒理论,用简化的传统建筑手法搭建框架,

在局部强调现代材料的元素。 从方案二的实景鸟瞰

图中可以看出,新建建筑的第五立面丰富且富有层

次,与历史建筑群的屋面体量感能保持相近。 在融合

地体设施方面,方案二对出地面的地铁设施进行了造

型二次设计,沿用了新建建筑的不规则坡屋顶来整体

改造,风亭顶部出风口满足功能要求,并加上横向构

件,保证视觉美感。 方案 二 体 块 推 演 过 程 如 图 8

所示。

图 8 方案二体块推演过程

第48页

2023 年 12 期 总第 306 期 卢 唯·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设计研究 ·37·

综合对比以上两稿立面造型对比,选择兼顾历史

风貌建筑及现代建筑简约元素的方案二为立面造型。

6 地铁设施的共建策略

6. 1 本项目建筑与出入口共建

梁厝站 4 号出入口作为 1 号线梁厝站在永南路

的出入口,将与本项目的商业建筑合建。 4 号出入口

到达的负一层,是梁厝站的地下商业开发空间,该区

域有一部楼梯和一部扶梯可以到达梁厝站的站厅层。

4 号出入口的建设,不仅可为梁厝站地下商业吸引梁

厝村方向的人流,还可以盘活本项目的地上商业与梁

厝站地下商业人流,形成商业的聚集效应;地上地下

商业业态可整体考虑,互相补充合作共赢[7]

6. 2 本项目地下室与地铁设施共建

本项目利用地下空间,设置生活水泵房、消防泵

房、消防水池等,需配建约 450 ㎡的地下室。 因项目

地下空间约有 1 / 3 的已被地铁占用,考虑到开挖的成

本和可用空间,本项目的地下室与梁厝站 4 号出入口

一同设计,可共同施工,以减少地下室的围护面积。

上盖商业街及梁厝站 4 号出入口地下一层平面图如

图 11 所示。

6. 3 本项目建筑与地铁风亭共建

用地红线内的地铁设施四个风亭朝向各异,与本

项目建筑轮廓有部分面积重叠。 地铁的四个风亭集

中在中央广场,现状为顶部排风的风亭。 共建设计策

略上,风亭 1、2、3 在投影范围内与新建建筑轮廓有面

积重叠,将这 3 个风亭在覆土范围内进行转换改造,

以此重新设计 3 个风亭的出地面轮廓。

其中,风亭 1、2 转换后的轮廓,在中央广场处与

新建建筑轮廓相邻,出地面的风亭可延续原顶部排风

方式,风亭高度根据地铁设计规范,最小值为 2 m,减

小风亭对中央广场的空间影响。 风亭 3 与新建建筑

轮廓无重叠面积,在基地沿规划路的转角处,转换后

的风亭 1、2 与风亭 4 在沿规划路标高处,形成了中央

广场的围合空间。 所以,将风亭 1、2、3 的外立面统一

考虑,进项景观化的处理,并结合新建建筑的立面造

型,延续新建建筑的立面元素,统一材质和做法,并结

合高差台阶处设置坡屋顶,将风亭对商业业态和城市

广场景观氛围的影响降到最低。 风亭 1、2、3 立面改

造效果图如图 9 所示。

风亭 4 与新建建筑重叠面积较多,设计与新建建

筑合建,在覆土内完成风道转换,出地面后竖向排风

道共 3 层高,在坡屋顶处顶部排风。

图 9 风亭 1、2、3 立面改造效果图

7 项目功能介绍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梁厝上位规划对屋脊和檐口

标高的高度控制,以及地块容积率 1. 0 的规划要求,

建筑在做到三层的情况下,需在滨河空间一侧开挖半

地下室。 建筑剖面示意图如图 10 所示。

图 10 剖面示意图

剖面上形成一层滨河界面为商业入口,二层规划

路为商业入口的独特商业形态。 地块内有两个地铁

出入口,一个在一层开向梁厝村广场的滨河空间,一

个在二层开向永南路段,满足不同标高处和不同方向

的人流需求。 各层平面图如图 11 ~ 图 14 所示。

图 11 上盖商业街及梁厝站 4 号出入口地下一层平面图

第49页

·38· 福 建 建 筑 2023 年

图 12 上盖商业街及梁厝站 4 号出入口一层平面图

图 13 上盖商业街及梁厝站 4 号出入口二层平面图

图 14 上盖商业街三层平面图

在平面布局中,上盖商业街结合梁厝站出入口的

整体设计,在保证地铁出入口的功能前提下,将沿街

的一侧作为商业的入口界面,附属用房布置在人流较

少处,并在一层局部设置公共卫生间,不仅满足了商

业功能配套公共卫生间的使用,也兼顾了作为地铁出

入口人流的使用,互利共赢,为市民带来更好的出行

体验。 上盖商业街及梁厝站 4 号出入口流线分析图

如图 15 所示。

图 15 上盖商业街及梁厝站 4 号出入口流线分析图

8 结语

基于有机更新及成熟触媒理论下,历史建筑群风

貌区的地块建筑开发,在需要考虑历史文脉的前提

下,从体量、立面元素、空间带来的视线影响等几个方

面达到整体一致。 风貌区边缘地块的建筑,还需要考

虑新建建筑作为历史建筑群及现代建筑过渡融合的

载体,引入现代的元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为地铁的上盖开发,在保证地铁安全及运营的前

提下,综合考虑地铁及上盖开发的人流,合理设置地铁出

入口。 对出地面风亭等地铁设施,可在功能和施工时序

可实现的前提下进行局部改造。 出地面的部分与新建建

筑的立面风格统一,尽量减少对上盖商业建筑的影响。

在历史建筑群区域地铁上盖商业开发设计中,综合

考虑了以上两部分的影响因素。 此次梁厝上盖商业街的

设计,为今后历史建筑群周边的 TOD 开发设计积累了

经验。

参 考 文 献

[1] 岳博卿,王曈,张弓伟,等. 基于弹性规划的历史地段活

化利用实践———以福州市梁厝村历史地段更新实践为

例[C]. 2020 / 202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 2021 中国城市

规划学术季, 2021:497 - 510.

[2] 吴良镛.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为 2007 年 6

月 9 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写[A]. 2007:14 - 18.

[3] 刘亚琪. 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历史街区更新与发展研究———

以泮溪酒家改造为例[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2.

[4] 岳博卿,王曈,宁昭伟,等. 聚落型历史地段的活化利用与实

践———以福州市梁厝古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C]. 中国

城市规划年会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9:2291 - 2306.

[5] 卓均均. 历史文脉延续的历史建筑群保护策略———以福

州市南公园历史建筑群为例[J]. 福建建筑, 2020(10):

9 - 12.

[6] 林敏. 福州市城门镇梁厝村现存古建筑状况调查[ J]. 福

建文博, 2010(4):40 - 47.

[7] 陈莎,殷广涛,叶敏. TOD 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J]. 城市

交通, 2008(6):57 - 63.

第50页

2023 年第 12 期

总第 306 期

福 建 建 筑

Fujian 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

No 12·2023

Vol·306

福州三坊七巷灰塑研究

刘雨菲1 赵 颖1,2

(1. 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1; 2.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福建福州 350001)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福州市著名的灰塑工艺,尤其是在福州三坊七巷区域内展示的独特的风格。 为此,采取实地考

察与数据收集等方法,以深入了解三坊七巷的历史风貌艺术特性,并对该地区的分布模式、装饰位置、主题象征、技巧

应用、颜色运用等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最终,针对如何维护和推广这些灰塑提出建议,期望给保护及弘扬福建文

化的传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三坊七巷;灰塑;闽都文化

中图分类号:TU -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6135(2023)12 - 0039 - 04

Research on gray sculpture in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of Fuzhou

LIU Yufei

1 ZHAO Ying

1,2

(1.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350001; 2. Fujia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society,Fuzhou 350001)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famous gray sculptures crafts in Fuzhou,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Fuzhou's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showing their unique style. We took a site visit and data collection approach to gain an in - 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and conducted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decorative locations,thematic symbolism,application of techniques,and use of colors in the area.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maintain and

promote these gray sculptures,which have a far - reaching influence and practical effect on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Fujian cultural

traditions. As practitioners of architecture,we should also give full play to our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and pass traditional cultural knowledge to the future youth through interesting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research,so that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personally feel the craftsman spirit.

Keywords:Gray sculpture; Three lanes and seven alleys; Mindu culture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 “独具匠心———传统建

筑营造研学项目”(编号:202210388025)。

作者简介:刘雨菲(2002— ),女。

通讯作者:赵颖(1979— ),女,高级工程师。

E-mail:1213717686@ qq. com

收稿日期:2023 - 05 - 10

0 引言

中国的杰出技艺大师们成功地构建出了高质量

的建筑物,使它们成为我国的文化和全球的文化资

产。 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许多产业部门都

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心态,追求速度与效益,却忽略

了精益求精的精神。 现在,我国正从“制造大国” 转

变为“制造强国” 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并弘扬优

秀文化传统,以培养和提升工匠精神。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闽都文化,为受到

了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首先,其主要是

基于古代福建地区(即“闽”) 的历史文明(“古闽文

化”);其次是源于南方地区的土著居民所创造的独

特的地域社会形态与生活方式;再者,就是从中原迁

徙到此地的移民们带来的先进的中原汉人历史及思

想体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海外的各种

外来民族带入的新颖观念,也对该地方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且重要的影响。 这四种不同的力量构成了现代

意义上独具特色的“福州”。

福州灰塑的兴起、传播、发展,与闽都文化有着紧

密的关系,其传统的制作和题材偏向于沿海文化的风

格特点。 三坊七巷的灰塑凝聚了闽都灰塑的精华,体

现了闽都灰塑简洁凝练、素净淡雅的特点,是闽都灰

塑的典型代表。 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院”的三坊七

巷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自古人进入福建后发展的过

程,并且深度描绘出了福建城市文化的演变历程。

本文将对三坊七巷内的灰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其历史演变和含义以及艺术特质,并从分布特性、装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