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卷(一)
南京高三2022年9月高考摸底卷
1.D (移花接木,“文学内化于历史”不是“忽略历史语
境研究”的结果,而是“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的
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D.“导致文学内化于历史”错,移花接木。材料一第
五段提到“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此种艺术手法的
产生,这样就形成了文学内化于历史而不是从历史中
抽象出来研究的趋势”,由此看出,“文学内化于历史”
不是“忽略历史语境研究”的结果,而是“放在历史的
语境中去理解”的结果。故选D。
2.D (A项说法绝对,纷争不一定发生在结论“针锋相
对”的派别之间;结论有所不同也可能发生纷争。B
项立场错解,“不应该提倡回归文本、回归文学特性”
错。据原文可知,作者反对的是“在回归文本、回归文
学特性的研究中回到一种传统的趣味主义”。C项无
中生有,“故意”于文无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
力。A.“说明一切学术论争发生在研究时间接近、
研究目标一致而结论却针锋相对的不同派别之间”
错,说法绝对,纷争不一定发生在结论“针锋相对”的
派别之间;结论有所不同也可能发生纷争。B.“不应
该提倡回归文本、回归文学特性”错,原文说“研究回
归文本、回归文学特性”会导致“传统的趣味主义”“以
所谓的审美非功利,来遮蔽对历史、对意识形态的诊
断”,据此可知,作者反对的是“在回归文本、回归文学
特性的研究中回到一种传统的趣味主义”。C.“因为
其故意穿凿附会而忽略作品的文学艺术特征”错,原
文中提到索隐派专门“探求隐藏在小说作者与故事情
节背后的本事,以据此阐释小说文本的‘微言大义’”。
这些解读多建立在拆字猜谜、牵强附会的基础上。又
提到“影射研究实亦政治性的、道德性的索隐研究,多
有硬解、曲解之嫌”,这是研究派别的表现,并没有“故
意”的意思,所以属于无中生有,“故意”原文无据。故
选D。
3.A (论点错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者对学术争论
意义和原因的认识”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只分析了原
因,未谈及学术争论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
力。A.“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者对学术争论意义和
原因的认识”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笔者认为,这种回
避,一方面是时间因素,可能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
表的时间过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商榷与对
话的前提是两者目标一致。”只分析了原因,但未谈及
学术纷争的意义。故选 A。
4.① 将红学的历史学、思想、文学研究对象放在历史的
语境中,对其进行考察;② 把红学研究的眼光扩大到
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脉络中,扩大到整个世界史
的学术趋势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筛选文中信息的
能力。根据材料一原文标题《以历史化态度推进红学
的发展》可知,红学研究的“历史化态度”主要在材料
一中体现。根据材料第三段“无论历史学、文学还是
思想的研究,都需要一个历史化的过程,这才有可能
达成文学、历史学与思想研究的有机融合,甚至达成
研究范式的突破”,倒数第二段“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
理解此种艺术手法的产生,这样就形成了文学内化于
历史而不是从历史中抽象出来研究的趋势”,最后一
段“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就是不断地将研
究对象历史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红学的精髓”,从以上
信息可归纳出:将红学的历史学、思想、文学研究对象
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对其进行考察。根据材料一最后
一句“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在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
脉络中,放在整个世界史的学术趋势中,重新定位《红
楼梦》,我们的研究格局就可能会有更大发展”可归纳
出:把红学研究的眼光扩大到整个中国文化历史的发
展脉络中,扩大到整个世界史的学术趋势中。
5.① 索隐与考证都是一种历史学研究,彼此间展开的
关于本事问题的对话和商榷,具有历史学研究价值;
② “新红学”研究的不同派别,其研究重点虽有所不
同,但若将其有机融合,则可望实现研究范式的突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文中要点的能力。关于价值
的讨论,根据材料一原文“归根到底说,索隐和考证其
实都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都是在小说外寻找现实的
本事。王国维没有涉及小说的本事问题,胡适等人就
不便与王国维展开对话。而索隐派毕竟也在进行本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