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画报

时政生活杂志
茂名权威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平台
壹 品麗系工
帕沙臻品古法生晒 红茶
茂名权威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平台
茂名画报 MAOMING PICTORIAL
广东省优秀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44-Q1140
邮发代号:46-83
专注印刷、出版
《茂名画报》专注于传媒出版、设计印刷、广告装潢、影视动漫,是广东省政府机关定点印刷供应商。拥有丰富的出版印刷经验,与国内近20家出版社组成出版矩阵,可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刊物、书籍、画册、宣传品等,提供内容策划、撰稿、校对、图片拍摄、设计、印刷、书号申请等一站式服务。
广东省政府机关定点印刷、广告服务、数据处理服务绩效评价及咨询服务供应商
目录 CONTENTS

06MAOMINGCOVER茂名封面
茂名崛起: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新标杆
禅茂协作结硕果,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茂名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滨海绿城
活力时尚、蓝绿交织、产城辉映
24EVENTS 事件
广告索引
封二大名壹品·壹品晒红
P01 茂名画报
P03 大名壹品·野生古树晒红
P05 丽登月饼
P60 大名壹品·鲜猪肉腊味
封三 新粤宝冷气
封底大名壹品·化橘红
26OBSERVATION观察
广东为何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新春第一会”召开
34REGIONALFOCUS区域聚焦
高州2024年GDP首破800亿元全力冲刺千亿生产总值目标全力冲就对了


广东省优秀期刊茂名权威新闻发布和文化传播平台
出版人PUBLISHER潘康虎PANKANGHU
编委会主任DIRECTOROFTHEEDITORIALCOMMITTEE何火权HEHUOQUAN
名誉社长HONORARYPRESIDENT 吴土新WUTUXIN/潘胜PANSHENG 陈衍广CHEN YANGUANG/潘香莲PAN XIANGLIAN
社长PRESIDENT
李春放LICHUNFANG
副社长DEPUTYHEAD
黄兴光HUANGXINGGUANG/许碧容XUBIRONG/曾景泓ZENGJINGHONG
总编辑EDITOR-IN-CHIEF
曾景泓ZENGJINGHONG
编辑EDIT
杨子枫YANGZIFENG/周东亭ZHOUDONGTING
设计DESIGN
广东海尚传媒集团GUANGDONGHI-FASHIONMEDIAGROUP
设计师DESIGNER
柯燕KEYAN
技术总监TECHNICALDIRECTOR杨磊YANGLEI
封面摄影COVERSHOOT海尚图库HI-FASHION GALLERY
出版发行DISTRIBUTIONANDPUBLICATION
国内统一刊号DOMESTICPUBLICATIONNOCN44-Q1140邮发代号POSTCODE46-83
发行范围DISTRIBUTIONRANGE
国内外公开发行PUBLICLYRELEASEDATHOMEANDABROAD定价PRICE
内地10RMB/MAINLAND10RMB
港澳台40HKD/HONGKONG,MACAOAND TAIWAN40HKD海外8USD/OVERSEAS8USD
印刷PRINTING广州市晨辉印务有限公司
GUANGZHOU CHENHUI PRINTING CO.,LTD.
编辑EDIT《茂名画报》社MAOMINGPICTORIAL
出版PUBLISHING茂名画报传媒集团MAOMINGPICTORIALMEDIAGROUP
主管SPONSOR中共茂名市委宣传部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THE CPC MAOMING MUNICIPAL COMMITTEE
社址CLUBGROUNDS
中国广东省茂名市光华南路文光一街158号A栋
BUILDING A,NO.158 WENGUANG 1ST STREET, SOUTH GUANGHUA ROAD,
MAOM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CHINA
广告发行ADVERTISINGRELEASE0668-2881006
传真FAX0668-2881006邮编ZIPCODE525000
邮箱E-MAILmm2881006@126.comQQ821299325
常年法律顾问LEGALADVISER
陈丽虹(广东海日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CHEN LIHONG (DEPUTY DIRECTOR OF GUANGDONG HAIRI LAW FIRM)
合作门户网站COOPERATIVEPORTAL
茂名传媒网(http://www.cm868.com)
本刊部分引用互联网文章和图片,请原作者与本刊联系领取稿酬面向国内及台湾、香港、澳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荷兰、希腊、法国等30多个地区和国家华人华侨聚居地发行。
茂名地区各邮政报刊亭上架零售


44WIDEANGLE广角
仁心“肠”常相伴,仁术守护“胃”来杏林妙手祛病痛,保“乳”保命塑健康
48CULTURE 文化博贺渔港:千年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52DISCOVERY发现
高州多地举办洗夫人文化活动缤纷活动领略洗夫人传奇
高州忠平社年例吸引近十万人次走进沙田镇万人空巷年例狂欢
58SPECIALCOLUMN专栏
不断刷新的工作观:时代浪潮中的自我重塑零糖社交
丽登月饼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非遗(拖罗饼技艺)传承保护单位

非/遗/经/典 礼/遇/非/凡
企业地址:化州市鉴江区白鸠捧村雷打岭(自编78号)企业电话:0668-7379188企业网址:http://www.lidengby.com
Maoming Rising
茂名崛起: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打造现代化滨海城市新标杆
文丨周东亭图丨海尚图库
在广东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茂名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茂名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城乡融合和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到新能源领域的异军突起,从茂名新城的蓬勃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茂名市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油。
如今,这座滨海绿城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势待发,向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迈进。

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加速,多链共建成效显著

茂名市,这座以石化产业闻名的城市,近年来通过实施“五链共建”战略,成功破解了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的旧局面。“五链共建”,即依托茂名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024年,茂名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0个,涵盖石化、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广东百翼锂电池基地的顺利投产标志着茂名市在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基地预计年生产聚合物锂离子电池8400万只,填补了茂名市在新能源电池生产方面的空白,也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茂名市还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推动“五链”向“多链”拓展。欣旺达电白基地的延链项目,就是茂名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该项目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茂名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
除了新能源产业,茂名市的石化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东华能源茂名项目一期的建成试生产,让茂名市的丙烯年产能达到了66万吨,聚丙烯年产能达到了48万吨。这些项目的落地投产,充分提升了茂名市石化产业的竞争力,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的推进,更是为茂名市的石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此外,茂名市还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茂名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华南钛谷项目的落地建设,就是茂名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该项目填补了全国从钛矿到钛材的全产业链生态圈的空白,预计将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

城市建设:新城崛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城市建设方面,茂名新城的建设如火如茶,23项交通项目全面铺开,茂名南站、奥体中心等重点项目提速建设,“两轴一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不断深化拓展。
东粤路、文才西路等道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了茂名市的城市交通网络。这些道路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城市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且,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茂名市还注重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通过优化城市设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茂名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的建设,就是茂名市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
此外,茂名市还提出了构建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和茂名新城“现代活力核”,以及南部滨海“未来发展核”的城市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明确了茂名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为城市的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的开港,茂名市的海洋经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港区规划有13个万吨级以上的油气化工品泊位,将进一步打通茂名石化产业原料上岸、产品下海通道,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同时,茂名市还加大了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提质,县镇村价值重塑
通过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茂名市在提品质、增动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小切口改革进入“工笔画”阶段。
信宜市玉都新区的建设成为了粤西首个县域城市设计从“施工图”变成“实景画”的典范。该新区通过优化城市设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同时,信宜市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除了信宜市外,茂名市的其他县区也在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高州市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化州市则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打造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食

招商引资:机制创新,成效显著
品加工、现代物流与航空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乡村振兴方面,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提质行动,茂名市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通过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医联体建设等措施,茂名市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茂名市还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2024年,茂名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达50个,协议投资总额达到数百亿元。“佛茂指挥部 ^{+} 投资促进局 ^+. 小分队”招商引资新机制的优化,让茂名市成功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落地。
佛茂协作成为了茂名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作为佛茂协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缩影,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该合作园规划总面积9882亩,分设五个产业集聚区,推动项目的快审、快建、快投产。通过佛茂协作,茂名市不仅引进了大量优质项目和技术人才,还促进了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对接和协同发展。

除了佛茂协作外,茂名市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经贸活动,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投资推介会、参加国内外展会等方式,茂名市成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投资。同时,茂名市还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落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壮志凌云起,春潮涌动时。茂名正将“加码”政策化作“加速”发展的强劲动力,誓要在市域崛起、县域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勇立粤东粤西粤北发展潮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未来。
禅茂协作结硕果,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禅茂协作不断深化。从产业合作到金融支撑,从反向飞地到多元领域协作,两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共同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随着禅茂协作的累累硕果不断涌现,不仅为佛山茂名两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粤西地区乃至全省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典范。
如今,禅茂产业转移合作园(茂南片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的道路纵横交错,吸引着众多企业纷至沓来。佛山禅城区与茂名茂南区共建的产业合作园(盈耀分园),作为“产业飞地”的典范,主要招引先进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2024年禅茂招商队伍推动茂南新签约超千万元项目达36个,投资额约55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为茂南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禅茂两地的产业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禅茂协作的重头戏中,罗非鱼产业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一环。茂南区作为罗非鱼养殖的主产区,其养殖规模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在禅茂两地的共同努力下,两地携手从标准、强链、科技、金融、品牌、服务等维度赋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茂南区罗非鱼养殖产量达到了4.3万吨,同比增长 .6% 罗非鱼年产值约20亿元,同比增长 11%_{\circ}
在金融支撑方面,茂南区成立了茂名市首个金融产业促进会,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茂南五大园区,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通过这一平台,茂南区已成功为园区内企业授信融资超10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茂南区还出台了《茂名市茂南区金融支持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试行)》,通过金融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不仅激发了金融机构服务罗非鱼产业的积极性,也为罗非鱼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禅茂协作的创新实践中,“ 3+3+N^{\mathfrak{s}} 反向飞地格局的构建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一笔。这一格局涵盖了佛山禅城、茂名茂南、云浮罗定三地,集聚了运营、科创、产业三类功能,提供了N项服务。通过这一平台,禅茂两地实现了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的自由穿梭和高效配置。
在农业农村方面,茂名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积极作为,禅茂两地通过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业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据统计,2024年禅茂两地农产品产销对接频繁,多渠道推动茂南农产品畅销禅城,荔枝等销售额大增。
茂南·罗定(禅城)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反向飞地的经典样板,目前已吸引了7个企业和单位入驻,举办了55场次活动。这些企业和单位的入驻,为茂南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这一平台,茂南区与禅城区、罗定市实现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禅茂“反向飞地”打通了区域资源通道。“茂南借助禅城的资源优势与先进经验,加速产业升级步伐;禅城也拓展了产业“版图”,实现双赢!”茂南区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教育领域,禅茂两地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2024年,两地共有15名教师互派交流,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人社领域,禅茂两地通过就业服务、

除了产业合作和金融支撑外,禅茂两地还在农业农村、教育、人社等多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两地农业农村、教育、人社等多部门结对互助,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
技能培训等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优化利用。通过这一合作,不仅提高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也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禅茂协作的推进过程中,禅茂招商队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他们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在队伍的推动下,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种苗企业海南宝路公司与茂南签约,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现代水产种业园。
此外,禅茂招商队伍还围绕“一条鱼”和“一桶油”两大产业,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入驻,将有效完善当地的产业链条,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2024年禅茂招商队伍共引进龙头企业20余家,为茂南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禅茂两地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共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开创区域协作的新篇章,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City-Industry Integration
茂名新城: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化滨海绿城活力时尚、蓝绿交织、产城辉映

新年伊始,茂名新城的建设现场如火如茶,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坚定的奋进决心。茂名市正大力推动新城建设全面提速,旨在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座活力时尚、蓝绿交织、产城辉映的现代化滨海绿城,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茂名新城的建设,是茂名市顺应城市融合发展的“时与势”作出的战略谋划。随着广湛高铁的即将开通和2026年省运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茂名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茂名新城的建设,正是抢抓这两大历史机遇,推动城市沿小东江拓展转向“拥江向海”紧凑布局的重要举措。
2024年11月21日,茂名新城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标志着茂名城市向东向南靠海发展、构建“两轴一两个圈层”城市布局迈出坚定步伐。
2022年12月,茂名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市发展肌理,提出构建“两轴一两个圈层”城市布局,以“圈带联动”加速城市从“多组团、多中心”向聚合化、一体化发展。2024年1月,茂名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因应城市融合发展趋势,作出建设茂名新城决策部署,明确以中组团率先突破引领北组团南拓、中南组团北融“双向奔赴”的城市新形态,牵引“两轴一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加快成型成势,实现城市精明增长。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茂名新城”建设为牵引,举全市之力建设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
目前,茂名新城在库实施项目共有17个,涵盖交通、生态、功能配套和产业兴旺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金额高达330.54亿元。其中,2024年完成投资33.60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95% 。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不仅彰显了茂名新城建设的决心和力度,更为新城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交通建设方面,茂名新城以23项重点交通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东环大道、包茂大道扩建等道路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这些道路的建成将极大改善新城的交通状况,推动北中南组团互联互通,比如,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项目总投资44.31亿元,建成后从市区至南海岛15分钟直达,组团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加快。同时,茂名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也在加快建设之中,未来将成为新城的重要交通枢纽,为新城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供便捷通道。
茂名南站站房工程主体结构和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钢结构均已封顶,标志着新城的地标性建筑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奥体中心项目已进入关键的外观装饰阶段,未来将成为新城的重要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不仅将提升新城的城市形象,更将激发新城的活力和魅力。
茂名新城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和地标性建筑的建设,更注重的是高标准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新城贯彻“精明增长”“紧凑布局”理念,推动城市内涵式增长,形成了“1234”工作思路安排,即一个布局、两大机遇、三项任务、四件事,重点建设“五个新城”。

“一个布局”是指按照“拥江向海、向南拓展”城市发展战略,构建“一核两轴四区”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这一布局将新城与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两大机遇”则是抢抓广湛高铁开通和省运会举办两大历史机遇,推动茂名新城建设全面提速。广湛高铁的开通将极大缩短茂名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为新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省运会的举办则将提升新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新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项任务”包括交通先导带动区域融合、生态优先塑造城市风貌、功能配套提升城市能级。交通先导是新城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城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生态优先是新城建设的重要理念,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功能配套是新城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设施,提升新城的城市功能和品质。

“四件事”则是指加快高铁新城、共青河新城、南站商务区、潘州新城四大平台建设。这四大平台将成为新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点,推动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高铁新城将依托茂名南站,打造集商务、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共青河新城则将以共青河为轴线,打造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城市新区;南站商务区将借力交通枢纽链接湾区优势,打造面向湾区的站前中央商务区;潘州新城则将结合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传承,打造具有茂名特色的
历史文化名城。
在“五个新城”的建设中,茂名新城注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绿城。新城将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形象,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新城还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交通先导带动区域融合是茂名新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城以重点交通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东环大道、包茂大道扩建等道路工程的建设进度。
这些道路的建成将极大提升新城的交通便捷度,为新城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新城还将谋划水东湾至吴川机场快速通道等交通项目,通过“硬联通”串联各组团、直通大湾区,进一步拓展新城的发展空间。2025年广湛高铁开通后,茂名南站到广州站只需70分钟左右,茂名将全面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并对完善城市内部微循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态优先塑造城市风貌是茂名新城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新城坚持生态优先,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用心守护好茂名新城蓝天碧水净土。新城将打造一个“由江到湾、一脉四园”的大型公园体系(构建袂花江“一江两岸”景观,以袂花江生态公园为起点,沿共青河生态湿地公园、寨头河公园,最终到达环湾湿地公园),以郊野公园串联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同时,新城还将以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为契机,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管网排查整治等工作,确保新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功能配套提升城市能级是茂名新城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新城优先推动学校、医院、商业、文化设施等项目落地,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例如,省实附属茂名学校已投入使用,为新城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茂名中学等学校也在规划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新城的教育设施。在医疗方面,新城将加快推动医院等医疗设施的建设进度,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外,新城还将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搬迁等工作,加快多馆文化设施综合体等项目的建设进度,提升新城的文化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兴旺是茂名新城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新城将借力交通枢纽链接湾区优势,打造面向湾区的站前中央商务区。同时,新城还将加快市属国企总部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城运管理数字化中心、农商行总部、联通总部等项目落地。这些产业项目的引进将为新城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新城抓紧临港商务区建设,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围绕绿色化工、商贸研发等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系统谋划全域旅游发展,以“赏一城绿,看一湾海,共一片天”为主题,推动“一湾、一滩、一岭、一线、一江、一河、一站、一中心”(水东湾、一滩、晏镜岭、两点一线、袂花江、共青河、高铁南站、奥体中心)串珠成链,引进星级酒店、民宿餐饮企业,丰富文旅摄影等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茂名新城的建设还注重挖掘和活化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新城将着力挖掘茂名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例如,在新城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具有茂名特色的文化雕塑和景观小品等,让市民在享受城市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茂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同时,新城还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节庆等,进一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新城的文化品位。
茂名新城将推动茂名的城市空间重塑和功能提升,为茂名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今年春节假期,我国消费市场活力涌动,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亮点纷呈,一幅幅红红火火的消费图景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澎湃动力。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 4.1% ,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8%_{\circ}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全国各地掀起“换新潮”,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 10% 以上。全国网上年货节新中式首饰、非遗商品同比增长 45.9% 和 28.3% ,引领年货消费新潮流。国家电影局、商务部组织开展“跟着电影品美食”系列活动,带动“电影 ^+ 餐饮”新消费方式火爆新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超过3.6万亿元,达到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 8.3% ,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今年春节假期,广东文旅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2月4日,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据初步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8日(1月28日至2月4日,除夕至初七),全省接待游客8011.8万人次,同比增长 5.3% ;实现旅游收入745.3亿元,同比增长7.5%_{\circ} 据2025年春节假期全省游客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游客人均花费930元,同比增长 2.0%_{\circ} 种种数据,释放出今年旅游经济乐观向好的积极信号。

2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一2024)》,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广东产业“家底”。报告显示,广东基本已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基本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4万亿元,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气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岭南特色农业加快升级,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01.21亿元,荔枝、菠萝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服务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24年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 11% ,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 :64.5%_{\circ} 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一批公路、铁路、港口、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标准建成投用,一批通信、算力、大科学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茂名市地区生产总值4072.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_{\circ}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1.02亿元,同比增长 1.6% ;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49亿元,同比增长 4.4% ;第三产业增加值2175.52亿元,同比增长 2.0%_{\circ}

据茂名市住建部门统计,2025年茂名市全市1月销售套数2248套,同比上升19.95% ,销售面积219921.49m,同比上升 10.82% ;成交总金额13.18亿元,同比上升 3.78% ;成交均价5991.13元/m²,同比下降 :6.42%_{\circ} 值得一提的是,茂名新春购房热度“狂飙”,年初一至初七全市销售销售套数1410套,销售面积172503.24m,成交总金额10.48亿元,楼市迎来新春“开门红”!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roject


广东为何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省“新春第一会”召开文|黄叙浩黄应来昌道励邵一弘图|海尚图库
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主题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广东连续第三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当今,产业竞争是大国角逐的主战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寄望广东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牢记嘱托,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的广东经济承压前行,而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敢于“顶硬上”的广东人,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续写“春天的故事”?

看家底,“世界工厂”怎么进阶升级?
当前,全球创新链产业链进入深度调整,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实力,已经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关键点。
亚迪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研发成功后,已搭载在近六成插混电动车车型中,突破安全与续航两大瓶颈的中国电动汽车热销全球。
2024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纯血鸿蒙”HarmonyOSNEXT,标志着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正式推出,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短短数月时间,一系列连锁反应迅速发生。
“链式改造”带动全产业链更多企业降本增效。美的集团牵头打造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47万家企业参与数字化改造,帮助供应链相关企业把研发设计效率和生产效率双双提升了约四成,库存积压降低 :5%_{\circ}
“原有APP适配鸿蒙系统的需求,为众多中小企业创造了新的盈利场景;作为一条区别于苹果、安卓的全新独立开发线,未来鸿蒙原生甚至独占的APP开发还将带来更多机会。”资深IT工程师蔡志豪说。
2024年,广东推动1万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经验在全国推广,9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造的新赛道、新机遇涌现,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广东企业纷纷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力争创造更大的领先优势。
率先挺进技术“无人区”,行业标准正被重新定义。在激烈的大屏显示技术“军备竞赛”中,TCL率先开展MiniLED背光技术自主研发,历时6年拿下470项核心专利,站更领先的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自比上国际高端显示技术领域制高点,连续3年蝉联中国MiniLED电视销量冠军。

2024年,广东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荣获53个奖项,比2023年增长 47% ;两项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更是位列第一。
气象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设计应用最复杂、最困难的领域,这一大模型的预报时效比此前全球最先进的预报系统提高了0.6天左右,创新成果已在气象、自动驾驶等行业领域开展应用尝试。
创新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4年,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5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 3.6% 左右,高新技术企业约7.7万家,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一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阵痛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瓶颈,广东“爬坡过坎”履不停,步“闯关夺隘”推动创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丰硕。如今,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每4台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台“广东造”。
202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拥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已形成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广东,这个“世界工厂”,正在布满荆棘与机遇的“进阶”之路上勇毅前行。
看布局,三股产业力量如何重塑“广东造”?
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背后是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良性互动。经济大省广东,如何以颠覆性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工业质量研究部副主任王贵虎认为,当前,广东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跃升阶段。能否抢占产业革命的制高点,能否重新书写世界制造版图的新坐标,关键要看能否做好三篇文章,即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广东喜“新”不厌“旧”,这三股产业力量迅速崛
起,重塑“广东造”。
向新而行,传统产业蝶变焕新。聚焦石化钢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建筑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广东正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希音重新定义“岭南衣”,按需生产“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模式推动纺织服装上下游数字化转型;以美的、TCL为代表的“粤家电”转型科技公司,打造更多有技术竞争力的产品,在全球市场持续“圈粉”。
2024年,全省规上食品工业、纺织服装业、智能家电产业的营业收入均位居全国前列;纺织服装、金属制品业等传统优势产业投资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产量全球第一。

向下扎根,新兴产业聚变成势。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领域,广东逐个出台支持政策,集中资源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亿航获颁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计划2026年量产交付,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如今,广东在低空经济领域已集聚全国 30% 以上产业链企业。
向上突围,未来产业裂变突破。瞄准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量子科技等重点领域,广东正构建未来产业发展体系。
在南方科技大学,世界首款具有多种模仿形式的变胞足式机器人伴着音乐“起舞”,变成小狗、蜘蛛、螃蟹等不同形状。
传统产业跃“级”、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谋“远”,三股力量在岭南大地形成合力,让新旧动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同时,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跃升,服务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广东正加速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看未来,广东为何依然值得期待?
从蒸汽机的轰鸣到电力点亮万家灯火,再到超级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器)每秒超十亿次的跳动,每一轮技术变革都迅速而又广泛地席卷不同产业带来“大洗牌”,甚至引发了全球经济版图的巨大激荡和重心转移。
广东把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作为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领域,技术密集度高、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终将成为比拼实力的“决胜赛道”,也是当前广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关键所在。
2024年9月,广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提出要瞄准未来网络、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未来空间和量子科技七大重点领域。
一座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大装置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子形成超强磁场,吸引全球科技创新智力资源集聚。
在此基础上,广东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智能、生物、能源等领域前沿和颠覆性技术方向,建强用好在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等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生物制造、纳米制造、先进高分子材料3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未来技术产业化。
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产业规模达1800亿元,算力规模、企业规模等均居全国第一方阵。生物制造领域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近一半落户深圳。
而这背后,离不开广东在多领域全方位
促进原始创新,厚培发展土壤。《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于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将“基础研究”列为专门一章,并明确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三分之一,着力培育“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
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活力进发。2024

加速谋篇布局。
年,广东经营主体净增98万户、突破1900万户,其中企业超830万户,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广东新出生人口113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实时在粤人口约1.5亿。
保障资金供给,引入“金融活水”。今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坚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的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变革孕育新机,而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在这盘全球产业实力竞争的激烈棋局中,广东如何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好这关键的一子,这场“新春第一会”将给出答案!


全力冲刺千亿生产总值目标

近日,高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高州在2024年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成绩斐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达809.78亿元,同比增长 4.1% ,比茂名市高出1.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增速跑赢茂名市及全省平均水平。
新鲜出炉的这组数据,不仅标志着高州首次路身“800亿元俱乐部”,更将其推向了2026年GDP破千亿元的冲刺赛道。两年内需完成近200亿元的增量,年均增速需超 11%_{\circ} 这一任务折射出中国县域经济突围的深层逻辑—高州正在以极限倒逼的姿态,探索一条从传统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型的新路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说,高州将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以建设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高州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800亿元背后“百千万工程”提速推进
佛茂蒲康工业园的标准厂房里,7家企业迎春开工,火力全开赶制订单;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建设工地春节“不打烊”,效果图里岭南水乡的一景一物正渐次变为实景图;在镇村,美丽乡村游正酣,年例闹起了传统文化热,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2月5日至6日,茂名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交流会调研组走进高州,所到之处尽是高州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2023年,高州获评省“百千万工程”考核创先类县市优秀等次,取得良好开局。2024年,高州主动走出舒适区,坚持瞄准“走在前列、打造样板”的目标,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一县域经济持续壮大。
高州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24年引进超千万元产业项目78个、协议投资额113.2亿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9.78亿元、同比增长 4.1% 。在2023年工业投资增长 43.5% 的基础上,2024年继续增长 17.2% ,一年建成投产了14个重大产业项目。随着奇瑞汽车等重大项目即将落地,高州的产业实力必将越来越雄厚。
一县城建设日新月异。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高州坚持新城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双向发力,两年多来新增进城人口7万、城镇化率提升5.08个百分点。目前,高州正加快建设“十路十校十公园”,这些项目在城东、城南片区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作用,1.8万亩的未来社区让人充满无限憧憬。




—典型镇村各具特色。
一年多来,高州打造了石鼓“渔网小镇”、南塘镇彭村村、曹江镇荷村、泗水镇滩底村等各具特色、美美与共的典型;改造提升了1.5万栋农房,实现沿公路主干线380公里全覆盖提升,并通过农村公路建设串联起各镇街精彩节点,形成了多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新打造的“鉴江印象”示范带东段亮点纷呈;高州还代表茂名参加省绿美竞风华决赛并进入全省十强。
—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以改革开路、用创新破局,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柏桥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传统镇村定位、小散乱杂格局,推动根子、分界、泗水三镇联动发展和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提质升级。此外,高州还创新农房改造提升“三统一”“四工序”减环节、降成本模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prime{F+EPC+O}^{\prime\prime} 模式,激活了乡村建设动力,勾勒了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现实图景。
地区生产总值达809.78亿元,同比增长4.1%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34亿元,同比增长 *0.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 4.0%*s2024 年,高州捧出沉甸甸的成绩单,显示其稳步进入全国百强县,推动经济总量迈向千亿元级的不俗实力。
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一组组向上攀登的数据,生动地记录了高州2024年的奋斗足迹。高州一直走在不断突围、不断突破的路上。
剑指千亿目标争分夺秒补上工业短板
去年,高州主动抓好佛茂协作,继续强化转作风抓落实“十条硬措施”、全员招商、“多对一”服务企业等举措,工业产业、招商引资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招引超千万项目78个、中财管道等13个项目建成投产、佛茂蒲康工业园21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园即满租…
尽管高州一路奋蹄疾驰,节节攀升,但也要看到,目前高州二产占比低、园区难以支撑大项目落户、个别亩均产出率低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高州的发展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工业,争分夺秒补上工业短板,这是发展所需更是现实倒逼。
今年,高州将深入实施“县域产业补强行动”,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强化与佛茂指挥部高效联动,建设好金石产业带。
金石产业带涉及高州金山街道、茂南金塘镇以及高州石鼓镇,是茂名中心城区与高州城区连接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茂名“两轴一两个圈层”中第一圈层的关键节

锚定9%增速列出八项工作清单
点。借助佛茂协作东风,以一招破除产业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活力欠缺等难题,让区县加快融入茂名一体化发展格局。
去年,高州市紧抓佛茂协作、产业转移机遇,工业投资连续十几个月两位数增长,金山、蒲康、城东3个工业园新增务工人员7000多人,以产业带动了就业、集聚了人口。今年,高州将牢牢抓住金石产业带发展机遇,坚持建强园区平台、精准招商引资和狠抓项目建设“三条腿”走路。
在园区建设方面,重点培育金山高端智造、蒲康电子轻工、城东食品健康、石鼓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继续优化空间布局;在招商引资方面,突出“全员”与“精准”两个关键词,借助省纵向帮扶、佛山横向帮扶力量着眼“链”上招商。同时,高州还将开展“项目落地年”行动,进一步健全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及与佛茂指挥部高效联动机制,为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有利条件。
2024年,高州以809.78亿元GDP路身“800亿俱乐部”;2025年,锚定9%增速剑指千亿目标;2026年,欲完成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市的终极一跃。这场跨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经济跃迁,补上工业短板是关键。这既是一场资源禀赋的突围战,更是一次发展思维的自我革命。
开局即冲刺。今年,高州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 {}^{19%}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_{\circ} 千亿目标倒逼,高州必须以超常规的力度乘势而上、大干快上,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1月13日上午,高州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高州列出了2025年经济发展工作的八项清单一
在促消费方面,高州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精心营造“每镇街有消费节庆品牌,每季度有特色促消费活动”的消费氛围,培育一批“高州手信”品牌,扩大高州名优特产销售。按照大景区思路,推动交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承办体育赛事等活动,打造乡村活动IP,发展相关经济;支持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产业满足多样化需求。
在重点项目方面,扎实开展“项目落地年”,突出抓好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领域162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投入,确保“一申即中”“投放即开工”。严格落实“十条硬措施”,用最快的节奏、最高的效率,尽可能把项目工作朝前做、往前赶。
在工业补短板方面,围绕建设金石产业带,做好规划推进佛茂合作园做优做大。高起点抓好佛茂蒲康工业园建设,实现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融合”。构建全员招商工作体系,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高附加值环节,大力引进优质项目。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高州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以更大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加快建设城东、城南新区,高标准建设1.8万亩未来社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城区常住人口增至50万。抓好“十路十校十公园”建设。在典型镇村建设上,巩固提升第一、二批典型镇村,梯度培育第三批典型镇村。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石鼓、长坡、分界、大井4个中心镇。
在乡村振兴方面,全力培育荔枝龙眼、畜禽水产2个百亿产业集群和香蕉、蔬菜、粮油、饲料4个50亿产业集群。争创更多“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信”字号品牌。
积极配合茂名打造“环浮山岭产业带”,完善建设“鉴江印象带”,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农业示范带和北部环库生态示范带。接下来,农房风貌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推广“三统一、四工序”新模式,“一年七个植树日”“有喜事来种树”等仍是工作关键词。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力争1家以上市属国企获得AA等级信用评价。在财政收支管理方面,继续抓实抓细“田、地、矿、砂”等十项增收措施。在民生方面,扎实推进就业领域五年行动计划,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到落户金山、蒲康、城东等工业园的优质企业就业。同时,抓实抓细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
主动求变、解放思想,是解决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施工图已经绘就,唯实干也。乙已蛇年,高州将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努力实现全年和“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推动高州在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样板。

数读
2024年高州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达809.78亿元
同比增长 a.1%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34亿元
同比增长 0.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亿元
同比增长 .4.0%
全力冲就对了
文|邱茜 图|海尚图库
GDP809.78亿元,同比增长 4.1% ,增速跑赢茂名市以及全省平均水平。高州,粤西这个县城正勇闯千亿俱乐部。
跑赢全省平均水平的数据背后,主引擎是什么?我们来看一组亮眼数据。


2024年,高州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4.6个百分点,远高于茂名其他区县。
4.6% 的固投增速背后,是工业园昼夜赶工的塔吊,是城区新铺开的路网,更是工业投资 12.3% 的强势增长。等风来不如追风去,2024年高州用基建开路、厂房抢建、全员招商三把火,让固投成为拉动高州GDP增长的一驾大马车。
今年是高州“2026年GDP破千亿”的关键一年。摆在高州面前的算术题很现实:两年冲200亿元,两年GDP年均增长 *11%_{\circ} 高州必须冲起来了。
这件事,工业成则事可成。
一方面,要巧借建设金石产业带东风,做大佛茂产业园,方能引得凤凰来。另一方面,招商引资不能停,项目落地更要狠狠抓。要把纸上协议变成实打实的厂房和项目,让工业“短板”变“跳板”。
面对两年200亿元的现实倒逼,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关键还是在于思想破冰。
“小富即满、小进即安”的自满思想不能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畏难情绪不能有,“坐井观天、闭门造车”的封闭观念不能有。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突破。在冲刺千亿目标的路上,高州必将面临许许多多的新考验。这就要求高州必须自上而下打破习惯思维和条条框框的束缚,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破解新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高州,冲吧!
仁心“肠”常相伴,仁术守护“胃”来
文|曾景泓通讯员|李明圆摄影|杨子枫
随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肠癌的发病率更是一路飙升。据调查显示,近40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了5倍,有超过 80% 的患者确诊时,大肠癌已发展至中晚期。而这个情况的出现,除了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遗传、基因突变等风险因素息息相关,也与人们对胃肠疾病缺乏认识、筛查意识薄弱有关。
“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早期症状如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常被忽视.….”刚查完房的梁尔斌主任脸色稍显疲惫。他一边翻看着手中的历,一边向大家普及胃肠肿瘤的知识以及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查,对于有结直肠腺瘤史、结直肠癌家族史或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筛查年龄应提前至40岁。
梁尔斌,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外科教研室主任,茂名市医学会胃肠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茂名市中医药学会胃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茂名市中医药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粤西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微创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医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青年编辑委员会委员及审稿专家。
从医将近二十载,梁尔斌通过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自我,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外科各种常见病以手术为主的诊断与治疗,如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腹股沟疝、腹膜后肿瘤、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等的开放及微创手术治疗。
“胃肠肿瘤防治需要建立‘三早’的理念。”梁尔斌说,胃癌、肠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多病人发现的时候已不是早期,部分甚至已经发生了转移,如果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根治性手术等规范治疗,大部分早期的患者的预后还是良好的。


此前,胃肠外科就接收了一位年龄较大、体重超轻、营养不良的老大爷。他入院时BMI仅13.9(BMI正常值18.5一23.9)。据了解,该患者长期胃口不好、间中还伴有暖气返酸,但因为自己不够重视,直至近两个月来暴瘦了20余斤,并出现上腹饱胀且只能“喝水、饮汤”的时候,家人才紧张起来送到市中医院进行治疗。入院后,经检查明确诊断为胃窦肿瘤合并幽门梗阻,具备手术指征。但术前经营养筛查及营养风险评估,诊断为重度营养不良。胃肠外科积极为其制定了规范化的外科营养治疗方案:术前严格按照营养筛查及风险评估情况以及术前营养目标值,制定好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方案,同时做好心肺功能锻炼。手术采用微创手术一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从第一天起,即经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结合中医外治促进胃肠功能快速恢复,经口进食后即停用静脉补液,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于术后第八天康复出院。“感谢你们救了我老爸!”梁主任说,他现在都还清晰地记得出院那天,患者的家属激动的神情。
近年来,胃肠外科处理了多例这种胃肠道肿瘤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经过术前严格评估及准备、微创手术、术后营养支持和中医中药治疗等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的介入,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如今,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胃肠外科已通过全国“规范化外科营养诊疗示范病房”评审。
消化道瘘是胃肠道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胃肠外科医生围手术期关注的重要问题。消化道瘘能引起腹腔感染、继发出血、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营养不良、脓毒血症,部分患者甚至逐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多器官衰竭,预后不良。这类病人往往需要手术处理。但二次手术对病人的身体、心理都带来很大的创伤。市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这类病人的具体情况,对部分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消化道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不久前,市中医院就接收了这样一起病例。患者因结肠癌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一周出现腹痛、发热,随后腹壁切口渗出黄褐色消化液,考虑吻合口瘘,外院建议患者行二次手术,患者拒绝后转至市中医院。
入院时,患者每天消化液漏出约250 ml ,但查体无弥漫性腹膜炎表现,“考虑有保守治疗的余地,我们决定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结合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瘘口渐缩小后愈合,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梁主任说。经过严谨且合理化治疗,患者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胃肠道健康,必须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在平常饮食当中,需要多吃一些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香蕉、青菜、土豆等,这些食物都有助于预防以及术后复发。肥胖也是导致肠癌的一个原因,活动过少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因素,加强运动,有利于大肠的蠕动,对于改善便秘,预防复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守护胃肠健康,我们永远在路上。”未来,梁尔斌主任将带领自己的团队,不断探索、积极作为,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专业、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
杏林妙手祛病痛,保“乳”保命塑健康
文|曾景泓通讯员|李明圆摄影|杨子枫

从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较为单一、局限,所有策略的制定都依靠习惯和经验;而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重视乳腺筛查,患者的康复、治疗误区也在不间断的科普中慢慢纠正。当“活下来”不那么困难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在意如何更好地“活着”。
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乳腺科中西并举、技术精良,集乳腺癌综合诊治(手术、放化疗等)、乳腺癌全程管理、MDT多学科诊治、中医特色护理、患教服务及中医药治疗为一体。科室以乳腺癌的综合诊疗为主攻方向,包括乳腺癌的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
黄梅霜,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茂名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乳房肿瘤美学治疗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心胸外科学会委员,茂名市医学会乳腺病分会委员等。
在茂名市中医院甲乳外科,黄梅霜主任的名字几乎成了“乳腺健康”的代名词。作为科室的领军人物,她不仅在乳腺癌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乳腺疾病的预防、早期筛查和患者心理关怀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擅长乳腺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微创手术;男性乳房发育、乳头内陷、乳房缩小整形手术等,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的中西医治疗。
在“保命”和“保乳”之间,通常患者面对的是一个单选题吗?当然不是。黄梅霜主任回忆,比起2008年自己刚进中医院那时,如今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做完全乳切除手术后进行乳房重建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我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要帮助女性患者重拾自信与尊严。”
此前,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甲乳外科收治了一名乳腺癌早期的患者,50岁的季阿姨在一次单位常规体检中发现右乳腺有一个5mm的结节,经过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李阿姨一度陷入恐慌,担心自己“命不久矣”,更担心自己需要切除乳房。然而,经过详细评估后,综合李阿姨的乳腺彩超、钼靶等检查,黄梅霜主任为她制定了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方案,成功避免了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术,并保留了乳房的外形。“李阿姨术后恢复得很好,虽然需要接受放疗,但她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黄梅霜主任说,“保乳手术不仅让她保留了乳房,还让她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疾病,这对她的康复至关重要。更何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关乎年龄。”
在黄梅霜主任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始终是她关注的重点。
她说,其实患者最后在选择具体治疗方式,包含术式的时候,除了疾病等客观影响以外,很多时候也会受到社会、家庭,甚至病友的影响。所以特别需要多做科普,把科学的正能量的声音、优化的治疗选择分享给大家,能够让我们的患者和家属对保乳手术的安全性有更多的了解,以帮助她们做出更科学的选择。保乳和保命早已经不是二选一了。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往往并不明显,但通过定期自检和筛查,我们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治愈率。”黄梅霜主任说,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建议要从更早开始进行乳腺筛查。乳腺B超检查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筛查手段,特别适用于年轻女性和乳腺密度较高的人群。如果发现了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或筛查结果异常,就可以及早治疗。
除了定期自检和筛查外,黄主任还分享了一些其他的预防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其中重点提到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方式,诸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和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等因素,都能够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除了乳腺癌,黄主任在其他乳腺
“乳腺健康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位乳腺科医生都肩负着守护女性健康的重任。”黄梅霜主任说,未来她将会和团队一起继续努力,帮助更多患者重拾健康与自信,为女性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Bohe Fishing Harbor
博贺渔港:千年海丝路上的璀璨明珠

文丨周东亭图丨海尚图库
1400多年前,被奉为“岭南圣母”的南越仅族杰出女首领洗夫人,从这里扬帆起航,开启了与东南亚国家密切的贸易往来;唐朝至明朝期间,这里更是千帆竞发,商贾云集。百年前,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把这里建成中国十大海港之一。
这里,是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这里,是千年古港—博贺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