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宫 研 究 性 学 习 手 册
H a n d b o o k o f R e s e a r c h S t u d y i n R a d i o A s t r o n o m y
建 筑 学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之 宫 殿 建 筑
故 宫 研 究 性 学 习 手 册
H a n d b o o k o f R e s e a r c h S t u d y i n R a d i o A s t r o n o m y
建 筑 学 ·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之 宫 殿 建 筑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及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看,已有
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
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
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
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
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建筑衍生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至
于我国的古典园林,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
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
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
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
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
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
美的享受。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宫殿建筑---故宫
我们是由中国“双一流”高校本硕博生组成的面向青少年学业规
划的研究团体,一直关注中国新高考、新中考改革的政策研究与
实践探索。在国家“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
生制度下,持续助力中国学生学业志趣探索、创新与实践能力提
升。
01
02
内 容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表
中国四大古都
故宫数据
• 台基
• 屋身·大木结构与斗拱
• 屋身·外檐装修
• 屋顶
• 脊兽
故宫建筑的一般常识
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
辽金元明清都城演化
故宫博物院时间轴
故宫建筑的格局
故宫建筑的空间艺术
• 石雕
• 琉璃
• 建筑彩画
• 内檐装修
• 北京故宫的布局特色
• 故宫建筑在布局上的主要特点
原始社会: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 、尧、舜、禹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封建社会: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3
0 1 中国古代 历 史 纪 年 表
王朝时代 帝国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
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
中国古代史包括三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阶段(约公
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3
0 2 中国四大古都
北京
•春秋时期燕国,1044BC-222AD,称蓟
•辽代,907AD-1125AD,
938AD-1125AD,为次都,称南京
•金朝,1115AD-1234AD,
1153AD-1213AD,称中都
•元朝,1271AD-1368AD,称大都
•明朝,1368AD-1644AD,
1421AD-1644AD,称京师,宫城(紫禁城)
•清朝,1636AD-1912AD,
1644AD-1912AD,称京师,宫城(紫禁城)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 1912AD-1928AD,称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AD至今,称北京
洛阳
•东周,770BC-256BC,称洛邑
•东汉,25AD-220AD,25AD-190AD,称洛阳
•魏国(三国),220AD-266AD,称洛阳
•西晋,265AD-317AD,265AD-313AD,称洛阳
•北魏,386AD-534AD,493AD-534AD,称洛阳
•后唐(五代十国),923AD-936AD,称洛阳
南京
•三国时期吴国,229AD-280AD,称建业
•东晋,317AD-420AD,称建邺
•刘宋,420AD-479AD,称建康
•南齐,479AD-502AD,称建康
•梁朝,402AD-557AD ,称建康
•陈朝,557AD-589AD,称建康
•明朝,1368AD-1644AD,1368AD-1421AD,称南京
•太平天国,1851AD-1864AD,称天京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1928AD-1949AD,称南京
西安
•西周,1046BC-771BC,称镐京
•西汉,206BC-25AD,称长安
•东汉,25AD-220AD,
190AD-196AD,称长安
•西晋,265AD-317AD,
313AD-317AD,称长安
•前赵国(十六国),304AD-329AD,
319AD-329AD,称长安
•前秦国(十六国),351AD-394AD,称长安
•后秦国(十六国),384AD-417AD,
384AD-417AD,称长安
•西魏,535AD-556AD,称长安
•北周,557AD-581AD,称长安
•隋朝,581AD-618AD,称长安
•唐朝,618AD-907AD,称长安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先后经历了二十多次朝代更替。其
中,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永远闪耀在中
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中 国 四 大 古 都 历 代 定 都 图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 3 辽 金 元 明 清 都 城 演 化
05
明代一共建有三座都城,第一座是凤阳城,第二座是南京城,第三座是北京城。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在明代北
京城的基础上建起来的。
而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元代末年,一场大火把大都北城的房屋焚毁。明朝建设北京城之时,
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南移5里,即今天北京城的安定门与德胜门之间。后来,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内城
南面再建外城,北京城向南大大扩展。
北京城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东西长6650米,南北长5350米。外城东西长7950米,南北长3100米。
北京城的中心为紫禁城,即宫城。紫禁城外面是皇城,皇城也是明代建造的。皇城南门叫天安门,北门叫地
安门。西墙是今日之西皇城根,东墙是今日之东皇城根。北海、中海、南海三海都包括在皇城之中。
明北京城以中轴线贯穿,从永定门到正阳门,是南半段;从地安门到鼓楼是北半段。
辽南京城址
金中都城址
元大都城址
明清北京城
紫禁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辽金元明清都城演化图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0 4 故 宫 博 物 院 时 间 轴
1406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朱棣计划迁都北京,并下令营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皇宫与皇城建成
1421年(永乐十九年),前三殿因发生火灾而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和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物楼、午门全部焚毁
1561年(嘉靖四十年),复建工程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后三宫焚毁
1627年(天启七年),复建工程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
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
迁都至北京
1658年(顺治十五年),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乾隆皇帝即位,此后60年对紫禁城进行了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并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清朝灭亡,紫禁城收归国有,逊帝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禁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公众开放
1933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为保护故宫文物免遭破坏与掠夺,将近13500箱文物分批转运南方
1948年,国民党将部分故宫文物运往台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故宫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1961年,国务院颁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2年,故宫启动以“完整保护,整体维修”为原则的大规模修缮计划
2020年,故宫建成600年
1627
1644
1900
1911
1948
1949
2020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明朝
明成祖朱棣
清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0 5 关于故 宫 的 一 些 数 据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 720,000 cm2(相当于100个标准足球场),建筑面积约 150,000 平方米,有大小宫殿 70
多座,房屋 9,000 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
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史 14 年,成为明清两朝 24 位皇帝的皇宫。
北京故宫收藏的古籍文献数量约 600,000 件,瓷器数量约 360,000 件,刺绣数量约 180,000 件。
北京故宫收藏的书法作品数量约 75,000 件,绘画作品约 53,000 件,
雕刻工艺品约 11,000 件,包括小型雕塑、石刻以及佛像,覆盖从战国到清朝各个时期。
北京故宫的建设,共调用约 100,000 名工匠,1,000,000 名劳工。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北京故宫是世界收藏铜器最多的博物馆,一共 160,000 件,其中特别珍贵的有 1,670 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
还有 11,000 件金银器、 19,000 件漆器、6,600 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
北京故宫文房四宝、纸墨笔砚等收藏品约 68,000 件 。
另外,大量的通过“一带一路”的使臣纳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实物保管在北京故宫。
比如西洋钟表,18世纪的西洋钟表收藏最多,品质最好,收藏约 2,200 架。
北京故宫家具数量超 7,000 件,
大部分为紫檀及其他具有研究和装饰价值的珍贵木材所制。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0 6 故 宫 建筑的格局
1.午门
2.内金水桥
3.熙和门
4.协和门
5.太和门
6.贞度门
7.昭德门
8.崇楼
9.弘义阁
10.体仁阁
11.右翼门
12.左翼门
13.太和殿
14.中右门
15.中左门
16.中和殿
17.保和殿
18.后右门
19.后左门
20.隆宗门
21.景运门
22.武英门
23.武英殿
24.敬思殿
25.文华门
26.文华殿
27.主敬殿
28.乾清门
29.月华门
30.日精门
31.乾清宫
32.交泰殿
33.隆福门
34.景和门
35.坤宁宫
36.坤宁门
37.御花园
38.千秋亭
39.万春亭
40.钦安殿
41.顺贞门
42.神武门
43.慈宁门
44.慈宁宫
45.大佛堂
46.养心殿
47.太极殿
48.永寿宫
49.长春宫
50.翊坤宫
51.咸福宫
52.储秀宫
53.雨花阁
54.斋宫
55.诚肃殿
56.景仁宫
57.延禧宫
58.承乾宫
59.永和宫
60.钟粹宫
61.景阳宫
62.奉先门
63.奉先殿
64.天穹宝殿
65.箭亭
66.九龙壁
67.皇极门
68.宁寿门
69.皇极殿
70.宁寿宫
71.养性门
72.养性殿
73.乐寿堂
74.颐和轩
75.景祺阁
76.畅音阁
77.角楼
78.西华门
79.东华门
前三殿
后三宫
东六宫
西六宫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0 7 故 宫 建 筑 的 一 般 常 识
在中国,古建筑是指1911年以前建造的传统建筑。中国国土广袤,民族众多,很多建筑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而最大量的,是汉族地区建筑。汉族地区的建筑从材料上分,有砖石结构和木结构两大类型。
古代中国的建筑行业,很早就实行“官营”的管理制度,相传从商代开始设“大司空”,掌管营建和水利。国家
管理就要颁布国家标准,几天还能读到的只有两套,一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颁布的《营造法式》,一
是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所以中国古建筑形成了“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两
个体系。
故宫古建筑是明清两代管式建筑的代表,在外观上有三个基本要素:台基,柱梁等屋身和屋顶。
(1)台基
台基的外立面有两种样式,一种普通样式,平齐如切,方方正正,常在各面的边缘加上条石,来使它牢固,
如图故宫体仁阁台基。另一种叫做须弥座,是从印度佛座演变成建筑台基的。须弥指的是佛教世界中心的须
弥山,用须弥来命名,表现了承托佛像的座子的宏大。须弥座传入中国后,就被用来作为承托重要宫殿或者
寺庙的台基,其大小也比原来翻了许多倍,如图故宫太和殿台基。
故宫体仁阁台基 故宫太和殿台基
故宫须弥座台基从下到上至少分为六层。右图为故
宫太和殿须弥座台基剖面图。第一、五层方正平直,
叫上、下坊。第二、四层轮廓弧形,叫上、下枭。
中间第三层凹进去,叫束腰。第六层是须弥座的底
座,叫“圭角”,或“龟脚”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为了防止有人从台基上跌落,台基边缘要安设栏杆。元、明、清宫殿里的石栏杆样式非常接近,都是两根望
柱夹着一块栏板,是从宋代“单勾栏”演化而来。而且每一根望柱的脚下,都向外远远地伸出一个龙头,宋代
叫它作“殿阶螭首”,可见只能用在尊贵的地方。龙嘴里有一个凿通的小孔,可以把台基上的雨水派出去。
故宫钦安殿汉白玉石栏杆 故宫奉先殿柱础
台基的上面,要安装柱础 (chǔ)。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sǎng)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
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明清宫殿的柱础样式一般非常朴素,称为“古
镜式”。钦安殿的柱础是覆盆式,还雕刻了龙纹,整个故宫仅此一例。还有奉先殿的柱础也是覆盆式,雕刻
了覆莲花瓣和珠子。
柱础在不同时期和朝代有具体不同的样式。殷商时代大多为天然石块。汉代出现圆形、覆斗形和部分动物纹。
南北朝出现较多的莲花瓣形(佛教盛行)。唐宋时期:大多为覆盆式,雕花。元代素作柱较多。明清官式柱
础多为古镜式(北方),南方多雨柱础多为鼓蹬。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古建筑台基平面图表现了建筑物的方位、分间等最基本数据,是我们了解古建筑所必须的。以太和殿为例,
太和殿正面朝南,于是南面就定为建筑的“前檐”,北面是“后檐”,东西两面称“两山”,这些名称表达建筑的方
位。太和殿台基上共树立 72 根木柱,前檐 12 根,从南往北排成六列。最外围的 32 根柱子都称为“檐柱”,
其中四角的也叫“角柱”。里面的柱子称为“金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 前檐柱 ② 南侧外金柱 ③ 南侧内卷金柱 ④ 北侧内金柱 ⑤ 北侧外金柱 ⑥ 后檐柱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在屋身里面,大木结构是它的骨架。故宫古建筑的大木结构都属于“抬梁式”,用柱、梁、
枋(fāng)、檩(lǐn)、椽(chuán)五类构件组成。
(2)屋身·大木结构与斗拱
檩
椽
柱
枋
梁
柱、梁、枋、檩构件的连接完全依靠榫卯,浙江河姆渡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现了榫卯遗物,这是中国木工引
以为傲的技术,也是日本等尚保存有木结构古建筑国家的国宝级技术。故宫古建筑的柱、梁之间,经常还要
增加“斗拱”这样一个层次。梁思成、林徽因等前辈认为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最显著最独有的特征。
斗
拱
斗拱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中国古代建筑斗拱组合:清式五跴(cǎi)单翘单昂(引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3)屋身·外檐装修
中国古代建筑梁架的设计原则是“框架结构”,建筑的重量通过大木结构传递到大地,所以不需要砌厚墙来承
重,门窗可以做得很大,也不会影响建筑安全,这样造就了屋身的轻巧外观。这方面中国建筑在世界上独树
一帜。清代把在大木结构中安装的门窗天花板等一概称为装修,用在建筑室外的叫外檐装修,其余的叫内檐
装修。外檐装修包括门、窗和檐柱额枋之间的一些构件。
太和门大门
太和门东庑房外檐装修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故宫外朝、内廷和六宫的殿堂外檐,隔扇心大多使用菱花图案。每个菱花单元,用六根棂( líng)条组成的叫
“三交六椀菱花”,用四根棂条的叫“双交四椀菱花”。又因为棂条的花瓣形状不同,组合成不同花式。
额枋也叫檐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柱子上端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
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叠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
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太和殿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
直棂
椀
斜棂
太和殿额枋
平板枋
上额枋
大额枋
由额面板
小额枋
雀替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故宫内的宫殿楼阁、亭轩廊庑,从外观轮廓来看,其屋顶看起来都很相似,大多数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阳
光照射下,金碧辉煌。其实,你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许多不同的屋顶样式。故宫内的宫殿由于其使用功
能和地位的不同,其屋顶形式也各不相同,屋顶的形式从侧面反映出建筑物的等级高低。
(4)屋顶
① 庑殿顶
庑殿顶是中国古建筑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在明清时期,只有皇家建筑和孔子殿堂才能使用。庑殿顶即“四
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屋顶,前后两坡相汇形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坡共四条垂脊交汇于正脊的两端。因为庑殿
顶由五条脊和四个坡面组成,又叫做“五脊殿”或“四阿顶”。庑殿顶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指的是在屋
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重檐庑殿顶是所有建筑物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如太和殿。
单檐庑殿顶
正脊
垂脊
双檐庑殿顶
太和殿屋顶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是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由于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一次,分
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一歇”,所以得名歇山顶。其上部分为硬山顶和悬山顶形式,下部分为庑殿顶形式。
歇山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歇山顶也分为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重檐庑
殿顶。
② 歇山顶
正脊
戗(qiāng)脊
垂脊
单檐歇山顶
双檐歇山顶
山花
太和门屋顶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悬山顶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的五脊两面坡的屋顶形式,侧面人字形的封闭面称为“屋山”,构成屋山
的墙体称为“山墙”,悬山顶的山墙退于屋面之内,屋面遮蔽住山墙,悬挑伸出山墙之外,故得名“悬山” 。
③ 悬山顶
硬山顶与悬山顶类似,均由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不同之处在于两侧的山墙平于或者略高于屋顶,将檩木梁
架全部封闭于山墙之内。
④硬山顶
正脊
垂脊
山墙
房檐突出于山墙之外
建福宫垂花门
山墙
垂脊
正脊
储秀宫后殿丽景轩
攒尖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如,
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此外,还有一
种圆形攒尖顶,就是没有垂脊的。
⑤攒尖顶
垂脊
四角攒尖顶 中和殿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盝顶的特点是顶部是平的,有四条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用于殿阁的顶部就是封顶的,但用于仓库的、
井亭的就不用封顶,而是露天的。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的建筑中很多房屋都是盝顶,明、清
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
⑥盝顶
无脊
圆形攒尖顶
御花园万春亭
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背,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顶棚形式活泼美观,一般用于园
林的亭台、廊榭及小型建筑上。
⑦卷棚顶
4条正脊
钦安殿屋顶
静怡轩屋顶
无明显脊背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04
脊兽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chī)吻,合
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
汉族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分散戗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
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yā)鱼、獬豸(xiè zhì) 、斗牛、行什(háng shí)。
(5)脊兽
太和殿脊兽
太和殿顶鸱吻
13块陶转拼合而成
高 3.4 m
厚 32 cm
重 4.3 t
鸱吻,又名螭吻、鸱尾,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
兽龙之第九子。鸱吻是中国古代建
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
骑
凤
仙
人
龙 凤 狮
子
天
马
海
马
狻
猊
狎
鱼
獬
豸
斗
牛
行
什
太和殿正脊兽
太和殿垂脊兽(跑兽)
龙,是传说中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是皇权的象征;凤,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瑞之象,比喻有圣德之人;狮子,代
表勇猛威严,群兽慑服;天马、海马是吉祥的化身,象征着皇家的威德能通天入海,畅达四方;狡猊是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狎
鱼是海中异兽,传说是驾云降雨,灭火防灾的能手;獬豸是传说中能辨别是非曲直的一种独角猛兽,是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
征;斗牛也称蚪牛,是龙的一种,可除祸灭灾;行什是带着翅膀的猴面人像,是压尾兽。
太和殿垂兽
蛮吻,也叫哜吻,传说它性格好高骛
远,喜欢登高眺望,所以把它放在跑
兽的上端。
明清两代有明确规定,全国除皇宫太和殿的神兽用十个外,
其他建筑上都要用奇数,数目因建筑的等级而相应增减。
就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仅此一处,象征着皇
权的至高无上;中和殿和保和殿只有九个,皇帝居住和处
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也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
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只用
三个甚至一个。
0 8 故 宫 建 筑 的 装 饰艺术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故宫建筑群整体统一和谐,以灰、白为主调的砖石台基、红色为主的屋身和宫墙、黄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
以及屋檐阴影里的青绿彩画,构成了故宫建筑群的色彩基调。
故宫建筑的装饰艺术,主要有石雕、琉璃和建筑彩画,它们在四季的天空和大面积稳重的灰色地面的衬托下,
熠熠生辉。
(1)石雕
故宫的石雕一般只施加在建筑构件的重点部位,如须弥座的束腰、台阶的御路、栏杆的柱头、龙头,也有个
别的踏跺、栏板等。另外还有一些石雕的建筑陈设,如日晷、嘉量、器物石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① 台基束腰,龙头
图② 御路石,踏跺
图③ 望柱,螭首
图④ 栏板
图⑤ 日晷
图⑥ 嘉量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琉璃技术大约在5世纪前半叶传入中国,而且原料易得,造价并不昂贵,逐渐发展起来。到明清时代是早已
纯属的技术。用琉璃烧造砖瓦和建筑装饰构件,色彩丰富,色泽饱满,不易褪色。由于礼制等级制度的限制,
民间建筑的琉璃构件只能用在寺观中。
(2)琉璃
琉璃瓦的胎体是用一种叫矸(gān)土的原料,矸土出自北京西山门头沟的煤矿,是煤矿开采的副产品,外观
同煤块,呈黑色块状,质地坚硬、含碳量低,烧制后成白色。采回的矸土要存放一段时间,通常是1~2年,
去掉其自身的特性后方可使用,以减少瓦件变形、开裂。烧制前再经过粉碎、闷制、加入石质骨料搅拌、制
坯、凉坯后,进琉璃窑素烧(温度通常达到900~1100℃),定型后出窑挂琉璃釉,再次入窑在800~880℃
温度下最后烧制,成为成品琉璃构件,整个烧制过程要数日之久。釉料的成分以氧化铅和石英(二氧化硅)
为主,按比例添加不同的矿物成分,才能烧制出黄、绿、黑、蓝、紫、白等多种颜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图①九龙壁 图②影壁 图③随墙牌楼门 图④琉璃雕塑 图⑤花门 图⑥琉璃砖砌须弥座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在建筑的木构件上涂刷油漆,绘制彩画,是出于对木构件的保护,使它免受风雨的直接侵蚀。这两种工艺都
在古建筑木构件上增加了色彩,相互关联却并不相同,起源也都非常之早。宋代《营造法式》明确彩画是一
种艺术手段,对“彩画作制度”做了详细规定,并附有丰富的图案说明。明代建筑彩画虽有遗存,但是缺乏文
献,很多研究只能以清代的情况推测。
(3)建筑彩画
图①和玺彩画 图②旋子彩画 图③苏式彩画
清代《工程做法》各色彩画名目约七十余种,但是由于技术只能由工匠传承,口传心授,所以二百八十多年
来难免产生歧义。中国营造学社创建之初,即邀请前清工部老吏、样式房、算房专家和北京大木著名匠师,
降息工程做法。梁思成先生以此为基础,整理出版了《清式营造则例》,把清式彩画分为“殿式”和“苏式”两
大类,而殿式有“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两种格式,这是从画面的轮廓布局角度进行分类。建筑彩画分为内
檐和外檐,分施于室内和室外。
和玺彩画是高等级的彩画样式。枋心和藻头的边界线都是
立起来的“W”型。枋心、藻头和箍头的盒子里,全部画龙,
画凤,或画龙与凤,还有一种在龙凤之间画“宝珠吉祥草”。
旋子画的锦枋线是简单的“宝剑头”形,画面最明显的特点,
是藻头画称为“旋子”的团花图案。一朵团花,中间有一个
旋花心,周围都是花瓣,可画一圈到三圈,最外围画“旋
花”。
前三殿全部采用龙和玺。坤宁宫、慈宁宫、寿康宫等采用
龙凤和玺。坤宁宫东西暖殿采用凤和玺。体仁阁、弘义二
阁和太和殿院落的四座崇楼采用龙凤和玺。
旋子彩画用在宫城东、西、北三座城楼,朝、寝建筑周围
的门庑、配殿等建筑,还有奉先殿。
苏式彩画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类似上述两种构图,称为
“枋心苏画”。清晚期更流行将外檐的檩、垫板和枋子三个
构件连在一起,画一个共同的包袱。
苏式彩画的特点是题材贴近自然和生活,举凡历史故事、
人物、仙人、花卉、动物、禽鸟、游鱼、博古都可进入画
面。苏画使用写实的笔法,画面生动,具有生活气息。所
使用在几座花园和六宫。
①
③
②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故宫内檐装修有三大类,第一类用在粱枋之间,即建筑物的顶棚。第二类用在立柱之间,用来划分室内空间,
统称为隔断。第三类是仙楼(阁楼)。
(4)内檐装修
顶棚类的装修有天花和藻井两种。天花是建筑物内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构件,一般可分为硬天花、软天花。
硬天花以木条纵横相交成若干格,也称为井口开花,每格上覆盖木板,称天花板,天花板圆光中心常绘龙、
龙凤、吉祥花卉等图案。软天花又称海漫天花,以木格蓖为骨架,满糊麻布和纸,上绘彩画或用编织物,为
等级较低的天花。藻井由方井、八方井、园井层叠垒而成。正中多雕成蟠龙状,口衔宝珠。藻井一般用于较
重要的殿宇,从顶棚向上层层深入,状若穹隆。东汉的时候已经有了藻井的记载,这是来源非常古老的装饰。
故宫乐寿堂天花
太和殿,御花园万春亭,藻井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隔断类别很多,从它们对空间分隔所起作用角度,可以分为板壁、屏门、窗门隔断、隔扇、罩、博古架等六
种。隔断在安装的时候,也都需要先在柱梁之间做槛框,结构原则与外檐是一致的。
图①寿康宫屏门 图②颐和轩窗门 图③燕喜堂碧纱橱 图④漱芳斋前殿明间西缝天然罩 图⑤养性殿博古架 图⑥养心殿后殿栏杆罩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国古建筑原有的内檐装修保存下来的比较少,如果说,古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珍惜性,那么内
檐装修实物就更为珍贵。在故宫中,明代的内檐装修已经难于认定。清代内檐装修使用的木材主要是楠木和
柏木,后来更多使用珍贵紫檀木、花梨木、鸡翅木、乌木等。
内檐装修实现了殿堂的多功能化,也是塑造室内空间形象的决定性手段。
0 9 故 宫 建 筑 的 空 间艺术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故宫中轴线是宫城建筑的骨干,也是故宫空间序列的集中表现。完整的序列从大清门开始,到景山中峰结束,
总长约2600米。这个序列的核心建筑是太和殿,所有设计都是为了营造太和殿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个序列设
置了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前导,约占全长的二分之一;第二段是中心部分,既宫城,约960米;第三段是收
尾,约400米。每个段落又有各自的节奏。
第一段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大清门 2.御街 3.外金水桥 4.天安门 5.端门 6.午门 7.内金水桥 8.太和门 9.太和殿
10.中和殿 11.保和殿 12.乾清门 13.乾清宫 14.交泰殿 15.坤宁宫 16.御花园 17.钦安殿
18.神武门 19.景山
第二段 第三段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故宫的布局特点为前朝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神,中轴对称,前宫后苑。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故宫宫殿
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
右对称。
(1)北京故宫的布局特色
太和殿,御花园万春亭,藻井
北京故宫南北长约961米,东西宽约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约52米的护城河。
故宫有4个门,正门为午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北门为神武门。
北京故宫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一般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
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2)故宫建筑在布局上的主要特点
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
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
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
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
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
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色彩,
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
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
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 )
A. 1368年 B. 1644年 C. 1406年 D. 1420年
2、北京故宫博物院建成的时间( )
A. 1949年 B. 1911年 C. 1915年 D. 1925年
3、紫禁城的整体地势走向是( )
A. 十分平坦 B. 南高北低 C. 北高南低 D. 中间高四周低
4、以下故宫北门匾额上的“故宫博物院”分别是由谁题写的?( )
A. 李煜瀛 B. 郭沫若 C. 单士元 D.于倬云
5、中国古代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脊兽(吻兽),紫禁城里拥有最多脊兽的宫殿是?( )
A. 保和殿 B. 中和殿 C. 太和殿 D.乾清宫
6、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脊兽( )
A. 骑凤仙人 B. 龙 C. 凤 D.狮子
7、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故宫古建筑外观三要素( )
A. 台基 B. 柱梁等屋身 C. 彩画 D. 屋顶
8、中国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屋顶形式是( )
A. 庑殿顶 B. 歇山顶 C. 硬山顶 D. 攒尖顶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9、北京故宫建筑的大木结构属于以下哪一种类型( )
10、请分别写出(1)-(8)所代表的建筑部件的名称
A. 干栏式 B. 穿斗式 C. 井干式 D. 抬梁式
答:
(1)
(2)
(3)
(4) (5)
(6)
(7)
(8)
(9)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1、阅读《麟角峥嵘数脊兽》,回答以下各题。
麟角峥嵘数脊兽
于志飞 王紫微
中国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的屋脊上多装饰有“脊兽”,它的应用使得建筑屋脊轮廓富于变化,尤其是大型
建筑上脊兽的应用,更使得屋脊造型繁简有度,颇具清人邓石如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构图
之美。除却装饰,脊兽还有稳固瓦件的作用。其他钉帽一类的瓦饰虽不在脊上,却与瓦钉配合固定檐口端
头,具有与脊兽类似的作用。
脊兽的起源约在东周,这是瓦件逐渐普遍应用的时代。已发现最早使用瓦饰的实例,见于秦雍城遗址出
土、可追溯至春秋晚期的陶质建筑构件中。形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瓦钉钉帽,也有正脊脊端与后世
鸱尾位置相当的羊角形构件,甚至还有人形瓦饰。这类瓦件皆为捏塑,手工造型感强烈,不似后世的模制
风格,说明尚未大规模生产,正处于初创阶段。
除秦以外,东方列国也有各具特色的瓦饰,如河北灵寿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上装有叶片形并开半
圆孔的巨大瓦钉钉帽等,显然是源自独立发展的瓦饰体系。
东汉时期,大量陶楼涌现,为认知当时脊兽的面貌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信息。南北朝数百年间,制瓦技术
大大提升,瓦饰的生产也普遍趋向于批量模制。东汉陶楼上已出现一种装饰于脊端、上下三瓦当叠起的瓦
饰,其最初可能为三件独立的脊头筒瓦叠砌而成,形成风尚后,逐渐出现整体制作的做法。
纵观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脊饰造型题材,大致可归为鸟形、兽形、叶片形三类。其工艺从捏制到局部模
制、再到整体模制,具体形象细节则缺少统一制度规范,可发挥空间大,呈现出物象杂陈的面貌。
隋唐时期的脊兽继承了南北朝的特点,出土实物中仍以兽面脊头瓦数量最巨,两京诸宫殿皆有发现。唐
代除有大量兽面脊头瓦发现以外,尚未见脊头瓦前端的“仙人走兽”实物。然而敦煌莫高窟中自初唐开始,就
有若干建筑壁画表现出角脊下端以筒瓦上翘叠落、每片筒瓦端头置瓦当的做法,形成锯齿形构造,颇似明
清建筑上“仙人走兽”的发端,只不过还未出现兽形。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中,还普遍出现了在建筑正脊、角脊、前檐瓦面上设置陶制或金属制火
焰宝珠以为装饰的做法,使建筑整体更为华丽精致,同时起到瓦钉的作用,这也是东汉明器与九原岗北朝
壁画中叶片形钉帽的造型延续。
北宋后期,“仙人走兽”的面貌已与明清时比较趋近,这应当是经历了较长时间演进后制度化的结果。两
宋绘画中的亭台殿阁上,皆形象地描绘了包括各类走兽在内的脊饰。
经历了北宋时期定型和金元时期的发展,脊兽的使用到明清时更趋制度化,造型上也发生了新的改变,
既不似魏晋南北朝模印的质朴风格,也不似唐宋堆塑的夸张风格,而是呈现出高度程序化的特点。其制作
趋近于在方整的空心砖上加以雕饰,大型吻兽则用数块空心琉璃砖拼合,体块感十足。类型方位虽大致继
承了前代,但对宋式脊饰中浓郁的民间性加以调整,追求庄严整肃,以见“威仪”。明清是古代集权制度加强
的时代,这在微观的建筑装饰上也体现出来。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脊兽是常出现在传统高等级木构建筑中屋脊上的一种装饰,能使屋脊轮廓富于变化、造型繁简有度,并
呈现出屋脊的构图美。
B. 脊兽约起源于东周,捏塑的方式表明此时还未大规模生产,能使用这种脊兽的多是中国传统里的高等级
的大型的木构建筑。
C. 秦雍城遗址出土的陶制建筑构件和中山国遗址出土的檐头筒瓦等考古发现都能够说明脊兽来源于独立发
展的瓦饰体系。
D. 考古发现,至少在春秋晚期,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已经开始使用瓦饰,其样式有鸟形、三瓣花形、屋形、
羊角形、人形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的木构建筑中,能够起到固定瓦件的作用的除了脊兽外,还有能够与瓦钉配合固定檐日端头的钉
帽一类的瓦饰。
B. 先秦到南北朝的脊饰样式少、工艺变化大、具体形象细节缺少统一制度规范等原因使得脊兽制作和使用
发挥空间很大。
C. “仙人走兽”是脊饰的一种,经历较长时间的演进后逐渐制度化,应当在北宋后期已相对定型,样式与明清
比较趋近。
D. 脊兽在北宋时期定型、在金元时期得到发展,在明清时期更趋于制度化,并且造型的风格在明清时也呈
现高度程序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制瓦技术在南北朝得到长足发展,瓦饰生产逐渐由捏塑转变为模制,随之也由此前的单独制作逐渐形成
了整体制作。
B. 莫高窟晚唐五代寺院建筑类壁画的绘制技艺能证明我国一些古建筑沿用叶片形钉帽造型的火焰宝珠装饰
固定瓦件。
C. 皇家建筑、寺庙建筑在脊兽方面改变了宋式浓郁的民间性,追求庄严整肃、显示皇家威仪体现出明清时
集权制的加强。
D. 瓦当是传统木构建筑上只放置在脊兽前端的一种瓦饰,比如在东汉陶楼上就有装饰于脊端、上下三个叠
在一起的瓦当。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2、阅读《故宫的建筑》,回答以下各题。
故宫的建筑
沈从文
①北京是以风格特殊的东方古建筑著名的。天坛、颐和园等建筑群都自成一个体系,具有独立的艺术风
格;综合起来又如一个整体,从属于整个北京城设计的要求。北京城的中心主题结构是紫禁城里的故宫,
它庄严、雄伟而美丽。
②天安门是故宫前沿突出部分的一座大门,由此向前,还有中华门、正阳门等一线贯通,直达最南端的
永定门。这条既平且直的中心大道,和北京城一样,是五百五十年前明永乐定都时就安排好了的。由天安
门向里走,还有端门、午门。午门才是紫禁城真正的大门,午门以内紫禁城统属故宫范围,现在是故宫博
物院——世界著名的一所文化美术博物院。
③午门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古罗马凯旋门有些相同。在棕红色三丈高台上矗立起一长列九重檐大殿,有四
个金顶重檐方阙楼环卫着,两道长廊把它们贯串成一个整体,显得端重而严肃。午门下边东西两廊,清代
文武官员多在此候朝。皇帝坐朝时,午门两旁阙楼即钟鼓齐鸣。
④紫禁城是一个方形,南北长三百三十六丈,东西三百零二丈九尺五寸。共有四门,各有雄伟高大的门
楼,四角还各有转角楼一座,结构壮丽而秀拔。
⑤进午门是金水桥和太和门。金水河如一条曲折白玉带子横勒广场,五座白石桥一排展开,门前有一对
雄伟威猛的青铜狮子,周围用长廊环抱。太和门平台虽不怎么高大,迎面看来格局却十分壮观。
⑥门后广场尽头便是故宫主要建筑三大殿。
⑦太和殿是过去帝王坐朝间政的“金銮宝殿”,宝座现在还金漆煌煌。这座殿地位高旷宏敞,殿基高二丈,
殿屋高十丈,广十一楹,纵深五楹。重檐垂脊,前后有金铜饰门和琐窗。殿脚用三层白石台子围绕三层白
石栏杆,每一阶段都排列着几个大炉鼎,殿前还有金铜铸龟、鹤、香炉和大缸。广场东西各有一座双层高
阁,用六十四间廊庞连接。从建筑工程看来,真够得上说是堂皇庄严,气象万千。
⑧其它两殿中,中和殿规模略小,保和殿高大可比太和。
⑨保和殿北是乾清门,门前格局小而精美,琉璃八字花墙经过二百多年还如此崭新,这里已临近帝王平
时起居地方。西庑一列靠墙小房子,五十年前军机大臣就在这里住宿办事。东西六宫是帝后居住地方。
⑩乾清宫是清初诸帝起居寝殿,乾隆以来多在这里召见奏事大臣。后边交泰殿,屋顶藻井雕刻特别精美。
清代帝王在这里举行婚礼,殿后坤宁宫,是婚后暂住的地方。
⑪御花园在故宫最后地区。五十年前只有帝王一家人在此饮酒喝茶赏花玩月,现在已成了游人体息地方。
御花园有很多珍奇花木,其中几株阅世多、上了年纪的老树木,大都经过明清两个王朝的兴废。
⑫出御花园后面的神武门,可上景山。从山顶的五春亭鸟瞰北京全城,极目远望,天坛祈年殿和西城大
白塔都收入眼底,近处的北海琼岛和整个故宫建筑群,更是历历在目。向后看,在中心轴大道上还有钟楼
鼓楼各一座,从万户人家绿树丛中巍然高耸。
⑬古人说,登高远望,使人心悲。现在登临景山,则只会引起人大好河山的亲切感,为的是这个伟大都
城并不因为古老而衰颓,事实上正在返老还童,永远有青春活力注入,使它越来越美丽、越年轻!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在作者的笔下,故宫建筑的整体特征是“______“。
答:
(2)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故宫示意图.依据文章内容,在图中①②处依次填入对应的建筑名称。
答:
(3)指出上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并在上面的答题框中更正。
(4)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它的作用。
答:
(5)第⑬段中的画线句,让你联想到登高远望的一句古诗是“ ”。
答: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北京有很多具有独立艺术风格的古建筑群,但它们又从属于北京城设计的要求,综合起来又如一个整体;
B. 两道长廊将午门的九楹重檐大殿和四个金顶重檐方阙楼贯串成一个整体,清代文武官员都在午门下边的
东西两廊候朝。
C.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通过列举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太和殿的规模,突出了太和殿的高旷雄伟。
D. 本文整体按照“整体-局部”的逻辑顺序对故宫进行整体说明,然后按照空间顺序对故宫内的建筑逐一说明,
最后有感而发,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3、查阅琉璃门的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题目。
故宫琉璃门分布图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2021年6月12日是我国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故宫博物院与东南大
学联合推出的“华彩世界·琉璃故宫”云展览正式上线,公众将透过琉璃这一色彩丰富的建筑材质用全新视角,
感知紫禁城独特的工艺、璀璨的色彩、高规格的建筑组构和丰富的文化象征。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内134座琉
璃建筑物首次集中亮相。
作为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惟一实例和最高典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
殿建筑群,故宫既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也是藏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建筑所包含的多种类型材料将绚烂的
中国色彩传递到世界各地。琉璃是故宫华彩世界的组成元素,是古人营造观念的集中体现。琉璃制品的广
泛应用意味着明清时期该产业的兴盛发展,以及琉璃烧制技术的趋近成熟。同时,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它
从另一维度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是集“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营造智慧体现。琉璃,将古代建
筑艺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1)琉璃构件所用的原料是什么,是如何烧制的?
答:
(2)故宫建筑所用琉璃瓦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答: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4、阅读《琉璃劫》,回答以下各题。
琉璃劫
岚行
①琉璃,自西周便已存在。它与当今的玻璃不同,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
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古人发现,每当青铜器铸造完毕后,模具内壁会产生许多亮晶晶的东西,散发着各
种不同颜色的光泽,很是好看。于是,古人将其收集起来,辅以草木灰提炼加工,最后得到琉璃。
②关于琉璃的名称,流传着一个美好的故事。相传在公元前493年,越国的范蠡铸剑时发现了琉璃。范
蠡将其收集起来,随剑一并献给越王。越王不胜欢喜,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把琉璃又送给了范蠡,并将
其命名为“蠡”。其后,范蠡遍访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精美的首饰,并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西施。
③后来,因为吴越议和,西施前往吴国和亲,不得不舍情取义,临别时将“蠡”送还范蠡。西施的眼泪滴
在“蠡”上,天地日月都为之所动。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泪水在其中流动,所以“蠡”被后人称之为“流蠡”
(琉璃)。
④故事感人至深,也显示出琉璃的珍贵。在古时,琉璃乃是贵族用器,生产都需上层阶级严格把关,
普通百姓是很难得到琉璃的。因琉璃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人们甚至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琉璃是在
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的,还要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稍有疏
忽就会失败或留下瑕疵。
⑤如此珍贵的东西自然深得贵族们的喜爱,甚至为它饰以传说,以此来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有一个
关于随侯珠的故事广为流传。传说,春秋时期,随国的君主一日行至溠水河边的一个土丘,看到一条灵蛇
受伤,觉得它很可怜,就命人用草药封住其伤口,医治它的伤。随后,在一个月圆之夜,这条灵蛇口衔明
珠献给随侯,人们就把这颗明珠称为随侯珠。
⑥20世纪70年代,在随国故地,今湖北随州,发掘出来了在我国考古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曾侯乙墓(学
界一直怀疑随、曾为一国)。在其墓葬中,一共出土了173颗带有蜻蜓眼纹路的古琉璃珠,做工精美绝伦。
有专家认为这就是传说中提到过的随侯珠。战国时期,就有了“随珠和璧”的说法,将随侯珠与和氏壁摆在并
驾齐驱的位置上,其价值可想而知。
⑦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汉朝之后,由于造价昂贵、工艺难度高,且瓷器、玉器工艺兴盛,统治者逐
渐淡忘了古琉璃工艺,致使古琉璃工艺失传。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古法琉璃已经彻底消失了。在
这之后,西方的玻璃乘虚而入,又因为历朝历代把控琉璃制品的传播,致使民间对其知之甚少,于是玻璃
与琉璃便不分彼此了。
⑧琉璃工艺的失传,使得西方玻璃假借琉璃的称谓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其价格贵到什么程度呢?
据《世说新语》记载,当时一面舶来的玻璃镜要价竟高达百万贯,甚至超出了当时国库的现金储备。
⑨后来,大月氏人来京师开办玻璃厂,玻璃的价格才开始回落。然而自此,百姓们依旧没有发现玻璃
与琉璃的区别,一些书籍中甚至这样记载:“中国琉璃遂贱,不复珍之。”这样的说法对后世认知琉璃也造成
了极大的影响,许多人将这段历史当做琉璃是舶来的依据,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⑩大月氏人开办的玻璃厂使得百姓开始学习到了相关技术,至此,玻璃业在中国传播开来。
⑪如今的国人,已是识玻璃而不识琉璃,致使明珠蒙尘。但是,陆续出土的古代琉璃饰品依旧用自己
亮丽的身躯,向世人述说着中国古代工匠技艺的辉煌成就。
自然科学-理学-工学
(1)文章第①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答:
(2)文章第②段记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答:
(4)第⑦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5)文题“琉璃劫”指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答:
(6)本文所提及的“琉璃”与题13中琉璃门中的“琉璃”是否为同一含义。
答:
助力中国学生学科与专业志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