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23-11-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第 6 期务,应对上级的监督检查[2](P166-174)。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权力的下乡,大量之前相对柔性的任务刚性化,各种政治性任务下达到村,典型如精准扶贫。因为是政治性任务,村级无论是否存在特殊性,都要按上级普遍的标准化规范执行,这就造成了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之间的巨大落差,表现出来的就是当前村级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传统时期,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国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顺利汲取资源。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国家任务,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国家并不特别关心。现在是国家资源下乡,如何使用国家资源由国家说了算。起初,国家资源下乡只是要为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品,紧接着,国家很快就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任务提出来,从而赋予了村级治理更多任务和更高要求。更多任务更高要求,以及更多自上而下的标准、规范、程序和监督检查,就使得之前仅仅以维持村庄基本秩序为目标的村级治理严重无法适应形势需要。首当其冲的是,为应对上级要求,村级治理事务大幅度增加,村干部开始专职化,以及村级治理主要变成完成上级任务。总之,村级治理行政化了。资源下乡的... [收起]
[展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第 6 期

务,应对上级的监督检查[2]

(P166-174)。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家权力的下乡,大量之前相对柔性的任务刚

性化,各种政治性任务下达到村,典型如精准扶贫。因为是政治性任务,村级无论是否存在特殊性,都要

按上级普遍的标准化规范执行,这就造成了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之间的巨大落差,表现出来的就是当前

村级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

传统时期,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国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能否顺利汲取资源。只要村干部能完成国

家任务,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国家并不特别关心。现在是国家资源下乡,如何使用国家资源由国家说了

算。起初,国家资源下乡只是要为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保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品,紧接着,

国家很快就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任务提出来,从而赋予了村级治理更多任务和更高要求。更

多任务更高要求,以及更多自上而下的标准、规范、程序和监督检查,就使得之前仅仅以维持村庄基本秩

序为目标的村级治理严重无法适应形势需要。首当其冲的是,为应对上级要求,村级治理事务大幅度增

加,村干部开始专职化,以及村级治理主要变成完成上级任务。总之,村级治理行政化了。

资源下乡的第二个影响则是大量国家资源进村,也就可以为村级治理提供丰富的国家资源。其中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为了让村级治理完成国家任务,就必须改造村级治理,实现村级治理的现代化,这

带来的结果就是,随着资源下乡,村级治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倒逼村级治理现代化,表现出来的

就是村干部职业化、村级治理行政化、村级组织正规化。

在资源下乡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村级治理现代化表现为村级治理的正规化、精细化、标准化、规范

化。在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自上而下的标准化要求和千篇一律的村级治

理规范化,必然造成村级治理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因此,农村基层治理陷入悬浮型内卷状态。

四、村级治理现代化的两种理解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话题的延伸,村级治理现代化很容易被理解为村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

代化。这个意义上的现代化几乎都是村级组织正规化、科层化,村级治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文牍

化,村干部脱产化甚至公务员化,这就相当于将村一级建设成为一个完全行政体制[3

(] P133-146)。

实际上,村级治理与国家治理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村级治理的对象是群

众,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村级治理或村干部打交道的对象是朝夕相处、利益共享的熟人。对事不

对人的正规治理远不如通过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有效。第二,村级治理是自治性质的,而非国家治理,是

社会权力而非行政权力,无论是权力来源还是权力行使方式都是不同的。

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范本来达成村级治理现代化,首先就要实现村级组织的正规化、制度化,其次

就要做到村级治理的标准化。只有村级组织正规化、制度化,村级治理现代化才有了体系上的完备,也

才有了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同时,村级治理必须标准化,因为不标准上级就无法考核评估,就难以做到

有效激励。

村级治理标准化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不同地区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在不同地区进行村级治理的

重点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村级治理的对象是熟人社会的农民,熟人社会有着自己的规范,人与人

之间面对面互动,最重要的恰恰是特殊性原则在起作用,而非标准化的一般原则在起作用。因此,自上

而下的标准化往往意味着排斥特殊性,无法做到因地制宜,用最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低成本的办法来解决

问题。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当前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与高成本。当自上而下越来越多的标准

化高要求的任务下到村级,村级治理主要工作变成应付上级任务却不再有时间与群众接触、去做群众工

作时,基层治理中就出现了悬浮于群众之上的高度内卷。因此,本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能更好地

为农民群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现在却变成了国家行政力量到村一级就中断了,村级治理眼光向上、

脱离群众,常常既不了解群众诉求也不关心群众诉求,缺少对群众的基本接触,整天忙于回应上级任务。

进而,国家治理体系有陷入空转的危险。

·200·

第202页

贺雪峰:村级治理现代化与治理有效

因此,我们是否还可以想象另外一种村级治理现代化,即具有高效回应地区群众千差万别的诉求的

村级治理现代化?具体地,我们是否可以以高效回应群众诉求能力作为村级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或指标?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不同群众有不同的诉求,高效回应群众诉求的能力就必须建立在村级组

织能有效应对每个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强的基础上,就必须能让村干部将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

面对面解决群众五花八门的特殊诉求、解决关涉村庄生产生活基本秩序的本村具体问题。在这种回应

群众诉求的村级治理中,村庄是特殊的,群众是个性的,每个事项都是不规则的,甚至解决办法也是因人

因事而异无法标准化的,因此,上级进行考核基本上也是无效的。这样的村级治理具有针对性,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具体困难具体解决,避免了各种无关杂事的干扰,将有限治理资源刚刚好地用到了本村重

要的地方,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回应了群众诉求,提高了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真正做到了村级治理

有效。

如何才能让村级治理高效回应群众诉求从而做到村级治理有效?必须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

村级治理必须有一定自主性,就是村干部可以依据自己的判断来决定村级治理中的优先事项并因此选

择相应的应对方式,而不能像现在村级治理中普遍存在的国家安排好了村级治理的几乎所有任务,甚至

要求村干部去为农民建设美好生活,以及去增加农户收入,而实际上村干部自己的收入问题也没有解

决。第二个前提是村干部自主性不能变成自行其是,更不能变成胡作非为。防止村干部自行其是的办

法有两个,一个是上级对村干部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核和监督约束,这种监督约束主要是事后进行,不同

于目前上级给村干部下派的几乎无限任务。另一个是将群众动员起来,不仅让群众表达他们对村庄公

共品需求的偏好,而且由群众选举村干部,让群众真正参与村级治理事务。如果能通过群众参与、上级

配备一定资源并进行事后监督来调动村干部积极性,高效回应群众诉求,这样的村级治理就应当是有效

的。这是另一种类型的村级治理现代化。

村级治理是最基层的治理,不同于乡镇政权及以上各个层次的国家治理,村级治理不仅要面对群

众,而且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过于强调自上而下的标准化基础上的治理现代化,忽视了村级治理的

自主性,就很容易带来治理内卷与空转。当前中国中西部地区村级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是,建立高效回应

群众诉求的低成本的村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低成本才可持续,低成本才有效率。表1列出村级治理

典型特征:

以上五种治理形态中,以精准治理为目标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以治理有效为目标的基层治理现代

化,应该是目前两种有很大差异和不同适应性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方向。在基层治理目标明确、事务众多

且治理事务比较容易标准化的前提下,精准治理更具有空间。相对来讲,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现

代化具有精准治理的基础,而中西部地区无论是从财政能力还是治理事务上看[4]

(P167-176),基层治理

现代化的方向是激活自治,实现低成本却有效的治理。

表1 村级治理典型特征

特征

类型

治理目标

村干部

规范性

自主性

治理成本

典型特征

治理形态

取消农业税前的

基层治理

基本秩序

不脱产

不规范

较高

简约

自治

资源下乡的

基层治理

公共品供给

半脱产

比较规范

较低

行政化

半行政

沿海发达地区的

基层治理

复杂治理

脱产

规范

科层

半自治

治理现代化:

精准治理

美好生活

脱产

规范

科层

行政

治理现代化:

治理有效

自主治理

半脱产

比较规范

简约

自治

·201·

第203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第 6 期

五、村级治理的三个维度

前面讨论了对村级治理现代化的两种不同理解。那么,村级治理主要治什么,怎么治?下面我们简

单讨论。应当说,基层治理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体制,分别是行政体制、社会体制和市场体制。三种体

制对应不同的治理内容,有着不同的运作逻辑,解决不同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强调依法行政,强调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行政体制到村一级,主

要是保底线、保基础。用当前的政策话语来讲,就是要提供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传统时期,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却无力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基本公共品,农村公共品供给主要依靠

地方自治,包括士绅自治、宗族自治。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人民公社时期,以至于取消农业

税前的大部分时期,村庄主要公共品仍然要依靠村庄内生力量,典型是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制度。国家

从农村收取农业税,同时农民还要承担“三提五统”和共同生产费。这个“三提五统”和共同生产费主要

就是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取消农业税之初,国家出台《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试

行)》,也是希望借此实现公共品的内生供给。此后国家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采取了诸如“民办公助”“先

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办法,其中一个前提是农村公共品内生供给,国家给予一定补助和支持。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快速发展,国家“三农”政策出现巨大转变。进入21世纪,国家不

仅不再从农村收取税费,而且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的资源,之前主要依靠农村内生力量(主要是向农民

筹资筹劳)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机制被国家供给所替代。国家开始为农民提供城乡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几乎所有部委都开出了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清单。通过自上而下资源转移,建设标准、程序、规

范以及与之对应的监督检查进入村庄,也就出现了一个村部办公室要挂几十块牌子的奇观。村干部的

主要工作也就由之前的主要面向群众筹资筹劳同时也接受群众诉求与监督,变成主要接受上级资源、接

受上级检查,而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大幅减弱。

国家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代表国家的各个部委当然就要有自上而下的资源下乡的标准、规

范、程序,以及相应的检查监督评估,就要对地方执行情况进行排名,对好的进行表扬,对不好的进行批

评并提出整改意见。国家资源能否有效使用是政治性的,所以自上而下必须珍惜资源,严格纪律,不允

许有一分一厘的浪费。为了做到精准使用资源,自上而下各个部门就必须制定出繁复的资源使用制度,

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检查评估,村一级也就必须按上级要求做好各种资源下乡的工作(包括各种资料准备

工作),迎接一遍又一遍的检查。最典型的就是精准扶贫工作。

全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不同村庄和不同村民需求千差万别,到了村庄,自上而下的公共品供给却

可能不适合当地实际。按说不符合实际,就应当允许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问题是,一旦允许调整,每个

地方都会想方设法变通,从而造成自上而下统一政策执行中的千疮百孔,结果就是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

被地方以种种理由挪用,政策严肃性得不到保障。为防止挪用,也为了逃避责任,许多涉农部门都制定

越来越详细具体且刚性的资源使用与检查考评规定,以让资源下乡不再有变通余地。这就是当前国家

资源下乡在全国农村造成的两个普遍后果:第一,因为没有针对性,大量下乡资源无法发挥作用,被白白

浪费掉了。第二,村干部很可能整天忙于应付上级下达的不切当地实际的任务,以及应付上级检查,且

不得不做假来应付检查。

取消农业税前,上级各个部门只要能完成税费任务,保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现在国家资源下

乡,强调农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且上级部门可以通过自下转移资源对下级政府以至于村级治理进行检

查考评,上级各个部门就希望在转移资源下乡的过程中,通过对下级政府行使权力来作出部门的政绩,

强化部门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就将资源下乡变成为农民提供超过基本公共服务的竞赛,且通

过各种评优表先乐此不疲地推动地方政府去承担实际上无力承担的责任,结果就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体

制不仅代替了社会体制,而且试图代替市场体制。这显然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202·

第204页

贺雪峰:村级治理现代化与治理有效

相对于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村级治理可以算作社会体制。社会体制强调自

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良好的村庄居住环境、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都要靠村民集体共同去创造。因为存

在外部性,全村群众必须形成共识才能筹资筹劳保建设;又因为是公共品,全村群众投资投劳进行建设

又可以产生超额福利。村民自己出钱出劳力,他们在建设公共品时一定会充分表达出自身需求偏好,公

共品建设中的任何浪费都不会被允许。村干部在组织公共品建设过程中的任何谋私利行为都会受到村

民坚决一致的反击。村干部为了从村民那里筹资筹劳建设公共品,就不得不面对群众诉求,不得不组织

调动积极分子,不得不去做落后分子的思想工作,不得不进行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甚至义正辞严的动员

工作。总而言之,社会体制可以针对每个村庄的特殊性,利用每个村民的独特性,进行每一次都不可复

制的建设工作。一个好村干部、面临相似处境的村民、若干次成功的经验,以及倘若恰好有一笔宝贵的

启动资源,就可以激活一个村的社会体制,从而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好村。而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次

建设不成功,就可能带来连锁效应,从而由好村变成了乱村。乱到一定程度,除非“用脚投票”,村庄所有

人都无法忍受缺少基本生产生活秩序的环境,也就改变了社会体制发挥作用的前提,社会体制因此就有

了被激活的可能。如果能有国家转移到村庄的一笔村民可以自由使用的活钱,社会体制就可以有更大

发挥作用的空间。

在社会体制之外,更为基本的体制则是市场体制。市场体制最大的特点是自负盈亏,自己对自己行

为负完全责任。比如,致富的事情就应当是自己负全责。市场是最基本的体制,个人想要致富,就要投

入要素到市场上,就要风险自担,利益自享。若在市场上失败,以至于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国家也就可

以通过基本社保来提供兜底保护。当前的城乡二元体制也为进城失败的农民提供了农村退路,这也是

一种非市场的体制。

关于当前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都要求村集体每年必须有多少万元的集体收入,这是特别困难

的。集体经济收入若靠土地、厂房租金,这样的租金收入就只有城中村、城郊村和发达地区村庄才具备

条件。一般农村没有这个条件,集体经济收入就只能靠到市场上经营获取,问题是市场有风险,村支书

本人都无法保证从市场上获得稳定收入,让村支书为村集体获取稳定收入而去市场上经营,就不仅面临

着市场风险,而且存在道德风险。

基层治理应当防止行政体制越出边界,进入市场体制,消灭社会体制。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强国家、

小社会和弱市场的匹配,是很难实现治理现代化的。

六、结 语

当前学界和政策制定部门对村级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基本上是按照精细治理,按照村级组织正规

化,村级治理规范化、标准化,再加持技术治理,通过数字赋能,借助网格治理来理解的。这种理解将沿

海发达地区村级治理和国家治理当作模版,忽视了中西部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造成当前中西部地区村

级治理中普遍存在的严重治理无效,大量国家资源被浪费,村级治理陷入空转,村民群众变成了村级治

理中的客体。这显然是不可持续且不应持续的。

因此,未来村级治理现代化的思路可能需要调整,即村级治理现代化的重点应当是有能力高效回应

村民群众诉求,解决村级治理中存在的高度差异化却又细小琐碎的各种问题。村级治理必须强调村民

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做村庄的群众工作,以及要有群众的广泛参与。离开自治,没有广泛的适应性,仅

靠法治以及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是不可能实现村级治理现代化的。

·203·

第205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第 6 期

参考文献

[1] Yiyuan Chen, Alex Witherspoon. The Involution of Resource Inputs and the Loosening of Ties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and Peasants in China: Dilemma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under the \"Multiple Prioritized Tasks\" Regime. Rural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 2022, 19(1).

[2] 贺雪峰.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性与基层治理有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

[3] 董磊明,欧阳杜菲.从简约治理走向科层治理:乡村治理形态的嬗变.政治学研究,2023,(1).

[4] 杨华.农村基层治理事务与治理现代化:一个分析框架.求索,2020,(6).

Modernization of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and Effective Governance

He Xuefeng (Wuhan Universit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in rural China,

with a prominent feature that the rural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in the eastern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has be‐

come well-regulated and standardized, and the agricultural rural area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also exhibiting similar tre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is driven by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national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modernizing state governance, state gov‐

ernance system in particular. The particularity of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lies in that, as the most basic ad‐

ministrative system,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directly faces the masses and grass-roots governance affairs are

trivial, therefore under-regulated and not standard. While a well-regulated and standardized village-level gov‐

ernance system may tend to unduly pursue thoughtfully-designed governance, with excessive emphasis on

precise governance, and often lacks the flexibility needed by the masses and in grass-roots governance affairs,

which may lead to widespread practice of formalities for formalities' sake and invalid governance. At present,

the focu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should not be refined and precise governance, but

on effective governance.

Key words village-leve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mass work; bureaucratic system; streamlined gov‐

ernance; rural governance; primary-level governance

■ 收稿日期 2023-09-06

■ 作者简介 贺雪峰,法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

■ 责任编辑 李 媛

·204·

第206页

2023 年总目录

第 76 卷第 6 期 2023 年 11 月

Vol.76 No.6 Nov. 2023 205-208

珞珈学派巡礼

珞珈国际法学派的源流、特质与未来 …………………………………………………… 肖永平 (第 6 期)

武汉大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百年源流 …………………………………………………… 叶初升 (第 6 期)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传统的薪火传承 ……………………………… 李 志 (第 6 期)

武汉大学章黄学术的百年传承 ………………………………………………………… 于 亭 (第 6 期)

武汉大学释古启新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 杨 华 朱明数 (第 6 期)

吴于廑的大历史观 ……………………………………………………………………… 蒋 焰 (第 6 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建专栏)

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创新视域与理论阐释 …………………………………… 任 平 (第 1 期)

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 周叶中 闫纪钢 (第 1 期)

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宪法基础 …………………………………… 秦前红 刘怡达 (第 1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法哲学阐释 ……………………………………… 江国华 (第 2 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 ……………………………………………………………… 项久雨 (第 2 期)

行为传播学:未来传播学学科构型的核心范式 …………………… 喻国明 苏健威 杨 雅 (第 2 期)

习近平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汪信砚 (第 3 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历程、实践特征及世界意义 ………………………………… 梁伟军 (第 3 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环境法治保障 ………………………………… 秦天宝 (第 3 期)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王立胜 (第 4 期)

共同富裕实现的资本逻辑与路径探赜 ……………………………………… 李 楠 李昀励 (第 4 期)

法治中国的话语表达 …………………………………………………………………… 何志鹏 (第 4 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域中的人民至上观念 ……………………………………… 李维武 (第 5 期)

共同富裕愿景下四次分配的总体目标、制度安排与作用机制 ………………………… 雷 明 (第 5 期)

从三维结构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 成 龙 (第 5 期)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基本路径 …………………………… 袁银传 (第 6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话语体系论纲 ……………………………………………… 周叶中 (第 6 期)

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之概念体系的建构 ………………………………………… 冯 果 (第 6 期)

跨学科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方式变革图式 …………………………………………………… 陈万球 (第 1 期)

技术置换权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国家治理权力结构变化 ……………………………… 梅立润 (第 1 期)

重塑数据流量入口:元宇宙的发展逻辑与规制路径 ………………………… 杨 东 梁伟亮 (第 1 期)

论公共数据的类型化规制及其立法落实 …………………………………… 沈 斌 黎江虹 (第 1 期)

第207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第 6 期

从训诂到历史文化语义学 ……………………………………………………………… 冯天瑜 (第 2 期)

近代文化往还间“主义”概念的古今转换 ……………………………………………… 聂长顺 (第 2 期)

重构“新文科”:数字技术语境下两种文化的对话 …………………………… 傅才武 明 琰 (第 4 期)

ChatGPT是否会吞噬我们的剩余快感

——人工智能时代的病理学分析 ………………………………………………… 蓝 江 (第 4 期)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 匡文波 方 圆 (第 5 期)

民族认同与新中国黄河图像话语的建构 …………………………………… 李 夏 屈 健 (第 5 期)

哲学研究

金钱权力异化与事物化:资本关系的史前变身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货币章”再研究 ………………………………… 张一兵 (第 1 期)

重思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以利维坦之死为视角 ………………………………………………………… 陈江进 (第 1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应秉持的道德理性 ……………………………………… 彭柏林 (第 1 期)

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 ……………………………………………………… 晏 辉 (第 2 期)

培根与实验哲学的开端 ……………………………………………………… 聂敏里 鲍秋实 (第 2 期)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关切及其实践逻辑 …………………………… 王 鑫 袁祖社 (第 2 期)

政治哲学理论思维中的前提预设 ……………………………………………………… 阎孟伟 (第 3 期)

西方政治哲学的复杂意涵与总体特征 ………………………………………………… 江 畅 (第 3 期)

马克思早期政论文章对学术写作规则的批评 ………………………………………… 张文喜 (第 3 期)

论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 陈食霖 屈 直 (第 3 期)

性恶论与政治秩序

——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与重释 ………………………………………………… 何怀宏 (第 4 期)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家关于文化多元主义与辩证法的论争

——以金岳霖、张东荪与张岱年的逻辑哲学为切入点 …………………………… 徐英瑾 (第 4 期)

从非同一的视角看社会历史中的“魔力”

——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 …………………………………………… 王晓升 任 豆 (第 4 期)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考论 ………………………………………………… 郎廷建 (第 4 期)

本哈比对批判理论规范基础的批判性反思 ………………………………… 王凤才 吴 敏 (第 5 期)

论“国家理由”的二律背反

——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康德式重构 ……………………………… 王时中 (第 5 期)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 ………………………………… 郭 广 (第 5 期)

现代政治哲学的两个正义概念与马克思的正义观 …………………………………… 李佃来 (第 6 期)

伦理法则的特性及其生成 ……………………………………………………………… 李建华 (第 6 期)

文学研究

帝王之学:《四库全书》及《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的清代官学建构 ……………………… 何宗美 (第 1 期)

·206·

第208页

2023 年总目录

十七年小说的非虚构性问题探析 ……………………………………………………… 王仁宝 (第 1 期)

《沙家浜》“胡司令”生成记

——兼论社会主义文艺反面人物叙述经验 …………………………… 张 均 薛 蒙 (第 3 期)

重审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 吴翔宇 (第 3 期)

赋本义与名物推类铺陈 ………………………………………………………………… 易闻晓 (第 5 期)

汉唐“白虹贯日”解释范式之转变及其文化记忆 ……………………………………… 张 月 (第 5 期)

限制阐释论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研究 ………………………………………………… 金宏宇 (第 6 期)

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机制论 ……………………………………………………………… 方长安 (第 6 期)

历史学研究

战时日方史料《中共概说》对中国共产党抗战的认知 ……………………… 胡德坤 涂杰欣 (第 4 期)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工作的实践举措及其重要启示 …………… 阮一帆 胡梦婷 (第 4 期)

秦简牍“执法”新诠

——兼论秦郡的评价 ……………………………………………………………… 陈 伟 (第 6 期)

新闻传播学研究

智能广告的技术伦理风险及其治理新探 …………………………………… 杨先顺 李 婷 (第 3 期)

价值链理论视域中的虚拟人价值体系研究 ……………………… 尤可可 沈 阳 陶 炜 (第 3 期)

经济学研究

中国是否“过早去工业化”:判断标准、基本事实与影响因素 ……………… 钱学锋 高 婉 (第 1 期)

政府隐性担保、信贷资源配置与“双支柱”调控

——基于BGG-DSGE的模型分析 ……………………………………… 刘力臻 张 鹏 (第 1 期)

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机制研究 …………………………… 张倩肖 刘德峰 (第 1 期)

金融发展、系统性风险与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 ……………………………… 宋凌峰 肖雅慧 (第 2 期)

金融科技投入与不良贷款风险缓释

——来自北京230家银行支行的微观证据…………………… 王海军 刘 超 龙 腾 (第 2 期)

乐观情绪、商服地块溢价率与企业金融化 …………………………………… 蔡庆丰 刘 昊 (第 2 期)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微观证据

——基于社区层面分项收入视角的研究 …………………… 吕光明 周元任 刘文慧 (第 3 期)

中国省域碳达峰梯次划分与差异化排放路径

——基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双重视角的考察 ……………… 王思博 庄贵阳 窦晓铭 (第 3 期)

数商兴农背景下数智赋能乡村农商文旅融合的逻辑与路径 …… 吴 江 陈坤祥 陈浩东 (第 4 期)

·207·

第209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年第 6 期

数字货币的“不等边三元悖论”与监管治理

——基于卡—梅框架视角的研究 ……………………………………… 尹振涛 程雪军 (第 4 期)

多维视角下中国相对贫困的识别与分解 ………………………… 邹 薇 程小佩 樊增增 (第 5 期)

非正式制度、儒家文化与企业绿色创新 …………………………… 李俊成 彭俞超 杨 璐 (第 5 期)

全球价值链嵌入、技术创新来源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 李俊久 姜美旭 (第 5 期)

地方政府专项债的风险管理与规模控制 ……………………………………………… 李永友 (第 6 期)

管理学研究

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 卫 武 徐和衍 石永东 (第 4 期)

代际传承与家族企业创新

——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研究 ………………………… 李 健 谢依欣 刘海建 (第 4 期)

开放科学的价值观与制度逻辑 ………………………………………………………… 陈传夫 (第 6 期)

法学研究

区块链金融司法治理的困境及其化解

——以稳定币相关司法文书为视角 …………………………………… 邓建鹏 张夏明 (第 2 期)

论碳中和愿景下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 周 琛 (第 2 期)

数字经济创新中的“科林格里奇困境”及其规制 ……………………………………… 宋亚辉 (第 3 期)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伦理、自治与强制 …………………………………………… 冉克平 (第 3 期)

垄断协议安全港规则的中国应用:从立法到实施 ……………………………………… 徐则林 (第 3 期)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规范体系及其构造探析 …………………………………………… 陈海嵩 (第 5 期)

中国语境下被遗忘权的内涵、价值及其实现 …………………………………………… 王 苑 (第 5 期)

反垄断法损害赔偿与行政责任的竞合、冲突与解决 …………………………………… 祝雅柠 (第 5 期)

论监察委员会组织法 …………………………………………………………………… 秦前红 (第 6 期)

社会学研究

乡村治理中的公共性与基层治理有效 ………………………………………………… 贺雪峰 (第 1 期)

以“三治融合”重塑基层治权 …………………………………………………………… 桂晓伟 (第 1 期)

疫情中的社会治理策略:社会团结与传染病菌的对抗 ………………………………… 王天夫 (第 2 期)

婚姻挤压与农村代际关系变动 ………………………………………………………… 孙新华 (第 2 期)

村庄治理:一种“权力谱系社会学”……………………………………………………… 林辉煌 (第 4 期)

还原论视角下中国农村生活治理的困境及其超越 …………………………………… 冯 川 (第 4 期)

村级治理现代化与治理有效 …………………………………………………………… 贺雪峰 (第 6 期)

·20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在线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