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内涵的完整的人.[14]所以,无论时代发展如何变
迁,教育技术的更迭和发展都摆脱不了人,教育的
初心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育本源、回归到人.“慢
教育”作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更多地强调教育
这种形上的关怀抑或其精神价值,以一种整全的教
育理念突破快时代功利主义不断衍生的成长藩篱,
进而关注人存在的本源,寻求一种慢下来、等下来
的教育.
(二)“慢教育”直指个体生命整全
正是基于快时代的功利主义色彩,我们的教育
偏离了学生主体,教育的目光更多地只停留在学生
的分数上,而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本体论的价值.
自然,追求学生个体的生命整全就成为教育得以立
身依存的根本.
身处当下如此快节奏的时代,教育之慢是为了
指向人、指向个体的生命成长,为了形塑个体超凡
的心灵,更多的是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审思和完
善.教育是一个缓慢且细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其
变化极其微妙,需要生命沉下来,并给予精细的关
注和规范.[15](P.10)教育所直面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
体,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完整人格和特性的个人,正
如赫勒(AgnesHeller)论述的那样,人之为人的唯
一性和不可重复性乃是一个本体论的事实.[16](P.9)
正是基于这一人的本体价值,“慢教育”才有了可以
依靠的根基.教育之“慢”并不是说教育就真的要
慢下来,而是在面对外在驱动而暴露出来的一系列
“教育内卷”“幼小超前化”等问题时,所急需的一种
超凡于功利主义驱动之外的追求自我发展的内在
审思.正是基于人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慢教
育”所指向的是坚持教育本身的内在精神和个体自
我天性的绽放.在快时代的冲击下,教育倒逼和驱
使着学生放弃自我对于个性的坚持和追求,不断抹
杀着人对于自我发展的追求,进而使人沦为数字化
时代 的 奴 隶.正 如 贝 尔 纳 斯 蒂 格 勒 (Bernard
Stiegler)所说,虽然智能装备尚未进入人体,但已
然 成 为 今 日 人 类 不 可 或 缺 的 生 存 性 “代
具”.[17](P.166)所以说,追求教育之“慢”,其实就是追
求教育本身的精神性,目的是寻求人的自我解放.
让教育慢下来,就是要摒弃那些功利色彩,以一种
“慢”的姿态去追求教育的精神性和人的主体性,不
断改善和填补那些在快时代的催熟下所出现的心
灵空洞和精神的缺失.
(三)“慢教育”等待学生成人之美
“等待”不是没有时间界限的拖延,而是慢教育
的一种宽容和尊重方式.教育内卷下的竞争压力
让“虎妈”“鸡娃”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大家都懂得
“催熟的瓜果不好吃”的道理,同样,᠀苗助长的孩
子一样难以立足社会.人的成长与植物的生长一
样,需要循序渐进.[18](PP.114~115)
慢教育作为一种形塑学生个体之美的艺术,不
仅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允许出错的过
程.真正的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高扬,是立于人
性和美之上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对人的本质
的异化的抗.[19](P.180)真正的教育唯有始终关注
人、思考人、研究人,才是美好的.[20]教育之美就在
于顺应人的天性和自然的发展,在与教育主体进行
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去接触、去实践,其实质就是
一种不断追求发展、追求创造的过程.“慢教育”理
念下的“等待”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弱化了教育的
功利性现实关照,更加强调对学生的陪伴、理解和
尊重.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学生一时间思维尚未打
开,对于老师的发问显得束手无措.可能因为对所
学知识的巩固不到位而导致知识“提取失败”,需要
一个缓冲时段进行修整和调节,通过思考将繁杂的
知识片段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这时候就
需要给予学生时间去思考,等待学生.等待教育彻
底改变了传统教育高高在上的疏离感,使学校教育
以更加ᴀ和的方式面对学生,并被学生所体认.[21]
三、快时代“慢教育”的时代呼唤
在追求快节奏、功利化的快时代,“鸡娃”“教育
内卷”等网络热词频频涌现,教育被各种智能产品
疯狂地加工、调剂、催熟,成了快时代的“夹生饭”.
教育作为一项服务人类发展的未竟事业,为了回应
好当代的“钱学森之问”,必须要有勇气直面在快时
代中迷失的自我,尊重育人的基本规律和个人的成
长发展需要,慢下来、沉下去,为自身发展找回本然
的节律.
(一)营造“慢”的教育环境,寻找教育的生命
本真
环境因素对于事物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于教育而言,环境虽然不是主导性因素,但却成为
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的客观前提,对人的成长与发
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在价值.按照马克思的劳动
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和人的发
展需要,与人类社会的生息繁衍相伴而生.教育作
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并伴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