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婺源

发布时间:2022-10-16 | 杂志分类:旅游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品味婺源

207资。大多数进出婺源内陆地带的物资、人员,都必须在汪口村驿站交替。船只至汪口便不再朝里面走,就地装卸货物或换船换车。作为重要的水陆码头,汪口迅速繁华起来。明清时期,汪口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数百年的繁华之后,随着公路、高铁、高速公路的修建,汪口不再是交通要道,渐渐褪去了繁华,但依然秀美,沉淀了更多的恬淡古朴,有天生丽质少女的轻灵,也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沧桑。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口前都有一句家训,以铁皮牌匾钉在门外,上面还写着家长姓名,内容皆为忠孝勤俭尚学等,让人感觉和善儒雅之风迎面而来。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养源书屋,感受着古朴的墨韵书香,据说,俞氏一族崇尚文学,亦儒亦商,亦耕读并举。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 73 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著作达 27 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汪口,历史上曾被称为“书乡”。2007 年该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俞氏宗祠。整个祠堂青石板铺地,飞檐翘角,雕工细腻逼真,精美绝伦。俞氏宗祠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 [收起]
[展开]
品味婺源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198

沿着青石板路一路前行,溪边或屋旁,三三两

两,错落有致地分散着些外地来的美院学生。他们

来此写生,一个画架,一组颜料盒,多色彩笔,或

蹲或坐,以水蘸笔,就地取景,一幅幅灵动、飘逸

的水墨江南画,便从笔尖流泻而出……成了游人眼

中的一大风景!

行至巷口拐弯处,见每个墙角都被磨去了一个

三公分左右的角,墙角平平,没有棱。众人很是不

解,金导告诉我们,这是方便女孩子坐轿或防止小孩子顽皮奔跑时不

小心被磕到碰到。削去一个角,与人为善,与己方便,这叫“拐弯抹

角”,也叫“礼让三分”,第一次真正读懂和领悟到这两成语的来历

及深刻含义。邻里乡亲之间谦逊

互让,和睦相处,不亦乐乎!

思溪村,被称为徽州“儒商

第一村”。他们勤耕俭读,亦儒

亦商。明代时,曾在这里建了一

座“魁星楼“,就是保佑子孙后

代顺利通过科举之路步入仕途,以光宗耀祖。据说,“魁星楼”建成

后不久,村里相继出了三个大夫。分别是一个中宪大夫(正四品),

一个朝议大夫(从四品),一个奉政大夫(从五品)。思溪村的古建

筑,是明清时期徽商队伍中一支劲旅的婺源人,他们把家乡的木竹,

茶叶等物产,运销到外地经营,足迹遍及全国。一旦有所积蓄,就会

第202页

199

携资返回家乡来大兴土木,营建祠堂、府第、住宅等建筑。思溪村现

有居民,他们大多居住在祖辈们经商致富后建造的祖屋里。

我们参观的第一个古建是俞氏第十二代老宅“振源堂”,它是通

奉大夫俞士英祖居,建于清嘉庆年间,该建三雕(石雕,木雕,砖雕),

雕雕精致,图案精美华丽,图幅含蓄隽永,寓意深刻。好多地方保留

着它的原汁原味,至今尚有后代居住。

大门为石门枋,正中雕的是门当和户对,门面砖雕精致,门罩翘

脚飞檐;屋内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造,平面基本上是以天井院落

为单元的内向方形布局。这些精美的砖雕,装饰了房屋的大门,并通

过 各种 具 体

形象,借用谐

音,含蓄表达

了 古代 人 民

百 姓美 好 的

愿望和寄托。

石雕,主要装

饰 在住 宅 大

门前的石鼓,庭院漏花明窗等处。头顶的“八仙过海“,“吕布戏貂

蝉”,《西厢记》里的才子佳人等,他们或坐或站或行或止,形态各

异,形象逼真,这些木雕刀法精湛,层次分明,纹理细腻,充分体现

了婺源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只可惜文革时期好多人物头,身

体部位被削平,被铲除,令人扼腕痛惜!

第203页

200

婺源的秋,色

廖素燕: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会员,自媒体。

秋意尚在犹豫,高温的叫嚣声言犹在耳,大约这一年已去的那些

日子,实在有些跌宕,因此翻出日历,发觉临近中秋,竟顿了两秒,

正愣着,手机想起,敬爱的毛会长发来信息“亲爱的,去婺源过中秋

否?周五去,周天回”短短几字,眼前的琐碎烦恼瞬间消失,思绪穿

越入梦…

秋天,一年中最有韵味的季节,瓜熟蒂落,作物丰收,鸿雁启程。

婺源,中国最诗情画意的地方,村村如画,步步皆景,不紧不,一群

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灵动,活泼的女子,踏上高铁,25 分钟路程,

抵达丛溪庄园休整一晚,便开启了一场浪漫的秋色婺源梦幻之旅……

第204页

201

有人说,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一次婺源,而作为上饶人的我们,我

觉得一年至少该去一次,看过婺源春天的无限“生命力”后,不知有

多少人和我一样,想一睹婺源的秋色。汪口——一个藏着徽雕艺术宝库的水绕古建村庄

汪口村处在正东的江湾水与正北的段莘水合口之西岸,村前碧水

汪汪,故名“汪口”。始迁者为期后裔如水绵长,取《诗·周南·汉

广》江之水矣”意,

又名“永川”。

汪口由宋朝议

大夫(正三品)俞杲

始建于大观年间,

距今有一千一百余

年历史,如今已是

一个拥有五百余户、一千七百多人口以俞姓为主而居的徽州古村落,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丽。

早在明清时期,汪口喧闹繁华,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帆影蔽日,

是当时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乡区域商业中心和重要的水运商埠。虽

经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卧龙谷——金庸笔下的世外桃源,保留着完全原始风貌。

第205页

202

卧龙谷景区地处大鄣山脉,是鄱阳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旧志》谓大鄣山为“钟灵发脉之地”,婺源文运昌盛,人才间出与

“山脉来龙,胎毓钟灵”有关。彩虹桥——去了婺源,连西湖都不用去了。

婺源有一种颇有特色的桥,廊桥造型优美且不说,刮风下雨也能

供人休息,坐在彩虹桥内稍作休憩,浏览四周风光,一不小心几个小

时的时间就溜走,实在太惬意了。

思溪延村——徽商聚集地,石雕、木雕、砖雕,雕雕经典。

思溪延村由思溪和延村前后两个村落组成,思溪河流从延村前流

过,整个延村犹如一竹排依偎在思溪河畔,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处处

相连。几百年代这里出了不少商人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

等地经商再后来经商致富的人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兴建书院创建了

第206页

203

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所

以这里除了欣赏美景,也可

以看看每家每户门前的家

训,听听这里流传的故事。

优美生态和农耕文明

接纳了文化、保护了文化、

传承了文化。在婺源,“一

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

耕田”楹联随处可见,脍炙

人口、深入人心。

婺源古建筑文化精美

绝纶,独具徽派特色的古建

筑遍布乡野,是当今中国古

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

方之一。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古民居群保存完好,古风依

然,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

在婺源风光当然不止这些因为这里一步一风景,这里还有江湾—

婺源唯一的 5A 最中之最,李坑—一个静心休憩的空间,篁岭—层叠

瓦房的晒秋场,瑶湾—乡村中的“鼓浪屿”,晓起—别具韵味的古文

化生态村。

此时的婺源,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宁静,没事就和家人,朋

友来婺源吧!

第207页

204

心安之处即故乡 ——记婺源汪口村

潘建英:网名桐木朱雀,上饶市铅山人,高校教师,尝试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美,

用文字表达心中所感

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境内山青水秀,空气清新,

森林覆盖率达到 82%,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如是赞美

他的家乡婺源。

2022 年的中秋,一群爱好文学的女子踏上婺源这个质朴清雅的

古镇。两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我们到了李坑、江湾、汪口、卧龙

谷、彩虹桥、思溪延村等景点。李坑的小桥流水,江湾丰厚的徽州文

化底蕴,思溪延村的田园风光和徽州儒商第一村,卧龙谷里斑驳树影

下和清澈水潭边的幽静,飞泉流瀑,奇巧的岩石……让我感叹婺源如

此秀美,环肥燕瘦,浓妆淡抹,各有千秋。而于我,印象最深的还是

第208页

205

汪口。

汪口,古称永川,位于婺源东部,因其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村

子始建于宋大观三年(1110 年)。时年,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

杲携家族搬迁到此地并定居下来,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子一面依山,

三面临水,婺源的母亲河星江河由东向西迤逦延伸,呈 U 字形环绕着

村子,河水澄碧如玉,明净柔美。水的两侧青山耸立。电影《闪闪红

星》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撑竹排的取景点就在

婺源汪口村。

这里是原生态的山水,这里山清水秀,天然去雕饰。

这里,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中,与层层梯田,缭绕

云雾相映在一起,从高处望去就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这里,有典型的徽派古建筑,保存完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

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这里民风淳朴,文风鼎盛。

我们下车

步入村口,最

先映入眼帘的

是村口那两只

相望的石狮,

威严而温馨。

继 续 前

行,沿着河边

一路的青石板

第209页

206

路面,欣赏着一路旖旎秀丽的青山绿水,我们走进古村老街。老街里,

古村的建筑依山而建,面河而立,户连户,屋连屋,有民居、有府宅、

有书院、有商铺、有祠堂……这些房屋均为典型徽派风格,整齐的粉

墙黛瓦,高挑的马头墙,古朴的高宅深井四合堂,错落有致,美观典

雅,更有门楣窗扇、梁架天井上精美的砖木石雕,让我们叹为观止,

流连其中。

村里所有建筑都由几十条幽深狭长的小巷隔开,又由这些小巷相

互连接,每个巷子里都可四通八达,巷子都有名称,有鱼塘巷、水碓

巷、酒坊巷、柴薪巷、赌坊巷、夜光巷、油榨巷……我们漫步在这清

幽的古街,通过这些巷子的名称,透过每条直通溪埠码头的巷道,依

稀感到汪口昔日的繁华。

据《婺源县志》载,汪口古为重要的水陆码头,“通舟止此”。

明朝时,明政府在汪口设立了一个“驿站”,用于传递官方文书和物

第210页

207

资。大多数进出婺源内陆地带的物资、人员,都必须在汪口村驿站交

替。船只至汪口便不再朝里面走,就地装卸货物或换船换车。作为重

要的水陆码头,汪口迅速繁华起来。明清时期,汪口商业繁荣,店铺

林立、商贾云集,船运如梭。

数百年的繁华之后,随着公路、高铁、高速公路的修建,汪口不

再是交通要道,渐渐褪去了繁华,但依然秀美,沉淀了更多的恬淡古

朴,有天生丽质少女的轻灵,也有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沧桑。

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口前都有一句家训,以铁皮牌匾钉在门外,

上面还写着家长姓名,内容皆为忠孝勤俭尚学等,让人感觉和善儒雅

之风迎面而来。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养源书屋,感受着古朴的墨韵书香,

据说,俞氏一族崇尚文学,亦儒亦商,亦耕读并举。历史上这里文风

鼎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出任七品以

上官员 73 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著作达 27 部,还

走出了一大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汪口,

历史上曾被称为“书乡”。2007 年该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俞氏宗祠。整个祠堂青石板铺地,飞檐翘角,

雕工细腻逼真,精美绝伦。俞氏宗祠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

库”,2006 年,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两侧有花园,

园内种有几棵千年树龄的古桂树,枝繁叶茂,桂花含香绽放,香飘十

里。

漫步在一条条清幽的古巷,看着斑驳的墙壁与剥落的门楣,秋日

的阳光倾洒在小巷里,舒适而惬意。我突然想,若是在雨季来到汪口,

第211页

208

细雨中,撑着一把油纸伞,徘徊走在雨水浸润中的青石板路上,两侧

墙壁青苔斑驳,迷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是怎样一副唯美、清

丽的画面,怎样的意境啊?

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宁静的画面。

窄窄的巷子里,常看见门口路边几盆月季,红白相间,含羞敛首,

静悄悄地绽放。路边两条大黄狗趴在地上睡觉,人经过都懒得抬下眼。

屋前草丛里几只羽毛鲜艳,活泼泼的大母鸡,在四处找着虫子吃。桥

下几只鸭子在闲庭信步。

老人悠闲的坐在门口石条上,有的奶奶边纳鞋底边有一句没一句

地唠着嗑。有个老婆婆,拄着拐杖,靠着门,笑眯眯地看着自家孙子

和小伙伴在巷子里玩耍。女人在门口摘菜,准备午餐。几个孩童坐在

石块上复习功课。村间设有茶亭,铜壶烧水,瓷碗泡茶。婺源的茶水

清甜解渴。路边石板路上有待晒干的春笋、黄豆、辣椒……

从古巷走向河边,会看到一个个用木篱笆围着的菜园地,园门上

挂着牌子,写着某某的菜园,菜园里有茄子,辣椒,豆角,南瓜……

还有些不知名的小

花,菜地里干净整

洁,一派生机盎然。

河 边 三三 两 两

妇女在洗衣服,一下

一下用木棒锤打着

衣裳。几个小孩在河

第212页

209

边捡起鹅卵石往

河里扔,河水清

澈,成群的小鱼在

水里嬉戏,鸭子在

河里游来游去,偶

尔飞过几只白鹭,

拍打着翅膀掠过

河面……

我恍惚间想起小时候老家院子里,爷爷在家门口守望着我放学回

家,奶奶牵着我的手去菜园地,院子里邻居大爷奶奶们乘凉聊天,还

有很和蔼的那个做竹篾手艺、天天一大早挑着担子去集市卖篾器的隔

壁家奶奶,想起小时候在家乡的小河边,妈妈和阿姨们在河边洗衣服,

我们小孩在河边摸小鱼,朝河里扔石头玩,有时比谁扔的远,有时比

谁可以吃几碗,乐趣融融。

明明是第一次来到汪口,却在这里有如此多的似曾相识,感到这

么亲切,如遇到久违的故乡,享受到一份难得的安宁,似乎可以在里

面安然倘佯。不知汪口这青山碧波,加一壶不凉不烫的婺源茶,曾抚

慰了多少人的乡愁。

漫步在这临水古街,突然想到汪曾祺老师的散文:我以为最美的

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

读书……还有一段:开间茶馆吧。在某一个临水的地方,不招摇,不

繁闹,有一些古旧,一些单薄,生意冷清,甚至被人遗忘,这些都不

第213页

210

重要,只要还有那么一个客人,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将一盏茶喝到

无味,将一首歌听到无韵,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心。

一晃眼,两个小时的汪口村旅游结束了。我从汪口古街出来上车

后,身边的文友告诉我,她上车前去了趟出口处的卫生间,发现边上

草地上居然盛开着几簇彼岸花。我开心地欣赏着她拍的花儿照片,心

里懊悔着怎么自己上车前没一起去趟卫生间呢?

汪口的韵味适宜慢慢细品。可以一个人来,也可以和家人朋友一

起来,可以住在临水的房子,品一口婺源皇菊,看山边云卷云舒。这

里的山水能让人忘却尘世喧哗,觅得乡愁,守住心安。

期待再游汪口,品徽派古居,品绿水青山的灵动,品繁华褪却后

沉淀下的古韵和从容,品粉墙黛瓦里栖身的惬意,品碧水环流、精耕

细作的田园生活,重温久违的乡愁,再加一壶酒或一壶茶,一竿纶,一

棹春风一叶舟……

第214页

211

前世的彩虹桥,今世的遇见

戴时姿: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出生婺源,爱好文学。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一袭彩裙,跑在一座长长的廊桥上,桥

下一池清水,竹影婆娑。是虚幻,是梦境,还是前世遗留的记忆?

——题记

心归处是故乡

有人说,离开了,那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你。老天知道,我听后心

里的惆怅和忧伤有多深。我的故乡,虽然离开你已经很多年,但是,

第215页

212

那个梦里老家,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萦绕。我知道, 心归处是故乡!

故乡,她依然念我如初,一如我对她魂牵梦萦。

当踏上清华这块土地时,激动的心情已经按捺不住。久违又熟悉

的乡音传来,几名手拿编织袋和斗笠的村妇匆匆从我们身边走过,大

声谈论着今天该去收割哪一块田。她们的脸上波澜不惊,内心只有秋

收冬藏,她们在这里见惯了像我们这样只顾拍照的游客,也从容淡定

地面对我们手里举起的手机,只是我暗自怀有饱满的热情,把她们每

个人都臆想成我的表亲,迫切地想拉住她们的衣袖,打听一下我那亲

外婆的亲妹妹的亲女儿到底嫁到了清华的哪条街?

初秋的下午,云淡风轻,稻浪翻滚,站在这座“中国最美的廊桥”

的彩虹桥上,我静静感受微风吹过脸颊。抚摸着木质的栏杆,感受岁

月赋予它厚重的沧桑感在指尖慢慢流淌。

第216页

213

行走彩虹桥上,它依然如梦境中的清澈秀逸。此刻,我仿佛穿越

到了前世,进入了幻化后的世界,物我两忘,天地间虚实不分,不知

今时何日。

“中国最美廊桥”前世今生

据县志记载:清华的由来出自“清溪萦绕、华照增辉”古老的题

词,地理位置属赣、皖、浙三省要冲,因其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婺源

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清华也曾是婺源置县的首设县治。商贾云集,

水陆昌盛,“吴楚舟楫俱集于此”逐渐形成了一条号称“五里古街”、

被誉为婺源第一长街的清华古街。

历史悠久的清华镇为婺源的大镇,“四坊、九井、十三巷”这些

曾经的繁华都已过眼云烟,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父亲称他小时候

第217页

214

曾经在清华古街上还看到过几个石头做的牌坊,依稀看出曾经的辉

煌,可惜到文化大革命后很多都被毁坏。

唯有清华古街上这座惊艳世人的彩虹桥,依然成为清华镇最闪耀

的明珠,它经久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展示着古人令人叹服的建筑

智慧,被列为古徽州保存最古老、最完好的廊桥。

关于彩虹桥的来历,据县志记载在北宋时期,清华镇商贸繁荣,

但此处并无石桥,来往百姓、商贾都只能靠舟船摆渡,遇上天灾人祸,

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村里有位善人胡宏鸿下定决心在此建造一座

石桥来改变百姓的出行。怎奈当时他个人能力有限,拿不出建桥的这

笔巨额开支,于是断然削发为僧,取法号济祥,四处风餐露宿为建桥

募化捐资。

三年辛苦后,资金筹备完成,胡宏鸿邀请同乡技艺最高的匠人胡

永班开始选址建桥。历时四年合理布局,精心施工,终于建成这座根

第218页

215

据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两句诗为廊桥取名的惊世廊桥

“彩虹桥”。

彩虹桥上青石为顶,五廊六亭,四墩五孔,墩上为亭,亭廊相连,

亭略高于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亭中宽阔处设有佛台、石桌、石

凳,廊的两侧有栏杆和长凳,可供往来行人观赏驻足休憩,神龛里供

奉着三个人物,中间治水英雄夏禹,左边僧人胡济祥。右边乡绅胡永

班。彩虹桥用杉木百根,不施油漆,不经雕琢,原原本本,十分简洁,

为的是便于后人永世便利的修缮。

今天的人们何其有幸,可以 360°无死角地欣赏这座“中国最美

的廊桥”,不仅会被它超高的外在颜值所打动,更会被它奇特,精美

的建筑智慧所折服。桥墩的前端形状,桥墩的跨度以及桥墩的建筑方

式都暗藏玄机,很有讲究。据传在第二个青石堆砌而成的桥墩燕嘴上,

还有过一座经幢,在第三个桥墩里安放了一头铁铸水牛……古人建筑

第219页

216

处处彰显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思想,细微之处无不体现出古人们高深莫

测的大智慧。

走下彩虹桥,古老的水车磨坊还在见证着历史,儿时母亲做事时

总是把我带在身边,她在水碓边劳作的身影也牢牢的印在我的记忆

里。

一湾碧水旁挂着灯笼的渔舟荡漾其中。身穿彩衣的女子婷婷立于

桥上,或飘然跨越在彩虹桥下的一排石磴上,翠竹摇曳,人入了画,

景入了心,人景相融,前世今生,人生的此岸和彼岸在桥头“吱呀呀”

的水车声中轮回了

又轮回。

人行明镜中,鸟

度屏风里。彩虹廊

桥,旦古之美,斑斓

如梦,世事的更迭,

唯家乡抵得过岁月

的尘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