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发布时间:2022-7-1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创新升级了一支“筑桥尖兵连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形成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的战旗红志愿服务队——筑桥尖兵连志愿服务队,沿袭“三三制”军制,源于“专筑一里·筑桥有你”的社区文化,将老兵精神与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挖掘社区广大退役军人力量,发挥骨干特长。尖兵连设“连长、指导员与副连长、副指导员”,下设“三排九班”,结合服务事项成立九支队伍,引导退役军人发挥“退役不褪色”的精神。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开展富有军味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思想政治与社区治理意识,增强退役军人的思想觉悟与社区归属感,从而提升锻炼志愿服务队的凝聚力,促进自组织能力的培养,实现队伍可持续。(三)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参与,实现“军助民”(四)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建立“军民情”社工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构建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网络。微观层面,社工认真分析退役军人的个性化需求,梳理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了解社区,融入社区;中观层面,与退役军人的工作单位、小区、主管部门等联系,为其家庭成员、照顾者、朋辈、战友等提供服务和支持,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工作;宏观层面,开展好政策解读工作,... [收起]
[展开]
2021激励资金资助项目案例集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

193

第202页

创新升级了一支“筑桥尖兵连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形

成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的战旗红志愿服务队——筑桥尖兵连志愿服务

队,沿袭“三三制”军制,源于“专筑一里·筑桥有你”的社区文

化,将老兵精神与新时代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挖掘社区广大退役

军人力量,发挥骨干特长。尖兵连设“连长、指导员与副连长、副

指导员”,下设“三排九班”,结合服务事项成立九支队伍,引导

退役军人发挥“退役不褪色”的精神。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交流方式,开展富有军味特色的

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思想政治与社区治理意识,增强退役军人的思

想觉悟与社区归属感,从而提升锻炼志愿服务队的凝聚力,促进自

组织能力的培养,实现队伍可持续。

(三)通过志愿服务促进社区参与,实现“军助民”

(四)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建立“军民情”

社工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构建

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网络。微观层面,社工认真分析退役军人的个

性化需求,梳理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了解社区,融入社区;中观

层面,与退役军人的工作单位、小区、主管部门等联系,为其家庭

成员、照顾者、朋辈、战友等提供服务和支持,整合多方力量开展

工作;宏观层面,开展好政策解读工作,在社区做好退役军人活动

阵地的打造,做好项目的宣传和品牌的提炼,引导更多的人关注退

役军人,营造关心、尊崇的社区氛围,支持退役军人参与治理。

四、成效与反思

(一)创新服务暖了退役军人的心,建立了“军民情”

围绕退役军人的需求,项目结合了社区文化特点“专筑一里·

筑桥有你”,提供了“富有军味”“红色文化”的多层次、多方

面、多样化的品牌活动,促进服务达到延续性、推广性、系统性的

目标,突出服务特色,提升竞争力,推动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高质

量发展。项目以“军民情”为主题,开展一里桥社区“军民邻里

节”系列活动,如“军民共煮腊八粥,爱心传递暖心桥”、“立冬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94

第203页

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

195

第204页

(二)退

役军人角色转变,促进了社区发展治理

退役军人转变角色,从“被服务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

发扬“退役不褪色”的优秀品质,与社区居民一道参加社区疫情防

控、社区环境营造、安防巡逻、健康义诊、便民服务、爱国主义教

育、文明倡导等志愿服务,服务社区居民,彰显了退役军人的正能

量,实现“军民情”共建共治共享的一里桥社区治理局面。

(三)带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增加了社区社会资本

扩大项目服务范围,申请资金开展社区军嫂、妇女及儿童的服

务,形成以社区退役军人人群为核心,服务辐射包括老人、妇女、

儿童及困境人群的社区全人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相关政府部门及社

区商家、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到项目中,建立协作关系。社

区社会资本增加,让社区居民更有感受,社区更有温度。

(四)文化氛围营造优化了社区环境,凝聚了社区精神

尊崇、关心、关爱退役军人是全社会的责任,社区退役军人社

会工作服务应该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项目在社区内培塑典型,按

照“党的领导、军的特色、家的温暖”布置文化氛围,发动社会力

量参与社区红色爱国主题公园打造,潜移默化的提升了社区居民、

商家对退役军人的关爱与尊崇,营造了社区文化氛围,凝聚了社区

“互助友爱、和谐一家”精神。“军民邻里,暖心一里桥”获得

2021年成都市和谐邻里关系营造优秀典型案例——“邻里好活动”

的荣誉。

时节·军民邻里情,为老服务公益挑战赛”、“世界志愿者日·军

民联合行动,花园微更新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及社工主动在项目

进行和每次活动开展中,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以“军民情”为

主题开展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筑桥尖兵连志愿服务队

有70余名队员,骨干人员40余名,截止2021年12月,该连队已在社区

开展了主题活动52场、时政宣讲、老兵慰问、便民服务、疫情防

控、儿童红色教育、居民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微更新等活动,直接

间接影响社区居民5500余人。项目吸引了社区居民关注退役军人群

体,促使退役军人融入社区生活,获得归属感。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196

第205页

五、经验与启示

(一)政策解读很关键

政策是做好退役军人工作的依据和生命,在本项目的基础上,

社区作为退役军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委、退役军人服

务站、社会工作者应形成合力,主动回应关切,加强政策法律宣传

与解释,让退役军人知道有哪些政策,成为政策执行的落脚点,搭

建了社区与退役军人双向信任的桥梁,支撑了社区退役军人服务可

持续。

(二)走访之前做功课

社工发现在开展退役军人的入户走访过程中,应提前对走访对

象在社区或者街道层面进行基础信息的前期了解,把握服务对象的

思想政治想法,在走访过程中遇到社区无法回应的需求时,应及时

澄清,主动联系社区党委、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转介,避免盲目承

诺。

(三)“1453”工作法

通过项目实施,完善并实践了“1453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工

作方法”即围绕党建引领不动摇这一核心;抓住四大关键,“关键

人物、关键队伍、关键活动、关键氛围”;坚持五能培育方法,

“潜能挖掘、启能培育、培能赋权、展能行动、传能反哺”;以

“军民情”为背景,开展“三步走”工作路径。

案列评语:

精准的供需对接让退役军人感受到用心的服务,军人之间的互

动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适应社区生活,最后又作为志

愿者为社区服务。项目介入方式比较系统,既有个体层面的专业服

务,也有社区层面的文化氛围营造,经验值得复制推广。

督导:杨玲

郫筒街道一里桥社区

197

第206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打造幸福里“商居联盟”

形塑“你好”社区秩序

一、背景与需求

为了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响应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

境建设年,特联动社区周边丰富商业资源,促进社区商居联盟可持

续发展。2020年5月,范锐平书记在“凝聚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 激发

办赛营城新动能”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构建更多消费场景、商业场

景,更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辖区共治是推进多元主体共同

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重

要手段和抓手。红光街道高店社区通过优化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以

社区问题和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社区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协同其

他社会力量,以商居联盟为载体建立人文关怀推动商铺、居民主体

的协商、协作和协同共建。辖区内配套有红光里特色美食街区、幼

儿教育、教培机构、大中小型超市、银行、日间照料中心等

500余家高端、便捷、完善的生活服务体系。幅员面积0.52平方

公里。高店社区辖区内有由龙城国际、今日润园、荔园等商业小

区,划分7个网格,7个居民小组,人口近2万余人。

高店属于典型的新型城市社区,社区商业资源丰富,商户近

400余家,商业圈较为密集,在后疫情时代下,“幸福里”商业街区

商家资源也面临着消费引流、抱团发展的生存问题,同时随着城镇

红光街道⾼店社区成都市郫都区恒善公益发展中⼼

198

第207页

红光街道高店社区

(一)以春节引流为契机,动员商家齐参与

高店社区地处商业资源中心,周边商家资源丰富,业态齐全,

为了能够有效调动周边商家参与公益的热情,社区、社工通过不断

走访、座谈商家,收集179份问卷调查表,筛选优质公益商家进行定

点访谈,宣传商居联盟的公益价值同时采取不同的宣传渠道,扩大

对商家的宣传效力,采用线上直播方式激发商家参与的热情。

(二)以商家展示为载体,实现商居共联动

为进一步拉进商家与居民间的距离,同时能够让居民更贴近的

体验商家的服务,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感知行活动,在活动中感知商

家的服务,感知商家的友好,以辖区优质的教培机构为撬动,开展

为期一个月的亲子陪伴阅读感知活动,不仅为居民提供优惠便利的

友好服务,同时带动商家的客流引量。

(三)以商家服务为引领,营造参与

氛围

小区作为社区的一个家庭,是居民生

活居住的一个温馨场所,提供小区居民服

务,营造节日氛围为小区居民带来节日的

浓 厚 感 , 商 居 联 盟 商 家 在 传 统 的 文 化 节

日,积极采取行动定期为居民带来节日的

祝福,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四)充分发挥商家能动性,完善商

居联盟机制

化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镇,原先的熟人社会被迫变成陌生

人社会,对于社区的认同度、居民关系、社区教育等,需要重构社

区资本。特别针对社区公共教育服务严重缺乏的状况下,解决社区

教育问题是社区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治理因素,此外商业街区商家缺

乏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社区探索通过商业资源的整合有效将资源外

引内联弥补社区教育不足的情况。

二、做法与经过

199

第208页

为使商居联盟商家能够规范、诚信有效经营,通过“商居圆桌

会”多次探讨交流,发挥商居联盟能动性充分形成完善的机制,明

确商居联盟的职责及运行,定期开展服务,形成开展流程及准入、

准出机制。

三、项目成效

(一)组建商居联盟 架起服务群众桥梁

为了让辖区内商家与居民有更多的互动,积极参与到更多活动

中,凝聚“幸福里”商家的共识,高店社区牵头组建了商居联盟,

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业态,选拔有代表性、有影响力、有公益心的

商家和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治理的居民骨干共同组建了商居联

盟,目前成员共有20余人。常态化开展商居圆桌会,围绕社区商家

的消费引流、小区治理、志愿服务等进行协商议事,搭建了社区商

家与居民对话交流平台和双向互动平台。

(二)凝聚多元共识 激发社区商业活力

为进一步凝聚商家的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共识,组建了线上

微信群,定期将各种事项在群里发布、通知,不断的凝聚商家与居

民的共识。依托“商居圆桌会”,不断明确商居联盟的职责、运行

机制、服务开展流程。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00

第209页

此外为了解决“幸福里”商家的消费活力不足、商家之家凝聚

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开展商家推介会、“你好,居民感知行”、

“幸福里”好集市等主题活动,不断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商家的了

解,通过系列化的消费集市,我们将商家的折扣和实惠带给社区居

民,并且针对社区小区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带动了社区商家的消费

引流和到店率,此外还运用线上抖音的方式增加了商家的曝光率和

知晓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累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6次,拉动消费6万

余元,累计服务居民1000余人次。

(三)引导商家反哺公益 营造治理新场景

高店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辖区内的党建资源,积

极引导社区商家“一边做生意,一边作公益”的理念,我们鼓励商

家承担公益责任,通过“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建立,逐渐

孵化培育了高店社区商居联盟志愿服务队伍和高店社区乒乓球俱乐

部社群,不断激活里社区治理力量。并且结合社区商家的产品优

势、资源优势,逐步梳理形成了幸福里商家的“服务清单”,以志

愿服务和社区公益折扣日主题活动形式,搭建了社区商家参与社区

治理的平台。

商居联盟志愿服务队伍深入高店社区各小区开展便民服务、培

训服务、文体活动累计10余场,服务上千人次。引导辖区居民与商

家参与社区公益项目,逐步形成社区治理共建共享新格局,增强社

红光街道高店社区

201

第210页

案例评语:

高店社区案例以成都市国际社区建设,“构建更多消费场景、

商业场景,更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政策指引,以辖区500余

家高品质商家基础,将社区建设需求、商家发展需求、居民服务需

求相结合,从调动商家参与、丰富居民生活、推动社区品牌服务创

建,在刺激居民消费,提升商家营业额的同时,促进商家参与公益

事项,营造社区发展多元参与的全新居民,实现有规划、有效率的

推动社区发展。

启示:

第一,深度贯彻新思想,持续探索新举措,在社区发展过程

中,以较强的政策敏感度,抓住与社区特质相符的基于,打开服务

格局,扩大服务视野,推动社区发展。

区的凝聚力。通过服务开展,我们重塑商户形态,繁荣社区商业,

撬动社区商家关注社区慈善公益事业和社区治理事业,逐步构建商

居自循环生态,营造社区治理的新场景。

四、经验总结

高店社区商居联盟探索试点工作对于解决社区教育、商家宣传

平台问题的有效解决,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显著成效,提高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今后商居联盟还将继续参与

到社区公益活动中来,如平时为志愿者提供积分兑换,商家也

可以凭兑换券送自己优惠福利,进一步为居民、商家搭建诉求反

应、社区参与、协同共治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效链接起

辖区多方资源,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让居民享受到

便利和实惠。同时,参与商家也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商居

联盟由社区牵头,以党建为引领,带动商家、企业、居民共同参与

社区发展治理。高店社区商居联盟的成立不仅成功打通社企联动通

道,深入了解商企需要,为社企、商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创造条

件,还让商企切实参与到社区多元共建共治中。接下来,将聚焦于

小区治理,场景营造工作,协同区域内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共建

共治共享。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02

第211页

建议:

一是进一步围绕营商环境建

设、商居联盟建设重要性等角度,分析不同主体的服务需求;

二是进一步思考如何推动商居联盟持续化参与过程,实现商家参与

常态化。

督导:漆冬梅

第二,深度了解社区、商家、居民三方主体核心需求,以发展

的视角,寻求需求平衡点,实现商居联盟的有效运营。

第三,深度结合社区发展治理需求,以辖区共治为目标,推进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培育发展

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

红光街道高店社区

203

第212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一、背景与需求:

(一)社区基本情况:

两路口位于安德街道东部,紧邻川菜产业园区,国道317线贯

穿社区,与郫筒街道接壤,区位优势明显。两路口地名从清代沿用

至今,因文书通道的两个路口得名,社区文化底蕴浓厚。辖区医

疗、教育、川菜产业等资源丰富,两路口老街因城镇化的快速发

展、拆迁安置、人员迁移等因素,日渐从热闹至冷清的变化,街面

环境老旧,街区商圈经济衰落,商铺使用率低等问题产生。

(二)社区资源:

人:居民以退休教师、老街住户、外来商家、就近村民等人

口组成,建有老街商家群,是社区动员、总体营造的坚实基础;社

区两委班子革新意识、行动能力强,为社区总体营造提供坚实的推

动力;

文:社区外来美食商铺较多,有骨科健康文化和文化历史积

淀;

地:两路口社区有三化建设空间,为项目的有效落地提供载

体;

两路 U型街区·花架美生活

“1+1大于2”

安德街道两路⼝社区成都聚⼒社会⼯作服务中⼼

204

第213页

安德街道两路口社区

U“1+12”

产:辖区内有两路口中小学校及棉实学校、园区新希望、友

友食品厂等,且参与意愿度较高,对社区的总体营造提供物质、技

术、人力、场地支持;曾参与“结对送温暖”主题活动,如以新希

望儿童牛奶为载体,为社区困难儿童送上温暖;

(三)需求分析:

通过走访、问卷、座谈调研分析了解到:

1、院落居民参与公共事务被动、参与意识弱,缺乏自我治理意

识和能力。社区居民尤其是老街院落居民远离社区中心,对社区事

务 了 解 方 式 落 后 , 虽 对 街 道 环 境 问 题 等 有 意 见 , 期 待 社 区 “ 拯

救”。

2、商铺街面点位“商铺门口杂物较多”所在街道周边环境问题

突出,所保留的门口花盆杂乱;附近街面住户在街铺面口边角种植

高低不齐的绿植、蔬菜,致使街道整体杂乱。

3、社区所辖高校、商铺、园区产业等多元资源丰富,但未能被

整合参与。

205

第214页

(二)目标:

1、挖掘、培育老街自治组织,为带动更多商铺居民自主参与门

前环境打造、文化传承等老街治理公共事务奠定基础。

2、促进老街公共空间环境提升,改善老街居民生活环境。

3、实现社区多元主体联动参与,推进街面商户代表民主协商参

与,促进老街环境公共事务的有效解决。

三、做法与经过

(一)“挖宝”行动——建立信任关系。

在社区的支持下,长达三个月连续开展“老街环境保护”,

“骨科文化记忆”老物件、老照片征集等文化系列活动,挖掘到近

10位热爱老街两路口的居民。

(二)老街民主协商“六步法”,助力多元参与环境治理。

1

丧失老街“经济中心”地位的U型老街越来越“乱”,尤其是

“飞跃街口”通向两友路方向的近百米长的街面。周边商户住户随

心所欲在商铺门口养花、种菜,90%以上的居民觉得这里既不美观也

不安全。但一问及如何处理,大家就持逃避、不理会态度。社区也

表示,之前给老街商户代表做工作,居民们都是在倾诉在老街没有

田土、房屋简陋等难处,不愿整理门口的“脏”、“乱”、

“差”,社区强制实施改造还会引起居民反对,对此颇为头疼。

2

社工打算以环境改善为切入点,通过“转角遇见美”最美商铺

二、思路与计划

(一)、行动策略:

整合社区内外资源,通过“花架美生活”复原街区文化撬动老

街居民骨干带动周边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行动,从而激发居民自

主参与意识、公共空间维护意识等,引导商铺住户及居民关注社区

文化、公共事务发展,逐步改变“以往不了解、不在意态度”,主

动参与老街街面公共事务。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06

第215页

3

初步想法有了,也吸引到了一批支持者,但是谁美化?怎么美

化?问题抛出后仿若石沉大海,居民们一句“我们听你们的”便不

再作为。我们当即改变策略,将花艺专业人士纳入改造准备行列。

通过20位花架报名者,对种植花卉学习,适宜种植花卉时节等进行

学习,以积极打卡门前五美:评选商铺布置协调美、商铺整洁靓化

美、商铺清洁卫生美、商铺绿化格局美、物品摆放有序美”的“五

美”商铺示范户,这样一来,原本不怎么上心的居民们纷纷围观,

申请第二批花架改造报名者,愿意改造门前花艺现状。

4

评选活动为契机,提供

商铺归置脏乱问题统一

花架,激发商铺代表参

与活力。前期,花架美

生活计划吸引了前期招

募的居民骨干,却并没

有获得大部分老街住户

代表的重视与认可,住

户认为:“我们这些弄

了也没什么用”。两位

居民骨干回应:“归置

整洁后,我们就是整条

街靓丽的风景线!”最

后,在社区、居民骨

干、社工的动员下,成

功动员了商户代表、住

户代表、花艺师等近20户

加入改造行动。

通过会后,社工再次召集大家以交流会的方式指导如何参与到

最美商铺评选活动中,过程中不断吸引U型街区来往的10余家住户加

入第二批花艺改造中,主动为花艺改造计划出谋划策,以限定日期

投票评选和线下社区副书记、花艺师作为评委实地评选,最终确定

安德街道两路口社区

U“1+12”

207

第216页

6

为保证老街花架改造效果,持续保持老街环境改造的良好效

果,坚持社区、老街代表携手维护院落公共空间美化成果、环境卫

生;以党员带头、老街居民骨干辅助监督,定期测评老街门前公共

空间卫生、占用等情况,并“提醒”不合格的商户及住户代表进行

完善。

(三)“U型街区”变“最美商铺示范区”,环境治理显成

效。

改变后的老街充满文化气息,可拍摄街区文化宣传片、微更新

小广场等。在居民、社工、社区、政府等多元主体的宣传推广下,

吸引了周边外来商户代表前来学习和互动交流。被问及骨科健康文

化故事,经过“故事讲解传播”模拟实操练习,老街居民骨干自信

地向外来居民讲述骨科文化故事,展现两路老街特色“人文”。

10户荣获最美商铺。

5

处 理 好 原 本 杂 乱 的 盆 栽 、

蔬菜以及门前路面坑洼,为后期

花架归置做好了铺垫。同时在居

民骨干的推荐下,商户代表、花

艺师、社区、社工也加入到行动

中;商户、住户代表主动将文化

墙面前的盆栽、蔬菜,修剪、摆

放整齐,以配合花架摆放。经过

花艺师的指导后,老街居民、商

户代表、亲子家庭、中小学的学

生等多元主体齐参与打造U型街区

路面及花台环境,扮靓U型街区。

原本杂乱摆放盆栽、种植蔬菜的

老街过道变得整洁且充满花艺气

息。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08

第217页

四、成效与反思

1

通 过 艺 术 化 形 式 共 同 打

造老街文化地标,促进居民生

活环境改善,提升老街文化影

响力。以社区文化为依托打造

“花艺美生活街区”,激发居

民保护环境意识。调动社区、

居民骨干、老街院落居民等协

作,提升老街环境近100米的

区域整体美观性。

2

以 需 求 导 向 介 入 环 境 治

理,调动老街商户20户代表发

声、行动参与积极性,联动社

区、企业、学校、居民骨干等

近1415次人员参与投票评选,

助推老街环境治理难题解决。

3

培育一支居民骨干10人的“老街花架志愿服务队”,宣传推广

老街文化带动更多院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故事传播官”、

“环保宣传队”、“家园打造沙龙”“花卉技术与装饰”等6次培

训,提升商户代表、住户代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能力。

4

联合社区内外专业花艺师、非专业资源(学校、小区亲子家

庭、老街居民、居民骨干等)共同行动,从花架拼接到花艺采买、

门口杂乱花草清理等一系列服务,有效调动老街商户、住户代表打

造铺面或门口花艺美生活。

安德街道两路口社区

U“1+12”

209

第218页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五、经验与启示

1

以环境改善、街面五美为切入点,通过收集民意、走访等挖

掘、还原老街文化风貌。

2

通过挖掘、梳理还原老街文化,引导居民产生共鸣,增强其文

化认同感,促近居民参与集体行动。

3

可视化呈现老街花艺,教育、影响老街的居民和青年后辈,将

老街文化发展与居民生活相融合,推动老街持续发展。

4

以街区花架美生活1+1大于,利用多级媒体宣传推广老街花架美

生活品牌,吸引外来居民学习交流,提升。

案例评语:

两路U型街区·花架美生活“1+1大于2”案例以安德街道两路口

社区为原型,从社区文化出发,结合社区老街的特色开展了一系列

调动居民积极性的主题活动。此案例以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为指引,

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依托,开展老街改造,以“生命影响

生命”的方式,展现“视觉效果”带动更多居民从被动变主动参与

进来,是社区营造中一个成功的案例。从案例的撰写来看,案例思

维逻辑顺畅,内容详实可看,让人读下来便能懂得其中所需表达的

意思和工作方法,居民的细微的变化也展现的非常到位,案例中社

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作用也有很好的体现。

督导:李莉

210

第219页

三道堰镇花牌村

整合三文资源

汇聚三社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三道堰镇花牌村⼤⾢县益家社会⼯作服务中⼼

一、背景与需求

花牌村位于郫都区三道堰镇,全村辖区总面积4725亩,辖14个

社,共有973户,户籍人口3085人,常驻450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

约有700人,18岁以下青少年有486人,党员113名。花牌村作为全市

第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通过组建全省第一家村级集体

资产管理公司,在全省第一个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担

保贷款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新居建设。目前村民居住形式以集

中安置和分散居住为主,已建成农民新居13万平方米,安置农户

2788人,达全村90%以上。

211

第220页

范基地和400亩有机蔬菜基地、

300亩柑橘种植基地。同时,花

牌 村 集 中 打 造 “ 青 籁 小 镇 ” 、

“ 廻 龙 场 — 川 西 记 忆 · 创 客 场

镇”、“花牌乡村酒店”、“美

林 溪 · 花 涧 ” 、 “ 荣 泰 总 部 基

经 村 两 委 地 努

力,招商引资,已建

成2000亩花草苗木示

本村具有浓厚精神寄托的载体,

对本村尊老爱老、孝敬父母等优

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导作

用,也是作为孝道文化传承一个

十分重要的载体。

辖区内有孝女祠和廻

回桥等文化古迹历史

资源,其中孝女祠是

棕编产业,为花牌提供“文创”

和“农创”土壤,打造民艺手

工、田园农耕、自创品牌。

花牌村辖区内有丰富

的文创匠人资源,特

有指尖上的非遗——

地”、“山海接待展示中心”、“产业园发展”7个项目,旨在将花

牌村打造成为集旅游度假、名人旧居、民宿体验等特色产业,以发

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前期,益家社工在执行“花牌传承”社区文化营造服务项目时

发现,花牌村文化、文创、文旅资源丰富,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整

合利用;居民对“三文”发展缺乏认知、关注不够、参与不强、融

入不深;辖区内传统文化文创技艺能力不少,但缺乏融入花牌村发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12

第221页

展的路径。同时,更多地、产、景的打造和传播都依托于外来商业

运作,而本土的人、文投入不高,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文化脉络的

梳理不够深入、人文本土传承逐渐衰落、社区认同感日趋淡漠以及

“三文”融合断裂等负面后果。

综上,花牌村目前十分需要:①整合花牌村文化、文创、文旅

资源;②依托花牌村悠久的历史底蕴,深入挖掘、梳理本土孝道文

化脉络,并不断延续、传承;③增强村民对于花牌村的参与感及认

同感;④带动居民将花牌村打造成立足于本土的、可持续的“三

文”融合机制,并进行品牌影响力的传播。

二、思路与计划

“微孝花牌”三文融合能力发展

机制打造

“微孝花牌”沙龙

品牌推广

“微孝花牌”研学营

骨干吸纳 联盟培育 品牌研发

整合在地本土“孝道文化”、“棕编文创”以及“青籁文旅”

等相关资源,通过开展孝道文化故事汇、棕编文创大讲堂、青籁文

旅研学营等主题活动,吸纳居民骨干的参与,形成一支本土三文传

承社区社会组织,并通过系列培育,提升其服务社区的能力,最后

通过带动骨干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三文”融合机制,将花牌村

打造成具有品牌特色的“孝”文化村落,增强居民社区认同感,活

化本土人文地产景,形成由“他助”到“自助”,再到“互助”及

“助他”的社会关系网络,推动“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格

局的目的。

三道堰镇花牌村

213

第222页

、做法与经过

(一)整合三文资源,吸纳骨干,搭建资源互动交流平台。

整合本土“孝道文化”、“棕编文创”以及“青籁文旅”的三

文资源,吸纳居民骨干,建立花牌村文化、文创、文旅资源库,搭

建资源互动交流平台,为后期文旅路线探索奠定基础。期间,社工

发掘社区孝女祠、孝女井、孝女坟文化古迹历史资源,发掘了辖区

内棕编匠人,以及棕编非遗传承人1名;链接整合了农场、文化历史

资源、企业、花卉、社会组织等本土现有资源34个,并建立资源库

1个。社工通过撬动社区社会组织、村民骨干、学校等多元社会力量

共同参与文旅路线设计与打造,以活动为契机,引导其带动其他村

民参与文化氛围营造等5次,增强村民对于花牌村的参与感及认同

感,带动村民将花牌村打造成立足于本土的、可持续的“三文”融

合机制,共同将花牌村打造成具有品牌特色的“孝”文化村落,最

终推动“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

(二)建立花牌“微孝联盟”,形成一支推广传播本土三文

精神的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三文”融合机制。

通过开展体验式成长营1次、“微孝”助力工作坊2次、助力参

学游1次,对居民骨干进行孵化培育,打造了一支30名由居民骨干、

文创匠人、个体旅游商户等多元群体组建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

“微孝”助力工作坊,助力参学游提升社会组织的能力,开阔社会

组织的眼界,共同设计花牌文旅路线,为打造文旅路线做好铺垫。

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三文”融合机制,将花牌村打造成具有品

牌特色的“孝”文化村落,增强村民社区认同感,推动“共治、共

建、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

(三)三文”融合机制打造,品牌推广。

社工与社区社会组织成员共同开展“微孝花牌”沙龙,村两委

及村民骨干共同探讨花牌村文旅资源,共同参与设计花牌文旅路

线,并且设计出了1条本土文化、文创和文旅资源融合其中的具有研

学意义的线路,通过社工协助,社区社会组织成员执行带领,招募

外来游客,体验花牌文旅路线2次,共吸引了21对亲子家庭和40名外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14

第223页

来游客进行花牌文旅路线体验,推广了花牌村孝道文化、棕编文

创,活化本土人文地产景,形成由“他助”到“自助”,再到“互

助”及“助他”的社会关系网络。

四、成效与反思

(一)项目产生的改变

项目开始前,在前期走访和在执行“花牌传承”社区文化营

造服务项目时发现花牌村孝道文化、棕编文创和青籁文旅资源

丰富,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整合利用;居民对“三文”发展缺乏认

知、关注不够、参与不强、融入不深;辖区内传统文化文创技艺能

力不少,但缺乏融入花牌村发展的路径。同时,更多地、产、景的

打造和传播都依托于外来商业运作,而本土的人、文投入不高,长

期以往可能会导致文化脉络的梳理不够深入、人文本土传承逐渐衰

落、社区认同感日趋淡漠以及“三文”融合断裂等负面后果。

社工通过开展孝道文化故事汇、棕编文创大讲堂和文旅研学营

等活动,居民产生了以下改变:

1、居民从不了解花牌孝女文化,不知道孝女祠遗址,到现在主

动了解孝女文化,并能够给下一代讲述孝女故事,主动带领孩子去

孝女祠感受孝女文化。

2、大部分花牌村妇女以前会棕编技术,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大

家渐渐遗忘并且棕编在花牌村慢慢淡化。社工通过走访宣传和活动

的开展,唤醒了花牌妇女的棕编技艺,让村民重拾棕编技巧,并且

到现在棕编匠人们纷纷开始在家利用空余时间制作棕编作品,同时

销售出去,增加一份收入,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通过前期活动及社工走访发掘,挖掘出一批村民骨干、棕编

匠人和孝道传播者积极加入到传播三文精神队伍中来,并通过一系

列活动,组建了一支20人的社会组织队伍。这些村民从以前的不明

白社工开展活动的意义,在走访过程中不太愿意参加社工活动,到

现在大家主动询问社工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并且愿意为了花牌村文

旅发展做贡献,愿意主动去思考并提出花牌文旅发展的好的建议。

社工在开展活动中,许多村民主动加入到社会组织当中来。提升了

村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

三道堰镇花牌村

215

第224页

(二)项目成果成效

1

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花牌村村民对花牌孝女文化、棕编文创

和青籁文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村民从明白社工开展活动的目

的,到了解活动背后的意义,再到对花牌文化深入的理解,同时也

明白了发展孝道和棕编文化的重要性。村民现在会主动参与社工组

织的活动,活动中更加融入,并且能积极提出对于花牌文旅发展很

好的建议。棕编匠人们重新拾起了棕编技艺,原本快要忘掉如何制

作棕编制品的妇女们,通过参加棕编大讲堂和棕编竞赛,又重新开

始编织棕编工艺品,甚至将棕编手工艺品进行售卖,增加家庭收

入。

2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16

社工通过前期走访和活动的开展,挖掘了许多村民骨干、积极

分子、孝道骨干以及棕编匠人作为花牌三文精神的传播者和传承

者。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了解社工服务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一系列活

第225页

本项目以花牌孝道文化和棕编文化为依托,整合本土“孝道文

化”、“棕编文创”的资源,发动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吸纳

花牌村棕编匠人、孝道骨干,并对其进行孵化培育,形成一支推广

传播本土三文精神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居民的社区参与感、归属

感及认同感,带动联盟成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三文”融合机制,

动的开展和亲身的感受,他们明白了社工及村委会想要达到的目

的,并且很愿意主动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为花牌村的发展出一份

力,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发掘了村民骨干成为孝女文化讲解者,

专门为村民以及外来游客讲解花牌孝女故事;发掘了花牌村棕编非

遗传承人加入到社会组织队伍当中,并长期为村民及外来游客进行

棕编授课,传播棕编文化。同时,针对花牌发展方向上,社会组织

成员积极讨论,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并在开展体验营时,主动

协助社工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提出可以完善的地方,提升了社会

组织的参与感,体现了居民的主人翁精神。

五、经验与启示

(一)项目的创新性

三道堰镇花牌村

217

第226页

(三)项目的推广性

本项目充分梳理在地本土“孝道文化”、“棕编文创”以及

“青籁文旅”等相关资源,通过开展孝道文化故事汇、棕编文创大

讲堂、青籁文旅研学营等主题活动,吸纳居民骨干的参与,形成一

支本土三文传承社区社会组织,并通过系列培育课程,提升其服务

社区的能力,最后通过带动骨干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三文”融

合机制,将花牌村打造成具有品牌特色的“孝”文化村落,增强居

民 社 区 认 同 感 , 活 化 本 土 人 文 地 产 景 , 形 成 由 “ 他 助 ” 到 “ 自

助”,再到“互助”及“助他”的社会关系网络,推动“共治、共

建、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目的。

共同将花牌村打造成具有品牌特色的“孝”文化村落。本项目发掘

了本土棕编非遗传承人作为长期棕编授课老师,为村民和游客进行

棕编授课,发掘了一个棕编合作社作为一个参访的地点,在项目开

展过程中带领许多外来游客参观棕编合作社,同时也带动了花牌村

棕编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最终推动“共治、共建、共

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

(二)服务模式与服务机制

花牌村项目以融合“三文”机制,文旅发展的形式展开项目,

通过资源链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引入以及项目化运作的方式,联

合花牌村开展三文精神宣传和发展工作,协助花牌村引导村民开展

乡村振兴行动,不断提升村民的孝道意识,促进文旅,使花牌村在

发展文化和文创的同时,不断发展乡村经济。同时不断挖掘本土资

源,通过社会组织、企业、商家、镇政府、村委、社区村民、社工

等多方参与,多方协调,形成良好的互动,打造“三文”融合机

制,推动“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形成。实现参与社

工介入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中,规范管理专业工作的各类档案材料和

物资使用记录,服务实施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指导,充分运用

社会工作三大手法进行项目工作。同时项目执行接受来自郫都区委

社治委、三道堰镇人民政府、花牌村村委会的监督管理,从宏观意

义来讲,项目推进与发展全程接受政府部门的指导与监管。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18

第227页

案例评语:

该项目设计初始,着眼于有着丰富文化,文创,文旅资源的花

牌“三文”挖掘,期待通过项目做资源整合利用,通过策略,打造

花牌村文化品牌。结合花牌“孝女文化”开展文化故事梳理,利用

该村非遗“棕编”吸引居民骨干加入并组建队伍,以期提高服务社

区的意识及能力。推广孝道文化挖掘出了本村的孝道故事及作品,

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观点深入人心。棕编技艺的普及和传承让

花牌村村民的归属感更强,为以后开拓的文创产品市场奠定了基

础。主题策略之“孝文坊”“孝行者”“孝果集”在一定程度上推

动了“三文”融合。因青籁小镇的计划延期,文旅计划实施受限,

使项目略有遗憾。

督导:黄伟

三道堰镇花牌村

219

第228页

2

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协商、赋能、促变社工助力

社区“村规民约”治理项目

“喜相逢”

一、背景与需求

喜安社区位于郫都区东端,安靖街道北侧,东临新都,与金牛

区接壤,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喜安社区作为离成都最近

的一个涉农社区,从事个体服装和绣花加工业的企业、作坊300余

户、流动人口量大,导致了本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素质参差不

齐,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较差,社区的这些问题也在喜安

社区三组有所体现。作为今年项目落地服务的喜安三组,位于环城

生态区内,紧邻锦城绿道,拥有苗木种植业15家,居住人口1330

人,其中户籍人口372人,党员10人,共有6个院落,居住人口以外来

务工人口为主。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社区的引领与社工的引

导下,居民积极参与院落设施的完善,政府与居民共同出资、与居

民集思共议,居民参会率达90%以上,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这表明了

院落居民具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特别是涉及身边利益共

同体的,参与性与支持度更高。

然而,作为拥有社区最大散居院落群的三组,污水乱排、环境

脏乱差依然是常见的现象,硬件改善后的维护与规范管理面临挑

战,居民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不足,如何持续

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安静街道喜安社区成都市郫都区鹃城社会⼯作服务中⼼

220

第229页

安靖街道喜安社区

(二)行动计划

在项目开展前期,结合需求评估,通过走访+坝坝会+问卷等方

式,进一步深入三组开展服务对象需求调研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并与社区做好项目下一步安排与调整项目计划,充分运用各种集

会、展示栏扩大项目影响力,为后期开展工作做好铺垫。同时,将

需求收集分析贯穿项目始终,实事求是,动态调整项目活动计划。

在项目开展中,坚持以赋能促改变,挖掘骨干力量,组建院落

自组织,在社工的引领下进行培育,以“内培+外学”的方式进行增

能,开展各种形式的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以机制促完善,发挥党员和骨干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利用

“喜乐”议事坊,通过开展座谈会,结合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广

泛征求居民对于居规民约的意见建议,对居规民约的制定、如何执

行进行讨论。并建立“1+N”多元主体参与协商模式,制定1套属于

三组自己的“居规民约”。

不断提升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安全感与幸福感,是社区一直在斟酌

与探索的问题。

二、思路与计划

(一)服务思路

本项目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院落居民骨干的挖掘、居规民约

的建立为切入点,运用社工专业手法,引导社区自组织、居民进行

能力与意识的提升,运用“1+N”多元主体参与,民主协商、组织赋

能、居民促变的工作模式,社工助力社区院落“居规民约”的规范

完善,提升院落治理水平。同时,重点关注居民利益共同体的内生

动力,注重发挥社区居民、苗圃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建设美

好、和谐的社区院落文化,不断夯实喜文化根基,建立社区治理共

同体,推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行

为准则的养成,提升“软法规制”的特殊功效。

221

坚持以实践促深化,通过“院落征名+院落评比+院落微更

新”活动,针对三组6个院落通过居民集思广议、线上+线下的

方式进行社会征名活动,经过投票的方式选出符合院落特色的

第230页

项目后期,社工积极与三组骨干对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一

起探讨未来的工作计划,撰写编辑《相逢三组,以安为喜》宣传

册,并形成项目整套归档资料,做好评估与交接工作。

三、做法与经验

依托“喜乐”议事坊,着眼以事聚人,聚人成事,搭建老旧院

落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开展三组议事会、院落坝坝会,议事会成员

为三组组长、院落长及各个院落院落骨干、居民代表,院落坝坝会

由该院落长与院落居民共同参与,采取院落坝坝会——三组议事

会——社区联席会层层呼叫的方式,收集问题、集合意见建议,凝

聚居民共识,议出院落新名,约出共同行动,约出《居规民约》,

共同推进老旧院落治理。以问题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根本,在议

事会、坝坝会开展中,三组逐渐完善“1+N”多元参与模式,发展为

“1+3+N”多元协商议事机制,1即党建引领,3即3类院落治理力量

(三组组长、院落长、“喜相逢”志愿服务队),N即多元参与如网

格员、苗圃、小作坊、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商家等,多元主体的参

与充分激发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有助于

一体化推进老旧院落建设。

名称,通过会议发布征名成果,并将最终的6个院落名称进行

标识牌的制作,通过培育的自组织用实际行动来带动更多的居

民参与院落治理工作,针对6个院落(如从院落环境、主题活

动、创新性、金点子等方面)进行大、小评比活动,阶段性开

展院落微更新活动,推动三组院落焕新颜,提升三组人居环

境,增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让居民对院落产生认同

感,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微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邻里间情感空间的增进。

在推进三组院落微更新行动时,采取“推举+自荐”的方式优先对钟

氏和谐苑进行院落微更新,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院落自发开展院

落微更新。院落微更新始终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强化居民共同

商议、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借改造人居环境的同时增强三组居民

202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22

第231页

的凝聚力。在前期,通过开展多次院落坝坝会初步拟定院落改造重

点、改造计划、参与人员,社区看到居民的热情与主动性,为院落

微更新提供大力支持。改造中,居民自发对墙体进行清洁并粉刷,

同时修建花坛种上绿植鲜花,为三组门面焕新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量。同时,社工积极链接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以《居规民约》为

主线的主题墙绘,动员周边苗圃开展拆违透绿工作,打造绿植景观

栏,实现绿色福利共享,大大提升了三组的颜值。在钟氏和谐苑的

带动下,官家童家院子、周家院子主动加入院落微更新行动中,点

点滴滴的微更新让院落公共空间与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焕发着鲜

活力。此外,根据《居规民约》门前五包规则,微更新成果由居民

共同进行维护。

居规民约的制定贯穿项目始终,依托“喜乐”议事坊——院落

坝坝会,深入各个院落开展《居规民约》讨论,大家一起围绕居规

民约各类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有助于院落治

理,规范居民行为的意见建议。依托“喜乐”议事坊——议事会,

经过前期开展坝坝会收集的意

见与建议,社工对其进行梳理

与归纳,采取开放式小组的方

式,每次会议围绕《居规民

约》的一两个版块主题如院落

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进行讨

论,共商共议出居规民约的各

类条目。经过15次院落坝坝

会、议事会的讨论,践行“共

建共治共享”理念,充分调动

居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

居民参与院落治理,《居规民

约》终章出炉并获得三组各个

院落的一致认可,进一步促进

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自我教育。此外,创新

安靖街道喜安社区

223

第232页

《居规民约》表现形式,梳理居规民约二十条顺口溜并上墙,创建

《居规民约》主题墙绘,让其春风化雨般地进入居民心里。

坚持以实践促深化,开展大小评比活动,激发居民参与院落治

理的活力,发掘治理骨干、院落积极分子,激活院落内生动力,转

变居民意识,在实践中孵化出一支“喜相逢”志愿服务队伍,并以

“内培+外学”的方式进行自组织提能,社区的善治元素得到充分激

活。经过多次的评比活动及经验的总结,各个院落间形成良性竞争

的友好氛围,三组的“文明院落”评比机制初具雏形,自发维护院

落环境、开展环境整治行动也逐渐成为居民的习惯。在社工的引导

下,共同约定每月7日为爱国卫生运动——全民清扫日,并将其纳入

《居规民约》。不仅是在每月7日,各个院落也常态化开展院落环境

卫生行动,始终保持着院落的干净卫生。

四、成效与反思

(一)院落内生动力得以激发,院落治理力量得到壮大

通过一次次会议、一次次活动、一件件事情,不断挖掘、培育

院落治理骨干,激发院落内生力量,孵化出了一支36人的“喜相

逢”志愿服务队,并以“内育+外培”方式对其进行赋权增能,三组

院落内生力量由散到聚,为实现院落自治奠定了基础。同时,依托

1+3+N院落协商议事机制汇聚了一批参与三组建设的多元主体,为三

组各项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人员保障,有利于实现喜安三组可持

续发展。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24

第233页

(二)居民意识得以转变,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得到提升

“喜乐”议事坊唤醒了居民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激发了社区

自组织的活力,并且通过“喜乐”议事坊成功商议并产出契合于三

组的“居规民约”,适用于各院落的“新名”等活动,利用议事坊

召集院落居民及骨干实施院落评比活动,共同发现院落问题商议解

决办法,“喜乐”议事坊充分发挥出协商议事的作用,促进多方广

泛交流与合作,为“民”发声,切实解决民众问题,协调多方相互

理解,缓和干群矛盾,搭建共融平台。

通过大、小评比在三组营造了良性竞争的氛围,用实际行动来

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院落治理工作,极大的激发了居民院落活动的

内在动力,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每月的

爱国卫生运动—全民清扫日到来之际,在三组队长的带领下,各个

院落长自发组织居民开展院落清扫活动,负责清理院落垃圾、修剪

花草、清理沟渠、清洗道路等。

安靖街道喜安社区

225

第234页

通过大、小评比在三组营造了良性竞争的氛围,用实际行动来

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院落治理工作,极大的激发了居民院落活动的

内在动力,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每月的

爱国卫生运动—全民清扫日到来之际,在三组队长的带领下,各个

院落长自发组织居民开展院落清扫活动,负责清理院落垃圾、修剪

花草、清理沟渠、清洗道路等。

(三)院落人居环境得到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增强

通过社工持续引导,动员院落长、居民骨干、社区自组织等多

元主体,结合各院落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既丰富了居

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改善了院落的人居环境,树立了“共

建、共治、共享”的观念。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

幸福指数,推动居民参与建设院落治理,在街道和社区的大力支持

下,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统揽,鹃城社工引导喜安

社区三组居民骨干、居民志愿者、苗圃、高校志愿者开展院落微更

新,改造23面墙、7户苗圃拆围透绿、居民自发在家门前种花,在提

升三组院落颜值的同时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广泛参与的更具民

主性与操作性的院落治理的新路径,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不少三组居民自豪地向社工反映三组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

多其他组的居民喜欢到三组散步。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26

第235页

(二)注重社区自组织自助,实现队伍可持续发展

“喜相逢”志愿服务队是在项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如何在社

工角色退出后主动持续地参与三组建设、院落治理,最大化地发挥

作用是值得思考的地方。因此在开展工作时,社工注意角色意识的

转换,更多思考,在各个阶段下,谁为主,谁为辅,社区自组织能

做什么,并引导其主动去思考他们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做什

么等。同时,社工要慢慢弱化自己的影响和作用,推动社区自组织

实现自主、独立地走向社区公共服务的舞台,为其创造更多的机会

和途径发挥作用,从而最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的自助。

(三)赋予居民决议主动权,充分发挥居民自治

项目服务主体既不是针对一个院落,也不是面向整个社区,而

是服务拥有6个散居院落的三组。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既要营造各个

院落间良性竞争的氛围,同时又要注意打破院落间的芥蒂,使6个院

落能一体化推进三组院落治理工作,因此公平在本项目中尤为重

要,这给社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实际上,有时候社工认为的公平

不等同于居民认为的公平,遇到有争议的时候,依托“喜乐”议事

厅,把主动权交给居民,实现居民事居民议,社工收集各方意见建

议,引导居民做出共同的决议,特别是涉及到评比活动,各项事务

需考虑得全面要做到通知到位,公示明确。

安靖街道喜安社区

227

第236页

五、经验与启示

(一)创新多元参与模式,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喜乐”议事厅是社工基于之前的社区治理经验为喜安社区归

纳出来并适用于全社区的议事平台。依托“喜乐”议事厅,在项目

开展中逐渐完善三组多元协商议事机制,从“1+N”多元参与模式延

伸为“1+3+N”模式,规范了治理主体力量,实现居民事居民议,鼓

励多元参与,促进和谐善治,充分践行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多

元参与模式下,注重以《居规民约》制定为契机,在过程中注重居

民意识与素质的提升,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最终形成

凝聚居民共识的《居规民约》,由居民自己议出来的共同准则才会

促进居民自发遵守并互相督促。

案例评语:

“喜相逢”—— 协商、赋能、促变社工助力社区“村规民约”

治理项目案例是从整个项目实施始终进行总结归纳,清晰呈现出整

个服务全过程,也能够看到社工的深耕细作,发现问题或需求,搭

建沟通机制与平台,动员居民积极参与,辅之与自组织孵化,将

“大治理”化作居规民约、院落更名、大小评比等与居民生活息息

相关的“小事件”,从主导到协助再到支持,社工角色转换把握恰

当,是社区社会工作或者说是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典范,值得

在其他社区进行复制推广。特别是充分运用了协商议事方法,共商

共议,问题源于居民,办法亦源于居民,实施同样源于居民,成效

全民共享,能够极大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居民的参与意

识,为下一步更深入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打下基础。

同样,在整个案例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呈

现,方法措施有效,但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措施,是有什么样的理

论支撑?既然作为社工,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的,所做

的事情是专业的,如果缺了专业性,难免会被等同于社区工作者、

志愿者。希望社工及机构在专业性呈现方面多一些思考。

督导:张勇

2 0 2 1激励资⾦资助项⽬案例集

228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