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上)(1978—2002)

发布时间:2022-10-31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上)(1978—2002)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1989 年 6 月 26—28 日,市政府举办首届杨梅节文化活动。市文化馆组织排演以杨梅为主题的音乐、舞蹈、戏曲节目,在市商业大厦招待来宾;展览市内作者创作的以杨梅为题材的书画作品;组织杨梅节书画笔会;邀请市外专业文艺团体做专场演出。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杨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的策略,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和丰富杨梅节活动,把慈溪市杨梅节打造成为全市的一项特色节庆活动。1991年 6月 20—30日,举办慈溪市第三届杨梅节活动,市电影院举办革命历史影片《开天辟地》首映式,举行机关干部歌咏比赛、群众文艺调演、越剧流派大奖赛及书画展览等活动。其间,市政府通过邀请海内外客商在慈溪开展观杨梅、摘杨梅、品杨梅等活动,以梅为媒,展示慈溪经济实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把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杨梅节成为扩大慈溪知名度的有效载体。杨梅节的设立也助推了慈溪杨梅产业的发展。在杨梅节设立前,慈溪县开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特别是在大力发展特产杨梅上采取了多种鼓励措施,形成了以横河区、观城区和龙... [收起]
[展开]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上)(1978—2002)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1989 年 6 月 26—28 日,市政府举办首届杨梅节文化活动。市文化

馆组织排演以杨梅为主题的音乐、舞蹈、戏曲节目,在市商业大厦招待

来宾;展览市内作者创作的以杨梅为题材的书画作品;组织杨梅节书画

笔会;邀请市外专业文艺团体做专场演出。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

部门坚持“杨梅为媒,文化助兴,经济结果”的策略,集思广益,不断创新

和丰富杨梅节活动,把慈溪市杨梅节打造成为全市的一项特色节庆活

动。1991年 6月 20—30日,举办慈溪市第三届杨梅节活动,市电影院举

办革命历史影片《开天辟地》首映式,举行机关干部歌咏比赛、群众文艺

调演、越剧流派大奖赛及书画展览等活动。其间,市政府通过邀请海内

外客商在慈溪开展观杨梅、摘杨梅、品杨梅等活动,以梅为媒,展示慈溪

经济实力,开展招商引资和产品推介,把文化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杨梅节成为扩大慈溪知名度的有效载体。

杨梅节的设立也助推了慈溪杨梅产业的发展。在杨梅节设立前,

慈溪县开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鼓励农民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特别

是在大力发展特产杨梅上采取了多种鼓励措施,形成了以横河区、观城

区和龙山区为主的杨梅种植区。1988年杨梅种植面积 3554公顷,产量

11081 吨,分别占全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69.3%和 60.7%。① 1989

年,杨梅产区分布于 5个区、31个乡(镇)、203个村,种植面积 3800公顷,

产量 1.7万吨,分别占全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 73.98%和 64.6%,达到

历史最高水平。②同时,杨梅产业经济成为产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如横河区龙南乡笋岙村有村民 315 户,共 1190 人,杨梅面积 106.67 公

顷,1989年产量超千吨,仅杨梅一项人均收入就达 1058元,为 1988年全

市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13.16%。③

杨梅节的设立也极大地促进了杨梅品种优化、加工及销售。至

1991 年,全市有 12 个杨梅品种,其中荸荠种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占

85%以上,为全国著名良种。杨梅鲜果在慈溪及周边地区和沪杭甬等地

① 慈溪市农业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年版,第235页。

② 《慈溪杨梅与杨梅节》,慈溪市农业局文件,1991年。

③ 《慈溪杨梅与杨梅节》,慈溪市农业局文件,1991年。

178

第202页

第八章 农村改革的深化

畅销,还空运至中国香港地区及日本、新加坡等地。20 世纪 80 年代末

至 90 年代初,杨梅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果醋、果干、蜜饯和糖水罐

头,销售至国内外市场。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和慈溪模式的形成

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后,中共慈溪县委一直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发展县域农

村经济的重要手段,重视谋划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开创乡镇企业

新局面的举措。1984 年 4 月,县委、县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

展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就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完善经济责任

制坚持多劳多得、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人才开发提高企业素质、积极扩大

再生资金、尊重和维护乡镇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强乡镇企业管理机构的建设等六个方面问题作出相关规定,成为慈

溪乡镇企业新局面形成的有力助推剂。

县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在提出“到 198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

的近期目标同时,强调“乡镇企业已成为慈溪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今

后几年应该有大幅度的增长”。①县委、县政府根据党代会提出的乡镇

企业发展目标,加强对乡镇企业的计划指导,帮助乡镇企业搞好产品的

归口管理,使之健康发展。同时推进技术进步,改进工艺和生产设备,

采用适用技术,改进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强调

重视起用能人,对他们政治上要信任,报酬上要从优。指导全县企业调

整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形成一些拳头产品。优先发展农副产品

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建材工业和建筑业。支持社员联

营的合作企业和家庭个体工业的发展。县(市)委、县(市)政府在 1984

年 10 月发布《关于乡镇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于 1985 年 10 月发布《关

① 苏丁和:《大胆实践勇于改革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二大确定的正确道路前进——在

中国共产党慈溪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共慈溪县委文件,1984年5月16日。

179

第203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于完善乡镇企业“一包五改”①的意见》,于 1987年 6月发布《关于加强管

理继续发展家庭(联户)工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村办企业的若

干意见》,于 1987 年 9 月发布《关于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于

1989 年发布《关于稳步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等,出台一系列

具体政策措施,推进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1989年,全市乡镇企业产

值28.4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1%,产值超亿元的乡镇有7个。②

1990 年 10 月,市委根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慈溪乡镇企业

发展形势,提出继续保持乡镇企业稳定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

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的意见。一是保持稳定,积极调整,建立新的

经济优势;增加技改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积极开拓

国际市场,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企业生机

和活力;新的一轮承包增加资产积累等考核内容,努力增加积累。三是

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企业的各项提留要按规定提足,国家的

减免税要全额转为生产发展基金。四是搞活流通,以销促产;鼓励供销

人员继续发扬“四千精神”③,积极做好推销工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

会。五是继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乡镇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年,

4家乡镇企业获“中国乡镇企业之最”称号。10月中旬,农业部乡镇企业

局公布:慈溪市无线电九厂生产的 jzbb-3 型煤气灶电子点火器在全国

同种产品中产量第一;慈溪电子器材三厂生产的 CT型系列条件式插头

座,占全国年配套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慈溪纺织器材厂生产的针织机

输线装置是当时国际上最新一代的产品,产品销量占全国第一,是国内

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厂家;慈溪永红纺织器材厂年产集合器数量居于

全国领先地位。是年,全市乡镇企业 8504家,从业人数 14.46万人,工业

① “一包”,指经营承包责任制;“五改”,指改企业厂长(经理)任命制为民主选举或聘

用制,改固定工资制为计件、浮动工资制,改职工调配制为招考合同制,改封闭、半封闭经营

为开放经营,改企业的变相“官办”为真正的“民办”。

② 胡永先:《在慈溪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慈溪

市人民政府文件,1990年5月22日。

③ “四千精神”,指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

180

第204页

第八章 农村改革的深化

总产值 34.36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81.81%。①其中,1984 年创办

时职工仅 20 人的慈溪县宗汉改性塑料厂,经两年发展后,于 1986 年 12

月建立慈溪县锦纶厂(同时挂“改性塑料厂”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

班子),开发锦纶帘子布生产项目,至 1987 年,发展到占地面积 1.5 公

顷、建筑面积 8350 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 377.50 万元、职工 412 人的企

业,实现总产值 1130.90 万元,利润 297.24 万元。之后,快速扩张,至

1989 年 4 月 ,慈 溪 市

锦纶厂、帘子布厂、锦

纶二厂、改性厂联合

为慈溪市锦纶总厂。

1990 年,市锦纶总厂

完 成 工 业 总 产 值 1.3

亿元,实现利润 2012

万元,上缴国家税金

1640 万元,成为宁波

市第一家产值超亿元

的乡镇企业。②

1991 年 1 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

意见》,提出进一步提高对乡镇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调整产品结

构作为乡镇工业发展的突出重点,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发展乡镇企

业的突破口,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开展内外联合,做好拓销工作等六条意

见,以确保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4月,市委确定108家乡

镇企业为 1991 年市级重点骨干企业并进行扶助。其中 1990 年产值超

500万元且利润超 50万元的企业有 59家;产值超 1000万元而利润不足

50万元的企业有 7家;出口产品直接交货值超 200万元的企业有 21家。

1991年,全市乡镇工业产值47.0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8.76%;工

①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志(1988—2011)》,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

版,第951页。

② 《锦纶集团专记》,宗汉街道办事处,2012年12月。

1987 年慈溪县锦纶厂成立仪式场景

181

第205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乡镇有 15个。其中,慈溪市锦纶总公司①所在的宗汉

镇工业产值达5.05亿元,利润4200万元,居宁波市各乡镇首位。②

慈溪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原来城乡分隔的格局,革新了农

村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成为慈溪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

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

资金来源。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成为中国农村

区域经济慈溪模式的最重要特点。

二、慈溪模式的形成

改革开放后,慈溪与全国各地一样,在中共中央正确路线、方针的

指引下,在中共慈溪县委的领导下,围绕发展这一主题,不断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发扬全体人民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不断突破

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慈溪在既无资源、区位优势,又无政策优势的情

况下,从搞农业多种经营、大办集贸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起步,逐步

形成一个在经济发达地区公有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前

进,农、工、商、建、运互助互促、协调发展的商品经济格局,走出一条切

合慈溪实际、适合慈溪发展、有慈溪特色的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路子,被

经济学界认定为全国七个县级农村区域经济模式之一的慈溪模式③,成

为改革开放后全国农村区域经济模式的成功范例。

慈溪模式的内涵,就是以乡镇工业为支柱,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以

科学技术为先导,行政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公有制经济与私营经

济平等竞争,三大产业相互协调,稳步发展农村经济,称“公有为主、四

轮齐转(驱)”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④。其基

① 1991年7月,慈溪市锦纶总厂改称慈溪市锦纶总公司。

② 《慈溪市乡镇企业统计资料汇编》(1991 年度),慈溪市乡镇企业局文件,1992 年

1月。

③ 陆立军:《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模式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七个县

级农村区域经济模式包括:山西原平模式、江苏海安模式、广东吴川模式、山东诸城模式、黑

龙江海伦模式、河南民权模式、浙江慈溪模式。

④ 钱国本:《编制规划 组织实施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宁波市长期规划

编制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慈溪市计划委员会文件,1994 年 3 月。会上指出,“在经济发展战

略研讨过程中,大胆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慈溪经济发展

模式”。

182

第206页

第八章 农村改革的深化

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有制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平等竞

争,协调发展。在慈溪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这两种经济成分并行不

悖。农村改革前,在全县经济结构中,集体经济虽居于主导地位,但是

经济领域狭窄,经济动力受抑,生产力要素难以合理配置。改革后,个

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至 1987 年,全县共有个体和私营企业近

400家,从业人员 2.5万人,拥有固定资产 3000万元,年产值接近 2亿元,

年增长率为 36.8%,超过了集体企业 26%的增长速度。①二是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县委始终把乡镇企业作为整个经济工

作的重点来抓,1986年全县有乡镇企业 8000多家,从业人员 18.5万人,

占全县农村人口的 33.6%。②在产业结构上,以轻型加工业为主,其比重

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66.43%。县委采取保农、支农、促农措施,保证农

业的稳定发展,1987 年全县农业总产值 3.62 亿元,比 1983 年增长

38.96%。三是以科技为先导,外引内联,形成优势。紧紧依靠科研单

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开发国内外紧缺的通用系列零部件和国内

名优产品生产配套的零部件,然后又以这些产品为龙头,进行产品扩

散,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组合,形成新的商品生产能力

和竞争优势,推动全县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采取这种以科技为先导、

外引内联的做法,农村工业直接同科研单位联合,使工艺技术基础由主

要攀附城市工业的成熟过时技术,转向依靠直接适合于农村的新技术;

农村工业同城市工业实行技术分流,既增强了主体厂的能力,又带动了

小型企业的发展。四是农民购销队伍崛起,搞活了流通,促进了生产。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流通领域和农民购销员队伍的建设。1985 年取

消粮食统派购制度后,全县一度有 2.5 万吨蚕豆找不到销路,农民反响

十分强烈。县委深入实际进行调研,发动农民搞推销,这批蚕豆很快就

销完了。1987 年,全县有各类供销组织 2000 多个,购销专业户 3 万户,

从事购销活动的农民 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7.4%,其中长年在外

① 陆立军:《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模式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43页。

② 陆立军:《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模式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43页。

183

第207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经营的农民供销员 3万多人。全县新建、扩建 65个农贸综合市场、11个

专业市场,设立4万多个摊位,年成交额达2亿多元。①

在经济学家聚焦慈溪提出慈溪模式的同时,慈溪撤县设市,拉开了

城市化建设序幕。市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创新慈溪模式,继续实施

“四轮驱动”②,率先推行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鼓励千军万马奔外向,扶持

企业搞技改,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农村为主体向城市为主

体、由贫穷温饱向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大潮波澜壮阔,之

后,慈溪模式又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模式典范。

① 陆立军:《中国农村区域经济模式比较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345页。

② “四轮驱动”,指国营、集体、乡镇、个私四个轮子一起转。县委初次提出时为“四轮

齐转”,后变为“四轮齐驱”,其意没有变动,其主要目的是放开第四个轮子,扶持私有企业发

展,使慈溪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184

第208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

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第一节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和探索企业股份制

一、继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推广厂长负责制

1984年 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

暂行规定》后,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相关文件以贯彻

执行。7 月,慈溪县人民政府转发宁波市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和

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的若干

补充规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

管理自主权的各项规定,对慈溪国营工业企业在制订生产经营计划、产

品销售、确定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产处置、机构设置、人事

劳动管理、工资奖金发放、联合经营等方面扩大自主权,以增强企业的

动力、活力和实力。其中,慈溪水泥厂“扩权”以后,先后调整了中层领

导班子,实行车间主任、科长负责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厂纪厂规,

改进承包办法,1984 年实现了产值、产量、利润同步增长。11 月,县委、

县政府批转同意县二轻总公司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二轻集体企业若

干意见的报告》,二轻集体企业在生产经营、收益分配、用工制度等方面

自主权的扩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1985年,全县二轻集体企

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1790.02 万元、利润 1164.97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1.7%和12.6%。①

① 《慈溪县二轻工业志》,慈溪县二轻工业总公司1988年编印,第69页。

185

第209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在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发文要求积极改革国营工业企业领导体制,实行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

工作厂长(经理)负责制。①1985年 1月,县委召开六届二次全体(扩大)

会议,会议在总结交流改革情况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落实

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分期分批实行厂长(经理)负

责制的要求。2月,县委、县政府确定慈溪动力机厂、慈溪农业药械厂等

10 家全民、县属集体工业企业为首批推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企业。首

批企业的试点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思想发动阶段,通过

召开各种会议,组织干部和职工学习相关文件,层层统一思想、提高认

识;第二阶段是组织建设阶段,采用民意测验、组织考察或职工民主选

举,选配好厂长,层层“组阁”②;第三阶段是完善提高阶段,按照文件精

神,参照外地经验,明确划分厂长、党委、工会(职代会)的职责权限,制

订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完善协调党政工关系的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

厂长负责制的试点,对强化生产经营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

民主管理、完善领导体制、促进内部配套改革、振兴企业起到了积极作

用。1986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三个《条例》③颁布后,县委、县政府

把厂长负责制作为企业的根本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11 月,县委、县

政府确定慈溪第二棉纺织厂、宁波工具厂等 14 家企业为第二批厂长负

责制试点单位。12 月,又确定慈溪县观城油厂、慈溪县机榨油厂、慈溪

县逍林棉花加工厂 3 家企业为县财贸系统第一批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

单位。县委、县政府及时地对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情况进行总结,并在

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至 1987 年末,全县工交、财贸、建筑等行业企

业全面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其中大部分企业还制订了厂长(经理)

任期目标制。

①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国营工业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试点

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1984年5月18日。

② 厂长“组阁”,指厂长有提出副厂级行政干部名单、有管理考核任免中层干部的权

限,这是党委把行政干部的管理任免权交给厂长,是企业干部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同

样,中层干部也有提出中层副职及基层干部的权限等,也有“组阁权”。

③ 三个《条例》,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

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186

第210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推行,扩大了厂长(经理)在经营决策、生产指

挥、中层干部任免、对职工奖惩等方面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职责

和权限不一致的弊病,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改

革措施并没有全部落实,一些企业并未真正理顺厂长、党委和职代会三

者之间的关系,生产、经营状况并没有好转。因此,进一步深化企业改

革仍是全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二、试点推广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4年后,国务院相继颁布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扩大企业自

主权等政策文件,要求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给经营者以充

分的经营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相

对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

政府认为实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增强企业活力,促进

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完善与深化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

的基本途径,是全县开展深化企业改革的重点任务,决定开展推行承包

经营责任制试点。

1987年 1月,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一九八七年工业企业经

营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在

小型全民工业企业和县属集体工业企业中进行租赁、承包经营,要求各

工业主管部门选择一些企业试点租赁、承包经营,在取得经验之后,加

快试行步伐。为指导、推进企业租赁、承包经营工作,经县长办公会议

专题研究讨论,5月,县政府下发《关于小型工业企业试行租赁经营的暂

行规定》《关于小型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企业租赁经营的试行办法》。7

月,下发《关于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

规定》),对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实施办法、权利义务、收益分

配、承包经营合同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各企业主管局(公司)及有关

部门按照《暂行规定》要求,采取定基数和递增比例、定承包形式、定奖

赔措施,开展落实企业承包责任制工作。当年,有 7家国营工厂、6家公

司与县财税局签订入库承包合同,慈溪机床厂和慈溪汽车修配厂分别

实行招标承包和招标抵押承包;二轻系统的 21家合作工厂,县商业局所

属各公司、商店和批发部,县二商总公司的 250余家总店和近 2000个下

伸供应网点,均实行以实现利润为主要指标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业、

187

第211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二轻系统通过承包经营,调动了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生产有了新的

突破,当年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 28.8%、41.9%。县商业局和县二商总公

司当年商品销售额、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3.8%、59.9%。①

为进一步推进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 12月,县委、县政府下

发《关于深化国营和县属集体工业企业改革的意见》,针对国营和县属

集体工业企业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加快落实承包

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要与厂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制紧密结合,

在承包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工利挂钩等其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要结合搞好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要为企业创造

良好的外部环境等五方面 22条意见,指导企业展开改革。1988年 2月,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制定的《1988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

案》。之后,又相继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

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

神,使全县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化、法律

化,成为企业改革的主导形式。

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同时,慈溪市属集

体企业也开始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9 年 3 月,根据省政府批转省

体改办等单位《关于县以上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若

干意见》精神,市政府决定市属集体企业按企业效益推行三种承包经营

责任制形式:盈利企业实行核定计税利润基数,超收减征所得税,歉收

自补;微利企业实行递增包干,超收全免所得税;亏损企业实行扭亏包

干,盈利减免所得税。至 11 月,全市 34 家国营企业中,已承包的有 30

家,其中入库利润承包 17家,实现利润承包 12家,实行租赁经营 1家;54

家市属集体工业企业中,已承包的有 52 家,其中所得税承包 7 家,实现

利润承包45家。②

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了企业同国家的责权利关系,有利

① 沈祥家:《在全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慈溪县人民政府文件,1988年

1月17日。

② 《关于国营、市属集体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调查情况的汇报》,慈溪市经济体

制改革办公室、慈溪市经济委员会联合文件,1989年11月1日。

188

第212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于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明确了企业与车间

(班组)、企业与职工的责权利关系,有利于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提

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然而,在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

一些问题:一是承包基数不够科学合理,静态的承包指标由于宏观环境

的变化而难以兑现;二是承包内容不够全面,加上承包期限较短,有的

采用资产转化利润的方式,企业行为短期化。针对前一轮承包中反映

出来的弊端,1990年 8月,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全民所有制企业完

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工作,提出坚持稳定、完善的方针,兼顾国家、企业和

职工三者利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增强企业后劲和活力,为下一

轮企业承包责任制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三、改革用工分配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统包统配”用工制度越

来越显现统得过死、包得过多、能进不能出等弊端,越来越束缚企业和

劳动者积极性,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开

展国营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劳动人事部也出台相关政策①,浙江省、宁波

市劳动部门转发中央及劳动人事部的文件。

按照中央、省以及宁波市有关文件精神,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

民政府决定逐步实施劳动工资制度改革。1984 年,对计划内新录用工

人实行劳动合同制。当年 7 月,县政府批转县劳动局《关于改革劳动工

资制度的若干试行规定》,决定用工单位招工可实行自招自聘,一律实

行劳动合同制。1985年 12月,县政府批转县计委、县劳动局《关于改进

劳动计划和劳动力管理的报告》,决定中外合资企业、合营企业、自负盈

亏的国营小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企业可以自主招聘

长期合同工。1984—1986 年,全县共招合同制工人 3193 人,其中全民

① 198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

题的若干规定》,提出要逐步改革国营企业的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和经济效益;要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

出。1983年 2月,劳动人事部下发《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对试行劳动合同制提

出了要求,用确定劳动合同的形式,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义务与权利,实现责权利相结

合。5月,浙江省劳动厅转发劳动人事部的通知。

189

第213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企业 2049人、县属集体企业 1144人。①这一阶段试行的劳动合同制,虽

然尚未涉及原固定职工,但破除了原先单一的用工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劳动制度改革成为人们的迫

切要求。1986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执行改革劳动

制度几个规定的通知》,对加快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改革作出部署。8月,

省政府颁布《贯彻执行国务院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实施细则》,决

定与国务院颁发的四项《暂行规定》②同时实施。10 月,县政府发出《关

于贯彻国务院劳动制度四个暂行规定和省政府实施细则的通知》,对合

同制工人的招工、工资、福利作出具体政策规定,废除内部招工,取消退

休工人“子女顶替”,并对辞退违纪职工、待业职工的待遇作了规定。四

项《暂行规定》的贯彻执行,为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和新型的企业职工

管理模式以及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奠定了基础,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条件下劳动用工制度变革的里程碑。

1988 年 11 月,省政府下发《关于搞活企业固定工制度的通知》,要

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搞活固定工制度作为劳动制度改革的主攻方

向,加强领导,加快试点步伐,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总结推广。县政府随

即召开二轻、粮食、商业、供销联社、慈溪动力机厂、慈溪水泥厂、慈溪百

货大楼、宁波工具厂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会议,部署试点工作,并确定

慈溪水泥厂、慈溪百货大楼、天东供销分社等 8 家企业为搞活固定工制

度的试点单位。1989 年,市政府下发《关于搞活企业固定工制度的通

知》,部署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逐步把固定工转换为劳动合同制职

工或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工。之后,全市全员劳动合同制由点到面展

开。当年,全市 288个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8900余份,企业固定工与企业

总人数的比率从年初的超过80%下降为年末的56.4%。③

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1988 年 6 月,县政府发出《关于国营和集体

① 慈溪市劳动保障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劳动保障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年

版,第291页。

② 四项《暂行规定》,指《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

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③ 《八十年代劳动合同制的试行与用工制度改革的发展》,慈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2017年12月。

190

第214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工商企业全面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工

效挂钩改革,提出凡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企业,都要同时实行挂钩办

法,使包挂配套,并就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形式、工资总额基数和

经济效益指标基数的确定、浮动的比例、考核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随

后,按照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

钩办法的通知》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市全民所有制企业全面推行工

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精神,于 10 月 21—22 日召开会议进行

贯彻部署,决定市属国营企业采取市与主管局(公司)挂钩、局(公司)与

所属企业分挂的办法,挂钩的基数以 1987 年的实际完成数为基数进行

核定,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至 1989年末,慈溪市属企业全部

实行工效挂钩。

县(市)委、县(市)政府逐步开展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了企业

经营和管理的主动权、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

性,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健康

发展。

四、探索企业股份制

1986 年 12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

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

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慈溪在全民和县属集体企业推行多种形式的

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开始出现少数

乡镇企业先行进行股份制经营的尝试。

其中,1987年 1月 12日,崇寿乡个体企业主沈觉良与崇寿乡政府签

订《关于新办电子开关厂的有关协议》约定:乡政府投放厂房 3间,折合

1.5万元;沈觉良投入固定资产(设备)折合 1.5万元,资金 1.5万元;协议

双方的股份分别为:乡政府占 60%,沈觉良占 40%。①这个协议与之后规

范的股份制合同不完全相同,如并不按出资额来决定双方的股份等,但

这无疑是一份具有股份制合同性质的协议。股份制的尝试开始在民间

悄然兴起。

中共慈溪县委在了解到这种做法后,进行了调查研究,作出了肯

① 王宏甲:《贫穷致富与执政》,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第45—46页。

191

第215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定。9月,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深化乡镇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

“对职工集资新建或由联户、个体转集体的,可试行股份经营形式”的意

见。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股份制形式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

方式后,县委、县政府把试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企业改革

的重要环节来抓,相继印发《关于集体工业企业租赁经营的暂行规定》

《关于企业兼并实现产权合理转让的试行意见》《关于小型企业拍卖的

暂行规定》。当年,慈溪推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有 52家,“小、微、亏”企

业采取租赁经营的 644家,兼并、拍卖的分别为 37家、83家。①股份经营

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据统计,30 家实行股份经营的乡镇企业,

1988年 1—7月,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162.6%,利润增长 348.7%,

上缴税金增长372.1%,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②

为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形式,推动慈溪企业在股份制经营方

面迈出较大步子,1988年 10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全县企业不论何种所

有制,均可实行股份制;企业实行股份制后仍由原主管部门领导,计划、

物资、商品、资金等渠道不变;并对股东、股份、股票,股份制企业的组织

结构,企业实行股份制的程序,股息、红利及分配等方面作出规定。

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率先迈出股份制改革步伐的是慈溪动力机总

厂。1988 年 12 月 10 日,市工业公司向市政府上报《关于要求对慈溪动

力机总厂实行股份制的请示》。慈溪动力机总厂以生产小功率柴油机

为主,是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重点企业,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经济效益较

好,但是面临资金紧张、后劲不足等困难。14 日,市政府批复同意对慈

溪动力机总厂实行股份制。1989年 5月,拟订《慈溪动力机总厂股份制

实施办法》。6 月,方案经市有关部门讨论、市政府原则通过后予以实

施。企业实行股份制后,全部资产由国家股、企业股、个人股构成。其

中国家股 6.5万股,计 650万元;企业股 1.4万股,计 140万元;个人股 1.6

万股,计 160万元。从 12月 20日开始发行股票,两个月内共发行 122万

① 《1988年工作总结及 1989年工作安排》,慈溪市乡镇企业管理局文件,1989年 2月

12日。

② 陈仲方:《在县委七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共慈溪县委文件,1988 年

11月4日。

192

第216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元,认购职工 558 人,占全厂职工总人数的 78.3%。①在经营形式上,采

取“包、股、挂”兼容,既承包又实行股份制和工效挂钩,原经营承包政策

和承包经营者不变,原定工效挂钩政策不变,并继续实行税前还贷,行

政隶属关系不变。实行股份制后,企业名称改为“浙江慈溪动力机总

厂”。

慈溪动力机总厂试行股

份制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了资金紧缺的问题,促进了

技术改造。企业职工既是劳

动者又是部分企业资产的所

有者,对企业经营的责任感

和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生

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1989 年,柴油机生产数量同比增长 26.7%,超额完成 5 万台的

技改要求;工业产值、外贸收购值、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 30.8%、

180.8%和 25.7%;劳动生产率、人均创税利同比分别增长 28%、21.2%;职

工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长 24%。②但是对照 1989年 2月国家体改委《关于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股份制试点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的“试点原

则”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求,存在着未同股同利、红息并存和职

工责任股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③

有领导、有步骤地在国营企业中试行股份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

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有机结合的一项有

效措施。推行股份制,使产权明确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

政企分开,有助于增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慈溪动力机总

① 《关于慈溪动力机总厂试行股份制情况》,慈溪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文件,1990

年1月4日。

② 《关于慈溪动力机总厂试行股份制情况》,慈溪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文件,1990

年1月4日。

③ 《关于慈溪动力机总厂试行股份制情况》,慈溪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文件,1990

年1月4日。

1989 年慈溪动力机总厂外景

193

第217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厂的股份制试点,为以后全市国有、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造提供了借鉴。

第二节 开展流通财税等体制改革

一、改革农村流通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各

种责任制的推行和多种经营的广泛开展,农村商品经济生产迅速发展,

农民购买力大幅度提高,工农业商品交换规模日益扩大,这就使得农村

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1982 年、1983 年国务院相继下发(批

转)文件①,开展流通体制改革。慈溪县供销合作社于 1982 年 6 月在观

城开设工业品综合商场,批零兼营,疏通按城乡分工的流通渠道后,慈

溪的流通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批发业务垄断经营、城乡分割和地区

封锁被打破,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逐步开展。

1985 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

政策》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的通知》精神,改

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是年起,取消粮食、食油、棉花统购,改为合同

定购;4 月 1 日起,取消生猪派购政策,实行自由上市交易,购销实行指

导价格。1986年 12月,县政府对完善市场商品流通的宏观调节和管理

提出四条措施:一是粮食和食油要保证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其他主要

农副产品,要通过完善各种形式的合同制,指导生产,缓解生产的大起

大落。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蔬菜、猪肉、水产等基地,疏理流通渠

道,保持副食品市场的稳定活跃。三是国营批发商业必须掌握和储备

一部分重要日用工业品,以调节供求,平抑市场。四是要继续加强社会

商业和各类商品市场的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活动,整顿好市

场秩序。是年,国家定价的工业消费品从 96种减少到 85种。后进一步

减少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商品品种,至 1989 年,国家计划商品只有 11

① 1982年 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

1983年 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关于改革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

规定》。

194

第218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种。取消农副产品的统派购制度和对日用工业品计划管理的进一步放

开,对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调整农副产品购销政策,完善市场商品流通的宏观调节和管理

的同时,县委把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搞活商品流通,作为推进商品流通

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1987 年 4 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农民

办商业,搞活农副产品流通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更新观念,统

一对农民办商业的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商业,促进农

民商业队伍的成长;要求各方支持,为农民办商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并

提出放松政策,在税收负担上对农民经商应给予必要的照顾等相关优

惠政策,鼓励农民办商业的发展。至年末,全县从事商业活动的农民有

41120 人,有区、乡镇级多种经营公司或农副产品购销服务部 87 个,村

级农副产品购销服务部、贸易货栈 153 个,各类代理行栈 14 个,购销联

合体 1445 个,购销专业户 29744 户。①1988 年 1 月,县委七届二次全会

决定加快商品领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继续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主

渠道作用,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农民组织进入流通

领域。继续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在继续发展国营、集

体商业的同时,允许城乡居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支持和

鼓励各种经济形式的商业企业开展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当年,慈溪

有证个体商业 1.22万户,从业人员 1.64万人:个体商业商品零售额 2.11

亿元,占全市商品零售总额的23.3%。②

城乡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打破了封闭式、少渠道、多环节的流通体

制格局和单一的国营、集体商业经营形式,疏通了流通渠道,调动了经

营者的积极性,对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城乡市场,开创商业工作新局面

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改革城镇商业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迅速发展的商品生产与商业体制不适应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984年 7月,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当前城市商

① 《慈溪市商贸流通业的改革和发展(1978—2002)》,慈溪市商务局,2017年12月。

②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志(1988—2011)》,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

版,第1045页。

195

第219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并发出通知,指出:要在深入改革农村商

品流通体制的同时,采取积极态度,有领导有步骤地改革城市商业流通

体制,城市商业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权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

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遵照国务院文件精神,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有领导

有步骤地改革商业流通体制,1984 年 9 月,慈溪县人民政府下发《关于

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提出商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

改革内容。改革的内容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按照不同行业、

不同类型和不同的经营特点,实行分类承包和工资浮动,决定对年利润

8 万元以下的小型国营商业企业,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改、转、租”改

革①,先行试点,由点到面,全面铺开。10 月,县饮服公司国营长征饮食

店率先实行租赁。其后,有 12家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

自负盈亏”,2家转为集体所有制,3家实行租赁经营。②在推进国营中小

商业企业改革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调动合作商业的积极性,体现合作

商业的集体经济性质,1984年 12月,县政府又决定改革合作商业体制,

提出对合作商业采用乡镇企业的管理办法,进行以“一包三改”③为主要

内容的改革;改革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县第二商业总公司;扩大企业经

营自主权;企业有一定的作价权;实行职工入股分红制度等 10条试行意

见。④各地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通过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至

1985年上半年,合作商业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

1986 年 5 月,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单位《关于 1986 年

商业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为落实“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改

革方针,积极探索新的流通渠道、新的商业形式、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

宏观调节措施。12 月,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商业体制,搞活商

品流通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改革方向和目的,提出增强国营大中型

① “改”,指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转”,指直接转为集体所

有制企业;“租”,指招标租赁给经营者个人经营。

②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27页。

③ “一包三改”,指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改固定工资制

为浮动工资制、改职工固定制为合同制。

④ 《关于改革合作商业体制的试行意见》,慈溪县人民政府文件,1984年12月12日。

196

第220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商业企业的活力、继续放开国营小型商业企业、搞好商业网点设施的布

局和建设等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积极试办新的商业形式、建立和完善

以“双包”①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此后,商贸企业体制改革以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成熟一个,承包一个。至 1987 年末,先后

有县石油公司、县五金交电公司、县烟糖公司、县百货公司、县百货大楼

5家企业与财政部门签订了“核定基数,逐年递增,超收分成,短收赔补”

一定三年的承包合同。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加快和深化商贸企业的改革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 年 12 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完善大中型企业的

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期限一般为 3—5 年,原则上以 1986 年实现利润

为基数,承包期间,经济效益在全省同行中位居前五名的,承包者浮动

工资一级,连续两年保持前五名的晋升工资一级;小型企业推行租赁

制。并提出全面实行经理(主任、所长)负责制,任期目标制和任期终结

审计制,探索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劳动组织,简政放权,试行股份

制,扩大横向联营,扩大专业市场等意见,推动商贸企业改革深入发展。

1991 年,商贸各系统实行第二轮承包。粮食系统实行工效挂钩办

法,采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指标与工资总额挂钩的形式;物资系

统改革分配制度,实行指标总承包和层层承包责任制,优化劳动用工组

合,实行定编、定岗、定责任、定指标“四定”制度;商业系统实行统一领

导,集中管理,对批发企业、零售企业、饮食服务业分别采用“风险抵押、

切块承包、超额分成”责任制、提成工资制等形式,发挥整体功能,提高

资金使用效益;供销社系统实行“计税利润”承包,即“基数递增,超收分

成,减收自负”。二商总公司实行总公司利润上缴总承包,对下属各二

商公司及直属企业,一般以“利润、基金定额,超奖欠赔”为主要承包形

式,少数微利或亏损企业实行“除本分成制”的承包形式;对基层企业的

承包形式分企业类别分别采用“工奖捆浮,利润定额,超奖欠赔”“基数

包干,超额税后分成”“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等承包形式。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经营积极性,达到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职工

多得的目标。

① “双包”,指包经济效益、包社会服务效益。

197

第221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经过几年的改革,慈溪商贸企业活力有了很大增强,在繁荣市场、

发展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1991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11.88

亿元,为1984年的3.31倍。

三、改革财税金融体制

1985年 3月,国务院决定从当年起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

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使财政体制更好地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关于改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

制的规定》。根据中央和省政府文件精神,慈溪县人民政府在当年就开

始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超收分成”的财政体制,将预算

收入按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三

部分划分。1985—1987 年,核定慈溪每年财政包干收入基数 4270.8 万

元、支出基数 2021.8 万元、上缴基数 2249 万元;分成比例上解 52.66%,

留县 47.34%。①1988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

的决定》,决定 1988—1990年期间,在原定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对各地区

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同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局部调整财政管理

体制的通知》,决定局部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宁波市对各县实行“划分

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采取总额分成的办法,为了调

动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对慈溪在总额分成的基础上,实行收入递增

包干办法。核定总额分成基数为 1.18 亿元,上解比例 78.4%,每年递增

7.3%,超收留成地方,支出基数 2561 万元。②财税体制改革有效扩大了

财政收入。1990 年,虽然受经济滑坡、市场疲软影响,慈溪财政收入仍

实现小幅增长,预算内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8.0%。③

为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调动乡镇政府组织财政收入、

管好财政支出的积极性,财政部于 1985年 4月颁发《乡(镇)财政管理试

行办法》。12月,省政府颁布《关于建立乡(镇)财政的暂行规定》。根据

上级要求,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决定从 1986 年 1 月 1 日起全

①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23页。

②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志(1988—2011)》,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

版,第801页。

③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志(1988—2011)》,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

版,第1131页。

198

第222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面建立乡(镇)财政,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收支挂钩、超收分成、超

支不补、一年一定”的管理体制。收支挂钩以 1985 年为基数,超收部分

按比例分成,支出超支不补,在超收中自求平衡。试行基层财政体制改

革,调动了各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1986年,全县有 52个乡(镇)超

额完成收入指标,超收分成 282 万元,支持了乡(镇)经济和各项建设事

业的发展。随着县本级财政体制的变化,1988 年始,县委、县政府对乡

(镇)财政管理体制也作了调整,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总额分成”

的财政体制,进一步增强了乡(镇)财政的活力,做到了事权、财权的有

机结合。其中 64 个乡(镇)超收分成 668.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5 倍。①

1990年,对周巷、宗汉、庵东等镇实行了新的财政体制,对于超过包干基

数部分的收入实行市镇财政五五分成,城建税按征收实绩 80%分成,包

干基数内镇财政按 5‰分成。1991 年,市政府印发《关于明确 1991—

1992年乡镇财政体制问题的通知》,以大稳定、小调整,超收分成总额维

持上年水平为前提,将全市 65个乡镇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确定收入包

干基数和分成比例,一定两年不变。建立乡镇财政体制,不断壮大乡镇

财政规模,从财力上保证了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支持和促进了农村各

项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环境起到积极的促

进作用。

随着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实施和经济体制的逐步

改革,以改革银行体制为突破口,金融业也开始步入改革行列。县委、

县政府十分重视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发挥金融业在推进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慈溪金融机构和业务逐步恢复和开展,中

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专业

银行相继在慈溪开设支行,邮政储蓄业务得到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慈

溪县联合社也建立起来。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慈溪县支行于 1985 年 7

月脱离具体经营业务,行使中央银行的管理、协调、稽核、监督等职能。

实施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慈溪县支行职能转变后,成为

按国家信贷计划控制信贷规模,调节全县的信贷资金和货币流通的金

① 《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全面发展》,慈溪市财政局,2017年12月。

199

第223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融机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探索和改进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两大主要职能的手段和

方法,管理全县的金融工作。1985年,信贷资金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

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管理体制,各专业银行在人民银行开立账户

实行实贷实存,解决了信贷资金使用“吃大锅饭”的问题。1987 年,县

委、县政府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通知》精神,加强

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改革信贷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慈溪县支行

对专业银行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原

则,实施期限管理。1988 年对专业银行发放的企业贷款实施限额管

理。1989 年,实行“限额管理、以存定贷”和“全年亮底、按季监控、按月

考核、适时调节”的办法。

不断推进的金融业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了金融手段在调节社会

需求、用活社会资金、促进生产建设等方面的杠杆调节作用,支持、助推

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开启城市化建设

一、加快城区建设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城市建设迎来了前

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1984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第一个城市规划基本法规《城市规划条例》,城市建

设进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科学发展阶段。

1984 年,根据城区建设发展实际,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

对《慈溪县浒山镇总体规划(1982—2000)》初稿进行了调整。10 月,经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成为慈溪首个城镇规划。之后,城区建设围

绕着规划逐步实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区框架突破原建成区范围,向

东、南、西三个方向发展,文卫、工业、商业等各功能区块逐步成型。

1984年新建解放东街,打通与环城东路的连接。此后,城区道路建设提

速,先后拓宽、改造东、南、西、北四条环城路以及解放街、南门街、水门

路等次干道,新建青少年宫路、寺山路,基本上改变了城区交通拥挤、道

200

第224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路狭窄的状况。商贸、文卫、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功能逐步

展现,到 1987 年,城区已建成百货大楼、中国农业银行慈溪县支行大楼

等商业建筑,及汽车客运站、青少年宫、文化馆等公共建筑。城区居民

住房方式改变,商品房买卖开始出现。为了加快城区商品住宅建设速

度,1986 年 8 月,县城乡建设局制定了《慈溪县出售商品住宅的试行办

法》。县属房地产开发企业陆续开发新建商品房,1987 年 5 月,已形成

城东、鸣山、金山、楼家 4个住宅小区,小区配套设施、周边绿化等也同步

完善,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由于全县经济和

城区各项建设事业的

发展速度超过预期,

规划实施进程大大加

快,到 1986年底,县城

建 成 区 面 积 已 达 3.7

平方千米,人口 3.1 万

人,人口指标即将突

破近期规划,用地规

模接近远期规划,用

地布局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许多重要建设项目超出规划控制范围。

为了使城镇规划适应商品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987年 5月,县委、县政府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参与修订调整总体

规划,形成《慈溪县城城市现状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

《慈溪县城总体规划(1988—2005)》。1988年 6月通过会审,12月,提交

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时改名为《慈溪市城区总

体规划(1988—2005)》,次年 9 月获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慈溪市城区

总体规划(1988—2005)》期限近期到 1995 年,远期到 2005 年。城市定

位是慈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轻纺、小型机械加工业为主的工商

型小城市。近期人口规模 6.8 万人,用地规模 6.08 平方千米;远期人口

规模 11 万人,用地规模 9.7 平方千米。城市发展以向东北、向东发展为

主,南部、西部作适当配套发展;远期继续向东滚动发展,逐渐向白沙镇

靠拢,连成一片。此规划从城市总体布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适当

1986 年慈溪汽车客运站外景

201

第225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考虑更长远的战略发展设想,指导思想更为明确,思路更清晰,操作性

更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区的建设发展。在撤县设市后召开的第

一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市政府作出了三项决定,其中一项是加强市政

建设,要求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搞好市政基

础设施建设和市政管理工作,尽快改变慈溪市城镇建设底子薄、基础设

施差、管理经验缺乏的落后面貌。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在一段时间广

泛深入地宣传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和各行业把

学习、宣传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采取有效措施,自觉服从

总体规划。为了加强城乡建设工作,1989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

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加强市政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从规

划宣传、规划深化、规划管理、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制镇规划管

理、商品房开发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城区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情况,之后几年城区

建设仍以市政道路建设为主,重点是拓宽 329 国道城区段和建设二环

线。到 1991 年,新建二环线和三北大街,青少年宫路延伸至北一环线;

拓宽慈百路、慈甬路,329 国道穿城段引起的城区道路拥挤以及东西不

连贯、南北不畅通的问题得到缓解。城区已基本形成由一环、二环线、

329 国道城区段、三北大街、孙塘路、青少年宫路、寺山路等主干道路构

成的交通道路网络。旧城改造的力度加大,城市功能配套设施日益完

善。东门桥至环城东路段路面拓宽,临街店面改建成楼房,并建成小商

品市场,成为城区的主要商业区之一。供销大厦、金山商厦、电信大楼等

商贸、公共建筑先后建成,金山农贸市场等便民设施逐渐兴起,邮电通

信、供电供水条件日渐改善,街心绿化、城市公园等城市美化工程也逐

步配套建成。浒山镇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市框架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日新

月异,城区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展现出一个新兴小城市的风貌。

2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慈溪城区建设在撤县设市后大大

加快步伐。而迅速加快的城区建设,拉开了慈溪城市化建设的序幕,也

开启了慈溪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目标的进程。

二、加强小城镇建设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慈溪县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巨

202

第226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大的变化,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

业,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和资金来源;一些农民纷纷

进城办厂开店,从事第三产业,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促进了城乡间

商品、人口等要素流动和非农业人口的集聚。1984年,国务院先后放宽

农民进镇落户限制和建制镇设置标准,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

政策环境。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以恢复和改设建制镇为契

机,加快农村小城镇发展步伐。

1984年,县委、县政府集中开展恢复和改设镇建制工作。经省政府

批准,范市、逍林、长河、横河、鸣鹤、天元、坎墩、师桥、白沙等 9个经济水

平、城镇规模基本符合条件的乡,于 1984 年 6 月、1985 年 1 月分两批恢

复或改设为建制镇。①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活跃

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把扩大城乡经济交往、加强小城镇建设作为一

项重要政策提了出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

指导。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

责,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建制镇先后从地方发展实际出

发,边着手进行规划的制定、调整、完善,边启动以城镇道路、贸易市场

等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为了提高规划编制质量,1985年,县政

府开办城镇规划管理培训班,对各建制镇镇长或副镇长、城建规划人员

进行培训,并组织各镇规

划人员参加城乡建设部

举办的中专班学习。同

时,相继颁布了《慈溪县

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

实施办法》《慈溪县国家

建设拆迁房屋暂行规定》

《慈溪县城镇个人建造住

宅 暂 行 管 理 办 法》等 文

件,对建设项目的选址定

① 1987年,改新浦乡、掌起乡为建制镇;1989年,改宗汉乡为建制镇;1991年,改坿海

乡为建制镇。

20 世纪 80 年代观城镇南门街一角

203

第227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位、道路红线的控制、街景立面的处理等方面加强规划管理。当年,有 8

个镇完成或基本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到 1987年底,14个建制镇中

已有 13 个建制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在编制规划的同时,多方集资用

于新(扩)建道路、桥梁、下水道,铺设水管,改造老街开发新区,周巷、天

元、庵东、白沙、长河、横河等近 10个建制镇先后开发了新街区,各建制

镇主要道路、主要商业街道等基本建成,小城镇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1988年撤县设市,为小城镇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各建制镇的建设步

伐进一步加快。1989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建制镇从实际出发重新对

规划进行修订和调整,市政府修订《村镇建设管理实施细则》,通过法制

化、规范化来加强管理。各建制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掘

地方优势,改善集镇投资环境,以道路建设、旧城改造、商品市场建设为

龙头,电力电信、文化教育、环卫、绿化等建设快速跟进。经过多年努

力,涌现出一批经济繁荣、镇容村貌明显改善的新型集镇,逐步成为区

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其中,观城、周巷、庵东分

别成为东、西、北部的商业、乡镇工业重镇,白沙、新浦、掌起、宗汉等一

批新建制镇崛起,成为乡镇工业的旗帜。

慈溪的小城镇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村

建设,实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同步发展,发挥了小城镇

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纽带作用,促进了慈溪市城乡经济的

协调发展。

三、建立周巷改革试验区

为了顺应改革开放形势,贯彻落实中共十三大精神,按照进一步解

放思想、解放生产力总要求,探索适合慈溪实际的改革路子并为县级各

部门提供改革试验场地,1988 年 7 月,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

决定在周巷镇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下发《关于

在周巷镇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进行部署。

试验区的改革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市场机制。逐步开

放生产资料、劳务人才、资金、房地产、技术、消费品等各种专业市场,并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二是改革微观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包括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把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引入企业,搞好

企业内部以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

204

第228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革,同时继续鼓励发展私营企业,形成以国营、集体为主的多种经济成

分、多种经济形式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三是发展集镇建设。根据试

验区经济发展的总要求,本着“着眼长远,及早规划,借助社会,分步实

施”的原则,有计划地发展集镇建设,开发房地产业,力求走出一条政府

规划、社会集资建集镇的路子。四是改变管理体制。以理顺有关经济

职能部门与当地政府之间的条块关系为重点,逐步下放部门管理权限,

扩大试验区自主权。为此,县委、县政府提出试验区采用适度开放物价

政策,除极少数重要商品实行国家定价外,其余商品均实行市场调节;

放宽企业经营范围,允许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允许经营钢材、化肥、农

药等生产资料,允许经纪人从事商业性中介活动;简化企业登记手续,

采用一条龙服务办法,注册资金可适度放宽;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改革

金融体制,允许企业向社会发放债券和股票;允许试办证券交易市场、

外汇调剂市场,适当提高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额度;开办劳务人才市场,

全民、大集体企业职工经批准可办理辞职、停薪留职、从事第二职业手

续;搞活企业经营;开发城镇建设等10条政策措施。①

县委、县政府文件下发后,周巷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班子认真组织

学习,制订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试验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全镇各

部门领导骨干会议,进行思想发动;开展调查研究,确定工作重点,分步

组织实施。试验区的建立和改革的实施引起了上级领导部门的关注。

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到周巷进行调研后,形成《关于周巷镇建立

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调查情况》并刊发在由宁波市经济体制改革办

公室编的《体改动态》第十九期上。11月 16日,中共宁波市委副书记孙

家贤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体改办:一个县确定所谓‘试验区’,看来应

有一定的手续,审批的权限、试验的目的、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国家有关

政策规定是否相符,等等。否则,名为‘试验区’却是有名无实,切不要

搞形式,结果名声搞坏。还是扎扎实实抓某一部门方面的改革试点。

希望对周巷继续联系,不断反映情况,总结经验,逐步深入。”②市委、市

① 《关于在周巷镇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若干意见》,中共慈溪县委文件,1988

年7月30日。

② 《市委领导批示抄告单》,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文件,1988年11月17日。

205

第229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政府按照批示精神进行贯彻落实。

在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和县(市)委、县(市)政府领导的

重视、关心下,通过各有关部门及周巷区、镇的共同努力,试验区取得了

阶段性成效。一是市场管理得到加强,1988年 9月至 1989年 7月,查处

伪劣和走私商品 58 起,取缔无证摊贩 122 起;各类市场粗具规模,健全

了卷烟市场,建立了木材市场,形成了百杂市场,带动了其他市场,各类

市场总占地面积 2 公顷,总摊位 800 余个,日成交额 100 余万元;健全了

市场管理机构,注重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的职能作用,市场机制逐步发

育。二是制订和完善了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

步跟进,城镇建设不断发展。试验区建立后,相继完成周西公路穿镇

段、西街拆迁工程等项目 5 个,还新建住宅小区,集资建房面积 2730 平

方米。三是推进横向联营,镇内 8 家企业利用试验区税收等优惠政策,

与上海等地大企业进行横向联营,共引进资金 150 万元,开发新产品 4

种;深化企业改革,新办股份制企业 2 家,拍卖、兼并、租赁企业各 2 家,

其他企业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同时积极搞好企业内

部配套改革,强化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乡镇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989年 1—6月,全镇乡镇企业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 39.7%;采取“扶持、

引导和管理”的方针发展个体经济,有 3 家个体企业产值达到百万元以

上。四是以信用社为主体的金融渠道日益加强,各类金融机构吸收各

种存款 3271.24 万元,其中信用社在 1988 年 9 月后,发行股票 4 期,吸纳

资金 201.48 万元,对于抑制资金的“体外循环”,缓解治理、整顿形势下

资金的严重短缺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五是政府的管理、协调能力进

一步提高,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实行财政包干体制和税收优惠政策后,

1988 年镇财政收入比 1987 年增加 82 万元,全镇企业减免税额增加 80

万元。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绩,1988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文明镇”。

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在周巷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的决策是

正确的,试验区的成绩也是显著的。1989 年,由于宏观环境出现变化,

试验区原定的改革措施作了相应调整,有的被取消,有的暂缓执行,工

作重点转入深化企业改革。

206

第230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 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一、确立外向型经济导向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宁波等 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成

为国家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标志。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到沿海地区。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宣布慈溪等 13

个县为甲类对外开放地区①。慈溪的全面对外开放自此起步。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在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要

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1988 年 1 月,中央领导到宁波进行考察并发表

沿海地区一定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意见。当月,中共慈溪县委七

届二次全会深入学习中央领导视察宁波时的讲话精神,结合慈溪实际,

敏锐认识到慈溪经济将迎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机遇,明确提出把发展

外向型经济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会后,

即着手建立慈溪县外向型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2月,召开全县外

向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的

技术进步,落实对外贸易的奖励政策,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和引进外

资。接着,县委、县政府下发《关于我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规

定》,提出出口优先、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的技术进步、对外贸出口的奖励

政策等六方面政策措施。

1988年 3月,在中央提出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务院下

发《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浙江新增慈溪等 28 个市县

为沿海开放市县。3月 25日,县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县政府在政府

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把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加快整个国民经济

发展速度作为政府工作的总要求,并提出“充分发挥我县优势,落实政

策措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 6 条意见。当月,县政府办公室转发

《慈溪县发展外向型经济规划》,提出外向型经济发展构想:立足慈溪、

放眼世界,以出口创汇为导向,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

① 外国人不需办理旅行证、不需事先通知即可自由前往这些地区。

207

第231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构和产品结构,迅速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逐步建立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

合作和交流,实现慈溪经济的战略转变。提出到 2000 年发展外向型经

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逐步提高外贸生产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

重和“两头在外”①在整个出口创汇中的比重,最终实现外向循环。4月,

为加强外贸人才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批转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关

于加快我县外向型经济人才培训的实施意见》,当年组织培训 5 批 400

人次。这些受训人员在外向型经济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有效地支

持了外贸生产发展。5月,成立慈溪县对外经济贸易局,为单设机构,并

列入县政府组成部门。7 月,县政府召开由 23 家出口企业参加的现场

会议,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0月,县政府在香港地区举办首次

对外招商活动。县委、县政府从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的一系列举措,

确立了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进了整个经济发展。

1989 年后,市委继续实施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

1 月,首次召开全市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外向带动”战略,要

求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以外引外、以外促内、内外并举,实现慈

溪经济的全面发展。之后,招商活动渐趋频繁。4 月,市政府组织部门

人员赴福建厦门市举办浙江省慈溪市对外经济贸易展销洽谈会,较大

规模地展示纺织服装、机械电器、轻工化工、粮油食品、土畜产品、工艺

美术六大门类的慈溪优势产品,扩大了慈溪的影响,收到较好的效果。

1990年 1月,市政府发出《关于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要求

各地、各部门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调整产品结构的重点,层层落实责

任制,继续把出口创汇作为市政府与各经济部门签订承包合同,以及各

镇、乡的岗位责任制的主要指标之一,并提出全市要消灭出口创汇空白

乡。7月,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

强调各级各部门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到振兴整个经济的战略角度来

认识,把外向型经济看作是整个经济工作的先导,一切工作都要以有利

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出发点,实现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会后,市政府

下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补充规定》,提出鼓励外

贸出口和外商台胞投资企业的优惠措施,并加大对有关经济主管部门

① “两头在外”,指原料和上一级配套在海外,市场也在海外,成品的加工生产则在慈溪。

208

第232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和区(镇)、乡实行考核的奖励力度。市政府还建立对外开放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全社会外向型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

县(市)委、县(市)政府紧紧抓住慈溪被列入对外开放地区和沿海

对外开放县市的契机,实施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

政策举措,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

命感,加快实施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大力拓宽外向型经济发

展路子,推动了慈溪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二、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助力慈溪开发建设

慈溪人“闯洋场”历史悠久,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往

往以回家乡办实业、兴交通、修水利、建学校来回报桑梓之地,吴锦堂就

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慈溪有相对较多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 1984 年邓小平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①都动

员起来,建设宁波”②的号召后,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高度重

视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对促进慈溪改革开放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的统一

战线政策,向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发出诚挚的邀请。县委、县政府的做法

赢得了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及他们的眷属的认同,也激发起隔绝已久的

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广大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

胞在回访故里的同时,出于对祖国和家乡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自愿

捐款、捐物,兴办公益福利事业,支持慈溪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1984—1986 年,侨胞、港胞为建设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捐赠 33.6 万元,兴

办公益事业 17 项。其中,港胞沈文棋在 1985 年捐资港币 36 万元、人民

币2.5万元,为故里师桥兴建文棋教学楼1幢。③

① “宁波帮”,泛指旧宁波府下慈溪等县在外地的商人、企业家及旅居外地的宁波人。

宁波帮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上海开埠后,宁波帮在金融、贸易、航运、制造等行业创造了

百余个中国“第一”,确立了在近代中国的产业主导地位。宁波商人足迹几乎遍布天下,以

“无宁不成市”而闻名遐迩。20 世纪 80 年代初,居留在港澳地区和海外的原宁波籍人士有

73000人,分布在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是工商界巨头、科技名人、社会名流。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989页。

③ 《关于动员“宁波帮”建设宁波的情况汇报》,慈溪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文件,

1986年10月30日。

209

第233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县委、县政府对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予以积极的保

护和引导。1987年 8月,县政府批转县侨务办公室《关于加强华侨和港

澳同胞捐赠款、物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强对捐资工作的管理,保护侨

胞、港澳台同胞的爱国爱乡热情。12月,县政府在深圳市邀请慈溪籍在

港同胞 47 人,举行迎新团聚会,征询对建设家乡的意见。同时,还举行

接受港胞姚云龙为在家乡鸣鹤镇建造中学捐资百万港币签约仪式。至

1987年,先后有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20余人捐款捐物,在家乡兴建学校、

自来水厂、敬老院,修桥铺路,建凉亭,兴办设立奖学基金等公益事业,

投资创办企业 10 家。1988 年 5 月,港胞姚云龙第五次捐资 52 万元,兴

建鸣鹤自来水厂;台胞冯春兰捐资 11 万元,分别在宓家埭乡、师桥镇修

路和改善幼儿园设施。6月,港胞王广量再次捐资 35万元,兴建东安乡

中心小学。11月,旅居新加坡的侨胞蒋卓甫偕同其弟蒋仲甫捐资 15万

元修筑蒋家村道路及蒋家小学。县(市)政府先后签发《关于港胞王广

量先生捐资办学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关于鸣鹤自来水厂筹建工作会

议纪要》《关于落实港胞蒋仲甫先生捐资蒋家小学扩建工程会议纪要》

等文件予以落实。1984—1988年,全县(市)共接受侨胞、港澳台同胞捐

资228万元。①

1988 年 后 ,县(市)

委、县(市)政府在全市侨

属中组织开展“五个一”②

活动,引导鼓励侨胞为振

兴慈溪作贡献。1988 年 6

月,经侨务部门及侨眷联

络牵线,创办慈溪联兴羊

毛衫有限公司等 4 家由港

胞参与的合资企业。12

① 《改革开放以来的慈溪侨务工作(1978—2002)》,慈溪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2017年12月。

② “五个一”,指提供一条计策、传递一个信息、介绍一个人才、引进一个项目、推销一

个产品。

1988 年慈溪云龙中学落成典礼场景

210

第234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月,港胞姚云龙向浒山友谊羊毛衫厂投资 5 万美元,同时将所获利润全

部用于云龙中学。为了鼓励侨胞、港胞投资兴办“三资”企业①的积极

性,1989 年市政府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对华侨投资企业

享受优惠待遇有关规定的意见》,出台了 12 项优惠政策。当年,港胞侨

胞捐资 29起、196.10万元②,用于兴办教育、社会福利、造桥铺路、园林建

设等公共事业。1990年 10月,在深圳市举行慈溪市港胞团聚暨经济恳

谈会,签订中外合资项目4项。

在慈溪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慈溪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是一股不可

忽视的力量,他们发挥联系中外的桥梁作用,助力慈溪开发建设,为改

革开放和搞活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外资引进和外贸出口取得突破性发展

中共十三大进一步明确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要着重发

展外向型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把发

展外向型经济摆到重要的位置上,把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外贸

出口作为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进行发动,制

订发展规划,落实政策措施,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举措,促进外资引进

和外贸出口的突破性发展。

为加强对外贸工作的领导,1987年 12月,县委、县政府建立县外贸

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各单位相应成立专职或兼职办事班子,

负责招商事宜。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外资引进和外贸出口创造条件。

1988年 4月,县政府在深圳举行乡镇企业出口商品信息发布会,洽谈合

资合作项目 10 项。同时,在深圳、厦门设立办事机构,开展现场联合办

公,简化审批手续,帮助外贸生产企业解决实际困难。1989年全市外向

型经济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制订《我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规

定》,为鼓励引进外资、发展外贸出口出台更优惠的政策措施。4 月,市

政府出台对利用外资占企业总资产 25%以上的台胞投资企业实行 3 年

内免征所得税、第 4 年减半征所得税、第 5 年起所得税减征 20%的优惠

① “三资”企业,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

② 慈溪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志(1988—2011)》,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年

版,第1431页。

211

第235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政策。5月,市政府提出对经营10年以上的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除出台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外,市委、市政府还加大考核力度,

调动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积极性。1990 年,市

政府相继下发《关于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鼓

励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若干补充规定》,对各有关经济主管部门下达外贸

收购额并进行考核,各区、乡、镇落实出口创汇责任制。还决定对外贸

收购额增长快的乡镇和创汇企业进行奖励,在出口创汇企业中开展评

选“明星企业”和“先进企业”活动,并在资金、原辅材料、技术改造、税

收、外汇、工资等方面给予优惠等政策举措,促进出口创汇稳定增长。

1991 年,市委、市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外贸

易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慈溪外贸企业全面实行外贸经营责任制、

坚持扩大出口与讲求效益并举,先后召开全市外向型经济专题分析会、

慈溪外向型经济发展研讨会、慈溪市外向型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外资工

作会议,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发动。并健全出口创汇目标责任制,出台对

发展外向型经济有贡献者给予奖励等政策措施。

此一时期,慈溪外资引进和外贸出口取得多方位的突破。其中,

1987 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 74.8%,增长

速度列宁波市首位。①1988 年 5 月,宁波市慈溪进出口公司成立,为慈

溪第一家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慈溪实现由内地外贸向口岸外贸

的转变,是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12万美元。6月,宁波华宝卫生用品有限

公司成立,为慈溪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打破了慈溪无“三资”企业局面。

1988年,慈溪开办中外合资企业 8家,引进外资 151.8万美元;新增出口

创汇企业 32 家,开发出口商品 41 种;全社会外贸收购额 1.9 亿元,比上

年增长 66.3%,出口产品收购额和增长速度均名列全省前茅。②1991年,

全市新增中外合资企业 13家、中外合作企业 1家、外商独资企业 2家,累

计有“三资”企业 44 家;外贸产品出口总值 4.42 亿元,同比增长 33.1%;

① 谢建邦:《在慈溪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慈溪县

人民政府文件,1988年3月25日。

② 谢建邦:《在慈溪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慈溪县

人民政府文件,1989年3月13日。

212

第236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新增创汇企业 64家、出口产品 79种、外贸口岸 5个;自营出口 1564万美

元,与2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业务往来。①

县(市)委确立外向型经济导向,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格局,使慈溪在

外资引进和外贸出口中取得多方位的突破,使外向型经济成为慈溪经

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慈溪之后成为对外贸易强市奠定扎

实的基础。

四、扩大对外交流

宁波被列为对外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后,特别是慈溪被列为对

外开放地区后,中共慈溪县委牢牢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慈溪

地处沿海和靠近沪、杭、甬城市的地理优势和慈溪籍华侨、华裔、港澳台

同胞较多等人文优势,发挥多层次经济结构的长处和资源优势,不断扩

大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需要,成立了慈

溪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1986 年,县委、县政府确定慈溪金丝草帽

厂、慈溪动力机厂、宁波地毯厂、慈溪棉花原种场、慈溪县实验小学、慈

溪县机关幼儿园6个单位为首批对外开放单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外事接待渐趋频繁。

1985 年 4—5 月,曾获日本国一级勋章的神户中华总商会会长、神户中

山纪念馆副馆长陈德仁一行到慈溪访问,陈德仁还应聘担任了锦堂师

范学校名誉校长;日籍华人吴伯瑄一行到慈溪洽谈经济技术业务事项;

日本出光美术馆代表团一行 6人到慈溪参观上林湖古窑址。6月,世界

粮食计划署一行 4 人到慈溪检查考察开发沿海荒地养鱼项目工程实施

进展情况。10月,美籍华人、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海岸海洋工程系主任王

象等一行 4 人,到海黄山观察站安装潮汐自动测量仪。1986 年 2 月,美

国特拉华州副州长吴仙标偕夫人到祖籍周巷镇瞻仰故居、祭扫祖墓。

吴仙标是第一位担任美国副州长的美籍华人,也是当时在美国政府中

任职最高的华人。1985—1987年,共计 558批、1285人次来自 10余个国

家和地区的国外友人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外籍华人,到慈溪回乡

探亲、参观访问、专业考察、洽谈业务和进行技术文化交流。其中,经济

① 胡永先:《在慈溪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慈溪

市人民政府文件,1992年3月21日。

213

第237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共计 44批、86人次。1988年 3月,民主柬埔寨主

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莫尼克公主一行 12 人赴宁波,途经慈溪

时稍事休息。是年,到慈溪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外友人共计

335 批、568 人次。①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对外经济合作交流

也不断扩大。1990 年、1991 年,来自欧、美、亚 20 多个国家、地区、国际

组织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共 749批、1475人次到慈溪访问、考察、交流。②

通过上述活动,发展了对外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慈溪的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人们的开放意识也逐步增强,因公出国(境)进行经济技

术考察的团组、人员不断增加,慈溪的对外交流从单纯的到访向到访、

出访双向交流转变。1984年 12月,应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的邀

请,县政府一行 5 人到日本考察冷冻技术。1986 年 4 月,县政府组织慈

溪第二棉纺织厂代表团到瑞士进行技术考察。1984—1986年,到日本、

英国、瑞士、肯尼亚、尼日利亚、苏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国香港等国

家和地区考察经济、洽谈业务的有 9 批、21 人次。1987—1989 年,先后

有 41 批、80 人次分别到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1987 年,还组织一批乡镇企业优秀厂长到

香港地区考察企业管理和市场行情。之后,对外出访更加频繁。1990

年,先后有 19 批、32 人次分别赴 9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1991 年,出

国(境)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次数增加到40批、78人次。③

全面扩大对外交流,对提高慈溪在国外的知名度,交流经济信息,

开拓外贸渠道,促进慈溪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支持项目

改革开放后,中国恢复了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世界银行成为中

国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

慈溪最早取得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是农村改水项目。1983

① 《一九八八年度我市外事接待及出访情况统计表》,慈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文

件,1989年1月5日。

② 《1990 年度我市外事工作情况数据汇总》,慈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文件,1990

年 12月 29日;《1991年度我市外事接待及出国(境)人员情况汇总》,慈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

公室文件,1992年1月11日。

③ 《1991年度工作总结》,慈溪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文件,1992年1月。

214

第238页

第九章 城市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形成

年,世界银行对选定项目进行可行性考察①,并先后召开预评估会议和

正式评估会议,确定贷款执行的范围为北京、浙江等 5个省(市)下面的

慈溪等 25个县,贷款总额 8000万美元。1984年 12月,慈溪县人民政府

在农村改水项目得到世界银行无息贷款支持后,成立县农村改水项目

办公室。1985 年 5 月,东亚太平洋地区项目局世界银行改水项目检查

组一行 5人到慈溪检查农村改水项目准备与执行情况。6月,县改水办

公室与国际开发协会签订农村供水项目无息贷款 396.79万 SDR②

(约合

386.6 万美元),占工程总投资额的 40%,贷款形式采取“以物代值”的办

法。全县改水分 15 个项目,1986 年起分三年完成。1985 年 10 月,县政

府召开世界银行贷款支持项目乡(镇)长工作会议,研究项目执行的准

备工作和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部署项目管理工作,并明确国内配套资金

采取政府拨一点、乡镇支持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

1990年 9月,市政府召开全市改水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改水项目建设进

度。11 月,世界银行副行长卡劳斯曼诺古一行到慈溪检查世界银行贷

款支持的农村改水项目建设情况。至 1991年 6月,全市改水项目完成,

共利用世界银行无息贷款 1084.38万元(按 1美元=2.80元人民币计),获

得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市)政府财政补助农村改水经费 629.80 万

元,集体和群众集资 677.27 万元,建水厂 25 座,完成改水乡镇 51 个,覆

盖 480个村、63.50万人。③改水项目的完成,改变了居民饮水习惯,改善

了卫生状况,保障了人民身体健康。据 1990年《择浦自来水厂改水效益

自我评估》引用择浦卫生院统计,改水后与改水前(1986 年)比较,居民

肝 炎 发 病 率 降 低 66.2%,痢 疾 发 病 率 降 低 74.9%,肠 炎 发 病 率 降 低

① 1981 年,联合国第三十五届大会决定 1981—1990 年为“国际饮水供应和卫生十

年”。十年活动的目标是,为实现 1990年人人享有安全用水和卫生而奋斗。中国参加并同意

接受这一活动的安排。1982年 10月,有关部、委向国务院提出拟向世界银行申请提供 1.5亿

美元的贷款计划,报经国务院同意送交世界银行董事会。

② SDR即特别提款权,亦称纸黄金,最早发行于 1969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

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

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最初发行时,每一单位等于0.888克黄金,与当时的美元等值。

③ 慈溪市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建设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975页。

215

第239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91.7%。①

1985 年 8 月,慈溪第二棉纺织厂投资 1204 万元从瑞士立达有限公

司引进气流纺纱设备 12台 2400头,其中由中国投资银行浙江省分行向

世界银行分三期贷款 243.1万美元。该设备于 1987年 4月投产,当年净

增产值 1084.04 万元,创汇 113.37 万美元,增加利润 106.84 万元、税收

54.27万元。②

1988 年 7 月,慈溪三

联织编厂经中国投资银

行浙江省分行向世界银

行贷款 48 万美元③ ,引进

德国产经编机、整经机,

形成年产 25 万米经编毛

巾织物能力。12 月,慈溪

大云腈纶衫厂通过中国

投资银行浙江省分行向

世界银行贷款 41.76 万美

元,引进德国产双毛经编

睡衣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设计能力年产睡衣25万件。

通过向世界银行贷款的经济活动,不但缓和了资金紧缺的矛盾,加

快了这些项目的开发进度,为产品更新换代、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

件,而且还发展了慈溪的对外友好关系,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又

一条通道。

① 慈溪市建设志编纂委员会编:《慈溪市建设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975页。

② 宁波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573页。

③ 宁波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宁波市志》,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574页。

1987 年慈二棉气流纺车间一角

216

第240页

第十章

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第一节 社会事业的显著进步

一、“科技兴市”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中共慈溪县委十分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的发展思想,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发展科学事业是实现经

济振兴的必要前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1984年,县政府

开始探索科技发展的新途径,改变以往由企业自发地、分散地寻求技术

协作的形式,转向由政府出面有组织、有计划地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建立全面、长期协作的方式。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晋升一级

工资,允许科技人员到外单位兼职、担任技术顾问。

1985年 3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标志

着科技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中共浙江省委、中共宁波市委先后印发

相关文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根据中共中央、省委和宁波市

委文件精神,经过多次调研座谈,1986年 1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

技工作会议,强调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精

神,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科技体制。并于 3 月 28 日印发《关于贯彻〈中

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若干意见》,改革内容主要包

括五个方面:一是改革科技拨款制度,增加科技投入,推行科技经费有

偿使用。二是大力开拓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三是强化企

业的技术吸收和开发能力。大力发展厂办科研,鼓励支持企业在互利

的原则下,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各种形式的科技生产协作

或科技生产联合体。四是改革农村科技体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

217

第241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整。五是改革科技人员管理制度。试行科技人员聘任制;提倡人才合

理流动,鼓励科技人员到集体、乡镇企业工作。是年,国家实施促进科

技发展的“星火计划”①,慈溪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健全科研机构和科

普网络,以实施“星火计划”为抓手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到 1988年,慈

溪共实施“星火计划”24 项,其中国家级 4 项、省级 2 项、宁波市级 9 项、

县级 9 项。这批项目技术先进,转化商品生产的周期短,具备一定的产

业和技术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慈溪县微型轴

承厂的“微型轴承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在列入“星火计划”后,加大对科

技的投入,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攻坚,产品由普通级发展到超精密级,

是年,具有日产 1 万套轴承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生产微型轴承的五个

专业厂之一。据统计,列入国家、省、宁波市级的 13个项目总投资 1912

万元,1988 年创产值 11430 万元,投入产出比达到 1∶6。②1988 年,县政

府印发《关于扶植和鼓励“星火计划”的暂行规定》,其中规定设立“星火

发展基金”,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推

动“星火计划”实施。

随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进一步落实,全市(县)科技事业得到

快速发展,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对经济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市(县)

委不断提高对科技事业发展的定位,加大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力度。

1989年 3月,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发展科

技、依靠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首位。1991年 9月,市委召

开全市“科技兴市”大会,明确提出“科技兴市”号召。会议强调“科技兴

市”的“科技”是指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

内的科技、教育、经济、社会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大科技”。强调“科

技兴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也

是全市长远发展的唯一途径。会议提出,实施“科技兴市”战略,落实

“八五”科技规划,要形成五大支撑体系:建立思想体系,提高实施“科技

① 1985 年 5 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

济振兴”的请示,1986年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组织实施。“星火计划”是政府批准实

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

② 谢建邦:《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慈溪市人民政府文件,1989年3月9日。

218

第242页

第十章 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兴市”战略的自觉性;建立政策体系,调动推进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建立

应用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开发体系,提高科技

水平;建立人才体系,增强科技竞争能力。

为贯彻落实“科技兴市”战略,市委把发展科技事业提升到一个前

所未有的高度。在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使“科技兴市”的战略思想深入

人心的同时,市委首先加大在领导层面的推进力度,要求在 1989年提出

“一把手亲自抓科技”、1990 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市科技工作领导小

组的基础上,在乡(镇)设立科委,配备科技副乡(镇)长或科技助理,并

将科技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其次加大政策层面的推进力度,

在 1989 年出台《慈溪市技术市场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慈溪市民办科

技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慈溪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等政策措施,

设立科技发展基金的基础上,1991 年 10 月下发《关于依靠科技进步促

进慈溪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若干

意见》,完善科研机制、科技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科技人员使用机制,做

好人才引进工作,积极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重视科技人才的开发培养

和继续教育,加强扶持和开拓人才市场。同时,全市启动“科技进步年”

活动,在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科技进步年”活动办公室,制定活

动实施意见,从农业、工业、社会事业发展等三方面落实具体活动,全面

推进科技进步。是年,在实施的 65 项科技项目中,有 10 项获得宁波市

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棉花高产栽培模式、水果保鲜、鱼鳗与鱼蟹混养等

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并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慈溪市(县)多举措

推 进“ 科 学 技 术 是 生 产

力 ”发 展 思 想 的 贯 彻 落

实,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

发展的地位,坚持以科技

领先来提高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取得了显著的

成果,市(县)科技工作得

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负责

人两度在省科技工作会 1991 年慈溪市科技成果奖励大会召开场景

219

第243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议上作典型发言。1990 年,慈溪被国家科委列为科技重点联系县

(市)。“科技兴市”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慈溪开启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强大动力。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慈溪市(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长期受束缚的教育

事业的发展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经济建

设发展。改革教育体制,振兴慈溪教育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发以后,中共慈溪

市(县)委、市(县)人民政府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

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方针,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不断深

化,教育工作被提上了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

通过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

育,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把教育转到主要为地方各项建

设服务,为地方培养建设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教

育事业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市(县)逐渐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

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教育事业领导管理体制的暂行规

定》①精神,1985年 1月,县政府出台《关于改革教育体制,加快智力开发

的意见》,决定在全县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主

要内容有:县属中学、区中心小学、县实验小学、县农职业学校和县教师

进修学校由县教育局管理,乡、镇初中、小学由乡镇管理;人事由县教育

局和乡镇共管,以县为主;教学业务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国家拨给的

教育事业费实行包干,乡镇控制使用。1987 年 6 月,县政府发布《关于

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的管理体制,除县实验小学和观城区校外,各区中心小学改为所在镇中

心小学,由所在镇管理,县属中学初中部划归地方政府管理。为了加强

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988年 11月,设立市教育委员会,各乡镇先后成立

① 浙江省于 1983年 11月提出“发展教育,要实行分级负责”的要求,翌年在部分县市

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于当年 12 月 21 日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领导管理体制的暂行规

定》。

220

第244页

第十章 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教育管理委员会。在浒山中学、慈溪中学、实验幼儿园、周巷区中心小

学试点的基础上,各中小学分期分批实行校长负责制。1989年起,实行

政府首长教育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和改革教育事业列入乡、镇政府的任

期目标,作为考核一级政府和主要领导干部年度政绩的重要标准。

全面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这一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在通过省

政府基本普及初等教育验收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普及初中

教育的目标。1985年 6月《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颁布后,县委、

县政府根据“从实际出发,因乡制宜,分期分批予以实施”的原则,于当

年 10 月提出慈溪县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方案,经讨论、修改,1986

年 9月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并正式实施。规划要求,全县九年制义务教

育规划计划分五批实施,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主要落实到乡镇,作为乡镇党委和政府主

要工作之一,被列入干部的岗位责任。至 1988 年慈溪基本满足小学毕

业生升初中要求,1990年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到 1995年完成“按

质按量普及初中教育”。1986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

布,县委、县政府以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为契机,持续快速推进九年制

义务教育的实施。1987年 4月,国家教委、省教委联合督导组检查慈溪

县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指出小学教育基础不够扎实,存在办学条件

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确保按质按量实施义务教育,应对规划做

一次修订。按照督导组的意见,县委、县政府决定放慢推进义务教育的

速度,重新修订规划,未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乡(镇)视条件“成熟一

个,实施一个”。到 1991 年,全市已有 48 个乡(镇)实施九年制义务教

育,覆盖率达到 81.06%。①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注重提

高教育质量,探索新的教育模式。1986 年 12 月,全省首次实验小学工

作会议在慈溪召开,县实验小学提出的以学生为整体、以培养学生良好

素质为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协调发展的整体综合优化实验方案

被列为省教育科研项目。

随着分级办学管理体制的落实,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广开财路,多

① 胡永先:《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慈溪市人民政府文件,1992 年 1 月

21日。

221

第245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教育投入实现持续的较大幅度增长,办学条件得到

较明显改善。一方面,县政府先后开征农村教育费(1985年)、城镇教育

费附加(1986 年),1987 年下发《关于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文件,完善教育费附加的政策规定,征收额度逐年大幅度增加,教育费

附加成为农村教育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大力

发展校办企业,提倡社会集资办学、捐资助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其中,1990 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筹集人民教育基金的决定》,在胜

山、小安乡试点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在全市范围展开全民集资工作。

到 1991 年,多渠道筹措的预算外教育经费与市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的

比率达到 1.26∶1。随着教育经费问题的缓解,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以

不断改善。到 1989 年,全市基本消灭中小学校的危房,实现“一无两

有”①。1990 年后,转向有计划、分阶段对破旧校舍进行改造,全市 40%

的中学、60%的小学校舍得到新建或者全面翻建改造,同时添置教育设

施,设立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场地等,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也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为改善中等教育结

构较为单一、初中毕业生升学难的问题,1985 年后,县委、县政府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七五”期间中等教育发展设想:稳定

普高,发展职高,到

1990 年职业高中的

招生数达到或略超

过普高招生数。在

办学结构上,新建

县城镇职业学校,

普通中学增设职业

班,鼓励和发动业

务部门、企事业单

位及区、乡、镇自办

或合办职业技术学

① “一无两有”,指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慈溪中学一角

222

第246页

第十章 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校(班)。到 1990 年,全市有各类职业高中 16 所,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

占高中段比例每年保持在 45%左右。①在专业设置上,围绕生产实际需

要确定教学内容,兼顾地方特色,设立棉花、农学、畜牧、水产等专业。

在毕业生就业上,改革招工用人制度,逐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职校

毕业生享受“特殊优先”。大批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毕业生走向社会,

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自愿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逐年增多。

1988 年开始,第一志愿报考职业学校的人数连续三年超过报考普通高

中的人数。1990年后,实施农业、科技、教育三结合,在宗汉等 4个乡镇

试点实施“燎原计划”②,职业技术教育事业逐步转变到为当地社会经济

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上来。

扫盲工作是县委历来重视的工作之一。1984年慈溪被省政府批准

为“基本扫除文盲县(市)”后,除了继续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县委把扫

盲重点从单纯的文化教育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上来。1985年

后,各乡(镇)、村相继设立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设

各类技术培训班,开展对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农村实用生产技

术培训。同时,积极贯彻全员培训方针,对乡镇企业职工进行初中文

化、初级技术补课,以及工人中级技术培训和大中专学历教育。1988年

国务院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后,全市再次掀起扫盲热潮,扫盲工作

被列为乡镇行政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1989年、1990年,采用

集中办班、集中辅导等方式,全市 809个村有 670个开展扫盲教学,参加

扫盲学习的有1万余人,其中有7904人脱盲。③

市(县)委通过加快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慈溪教育出现新的发展

局面,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设施日渐更新,教育与社会联系更加紧

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适用人才,为慈溪经济的腾飞打下了

① 唐廷文:《在全市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慈溪市人民政府文件,1991年

5月18日。

② 1989年,国家教委提出教育“燎原计划”,旨在通过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对初、高

中学生普遍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新型的农村建设者,同时,学校利

用智力技术优势,配合农村、科技部门推广传播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包括乡镇企业)的

发展。

③ 《慈溪市扫盲工作检查情况汇报》,慈溪市人民政府文件,1990年11月20日。

223

第247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办学经费、师资力量等限制,教学条件和教

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随着慈溪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快

速发展,“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读书无用论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教育

改革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文化卫生事业的进步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中共慈溪县委、慈溪县人民政府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积极搭建

文化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县文化事业进入大发展时期。

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日趋活跃。1985 年、

1986年先后扩建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建成县青少年宫、三北书画院,并

经常开展故事创作、歌咏活动、展览等活动。其间,民间画发展迅速,涌

现一批优秀业余民间画作者,1987年,有 3幅农民画作品在首届中国艺

术节展出,慈溪农民画多次赴美国、德国等国家参展。1988 年,文化部

社会文化局命名慈溪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1988 年 1 月,慈溪县举

办首届艺术节,有 6个民间职业剧团演出及音乐、舞蹈等 5个专场演出,

还有电影展映、书市、书画及摄影作品展览、球赛、舞会等,特别是由 20

多个乡镇 1600 余人组成的民间艺术队伍上街巡演,表演舞龙、舞狮、车

子灯、船灯及秧歌、莲湘、高跷、杂耍等时,艺术节活动达到高潮。另外,

县委、县政府还不定期举办主题书画展、文艺晚会,如为庆祝慈溪撤县

设市、庆祝新中国成立 40 周年、建党 70 周年举办大型书画展、文艺晚

会,推动群众文艺的

繁荣和发展。

广播电视事业和

报刊取得较快发展。

1984 年 6 月,慈溪县

广播电视局成立。是

年 12 月,经省广播电

视厅批准,县广播站

改为慈溪人民广播电

台,这是浙江省第一

个县级广播电台。电 1988 年举办的县首届艺术节上街巡演场景

224

第248页

第十章 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台每天早、中、晚播音 3 次,全天播音时间 8 小时 40 分钟,设有新闻、社

教、科技、气象、文艺等节目。1986 年 2 月,慈溪电视台正式开播,除转

播中央、省台节目,开设《慈溪新闻》《领导干部半月谈》《三北风貌》等自

办栏目。1990年 11月,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县农林局联合主办的《慈溪

科技报》改由中共慈溪市委主办,归口市委宣传部。1991 年 3 月,经省

新闻出版局批准,《慈溪科技报》更名为《慈溪报》,四开四版,每周一报,

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慈溪报》、慈溪人民广播电台、慈溪

电视台坚持新闻党性原则,逐渐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宣传工具。

文艺创作也逐步繁荣。1985 年 4 月,慈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

立,下设文学、戏曲等 8个协会。1986年 3月,文艺季刊《三北》由县文联

创刊,成为县文学创作者的重要平台。4 月,县文联召开年度优秀文艺

作品授奖大会,鼓励文艺创作。之后,每年对年度文艺作品进行统计、

评选、奖励。此一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成果,其中张坚军的小说

《海地》、俞强的诗歌、叶文夫的中国画等走出慈溪、浙江,在全国产生一

定影响。

社会文化市场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1988年 11月,市政府印

发《慈溪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按照“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

供求两益”的方针和“依法保护正当的、合法的,鼓励和支持健康有益

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坚决取缔一切反动淫秽的”要求,着

手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慈溪文化市场管理委员

会,各区、乡(镇)相继成立社会文化管理小组。1989 年 2 月,慈溪成立

宁波市第一支文化市场稽查队,通过突击检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方

法,在全市范围进行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工作,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

发展。

在这一时期,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快速。1984 年后,县委、县政府实

行浮动工资、科室承包、院长负责制等多种形式的卫生改革探索。1986

年 3 月,根据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

告》中提出的“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拓发展卫生事业的路

子,把卫生工作搞好”改革思路,县政府批转县卫生局《关于卫生工作改

革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卫生改革。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

面推行乡管卫生院。1986年 7月县政府在宁波市率先开展乡管卫生院

225

第249页

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 第三卷(1978—2002)

的试点工作,在高王乡试点行政管理由乡政府负责、业务管理受县卫生

局指导的模式。经过两年试点,1988 年 2 月,县政府批转《县卫生局深

化 1988年卫生改革方案的报告》,按照“成熟一个,移交一个”的原则,在

全县推行乡管卫生院。二是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管理制度。在横河区

7 个乡卫生院试点综合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1989 年 5 月,市卫生局制

定《关于区(镇)乡卫生院推行综合承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的意见》,在全

市区(镇)乡卫生院推行综合承包管理制,在市级医疗单位开展技术经

济责任制。同时,从 1986年开始,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经费补助从差

额补助、“五定一奖”①改为任务补助,并逐步在镇区乡卫生院实行退休

基金统筹。三是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1984 年 12 月,根据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地方特点,县

政府转发县卫生局、财税局《关于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办法》,实行公费医

疗经费定额到人、节约奖励。之后,经过多次调整、补充,公费医疗管理

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向“系统管理、定额到人、结余留用、证卡合一”过

渡,较好地控制了公费医疗经费的增长幅度。

在改革的推动下,县政府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相继建设了一批卫

生基础设施,引进先进医疗设施。1984 年后,新建县人民医院住院大

楼、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医院等,扩建县卫生防疫站、县药品检验

所,其中县妇幼保健院是全省第一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对乡镇卫生院

的投资比重逐渐增加,仅 1990年,用于乡镇卫生院的经费总额达到 90.2

万元,占市卫生事业经费的 27.3%,大部分区、乡(镇)卫生院翻新或新建

了医疗业务用房。②到 1991年,全市已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73个,村级

卫生组织 738 个,有各类病床 1313 张,卫生技术人员 1943 人。③市级医

院拥有遥控电视 X 线机、多普勒彩色 B 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

疗器械设备,开设 ICU 病房;大部分区、乡(镇)卫生院也购置了较为先

进的医疗器械。

① “五定一奖”,指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

奖励。

② 《慈溪市乡镇卫生院现状及发展对策》,慈溪市卫生局文件,1991年1月。

③ 唐廷文:《在全市计划生育和文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慈溪市人民政府文件,1992

年6月。

226

第250页

第十章 社会事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预防保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1984年后,各

区、乡(镇)卫生院防疫医生以专职为主,卫生防疫工作被列入各区、乡

(镇)卫生院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为了推动饮水条件改善,降低肠道

传染病发病率,1984年,县政府把建造第二水厂列入当届政府要办好的

十件大事之一,专门成立县农村改水项目办公室。于 1988 年 7 月建成

县第二水厂,受益人口涉及 15 个乡(镇)25.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

27.71%。到 1991 年,全市累计建有水厂(站)27 座,51 个乡镇的 63 万余

人用上自来水。①全县已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等传

染病,其他一些传染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在卫生防疫工作取得成

效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要求,1990年 5

月,市政府成立卫生保健委员会,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启动初级卫

生保健工作。1991 年 10 月,市政府下发《慈溪市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工

作规划》,对实施工作中难度较大的村卫生室建设、合作医疗覆盖率、改

厕管粪及健康教育提出具体措施,并把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列入区、镇、

乡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要求各区、镇、乡建立组织,把初保工作

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到年底,有 69个区、镇(乡)成

立初级卫生保健领导小组,50个镇(乡)具体制定初保实施规划。②

四、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中共十二大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由提倡变为必须执行的政策。由于多种原因,人们的生育意愿特别是

农民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许多地区出现

强制推行“一胎化”做法,引发群众的逃避与抗拒,干群关系日益紧张,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反而出现较大幅度反弹。1984 年 4 月,中共中央

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对生

育政策特别是对农村生育政策作出一定调整,在农村继续提倡一对夫

妇只生一个孩子,“适当放宽生育二胎的条件”“严禁超计划二胎和多

胎”,被称为计划生育政策“开小口、堵大口”。根据中央文件精神,7月,

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二胎生育政策的暂行规定》,明确“农村独女

① 林宝罗:《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慈溪市卫生局文件,1992年2月。

② 林宝罗:《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慈溪市卫生局文件,1992年2月。

227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翻页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