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发布时间:2022-9-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A WHITE MARBLE STANDING BODHISATTAVASNorthern Qi Dynasty (AD 549-577)31 cm (12 1/4 in.) high Provenance:C. Roger Moss (1936-2020) OBE collection; formerly Finance Director of British Airway and 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 (MTR)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President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 (OCS)無底價No Reserve北齊 · 白石雙菩薩像北朝時期是我國佛教全面發展時期,佛教藝術在新的時代風氣影響下也進入了空前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佛教造像粉本的主要來源是印度的犍陀羅藝術、秣菟蘿藝術,多以造像表現佛經教義。此尊石雕雙菩薩從整個雕造工藝和風格特徵應為北齊時代,白石雕成,菩薩頭戴高冠,面相豐腴飽滿,眼部細長,嘴部上翹,微笑慈祥。兩菩薩雙足併攏站立在覆蓮座上... [收起]
[展开]
中國嘉德香港2022秋季十週年慶典拍賣會 觀古II——玉器金石文房藝術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2页

A WHITE MARBLE STANDING

BODHISATTAVAS

Northern Qi Dynasty (AD 549-577)

31 cm (12 1

/4 in.) high

Provenance:

C. Roger Moss (1936-2020) OBE collection; formerly Finance

Director of British Airway and 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

(MTR)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President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 (OCS)

無底價

No Reserve

北齊 · 白石雙菩薩像

北朝時期是我國佛教全面發展時期,佛教藝術在新的時代風氣影響下也

進入了空前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佛教造像粉本的主要來源是印度的犍

陀羅藝術、秣菟蘿藝術,多以造像表現佛經教義。此尊石雕雙菩薩從整

個雕造工藝和風格特徵應為北齊時代,白石雕成,菩薩頭戴高冠,面相

豐腴飽滿,眼部細長,嘴部上翹,微笑慈祥。兩菩薩雙足併攏站立在覆

蓮座上,雙手作施無畏與願印,完整展現北齊佛教藝術特色,飽含歷史

氣韻,更代表著高水準的佛教雕塑工藝,實為難得一見之個中臻品。

來源:C. Roger Moss(1936-2020年)收藏; 曾任職英國航空及香港

地鐵公司(MTR)財務總監,以及是香港東方陶瓷學會(OCS)

前任會長

1707

C. Roger Moss(1936-2020 年)收藏

第206页

A PAINTED WHITE MARBLE 'BUDDHIST

TRIAD' GROTTO

Sui Dynasty (AD 581-618)

33.1 cm (13 in.) high

Provenance:

C. Roger Moss (1936-2020) OBE collection; formerly Finance

Director of British Airway and 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

(MTR)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President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 (OCS)

隋代 · 白石一佛二脅侍

屏式造像,白石質,背屏呈舟形。主尊佛像面相方圓,肉髻,略帶笑

意。雙手作施無畏與願印,內著僧祇支,外穿袈裟,袈裟右衣緣甩搭左

肩之上,衣紋斷面呈階梯狀。跣足立於覆蓮座上,座下石台淺浮雕兩獸

昂首對坐。左右脅侍菩薩面相方圓,略帶微笑,雙手合十於胸前,手、

下肢斷裂有殘缺。舟形背屏中間淺浮雕雕佛像、脅侍的頭光,呈圓形。

隋代造像融合北齊優雅細緻與北周質樸敦厚的藝術樣式,並加入新時期

審美觀,形成嶄新而成熟的造像風格,為此後唐代造像寫實藝術表現形

式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此像雕刻線條流暢,風格古雅,體現了隋代北方

地區造像特點可感到造像沈靜的神態和高雅的氣質。

來源:C. Roger Moss(1936-2020年)收藏; 曾任職英國航空及

香港地鐵公司(MTR)財務總監,以及是香港東方陶瓷學會

(OCS)前任會長

無底價

No Reserve

1708

C. Roger Moss(1936-2020 年)收藏

第208页

A LIMESTONE STANDING

BODHISATTVA

Northern Qi Dynasty (AD 549-577)

42.5 cm (16 3

/4 in.) high

Provenance:

A Kyoto collection, Japan

北齊 · 石灰岩菩薩立像

此尊菩薩立像石灰岩雕成。菩薩頭戴寶冠,面部輪廓周正

而端詳,具有莊嚴之感。細長的雙眼微微上揚,目光望向

下方,嘴部抿起,顯示出其隱隱的笑意。身穿袈裟,線條

流暢,保存完好,可見造像形體之典雅、雕刻之精美,頸

部飾項圈,點綴瓔珞珠鏈,中間腰帶自然下垂,浮雕蓮花

圓心紋等圖案。裸足立於錐形圓臺,石像底部插入方形木

座。整體刻繪精美,姿態優雅,比例協調,法相莊嚴,是

富有人性、動感、健美而又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稱得上是

北齊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精品佳作。

來源:日本京都藏家珍藏

HKD: 120,000-180,000

USD: 15,300-22,900

1709

第215页

A WHITE MARBLE GUARDIAN FIGURE

Tang Dynasty (AD 618-907)

39 cm (15 3

/8 in.) high

Provenance:

A Kyoto collection, Japan

HKD: 200,000-300,000

USD: 25,500-38,200

1710 唐代 · 白石彩繪天王像

「天王」原指古印度神話中的戰爭將領,後引入佛教,被借鑒為佛教的護

法神。佛教典籍中一般有四位天王,分別鎮守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護

持佛法。此天王像為半身像,臂膀斷裂,五官刻畫細膩立體,神態威嚴而

不猙獰,有天王高貴威嚴的英武之氣,其雙眼俯視,以陰刻鏟地之刀法刻

畫眼白,鼻樑以圓雕形式處理,鼻樑鼻翼皆刻畫的對稱標準,耳垂碩大,

束髮;身著鎧甲,肩部設計為獸首,雙目圓瞪,以彩繪精細表現黑瞳之炯

炯有神,如意形鼻,獸口大張為袖口,露出獠牙。護胸與肩部用綁帶連

接,上飾瓔珞,華麗非凡,腰部束腰帶。石像可見彩繪痕跡,較魏晉南北

朝時期風格更為寫實,工藝精湛,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宗教價值,彌足珍

貴。

來源:日本京都藏家珍藏

科隆東方藝術博物館藏

第216页

A LARGE WHITE MARBLE STANDING

BODHISATTVA

Northern Qi Dynasty (549-577)

63 cm (24 3

/4 in.) high

Provenance:

An old Japanese private collection

HKD: 400,000-600,000

USD: 51,000-76,400

1711 北齊 · 白大理石菩薩立像

北齊佛像的取勝在於他的線條的柔和美。梁思成總結說:北魏的佛像是上

小下大,北齊的則是上大下小。北齊佛像風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見了

北魏、東魏的背屏式高浮雕造像,取而代之的是圓雕單體佛像。而且佛像

上下呈桶狀(或管狀),衣服也失去了飄逸之感,緊貼肌體,露出流暢的

線條。簡而言之,北齊造像的典型風格是:洗練、流暢,簡約、傳神。此

尊菩薩立像大理石雕成。整體造型嚴謹端正,細緻精美。菩薩頭戴花冠,

束高髻,長臉型,雙目微閉,唇部飽滿,開臉祥和,神態端莊。隆胸,束

腰,身體修長。肩有披帛,瓔珞自肩披掛而下,下著長裙,條帶上以淺浮

雕刻出寶珠圖案。造像以圓刀技法為主,用細陰線和階梯式工藝表現衣

紋,線條流暢,層次分明,顯示出高超的雕造技藝。簡潔的衣紋配以精細

雕琢的瓔珞,透射出不俗的體魄造型與沈靜的神態和高雅的氣質。仔細注

視著這尊佛像的時候,會有一種周圍變得異常安靜,內心頓時透亮許多之

感。

來源:日本藏家舊藏

第222页

A SCHIST STANDING BUDDHA

Gandhara, 2nd-3rd Century

92 cm (36 1

/4 in.) high

Provenance:

Galerie Jacques Barrère, Paris, acquired from Europe prior

to 2000

Kenzo Takada (1939-2020) private collection, Paris;

renowned Japanese fashion designer and founder of fashion

brand Kenzo

Aguttes, Kenzo Takada: La Collection d’un Citoyen du Monde,

17 June 2009, lot 11

Literature:

Kenzo Takada: La Collection d’un Citoyen du Monde, Aguttes,

Paris, 17 June 2009, lot 11

Vogue magazine, January 2020

HKD: 500,000-700,000

USD: 63,700-89,200

1712

高田賢三(1939-2020 年)私人珍藏,巴黎

2-3 世紀 · 犍陀羅佛立像

拍品為犍陀羅佛立像,其身軀健壯,左手自然下垂,造像頭部、右臂、

雙足缺失,呈現出殘缺美,著通肩式大衣,衣褶厚重,呈起伏較大,寬

窄不一的凸起形式,刻劃自然,富於質感,富有希臘羅馬雕塑的元素,

衣下身體曲線隱約可見,流暢而柔美,身體質感塑造寫實,無不流露出

犍陀羅造像的特質。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攻占現今巴基斯坦、

阿富汗以及中國西部等地,古老的犍陀羅曾一度成為貿易與宗教之中

心,大量以石料製成的佛教建築與佛教題材塑像遵循了古希臘羅馬之雕

塑傳統。犍陀羅藝術之風格獨具魅力,技藝之精湛更令人嘆為觀止,作

為佛教藝術跨文化起源與其早期傳播之見證,犍陀羅造像總能喚起世人

對藝術的嚮往,其細膩的雕刻表現出高超的技藝,宛若現身佈道,實為

石像中的稀世之作。整件姿態優美沉靜,比例協調,涵化了希臘羅馬與

印度的美學元素,實為精品佳作。

來源:古董商Galerie Jacques Barrère,巴黎,2000年以前購於歐洲

高田賢三(1939-2020年)私人珍藏,巴黎;著名日籍旅法時尚

設計師,凱卓品牌的創始人

出版:《Kenzo Takada: La Collection d’un Citoyen du Monde》,

Aguttes,巴黎,2009年6月17日,拍品編號 11

《時尚》美國流行時尚雜誌,2020年1月

東京国立博物館 巴黎佳士得,2018 年 6 月 13 日,拍品編號 232

(成交價:歐元 247,500)

第224页

A BRONZE KUNDIKA

Tang Dynasty (AD 618-907)

22.9 cm (9 in.) high

Provenance:

An important Asian private collection

唐 · 銅淨瓶

淨瓶,又稱水瓶,為唐代典型器物,一般以陶或金屬等製造,用

以容水,供飲用或洗濯,為比丘十八物之一,一般與宗教聯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以其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

物之一。又,胎藏界輕荼羅諸尊中,中台八葉院之彌勒菩薩、觀

音院之毗俱胝菩薩及不空罥索菩薩、蘇悉地院之十一面觀自在菩

薩,及外金剛部之火天等,皆持淨瓶。此淨瓶銅質,周身素面,

唯肩部有三道弦紋,敞口、細長頸、圓肩、鼓腹、高足,具有唐

代淨瓶的獨特造型特徵,有很強的宗教和藝術價值。此銅淨瓶年

代久遠,身生銅綠,色澤自然雅觀。

來源: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HKD: 60,000-80,000

USD: 7,600-10,200

1713

第225页

A BRONZE KUNDIKA

Tang Dynasty (AD 618-907)

26.2 cm (10 3

/8 in.) high

唐 · 銅淨瓶

長頸瓶約流行於北魏晚期至隋初,至唐代仍有製作。此瓶敞

口,長束頸,圈足,卵圓形腹,圈足。此類長頸瓶多作為淨瓶

使用。淨瓶的使用者不僅是僧侶,普通信徒禮拜佛像前後需用

淨瓶中的淨水清洗手足。當時信徒有很強的清潔觀念,便很有

可能遵照律典使用淨瓶。可見淨瓶是當時佛教信徒日常信仰活

動中十分重要的器具。目前留存於世的唐代瓶類器物多是瓷器

和三彩製品,青銅器製品較為罕見。

HKD: 70,000-90,000

USD: 8,900-11,500

1714

第228页

AN OPENWORK ARCHAIC BRONZE

'DRAGON' PEDESTAL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1-476 BC)

17 cm (6 3

/4 in.) high

Provenance: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HKD: 100,000-150,000

USD: 12,700-19,100

春秋·青銅座器

青銅座器呈覆鬥形,呈三階逐級收縮的中空方形台座,稜角分明,線條

有力,器身雕刻細密勾連雲紋與幾何紋,底層中間鏤空飾獸紋,邊緣依

紋飾變化起伏,方坡的坡頂連接中空圓柱,鏤雕細密勾連雲紋相互纏

繞,紋飾繁密,雕碾極精,工藝難度頗大。整件體態穩重,製作精良,

紋飾精美,層次變化豐富,保存狀況極佳,實屬不可多得的傳世珍品,

頗具收藏價值。

來源:雲中居舊藏,台北

參閱:《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上海博物館編,2022,

頁269,編號192

1715

信陽博物館藏

第232页

1716

AN ARCHAIC BRONZE 'DRAGON AND

BIRD' RITUAL POURING VESSEL, YI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34.5 cm (13 5

/8 in.) wide

Provenance: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Literature:

Divine Power - The Dragon in Chinese Art, 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of Hong Kong,

2019, p.136

Exhibited:

Art Museu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ivine Power - The

Dragon in Chinese Art, 11 February 2012 to 18 November 2012

西周晚期.青銅龍鳥紋匜

匜是中國先秦時代禮器之一,多與盤共用於儀式典禮,為洗手之器。最早

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其形制有點類似於現

在的瓢,橢圓形,敞口,前有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

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有的有蓋,有的體高,

有的全身佈滿花紋,造型不一。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

盤、匜組合。

該件青銅匜通體青綠鏽,整體呈瓢形,前有短流,略上揚。流與腹無間

隔。尾部有環形鋬,上面扇形上飾有龍鳥紋。圜底,下置三蹄形足,兩足

在前,一足在後。口沿下飾一周龍鳥紋。此匜造型穩重,紋飾簡練,製作

精良,為西周晚期匜中佳作。

來源: 香港私人收藏

出版:《雲行雨施 - 中國龍文物大展》,香港東方陶瓷學會 : 香港中文大

學文物館,2019 年,頁136

展覽: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雲行雨施 - 中國龍文物大展》,2012 年2

月11 日至11 月18 日

HKD: 500,000-700,000

USD: 63,700-89,200

第238页

簫韶九成 鳳皇來儀

王國維先生曾指出:「凡傳世古禮器之名,皆宋人所定也,曰鐘、

曰鼎、曰鬲、曰甗、曰敦、曰簠、曰簋、曰尊、曰壺、曰盉、曰

盤、曰匜、曰盞 ,皆古器自載其名,而宋人因以名之者也。曰爵、

曰觚、曰觶、曰角、曰斝,古器銘辭中均無明文,宋人但以大小之

差定之,然至今日,仍無以易其說。知宋代古器之學,其說雖疏,

其識則不可及也。」

《說文解字》曰:「匜,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從匚也

聲。」作為先秦青銅禮器之一的匜,其較早的出現時間與較長的流

行時間,使它在歷史長河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奉匜沃盥」是中

國古代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

手洗臉。《禮記·內則》篇與《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進

盥,少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信公二十神女年「秦伯納

女五人,懷贏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

卑我?‘公子悔,降服而囚。」

現在我們提到的青銅匜,往往把其作為西周中期應沃盥之禮而誕生

的水器。對匜之來源學界大抵有這幾種說法:其一、較早的觀點認

為青銅匜來源於瓢,持此觀點的有朱鳳瀚的《古代中國青銅器》和

容庚、張維持的《殷周青銅器通論》;其二、在《中國青銅器》

中,馬承源先生以為匜是獸型觥轉化的結果;其三、在《夷曰匜研

究—兼論商周青銅器功能的轉化問題》中,張懋榕先生認為匜在不

同時期有不同功能,作為酒器的獸型觥就是最早的匜。

匜出現在西周中後期,盛於東周。匜形橢長,前有流,後有鋬,多

有四足。匜作為水器常常與盤配套使用,且大多數都是將匜置於盤

中。早期匜為青銅製,漢代以後出現匜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

有的有蓋,有的體高,有的全身布滿花紋,造型不一。

本作為銅鎏金鳳紋匜,長21.5釐米,寬22釐米,高11釐米。器形完

整,磨角方正,以銅為梁框,框架間鑲嵌玉板,腹部內收,一側置

銅流,與匜體圓融一體,流下刻有鳳紋,四角鑄鳳鳥,通體鎏金,

內側玉板有土沁,雖滄桑斑駁,卻難掩攝人光輝。

玉板飾線刻紋樣,隱有紅色,依稀可見雲氣、飛鳥、瑞獸,線條流

暢飄逸,刀法寫意犀利,漢風卓絕。四角隅處各飾一隻鳳鳥,昂首

挺頸,鳥羽飄揚,長尾翻卷,似靜實動,振翅欲飛,鈎喙圓眼,眼

中原有鑲嵌之物,現已剝落。

1973年山西省壽陽縣發現的北齊玉鳳鳥紋佩。 此件玉佩造型和紋飾

上採用了寫實和誇張的手法,利用較纖細的陰刻線條, 雕琢出展翅

春秋 鳥形青銅匜(國家博物館藏)

第239页

北齊玉鳳鳥紋佩

陝西西安何家村唐代鎏金鴛鴦鴻雁紋銀匜

欲飛的鳳鳥紋。鳳鳥頭上有飄帶狀的高冠,細陰線水滴形眼,口銜

寶珠,用淺細的陰刻線雕琢出美麗羽毛和三組飄帶狀的長尾。在鳳

鳥的周圍點綴著陰刻線琢出的小鳥和飄帶狀的雲氣紋。頗有本作遺

風。

又如馳名中外的陝西西安何家村唐代金銀器窖藏中的鎏金鴛鴦鴻雁

紋銀匜,外壁中央區域裝飾一周花紋,花紋分為三組:三組闊葉折

枝花與三組成對瑞鳥相間排列,三組闊葉折枝花造型各異,三組成

雙的瑞鳥也各不相同,有並肩佇立叫的鴛鴦, 有回眸對視的鴻雁,

有低頭銜枝的雀鳥,形成節奏上的相互呼應,但又在同一性中有些

許變化;裝飾風格上與繁復細密的滿地裝迥然相異,簡潔醒目且趨

於現實,加之減地手法的巧妙運用,使得紋樣凸起富有浮雕感。

人們常說「鳳為百鳥之王」,這是因為先民幻想出的鳳凰集多種鳥

類的特徵與一身。鳳凰的形象是雞頭孔雀尾,鶴顙鴛腮,燕頷虎

背,是各種獸禽類自然形象的優美組合。它姿態高雅,源於自然而

又高於自然,正因為其擁有多種禽鳥的特性,人們賦予了它神奇的

力量,成為一隻可以帶來福瑞吉祥的神鳥。《史記•殷本紀》有: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

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的記載,這裡的玄鳥,指的即是

鳳凰。

漢代的鳳鳥,延用戰國時的藝術風格,但在線條的刻畫上顯得更加

柔和、寫實。西漢時期,鳳鳥造型常採用大步跨越、展翅高飛等姿

態,表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此時,玉雕鳳鳥的單獨造形較少,

一般多裝飾於韘形佩(雞心佩)、玉璧、玉瑗、玉環等佩飾上。玉

鳳通常琢刻為長冠、修頸造型;鳳眼呈圓形,有的眼外一陰線延伸

至腦後,顯得格外秀媚而有神;鳳嘴大都作鳴叫狀,表現了「鳳飛

鳴則天下太平」的涵義;漢中期以後,出現了鳳鳥嘴銜火珠或緩帶

的圖像。在鳳鳥的高冠和尾部上,可見一些淺細的陰線刻划紋,以

表現鳥的羽毛。

商C形鳳鳥(國家博物館藏)

西周 鳳鳥形套件(大英博物館藏)

西周 鳳鳥形掛飾(大英博物館藏)

第240页

南越王墓曾發現鎏金銅匜,平面為弧角方形,直口或微斂口,弧腹或直

壁折腹,小平底,流中間窄兩頭寬,有的腹壁附獸首銜環。與本作有異曲

同工之妙。

金屬與玉相結合的工藝可以追溯至商代,以銅內玉兵為典型。西週

三門峽虢季墓發現了一件玉柄鐵劍,首次將鐵與玉相結合。隨著時

代發展,戰國時這一工藝開始快速發展,更多類型的器物開始出

現。至秦漢時期,金屬與玉結合的器物具有形式多樣、類型豐富、

工藝各有特色等特點。

戰國 玉鳳(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河北滿城鳳鳥紋玉器

南越王墓 鎏金銅匜

古器本身是古之聖人用以載道之物,強調其作為禮之象徵的功

用。正如李公麟所言:「聖人製器尚象,載道垂戒,寓不傳之妙於

器用之間,以遺後人,使宏識之士,即器以求象,即象以求意,心

悟目擊命物之旨,曉禮樂法,而不說之秘,朝夕鑒觀,罔有逸德,

此唐虞畫衣冠以為記,而能使民不犯於有司,豈徒眩美貪玩,為悅

目之具哉。」蘊含材質、工藝、審美、意象於一身之物在燦若星辰

的中國古代藝術品長河中比比皆是,流離散失者眾多,吾輩今人學

習、保存、鑒賞,是風尚,是意趣,更是責任。

西周 三門峽玉柄鐵劍(河南博物院藏)

第242页

AN EXTREMELY RARE ARCHAIC

JADE-INLAID GILT-BRONZE

'PHOENIX' POURING VESSEL, YI

Han Dynasty (206 BC - AD 220)

22 cm (8 5

/8 in.) wide

Provenance:

Chang Foundation Museum, Taipei, acquired prior to 1980s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A Hong Kong private collection

漢·銅鎏金嵌玉鳳紋匜

來源:鴻禧美術館,台北,購於20世紀80年代

雲中居舊藏,台北

香港私人收藏

HKD: 3,000,000-4,000,000

USD: 382,200-509,600

1717

第246页

A MALACHITE-INLAID ARCHAIC

BRONZE VESSEL AND COVER, FANGHU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1 BC)

49.5 cm (19 1

/2 in.) high

Provenance:

Chang Wei-Hwa & Co., Taipei

Literature:

Ching Wan Society Millennium Exhibition, Chang Foundation

Museum, Taipei, 2000, no.120

Exhibited:

Chang Foundation Museum, Ching Wan Society Millennium

Exhibition, Taipei, 2000

HKD: 2,000,000-2,500,000

USD: 254,800-318,500

1718

出版物:《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鴻禧美術

館,台北,2000 年,編號 120

第248页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very Brundage 舊藏

(收藏編號:B62B38)

梁詩正(等編纂),《西清古鑒》,卷 20,

乾隆二十年(1755 年),壺,編號 22

戰國·青銅嵌孔雀石幾何紋帶蓋方壺

青銅壺主要用以盛酒,始見於商代,形制特點多樣,或長頸,或短頸,

或直口,或微侈口,或貫耳,或輔首銜環等,腹部形狀有橢圓腹形、圓

腹形、橢方腹形、方腹形、鼓腹形、瓠形。商代壺多橢圓形,低圈足,

有貫耳,多無蓋,西周壺有方橢圓形和長頸圓形二型,多帶高階的圈

足,貫耳少而獸耳銜環居多,開始出現波帶紋形捉手,春秋壺多扁圓橢

方形,常以伏獸為耳,多以蓮瓣為飾,戰國壺出現了一些新特點,如足

作伏獸形、腹兩側多為輔首銜環等,戰國中期出現方形腹壺,到了西漢

自名為「鈁」。此類器物腹部橫截面為正方形,口足形同,頸較細,鼓

腹,四隅有稜,腹壁呈弧形,雙獸面形輔首銜環,平底,圈足。

本品即為此類,青銅質,方口,長頸,弧形方腹,肩部兩側飾鋪首銜環

耳,方圈足。覆鬥型器蓋,緣置四扁立鈕。通體以孔雀石為填料,在青

銅上鑲嵌出幾何紋及勾連雲紋的紋飾,華麗端莊,尊貴幽雅,線條曲折

多變而富有規律,色彩協和而富有對比,具有很強的裝飾性,體現出戰

國青銅器裝飾藝術的高超水準。鑲嵌綠松石、孔雀石的工藝,早在商周

兩代的兵器上就有出現,但施用到大件青銅器物上,是戰國中期以後發

展起來的。整器用料足實,器型規整,大方穩重,雕造手法細緻精絕,

線條流暢,紋飾精美繁縟,是難得一見的佳品。

來源:雲中居舊藏,台北

出版:《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鴻禧美術館,台北,2000年,編

號120

展覽:鴻禧美術館,《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台北,2000年,圖

版123號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免费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