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点专科检查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2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022重点专科检查自评报告

198三、年度建设成效具体内容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尽量呈现出相关数据)1.收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教案、讲稿、医案、文稿、书稿等(篇)收集名中医及其传承弟子相关医案及读书心得约 100 余篇。2.出版专著(部)(数量+名称)1 本。曾祥珲、温姗主编的《经典经方临证录》已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待出版。3.承担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课题(项)(数量+名称)5 个1. 罗士针,广东省中医药局,易医脐针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2021.12.312. 张锦祥,广东省中医药局,柴胡解毒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证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急 性 加 重 伴 感 染 的 临 床 研究,2021.1.1-2022.12.313. 黄洁春,广东省中医药局,易医脐针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2019.1.1-2021.1.14. 温姗,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痰湿体质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20-2021.125.颜芳,中医药辨证方案治疗肺部感染的循证评价及机制研究,广东省中医院,2020.1.1-2023.12.314.发表... [收起]
[展开]
2022重点专科检查自评报告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197

4、继续接受全国的进修人员,培养优秀中医传承人才;

5、研究齐玉茹名中医的成才规律及临床资料并形成专著出版,加强学术论文写作及发表,

传播学术思想;

6、科研方面,科学进行中医药辨证方案治疗肺部感染的循证评价及机制研究;

7、开办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李可古中医齐玉茹学术思想研讨会;

8、优化经费使用细则,实现经费的合理使用。

(四)需要医院支撑的条件

第202页

198

三、年度建设成效

具体内容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尽量呈现出相关数据)

1.收集名老中医药专

家的教案、讲稿、医案、

文稿、书稿等(篇)

收集名中医及其传承弟子相关医案及读书心得约 100 余篇。

2.出版专著(部)

(数量+名称)1 本。

曾祥珲、温姗主编的《经典经方临证录》已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等待出版。

3.承担名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研究课题

(项)

(数量+名称)5 个

1. 罗士针,广东省中医药局,易医脐针在肝郁脾虚型慢性胃

炎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1-

2021.12.31

2. 张锦祥,广东省中医药局,柴胡解毒汤治疗少阳阳明合病

证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急 性 加 重 伴 感 染 的 临 床 研

究,2021.1.1-2022.12.31

3. 黄洁春,广东省中医药局,易医脐针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

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2019.1.1-2021.1.1

4. 温姗,中医健康管理干预痰湿体质腹型肥胖的疗效观察

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20-2021.12

5.颜芳,中医药辨证方案治疗肺部感染的循证评价及机制

研究,广东省中医院,2020.1.1-2023.12.31

4.发表名老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相关论文

(篇)

(数量+名称)5 篇

1. 黄臻,厚姜半甘人参桂枝汤化裁治疗气胀验案 3 则,

2021.9,江苏中医药

2. 曾祥珲,经方方机对病机体临证应用探讨,2021.12,中国

中医急症

第203页

199

3. 曾祥珲,附子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差异探讨,

2022.1,新中医

4. 黄遂和,2021.8,新中医,运用董氏奇穴治疗晚期恶性肿

瘤并发消化道梗阻医案 2 则

11.邓贤斌,破格救心汤的圆运动解析及临床应用拓展,

2021.9,中医药导报

5.整理优势病种诊疗

方案(种)

(数量+名称)3 种

1、轻中度肺部感染的中医诊疗方案

2、心力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

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6.重点培养副高及以

上中医药人员人数

(人)

目前仍在培养中。

7.重点培养中级职称

中医药人员人数(人)

目前仍在培养中

8.接纳外单位人员进

工作室进修学习人数

(人)

30 人

9.举办国家级、省级中

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次

数(次)及培训人数

即将举办“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经典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专业委

员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高级

研修班”,培养人数近 220 人。

10.全年围绕名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开展

的交流研讨、病案讨

论、医案评价等与人才

培养相关的活动次数

(次)

与彬州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举行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为指导思想的病案讨论,2021 年 1 月至今约 20 次。

第204页

200

11.开发院内制剂数量

(种)

(数量+名称)暂无。

12.开发新药数量(种)

(数量+名称)暂无。

13.获得发明专利(项)

(数量+名称)暂无。

14.获得省部级以上奖

励奖项(项)

(数量+名称)暂无。

15.其他

已初步建立相应网站和知识管理平台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205页

201

附件 3:相关临床应用医案

补火暖土,培土生金治疗肺胀病案

【基本资料】

住院号:3044025,女,65 岁,2021 年 3 月 30 日(春分)入院。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 5 年余,加重 2 周。

既往史:既往肾功能异常(慢性肾病可能)病史,余无特殊。

现病史:患者 5 年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色白量多,症状反复,秋冬加重,

2 周前因天气变化,咳嗽咳痰加重,咳嗽呈阵发性,痰多色白质稀,伴疲乏气促,

间作胸闷头晕,活动后加重。遂来本院门诊,予温阳化饮中药治疗后好转,为综

合诊治,门诊拟“慢性支气管炎”收治入院。

中医诊断:1.肺胀病(太阴证类)

西医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

第206页

202

3 月 30 日胸部 DR 正侧位片

【诊治过程】

初诊(3 月 30 日)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咳嗽咳痰、痰白质稀,量多易咳,间作气促胸

闷、口干口苦,头晕、畏寒怕风,纳可,眠一般,易醒,小便夜尿 2 次,大便 2

日一行。舌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滑。

病机分析:患者年老两本亏虚,久病久治,脏腑精气虚损,水寒不能温煦蒸

动气化,土不胜水,痰涎上涌上储于肺。病在太阴,咳嗽咳痰、痰白为太阴痰湿

之象,畏寒怕风、头晕为太阴里虚,口干口苦,大便 2 日一行为太阴不运,阳明

不降之象。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滑则为太阴之症。

治法:温运太阴痰湿

主要方药:附子理中汤

炮天雄 20g 人参 15g 干姜 20g 白术 45g

炙甘草 20g 姜半夏 15g 陈皮 15g 茯苓 15g

第207页

203

传统疗法:穴位贴敷、艾灸、耳穴压豆、热奄包、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

服法:加水 1500ml,大火煮开改小火沸后煎煮 1.5-2 小时,煮至 450-500ml,

日服三次。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药后睡眠好转,余无明显变化。

二诊(3 月 31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稍疲,咳嗽咳痰好转,痰白质稀,畏寒怕风,胃

纳、二便尚可、睡眠转安。舌脉通同前。

病机处方同前:考虑治疗有效,守方续进。

服药后反应:药后咳嗽咳痰、睡眠好转。

三诊(4 月 1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尚可,咳嗽,咳痰缓解,余症同前。舌暗淡,苔

薄白,脉弦滑。辅助检查:心脏彩超:EF71%,FS40%,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

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轻度肺动脉高压:左室顺应性减退。肺功能:1.肺通气功能

正常。2.最大分钟通气量(MV)正常。3.肺弥散功能正常。4.残气容积高,残总比

高。

传统疗法:穴位贴敷、艾灸、耳穴压豆、热奄包、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

病机分析:患者两本亏虚,经温运后中阳得复,阳明燥化,上逆所致。卫外

不固,感寒后寒邪直中太阴,己土不升,戊土不降,治疗当以“温运太阴”为法。

第208页

204

治法:温运太阴痰湿

主要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炮天雄 20g 人参 15g 干姜 20g 白术 45g

炙甘草 20g 姜半夏 15g 陈皮 15g 茯苓 15g

加减分析:此为太阴不运,以急生中土,期中气一运,周气流行,正气归原,

邪气得逐。于前方基础上加茯苓以增强化浊邪之力,并合二陈之意。

服法:加水 1500ml,大火煮开改小火沸后煎煮 1.5-2 小时,煮至 450-500ml,

日服三次。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服药后当日下午及夜间咳嗽咳痰明显好转,精神好转,畏寒怕

风稍有好转,偶有牙龈出血、大便偏烂。

四诊(4 月 2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因受凉后出现症状反复,牙龈偶有出血,口

干口苦,舌暗淡,苔薄白,脉弦滑。

病机分析:患者两本亏虚,卫外不固,感寒后寒邪直中太阴,己土不升,戊

土不降,脾胃内伤,阴火上乘,故口干口苦不减。

调整处方:附子理中汤合二陈汤加减。原方改干姜为炮姜,加天花粉清热生

津。将白术减量至 30g。

炮天雄 20g 人参 15g 炮姜 20g 白术 30 天花粉 30g

炙甘草 20g 姜半夏 15g 陈皮 15g 茯苓 15g

第209页

205

加减分析:原方改干姜为炮姜,乃因炮姜温散之力强,善散中土之寒,守而

不走,加天花粉清热生津。

服法:加水 1500ml,大火煮开改小火沸后煎煮 1.5-2 小时,煮至 450-500ml,

日服三次。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畏寒怕风好转,手部、臀部皮肤瘙痒,偶有牙龈出血。

五诊(4 月 6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咳嗽缓解,咳少量白色痰,手臂及腰部皮肤

少许瘙痒,无明显皮疹,今无牙龈偶有出血,自觉口干口苦,大便排出不畅,舌

暗淡,苔薄白,脉弦滑。

病机分析:咳嗽痰少,考虑痰湿已去,大便不畅,仍有太阴不运。

调整处方:附子理中汤合枳术汤加减。原方去陈皮加枳壳。

炮天雄 20g 人参 15g 炮姜 20g 白术 30 天花粉 30g

炙甘草 20g 姜半夏 15g 陈皮 15g 茯苓 15g

加减分析:痰湿已去,故去陈皮,大便不畅,加枳壳斡旋中焦气机,暗合枳

术丸之意。

服法:加水 1500ml,大火煮开改小火沸后煎煮 1.5-2 小时,煮至 450-500ml,

日服三次。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畏寒怕风好转,大便转常。。

第210页

206

【预后及转归】

4 月 8 日,患者诸症好转,偶有少量白痰,稍有口苦,出院,定期我科门诊

随诊,恢复良好。

【按语】

病机概括:两本亏虚,火不暖土,土不生金

症候特点

本例患者反复反复咳嗽咳痰 5 年余,因天气变化后症状加重入院,入院症候

群分 2 阶段:(1)入院时患者虽有口干口苦,但仍以畏怕风、神倦、咳嗽痰白

质稀量多为主,舌暗淡,脉弦滑作为主症;(2)附子理中汤药后患者虽咳嗽咳

痰、睡眠好转,但仍口干口苦,阳明燥化。

病机分析

本病年老两本亏虚,久病久治,脏腑精气虚损,水寒不能温煦蒸动气化,土

不胜水,痰涎上涌上储于肺。治当温运太阴,内化痰饮,《素问·异法方宜论》

曰:“脏寒生满病”。肺胀的发生,多因反复外感、内伤久病致肺气虚损,阳不化

气,以至于顽痰饮淤盘踞肺脏所致。其病理过程,可简要分析如下:肺主皮毛,

第211页

207

外邪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而为咳为喘,进而影响全身气机之升降出入,

迁延日久,子盗母气而伤及脾土,中气无以化生;母病及子而累及肾水,元气无

以后继,先天元气与后天中气之间不能相互资生,如此循环往复,火(命门之火)

不暖土,土不生金,金不生水,金、土、水三脏俱损,继而殃及五脏,生命之本

危矣!本病人两本亏虚,主要乃火不暖土,土不生金,故治疗当以补火暖土,培

土生金。杜绝生痰之源,恢复肺金之宣发肃降。

治疗思路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患者表证

不明显,但两本不足,太阴痰湿为主,临证需治里为先;患者同时又口干口苦热

象,尤其是本虚的患者,必须立足整体,分清热象来源,勿执标象而忽略整体,

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必当“但扶其正,听邪自去”,故选用附子理中汤和二陈汤

补火暖土,培土生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太阴得以温运,则正气渐充,

则水饮自出;当固守中土,重新恢复气血阴阳平衡。

◎临证启发

肺胀临床多见,临证时需强调分清标本缓急,辨清寒热虚实,本病人畏寒

怕风,当分清表里,详细询问,该症状持续数五年,并非近 2 周所得。不能被有

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所引导,误以为寒邪在标,引动内痰,而使用外寒内饮

小青龙类方,更不能因为畏寒,口干口苦,脉弦误辨为少阳证类,当全局而观乃

火不暖土,土不生金,痰饮内生,上涌于肺,需当详辨。

不寐医案

【基本资料】

第212页

208

住院号:6102003,女,47 岁,2021 年 04 月 20 日入院。

主诉:反复入睡困难 6 年余,加重 1 月余。

既往史:发现甲状腺结节 20 余年,定期复查,未药物干预。2015 年诊断为

“焦虑症”,现服用曲唑酮片、咪达唑仑。剖宫产 2 次。余无特殊。

现病史:2015 年患者因婚姻问题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彻夜不眠,白天狂躁,遂至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诊断“焦虑症”,予抗焦虑药物(具体不详)治疗,

后睡眠可,患者配合规律运动后可逐渐减药,8 个月后可停药、规律运动后入睡。

2020 年 2 月疫情后活动受限,患者再次出现入睡困难,自行家中锻炼,睡眠改善不

明显,再次至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诊断同前,予曲唑酮片、咪达唑仑抗

焦虑,睡眠可改善。后规律抗焦虑治疗。2020 年 8 月开始服用抗焦虑药后仍入睡

困难,遂至我院门诊求中医治疗,症状时有反复。2021 年 3 月患者入睡困难较前加

重,彻夜不眠,伴夜间小便频数、量少,当地医院建议其抗焦虑药加量,患者拒绝。现

为求中医系统诊疗,至我院就诊,门诊拟“睡眠障碍”收入我科。

中医诊断:1.不寐病(厥阴证类)

西医诊断:1.睡眠障碍 2.焦虑状态 3.甲状腺结节 4.手术史(剖宫产)

【诊治过程】

◎初诊(4 月 20 日)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疲倦,乏力,入睡困难,彻夜不眠,时有头顶部紧细感、调

息平静后可缓解、每次持续约 10min、每周发作 3-4 次,咽中异物感,口淡,不知饥

饱,纳不香,双足底持续性麻木,自觉左侧肢体较右侧欠灵活,畏寒,无发热,无汗出,

无口干口苦,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悸,无咳嗽咳痰,无腹胀腹痛,小便频数、量少,大

第213页

209

便日 1 次、成形。舌暗淡,舌体偏小,舌尖瘀红,苔厚腻,舌下络脉瘀阻、左侧

明显;左脉关弦滑、寸尺沉细,右脉寸关弦滑、尺脉不足。

病机分析:三阴合病,偏厥阴证类。

治法:温阳散寒。

主要方药:(1/3)当归四逆合吴茱萸生姜加附子。

吴茱萸 35g 炙甘草 10g 赤芍 15g 当归 15g

生姜 40g 细辛 15g 通草 10g 桂枝 15g

大枣 25g 生附片 5g

服法:日一剂,加清酒 80ml 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夜间十点至今晨五点睡眠可,走动后可汗出,畏冷较前改善,左侧

肢体欠灵活消失,无头部紧细感,双足底麻木消失,咽中异物感减轻。第一剂后月经

来潮,量少色暗,少许腰痛。

◎二诊(4 月 23 日)

目前症见:今日查房,患者神清,焦虑状态,昨日下午月经干净后出现小便频

繁、量少、色清,心烦彻夜不得眠,晨间少许头顶部紧细感,咽中异物感,口淡,不

知饥饱,纳不香,余无特殊。舌暗淡,舌体偏小,舌尖红,苔白腻;双脉寸尺脉沉细、

双关脉弦滑。

病机分析:三阴合病,偏厥阴证类。

调整处方:(1/3)当归四逆合吴茱萸生姜加附子。

吴茱萸 35g 炙甘草 10g 赤芍 15g 当归 15g

第214页

210

生姜 40g 细辛 15g 通草 10g 桂枝 15g

大枣 25g 生附片 10g

服法:日一剂,加清酒 80ml 水煎煮,分 3 服。

加减分析:月经干净后出现小便频繁、量少、色清,心烦彻夜不得眠,进一步

印证次为三阴合病,偏厥阴证类:月经干净后营阴亏虚更甚,阴不能合阳,故而

虚火浮动,出现尿意频频,夜间虚烦不得眠;原方生附子加量增加温少阴之功,

以温通少阴厥阴,进而达到水火既济、阴阳和合。

服法:日一剂,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患者月经干净后仍有小便频数,小腹坠明显,心烦焦虑、彻夜

不眠。

◎三诊(4 月 26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焦虑状态,小腹坠胀,小便频繁、量少、色清,心烦彻夜

不得眠,晨间少许口干口苦、头顶部稍紧绷,咽中异物感,口淡减轻,不知饥饱,纳

不香,余无特殊。舌暗红、舌边尖红,苔白腻;双脉寸尺脉沉细、双关脉弦滑。

病机分析::阳明少阳合病。

调整处方:1/3 大柴胡汤。

柴胡 120g 白芍 45g 黄芩 45g 麸炒枳实

60g

生姜 75g 生半夏 65g 大黄 30g 大枣 45g

加减分析:患者开始出现心烦、口干口苦、舌边尖红等热化之象,予(1/3)大

柴胡汤降阳明和少阳。

第215页

211

服法:日一剂,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睡眠 2-3 小时,晨间少许口干口苦,小腹坠胀减轻、小便频繁、

量少、色清,大便日 1 次、成形。

◎四诊(4 月 28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焦虑状态,昨夜睡眠 2-3 小时,晨间少许口干口苦,小腹

坠胀减轻、小便频繁、量少、色清,大便日 1 次、成形,少许口淡、纳不香,余无

特殊。舌暗红,苔白腻:双脉寸尺脉沉细、双关脉弦滑。

病机分析:阳明少阳合病。

调整处方:原剂量大柴胡汤。

柴胡 120g 白芍 45g 黄芩 45g 麸炒枳实

60g

生姜 75g 生半夏 65g 大黄 30g 大枣 45g

加减分析:服 1/3 大柴胡汤后小腹坠胀有所减轻、小便次数较前减少;但患

者目前所及所苦仍为小腹坠胀、小便频数,四诊合参,考虑木气下陷明显,予原剂

量大柴胡加强提升之功。

服法:日一剂,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睡眠 3-4 小时,晨间少许口干口苦,小腹坠胀减轻、小便频繁、

量少、色清,大便日 1 次、成形。

◎五诊(4 月 30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焦虑状态,昨夜睡眠 3-4 小时,晨间少许口干口苦,咽中

如有物阻,纳差欲呕,小腹坠胀减轻、小便频繁、量少、色清,大便日 1 次、成形,

少许口淡,余无特殊。舌暗红,苔白腻;双脉寸尺脉沉细、双关脉弦滑。

病机分析:阳明少阳合病、膀胱气化不利。

第216页

212

调整处方:1/2 大柴胡汤合五苓散

(1/2)大柴胡汤:柴胡 60g 白芍 20g 黄芩 20g 麸炒枳实

30g 生半夏 30g 生姜 40g 大枣 20g 大黄 15g

五苓散:桂枝 8g 白术 12g 泽泻 20g 茯苓 12g 猪苓 12g

加减分析:患者仍小便频繁、量少,考虑为膀胱气化不利之象,同时木气下陷、

木不疏土之象仍在。予上方大柴胡汤(1/3 量)合五苓散,降阳明、和少阳,并助膀

胱气化。

服法:大柴胡汤,日一剂,水煎煮,分 3 服;五苓散研粉分次兑服中药液。

服药后反应:焦虑情况明显缓解,偶有小便频数。

◎六诊(5 月 4 日)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昨日夜眠仍差,焦虑情况改善,仍偶有小便频数,

食纳不佳,大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双脉寸尺脉沉细、双关脉弦滑。

病机分析:阳明少阳合病。

调整处方:2/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40g 龙骨 15g(先煎)黄芩 15g 人参 15g 生姜 15g 桂枝 15g 生半夏 22g 茯

苓 15g

大黄 20g 牡蛎 15g(先煎)大枣 12g

加减分析:患者夜眠仍差,纳食不佳,双关脉弦滑,考虑仍有阳明不降少阳

不和而阳不入阴之象。于予(2/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降阳明、和少阳、潜阳入阴。

服法:日一剂,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睡眠改善,情绪进一步好转,小便次数明显减少,纳食改善。

◎七诊(5 月 5 日)

第217页

213

患者神清,昨夜睡眠 6 小时,情绪好转,精神转佳,小便次数明显减少,食纳正常,

大小便正常,舌暗红,苔白腻;双脉寸尺脉沉细、双关脉弦滑。患者诸症好转守方出

院,定期我科门诊随诊,恢复良好。

【按语】

◎症候特点

本例患者因家庭问题后出现反复入睡困难入院,既往多次流产病史,入院时

症候群分 3 个阶段,(1)因家庭问题后入睡困难,彻夜不眠为主症;(2)精神

疲倦,乏力,时有头顶部紧细感,咽中异物感,双足底持续性麻木,自觉左侧肢体

较右侧欠灵活,畏寒,无汗出,小便频数、量少;(3)口淡,不知饥饱,纳不香,大

便日 1 次、成形。舌暗淡,舌体偏小,舌尖瘀红,苔厚腻,舌下络脉瘀阻、左侧

明显;左脉关弦滑、寸尺沉细,右脉寸关弦滑、尺脉不足。

◎病机分析与治疗思路

入院时患者既往多次流产史,且年近七七,两本渐虚,又因家庭问题导致厥阴

风木升发失序,加之忧思多虑,继而导致太阴中土不运,久而太阳寒水不化,阴寒内

盛,阳不入阴,则入睡困难,发为本病。予温通厥阴、少阴之后出现热化,阴病出阳,

继而予降阳明和少阳。期间月经来潮,月经干净后出现下焦虚寒更甚、膀胱气化

不利而小便频数,于合助膀胱气化。

◎临证启发

1.阳不入阴则不寐。虽《伤寒论》仅论及:1)热扰胸膈之失眠:栀子豉(厚

朴)汤主之;2)脾胃失和之失眠:甘草泻心汤主之;3)心阳失亡之失眠:桂枝

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4)肾阳亏虚之失眠:干姜附子汤主之;5)

第218页

214

阴虚有热之失眠:黄连阿胶、猪苓汤主之。然此患者为三阴合病,厥阴为主,阴

寒内盛,阳不入阴。故应谨守病机,首予当归四逆合吴茱萸生姜加附子,温通厥阴、

少阴。

2.阴病出阳,表示病情趋于好转。

3.女性患者应结合其月经周期气血生理特点进行诊疗。

从少阳透厥阴治疗痹症

【基本资料】

8 床,曹**,女,62 岁,住院号:00014412 ,于 2018-08-26 入院。

主诉:全身多关节疼痛 10 余年,加重伴头晕 1 月余。

现病史:患者 10 余年前出现全身多关节疼痛,当时未引起重视,未予治疗,

直到 2014 年赴我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给予甲氨蝶呤、雷公藤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好转,但出现

胃脘部不适,便血,遂停药,此后间断服中药治疗,病情尚稳定,3 年前因家中

建房,租住潮湿棚屋后以上症状逐渐加重,双手、双膝关节逐渐畸形。1 月前全

身关节疼痛加重伴头晕、腹胀。遂来我院门诊求诊,门诊以“类风湿关节炎”收

入我科。

既往病史:既往有多发性脑梗塞(放射冠—基底节区、脑干)、腰椎间盘突

出症、肝囊肿等病史。

个人史:出生生活于本地,以务农为生,生活节俭,居住环境寒冷潮湿。

第219页

215

中医诊断:痹症(三阴伏寒、经脉凝滞)

西医诊断:1、类风湿关节炎

2、腔隙性脑梗塞

3、腰椎间盘突出症

4、肝囊肿

【诊治过程】

【8 月 27 日一诊】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差,全身多关节疼痛,以双手多关节、双膝为甚,晨

僵,肩关节冷痛感,活动受限,乏力,头晕头痛,痛甚时冷汗淋漓,腹胀,纳差,

大便干结,小便调。舌暗红,少苔,有裂纹,轻取左关脉浮数,中取弦细数,重

按尚有力,右脉弦细数。

病机分析:患者年过六旬,阴气自半,加之不慎摄生,生活条件艰苦,正气

已虚,不能卫外,居住环境寒冷潮湿,感受寒湿之邪。《灵枢•百病始生》:风

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疾雨风暴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

独伤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寒湿之邪由体表肌肤层层内传,经年久病,变为

沉寒痼冷,致经脉凝滞、三阴伏寒。

治法:温少阴、疏厥阴、透太阳

主要方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加减

当归 30 克 炙甘草 45 克 通草 10 克 赤芍 30 克

桂枝 30 克 细辛 15 克 生晒参 30 克 生姜 30 克

第220页

216

吴茱萸 15 克 麻黄 5 克 大枣 30 克 炒白术 60 克

酒大黄 30 克 生半夏 45 克

2 剂,水煎 300ml,分 3 次温服,每次 100ml。

配合金匮肾气丸每日 2 粒。泼尼松片 5mg po qd。

药后反应:头晕、腹胀消失,但关节疼痛加重。

【8 月 29 日二诊】

目前症见: 神清,精神较前好转,全身多关节疼痛,以双手多关节、双膝

为甚,晨僵,肩关节冷痛感,活动受限,乏力,痛甚时冷汗淋漓,纳差,无头晕

头痛,无腹胀,二便调。舌暗红,少苔,有裂纹,轻取左关脉浮,中取弦细,重

按有力,右脉弦细。

病机分析:患者元气不足,中土虚寒,木气升发不利,气机宣畅不通。综上

所述病本本为太阴、少阴两本亏虚,标为厥阴升发不利。但厥阴为阴之极,厥阴

过后为太阳,患者多年痼疾,伏寒深重,如坚冰难破。此方辛温,服药后温化了

些许寒邪,寒湿流蹿经络,但患者正气不足,难以托邪外出,故见四肢关节疼痛

加重。厥阴少阳互为标本,可从少阳治厥阴,《内经·水热论》:夫三焦者,少阳

之气,水中之生阳也。

治法:温阳利水,助三焦气化

主要方药: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 30 克 桂枝 15 克 赤芍 15 克 黄芩 15 克

生晒参 30 克 炙甘草 45 克 生姜 30 克 大枣 30 克

第221页

217

法半夏 30 克 炮天雄 30 克 炒白术 30 克 积实 15 克

茯苓 30 克

3 剂

药后反应:全身多关节疼痛稍减轻。

【9 月 1 日三诊】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可,全身多关节疼痛较前稍减轻,余症状同情,舌暗

红,少苔,有裂纹,轻取左关脉浮,中取弦细,右脉弦细。

病机分析:三焦气化得以重建,寒湿得以温化,故关节疼痛症状较前缓解。

治法同前

主要方药:柴胡桂枝汤合乌头汤加减

前方加生川乌 15g、防风 15g、黄芪 60g、黑豆 30g,白酒 150ml。

6 剂

药后反应:全身多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泼尼松片减至 2.5mg。

【9 月 8 日三诊】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可,全身多关节疼痛较前减轻,纳寐可,汗出较前明

显减少,二便调。舌暗红,少苔,有裂纹,轻取左关脉浮,中取弦细,右脉弦细。

病机分析:伏寒之邪得炮天雄、乌头等辛温之药后以温化,寒湿之邪雍塞经

络,宜从少阳透厥阴,重建三焦气化,缓缓图治。

治法:重建三焦气化

第222页

218

主要方药:前方去生川乌、防风、炮天雄、黑豆、黄芪

3 剂

泼尼松片改回 5mg po qd。

药后反应: 关节疼痛加重,左侧腰背转侧不利。舌暗红,少苔,有裂纹,

脉弦紧。

【9 月 10 日四诊】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可,全身多关节疼痛较前减轻,纳寐可,无明显汗出,

二便调。舌暗红,少苔,有裂纹,脉弦紧。

病机分析:元气不足,伏寒深重,寒凝经脉

治法同前

主要方药:柴胡桂枝汤合乌头汤加减

柴胡 30 克 桂枝 15 克 黄芩 15 克 白芍 15 克

人参 30 克 炙甘草 30 克 防风 15 克 枳壳 15 克

炮天雄 15 克 生川乌 15 克 生半夏 30 克 山药 30 克

4 剂

药后反应: 关节疼痛较前缓解,左侧腰背转侧不利好转。舌暗红,少苔,

有裂纹,脉弦紧。守方带药出院。

【按语】

1.本标病机:三阴伏寒,经脉凝滞

第223页

219

患者为老年女性,不慎摄生,感受寒湿之邪,病邪由皮毛入经络、脏腑……

层层内传,渐入三阴,日积月累,阴邪渐盛,阳气日损,久病失治误治,两本受

损,风寒湿邪,客于八虚之室,而发本病。

患者初期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后,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加重,考

虑患者正气太弱,无力托邪外出。更方柴胡桂枝汤加减后取效,该方中加炮天雄、

川乌以加强温阳散寒之力,助少阳透厥阴。患者去除乌附剂后,疼痛加重,考虑

患者伏寒深重。故使用大辛大热之乌附剂,需据病情、病势仔细裁定。

2.从少阳透厥阴治疗痹症。

《金匮要略》: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按照条文,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为正治

法。但六经当中,厥阴为阴之极,厥阴过后为太阳,患者多年痼疾,伏寒深重,

如坚冰难破。此方辛温,服药后温化了些许寒邪,寒湿流蹿经络,但患者正气不

足,难以托邪外出,故见四肢关节疼痛加重。《素问•六微旨大论》少阳之上,火

气治之,中见厥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所谓本也,本之下,

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一则厥阴少阳互为标本,二则足厥阴落脏于肝,

足少阳落脏于胆,脏病治腑。《难经•三十八难》: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

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

六焉。《灵枢•本输篇》日:“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

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可见三焦所以际上

极下,象同六合,而无所不包也,和其少阳,肺、肾之通调水道功能自复也。四

肢的痹症,都是三焦经主治的病。

第224页

220

降阳明治疗脓毒症医案一则

【基本资料】

住院号:6017728,床,黄焕冰,女,63 岁,于 2021 年 4 月 13 日入院。

主诉:发热、腹痛 5 天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既往未定期监测血压,现服用缬沙坦 80mg qd

控制血压。糖尿病病史十余年,血糖控制欠佳,现降糖方案为二甲双胍 0.5g qd,

阿卡波糖 50mg tid,三餐前分别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 14、10、14iu。2020 年水

痘病史,双手手臂及腰背部散在色素沉着。2009 年在我院因肾结石行膀胱镜取

石手术,2013 年在我院行膀胱镜检查术。

现病史:5 天前患者因进食油腻食物及受凉后出现左侧中腹隐痛,痛甚时恶

心呕吐胃内容 2 次,非喷射状,非咖啡样,腹泻 3 次,水样便,色黑,后出现发

热寒战,自测体温最高达 38.9℃,头晕乏力,无咳嗽咳痰,无胸痛胸闷,无气促

心悸,无腰痛腰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排尿中断。患者自行

服药,症状未见好转,遂于 2021-04-11 至我院急诊就诊,测体温 38.4℃,予留

观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15.11×109

/L;降钙素原 17.42ng/ml;CRP:

327.10mg/L。诊断主要考虑为:肺炎,治疗上,予厄他培南抗感染,补液、控制

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值,腹痛症状较前稍缓解,现为求进一

步系统诊治,今日拟“脓毒症”收入我科。

中医诊断: 1.发热(阳明少阳合病) 2.腹痛(阳明少阳合病)

第225页

221

西医诊断:1.脓毒症 2.肺部感染(右肺中叶) 3.泌尿道感染 4.2 型糖尿

病伴有并发症 5.高血压 2 级(很高危组) 6.腹主动脉粥样硬化 7.胆囊结石

伴慢性胆囊炎 8.泌尿系结石 9.白内障(双眼) 10.胸椎退行性病变 11.手

术史(膀胱镜取石术)

【诊治过程】

【4 月 13 日一诊】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现暂无发热寒战,仍有气促,腹部阵发性

隐痛,以左腹部为主,口干口苦,头晕乏力,心烦,纳眠差,小便黄,大便 1 次,

无粘液脓血便。舌偏红,苔白腻,脉细数。夜间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 38.3℃,

21:15 予口服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调理。

病机分析:患者年过六旬,五脏渐亏,因外感风寒,邪气入里,而致少阳枢

机不利,故见发热。又因肥甘厚味,中土壅滞,不通则痛而见腹痛。阳明不降,

清阳不升而见头晕乏力。中土失于斡旋,痰湿阻滞气机而致恶心呕吐。加以发病

第226页

222

正值清明,木之气渐而上浮,戊土降而金气敛之,若金木合德则升降调。但患者

木气升发失制,甲木之相火不能随阳明燥金之气而顺降,二阳相并,木火双刑为

逆也。火热郁结而致口干口苦,心烦,眠差。火性炎上,逆冲犯肺则见气促。舌

偏红,苔白腻,脉细数为少阳不和,阳明不降之征象。综上所述,本病病机主要

与少阳阳明相关,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阳明降机不畅,郁结化火。

治法:和解少阳,通降阳明

主要方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处方:

清半夏 15g 柴胡 40g 黄芩 15g 大枣 15g

麸炒枳实 15g 生姜 15g 桂枝 10g 白芍 15g

桃仁 15g 栀子 15g 淡竹叶 15g 茵陈 30g

炙甘草 15g 芒硝 15g(冲服) 大黄 15g(后下)

共 1 剂,分三次服。

用药后反应:23:40 患者突然狂躁不安,大声喧闹,不顾劝阻之后冲出病房,

需由多人制约活动。

【4 月 14 日二诊】

目前症见:患者诉昨夜回家后仍有烦躁不安,气促,无胸闷心悸,无咳嗽咳

痰,无晕厥抽搐等其余不适,未测量体温,至今晨 6 点才能入睡,醒后精神较前

好转,神志清晰,无烦躁谵妄,遂返院继续进一步治疗。目前神清,精神疲倦,

时有腹部隐痛,以左侧为主,面部潮热,仍有心烦,头晕乏力,少许气促,口干

第227页

223

口苦,无发热寒战,纳差,入睡困难,小便黄,未解大便。舌红,苔黄腻,脉细

数。

病机分析:邪热陷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瘀热互结,上扰心神

治法:清热利湿,泻腑逐瘀

调整处方:桃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茵陈 45g 桃仁 30g 栀子 15g 大黄 15g(后下)

桂枝 15g 炙甘草 30g 芒硝 30g(冲服)

每日 1 剂,共 2 剂,分 3 次服。

加减分析:前方本应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解其外以和其内也。但服药时间

过晚,热邪已深陷入里,柴胡过于升散,助炎上之火势,不宜用之。径用承气汤

顺降阳明即可,以阳明之阖带动气机轮转,佐金以平木。再细观病机,此时主气

与客气同为少阴君火,火气为要。天人相应,火易为害,邪热已陷于里,血受热

煎熬成块瘀滞不行,瘀热互结,其人如狂,当以桃核承气汤泻热结,破血瘀。又

第228页

224

因患者体型偏胖,肥人多痰湿,加以地处岭南地区湿气为重,湿与热相结,病势

缠绵难愈,故合茵陈蒿汤以利水道而泻湿淫,除热邪而解瘀结。

用药后反应: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 37.8℃,予口服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值。现无明显腹痛腹胀,头晕乏力改善,无发热寒战,稍有口干口苦,大便 2 次,

色黑。

【4 月 16 日三诊】

目前症见:今晨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面部潮红,心烦较前改善,暂无

发热恶寒,无口干口苦,无腹痛腹胀,纳一般,眠差,小便黄,量可,大便可。

舌红,苔黄,中部微腻,脉细。

病机分析:戊土右降,逆上之火得于下行,中土虚损本底显露

治法:清热利湿,泻腑逐瘀

调整处方:原方基础上减量至 1/3 桃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

茵陈 15g 桃仁 10g 栀子 10g 大黄 15g(后下)

第229页

225

桂枝 10g 炙甘草 15g 芒硝 10g(冲服)

每日 1 剂,共 5 剂,分 3 次服。

加减分析:经治疗后,患者解数次黑便,此为阳明之气得以顺降,炎上之火

邪始解,“血自下,下者愈”,心神乃安,情志如常。中土之本虚逐渐显露,但

此时热邪尤在,宜乘胜追击,顺势而导,若使用温补之药味必将如火上浇油助其

复燃,故在原方基础上减量至 1/3,既存顺降阳明之性,又不至于过于泻下而伤

及己土升发。因而太阴己土宜升,阳明戊土宜降,轴运轮转以复升降。

用药后反应:大便 2 次/日。复查血常规:WBC: 8.20×109

/L;C-反应蛋白

(全血)25.20mg/L;降钙素原 0.33 ng/ml。

【4 月 21 日四诊】

目前症见:今晨查房,患者神清,精神可,面部潮红改善,汗多、口稍干,

纳眠可,小便量可,大便 2 次/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第230页

226

病机分析:阳明余热未清,耗伤气阴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调整处方:竹叶石膏汤。

淡竹叶 15g 生石膏 30g 清半夏 10g

麦冬 20g 炙甘草 10g 人参(生晒参)10g

每日 1 剂,共 3 剂,后加粳米 50g,分三次服。

加减分析:热病后期,火热之邪已祛大半,炉烟虽熄而灰中有微火,余热留

恋于气分迫津液外出,导致气津两伤。汗多口干,舌红苔薄乃阴伤之兆。阳明余

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故易方为竹叶石膏汤。《医方集解》云:“此手太阴、

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

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

也。”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具有清而不猛,养而不腻的特

点。

用药后反应:口干情况改善。

【4 月 24 日五诊】

目前症见:患者神清,精神可,汗出减少,纳眠可,小便量可,大便 2 次/

日。舌淡红,边微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查体:血压 142/77mmHg。昨日午餐后

血糖 10.4mmol/L,晚餐后血糖 11 mmol/L,睡前血糖 13mmol/L。

第231页

227

病机分析:热结已解,胃阴乃伤

治法:补气生津,润降阳明

调整处方:益胃汤加减。

干石斛 30g 人参(生晒参)15g 北沙参 15g

玉竹 15g 炙甘草 15g 陈皮 10g

每日 1 剂,共 1 剂。

加减分析:阳明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虽解,胃阴乃伤。胃为阳土,喜润恶

燥,其气以降为顺。故云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患者热病后胃

中燥,后期调理当以甘寒润泽之品,使之饮入胃中,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其

气通降,从而避免戊土失和,死灰复燃的情况。吴氏有言“阳明温病,下后汗出,

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因此更方为益胃汤加减。

【预后及转归】

第232页

228

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可,复查胸部 CT 结果未见感染加重征象,症状较前明显

好转,予 4 月 25 日带药出院,并嘱患者注意控制血糖。

【按语】

一、治疗思路:

1.溯本求源知病因

俗话说,事出有因,病情的发展也离不开致病之原因,病人就诊之时,我们

面对的却是种种病因共同导致的“果”,只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不究其根本,

实为庸医。上医之药非灵丹妙药,观此医案亦是耳熟能详之方剂,但能取其疗效

有赖于对病因病机的全面掌握。

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出的“三因学说”,将病因分为外因、

内因及不内外因。该病人病因也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感六淫之气。风、寒、

暑、湿、燥、火所属六淫,患者发病初期受凉感受风寒,但本体正虚,邪气径自

入里,乃少阳阳明合病。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转为一派阳明燥热之象。(2)

饮食失节内伤。患者自诉平素尤喜冷饮,而发病当天进食烧鹅等油腻之物,此乃

饮冷伤及中土,肥甘厚味致气机运化失常,故脾胃内伤,百病由生。(3)体质。

本体亏虚乃疾病根本,而不同体质的人皆有各自发病特点。瘦人多火,肥人多痰

湿。病人体型肥胖,痰湿内生,蕴蒸不化,湿热互结胶着难解,若忽视此或致病

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4)基础疾病。患者已患糖尿病十余年,入院血糖居

高不下,因属阳明燥热。此外,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

标,久病入络,血脉瘀滞,亦是患者瘀热互结发病的基础,也为后期调理顾及阴

第233页

229

分提供依据。(5)病理产物。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痰饮、

瘀血、结石,又可因果互换影响病情的发展。该病人热结于里,与血相搏成瘀,

蓄血瘀里而反致狂。

造因得果,环环相扣,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药简力专抓主要病因,

或数方合一面面俱到等等,治法虽不一,但必先知其因才能治其果。在探寻病因

时需要有整体观,一方面人是一个整体,正如《灵枢·本脏》所云:“视其外应,

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医家可望其外而知内变,如本医案中患者的体型、

面色、舌象变化等均为治疗提供辨证依据。五脏六腑间亦是一个整体,元气周流

而生生不息。患者虽有肺炎感染,但治疗上未有止咳化痰之药,何也?脾为生痰

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己土健升,乃绝生痰,戊土润降,可灭热火,故中土气机

不畅才是重要病因病机。第二方面,人与天也是一个整体,乃天人相应。患者发

病时节正值少阴君火之司,火气为害。人赖天地生存,所处之地亦对人体有影响。

《黄帝内经》有云:“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

势使然也。”患者久居岭南地区,湿气浸淫,故合茵陈蒿汤以利湿,孤热难存,

实为妙哉。

2. 审思明辨识病性

病性,即由其相应的病机所决定病变性质,不外乎阴阳、虚实、寒热。张景

岳云:“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乃最基本的辨证

纲领,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水火者,阴阳之

征兆也”,取类比象乃辨阴阳的方法之一。 阳具有运动、外向、上升、温热、

第234页

230

明亮的特点,而阴具有静止、内守、下降、寒凉、晦暗的属性。患者亢奋不得宁

静,狂则四处奔走,乃阳气过盛上冲之象,当以顺降阳明以金沉降肃杀之性折炎

上之火势。

二辨虚实,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太盛。《素问·通评虚实论》谓:“邪

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像本案中患者起初

阳明火热炽盛,以实证为主,经治疗本虚逐渐显露。用药宛如用兵,外敌来势汹

汹,正气犹存之时,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随证治之。本虚为主之时,正如大

本营将寡兵微,不宜攻伐追击,必先养兵买马,屯粮积草,这样攻补方能适宜,

免犯实实虚虚之戒。

三思寒热,寒热既可以同时出现,又能互相转化,有时经过药物治疗处理后,

特征表现不明显,则容易混淆不清,而我们利用极限法推断有助于快速理解疾病

的特点以辨清寒热。例如,血糖升高如果没有及时控制,甚则出现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患者会出现面红,口干,多饮、烦躁、心率增快等症状,常伴随不同程度

的脱水,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临床表现。西医的治疗手段就是利

用大量补液消酮,其实这就是阳明热病“渴欲饮水”“欲饮水数升”“大烦渴”

的特点。血糖极低的时候则会休克,面色苍白、心慌、全身冒冷汗、浑身无力,

与三阴寒证相关。当然,临床上还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复杂情况,这就需要

我们审思明辨,善于分析推断病机病证中矛盾之处。

3. 抽丝剥茧定病位

第235页

231

《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时空观,

对于中医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天人相应,不仅仅受到季节气候影响,而

且四时变化也会导致内在阴阳盛衰及气机变化。正如《灵枢·本藏》亦云:“五

藏者,所以参天地,付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而医案中患者阳气亢盛,

但却常在夜间发热狂躁,正是利用时空观定病位之关键要点。《血证论》对此亦

有论述,“瘀血在腑,则血室主之,证见日晡潮热,昼日明了,暮则谵语,以冲

为血海,其脉丽于阳明,故有阳明燥热之证,桃仁承气汤治之。”日西而阳衰,

日入阳尽,夜间阳气当潜降入阴,但患者阳明不降,又与瘀血互结蓄里,故夜间

发热烦躁,表现出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特性。

4. 胸有成竹明病势

一剂方药解决问题固然是理想状态,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高明的医

生之所以胸有成竹,是因为他们对病势的发展了然于胸,长算远略尽在掌握之中。

本医案每次更方皆有妙处,初期少阳枢机不利,阳明降机不畅,用大柴胡汤合桃

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以和少阳,降阳明。可惜服药时间已晚,病势入里,当

因势利导,仅用桃核承气汤合茵陈蒿汤加减从下泻之。中后期热邪尤在,但中土

之本虚逐渐显露,乃因“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

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阳明本燥(阴)而标阳,中气为太阴湿土,因金遇土则从湿化,故其病不从标本

而从乎中,故若继续大剂量应用泻下剂或致使中气受损,乃效不更方,但量减力

第236页

232

缓。后期阳明病易从燥化伤阴,根据热盛与津伤的严重程度分别运用竹叶石膏汤、

益胃汤分阶段处理。

从厥阴温阖论治手麻案

【基本资料】

住院号:0225868,女,54 岁,2021 年 4 月 22 日入院。

主诉:反复双前臂麻木伴手掌灼热感 2 年余。

既往史: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余无特殊。

现病史:患者于 2 年余前开始出现双前臂麻木,范围自手肘至掌指尖,常于

夜间 2:00-5:00 出现,双侧交替出现麻木。麻木发作时,肢体无力感,时有热烫

感,严重时双手手掌如托两个炽热火球。白天麻木明显缓解。间断于外院行针灸、

推拿、放血、中药内服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仍反复。遂于 2020 年 12 月于

外院查头颅 MR 示:头颅 MRI 平扫未见明显异常;颈椎退行性病变;C3-6 颈椎间

盘突出。诊断为“肢体麻木、颈椎退行性变”,经服用中药等处理后患者症状改

善不明显,现为求进一步中医系统治疗,由门诊拟“肢体麻木”收入我科。

中医诊断:麻木(厥阴证类)

西医诊断:1.肢体麻木(颈椎退行性变); 2.慢性咽炎; 3. 慢性胃炎; 4.

手术史(子宫全切术、胃息肉摘除术)。

第237页

233

【诊治过程】

初诊(4 月 22 日)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可,凌晨 2-3 点双前臂麻木,双侧交替出现,发作时

影响睡眠,需起床活动后方可稍缓解,伴肢体乏力,时可伴有手掌明显热烫感,

伴明显口干,欲饮温水,晨起手指僵硬,持续十分钟,白天麻木明显缓解。无头

晕,头部巅顶胀痛,喜按压。声稍嘶哑,说话费力,时有咽痛,咽两旁触之痛,

咽中如有物阻,痰难咯出,痰色黄量少,无恶寒发热,无伴吞咽及呼吸困难。时

有腹胀痛,伴反酸,偶有嗳气,饭后及傍晚腹胀痛加重。怕冷,背部发凉,下肢

怕冷,近一年夜间甚需穿棉裤袜入睡,少汗。口苦,晨起明显。纳可,眠差梦多。

大便 1-2 次/日,初头硬,后便软,小便可,夜尿 1 次。舌淡暗,边有齿痕,苔

白偏腻。左脉沉弦细,右脉沉细偏滑,双脉重按无力。

病机分析:厥阴经气不利,阴阳枢转失常,寒热错杂。

治法:畅厥阴经气,助阴阳枢转,平调寒热。

主要方药:乌梅丸(改汤剂)。

乌梅 30g 细辛 5g 干姜 5g 黄连 10g

生附片 5g 当归 5g 花椒 5g 桂枝 5g

生晒参 5g 关黄柏 5g

服法:加米醋 30ml、大米 50g 同煎,水煎服,去滓,兑入 50ml 蜂蜜混匀。

分 3 次服。

第238页

234

服药后反应:服药后当日夜间麻木感已消失,至 5:00 后出现少许双前臂麻

木,麻木较前改善约 9 成,手心少许热烫感,较前改善约 7 成。

病人眼睑 病人舌象

二诊(4 月 23 日-4 月 27 日)

目前症见:昨日夜间双前臂已无明显麻木感,至 5:00 后出现少许双前臂麻

木,起床活动后可缓解。口干欲饮温水,口苦,晨起明显,声稍嘶哑,咽两旁触

之痛,咽中如有物阻。饭后偶有腹胀,怕冷,少汗。纳可,眠差梦多。大便质软,

小便可。舌淡暗,苔白偏腻,左脉细弦,右脉沉细偏滑,双脉重按无力。

第239页

235

4 月 23 日 4 月 24 日 4 月 25 日

4 月 26 日 4 月 27 日 4 月 28 日

4 月 29 日 4 月 30 日

病机分析:厥阴经气以枢转,阴证转阳。

第240页

236

治法:继续畅厥阴经气,助阴阳枢转,平调寒热。

处方:乌梅丸(改汤剂)

乌梅 30g 细辛 5g 干姜 5g 黄连 10g

生附片 5g 当归 5g 花椒 5g 桂枝 5g

生晒参 5g 关黄柏 5g

服法:加米醋 30ml、大米 50g 同煎,水煎服,去滓,兑入 50ml 蜂蜜混匀。

分 3 次服。

服药后反应:继续守方 5 剂,服药后前臂麻木基本消失;仅于 5:00 后出现

少许手掌发热感,且发热感进一步减轻,较前明显缓解约 9 成;口干口苦较前明

显改善约 8 成。

三诊(4 月 28 日-4 月 30 日)

目前症见:偶有双手麻木,不慎受寒后出现少许恶寒,无发热,无声音嘶哑、

咽两旁触痛,无咽中异物感。饭后偶有腹胀,无反酸嗳气,无明显怕冷。口干口

苦缓解。纳可,眠一般。大便成型质软,小便可,夜可入睡。舌淡暗,苔白偏腻,

双寸稍浮,左脉细弦,右脉细偏滑,双脉重按无力。

病机分析:太阳表证未解。

治法:开太阳,散寒解肌。

调整处方:桂枝汤。

桂枝 45g 白芍 45g 炙甘草 30g 生姜 45g

第241页

237

大枣 45g

服法:水煎服,日 1 剂,分 3 次服。

【预后及转归】

予桂枝汤解表后恶寒等不适症状可缓解,至出院时,仅余手指少许麻木。考

虑里证出表,出院带药守桂枝汤,助太阳开解,定期门诊随诊,恢复良好,已无

不适。

【按语】

症候特点

患者中老年女性,脏腑精气渐亏,两本不足,阳气升降失司,枢转失常。

故于夜间阴尽阳生之时,出现双前臂麻木不适。掌心为手厥阴经俞穴所在之处,

夜间阳出于阴,厥阴经气旺盛,邪正交争之势剧烈,病欲从厥阴解而不得解,故

掌心出现明显热烫感。清晨阳气渐升,木气得天阳之气得以舒布敷和,故麻木明

显缓解。厥阴经脉循喉咙之后,上达巅顶,故发为巅顶胀痛。风木传之于中土,

土虚木郁故见腹部胀痛、反酸嗳气;气机不利,则咽中如有物阻,痰难咯出;中

土失运,相火不降故见口干欲饮水、口苦。阳虚寒凝,阳气不得舒布全身,故见

怕冷,背部发凉。大便初头硬,后便软,则为中主虚寒运化失常之象。舌淡暗,

边有齿痕,苔白偏腻。左脉沉细弦,右脉沉细偏滑,双脉重按无力,均为寒热错

杂之象。

病机分析

第242页

238

本病病位在厥阴,涉及太阴、少阴,病因病机为两本不足,脏腑精气渐

亏,寒热错杂。治疗过程中,厥阴经气以枢转,阴证转阳。后期病邪从阴出阳,

病位在太阳。

治疗思路

患者症状常于夜间丑时开始发作,至平旦方缓解。《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

并治》曰:“厥阴病,欲解时,丛丑至卯上”。凌晨两点,正是厥阴病欲解时,

此时经气旺盛,邪正交争剧烈,手心劳宫穴,更为手厥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

故“欲解时”也常可表现为“欲加时”。结合症状、舌脉,均指向厥阴经气不舒,

阴阳枢转失常,寒热错杂之病机。故以乌梅汤平调寒热,助厥阴气机调畅。服药

后患者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左脉寸关稍强,较前有力,为木气得以升发之象,故

继续守方助阴阖阳开。后期阴证转阳,里证出表,邪欲从太阳而解,故予桂枝汤,

助太阳开解。

◎临证启发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人之气机的升降出入,经气的盛衰均与时空相应,一些疾病特征性的时间变化规

律,往往直指病机,即所谓“独处藏奸”。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曰:“厥阴风木,子气为火,母气为水。厥阴病则风

动无定,或见子气而病热,或见母气而病寒。故热后复厥,厥后复热。平人之厥

阴,不病厥阴者,中气旺而水火交也。厥阴一病,风木克土。中气既败,水火分

离,于是火气现而热,水气现而厥”。两阴交尽一阳生,夜间阴尽阳生之时,最

易出现厥热胜复,厥阴经气旺盛。借助升发的阳气,欲托邪外出,欲解而不解,

第243页

239

故见邪正交争之势剧烈,出现双侧前臂麻木,且于厥阴经所过之掌心出现明显热

烫感,甚至出现双手如托灼热火球之感觉。清晨阳气渐升,木气舒展得宜,则症

状明显缓解。

《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厥阴肝木不舒,则

传之于太阴脾土,故时有腹胀、便软;气机升降失司,则咽中如有物阻;中焦气

滞,上焦浮火则口干欲饮水、口苦。木曰敷和,阳气不得敷布则怕冷。

综上所述,患者双前臂麻木为风木之象,手心发烫甚如捧火球、口干口苦,

又怕冷、背恶寒甚,同时腹胀不适,结合舌脉,表现为上热、中虚、下寒之错杂

病机。故予乌梅汤平调寒热,方中乌梅、桂枝,敛肝而疏木;干姜、细辛,温胃

而降逆;人参补中而培土;当归滋木而清风;蜀椒、生附片暖其寒水;黄连、黄

柏,泻其相火也。

服乌梅汤后,患者麻木、发烫感较前明显减轻消失,发作时间自丑时推迟至

卯时,口干口苦明显缓解,为厥阴经气渐舒,气机得以从阴枢转至阳。《伤寒论》

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厥阴证后期,或可表现为少阳相火上

炎,或可表现为太阴虚寒水饮,也可因外感或饮食失摄而转为它证,此时需紧握

病机,顺势而为。本案患者后期不慎受寒后出现恶寒,双脉浮,予桂枝汤解表后

患者不适症状可缓解,考虑里证出表,邪欲从太阳表而解,仍可守桂枝汤,助太

阳开解。

温阳化饮法治疗水肿案

【基本资料】

第244页

240

李生葱,女,54 岁,住院号:00016214 于 2018-10-16 入院。

主诉:左下肢浮肿 1 月。

既往史: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现病史:患者于 1 月前出现左下肢浮肿,疼痛。于 2018.9.4 至郴州市第一

人民医院就诊,查左下肢血管彩超:左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左侧下肢股动脉、

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泌尿系彩超:膀胱高度

充盈并双肾输尿管扩张及双肾积水。腹部及腹腔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治疗后症状

无明显改善(具体不详)。自行服用草药(具体)不详,左下肢浮肿稍有减退。

中医诊断:水肿病(少阴水饮证)

西医诊断:1.左下肢水肿查因 2.2 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 2 级 高危组

【诊治过程】

【10 月 16 日一诊】

目前症见:左下肢肿痛,夜间较重,疼痛以大腿内侧近根部明显,影响睡眠。

口干、多饮、尿频,夜尿 5-6 次,左手有时麻木,纳食可,大便可。无发热、恶

寒、胸闷、气促、腹痛、体重减轻等不适。舌质红稍暗,苔薄,脉濡。查体:腹

部膨隆。左下肢重度浮肿。

病机分析:少阴虚寒,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频而量少,津不上呈则口干多

饮。太阴失运,土不制水,水液泛溢肌肤则下肢浮肿,阻滞气机则疼痛。

治法:运太阴,温少阴,化水饮

主要方药: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第245页

241

干姜 15 克 炙甘草 15 克 人参 10 克 白术 10 克

三棱 10 克 莪术 10 克 茯苓 30 克 桂枝 30 克

猪苓 30 克 鸡内金 15 克 炮天雄 30 克

药后反应:下肢疼痛减轻,下肢浮肿基本同前。辅助检查回报:腹部 CT:1、

双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全程扩张,输尿管走形迂曲,建议泌尿系 CT 增强检查;

膀胱极度充盈,尿潴留?2、左侧腹壁及盆腔前壁、左侧臀部皮下脂肪改变,考

虑水肿;3、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以左侧为甚,请结合临床。肾功能:肌酐

197.9umol/L。膀胱极度充盈,肾功能不全考虑肾后性。予留置导尿管。分次

引流小便约 4000ml。左下肢水肿明显减退。疼痛明显减轻。

【10 月 21 日二诊】

目前症见:导尿后后,患者左下肢浮肿明显减退,疼痛明显减轻。拔除导尿

管后,患者左下肢浮肿有反弹之势,小腹较前膨隆。口干、多饮改善。左手有时

麻木,纳食可,大便可。导尿管留置中。昨 24h 尿量约 2000ml。复查肾功能正

常。舌质红稍暗,苔薄,脉濡。

病机分析: 患者以小便不利、左下肢浮肿为主要表现。病位在少阴,不在

太阴。肾与膀胱同处下焦,相为表里。《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少阴

寒化,膀胱失于温煦,则水饮不化。 拟温少阴,利水饮之法。温氏奔豚汤加减,

并配合服用金匮肾气丸。

调整处方:温氏奔豚汤

第246页

242

炮天雄 30 克 茯苓 60 克 泽泻 30 克 沉香 10

砂仁 10 克 牛膝 30 克 人参 30 克 猪苓 30

桂枝 30 克 山药 45 克 鸡血藤 30 克

药后反应:尿量有所增加,左下肢浮肿之势减缓。予加服坦洛新,左下肢水

肿明显消退。

【预后及转归】

11 月 12 日,门诊随诊(家属代诊),诉左下肢无浮肿、无疼痛,小便日 3-

4 次,夜 1-2 次,每次约 300ml。

【按语】

1. 本病病机:少阴寒化,气化失司,小便不利,水饮内停。

该患者从西医角度分析,仅表现为一侧肢体浮肿。泌尿系 CT 未见明显占位。

见双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全程扩张,输尿管走形迂曲;膀胱极度充盈。考虑膀

胱充盈,压迫左腰淋巴干,导致下肢淋巴回流受阻而至浮肿。尿潴留原因不明确,

考虑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大。尿潴留解除后下肢浮肿可自行消退。故本病的治疗要

点在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

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

以为常也。”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与膀胱同处下

第247页

243

焦,膀胱的气化作用源于肾中真阳的温煦。少阴虚寒,“膀胱不利为癃”,则小

便频而量少,津不上呈则口干多饮。水液泛溢肌肤则下肢浮肿,阻滞气机则疼痛。

病情进展,则为癃闭。故拟温少阴、利水饮之法有助膀胱气化功能恢复,从而水

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

从太阴论治纤维肌痛案

【基本资料】

住院号:0410×××,女,42 岁,2021 年 03 月 17 日入院。

主诉:反复肩背、腰臀痛 5 年,加重 3 月余。

既往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特发性震颤,慢性荨麻疹,胃食道反流,颈

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睡眠障碍,右侧半月板修复术及剖宫产术。

现病史:患者长期处于空调房间,长期偏食生冷水果,5 年前出现肩背部、

腰臀部肌肉酸痛不适,劳累可加重,休息缓解,未予重视。2020 年 12 月初因工

作压力大,劳累、情志不遂等因素致上述症状加重,疼痛程度加重,为持续性撕

裂痛,曾多次住院治疗,头颅 MRI、肌电图、风湿全套等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

为:肌纤维痛,躯体化障碍。给予抗焦虑,营养神经,中药针灸等综合治疗后疼

痛无缓解,疼痛部位逐渐扩大,除头部以外的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疼痛性质为

灼痛,撕裂样疼痛,酸麻痹痛混合痛。为求积极治疗,遂收住我科。

中医诊断:痹证类病(太阳少阴两感)

西医诊断:1.纤维肌痛; 2.特发性震颤; 3. 躯体化障碍; 4.睡眠障碍; 5.

轻度贫血。

第248页

244

【诊治过程】

初诊(03 月 17 日)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疲倦,情绪紧张焦虑,面色少华,疲劳乏力,唇周可

见粉刺,部分粉刺有白色分泌物,头部以外的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疼痛性质为

灼痛,撕裂样疼痛,酸麻痹痛混合痛。双手及口周肌肉膶动,汗出,怕冷,口干,

烦躁,胃脘部胀满、堵塞感,时有隐痛。小便调,大便次数频多,每天 5-7 次稀

软便,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左寸

脉浮。入院低热 37.6℃。

病机分析:太阳受邪,少阴亏虚,太阴失运。

治法:开太阳,温少阴。

主要方药:桂枝加附子汤。

第249页

245

桂枝 30g 生姜 30g 炙甘草 30g 大枣 30g

赤芍 30g 熟附子(黑顺片)15g

服法:水煎煮,分 3 服。

服药后反应:服药后症状同前,疼痛无缓解,大便次数仍然频多。

二诊(03 月 18 日)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疲倦,情绪紧张焦虑,面色少华,疲劳乏力,唇周可

见粉刺,部分粉刺有白色分泌物,头部以外的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疼痛性质为

灼痛,撕裂样疼痛,酸麻痹痛混合痛。双手及口周肌肉膶动,汗出,怕冷,口干,

烦躁,胃脘部胀满、堵塞感,时有隐痛。小便调,大便次数频多,每天 5-7 次稀

软便,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左寸

脉浮。

病机分析:太阳受邪,太阴本虚,邪停太阴,太阳太阴同病。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

桂枝 20g 白术 15g 炙甘草 20g 炮姜 15g

人参(生晒参)15

服法:水煎煮,分 3 服。

增加了六气针灸、脐灸腹部加强温补中土之力,双肩部温灸刮痧开太阳经闭

郁之邪气。

服药后反应:服药 5 剂,全身关节、肌肉撕裂样疼痛、灼痛减轻,疲倦乏力,

双手及口周肌肉膶动明显缓解,汗出,怕冷,烦躁减轻,胃脘部堵塞感、胀满不

第250页

246

适改善,大便次数减少,服药第四天再受风寒后出现鼻塞、轻微恶寒,干咳,加

服桂枝汤原方 1 剂后症状感冒症状消失。

三诊(03 月 23 日)

目前症见:神清,精神好转,紧张焦虑情绪平复,面色有红润之象,唇周粉

刺明显消退,全身关节、肌肉撕裂样疼痛明显减轻,腰臀部右下肢酸麻痹痛无缓

解。双手及口周肌肉少许膶动,汗出减轻,无怕冷,口干,烦躁,胃脘部胀满、

堵塞感消失。小便调,大便 2 次,睡眠改善。舌质淡暗,边有齿痕,苔厚腻,脉

沉细。

病机分析:太阴本虚,太阳受邪。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剂量倍用加独活。

桂枝 40g 白术 30g 炙甘草 40g 炮姜 30g

人参(生晒参)30 独活 45g

加减分析:太阴本虚之象仍在,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推动气血流动驱邪外排,

故腰臀部酸麻痹痛无缓解,今日加大温补中土药物剂量,加独活入少阴肾,《雷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效果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