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砥礪,他練就了很高的學術見識。我們知道,人們的
目光都容易被外表漂亮的古物所吸引,而並不懂得欣賞那
些殘破不堪、鏽跡斑斑又缺乏形式美感的古物。蕭先生的
系統收藏與研究,實際貫徹了真、善、美的內在標準。通
過研究發掘出了文物作為史料之真,這才是文物真正的內
在價值也即善,也是令知者驚歎的深層次的美。可以說,
蕭先生的這份珍秦志業,繼承了宋、清兩代以來的金石學
傳統,雖然抱殘守缺,但能既專且精,在藝術與學術兩方
面都創出了新的境界。珍秦齋藏品的整理與出版,也是珍
秦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品編纂是宋代以來金石學的優
良傳統。蕭先生深知所藏文物對於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又
秉持學術為天下之公器的理念,於是編輯出版了多部關於
印章、兵器、銅器的圖錄,得到馬承源、饒宗頤等著名學
者的題簽,並得到李學勤、裘錫圭、王輝、吳振武、曹錦
炎等著名學者的賜序、撰文、修訂以為襄助,予亦曾忝列
其事。這些著錄,對於原始資料的照相、傳拓、摹寫均極
其全面而精審,最大程度提取了研究信息,兼之以體例完
善,印製精美,在收藏界有很大的影響,在學術研究中已
不可或缺。這是蕭先生珍重藏之而不自秘,願意與志同道
合者一起分享他所審視的美與善。
從金石學史來看,有銘文的古物具有特殊價值。這固
然是因為前述出土文獻有「連接實物與文獻、溝通思想與
存在」的橋樑作用,若從傳播學角度來看,還有「人」、
「文」與「物」之間的長久互動增益關係。有銘文的古物
則有自名,其銘文經過解讀,不但具有史料價值,尚有書
法藝術價值,其價值在科學與藝術兩方面都能體現。當
然,這需要有額外深入的審美修養才能理解。器物有自
名,則便於被稱說;有銘文,便於被檢索到,由此互動,
其學術與藝術價值將被反復發掘,相關話題將越來越多,
歷時越久越受矚目,而並不因曝光而降低其學術價值。可
以說,銘刻文字與思想、歷史、書法藝術的關係更加密
切,這種特殊價值屬性,與單純的圖像類文物有所不同。
這次珍秦齋釋出的24件組器物,自發表以來,很多
都是被學者反復研究過的,可以作為「文」、「物」與
「人」不斷互動的實例。下面想大致介紹一下這些文物的
價值,以及研究新進展,以見一斑。
二
這24件組器物,以地域國別來分類,14件屬秦、5件
屬三晉、4件屬吳越,以及1件巴蜀文物。
14件秦文物的年代範圍,從春秋秦早中期至秦統
一。年代序列比較完整。
其中,秦子姬簋蓋是罕見的春秋早中期長銘禮器。此
蓋雖然殘缺,但銘文的部分較完整,引起學術界的多年持
續的注意。根據中國知網檢索作不完全統計,研究或徵引
過此器的論文已超過50篇。「秦子」是誰,大致有秦靜
公、秦出子以及某位秦太子等幾種意見。因為「秦子」這
一稱號早在秦戈、矛中屢見(珍秦齋亦有一件秦子戈,為
「左辟」所作戈),在秦子姬簋蓋公佈後,又發現美國藏
秦子盉、MIHO博物館藏秦子鐘、以及2006年甘肅大堡子
山祭祀坑出土的秦子編鐘,迄今共計14件,其中要數這
件秦子姬簋銘文最長。秦子身份尚未徹底解決,又越發重
要,還會是將來的學術熱點。
秦式青銅盤、盉,是非常典型的春秋秦文物。早期秦
青銅器的紋飾,以龍紋為主體,且龍紋多作「吐舌過身」
狀,龍身盤曲較為硬折,或被稱為秦式蟠虺紋。這套盤盉
作為水器,組合完整,扁身的盉體反映了草原遊牧民族的
影響,承盤的圈足甚高,不多見。
兩件秦政伯喪戈與兩件有司伯喪矛,作器者是同一
人。這四件戈、矛有可能組合為兩套一戈一矛的戟。「伯
喪」,我之前認為是《秦本紀》提到的大庶長弗忌。前幾
年,我改變了看法,認為是「伯喪」乃是秦穆公時代的著名
大臣公孫支字子桑。這個觀點是靠得住的。據傳世文獻,公
孫支是晉人,來到秦國後向秦穆公舉薦了百里奚,討論過晉
惠公的廢立,公在元前647年建議秦穆公不念舊惡,賑濟晉
饑,參與西元前645年秦晉韓原之戰。他與百里奚、子車同
時而齊名,在《左傳》文公三年「君子曰」評價為「子桑之
忠也,其知人也,能舉善也」。所以這四件子喪的兵器能與
傳世文獻相印證,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戰國秦兵器中,最早的兩件是秦惠文君後元時期的王
八年內史操戈與十四年□平匽氏戟。秦惠文君在張儀的輔
佐下,十三年四月戊午稱王改元,其制度變革較大。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