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
唐雲舊藏、瞿子冶刻壺公冶父款紫泥石瓢壺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A PURPLE CLAY TEAPOT ENGRAVED BY QU ZIYE AND COLLECTED BY TANG YUN
清道光
唐雲舊藏、瞿子冶刻壺公冶父款紫泥石瓢壺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A PURPLE CLAY TEAPOT ENGRAVED BY QU ZIYE AND COLLECTED BY TANG YUN
同心千面 君子永年——唐雲舊藏紫泥子冶石瓢壺賞析
文 / 酉禾
唐雲藏壺名於世,然世人對其收藏,多知曼生壺鮮提其他,就如世人對瞿應紹壺上刻繪,多知修竹而少識幽蘭。2022
西泠秋拍特別呈獻唐雲舊藏紫泥子冶石瓢壺,上刻蘭花,暗香浮動。今日我們便通過這一件幽蘭石瓢,來探討唐雲與瞿子
冶的藝術追求與文人紫砂的代際傳承。(附唐雲弟子、西泠印社副社長童衍方先生相關回憶口述)
“唐雲子冶”八壺精舍中的盲盒寶藏
“這把壺我是見過的”,童衍方在回憶恩師唐雲的收藏時如是說到。
據童衍方所述,唐雲先生認為“他(瞿子冶)這個畫,畫在壺上特別
有文人氣息,而且工藝跟這個壺型全部糅合在一起,這是他的一個特
色。”“所以瞿子冶的壺,唐先生也非常喜歡。”
唐雲(1910 ~ 1993),字俠塵,別號東
原、藥塵、藥城、藥翁、老藥、玄丁、大石、
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
國美協理事、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名譽院長,
西泠印社理事。為海上花鳥畫“四大名旦”
之一。
論及對紫砂壺的熱愛與收藏,近代以來唐雲絕對當屬一位標誌性
人物。眾所周知,唐雲鍾愛曼生壺,時以其所藏八把曼生壺為大石齋
新添齋名“八壺精舍”,並請金石名家葉潞淵為之治印。此八壺流傳
至今,如今是西子湖畔唐雲藝術館的鎮館之寶。
“八壺精舍”廣為人知,學界研究探討唐雲舊藏紫砂壺也大都聚焦
於這八把曼生壺。然而,嗜壺如癖的唐雲,又怎會止步於單一品類?作
為一名十分全面的紫砂壺藏家,唐雲的大石齋中名壺雲集,共有百十把
歷代名家之作,件件精品,可以說唐雲以一己之力為紫砂藝術屆留存了
一批國寶級珍品。除卻曼生壺,在其他民間關注度不高的藏品中,不乏
明清製壺大家時大彬、陳鳴遠的佳作,而作為從曼生手中接過文人紫砂
接力棒的重要人物瞿子冶,藥翁對其力作自然也是志在必得。
不同於歸藏唐雲藝術館的曼生壺可以供人研究鑒賞,唐雲舊藏的
子冶壺們相對神秘,我們很難系統化地分析唐雲所藏子冶壺的器型、
銘文和用料工藝。萬幸,唐雲先生活躍於紫砂界的半個多世紀並未虛
度,從三十年代末他跨入紫砂藝術的大門起,他前期搞收藏,後期參
與製作、銘壺刻壺,直到他離世的前一年,他出版了由他主編的著作
《紫砂壺鑑賞》,書中精選了許多其本人舊藏名壺,為我們今天的研究
提供了素材。在本書中一共出現四件唐雲舊藏瞿壺,其中便有我們今
天這柄蘭壺的身影。
比起大石齋中的百餘件紫砂壺,《紫砂壺鑑賞》中出現的唐雲自
藏並不算多,可見唐雲先生對出版物中出現的砂壺有過高標準的篩選。
從精心篩選後的瞿壺來看,唐雲收藏瞿壺的取向可謂既專一又博愛。
四件中有三件器型相同,都是久負盛名的“子冶石瓢”,而在書畫刻
繪上就有了差異化,梅蘭竹各一件,還有一件則是以金石味十足的
大片銘文為主,他就如集郵一般將各個刻繪主題的精品瞿壺收入囊
中,同時以這四把自藏、自選、自出版的子冶壺全面地向我們展示
了他的收藏品味和對瞿子冶砂壺藝術的欣賞。唐雲或許不像古往今
來的紫砂玩家一樣,認為瞿子冶的竹繪最佳、刻竹的瞿壺最有收藏
價值,而是像他自己評判的一樣,“瞿子冶的畫到了壺上特別有文人
氣息,而且工藝和壺型糅合在一起,”所以畫梅、畫蘭的瞿壺在唐雲
眼裡一樣值得珍藏細品,甚至比起市場上更多見的竹刻瞿壺,梅蘭
主題的壺相對罕見,收藏難度可能更大。
“當時呢他這八把曼生壺是在用的,我也幫他洗過。那我手裡這
把子冶(石瓢)壺也是見過,另外我記得還有一柄是提梁,一個(刻
的)是竹,一個是蘭。”
手捧熟悉的舊物,童衍方先生感慨萬千。唐雲雖富於收藏,但
他對待自己收藏的紫砂名壺卻像普通的茶壺一樣輪番使用、泡茶待
客,出入大石齋的藝界同輩以及當時作為學生的童衍方都常有接觸。
在唐雲看來,這些收藏品當常用之,才能達到物我兩忘,從而真正
體會到收藏的樂趣。
“幽蘭月瓢 ”墨蘭千葉比停雲
子冶愛竹毋庸置疑,他刻竹繪竹的功力也頗得世人肯定。據《墨
林今話》所記 :“瞿氏好為墨戲,而於畫竹工力最深,肆筆所至,縱
逸自如,論者咸謂時下第一手。”那麼比起竹刻瞿壺,傳世較少的這
一“君子蘭”石瓢,或許為我們研究瞿子冶對蘭花刻繪的理解提供
了切口。
唐雲親編《紫砂壺鑑賞》中出版此壺並題照存拓。唐雲自藏並甄選出
版的“子冶壺”僅四件,此壺為其一。
《紫砂壺鑑賞》唐雲贈童衍方簽贈本
書中蘭壺拓片
瞿子冶善作題畫詩,然而大量詩稿在壬寅之役倉促避難時遺失,留存的詩稿由其長子小春蒐集而成一冊《月壺題畫詩》傳
世。《月壺題畫詩》中有徐渭仁跋 :人稱瞿子冶“三絕”,枝如作草竿如篆,畫法原從書法通,若問壺工三昧訣,黃山谷與米南宮。
徐氏強調,子冶寫蘭以停雲為宗(也就是師法文徵明所繪“文蘭”),山水花草出入白陽南田,均為竹掩。瞿子冶畫蘭以文徵明
為主要學習對象,也曾參考摹仿板橋,《月壺題畫詩》中“停雲館”多次出鏡,“麝煤蘭紙紅絲硯,手寫停雲館裡花”,可見他
對文徵明的繪畫技法的學習與傳承也是不遺餘力的,在學習的基礎上,瞿子冶以書法入畫,泥上刀筆,有金石味道。雖然並沒
有他畫竹那麼聲名遠播,但他對蘭花的刻繪還是下了苦工並有一定藝術追求的。
西泠拍賣曾上拍瞿應紹寫蘭冊十餘幅,其中題畫詩格調高雅,諸如“澹絕如聞其香”、“率真處頗近自然”,與今日之蘭壺
壺銘“同心之言臭(xiù)如蘭”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一枚瞿應紹題畫印“結幽蘭以延佇”,可見其對蘭花的喜愛以及對蘭
花淡泊高潔品質的理解與追求。
《月壺題畫詩》寥寥百餘闕,其中大量為寫竹。寫蘭幾首詩歌,猶如幽蘭,埋藏在詩集中。
書中蘭壺照片 附唐雲手書“石瓢壺”
《月壺題畫詩》徐渭仁跋
2008西泠秋拍
瞿應紹(1778~1849) 墨蘭冊
瞿應紹題畫印 “結幽蘭以延佇”
“君子永年”隔世知己的君子之交
石瓢壺因其獨特的器型被稱為“壺中君子”,而子冶石瓢又靠著獨特的風格氣質以及優越的幾
何學美感聞名於世。子冶石瓢壺身、壺把的三角形較之其他石瓢壺更為規整,清瘦的三角象徵著
銳意進取的冒險精神,加之壺面常伴的蘭竹刻繪,格調高致,讓它由內而外散髮出挺拔俊逸、張
力十足的書生意氣,這種簡約硬朗的線條美以及古拙剛烈的“骨力”,受到文人雅士的喜愛與追捧
已是必然。
瞿子冶其人疏達豪爽且早入仕途,並不須以壺為生、取悅於人,唯願完整淋灕地將自己的藝
術構想與精神寄託以紫砂壺為媒介展現出來,他不受壺的面積所限,甚至常常橫書壺上,興之所致,
外化於器,子冶壺便是瞿應紹對“本我”的表達,也是因為子冶深知取悅他人終不及取悅於自己,
他任由自己天馬行空地展現物之大美,成就了經典的子冶石瓢,為清中期的紫砂器審美展開了一
個新的藝術面向。
反觀唐雲其人,作為鄰居的傅雷曾評價他“對藝術甚有見地,人亦高雅可嘉,為時下國畫家
中不可多得之才。”從唐雲的為人處事看來,也確實擔得“高雅可嘉”四字。他性格爽朗,為人俠義,
珍視友誼。1950 年,他的朋友若瓢在香港臥病欠債,他聞訊即赴港辦畫展,將賣畫所得 12 根金
條相贈。藝術家身份的唐雲篤行不怠,不僅注重自身藝術修養的提升,同時十分富有社會責任感,
1938 年他遷居上海不久,便曾舉辦“杯水畫展”賑濟災民,在他擔任上海畫院副院長和上海美協
副主席期間,他也熱情活躍,參與舉辦了諸多展覽活動,為上海的文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而
生活中的唐雲則更多地體現出他“高雅”的一面,他好“玩物”,好飲酒品茗,更是頗重茶器。唐
雲曾說,喜愛紫砂,除了實用,更是喜愛其細膩無釉,不同於金銀玉質的自然和樸質。物質性的
賞玩中暗含著人文追求,唐雲的審美取向已不言而喻。
由此我們便能萬分理解唐雲對子冶壺喜愛的由來。唐雲與瞿應紹,雖身處不同年代,也不像
唐雲與陳曼生一般同為“西泠人”、“杭州人”,但處世哲學以及藝術審美上的相通也足以使他們成
為隔世的知己,正如這把子冶石瓢所銘 :“君子之交澹如水,同心之言臭(xiù)如蘭”,兩位藝
術家雖未嘗交集但卻擁有相似的三觀,君子神交不拘泥於時空,而君子壺、君子蘭與製作、鑒藏
竹枝才畫畫蘭枝,空處還宜補一詩。
似覺花光太清冷,細風微雨餞春時。
2015西泠春拍
唐雲(1910~1993)若瓢
(1902~1976) 紅梅幽蘭圖
一枝玉笛夢湘君,迸作先生腕底雲。
讀畫似聞蘭氣息,仙毫早受萬花熏。
數朵幽蘭畫不真,是誰點筆出風神。
玲瓏花葉蕭疏竹,想見鷗波亭上人。
山窗夜靜賦湘君,月已三分秋二分。
瘦竹一枝傲松雪,墨蘭千葉比停雲。
兩位真君子的交集,或許便如同神秘的量子糾纏,相似的人事物終將相遇。
有趣的是,君子之交的世界線並未就此收束。唐雲當年為幫助患病欠債的若瓢,隻身赴港賣畫,滯留到 1951 年,而日
後也正是若瓢法師作為“共同好友”,引童衍方拜唐雲、來楚生為師,而這一件子冶石瓢,也在輾轉間從滬上到杭州,最終
落定在西泠拍場,讓我們得以從童老師口中聽到幾樁軼事,其間種種,便俱是“君子之交”下的因緣際會罷。
“同心千面”文人紫砂的代際傳承
我們說我們要生活藝術化,唐先生老早就是藝術生活化了。
我把文人加入到紫砂壺(製作)講了三個過程 :
一個就是陳曼生的,第二個就是玉成窯的,80 年代唐先生帶動的文人參與紫砂壺製作應該是第三步,而且這個第三步
應該說聲勢浩大,也是值得紀念跟我們後人研究的。
我是 70 年跟隨唐先生(學藝),學習他的書畫創作跟鑒定比較多一點。唐先生喜歡的藝術品太廣了,所以我也有點後
悔,就我對唐先生這個壺上面的研究是不很夠的。當時我也收了唐先生的幾把壺,然後我到現在也在壺上創作,所以我銘壺、
寫壺也刻壺。我呢覺得我們唐先生沒做(完)的事情,我們應該繼續把它做下去。
刻壺包括壺上寫字的角度,它是另外一個空間的。因為它的壺型本身很特別。它有現代感,又有傳統感,所以我覺得
這個壺上創作到現在還有更大的前景,因為它是實用器,所以得到很廣的人群的關注跟關愛。所以我覺得這個壺銘、制壺
的發展將來還是無窮盡的,因為很多年輕的人都(正在)加入到對壺的喜愛跟創作上面去。
——西泠印社副社長 童衍方
童衍方先生所提到的有關唐雲的文人紫砂“第三階段”,始於上世紀 70 年代末唐雲第一次製壺,任職於上海美術館的
沈智毅從宜興帶了三把茶壺的泥坯回上海,由唐雲作畫、沈覺初鎸刻,後歸藏上海美術館。到了 80 年代,唐雲開始系統化
地參與紫砂壺的設計和製作。他與自己的學生“江南壺怪”許四海合作“雲海壺”,許四海製壺,唐雲銘壺刻壺,頗有曼生
彭年珠聯璧合之勢,他還曾設計過諸多紫砂壺款式,他題寫的壺銘奇雋新穎,富有文學風采和時代精神。
四大皆空,坐片刻無分你我 ;
兩頭是路,吃一碗各奔東西。
唐雲設計並題“掇球壺”銘
西泠歷屆拍賣中的“明星”瞿壺並不少,子冶擬南田筆意的汲直壺 ;致敬曼生公、滿刻種榆仙館集中詩句的石瓢壺,
都表現著文人紫砂譜系在瞿子冶這一人物節點的“承前”之態,而本場這一件唐雲舊藏的子冶石瓢,或許正展現了文人紫
砂生生不息的“啓後”之姿,一代又一代愛壺、藏壺、甚至有能力銘壺刻壺的藝術家正在不斷加入這一陣營,連通古今脈絡,
在“藝術生活化”的口號中共同探尋文人紫砂的樂趣。
縱覽西泠紫砂拍賣史,似乎與唐雲個人收藏相關性極高,大彬、鳴遠、曼生……我們在追逐頂級紫砂壺的過程中有平
行也時有交點,而今我們終於真真切切地入手了一把來自唐雲先生寶藏的經典瞿壺。
從陳鳴遠探索切器、切用、切懷之壺銘,到後續曼生將文人紫砂的風潮推向制高點,到瞿應紹人壺合一的子冶石瓢,
再到玉成窯、唐雲的繼承創新,紫砂壺藝歷百年而不衰,正是因為文人紫砂的代際傳承從來不曾中斷,並且與時俱進,歷
久彌新。漫長壺史中位於頂峰的藝術家們雖各有不同的性格面貌,但其本質是中國傳統美學和儒釋道文化浸潤下的赤子心
與文人骨,他們時常相互致敬、自我觀照,千人千面卻能道同心之言,文人紫砂的發展便也在循環和交集中邁步前行。
童衍方,號晏方,1946 年生於上海。書齋名曰寶甓齋。浙江寧海人。師從著名書畫篆
刻家來楚生、唐雲兩位先生。工書法篆刻,亦擅寫意花鳥,精鑒賞,好收藏。現為國
家一級美術師、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西泠印社副社長、海上印社副社長、上海文史研
究館館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
童衍方書法作品
童衍方書法作品
“煮酒品茗 翰墨陶情”
童衍方紫砂作品
2020西泠春拍童衍方題周呈飛製紫泥柱礎壺
石視野上開拓傳承紫砂藝術的新面貌與新方向。
便如昨日之唐雲,而今童衍方正在以金石學為基礎,在金
及對繼續傳承發揚藝術收藏的期許與決心,今日之童衍方
在童衍方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他對恩師無盡的懷念,以
2658
清道光·唐雲舊藏、瞿子冶刻壺公冶父款紫泥石瓢壺
款識 : 壺公冶父(底款);子冶(刻款)
镌刻 : 君子之交澹如水,同心之言臭(xiù)如蘭。子冶畫並題。
傳承 :唐雲舊藏。
出版 :1.《宜陶之旅》P166,李祐任陶藝公司,1987 年。
2.《中國陶瓷》P44,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年。
3.《紫砂壺鑑賞》(唐雲主編)P58,萬里書店,1992 年。
4.《上海工藝美術》P6,上海工藝美術,2009 年。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A PURPLE CLAY TEAPOT
ENGRAVED BY QU ZIYE AND COLLECTED BY TANG YUN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Tang Yun.
Illustrated: 1. An Exploration to Pots of Yixing, p. 166, Li You Ren Ceramic Art Company, 1987
2. Chinese Ceramics, p. 44,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1989
3. Appreciation of Zisha Wares, p. 58, Wanli Bookstore, 1992
4. Shanghai Arts and Crafts, p. 6, Shanghai Arts and Crafts Magazine, 2009
高 8cm 長 16cm
RMB: 3,000,000—4,000,000
款識簡介 : 壺公冶父,瞿子冶(1778—1849),名應紹,字陛春,號子冶、月壺,晚號瞿甫、老冶、石瞿、緘齋,室名毓秀堂、萬竹盦,上海人。清道光年
間貢生,官玉環同知。工詩,善書畫,精蘭竹。又長篆刻,好刻竹於宜興茶壺上,擅製紫砂壺,法陳曼生。
收藏者簡介 :唐雲(1910—1993),字俠塵,別號東原、藥塵、藥城、藥翁、老藥、玄丁、大石、大石居士、大石翁,浙江杭州人。曾任中國美協理事、上
海中國畫院院長、名譽院長,西泠印社理事,爲海上花鳥畫“四大名旦”之一。
出版 :《宜陶之旅》P166,李祐任陶藝公司,1987 年。
出版 :《中國陶瓷》P44,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年。
出版 :《紫砂壺鑑賞》(唐雲主編)P58,萬里書店,1992 年。
觀看童衍方訪談視頻請
使用抖音 APP 掃此碼
出版 :《上海工藝美術》P6,上海工藝美術,2009 年。
2659
當代·殷任飛製摹古“康熙御製”款朱泥方壺
款識 :飛、一讓法古(蓋墻款);康熙御製(底款)
說明 :附證書。
中國台北故宮藏有一持“清康熙·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卉方壺”,推測為康熙御用壺,至乾
隆三年《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指出此壺為乾隆皇帝推動一系列為文物配匣的作品中,
首批入選之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件殷任飛製朱泥作品,摹古“宜興胎畫琺瑯四季花
卉方壺”壺式,器身方正,將四方之形隱於婉轉懷柔的曲線之中,方圓相濟,和諧曼妙。
作者作品曾於中國台北故宮“紫砂風潮”特展長期展出 , 今以館藏名壺為模本,稍加變化
製成朱泥小壺,兼具實用,以饕同好。
A RED CLAY TEAPOT WITH ‘KANGXI’ MARK MADE BY YIN RENFEI
Note: Attached is a certificate.
高 8.5cm 長 11.4cm
RMB: 無底價
款識簡介 :殷任飛,九瀚特約陶作家,製壺技法扎實,善於製作方器、筋紋器。造型規整,返樸還淳,
法度自然。
2660
當代·湯渝製朱泥環古壺
款識 :渝、一讓法古(蓋墻款)
鎸刻 :歲次壬寅,一讓法古。
說明 :附證書。
此壺渾厚飽滿,通身鼓圓,器型小中見大,緣口飾盤紐繩紋,立意尤新。為呂一讓先生為
西泠秋拍設計原創,將筋紋器繁瑣線條簡化,同時呈現光素器之效果,表現出紫砂本身豐
富的質感,典雅精緻,靈動生趣。
A RED CLAY TEAPOT MADE BY TANG YU
Note: Attached is a certificate.
高 6.9cm 長 10.4cm
RMB: 無底價
款識簡介 :湯渝,九瀚簽約陶手,師從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呂俊傑。作品多為光素器、圓器,古
樸自然,剛柔並濟。
2661
一九九六年·勐海茶廠大益甲級熟沱(熟茶)
說明 :此款甲級熟沱條索肥壯顯毫。早期大益沱茶壓製的窩心比較深,這也是早期大益茶的特點。
此茶品陳香濃郁,勐海味十足,湯感醇厚順滑,甜度高,口感濃稠厚滑,齒縫留香,品質上佳。
‘DA YI’ RIPE PU’ER BOWLS MADE BY MENGHAI TEA FACTORY IN 1996
Five bowls
規格 :五粒,單粒淨重 :247.9g ;262.4g ;269.9g ;250.6g ;247.9g
RMB: 無底價
2662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勐海茶廠厚纸8592熟饼(熟茶)
說明 :此組茶品為勐海茶廠八十年代生產的 8592 熟茶,採用九級粗茶原料,由勐海茶廠渥堆發酵
而成,為早期熟餅。茶韻甘醇,具有平順、清甜的風韻,此餅保存完好,經多年儲存,餅
身栗紅有光澤,茶品溫潤暖胃,飲之輕微發汗,茶韻甘醇,茶湯口感厚澤,濃郁藥韻持續,
停留在口中回蕩,飲用後使人身心舒暢,深受茶人喜愛。
8592 RIPE PU’ER TEA CAKE MADE BY MENGHAI TEA FACTORY IN THE
1980S
Four pieces
規格 :四片,單片淨重 :322.9g ;328.6g ;318.1g ;319g
RMB: 60,000—80,000
2663
清晚期·陳山農刻玉成窯紫泥花盆一對
款識 :山農(刻款);山農(刻款)
鎸刻 :銅雀宮造。魏銅雀宮磚 , 山農摹。
刑叔母曰 :“髀叔文祖皇考,對揚乃德,得屯乍魯永終於吉。毋不敢弗帥用文祖皇考。”刑叔鍾銘三十二字。山農摹刻。
說明 :此兩件玉成窯花盆同為山農先生所刻,形制相同,式度四方,厚重雄渾。其一摹刻刑叔鍾銘,銘文中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此刑
叔鍾體量巨大,滿身青綠,間有朱砂斑,曾被金石家畢沅收藏。另一件花盆摹刻魏代銅雀宮磚,磚上駿馬半臥回首,盡顯魏晉風骨。
曹魏銅雀台不僅與曹操奪權有關,且曾為建安諸子的雅集之所,具有政治和文學的雙重意象,屢屢為後世所吟詠。斯人已逝,斯
處難尋,山農先生難免興亡之嘆,故摹於盆上,使吾輩有幸可覽昔人興感之由,誠如書聖所言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這
正是古物傳承的魅力所在。
LATE QING DYNASTY A PAIR OF ‘YUCHENG’ PURPLE CLAY POTS ENGRAVED BY CHEN SANNONG
高 19.5cm 長 14cm 寬 14cm ;高 19.5cm 長 14.1cm 寬 14.1cm
RMB: 290,000—350,000
款識簡介 :山農,陳山農,字小雅,寧波慈城洪塘人,金石篆刻名家,晚年參與玉成窯製作,為玉成窯主刻人員之一,常與何心舟、王
東石等合作製壺。
2664
二五年·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閩北水仙
說明 :此閩北水仙曾榮獲金獎,為建甌茶廠的巔峰之作。1951 年 4 月,為促進閩北地區茶業發展,
國營建甌茶廠創立,是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在閩北地區創建的唯一一家以茶葉精製加工為業
務的骨幹企業。1982 年,建甌茶廠生產的閩北一級水仙經國家品質審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
優質產品銀質獎。1988 年北苑牌閩北一級水仙再次獲得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隨後北苑牌
烏龍茶又在國家商業部主辦的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此品選用北苑御茶園產製高級
水仙原料,精工配製而成,風格獨特,條索壯結,色澤油潤,香氣清鬱,滋味醇厚,飲後
留香回甘,並具提神醒酒,止渴生津,幫助消化等功效。
MINBEI NARCISSUS OOLONG TEA MADE IN 2005, AWARDED THE GOLD
MEDAL OF THE FIRST CHINA FOOD EXPO
Twenty bags
規格 :二十包,淨重 :125g×20 包
RMB: 30,000—50,000
2665
一九九五年·勐海茶廠8582青餅(生茶)
說明 :勐海茶廠於一九八〇年以後開始生產 7582 青餅。一九八五年之後,香港南天貿易公司開始
向勐海茶廠訂製七子餅茶,從此該款茶品的嘜號也相應改稱為 8582。不同於以往勐海茶廠
餅茶以青壯葉為底料,8582 以三至八級茶菁拼配緊壓,選料自布朗茶山大葉種喬木,乾倉
儲存,餅面外觀油亮潤澤,茶湯酒紅透亮,陳韻樟香,水甜氣長。
8582 RAW PU’ER TEA CAKE MADE BY MENGHAI TEA FACTORY IN 1995
Four pieces
規格 :四片,單片淨重 :341.6g ;347.3g ;362.2g ;341.5g
RMB: 70,000—100,000
2666
清早期·逸公製款朱泥梨皮水扁壺
款識 :荆溪、逸公製(底款)
盒上書 :荊溪作梨皮急須。梨皮手急須。
說明 :原配木盒。
此壺調砂稍粗,顆粒感強烈,梨皮效果極佳。壺肩處盈起,下部逐漸平和收斂,氣息沉穩,神采內蘊。
平蓋坦蕩率真,壺鈕扁圓,中央拱出尖角,有小荷初露之感,達到極佳的畫龍點睛效果。壺身素
簡無飾,古雅大方中,愈加烘托出梨皮的美感。壺底落有“荆溪”、“逸公製”一圓一方兩枚篆書
小印款,為典型的清代早期落款方式。
EARLY QING DYNASTY A RED CLAY TEAPOT WITH ‘YIGONG’ MARK
高 8cm 長 15.6cm
RMB: 180,000—250,000
款識簡介 :逸公,惠逸公,清早期宜興製壺高手,最新考證其生卒年份當略晚於孟臣,但應在康、雍時期。
逸公所製茗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具備,尤泥色最奇。作品雅緻脫俗,巧而不纖。小壺亦
有佳者,莫若大壺之古樸可愛。書法無定體,楷、行、草書俱佳,真書高雅,楷書有唐帖遺意。
刻法竹刀、鋼刀均用,或沉著或飛舞。工巧一類,可與孟臣相悉,故世稱“二惠”。
2667
清晚期·乾茂號造錫製建水
款識 :乾茂號造(底款)
鎸刻 :是生生是畫複何異,文井汀分為葉為。
盒上書 :古錫。建水。
說明 :原配木盒。
此建水形作六方,器身帶有柔和弧度,氣息古樸。建水是茶事中的實用性器具,可使茶席
主人免去起身傾倒廢水之勞。此器蓋中心位置設鏤空孔,將廢水初步過濾後,流入下方器
身內。器身鎸以雅句,借刀為筆,鐵畫銀鈎,筆筆入味。蕭蕭竹葉刻繪於器身兩面交接處,
葉片繁茂倚石而生,構圖密而不亂,清幽寧靜,尤見風致。
出版 :《一味真》P84-85,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 年。
LATE QING DYNASTY A TIN WATERPOT MADE BY QIANMAOHAO
Illustrated: Yi Wei Zhen, pp. 84-85, Xiling Seal Engraver's Society Publishing House, 2020
高 7.7cm 最寬處 12.1cm
RMB: 60,000—80,000
款識簡介 :乾茂號造,乾茂號為清末民國製錫中國堂口,創始人方乾茂。
出版 :《一味真》P84-85,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 年。
2668
清晚期·長江萬龍瑞香殊店款錫製四系茶葉罐
款識 :長江萬龍瑞香殊店(底款)
說明 :以錫罐貯茶的傳統由來已久,清康熙年間李漁所著《笠翁秘書·器玩部·茶具》一節談到 :“貯
茗之瓶,止宜用錫……以錫作瓶者,取其氣味不泄”。可見錫器因優良的密閉性和較低的透
氧率為古人所喜用,此件錫罐外型敦厚,樸雅大方,罐肩部設四耳,便於提攜,罐口分為
內外兩層。罐底可見銹花赤斑,古色可掬,實為存茶之良器。
LATE QING DYNASTY A TIN TEA CANISTER WITH ‘CHANGJIANG
WANLONG RUIXIANG SHUDIAN’ MARK
高 18.3cm 長 18cm
RMB: 60,000—80,000
款識簡介 :長江萬龍瑞香殊店,清晚期製錫名店。
清早期·許伯俊製朱泥渾方壺
EARLY QING DYNASTY A RED CLAY TEAPOT MADE BY XU BOJUN
2669
清早期·許伯俊製朱泥渾方壺
款識 :伯俊(底款)
鎸刻 :甲子仲秋,伯俊。
說明 :許伯俊壺傳世甚少,擅製適宜日常茶事之小品。此壺形制極為少見,壺身非傳統意義上的
鑲泥片工藝,而是採用了超高難度的“圓拍方”技法,所謂“圓拍方”就是將圓型身桶以
拍子的力道拍成四方之形,將“方中寓圓,圓中寓方”之思想發揮到了極致,對製壺者技
能要求極高。觀此壺,塊面挺闊,轉角處的弧面線條處理張弛有度,氣格渾成,令人讚嘆。
壺鈕與壺身相呼應,渾方形的流、把與壺身三者渾然一體。方圓相濟的壺型秉承了明末清
初時期,人們對於藝術審美的追求,簡潔而不失法度,如謙謙君子納百方之賢又具乃大之度,
平和中凸顯不凡之氣。許伯俊,清早期製壺名家,傳器皆工藝精湛。西泠 2022 年春拍一持
“清早期·許伯俊製朱泥潘壺”以 126.5 萬元的價格成交,可作參考。
EARLY QING DYNASTY A RED CLAY TEAPOT MADE BY XU BOJUN
高 6.8cm 長 9.5cm
RMB: 320,000—360,000
款識簡介 :伯俊,許伯俊,生卒不詳,清初至乾隆年間製壺名家。傳器甚少,皆為佳作。其工藝精湛,
選泥精練,乃製壺與調砂之能手。
2670
一九九六年·勐海茶廠紫大益熟餅(熟茶)
說明 :大益商標啟用自 1988 年—1989 年,起初多用於出口的散茶上。1996 年紫大益可以說是大
益商標的首批七子餅茶,當年不單出產了生普洱 96 紫大益青餅,同時也出產了熟茶 96 紫
大益,人稱“玫瑰大益”。96 紫大益熟餅,茶餅以金芽蓋面,裡茶等級為二至六級,發酵
程度達七成,經多年轉化,已透出優雅的陳年熟茶氣息,開湯呈栗紅色、通透、清亮、有
光澤,值得藏家關注。
‘DA YI’ RIPE PU’ER TEA CAKE MADE BY MENGHAI TEA FACTORY IN 1996
Seven pieces
規格 :七片,單片淨重 :351.9g ;352.5g ;353.9g ;360.9g ;348.4g ;359.6g ;353.1g
RMB: 30,000—50,000
2671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武夷山市綠岩岩茶廠製大红袍
說明 :武夷大紅袍屬於烏龍茶的名貴品種,主要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是武夷山“名欉”之首,
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的成品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有極強的岩韻特徵,有“茶王”
美譽。此款大紅袍為“武夷山市綠岩岩茶廠”出品,純乾倉保存,罐口有塑封薄膜。乾茶
粗壯勻淨,呈寶光色,香氣馥鬱凝重,湯色橙紅透亮,色澤亮麗無比,茶湯細啜之下,醇
厚滑爽,岩韻極顯,滋味鮮活甘爽,喉韻悠長,經過近三十年的陳放,香落水中,骨韻沉穩,
湯感恰到好處,可謂不可多得的茶品。
DA HONG PAO ROCK TEA MADE BY WUYISHAN LVYAN ROCK TEA
FACTORY IN THE 1990S
Five cans
規格 :五罐,淨重 :1000g×5 罐
RMB: 18,000—25,000
龍文製段泥竹里清風竹外塵套組賞
一幅揚州八怪之首金農的《竹石圖》,引發龍文先生的遐思,砂泥於十指下生發變幻,畫中之竹,已入壺上,不同門類藝術
間的碰撞與融合,呈現出此融古納新的紫砂作品。
畫中金農題識曰 :“竹裏清風竹外塵,風吹不斷少塵生。此間乾淨無多地,只許高僧領鶴行。稽留山民金農畫詩書。”製者將
題識首句分開銘刻於套組中的壺和杯上。壺上的“竹裏清風”象徵著無垢無染的內在世界,杯上的“竹外塵”象徵著紛雜的外部
世界。竹外塵世無此清風,故金農以竹入畫,金農曾自述曰 :“余於畫竹亦然。不趨時流,不干名譽,叢篁一枝,出之靈府。”金
農出自本心的叢叢竹枝,寄予平生高岸之氣,表現出獨特的造詣,但見畫中清氣滿懷,竹葉清裁,凜然有風骨。
將此韻味描摹入壺,壺上竹枝隨形賦生,瘦而不枯,此種淡然沖和與金農之竹如出一轍。金農偏愛瘦竹,言曰 :“畫竹宜瘦,
瘦多壽,自然飽風霜耳。”畫中瘦竹倚石而生,段泥砂感恰可展現此種嶙峋況味。壺鈕以真實竹節為之,虛與實相互轉化,給予
觀者豐富的審美趣味。金農之書法自成格調,用筆率真。龍文先生將此筆意延伸至壺上,行筆拙中見巧,深得金農真味。壺旁砂
杯以竹根為形,竹釘環繞於杯上,側生細小竹枝,形態法於自然,渾然天成。壺與杯上各處線條皆被賦予寫意美感,正是龍文先
生作品中的獨到之處。
“小心入古去,大膽破出來”龍文先生秉承此理念摶砂製器,將傳統中國文人的修養和當代設計的藝術理念無礙相融,作品
屢屢引領紫砂製器風尚。幽篁獨坐的文人情致,古時金農潑墨以達,今又逢龍文先生以紫砂語言細膩闡述,古意今傳,實乃幸事。
2672
當代·龍文製段泥竹里清風竹外塵套組
款識 :龍、宜堂(壺身款);龍、宜堂(杯身款)
鎸刻 :竹里清風。竹外塵。
說明 :此套組為作者為本專場特別製作,附作者親繪此壺畫作。
A DUAN CLAY 'BAMBOO' TEAPOT AND CUP MADE BY LONG WEN
Note: Attached is a pot painted by the artist.
高 5.6cm 長 13.2cm(壺);高 6cm 口徑 6.3cm(杯)
RMB: 350,000—450,000
款識簡介 :龍文,生於 1966 年。喜書法、篆刻。研習紫砂十餘年。製壺善花器,意接鳴遠。銘刻追求金石趣味,刻工精細,匠心獨具。為《聽砂手跡》和《宜
堂手記》作者。
2673
清末民國·邵雲如製並刻、寶蓮根製款紫泥井欄壺
款識 :雲如(蓋款);寶蓮根製(底款);北岩(刻款)
鎸刻 :汲井愛秋泉。北岩氏刻。蘭為國香,仿蓮溪筆法。
說明 :此件井欄壺,制式經典,彎流胥出,把手渾圓有力,別具一格。壺身鎸刻出自錢起的《谷
口新居寄同省朋故》:“汲井愛秋泉,結茅因古樹”,另一壺面所繪蘭葉,花朵點綴其間,鎸
文轉引自黃庭堅《蘭為國香》一文 :“蘭曰國香,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
也。”民國時期西學東漸,然仍有士人抱持內心信念,願衛守我中華之傳統文化,見此時期
砂壺多繪寫意花卉,配以古詩妙文,亂世之中,自成一格。
LATE QING DYNASTY-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 PURPLE CLAY
TEAPOT ENGRAVED BY SHAO YUNRU AND MADE BY BAO LIANGEN
高 9cm 長 19.1cm
RMB: 8,000—15,000
款識簡介 : 1. 雲如,邵雲如,清光緒四年(1879)出生於宜興上袁村,紫砂名藝人。十多歲時投師學藝,
取藝名北岩。邵雲如 1920 年之後的作品署款,主要是“北岩”、“雲如”、“適然軒主
人”、“旭岩”等。
2. 寶蓮根,此款或為一訂製款,從目前傳器看,壺底落款寶蓮根製之作品,蓋款多為雲如、
蓮記。
2674
民國·岩如製琢如刻段泥漢扁壺
款識 :岩如(蓋款);陽羨名壺(底款);貞記(把款);琢如(刻款)
鎸刻 :琢如摹於東坡買田處。
說明 :民國初年以壺身扁、口蓋大,方便沖水及倒置茶葉為實用選壺標準,漢扁式便是其中的代表,
漢扁壺式在清咸豐、同治年間已有創作。此壺以段泥製成,形體扁圓,肩有圓棱,口與肩
平滑舒展,一氣呵成。平蓋略弧,微曲嘴向前伸引,圈把向後拉出,形成一條氣貫全壺的
流線。壺肩銘鐘鼎之文,古意盎然。壺底部圓韻而豐滿,落“陽羨名壺”方章,把款落“貞
記”印款,或為壺商訂製之器。整件作品線條簡練,不拘絲毫,形制樸素敦厚,古雅大方。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 DUAN CLAY TEAPOT ENGRAVED BY
ZHUORU AND MADE BY YANRU
高 8.3cm 長 20cm
RMB: 10,000—20,000
款識簡介 : 1. 岩如,清末民國宜興紫砂藝人。善製提梁壺,佚姓。香港茶具文物館藏有“刻銘人
物掇球壺”一具,岩如製壺,石如鎸刻。
2. 琢如,白應生,清末民國時期陶刻高手。其作品刀法熟練,字體流暢,極見功力。建國后,
白應生參加了合作社,繼續從事陶刻,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病逝,惜傳器稀少。
2675
當代·李寒勇製紫泥舞組套壺
款識 :李寒勇製(壺底款),李(壺把款);寒勇(杯底款);李寒勇製(杯托底款)
說明 :附作者本人親筆證書。
此舞組套壺為李寒勇先生一九九八年的作品,包含有一壺兩杯及兩件杯托。壺身呈四方之形,
折肩處以略帶曲度的弧線勾勒,超然飄逸,如舞者的衣裙隨律動舒展,清新靈動之感油然
而生。壺鈕形似半月,平添清韻。紫砂杯亦以四方之形表現,線條延續了砂壺輕盈舞動之感,
神韻生動。此套組將舞蹈的律動之美融入紫砂之中,加以抽象表達,表現出超脫不凡的藝
術美感。
A PURPLE CLAY TEAPOT AND CUPS MADE BY LI HANYONG
Note: Attached is a certificate of the artist.
高 12.2cm 長 16cm(壺);高 6cm 口徑 6.6cm(茶杯兩件);高 0.7cm 長 10.2cm(杯托兩件)
RMB: 40,000—60,000
款識簡介 :李寒勇,1975 年出生,江蘇宜興人。紫砂實力派陶手。1992 年入紫砂工藝廠,歷經嚴
謹的基礎訓練,擅於手工筋紋器與光器紫砂創作,2004 年進南京藝術學院深造,2009
年拜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曹婉芬女士為師,作品妙築屢出,可謂是中青代中之佼佼者。
2676
當代·葛陶中製紫泥圓玨壺
款識 :葛、陶中(蓋款);陶中造壺(底款);葛(把款)
說明 :附作者本人親筆證書。
玨為珍寶,珍稀、珍貴。圓為特色。圓玨壺式,器身扁圓有力 , 光素器形簡樸,重在表現
精氣神,展現紫砂的魅力。圓玨壺線條簡單,形態自然,細節處理精巧。身筒略矮,整體
呈上勢,肩頸緩緩突出,渾圓覆壺蓋,頓顯大氣。扁圓鈕高懸而立,皆突出了圓玨壺的特色。
明接壺把壺嘴,線條粗細均勻,拿捏舒適。直流炮嘴,流水處嘴口呈坡面,便於出水,注
水迅疾,水流束出如柱。壺把和飽滿的壺嘴,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此壺的視角效果,橫
向上擴充了整器的寬度,無一絲鈍感,更顯明快簡潔。整器極盡細膩,每一處都恰到好處,
回味無窮,韻味深厚。葛陶中以簡樸的器型,展示了紫砂豐富的魅力和絕佳珍貴的內涵。
A PURPLE CLAY TEAPOT MADE BY GE TAOZHONG
Note: Attached is a certificate of the artist.
高 7.4cm 長 17.8cm
RMB: 100,000—120,000
款識簡介 :葛陶中,1957 年生於宜興。1976 年 6 月進紫砂工藝廠隨李碧芳學習。1978 年進入紫砂
研究所,師從沈蘧華,並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指點,從事紫砂陶創作,技術全面,
製作精良,不斷探索紫砂之精華,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來達到其藝術效果。代表
作“朱泥書圓壺”、“玉璧壺”、“天柱對壺”、“高僧帽壺”、“菱花仙子壺”等。
2677
清光緒·王東石製徐三庚刻玉成窯紫泥一粒珠壺
款識 :似魚室主、東石(刻款)
鎸刻 :寶珠。光緒四年秋八月,似魚室主題。東石製。
說明 :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舊藏。
宋代張載有云 :“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此“玉成”二字獨見文人砥礪之志。清晚期,諸多海派畫家、篆刻家
雲集江南,其中即包括梅調鼎、胡公壽、徐三庚等人,聞於後世的玉成窯即發端於此時,雅士合作為紫砂題詞作畫,
成諸多博雅文人之器,是為一時之佳話。此件玉成窯紫砂器由王東石與徐三庚合作而成,壺形似寶珠,渾圓飽滿,
在華夏傳統文化中,心持丹珠,手掌靈球,是化境妙達之徵,此妙形與紫玉金砂相結合,更得妙法。壺上作軟耳提
提梁,如東坡名句,可“松風竹爐,提壺相呼”。
壺上鎸刻為 :“寶珠。光緒四年秋八月,似魚室主題。東石製。”光緒四年(1878 年)是玉成窯的初創時期。壺上
書體走勢頗見似魚室主徐三庚的個人風采,骨骼硬朗煥然,左右撇同時挑起,此種隸書波磔可見於《爨宝子碑》,
徐三庚書體得北碑“入木三分”的精髓,故可開一時風氣。另一件王東石與徐三庚合作的玉成窯器,鎸文中同有“似
魚室”款和製壺紀年,在 2015 年 11 月的北京拍賣會上以 402.5 萬元成交,可作參考。
出版 :《古壺之美》P388-389,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2000 年。
GUANGXU PERIOD, QING DYNASTY A ‘YUCHENG’ PURPLE CLAY TEAPOT ENGRAVED BY
XU SANGENG AND MADE BY WANG DONGSHI
Illustrated: Chinese Yixing Teawar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ai Foundation, pp. 388-389, Mai Foundation, 2000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Mai Foundation.
高 9.1cm 長 13cm
RMB: 380,000—450,000
款識簡介 : 1. 似魚室主,徐三庚(1826—1890),清末著名篆刻家。字辛穀,又字詵郭,號金罍、井罍,又號袖海,自號
金罍道人、似魚室主、餘糧生、山民,別號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鎮大勤人。工篆隸,與吳讓之、趙之謙齊名,
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吳皇象書天發神讖尤佳。刻印力追秦、漢,能於鄧石如、吳熙載諸家而後,別樹一幟。
近時篆刻家多宗之。
2. 東石,王東石,清代同治、光緒年間人,別號苦窳生,製壺技藝深得古法,刻工精細,曾為清代晚期書畫家
胡公壽製壺,並與何心舟、梅調鼎等到浙江寧波建玉成窯,燒造紫砂壺。《陽羨砂壺圖考》:“東石,同、光間人。
造壺得古法,刻工精細。嘗為胡公壽製壺。”
出版 :《古壺之美》P388-389,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
金會,2000 年。
2678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海堤牌真欉水仙
說明 :此茶為 1980 年代福茶公司廈門支公司“海堤牌”出品,純乾倉保存至今,使用雙層宣紙包裝,
上寫明“真欉水仙”以示正身,目前市場極為少見。此茶陳期近 40 年,可以作為閩北岩茶
學習之代表,具有非常難得的胭脂香,加之水仙醇厚的韻味,故多受愛茶人追捧,為之沉醉。
‘HAIDI’ NARCISSUS ROCK TEA MADE IN THE 1980S
Thirty bags
規格 :三十包,淨重 :125g×30 包
RMB: 40,000—60,000
2679
二年·下關茶廠8653青餅(生茶)
說明 :首批 8653 在 1986 年左右開始生產,是下關茶廠最出名的一款餅茶,此茶因日本商人的訂
製而誕生,卻因其臨時跳票,陰差陽錯成為了港台茶人的摯愛。由於需求旺盛,後期一直
有生產。此款為二〇〇〇年生產之 8653 青餅,其選料出色,茶餅外形圓潤,線條明朗,此
茶曾銷往馬來西亞,經二十餘年陳期,湯色酒紅,陳香略帶樟香,湯感柔和細膩,茶質較
厚重,葉底轉化勻齊。
8653 RAW PU’ER TEA CAKE MADE BY XIAGUAN TEA FACTORY IN 2000
Seven pieces
規格 :一筒七片,整筒毛重 :2521.7g
RMB: 15,000—25,000
2680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陳世界簽名版藍印鐵餅(生茶)
說明 :茶餅附陳世界本人親筆簽名。
藍印鐵餅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經典代表茶品,又簡稱“藍鐵”,採用金屬模子直接把茶菁放
入模具中壓製脫模而成,屬“印級茶”中茶氣偏強之作。此茶餅形較厚,選用易武喬木茶
菁為原料,餅面烏亮潤澤,金芽毫多,條索粗壯緊實。茶湯栗紅明亮,細膩幼滑。香氣強勁,
飲畢滿口生津,喉韻強烈持久,唇齒留蘭。此片茶至今經六十年以上的陳化,更經陳世界
先生的鑒賞簽名,為茶品質增加保證。
RAW PU’ER TEA CAKE MADE IN THE 1950S, BLUE LABEL SIGNED BY
CHEN SHIJIE
One piece
規格 :一片,單片淨重 :323.1g
RMB: 550,000—700,000
鑒賞人簡介 :陳世界,當代知名茶人。
2681
清中期·逸公款朱泥圓壺
款識 :逸公(底款)
鎸刻 :泉石自生香。逸公。
說明 :此壺以溫潤朱泥製成,泥色嬌艷。壺身中部以傾斜的直線表達,以曲線收束於壺蓋與壺底處,
曲與直的巧妙變化,使砂器更具律動之美。壺的口沿、蓋沿、壺鈕和流尖處包金,起到保
護作用的同時,增添以華貴典雅的氣韻。壺底鎸刻曰 :“泉石自生香。”觀雲煮茶,泉石亦
可生香。此壺風姿卓越,隱然有儒將氣度,值得寶藏。
MID-QING DYNASTY A RED CLAY TEAPOT WITH ‘YIGONG’ MARK
高 6.6cm 長 9.6cm
RMB: 30,000—50,000
款識簡介 :逸公,惠逸公,清早期宜興製壺高手,最新考證其生卒年份當略晚於孟臣,但應在康、
雍時期。逸公所製茗壺,形式大小與諸色泥質具備,尤泥色最奇。作品雅緻脫俗,巧
而不纖。小壺亦有佳者,莫若大壺之古樸可愛。書法無定體,楷、行、草書俱佳,真
書高雅,楷書有唐帖遺意。刻法竹刀、鋼刀均用,或沉著或飛舞。工巧一類,可與孟
臣相悉,故世稱“二惠”。
2682
清·浣亭款朱泥思亭壺
款識 :浣亭(把下款)
說明 :此件朱泥壺泥色殷紅泛桔,泥質細膩,細砂隱現其間,呈現出朱泥之美,動人心魄。壺蓋
與壺身呈截蓋相接,維繫著完美流暢的器型線條。壺流上引,微呈三彎,鋬環似耳狀。頂
珠鈕竪於蓋上,精神獨到,更添玉樹臨風之感。壺把下鈐刻楷書“浣亭”二字,詞意優美,
筆意流暢,如沾墨而書,與此壺氣韻十分相稱。
QING DYNASTY A RED CLAY TEAPOT WITH ‘HUANTING’ MARK
高 7.7cm 長 10.8cm
RMB: 50,000—80,000
2683
清乾隆·一龍款朱泥梨式壺
款識 :一龍(蓋款);惠孟臣(底款);玉(把款)
說明 :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舊藏。
在紫砂摶製者中,獨有一類人物,浩繁史書中難覓其蹤,然傳器凡有所見,必為上佳妙品,每
使藏家更為追慕其作。一龍即為其中之一。此人多做小品壺,傳器罕見,這件朱泥梨式為一龍
所製精工逸品,整器可謂形神兼備,壺流尤為精緻秀雅,獨成清朗之風韻。壺把處鈐印“玉”
字款,盛清三代之時,國運昌隆,文化藝術亦走向至臻高峰,乾隆朝鼎盛時期的紫砂器常見此
類“寶”、“香”、“玉”之類的單字或吉祥圖案的小款,由小見大,反應出了所在時期太平祥和
的盛世之境。
出版 :《古壺之美·卷六》P65,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2014 年。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A RED CLAY TEAPOT WITH ‘YILONG’
MARK
Illustrated: Chinese Yixing Teawar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ai Foundation, vol. 6, p. 65, Mai Foundation,
2014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Mai Foundation.
高 6.8cm 長 12.1cm
RMB: 250,000—300,000
款識簡介 : 1. 一龍,未見史載,推為乾隆時期摶器好手。
2. 惠孟臣,傳為明天啟、崇禎間宜興製壺名手(一說孟臣為清康熙、雍正間人)。江蘇宜興人,
生卒不詳,孟臣名號有君德、思亭等,孟臣是晚年自號,為時大彬後一名手。孟臣製壺,
大壺渾樸,小壺精妙,筆法類褚河南。清 · 吳騫《陽羨名陶錄 · 家溯》、日 · 奧蘭田《茗壺
圖錄》、民國 · 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 · 別傳》等著錄中皆對孟臣開篇詳加敘述。
出版 :《古壺之美·卷六》P65,財團法人成陽藝術文化
基金會,2014 年。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