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二十周年春拍|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发布时间:2024-7-05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西泠二十周年春拍|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4787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4791王震、吳待秋、蕭退闇等題跋《趙古泥印存》(清)趙古泥 篆刻民國鈐印本9 冊 連史紙鑒藏印 :白龍山人(白)題跋 :1. 松雪清暉,石農道兄篆刻極得秦漢遺矩,悠悠入古,運刀如筆,缶翁曾為述及而欽仰之,茲刻予石倉君計共十冊,此中仿秦橅漢以及匋彝瓦甓文字,無所不具,殊足垂為模楷,以示來者,石倉其珍藏之,乙丑秋仲,白龍山人識於海雲樓。鈐印 :王震大利(白) 2. 古泥印存,樂石仁兄集成十卷,屬為署耑,甲戌春日袌鋗吳徵。鈐印 :待秋(朱) 3. 斸雲書屋集印,甲子春朝前五日,退闇為石倉仁兄題。鈐印 :在家僧(朱) 4. 樂石譜,石倉蒐其師趙古泥之刻……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題樂石以進之,退闇。鈐印 :退闇(朱)提要 :此印譜內收趙古泥篆刻印蛻約 350 枚,每葉一印,未附邊款。由冊中王震、吳待秋、蕭退闇等諸家墨筆題名題跋可知,由石倉珍藏此譜原為十冊,此拍品存九冊,其中有一冊書口處刻有“拜缶廬印存”,右下角刻有“古泥”字樣。 趙古泥(1874 ~ 1933),名石,字石農,號古泥,自號泥道人,室名拜缶廬,江蘇常熟人。從吳昌碩學篆刻,工書法篆刻。從之學... [收起]
[展开]
西泠二十周年春拍|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专场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一家专门做书的公司
文本内容
第201页

4787

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

第202页

4787

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

4789

宋崇明寺大佛殿莊功德记拓本

舊拓本

1 張 紙本

鑒藏印 :南京古物保存所(朱)

提要 : 此碑記立於北宋元符三年(1100),李潛撰并书。李

潛(宋),字幾道,號盧峰隱者,崇寧間在世,《全宋文》

收有其文《崇明寺大佛殿莊功德記》。

此拓本上端觀音像兩側有前人題跋考證缺字,並依

《句容金石記》《江寧金石記》釋補,由跋文可知,

此碑刊於唐碑大泉寺新三門記之陰,碑首刻觀世音

像。舊托底,外存墨筆簽條。

SONG CHONG MING SI DA FO DIAN ZHUANG

GONG DE JI TA BEN

Old ink-rubbing

1 piece

172×77cm

RMB: 20,000-30,000

第203页

4787

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

4790

南北朝造像拓本三種

清末民國間拓本

4 張 紙本

提要 : 拍品內收大周保定五年石造像等南北朝造像拓

本三種,其中一種拓於羅紋紙之上。

RUBBINGS OF STATUES MADE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Ink-rubbing between late Qing Dynasty and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4 pieces

尺寸不一

RMB: 18,000-28,000

第204页

4787

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

4791

王震、吳待秋、蕭退闇等題跋《趙古泥印存》

(清)趙古泥 篆刻

民國鈐印本

9 冊 連史紙

鑒藏印 :白龍山人(白)

題跋 :1. 松雪清暉,石農道兄篆刻極得秦漢遺矩,悠悠入古,運刀如筆,缶

翁曾為述及而欽仰之,茲刻予石倉君計共十冊,此中仿秦橅漢以及

匋彝瓦甓文字,無所不具,殊足垂為模楷,以示來者,石倉其珍藏之,

乙丑秋仲,白龍山人識於海雲樓。鈐印 :王震大利(白)

2. 古泥印存,樂石仁兄集成十卷,屬為署耑,甲戌春日袌鋗吳徵。鈐印 :

待秋(朱)

3. 斸雲書屋集印,甲子春朝前五日,退闇為石倉仁兄題。鈐印 :在家

僧(朱)

4. 樂石譜,石倉蒐其師趙古泥之刻……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題樂石

以進之,退闇。鈐印 :退闇(朱)

提要 :此印譜內收趙古泥篆刻印蛻約 350 枚,每葉一印,未附邊款。由冊中

王震、吳待秋、蕭退闇等諸家墨筆題名題跋可知,由石倉珍藏此譜原

為十冊,此拍品存九冊,其中有一冊書口處刻有“拜缶廬印存”,右下

角刻有“古泥”字樣。

趙古泥(1874 ~ 1933),名石,字石農,號古泥,自號泥道人,室名

拜缶廬,江蘇常熟人。從吳昌碩學篆刻,工書法篆刻。從之學者有鄧

散木、周梅谷、汪大鐵等。

[WANG ZHEN, WU DAIQIU, XIAO TUI’AN, ET AL.] ZHAO GU

NI YIN CUN

Impressed in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9 volumes

半框 :8×11.4cm 開本 :19.5×13cm

RMB: 50,000-60,000

題者簡介 :1. 王震(1867 ~ 1938),字一亭,號白龍山人、海雲樓主,浙江

湖州人,寄居上海。與任伯年、吳昌碩友善。工書畫,所作花果、

鳥獸、佛像,雄健渾厚,與吳昌碩相近。為海上重要名家之一。

2. 吳待秋(1878 ~ 1949),名征,字待秋,別號抱鋗居士、栝蒼

亭長、老鋗等,為吳伯滔之次子,浙江崇德(今桐鄉)人,是

民國時期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畫家。與吳湖帆、吳子深、

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又與趙叔孺、吳湖帆、馮超然同譽為

“海上四大家”。

3. 蕭退闇(1876 ~ 1958),名蛻,字中孚,號退闇、蛻公、又號

寒蟬、辠松老人,江蘇常熟人。晚居蘇州。曾任蘇州文管會成

員、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博通經史,尤精小學。工書,擅篆隸。

又善治印,鄧散木、沙曼翁出其門下。南社社員、同盟會會員。

第205页

4787

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

4792

潘祖蔭、潘鍾瑞題跋《張德容藏張仲 銘拓本》

清拓本

1 幅 紙本

鑒藏印 :長汾潘鍾瑞麐生所得(朱) 眇翁(白)

題跋 :1. 此張松坪同年所贈拓本,祖蔭記。鈐印 :大阜邨農(白)

2. (摹銘文略)此從宋搨本即阮氏《積古齋款識》據以摹刻者,案歐陽

公《集古錄》云,張仲器銘四……而此搨文甚饃餬,異處㪅多,不

知張君何從得此。余謂此本殊不足據,因備誌之,以質好古之士㪅

審定焉。癸未初冬瘦芊記於二魚盦。鈐印 :瘦羊博士(朱) 二魚盦

(白)

3. 是器為衢州張君松坪所得,其著錄《二銘草堂金石聚》一書以此冠

首,且謂是張仲器,珍為張氏家寶焉…戊子嘉平月瘦叟又記。鈐印 :

麐生(朱) 瘦叟(白)

提要 :《張仲簠》為《宣和博古圖》 、《集古錄跋尾》等古籍中所記載周代名器。

晚清學者張德容得一器,銘文與記載一同,視若珍寶,將此器著錄於

所著《二銘草堂金石聚》首位,並改齋號為“寶仲 ”。

此即為當時張德容拓贈金石學家潘祖蔭之本,潘氏墨筆書記,另其族

兄潘鍾瑞題跋二則,詳細記錄了張氏得器經過,並據古籍記載對銘文

詳加考釋,提出質疑。是為晚清吳中地區金石文字研究之史料保存。

[PAN ZUYIN AND PAN ZHONGRUI] ZHANG DE RONG CANG

ZHANG ZHONG MING TA BEN

Ink-rubbing in QIng Dyansty

1 piece

81×52cm

RMB: 50,000-80,000

跋者簡介 :1. 潘祖蔭(1830 ~ 1890),字伯寅,又字東鏞、鳳笙,號鄭盦,

室名八囍齋、功順堂、滂喜齋、江蘇吳縣人。咸豐二年探花,

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太子太

保銜。富收藏,善書法。

2. 潘鍾瑞(清),字麐生,號瘦羊,晚號香禪居士。江蘇吳縣人,

潘祖蔭族兄。工詩詞,善書法、金石考證、篆刻。有《香禪精

舍詩集》《吳郡金石目》等。

第206页

4787

號 4 7 9 3號拍品為同一舊藏

4793

蘇廷煜(清) 指墨竹石圖對屏

清代繪本

2 幅(鏡片) 紙本

款識 :1. 冰雪淨聰明。丁丑春月,虛

谷老人煜時年九十指法。鈐

印 :廷 煜 蘇 印( 白 ) 虛 谷

(朱) 所恨古人不見我(白)

2. 漢門修竹賤如蓬,擬泛冰溪入

雪宮。遙想納涼清夜永,不

妨明月卻當空。虛谷老人指

墨。鈐印 :廷煜蘇印(白) 虛

谷(朱) 何可一日無此君

(白)

SU TINGYU BAMBOO AND

ROCK PAINTINGS ON TWO

SCREENS

Painted in Qing Dynasty

2 pieces

168×46.5cm×2

RMB: 20,000-30,000

作者簡介 : 蘇廷煜(清),號虛谷,安

徽蒙城人。乾隆五十四年

拔貢,官巢縣教諭。工書

法,梅蘭竹菊,書字東坡,

無不精妙。在北京困於寫

竹,深自厭恨,遂以指墨戲,

人並奇之。

第207页

4794

楊龍石、周夢台題跋《陸龜蒙琴銘拓本》

清拓本

1 幅 紙本

鑒藏印 :瘦玉主人鑒古(白) 泉江趙氏家藏(朱)

題簽 :搨本。己未三月得於玉峯肆中,倪幼香珍藏。鈐印 :又香所得金石(白)

題跋 :1. 唐左拾遺贈右補闕甫里先生琴銘。道光七年(1827)歲在丁亥三月廿四日雨窗野航澥記。鈐印 :野航(白)

2. 聊憑殘墨脫成圖,意自愔愔調絕孤 ;春事闌珊朋舊濶,東風吹夢又江湖。己丑(1889)三月二十有九日周夢

台觀並題。鈐印 :叔斗(朱)

提要 : 拍品內收古琴琴背墨拓一幅,鑲綾邊舊裱。上鐫隸書銘文一篇 :“謂爾有聲,在匣不鳴 ;謂爾無聲,八音待成。

靜則守默,動以和平 ;為我家珍,永于萬齡。江湖散人識。”邊側楊龍石墨筆題記,審為唐甫里先生(陸龜蒙)

所作,又周夢台自作七律一首,倪幼香題簽。文雅古樸,觀之神怡。

[YANG LONGSHI AND ZHOU MENGTAI] LU GUI MENG QIN MING TA BEN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piece

109×19.5cm

RMB: 30,000-50,000

跋者簡介 :1. 楊澥(1781 ~ 1840),原名海,字竹唐,號龍石,江蘇吳江人。善治印,早年學浙派,後來重于秦漢印,

于金石考據之學靡不精核。精刻竹。存世有《楊龍石印存》。

2. 周夢台(?~ 1899),字叔斗,室名五松軒,江蘇吳江(今蘇州)人。詩人,結紅梨詩社,精鑒賞。正

書類顏平原,而行草姿致橫溢,學蘇而喜為側鋒。有蘇長公筆意。著有《茶瓜軒稿》。

第208页

4795

葉恭綽題跋《簠齋藏六朝造像冊》

清拓本

1 冊 22 開(附題跋半開) 紙本

鑒藏印 : 海濱病史(白) 寒匏南蘋夫婦同鑒賞(朱) 簠齋(朱) 王石經手

拓本(白) 簠齋金石文(白) 庚午(白) 子達(白) 風苗心賞

(白) 吉金樂石(朱白) 黃苗子所藏金石書畫典籍(朱) 簠齋藏

石(白) 西泉(朱) 王石經(朱白) 恭綽之印(白)

提要 : 此冊為張允勷舊藏、黃苗子遞藏,內收簠齋陳介祺藏六朝造像拓本,

由知名拓工王石經椎拓,織錦封面存絹面簽條 :“六朝諸家石佛造像原

搨,允勷氏藏”字樣。冊中多有陳介祺墨筆標明造像名稱、拓片位置、

出土位置等,其中一品簠齋題有 :“簠齋藏石象,字之致佳者,張允勷

庚午來遊,拓以贈之。”冊中鈐有“寒匏南蘋夫婦同鑒賞”應為吳定、

江南蘋夫婦鑒藏印。冊尾有葉恭綽墨筆題跋半開,考證造像雕刻風格,

述及此冊所收多有罕觀之品。此冊開本闊大,椎拓甚精。

出版 :《簠齋藏金石拓片三種》(回風宧過眼錄 · 第一輯),黃苗子編,榮寶齋

出版社,2008 年。

[YE GONGCHUO] FU ZHAI CANG LIU CHAO ZAO XIANG CE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22 pages plus half a page of inscription

開本 :62×40cm

RMB: 180,000-250,000

跋者簡介 :1. 陳介祺(1813 ~ 1884),字壽卿,號簠齋,山東濰坊人。清代

最著名金石學家之一。搜集銅器、鉨印、石刻、陶器磚瓦,必

察其淵源,考其價值,尤擅墨拓。著有《十鐘山房印舉》、《簠

齋金石文字考釋印集》等。

2. 葉恭綽(1889 ~ 1968),字裕甫,一字玉甫、玉父、譽虎,號遐庵,

廣東番禺人。工書法,擅竹石,精鑒賞。清末京師大學堂畢業。

1923 年任廣東政府財政部長。1931 年任鐵道部長。建國後,曾

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北京中國畫院院長。

藏家簡介 :1. 張允勷(清),山東蓬萊人,鄉紳,精于金石收藏,系山東有名

的收藏家,與陳介祺有交。

2. 黃苗子(1913 ~ 2012),廣東中山人。工書法,擅長美術史論。

早年求學於香港,從鄧爾疋學習書法。青年時期從事漫畫創作,

曾任上海大眾出版社編輯等職。曾為中國書協、美協會員,中

國文聯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第210页

4796

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摩崖石刻拓本

舊拓本

96 張 紙本

提要 :此摩崖石刻又名《泰山佛說金剛經》、《經石峪金剛經》。鐫刻《金剛般

若波羅蜜經》二十餘行,行數十字不等,字徑五十釐米左右,今存約

一千字,在山東泰山經石峪。刻字大徑尺,書體雄渾。書法古拙樸茂,

得分隸遺意,為榜書鼻祖。清楊守敬曾評“北齊泰山經石峪,以徑尺之書,

如作小楷,紆徐容與,絕無劍拔弩張之跡,擘窠大書,此為極則。”

此拍品存金剛經拓本 96 張,每張一字,椎拓清晰,可為後世臨習或集

聯賞玩之用。

TAI SHAN JING SHI YU JIN GANG JING MO YA SHI KE TA

BEN

Old ink-rubbing

97 pieces

尺寸不一

RMB: 10,000-20,000

4797

吳榮光題簽《錢梅溪刻縮本漢碑》

(清)錢泳 摹刻

舊拓本

1 函 1 冊 19 開 紙本

鑒藏印 :不二男(朱) 古香草堂(朱) 佛菴臨書(朱) 新兔氏清玩(朱)

新兔古香舊藏大正以來歸千下鄉向陽(朱) 玉潤堂印(白) 京都

富華閣所藏法帖金石字畫之印(朱) 朝觀莊蘭舟秘笈之印(朱)

提要 :此冊舊錦面板上有吳榮光墨筆題簽 :“錢梅溪刻縮本漢碑,荷屋吳榮

光。”扉頁黏貼有古香生墨筆題識一紙。

[WU RONGGUANG] QIAN MEI XI KE SUO BEN HAN BEI

Old ink-rubbing

1 volume of 19 pages

開本 :52×27.5cm

RMB: 無底價

題簽者簡介 :吳榮光(1773 ~ 1843),字殿垣,號荷屋,晚號石雲山人,室

名筠清館等,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嘉慶四年進士,授編修。

官至湖南巡撫、福建布政使。精金石之學,工書能畫。

第211页

4798

羅振玉題簽《癸酉續得漢熹平石經殘石》

民國間拓本

1 函 2 册 紙本

鑒藏印 :羅振玉(白) 叔言(朱)

提要 :“漢石經”,亦稱“熹平石經”、“一體石經”。東漢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間由蔡邕等人刻寫,全部為隸書,

即《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儒家經典官方定本。

自 1922 年洛陽太學舊址發現熹平石經殘石,徐森玉、馬衡、文素松、陶湘、于右任、白堅、北京圖書館等入歸,此二

冊為羅振玉民國癸酉(1933)年續得九十四殘石熹平石經拓集而成,封面羅氏親筆題簽,每葉收拓片一枚,黏貼成冊,

開本敞闊,舊裝保存,是研究漢代隸書和儒家經典重要史料實物。

[LUO ZHENYU] GUI YOU XU DE HAN XI PING SHI JING CAN SHI

Ink-rubbbing in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1 case of 2 volumes

開本 :36.5×25.5cm

RMB: 50,000-60,000

藏家簡介 :羅振玉(1866 ~ 1940),字叔蘊、叔言,又字商遺,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等。浙江上虞人,遷居江蘇淮安。

擅考古,工書法,行楷古籀,端嚴方正,小楷尤為精妙。對中國科學、文化、學術頗有貢獻,參與開拓中國的現

代農學、保存內閣大庫明清檔案、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與傳播、整理敦煌文卷、開展漢晉木簡的考究、宣導古明

器研究,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一生著作達一百八十餘種,校刊書籍六百四十餘種。

第212页

4799

楊峴題跋《北周馬落子道教造像記》等造像拓本二種

清拓本

5 張 紙本

鑒藏印 :元起(朱) 毗陵吳氏(朱)

題跋 :1. 天統西魏文帝年號九年,應歲次癸亥,此歲次下模糊不可辨,訒下夕仵月四日,仵俱借仵作午。楊峴藐叟題記。

鈐印 :藐(朱)

2. 北周高祖保定元年,當陳文帝天嘉二年道民馬落子即馬洛子前後異寫耳。楊峴題記。鈐印 :藐(朱)

提要 :1. 吳元起舊藏楊峴題跋《西魏王知明造白玉石像記》,3 張,尺寸 :40×14.5cm×2,40×30.5cm。此大統九

年王知明造像記著錄於《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二。拍品收造像及銘文三面拓,邊附楊峴考釋文字墨筆

題記 ;

2. 吳元起舊藏楊峴題跋《北周馬落子道教造像記》,2 張,尺寸 :30×22cm×2。此保定元年馬落子造像記

為北朝石造像中之精品,又道家文物,具有極高藝術及歷史價值。據記載此造像原系吳湖帆祖父吳大澂得

於汴梁(今開封),後輾轉吳門畫家陸廉夫處,繼為朱屺瞻所獲,視為珍寶。拍品內收造像四面拓及銘文,

邊附楊峴考釋文字墨筆題記。

[YANG XIAN] BEI ZHOU MA LUO ZI DAO JIAO ZAO XIANG JI, ETC.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5 pieces

尺寸不一

RMB: 140,000-160,000

跋者簡介 :楊峴(1819 ~ 1896),字季仇,一字見山,號庸齋,晚號翁,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咸豐五年舉人,

官至常州松江知府。精研金石碑版考據之學,工書法,以漢隸名揚一時。

藏家簡介 :吳元起(清),常州人,著名藏書家,曾任工部主事,晚年寓居上海,書室名承露堂。

第214页

4800

王獻唐題跋《上陶室甎瓦文攈》十二冊

(清)高鴻裁 藏拓 劉毓幹訂

清晚期拓本

12 冊 白紙

鑒藏印 :秀亭(朱) 魯濰劉毓幹印(白) 秦磚文字第一(白) 濰高鴻裁丁

亥所得秦十二字頌辭磚記(朱) 濰高翰生所藏(白) 翰生珍玩(朱)

提要 :潍縣高鴻裁精研漢學,且好藏書,於金石收藏方面重搜集歷代墓志及

古磚瓦,高氏所藏之古磚瓦為海內有數之精華,均為金石精品。王獻

唐對高鴻裁與上陶室磚瓦評價極高“中國古代的金石家,最初不甚注

意磚瓦。要講物品真確,文字精雅,花樣美富,恐怕任何哪一家,都

比不了高翰生。”

拍品即為高鴻裁《上陶室甎瓦文攈》初拓本十二冊,首冊前有王獻唐

親筆長跋,高鴻裁、劉毓幹序、高君翰生墓誌銘(高鴻裁序及墓志銘

為劉毓幹謄錄)。據王獻唐、劉毓幹序跋可知,此為高鴻裁己丑年初次

手拓之本,後經劉毓幹(高鴻裁外孫),倩工整理裝訂成 12 冊,據稱

僅成 3 部,極為罕見。

拍品共十二冊約收有 550 餘拓,前六冊為甎文拓本,後六冊為瓦當拓本,

冊前夾存劉毓幹委託北平東來閣書店裝訂十二冊、寫書根的收費憑據

等二紙。

《上陶室甎瓦文攈》尚有山東省立圖書館拓本,僅見有拍賣過 1 冊,恐

不完整,然亦稀見。高氏秦漢磚瓦之收藏水準,王獻唐評價甚高。高

氏歿後,藏品散出,幾為日人購去。幸為時教育部當局一再交涉,始

將原物輦藏山東圖書館內。惜秦十二字瓦(圖 1)等共十二種已先為

日商攜去,莫由珠還。山東圖書館後補刻此十二種,終非原器,故此

高氏初拓本可寶也。

[WANG XIANTANG] SHANG TAO SHI ZHUAN WA WEN JUN

(12 vols)

Ink-rubbing in late Qing Dynasty

12 volumes

開本 :40.4×27cm

RMB: 300,000-400,000

藏家簡介 :高鴻裁(1852 ~ 1918),字翰生,濰城區西關人,清末收藏家。

好古文,嗜金石,既長益篤。曾得于濂芳所藏漢魏古印集《齊魯

古印捃補》一卷,後專心古磚瓦收藏與研究。著《上陶室磚瓦文捃》

十二冊。

跋者簡介 :王獻唐(1896 ~ 1960),初名家駒,改名管,以字行,號風笙,

晚號向湖老人,室名雙行精舍、五燈精舍、海嶽樓、百漢印齋、

那羅廷室、顧黃書寮、平樂印廬,山東日照人。解放前長期擔任

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解放後任山東文管會副主任等職。當代考

古專家,對於鐘鼎彝器、出土文物及書籍版本、瓷器鑒別,無一

不精,又工書畫。

第216页

4801

唐顏真卿書李玄靖碑

明中期拓本

1 箱 4 冊 91 開半(附題跋 1 開半) 紙本

鑒藏印 :孫多巘印(白) 壽春孫氏(朱) 小墨妙亭(朱) 葉志詵及見記(朱) 曾經我眼即我有(白) 臣祺讀碑印(白) 琅

琊王敬美氏收藏圖書(朱) 群玉山人(白) 周氏公瑕(白) 蘇國公裔(白) 趙大溎印(白) 南莊(朱) 陟父(朱)

題簽 :1. 顏魯公書元靖碑 上冊

2. 顏魯公書元靖碑 下冊

3. 宋拓李元靖碑。陟甫九兄屬題,甲戌秋楊熊祥(元)

4. 宋拓李元靖碑。陟甫九兄屬題,甲戌仲秋堅芳(亨)

5. 宋拓李元靖碑。陟甫九兄屬題,甲戌八月祇庵(利)

6. 宋拓李元靖碑。陟甫九兄屬題,甲戌八月熊祥(貞)

題跋 :1. 梁國治題 :元靖先生碑在茅山玉晨觀,宋紹興丁巳五月十四日大風折碑,雲溪沈作舟扶起之。至明嘉靖間,玉晨觀災,

碑毀無存。此拓完善,是未斷以前本,有周公瑕、王敬美題識印記,流傳有自,信可寶也。壬寅(1782)五日,梁國

治獲觀因題。鈐印 :階平小印(白)

2. 魏戫題 :此本為濰縣陳氏舊藏,戊午(1918)秋,帖估挾以求售,索價甚昂,議減至四百金,以無力不能有,卒為壽

州孫稚筠先生所得,因得假觀。碑石斷于宋紹興丁巳,此本審為扶起後所拓,古采盎然。以珂羅版臨川李氏未斷本較之,

則此尤瘦硬通神,細筋入骨。雖闕字有二百餘之多,而神采奕奕,轉出李氏未斷本之上,疑莫能明,豈珂羅版不能得

其神乎?它日倘更得李氏藏本一觀,庶可釋然。山陰魏戫題記。鈐印 :魏戫(白)

3. 孫多巘題 :己未(1919)三月,家君獲此碑於津沽,五月重付裝池以畀餘。多巘嗣守。鈐印 :陟父(朱)

提要 :《李玄靖碑》,全稱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並序》。碑於大曆十二年(777)立在江蘇句容縣茅山玉晨觀,南

宋紹興七年(1137)斷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遭火石碎。此為王世懋、葉志詵、趙大溎、孫多巘舊藏,原裝兩冊,

後孫氏重裝元、亨、利、貞四冊,並配木盒護之。此為斷後全文本,每冊有楊熊祥題簽,貞冊尾有梁國治、魏戫、孫多

巘跋語。

TANG YAN ZHEN QING SHU LI XUAN JING BEI

Ink-rubbing in mid-Ming Dynasty

1 case of 4 volumes

開本 :32×17.7cm

RMB: 450,000-600,000

藏者簡介 :1. 王世懋(1536 ~ 1588),字敬美,號麟洲,王世貞弟,太倉(今江蘇太倉)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歷陝西、

福建提學副史,終南京太常少卿。好學、善詩文,多藏宋版書。著有《王奉常集》、《關洛記遊稿》、《藝圃擷餘》等。

2. 葉志詵(1779 ~ 1863),字東卿,晚號遂翁,湖北漢陽人,名灃、名琛之父。嘉慶九年進冊翰林院,初國子監典簿,

充提調,升兵部武選司郎中。有《平安館詩文集》若干卷。家藏書籍、金石甚富。與吳壽暘有往還。藏書處為平安館。

3. 趙大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殿試金榜第三甲第 11 名同進士出身。任昌樂知縣。

4. 孫多巘(民國),字陟甫,齋名小墨妙亭,安徽壽州人,居上海。光緒帝師、京師大學堂第一任總教席孫家鼐

(1827 ~ 1909)後裔。民國實業家,收藏頗豐,亦刻書。

題者簡介 :1. 梁國治(1723 ~ 1787),字階平,又字瑤峰,號豐山、禮齋。浙江會稽人。乾隆十三年(1748)狀元,官至東閣大學士。

工書,長於唐人楷法。著有《敬思堂詩集》。

2. 魏戫(1859 ~ 1927),字鐵珊,號匏公。工書法,尤擅魏碑。工詩詞聲律,對胡琴、箏、笛等樂器和昆、徽、黃等戲曲,

無不精通。

3. 楊熊祥(?~ 1928),字子安,武昌人。曾任山西大學堂監督,北京府內務部民治司司長等。

第218页

4802

何楚侯舊藏韓延光殘碑

舊拓本

1 張 紙本

鑒藏印 :金石永壽(白) 楚侯鑒定(朱) 會稽章氏宛

委山館鑒藏金石書畫之印(朱)

提要 :《延光殘碑》又稱《都官是吾碑》,東漢延光四年刻 ,

此碑清康熙六十年(1721)山東諸城超然台故址

出土,石下作尖形,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嵌

諸城縣內堂東垣,民國元年移學宮,今石不知下

落。此拍品為何楚侯舊藏,舊托底。

[HE CHUHOU] HAN YAN GUANG CAN BEI

Old ink-rubbing

1 piece

109×49cm

RMB:15,000-25,000

藏家簡介 :何寶善(1896 ~ 1979),字楚候,“江淮甲族”,

繼承了何氏產業“仁壽堂藥店”,創辦了“淮

安私立集一圖書館”,富收藏,著有《漢郭

有道碑考》。

第219页

4803

吳雲、陳塤、莊縉度題跋吳榮光等舊藏《漢裴岑紀功碑》

清拓本

1 軸 紙本

鑒藏印 :足廬珍藏書畫金石印(朱) 潘(朱) 荷屋所得古刻善本(朱) 歐家廉所

校金石文字(白) 廉(白) 小松審定(朱) 黃易印信(朱) 孟卿審定

(白) 孟卿心賞(朱) 一髮庵(白)

題跋 :1. 按牛真谷運震《金石圖》云……此碑遠在西塞,翻刻極多。鼻山此本與余所

藏本相伯仲,皆係原拓精本,可貴也!平齋吳雲□□。鈐印 :吳雲私印(白)

2. 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漢順帝永和二年丁丑建,遠在塞外,古來金石家皆未

之見,錢塘黃小松司馬初得西域軍營翻刻本,繼得巴里坤石人子真石本,彙

裝成冊。司馬物故,子孫不能守其業,所藏珍品皆如銀標羽化。是冊流落任

城郭氏,聞其出售,急屬陳麋翁為之介紹,以廿萬錢得之,真石本生平所見,

惟劉氏竟古所藏與此二者而已。漁人記。鈐印 :裴齋(朱)

3. 癸丑觀于關署,陳塤。鈐印 :孟卿審定(白)

提要 :《敦煌太守裴岑紀功碑》記述了東漢順帝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雲中(今山

西大同)裴岑率本郡兵士三千,抗擊匈奴,克呼衍王全師之事。因此事《後漢書》

中未有記載,故此碑為研究邊疆歷史提供了重要史料參考。

石原在新疆巴里坤縣石人子鄉,人跡罕至,未被世人所知。清中期,準噶爾部

來犯,巴里坤再次成為朝廷駐軍要塞。雍正七年(1729),川陝總督、寧遠大

將軍岳鍾琪統帥西路大軍平叛,修築巴里坤城,並獲此碑移置將軍府。後雍正

十三年(1735)又移關帝廟。據清代學者黃易云 :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裘

文達公按行西域,始以拓本攜歸。因此碑書法古茂雄深,有由篆入隸之風,又

於史實多有增補,故為後世學者所重,《小蓬萊閣金石文字》《兩漢金石記》《金

石粹編》等均有著錄。

此本上有吳雲、莊縉度二家長跋題端,吳氏據《金石圖》《金石萃編》等詳述

碑刻來歷並考據文字,下附陳塤題記。拓本墨色勻淨,字口尚清。迭經吳榮光、

潘錫基等廣東名家鑒藏,舊裝保存,朱印累累。

[WU YUN, CHEN XUN, ZHUANG JINDU, WU RONGGUANG, ET

AL.] HAN PEI CEN JI GONG BEI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scroll

題跋 :31.5×47cm 拓本 :114.5×47cm

RMB: 50,000-80,000

跋者簡介 :1. 吳雲(1811 ~ 1883),字少青,一作少甫,號平齋,晚號退樓,又號愉

庭,齋號二罍軒、聽楓山館、二百蘭亭齋等,浙江湖州人。舉人,官鎮

江、蘇州知府,篤學考古,曾藏《蘭亭序》二百種,齊侯罍二。善書能印,

為清代金石家、鑒賞家。

2. 陳塤(清),字孟卿,廣東東莞人,善畫山水。

3. 莊縉度(1799 ~ 1852),字眉叔,又字裴齋,號黃雁山人,江蘇武進人。

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工詩詞、楷書,精收藏。

藏家簡介 :1. 胡震(1817 ~ 1862),字聽香,一字伯恐,別號胡鼻山人、富春大嶺長、

清富陽慶護里(今環山鄉)人。入邑庠後,不喜制藝,獨致力於書法,

收藏碑帖、拓本甚富。

2. 吳榮光(1773 ~ 1843),字殿垣,號荷屋,晚號石雲山人,室名筠清館

等,廣東南海人。嘉慶四年進士,授編修。官至湖南巡撫、福建布政使。

精金石之學,工書能畫。

3. 潘錫基,號足廬,南海人。近代廣東金石收藏家。

第220页

4804

關百益題跋葉奕舊藏《魏三體石經》

民國間拓本

4 屏 紙本

鑒藏印 : 葉氏世寶(朱) 觀復齋攷藏金石刻辭(朱) 芴齋

(朱) 擁翠樓(朱) 之靜過眼之寶(朱) 鄞縣葉氏

家藏(白) 叔言(朱) 之靜觀過(朱) 關葆謙印

(白) 伯益(朱)

提要 :《三體石經》 ,又稱《正始石經》,三國魏正始年間刻於洛

陽太學,是繼東漢《熹平石經》後建立的第二部石經,在

中國書法史和漢字的演進發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石經歷經損毀,刻石數目亦未有定論。清末民國間陸續

出土,其中最大一塊為民國十一年(1922)所出,陽刻《尚

書 · 無逸》,陰刻《春秋 · 僖公》。

拍品即為民國間所拓,托裱成幅,共計四軸。《春秋 ·僖公》

一石碑文中第二行“大夫”之第二“夫”字尚存,第八

行“天王狩于河陽”之“河”字猶存。較一般民國拓本早。

前人墨筆題簽 :“羅雪堂校,關伯益題初裂本”。

[GUAN BAIYI AND YE YI] WEI SAN TI SHI JING

Ink-rubbing in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4 screens

132×58.5cm×4

RMB: 50,000-60,000

跋者簡介 :關百益 (1882 ~ 1956),原名葆謙,字益齋。滿族。

開封市人。清光緒三十三年,畢業于京師大學堂速

成科師範館。歷任北京第三中學堂、第一中學堂校

長兼任高等學堂校長。1917 年受聘於河南省教育廳、

歷任河南優級師範學校校長、河南省立師範學校校

長、河南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河南省省長秘書、河

南省博物館(今河南省博物院)館長和河南省通志

館編纂等職。

藏家簡介 :葉奕(晚清民國),字子靜、之靜,室名擁翠樓、群玉堂,

明州(今寧波)人。收藏金石善本甚富。

第221页

4805

陶北溟、朱鼎榮遞藏《東漢張壽碑》

清乾隆刻跋後初拓本

1 函 1 册 8 開 另題跋半開 紙本

鑒藏印 :陶北溟(白) 陶光(白) 董康(朱) 北溟珍愛(朱) 山陽朱氏

(白) 小潛采堂(朱) 陶氏金石(白) 翔鸞閣精鑒鉨(朱) 木雞

過眼(白)

題簽 :1. 漢竹葉侯相張壽碑。□嘉最精搨,鋒穎如新。北溟題記。丁丑六月。

2. 漢張壽碑。洪瑞藏,金吉金題簽。鈐印 :泉印(白) 飽漢味齋(朱)

提要 :是碑全稱《漢竹邑侯相張壽殘碑》,立于建寧元年,在山東城武。此本

裱舊裝,帖芯四周鑲黑局條,面板為木雞室主人題簽,扉頁有陶北溟、

金吉金題簽二則。《張壽碑》萬曆出土,乾隆訪得,“蓋”字存大半為

最高考據,“蓋”字本中無跋本為最早。《碑帖鑒別圖典》云 :最舊本,

為藝苑真賞社民國出版底本。校對于藝苑真賞社本、端方藏本、國圖

藏飲冰室本、二玄社底本(羅振玉藏本),此本“蓋”左上損,其餘筆

畫尚佳,“晉”字佳,與端方藏本同時期,早于國圖本、二玄本,且詳

校與端方本,拓工、存字均優於端本,可稱善拓。

[TAO BEIMING AND ZHU DINGRONG] DONG HAN ZHANG

SHOU BEI

Ink-rubbing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1 case of 1 volme

開本 :33×18cm

RMB: 100,000-120,000

題簽者簡介 :1. 陶北溟(1882 ~ 1956),名祖光,字北溟,齋號翔鸞閣,江

蘇武進人。民國時期北平故宮博物院書畫顧問。金石家、書

法家、收藏家,精于碑版之學,精鑒賞,富收藏。

2. 伊藤滋,1946 年生於日本福井縣。齋號為木雞室。畢業于東

京學藝大學書道科及社會科 ( 東洋史專業 )。現從事中國書法

史、碑法帖研究、碑法帖拓本的收集與鑒藏。著有《木雞室

金石拾遺》、《遊墨春秋》等。

藏家簡介 :朱鼎榮(1904 ~ 1981),號鑄禹,以號行,室名小潛采堂。江蘇

淮安人。生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供職于南開大學歷史系

明清史研究室、南開大學圖書館。專長中國古代史、古代美術史

與古籍整理,尤長於古代石刻研究與版本目錄學,精於碑帖拓本

鑒定。

上海圖書館藏嘉慶拓本

第223页

4806

顧浩題簽《漢尹宙碑》

明末清初拓本

1 册 12 開半 紙本

鑒藏印 :顧浩珍賞(朱) 夏氏之印(白) 顧浩珍玩(朱) 沈純理印(白) 幼舲過眼(朱) 榮海

(朱) 夏榮海印(白) 春申顧浩收藏舊拓善本(朱)

提要 :《尹宙碑》全稱《漢豫州從事尹宙碑》,東漢熹平六年(177)立。元皇慶元年(1312)發現於洧川,

後又沒入土中,明嘉靖間洧水泛漲崩岸,碑石重出,再立于鄢陵孔廟。現存河南鄢陵縣立第二

初級中學。書法圓健,工整中透出灑脫,後世多以此碑與《孔宙碑》並稱“二宙”。

此本碑文十三行“位不褔德壽不隨人”之“德”字右上部筆畫清晰,“不”字完好。與上海圖書

館藏劉體智本同時拓。面板顧浩墨筆題簽,顧浩為上海愛好碑帖收藏的老先生,拍場偶見其舊

藏碑帖。

[GU HAO] HAN YIN ZHOU BEI

Ink-rubbing between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12 pages and a half

開本 :34.5×21cm

RMB: 300,000-400,000

本拍品 上海圖書館藏明末拓本 上海圖書館藏康熙拓本

第224页

4807

張進題跋《唐九成宮醴泉銘》

清初拓本

1 册 19 開半 另題跋半開 紙本

鑒藏印 :張進之印(白) 張氏翼庭(朱) 青松白雲處(朱) 張(朱) 進

(朱) 臣進之印(白) 石湖(朱) 荼磨山南(白) 月下一張琴

(朱)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白) 保三鑒藏(朱)

提要 :《唐九成宮醴泉銘》立于唐貞觀六年(632)陝西麟游九成宮,歐陽詢書,

書法渾厚沉勁、意態飽滿,趙孟頫贊為“清和秀健,古今一人”,向有

“楷書之極則”的美譽。張彥生云,此碑刻成後即捶拓,然傳無可信唐

拓本。後歷代屢遭剜鑿,故面貌留存以舊本為貴。

此本錦面舊裝,羅紋紙挖裱成冊,鑲細黑邊。碑文首行“魏徴”之“魏”

字未剜出 ;十行“垂訓於後昆”之“昆”字尚佳 ;十四行“坤靈”之

“靈”字未剜。墨色勻淨,且未見填描,閱之古樸肅靜,誠如末頁乾隆

進士石湖張進所述 :“此本雖已經鑱刻,然風神尚未全失”。

[ZHANG JIN] TANG JIU CHENG GONG LI QUAN MING

Ink-rubbing in early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19 pages and a half plus half a page of inscription

開本 :33×19.8cm

RMB: 60,000-100,000

跋者簡介 :張進(清),字翼庭,江南吳縣人。清乾隆壬戌進士,官翰林院庶

吉士,著有《綠墅園集》。與沈德潛等人交善。

第225页

4808

啓功、孟憲章題簽《唐元次山碑》(何瑗玉、孟憲章舊藏)

清早期拓本

1 函 1 册 紙本

鑒藏印 :曾存何氏蘧盦處(朱) 瑗玉私印(朱) 濟陽氏珍藏(朱) 孟憲章

印(白) 字曰君郁(朱) 妙鑒齋(朱) 孟憲章吳桂香夫婦同珍共

賞(朱) 蘭亭續帖半部人家(朱)

題簽 :1. 明拓元次山碑。啓功題籤。鈐印 :啓功(白) 元白(朱)

2. 明搨元次山碑。真淳之語本。妙鑒齋藏。鈐印 :孟昭臣字殿選長壽

(白) 花甲以後書(朱)

3. 唐容州都督元結碑。

提要 :是碑全稱《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經略使元君表墓碑銘並序》,

又名《元結碑》,系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於大曆七年(772)六十三歲

時為好友元結撰寫並書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見方的楷書寫就,字跡

渾厚雄健,遒勁秀拔,氣勢磅礴。為顏體的代表作品之一,然碑早拓

本極少。

此本線裝,碑文二行“顏真卿撰並書”之“書”字完好,三行“蓋後魏”

之“蓋”字完好,四行“皇朝尚書”之“皇”字完好,九行“作文編

禮部侍郎”之“編”字右側未與石花連泐,當為較早拓本。啓功先生

首有題簽“明拓元次山碑”。何瑗玉舊藏。

[QI GONG AND MENG XIANZHANG] TANG YUAN CI SHAN

BEI

Ink-rubbing in early Qing Dynasty

1 case of 1 volume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He Yuanyu and Meng Xianzhang.

開本 :38×24.3cm

RMB: 20,000-50,000

藏家簡介 :何瑗玉(1840 ~約 1903),字蘧庵,又號蓮身居士。廣東高要人。

粵中著名篆刻家何昆玉之弟,少負奇氣,遊歷南北,見多聞廣。

鑒藏書畫文物頗具眼力,家有元四家劇跡,遂以元四家畫樓名其齋。

工繪畫,富收藏,又喜收錄鉨印刻銘。著有《書畫所見錄》等。

題簽者簡介 :1. 啓功(1912 ~ 2005),姓愛新覺羅,字元伯,室名簡靖堂、

堅淨居,滿族人。著名國學大師,精于博物文史鑒識,曾任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書協主席、中央文史館

館長、西泠印社社長。著有《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

等。

2. 孟憲章(1930~2017),字君郁,室名妙鑒齋,北京人。先生

一生篤好金石,嗜古好學,勤於蒐討,目光如炬,是繼張彥生、

馬子雲等之後碑帖鑒藏的領軍人物。其部分舊藏已於數年前

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第226页

4809

鄭方題跋《東魏太尉公劉懿墓誌》等拓本四種

清拓本

3 册 紙本

提要 :1. 《隨江夏縣緣果道場塼塔下舍利記、唐少林寺戒壇銘》,清拓本,1

冊 5 開半,紙本,尺寸 :開本 :29.5×14cm。鑒藏印 :頤園伯子(白)、

褔榘私印(白);

2. 鄭方題跋《東魏太尉公劉懿墓誌》,清拓本,1 冊 7 開,另題跋半開,

紙本,尺寸 :開本 :27.5×14cm。此誌立於東魏興和二年(540),

嘉道間山西忻縣九原岡出土,曾歸縣人焦丙照,再歸太谷溫氏,

1963 年忻縣王連喜捐贈山西省博物館。此本剪裱裝,末有鄭方墨筆

跋記,品評書風 ;鑒藏印 :鄭押(朱);

3. 《唐濟度寺尼蕭法願墓志銘》,清拓本,1 冊 6 開,紙本,尺寸 :開本 :

30.5×16.5cm。此誌立於唐龍朔三年(663)八月,原在西安府學碑林,

此本剪裱舊裝。

[ZHENG FANG] DONG WEI TAI WEI GONG LIU YI MU ZHI,

ETC.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3 volumes

尺寸不一

RMB: 15,000-25,000

第227页

4810

王獻唐、丁惟汾題跋《唐九成宮》

清中期羅紋紙精拓本

1 册 20 開 另題跋半開 羅紋紙

題簽 :九成宮碑。羅楮舊拓本。鈐印 :獻唐(朱)

題跋 :1. 羅楮精搨醴泉銘,陝西楊虎城先生所惠。重裝既竟,漫記原委。時

二十一年十一月。鼎丞。鈐印 :丁惟汾(白)

2. 此搨雖已剜刻,第十行“垂訓于後昆”“昆”字筆畫清晰,泐痕甚微。

末行永保貞吉,保字“亻”旁未剜粗,亦明末搨本,尚不時遇之。

似此本之精搨,則尟見矣。壬申冬月鐙下記于明湖寓廬。獻唐。鈐印 :

獻唐(朱) 五硯主人(朱)

提要 :《唐九成宮醴泉銘》立于唐貞觀六年(632)陝西麟游九成宮,歐陽詢書,

書法渾厚沉勁、意態飽滿,趙孟頫贊為“清和秀健,古今一人”,向有

“楷書之極則”的美譽。

此本錦面舊裝,王獻唐篆書題簽,冊末丁惟汾隸書題跋,稱此為愛國

將領楊虎城所贈。又王獻唐書記此乃羅紋紙精拓,極為少見之本。

[WANG XIANTANG AND DING WEIFEN] TANG JIU CHENG

GONG

Ink-rubbing in mid-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20 pages plus half a page of inscription

開本 :33×19cm

RMB: 60,000-80,000

跋者簡介 :1. 王獻唐(1896 ~ 1960),初名家駒,改名管,以字行,號風笙,

晚號向湖老人,室名雙行精舍、五燈精舍、海岳樓等,山東日照人。

歷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山東文管會副主任等職。對於鐘鼎

彝器、出土文物及書籍版本、瓷器鑒別無一不精,又工書畫。

2. 丁惟汾(1874 ~ 1954),字鼎丞,今山東省日照市人,中國同

盟會創始人之一,中國國民黨元老。畢業于日本明治大學,留

日期間參與創建並加入中國同盟會。民國建立之後,當選為眾

議院議員,參與了國民黨黨綱、總章的草擬。曾任中央黨部秘

書長兼任監察院副院長。1954 年在臺北病逝。

第228页

4811

北魏石門銘

清拓本

1 册 35 開 紙本

鑒藏印 :崇武陳氏雙如意館圖書(朱) 雙如意館(朱) 三退樓寓公(白)

提要 :是碑為北魏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

門崖壁,書風超逸疏宕、舒展自然,康有為譽之為神品 :“石門銘飛逸奇渾,翩翩欲仙,若

瑤島散仙,驂鶴跨鸞”。

此本剪裱舊裝,字口清晰,墨色濃郁。

BEI WEI SHI MEN MING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35 pages

開本 :36.5×18.8cm

RMB: 無底價

第229页

4812

唐多寶塔感應碑

清拓本

1 册 22 開 紙本

提要 :是碑鐫于唐天寶十一年(752),岑勳撰,徐浩題額,顏真卿四十四歲所書。碑

文記載唐代天臺宗楚金禪師開元末年在長安千褔寺夜誦《法華經》時,忽現寶

塔,於是閉關六年,發願建塔以及唐玄宗御書“多寶塔”額並賞賜修建的故事。

此碑原立于長安千褔寺,宋代移入西安碑林。王世貞《藝苑卮言》稱其 : “結法

尤整密,但貴在藏鋒,小遠大雅,不無佐史之恨耳”。此本剪裱舊裝保存。

TANG DUO BAO TA GAN YING BEI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22 pages

開本 :33.5×19.5cm

RMB: 6,000-10,000

第230页

4813

唐顏真卿書爭座位帖

清拓“名”字不損本

1 册 7 開半 紙本

鑒藏印 :哮古齋藏(朱) 星吾審定書畫印(白) 陶齋(朱)

提要 :顏真卿《爭座位帖》又稱《與郭僕射書》,書于唐廣德二年(764),共 7 紙 64 行,為顏真

卿草書精品,通篇筆力矯健,雄勁爽利,與《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並稱顏魯公三稿,

宋代安師文曾以真跡入石。現存西安碑林。

此本剪裱錦面舊裝。帖文第九行“閣名”之“名”字不損 ;五十二行“冠”首碼點泐連,字

體肥潤,墨色烏亮。

TANG YAN ZHEN QING SHU ZHENG ZUO WEI TIE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7 pages and a half

開本 :33.8×16cm

RMB: 10,000-20,000

第231页

4814

蕭紹棻、鮑逸題藏唐褚遂良《文皇哀冊》

明拓婁東本

1 冊 6 開 另題跋 1 開半 紙本

鑒藏印 :鮑問梅過眼記(朱) 丹徒姚氏珍藏(朱) 秋農鑒藏(朱) 我思

古人(白) 煙雲供養(朱) 泰和蕭紹棻芸浦印(白) 蕭紹棻印

(白) 芸浦珍藏(朱) 芸浦(朱) 雨甸寶藏(白)蕭雨甸印(朱)

題跋 :1. 光緒紀元(1835)三月中浣,得此帖於東亭,秋農主人誌。

2. 余憶弱冠時在鴛湖客中見褚書哀冊、枯樹賦兩本…是卷拓手既佳,

精采畢露,趙董發源絲毫不爽。思翁且謂米老醉心哀冊,然則宋元

諸家皆以公為法而追二王者。惜餘年哀目眊無能一摹,惟展卷自誇

眼福,玩不釋手而已。褚公為余同里。余少時屢過公祠。壁上有高

爽泉先生手臨聖教序。客遊後時時夢想兵燹兩經,不知已沒蓬蒿否。

此卷得留余齋數日不止三宿、索靖碑下,且如身在公祠下重遊一次也。

錢唐鮑逸問叟客海上謹觀並跋後。

3. 褚登善文皇哀冊真跡舊藏吳江史氏…此尚是史刻舊本,近亦頗不易

得。或云米海岳臨,非也。徐浩論書云褚得其肉,此帖近之。芸浦。

提要 :《文皇哀冊》亦稱《太宗哀冊》,傳為唐貞觀二十三年(649)為悼念太

宗李世民崩殂所撰之文,小字行書五十八行,凡六百八十五字。書法

秀美娟麗,用筆精道。

是帖為明拓本,淡墨擦拓,頗具神采,末有鮑逸、蕭紹棻等人跋文。

經校對,與《中國書法名品展》之《文皇哀冊》屬同石本,秦公先生

稱之為“婁東本”。此本稀見,目前僅見數本而已。

參閱 :《中國書法名品展》P92、137,中華書店,1988。

[XIAO SHAOFEN AND BAO YI] CHU SUILIANG WEN

HUANG AI CE

Ink-rubbing in Ming Dynasty

1 volume of 6 pages plus one and a half pages of inscription

開本 :33.5×18cm

RMB: 20,000-30,000

跋者簡介 :1. 鮑逸(清),字問梅,號南野老人。錢塘人。性淡泊,不求仕進。

好文工書,善畫梅,尤精刻印,富收藏。

2. 蕭紹棻(1837 ~ 1910),字茂林,號芸浦。江西泰和人,同治、

光緒間揚州著名鹽商,家富鉅資,擅書法,家藏金石書畫精品

頗多。

晚本

第232页

4815

肅府本淳化閣帖十卷

清嘉道間拓本

2 函 10 册 紙本

提要 :《淳化閣帖》編刻於北宋淳化三年(992),共十卷,收錄自漢至唐期間

書法墨蹟,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 103 人的 420 篇作品,第

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

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叢帖,

被後世譽為“叢帖始祖”。此套明刻蘭州肅府本,白宣紙精拓,剪裱舊

裝保存。

SU FU BEN CHUN HUA GE TIE (10 vols)

Ink-rubbing between Jiaqing and Daoguang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2 cases of 10 volumes

開本 :27×17.7cm

RMB: 10,000-20,000

左:本拍品 右:清末拓本

第233页

4816

李輔中題跋《思古齋石刻》

清拓本

1 冊 2 開 紙本

鑒藏印 :韻初所得金石文字(白) 李輔中印(朱白) 僧允(白)

提要 : 思古齋刻石,一面《黃庭經》,一面《蘭亭序》。傳明代出於安徽潁上縣井中,

故又稱“潁上黃庭經蘭亭序”。完石首有“思古齋石刻”五篆字,亦稱“思

古齋黃庭經蘭亭序”。明末石裂為數塊,至民國間,殘石仍在南照楊硯

農家珍藏。1950 年被政府收藏。今存安徽省博物館。

此本推篷裝,內收《黃庭》《蘭亭》二種,綾邊托裱,李輔中民國

二十一年(1932)墨筆題跋,稱此本為沈韻初舊藏之物,“以足搨校之,

神韻相去不遠”。

[LI FUZHONG] SI GU ZHAI SHI KE

Ink-rubbing in Qing Dynasty

1 volume of 2 pages

黃庭經 :20×42cm 蘭亭 :21.5×45cm 開本 :21.5×13cm

RMB: 16,000-20,000

跋者簡介 :李輔中 (1873 ~ 1954),字僧允、台庵,徐州府蕭縣人。一生酷愛

收藏古字畫及碑、帖、金石,其書齋名為“二—蔔硯齋”。他一生

善遊歷,又好為當地佛寺義務題書,徐州雲龍山大士岩石柱對聯

及中山堂西隔壁“稻香村”為其所書。

藏家簡介 :沈樹鏞(1832 ~ 1873),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室名靈壽華館、

漢石經室等,江蘇南匯人。咸豐九年(1859)舉人,官內閣中書。

工書法,精鑒別,收藏金石書畫甚富,與趙之謙合纂《續寰宇訪

碑錄》,著有《養花館書畫目》,《漢石經室金石跋尾》等。

第235页

4817

定武本蘭亭序

舊拓本

1 盒 1 卷 紙本

鑒藏印 :詔勘石經(朱) 阮元印(朱) 荷屋(朱) 吳榮私印(白) 吳榮

光印(白) 榮印(白) 荷屋所得古刻善本(朱)

提要 :《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後世摹刻浩如煙海,碑帖鑒藏家

朱翼盦曾言 :“宋南渡後,蘭亭家刻一石化身千億,欲於數百年後定為

某本某本,其難固也。”《定武蘭亭序》因北宋時發現于河北定武縣,

故名,為《蘭亭》諸刻之冠。

此卷即為定武系統,舊裝保存,淡青色絹邊,米黃色隔水,瓷質軸心,

配玉別子。前收蘭亭墨拓,首行末筆缺“會”字。後接榮芑(款)、陳

繹曾(款)、王士熙(款)、趙熙(款)、韓逢禧(款)、王澍(款)題跋,

又廣東金石名家吳榮光題跋四則,考據版本,倡和前人,並阮元觀款。

榮芑(宋),字次新,東平(今山東東平)人,生活在淳熙前後。著有

《絳帖釋文並說》一卷。

陳繹曾(元),字伯敷,一作伯孚,自號汶陽左客,又稱小拙先生。處

州(今浙江麗水)人。至正三年 (1343) 四月至四年二月,以將仕佐郎、

翰林國史院編修之職與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合撰《遼史》。

王士熙(約 1265 ~ 1343),字繼學,東平(今屬山東)人。王構長子。

王士熙在至治、泰定間活躍於館閣,與袁桷、馬祖常等人唱和在前,

“元四家”虞(虞集)、楊(楊載)、範(範梈)、揭(揭傒斯)繼起於

後。詩文集《江亭集》未見傳本,詩散見於總集,文章保存在《元文類》

等書之中。

韓逢禧(1576 ~約 1655),字朝延,號古洲,有半山草廬,又號半山老人。

韓世能長子 , 以父蔭人仕,天啟元年 (1621) 任雷州(今屬廣東)知府。

是韓世能書畫收藏的主要繼承者。

王澍(1668 ~ 1743),字若林,號虛舟,亦自署二泉寓居、恭壽老人,

良常山館主人,別號竹雲,江蘇金壇人。康熙五十年進士。精鑒古,

尤工書法,法歐陽詢,亦工篆書,稱一時好手。著有《古今法帖考》《淳

化閣法帖考證》等書。

DING WU BEN LAN TING XU

Old ink-rubbing

1 case of 1 scroll

拓本 :28×73cm 題跋 :26.5×423.5cm

RMB: 1,500,000-1,800,000

跋者簡介 :1. 阮元(1764 ~ 1849),字伯元、良伯、梁伯,號雲台、芸台、

雷塘盦主,晚號頤性老人等,室名節性齋,江蘇儀征人。乾隆

五十四年(1789)進士,授編修。歷任工部侍郎、浙江巡撫,湖廣、

兩廣、雲貴總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諡文達。著述宏富。

亦工書畫,精鑒賞,尤精篆隸。被尊為一代文宗。

2. 吳榮光(1773 ~ 1843),字殿垣,一字伯榮,號荷屋,晚號石

雲山人,室名筠清館等,廣東南海(今廣州)人。嘉慶四年進士。

精金石之學,工書能畫。

第236页

殷孟倫(1908 ~ 1988),字石臞,室名結桂簃,四川郫縣人。當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1932 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1935

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文學研究院,1937 年“七七”事變前回國。1941 年任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45 年兼任中央大學中

文系副教授。1953 年到青島,任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古漢語教研室主任、語言研究室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和《文史哲》編委會委員。

1958 年隨山東大學遷往濟南。1980 年後當選為山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山東語言學會理事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

語言學會理事,漢語音韻學研究會顧問。

殷孟倫先生治學嚴謹,在文字、音韻、訓詁及版本、目錄、校勘和史地考證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詣。早在建國前就有《謝靈運詩》、《中

國語言學概說》、《程瑤田〈果裸轉語記 > 疏證》等著作出版 ;建國後,又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訓詁學概論》、《古漢語簡論》、

《子雲鄉人類稿》等 10 餘種專著、數十篇論文傳世。其《程瑤田〈果裸轉語記〉疏證》、《〈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解釋》、《訓詁學的回

顧與前瞻》、《段玉裁和他的〈說文解字注〉》、《王念孫父子〈廣雅疏證〉在漢語研究史上的地位》、《莫友芝與〈韻學源流〉的關係質疑》、

《試論碎葉城在唐代的地理位置》等論文和專著,在海內外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時值西泠拍賣成立二十週年之際,本專場承蒙殷孟倫先生家屬支持,得以開設此藏書專題。此批藏書共計百餘件,不僅版本精妙,

也從側面向我們展示了殷孟倫先生踏實嚴謹的治學生涯 :

首先是關於詩歌文辭之學,占此批藏書之大宗。諸如 :明崇禎六年(1633)蔣氏三徑草堂刻《唐韓昌黎集》、翁同龢題跋翁方綱舊

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秀野草堂精寫刻《昌黎先生詩集註》、清乾隆間揚州藝古堂精寫刻《玉溪生詩意》、清初寶翰樓刻《李長吉

昌谷集句解定本》、明刻《東坡集選》、清道光十年(1830)刻《東坡事類》、清乾隆間山雨樓精寫刻《杜詩提要》、清康熙六年(1667)

季振宜靜思堂刻《杜工部集》等,可見其詩詞功底,也足以反映殷孟倫先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尤其在韓愈、李商隱、杜甫、蘇軾等

幾家詩詞註本上,格外鑽研 ;

其次是對漢語歷史發展的研究。四十年代初,因為教學需要,開始涉及語言文字之學。藏書中亦可見一批諸如 :殷孟倫批校清光

緒十四年(1834)湖北書局刻《爾雅義疏》、明刻《洪武正韻》、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康熙甲子史館新刊古今通韻》等前人語

言學著作。依託對這些古籍的廣覽博取,使得殷孟倫先生在治學上考證精詳、言必有據,碩果頗豐。以《爾雅》為例,即有《從 < 爾

雅 > 看古漢語詞匯研究》《爾雅簡說》《爾雅纂疏》等專著留世 ;

再者是對同時期師友著作、觀點的關注。諸如 :殷孟倫過錄汪辟疆評註《李義山詩集》、過錄黃侃批校《爾雅郭注義疏》等,不僅

直接繼承了章太炎、黃侃等師友與時俱進的治學方法及學術系統,也在注語中提出了融通的自我見解。

此外還有好友程千帆為其書齋書匾、題壽聯,以及自用硯等綜合呈現。琳瑯並置,既可縱觀其學術發展之脈絡,又得見師友之生

平交往。誠邀諸位書友蒞臨,共品先生“坐擁書城,其樂無窮”之有味人生⋯⋯

程千帆與殷孟倫 殷孟倫晚年為友人題扇

第 4818 號至第 4932 號為殷孟倫教授結桂簃藏書專題

殷孟倫教授藏書處一角

第237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18

程千帆(1913 ~ 2000) 隸書 為殷孟倫書 結桂簃

1985 年作

1 幅(畫心) 宣紙

款識 :乙丑夏,為石臞兄作。千帆。

鈐印 :知白守黑(朱) 千颿七十以後作(朱)

說明 :殷孟倫上款,由其家屬友情提供。結桂簃為先生室名。

CHENG QIANFAN CALLIGRAPHY IN OFFICIAL SCRIPT

Written in 1985

1 piece

Note: Dedicated to Yin Menglun

Provenance: Provided by Yin Menglun's family.

34×68cm

RMB: 10,000-30,000

作者簡介 :程千帆(1913 ~ 2000),原名逢會,改名會昌,字伯雯,又字平帆,四十以後,別號閑堂。

湖南寧鄉人。古典文獻研究家。先後任教于金陵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後任

南京大學教授。1951 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武漢作協主席團委員、湖北省文聯委員、

省政協委員、武大中文系主任等職。著有《目錄學叢考》《古詩考索》《唐代進士行

卷與文學》等。

第238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19

程千帆(1913 ~ 2000)

為殷孟倫作 賀壽隸書八言聯

1986 年寫本

對聯 紙本

識文 :許學祭尊益部耆舊,名高北斗壽比南山。

款識 :石臞尊兄先生八秩大慶。丙寅(1986)秋小弟

程千帆拜賀。

鈐印 :千颿詞翰(白) 閒堂(朱)

說明 :殷孟倫上款,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CHENG QIANFAN EIGHT-CHARACTER

COUPLET IN OFFICIAL SCRIPT

Written in 1986

Note: Dedicated to Yin Menglun

Provenance: Provided by Yin Menglun's family.

102×23.5cm×2

RMB: 10,000-30,000

作者簡介 :程千帆(1913 ~ 2000),原名逢會,改名

會昌,字伯雯,又字平帆,四十以後,別

號閑堂。湖南寧鄉人。古典文獻研究家。

先後任教于金陵大學、四川大學、武漢

大學,後任南京大學教授。1951 年加入

九三學社。曾任武漢作協主席團委員、湖

北省文聯委員、省政協委員、武大中文系

主任等職。著有《目錄學叢考》《古詩考索》

《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等。

第239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0

殷孟倫舊藏陳師曾銘銅墨盒及自用硯三方

4 件 石質、銅質

提要 : 此拍品為殷孟倫自用硯台、銅墨盒共四件,其中,雲紋硯一方(附木盒)、荷葉圭形硯一方(附木盒)、

陳師曾銘銅墨盒一方、帶蓋大方形硯一方。是為殷孟倫先生學術生活之珍貴遺存。

說明 :殷孟倫上款,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YIN MENGLUN] A BRONZE INKSTICK CASE INSCRIBED BY CHEN SHIZENG AND

THREE INKSTONES

4 pieces

尺寸不一

RMB: 無底價

第240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1

王綬珊舊藏《韓筆酌蠡三十卷》

( 清 ) 盧軒 撰

清雍正間精寫刻本

2 函 10 册 竹紙

鑒藏印 :杭州王氏九峰舊廬藏書之章(朱)

提要 :是書為清代海寧學者盧軒所作《韓集》注釋,取“杜詩韓筆”之意命名。

其中文章及考異評註以朱氏光裕堂本為主,兼采東吳徐氏本,並小字

抒以己見,可見清中期《韓集》校註之一斑。

此本前刊趙弘恩、張廷璐、宋犖、程崟序言,次年譜、本傳、文錄序、

例言、韓筆敘說及目錄,寫刻雋美,舊裝保存。此書于雍正八年(1730)

梓行,乾隆十四年(1759)程崟補入方苞評語再印,此為乾隆十四年

(1759)以前印本。

參閱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 / 唐五代別集 P1204,線裝書局,2005。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WANG SHOUSHAN] HAN BI ZHUO LI (30 vols)

Block-printed in mid-Qing Dynasty

2 cases of 10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20.2×11.8cm 開本 :28.5×17.5cm

RMB: 10,000-30,000

藏家簡介 :王綬珊(1873 ~ 1938),名體仁,字綬珊,室名九峰舊廬,浙江

紹興人。以經營鹽業起家,嗜典籍,以钜資收得瞿氏鐵琴銅劍樓、

鄧氏群碧樓等藏宋元善籍百餘種,及各省府、縣誌兩千餘種,不

乏海內孤本。又《九峰舊廬藏書目錄》、《九峰舊廬方志目錄》。

第241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2

王蔭槐、丁福保等舊藏《韓子文鈔十卷》

(唐)韓愈 撰,(清)林明倫輯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文起堂精寫刻本

1 夾 4 册 竹紙

鑒藏印 :盱眙王氏十四閒書樓藏書印(朱) 丁壽康印(白)丁壽康讀書記

(白) 善本(朱) 無錫丁福保字仲祜別號疇隱(白) 福保校閱

(白) 丁福保讀書記(朱) 丁福保印(朱) 錫元私印(白)

提要 :是書為清乾隆間衢州知府林明倫所輯韓愈文集,內收賦、雜著、書、序、

記等百餘篇,段註其義法於下,以便後人誦習。

此本前刊牌記、序言及目錄,卷末鐫“浙杭錢塘門外直街湯瑞華鐫印

裝釘”刊記,迭經王蔭槐父子及丁福保、殷孟倫等人舊藏,刻印俱佳,

頗為罕見。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WANG YINHUAI, DING FUBAO, ET AL.] HAN ZI WEN CHAO

(10 vols)

Block-printed by Wenqitang in 1756

1 case of 4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8×12.8cm 開本 :26.5×16.4cm

RMB: 10,000-30,000

藏家簡介 :1. 王蔭槐(約 1785 ~?),字子和,一字味蘭,盱眙(今江蘇省

盱眙縣)人。清代嘉慶朝癸酉年舉人,大挑教職。著名詩人,

著有《蠙廬詩鈔》。自家築有偶園,在第一山麓,藏書萬卷。

2. 王錫元(1824 ~ 1911),字蘭生。江蘇盱眙人。清同治四年(1865)

乙丑科。曾任盱眙知縣、吏部文選司主事、淮安府裡河同知。

王蔭槐之子。好藏書並金石字畫,多宋明善本,室名“十四間

書樓”。

3. 丁福保(1874 ~ 1952),字仲祜,又字梅軒,江蘇常州人,居無錫。

朴學大師,精鑒古,中國古泉學會會長。著名收藏家,收藏著

述頗豐。

第242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3

唐韓昌黎集四十卷 外集十卷 遺文一卷

(明)槜李蔣之翹 注

明崇禎六年(1633)蔣氏三徑草堂刻本

18 册 竹紙

鑒藏印 :佐輔六經之文(白)

提要 :是書為明末清初嘉興藏書家、刻書家蔣之翹所輯《韓柳全集》之《韓

集》。內收韓愈詩、書、啓、序等,小字註文,在廣泛輯錄舊本的基礎

上,新增時人觀點。

此本前刊牌記、陳繼儒等二家序言、論例及目錄,半葉九行,行十七字,

書口下鐫“三徑藏書”字樣,末收遺文一卷及附錄。內有前人墨筆批註,

考據典籍,品評文意。

參閱 :1.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 / 唐五代別集 P1202,線裝書局,2005。

2.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P624,上海辭書出版

社,1999。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TANG HAN CHANG LI JI (40 vols), WAI JI (10 vols) AND YI

WEN (1 vol)

Block-printed by Sanjingcaotang in 1633

18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9×13.5cm 開本 :26.5×16.5cm

RMB: 20,000-30,000

第243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4

翁同龢題跋、翁方綱舊藏《昌黎先生詩集註十一卷》

(清)長洲顧嗣立 刪補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秀野草堂精寫刻本

1 函 2 册 竹紙

鑒藏印 :進呈御覽(朱) 別裁偽體親風雅(白) 常熟翁同龢藏本(朱) 大

興翁氏石墨書樓珍藏圖書(朱) 翁方綱印(朱) 覃谿(白)

提要 :清代顧嗣立秀野草堂刊《昌黎先生詩集注》為韓愈詩文集的首個單刻本。

由吳郡名工鄧明璣、曾唯聖所刻,《清代版本圖錄》讚為 :“其時寫刻

精本”。

此本前刊牌記、序言、凡例、本傳、年譜及目錄,內有朱筆圈點,及

翁同龢墨筆題句一紙。寫刻雋美,紙墨俱精。

參閱 :1. 《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 / 唐五代別集 P1203,線裝書局,2005。

2. 《清代版本圖錄》P72,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WENG TONGHE, WENG FANGGANG] CHANG LI XIAN

SHENG SHI JI ZHU (11 vols)

Block-printed by Xiuyecaotang in 1699

1 case of 2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9×15cm 開本 :29×17.8cm

RMB: 20,000-30,000

藏家簡介 :翁方綱(1733 ~ 1818),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蘇齋、彝齋,

北京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國子監司業、禮部侍郎、

內閣學士、鴻臚寺卿、內閣侍讀學士。精鑒賞,富藏書。金石、譜錄、

書畫、詞章之學冠絕一時。尤精書法,與劉墉、梁同書、王文治

並稱為“翁劉梁王”四大家。

跋者簡介 :翁同龢(1830 ~ 1904),字叔平、聲甫、訒夫,號瓶庵、松禪、

玉圃、瓶笙,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狀元。歷任戶部尚書、軍機

大臣、協辦大學士。為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垂三十年。工詩文,

擅畫山水、木石、雜畫。工書,稱同、光間書家第一,名聞于時。

第244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5

昌黎先生詩集注十一卷 本傳一卷 年譜一卷

(清)長洲顧嗣立 刪補

清道光間膺德堂刻據秀野堂本重刊朱墨套印本

1 函 4 册 白紙

提要 :清代顧嗣立秀野草堂刊《昌黎先生詩集注》為韓愈詩文集的首個單刻本,

此本據秀野草堂本翻刻,朱墨套印,朱筆為何焯批點,墨筆為朱彝尊

批點,並校以博西齋手錄何焯、朱彝尊批韓詩本,堪稱善備。

此本前刊牌記、原序、凡例、新序、新凡例、本傳、年譜及目錄,末

附跋尾,舊裝保存,品相尚佳。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CHANG LI XIAN SHENG SHI JI ZHU (11 vols), BEN ZHUAN (1

vol) AND NIAN PU (1 vol)

Block-printed by Yingdetang in Daoguang period of Qing Dyansty, based

on the edition of Xiuyetang

1 case of 4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9×14.8cm 開本 :30.4×18.2cm

RMB: 無底價

第245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6

昌黎先生詩集注十一卷 本傳一卷 年譜一卷

(清)長洲顧嗣立 刪補

清光緒九年(1883)廣州翰墨園刻套印本

4 册 白紙

提要 : 韓愈詩文宋以來便是合刊,自清代顧嗣立首次單刻詩集。後膺德堂重

刊並用朱墨二色套印,翰墨園又據膺德堂本重刊三色套印,朱筆為何

焯批點,藍筆為朱彝尊批點,校勘精審,是為嶺南地區刊刻代表。

此本前刊牌記、顧嗣立原序、彭邦疇序言、博明序言、原凡例、凡例、

本傳、年譜及目錄,末附跋尾。套印雅緻,舊裝保存。

[YIN MENGLUN] CHANG LI XIAN SHENG SHI JI ZHU (11

vols), BEN ZHUAN (1 vol) AND NIAN PU (1 vol)

4 volumes

Block-printed by Hanmoyuan in 1883

半框 :18.7×15cm 開本 :29×17cm

RMB: 無底價

4827

昌黎先生集四十卷

(唐)李漢 編

清光緒十五年(1889)廣州萃文堂刻玉山文瀾閣藏板印本

1 函 8 册 竹紙

提要 :是書為唐代文學家韓愈文集。歷來版本眾多,此為清末廣州地區付刊

之本。

此本前刊牌記、序言,末附遺文。綾邊包角,品相尚佳。

CHANG LI XIAN SHENG JI (40 vols)

Block-printed by Cuiwentang in Guangzhou in 1889, collected by Yushan

Wenlange

1 case of 8 volumes

半框 :18.8×13.5cm 開本 :26×15.5cm

RMB: 無底價

第246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28

莊嚴舊藏《韓文四十卷 外集十卷 集傳一卷 遺文一卷》

(唐)韓愈 撰 李漢 編

日本嘉永七年(1854)刻本

6 厚册 日本皮紙

鑒藏印 :愛智樓(朱) 北平莊氏藏書(朱)

提要 :是書為日本嘉永七年(1854)據明刻韓文代表之嘉靖游居敬本覆刻。

前刊韓文序、刻韓柳文序及目錄,內有日人朱墨二筆圈點及批校,舊

裝保存。

[ZHUANG YAN] HAN WEN (40 vols), WAI JI(10 vols), JI

ZHUAN (1 vol) AND YI WEN (1 vol)

Block-printed in Japan in 1854

6 volumes

半框 :18.5×13cm 開本 :25.8×18cm

RMB: 無底價

藏家簡介 :莊嚴(近代),又名莊尚嚴,字慕陵,號六一翁,一九二四年北京

大學哲學系畢業。後進清宮善後委員會做清點故宮文物的工作,

四十年代末帶家眷從大陸護送故宮古器物到臺灣,在台中任故宮

古物館館長,外雙溪故宮博物院落成改任博物院副院長,一九八

零年在臺灣去世。

4829

韓文考異四十卷 外集十卷 傳一卷 遺文一卷

(宋)朱子 撰

清光緒十八年(1892)傳經堂刻本

1 函 16 册 白紙

提要 :是書亦名《昌黎先生全集考異》,是宋代學者朱熹為韓愈文集所作的考

證,也是一部有關研究昌黎文集版本的重要文獻。

此本前刊牌記、跋汪季路書、凡例、李序、原序及目錄,後附卷末。

舊裝保存,品相尚佳。

HAN WEN KAO YI (40 vols), WAI JI (10 vols), ZHUAN (1 vol)

AND YI WEN (1 vol)

Block-printed by Chuanjingtang in 1892

1 case of 16 volumes

半框 :17.4×13.3cm 開本 :26×15.5cm

RMB: 無底價

第247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30

李士棻舊藏《讀韓記疑十卷 首一卷》

(清)嘉興王宋賢 著

清嘉慶五年(1800)刻本

6 册 白紙

鑒藏印 : 忠州李芋仙隨身書卷(朱) 芋仙所藏(朱) 漢軍楊氏竹趣華初閣

收藏經籍金石記(朱)

提要 :是書為清代嘉興學者王元啟所撰韓愈著述及生平考釋之作,內對東雅

堂本、五百家註本、王伯大本等歷代版本均有指正之功。

此本前刊牌記、弁言及卷首,舊裝保存。

[LI SHIFEN] DU HAN JI YI (11 vols)

Block-printed in 1800

6 volumes

半框 :18×13.2cm 開本 :26×15.2cm

RMB: 無底價

藏家簡介 :李士棻(1821 ~ 1885),字重叔,號芋仙,號二愛山人、悔余道

人,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清藏書家、詩人、書法家。藏書極

富,編有《忠州李氏藏書草目》。藏書印有“忠州李芋仙珍藏書籍

之印”“耕讀山房珍藏”等。著有《天瘦閣詩草》《天補樓行記》等。

4831

昌黎先生詩增注証訛十一卷

(清)長洲顧嗣立 刪補 當塗黃鉞 增註証訛

清咸豐七年(1857)四明鮑氏二客軒精寫刻本

4 册 竹紙

鑒藏印 :安陸劉蕃珍藏金石圖書之印(朱)

提要 :是書為清代學者當塗(今安徽馬鞍山)黃鉞以吳門顧嗣立注韓愈詩集

為底本,廣搜博覽,增其遺漏,正其訛誤,自乾隆壬辰(1772)迄道

光辛卯(1831)歷六十年成書,道光年間由其子刊行。

此本前刊序言、凡例、本傳、年譜及目錄,書口下鐫“二客軒”字樣,

末附後序。寫刻雋美,墨色精良。

CHANG LI XIAN SHENG SHI ZENG ZHU ZHENG E (11 vols)

Block-printed by Erkexuan in 1857

4 volumes

半框 :19×14.5cm 開本 :28.5×18cm

RMB: 無底價

第248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32

杜工部五言詩選直解三卷 七言詩選直解二卷 年譜一卷

(清)四明范廷謀 註釋

清雍正六年(1728)稼石堂精寫刻本

5 册 白紙

提要 :是書為清代學者四明(今浙江寧波)范廷謀輯評杜甫詩作。按五言、

七言分類編排,先注字句,後加評說,其間考據舊籍,多有可取之處。

此本原簽保存,前刊牌記、弁言及自序。五言前附目錄,末附年譜及本傳 ;

七言前附目錄,末附二家跋尾。內有前人朱墨二筆圈點,並校他本品

評詩意,考訂音韻。通篇寫刻上板,字體秀美,刻印俱佳,流傳較罕。

參閱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 / 唐五代別集 P1194,線裝書局,2005。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DU GONG BU WU YAN SHI XUAN ZHI JIE (3 vols), QI YAN

SHI XUAN ZHI JIE (2 vols) AND NIAN PU (1 vol)

Block-printed by Jiashitang in 1728

5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8×13.5cm 開本 :27.8×17.4cm

RMB: 10,000-20,000

第249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33

杜詩提要十四卷

( 清 ) 歙縣吳瞻泰 輯

清乾隆間山雨樓精寫刻本

4 册 竹紙

提要 :是書為清代安徽學者吳瞻泰所撰杜甫詩作注評選本。其於杜詩記事纂

言,循法析理予以提要,故以評論為主,以注釋為輔,旨在“抉剔其章法、

句法、字法,使學者執要以求,以與史法相證,則有從入之門。”

此本前刊牌記、汪洪度序言、自序、略例、本傳及目錄,末附後序。

卷十有舊補鈔十九葉。寫刻雋美,拍場罕見,舊裝保存。

參閱 :《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 / 唐五代別集 P1194,線裝書局,2005。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DU SHI TI YAO (14 vols)

Block-printed by Shanyulou in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Dynasty

4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7.5×14cm 開本 :26.3×16.2cm

RMB: 10,000-20,000

第250页

4818

號 4932號為殷孟倫教授

4834

杜詩闡三十三卷

(清)華亭盧元昌 述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書林孫敬南刻本

8 册 竹紙

提要 :是書全名《思美廬杜詩闡全集》,為明末清初學者華亭盧元昌讀《杜詩》發微之作,自乙巳(1665)

至壬戌(1682),近二十年研究成果,不求博引,但在闡明義旨,詳述清晰。

此本前刊牌記、魯超序言及自序,每卷前附目錄,內有前人朱筆圈點,舊裝保存。

說明 :殷孟倫教授舊藏,由其家屬友情提供。

DU SHI CHAN (33 vols)

Block-printed by Sun Jingnan in 1686

8 volum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Yin Menglun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半框 :18.5×13.5cm 開本 :25×17cm

RMB: 20,000-30,000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期刊的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