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214白、水、仙三个简单平实的字眼,组合在一起便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白水仙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清新脱俗,静静地端坐在碧洲一隅,气定神闲地看着山乡剧变,青翠欲滴的竹山林海,恰似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又像一排排肩并肩手拉手的卫兵。竹林透着那种流动的绿,挺拔茂盛,株株直指云霄。清冽的山泉叮咚作响,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手掬一把山泉,或喝,或洗,都会让人神清气爽。青山绿水,交相辉映,透着一股童稚而娴静的生气,顿时让人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了不少。水雾迎面扑来,打在脸上,凉凉的,银河飞奔而下,水花四溅,隔着水帘,大山如同一位娇羞的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徐徐向我们走来,流泻的空气中仿佛弥漫着花草淡淡的芬芳,让人未饮先醉,怎能忘怀!物之美如果要给遂川美食赋予一个色彩,我会选择金色,金灿灿的金橘果子,黄澄澄腊味十足的板鸭,还有香脆可口的豆饼……我喜欢在冬日的橘园里漫步。阳光显得温顺暖人,放眼望去,果树透着深绿,点点金橘挂满枝头,仿佛有数不尽的小灯笼在风中甜甜地欢笑,树枝也被压弯了腰,诉说着家乡亘古不变的美丽。绿树金果让人耳目一新,而金橘经过温差的洗礼而变得更加香甜。这里的金橘,果色金黄,皮薄肉厚,汁多香甜。...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201
“五一”过后,夏天说来就来了。连续几天,天空都格外的高,格外的蓝。
无澜的日子,安安静静,平平淡淡。和往常一样,晚上六点半我从家里出发,相约 L 一起步行去球馆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
行至泉江大桥,我不经意地发现,头顶上的云,真美!此时天上的云像凤凰,像大雁,像一捧捧蓬松的白羽毛,又像满满开着的芦苇花,铺散在天际。我索性站在桥上,拿出手机拍了起来,并在朋友圈晒了几张。T 在我的朋友圈里留言评论:“当下的云很美,当下的生活也是最美好的。中午我去加班,太阳很晒,但每天都能这样走在太阳底下,感受太阳的炙烤、地面的烘焙,好像也不错。”是的,每个晴好的天,每个晴天的黄昏,天上的云都有
第202页
202
这般的美丽,只是我不曾留心,错过罢了。万物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我随手又拍了几张照片发给T,有路边玩耍的小孩,牵手散步的情侣,还有推板车叫卖水果的小贩,挑着箩筐的卖菜大妈。T 回复说“人间烟火,平淡是真。只要你有一颗平和宁静的心,很多东西都是最好的风景,最真的艺术。”这时,两个五、六岁的孩童各踏着一辆滑板车从我们身边一溜而过,远远地洒下一阵嬉笑声。L 说,小孩之所以开心快乐,就在于他们容易满足,活得简单。L 是县城的一位小商人,夫妻俩开了一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熟食品店,上有近八旬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小孩在读高中。虽然生活压力不小,但 L 白天干活,晚上打球,整天乐呵呵的,从不见他烦忧,他的微信就取名为“简单”。我和 L 一边行走,一边聊着当下新冠疫情对百姓生活的
第203页
203
影响。看着昔日热闹的东路大道如今冷冷清清,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禁感慨,人要生存,还真有点难。而我每天工作之余,可以读书,可以打球,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小美好大自在,真是值得珍惜和感恩。昨天下乡汤湖镇高塘村,我采了一束路边的野菊,回来插在书桌上的花瓶里,灌上水。今天早上起来,一簇黄色的小巧玲珑的花朵就绽放在书桌的一端,我惊喜不已。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小美好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每天早晨可以爬到楼顶园子里看一看生机勃勃的青菜,每天傍晚在机关院子里散步时可以听到小鸟动人的歌声,等等。日子很平静,也很安详,年过半百的我,生活就像泉江河岸边的缓流那样,平静、舒缓、波澜不惊,但也总有小确幸泛起动人的涟漪。我明白,人要懂得满足,要感恩平淡。一百六十多年前,美国作家梭罗离开居住的城市,走入
第204页
204
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扛起斧头,开始自耕自作的生活。回归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个自然中的人,一个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处,领略自然的真谛。他在书里写道:“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的地方。我是它的石岸,是掠过湖心的一阵风。在我的手心里,是它的碧水,是它的白沙,而它最深隐的泉眼,高悬在我的哲思之上。”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是杭州灵隐寺的一副对联。意思就是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要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要像梭罗一样,做一个心静平淡,简朴知足的人,才能寻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心如欲壑,厚土难填。”人这辈子有当不够的官,赚不完的钱,若是被欲望掌控,那尽头必是黑暗的深渊。我们
第205页
205
总爱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这样的祝福语,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许多的力不从心,许多的无可奈何。如果总为名所扰,为利所困,为烦恼占据整个内心,那失去的快乐就会太多。曾几何时,我也梦想过,憧憬过。那时的我读王维《酬张少府》,总笑他心死,这样的生活,无趣如枯木。但现在再读起那句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枯木才有风骨,王维将所有的哀愁、悲欢、枯荣、火焰、沸腾,都化成了静默、洒脱、超然、恬淡、达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庄子)时光之急速,人生之匆促,总让人措手不及。昨天的我还是有着一股干劲的青年,现在就快要到退休的年龄了。我那曾经的一身热血,和向往远方的灵魂,在岁月的打磨中终化成了平和与淡然。逝者如斯。在今后每一个不动声色的日子里,愿我们都
第206页
206
能以一颗欢喜平常的心,微笑着去接纳所有的美好。也希望那些浅浅企及的欢喜,总会如约而至。每一天都在重复,每一天都不可复制。缓缓行,慢慢遇,才能活出滋味,活出风景。
此刻,夏天的风已经吹来。我们走在去球馆的路上,感觉到时间如风,吹来夏天的气息。风声呼呼,是催促,是提醒。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游赤石进帆海》谢灵运)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跳动着来了。让我们迎着夏日暖风,行走在生活的道路上,不急不速,感恩平淡,笑看人间美好。愿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心怀善良,风雨无恙。愿我们,低眉有诗意,抬头有远方。不经意间,我和 L 就到了球馆。(写于2022 年9 月)
第207页
207
遂川,我可爱的家乡(遂川,我可爱的家乡,一个用再多的文字也写不完的美丽的家园,一个正在改革开放、振翅待飞的绿色古县。遂川正在张开宽厚的臂膀,喜迎八方来宾!)
第208页
208
遂川,古称龙泉,有着 1800 多年的建县历史,60万人口,3144 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遂川人,对家乡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也喜欢以一个对话人的身份静静地凝视遂川……
这里有源远流长的经典古韵,岁月峥嵘的红色历史,灵秀惬意的山水风光,触动舌尖的浓郁乡味,更有那可亲可敬的乡里乡亲,……一切足以让人心旌摇动,百转千回。古之韵站在堆子前镇鄢溪古村,远远地望着黄氏正亮堂,蓝蓝的天空下,一排古建筑在翠竹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精神。慢
第209页
209
慢走近,双手触碰斑驳的墙体,雨雪侵蚀的刻板绘画,井然有序的“九井十八厅”,历经沧桑的青砖黛瓦,聚敛财气的厅中“天井”,时逾百年的女贞,鹅卵石铺成的巷道,由于潮湿而长的点点青苔,所有这些都诉说着这里虽然久远却曾经有过勃勃的生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民风孕一方美。书香遂川,崇尚教育,书院文化兴盛。离正亮堂不远的燕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前后用了 13 年时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书院布局讲究,回廊曲折,错落有致。轻轻推开书院的大门,栋梁上的“鱼跃龙踞图”,栩栩如生,还有墙上那四个大大的行书“终身乐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穿着素衣的孩子正襟危坐,手里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诗词,先生一手拿着戒尺,一手抚着胡须,在学堂里转悠。朗朗读书声穿透天空,飘向远方。你一定想不到,隐藏在山野之中的燕山书院实行分班制教育,从启蒙教育一直到县学都有,换而言之,燕山书院在当时已经具有近代高中的办学水平,这在全国都实属罕见。
川之秀
第210页
210
来到遂川,一定要去登海拔2120米的江西最高峰“南风面”。南风面因山上常年刮南风而得名。南风面有个村子叫阡陌,在大跃进年代,这是一个全国闻名的“大寨”村,当地村民开山造田,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梯田。那片梯田如链似带、高低错落,特别是那行云如水般的线条,潇洒流畅,仿佛那一层层的梯田就如一行行的诗,行行诗句谱写的都是当地先民们勤劳智慧的歌。每到春夏之交,田里灌满水,徐徐铺展开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明晃晃的,如同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苍翠的青山绿树,好似一幅幅朴实无华的水墨山水画。
山脚下有着冰川时代留下来的地质遗迹“千年冰臼”,由于数千年河水的冲刷,巨石变得雪白细腻,纤尘不染,坐在上面现在还觉得冰雪仍在消融,使人有一种寒冷的感觉。
第211页
211
山泉水从巨石周边缓缓流淌,阻隔山泉的石块上印满了苔痕,印出点点鲜绿。在相对平坦低洼的地方,泉水会形成一个个“池”,据说那就是“仙女洗药池”。我们或席地而坐,或手捧甘泉,或采风取景,或定格留影,可随兴而为。耳边总能想起泠泠淙淙的山泉声,泉声极清朗,脑海里就浮现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循声而去,却一直找不到山泉的所在,而我们早已入山,曲径而通幽。远近高低枝繁叶茂,绿意甚浓,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一层盖过一层。偶尔几只小黄蝶飞过,有时在我们的身上驻足停留,充满了亲切。登上山顶,那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会让你油然而生,还有那绿油油的高山草甸就象一块巨大而完整的地毯,累了,我们可以席地而坐,或是仰天而卧,可以亲吻着大地,和蔚蓝的天空耳语,数着飘荡的白云,如此地自在。山顶上还有南方罕有的寒竹林,秆直立,平滑无毛,叶小而多为青黄色,密密匝匝的,形成了天然的青黄色海洋,也犹如一米来高的断壁,结实得风吹不起半点波澜。茶之语
第212页
212
水为山之眼,茶为山之魂。遂川的狗牯脑茶,早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就获得金奖。清明时节,来到汤湖镇茶山,拾级而上,一行行整齐划一的茶树带,一匝盖过一匝,正吞吐着点点新绿,嫩芽好似踮起脚尖一个劲往上窜。叶片纤细而紧结,深呼吸,贪婪地吸取空气中淡淡的茶香。远处,雨雾缠绵,氤氲伴着云海踱步而来;近处,茶树由近及远,嫩绿渐变成深绿,山峦起舞,慢慢与远处的墨黛山汇合,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如若在山顶小亭,沏上一壶地地道道的狗牯脑茶,叶片在沸水的冲泡下上下翻腾,自由聚散,宛如历经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放眼望去,几个茶农点缀在茶树条带里,她们戴着斗笠,挎着竹筐,食指拇指指间捻着嫩芽尖,手慢慢上提,顺势把刚采摘的鲜叶投入竹筐,脸上洋溢着笑容,乐呵呵地和旁人说着家长里短,时不时还传来爽朗的笑声,一切显得
第213页
213
那么和谐,就是陶渊明追逐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茶汤青碧,透过徐徐升起的缕缕雾气,一簇簇嫩芽儿整整齐齐的立在杯底,煞是好看。小啜一口,淡淡的苦、幽幽的涩、清清的香,顺喉而下,纯纯的甘甜沁人心腑,馥郁芬芳直抵心脾,顿觉绵绵茶香经久蔓延,倍感清爽,回味无穷。水之灵在大汾热水洲,寻找一块平实的石块就地坐下,徒手深刨一个坑,慢慢地就能感觉到砂石烫手,泉水渐渐涌出,指尖湿热,鞋子一甩,裤腿一挽,双脚就沉浸在大自然的温泉之中,卸下一身疲惫,放空自己,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一旁哗啦啦奔流的河水却有点透心凉,抬头便是满目的青山秀林,让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第214页
214
白、水、仙三个简单平实的字眼,组合在一起便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白水仙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清新脱俗,静静地端坐在碧洲一隅,气定神闲地看着山乡剧变,青翠欲滴的竹山林海,恰似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又像一排排肩并肩手拉手的卫兵。竹林透着那种流动的绿,挺拔茂盛,株株直指云霄。清冽的山泉叮咚作响,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手掬一把山泉,或喝,或洗,都会让人神清气爽。青山绿水,交相辉映,透着一股童稚而娴静的生气,顿时让人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了不少。水雾迎面扑来,打在脸上,凉凉的,银河飞奔而下,水花四溅,隔着水帘,大山如同一位娇羞的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徐徐向我们走来,流泻的空气中仿佛弥漫着花草淡淡的芬芳,让人未饮先醉,怎能忘怀!物之美如果要给遂川美食赋予一个色彩,我会选择金色,金灿灿的金橘果子,黄澄澄腊味十足的板鸭,还有香脆可口的豆饼……
我喜欢在冬日的橘园里漫步。阳光显得温顺暖人,放眼望去,果树透着深绿,点点金橘挂满枝头,仿佛有数不尽的小灯笼在风中甜甜地欢笑,树枝也被压弯了腰,诉说着家乡亘古不变的美丽。绿树金果让人耳目一新,而金橘经过温差的洗礼而变得更加香甜。这里的金橘,果色金黄,皮薄肉厚,汁多香甜。轻咬一口,首先是橘类特有的芳香,紧接着是皮
第215页
215
肉的甘甜,又透着果肉的酸甜,慢慢咀嚼,橘香满溢,香甜中透着点点酸,顿时神清气爽。在遂川,凡是吃到类似于豆饼的食物,都会问其出处,仿佛只有吃草林豆饼,才会觉得心安理得。真是吃豆饼识草林,知草林吃豆饼。恰逢圩去草林,在人山人海的农贸市场上,各种各样一排排的豆饼大集会,定会让你应接不暇。上面镶嵌着黄豆、豌豆、花生、白豆……饼色金黄,薄薄的,看得人有些心花怒放,吃起来香脆可口。享誉“腊味之王”的遂川板鸭,选用一斤左右的红毛鸭,经过腌制、烘烤、凉晒后形如月琴,咸中带甜,肉嫩骨脆,味道醇厚。相对于板鸭,个人更偏好斋公鸭。斋公鸭,细究其名,充满乡土的气息,土里土气,却很有家乡妈妈菜、农家小炒的味道。斋公鸭其实就是青椒炒鸭,不同的是青椒只是点缀,却也入了鸭子的味道,里面还搁有本地的朝天椒,
第216页
216
鸭肉熟而不烂,不肥不腻,咸淡适宜,略带辛辣,很是入味。客之情遂川人民热情好客,没事喜欢串串门,聊聊天,喝喝茶,晒晒太阳。我们不喜欢把自己束缚在钢筋水泥般的“囚牢”里,喜欢做常来常往的乡里乡亲,邻里街坊时常走动,说一说家长里短,道一道社会百态。如果谁家有了一道好菜,都会主动匀一些给街坊邻居品尝;如果谁家有了客人,左邻右舍必定奉上家中的美食;如果谁家有啥烦恼困难,乡里乡亲定会聚在一起,帮忙出谋划策。来遂川做客,茶,必然是家中珍品,连平日里主人自己也不舍得吃的;酒,必然是醇正家酿,面对一桌的美食和各
第217页
217
种敬酒词,你会惊奇于主人待客的热情,客醉主醉才算尽兴,这就是遂川人的纯朴。也许,我的乡亲没什么文化,也不会咬文嚼字,但是他们明事理,他们重情义,他们善良感恩,他们勤劳勇敢,他们老实厚道。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躬耕不辍,汗水凝固在土壤里,历经风吹雨打,梦想就随着庄稼作物的茁壮成长而渐渐升腾,慢慢照进了现实。虽然我的乡亲普通而平凡,但他们在我心中是那么厚重巍峨,像一棵棵历经沧桑的参天大树,屹立在泉江河畔,他们见证着泉江的风风雨雨,俯瞰着遂川的日新月异,演绎着家园厚土的华丽转身!
这就是遂川,我可爱的家乡,一个用再多的文字也写不完的美丽的家园,一个正在改革开放、振翅待飞的绿色古县。遂川正在张开宽厚的臂膀,喜迎八方来宾!(写于2018年3月)
第218页
218
有片梯田,叫世外桃源(桃源梯田,是一首清纯甜美的歌,是一幅恬淡静美的水墨画,值得慢慢品赏!)
第219页
219
有着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的桃源梯田位于江西省遂川县的西部山区,海拔大都在600 米以上,常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梯田里种的都是一季水稻。
第220页
220
第一次来桃源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是一个芒种前的下午,跟随老师们去桃源拍片,车过了左安圩镇不远拐进一条通村小路,盘山而上,翻过一座大山就进入了桃源村。
第221页
221
一进桃源,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层层的梯田。田里刚放满水耕耙平整过,远远望去,那层层梯田如链似带、高低错落,特别是那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潇洒流畅,随便一指便是活脱脱的一副水墨田园画。最耐看的是位于高处的那块“望天丘”,那是一个形如月盘般独立的田丘,和其他狭长弯曲形态万千的梯田相比,望天丘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更像天外来客。薄雾笼罩下,朦胧间,望天丘里蓄满了水,好似从天而降的“玉盘”。
看到这崇山峻岭里那大片的梯田,你自然就会被这壮观的景致所折服,仿佛那一层层的梯田就如一行行的诗,行行诗句谱写的都是当地先辈们勤劳智慧的歌。桃源梯田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特别是芒种前,田里放满了水,经过耕耙已没有
第222页
222
什么纷杂之物,显得尤为清纯自然,最能突出它的线条美。阳光下那一丘丘的梯田,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无限的魅力。那弯弯的田埂,所呈现的流畅线条,就像少女飘逸的头发。若是漫天朝霞或是千里余晖,波光粼粼的镜面映射斑斓多变的云彩,蜿蜒起伏、骤然突显的线条将不同的美景禁锢封存后拼接起来,也更突显了云彩的华丽和“魔镜”的神奇。夏天,特别是雨后,站在山路上远远地望去,有一种“山青青兮欲雨,云澹澹兮生烟”的感觉,几缕云雾象白丝巾一样飘移缭绕在半山腰。座落在山间的村子,披着朦朦胧胧的面纱,云蒸雾绕中的梯田,忽明忽暗,虚虚实实,恍若天上人间,神奇又美丽。云雾散去,远处青山如黛,层峦叠翠,近处梯田层层依偎,轮廓分明。田里的禾苗悠然生长,郁郁葱葱,微风吹过,碧波荡漾,景色实在令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
秋天,金灿灿的稻子从山顶沿着梯田优美的弧线蜿蜒至
第223页
223
山脚,真是层层梯田层层金,而望天丘如同一个盛满稻谷的金盘,明亮而耀眼,那种丰收的景色美不胜收。穿行在夹杂着野草和泥土芬芳的稻田间,颗粒饱满、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风吹稻浪,连绵起伏,犹如一曲动人的乐章,好一幅让人心醉的金秋美景图。金色稻穗一层盖过一层,从山脚一直延伸,恰似通往丰收幸福的天梯一般,令人充满希冀,心潮澎湃。
冬天,桃源梯田多了一分坦荡、自然、素雅,少了其它时节特有的热烈、浓郁、美艳。田埂上枯黄的杂草里透着点点深绿,干瘪的稻茬呈现出了丰收喜悦,而田间积攒着深深浅浅的水洼,一层层,一块块,明晃晃的,伴着周围清瘦深沉的山峦,也别有一番风情。隆冬里,白雪覆盖层层田畔,洒脱流畅的线条如游龙般棱角分明,梯田也披上了宽大的银
第224页
224
色缎袍,此时的桃源更像个雍容华贵的女子在浅唱低吟……桃源居住的都是客家人,他们热情好客,脸上永远挂着朴实得略显土气的笑容。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到当地的老表家里坐一坐聊聊天,他们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茶最好的烟来招待你。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客家人特有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那散落在大山里的一栋栋泥巴墙的房子,黄墙灰瓦,守望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梯田,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桃源的过去和将来。听当地的老表说,近几年,随着乡村游的发展,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江西电视台走进桃园之后,来这旅游观赏梯田的越来越多,有国内的也有境外的,有来看一看吃一餐农家饭就走的,也有一来就住几天半个月从事绘画摄影创作的,有时一天来近千人。桃源的确很美,这种原生态的自然人文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每一次来到桃源都有不同的收获,随性,随行,随拍……一抹斜阳,一丝清风,一段足迹……漫步在桃源的青山绿水间,给人一种难得的悠闲和超然之感,也许,陶渊明一生追逐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桃源梯田,是一首清纯甜美的歌,是一幅恬淡静美的水墨画,值得慢慢品赏!(写于 2016 年10 月)
第225页
225
珠溪,一块藏在大山里的璞玉(只要走进珠溪,你就能感受得到,这里村落古朴、民风纯厚,资源丰富,景色旖旎。珠溪,就是一块藏在大山里的璞玉。)
第226页
226
距第一次去珠田镇珠溪村已有十年的光景。十年间,利用业余时间,我曾拍过珠溪很多很美的照片,也带过许多省内外的老师前往珠溪采风,向他们宣传推介珠溪,来自珠溪的风光照片也时常在全国全省摄影大赛中频频出现。
2016 年开始,我在珠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挂点六年,参与并见证着珠溪悄然发生的蝶变。十年间,虽然自己为珠溪的发展,略尽了一些绵力,但心里总感觉意犹未尽,再为珠溪写点文字吧。珠溪村位于珠田镇的南面,全村1700 多人。村委会所在地海拔 800 米,与赣州市上犹县、南康市交界,距离遂川县城 40 分钟车程。珠溪虽然离县城不远,但山高路弯坡陡,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一直不通公路。珠溪还有一个别名叫“上
第227页
227
富脑遐富境”听到这个名字,你就可以想象的到这个村子是一个偏僻遐远的地方,但又是一个物产富饶、风景秀丽的地方。
只要走进珠溪,你就能感受得到,这里村落古朴、民风纯厚,资源丰富,景色旖旎。珠溪,就是一块藏在大山里的璞玉。
珠溪人勇敢担当。原来的珠溪不通公路,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人行山道通往村外,山路崎岖,盘山而上,时而大转弯,时而大陡坡。从珠溪走路到珠田要近三个小时,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很不方便。
要想富,先修路。1996 年,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当地老百姓义务投工投劳,开始修建大垅至珠溪公路。由于当年没有资金项目,没有机械动力,开山劈石全靠爆破和村民手中的钢钎,运土移山全靠人力挑、板车送,这条长只有4公
第228页
228
里的土路村道修了整整八年时间。尤为不幸的是1999年,在修路的过程中,当年村支书的儿子因为爆破炸山被巨石压倒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这些困难丝毫没有动摇村支书带领百姓开山修路的决心,没有动摇珠溪人民全力修通公路的信心。一定要把路修好,让珠溪走出大山!2003 年冬,当第一辆农用车开到村委会门口时,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围观,个个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之情,珠溪终于告别了不通车的历史!八年艰苦奋战换来了世代小康之路,经过这样的历练,珠溪村民们似乎逐渐摆脱了小农意识,正愈来愈富有胆识和远见。
最近几年,因为挂点扶贫,我常在村子里调研走访,老百姓对村里提出搞好村庄整治,发展旅游业的路子十分支持。每次党员大会上,老支书都会发言感党恩跟党走,并带头支持村里的工作。珠溪党员群众的敢担当勇作为的精神风貌曾一次次感动了我。
珠溪人热情纯朴。珠溪以邹姓、陈姓为主,还有少数李姓和王姓。珠溪人大多都是客家人,保留着热情好客和干净整洁的客家传统。
记得十年前的一个早晨,我一个人在珠溪拍照片,为了取景,我守在一户老农的屋顶等候太阳光,等我拍好照片下楼时,老婆婆端出一碗面条,上面还摆着两个热气腾腾的荷包蛋,一定要我吃了才可以走,老人盛情难却,令人感动。在大规模机械化种地的农村,珠溪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方式,用黄牛犁田,很少打农药,也不用除草剂。家家户户
第229页
229
都在为几丘水田倾注心血,精耕细作。插秧会比谁插得又快又直,田埂看谁做得既平整又顺溜。由于珠溪的稻谷既生态环保,又是单季稻,日照时间长,这里的梯田大米还没收割就有人到山里来预定了,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珠溪物产富饶。珠溪是茶油产地之一,全村有油茶山近万亩,年产茶油两万多公斤,有的农户遇到大年可产茶油上千公斤。茶油是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具有南方橄榄油之称。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市场上茶油的价格也在逐年提升,2020 年已经卖到了150元一公斤。
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养殖业的资金技术支持,珠溪的村民利用白鹤岭的高山天然牧场,发展养牛业,目前全村养有肉牛近 500 头,而且都是放养,肉质鲜嫩,一头牛可以卖到近万元。珠溪的大山上还有大片的天然林,盛产毛竹、
第230页
230
阔叶林以及杉树、松树等林木。远远望去,林木随风而动,一片碧波此起彼伏。
珠溪风景优美。珠溪背靠海拔1100 米的大山白鹤岭,由于海拔高,林子密,山间又有一条小溪流过,珠溪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处在云雾缭绕之中。特别是雨后天晴,在晨光微曦中,云雾随着微风缥缈,把村里的古朴民居,四周的梯田人家,山上的毛竹古树,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白鹤岭装扮成了缥缈仙境。
珠溪有连片数百亩的梯田,是中国最美梯田之乡——遂川梯田群落之一。这里的梯田高低错落,线条优美,与周围的村庄融为一体,是一个观赏梯田的好地方。春天,是梯田人家最忙碌的时节,农人去草、蓄水、播种,春雨占据了它的怀抱,整个水面波光粼粼,给大山戴上了亮丽的项链。仲夏,整个田野一片碧绿,置身稻田,那绿浪就像海上的巨浪,时不时翻滚着,扑打着你,扑打着山,扑打着天上的云。如果是金秋时节,梯田里的稻子黄了,山上的树叶红了,那层
第231页
231
层叠叠深深浅浅的黄,点缀着黛绿红叶,在晨曦雾霭之中的珠溪就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隆冬,梯田并没有因为少了水稻而孤单,每逢雪后,大山披上白色的纱巾,那银装素裹的珠溪就更像一位洁净婀娜的少女,薄薄白雪更勾勒出梯田的线条。
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前几年,镇村在几个山头上建了三个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驻足远眺,一幅幅梯田美景尽收眼底。每到春天放水之后,珠溪梯田就有长达半年的观景期。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乡村旅游带来了当地民宿发展和农产品的畅销,目前,旅游已经成为带动珠溪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珠溪文化古老又有特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五龙下海”。每年正月,村里都要举办“五龙下海”的灯会,以求风调雨顺,安享太平。“五龙下海”是根据民间
第232页
232
故事《太子斩龙》编排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皇帝遇难,皇后生下太子就寄养在老百姓家里。太子幼时练得一手好剑术,九岁那年便上路寻找父母。路上一神仙告诫他说:你此行会遇三难,第一、二难,你要回避;第三难,你要大胆面对,勇往直前。太子在途中,果然遇到了麻烦,首先遇到一猴子拦住了去路,猴子灵动可爱,他刚想上前逗玩,就想起了神仙的话,便绕道而行。再走一段,又遇到一只角儿分叉的鹿子挡道,他牢记着神仙的教导,再次避让。一会儿,太子跟前出现了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蟒蛇。刹时,太子吓得连退几步。忽然,在他的面前,又出现了四条蟒蛇,并且有大水向太子涌来,瞬间四周就成了汪洋大海。这时太子想起神仙的话,他镇静下来,鼓起勇气,拔剑向前,连斩五条蟒蛇,每条蛇斩为五段,大水随即退去。太子继续上路,终于找到了父母。
第233页
233
为了纪念太子战胜妖魔寻找双亲的故事,当地百姓就编排了“五龙下海”的灯彩节目流行于世。1987 年春节,上海电影制片厂《新春乐》节目摄制组在县人民广场拍摄《五龙下海》纪录片;2016 年6月 26 日,在广东潮州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5 周年全国舞龙大赛;目前,“五龙下海”龙灯已申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珠溪还有一种灯会,叫禾米灯。每年的六月初六,村民都会举着禾灯,吹着唢呐,打着锣鼓,围绕着村子及稻田转圈祈福,祈祷稻田无虫无病害,五谷丰登。同时,村里有一支三十多人的唢呐队,每逢红白喜事,都有唢呐响起。2017年夏,全国百家媒体进遂川,有一百多位记者来到珠溪村观看梯田和五龙下海灯会,唢呐队凑在一起演凑,给媒体记者带来了一场很有特色的文化大餐。珠溪,又可以说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唢呐之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珠溪同全国许多村子一样,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现在的村里干净整洁,夜晚路灯亮堂,进村公路达到了旅游公路的标准,游步道也通到了田间地
第234页
234
头。村子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外来的游客,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
珠溪这块藏在深山里的璞玉,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欣赏。(写于 2022 年 2 月)
第235页
235
云中日出佛祖仙(在尘世间生活久了,心里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浮躁。如果想寻一块地方静静心,理理那繁杂的思绪,佛祖仙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净地。住在山上,看着满山的绿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日出、观云海、听佛经,徒步、素食、品茗、阅读……最简单,其实也最难得。)
第236页
236
在距离遂川县城 20 余公里的泉江镇木岗村有一座山,因山顶寺庙叫佛祖仙,所以众人称之为佛祖仙山。佛祖仙历史悠久,最初系唐朝初期永隆年间(公元681 年)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兴建。佛祖仙驻地海拔近800 米,生态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极目所见,群峰叠翠,万木葱茏,前可观堆子前镇、大坑乡万顷林海;后靠起伏绵绵的罗霄山脉;左邻泉江镇木岗、五里村的千亩油茶林;右瞰遂川、泰和、万安三城雄姿。一条清澈宽阔的右溪河从山下绕行而过,西、南两面的环山公路,以及远眺蜿蜒起伏的巍峨群山,所有这些构成了一副雄伟壮阔的山水画卷。佛祖仙留下许多朝廷重臣及文人墨客的足迹,明朝天启年间(公元 1621),思宗皇帝因佛祖仙神灵显应、香火旺盛曾钦赐该寺《龙经》一部,并由当时朝廷尚书郭维经亲自送到寺里,据说《龙经》作为重要文物目前还保存在有关部门。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到此旅游,对佛祖仙的迤逦风光赞不绝口,抗日名将郑平
第237页
237
先生也赞美佛祖仙有“巍巍气派侔南岳”的评价。这里也是全国所有寺院中唯一以佛教始祖命名的古寺,是赣西南佛教寺院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佛祖仙自建成以来,因战火漫延和政治变革,虽几度损毁又几次重修,但香火却始终是旺旺的,这也许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一种精神寄托吧。
长期以来,佛祖仙一直是远近千里人们瞻仰佛祖、祈祷平安以及登山旅游的圣地。听寺里的住持说,每逢雨后,次日清晨,佛祖仙山便有壮观的日出云海。如果是下午落日之前遇到太阳雨,那运气就更好了,还可以看到彩虹和佛光帘。我的心被勾住了一般,不由暗自雀跃起来。为了一睹盛景,有阵子我时常联系寺里的住持,询问山上的天气。一个夏天的傍晚,我接到来电,说明天清晨很有可能会有日出云海。早上 5 点,我和友人赶到佛祖仙。东方刚刚露出一线红晕,而山下却似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会儿,地平线被映红了,变成红蓝两色的天空。一个小圆点从远方缓缓冒了出来,我屏住呼吸,透过相机的取景框盯住这个
第238页
238
小圆点。慢慢地,这个小圆点变成一个小小的橘红色的半圆,跳出地平线,冲破云层,变红,变大,升高。短短几十秒,金色的太阳从东边完全升起,成为中间透明状的金色圆圈,我眼睛离开取景框,只向它悄悄一瞥,竟被灼伤得眼前一片漆黑,原来欣赏美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久,随着太阳逐渐升高,它的周围辐射出万道光芒,终于连成了一片不可逼视的光幕。
若非亲眼目睹,我几乎不敢相信,云海连绵和日照群山竟然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和平共存。阳光打在云层上,仿佛给云海抹上了一层胭脂,红彤彤的。此时此刻,我站在佛祖仙的观景栏杆边,置身于此情此景中,身心被唤醒,眼前被大美充盈。我身边虽有3000多万像素的相机,也比不上自己的一双眼睛;脑子里有万千唯美的文字,也比不上自己那颗心的体悟。我忘记近按相机的快门了,只静静地享受风风轻拂,真切领略自然的壮观,全神贯注地感受日出的神奇。那一刻,朝阳属于我。
随着气温的升高,云海也显现出更多的灵性,一会儿状如森林,
第239页
239
一会儿变为山峰;一会儿形似坡地,一会儿又化成幽谷。那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更像是一顶白色的绒帽,点缀山间;而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一条银色的玉带,临风飘逸。微风拂来,云雾顺势滑过山脊,那瀑布云又有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气魄。置身其中,真有一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待云雾慢慢散开之时,站在大殿前远看这忽隐忽现的群山,时走时停的薄雾,就更像是一首朦胧的诗句,意味深长。
为了一究佛祖仙壮观云海的原因,我专门咨询了气象部门。佛祖仙区域因河流环绕,植被丰富,林间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夜间的低温也会凝结大量水汽。太阳出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量水汽从山林间蒸发,加之空气湿度大,水汽就更加饱和析出,从而形成向上翻腾的壮观云海。
除了美景,这里的素生活也是非常讲究的。寺里建有一栋专门为远处而来需要留宿的客房,条件虽然简朴,但干净清爽。佛祖仙
第240页
240
的斋饭做得也很是地道,山上的水是无污染的山泉水,蔬菜是寺里师傅们自己种的,食用油是本地产的山茶油,米饭是在山下的有机大米做成,就连平时的茶叶都是寺里自种的高山茶。如果有特别的需要,寺里还能提供斋果、花蔬等一些素食。在尘世间生活久了,心里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浮躁。如果想寻一块地方静静心,理理那繁杂的思绪,佛祖仙肯定是一个不错的净地。住在山上,看着满山的绿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日出、观云海、听佛经,徒步、素食、品茗、阅读……最简单,其实也最难得。
第241页
241
看着佛祖仙变幻的景色,品着寺里的淡淡的绿茶,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回想人这一生,从懵懂到壮丽,最后归于平静,不正如佛祖仙日出一般吗?那漫漫云雾虽然带走了佛祖仙岁月的尘埃,却带走不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想到这里,我不由豁然开朗,也似乎明白了许多。(写于2021年 6 月)
第242页
242
蒋伯和他的小铺子(坐在铺子里的蒋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透过窗户的光线照在他纯朴担当的身上,仿佛时光就藏在这墙面斑驳的铺子里,在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上,岁月悠长,故事悠长。)
第243页
24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草林镇车源村遇见了这个小酒铺。那是一个非常简陋,历经几十年风尘的小酒铺。为方便酒客们进店喝酒,也方便主人照看这间小酒铺,铺子就建在主房的旁边,落在村子几条小道的交汇点上。铺子的老板姓蒋,我拍摄蒋伯的时候,他已经 76 岁了。
这种铺子,在电商和快递进入以前,只要上了几十户住户的农村应该都有。看到这间小铺子,我仿佛一下就回到了少年。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我们村子里就有一间。这种小商铺既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又伴随着城乡一体化,产品的丰富,电商经济的发展而消亡。我拍摄它,并不只是引发观者的怀旧情感,更重要的是记录它,记录特定时代农村特有的一种场所。
第244页
244
为了记录这家小铺子,我先后五次来到这里。蒋伯有时在卖酒,有时在编棕绳。人多的时候,店里有十几人,男人在喝酒吹牛,女人就坐在旁边听听村子里外的故事,偶尔也插上一两句笑话。人少的时候,我就和蒋伯聊上一会,也曾坐下喝上一碗。蒋伯厚道纯朴,不善言谈,我只有从他的家庭聊起,才慢慢了解这位古稀老人的故事。
蒋伯生于 1937 年,他的妻子姓康,曾担任过车源村的妇女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蒋伯对他爱人的工作非常支持,妻子在村里的事情很多,家里的大小事情就全靠他一人承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里面经常要开三级干部大会,蒋伯的爱人作为村干部必须参加会议,但他爱人晕车,坐不了汽车,每到县里开会,她就要提前从草林沿着山路步行 20 多公里到县城。当年小孩年幼,蒋伯就亲自背着小孩送她母子俩到县城,在散会那天又提早到县
第245页
245
城接上他们母子俩,再步行 20 多公里回家。蒋伯育有一儿一女,目前,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在镇上买了房做生意。2010 年冬,蒋伯的爱人因不慎摔倒抢救无效而去世,儿子和儿媳又常年在外打工, 蒋伯除了农事和打理这间小铺子以外,照顾两个孙子的重任就落在他的肩上。听蒋伯说,他两个孙子很懂事也非常爱学习,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孙子去县城和镇里读书之后,蒋伯本可以到镇上跟女儿女婿住在一起享清福的,但他还是舍不得离开这间小铺子,他说这间店铺已开了几十年了,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可以为左邻右舍闲谈聊天提供一个场所,还能为老百姓提供些方便。铺子里除了卖些零酒之外,还兼卖农村常用的蜡烛、线香、火柴、打火机以及食品饮料等日用品。蒋伯卖酒只是利用农闲时间,主业还是照顾农事。酒铺里有瓶装白酒,有冬酒,还有用米
第246页
246
饭做成的谷烧。听蒋伯说,铺子里最好卖的还是冬酒,两块钱一碗,既过酒瘾又经济实惠。村子里的老主顾们茶余饭后,或者午间休息,或者上工前休工后,都习惯进店里来一碗冬酒,歇歇脚,抽支烟,说上几句笑话,既可消除疲劳,又可传递村子里外的信息,还可以联络感情。
记得 2015 年的时候,我在铺子里拍的一组照片刊登在一本杂志上,我还特地将这期杂志送到蒋伯家里,留给他们家作纪念。走的时候,我还顺便放了一本在小铺子里,也让经常光顾这里的村民看看,一间不起眼的小铺子也能登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
第247页
247
蒋伯是一个勤快人,除了农事和做点小生意之外,一有空闲他就在铺子里编棕绳。他说编棕绳是车源村的传统手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会编,还有人家会织蓑衣或编织棕绳床垫,但随着生产生活工具的改变,用棕绳的越来越少,用蓑衣和棕绳床的基本上就见不到了,这种手艺也会渐渐失传。铺子是蒋伯 50 多年前建的,铺子老了,影像中的蒋伯也老了。 目前,他的大孙子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管,小孙子成绩也很好,正在省重点中学读高中试验班。我在整理拍摄的旧照中,勾起了我对蒋伯的回忆。坐在铺子
第248页
248
里的蒋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透过窗户的光线照在他纯朴担当的身上,仿佛时光就藏在这墙面斑驳的铺子里,在他那沟壑纵横的脸上,岁月悠长,故事悠长。(写于2013 年夏)
第249页
249
我永远的乡情也许是年龄在增大,再加上我来自农村的缘故,最近几年,我总喜欢约上几位好友一起去乡下走村落拍街坊,纪录一些乡村的人和事,从生活在村子里的父老乡亲们那里汲取点营养,发现一些闪光的东西,找回那种原本熟悉而又逐渐陌生了的古朴与真实。
我们这里的村庄宁静而优美,悠闲而整洁。走进村子就可以看到那摇曳生姿的丛林,白墙黛瓦的土坯房,庭前漫步的鹅鸭,房前屋后的菜园,以及围着民居四周的稻田,加上村子里那一湾哗哗的溪水,还有早晚在山间升起的袅袅炊
第250页
250
烟……所有这些汇集起来,可以说这里的村庄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住在村子里的乡亲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他们纯朴善良,勤劳热情。他们在这村子里顽强而简单地生活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用汗水浇灌着庄稼,用粗茶淡饭养育着下一代;他们总是用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他们用对家园的热爱,传给了我们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的思乡情结。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页电子图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