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发布时间:2022-12-10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517-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202· ◎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04 大陵穴《甲乙经》中记载:“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肘挛腋肿,嘻笑不止,心中痛,目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热如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大陵主之。”《铜人》中也说:“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嘻笑不休,心悬善饥,喜悲泣惊恐。”《玉龙歌》中还有“心胸有病大陵泻,气攻胸腹一般针”这样的句子。从古典医书对大陵穴的这些详细记述,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穴位具有重要作用。命名:大,与小相对;陵,丘陵、土堆的意思。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水与脾土的混合物,到达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同丘陵一样,所以名“大陵”,也名“心主穴”“鬼心穴”。“心主”的意思是穴内气血以气为主。“鬼心”的意思是指脾土中的水湿在这个穴位气化为天部之气。功效:理气止痛,清心,宁神。主治(1)本穴具有清心降火、清除口臭的特效。(2)经常按摩此穴,能治失眠、心胸痛、心悸、精神病等。(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呕吐、胃炎、扁桃腺炎、头痛、肋间神经痛、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配伍治病(1)治口气:大陵穴配人中穴。(2)治扁桃腺炎:大陵穴配迎香... [收起]
[展开]
517-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202· ◎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4 大陵穴

《甲乙经》中记载:“热病烦心而汗不止,肘挛腋肿,嘻笑不止,心中痛,

目赤黄,小便如血,欲呕,胸中热,苦不乐,太息,喉痹嗌干,喘逆,身热如

火,头痛如破,短气胸痛,大陵主之。”《铜人》中也说:“治热病汗不出,臂挛

腋肿,嘻笑不休,心悬善饥,喜悲泣惊恐。”《玉龙歌》中还有“心胸有病大陵

泻,气攻胸腹一般针”这样的句子。从古典医书对大陵穴的这些详细记述,我

们可以知道这个穴位具有重要作用。

命名:大,与小相对;陵,丘陵、土堆的意思。本穴物质为内关穴下传的经

水与脾土的混合物,到达本穴后,脾土物质堆积如山,如同丘陵一样,所以名“大

陵”,也名“心主穴”“鬼心穴”。“心主”的意思是穴内气血以气为主。“鬼心”的意思

是指脾土中的水湿在这个穴位气化为天部之气。

功效:理气止痛,清心,宁神。

主治

(1)本穴具有清心降火、清除口臭的特效。

(2)经常按摩此穴,能治失眠、心胸痛、心悸、精神病等。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呕吐、胃炎、扁桃腺炎、头痛、肋间神经痛、腕关

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口气:大陵穴配人中穴。

(2)治扁桃腺炎:大陵穴配迎香穴、攒竹穴。

(3)治腹痛、便秘:大陵穴配外关穴和支沟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手平伸,手掌心向上。

(2)患儿轻轻握拳,父母用一只手握住手腕处,四指在外,大拇指弯曲,用指

尖或者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感。

(3)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侧穴位各掐按一次,每次掐按 1~3 分钟。

让孩子口气清新每一天

主 治 口臭 心悸 精神病 心胸痛

第202页

·203第九章手少阴心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大陵穴位于人体

的腕掌横纹的中

点处,当掌长肌

腱与桡侧腕屈肌

腱之间

大陵

正坐、手平伸、掌心向上,轻

握拳,用另手握手腕处,四指

在外,弯曲大拇指,以指尖(或

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即是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

位,有刺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左右各

掐按一次,每次 1~3 分钟,先左后右。

第203页

204· ◎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5 劳宫穴

《甲乙经》中记载:“风热善怒,心中喜悲,思慕嘘唏,善笑不休,劳宫主

之……衄不止,呕吐血,气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舌中烂,掌

中热,欲呕,劳宫主之……口中肿腥臭,劳宫主之。”《医宗金鉴》中云:“主治

痰火胸痛,小儿疮及鹅掌风等症。”这些说的都是劳宫穴的作用。患上鹅掌风的

人,手掌和手背都奇痒无比,而且越抓越痒,让人非常难受,此时,只要稍微

用力按压劳宫穴,就能够快速止痒。

命名:劳,劳作的意思;宫,宫殿的意思;本穴物质为中冲穴传来的高温干燥

之气,行至本穴后,高温之气传热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湿随之气化,穴内的地部

脾土未受其气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湿,如人的劳作付出一样,所以名“劳宫”,也称

“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

功效:镇静安神,清热解毒。

主治

(1)这个穴位能够治疗各种瘙痒症状,尤其是手掌痒,比如鹅掌风。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于脑卒中昏迷、中暑、呕吐、口疮、口臭、癔症、

精神病、手掌多汗症、手指麻木等,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效果。

配伍治病

(1)治中暑昏迷:劳宫穴配水沟穴、十宣穴、曲泽穴和委中穴。

(2)治口疮、口臭:劳宫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和内庭穴。

(3)治手足多汗:劳宫穴配合谷穴少府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手平伸,微曲约 45。,手掌心向上。

(2)轻轻握掌,中指尖所指掌心部位即是该穴。

(3)父母用手轻握,四指放在手背,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

刺痛感。

(4)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手穴位各掐按一次,每次 1~3 分钟。

手痒难忍,重掐劳宫

主 治 昏迷 中暑 手掌痒 心绞痛

第204页

·205第九章手少阴心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当 第 2、 第 3 掌

骨之间偏于第3

掌骨,中指所对

应的掌心的位置

即是

劳宫

手平伸,微曲约 45。,掌心向

上,轻握掌,屈向掌心,中

指所对应的掌心的位置即是

劳宫穴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患儿正坐、手平伸,掌心向上。父母以手

轻握,四指置手背,弯曲大拇指,用指甲

尖垂直掐按。每天早晚左右各掐按一次,

每次 1~3 分钟,先左后右。

第205页

206· ◎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6 中冲穴

据《甲乙经》,中冲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针灸大全》

中说它在“手指端内廉”;《素问·缪刺论》中还有“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的

说法。因此,有人据此断定中冲穴在中指桡侧指甲角,并认为《甲乙经》中“在

手中指之端”的“端”字,指的是末端而非尖端。但不管怎样,中冲穴都是一个

很有用的穴位。孩子如果换了小儿惊风,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给孩子经常

按摩中指甲角左下方的中冲穴。

命名: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本穴物质

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体内外出体表时呈冲射之状,所以名“中冲”。因为本

穴物质是来自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并且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出,所以是心包经

井穴。

功效:醒神开窍,清心泄热。

主治

(1)这个穴位对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痛、烦满舌强具有明显

的疗效。

(2)长期坚持按压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舌强肿痛的病症,对身体及肝肾功

能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配伍治病

(1)治热病:中冲穴配大椎穴。

(2)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中冲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

(3)治小儿惊风:中冲穴配大椎穴、合谷穴和外关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手平伸,掌心向上,微曲 45。。

(2)父母用手轻握患儿的手,四指轻扶着指背。

(3)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中指端的正中穴位,有刺痛的感觉。

(4)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边穴位各掐按一次,每次 1~3 分钟。

降低孩子体温就找中冲穴

主 治 热病 烦闷 汗不出 掌中热

第206页

·207第九章手少阴心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该穴位于人体的

手中指末节尖端

中央

中冲

手平伸,掌心向上,微曲 45。,

用另手轻握,四指轻扶指背,弯

曲大拇指,用指甲尖,垂直掐按

中指端的正中穴位即是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用大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中指端

的正中穴位,有刺痛的感觉。每天早晚

左右各掐按一次,每次 1~3 分钟,先左

后右。

第207页

0208

·

◎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手少阳三焦经又可称为﹃耳脉﹄,是耳朵的忠实守护者,

名指不好使用。

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发生病痛,无

于膻中。本经穴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

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进入缺盆穴,分布

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手背出于前臂伸侧两骨之间,

它分布于人体体侧,就像一扇门的门轴,起始于无名指末端的关

手少阳三焦经穴第十章

第208页

·0209

DI-SHI ZHANG

本章看点

液门穴 孩子清火散热的“牛黄解毒片”

中渚穴 孩子头痛的克星

支沟穴 帮孩子摆脱便秘痛苦的秘密

天井穴 清热凉血,调理麦粒肿

消泺穴 不花一分钱的减肥法

肩髎穴 孩子上课的好帮手

颅息穴 耳鸣耳痛揉颅息

角孙穴 让孩子眼睛不再受“伤害”

耳门穴 护耳有绝招

丝竹空穴 头痛了点,头晕了还点

取穴图解目录

第209页

210·◎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1 液门穴

孩子小时候,身体免疫力不是很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很差,对外界病

毒的抵抗力弱,容易感冒发烧。母亲们一发现孩子鼻塞、流鼻涕、咳嗽、食欲

不振、甚至高热 40℃以上,还出现了咽喉、扁桃体红肿等症状,心里容易焦

急。在这个时候,如果母亲们直接掐按孩子的液门穴,就可以使情况迅速得到

好转。那么,液门穴在哪里呢?《医宗金鉴》中云:“从关冲上行手小指次指歧骨

间陷中,握拳取之,液门穴也。”

命名:液,液体,指经水;门,出入的门户。“液门”的意思是指人体三焦经经

气在这个穴位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

水气到达此穴位后,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因此名“液门”。此穴

位所生之水的量很少,所以这个穴位是三焦经荥穴。此穴位属水。

功效:降浊升清,清热解毒。

主治

(1)这个穴位具有清火散热的特殊功能,对于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眼睛赤

涩、龋齿等病症,均有明显的疗效。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手指肿痛、手臂疼痛等病症。

(3)按压这个穴位,对喉痹、疟疾、感冒发热等疾患,具有迅速缓解的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咽喉肿痛:液门穴配少商穴。

(2)治喉痛:液门穴配鱼际。

(3)治眼睛赤涩:液门穴配攒竹穴、睛明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伸手曲肘,手掌心向下。

(2)父母用手轻轻扶住患儿小指侧的掌心处,大拇指弯曲,用指尖或者指甲尖

垂直掐按穴位,有酸胀的感觉。

(3)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侧穴位各掐按一次,每次掐按 1~3 分钟。

孩子清火散热的“牛黄解毒片”

主 治 咽喉肿痛 眼睛赤涩 龋齿

第210页

·211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用拇指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

按穴位,有酸胀的感觉。每天早

晚左右各掐按一次,每次 1~3 分

钟,先左后右。

正坐、伸手曲肘向自己

胸前,掌心向下。轻握

拳,用另一手轻扶小指

侧 掌 心 处, 弯 曲 大 拇

指,用指尖或指甲尖垂

直掐按穴位即是

该穴位于人体的手

背部,当第4、第

5指间,指蹼缘后

方赤白肉际处

液门

第211页

212·◎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2 中渚穴

此穴位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下都,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医宗

金鉴》中说:“关冲穴,在手四指外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许,是其穴也。从关

冲上行手小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握拳取之,液门穴也。从液门上行一寸陷中,

中渚穴也。”这段描述,形象指明了中渚穴的位置。孩子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头

晕、目眩、焦虑、耳鸣、失眠等症状。按压中渚穴,能够对这些病症进行有效

调理,保证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命名: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小块陆地或水边。本穴物质为液

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

形成了经脉水道穴旁边的小块陆地,因此名“中渚”。此穴位也就如三焦经经脉气血

的输出之地,所以是三焦经俞穴,在五行中属木。

功效:传递气血,泄热,聪耳。

主治

(1)此穴位对头痛、头晕、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疗效。

(2)此穴位还能治疗前额疼痛,有止痛的效果。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落枕、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

状,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咽肿:中渚穴配太溪穴。

(2)治头痛、头晕:中渚穴配风池穴、大陵穴、百合穴。

(3)治嗌痛:中渚穴配支沟穴和内庭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手平伸,掌心向内,手背向外。

(2)父母四指放在手掌背部,食指弯曲,用指头旁侧边缘垂直揉患儿穴位,有

酸胀和痛感。

(3)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 1~3 分钟。

孩子头痛的克星

主 治 耳聋 头痛 头晕 假假 咽喉痛

第212页

·213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取穴 按摩

程度 食指压法

患儿手伸平,掌心向内,父母弯曲食指,用指

刀(指头侧边)垂直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

觉。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左右各揉按 1~3

分钟,先左后右。

正坐,手平伸,内屈,肘向自己

胸前,掌心向内,弯背向外。将

另一手拇指置于掌心,另外四指

并拢置于掌背,食指指尖置于液

门穴处,那么无名指指尖所在的

位置即是中渚穴

父母按摩

小指与无名指指根

间下 2 厘米手背凹

陷处,或当无名指

掌指关节的后方,

第四、第五掌骨间

的凹陷处

中渚

1~3

时间 / 分钟

第213页

214·◎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3 支沟穴

很多孩子便秘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有的孩子爱吃大鱼大肉又缺乏锻炼,

导致大便秘结。要解除便秘的烦恼,父母除了督促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还要经常给他们按摩支沟穴和大肠俞穴,这样可以

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那么,支沟穴在哪里呢?《医宗金鉴》上云:“从

外关上行一寸,两骨间陷中,支沟穴也。”

命名:支,指树枝的分叉;沟,沟渠。“支沟”的意思是指三焦经气血在这个穴

位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到到本穴后,又进一

步吸热胀散为高压之气,此气按其自身的阳热特性,沿三焦经经脉渠道向上、向外

而行,扩散之气像树的分叉一样,所以名“支沟”,也名“飞虎穴”“飞处穴”。在五

行中,此穴属火。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

(1)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有效治疗便秘。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耳聋、肩臂痛、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具有很好的

调理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咽喉病症:支沟穴配列缺穴、太冲穴、廉泉穴。

(2)治便秘:支沟配足三里和天枢。

(3)治疟疾寒热:支沟穴配间使穴大椎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手平伸,屈肘,掌心向着自己,指尖向上,肘臂大约弯曲成90。。

(2)父母用一只手轻握患儿手腕下,大拇指在内侧,其余四指在手的外侧,四

指弯曲,中指的指尖垂直下压,揉按患儿穴位,有酸和痛的感觉。

(3)先左后右,每天早晚两穴位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 1~3 分钟。

帮家人摆脱便秘痛苦的秘密

主 治 便秘 耳聋 肩臂痛

第214页

·215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程度 中指折叠法

父母用一手轻握患儿手腕,大指在内侧,四

指在手外侧,中指指尖垂直下压,揉按穴

位,会有酸、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揉按一

次,每次左右各揉按 1~3 分钟,先左后右。

正 坐, 手 平 伸, 屈 肘, 掌 心 向 自

己,肘臂弯曲约成 90。。用另一手

轻握手腕下,大指在内侧,四指

弯曲置于外侧,食指指尖在阳池穴

上,那么小指指尖所在位置即是支

沟穴

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背侧,当阳池穴与

肘尖的连线上,腕

背横纹上3寸,尺

骨与桡骨之间

阳池

2.2寸

支沟

1~3

时间 / 分钟

第215页

216·◎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4 天井穴 清热凉血,调理麦粒肿

主 治 偏头痛 扁桃腺炎 荨麻疹

此穴位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医宗金鉴》中云:“从四渎

斜外上行,肘外大骨尖后,肘上一寸,两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天井穴

也。”“针眼”就是医学上所谓的“麦粒肿”,儿童活泼好动,手上的细菌污染经

常会传染到到眼上,如果孩子的眼睛不小心出现了麦粒肿,可以通过按压天井

穴解决这个问题。天井穴是最好的能够清热凉血、治疗麦粒肿的人体穴位。

命名:天,天部的意思;井,孔隙通道的意思。“天井”是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

水浊之气在这个穴位处聚集。本穴物质为四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呈聚

集之状,然后散热冷缩,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气血的运行变化就如同从天

井的上部落到底部一样,所以名“天井”。本穴为三焦经天部之气的会合之处,所以

是三焦经合穴。在五行中属土。

功效:行气散结,安神通络。

主治

(1)这个穴位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对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具有特效。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偏头痛、颈痛、项痛、

肩痛、背痛,扁桃腺炎、荨麻疹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偏头痛:天井穴配率谷穴。

(2)治扁桃腺炎:天井穴配大陵穴、迎香穴。

(3)治瘿气:天井穴配天突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手平伸,屈肘,前臂垂直于地面,与肘部大约成 90。,掌心向

内,指尖向上,举臂,上臂的底部与肩平。

(2)父母用手轻握肘下,四指在下,大拇指在上,中指或食指弯曲,用指尖垂

直向上按摩肘尖下凹陷的穴位处,有酸、胀、麻的感觉。

(3)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按压 1~3 分钟。

第216页

·217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该穴位于人体的臂外

侧,屈肘时,当肘尖

直上1寸凹陷处

0.7 寸

正坐,手平伸,屈肘,前臂

垂直地面,掌心向内。用另

一手轻握肘下,四指在下,

大拇指在上,用中指(或食

指)指尖垂直向上压肘尖下

凹陷的穴位即是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用一手轻握患儿肘下,弯曲中指(或食

指)以指尖垂直向上按摩肘尖下穴位,有酸、

胀、麻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

左右各按压 1~3 分钟。

取穴技巧

天井

第217页

218·◎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5 消泺穴

据《甲乙经》《铜人明堂》等医典记载“清冷渊穴在肘上二寸,伸肘举臂取

之;消泺穴在肩下臂外,开腋斜肘分下取之”。《痧疹辑要·引种》中云:“此即

泰西牛痘法也,由清冷渊、消泺等穴引出命门伏毒。”“其清冷渊、消泺二穴,

在肘上外,正三焦经脉处也。”这里说的消泺穴,是人体三焦经上的一处重要穴

位。父母经常给孩子按摩这个穴位,既可以治疗气郁胸闷,还能治疗肥胖问题。

命名:消,溶解、消耗的意思;泺,水名,指湖泊。“消泺”是指三焦经经气

在这处穴位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到达本穴

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所以名“消泺”,也

名“臑穴”“臑交穴”“臑俞穴”。“臑”指穴位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

消泺名解。“臑交”的意思指穴位内的气血为天部之气。

功效:清热安神,活络止痛。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能够除湿降浊、清热安神、活络止痛。

(2)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有效治疗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等。

(3)每天坚持按压这个穴位,具有减肥美容的效果。

配伍治病

(1)风寒头痛:消泺穴配风门穴、合谷穴。

(2)风热头痛 : 消泺穴配大椎穴、曲池穴。

(3)减肥美容 : 消泺穴配丰隆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立,把左手掌放在右手臂中间位置,右手掌放在左手臂中间位置。

(2)父母用手指向手臂施加压力,食指所在的部位就是这个穴位。

(3)双手交叉,一只手的掌心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臂上,四指并拢,向穴位施加

压力,一压一松。

(4)每天早晚分别按压两臂穴位,每次按压 3 ~ 5 分钟。

不花一分钱的减肥法

主 治 头痛 颈项强痛 臂痛 齿痛 癫疾

第218页

·219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正立,双手下垂,先用左手手掌

置于右手臂中间位置,再将右手

掌置于左手臂中间位置,左右手

四指向手臂施压压力,中指所在

的位置即是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四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3~5

患儿双手交叉,一手掌心置于另

一手手臂上,父母食指向消泺穴

施加压力,一压一松,每次 3~5

分钟,早晚各一次。

在臂外侧,当清冷

渊穴与臑会穴连线

中点处

臑会

清冷渊

消泺

第219页

220·◎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6 肩髎穴

学龄孩子经常坐在教室里,因缺乏锻炼而患有不同程度的肩关节炎、肩周

炎等,有的甚至在肩颈周围还有骨质增生症。按摩肩髎穴能帮助患有不同肩部

疾患的孩子,经常按摩此穴,可改善病情。此穴位名出自《甲乙经》。《甲乙经》

中云:“在肩端 3 上,斜举臂取之。”《循经考穴编》中云:“会之上,举臂有空。”

《针灸集成》中云:“在肩后一寸三分,微下些。” 说的便是肩髎穴。

命名:肩,指穴在肩部;髎,孔隙的意思。“肩髎”的意思是指三焦经经气在此

穴位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到本穴后,因散热吸

湿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就像从孔隙中漏落

一样,所以名“肩髎”。

功效:升清降浊。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

(2)这个穴位对臂痛不能举、胁肋疼痛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3)现代中医临床常用这个穴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脑卒中偏瘫等疾患。

(4)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荨麻疹、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也具有明显疗效。

配伍治病

(1)肩臂痛:肩髎穴配曲池穴和天宗穴。

(2)肋间神经痛:肩髎穴配外关穴和章门穴。

(3)治荨麻疹:肩髎穴配神阙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站立,两手臂伸直,两侧肩峰后下方有凹陷,穴位就在这里。

(2)父母用左手触摸患儿右臂肩峰,用右手触摸左臂肩峰,用拇指、食指和中

指拿捏穴位。

(3)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 3 ~ 5 分钟。

孩子上课的好帮手

主 治 臂痛 肩重不能举 胁肋疼痛

第220页

·221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父母按摩

程度 拿捏法 时间 / 分钟

重 3~5

患儿站立,父母用左手去摸患儿在臂的肩

峰,再用右手去摸患儿右臂的肩峰,父母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捏穴位,每天早晚

各一次,每次 3~5 分钟。

肩髎穴位于人体的肩

部,肩髃穴后方,当

臂外展时,于肩峰后

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穴技巧

肩髎

站 立, 将 两 个 手

臂 伸 直, 肩 峰 的

后下方会有凹

陷, 肩髎穴就位

于此凹陷处

第221页

222·◎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7 颅息穴

此穴位名出自《甲乙经》,别名颅囟,属手少阳三焦经。《医宗金鉴》云:

“从脉行耳后上间青络脉中,颅息穴也。”《灵枢经·经脉篇》云:“息,休息也,

又气息也。穴在颅侧睡眠着枕处。以其有关于息,故名‘颅息’。有谓穴下有动

脉,与呼吸相应,考之未确。或临病时乃现欤?愿针灸同道随时留意。所治为

耳鸣、喘息、瘛、痫、胸胁痛、吐呕。”上述这些医典古籍,都详细说明了这个

穴位的部位和作用。这个穴位对治疗耳鸣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命名:颅,头盖骨的意思、肾主之水,这里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的意

思。“颅息”的意思是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穴位这里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

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就像风停气止

之状一样,所以名“颅息”,又命“颅骢穴”。

功效:清热降浊。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通窍聪耳、泄热镇惊的作用。

(2)按摩这个穴位对于头痛、耳鸣、耳痛、耳聋、耳肿流脓、中耳炎、视网膜

出血、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3)这个穴位还能够治疗呼吸系统的一些疾病,如息、哮,并对其他如身热、

胁肋痛等病症也有调理、改善的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颅息穴配太冲穴。

(2)治偏头痛、头风病:颅息穴配天冲穴、脑空穴、风池穴、太阳穴。

(3)治耳疾:颅息穴配耳门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站立,父母合并食指中指,平贴在患儿耳后根处,食指的指尖所在部

位就是患儿穴位。

(2)两指轻轻贴于患儿耳后根处,顺时针按摩 1 ~ 3 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耳鸣耳痛揉颅息

主 治 头痛 耳鸣 耳痛

第222页

·223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站 立, 将 食 指 和 中 指 并

拢,平贴于耳后根处,食

指指尖所在的位置的穴位

即是

程度 二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将食指中指并拢轻轻贴于患儿

耳后根处,顺时针按摩 1~3 分

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取穴技巧

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

间,沿耳轮连线的上、

中 1/3 的交点处

角孙

翳风

颅息

第223页

224·◎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8 角孙穴

《医宗金鉴》中云:“从颅息上行,耳上上间,发际下开口有空,角孙穴

也。”《灵枢经·脉度篇》中云:“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大成》中谓:

“耳廓中间,开口有空,治龈肿、目翳、齿龋、项强等症。”这个穴位能够治疗

各种眼病。孩子身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容易上火,齿龈肿痛的症状。此时,

只要按摩这个穴位,就具有很好的调理、改善和治疗的功效。

命名:角,耳朵、肾的意思,这里指穴位内的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

的意思,这里指穴位内的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角孙”的意思是指天之天部的

收引冷降之气从此处穴位汇入三焦经。这个穴位是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

功效:吸湿降浊,清热消肿,散风止痛。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吸湿、降浊、明目的作用。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有助于治疗白内障、目生翳膜、齿龈肿痛等疾病。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咀嚼困难、口腔炎、唇燥、呕吐等症

状,并对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配伍治病

(1)治眩晕:角孙穴配足临泣穴。

(2)治腮腺炎:角孙穴配合谷穴。

(3)治口腔炎、唇燥:角孙穴配涌泉穴、巨阙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双手下垂,父母举起两只手,用大拇指的指腹由后向前将耳翼摺

屈,并顺势向上滑到耳翼尖的部位,两个中指的指尖恰好相连于患儿头顶正中线上。

(2)父母用大拇指的指腹揉按患儿这个穴位,会有胀痛的感觉。

(3)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 1~3 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

时揉按。

让孩子眼睛不再受“伤害”

主 治 白内障 目生翳膜 齿龈肿痛

第224页

·225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

上入发际处

正坐,举两手,用大拇指

指腹由后向前将耳翼摺

屈,并顺势向上滑向耳翼

尖所着之处,两中指指尖

恰好相连于头顶正中线

上,拇指所在位置的穴位

即是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用大拇指指腹揉按穴

位,有胀痛的感觉。每天早

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左右各

(或双侧同时)1~3 分钟。

父母按摩

取穴技巧

角孙

第225页

226·◎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9 耳门穴

此穴位名出自《甲乙经》。《甲乙经》中云:“在耳前起肉,当耳缺者。”作为耳

部要穴,这个穴位能够治疗诸多的耳部疾患。据中国古典医书记载,此穴位可

以医治耳鸣、耳聋、眩晕、牙痛、口噤、头颔痛、腰痛。现代中医临床还利用

这个穴位医治中耳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梅尼埃综合征等。

命名:耳,指穴位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门,指出入的门户。“耳门”的意思

是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处穴位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

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沿耳孔流入

体内。这个穴位就犹如三焦经气血出入耳朵的门户,所以名“耳门”。

功效:开窍聪耳,泄热活络。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可迅速缓解耳流脓汁、重听、无所闻、耳道炎等症状。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改善、调理下颔关节炎、上牙疼痛等病症。

(3)长期坚持按压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耳聋、聤耳、唇吻强、聋哑,以

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这个穴位是治疗多种耳疾的重要的首选穴位。

配伍治病

(1)治耳疾:耳门穴配颅息穴。

(2)治牙痛:耳门穴配丝竹空穴。

(3)治上齿龋:耳门穴配兑端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双手下垂,父母举起双手,指尖朝上,手掌心向内,轻轻扶住

患儿头,四指放在偏头处。

(2)父母的大拇指的指尖摸到耳珠上缺口前,患儿轻轻张开嘴。

(3)大拇指的指尖垂直揉按凹陷中的穴位,有胀痛的感觉。

(4)左右两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 1~3 分钟,也可以两侧同时

揉按。

护耳有绝招

主 治 耳流脓汁 重听 无所闻 耳鸣

第226页

·227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

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

缺口凹陷中,微张口时取

穴。在听宫的稍上方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大拇指指尖垂直揉按耳门

穴,有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各

揉按一次,每次左右两穴各(或双

侧同时)揉按 1~3 分钟。

正坐,举双手,指尖朝上,掌心

向 内, 轻 扶 头, 四 指 放 在 偏 头

处。大拇指指尖摸至耳珠上缺口

前,轻张嘴。大拇指指尖垂直揉

按凹陷中穴位即是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耳门

第227页

228·◎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10 丝竹空穴

这个穴位的名称出自《甲乙经》,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在这里,“丝竹”指的

是眉毛,“空”指的是孔窍。《千金方》云:“目疾:丝竹空、前顶。”《针灸大成》

谓:“宜泻不宜补,”“吐涎:丝竹空、百会。”《胜玉歌》云:“目内红肿:丝竹空、

攒竹。”上述这些医典,都详细记述了这个穴位的作用。按压此穴不但能治疗各

种眼部疾病,而且能够缓解各种原因造成的头痛、头晕、目眩等。

命名:丝竹,在古代指弦乐器,是八音之一,这里指气血的运行就像声音飘然

而至;空,空虚的意思。这个穴位是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到这里的气血

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

水气就像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所以名“丝竹空”,又名“巨穴”“目穴”。“巨”的

意思是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即这个穴位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皆化雨冷降。

功效:降浊除湿。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各种头痛、头晕、目眩、目赤疼痛等疾患。

(2)按摩此穴位,可明显缓解眼球充血、睫毛倒生、视物不明、眼睑跳动等症。

(3)长期坚持按压这个穴位,可以使颜面神经麻痹、牙齿疼痛、癫痫等病症,

得到很好的调理和改善。

配伍治病

(1)治牙痛:丝竹空穴配耳门穴、瞳子髎穴。

(2)治目赤肿痛:丝竹空穴配睛明穴、攒竹穴。

(3)治癫痫:丝竹穴空配太冲穴、足通谷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双手下垂,父母举起双手,四指的指尖朝上,手掌心向内。

(2)父母大拇指的指腹向内,揉按患儿两边眉毛外端凹陷处的穴位,患儿有

酸、胀、痛的感觉。

(3)左右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揉按 1~3 分钟。

头痛了点,头晕了还点

主 治 头痛 头晕 目眩

第228页

·229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眉

梢凹陷处

正坐,举双手,四指指尖朝上,

掌心向内,大拇指指腹,向内按

两边眉毛外端凹陷之穴位即是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父母大拇指指腹,向内揉按两边眉

毛外端凹陷之穴位,有酸、胀、痛

的感觉。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

右各揉按 1~3 分钟。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丝竹空

第229页

0230

·

◎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足少阳胆经是现在很热门的一条经,它在我们身体上沿行的

和头。在《灵枢

于外眼角,走在我们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小腿到上身,再到脖子

路线是最长的,沿着经络沿行刺激能够改善气血的运行,它起始

•经脉》有关此经的病候记载:﹃口苦,善太息,

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阳厥。﹄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

心胁痛,不能转侧,甚者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

足少阳胆经穴第十一章

第230页

·0231

DI-SHIYI ZHANG

本章看点

瞳子髎穴 为孩子擦亮“心灵的窗户”

悬颅穴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走神

悬厘穴 孩子落枕找悬厘

天冲穴 儿童牙龈肿痛找天冲

阳白穴 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目窗穴 眼睛疲劳不再用滴眼液

风池穴 清热醒脑还治感冒

肩井穴 放松孩子的肩膀

阳陵泉穴 儿童抽筋痛苦及时了

足临泣穴 揉揉脚,治儿童头痛

足窍阴穴 止痛定咳顺气必点穴

取穴图解目录

第231页

232·◎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1 瞳子髎穴

当孩子感觉眼睛疲劳时,父母经常给他们按摩瞳子髎穴,可以起到缓解疲

劳的作用。瞳子髎,此经穴名出自《甲乙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属足少阳胆经。《铜人》中记载:“治青盲目无

所见,远视疏疏,目中肤翳,白膜,目外眦赤痛。”从这些医书的记载中可以看

出,古代医家对这个穴位的作用已经颇有研究了。

命名:瞳子髎,指人体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这里指穴内物质

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的意思。本穴为胆经 - 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

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是汇集头面部的

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同从孔隙中散落一样,所以名

“瞳子髎”,也称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

功效:降浊祛湿,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主治

(1)经常按摩此穴,能治疗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多数眼疾。

(2)长期按压此穴,对头痛、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痉挛,以及麻痹等病症,

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近视 、弱视:瞳子髎穴配目窗穴睛明穴。

(2)治目生内障:瞳子髎穴配合谷穴、临泣穴和睛明穴。

(3)治目赤肿痛:瞳子髎穴配丝竹空穴。

(4)治头痛:瞳子髎穴配头维穴、印堂穴、太冲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或仰卧,两手自然下垂。父母两手五指朝天,掌心向着患儿头部。

(2)父母把两手大拇指放在头部旁侧,两手大拇指相对用力,垂直揉按穴位。

(3)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 1~3 分钟,两穴可同时揉按。

为孩子擦亮“心灵的窗户”

主 治 头痛 近视 弱视 牙痛 感冒

第232页

·233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两大指相对用力垂直揉按瞳子

穴,有酸、胀、痛的感觉。每天早晚

各揉按一次,每次左右各(或双侧同

时)揉按 1~3 分钟。

端坐,两手屈肘朝上,手肘弯曲、

支撑桌上,五指朝天,掌心向着自

己。以两手大拇指置于头部侧边,

太阳穴斜下、前方,两大指相对用

力垂直按穴位即是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该穴位于面部,眼

睛外侧 1 厘米处

1cm

瞳子髎

第233页

234·◎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2 悬颅穴

家长经常给孩子按摩悬颅穴,有助于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悬颅穴,此经穴

名出自《灵枢·寒热病》,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中记载:“热病头痛,身重,

悬颅主之。”《铜人》云:“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目外眦赤,身热齿

痛,面肤赤痛。”《图翼》中也说:“主治头痛齿痛,偏头痛引目,热病汗不出。”

可见,悬颅穴是一个很有用处的穴位。

命名:悬,吊挂的意思;颅,在古代指人的头盖骨,这里指穴位内气血为寒湿

水气。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

湿水气,穴内气血就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样,所以名“悬颅”,也称髓孔穴、髓

中穴、米啮穴。

功效:降浊除湿,通络消肿,清热散风。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能够集中注意力。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等疾患。

(3)配风池穴、外关穴,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配丝竹空穴、太阳穴、风池

穴,有疏风明目的作用,具有通经消肿的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偏头痛:悬颅穴配颔厌穴。

(2)治热病头痛:悬颅穴配曲池穴和合谷穴。

(3)治面肿:悬颅穴配人中穴。

(4)治目外眦痛:悬颅穴配丝竹空穴、太阳穴、风池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双手下垂,父母食指和中指并拢,掌心朝内,食指的指尖放在

患儿额角发际,中指所在的部位就是这个穴位。

(2)把食指和中指放在患儿悬颅穴上轻轻按揉。

(3)左右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不走神

主 治 面肿 目外眦痛 齿痛

第234页

·235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正坐,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掌

心向内,食指指尖置于额角发

际,中指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程度 二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父母将食指和中指置于悬颅穴上

轻轻的揉按,每天早晚各一次,

每次 1~3 分钟。

父母按摩

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

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

形连线的中点处

头维

曲鬓

取穴技巧

悬颅

第235页

236·◎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3 悬厘穴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头部位置不当,或者枕头过高,或者肩部受风,从而

引起了落枕。如果父母稍微懂一些中医的穴位治疗原理,在这个时候,只要给

孩子按压悬厘穴,就能够使症状迅速得到缓解。此外,按压悬厘穴,还能够有

效治疗头痛,使孩子不受头痛的困扰,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悬厘穴,此穴位

名出自《甲乙经》。

命名:悬,吊挂的意思;厘,治理的意思;“悬厘”的意思是指胆经气血在此穴

位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

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由本穴外输头的各部位。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

的作用,所以名“悬厘”。

功效:通络解表,清热散风。

主治

(1)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

上齿疼痛等疾患。

(2)配鸠尾穴,能够治疗由于热病偏头痛引起的目外眦。

配伍治病

(1)治清热泻火:悬厘穴配听宫穴。

(2)治落枕:悬厘穴配天柱穴。

(3)治癫痫:悬厘穴配束骨穴。

(4)治面瘫:悬厘穴配地仓穴,人中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双手下垂,父母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手掌心朝内,食

指的指尖放在患儿额角发际处,此时,无名指所在的部位就是这个穴位。

(2)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上轻轻按揉。

(3)左右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注意,用力要

稍轻一些,不要太重。

孩子落枕找悬厘

主 治 偏头痛 面肿 目外眦痛

第236页

·237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程度 二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父母将食指和中指置于悬颅穴

上轻轻地揉按,每天早晚各一

次,每次 1~3 分钟。

正坐,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

拢,掌心向内,食指指尖置于额

角发际,无名指指所在位置的穴

位即是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

连线的上 3/4 与下 1/4 交

点处

头维

曲鬓

悬厘

第237页

238·◎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4 天冲穴

这个穴位的名称出自《甲乙经》,在《千金要方》作“天衢”,属足少阳胆

经。关于这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例如:

《甲乙经》中说这个穴位“在耳上如前三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云:“耳

后入发际二寸。”《循经考穴编》中云:“在耳平后三分,入发际二寸。”《医学入

门》中云:“承灵后一寸半。”意思就是说它在承灵穴的旁边。此穴具有止痛的作

用。只要轻轻按摩此穴,即可缓解孩子的头痛或者牙龈肿痛等症状。

命名:天,指天部气血;冲,指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天冲”的意思是指胆经

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

到达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所以

名“天冲”,也称“天衢”。“天衢”指穴内气血向外的输出状态。

功效:祛风定惊,清热消肿。

主治

(1)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有效缓解头痛或者牙龈肿痛,具有益气补阳的作用。

(2)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等。

(3)配目窗穴、风池穴,能够有效治疗头痛。

配伍治病

(1)治齿龈肿痛:天冲穴配丝竹空穴、耳门穴。

(2)治瘿气:天冲穴配天突穴、水突穴。

(3)治癔症:天冲穴配百会穴、内关穴、太冲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背立,双手下垂,父母两只手抬起,手掌心朝外,把食指、中指和无

名指并拢,平贴在患儿耳尖后,食指位于耳尖后的发际,则无名指所在的位置就是

这个穴位。

(2)父母将四指并拢,轻轻按揉这个穴位。

(3)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1 ~ 3 分钟,两穴可同时按揉。

儿童牙龈肿痛快找天冲

主 治 头痛 齿龈肿痛 癫痫

第238页

·239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程度 四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父母将四指并拢轻按于天冲

穴,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

次左右各(或双侧同时)揉按

1~3 分钟。

正立,双手抬起,掌心朝外

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

平贴于耳尖后,食指位于耳

尖后发际,无名指所在位置

的穴位即是

父母按摩

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 2

寸,率谷穴后 0.5 寸

率谷0.35 寸

1.5 寸

取穴技巧

天冲

第239页

240·◎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5 阳白穴

此穴位名出自《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足阳明、阴维之会”;《大成》云:“手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据古代

医书记载,这个穴位能够治疗头痛、头风、目眩、目赤肿痛、眉目间痛、夜

盲、近视、远视、眼睑动、项强急不可以顾、背寒不得温等病症。在近代中医

临床中,有经验的医生还利用这个穴位治疗面瘫、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

眼睑下垂等多种疾病。经常按摩此穴,对眼部保健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命名:阳,天部的意思,这里指气;白,明亮清白的意思。本穴物质是本神

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这个穴

位就己受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

白,所以名“阳白”。

功效:生气壮阳。

主治

(1)这个穴位几乎能治疗所有的眼部疾病,按摩此穴,具有明目祛风的作用。

(2)坚持每天按摩这个穴位,对头痛、视物模糊、眶上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眼睑下垂、夜盲、眼睑瘙痒、呕吐、恶寒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改善、治疗和

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阳白穴配太阳穴、睛明穴和鱼腰穴。

(2)治眼睑瘙痒:阳白穴配丝竹空穴、角孙穴、瞳子髎穴。

(3)治小儿呕吐、恶寒:阳白穴配中脘穴、内关穴、风门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仰靠或者仰卧,父母两只手举起。

(2)父母轻轻握拳,手掌心向患儿面部,用大拇指弯曲时的指节处,从内往外

轻轻刮按穴位处,有一种特殊的酸痛感。

(3)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刮按一次,每次刮按 1~3 分钟,两穴可同时刮按。

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主 治 目眩 目痛 外眦疼痛 雀目

第240页

·241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父母用大拇指弯曲时的指节处,从内往外

轻轻刮按穴位处,有一种特殊的酸痛感。

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左右各(或双

侧同时)揉按 1~3 分钟。

正坐,举两手两肘尖顶放

桌面上,轻握拳,掌心向

下,将拇指指尖贴于眉梢

正上方,拇指指尖正上方

的穴位即是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该穴位于前额部,

当瞳孔直上,眉上

1寸

1 寸

阳白

第241页

242·◎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6 目窗穴

此穴位名出自《甲乙经》,别名至营,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中说它“在

临泣后一寸”,《神应经》和《大成》中说它“在临泣后一寸半”。根据古代医书记

载,这个穴位能够治疗头痛、头旋、目痛、目远视不明、青盲、白膜覆瞳子、

头面浮肿、上齿龋肿等疾患。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常利用这个穴位治疗近视。

经常按压此穴,能够缓解眼睛的疲劳、酸涩、近视等。

命名:目,肝之所主,这里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

道。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到达本穴后,因为受穴外所传之热

的影响,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所以名“目窗”,也

称“至荣穴”“至宫穴”。“至荣”的意思是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宫”的意

思是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之气。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补气壮阳、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

(2)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对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部浮肿、

上齿龋肿、小儿惊痫,具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配伍治病

(1)治头疼:目窗穴配关冲穴和风池穴。

(2)治口歪、流涎:目窗穴配颊车穴、合谷穴。

(3)治目赤肿痛:目窗穴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

(4)治面目浮肿:目窗穴配陷谷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端坐,略微低头,父母手掌心朝内,小指平贴在患儿发际处,中指所

在的部位就是这个穴位。

(2)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揉穴位。

(3)左右两侧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或者两侧穴位

同时按揉。

眼睛疲劳不再用滴眼液

主 治 远视 近视 小儿惊痫

第242页

·243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取穴 按摩

目窗穴位于人体的头部,

当前发际上 1.5 寸,头正

中线旁开 2.25 寸

1.5 寸

2.25 寸

端坐于桌旁,略微低头,臂

肘置于桌上,掌心向内,小

指平贴于发际处,中指所在

位置的穴位即是

程度 二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轻 1~3

父母用食指和中指轻按于目窗

穴,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左右

各(或双侧同时)按 1~3 分钟。

父母按摩

目窗

第243页

244·◎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7 风池穴

此穴位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云:“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

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脑卒中偏枯,

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甲乙经》中说它“在颞颥(脑空)后

发际陷者中”。据古代医典记述,此穴能够治疗头痛、眩晕、热病汗不出、脑卒

中不语、颈项强痛、目不明、目泣出、目赤痛、耳病、鼻鼽衄、痉挛不收等疾

病。

命名: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这里指穴内物质

富含水湿。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

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然后输散于头颈各部,所以名“风池”,也称“热府穴”。“热

府”的意思是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功效:壮阳益气。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2)长期按摩此穴,可有效缓解感冒、头痛、眼病、鼻炎、耳聋、咽喉疾患等。

(3)每天时持按摩这个穴位,对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具有治疗效果。

配伍治病

(1)治偏正头痛:风池穴配合谷穴和丝竹空穴。

(2)治目痛不能视:风池穴配脑户穴。

(3)治热病:风池穴配中冲穴。

(4)治小儿脑震荡:风池穴配百会穴、天柱穴、神阙穴、印堂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背坐,双手下垂,父母举臂抬肘,手肘大约与患儿肩同高。

(2)屈肘向患儿头部,双手放在耳后,手掌心朝内,手指尖向上,四指轻轻扶

住患儿头(耳上)的两侧。

(3)拇指指腹从下往上按揉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

(4)左右两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1~3 分钟。

清热醒脑还治感冒

主 治 感冒 头痛 头晕

第244页

·245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用大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穴位,

有酸、胀、痛的感觉,重按时鼻腔有酸胀

感。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左右各

(或双侧同时)揉按 1~3 分钟。

正 坐, 举 臂 抬 肘, 肘 约 与 肩 同

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 耳后,

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

头 (耳上)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

的穴位即是

取穴技巧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

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

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风池

第245页

246·◎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8 肩井穴

父母给孩子轻揉慢按肩井穴,能够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放松肩颈僵硬,

疏通经络血脉。据古代医书记述,肩井穴能治疗“肩背痹痛,臂不举,颈项不

得回顾,脑卒中气塞,涎上,不语,气逆,翻胃,呕吐,咳逆上气,瘰疬,虚

劳,产后乳汁不下,乳痈,妇人产晕,难产”等疾患。《甲乙经》云:“在肩上陷

者中,缺盆上,大骨前。”《太平圣惠方》云:“在肩上陷罅中,缺盆上,大骨前

一寸半,以三指按之,当其中指下陷者中是也。”说的就是肩井穴。

命名:肩,指穴位在肩部;井,指地部孔隙;“肩井”是指胆经的地部水液从

这个穴位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到达本穴

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所以名“肩井”,也称“肩解穴”“膊井

穴”。

功效:舒筋通络,疏导水液。

主治

(1)按摩此穴位对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等病疾,具有特殊疗效。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乳痈、瘰疬、神经衰弱、半身不遂、脑贫血、脚

气、狐臭等症状,都具有缓解、调理、治疗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目痛不能视:肩井穴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

(2)治脚气酸痛:肩井穴配足三里穴和阳陵泉穴。

(3)治偏正头痛:肩井穴配合谷穴、丝竹空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背坐,双手下垂。

(2)把中间三指放在患儿肩颈交会处,用中指的指腹向下按揉,有酸麻、胀痛

的感觉。

(3)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 1~3 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

时按揉。

放松孩子的肩膀

主 治 头颈强痛 颈项不得回顾 肩背疼痛

第246页

·247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 按摩

正 坐, 交 抱 双 手, 掌 心 向

下,放在肩上,以中间三指

放在肩颈交会处,中指指腹

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程度 中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以中间三指放在肩颈交会处,用中指指

腹,向下揉按,会有特殊酸麻、胀痛的感

觉。每天早晚各按压一次,每次左右各(或

双侧同时)按压 1~3 分钟。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肩井穴位于人体的肩上,

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

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

方与肩线交接处

肩井

第247页

248·◎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09 阳陵泉穴

长期筋骨僵硬、酸痛,容易抽筋的孩子,父母只要平时多给孩子按压这个

穴位,就能得到改善。古代医书还记载这个穴位对“胆病、善太息、口苦、呕

宿汁、心下澹澹、胁下痛胀、吐逆、喉鸣、诸风、头面肿、头痛、眩晕、遗

尿、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痉挛急、筋软、筋疼、膝伸不得屈、冷痹、半

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膝肿麻木、草鞋风”等病都具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命名:阳,阳气;陵,土堆;泉,源源不断。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和胆经

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沉降于地,胆

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也渗入脾土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大量气化,

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所以名“阳陵泉”。

功效:降浊除湿。

主治

(1) 按摩这个穴位能疏泄肝胆、清利湿热、舒筋健膝。

(2)按摩这个穴位对抽筋、筋骨僵硬、酸痛有特效。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胃溃疡、肝炎、胆石病、肋间神经痛、肩关节痛、

膝关节痛、下肢麻木瘫痪、胆绞痛、胆囊炎、胆道蛔虫、足内、耳鸣、耳聋等疾

病,具有很好的改善、医治和保健作用。

配伍治病

(1)治半身不遂:阳陵泉穴配曲池穴。

(2)治胸胁痛:阳陵泉穴配足三里穴和上廉穴

(3)治小儿黄疸:阳陵泉穴配日月穴、期门穴、至阳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仰卧。

(2)父母用手掌轻握左脚膝盖的前下方,四指向内,大拇指向外。

(3)大拇指弯曲,用指腹垂直揉按患儿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

(4)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各揉按 1~3 分钟。

儿童抽筋痛苦及时了

主 治 抽筋 麻痹 腰腿疲劳 胃溃疡

第248页

·249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取穴 按摩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母弯曲大拇指,指腹垂直揉按穴道,

有酸、胀、痛的感觉。每次左右各揉按

1~3 分钟,先左后右。

正坐,垂足,约成 90。,上

身稍前俯,用右手手掌轻

握左脚膝盖前下方,四指

向内,大拇指指腹所在位

置的穴位即是

父母按摩

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

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

小头稍前凹陷中

阳陵泉

第249页

250·◎ 一按就好:儿童特效穴位图解

10 足临泣穴

《甲乙经》云:“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大成》云:

“乳肿痛,足临泣。”《图翼》云:“主治胸满气喘,目眩心痛,缺盆中及腋下马刀

疡,痹痛无常。”《金鉴》说它能治“脑卒中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

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疼合头眩”等等。根据医书上的记载,经常揉按此穴可

以治疗头痛、头眩、目涩、身痹、寒热、胸胁支满、喘气、手足脑卒中不举、

痛麻发热拘挛、筋牵、腿疼、眼肿赤疼、齿痛、耳聋、咽肿等疾患。

命名:足,指穴位在足部;临,居高临下的意思;泣,眼泪。“足临泣”指胆经

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水湿

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就像泪滴从上面滴落一样,所以名“足临泣”。

功效:清头目,利胸胁,祛风,泻火。

主治

(1)此穴位对头痛、目外眦痛、目眩、瘰疬、胁肋痛、疟疾、痹痛不仁、足跗

肿痛、胆经头痛、肌肉痉挛、眼疾、结膜炎、胆囊炎、脑卒中、神经官能症等疾

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2)配丘墟穴、解溪穴、昆仑穴,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治疗

足跗肿痛;配风池穴、太阳穴、外关穴,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

配伍治病

(1)治痹证:足临穴泣配三阴交穴。

(2)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足临泣穴配肩井穴。

(3)治偏头痛:足临穴泣配太阳穴、风池穴。

父母取穴按摩法

(1)患儿正坐、垂足,抬起左脚翘放在座椅上,父母轻轻握住患儿脚趾,四指

在下,大拇指弯曲,用指甲垂直轻轻掐按穴位。

(2)父母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患儿穴位,有酸、胀、痛的感觉。

(3)先左后右,两侧穴位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揉揉脚,治儿童头痛

主 治 胆经头痛 腰痛 肌肉痉挛 眼疾

第250页

·251第十一章足少阳胆经穴

精确取穴

取穴技巧

父母按摩

取穴 按摩

程度 拇指压法 时间 / 分钟

重 1~3

父 母 用 大 拇 指 指 腹 揉 按 穴 位, 有

酸、胀、痛的感觉。每次左右各揉

按 1~3 分钟,先左后右。

正坐,垂足,抬左足翘置

于座椅上,伸左手,轻握

左脚趾,四指在下,弯曲

大拇指,用指甲垂直轻轻

掐按穴位即是

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关

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

外侧凹陷处

足临泣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线上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