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
1713
清 紫檀小博古架
小博古架,为紫檀制作而成,其色泽紫亮光洁,木质细腻坚硬,用隔板设计大
小有致的大小五孔,正面透空,底承四足。整器虽为袖珍,用料做工仍一丝不苟,设
计空灵有致,古趣盎然,且紫檀木为宫廷御用家具的首选,此架或于宫中用于陈设小
件赏玩器物。
H:24.7cm
RMB: 50,000-60,000
199
1713
清 紫檀小博古架
小博古架,为紫檀制作而成,其色泽紫亮光洁,木质细腻坚硬,用隔板设计大
小有致的大小五孔,正面透空,底承四足。整器虽为袖珍,用料做工仍一丝不苟,设
计空灵有致,古趣盎然,且紫檀木为宫廷御用家具的首选,此架或于宫中用于陈设小
件赏玩器物。
H:24.7cm
RMB: 50,000-60,000
200
1714
清早期 黄花梨文玩小柜
木质沉厚,纹理自然古雅,包浆温润。柜体长方,切割平整,转角处理光滑细致。
柜门亦采用攒框镶板手法,两门对开。柜门平整光素慰无纹。木纹清晰。四枚方形铜
合页均光素无纹,门扇关闭紧密,开启顺畅,双门中间镶嵌圆形面叶、寿字拉手及门鼻。
柜底平齐无足。整器线条简洁流畅,取材于上等黄花梨,用于装藏博古文玩 , 精巧实用。
L:45.3cm W:34.6cm H:24.2cm
RMB: 50,000-60,000
201
1715
L:27cm W:18.7cm
RMB: 110,000-150,000
明 黄花梨海棠形香盘
香盘以一块黄花梨大料整挖而成,极见巧思。整器呈海棠形,造型优美,通体光素
无纹,线条平顺,色泽细润,于庄重之中尽显黄花梨木材天然纹理之秀雅。品香与斗茶、
插花、挂画,并称古代文人雅士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进入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盛世,
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
的典型陈设,而放置香炉、香瓶、香盒各种香具的香盘,制作工艺也在这个时候到达了
顶峰。此盘即为其中典范,造型简练抽象,比例秀长,适合搁置案头,作都承盘之用,
放置各式物品,亦可陈以炉瓶三事、瓶花、香橼、佛手等清供,无所不便。
202
1716
清乾隆 紫檀竹纹如意
此如意以紫檀整雕而成,如意头、柄皆作竹枝,两枝并根相绕,
上有翠叶生发。如意头为灵芝形状,由镂雕的竹枝盘错而成,
其上圆雕一蝉,惟妙惟肖。蝉,俗名“知了”,古人认为它餐
风饮露,不食俗物,常以之比喻士大夫之高洁清廉,又以蝉
栖息于竹林之中,作“竹蝉纹”,谐音“知足(竹)常乐”。整
器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曲折灵动,竹根细节亦刻画精准,
竹须根根分明。
如意在清代被视为吉祥瑞器,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
缺之物,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方方面面都少不了
如意的形影。乾隆帝尤喜如意,曾作有诗云“处处座之旁,率
常陈如意”。此件如意精选缜密坚实上等紫檀木料雕制,雕工
精致繁复,色泽深沉凝重,极富文人清雅气息。
L:38.9cm
RMB: 130,000-160,000
203
1717
清 紫檀嵌银丝玉如意
此如意紫檀制,灵芝式首,三弯长身,色泽沉穆幽深,质地坚密细润。如意首
嵌灵芝形白玉,温润细腻,琢磨考究。柄身嵌银丝璎珞纹,纹饰精美,线条流畅。清
代宫廷中,如意被广泛用于装饰和设计,表示不同地位和等级,帝王的青睐使得如意
制作工艺登峰造极。此拍品造型简约,工艺精湛,文雅大方,寓意吉祥,可堪厅堂陈
设赏玩。
L:36.3cm
RMB: 110,000-150,000
204
1720
清早期 紫檀三层方盒
该盒以紫檀制成,通体素面,口沿及顶盖处起线,内藏暗屉,用以上下层分别贮器。
古时用来置放印章、玉器等文玩小件。整器素无矫饰,但制作规整典雅,如好玉不饰
雕工,凸显出紫檀木料古朴之美,以流动的自然纹理取胜,极具文房赏玩之趣。
L:11.7cm W:10.5cm H:11.1cm
RMB: 130,000-150,000
205
1721
清 紫檀雕西番莲经箱
L:24.5cm W:14.5cm H:19cm
RMB: 180,000-220,000
此件经箱为清代宫廷中,经书典籍包装箱盒之经
典形制。整器用紫檀佳材,质色古雅,表面牛毛棕密布,
箱体四方,器盖比例甚高,子母口合于须弥座之上。此
经箱外壁满工施刻,用浮雕技法,于箱盖四侧刻缠枝莲
纹,其间填饰佛教八吉祥图案,盖顶则刻四枚梵文;箱
下须弥器座则浮雕饱满的俯仰莲瓣,颇可与同期金铜造
像之莲座相类比。整器纹饰布局疏朗,刀工亦具章法,
为清宫官造之风格,其上各类佛教题材装饰,亦暗示了
本品功用,应为盛放佛教典籍之经箱。
此盒紫檀选料上乘,制作精细,雕刻工整,技艺
之精几可与雕漆工艺比肩,为典型造办处所谓“紫檀工”,
宫廷气十足,形制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多件经匣相
似,是乾隆时期造办处制作的杰出工艺品。
206
1722
清 紫檀黑漆底缠枝寿纹长方盘
此盘紫檀木制,长方形,色泽幽紫,包浆醇厚。下承方形四底足,
盘底髹黑漆,外壁阳刻寿字纹及缠枝莲纹,枝叶缠绕翻卷,舒展
有致。
清宫西洋风与皇帝的兴趣喜好有着密切关系,乾隆皇帝兴趣广泛,
在器物上大量引入西方元素,缠枝莲纹饰极为其中代表。此盘纹
饰极具雍容之美,形制规整,工艺精巧,做工细腻,或为宫廷祝
寿所用。
L:40.5cm W:29.3cm H:3.9cm
RMB: 90,000-120,000
207
1723
清乾隆 紫檀梅竹双清捧盒
捧盒以紫檀木整挖,作倭角四方形,色泽暗紫,纹理致密。盒盖
边缘起线脚,盒口衔接紧密,下承四足。盖面以减地阳刻法雕梅
竹、洞石、灵芝瑞草,取梅花傲雪绽放及竹子寒冬而不凋零“双清”
之寓意。
紫檀不喧不噪、深沉静穆的特点迎合了清代帝王的审美,为配
置圆明园、紫禁城,清宫造办处木作坊曾制作了大量宫廷紫檀
器物。且乾隆皇帝对双清纹饰尤为喜爱,梅竹双清图常见于乾
隆时期各类文房用具、瓷器及玉器之上。此捧盒造型简洁明快,
纹饰琢磨细致,质感如玉似缎,光泽深邃古朴,雍容大气之中
得见文人清韵。
L:16.2cm W:16.2cm H:7.7cm
RMB: 110,000-150,000
208
209
1724
L:44.5cm W:34cm H:18cm
RMB: 200,000-300,000
清 鸂鶒木嵌乌木缠枝菊纹小长方几
小长方几以鸂鶒木制成,并贴、嵌乌木装饰,形成色差、质感变化。从尺寸来看,
是陈设案头用的小几。
几面攒框镶鸂鶒木面心,边框上贴饰乌木,边缘起拦水线,立面刻一周球路纹
套枣花锦地装饰,上下有阳线,这种锦地边框的做法,常见于雍正时期的漆器家具上。
高束腰,腿足上段露明,亦雕饰锦地,长向一侧还增设矮老,中镶嵌绦环板,有变体
长海棠形开光。束腰下有托腮,亦浮雕锦地纹。鼓腿膨牙,牙板边缘波折,沿边起阳
线,其上嵌饰数组缠枝菊花纹,菊花花头丰硕,枝叶卷曲蔓延,含祝寿之意。腿足大
挖而成,底端内翻马蹄腿,下接托泥。此几造型优美,镶嵌做法甚为别致,几未见他
例,璀璨的鸂鶒木上装饰乌木,恍若雕漆作品。
附日本旧木箱
210
211
1725
L:26cm W:16cm H:10.5cm
RMB: 300,000-400,000
明 黄花梨嵌银丝捧盒
题识:冰绡一幅暗香生,万树梅花点笑成,遥忆月明羌笛里,只疑身似在江城;
寿扬宫额原留意,放鹤亭前逞有神;若在秦楼畔 甚□弄玉媒。
此盒取材上等黄花梨,以一木整挖而成,器型甚大,较为珍贵。盖、盒之口沿
缀饰错银丝回纹一周,盒盖亦采用错银丝工艺以梅花、兰花、竹子为饰,间以搭配篆
体诗歌,旨在抒发文人雅士高洁之思。整器突出黄花梨木材之天然纹理,古朴素雅。
此盒制作精细,表面抛光圆润,韵味独特,方寸之间尽显气势,置于书房案头,更能
增添文雅之气。
212
213
1726
清 紫檀嵌百宝教子图笔筒
记录:伦敦佳士得,1986 年 7 月 7 日,编号 77
此笔筒选用上等紫檀精雕而成,包浆浑厚,色泽深沉质朴。笔筒百宝嵌手法描
绘教子图案,用螺钿、各色宝石镶嵌作奇石花卉,公鸡与母鸡携雏鸡漫步于庭院中,
造型颇为生动,尤其羽毛等镶嵌螺钿处闪出炫彩的质感,更显精巧不凡。此类教子图
案在明清文房用具上颇为多见,其立意源自中国古代鸡具备“五德”,特别是其中对于
幼雏的呵护保育品质的颂扬,备受古代文人推崇。整器工艺精细,紫檀天然纹理之美
与百宝嵌的华美相互映衬,美轮美奂,尽显风雅。
D:14.5cm H:15cm
RMB: 130,000-150,000
214
215
1727
清早期 紫檀嵌百宝携琴访友图笔筒
此笔筒以紫檀为材,圆筒形,敞口平足。外壁以百宝嵌工艺描绘携琴访友题材纹饰。
雅士于美景中怡然自得,书童起炭备茶,亦有老者携童子拜访,抱琴正欲献上;庭院
景色刻画细致,花叶饱满,枝叶翻转,似有阴阳向背,梅树盘曲遒劲,仙鹤侍立旁侧。
《遵生八笺》云:“如雕刻宝嵌紫檀等器,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此件笔筒镶
嵌花鸟栩栩如生,人物神态捕捉准确,色艳质润,方寸之间,妙趣横生,为清代百宝
嵌工艺之佳作。
D:17.7cm H:17.7cm
RMB: 350,000-450,000
216
1728
D:16.3cm H:16.6cm
RMB: 无底价
清 紫檀笔筒
此笔筒取材紫檀,整挖而成,其质地细密、纹理美观。整器光素无雕饰,筒身
满布牛毛纹,予人以简洁明快之感,尽显木材天然纹路之美。明清时期文人崇尚“朴学”,
文房清玩受此影响,追求素雅质朴之风。此笔筒选料考究,造型沉稳,内外打磨光润,
色沉而雅,平添几分天然韵致。
217
1730
D:23.2cm H:5.2cm
RMB: 60,000-80,000
清乾隆 乾隆御玩款紫檀器座
款识:周饕餮甗 乾隆御玩 乙
清乾隆宫廷中,为铜器配镌刻器名的木座,已成范式。如清乾隆三十四年,曾
颁赐给国子监大成殿以为陈设的“周范十器”。此“周范十器”皆配以定制器座,底部铭
刻器物名称及编号,其中即有“周饕餮瓿”一件。
此器座底部刻器物名称“周饕餮甗”,编号“乙”,又铭“乾隆御玩”,款识字口填金。
紫檀木料上佳,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色褐较深。底座沿线细腻流畅。拙朴古雅,嵌
饰金彩更增华贵。
218
1731
D:16.1cm H:9.5cm
RMB: 40,000-50,000
清中期 莲花紫檀座一对
此座雕工巧妙,花瓣饱满圆润,形制规整,莲瓣、莲子细节俱全。紫檀的深沉
光泽和稳重华美精炼的造型,既能够很好的衬托出器物的尊贵身份,又不会喧宾夺主,
正是大巧不工,浑然天成。紫檀材料素来珍贵,将之整挖成如此器型,非宫廷造器之
不惜工本不能为之。
219
1732
L:15cm H:4.4cm
RMB: 140,000-160,000
清乾隆 - 嘉庆 懋勤殿款紫檀器座
款识:懋勤殿
此器座以紫檀为材,发色紫红,包浆莹润。以仿生手法拟雕莲座,莲花造型极
富立体感,花瓣饱满,莲子颗颗分明。清代从乾隆开始,好古之风尤甚。御铭器座在
这一时期大量出现,不仅所用工料十分讲究,乾隆帝还会亲自参与修订器形,再予交
付造办处制作,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清中期紫檀莲花形器座 , 与本拍品形制相近,可资
比较。此拍品包浆光润,庄严端正,殊妙可观,且不惜工料,为典型清宫御用陈设器
物之托座。
懋勤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南,与端凝殿相对。皇帝常在此读书,批阅奏本
及鉴赏书画,贮存皇帝御用的图书翰墨、文房四宝。殿内悬有“基命宥密”匾额,为乾
隆皇帝的亲笔御书。
220
1733
D:9cm
RMB: 160,000-180,000
明 黄杨木嵌八宝香盒
此香盒以黄杨木整挖而成。盒盖以百宝嵌工艺,以螺钿等珍贵材料描绘梅花及
牡丹。花卉姿态刻画细腻,牡丹枝叶舒展、花瓣饱满,梅花朵朵姿态各异,整器华美
而不失清雅。
清代扬州漆器以百宝嵌为著名品种,百宝嵌工艺使纹饰随光线变化而呈现出五
彩斑斓的姿态,气质雍容而华贵。此拍品制作精良,布局舒密得当,雕刻精细,包浆
莹润,极具装饰意味,值得收藏。
221
1734
清早期 沉香罗汉牌
款识:臣刘源恭制
沉香木为名贵香料,自古为世人所珍。此木牌以沉香木制成,形如
像塔,内雕松下罗汉图,罗汉结跏趺坐,高鼻深目,前额凸起,隆
颡虬髯,嘴含微笑,衣着汉式长袍,以浮雕形式展山松气势雄浑。
此木牌构思巧妙,动静皆宜,皮壳靓丽,包浆厚实,色泽沉郁古朴,
充分体现了沉香不事张扬、精华内敛的独特美感。罗汉是所有佛教
人物中造型最多变,最富于可创造性的种类,故没有成规,可塑性
极大。可以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的造型和表现手法。观其款识,应为
进贡皇家所用。
刘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籍镶红旗汉军旗,康熙时召入内廷,官至工部
侍郎。康熙朝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记:“部主事伴阮兄源 ..... 其字怪僻,
自言融汇诸家,独成一体,殊有别致,画则挥洒数笔,生动酷肖 ...... 近日所
用之墨及磁器、木器、漆器仍遵其旧式,而总不知出自刘伴阮者。”梳理现
存的史料,可见刘源为天才横溢的设计家,且工书画,常为康熙朝内廷用的
瓷器及各式工艺品木样和画作,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数幅刘源字画。此木牌
图案布局有序,人物神态生动传神,除题字出自刘源本人外,整体设计亦非
常有可能出自他手。
L:6.1cm W:4.5cm WT:17.5g
RMB: 100,000-120,000
222
1735
L:32cm
RMB: 110,000-150,000
清 黄杨木如意
此柄黄杨木如意材质细腻,其造型简练,手柄修长,中段微微拱起,自柄至如
意头渐渐变细。其首部雕作如意灵芝,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药,有长寿之美好
寓意,其实形态简练生动,寥寥几刀中蕴含凸凹起伏变化,与黄杨木细腻质感相得益彰。
如意柄光素无纹,不琢不嵌,展现了黄杨木质及温润包浆之美。此如意融汇天然造化
与匠心,寓意吉祥,气息文雅。
223
1736
清 黄杨木罗汉摆件
此罗汉像为黄杨木雕,材质上乘,色泽深沉,包浆光润厚重,典雅美观。罗汉
卷发披肩,高额隆眉,深目露齿,身披僧袍,斜挎布袋,僧袍饰有团花纹,布袋边缘
錾刻有回纹、云雷纹等仿古纹饰,布袋上下分别刻有蝙蝠纹和夔龙团寿纹,寓意着“福
寿安康”。罗汉袒前胸,自在坐于洞石之上,左手作支撑状,右手托一酒葫芦,两赤
足相交,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形神兼备,应出自名家之手,细微处尤见功力,动态之
美感令人惊叹,将想象之中的罗汉肖像刻画的如同实物一般自然逼真,憨态可掬,惟
妙惟肖,为黄杨木镂雕艺术精品,品相完整,极为难的。
H:25.5cm
RMB: 130,000-160,000
224
1737
清 黄杨木雪山大士
此像取黄杨木为材,木质细腻温润,给人以古朴典雅、天然尊贵之美感。大士容貌奇
古,闭目冥思,历历可数的脊肋彰显其苦修之无我。其双手置膝,半跏趺坐于蒲草之上,
嘴角略带含蓄的笑容,形象地刻画出其顿悟之喜。
雪山大士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中,佛祖
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修,
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终于逆境中参透成佛。
黄杨木有“知命树”之美称,苏东坡有诗云:“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其安
于天命、安守困境的特质,与雪山大士在逆境中艰苦修行的精神相契合。
H:21cm
RMB: 280,000-350,000
225
1738
黄杨木刘海像
此像以黄杨木为材,圆雕刘海戏耍金蟾之情景。刘海
立姿,脸部圆润饱满,作大笑状,身披禅衣立于山石
之上,金蟾卧于其足边,憨态可掬。整器取材上佳,
通体包浆厚润,雕刻生动自然,刀法圆润,人物造型
风趣写实,衣纹舒展飘逸,表现出刘海心阔无忧的姿容,
为清代人物木雕之佳作。
刘海,道号海蟾子,五代燕山人。少年、时曾为宰相,
后因厌倦官场,改学道术。因其会戏灵物“金蟾”,得
金钱致富,后代奉为“福神”,为财源兴旺之象,沿袭
至今,历久尤盛。
H:32.2cm
RMB: 无底价
226
1740
朝珠 L:140cm 戒指 D:2.5cm 扳指 D:3cm H:2.3cm
RMB: 180,000-250,000
清乾隆 金珀朝珠、扳指、戒指一组
扳指款识:修因信女俉草氏庆修
朝珠是清代特有的冠服配饰之一,其质料考究,配戴亦有严格规定。
宫廷档案记载中亦常见皇室赏赐王侯官员者,可知此套金珀饰件非寻常人
家之物。
本串金珀朝珠圆润晶莹,制式规矩,以石青色丝绦穿系,由 108 颗纯
净透明的金珀组成,每隔 27 颗穿入一颗与主珠材质、颜色、大小不同的翡
翠“分珠”及佛头。在位于颈后的翡翠佛头之下,连缀一颗葫芦形饰件,称为“佛
头塔”。佛头塔穿缀丝绦,丝绦中部为翡翠“背云”,纪念三串,各由十颗翡翠
珠结成,下为托嵌蓝宝石、碧玺坠角。此串朝珠配饰完整,品相佳美,实属
极其难得之收藏佳品。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皇帝肖像
227
228
1741
清乾隆 金嵌宝领约
此领约环形,共六节,活口开合式。通身珊瑚质地,铜鎏金包裹。整器制作精良,工
艺繁复,铜鎏金工艺、纍丝工艺、点蓝工艺和金镶玉工艺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充分显示
出皇家富贵、繁复、精致的审美要求。
根据乾隆时期撰写的《皇朝礼器图示》中记载,领约又称项圈,是清代后妃、福晉、夫人、
淑人、恭人及公主,乡君、一品命妇下至七品命妇穿朝服之时,佩戴在朝袍披领之上的一
种圆形装饰品,其上以下不同的珠宝及垂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按《大清会典》的规定,
领约以金或银累丝制成,镶嵌的百宝决定佩戴者的等级,佩戴时均两端朝后戴,线垂于颈后。
《大清会典图·冠服·领约》:“皇后领约,镂金,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
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緑松石各二。”《清史稿·舆服志二》:“(皇贵妃)领约,鏤金为之,
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故宫博物院藏清乾
隆嵌宝领约,与此拍品形制相近,《故宫经典·清宫后妃首饰图典》中亦有相类金嵌领约
的收录。此领约用材珍贵,工艺繁复,极尽奢华,制式较高,当为清代皇贵妃配饰。
D:18.5cm
RMB: 280,000-350,000
故宫博物院藏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嵌宝领约
领约
229
230
1742
D:1.4cm(单颗)
RMB: 45,000-55,000
清 沉香手串
此手串取材沉香,琢珠 18 颗,珠体圆润。间有隔珠两颗,其下结珠与佛头相连。
佛头后穿珍珠,再接明黄丝绦。
沉香在佛教中被视作崇高的敬佛圣品,为制作念珠、雕像等佛具的珍贵材料。
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亦有大量关于沉香做成器物的记载,足见皇室对沉香的喜爱。
此手串以上品沉香琢磨而成,质地沉着,纹理优美,为佩带和把玩之珍品。
231
1743
18 世纪 尼泊尔金刚菩提金饰挂件
印度教艺术在公元七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进入了鼎盛繁荣的时
期。印度神话中的三位主神是创造之神梵天、维护之神毗湿奴,
以及毁灭之神湿婆。在这一时期的印度雕像作品中,其中以湿婆
骑牛的形象最为经典。
此金刚菩提挂件,颜色均匀,呈深枣红色,金刚菩提珠串二十四
子,挂扣与挂坠均为鎏金挂片,装饰有明显的印度或尼泊尔风格
纹饰。挂扣为对称方片,上雕忍冬花卉纹,雕坠形如印度佛塔,
塔顶层层堆叠。中间开光以阴刻卷云纹地浮雕湿婆神与雪山神女
骑牛像。两侧以恒河水浪为装饰,下雕对称雄狮一对,下承缠枝
花卉纹底。下接嵌宝石多层仰覆莲状圆坠,每层莲瓣间皆饰有一
周连珠纹,莲瓣中分别刻有象征着湿婆为繁殖之神的柱台和三叉
戟。工艺精细,反映了当时宫廷对于宗教艺术的支持。
L:37cm
RMB: 180,000-220,000
1745
清乾隆 剔红清供博古纹如意
此件如意木胎,周身髹朱漆,雕锦纹地。如意首为灵芝型,圆润宽大,
形制规矩,菱花形锦地开光内雕饰一件大吉葫芦瓶,周边饰以博古纹
样。如意沿周均以回纹为饰,与器身繁密纹饰搭配相宜,更添富丽华
美之气。如意背面饰四方不断万字纹,雕工精致。如意柄雕轮、螺、
伞、幢、花、罐、鱼、肠,八吉祥纹饰,寓意祥瑞。
乾隆御制诗中曾描写如意“处处座之旁,率陈如意常”,据此可知如
意乃乾隆时期宝座上的常备品。因需求量大,玉、漆、木、铜等各种
材质的如意应运而生。本件拍品漆色醇美,雕工精湛,由于当时制作
雕漆如意的数量较少,同其它材质的作品相比,更显珍罕。
L:41.5cm
RMB: 70,000-80,000
232
233
1746
H:53.5cm
RMB: 50,000-60,000
清 剔红雕漆花鸟纹香几
此香几为清代宫廷剔红家具之典范作品,几面作海棠状,束腰内缩呈须弥座式,
上下托腮,鼓腿彭牙六足,三弯腿,落于托泥之上,形制美观,典雅华贵中又见沈静
温婉。通体髹红漆,漆色光亮,几面饰花卉及凤纹,六腿及几面边沿雕琢繁密的花卉
纹,枝叶牵连,花形饱满,布局疏密有致,极富装饰效果。观其剔红纹饰,运刀走线
准确,图案精美而富层次感,颇见清代剔红技艺之水平。
234
1747
H:4.9cm D:7.7cm
RMB: 350,000-450,000
明 群仙祝寿图剔红香盒
此香盒木胎,体型周正,形制扁圆。盒身以剔红工艺雕饰群仙祝寿及凤凰纹样。
整器纹饰布局繁而不乱,构图舒朗自然。众仙家神情动态描绘生动,气氛喜庆。景物
刻画精致细腻,松枝遒劲,奇石耸立。
群仙祝寿为传统神话故事,传说王母娘娘每逢寿诞,便邀请各路神仙前来祝寿,
可谓是群仙聚会,场面浩大。故宫博物院藏有剔红群仙祝寿图圆盒一只,纹饰可与本
拍品相类比。此香盒用刀藏锋清楚,棱角磨熟,刀法圆浑中又见犀利,足见工匠功力
非凡,具典型明代剔红工艺风格。
235
236
1748
L:36cm W:27.5cm
RMB: 150,000-180,000
清乾隆 雕漆八仙人物过海棠式盖盒
此器海棠形,通体髹以朱漆,盒内部髹以黑漆。整器造型规整,漆色红润、漆质坚实、
刀法纯熟。盒盖和盒身四围以锦地为纹浮雕八仙人物、花卉及八吉祥纹饰。盖面开光处雕以八
仙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细腻,栩栩如生;海水纹气势磅礴,八仙踏步于涌汲的海浪之上,更
显画面之生动;花卉纹饰雍容华丽,雕刻细致入微。工匠于方寸之间,将山水、树木、花卉、
人物巧妙地分布于器体之上,使得场景清晰、情节生动,繁而不乱,艳而不俗。
雕漆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尤其乾隆一朝,由于国力强盛和乾隆帝的
积极推动,清代漆器制作到达鼎盛,体现在对于大漆制作工艺的掌握程度、剔刻的细致程度,
以及对于纹饰的设计把握。正如此盖盒造型规矩,端庄大方,纹饰寓意祥瑞,雕工精细纯熟,
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呈现出乾隆时期雕漆工艺的一种崭新风貌,是清代剔红佳作。
附日本墨书旧木盒。
237
1749
清康熙 黑漆螺嵌金笔
此笔形制精巧灵动,通体镶嵌以金银及细螺钿片组成
的几何纹样,图案规正,装饰单元细小繁密,螺钿光
彩缤纷。笔身极细,不堪重力。
此笔工艺精湛,华而不俗,螺钿色彩斑斓悦目,纹样
布局严谨,非宫廷御玩造器之不惜工本不能为之。尤
其康熙一朝,康熙帝自幼接受传统文人教育,宫中文
具制作颇盛。此件黑漆嵌螺钿笔工艺精妙,其螺钿装
饰亦具康熙漆艺之特色,应为皇家珍玩。故宫藏有相
类金笔,可参阅《故宫经典 文房清供》。
L:20.7cm
RMB: 50,000-60,000
1750
L:11.9cm W:7.5cm H:4.5cm
RMB: 50,000-60,000
明早期 狮钮盖砚
天地盖砚, 形制规整,砚钮浮雕狮子并线刻莲花纹饰。狮子肌肉线条刻画细腻,
立体感极强;莲纹华美不失雅致,韵律感十足。砚为长方形抄手砚式,砚底挖空,两
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颇具古意,得赵宋之神韵。此砚台质地坚润,雕工古拙,
狮子造型大气,古拙而不失生动活泼,为装饰与实用性兼备的文房佳器。
238
239
1752
1751
清 孙葆元款夔龙纹白端砚
清 祥云常驻砚
铭文:坚白质静而寿来端州我益友。津门孙葆元。
钤印:孙葆元印
此砚为白端所制,制式厚重,浅开砚堂,留细边,开椭圆形砚池,
砚池环以浮雕双夔龙纹,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感。此砚石白而润,
手感顺滑如玉,雅致大方,且白端石出产较少,其雕刻的朱砚
呈色鲜丽,奇货可居。
配旧木砚盒。
铭文:祥云常驻。癸未元日。刘炳森。
此砚为上等端石所制,色紫黑,细腻莹润。随形而制,砚首浮
雕甪端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砚背一侧浮雕云纹,云纹随
形而就,翻卷回转,优雅舒展。砚背隶书撰文:“祥云常驻”,
古朴大方。此砚取材上佳,雕工精湛,极富人文气息。
配旧木盒。
孙葆元 (1801-1886),清朝大臣。字
莲塘,清直隶盐山人。历任国史总纂、
武英殿总纂、兵部尚书等职。孙葆元出
生在书香门第,学识渊博,喜书画,工
小楷;教冶人才,上至皇帝,下至诸生,
门生遍天下。官至二品,摄官大司马,
历其四部,为政谨慎,为官清廉,功业
卓著,受到世人尊崇。
L:9.5cm W:6.8cm
RMB: 20,000-30,000
L:13.8cm W:10cm
RMB: 15,000-20,000
刘炳森(1937 ~ 2005),字树庵,
号海村,河北武清人。1962 年毕业于
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入故宫博物院工
作,得何二水、郑涌先、宁斧成指导。
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协
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1753
L:21cm W:20.5cm
RMB: 40,000-50,000
明 随形云龙纹砚
此端砚随形而雕,砚面上端雕刻云龙纹,砚背光素无装饰,自然天成,意韵独具。
雕工大气深峻,刀法简练、风格清新古朴,具有典型明未清初文房方审美要素。
其砚石形制简洁,砚堂平整洁净,石质坚硬细润,并配以木质砚盖与底托。其砚
盖的木质纹理包浆凝厚与砚石的朴拙之感相映衬,观之既可见石质坚硬,又可见
木之华美,是为文房佳品。
240
黄任(1683 ~ 1768),字于莘,号莘田、
石砚老人,福建永福人。康熙举人,官广东
四会知县。有砚癖,自号十砚先生。工书法,
初学林佶,后得笔法于汪士鋐。黄任在任上
节衣缩食,将余俸购买砚石,得良砚百余台。
罢官归里时,他选择质地最好者交付良工精
制,最后选取十方最佳者,视为至宝。在他
的福州住宅南后街光禄坊早题巷的香草斋中
修建十砚轩收藏这些砚石,并自号十砚老人。
莘田于砚史上更是有“砚史状元”之美称。钝
翁应为清初文人汪琬。
汪琬(1624 年~ 1691 年),字苕文,号钝庵,
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清初
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
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有《尧峰诗文钞》
《钝翁前后类稿、续稿》。
1754
清 黄任铭端石抄手砚 配黄花梨砚盒
钤印:莘田
铭文:
1. 唯坚唯石,既正既直。永作上宾,不居下驷。曼堂藏砚,钝翁戏题。
2. 生平乐此信成藏,半世锁磨厥石田。今又获兹宋插手,腆镌拙句冀延年。莘田黄
任自志。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
抄手砚的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而得名,长方形抄手砚为宋代砚
之主流,明清两代多有仿制,此砚便为此种佳品,颇具古意,得赵宋之神韵。此砚
古雅端重,坑石质地细腻,抚之光润,呵气生津,砚一侧落钝翁题识,另侧落黄任
铭款,颇具文人雅趣。配黄花梨砚盒,实为难得的文房雅玩。
L:20cm W:11.4cm H:7.8cm
RMB: 150,000-180,000
241
242
1755
清 鳝鱼黄澄泥砚
砚盒款识:南雪斋
出版:
1.《文房清供展》,福冈县高等学校书道教育研究部会编,P55
2.《洮河绿石澄泥砚附诸砚 历史 特质 余话》,相浦紫瑞著,木耳社刊,P2
此砚为澄泥质,雕作桃形,雕工圆浑质朴,斑驳自然,正面微凹为砚堂,上端下凹,并以
桃叶围成砚池,构思巧妙。 《砚小史》录:“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
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澄泥
砚是唯一一款用泥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砚台,其砚质细腻坚实,发墨而不损毫笔。因其厉寒不冰,
呵气可研,贮墨不耗,积墨不腐,倍受历代帝王、文士所推崇,唐宋时皆位列贡品。
此砚为清末著名收藏家伍元蕙旧藏。伍元蕙(1824-1865),一名宝恒,字良谋、丽荃,
号南雪道人、迂庵主人等,室名南雪斋、听香楼、澄观阁,一作澄观阁。广东南海人,其以藏帖
最为著名,有《南雪斋藏真帖》十二卷、《澄观阁摹古帖》若干。
配木制砚盒。
出版:《文房清供展》 出版:《洮河绿石澄泥砚附诸砚 历史 特质 余话》
L:20.6cm W:16.5cm
RMB: 160,000-200,000
243
244
1756
插屏 L:15.5cm W:13.2cm H:1.14.9cm
带座 L:20.3cm W:5.4cm H:21.5cm
RMB: 150,000-180,000
清乾隆 青金石浮雕山水人物小插屏
此屏以青金石雕镌而成,作平板状,一面浮雕山水及庭院景致:景观层次分明,
松枝、亭台楼阁、人物无不处理的恰到好处,极富文人意境;另一面浮雕花卉纹饰,
花瓣饱满,枝叶舒展,华而不俗。
《石雅》云:“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
足见青金石在古代陈设器与实用器制作上的地位。清乾隆时期,在皇帝审美的影响下,
各色宝石质文房陈设器的制作数量众多。此件插屏以整块青金石大料琢就,其色如沉
璧,造型端方,庭院画面构图均衡,人物造型生动,镌刻精美,可于书斋陈设。
245
1757
H:40cm(带座)
RMB: 60,000-80,000
明 灵璧山子
据宋代杜绾《云林石谱》,灵璧石产于安徽灵璧县磬
石山,是中国四大传统观赏石之一。灵璧石之欣赏到
宋代已达普遍,饶节《向居卿所藏灵璧石歌》云:“灵
璧之石妙天下,奇姿异质穷变化。”
此灵璧石立峰,体量硕大,高耸云端,蜿蜒而上,有
一股瘦硬清风。色泽青润,质地坚硬,油亮有泽。石
体夹杂岩脉,原始嶙峋肌理,间生褐线,褶皱如皴,
饶有意趣,
配原木座。
246
1758
净高:30cm
RMB: 120,000-150,000
清 英石小立峰
英石,原产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县),呈淡青灰黑色,间有白色纹路,质坚而脆,扣之则
有共鸣声。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英州出石如铜矿,声亦如铜,倒悬岩下,以锯取之,
故底有锯痕,大者或长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亦几案奇玩,然色润者可爱,枯燥者不足贵也。”
此英石色泽如灵璧石般黝黑,其山与宋人笔下峻厚山势相近,山势磊落而罗峙,气势磅礴。
石体表面整体褶皱曲折,凹凸累累,颇具苍劲古朴之感。一石而具备数种造型特征,殊为难得。
247
1759
H:52.5cm(带座)
RMB: 180,000-250,000
清 英石立峰
英石是宋代以来文人偏好石质,为文房清供、盆玩庭
园常用石材之一,然因其产地偏远,不易取得,最为
清贵。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引《真阳志》:英之
山石,擅名天下,其贫无为生者,则采山之奇石以为
贷焉。
此石形似兀立孤峦,间有深岰洞壑巉岩,奇崛多皱折。
外形轮廓变幻莫测,造型极具动感,奇诡险绝,仿佛
高木通天,又如神器贯地,镇住山川河岳,气势非凡。
配原木座
248
1760
L:27cm H:24.5cm(带座)
RMB: 180,000-250,000
明 灵璧山子
古人有言:“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灵璧石为我国传统四
大观赏石之一,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得名。历史上赏玩灵璧石最早的记载,是南唐后主李煜
的“灵璧研山”,宋代米芾书有“研山铭”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数次亲访灵璧,
作《张氏园亭记》,并以画易石,”可见灵璧石在历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此山子为灵璧石质,状若竖峰,巉岩嶙峋,此起彼伏。其石漆黑如墨,油亮有泽,表面清峻嶙峋,
岩层、纹脉缭绕其上,纵横蜿蜒,沟壑交错,粗犷雄浑,可谓质、色、彩、纹、形兼备,配随形
木座,于书斋陈设,颇有以“百仞一拳、千里一瞬”的缩景来寄托林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