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 地藏菩萨像
中原 元宫廷风格
合金铜 高 40 厘米
RMB: 800,000-1,200,000
此像头戴大花冠,花冠样式特别,为帽筒状,上
面雕饰花瓣;头顶束高发髻,余发编成发辫垂于
两肩;耳边缯带上扬,耳下垂花瓣形大耳饰。面
形方正,额部宽平,眉如弯月,眉间饰凸起的白毫,
双目低垂,鼻梁挺直,双唇微翕,面容庄严妙好,
神态安详宁静。宽肩细腰,胸肌宽厚,身姿挺拔。
上身披帔帛,胸前饰璎珞,下身着长裙,腰间束
宝带,宝带下亦饰有璎珞,手腕、手臂及足部佩
戴钏镯。衣褶宽大厚实,自然流畅,具有极强的
写实感。特别是胸部的璎珞由项圈、连珠饰带及
花瓣构成,似网状般罩于胸前,帔帛绕过手臂后
垂于台座前方,显得尤为繁复别致。结跏端坐于
莲花宝座上,左手置脐下托摩尼宝珠,右手举于
胸前,拇指与中指相捻结说法印。莲花座为半月
形束腰式,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颀长
饱满,上下对称,周匝环绕,形制美观大方。整
像造型完美,工艺精致,体量硕大,品相一流,
给人高贵华美、雍容大气的艺术美感。
这尊造像的风格非常特殊,它既具有藏传造像的
风格特点,又带有中原地区造像的艺术元素,对
其风格和产地一时很难作出明确的判断。所幸
瑞士学者罗伯特·贝格勒博士于 2015 年出版的
《Before Yongle—Chinese and Tibeto-Chinese
Sculptures of the13th and 14th Centuries》(《永乐
以前—13 至 14 世纪中原地区汉藏佛教雕塑》),
收录了两尊与此像风格相似的造像,一尊是铜观
音菩萨像,另一尊是铜菩萨像,罗伯特博士将它
们断代为 13 至 14 世纪,产地为中原地区。根据
罗伯特博士的观点,这尊造像完全符合罗伯特博
士判定的时代和风格范畴。理由有三:一是它的
参阅图 1 参阅图 2 参阅图 3 参阅图 4
材质,采用合金铜铸造,这是元代中原造像最为
突出的工艺特征。二是它的衣纹,完全采取写实
性的表现技法,衣纹优美流畅,极富质感,明显
受到了中原传统艺术影响。三是它的璎珞装饰,
满布于胸部,似网络一般,非常繁复,明显来自
中原宋元时期造像的装饰,如出土于元大都遗址
的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就是一件
典型例证。从这几个方面足以判定此像也是一尊
产自中原的元代汉藏风格造像。
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罗伯特博士是元代宫
廷造像的最早探索者,他出版此书的目的是将书
中收录的佛像统一归为一种类型,这类造像制作
于明代永乐以前的中原地区,属于永乐前中原地
区出现的汉藏风格造像;而这种汉藏风格造像的
产生都是元代统治者主导的结果,应当与元代宫
廷设立的造像机构—梵相提举司有关,更与活
跃于元代宫廷的一批擅长尼泊尔、西藏风格造像
的工匠密切相关,虽然罗伯特博士没有明确将这
类造像定义为元代宫廷造像,但显然有着朝向元
代宫廷属性的明确指向。根据罗伯特博士这一看
法,一些具有汉藏风格特点的元代中原造像都可
以归为元代宫廷造像风格的范畴,这尊造像自然
也不例外。
参阅 1:瑞士罗伯特藏元代铜观音菩萨像 高 28、3
厘米
参阅 2:瑞士罗伯特藏元代铜菩萨像 高 24、5 厘
米
参阅 3:首都博物馆藏元代青白釉水月观音像 高
65 厘米
参阅 4:2016 厦门保利春季拍卖会“狮吼南天—
中国金铜佛造像、唐卡专场”Lot0935,元代宫
廷风格铜弥勒菩萨像,高:33 厘米,成交价:
RMB7,475,000;原为瑞士罗伯特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