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教育2021内页

发布时间:2022-1-2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东莞教育2021内页

东莞教育156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求。本系列课程的主讲曹永浩是南粤楷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本课程是继千万点击量的“网红”思政课《战“疫”思政 500 秒》之后他主讲的又一力作,延续了其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入脑入心的风格。在首映式现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建伟表示,“曹校长的课程带给我几个印象深刻的点,第一是史料、立场和评价的准确性,这是讲好党史故事的基础;第二是在选取素材、传播形式、语言表达方面都非常有针对性,让观众有情感共鸣;第三是在讲党史、讲故事的理念上有创新,整个课程一气呵成、非常精彩。”“曹校长的课很有新意、很准确、很鲜活、很有实效,这是非常值得老师们学习的”,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永智在看过首映后提出了期望,“希望通过党史教育系列课程,能让广大青年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给青少年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对话◆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曹永浩 :防止“理论式填鸭”,党课应培养情感和激发共鸣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校长曹永浩 南方 +: 请介绍一下此次党史教育系列课程《浩歌党课》的创作初... [收起]
[展开]
东莞教育2021内页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东莞教育

156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让有信仰的人讲

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

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要

求。本系列课程的主讲曹

永浩是南粤楷模、全国教

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本课

程是继千万点击量的“网

红”思政课《战“疫”思

政 500 秒》之后他主讲的

又一力作,延续了其短小

精悍、深入浅出、入脑入

心的风格。

在首映式现场,华南

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周建伟表示,“曹校

长的课程带给我几个印象

深刻的点,第一是史料、

立场和评价的准确性,这

是讲好党史故事的基础;

第二是在选取素材、传播

形式、语言表达方面都非

常有针对性,让观众有情

感共鸣;第三是在讲党史、

讲故事的理念上有创新,

整个课程一气呵成、非常

精彩。”

“曹校长的课很有新

意、很准确、很鲜活、很

有实效,这是非常值得老

师们学习的”,广东技术

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汪永智在看过首映后

提出了期望,“希望通过

党史教育系列课程,能让

广大青年学生学党史、知

党情、感党恩、跟党走,

给青少年的心灵埋下真善

美的种子。”

对话

◆东莞市机电工程

学校校长曹永浩 :

防止“理论式填鸭”,

党课应培养情感和激发

共鸣东莞市机电工程学

校校长曹永浩

南方 +: 请介绍一下

此次党史教育系列课程《浩

歌党课》的创作初衷和背

景。

曹永浩 : 首先是结合

时代背景,今年 2 月份国

家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

员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

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

宣传教育。所以我们作为

教育者也要有所作为,要

认真考虑应该怎么样去做

好党中央提出的在全社会

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

时代要求。

其次是考虑到今年是

建党 100 周年,在这样一

个重要的节点上对青少年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深

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再者是从教育的角度

讲,我们需要回答好三个

问题 : 培养什么人?怎么

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针

对最后一个问题,答案显

而易见,应该是为党和国

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

班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

学生成为有信仰的人,这

也是党和国家对教育提出

的要求。

基于以上背景,以及

学校历来对思政课程的重

视,我们在今年春节前就

开始策划党史教育系列课

程《浩歌党课》的内容与

形式,最终确定系统性地

推出 11 讲课程,希望广大

青少年能够借此了解党史、

热爱党史,让红色基因、

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南方 +: 之前您的《战

“疫”思政 500 秒》课程

在流量和口碑上双丰收,

这次的《浩歌党课》又有

怎样的特点?在创作过程

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

“小插曲”?

曹永浩 : 第一个特点

是短小精致。我们这个课

程还是要围绕学生的认知

规律设计——如果理论性

太强、长篇累牍的话,对

青少年来讲会有一定的学

习压力。所以我们想“浓

缩的才是精华”,10 分钟

的课程让大家心理上就觉

得很轻松地可以把这一课

听下来;而且《浩歌党课》

是一个视频课程,10 分钟

的长度对一个青少年来说,

无论从视觉疲劳度还是注

意力集中度来说,都是比

较合适的。

第二个特点是深入浅

出。以往提到“党课”,

党建引领

第202页

东莞教育

157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高大

上”,甚至更多的可能是

对于历史和理论的死记硬

背,但是我认为党课更重

要的是要培养人的情感。

思政教育、爱党教育对青

少年的关键就在于要培养

青少年“爱党”的情感。

作为教育者,你的一堂课

讲下来,不是看内容有多

么高深,而是看能不能增

加学生们情感的共鸣。

创作过程中的“小插

曲”也是有的,这次的课

程从春节假期结束后就进

入到查找资料和论证的阶

段,因为涉及写稿、录歌、

拍摄、剪辑等等步骤,工

作量比较大,我也意识到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

旦决定要做就是一场“硬

仗”,所以我在进入忙碌

状态之前特意去医院做了

一个非常全面的体检,确

定自己的身体状态可以撑

过去才放心、放手去做。

南方 +:《浩歌党课》

系列课程的创作思路是怎

样的?相比其他党课有怎

样的创新?

曹永浩 : 在策划阶段

我们考虑到,“中国共产

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为什么好?”其实这

三句话对现在的青少年学

生来讲,要去掌握和领会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

以我们对课程的要求是“高

挂深入浅出”——

“高挂”是指内容上

要紧紧扣住党史学习教育

的基本要求,课程的知识

体系应该是成系统的、科

学的,而不是“快餐式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

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

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如何“深入”?如何让系

统全面的党史知识被学习、

理解、践行?这就需要“浅

出”的过程。为了达到这

一点,我们在选择素材时

就要考虑到“历史性、故

事性、典型性、启发性、

教育性”的统一。

在内容设计方面,课

程有两大“聚焦”。第一

是聚焦“以现时讲当时”,

百年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

背景是有特殊性的,让现

在的孩子在 10 分钟的课程

中“穿越”回去是很困难的,

所以我们就要以现在的情

感和关注点来讲当时的人

和事。例如讲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时,我就以上海的

一则“外语培训班招生广

告”为引子切入,培训班

是现在的青少年很熟悉的

事物,但是在当时它其实

是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

一所培养革命青年干部的

学校,这样一来就很容易

被同学们接受。

第 二 点 是 聚 焦“ 疑

问”,最好的学习探究方

法就是问“为什么”,小

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这

种好奇心是很可贵的。所

以我用“三问三答”讲南

昌起义 : 为什么要举行武

装暴动?为什么选择在南

昌起义?为什么把举行南

昌起义的日期定为建军

节?我用三个疑问串起一

节课,就是要激发学生去

破解心中疑问、去探索发

现的好奇心。

创新点也有两点,第

一是采用了“演唱 + 演讲”

的方式,每节课一首红色

歌曲作为开篇引入,情感

饱满丰富;在歌曲的选择

上也是有亮点的,比如第

一节课我唱了《我宣誓》,

把入党誓言用歌曲的形式

唱出来,非常振奋人心;

第二节课讲“五四精神”,

我唱了共青团团歌,非常

贴合课程内容,同时这首

歌在市面上也基本找不到

独唱的版本。

第二是课程的内容是

非常系统全面的,从五四

运动讲到建党建军、从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站起

来、富起来、强起来,基

本上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的

“四史”都有涉及。11 讲

课程采用“以线串珠”的

方式,用党史这根线串起

一个个典型的红色故事,

这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南 方 +: 您 希 望《 浩

歌党课》系列课程的推出

党建引领

第203页

东莞教育

158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达到怎样的传播效果和社

会价值?

曹永浩 : 对于传播效

果我还是有信心的,应该

成效会比较好。首先这次

课程的策划我们是自觉地

走在前面的,也获得了教

育局的大力支持;其次从

教学成效来看至少可以预

判出,这堂课不长、干货

满满,学生们可以听得进、

听得明;同时由于课程内

容有系统性、以线串珠,

学生可以听得深、听得懂。

另外从我个人来讲,我也

做了 32 年的老师,在思政

课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可

以说在讲课上是有亲和力、

有感染力、有针对性、有

实效性的。

在社会价值方面,首

先是让同学们听过后了解

党史、热爱党史,知道“没

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心底学会“感党恩”;

另外,要让青少年知道自

己“生在红旗下、长在红

旗下”,要好好地“听党

话”;最后还要“跟党走”,

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南方 +: 今年是建党

100 周年,教育系统开展

了诸如“党史进校园”“党

史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

您认为怎样的活动形式和

内容能够更加吸引青少年

学生学习党史、热爱党史?

曹永浩 : 我感觉到目

前东莞的教育系统在市委

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领

导下,开展的党史学习教

育确实是如火如荼,各个

学校也各有各的做法,包

括开展阅读活动、班会活

动、红色实践教育活动等,

纷纷“请进来、走出去”,

都做得很成功。

在我看来,开展党史

学习教育相关的活动有三

个要点:首先是一定要贴

近时代的要求,社会的未

来是今天的校园,所以思

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就在

校园,一定要按照党和国

家对于教育的时代要求把

工作做好。其次是要贴近

校园,校园有校园的特点,

所以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符

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最

后是要贴近学生,一定要

遵循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心理特点,创新方法和内

容,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学

党建引领

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204页

东莞教育

159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莞邑少年党史储备大比拼,“拿不拿第一

都是真冠军”

记者:于羽佳 2021 年 12 月 12 日刊载于南方 +

12 月 10 日晚近 10 点,

延续了半年多的“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东莞市中

小学校际党史知识竞赛总

决赛终于落下帷幕。

经过校赛、镇赛、片

区赛等“过五关斩六将”

之后,闯入总决赛的小学、

初中、高中(中职)三个

组别的 18 支队伍为现场及

直播前的观众送上了精彩

绝伦的比拼。

在东莞市教育局教研

室副主任柴松方看来,“拿

冠军的是真冠军,没拿冠

军的也是真冠军,只不过

是运气没有冠军好。”的确,

三组比赛中,同学们的表

现均可谓可圈可点。

最终,茶山镇中心小

学、东莞市光明中学以及

虎门外语学校高中部三支

队伍分别摘取了小学、初

中和高中(中职)组的桂冠。

你追我赶、逆风

翻盘

党史知识竞赛的总决

赛共分为五轮,第一轮为

“进阶车轮战”,即个人

必答题,每组每人分别回

答一道单选题、一道判断

题;第二轮为“党史全知

道”,每组需回答 2 道多

选题;第三轮为“争分夺

秒”,即抢答题,共 10 道

多选题,回答权靠选手们

的“手速”竞争;第四轮

为“智勇双全”,每组轮

流回答一道题,但可以自

由选择不同分值、不同难

度的题目。

最终每组比赛需决出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若前四轮比

赛结束后尚未决出胜负,

则要加赛第五轮“终极对

决”,共 3 题每题 5 分,

由分数相同的队伍抢答比

拼。最后决出桂冠的归属。

“1949 年 11 月 2 日,

莞城各界在东莞哪里举行

隆重庆祝新中国诞生暨东

莞全县解放大会?”“改

革开放后,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包

括有什么?”……

此次党史知识竞赛的

题目除了考察同学们重点

党史知识外,还涉及到很

多东莞本地的重要历史时

刻;在题目的设计上,也

挖了一些“陷阱”:例如

东江纵队东流剧团演出反

映大岭山区抗日战争的大

型话剧为《路西一年》而

非《路东一年》。题目设

计即全而广且细,十分考

验同学们对于党史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小学组中茶山中心小

学在第二轮结束后仍然处

于末尾,但凭借第三轮抢

答题的优异表现一下冲到

了第一;初中组光明中学

从始至终保持领先位置,

党建引领

第205页

东莞教育

160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毫无疑问地拿下了冠军;

高中组的 6 支队伍更是长

期保持齐头并进的态势,

虎门外语学校高中部凭借

抢答题的“手速”,抢到

并答对 5 道题,从而脱颖

而出,最后还拿到了 200

分的全场最高分。

参赛后的人生会

与众不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100 周年,东莞市委教

育工委、市教育局今年组

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

跟党走”的系列活动,作

为其中的“重磅项目”之一,

东莞市中小学生校际党史

知识竞赛于今年 5 月鸣锣

开赛。

在初赛阶段,同学们

加强对党史知识的钻研和

集中训练,不仅个人的知

识储备得到大幅提高,代

表队同学之间也培养了深

厚的默契。比赛结束后,

选手们纷纷表示,参加此

次竞赛,让他们进一步了

解了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

先烈的光荣故事。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

主义学院副教授谢霄男在

决赛结束后表示,希望同

学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理想就是目标,

要想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大家

不负韶华,为祖国发展、

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

量。”

东莞市委党校教授韦

绍福则认为东莞市的中小

学生能够以党史知识竞赛

的方式加入到党史学习的

“潮流”中意义很大、形

式很好,各支队伍的比赛

成绩也能看出他们对于党

史知识的储备量很大、理

解很深刻。“希望大家能

够把党史学深、学透,不

仅要做成绩好的学生,也

要做政治正确的学生。”

“现场的各位同学

既是代表青少年的精神面

貌,也代表着各自的学校,

从开始组队到坐到决赛现

场,相信大家收获的成长

最主要的就是团队的合作

精神。”柴松方认为,活

动虽然只有一次,但是成

长是一生的。

党史将会成为同学们

的“理论武器”,不只是

在政治、历史的学科学习

中有帮助,党史中的英雄

人物可以成为成长路上的

榜样、党史中的历史故事

可以成为成长路上的养分,

“相信同学们参加完比赛

以后,你们的人生会与众

不同。”

获奖名单

一等奖

小学组茶山镇中心小学

初中组光明中学

高中(中职)组东莞市

虎门外语学校高中部

二等奖

小学组虎门外语学校小

学部

望牛墩镇中心小学

初中组凤岗金凤凰学校

初中部

桥头中学

高中组东莞外国语学校

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

三等奖

小学组桥头镇中心小学

东城第八小学

凤岗金凤凰学校小学部

初中组虎门第五中学

石排燕岭学校

东莞中学初中部古梅一

高中组东莞高级中学

石龙中学

东莞理工学校

党建引领

第206页

东莞教育

161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今年东莞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提质,提升教育内涵品质

预计新建改扩建学校 45 所 增加学位 4.68 万个

记者:黄婷 2021 年 1 月 8 日刊载于《南方日报》AII04 版

位于东莞市建设路

南侧、属东华片区三旧改

造用地的南城阳光第一小

学分校(胜和小学),于

2019 年 8 月动工,至 2020

年 12 月全面完工。作为东

莞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

坚行动首年完成的项目之

一,学校总投资约 1.98 亿

元,办学规模 36 个班,提

供学位 1620 个,将于今年

9 月正式开学。

1 月 6 日上午,东莞

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

行动指挥部 ( 下称“指挥

部”) 第十五次会议在市

民服务中心 IOC 智慧城市

运营中心召开,指挥部综

合协调组专题汇报全市教

育千日攻坚 2020 年工作总

结与 2021 年工作计划。

东莞市市长肖亚非、

副市长黎军及各职能部门

相关负责人参会。肖亚非

现场连线南城胜和小学、

松山湖中心小学、凤岗镇

中心小学等 3 所新学校,

了解各校办学情况。自去

年 3 月全面启动教育扩容

千日攻坚行动,东莞以 32

个项目的完工为全年攻坚

交上答卷,持续推荐教育

扩容、提升教育内涵品质,

今年东莞预计新建改扩建

学校 45 所,增加学位 4.68

万个。

6 个镇去年新增

学位 2000 个以上

2020 年 3 月 11 日,

东莞正式推出“一号文两

攻坚”,由此打响教育扩

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至

2025 年推动新建改扩建公

办中小学 231 所,增加公

办学位 34.24 万个,其中

2020 年推进新建改扩建公

办中小学 29 所。

在 1 月 6 日指挥部第

十五次会议上,指挥部综

合协调组专题汇报全市教

育千日攻坚 2020 年工作总

结与 2021 年工作计划。

数据显示,2020 年全

市共完工新建和改扩建公

办学校项目 32 个,其中,

新建学校项目 7 个,改扩

建学校项目 25 个,共新增

公办中小学学位 3.7万个,

项目数量超年度目标任务

3 个,学位超 0.34 万个。

全年动工新建和改扩建学

校项目 98 个,项目数量超

年度目标任务 4 个。

镇街方面,2020 年有

攻坚目标任务的镇街(园

区)均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攻坚力度较大、增加学位

2000 个以上的镇街共有 6

扩容提质

第207页

东莞教育

162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个。寮步镇资金投入多达

7.38 亿元,完工项目 5 个,

提 供 学 位 5580 个; 松 山

湖完工学校 2 个,提供学

位 4770 个;南城街道完工

项目 4 个,其中有 2 所学

校提前至 2020 年完工,共

提供学位 3705 个;横沥镇

完工项目 1 个,提供学位

2430 个;凤岗镇完工项目

1 个,提供学位 2160 个,

另有 5 所改扩建项目提前

至 2020 年底动工;樟木头

镇完工项目 2 个,提供学

位 2100 个。

从项目来看,32 个完

工项目投资共 33.45亿元,

98 个动工项目投资金额达

109.3 亿元。新建的虎门

博涌小学项目投入 1.15 亿

元,建筑面积达 2.7 万平

方米,提供 1350 个学位;

新建的松山湖北区学校项

目投入 5.29 亿元,建筑面

积 达 12 万 平 方 米, 提 供

3960 个学位;改扩建的东

莞中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已

顺利动工,将增加 240 个

学位。

全年完成 236 个

攻坚项目调研督导

一方面超额完成新建

改扩建学校项目任务;另

一方面围绕教育攻坚,东

莞还从机制联动、审批提

效、创新代建制度等方面

着力,为教育扩容千日攻

坚助力。

去年 3—11 月,指挥

部按照“项目必到、情况

必问、问题必跟”工作原

则,圆满完成了对 34 个镇

街(园区)共 236 个教育

千日攻坚项目的实地调研、

督导任务,协调解决部分

问题困难,建立了市镇两

级常态化工作联络机制。

与此同时,通过建立

以组长会议制度为主的部

门间协调机制,统筹协调

各部门间分歧事项、解决

项目建设过程中痛点难点

问题,为指挥部会议提供

决策参考。

由市发展改革局牵头

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起草了

《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扩

容提质千日攻坚项目审批

服务和建设效率的意见》

全面压减立项、财审、验

收等审批时限,全面提高

工作效率;由自然资源局

优先预留配备了 1100 亩用

地规模共解决 30 个急需动

工学校项目规模需求。

2020 年 全 市 共 18 个

市属学校改扩建项目直接

进入初步设计及概算阶段;

12 个市属学校项目概算直

接通过指挥部会议审定,

最大限度减少了项目前期

工作时间;协调谢岗、凤岗、

桥头、黄江、东坑、石排

等 6 个镇街承诺限期内共

提供 685亩高中教育用地。

一大批项目的同时开

工考验职能部门,也直指

攻坚效率的推进,创新社

会代建制应运而生。2020

年全市教育千日攻坚项目

中明确采取社会代建制的

项目累计达 68 个,其中市

属 项 目 19 个、 镇 属 项 目

49 个,有 20 个项目已顺

利动工。

围绕安全保障,东莞

制定并通过《东莞市普通

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

《关于加强教育扩容提质

千日攻坚行动项目施工安

全管理的通知》等举措,

不仅为学校建设提供标准,

且全面强化施工安全责任,

有效保障了 2020 年建设期

内施工零事故。

今 年 69 所 公 办

中小学动工建设

原计划完工 29 所学

校, 最 终 东 莞 以 32 个 项

目的完工为教育攻坚首年

交上圆满答卷。汇报中,

指挥部表示结合东莞未来

学位需求实际,谋划布局

2021 年攻坚目标任务。

经市教育局全面梳

理 —— 预 计 2021 年 有 69

所公办中小学动工建设,

总投资 92.6 亿元,全部建

成后新增 9.58 万个学位;

2021 年完工的新建改扩建

学校 45 所,总投资 42.88

亿元,新增学位约 4.68 万

个。根据 2021 年项目建设

资金需求,市财政局已初

步落实市教育扩容提质千

日攻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

资金 12.39 亿元。

其中,新建改扩建学

扩容提质

第208页

东莞教育

163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校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

33 所, 新 增 学 位 约 3.13

万个,小学共 24 所新增学

位 2.18 万个,初中 9 所新

增学位 0.95 万个;高中阶

段学校 12 所,新增学位约

1.55 万个。

在备受关注的高中阶

段学位扩容上,除完成东

莞市信息技术学校、东莞

市汽车技术学校等中职教

育学校项目,还涉及东莞

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

校、东莞市六中、东莞市

八中、东莞市十中、东莞

市万江中学、东莞市麻涌

中学、东莞市常平中学、

东莞市七中等一批普通高

中改扩建项目。

根 据 预 测,2021 年

东莞参加中考学生人数或

有大幅增长,预计为 6.8

万—7 万之间,因此需增

加 6000 个普高学位才能实

现普高录取率达 60%。为

了满足学生入学需求,东

莞公办高中阶段学校“千

日攻坚”计划完工后预计

增加 11200 个高中学位,

当年可增加 3700 个学位;

民办高中方面,预计 2021

年还将新开办两所高中,

提供学位 2300 个。

此外,还将采取已开

办民办学校学位挖潜扩招

等措施,保障高中学位供

给,切实落实中考不低于

60% 的普高录取率,提高

市民获得感。

莞邑良师、品质

课堂举措提升教育内

教育扩容提质,一方

面在于扩大学位供给,另

一方面则提升教育品质,

满足公众对优质教育的期

待。

东莞以集团化办学、

品牌学校培育计划、“公

托民”教育试点等一系列

举措为依托,助推教育品

质提升。目前全市共组建

教育集团超过 40 个,认定

两批共 60 所品牌学校以及

确定 60 所品牌培育对象学

校。

“东莞‘十四五’规

划将着力于城市公共环境

提质与教育高品质建设,

持续推进教育扩容攻坚,

在加快建设未来学校同时

强化普惠教育供给。”会上,

肖亚非进一步明确东莞教

育攻坚未来方向。

东莞市教育局表示,

接下来还将推出“组合拳”,

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品质。

在建立学位动态监测机制,

编制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

划,确保学位供需平衡的

同时,开始实施“莞邑良

师”工程,提升新时代教

师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推

进品牌学校培育,新增不

少于 40 所品牌学校;实施

品质课堂工程,计划培育

首批 4 个品质课堂示范镇

街、40 所品质课堂示范学

校、2000 节“品质课堂”

精品示范课。

而充分发挥松山湖未

来学校“教学实验、引领

示范”的作用,今年东莞

将抓实抓细改扩建项目工

程建设,提早谋划学校管

理团队及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设施设备建设,体育、

艺术、文化等方面办学特

色和品牌,力争打造东莞

教育的“里程碑”“示范点”

和“实验田”。

根据规划,东莞松山

湖未来学校设 72 个教学

班,其中普通高中 48 班、

初中 24 班,实施小班化教

学,拟于 2022 年 9 月正式

招生。

有了明确的目标任

务,为进一步强化落实,

今年教育攻坚指挥部将继

续牵头,开展重点镇街(园

区)和重点项目的第二轮

集中调研督导工作,全面

掌握市教育扩容提质千日

攻坚行动中重点镇街、重

点项目的实际推动和建设

情况,并利用教育千日攻

坚项目管理平台,严格执

行“黄红牌”制度,全面

督导项目建设进度。

扩容提质

第209页

东莞教育

164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东莞今年将设“品质课堂”实验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变革创新

记者:黄婷 2021 年 3 月 30 日刊载于《南方日报》AII02 版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

为主体,以学生对知识理

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

通过多实践、多积累、多

思考提高能力,让教学设

计更好地为课堂服务。”3

月 23 日,在东莞市莞城实

验小学,学校青年教师腾

飞计划启动仪式暨“追问

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专题

培训顺利举办。此举意在

以“主题培训 + 实操达标”

形式,致力于为该校青年

教师打造接地气的培训课

程。

就在前一天,东莞市

教育局召开“品质课堂”

建设推进会,专题研究部

署“品质课堂”和国家级

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

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的有

关工作,为东莞打造品质

教育助力。

围绕“品质课堂”打

造,今年东莞将遴选一批

镇街、学校、学科教研组

作为实验基地,在市教育

局统筹指导下发挥引领示

范作用。当前,东莞不少

学校已经行动起来,积极

开展“品质课堂”建设探索,

推动教学变革创新。

以发展学生核心

素养为目标

今 年 1 月 13 日, 东

莞市召开推进品质教育建

设大会,明确要将“打造

品质教育”作为加快教育

现代化核心战略,力争开

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教育部门统筹推出“1+12”

计划。其中,包括《东莞

市推进“品质课堂”行动

计划 (2021-2025 年 )》(征

求意见稿)。

“品质课堂”建设推

进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

将在全市统筹之下推进方

案与目标落实。东莞市教

育局阐述打造“品质课堂”

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坚持有教无类、

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教

育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

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为目标,深入推进五个方

面课堂变革,让师生享受

到过程精彩和成长幸福。

其中,课程变革创新

将围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

能、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深度融合、突出提升

教师素养、突出多元评价

展开。由此,以“理念先行—

扩容提质

第210页

东莞教育

165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基地引领—比赛促动—技

术助力—评价导向—成果

辐射”的工作思路实现课

堂教学变革。

事实上,围绕基础教

育领域改革创新,东莞一

直在探索。去年 8 月和 12

月,东莞先后捧回两个“国

字号”荣誉——基于教学

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

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下

称“实验区”)和基础教

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

广应用示范区(下称“示

范区”),进一步面向全

国传递东莞教育声音。

一座城市,同时获得

实验区和示范区殊荣,放

之全国,亦不多见。教育

部基础教育司教学与装备

信息化处处长张权用“来

之不易”“可喜可贺”点

赞东莞在基础教育改革发

展中的成效。

“获评‘两区’,是

上级对东莞的信任和肯定,

也给予我们新任务和更高

要求。”东莞市教育局局

长叶淦奎直言,推进“两区”

建设,将为东莞在更高层

面接受前沿教育理念、引

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平

台,也将成为东莞打造“品

质课堂”的重要支撑和有

力抓手,促进课堂教学变

革创新,助力“品质课堂”

建设高起点、高水平推进。

学校展开行动实

施落地探索

举全市之力高规格推

动“品质课堂”建设,东

莞市教育局为此从顶层设

计为落地实施给出指引与

方向,明确提出把立德树

人融入到教育的各领域、

各环节、各方面,融入到

所有学科的教学全过程。

“‘品质课堂’建设

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

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

发展,且要分考虑每个学

生的特点,给予差异化、

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一个

学生都接受有品质的教

育。”叶淦奎如是说。

根据规划,今年东莞

将遴选一批镇街、学校、

学科教研组作为“品质课

堂”实验基地,在市教育

局统筹指导下推进建设,

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不仅如此,还将同时推出

首批品质课堂专题研训、

研制评价标准、举行教学

能力大赛、推进信息技术

融合创新与专项课程遴选

成果培育,为东莞打造品

质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

体系提供支撑。

以行动开启落地探索

与实践,当前东莞各中小

学纷纷开始了行动。以莞

城实验小学为例,在推进

会的第二天,学校推出青

年教师腾飞计划启动仪式

暨“追问课堂”教学设计

比赛专题培训,明确将以

“追问课堂”为抓手,打

造品质课堂学校。

青年教师代表何佩仪

在参加培训后感触良多,

直言培训让自己更理解教

学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理

念、教学过程均有法可循,

“目标的三维整合要以学

生为主体,从各个内容提

升教学设计能力,更好地

达成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石龙三中,学校对

“品质课堂”的探索继续

围绕信息化教学开展,作

为东莞首批慕课试点校,

当前该校已实现翻转课堂

教学常态化。

新学期伊始,石龙三

中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

改革,推出“三维课堂”

建设校本研修培训会,学

校校长杨森林做“三维课

堂的内容与实施路径”分

享。他指出,“三维课堂”

的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基

于翻转课堂的深度学习”

的品质课堂。

以好办人民满意教育

为教育追求,近年来东莞

持续教育扩容提质,通过

品牌学校、托管、集团化

办学等系列举措,打造出

一批品牌引领强、教学质

量好、社会美誉度高学校。

有业内人士指出,“品质

课堂”的打造将成为又一

抓手,促进学校主动变革、

实现办学提质。

扩容提质

第211页

东莞教育

166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声音

◆教育部基础教育

司教学与装备信息化处

处长张权:

将“两区”建设与

品质课堂相结合

“东莞提出打造‘品

质教育’,这和党的十九

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

高质量教育体系’高度契

合,而‘品质课堂’建设

恰逢其时,有意义也有价

值。”将“品质课堂”建

设与“两区”建设结合,

推进会上结合东莞教育实

际,张权提出三点建议工

作建议:

一是依托“两区“建

设,积极探索国家级优秀

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和“品

质课堂”建设的契合点、

着力点和支撑点,发挥优

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和

辐射带动作用,使优秀教

学成果的价值在“品质课

堂”行动中得到彰显,达

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

效果。

二是做好“两区”建

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广泛凝聚起建设共识,为

“两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东莞本

土优势和特长,推进“两区”

建设,积极探索、总结和

提炼推广应用工作的可行

路径和有效措施,形成行

之有效、可复制、可推广、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研究成

果,为全国优秀教学成果

推广应用举旗帜、探路子、

做示范。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

与信息化处副处长赵琦:

突出本土化特色化

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做

示范

在赵琦看来,东莞通

过实施“互联网 + 教育”

战略,推进“莞式慕课”“莞

易学”等平台建设,同时

又捧回“两区”荣誉,这

些都为建设“品质课堂”、

打造“品质教育”,推动

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

件。

他建议,东莞在“品

质课堂”推进要聚焦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统筹推进

实验区、示范区和“品质

课堂”建设,形成了相互

支持、相互促进的良好机

制,做好服务学生学习、

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校

发展,为推动全省基础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更大

贡献。

同时,要深化教育教

学改革创新,努力成为广

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排头兵,在统筹推进实

验区、示范区和“品质课

堂”建设中走本土化、特

色化发展道路,为全省深

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做好

三个示范:即探索信息技

术深度应用方式策略,为

全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

代化提供“东莞路径”;

创新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

用的方式方法,为全省优

秀成果培育推广提供“东

莞范式”;做好“品质课堂”

建设经验成果梳理,为全

省基础教育领域深化课堂

变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东

莞样本”。

扩容提质

第212页

东莞教育

167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汇聚超 6 万节优课微课,310 万师生、家长免费使用

“莞式慕课”推动 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记者:黄婷 2021 年 1 月 8 日刊载于《南方日报》AII04 版

课 前 自 主 先 学、 课

中合作探究、课后精准检

测……自从“莞式慕课”

横空出世,师生不仅可以

在“云端”浏览数以万计

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能够

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育教

学方式改革、开展网络教

研工作等。

“莞式慕课”实现了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互动

共享,各学校、各学科可

以提炼出多元化、个性化

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东

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

远认为,“这样可以缩小

镇(街)、学校之间教学

水平差距,推动区域教育

均衡优质发展”。

让优质教学资源

惠及更大群体

以制造业闻名的东

莞,改革开放以来涌入了

数百万外来人口。“人口

结构倒挂”导致东莞的随

迁子女人数占全市在校生

总数的 68.62%(2020 年数

据),公办学位无法满足

需求,因此他们大多就读

于民办学校。

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

民办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

距较大,中低收费民办学

校普遍存在教师资历偏低、

骨干教师匮乏、教学方法

陈旧等情况,严重制约教

学质量的提升,也直接影

响广大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受教育的质量。

如何让优质教学资

源和教育成果惠及更大群

体? 2015 年,“莞式慕课”

的出现让东莞“破题”看

到了希望。“莞式慕课”

确立了双师教学、在线名

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和

翻转课堂等四种“递进式”

的课堂范式,它们共同推

动各中小学校尤其是薄弱

学校实现课堂变革——全

市统筹推进优质数字化教

学资源共享和应用。将知

识记忆、理解这些较易的

环节前置,由学生通过在

线学习自主完成;将知识

应用、素养提升、分析评

价这些较难的环节放到课

中,通过个性化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

性学习等方式来完成。

据统计,目前市教育

资源平台已汇聚了优课微

课 6 万余节、各类数字化

教学素材 60.2 万多条、电

子期刊图书 4000 种,供全

市 310 万师生、家长免费

使用。此外,还针对性地

面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民

办学校累计送课到校 9443

节,推送超过 40 万个数字

教学素材,有效扩大了优

质资源覆盖面。

激发深化教学改

革内生动力

2020 年,“居家教学”

成为疫情期间的“主旋律”。

但塘厦中心小学的英语课

组教师发现同学中存在“优

扩容提质

第213页

东莞教育

168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

好”的问题,于是,他们

整合各类网络及平台应用

资源,研讨出了更具针对

性的“二线、三师、四评”

线上教育模式。

无独有偶,自清溪银

河学校去年被遴选为东莞

市“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后,

在市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

的蹲点指导下,学校教研

活动蓬勃发展,老师们均

逐步掌握了双师教学和微

课制作的方法,英语教研

组还代表清溪参加全市比

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黄远认为,“莞式慕

课”不仅仅要用“外部输入”

方式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

盖面,提高薄弱学校教学

质量;更要以此激发学校

和教师深化教学改革的“内

生动力”,实现自我提升

和超越。

在 2021 年 中 考 中,

东莞中低收费民办学校与

公办学校的总平均分差

距,相对于 2016 年缩小了

37.2 分,进步十分显著。

专家点评

◆实现师、生、资

源的互通互联

“利用云平台和大数

据技术,打通课程资源共

享最关键的一环,将教师、

学生、教学资源等纳入到

一个有机体系中,形成良

性互动和迭代积累。”华

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系硕士

生导师古万荣认为,东莞

市推进“莞式慕课”教学

改革,是推动教学资源均

衡发展、实现基础教育“双

减”的积极探索。

从技术方面看,在动

态学习和复杂教学交互场

景下,流式数据交互更加

多元化,仍需优化系统算

法,使其能更及时挖掘学

生动态学习变化过程,及

时让教师掌握最新的学生

个性化知识状态。古万荣

建议,随着技术进步,可

实现更加快速及时的信息

反馈体系,让基于数据驱

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

可能。

扩容提质

第214页

东莞教育

169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东莞 2025 年前建成 20 所市级特色优质

普高

2021 年 10 月 25 日刊载于南方网

10 月 22 日下午,东莞

市“双特色”普通高中建设

推进会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

校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市

教育大会、全市推进品质教

育大会精神,研究谋划东莞

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主

要目标、方向和路径,动员

部署推动“双特色”普通高

中建设,大力推动高中教育

优质均衡多样化发展。副市

长黎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黎军指出,今年来东

莞相继召开全市推进品质教

育建设大会、全市教育大会,

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

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安

排和部署。高中教育作为高

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

的关键作用,全市教育系统、

各普通高中要认真落实全市

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

思想认识,推进普通高中“双

特色”建设,全面部署推动

东莞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

展。

黎军强调了三点意见,

一是认真落实全市教育大会

精神,切实增强加快推动全

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的紧

迫感和责任感。要准确把

握中央部署要求,大力推动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要深

入学习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

神,全面落实科学的教育理

念;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评价

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二是要突出工作重

点,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在创建特色项目上下功夫,

在打造特色学校上下功夫,

在建强师资队伍上下功夫,

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

夫,推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

展。三是要防范化解教育领

域风险隐患,切实筑牢校园

安全防线。在疫情防控常态

化、食品安全、学生心理健

康、校园安保等方面慎终如

始、长短结合、综合施策,

守牢校园安全防线,为学生

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会上,市教育局就推

进普通高中“双特色”优质

发展作出部署:一要提高认

识,明确特色导向;二要立

足禀赋,提升特色品牌;三

要减负增效,增强特色亮度;

四要深化改革,激发特色活

力。争取至 2022 年基本形

成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

展格局,到 2025 年建成 20

所市级特色优质普通高中,

建成 2 ~ 3 个在全省乃至全

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

办学成果。

会议印发了《东莞市

推进普通高中“双特色”优

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东莞市推进普通高

中“双特色”建设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东莞市

普通高中增值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东莞市普通高

中特色发展案例交流资料汇

扩容提质

第215页

东莞教育

170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编》等。

各普通高中按照“双

特色”行动计划有关要求,

结合自身特色优势,按人文、

数理、科技、体育和艺术等

类别,制作了精彩纷呈的“双

特色”建设展板,布置到会

场,进行展示交流,互相学

习。

市教育局领导,相关

科室负责人,普通高中校长、

教学副校长,教研室高中教

研员参加会议。东莞中学、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常平

中学、市第四高级中学、麻

涌中学、粤华学校等 6 所学

校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东莞中学:建设

莞中文化品牌,赋能

品质教育

东莞中学非常重视学

校文化建设,坚持文化立校,

文化兴校,打造莞中文化特

色品牌。

以史为师,铸就学校

文化的灵魂。出版校史校情

读本,修建校史馆,修缮古

建筑,建设莞中文库,发挥

校史文化育人功能。

环境育人,发挥物质

文化的功能。通过校友塑像、

历史遗迹旧址树碑立文、建

立浮雕等文化建设,实现环

境育人。

营造氛围,强化精神

文化的熏陶。通过校长思政

课、党史学习教育等培养学

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精神。不断完善东莞中学校

友平台,建设精神家园。

追求个性,追求活动

文化的塑造。不断创新和优

化“三节两礼”;把交响乐、

歌剧、芭蕾舞等高雅艺术引

进校园。

人文见长,彰显课程

文化的引领。构建“四梁八

柱”课程体系,推进人文特

色学校建设。

东莞中学松山湖

学校:努力办一所受

人尊敬的理想学校

学校历经“奠基梦想—

走向成熟—迈上优质”的办

学探索与思考,逐步形成了

松湖莞中的办学思想体系,

构建起一个良好的教育生

态,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

特色。

培育优秀校园文化,

办理想教育。坚持办好“三

礼四节,青春五月”系列活

动。活动的过程就是教育的

过程,参与的过程就是成长

的过程。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

伍,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学校坚重视团队意识,创新

评价机制,围绕教师文化的

“六种意识”和教师专业发

展“四级赋能增值体系”打

造教师文化。

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

展。学校建立“自主和谐,

多元发展”的卓越课程体

系。校本课程涵括人格品德

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艺术体育素养和生活素养五

大领域。

东莞市第四高级

中学:汗水浇灌梦想,

特色铸就品牌

学校特色打造的总体

目标是:着力打造学校体育

特色,创建“双特色”优质

高中。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四

个部分:

打造篮球强队。加强

篮球教练团队建设、落实篮

球特长生的训练、强化篮球

特长生的实战。

培养体育特长生。每

个年级设置一个体育班,精

心选拔、科学训练、严格要

求。

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抓实体育课,办好体育节,

丰富第二课堂与推广篮球运

动。

落实项目保障。利用

政策支持,提供师资保障,

完善制度建设,推行激励机

制。

东莞市麻涌中学:

特色成常规,潜心谋

发展

学校以“健身、健心、

健习”为本,以“雅言、雅

行、雅品”为旨,全面建设

完善健雅校园。

以健雅文化为驱动,

扩容提质

第216页

东莞教育

171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坚持五育并举。创新特色德

育,以特色文化、特色环境

育人;重视仪式感教育,关

注师生心理健康,关注特殊

学生个体,落实特色活动。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打造品质教育。科学优化赋

分评价,积极引导教师参加

专业提升,强化教师队伍建

设,推进特色学科发展,实

施高校结对,探索高效教学。

以评价机制为导向,

提高教学效能。在增值上下

功夫,实现高进优出、低进

高出。强化师德建设,加强

青年教师的培养;推进课堂

教学改革,增值评价机制。

东莞市常平中学:

信息化 + 篮球,助力

教学提质

学校通过特色项目的

持续推进和品质课堂建设,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课

堂效率的普遍提高。

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

整合和开发系列教学软件,

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

模式,资源库等全方位打造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化对

学生进行集体和个性化的指

导,并对教学进行科学分析。

篮球特色教育。学校

1989 年成为广东省篮球传统

项目学校,成立专门体育领

导小组,制定工作规章和制

度,确保篮球特色项目顺利

推进。

东莞市粤华学校:

适性扬才,多维出彩

学校以适性教育品牌

为引领,大力创建特色学校

和特色项目,努力将粤华学

校建成人文特色学校,建成

孩子们的适性校园、适性家

园、适性乐园。

源头构筑,落实“双

减”。通过强化集体备课和

创新课堂模式,从源头上构

筑落实“双减”机制。备课

做到“三备两案”,构建了

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

真实探究”的“6+2”适性

课堂模式。以此实现学生“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转变,从而构建以学习者

为中心的适性课堂。

适性课程,多元丰富。

构建了十二年一贯制“三层

次、五方向、八领域”适

性课程体系。近两年,学校

开发了 100 多门校本课程,

形成了多元的选修课程资源

库,供学生常态化选课走班、

学分制评价。

适性德育,立德树人。

思政课是学校最重要的课

程,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由校

长带头上思政课。学校全面

实施小组合作导师制和班级

管理项目制。德育工作活动

化、序列化。

特长培养,多维出彩。

广泛开设兴趣班、社团和特

长班,大力发展学生特长。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 100

名左右学生凭借特长考上了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

学、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院

校。

扩容提质

第217页

东莞教育

172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东莞深入推进课堂变革 打造“品质课堂”

课堂“活”起来 学得更主动

记者:汪万里 2021 年 7 月 2 日刊载于《广州日报》DGA17 版

每节课前 5 分钟,主

要用于学生个人才艺展示;

中间 30 分钟培育师生学科

核心素养;后 5 分钟开展

各种主题活动……茶山镇

第三小学实行“530”课改

后的课堂安排,获得师生

一片好评。

记者了解到,东莞市

近日召开“品质课堂”建

设推进会,明确了“品质

课堂”的目标内涵。东莞

多所学校的“品质课堂”

探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30” 课 改 广

受好评

2018 年 5 月,茶山镇

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

数学与体育学科的测试,

其结果不尽如人意。于是,

该校启动“530”课改,现

在虽历时不长,但颇有成

效。

所谓“530”课堂改革,

是指每节课的“前 5 分钟”

用于学生个人才艺展示,

对应语言类、剧演类、科

创类、学科温故知新类设

置;每节课“中间 30 分钟”

是培育师生学科核心素养,

践行教学相长的舞台;课

堂“后 5 分钟”分别用于

大课间、每日一歌、饮食

健康、经典诵读活动,是

跨学科的“五育能力”培育。

“530” 课 堂 的 全 力

推进,为每位学生提供的

才艺展示、评价机会每周

不少 8 次,得到 95% 家长、

99% 学生给予的“非常满

意”评价。茶山中学教育

集团深度调研“530”课改

后,认为“三小以评促学、

为学而教的‘530’课堂很

有推广价值”。

小学生有了课程

“自助餐”

学生不用固定在一个

班级、一间教室,而是或

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或

根据教学模块的差异,或

扩容提质

第218页

东莞教育

173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由兴趣自主选择在相应的

教室里流动上课。这是松

山湖第一小学给五年级学

生提供的别出心裁的课程

“自助餐”。该校五年级

教研中心通过以“项目式

学习”和“走班制”相结

合的方式,让课堂教育更

加灵活。

以语文学科为例,在

充分评估本学期语文学科

的教学目标和课时进度后,

学校围绕中国四大名著中

的《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开发了六个项

目课程。比如“大话(画)

西游”通过研读《西游记》,

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和学

生一起构建清晰的取经路

线图,完成名著整体把握。

“水浒英雄传记图书馆”

则以《水浒传》整本书阅

读为起点,开展项目式研

究,设计一个以“水浒英雄”

为主题的图书馆项目课程。

每个学生选择最喜爱的一

位水浒英雄人物,对其人

生轨迹进行梳理,运用“链

式”写法完成对该人物的

传记写作,配以插画等。

项目式学习给予学生

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

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

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

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

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

能增强其自信心,从而获

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互联网 +”提

升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

育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莞

式慕课”就是东莞通过信

息化手段破解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难题、提升教育教

学品质的一项举措。目前,

东莞已形成慕课教学的良

好氛围,各学校也在莞式

慕课实践中探索出富有特

色的智慧教学模式。东莞

中学初中部古梅一中积极

推进“互联网 + 教育”发

展,着力加强教师教研新

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做“品

质课堂”的先行者。

当前,东莞中学初中

部古梅一中信息化小组合

作教学 2.0 模式项目已正

式启动。借助信息化小组

合作教学模式,通过课前

微课导学,课中小组合作

讨论、展示和点评及量化

评价等方式,实现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

学习能动性和主动性,有

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和

学生学习效率。

扩容提质

第219页

东莞教育

174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前十个月东莞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 7050

个,是去年全年两倍

记者:韩成良 2021 年 11 月 19 日刊载于南方都市报客户端

根据市教育局制定

的《东莞市推进学前教育

普惠健康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 年 )》, 至

2023 年,全市各园区、镇

街至少办有 2 所镇办公办

幼儿园;至 2025 年,全市

各园区、镇街镇办公办幼

儿园不少于 3所,“十四五”

期间新建扩建和回收改建

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 3 万

个。

市教育局介绍,为调

动镇街建设公办园的积极

性,经市政府同意,2021

年东莞市教育局出台了《东

莞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

资金补助实施方案》,设

立 1.2 亿元专项资金,从

2021 年起,连续 3 年对符

合条件的新建扩建和回收

改建的公办园学位分类给

予一次性补助,加大市财

政对公办园建设的投入。

其中新建的公办园、

接收小区配套园和回收民

办园办成的公办园,按核

定办园规模每班补助 15 万

元;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

每增加一个班补助 10 万

元。补助资金由镇街统筹

使用,主要用于镇街内公

办幼儿园设备和教玩具添

置、园舍设施修缮完善、

教职工工资待遇提升等。

据统计,2021 年全市

共有 15 个镇街的 21 所公

办幼儿园获得资金补助,

资金总额达 2865 万元。在

专项资金的激励下,东莞

市公办园学位建设快速发

展,截至今年 10 月,新建

扩建和回收改建公办幼儿

园 26 所, 新 增 公 办 学 位

7050 个,新增的公办园学

位是 2020 年的 2 倍。

按照市教育局规划,

至 2023 年,全市各园区、

镇街至少办有 2 所镇办公

办 幼 儿 园; 至 2025 年,

全市各园区、镇街镇办公

办 幼 儿 园 不 少 于 3 所,

“十四五”期间新建扩建

和回收改建增加公办幼儿

园学位 3 万个。

同时,鼓励政府机关、

街道、乡镇、村集体、企

事业单位、高校、部队等

开办幼儿园,优质公办幼

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

探索将租用政府、集体物

业举办且合同到期的民办

园回收办成公办园,增加

公办园学位。

扩容提质

第220页

东莞教育

175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记者:段亚雄 2021 年 4 月 9 日刊载于《信息时报》

目前,东莞市教育扩

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

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计划今年完工的 45 所新改

扩建公办中小学已经全部

动工,其中 17 所学校主体

结构已经封顶。记者近日

获悉,东莞市麻涌中学、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东

莞市第八高级中学、东莞

市第十高级中学、东莞市

茶山中学等改扩建项目已

于近期顺利封顶,预计今

年 9 月可以投入使用。

东莞市麻涌中学

改扩建项目

东莞市麻涌中学为市

直属普通高中,位于麻涌

镇东太村,总占地面积约

142 亩。该项目总投资 1.3

亿余元,新增建筑面积 2.8

万余平方米。目前教学楼

及食堂加建楼已完成主体

封顶,砌体、抹灰及内外

装修工程在同步施工中。

项目将于 2021 年 7 月正式

交付学校使用。项目建成

后将为学校新增 27 个教学

班,新增学位数 1350 个,

总 招 生 规 模 可 达 到 3750

东莞一批改扩建学校顺利封顶

预计 9 月投入使用

人。学校还将在教学楼新

建阶梯教室,可同时容纳

500 座以上。教室配备电

教平台、电子班牌及智能

化教学设备。

东莞市第八高级

中学改扩建项目

东莞市第八高级中学

为市直属普通高中,占地

面积约 171 亩,位于樟木

头镇官仓社区仰贤路 2号。

该项目总投资约 1.2亿元,

新扩建总建筑面积为 2.5

万余平方米,建设内容为

建设 1 栋阶梯教室;1 栋

二号教学楼;1 栋三号食

堂、学生宿舍楼;1 栋四

号学生宿舍楼;新建 3 个

篮球场。该项目于 3 月 31

日已全部完成了主体建筑

封顶,9 月份正式投入使

用。扩建后共增加 24 个教

学班,新增 1200 个学位。

东莞市茶山中学

改扩建项目

东莞市茶山中学改扩

建项目共投入 2.6 亿元,

项目包括新建和改建教学

楼、学生宿舍、饭堂、体

育馆等配套设施,高标准

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并

增加对外交流中心、青少

年活动中心、篮球场、艺

术广场等功能场所。项目

分两期进行施工:一期工

程是新建教学楼、男女学

生宿舍楼 ; 其中一期工程

已在 2020 年 9 月建成并投

入使用;二期工程是改建

校门校道和饭堂,新建体

育馆、篮球场,改造对外

交流中心、青少年活动中

心以及停车场等,二期工

程预计在 2021 年 9 月完工

并投入使用。

扩容提质

第221页

东莞教育

176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东莞市第十高级

中学改扩建项目

东莞市第十高级中学

为市直属普通高中,位于

沙田镇虎门港湖景路,总

占地面积约 108 亩。该项

目总投资约 0.86 亿元,建

设内容为:1 栋教学综合

楼(8 层)、1 栋学生宿舍

楼(8 层)、1 栋学生食堂

楼和新建室外 240 个机械

停车位等。教学综合楼和

宿舍楼已于近日封顶,学

生食堂主体钢结构完成,

砌体完成,机械停车位主

体框架完成,载车板安装

完 成 50%。 该 项 目 预 计 6

月 30 日前完工并达到交付

使用条件。扩建完成后新

增 24 个教学班,新增学位

1200 个。

东莞市第六高级

中学改扩建项目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为市直属普通高中,位于

寮步镇文昌路 6 号,总占

地面积约 168 亩。该项目

总投资 1.5 亿余元,新增

建设内容为三栋建筑物,

分别是:教学楼(5 层)、

食堂(4 层)、学生宿舍

(7 层)。目前,教学楼

主体已封顶,教学楼和食

堂预计 2021 年 8 月投入使

用。扩建后将新增 21 个教

学班、1050 个学位。

扩容提质

第222页

东莞教育

177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预计

2023 年开学

记者:杨英杰 2021 年 3 月 5 日刊载于新快网

东莞正在筹建的大湾

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

莞)一直备受关注。3月 5日,

东莞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新

春看开局”新春走基层集中

采访活动教育专场在松山湖

举行,记者实地采访了解东

莞教育千日攻坚行动最新进

展,以及两所新建大学的筹

建情况和办学特色。

大湾区大学:

◆定位高水平新型

研究型大学,在东莞有

两个校区

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

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

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培养适

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

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

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

提升大湾区科创竞争力和打

造国际一流湾区,引领未来

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

进步。东莞将以大湾区大学

为中心构建覆盖“前沿基础

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

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

的全融通全链条创新体系,

着力突破限制我国产业发展

的“卡脖子”技术问题。

大湾区大学开展本科

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全

日制学历教育,预计 2023

年正式招生办学,到 2030

年达到在校生10000人左右,

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达

到 1:1 左右。本科生计划实

行灵活自主的招生模式,硕

士及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

申请考核制。

为进一步做好大湾区

大学选址和建设,东莞市会

同省教育厅对大湾区大学选

址地块开展多次实地调研,

结合学校办学思路,明确了

大湾区大学开展“一校两

区三功能”建设。湾区大学

同步在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

和滨海湾新区威远岛设置校

区,其中松山湖校区约 250

亩土地,主要建设与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有关大科学装

置、新型研发机构融合办学

的学科领域,设立相关领域

研究生院和研究院,开展部

分领域高年级本科生培养;

滨海湾校区约2100亩土地,

主要开展主体本科生和研究

生培养、产教合作和国际高

校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以及

行政办公等。两个校区总建

设规模预计约100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 100 亿元。

大湾区大学校园按照

其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发

展目标,其校园建筑将承载

教育教学、创新融合和国际

合作三个功能,推动学习空

间、创新创业空间、国际交

流合作空间高度融合、资源

共享,促进教授、学生、创

新创业者、企业家及技术人

员无缝交流与合作。

大湾区大学在重视理

工科基础研究和教育的同

时,充分利用大湾区内散裂

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等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

构以及龙头科技企业资源,

将建立“学校 + 大科学装

置(科研机构)+ 龙头科技

企业”的“科教产合作共同

体”,着力推动“六个共同”

(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共同

课程开发、共享科技人才资

源、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

扩容提质

第223页

东莞教育

178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开展学生评价、共同开展创

业就业指导),构建人才培

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全

过程合作链条。同时,注重

学生获得知识的整体性,使

各类专业理论知识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相互联结并有机

整合。由“科教产合作共同

体”向学生提供现实场景的

研发项目和产业项目,通过

实践教学串联学生的整个学

习过程,构建从知识体系到

能力体系、从单一结构到多

元融合、从书本问题到真实

场景的全新课程体系,双导

师团队引导学生从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

知识,培养思辨能力和设计

思维。

香港城市大学

(东莞):

◆打造世界一流高

等教育学府,招生对象

以内地生为主

东莞市大力支持香港

城市大学(东莞)引进香港

高校师资、课程和优势学科,

打造国际领先的优质教学与

研究体系,努力办成一所“致

力于卓越科研和教育的世界

一流高等教育学府”,服务

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科技

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

展。东莞市在松山湖科学城

核心区划拨约 523 亩土地用

于港城大(东莞)校园建设,

另外在校园周边预留 200 亩

用地支持其未来发展。校园

分两期建设,由东莞市按照

高质量标准以交钥匙的形式

建好后提供给港城大(东莞)

使用。按照相关协议精神,

东莞市财政对港城大(东

莞)的建设和办学给予强力

支持。其中东莞市负责校园

建设经费,并提供启动资金

和生均经费支持。同时,为

支持香港城市大学做好学校

前期筹备工作,东莞市在松

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无偿

提供办公场地,支持东莞市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院建设,

目前第一期启动经费已划拨

到位。

在获得国家教育行政

部门办学许可之后,香港

城市大学(东莞)从事本科

以上高等学历教育,计划自

2023 年正式开办,拟在正式

开办 10 年内达 6000 人的在

校生规模。其中,博士生人

数大约占 20%、硕士生人数

大约占 33%、本科生人数大

约占 47%。2023 年立校时,

拟先行开设硕士课程,并争

取在立校第二年(即 2024

年)开办本科层次教育。正

式立校后,学校将持续探索

以 2+2 模式(2 年在香港学

习、2 年在东莞科研)开展

博士研究生培养,颁发港城

大博士学位,为未来开展博

士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招

生对象以内地学生为主,并

招收一定比例的国际学生与

港澳台学生,比例大致为8:2

(内地生:国际及港澳台)。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的跨学科主题设置将立足东

莞市五大新兴产业、十大重

点领域的需求,主要涵盖以

下四大交叉学科和跨领域的

主题:健康一体化:这是一

个整合概念,着重多学科共

同合作,以促进人类、动物

和环境健康;智慧城市:通

过对跨学科和跨领域的主题

研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以应对区域和全球对可持续

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活以及

建筑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关系;新材料与新能源:以

各种形式对物质(或材料)

进行跨学科研究,让所有自

然科学相关研究人员参与科

学、工程和技术的协同发展,

旨在通过各种学科和领域的

实际应用共同为创新提供动

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这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涵盖

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医

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

学,旨在研究人脑和计算机

大脑,以深入了解人机界面

的潜力,并旨在提高生产力

效率方面作出重大改进。

扩容提质

第224页

东莞教育

179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记者:赵海霞 2021 年 12 月 14 日刊载于《东莞日报》B01 版

集团化办学作为我市

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新举

措、新探索,其实践经验

很具参考价值。东莞中学

初中部于 2019 年 6 月正式

托管麻涌镇古梅一中,实

行集团化办学。锐意进取,

披荆斩棘,集团化办学近

三年,古梅一中从一所办

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

蜕变成水乡片区的优质学

校,实现了办学水平质的

飞跃。

早前,东莞中学初中

部古梅一中常务副校长舒

妙珠受邀参加佛山市教育

集团化研讨会议,代表东

莞分享集团化办学经验。

日前,舒妙珠集团化办学

专著《基于集团化办学的

中学教师教育智慧》正式

出版,引发大家对集团化

办学的新思考。让我们听

听学生、家长、教师的心声,

了解近三年来学校迅速发

展的历程。

“好学校就在家

门口”是集团化办学

给学生最大的好处

“孩子上了初中,每

“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以东莞中学初中部古梅一中为样本,集团化办学三年回顾

天都很开心。校服上有东

莞中学初中部的 logo,女

儿觉得身为‘莞初人’很

自豪!”初三(15)班学

生黄睿的家长黄智韫告诉

记者,“非常幸运!女儿

现在初三了,正好见证了

东莞中学初中部与古梅一

中集团化办学近三年的过

程。女儿每周回来都会高

兴地说着学校的新鲜事儿。

黄睿向家长诉说的事

很多,包括学校的新制度、

各式校园活动,甚至老师

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被她

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比如宿舍管理更精细化,

鞋子摆哪里,被子怎么叠,

扩容提质

第225页

东莞教育

180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窗帘拉到哪个位置,都有

明确的要求。“这样,我

们做事会更有条理。宿舍

的环境更舒服,教室也是

如此。”黄睿说。

黄睿每年都会和同学

们一起参加学校的科技节、

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

她会拉丁舞、中国舞,这

使她在学校艺术节上大放

光彩。现在已经初三了,

刚刚参加完学校体育节,

还拿了跳高项目年级第四

名。尽管平时校园活动很

丰富,但学习成绩反而提

高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课

更生动,更容易听得明白,

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也更高。

回望初中三年,黄睿觉得

初中生活非常有趣、丰富、

充实。

“作为家长,我觉得

学校的变化非常大,有崭

新的校舍,硬件条件非常

好,软件也非常好。好学

校就在家门口!能在镇上

就享受到这样好的教育条

件,有这样好的名校待遇,

我感觉非常幸福,真是哪

都不想去了!”黄智韫告

诉记者。

集团化办学近三年

来,带给学生的切实收获

是什么?东莞中学初中部

古梅一中常务副校长舒妙

珠介绍,“好学校就在家

门口!”这是集团化办学

带给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集团化办学后,学习环境

变美了,校园活动增多了,

中考成绩也上来了,这是

莞初古梅学子的幸福所在。

三年来,学校先后升

级改造了篮球场、升旗台、

三栋教学楼、师生饭堂、

劳动教育基地等 100 多个

项目,新建的男生宿舍楼

即将完工。善美的空间环

境设计为校园增添了文化

气息,丰富多元的校园文

化活动让学生们活跃了身

心,开阔了视野,展现了

才华,实现综合素质全面

发展。学校通过盘活优质

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古梅学子的中考成绩从低

于市平均水平,到连续两

年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平

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均

超市平均水平,考取东莞

重点高中人数连创新高,

得到市镇领导和家长的一

致赞扬。

无数个“破天荒”

背后的“毫不保留”

“我感觉当老师很幸

福!”李晓红有近 30 年教

龄,由原来的村办中学联

合办学后来到古梅一中。

作为莞初古梅一中的一名

普通英语老师,她能够深

刻地感受到学校与莞初集

团化办学这三年来的变化。

“现在校园环境非常好,

工作环境变好了,我觉得

每天上班心情都特别好,

身为其中一名教师,我感

到特别自豪!”李晓红告

诉记者。

“最让我们受益的

是,集团化办学后,莞中

初中部把优秀的经验引进

来。第一年莞初就给我们

派来一位名师徐秀媚当我

们的英语科组长。她教我

们深入备课,写论文,做

优课,做微课,她的能力

素质非常高,关键是毫不

保留地教我们。”李晓红

老师告诉记者,“作为年

龄较大的教师,我的进步

收获都很大,年轻教师的

成长就更快了。除了英语

科组,其它科组也是如此。

莞初一个个名师,影响了

我们一群老师。我们学校

莫韵思同学参加全市英语

口语大赛获得第一名好成

绩,这是我们学校第一次

‘破天荒’拿到一等奖。”

其实,“破天荒”的

何止在学生的英语比赛上,

近三年来,古梅学生分别

在演讲、英语口语、足球、

人工智能创新等十多个比

赛项目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比如何栩栩同学的作品获

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

赛科幻画二等奖,校园足

球队获得市中学生足球比

赛三连冠等。

据记者了解,莞中初

中部对古梅一中的“毫无

保留”,真正是落到实处、

细处。集团两所学校实施

“共享共建教育资源”工程,

深入开展“四个一体化”

教学建设。两校学科集体

扩容提质

第226页

东莞教育

181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备课时间一致,同步教学

进度,隔周轮流主讲备课

内容。每月实行一周“推

门课”活动,老师们不仅

可以到其他教师课堂上听

课,还可以到莞初听课,

感受不同教师的上课风格。

他们统一使用期末自查试

卷,注重把关试卷质量,

大力开展命题者培训,邀

请专家指导命题规范。他

们还统一了电脑评卷系统,

两校检测的数据共同分析

对比,充分调动了各学科

教研组、各资源开发团队

的积极性。老师们深入交

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汲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

宝贵的教学经验,大大提

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

学水平。

舒妙珠表示,一直以

来,学校倡导“教而不研

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

教研理念,鼓励老师们积

极投身教育科研。集团化

办学以后,学校为教师教

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

优越的条件。“比如,我

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科

研比赛,完善科研奖励机

制,成立专项教科研基金,

奖励在论文发表、获奖、

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突出

成果的个人或团队。我们

建立了科组互动机制,从

多个维度促进教师的自我

反思、同伴互助,实现专

业引领。教育集团两校定

期开展观课议课、专题性

研究等科组互动教研活动。

集团化办学以来,教师参

加各级组织的论文发表、

案例课例、教学竞赛成绩

优异,获奖数量质量双双

提升。”

回顾过去三年,集团

化办学带给老师的切实收

获是什么?是教师教育智

慧的成长!“在集团化办

学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

到,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

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动力。因此,我们

抓教学、抓教研,让集团

化办学效果真正能长远生

效。”舒妙珠说。

文化理念先行输

出,师生幸福指数飙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

师,在采访中,他们都提

到“自豪”“幸福”的字眼。

“领导管理有方,做

事亲力亲为,有什么事都

是和我们一起做。集团化

办学后,派过来的舒副校

长把家都安在学校旁,在

这边租房子住,把自己的

宝宝带过来在麻涌当地上

幼儿园。平时晚自习也会

值班察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经常到办公室和宿舍与

老师交流。每个月有教师

生日会,有礼物,还会收

到校长的亲笔贺卡。儿童

节,学校也会把老师的孩

子接过来举行活动,给他

们发礼物。教师节、三八节,

学校还会给老师送鲜花,

送巧克力。我感觉当东莞

中学初中部教育集团的老

师很幸福。”李晓红老师说。

“集团化办学后,食

堂的菜变得丰富好吃了。”

学生小莫告诉记者,原来

是固定的配菜,学生没有

选择权。现在,每顿都有

不少于 15 个菜品供选择,

而且菜式一周不重样。“每

顿都吃得饱饱的!”

舒妙珠表示,作为紧

密型集团,学校把“做个

幸福莞初人”的文化理念

先行输出,以贴心式的服

务凝聚人心。集团还把莞

初获得“十星级”学校食

堂的管理经验带了过来,

调派 1名饭堂堂长来管理,

对标莞中初中部的食堂标

准升级饭堂管理,贴心管

好师生的一日三餐。同时,

学校积极开展各类工会文

化活动,不仅让老师们充

分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集

团的厚爱,还增强了莞初

教育集团大家庭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

对话:

◆三年努力 实现

“蜕变”

东莞日报:古梅一中

与莞中初中部集团化办学

三年了,取得哪些方面的

突破?

东莞中学初中部古梅

一中常务副校长舒妙珠:

扩容提质

第227页

东莞教育

182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集团化办学近三年,古梅

一中从一所办学基础相对

薄弱的学校,蜕变成水乡

片区的优质学校,实现了

办学水平质的飞跃。我们

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管

理机制逐渐规范,文化氛

围日益浓厚,师生面貌焕

然一新。具体来讲,有以

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发展提质

增效。集团化办学以来,

我们秉承东莞中学“为每

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素

质教育,积极提升办学品

质,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

认可。莞初教育集团连续

两年获评集团化办学评估

优秀等次单位。今年,莞

初古梅一中被评为广东省

信息化建设成效优秀学校、

市首批中小学“品质课堂”

实验学校,还被认定为东

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古

梅学子的中考成绩更是连

续两年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第 二, 教 师 智 慧 稳

步提高。我们通过师资互

派、名师引领、队伍互学、

科研带动等措施,大力推

动古梅一中学科教研组建

设,迅速提升老师们的教

学专业水平。据不完全统

计,我们在校际间共开展

了跟岗培训、经验交流会、

班主任培训、科组评议、

师德师风建设等专题培训

400 多次。集化办学以后,

古梅一中新增了 7 名市教

学能手,新增立项课题 9

项,结题 9 项。老师们参

加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数

量和层次大大提升,教师

共获得省级奖励 30 项,市

级奖励 118 项,发表论文

31 篇。三个科组被评为市

首批中学“品质课堂”实

验教研组。

第三,学生素质全面

发展。我们把莞初丰富的

学生实践活动共享到古梅

一中,坚持为学生搭建多

元化成长平台,尊重学生

个性发展。除了每年举办

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

科技节、校庆嘉年华等校

园文化节,我们还积极组

织研学活动、少年宫第二

课堂、劳动教育、创客实践、

心理活动月等综合实践活

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

这些集团化办学

经验最有价值

东莞日报:集团化办

学作为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的一个新举措,结合三年

实践情况,您觉得哪些经

验最有价值,能分享一下

吗?

舒妙珠:在集团化办

学的过程中,我们实行的

是紧密型托管办学模式,

采取“管理互融、师资互

派、教学互通、生生互动”

的紧密发展措施,积极推

进集团两个学校之间的紧

密交流合作。在起步阶段,

我们就做好了顶层设计规

划,并基于对古梅一中在

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德

育体系、校园文化、设施

设备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建立了分组对接机制,即

由龙头学校莞初中层干部

及骨干教师,组成教学组、

德育组、宣传组、饭堂组、

办公室等 5 个工作组,每

周到古梅一中指导,集团

总校长周润标每周不少于

一次到古梅一中指导工作。

各工作组通过实地考察、

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古梅

一中各方面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精准把脉、对症

下药,确保了集团办学起

步快、过渡稳。

同时,集团充分调动

莞初的名师资源,精心挑

选了 12 名精英骨干教师到

古梅一中交流任教,少则

一年,长则三年。他们不

仅教学能力强,是市名师

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

人或市教学能手,还是学

校管理、德育工作等方面

的佼佼者,其中,有 2 名

南粤优秀教师,4 名市优

秀教师,1 名市师德标兵,

学科专业有 3 名学科带头

人、5 市教学能手。他们

既在古梅一中的德育、教

导、宣传、工会等管理岗

位指导改革,又在语文、

数学、英语等 10 个学科上

发挥传、帮、带作用,切

实提高了古梅一中学科教

研组建设水平,给了老师

扩容提质

第228页

东莞教育

183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们专业发展很大的助力。

抓好制度、师资

和课程建设,让集团

化办学效果更持久

东莞日报:三年集团

化办学结束后,下一个“三

年”将如何保证帮扶的延

续性,如何深化发展,让

集团化办学的效果更持久、

更稳定,更高效?

舒妙珠:这三年里,

集团把莞初在教育管理、

师资建设、课程开发、学

生培养、文化创建等方面

的经验做法和优质资源输

出到古梅一中,学校各方

面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教育质量迅速提升,集团

化办学成效显著。为了保

证集团化办学效果的延续

性和稳定性,我们计划从

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动品牌内涵发

展。集团化办学的三年,

古梅一中已实现了规范化、

精细化的跨越式发展,下

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莞

初是东莞市品牌学校培育

工作室的优势,力主推动

学校的内涵发展,使古梅

一中的“善美”品牌特色

更鲜明,内涵更丰富,享

有更高的社会美誉度和品

牌影响力。

二是培养种子教师。

选拔学科教学、班主任、

中层干部开展“种子”培训,

健全培养机制,加快集团

内不同类型干部、教师分

层的流动,合理规划干部、

教师的交流轮岗,实现集

团师资队伍均衡配置。

三是推进课程建设。

集团化办学后我们构建了

善美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其中包括 15 门善学课程,

31 门 善 思 课 程, 以 及 10

门善行课程,不少新课程

是在莞初骨干教师的指导

下开设的,时间比较短,

还缺少自己的特色。如何

打造有属于自己学校特色

的课程,如何把集团共有

的特色课程再做发展,都

是我们计划里重点思考的

内容。

扩容提质

第229页

东莞教育

184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松山湖未来学校封顶 明年 9 月正式开学

记者:覃凤春 2021 年 12 月 9 日刊载于《东莞日报》A05 版

昨日,随着最后一块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东

莞松山湖未来学校项目主

体结构全面封顶。这所由

东莞市政府与中国教科院

合作共建的大湾区第一所

未来学校,将于 2022 年 9

月开学。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作为市委、市政府高起点

部署建设的市直属公办完

全中学,建设进程吸引着

各界的目光。230 多天,

从动工到封顶,该项目创

下了令人瞩目的松山湖科

学城发展加速度。从空中

俯瞰,东莞松山湖未来学

校、华为小镇、科学公园、

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湾区

大学(松山湖校区)、松

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地标“串

珠成链”,在松山湖科学

城的湖光山色间熠熠生辉。

吸引高层次人才

的城市配套

当前,大湾区综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

向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

力的科学城”发展目标迈

进。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作为吸引高端人才创业落

户的重要城市配套,同样

也是市委、市政府高起点

定位、高标准谋划的重要

“落子”。

据介绍,东莞松山湖

未来学校,是东莞市政府

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共建的

公办完全中学,位于松山

湖科学城南部滨湖片区,

总用地面积约 98203 平方

米。 学 校 规 划 72 个 教 学

班,办学规模 3600 人,拟

于 2022 年 9 月正式办学招

生。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计划 2022年 5月建成完工。

学校空间布局已

现雏形

不同于传统的“交钥

匙”工程,东莞松山湖未

来学校从方案甄选到空间

设计再到施工建设,宏观

如规划布局,细微至桌椅

选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

有学校筹备团队的深度参

扩容提质

第230页

东莞教育

185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与和中国教科院专家智库

的专业指导。

目前学校空间布局已

现雏形。东莞松山湖未来

学校空间设计为“未来的

种子”,体现了“以学生

为中心,每一个孩子都是

一颗未来的种子,蕴藏美

好成长的无限可能”的设

计理念。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校长万飞告诉记者,东莞

松山湖未来学校的整体建

设突出“未来”“生态”“开

放”“智能”等特性。

据 介 绍, 东 莞 松 山

湖未来学校空间设计追求

“让每个角落离人和学习

更近”。学校空间是流动的,

通过对围合、连廊、非正

式学习空间等的设计,动

静结合,虚实对应,让校

园每一处都是学习交流的

地方。同时,学校如同一

座生态花园,从宏观布局

看,外环的生态景观带到

自然花园、阅读花园、学

科花园、酷跑花园、屋顶

花园等,建筑与自然无边

界,人与自然相融合;从

微观细节看,学校所有教

学设施设备和生活家居用

品均为环保材料。学校的

“智能”“开放”等特性

体现在“云教育 + 实践场”

的创新实践上,学校以新

理念、新技术、新课堂、

新机制变革学习方式,打

造真实社会与虚拟云世界

相结合的“全世界”,实

施情境学习、项目化学习、

多学科融合学习,注重激

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扩容提质

第231页

东莞教育

186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今年新改建公办中小学 45 所!

东莞开足马力推动教育扩容提质

记者:吴智薇 2021 年 4 月 9 日刊播于东莞电视台《东莞新闻》

2021 年是“十四五”

的开局之年,以党史学习

教育为契机,市委开足马

力全力推动教育扩容提质,

全面提升教育事业整体发

展水平,为群众办实事,

让孩子上好学。今年,全

市计划完工新改建公办中

小 学 45 所, 新 增 学 位 约

4.68 万个,总投入 42.88

亿元。

扩容提质

第232页

东莞教育

187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固本强基、深化建设,9.49 万东莞教师用

心用情浇灌“未来之花”

记者:于羽佳 林群贤 2021 年 9 月 7 日刊载于南方 +

在东莞的教师队伍

中,既有从教 40 载兢兢业

业、苦心孤诣研学一生的

“东莞市优秀共产党员”

杨宝霖,也有 35 年如一日

把“不马虎一节课、不放

弃一个学生”当做“信条”

的“长期从教教师”杨小凤,

还有三年两度援疆支教、

创建远程教研模式的“东

莞市优秀教师”陈春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工作事关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

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成败,

事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的培养。东莞市目前

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专

任教师总量 9.49 万人。有

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

质量的教育。东莞一直以

来着力强素质、优结构、

添动力,全面深化新时代

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

业发展固本强基。

提高教师素质能

营造尊师重教浓

厚氛围

“老师,如果我到很

远的外地工作,看不到您

了,怎么办?”“别害怕,

我会站成一棵树,一棵开

满花的树,在你走过的路

旁。”如今已深耕教育 30

年的石龙镇中心小学校长

聂惠芳,依旧能够回忆起

她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和

自己的对话。

“站成一棵树,成就

一片林”,身为东莞市名

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的聂惠

芳,始终笃定地让自己“一

半在莞邑教育的沃土上扎

根,一半在前景广阔的空

中繁茂”。近五年,在她

的带领下,不仅学校气象

日新月异,也有不少老师

在她的工作室“茁壮成长”。

东 莞 自 2010 年 开 始

设立名师、名班主任、名

校(园)长工作室,推进

实施“三名工程”,培养

了一批名校长、名教师。

“十三五”期间每年遴选

培养 330 名骨干教师、70

名骨干校长,目前共有省

级名校长(含名园长)工

作 室 15 个, 名 师 工 作 室

50 个;市级名校长(含名

园长)工作室 88 个,名师

工作室 295 个;市级学科

带头人 886 人。

此外,为适应教育扩

容的需要,部分园区、镇街、

学校致力于探索与教育发

展现状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建设创新之路。松山湖于

2016 年开始探索“特聘教

强师

第233页

东莞教育

188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师”做法,目前,松山湖

编制教师和特聘教师占专

任教师比例超过 90%,在

学校教学管理中起到了相

当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9 年,东莞成立东

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负责在职教师、校(园)

长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与

研究等工作。 “十三五”

期 间, 该 中 心 为 中 小 学

(幼儿园)教师市级共培

训 85.93 万人次、镇级共

培训 36.94 万人次、校本

培训 48 万人次,实现教师

继续教育的全员、全岗、

全程覆盖,有力推动了东

莞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除了不断提升在岗

教师的能力,提高新教师

的入职起点也非常关键。

2018 年 至 今, 东 莞 投 入

2682 万元,在全省率先实

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

通过模拟课堂、小组沙龙、

案例分析、汇报课考核等

“情景式、仿真式”培训

形式,全面提升见习教师

教学技能和育人管理水平,

三年共培训 1950 人,缩短

了见习教师成长为骨干的

周期。

强素质优结构

提升教师队伍建

设水平

“十三五”以来,东

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突

破常规的路径推动教师专

业发展,教师规模不断扩

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但与此同时,公办学校教

师队伍需求大幅扩大,教

师编制存在较大的缺口,

高层次教育人才紧缺,配

备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的教育人力资源出现瓶颈

期,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

的严峻挑战。

对此,东莞将提升教

师综合素养作为重要工作

来抓,实施打造“莞邑良

师”行动计划,在“十四五”

时期制定全面深化新时代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系列

性政策,相继推出包括高

端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培

养、“三名”工程深化、

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等方面

内容的锻造莞邑良师的新

举措。

以“莞邑良师”工程

为抓手,东莞将全面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开展

最美教师评选,优化荣誉

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

快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

完善学校干部选任和教师

职称评聘机制,规范编外

教师管理。实施教育领军

人才、教育家型教师、卓

越教师培养计划,保障教

师待遇,切实减轻教师负

担。

师德师风,为师之本。

今年以来,东莞继续将师

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推

行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建

立教师荣誉体系,还建立

了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工

作人员“先审查后入职”

制度。

此外,为匹配千万人

口城市的教育新发展,教

师队伍扩容势在必行。根

据行动计划,东莞将从多

渠道补充教师缺口、配齐

配强各学科教研员、大力

引进优秀人才、支持民办

学校引进优秀教师四方面

着手,推动教师队伍扩容。

计划到 2025 年,实现公

办专任教师和高级职称教

师增量比“十三五”翻一番,

培养教育领军人才 10 名以

上、省级教育家型教师 50

名以上。

与此同时,东莞还将

通过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

评聘机制、保障教师待遇

等完善激励保障机制,通

过加快推进中小学校长职

级制改革、完善校长教师

流动机制和学校干部选任

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教

师负担等健全教师管理机

制,以破除发展过程中的

教育人力资源瓶颈为靶心

指向,确保教师队伍的长

远良序发展。

强师

第234页

东莞教育

189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莞邑良师”计划全面开展,

招才育才有新变化

记者:于羽佳 林群贤 2021 年 9 月 7 日刊载于南方 +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

有高质量的教育。10 月 19

日下午,东莞市教育局举

行“莞邑良师”行动计划

2021 实施情况微发布会,

围绕高质量教师的招引与

培养进行全面解读,并通

报各项工作的最新进展。

目前,东莞拥有 9.52

万素质高强、作用突出的

教师队伍,同时也具有较

好的人才培养基础、环境

和机制。然而东莞教育仍

然面临学位紧缺、学位质

量不均等问题,记者从会

上获悉,东莞今年将招聘

共计 913 名编制内公办教

师,而且在招聘模式和录

取方式上都有新变化。

招兵买马

近千个编制教师

岗位等你来

东莞市委市政府向来

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今年发布的品质教育

“1+12 行动计划”中,打

造“莞邑良师”行动计划

赫然在列;到 2025 年,东

莞教育要实现的“五个翻

一番”中,公办中小学专

任教师增量突破 2 万、高

级职称教师增量超过 1700

人等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

内容就占据了两个“翻一

番”。

打造品质教育,前提

是品质之师;推动教育扩

容,必须有教师扩容。因此,

“莞邑良师”行动计划的

第一步便是“招引好人才”。

首先,为增加学校聘

任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

东莞出台了创新编制岗位

管理、推动公办学校引进

名优人才的专门办法。简

单来说,就是设立了专门

的“编制周转池”,对学

校引进的正高级教师、省

级名校长(名教师)和 35

岁以下副高级教师、博士

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给予

核增编制、岗位支持。

“如此一来,学校不

必拘泥于原有的岗位编制

数量,可以放手招聘;而

且这类人才首次聘任的岗

位和后续晋升的岗位都是

在全市教育系统内统筹安

排,可以解决教师后续发

展的晋升问题。”甘雨说。

另外,随着教育扩容

提质千日攻坚行动的推进,

未来东莞将增加 30 余万个

公办学位,相应地也要有

足量的教师。为此,今年

东莞市教育局将分赴北京

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

设点,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优秀毕业生 246 名和 352

名,并在东莞本地设置专

场,招聘应届毕业生和社

会人员 315 名。

强师

第235页

东莞教育

190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今年我们把外出

招聘的范围扩大,希望能

够招聘到更加多元化的人

才”,东莞市教育局人事

科科长杨海珍介绍,“而

且今年招聘采取的是‘报

考双岗位制’和‘分数优

先制’,新教师的选择机

会更多了;另外东莞本地

招聘场的名额,还会向特

别优秀的和富有教学经验

的社会人员倾斜。”

厉兵秣马

培养一批莞邑

“大先生”

发布会上,甘雨向媒

体通报了目前东莞教师队

伍建设的数据。数据指出,

目前东莞有省市级名校长、

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

持人共 253 人,省级中小

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培育对象 36 人, 均位居

全省前列。

但基础教育的高质量

发展需要有更大规模的高

层次人才引领和带动。

因此,东莞计划用 5

年时间培养 30 名教育领

军人才、150 名教育家型

教师、2500 名卓越教师和

300 名未来名校长培养对

象,评选 550 名名师、名

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主

持人,搭建起与省相链接

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据介绍,目前各项目

已经启动,计划近期遴选

出第一批相应人才。下来,

东莞市教育局还将联合北

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

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

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

校和教科研机构制定具有

东莞教育发展特色和教师

专业成长特点的培养实施

方案。

好教师、好学生离不

开好校长。在建设好校长

队伍方面,校长职级评定

工作将引入专家评定和实

地考察评定等方式,形成

专家、教师、学生、社会

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同

时,为了加强学校干部建

设,东莞还将完善学校干

部选任机制,并选派校长

后备干部到民办中小学担

任第一书记。

最后,在激励好教师

方面,东莞进一步完善了

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聘

用管理实施细则 : 完善竞

聘上岗机制,加强教师岗

位聘后管理,明确岗位履

职要求,探索“岗位能上

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

聘用激励机制。

提及为何会开展如

此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培

养工程,东莞市教育局继

续教育中心主任陆兴友表

示,“率先高标准、严要

求地开展东莞高层次人才

培养工程,可以提前为国

家、省做好人才储备;另

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也是

丰富教师终身荣誉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

育发展也要对教师的能力、

业绩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

定。”

强师

第236页

东莞教育

191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学历、人数再创新高,东莞 602 名见习教

师开启一年规培之旅

记者:于羽佳 2021 年 7 月 14 日刊载于南方 +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

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

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

成长……”暑期来临,东莞

的教育系统又迎来了一批生

力军。

7 月 11 晚、13 日上午,

2021 年东莞市中小学见习教

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

培”)的开班典礼和规培第

一课相继在东莞市中小学教

师发展中心举行,602 名新

教师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新征程。

为打造东莞“品质教

育”,推进教育扩容提质,

从 2018 年起,东莞在全省

范围内率先开展见习教师规

范化培训。借助专家授课、

名师带教、基地学校跟岗的

方式,让见习教师形成良好

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不断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站

稳、站好讲台。

该项目被列入东莞市

重点改革项目及省委专项改

革试点项目,被评为“东莞

市 2018 年十大优秀改革项

目”之一,还被列入了 2019

年华南师范大学—东莞共建

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

设计划。

硕士以上学历占

比 56.47%

见习教师人数、

学历均创新高

截 至 11 日 晚, 报 到

参加 2021 年东莞市见习教

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教师共

计 602 名,其中硕士研究生

336 人、博士生 4 人,占总

人数的 56.47%,学历质量和

人数创 4 年来最高;此外,

在这批“新鲜血液”中,还

有 150 名党员,35 名预备

党员,占总人数的 30.73%。

这些数据都是东莞教育追求

“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

人”的有力证明。

东莞市教育局党组成

员、副局长甘雨在 11 日晚

规培开班典礼的致辞中介

绍,从 2018 年至今,东莞

共投入了 2682.86 万元,为

近 2000 名见习教师提供市

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聘

任学校和基地学校“三校共

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

带教导师“双师共育”,加

强师德建设、教学能力、班

级管理、心育辅导、综合技

强师

第237页

东莞教育

192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能的立体化培训。

“我们的目的是让新

教师从教伊始,就接受全面

系统规范的能力提升培训,

实现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高

起点转变;跟随名师学习,

建立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

生涯的高质量起步。”甘雨

说,“我们坚信,通过五年、

十年的新教师培训,必定能

为东莞教育打造一支精锐之

师、品质之师。”

为此,他向广大见习

教师们提出了三点要求 : 第

一,要找准定位,明确“我

是谁”,尽快做好由大学生

向新教师的转换,尽快适应

新的工作环境;第二,要加

强学习,知道“我要做什么”,

明白一位好老师除了带给学

生知识外,还有一生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第

三,要制定规划,明确“我

要怎么做”,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良好师德,培养仁爱之

心,努力提升学识。

有高质量的教师,才

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东莞市

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

兵把此次规培比作见习教师

们正式入职前的“加油站”,

鼓励大家要以一名合格人民

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多思多问、多看多想。“把

教师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还

是一项奋斗的事业,我相信

你们参加完见习教师规范化

培训会找到答案。”李兵说。

普特融合、游泳

扫盲、工学分离

规培课程体系不

断优化创新

“我是读师范专业的,

毕业前我的实践经验几乎为

零,2 年前作为临聘教师上

岗时也没有接受规范的培

训”,在规培第一课上,新

入职大朗中学的黄老师提起

自己之前的就业经历时说,

“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备课,

作为班主任也不知道怎么组

织班级、怎么和家长沟通,

工作做得非常迷茫。”

据了解,在规培项目

开展之前,东莞新教师培训

主要采取为期 10 天左右的

在岗集中培训方式,由于培

训时间短,重知识理论、轻

实践训练成为普遍现象,且

部分学校岗前培训执行也存

在不到位的情况。因此,不

同学校同批入职的见习教师

教学成绩并不均衡。

而 2018 年开始的规培

则结合见习教师的成长轨

迹,通过融合培训、通识培

训、跟岗浸润与上岗实践、

技能提升四个阶段,分别学

习师德与职业操守、班主任

德育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

辅助教学技能等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的规培课程在此前的基础上

还做了一定的“升级”。

一方面,在课程的安

排上,今年除了与基础教育

相关的课程外,还增加了国

家安全法、党史教育、普特

融合教育以及习近平总书记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

等通识课程。还在教师礼仪、

心理危机干预这些远程课程

中,增加了心理主题班会、

课题研究等内容;在培训模

式上,基地跟岗阶段,采取

了基地学校跟岗和聘任学校

自主培训两种模式(招聘 10

人及以上、条件具备自主培

训要求的聘任学校),该举

措对于缓解扩容提质带来的

工学矛盾,促进聘任学校骨

干教师的成长,起到了良好

的促进作用。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

和防溺水教育也是作为一名

人民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

因此今年的规培继续开设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

训班和游泳扫盲班(十项基

本功选修课中的必修课),

专门针对未取得相关资质的

见习教师开班授课。

备课听课、上课评课、

教研活动、班级管理、德育

教育、家校沟通、团队建设

等都是成为一名新教师需要

掌握的基本技能,这些不仅

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

磨炼。因此今年的基地跟岗

时间调整为 10 月—12 月中

旬每周日,在市中小学教师

发展中心进行班主任德育能

力和学科教学能力学习;其

余时间采取每周两天学科错

峰培训的方式,前往基地学

校在名师团队的引领下进行

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能力跟

岗实践;其余工作日在聘任

强师

第238页

东莞教育

193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学校上岗实践。

培训时间的优化对于

聘任学校、基地学校、见习

教师而言,不仅缓解了工学

矛盾,更有利于见习教师在

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加快其成长的步伐。

特写

◆规培班第一课开

讲——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

的“莞邑良师”?

7 月 13 日上午,东莞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健为 600 位见习教师带来

了规培的开班第一课——

《做一名德艺双馨的老师》。

王健用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

例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向见

习教师们提出做一名“莞邑

良师”的要求,即要有热爱

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坚

守。

“爱要实实在在落在

每个孩子身上。”在课程的

前半场,王健用改变山区女

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

东莞特级教师和文史泰斗杨

宝霖、三个月写三万字工作

日记的黄艳芬等师者榜样,

让见习教师们从中感悟为人

师应有的精神品质。

包容、耐心、共情、

爱心……现场不少老师举手

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在笔

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感受,

来自东莞中学的初中历史老

师辛金红便是其中之一。

“我是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毕业的,也在浙江的

公办高中做过老师,所以在

听王局长讲课的时候,经常

有一些共鸣点,我就会把我

当时的感受记下来。”一堂

课下来,辛金红在 16 开的

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满了

三页纸,“我觉得这堂课的

内容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

教育性,非常有价值。”

“老师的言传身教会

影响学生的三观、思维和认

知。”进入课程的第三部分,

王健同样用互动的方式向大

家介绍“何以为师”。

在见习教师的分享中,

无论是不戴有色眼镜看学

生、对不同成绩的学生公平

以待的物理老师,还是鼓励

学生保持公平公正、带着棱

角走进社会的班主任,这些

生动感人的案例,都在后来

漫长的岁月里时刻影响着学

生,也让这些如今成为教师

的学生,愿意带着这些师者

美德继续教书育人。

王健总结说,一节课

的知识可能终将被忘记,但

是老师的一句话、一件事对

学生造成的影响确是一辈子

不会被忘记的,“我们每个

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的‘重要

他人’,我希望在座的见习

教师们,未来能够成为你们

学生的‘重要他人’。”

强师

第239页

东莞教育

194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厉害了!东莞市教育局 3 人入选教育部基

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

2021 年 9 月 3 日刊载于南方 +

1 月 26 日,教育部公

布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

员会委员名单,市教育局教

研室 3 人入选。其中黄远入

选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严

考全入选语文教学指导专委

会;柴松方入选历史教学指

导专委会。

据悉,为切实提高基

础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专

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基础教

育质量,教育部成立了基础

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

28 个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

委会。教育部经过认真遴选

和社会公示,确定了语文等

25个专委会委员名单(体育、

健康教育和美育 3 个专委会

有关工作另行安排)。快来

一睹三位委员的风采吧 ~

黄远

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化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

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

室主持人、全国优秀化学教

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

师、东莞市学科带头人。从

事一线教学工作 20 年,教

学研究工作 17 年。37 年的

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

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

向理性与科学。担任教师工

作期间,在教学上不断优化

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了

“实验引导,问题诱思教学

法”,开展深度学习研究,

探索 STEAM、跨学科、项目

式、探究式、主题式教学等

课堂教学新形态,着力提

高学生科学素养,立体化施

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

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研究方

面:出版课题研究成果编著

3 部,出版地方教材编著 2

部,出版应用型编著 7 部;

发表学术论文 9 篇。在主持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或项

目方面:主持广东省教育科

研 “十一五”规划 2010 年

度研究项目《中学化学精品

课例开发的实践研究》,项

目成果获 2014 年获教育部

颁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

奖”;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 2013 年度

研究项目《普通高中高效课

堂的行动研究》,项目获东

莞市科研成果一等奖;积极

推进“莞式慕课”教学改革,

项目获 2019 年广东省教育

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开展

“东莞市未来课程建设”项

目研究。

强师

第240页

东莞教育

195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严考全

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

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

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

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

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

专家。主持的课题《提高小

学生自主修改习作能力的探

索》2017 年 11 月获广东省

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全省第一名);参与的课

题《基于反思的教与学》

2019 年 7 月获广东教育教学

成果奖一等奖。近几年每年

暑假都安排到高校、省教育

研究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和新教材培训。组织和编

写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师

教学用书(六年级上册)》;

先后有十三项科研成果获省

市一、二、三等奖;三十多

篇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分别

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并发

表;主编广东省书法教材《书

法学习指导》(六年级上册 )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配套

阅读指导丛书——快乐读书

吧(六年级上册)》和三册

《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

作为副主编,编写了上册《广

东省硬笔书法练习指导教学

参考用书》。

柴松方

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

任,厚街中学校长,中学历

史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

教师,省、市历史学科带头

人,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

人;广东省多所高校特聘教

授或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理

事长,东莞市历史教学研究

会理事长,广东省新一轮

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家”

培养对象。曾获广东省“历

史教研先进工作者”、广东

省“南粤优秀历史教师”、

东莞市“教书育人先进教

师”、“东莞市优秀教师”、

东莞市首届“十佳最美教师”

等荣誉称号。主持《以公民

教育为核心的中学历史校本

研究》等省、市课题多项,

编著有《真教致远》《回忆·记

录(一二)》《东莞地方历

史读本》《历史(必修Ⅲ)

学生学习指导丛书》《普通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

资源丛书》等,在《中学历

史教学》《中国德育》等刊

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强师

第241页

东莞教育

196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祝贺!东莞 34 人入选省级新一轮名师名

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记者:黄婷 2021 年 4 月 23 日刊载于南方 +

好消息,今日广东教

育厅发布省新一轮(2021-

2023 年)中小学名教师、名

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

室主持人名单,经个人申请、

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

推荐、地市教育局初评、省

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名单

公示、省教育厅党组审议等

程序,评定 447 人为广东省

新一轮(2021-2023 年)中

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

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其中,东莞共 34 人获

得评定,包括学前名师工作

室 3 人;学前名园长工作室

1 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22

人;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1 人;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

7 人。

据悉,遴选中小学名

教师、名校(园)长、名班

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意在加

大我省中小学教师、校(园)

长、班主任培训力度,创新

骨干教师、骨干校(园)长、

骨干班主任培训模式,建设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校(园)

长、班主任队伍的重要举措。

对此,省教育厅表示

各地市、省属有关单位要按

照名教师、名校(园)长、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与管理

的有关要求,加大投入,配

强人员,加强管理,充分发

挥名教师、名校(园)长、

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在本

地本单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

示范辐射作用。

工作室主持人要加强

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

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教育

教学改革和指导青年教师、

校(园)长、班主任成长方

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促

进中小学教师、校(园)长、

班主任队伍建设和我省基础

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

贡献。

一起来看看东莞教育

系统荣获广东省新一轮中小

学名教师、名校(园)长、

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名

单:

学前名师工作室 3 人 学前名园长工作室 1 人

强师

第242页

东莞教育

197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中小学名师工作室 22 人

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 1 人

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室 7 人

强师

第243页

东莞教育

198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记者:余晓玲 2021 年 10 月 21 日刊载于《羊城晚报》A13 版

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

部署,东莞市“十四五”

时期奋力打造品质教育,

今年推出品质教育“1+12

行动计划”。其中,重点

推出《打造“莞邑良师”

行 动 计 划(2021-2025

年)》。10 月 19 日下午,

东莞市教育局向媒体通报

“莞邑良师”行动计划

2021 实施情况。

据介绍,“莞邑良师”

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三支

队伍,为打造品质教育、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

人才保障,包括好校长队

伍、好教研员队伍、好教

师队伍。围绕这个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了五方面 23

条举措,包括加强和改进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推

动教师队伍扩容、建立精

准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激

励保障机制、健全教师管

理机制等。

  

用近千名编制招

聘教师  

当前,东莞打造品质

教育提出,到 2025 年,努

力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莞邑良师”行动计划扎实推进

着力打造三支队伍,为打造品质教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增量、普通高中公办学位

总量、教育经费总投入、

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

高级职称教师增量等“五

个翻一番”,其中有两个

翻一番正是教师队伍建设。

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甘雨

表示,东莞市委市政府对

于基础教育引进人才高度

重视和大力支持,给编制、

给资金、给平台。打造品

质教育,前提是品质之师;

推动教育扩容,必须有教

师扩容。

据介绍,东莞市出台

了创新编制岗位管理、推

动公办学校引进名优人才

的专门办法。市委编委建

立了编制周转池,专项用

于基础教育引进高层次人

才,对学校引进的正高级

教师、省级名校长(名教师)

和 35 岁以下副高级教师、

博士研究生给予核增编制、

岗位支持,按“编随人走”

原则直接核增编制到校,

引进的名优人才首聘岗位

和晋升岗位均从全市教育

系统岗位中统筹安排,这

既是对学校加大引才扶持

力度,也为人才本身解决

后续发展问题。今年,已

下达 35 名编制。9 月发文

至今,各学校特别是高中

阶段学校主动积极结合本

年度公开招聘工作,到著

名高校招揽博士研究生人

才。

强师

第244页

东莞教育

199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在教师编制紧缺的

情况下,东莞今年用近千

名编制招聘教师。今年下

半年,共开展三场公开招

聘活动,拟招聘公办教师

913 名。

  

搭建高层次人才

培养体系  

东莞不但要招引好人

才,还要培养好人才。为

此,东莞市出台了基础教

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

长和教师、卓越教师、未

来名校长四份培养方案,

完善名师、名班主任、名

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计

划用 5 年时间培养 30 名教

育领军人才、150 名教育

家型教师、2500 名卓越教

师和 300 名未来名校长培

养对象,评选 550 名名师、

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

主持人,搭建起与省相衔

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上,东莞

市积极创新教育行政部门

牵头、高端培训队伍合作、

中小学参与的培训格局。

其中,对教育领军人才培

养,突出项目攻关,聚焦

未来学校、教育与人工智

能、教育评价、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关键

领域集体攻关,并围绕攻

关主题,以脱产方式到高

层次教育科研机构、知名

高校开展访学研修,对市

内实践基地学校突出实践

探索和运用。对教育家型

校长和教师培养,计划依

托知名高校教授、知名教

育专家和学者建立培训导

师团队,建立理论和实践

双导师,采取名师带徒弟,

徒弟带学徒的链条传递式

培训。对卓越教师培养,

对标上级对卓越教师的培

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探索教学改革创新,

建立模块化项目培训体系。

对未来名校长培养,不仅

选配省市名校长工作室主

持人作为指导专家,还要

实行任务驱动,遴选“优

质学校的跃升、薄弱学校

的改进、新办学校的快速

提质”等多种样本,分层

分类到北京、上海、江浙

等教育先进地区知名品牌

学校跟岗学习,制定本校

行动改进方案,为东莞“培

养一批,储备一批”未来

名校长。

近期,东莞已经启动

这些方案的实施工作,计

划遴选出第一批 10 名基础

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50 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

培养对象,250 名新一轮

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园)

长工作室主持人;计划 11

月底启动推荐遴选 10 个学

科共 500 名卓越教师;计

划 11 月遴选 60 名未来名

校长培养对象。

强师

第245页

东莞教育

200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记者:李直建 2021 年 10 月 20 日刊载于《广州日报》DGA13 版

根据东莞市委市政府

部署,东莞市“十四五”

时期奋力打造品质教育,

今年推出品质教育“1+12

行动计划”。其中,重点

推出《打造“莞邑良师”

行 动 计 划(2021-2025

年)》。

昨日,东莞市教育局

召开微发布会议,向媒体

通报“莞邑良师”行动计

划 2021 实施情况。东莞市

教育局副局长甘雨介绍,

在教师编制紧缺的情况下,

东莞市今年用近千名编制

招聘教师,接下来将开展

三场公开招聘活动,共拟

招聘公办教师 913 名。

招引:用近千名

编制招聘教师

当前,东莞打造品质

教育提出,到 2025 年,努

力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增量、普通高中公办学位

总量、教育经费总投入、

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

高级职称教师增量等“五

个翻一番”,其中有两个

翻一番正是教师队伍建设。

要打造一支优质的教

师队伍,首先离不开优质

人才的招引。

甘雨表示,东莞市委

市政府对于基础教育引进

人才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给编制、给资金、给平台。

打造品质教育,前提是品

质之师;推动教育扩容,

必须有教师扩容。

据介绍,东莞市出台

了创新编制岗位管理、推

动公办学校引进名优人才

的专门办法。市委编委建

立了编制周转池,专项用

于基础教育引进高层次人

才,对学校引进的正高级

教师、省级名校长(名教师)

和 35 岁以下副高级教师、

博士研究生给予核增编制、

岗位支持,按“编随人走”

东莞全面启动“莞邑良师”行动计划

三场招聘拟招近千名公办教师

强师

第246页

东莞教育

201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原则直接核增编制到校,

引进的名优人才首聘岗位

和晋升岗位均从全市教育

系统岗位中统筹安排,这

既是对学校加大引才扶持

力度,也为人才本身解决

后续发展问题。今年,已

下达 35 名编制。9 月发文

至今,各学校特别是高中

阶段学校主动积极结合本

年度公开招聘工作,到著

名高校招揽博士研究生人

才。

在教师编制紧缺的

情况下,东莞今年用近千

名编制招聘教师。今年下

半年,共开展三场公开招

聘活动,拟招聘公办教师

913 名。

第一场招聘活动是 10

月 25—29 日赴北京师范大

学设点面向全国招聘优秀

毕业生(主要是高中阶段

学校),共 246 个岗位,

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

位 185 个, 占 比 75.2%;

第二场招聘活动是 11 月

12—15 日赴广州华南师范

大学设点面向全国招聘优

秀毕业生,扩大到镇属中

小学,共 352 个岗位,其

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岗位

267 个,占比 75.9%。在赴

高校专场招聘中,实行考

生可报考同一个组内两所

学校同一学科岗位,最后

按分数优先录取;第三场

招聘活动是 11 月下旬进

行,在东莞本地设点面向

全国招聘毕业生和社会人

员岗位 315 个,其中毕业

生岗位 159 个,社会人员

岗位 156 个,以招聘本科

岗位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

地场招聘中,将向有丰富

工作经验、有较好教育教

学能力的社会人员倾斜。

培养:搭建高层

次人才培养体系

今 年 9 月 10 日 东 莞

市召开教育大会,市委书

记肖亚非提出,东莞要遴

选好的苗子,将领军人才

和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对

象送到全国最好的校长培

训中心、教师培训基地集

中培养,为未来 10 年、20

年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莞

邑名校长、大先生。

东莞不但要招引好人

才,还要培养好人才。为

此,东莞市出台了基础教

育领军人才、教育家型校

长和教师、卓越教师、未

来名校长四份培养方案,

完善名师、名班主任、名

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计

划用 5 年时间培养 30 名教

育领军人才、150 名教育

家型教师、2500 名卓越教

师和 300 名未来名校长培

养对象,评选 550 名名师、

名班主任、名校长工作室

主持人,搭建起与省相衔

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在培养模式上,东莞

市积极创新教育行政部门

牵头、高端培训队伍合作、

中小学参与的培训格局。

其中,对教育领军人才培

养,突出项目攻关,聚焦

未来学校、教育与人工智

能、教育评价、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关键

领域集体攻关,并围绕攻

关主题,以脱产方式到高

层次教育科研机构、知名

高校开展访学研修,对市

内实践基地学校突出实践

探索和运用。对教育家型

校长和教师培养,计划依

托知名高校教授、知名教

育专家和学者建立培训导

师团队,建立理论和实践

双导师,采取名师带徒弟,

徒弟带学徒的链条传递式

培训。对卓越教师培养,

对标上级对卓越教师的培

养目标,坚持问题导向,

重点探索教学改革创新,

建立模块化项目培训体系。

对未来名校长培养,不仅

选配省市名校长工作室主

持人作为指导专家,还要

实行任务驱动,遴选“优

质学校的跃升、薄弱学校

的改进、新办学校的快速

提质”等多种样本,分层

分类到北京、上海、江浙

等教育先进地区知名品牌

学校跟岗学习,制定本校

行动改进方案,为东莞“培

养一批,储备一批”未来

名校长。

近期,东莞已经启动

这些方案的实施工作,计

划遴选出第一批 10 名基础

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强师

第247页

东莞教育

202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50 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

培养对象、250 名新一轮

名师、名班主任和名校(园)

长工作室主持人;计划 11

月底启动推荐遴选 10 个学

科共 500 名卓越教师;计

划 11 月遴选 60 名未来名

校长培养对象。

激励:对援疆援

藏教师优先聘用

甘雨透露,东莞还将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专业

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实施细

则。完善竞聘上岗机制,

围绕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参加帮扶薄弱学校或集

团化办学、培养年青骨干

教师成效突出、积极参加

教育教学工作、担任班主

任等重要岗位的教师予以

加分倾斜,对援疆援藏教

师予以优先聘用,对距离

退休年龄不足 1 年的教师

予以适当照顾,充分体现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导

向。

同时,东莞将加强教

师岗位聘后管理,明确岗

位履职要求,要求教师在

聘期内一般要担任 1 年以

上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评价满意率应达到相

关要求,对聘期考核合格

的教师才能够参加新一轮

聘期竞聘,对聘期考核不

合格的教师应低聘或调整

岗位,情节严重的可作解

聘处理,引导教师自觉履

行岗位职责,激发教师团

队活力,探索“岗位能上

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

聘用激励机制。

接下来,东莞市教育

部门还将围绕师德师风建

设、教师荣誉制度建设、

配齐配强教研员、健全引

才机制、保障教师待遇和

教师减负等展开充分调研,

不断完善“莞邑良师”政

策设计。

强师

第248页

东莞教育

203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东莞 2021 年十大“最美教师”出炉

记者:段亚雄 2021 年 9 月 10 日刊载于《信息时报》B03 版

东 莞 市 2021 年 十 大

“最美教师”新鲜出炉啦!

据东莞市教育局介绍,为

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和责任

担当,进一步加强师德师

风建设,推动东莞奋力打

造“品质教育”,在全社

会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

围,东莞市教育局、东莞

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

公室开展了东莞市“最美

教师”推选活动。经全市

范围逐级推荐、专家初审、

网络投票、现场评选、社

会公示,王永、刘心华、

刘向前、向晖、杨俊成、

陈春景、陈爱华、钟雪松、

谢志伟、黎敏等 10 位教师

被评为 2021 年东莞市“最

美教师”。

他们是知识传授

者也是“引路人”

他们美在坚守、美在

热爱、美在善良、美在奉

献、美在责任,用“最美”

生动诠释热爱教育的思想

境界,乐于助人、无私奉

献的高尚品格,立足平凡、

追求高尚的美好情怀,爱

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

精神,展现出高尚的师德

和当代东莞教师的精神风

貌。

王永是东莞理工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英语教师,

先后用了 10 年时间构建起

《英语读写译》课程教学

体系,大胆尝试让英语学

习走进日常生活,即使在

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的情况

下,也从未耽误教学。出

生革命干部家庭的王永,

不仅擅长英语教育教学,

而且以身作则主动引导学

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帮助同学们“扣好人生第

一颗扣子”。

刘心华是东莞高级中

学数学教师,从教 31 年,

当了 12 年的班主任,不让

一个人掉队:学生家庭遭

遇变故,他激励;学生患病,

他牵挂;2013 年以来,辅

导学生获省市数学竞赛奖

70 余项。

刘向前是东莞市第一

中学语文教师,从教 30 年,

如火炬一般点燃学生心中

奋发上进的正能量。“向

前班”是班委会以刘向前

的名字中“向前”二字命名,

而他如同班级名字一样,

引导着他的学生约束自我,

建立报效家国的理想信念,

成为社会进步向上的“正

能量”。

陈爱华是大朗镇黄草

朗小学校长,20 年坚守打

造乡镇小学品牌教育梦。

28 岁那年,陈爱华成为巷

头小学校长,一干就是 14

年,巷头也从一所普通的

乡镇小学一跃成为全国有

影响力的信息化品牌学校。

2020 年,陈爱华踏上了“二

次创业”的新征程——到

黄草朗小学任校长,她不

惧困难,制定学校未来 5

年的发展规划,确定新的

品牌方向等。

他们始终保持心

中有爱眼中有光

向晖是东莞市东华初

级中学语文教师,她人如

其名,总是用太阳般的热

情,温暖着身边的人。从

教 25 载,向晖始终保持心

中有爱,眼中有光,她是

强师

第249页

东莞教育

204 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学生心中温暖的“向妈妈”,

学生需要的时候,她放弃

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第一

时间出现在学生身边,各

种节日带零食与学生分享;

学生生病,煲汤煲药……

小事显大爱,向晖总是将

学生放在第一位。

钟雪松是东莞启智学

校特殊教育教师,面对折

翼的天使、失语的精灵,

钟雪松无怨无悔,26 载执

着地坚守特教初心,不是

母亲,胜似母亲,用爱照

亮他们前行的路。

杨俊成是东莞市沙田

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从教

37 年,他是学生眼里的好

老师,也是同行心中的好

榜样。2010 年因病导致视

力弱化,杨俊成从此进入

了半失明的状态,教学难

度直线攀升,但没有什么

可以阻挡一颗教书育人的

炽热的心,他只要一到课

堂,便青春焕发、活力十足,

教学更是妙趣横生,受到

学生热捧。

谢志伟是东莞市长安

镇中心小学舞蹈教师,从

教 18 年以来硕果累累。源

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匠

心,谢志伟一心扎在讲台

和舞台上,积累了大量的

教学和编创经验。他先后

创作了 50 余部原创作品,

积极挖掘广东文化、东莞

文化,展现中国独特的气

韵和精神,获得了国家级、

省级多项大奖。作为东莞

首位举办个人原创舞蹈作

品晚会的老师,谢志伟也

将毕生所学,倾注在教学

中。他真情付出,潜心育人,

让孩子在舞蹈中高飞……

他们甘做一棵胡

杨 坚守边疆育桃李

陈春景是东莞市樟木

头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孩

子们殷切的恳求,让他三

年两度援疆支教,至今还

坚守在 5000 多公里外的第

三师五十三团中学。天气

干燥,沙尘飞石,教学环

境艰苦。面对诸多挑战,

陈春景凭着胡杨一样坚毅

的精神,在教育的土地上

细心灌溉,探索新的教学

模式,引导孩子们稳步成

长。胃病、腰疾、亲人住

院……他默默吞下一切苦

楚,援疆期间没有请过一

天假,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致力于打造一支带不走

的教师队伍:主动开设教

师专业成长系列讲座和示

范课;与本地教师进行师

徒结对,通过“传帮带”

手把手培育;利用信息技

术优势,带动支教团老师

进行线上教研,首先创建

了莞疆两地远程教研模式。

黎敏是东莞市纺织服

装学校服装专业课教师,

从教 13 年,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坚持教育初心。一封

海外来信牵出了黎敏这位

“隐身”救人英雄。2011

年的冬天,黎敏偶遇海外

友人的 4岁女儿落入水中,

他毫不犹豫跳入水中将落

水者救起。黎敏勇救落水

儿童这件事,不仅在国内

产生了良好影响,也在国

际上产生了良好影响。身

为教师,他不仅育人,也

救人,弘扬了东莞的城市

精神。黎敏与新疆也有着

不解之缘。他积极响应学

校的号召,带着对家人的

不舍与挂念,去到新疆图

木舒克市职业技术学校,

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之

路。期间他的妻子怀孕,

家庭一度陷入困境,他和

家人克服困难,度过了这

段艰难的日子。而他一年

半的援疆工作也取得了很

多实效,获得学生、老师

的认可。

强师

第250页

东莞教育

205重点新闻媒体报道

记者 : 刘召 2021 年 10 月 20 日刊载于《东莞日报》A03 版

昨日下午,市教育局

举行微发布会,发布“莞

邑良师”行动计划 2021 实

施情况和人才培养实施情

况。据介绍,我市“莞邑

良师”行动计划已全面启

动,打造好校长、好教研员、

好教师三支队伍。

启动十年来最大

规模编制岗位招聘活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

悉,我市“莞邑良师”行

动计划已全面启动,其中,

在教师编制紧缺的情况下,

今年用近千名编制招聘教

师启动十年来最大规模的

编制岗位招聘活动。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

署,我市“十四五”时期

奋力打造品质教育,今年

推出了品质教育“1+12 行

动计划”,到 2025 年,努

力实现义务教育公办学位

增量、普通高中公办学位

总量、教育经费总投入、

公办中小学专任教师增量、

高级职称教师增量等“五

个翻一番”,其中有两个

翻一番正是教师队伍建设。

“莞邑良师”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打造好校长、好教研员、好教师三支队伍

五 方 面 23 条 举

措打造“莞邑良师”

根据“莞邑良师”行

动计划,东莞要打造三支

队伍,为打造“品质教育”、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

人才保障,包括一支政治

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

治校有方的好校长队伍;

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职业

道德良好、教育理念先进、

专业水平高、教研能力强

的好教研员队伍;一支师

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

活力、善教乐教、创新能

力强的好教师队伍。

为了推动落实“莞邑

良师”行动计划,市教育

局还提出五方面 23 条举

措,包括:加强和改进新

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推动

教师队伍扩容、建立精准

培养培训体系、完善激励

保障机制、健全教师管理

机制等。此外,今年 9 月

10 日举行的全市教育大会

上,市教育局出炉《东莞

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系列文件(第一批)》,

在政策设计上为我市打造

“莞邑良师”行动计划迈

强师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络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