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星——黄山市乡村振兴100例

发布时间:2022-7-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满天星——黄山市乡村振兴100例

项目在村落地,仅此一项村级集体经济便增收��万元。古黄村在传统村落保护,污水处理,新农村建设,河流整治,水库除险加固等社会事务方面,突出“微改造换新颜、微景区培新景、微创意引新潮、微循环育新风、微奉献焕新机”的特点,通过采取党建引领,群众支招;规划先导,彰显特色;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百姓参与,党支部后援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古黄村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古黄村,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未来。升平台,构建完善“党建引领、村民主体、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古黄村创新机制,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组织,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逐渐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被确定为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后,该村有序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第一位的。古黄村依托产业发展优势,先后发展黄精、油茶综合种植���亩、黑玉米种植���亩、黑稻种植���亩等农业产业,增加集体经济��万元。并通过利用闲置宅基地、空闲地,把盘活的场地进行租赁,全县首个“两山转化”-... [收起]
[展开]
满天星——黄山市乡村振兴100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黟县

黄山市乡村振兴

- 194 -

第202页

古村美景与现代创意的

融合碰撞

碧山村,北枕黄山余脉碧山,是众多绝美

的徽州古村落之一,与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历

史文化名村屏山,并称为古黟传统说法的“三、

六、九大乡村”。仲夏季节,走进碧山村,整洁的

道路两侧花红柳绿,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古朴

雅致,“工销社”等创意中心制作的创意小物琳

琅满目。徜徉其间,便能感受到乡村美景与现

- 195 -

黟县碧阳镇

碧山村

代创意在这里的融合和碰撞。

老宅化身“公共建筑”给乡村带来巨大能

量。碧山村是一个汪氏聚族而居的徽州著名古

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获得中国传统古村

落、全国优秀村规民约、全国旅游助力乡村振

兴经典案例等�个“国字号”品牌。村内有宋代

私家园林“培筠园”遗址,明代私塾“耕读园”,

清代古塔“云门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和

祠堂���多座,是北宋政治家汪勃、清代书法家

汪联松、近代教育家汪达之的故里。

第203页

运营上,引进和培育有农等实体企业和工销社

等��多家生态休闲、民宿体验新业态,带动全

村��%以上的农户参与“五黑”特色产品种植

和旅游休闲业态服务。

一场如火如荼的“乡村建设”的见证,之

于碧山来说则是一场“谋划已久”的全面振兴。

碧山村积极用市场逻辑盘活优质资产资

源,推进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利用,着力发展民

宿文化,打造了碧山书局、猪栏酒吧、云贤研学

等民宿文化空间,既传递和展陈了碧山村的乡

土文化,也极大扩大了碧山村对外影响力,带

动乡村旅游红火发展。

乡村的保护与传承带给碧山“文化生产”

与“创意生产”。碧山围绕“一塔、二园、三院、四

中心”打造“创意乡村”,在微改造上,坚持“土

墙土补、砖墙砖修”原则,深挖民间高手,采取

传统工艺手法,注重精细化处理,实施了村庄

建设项目��多个,一大批新的“六尺巷”“和为

贵”道路、节点等历史场景再现村庄。在微创意

- 19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碧山村

第204页

才智双引 凤栖丰梧

高山韩梯田风光、铜钱岭香榧油茶基地、

钓鱼岭古道、丰口水库等各具特色的自然旅游

资源随处可见。丰梧村是一处既有山水风光,

又有田园风情的旅游村庄……

从村口获“鲁班奖”荣誉村民设计的地标

建筑“梧凤之鸣”极目远眺,一幅核心区建设优

美,周边片区有效辐射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

创意创新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两山转化是基

- 197 -

黟县碧阳镇

丰梧村

础,激活资产、收储改造、组合运营一系列的组

合拳,打通了丰梧的两山转化路径。运营的丰

梧生态旅游强村公司,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

现务工。

点上培育、链上打造、面上拓展,通过抱

团发展,以舍静曲悠引进徽舍小隐,取云端山

涧建成丰溪兰庭,推广朴蔓农场的米酒、米酿,

无名初乡村酒店的自然疗愈,车水天堂房车营

地的休闲洒脱,差异化定位形成丰梧村独待的

生态旅游景点。依托乡贤聚力开展以才引才、

第205页

除了枫红、翠绿、金黄等色彩在田野里跃

动,还有风格各异的民宿和农旅综合体等项目

悄然绽放,为了解决村民农产品销售难题的创

意项目“萝卜计划”也获得了第�届黄山青年创

客大赛创意组的二等奖。

现在的丰梧村更热闹了,乡村动物园、家

美术馆等网红打卡点让游人络绎不绝;流动

KTV、农民丰收节让村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梧凤之鸣”汇聚着村民的欢声笑语,寄情未来

美好生活。

引凤筑巢,在招才引智"l+�+N”加持下,成功

引进��余名“新黟县人”“反虹吸”高端人才��

人。

最美人间四月天,朴蔓农场内金色的油

菜花风中摇曳,���亩农田抛荒整治后,大片的

绿培育着精致农业的茁壮成长,废旧茶厂、竹

编厂摇身一变成了年产��万瓶创意米酒工坊,

草绿花香酒醇,仅上半年便实现销售收入���

万元,纳税��.�万元。

- 19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丰梧村

第206页

乡村治理激活古村展新姿

古黄村地处黟城西南,是该县最年轻的

行政村,����年由古筑和黄村合并而得。

虽然村史不足��年,但它的古味古韵不

可小觑。它所辖的古筑村和黄村是两个颇有名

气的古村落,同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人文资源优势明显。古筑历来是黟县西南的行

政和商业中心,村中有一条古街,名为古筑街,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设有布匹、百货、药材、制

- 199 -

黟县碧阳镇

古黄村

伞、饭店、屠宰等店铺��多间。黄村现存古民居

鳞次栉比,众多雕刻精美的门罩依然完好保存

着。一代篆刻大师黄士陵生于斯、卒于斯,他的

故居仍在。古黄村还专门在黄村设立了黄士陵

艺术馆,以示对这位大师、乡贤的敬重和纪念。

历史上的古黄村人文昌盛,商贸活跃,而

新时代的古黄村,正在不断续写新的篇章。为

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古黄村通过强化党建引

领,夯实乡村治理工作根基,倾力打造乡村治

理创新平台、乡村法治实践平台、乡村德治提

第207页

项目在村落地,仅此一项村级集体经济便增收

��万元。

古黄村在传统村落保护,污水处理,新农

村建设,河流整治,水库除险加固等社会事务

方面,突出“微改造换新颜、微景区培新景、微

创意引新潮、微循环育新风、微奉献焕新机”的

特点,通过采取党建引领,群众支招;规划先

导,彰显特色;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百姓参与,

党支部后援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完成美丽乡村

建设任务,古黄村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

善。

古黄村,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未来。

升平台,构建完善“党建引领、村民主体、三治

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效促进乡村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古黄村创新机制,建立了红白理事会、道

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组织,

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逐渐形成自治、法治、德

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被确定为党建引

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后,该村有序推进党建引领

信用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治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是第一位的。古黄村依托产业发展优势,先后

发展黄精、油茶综合种植���亩、黑玉米种植

���亩、黑稻种植���亩等农业产业,增加集体

经济��万元。并通过利用闲置宅基地、空闲地,

把盘活的场地进行租赁,全县首个“两山转化”

- 20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古黄村

第208页

诗画徽州 田园南屏

黟县碧阳镇南屏村位于黟县西南,因村

庄背倚犹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是一座有着

千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多幢古建筑鳞次

栉比,至今保留有��眼井,��条巷,从村头到村

尾���多米的中轴线上,保留着八个大小祠堂,

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如此规

模的祠堂群在全省乃至全国堪称典范。

古村的每一栋老房,像一位位慈祥老者,

- 201 -

黟县碧阳镇

南屏村

打量着来往的村民和游客。走过千年的南屏,

如今坐拥国家�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影视村、省级

“一村一品”(乡村旅游)专业示范村等金字招

牌。《菊豆》《卧虎藏龙》等多部影片曾在此拍

摄,故有中国影视村美誉。

菊豆饭店开办于����年,是南屏村创办

的首家农家乐。菊豆饭店只是当下南屏村旅游

的一个小小缩影。南屏借助金字招牌,逐渐成

为黄山市名副其实的旅游村。全村目前共有民

第209页

收致富。

南屏,一个集村落徽州、田园徽州、烟雨

徽州美学于一身的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正抢抓

乡村振兴机遇期,依托古村文化,创意创新,精

心打造,推动古村落+、文化+、旅游+和农业+,

让南屏更有品,让南屏更有范。

宿(农家乐)��家,旅游商品店��家。

穿梭在粉墙黛瓦的南屏古村落,行走在

斑驳的青石板路。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不

期而遇,这里,既有徽州文化的浸润,也有返璞

归真的清欢,更有乡村发展的活力。

黄炳坦山下,黄山“新农人”许学超创办

七约农场,流转了当地数百亩田地,种生态稻

米、做纯粮米酒,让南屏村散发出现代农业的

芳香。同时,农场还办起耕读学堂,吸引游客前

来体验徽州传统文化。“新黄山人”的加入,带

来的不止是资金,还带来了全新理念和先进的

运营模式,让撂荒地变身致富田,带动了当地

农民就业,丰富了南屏乡村内涵,助力村民增

- 20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南屏村

第210页

四季刷屏“塔川红”

塔川是属于秋季的,这个被推崇为中国

四大秋色之一的小村庄依山而建,古民居飞檐

翘角,层层叠叠,远看就如同一座宝塔矗立在

山谷之中。秋天一来,随着树叶由青绿色逐渐

变成黄色、红色、橙色、紫色,塔川的秋色纷纷

登场,清淡的徽派民居和一派安然的农家炊烟

再也掩不住这个季节赋予它的妖娆魅力,积蓄

了三个季节的色彩喷薄而出,染了天地,也丰

富了摄影人的镜头。

“塔川红”作为全国秋色代表,以“农”为

“景”,把森林公园、田园风光与农业观光、旅游

景观打造相结合,以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

整治、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加强对水系文脉、

田园特色、山体河道、故居老宅、古树古木等乡

村风貌的保护和利用,通过原特色利用、原居

式开发、原村庄提升,留住乡愁记忆,先后打造

出塔川秋色风光、协里风光、塔川民宿集群等

一批村级品牌工程。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塔川村紧紧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

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村

级管理、文明经营、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中,迈

- 203 -

黟县宏村镇

塔川村

出了乡村振兴坚实的一步。

����年塔川村与“黟县徽黄景区管理有

限公司”合作开发,把田园风光、产业集聚作为

招商引资的“吸铁石”,打造了“村民变股民、村

庄变花园、老房变民宿”的塔川“三变模式”。随

着塔川名气的不断提升,以民宿客栈为主导的

旅游服务产业悄然兴起,先后有御前侍卫、塔

川书院等轻奢民宿进驻塔川。民宿的加入,给

塔川的发展带来新的潜力,目前塔川���户居

民中有��户经营民宿、农家乐,年经营性收入

超过����万元,形成极具本地特色的“塔川民

宿群”,小住一下”开办的“塔川书院”精品度假

酒店作为黟县民宿的优秀代表,在����年获评

全国甲级民宿。

����年塔川村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年入选全国森林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赏秋游

第211页

����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如今

的塔川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景观农

业发展,除了闻名天下的秋色胜景,更是打造

出一道“诗与远方”的风景线,成为春夏秋冬四

季皆美的世外桃源。

- 20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塔川村

塔川之春

秋魂

第212页

悄然兴起的度假小镇

龙江村,座落在黟县县城至宏村公路边,

一片碧波荡漾的田野之中,村北被错落有致的

绿色山岗所衬托,村南则被龙川河蜿蜒环抱。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青青田野享受蝉鸣蛙叫的

大自然交响曲,亲吻泥土的芳香,可以在同福

客栈细细回味佟大掌柜带领众侠斗智斗勇的

风趣故事,可以穿越古色古香、曲径通幽的归

园探寻传奇赛金花的坎坷人生……

- 205 -

黟县宏村镇

龙江村

龙江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期间,距今已有

���余年历史,自然物种丰富、“古徽文化”遗产

资源深厚,古居、古桥、古塘、古井、古树点缀其

中,被誉为“古徽州传统村落的梦乡”。

“向远方而寻野,近墨香是归处”,民宿

“旧街墨野”把徽州胡开文墨厂的制墨技艺引

进民宿,开展亲子游、研学游,让入住的客人学

习徽州的非遗技艺;民宿“驿境”里温馨的小

院、书吧、咖啡吧、音乐茶座,给度假客人带来

徽州古民居中不一样的感觉和体验。得益于龙

江村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得天

独厚的区位优势,龙江村发展了以“驿境”等为

代表的民宿、农家乐��家。

第213页

- 20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发展休闲农业强力推进粮油茶桑种植,

打造原生态田园风光,结合民宿,形成赏田园

风光,品农耕文化,尝农家饭菜,住徽州民宿的

休闲农业。

高端度假酒店也纷纷入驻龙江村。黄山

关云度假村酒店正式营业,深圳投资商的檀舍

酒店完成装修即将试营业,悦漫兰亭精品酒店

完成主体建设,投资均在亿元以上。近日,广东

世纪金源集团在黟县龙江村投资��亿元,占地

���亩的黄山域见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完

成了土地摘牌,即将进入开工阶段,标志着龙

江村已悄然成为一个旅游度假小镇。

打铁花

第214页

相遇在梦里水乡

坐落于黟县宏村镇西部羊栈岭南麓宁池

古驿道上的雉山村,因村落山形如雉而得名,

因村内多以卢姓为主聚居,又叫卢村。自南唐

时期建村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雉

山村历来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村内现有明清古民居��幢,其中以规模

宏大、雕刻精美的七家里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

而著称,相传为清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

燮所建,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美誉。村口

明代迎凤古桥与宋代肆车古桥互为垂直,古朴

大气,描绘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落画

卷。

- 207 -

黟县宏村镇

雉山村

雉山村村内读书习文的风气和尊老爱幼

的孝道文化传承延续至今,千年卢村家训也被

广为传道。雉山凤舞作为雉山村民俗文化的重

要载体,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

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时,仍会组织舞龙、舞狮、

舞凤等民俗表演,以示欢庆。

雉山村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特色古民

居,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徽文化和田园

风光相结合为特色,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到

����年底旅游票房收入达到���余万元,农家

乐等经营户由原来的�家发展至现在的��家,

村集体经济增长至��万元,发展势头强劲。

卢村日出

第215页

雉山之美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文化与生态的珠联壁合。结合村史文化,打

造卢村村史馆;借助传统文化,制定《红白喜事

十二条》,将“卢村三风”制成竹牌悬挂在村民

门口,实实在在的营造以“孝”为核心的家风、

以“德”为核心的村风、以“和”为核心的民风;

利用红色资源,开设卢村村史馆红色记忆专

版,修复羊栈岭古道,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村容村貌和乡风文明为

之一新,����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 20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雉山村

雉山凤舞传习基地

卢村木雕楼

如画卢村

第216页

皖南古村 世界最佳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

的雨巷”,行走每一块干净整洁的“黟县青”石

板上,仿佛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西递村是

一个古朴典雅,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她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

又有浓郁内涵的人文景观,从而形成了底蕴深

厚的徽州地域文化的显著持征。村前矗立明万

历陆年胡文光刺史牌楼,雕琢精绝,巍峨高耸,

为我国石坊建筑中之瑰宝。

西递村保存四百幢明清古民居、完整的

古村落原型和大量的地面文物,被誉为“中国

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

- 209 -

黟县西递镇

西递村

居建筑群”,是乡村旅游的先行者之一,先后荣

获了世界文化遗产、�A级旅游景区、世界最佳

旅游乡村等荣誉称号,成为拥有两顶“世界级”

桂冠的村落。

从一个古村落走向“席地而坐”示范景

区,是西递村荣获诸多荣誉后提出的又一个奋

斗目标。探索使用沥青浇漆防尘工艺、环氧彩

砂美缝技艺、卡线式石板铺装法、休憩式绿化

带打造等新工艺,从根源上解决影响“席地而

坐”的停车防尘、石板美缝、石板铺装、景观打

造等环节的问题。进一步培养游客的文明习

惯,加大劝导力度、倡导文明旅游、保持环境清

第217页

洁。

聚焦“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庆

典”等,从更多方面提升游客体验,绘就“步步

有景致,处处有精髓”的美丽画卷,让游客在

“席地而坐”中得到更多享受。

“西递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守护好遗产

是每一个西递人的责任。”深夜,一声低沉的锣

响荡开在寂静的千年古村黟县西递。打更人扬

起手中的木槌,走过纵横交错的深巷,将锣声

送往村庄每个角落,守护着一方平安。深入挖

掘徽州文化,将“作退一步想”理念融入乡村治

- 21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西递村

理体系,打造“作退一步想”工作室,调解村民

纠纷,守护乡村和美环境。

行到古巷间,坐看云起时。来一趟西递,

感受一次人间烟火,从天光到日暮,足以为外

人道也。

传统婚嫁

第218页

踏“石”留“印”的华丽嬗变

行走石印,群山环抱,层峦叠翠;松杉竹

茶,郁郁苍苍。一泓溪流绕村流过,清澈见底。

不远处,古朴的泥墙照壁上“石印”两个字告诉

大家,“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石印村和他的名

字一样踏实苦干、苦尽甘来。

石印村珠坑中心村以粮、桑、茶和腊八豆

腐为主导产业,����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

村落名录。腊八豆腐作为黟县民间风味特产,

- 211 -

黟县西递镇

石印村

第219页

抢抓西递高铁的带动及辐射优势,发展农家

乐、乡村客栈、精品民宿。利用珠坑口水自然风

光,打造水上乐园。

眼下,石印村已经可以看到产业的雏形,

通过完善未来的发展规划,相信石印村必定成

为体验研学、观光农业和红色旅游道路上一条

靓丽的风景线。

- 212 -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石印村

色泽温润、入口松软,食客喜爱。珠坑制作腊八

豆腐由来已久,市级非遗传承人王立民出自该

村。

为振兴乡村,镇村将腊八豆腐项目纳入

乡村运营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整合项目资金��

万元,建设传习展示中心。中心运营后,线上线

下同售,按每天���个生产量计算,预计到今年

底生产�.�万个腊八豆腐,总收入约��万元,村

集体经营性纯收入达�万元。中心还将发动并

吸收群众积极参与腊八豆腐生产,形成集群效

应。

依托“黟县第一届人民政府诞生地”,发

展红色旅游;采用“集体+合作社+公司”模式,

打造生态桃园基地;种植青梅,发展生态农业;

第220页

畅游十里长廊 感受诗意栖居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先时

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陶渊明笔下的

桃源仙境令无数后代心驰神往,而坐落于皖南

黟县的桃源村素有“桃花源十里长廊”的美誉,

这里山清水秀、生态优美,令无数人为之神往。

丰厚的自然资源引来优质企业投资兴

业。黄山未晞园旅游度假村由黄山秘境旅游开

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运营,度假村辖怀川、

大川、松川、青岭山等区域,总投资额约�亿元。

桃源村将����亩森林资源入股黄山秘境旅游

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盘活林地林木资源,

以市场化改革促规模化经营,实现国土增绿、

林业增效、集体增收。

- 213 -

黟县渔亭镇

桃源村

第221页

桃源村的山川、碧水和民宿勾勒出一幅

幅“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的

美丽乡村画卷。美丽乡村建设新曲正酣,乡村

全面振兴前景光明,未来,正来!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

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桃源村陆续改建民房打

造民宿��家,一座座院落似一块块玉佩,镶嵌

在古漳河这弯曲的玉带上。借助优质企业能

力,将“闲置房”“空心村”打造为“网红点”“体

验村”,将抛荒地建设成亲子农场,努力培育回

归乡愁的休闲旅游体验型村庄。

盛夏时节,桃源村境内的桃花源漂流迎

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游人乘上一艘皮

艇,漂流漳水,白浪踏波,感受一番“客宿青山

里,行舟绿水前”的悠然洒脱。桃源村将桃花源

长廊���亩水面入股黟县徽黄景区旅游股份有

限公司,开展桃花源漂流旅游项目,通过服务

实现分红。����年,该项目接待游客已达����

余人次,旅游经营收入实现���余万元,绿水青

山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 21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例100黟县桃源村

第222页

红色村庄的“多彩”之路

青弋江上游,旋溪河和石云河交汇处,独

特的盆地地形造就了柯村村云雾缭绕的云海

景观,����亩油菜花也成就了“皖南最大的油

菜花盆地”,被誉为“中国最纯朴的乡村”“中国

美丽休闲乡村”。每年春季,大量游客涌入柯村

的油菜花海摄影、踏青,在充满清新空气的山

间小道上骑行。通往柯村的皖南“金项链”自驾

游线路上,车辆川流不息。

- 215 -

黟县柯村镇

柯村村

这里是皖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全国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热土上曾经留下了方志

敏、刘毓标、宁春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的光辉足迹,也书写了皖浙赣革命斗争史上的

光辉篇章。

如何发挥红色价值、激发“皖南瑞金”的

发展势能?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后,

柯村村借势中央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先后整

合投入近���万元,以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

村暴动纪念馆)、方志敏柯村办公旧址为基础,

第223页

经营性收入也首次达到��.��万元,同比增长

近三倍。

坚持以红色为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

色血脉、挖掘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创建

“皖南瑞金·多彩柯村”党建品牌。坚持以绿色

为基,呵护良好生态,发展“多彩”产业,柯村村

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大步迈进,尽显新时代红

色美丽乡村的“颜值”和“气质”。

柯村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大讲堂、柯村村史

馆为核心,串联木子岭战斗遗址、陈家坞惨案

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一环二线三点四态五

馆”红色美丽村庄主体框架已初见雏形。

走进红军大讲堂,专门为全国各地游客

开设了“五个一”课程,看一部《柯村暴动》纪录

片观一部主旋律电影《柯村风云》,赏一台黄梅

戏《红军婆李荣花》,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红

色研学拓展活动,让游客在声与影像的世界里

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当一天红军”

“重走红军路”等特色旅游线路,让红色体验业

态及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对接引进黄山天悦文

化公司,优化运营方案,探索景区村庄整体运

营、市场化运作道路。����年柯村村集体经济

- 21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柯村村

第224页

青弋江源头“先锋”耀

红光村原名“洪径”,地处皖南黟县。����

年�月��日,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

队途经洪径,使得这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红色

足迹。����年取红星永放光芒之意,改名为“红

光”,后一直沿用。走进红光村,就会为优美的

自然风光,绝佳的生态环境所吸引。这里是青

弋江源头,境内山高林密,清澈的清溪河穿村

而过。溪水潺潺山泉曲,鸟儿鸣唱欢乐歌,让优

美的自然风光更具动感和灵气。

清代大学问家俞正燮曾在红光村居住,

红光村的天地精华、物产人文也成为大学问家

- 217 -

黟县洪星乡

红光村

巨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红光村,不仅能领略

到山水人文风光,也能感受到时代奋进的脚

步,这里记录着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带领全村

百姓走向致富之路的铿锵步伐。村党支部书记

金玉琴先后当选党的十八、十九大代表,荣获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

人、最美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金玉琴与村“两委”班子一道提炼总结农

村党建工作经验,打造“十九大党代表金玉琴

工作室”“党性体检室”“先锋红光”“星和合”

“�+�+N”等工作品牌,创建省民族团结进步示

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力化解群众急难愁

盼,不断提升全村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

第225页

感。此外,红光村还积极发展香榧、黄精、泉水

鱼等特色产业,结合集体产权“三变”改革工

作,采取租赁、承包、共同经营等形式与本地企

业进行股份合作开发,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资

源获取“分红”收入,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创

收。争取项目资金注入本地龙头企业金元生态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村民的普通茶园打造成

有机茶基地,带动入股村民户均增收����余

元。

- 218 -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红光村

漫步于红光村,浓浓的新农村气象让人

耳目一新。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家家户

户,整洁漂亮的徽派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

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一个新的美丽

篇章开始谱写,红光村的明天必将走向新的辉

煌。

第226页

产业园里的“绿色IP”

仲夏时节,草木繁盛。来到美溪乡兰湖

村,一座座古民居依山而建,高低错落,门前屋

后,是连片的田地。田间的贡菊含苞待放,红托

竹荪探出外壳,路旁的格桑花开的热烈,如今,

兰湖村正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华丽蜕变,从曾经

年收入仅�万元的小山村到����年突破��万

- 219 -

黟县美溪乡

兰湖村

元。近年来,兰湖村通过自筹资金、统筹整合财

政专项资金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余万元,

先后建成茶叶标准化厂房、水稻烘干房、大米

加工厂、竹制品加工车间等,形成了水稻加工

烘干、茶叶生产制作、竹器制作等多条产业链,

奋力打造产业园里的“绿色IP”。目前仅凭租赁

厂房,开展合作经营,村集体每年就可获得��

余万元的稳定收入。

看乡村产业拔节生长,聆听乡村振兴脉动

兰湖门楼

第227页

新声。今年以来,兰湖村聚力“双招双引”,通过

链接黄山学院专业院校技术端、黄山惇仁生态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怡瑞中药科技有限公

司市场主体销售端,打造食用菌基地、有机贡

菊基地共��亩,预计产值可达��万元,为村民

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

民声映民生,满满幸福感。在产业发展的

同时,兰湖村将“为民办实事,倾力解民忧”纳

入重点工作行列,先后实施了兰湖组泄洪道加

宽、六甲组护磅、潘家组水渠修复等民生工程,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实现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群众反映迫切的难题也一一得以解

- 22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兰湖村

决,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越来越高。

兰湖村的华丽蜕变,实实在在的与地气

相接,与民生相连,转化成村民满满的获得感。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兰湖村将成为记得住历史

乡愁、留得住青山绿水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米加工车间

红托竹荪内景 种植贡菊

第228页

以古为笔 书今之答卷

一条清丽潺潺的小溪穿村而过,夹溪两

岸皆是百姓人家。宏潭乡佘溪村位于黟县西

南,因“佘水”而得名,观音桥、保命桥等古建筑

点缀其中,银杏,松柏等古树名木坐落其间,厚

重的历史遗产、丰富的生态资源,使佘溪村在

����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提起佘溪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就浮

现在人们眼前,古树、古桥、古亭等古建筑,这

些“旧”元素都因美丽乡村建设而换了“新颜”。

- 221 -

黟县宏潭乡

佘溪村

近年来,佘溪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

农村“三大革命”和重点项目,认真做好绿化、

净化的“加法”,污水、垃圾、旱厕的“减法”,项

目包装、整合的“乘法”,环境问题、民生短板的

“除法”,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使秀美古村在乡

村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增添现代化的活力与光

彩。

山间小住岁月美。佘溪村依托良好的生

态资源和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年

招商引资的“不事山外”旅游项目便是佘溪村

打造的精品民宿品牌。通过“党支部+企业+农

第229页

户”的合作模式,在带动乡域内旅游业发展的

同时,“不事山外”度假酒店还开创了村民就地

务工模式,优先雇用本地村民从事保洁等各项

工作,使广大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共同参

与到脱贫致富的队伍中去。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佘溪村建立“农场+

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以黟县绿农家庭

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流转土

地����余亩,精准发展壮大“水稻+油菜”种植

产业,统筹发展茶叶、香榧等产业,助推产业发

展。

- 22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黟县佘溪村

古建不语,却道出了时光流转的沧桑,苍

木无言,却深情见证着村庄的蝶变历程,佘溪

村保留着历史的财富,也紧跟时代的步伐,今

后必然以岁月沉淀后的从容态度与更加昂扬

的风貌伫立山间,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230页

- 223 -

第231页

祁门县

黄山市乡村振兴

- 224 -

第232页

芦荔大米 香飘千里

祁门县安凌镇境内,环牯牛降山脉之水

汇聚成溪,清澈见底,富含晒等矿物质元素,素

有“祁门粮仓”之称,也是历代官家“囤粮”之

地。而芦荔村则位于“祁门粮仓”的核心生产

区。

其实,“祁门粮仓”经历了一个“被撂荒”

到“再兴起”的过程。����年以来,这里粮食亩

产纯收入已不足���元,村民们三五成群外出

- 225 -

祁门县安凌镇

芦荔村

十月芦荔风光

九月芦荔村口田园风光

第233页

芳香、清淡微甜”的特质,�万公斤芦荔大米一

炮走红。大米品质得到市场肯定与消费者青

睐,����年��月,�.�万公斤芦荔大米上市,创

下��万元销售记录。粮食获得大丰收的时候,

党支部又为种粮大户粮食晾晒难题操上心,建

起粮食烘干房,一个多月烘干了���万公斤水

稻,为村集体贡献��.�万元红利。

四月的芦荔,数百亩紫云英绽放,白鹭跳

跃飞翔其间,引得游人纷至沓来。到了金秋十

月,稻浪让家园尽铺黄金甲,数棵红彤彤的乌

桕点缀其上,尽显田园徽州之景。村第一书记

许雪强介绍:“下一步,芦荔村将积极拓展村口

���亩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平米讲好中

国粮食故事的传统文化展示区,完善粮食产后

服务参观区,以‘三区’建设,带动群众共同走

上农旅融合乡村振兴道路。”

务工,许多粮田被撂荒了。见此情景,张纪能、

王建舟、周快来等农户流转土地,兴办起家庭

农场,采用联户机械化互助模式,迅速恢复了

芦荔粮食种植传统。安凌镇如雨后春笋般地冒

出��家种粮大户,每户流转��至���亩土地不

等,种植����余亩水稻,年产����余吨粮食。

党的十九大春风吹至芦荔村,送来了乡

村振兴的精神食粮。第七、第八批驻村工作队

忙碌在田间地头,凭借村优势资源,由村党支

部引领成立芦荔水稻专业合作社,先后流转

���户���亩土地种粮。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

自主进行粮食加工和大米真空包装,拼起了一

个响亮的“芦荔清水田”品牌,将芦荔大米推向

市场。����年,凭借“米粒均匀、如珠似玉、米饭

- 22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芦荔村

第234页

只此“青绿”天地新

李源村,位于素有“屯绿之冠”美誉的祁

门县凫峰镇,“满目皆绿意,处处是风景”是其

最大的优势、最好的资源。

李源村的“绿”,绿得有些特别,它是由满

山的茂林修竹、碧绿幽深的凫溪水与一河两岸

绿色茶园构建起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家园。

这里风光旖旎,水天一色,被誉为“天然的山水

画廊”。

- 227 -

祁门县凫峰镇

李源村

此外,李源村还有那久负盛名的“万红丛

中一点绿”,此绿便是凫绿。凫绿,即凫峰炒青

绿茶的简称,是“屯绿”中的极品,历来有“四大

名家”之分,即杨树林、杨村埠、骑马洲、下土

坑,而李源村则独占两大“名家”。这些“名家”

皆为“洲茶”,所产炒青之品质更为优异,这是

因为茶园“地临峭壁,滩环深溪,壁生云海,溪

连雾天”,特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洲茶无与伦

比的“青绿”。

只此“青绿”,却是李源村的支柱产业,是

第235页

不仅如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李源村更

上层楼,充分利用“天然的山水画廊”得天独厚

的自然条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走茶旅融合

发展之路,通过招商引资,在上下福州、杨村

埠、骑马洲连片的千亩风光茶园里,建起了“天

之红茶庄”,并建筑了“祁门茶叶展示馆”,开办

了民俗,成为祁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源村,只此青绿,却走出了一片新天

地!

该村百姓的“衣食父母”;只此“青绿”,亭亭玉

立在茶棵树上, “似有无数跳芭蕾舞的小姑娘

顶着脚尖在翩跹起舞”,如此“惊鸿起舞的仙

子”,无不醉了时光、醉了观者无数。

过去,抱着这些特别的“青绿”,因循守

旧,不知综合开发,提高附加值,只能代代“受

穷”。

俗话说:解放思想,黄金万两。李源村在

时代潮流的引领下,打破“唯做炒青”传统制茶

观念的束缚,大胆制作黄山毛峰,并打造一款

“黄山翠兰”新品牌。黄山翠兰因色、香、味、形

独特,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成为

祁门第二大明星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

长程启坤曾赋诗赞曰:“黄山翠兰茶,祁门出奇

葩。香高味更醇,超群品质佳。”

- 22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李源村

第236页

安茶续香

祁门安茶始创于明末清初,距今逾���

年,曾大量为“两广”、南洋和东南亚地区用茶。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茶停产,从此销声匿迹。直

至上世纪��年代初期,因香港茶人关奋发寄给

安徽省茶叶公司呼吁尽快复产的一封信,沉寂

半个多世纪的祁门安茶之后终于东山再起。

走在仲秋时节的芦溪,茶香绕村,逶迤而

来,氤氲出“安茶之乡”的独特味道。装篓、打

条、高火……在一枝春茶厂,十多名工人正紧

张忙碌地制茶。“采自谷雨,精制白露,这是安

茶区别于其它茶叶的工艺特性”,茶厂老板戴

海中说。戴海中祖上三代肆业安茶。����年,他

- 229 -

子承父业开办茶厂,从当初只有一间七八十平

方米、年收入几千元的小厂,发展到现在上千

平方米厂房,并成立了一枝春农产品茶叶合作

社,共吸纳社员���人,年产茶叶�万斤,年收入

���多万元。

安茶制作技艺安徽省非遗传承人、江南

春茶厂的老茶人汪升平现为芦溪安茶协会会

长。说起当年把安茶推向市场,老人记忆犹新。

因失传��多年,安茶市场几乎为零。于是他背

着安茶在广州挨店兜售。如此多年,茶市大开,

从一开始的每年几千斤,到后来扩大到几万

斤,不但成就了今天江南春茶厂的红火,更成

就了芦溪安茶名声。

近些年,芦溪乡大力引导农民发展安茶

祁门县芦溪乡

芦溪村

第237页

享有“中国安茶之乡”美誉的芦溪,正在

安茶质量把控、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上持续发

力,这是芦溪乡一张闪亮的名片,更是以产业

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印证。

芦溪安茶,未来可期!

产业,全面推动种植、生产、销售及旅游一体化

融合发展,现有注册茶叶企业��余家,全乡年

均茶产量可达���吨,年产值超过����万元。

芦溪村����多人口,约一半人从事安茶产业。

此外,安茶古法竹篓的包装形式带动了当地竹

子和箬叶产业,近年也有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

回乡做茶。����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

元,仅安茶一项就达����元,茶产业成为当地

农民的支柱产业。����年,安茶制作技艺被列

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入国

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 23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芦溪村

第238页

祁门县平里镇

花桥村

祁红故里幸福村

绿景如画的花桥村,一个大山里的村庄,

距离黄山市唯一以“茶”命名的祁红特色小

镇⸺平里镇�公里。这里林木葱翠,幽雅静

谧,境内有百年银杏树、诚一堂、汇源古桥、花

桥烈士墓等。

村口那棵百年银杏树葱茏茂盛。每年的

深秋季节,银杏树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满铺

地表,如诗如画的乡土秋景吸引游客前来打

卡,尽享深秋美景。

来到花桥村,当然要看一看村里的康氏

- 231 -

宗祠⸺诚一堂。祁门康氏作为“新安名族”之

一,在南宋以来的地方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

望。祁门康氏唐末迁居徽州,传承至第五代

“守”字辈之时,开始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支分

派别,名列徽州望族。

花桥村拥有古桥多座,石拱古桥“汇源

桥”历经风雨传承;通往江西景德镇的石板古

桥人文历史悠久,古迹景观丰富。走在古桥上,

古风古韵,古桥下流水潺潺,令人遐想。

近年来,花桥村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

主任郑兴必带领下,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

社,突出一村一品,注册了“花桥缘坊”商标。村

美丽的银杏树下

第239页

色小镇的辐射带动,串连起毗邻的倒湖、芦溪

旅游资源,推动花桥村的乡村旅游发展。

在祁门红茶全面复兴的大背景下,花桥

村依托祁红特色小镇地理位置、生态文化旅游

资源的优势,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庄百姓以茶叶收入为主,全村已创办了春润、

老株树、源丰永、雾里春四家茶厂,年加工茶叶

���吨左右,茶产值���多万元。村级产业还有

食用油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年,花桥村

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万元,一跃成为村

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元的乡村振兴

示范村。

新形势下,花桥村正积极探索融合发展

的乡村振兴之路。新一届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

积极谋划花桥村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一是

以花桥村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为依托,引导村集

体发展“红色旅游研学”;同时依托“茶”产业特

- 23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花桥村

第240页

祁门县祁红乡

祁红村

红绿相融 点亮乡村振兴之光

“鸟道盘山腰,千章罗巨木。”缘坡环生的

祁门县祁红村松潭风口林、水口林森然耸立,

是典型的亚热带地带性森林群落。走进绿色阴

翳、凉风习习的古林,空气变得至纯,沉醉在了

绿色仙境与生态天堂中。这些古树根深枝繁,

雄奇挺拔,华盖如云直插云霄,在岁月的经久

年轮中笑傲风霜雨雪,默默地与松潭村人世代

为伴,遮风挡雨避阳。正是凭借着这些得天独

厚的自然条件,松潭每年吸引着数以千计的游

客和摄影爱好者。

- 233 -

祁红村不仅有着风景迤逦的黄山市百佳

摄影点松潭,在独特的雨雾缭绕浸润下,茶叶

亦是声名遐迩。这里的茶叶不仅加工精、卖相

好,而且带有淡淡兰花香,口感香甜,每年新茶

上市,茶农一口价,茶商从不还价。近几年通过

推广应用绿色防控,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品

质进一步提升,村民人均年茶叶收入达到万元

以上。

孟夏的祁红村,远处山坡上那一片片缀

满青绿茶果的油茶树在山风中轻吟低诉。境内

有优质油茶基地千亩,高效良种油茶林万亩,

还有油茶加工作坊�家,油茶籽年加工能力���

第241页

多吨。同时祁红村还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精、

茯苓等中药材。

祁红村是绿色的,同样,也是红色的。

����年��月间,北上抗日时期,几位中共地下

党员在村祠堂的墙壁上创作的抗战题材的两

幅墙画,是黄山市范围内宣传全民抗战的仅存

的两幅画,极具历史价值。解放战争时期,村中

设有秘密被服厂、野战医院等。现存的红军被

服厂旧址、抗战壁画等红色资源在历史的长河

中熠熠生辉。

祁红村乘着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充分

挖掘和盘活各种资源,精心打造红色精品旅游

线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品,配合当地绿色

产业发展,促进“红”“绿”经济有机结合,实现

乡村生态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红”

“绿”经济相辅相成、齐抓共赢新格局,让老区

的“红”更红、“绿”更绿、民更富。

- 234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祁红村

第242页

祁门县祁山镇

芳村村

在那荷花盛开的地方

芳村,一个弥漫着芳香的村名,一个让人

想一睹芳容诗意的村庄。

祁山镇芳村位于祁门县城以北、阊江河

上游,距离县城�公里,村内地势平坦宽阔,四

面青山环绕,清澈的芳六河穿村而过,众多鸟

类栖息于此,环境非常优美。

几年前,芳村因荷花而声誉鹊起。每到夏

日,慕名前来赏荷的人络绎不绝。村里瞄准了

“离城近、生态好”的优势,流转土地承包给有

经验有技术的种植大户,着力打造“荷”品牌,

- 235 -

做好“荷”文章。同时,村委会通过修建观光长

廊、环河生产便道、安装景观灯带和太阳能路

灯,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游。今年流转���亩稻

田,��亩种植优良品种太空莲,��亩种植莲藕。

目前正值莲花盛开期,朵朵荷花竞相绽放,满

池荷香,沁人心脾。每天清晨,上百只白鹭在荷

塘上空款款而飞,赏荷的游人或扛着“长枪短

炮”,或手持手机捕捉荷花那最美的瞬间。

人们为“荷”而来。在这里,芳村之荷可满

足游人的审美需求,种植大户引入立体种养和

混合养植模式也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荷塘里

套养泥鳅、龙虾、甲鱼、鳜鱼、菱角;在承包的田

第243页

地里种植水稻、西瓜、香瓜、草莓、荸荠、甘蔗等

经济作物,不仅改变了芳村传统单一的农业结

构、有效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还为乡村旅

游增加了“休闲垂钓”“采摘体验”等特色休闲

体验项目。这些实践,每年为芳村解决近��人

劳动就业,村集体年增收近��万元。走进芳村

种植园,瓜果蔬菜琳琅满目,价格便宜,生态环

保。

如今,芳村农业旅游特色彰显。芳村村委

会引进客商来村开办芳村旅游公司,投资约

���万元用于打造芳村特色夜市、“蛙鸣小院”

民宿和“荷塘里”农村休闲酒吧。每到周末,芳

村村口的停车场便停满了从城里开来的小车。

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原汁原味的美食,还

可以感受一份浪漫的田园诗意。

近几年来,芳村还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

“荷”谐芳村摄影比赛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

- 236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芳村村

客前来观光、购物。目前,芳村正着力打造乡村

振兴样板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相约芳

村,聆听美丽乡村故事,乐享一段清福时光。

第244页

祁门县溶口乡

奇岭村

水口那道挺立的明代雄关

祁西南的溶口乡奇岭村,一个充满神奇

色彩、曾经文运昌盛的千年村落。“两山一坞”

间,清澈灵气的奇源河如蛟龙般从大山深处腾

云驾雾而出,昂首张目,匍匐村口,忠诚地守护

着世代繁衍的郑氏子嗣。

奇岭村水口由会源桥、文昌阁、三官殿、

社公庙四座徽派建筑完美组合,规模宏大,用

料考究,工艺精美。会源桥桥身单孔,全为整齐

- 237 -

青石条砌建,系该村明隆庆初进士郑维诚罢官

返乡后捐资兴建,距今已近���年沧桑。中立文

昌阁,左右各建社公庙与三官殿,东西两侧洞

开甬道,与村外相通,三座建筑垣墙相连,浑然

一体,旧日香火缭绕,人声鼎沸,整体建筑在当

地被称水龙庙或大庙,旧日成为奇岭村一座坚

不可摧的防卫型水口。

文昌阁砖木结构,双层重檐,四方檐角悬

挂铜铃,风来叮当作响,百米之外不绝于耳。一

楼内墙正中腾出硕大方框,明为观光通风之

第245页

用,暗含“外圆内方”之意,外墙两个米筛般大

小的圆形洞门如同炯炯有神的“龙眼”。二楼为

木质楼阁,梁柱之间均以精美的木雕支撑与装

饰,四面镶嵌着一扇扇镂空雕刻的花窗。阁顶

为双龙戏珠造型,居中安放一紫红绿颜色相间

的葫芦状瓷制饰物,当地誉称“连升三级”,顶

尖为铁制山形火叉,以铁条接地用作防雷。

特殊年代,这座水口亭庙曾卸去铅华,改

做茶厂用房。虽未遭遇火患,但年长月久的风

雨侵蚀和疏于管理,使得三座砖木结构的建筑

不同程度损毁甚至坍塌。����年以来,奇岭村

利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中国传统村

落的专项资金,对这座防卫型水口建筑进行多

次修缮,并于����年初将会源廊桥成功申报为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年雄关,挡不住勇往直前的步伐;千年

奇岭,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契机。随着交通的便

- 238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奇岭村

捷、资讯的畅通,奇岭村这座徽州一绝的地标

性建筑文物逐渐名扬徽赣。文旅融合,将为今

后旅游产业的兴旺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

会为外出村民返乡提供广阔的创业与增收平

台。

第246页

祁门县箬坑乡

红旗村

早茶开出致富花

在祁门县的西北角有座美丽的仙寓山,

山脚下有条近��华里的大峡谷,红旗村就坐落

在峡谷里,而村民则分居在一河两岸。

红旗村除了山还是山。俗话说“靠山吃

山”,红旗村最优势的资源是茶叶,过去茶叶收

益不好,主要是开采迟,赶不上价,若是种上早

生茶抢占茶市先机,茶叶收入就会大幅增加。

当地茶农倪炽农,经多年努力,成功繁育出早

- 239 -

生茶苗,这就是获得安徽省优良品种特早生茶

称号的“仙寓早”,后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十

五’星火计划”,倪炽农因此受到省政府的嘉

奖。

仙寓早茶苗培育改有性繁殖为无性繁

殖,在每年的�月初就能开采,由于上市早,价

格也卖得高,家家都种植仙寓早的红旗村先富

了起来,于����年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但是,上市多年的仙寓早发展后劲渐显

不足,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这个问题最早被

第247页

倪炽农的邻居吴玉青发觉。可畏后生吴玉青决

心对仙寓早进行改良,在充分吸纳仙寓早成功

经验基础上,经过不断试验,终于培育出特早

生良种茶苗“红旗一号”。该茶苗具有萌芽早、

产量高、抗寒性更强等优点,尝到甜头的红旗

村茶农,改栽“红旗一号”,全村茶园无性系良

种化程度上升至��%以上,加快了致富的步

伐。

如果说“仙寓早”使当地茶农跳出了穷坑

的话,那么“红旗一号”则使茶农跳进了蜜罐。

由此据统计,����年,该村茶园种植面积����

亩,茶叶产值突破����万元,人均茶叶收入突

破�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多万元来自茶叶。

目前,红旗村从事“红旗一号”早生无性

系良种茶选育的已有��多户,年育苗面积达

���多亩,年出圃优质茶苗已接近����万株,

产值突破了����万元,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

命力,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 240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红旗村

第248页

祁门县闪里镇

闪里村

桃源深处溢书香

宛如山水国画般诗情画意的桃源中心村

位于祁门县闪里镇闪里村,是一个有着���年

历史的文化古村落,廊桥、古祠堂穿梭于绵长

的古巷深处,颇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味,而豁

然开朗处,一间融合了现代元素的书店映入眼

帘,通透立体的外观设计简约而时尚,为古村

增添了几分清新的活力。

这间名为“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的

- 241 -

乡村书店,由祁门皖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开发建设,上海三联书店挂牌运营。����年�

月对外营业以来,已不仅仅是一间书店,更多

时候是当地读书会、影评会、摄影、画展等交流

场所,成为桃源村里一道特殊的文化网红打卡

点。

����年��月,安徽皖农农业投资发展有

限公司正式进驻桃源,开展农业旅游开发,流

转土地���多亩,先后投资建设了自营民宿客

栈⸺南山客栈两栋,青年旅社�家,农家乐��

第249页

余户。����年,南山客栈对外营业至今,以其独

特的田园风光和原生态的人文气质,吸引了众

多的外地游客到此打卡、住宿、游玩,被誉为

“安徽省内��个不得不去的民宿”之一,被评为

首批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

趁势而上,����年对外营业的二期“南书

院”则为南山客栈增添了更多的人文韵味。二

期“南书院”,包含上海三联书店、南咖啡、祁观

茶楼等极具体验感的独立空间。不让乡村变成

“空心村”,就得有文化力量的注入,桃源村的

三联书店现有书籍����余册,涵盖��多个类

别。开业至今,共接待旅游人数约����人。

“桃源中心村����年被列为安徽省美丽

乡村重点示范村,����年�月被列为安徽省A

级旅游村庄。从南山客栈的进驻,到上海三联

书店桃源店的建成并开放,乡村旅游的文化业

态被进一步挖掘和提升,闪里村人均年收入从

����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

元。”闪里镇副镇长谢夏芳表示,下一步,将以

点带面,从生态立村到旅游强村,以坑口、文

堂、桃源等传统古村落群为底色,以南山客栈、

“戏和喜”等一批精品民宿为特色,探索“生态

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注

入更多的文化底色。

- 242 -

二维码 扫码观看

精彩视频

黄山市乡村振兴

例100祁门县闪里村

桃源廊桥

桃源茶楼

第250页

收藏“乡愁”的高源村

祁门塔坊镇高源村,距镇政府�公里,与

祁山镇、祁红乡接壤。之前,由于处在“三不管”

地带,村中既脏又乱。

����年,高源村被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

设点”,村两委决定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为体

现别具一格的特色,他们因陋就简,另辟蹊径,

充分挖掘废旧物的潜质,复活村落中的历史信

息与农耕文明,以让人游走村中,便会从心头

涌上一缕“乡愁”。

此次整治,“化腐朽为神奇”之笔当属对

废弃仓库的改造利用,即将一幢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的建筑改造成民居型村办公楼:大木门、

铁门环、木格窗等,土味很重,传统风格浓郁,

- 243 -

祁门县塔坊镇

高源村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可视化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