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195
196
横亘在光明南部的大雁山森林公园,
位于光明、宝安、龙华三区交会处,占地
150 公顷,最高海拔约 250 米,南与茅洲河
的上游石岩水库相望,北可俯视光明城市
风貌,山水城相依。
调研发现,体量轻盈的大雁山拥有超
过 300 种高等维管束植物,更记录到 68 种
鸟类和 11 种蝴蝶,可谓蝶舞翩翩、鸟语花
香。光明区远足径郊野径在大雁山建设了
2.8 千米的示范段,包括 2.2 千米远足径,
0.6 千米郊野径,其中还有贴近自然就地取
无痕大雁山
材的手作步道,又近一步丰富了大雁山的
游赏和自然教育资源。
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就是在大雁山
优质的自然环境上建立的,由专业的自然
教育团队根据大雁山的特色资源研发系列
课程:如以水为主题的湿地课程、以大雁
山低海拔荔枝果林为基础的水果主题课
程……在团队的努力下,大雁山的丰富自
然资源被不断挖掘和展示,成为光明一处
认识自然、贴近自然的自然教育试点。
2023 年 3 月,随 着“GoHiking ! 光
197
明‘LNT 无痕山林’”行动暨光明全域自
然教育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启幕活动举
行,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又被赋予了新的
内涵。作为运营方的华侨城光明集团表示,
今年将在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开展 30 场
生态环保、自然教育公益活动,除了常规
的自然主题课程,还发挥华侨城在自然文
化艺术深耕的优势把“零废弃”的概念引
入了大雁山。“零废弃”森林艺术家工作
室就是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升级的重要举
措,后续将邀请动植物专家、生态专家、艺
术家来到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把生态环
保与文化艺术结合起来,如利用山林里的
枯木进行“变废为美”,打造光明高质量、
有特色的全域自然教育。
大雁山自然教育中心
枯木“变废为美”
198
留下洁净的山林
199
事先充分规划和准备
出发前做好旅行计划,既可以确保整个旅行队伍和个人的安全,又能最大限
度地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增加出行前的信心;事先了解场地,在旅行中学到
更多的自然知识。
选择合适地点旅游和宿营
选择既有的步道和露营地活动,尽可能减少踩踏和对场地的改造。
妥善处理垃圾
带入山林的物品理论上应该全部带走,不留下垃圾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妥善处理无法带走的物品。
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
如需野外烹饪,使用炊具而不是就地生火,除了避免焦黑影响美观,更与森林防
火息息相关。
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
尊重他人独处所需的宁静,轻声旅行及宿营,不外放音乐,尊重其他登山者。
什么是 LNT?
LNT 即英文 Leave No Trace 的缩写,
译为无痕山林,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
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当地
的生态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
坏,不留下人为带入的垃圾。背后有七大
准则,帮助人们在亲近山林时降低对大自
然造成破坏的可能。
了解无痕山林,做一个环境友好的登
山者吧!
勿取走自然中任何资源与物件
除了可以帮助捡拾沿途垃圾外,只带走照片、回忆,只留下浅浅的足迹。
尊重野生动物
遇到野生动物保持距离友善观察,不要喂食更不要骚扰追赶。
200
在深圳各区都在把自然教育做得火热之时,光明区的自然教育仍能以高颜值出圈。
在 2023 年早春时节,光明区举行了全域自然教育启动暨虹 · 自然教育中心开馆仪
式。虹 · 公园自然教育中心一亮相就惊艳了众人。这个“红透了”的自然教育中心位于
虹桥公园南入口广场附近,是虹桥公园二期项目的首开场馆。背靠大顶岭的层叠绿意,
红色的主色调与仿佛红飘带的虹桥相呼应,成为整个虹桥公园最亮眼的一抹红。教育中
心总建筑面积有 2796 平方米,包括地下一层、地面两层空间,内设自然生态展馆、森·书
房阅读区、自然教室、会议室、运动体验馆场、赛事指挥中心和林业监测中心等功能区域。
颜值超高的自然教育中心
201
虹桥自然教育中心 © 华侨城光明集团
虹桥公园自然教室里自然教师正在给
小朋友们上课 © 华侨城光明集团
202
内有质量外有颜值
这座山林、湖泊之间的自然教育中心,
受到瞩目的原因除了它具有的丰富功能,
“颜值”也是不能不提的因素。大胆鲜活的
建筑色调、张扬的高调位置、极具打卡属
性的红色螺旋梯都显露出它想要以颜值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野心。
光明毫不掩饰对“高颜值”的追求,
甚至把高颜值放在了工作部署重要位置。
2021 年 6 月起,光明区成立了城市高颜值
建设专项小组,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组长,由分管建筑工务和分管城市规划工
作的区领导分别担任常务副组长,下设的
城区高颜值专项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
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另一个政府投资
项目高颜值专项小组办公室则设在光明区
建筑工务署。这样高规格的配置足见光明
区对“高颜值”的重视和追求。在专项小
组高标准统筹推进下,光明区城市高颜值
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全区城市风貌、品质实
现跃升,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光明区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
深化落实高质量高颜值,把高质量高颜值
主题贯穿工作始终……把每栋建筑都建成
精品,让每个片区呈现独特风貌,让城市
随处可见风景,努力成为新时代深圳的质
量高地和‘颜值担当’。”追求高颜值,本
质上是对规划建设的质量要求,从茅洲河
由臭水沟到水草丰茂、鱼翔浅底的美丽蜕
变到大顶岭让人流连的网红桥,都是光明
人对美的追求。
与虹 · 自然教育中心一起与大家见面
的还有“光明所耀,万物成春”光明自然
生态展和光明区首部记录虹桥公园生物多
样性的自然生态纪录片《一切万物,皆放
光明》,以及光明区图书馆森 · 书房特色
分馆等。无论是展览还是纪录片、书房装
潢,都有着处处的巧思和明艳的色彩,自
然生态之美在光明以高颜值的模样向人们
展示,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呈现出的这一系列有设计感、高颜
值的成果背后,是光明自然教育团队对虹
桥公园自然资源长达半年的日夜详尽调
查,共记录到超过 151 种动物和 202 种植
物。当编辑部拜访虹桥公园时,接待的工
作人员在介绍公园的过程中,对园区里的
动植物如数家珍,一路上对什么位置观什
么景最合适更是了然于心。正是这样扎实
的调研和了解,以及对“把每栋建筑都建
成精品,让每个片区呈现独特风貌,让城
市随处可见风景”的贯彻,才有了虹桥公
园自然教育中心如今的高颜值呈现和为游
光明自然生态展 人带来的高品质体验。
203
红色螺旋梯
204
从大顶岭森林公园静谧的林中步道
向光明湖眺望,可见一座村庄藏于湖光山
色之中。这里便是已有 800 多年历史的迳
口村,是光明区典型的广府村落,如今由 4
个居民点组成迳口社区。
时过境迁,光明大地上现代化的高楼
大厦拔地而起,而迳口村还保留着古朴的
一面:村口的黄氏大宗祠每到节日热闹非
凡,新春游园会和舞麒麟等传统民俗更是
吸引着大量游人前去观摩。在迳口村保有
的千亩农林土地上,农业与休闲旅游、自
然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则让古村迸发出年轻
的活力。
从迳口老村到时尚生态谷
农业转型之路
2016 年 8 月,通 过 光 明 街 道 招 商 引
资,以迳口社区部分基本农田及周边未利
用地、农业用地、园地、林业用地等约千
亩土地为项目用地,启动了“时尚生态谷”
项目。
过去,这些土地是较为粗放的农业用
地。2004 年,深圳全面城市化,成为全国第
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和农村社会体制的
城市。迳口社区撂荒的农业用地便显得不
合时宜,村民也亟待有新的规划带领致富
205
过上更好的生活。“时尚生态谷”项目以迳
口社区原本的农耕文明为魂、山水林田为
韵、自然保育为基、科技创新为径、生态文
旅为形,利用好周边的山水林田湖资源,用
科技创新打造出都市现代农业新基地。
粗放的农业用地被整合利用起来,形
成农业科技研发展示、自然教育科普示范、
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三大板块。
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农业发展,
让基地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以
科技为支撑,形成集科技农业、科普教育、
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一、二、三产
融合示范园区,实现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周
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依托自身多元的文化底蕴与得天独厚
的自然资源,以农业为核心,打造服务于
学生、亲子家庭的科普教育活动项目,一
方面增长孩子对大自然的知识了解,另一
方面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关系,获
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愉悦感。
依托已有林间步道、护林防火道和生
产性道路建设康养步道和导引系统等基础
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和建设用地,建
设森林运动中心、森林拓展场所、森林浴、
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做好公共设施无障
碍建设和改造。
鸟瞰效果图
206
老村活化之路
正如“时尚生态谷”的名字中所包含
的意味,希望年轻时尚的风潮能刮进这片
古老村庄。2017——2018 年,时尚生态谷连
续两年打造迳口百花谷花海项目,联合光
明街道办共同推动开展了多类型的马拉松
比赛,吸引了近 10 万游客观光旅游,高峰
期达到 3 万多人 / 天,让年轻人把目光聚
集到古老的迳口村,看到老村之美。
在不断努力建设下,深圳国家现代农
业科技展示中心、中国农科院番茄科技馆、
美味番茄育种中心等 22000 平方米 17 座
高端科技大棚和 6000 多平方米自然教育
中心相继落地。人们来到这里可以了解水
培、基质栽培、滴灌栽培等适合城市的现
代农业模式,体验田园采摘、农业劳动的
乐趣,在科普设施中增长知识。
其中,番茄主题科技科普馆依托我国
著名番茄育种和栽培专家、中国农科院深
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所长黄三文的团队打
造,包含番茄科普展示、基因组学课堂、蜜
蜂授粉课堂、植物嫁接课堂、番茄营养课
堂和多品种番茄种植体验。番茄这种酸甜
可口与人们每天的饮食息息相关又讨人喜
欢的蔬果在这里被展示到了极致。
建筑面积 7000 多平方米的自然教育
中心则以高规格和多功能见长,包含生态
展览厅、生态图书馆、青少年教育营地,从
室内室外、理论实践上都能囊括,并将生
态知识与自然体验融会贯通。
在这样丰富的硬件建设与内容搭建
中,迳口社区有了能够吸引老、中、青三代
人的主题,老村化身一片让孩子们自然奔
跑、让城市人亲近农田、让长辈回味往事
休闲康养的时尚生态好去处。
农业劳作体验
潮汐育苗展示
热气球营地
207
草莓田边的露营地
国际友人体验传统的扎染技艺
孩子们在番茄主题科技科普馆中采摘
星空露营
花海
208
红 树 于 2007 年 被
选为深圳市树。深圳红
树林位于深圳湾东北岸深圳河口的红树林
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 369 公顷,是我国
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
被国外生态专家称为“袖珍型的保护区”。
2022 年 11 月 5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
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
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
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
行动》的致辞,提出 : 中国将推动国际交
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
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
保护红树林的深圳力量正在被看见,深圳
也将发挥红树林研究与保育上的科研优
势,更多地联通世界,走向国际舞台。就在
第 27 个国际湿地日,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
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在未来,经过各
界的努力,红树林将遍布深圳东西海岸线,
为深圳这座未来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筑起天然保卫屏障。
红树林专栏,从秘境之眼深入丛林深
处,探究红树林独特的一套生态系统,与
工作人员和专家一起探讨保护工作。
209
210
红树林中的
深圳
211
212
深圳市树是什么?
在森林覆盖率近 40%、物种丰富多样
的深圳,选出一种能代表这座南方沿海城
市气质的树种,并不容易。
果实美味又矜贵的南方果树王——荔
枝首先坐上了市树的宝座。
深圳种植荔枝的历史由来已久,东晋
时期已有荔枝种植,如今深圳千余棵古树
名木中,就有不少是百年以上的荔枝树。清
嘉庆年间编纂的《新安县志 · 舆地略 · 物
产》也记载了深圳荔枝:“荔枝树高丈余,
或三四丈,绿叶蓬蓬,青花朱实。实大如卵,
肉白如肪,甘而多汁,乃果之最珍者。”深
圳气候适宜荔枝生长,果农也勤于修剪懂
得如何种出优质荔枝。20 世纪 70——80 年
代,深圳遍种荔枝,在今天的荔枝公园、梅
林山、塘朗山等处,都还可见当年为深圳
带来果腹美果与真金白银的大片荔枝林。
1984 年,荔枝树被确定为深圳市树,南山
荔枝更是成为深圳唯一一种中国地理标志
产品。
市树荔枝象征着深圳优良的地理环境
和深圳人的勤劳智慧。
2007 年 7 月,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在保留荔枝树作为
深圳市树传奇
213
市树的基础上,增选红树为深圳第二市树。
比起海内外闻名的甜蜜佳果荔枝,红
树就小众多了,但是,红树对于深圳人并不
陌生。深圳地铁二号线就有一站名为“红
树湾”,相隔不远又有九号线地铁站“红
树湾南”。两条地铁线在红树边交会,这样
豪华的配置是因为这片红树林所守护的正
是深圳无比繁华的地段之一——让世界侧
目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就在这片被老深
圳人称为红树湾的土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设
着。这里比邻著名的粤海街道,世界五百
强与高档住宅区聚集。为什么是红树湾?
繁华并非平地起高楼。
深圳人很早就以住在红树湾为荣,推
崇的正是落霞飞鸟与现代化建筑相互和谐
映衬的红树林美景。与深圳这片红树湾隔
海相望的正是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向东更有一片身处
繁华都市中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如
果不赶时间,向海岸的方向行走,在已经
成为深圳旅游名片之一的深圳湾公园则能
近距离看一看红树到底长什么样,一睹这
种带有传奇色彩的植物风采。
214
215
海边绿油油的是红树
深圳湾公园的解说牌明明白白地告诉
游人,栈道旁绿油油矗立在海水中的就是
红树。常有人发问,“红树怎么不是红的,
外表还各有不同?”其实,红树不是一种
而是一类植物,根据红树林保育联盟的统
计,中国共有红树植物约 38 种,包括专一
性生长在潮间带的真红树植物 26 种和也
能“上岸”在陆地生长的半红树植物 12
种。当然,红树植物是一种人为定义,随着
研究深入会时有变动。
海边这些植物都长着绿油油的叶子,
那么为什么叫红树呢?红树林的重要组成
部分——红树科植物,树皮中富含单宁,
平时看不出端倪,一旦树皮剥落暴露在空
气中,就会氧化成红色,因而能够生活在
海边潮间带的这一类植物获得了一个统一
的名字——红树。
单宁又是什么?它并不神秘,单宁是
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植物叶子中、
未成熟的果实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单宁存
在,单宁也是涩味的来源,想一想生柿子
的味道,是不是已经舌头打寒战了?单宁
的存在能让动物减少对枝叶的啃食,使动
物不乐意把还没发育成熟的果实吃掉,保
证了植物的顺利繁衍。
红树科植物树皮一旦暴露在
空气中就会快速氧化成红色
216
海岸生活,红树也要设法减盐
红树林被称为“海上森林”,能够在高盐度的海
水中生活,是它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吃盐太多对人的
健康有害,对植物更是如此。可溶性盐会降低土壤水
的渗透势,让植物根系难以从土壤中获取水分,还会
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盐碱地总与贫瘠挂钩,
就是这个原因。红树能在海水中打出一片绿色天地,
当然有它的传奇法宝。
最 直 接 的 是 从 摄 入 的 盐 量 上 减 少。一 部 分 红
树的叶片和茎表细胞可分化成盐腺,能够排出多
余 的 盐 分。比 如,紫 金 牛 科 的 蜡 烛 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又称桐花树),叶片上有丰富的盐腺,
常可以观察到它表面有一层细密盐粒,这就是正在
排盐呢。蜡烛果叶片还具有内皮层,使其在高盐的
环境下维持正常的水分运输。而像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虽然没有盐腺,但根部具有拒盐作用,
也就是不把盐分吸收进植株,使木质部中的盐分下
降,研究表明木榄的根部可过滤 99% 的盐分。
此外也有很多学者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红树
的耐盐性,在实验室中发现红树有多种在高盐环境
下维持离子平衡、调节渗透的机制。分子层面,红树
被发现有一些耐盐基因,甚至曾有学者将红树 DNA
通过花粉管导入茄子,也获得了更具耐盐性的后代。
红树植物这一独特的类群,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
知道的?
217
蜡烛果用叶片的盐腺来排盐
218
一曲《大海,我的故乡》,像是在描述
与海为伴的红树。“海边出生,海里长大”
的红树,繁衍注定也会有传奇色彩。
最特别的当数“胎生”红树。深圳常
见的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就是
其中代表。有花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多是在
脱离母体植物后再萌发,这是我们最常见
并熟悉的植物繁殖方式。胎生的红树植物,
在开花、传粉、受精到产生种子这几个阶段
还不让人觉得特殊,但是它们的种子,并
不需要脱离母体,直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
发。种子萌发的时候,下胚轴明显伸长,逐
渐突破果皮,形成尖尖长长的“胎生苗”。
胎生苗从母体植物吸收营养,逐渐发育成
熟,而后下落。幸运的幼苗直插软泥,强大
的生根能力会让它们数小时后就长出侧
根,然后上端抽出茎叶,新生命就诞生了。
有的幼苗不幸被海水冲走,只要能再遇到
泥沙,经过数日漂流也许会在另一片海岸
生根发芽。
这种种子在母体上发育出胎生苗的方
式也被称为“显胎生”,与之相对的“隐胎
生”植物,在母体上胚轴不伸出果皮,果实
落地后胚轴才显露出来。马鞭草科的海榄
雌(Avicennia marina,也称白骨壤)、紫金
牛 科 的 蜡 烛 果(Aegiceras corniculatum)
等植物就属于这一类。剥开隐胎生植物的
果皮,能发现里面已经萌发的种子。
胎生红树对后代的耐心照顾,自然也
是出于对环境的考量。极度缺氧与高盐的
软泥并不适合普通的种子萌发,潮水的冲
击更是可能轻易冲走幼苗。因此,一部分
红树如何“海边出生,海里长大”
银叶树的果实
219
红树植物就发展出这种耐心积蓄能量,先发芽、
后落地生根的繁殖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繁殖成
功率。
那些没有把后代挂在身上照顾的红树植物,
也为孩子们想好了出路。它们的种子密度普遍低
于海水,能够随水漂流传播。比如,深圳大名鼎鼎
的半红树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它的果实
成熟后龙骨状突起木质化,果外皮具有充满空气
的海绵组织,使之能漂浮在海面上,随海流漂向
远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这句歌
词,仿佛说的就是银叶树种子的际遇。
深圳续写红树传奇
深圳红树林面积并不算大,种类也不如更
靠近热带的海南丰富。但从深圳人以红树为市
树,把最高端的规划放在红树湾,在寸土寸金的
都市地段建立红树林保护区,就能知道深圳人
有多爱红树林。
2022 年 11 月 5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
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
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 , 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
出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
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让深圳的新
市树——红树,这类在艰难条件下像深圳人一
样顽强拼搏、拥抱变化、顺势而为的独特植物,
在爱着它们的深圳大放异彩,未来也将因深圳
人的保护、支持、深入探索而揭开更多传奇故事
的面纱。
秋茄胎生苗 ©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
胎生的秋茄有时会有产生“双胞胎”
蔡明汕摄
220
在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可称为
自然环境最柔和的那个。
温暖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让深圳四季宜
人,秋冬远离严寒、春夏又有清凉的海风扫
走闷热,大大小小的海湾让海浪也变得温
和,形成天然良港,带来丰富的渔业资源。
人们常形容深圳特区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随着 2010 年国务院
发布关于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
特区从一个圈扩大到一个深圳,开拓创新、
红树林中的海湾深圳
务实高效的深圳精神被不断继承发扬。
这个南海边的城市一直依恋海洋,东
部的南澳、葵涌、沙头角,西部的福田、蛇
口、南头、西乡、沙井、福永、松岗,甚至大
铲岛、内伶仃岛,都曾居住着以船为家的
疍家人。海洋是他们的家,更是谋生温饱
的来源。特区成立以来,深圳人口激增,经
济高速发展需要土地,城市开始向海洋要
地。20 世纪 80 年代,蛇口半岛和盐田首
先开始填海造地,修建起港口和工业园,
221
在之后的近 40 年中持续为深圳经济发挥
着巨大作用。之后深圳湾的海岸线也向南
推进,一度被人造工程占据。深圳湾历史
上曾经有曲折的六湾,拥有过绵长的沙滩、
起伏的山丘,当然还有大片红树林。
彼时,红树林伴随着海岸线一起为经
济发展让步,成为烙印着时代局限性的
遗憾。
但又是红树为深圳海陆之间的拉扯按
下暂停键。1994 年,如今车流不息的滨海
大道规划建设,原计划可能要从深圳湾东
北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穿过,消息引发
了深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各界专家、
市人大代表的介入以及市民的呼声下,滨
海大道建设方案最终确定北移 200 米,绕
开了红树林保护区核心区,为此不惜在建
设成本上多花一亿元。这 200 米是城市发
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红树林的宝贵
价值正在被深圳人认识到。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深圳湾红树林边栖息
吉祥摄
222
深圳湾公园(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
出现则彻底确定了深圳湾的生态属性。20
年前,深圳湾公园开始规划。“当深圳决
定不再在深圳湾填海造陆,就出现了深圳
湾公园的构思。”承担深圳湾公园规划设
计的项目负责人朱荣远曾这样描述。根据
2016 年的统计,深圳湾公园年均游客量达
到了 1200 万人次,超过了当年的深圳市常
住人口总数。从造地到造红树林,人群的
聚集证明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性。
如今的深圳湾公园由一条蜿蜒在海边
的生态休闲绿道串起各具特色的节点,红
树记录着在潮汐变化,弹涂鱼和招潮蟹在
泥滩上忙碌,候鸟翩飞,与休闲健身的游人
维持着礼貌的距离。深圳湾之美,正在于
这些生灵。深圳湾湿地毗邻深圳和香港两
个国际大都市,是全球九条候鸟迁飞路线
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AFP)
候鸟越冬地和“中转站”,每年有约 10 万
只候鸟在此越冬或经停。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之称,用发
达的根系冲散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沉积出
深圳湾——城市价值取向的岔路口
223
适合众多小型底栖生物栖息的淤泥,败落
的红树枝叶落入泥沼,又被分解成有机碎
屑,让这片红树林更加富饶。鸭类在这里
滤食水中的藻类和小动物;鹭鸟和黑脸琵
鹭用长脚淌着水寻觅鱼虾;鸬鹚一次次下
潜,捕捉被丰富的有机物滋养肥美的大鱼。
正是红树聚集起一片丰富的生态环境,吸
引着鸟儿年年赴约。
为了有效保护这片处于特大城市腹地
的红树林湿地系统,深圳湾启动了滨海红
树林湿地修复行动,通过红树林湿地保护、
可持续管理、人工种植红树林等方法 , 保
证了红树林总面积不再减小并逐步扩大。
随着红树林的恢复,深圳湾往日的盛
景重现。如今深圳湾公园沿岸已有多处稳
定的候鸟观察点,吸引着各年龄层的人们
专程观赏。每到节假日,深圳湾公园人头攒
动,不仅有普通游客,更有穿着户外服装,
拿着望远镜、专业摄影器材的观鸟拍鸟爱
好者。鸟儿也能感受到深圳人的友好,与人
距离亲近。这也成了深圳一道独特的风景,
让深圳湾成为全国著名的水鸟观赏地之一。
晚霞在深圳湾投下绚丽色彩
鸟儿们抓住退潮的机会忙着觅食
胡柳柳摄
“深圳湾是城市前行的‘价值岔路口’,这个地方的进进退退,代表深圳这座城市价值观的一些
变化。”
——深圳湾公园规划设计的项目负责人朱荣远
224
在很多不是宝安土生土长的居民的认
知中,宝安并不与海联系在一起。
宝安沿袭了深圳前身——宝安县之
名,但在特区成立之初,宝安只是“二线
关”外的都市远郊,遍布工厂与城中村,因
为低廉的房租和生活成本成为很多来深奋
斗者的第一站。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和改革创新意识,宝安在后来的 30 年间持
续发力,从 2017 年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
量超过南山区成为全市第一,专利数也领
跑深圳。在宝安的奋斗史中,填海造地也
如影随形。深圳总填海面积 126.5 平方千
米,宝安区填海面积就占据了 83.5 平方千
米。填海带来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
让天然海岸线被僵直的人工海岸线取代。
人工海岸中并非都是填海工程,还有为抵
挡海浪侵蚀而建立的防波堤等建筑——天
然海岸减少,原本起到屏障作用的红树林
随之退位,海岸也就丧失了这层天然屏障,
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
陷入恶性循环的海岸自然对人们缺少
吸引力,长久以来,宝安居民靠海而不亲
海,宁愿跨越几十千米去深圳东部看海。
宝安人与海的亲近也因红树而达成。
西湾——最美夕阳映红树
225
随着西湾红树林公园一期 2015 年开园,
宝安人逐渐被这个家门口的公园留住了脚
步。二期更是以“海韵相伴、红树相伴”为
主题,突出红树林生态、地域文化和海滨
风情三大特色,并切实在设计与规划中下
大力气修复红树林、重建海上森林。这次,
人们把天然植物隆重请回来,提出“三层
生态立体防台风措施”,构建百亩红树林——
原有海堤——海堤内木麻黄林这样巧妙的三
道屏障,满足城市实用功能之外更让自然
生态重回西部海岸。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深圳最美夕
阳”,西湾红树林多半会出现在榜单前列,
红树、潮汐、大桥、落日,红树林的美好又
岂止是那伫立水中的身姿和油绿一片?
西湾红树林公园
越众文化航拍
西湾红树林的
秋茄树已经成林
李普曼摄
226
站在坝光湾蜿蜒而宁静的海边,从盐
灶到产头再到田寮下,绵延数千米的海岸
线上,高低错落地长满了银叶树、秋茄、白
骨壤、蜡烛果、木榄、红海榄等红树植物。
这片红树林是迄今为止深圳志愿者人工保
育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人工种
植面积最大的一片红树林,10 年来,参与
这个项目的志愿者已有近万人次,种植红
树约 20 万株,成林面积已达 90 亩。
处于深圳东海岸的坝光湾是幸运的。
地理上远离都市中心区,在很长时间里无
须承担经济发展的压力,群山环抱,静谧
野生,被称为深圳最后的世外桃源。1998
年,人们惊讶地发现,坝光拥有中国最古
老的银叶树群落。传说数百年前,坝光的
居民从东南亚带来了几颗银叶树的种子,
这几颗种子在坝光生根发芽,成为坝光村
民的“风水林”和“庇护神”。又或许,是
这片银叶树的前身发挥“海漂植物”的特
长,自己从某处漂到坝光生根发芽。
历史已不可考,500 岁的银叶树用粗
大的板状根盘踞泥滩,树冠密得让海边热
烈的阳光只能斑斓投下,古树不语,任人
遐思。
坝光湾——由红树揭开古老秘境
227
坝光湾的命运也并非没有波澜。在遥
远的过去,这里的红树林是当之无愧的海
上森林,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围
海造田运动使红树林数量锐减,20 世纪
90 年代,集约式海产养殖又让红树林海岸
受到损毁。2013 年,深圳能源集团选址计
划在坝光地区建滨海燃煤电厂。这一消息
牵动无数人的心,经过科学研究,三个月
后,项目被叫停,深圳人再一次在经济效
益面前选择了保卫红树林。
随着城市发展,坝光湾势必不会永远
是一片世外桃源,远离喧嚣也意味着会存
在难以保护、监管的问题。这片红树林将
何去何从呢?坝光银叶树湿地园的规划孕
育而生,湿地园以深圳高端生态会客厅为
定位,设计坚持“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的
理念,用尊重的态度最大限度维持古银叶
树群落等原生态资源以及客家古村文化,
打造集保护功能、生态功能、生态旅游(限
流)、特色客家文化、科教功能于一体的原
生态湿地园。
坝光湾不再是藏于山海的秘境,它欢
迎热爱自然的人们,用壮观的古树群给人
以震撼,让人从美景中看到红树的力量。就
在 2022 年年底,这片平均年龄 200 余岁
的银叶树林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群”,
古老的红树故事将在深圳续写下去。
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红树林与古村
李普曼摄
古老的银叶树无声伫立
南兆旭摄
银叶树的板根
南兆旭摄
228
秘境
红树林
229
230
红树林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
带滩涂,在大多数植物无法扎根生长的高
盐环境下,形成独特而丰富的红树林生态
系统,被称为“海上森林”,以较低的植物
多样性支撑起极高的动物多样性。
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的海岸是红树
林的主要分布地,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和人
口聚集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就处于
深圳繁华都市之中,如果红树林里栖息的
水鸟抬眼遥望,就能看到深圳中心区的高
楼大厦。而深圳人在徜徉海岸美景时,也
时常可见红树林上空鸬鹚列队飞行、猛禽
傲然巡视。
深圳人有幸与红树相伴,飞鸟与城景
相映,形成深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红树
林的生态价值也早已为深圳人所认同。不
少深圳人都能够说出一些红树林鸟类的名
字,在红树林中栖息觅食的国家一级保护
动物黑脸琵鹭更是成了深圳人心中的“市
鸟”。深圳人对红树林的熟悉,除了深圳人
对家门口动植物的细心观察,也与红树林
保护区的监测和宣教工作分不开。
从秘境之眼看红树林
231
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数台 4K 镜头
24 小时记录着红树林里的故事,成为人类
在红树林里的眼睛,悄悄观察着野生动物
在这片自然家园的一举一动,这些设备因
而也被称为“秘境之眼”,让人们在不打
扰动物的情况下能从屏幕中窥见它们最自
然的姿态。
秋冬是黑脸琵鹭来到红树林的季节,
每年秋风渐起的时节,市民来到深圳湾会
在某一天突然惊喜地发现,“黑琵来啦!”
被深圳市民爱称为“黑琵”的是深圳
红树林明星鸟黑脸琵鹭,它们究竟是哪一
天来赴红树林年度之约的呢? 2022 年 10
月 9 日,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的“秘境之
眼”监视屏中,深圳人喜爱又熟悉的身影
闯入视线:一身洁白羽毛,嘴巴像饭勺一
样扁平厚重,黑色从嘴尖一直连到眼睛。
工作人员一下兴奋起来,黑琵来啦!
画面中,一小群黑脸琵鹭在红树林滩
涂上悠然觅食,它们时而惬意地整理羽毛、
时而把脑袋插在翅膀中小憩。
回看视频记录,工作人员发现,原来
它们一大早就来了,6 只黑脸琵鹭先是在
红树上站立休息了一会儿,随着中午潮水
退去,养足精神的“黑琵”们便飞下红树,
开始用它们自带的“饭铲”嘴巴卖力翻找
滩涂上的小动物,滩涂淤泥中的小鱼小虾、
螃蟹和软体动物是它们的最爱。红树林的
小型底栖生物丰富,就像黑脸琵鹭的大食
堂一样,这也是它们每年与深圳相约红树
林的重要原因之一。
扫码
遇 见 2022 年 第 一 批
光临深圳的黑脸琵鹭
红树林扎根在海岸甚至海水中
被称为“海上森林”
黑脸琵鹭外表独特
陈俊兴摄
232
飞鸟与城景相映
胡柳柳摄
233
大雨倾盆,看看鸟儿如何避雨?
当乌云压城,人们感到一场倾盆大雨即将来临……
这时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赶快回家躲雨,即使暂时回不了
家也要尽快找到建筑物避雨,不得不出行则带好雨具、搭
乘交通工具。那么当大雨倾盆,鸟儿们如何避雨呢?
即使是资深观鸟爱好者也未必记录过大雨中的鸟儿,
毕竟人们出门观鸟大多是在晴朗的好天气。福田红树林
保护区的“秘境之眼”摄像头帮人们观察了鸟儿的避雨
方式,那就是——站着不动!
在监视画面中,红树成了几只黑脸琵鹭在不断上涨
的海水中的方舟,它们伫立在树冠顶端,任由雨水打下来,
时不时抖动一下羽毛,看起来倒是并不狼狈,甚至还有些
惬意。
它们怎么不怕淋雨呢?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刮风下
雨是家常便饭,大部分成年鸟类,尤其是水鸟,也并不畏
惧雨水。这是因为,鸟类表层羽毛交错勾连,能起到挡水
作用,需要在水中觅食的鸟类还有发达的尾脂腺,能够分
泌油脂。我们看到深圳湾的鸭子经常扭着脖子啄屁股再
仔细梳理羽毛,就是在给羽毛抹油呢。与油纸伞的原理类
似,涂了油的羽毛能形成防水层,让水珠难以渗透沾湿内
部保暖的绒毛。因此,鸟儿们站着不动,把绒毛蓬起、外层
羽毛贴紧,就像穿了雨衣,静静等待雨停就好了。在鸟儿
的育雏阶段,鸟巢里的亲鸟会在下雨时张开翅膀把雏鸟
护在身下,这是因为雏鸟还没有长出完整的防水羽毛,被
淋湿会有失温的危险。
鸟儿在大雨中怎么度过?快扫码看
看吧!
234
红树林居民档
235
夜鹭在红树林上筑巢繁衍
大雨 摄
236
红树生长在高盐的温暖海岸,扎根泥
泞之中,成为抵挡风浪的海岸卫士,也成
为海上森林,为成百上千种动物提供了栖
息的家园。
像陆地森林中的植物一样,红树本身
能够成为动物的食物,如一些鳞翅目的昆
虫幼虫,就以红树嫩叶为食。红树所固定
住的滩涂,又像富饶的土壤一样蕴含丰富
有机质,哺育着深藏泥里的软体动物、四
处觅食挖洞的小蟹、随着潮汐移动的弹涂
鱼……鸟儿们和一些食肉目哺乳动物则被
小动物们吸引,来到红树林享用滩涂上的
美味。红树林就这样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撑
起一片生机勃勃的独特生态系统。
这片生机秘境不像高原荒漠那般遥
远,就在我们身边,与人类分享着富饶的
南方海域。而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红树
林又是神秘的:泥泞的滩涂并不适宜人类
活动,尽管近在咫尺,很多人也未曾走进
过,只望得见那一片油绿的树冠。
红树林里都住着谁?
飞鸟
探寻红树林这片秘境,在一片泥褐色
和树叶的绿色之中,目光首先会被那些洁
白的羽毛吸引。爱吃鱼的鹭鸟自然是各地
红树林的常客。
鹭科鸟类长腿长嘴,正适合滩涂生活。
深圳常见的有白鹭(Egrettagarzetta)、池
鹭(Ardeola bacchus)、大 白 鹭(Ardea
alba )、苍 鹭(Ardea cinerea) 等。它 们
之中,有些总是很有耐心,如池鹭、苍鹭和
大白鹭,常站在水里或者岸边一动不动地
盯着水面,看似发呆,实则正注意着水里
鱼虾的一举一动,找到机会会像发射弓箭
一样弹出长嘴插向目标。有些很会动脑子,
白鹭会用脚趾来回搅动水,浑水摸鱼的功
夫一流。它们的食谱还很广泛,昆虫、蛙、
小螃蟹等,红树林里能吞下的小动物都可
以成为白鹭的美餐。红树林对于鹭鸟来说,
不只是餐桌还是育儿所。红树林长在海岸
淤泥之中,远离了人类的干扰,也不易被
天敌发现,而且食物丰富方便亲鸟觅食。
237
在繁殖季节,常可听到红树林中传来高高
低低的沙哑“呱呱”叫声,很可能就是鹭
巢里发出的。鹭鸟为了安全起见,常会聚
在一起筑巢育儿,会形成一片庞大的规模,
这样一旦有天敌出现,一只发出警报声就
能让一大群鹭鸟警惕危险的存在。
大明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
(Platalea minor) 与 鹭 鸟 同 属 鹈 形 目,
但不同科。黑脸琵鹭也有长腿长嘴,只是
脖子粗短很多,嘴巴也不像鹭科尖锐,而
是像饭铲一样扁粗。这就决定了它与鹭鸟
不同的觅食策略——它可耐不住性子一
直悠然站着等待机会再出击,觅食时会把
饭铲式的嘴巴一直插入水中,排雷一般左
右扫荡,夹到猎物再抬起头,调整角度一
仰脖子吞进去。黑脸琵鹭捕食的鱼儿一
般比较小,靠着勤劳多抓几次也能吃得美
滋滋。
一对针尾鸭在深圳湾悠然游动
南兆旭 摄
黑脸琵鹭以小型动物为食
陈俊兴 摄
238
说完大长腿们,红树林湿地中还有一
群经常看不到腿脚的“水上漂”。脚趾间
长着蹼的鸭子们都是游泳健将,不管潮位
高低它们都能悠然在红树林间觅食。涨潮
时,表面看起来鸭子们仿佛只是在漂荡,
其实水面以下它们的小脚丫都在卖力拍打
着水呢。鸭科鸟类有着发达的尾脂腺,能
分泌大量油脂用于给羽毛表面涂油防水,
这样它们能够像皮筏艇一样稳稳地漂在水
面,水珠溅到身上也能很快滑落。
深圳的鸭科鸭属鸟类以深圳湾红树林
中最多,其中又以琵嘴鸭(Anas clypeata)
和针尾鸭(Anas acuta)等最常见。琵嘴
鸭与大明星黑脸琵鹭有一些相似之处:嘴
巴都像个饭铲一样宽大。
琵嘴鸭的小饭铲还更多功能:内部有
一排像梳子一样的角质构造,能够让它在
水中高效觅食——把嘴巴放在水中来回摆
动,水流进入嘴巴再流出去,营养物质就被
梳子过滤保留下来了。小饭铲还可以像真
正的饭铲一样,在泥底挖掘小螺和软体动
物等底栖食物。当看到琵嘴鸭屁股朝上几
乎垂直地倒立在水中,就是在挖东西吃呢。
同为鸭科,潜鸭科的鸟儿还有潜水技
留着小辫子的凤头潜鸭
南兆旭 摄
239
能。深圳湾有数量庞大的凤头潜鸭(Aythya
fuligula ),雄鸟脑袋后面有一束不羁的小
辫子,因而得名。潜鸭不擅长像琵嘴鸭那
样边游边滤食,喜欢倒立水面头朝下找寻
食物或者干脆一猛子扎下去抓鱼。潜鸭爱
潜水的性情决定了它们更能适应较深的水
位,当潮水上涨时会离岸更近一些。傍晚
退潮时它们干脆召集同伴一起,就在红树
林泥滩上把头扎进翅膀呼呼大睡。
来到红树林秘境的鸟儿也并非都为了
吃“海鲜”。
多种昆虫都以秋茄、海桑等红树植物
为食,如莱灰蝶、砾黄枯叶蛾等鳞翅目昆
虫的幼虫,就以红树植物为寄主,因而红
树林也常可见蝶影翩翩。红树林也是个昆
虫王国,一些食虫鸟自然乐于来赴宴,替红
树抓虫治病。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处
于“易危”境地的东亚蝗莺(Helopsaltes
pleskei )就很依赖红树林等海岸湿地环
境,每年秋冬都会出现在大湾区一带的红
树林中,在这里躲避北方的严寒,勤劳地
寻觅美味的虫子好摄取充足营养准备来年
的迁徙。这种数量急剧下降的鸟儿未来命
运如何,就在于人们如何对待沿海湿地。
深圳湾里的候鸟群
南兆旭 摄
在红树林间觅食的东亚蝗莺
陈俊兴 摄
寄生无瓣海桑的珍钩蛾
陆千乐 摄
240
蟹
红树林湿地泥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
质,一些滤食性的螃蟹就在这个乐园中生
活,而且各有各的独特之处。
沙 蟹 科 招 潮 属 的 弧 边 招 潮 蟹(Uca
arcuata ),雄蟹只有一只威武的大螯,另
一只螯和雌蟹的类似,只是不起眼的小螯。
哪只螯更发达还不是固定的。观察发现,
大螯可能在左边,也可能在右边。原来,招
潮蟹一开始都是像雌蟹那样两边都是小小
的螯,随着生长发育一只螯会长成大螯,
另一只则保持原样。招潮蟹的大螯是用来
跟对手干架或者向雌性求偶、恐吓入侵者
的。有趣的是,一旦大螯不幸折损,原来的
断处只能长出小螯,另一只小螯却会发育
成大螯。
为什么招潮蟹只有一只大螯呢,也许
与它们爱钻洞的性情有关,为了能钻入窄
小的洞口,需要保持小巧的身型,只长一
只大螯能让这只螯尽可能长得巨大。作为
红树林中众多动物的盘中餐,弧边招潮蟹
需要小心谨慎地生活,便在泥滩上挖了很
多个能容自己侧身进出的窄洞。在洞口附
近抓紧时间滤食淤泥中的营养物质,一旦
有风吹草动,立刻钻回去。
241
红树林里还有一种不走寻常路的螃
蟹。螃蟹横着走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短
指和尚蟹(Mictyris brevidactylus )却偏
要一心向前。大多数螃蟹头胸甲宽阔扁平,
限制了腿部的移动,腿关节演变得只能上
下移动,因而只能横着走。短指和尚蟹的头
胸甲圆而紧凑,像个缝制的皮球一样,与
腿不在一个平面,让它的腿能够灵活移动。
短指和尚蟹除了能够向前直走,还能像个
陀螺一样转着圈把自己钻进淤泥中迅速藏
起来。
短指和尚蟹
陈逸 摄
遇到风吹草动就躲进洞里的弧边招潮蟹
南兆旭 摄
在洞口边觅食的弧边招潮蟹
南兆旭 摄
242
弹涂鱼
鲈形目成员众多、形态各异,
大多数是海鱼。其中弹涂鱼是最
为特殊的一类,也是红树林里的
“居民代表”之一。弹涂鱼不在水
里游动,而是用胸鳍和尾鳍在水
面上、沙滩和岩石上爬行或跳跃。
这是因为它们可用内鳃腔、皮肤
和尾部作为呼吸辅助器官,只要
身体保持湿润,便能较长时间露
出水面生活。
弹涂鱼喜欢温暖的潮间带泥
滩,以底栖藻类、小昆虫等小型生
物为食,底栖生物丰富的红树林
便是它们最适宜生活的地方。弹
涂鱼有穴居习性,洞穴还很精致,
一般孔道必定有 2 个以上的洞口,
一个是正洞口,另一个是后洞口,
正洞口为出入要道,后洞口作畅
通水流和空气流通用。洞穴是弹
涂鱼防御和繁殖后代的场所,因
此它们对自己的洞穴非常看重,
可以为了保卫洞穴张开鱼鳍、鼓
起腮帮,与对手大打出手。
弹涂鱼没有螃蟹的大螯,是
怎么挖出长长的孔道洞穴的呢?
弹涂鱼在钻洞时会用嘴巴含住一
大口淤泥,然后退出来把泥条吐
出来,就这样一趟趟搬运,挖出自
己的家。
243
高高跃起的弹涂鱼
244
保卫
红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