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发布时间:2023-6-2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等主动收集起来,兑换成实用的生活用品,这一做法让流口村刮起了“环保风”。����年,该做法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高度肯定,“垃圾兑换超市”也换了新名字,变成了“生态美超市”。村民保护了环境,环境也给了村民良好的反刍。随着环境的改善,世代以茶叶为生的村民发现鲜叶收购的价格不断上涨,从����年的��元/斤上涨到����年的���元/斤。好环境引来了众多游客,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到村里来绘画写生,村里人气不断集聚。村民对保护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升华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党员带领村民自发成立起了护林队、护河队,每周到山里、河道沿线巡逻,对网鱼、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及时制止。流口村还组建环境保护宣讲队,发挥村里的老人特别是老党员作用,向村民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村“两委”准备建设村集体茶厂,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流口村的变化也让邻近乡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生态好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已成为共识。流口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获全国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2018年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乡村实... [收起]
[展开]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等主动收集起来,兑换成实用的生活用

品,这一做法让流口村刮起了“环保风”。

����年,该做法得到省委主要负责同志

高度肯定,“垃圾兑换超市”也换了新名

字,变成了“生态美超市”。

村民保护了环境,环境也给了村民

良好的反刍。随着环境的改善,世代以茶

叶为生的村民发现鲜叶收购的价格不断

上涨,从����年的��元/斤上涨到����

年的���元/斤。好环境引来了众多游客,

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到村里来绘画写生,

村里人气不断集聚。村民对保护环境有

了更深的认识,升华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党员带领村民自发成立起了护林队、护

河队,每周到山里、河道沿线巡逻,对网

鱼、随意丢弃垃圾等行为及时制止。流口

村还组建环境保护宣讲队,发挥村里的

老人特别是老党员作用,向村民宣传生

态环保理念。村“两委”准备建设村集体

茶厂,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

的“红利”。

流口村的变化也让邻近乡村看到了

发展的希望,“生态好也是生产力”的理

念已成为共识。

流口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获

全国第九届“母亲河奖”绿色项

目奖,2018年被评为省级“一村

一品”专业示范村,2021年被评

为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乡村实践

村民在生态美超市兑换后的笑脸

192

第202页

“一江清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年�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

席的习近平同志对新安江流域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

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拉开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的大幕。十

年来,黄山市共投入���多亿元用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有效改善了新安江水质,也大

大带动了全流域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今日的新安江,水质总体保优并稳定向

“十年磨一剑”

铸就全国生态补偿第一江

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193

第203页

好,跨省断面水质连续��年达到生态补

偿考核要求,每年向下游浙江省输送近

��亿立方米清水。

作为黄山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全面展示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

成效的综合平台,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

中心于����年�月启动建设,����年��

月建成。中心总面积����平方米,采用

声光电技术,生动展现“山水新安 人文

共美”“创新新安 使命担当”“绿色新安

源源大观”“数字新安 时代引领”等丰富

内涵,累计接待国家及各省市重要嘉宾

����余人。

目前,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正迈向

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建

设的新阶段。黄山市围绕样板区建设和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新安江水环境

水生态保护提升和资金、产业、人才等市

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部署实施了生态

质量巩固提升、绿色产业提质增效、生态

产品价值转化提升、区域发展合作联动、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等五大行动、��

个重点项目,将“新安江模式”从“生态共

保”延伸到“产业共兴”,构建与黄山生态

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

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将黄山建成“两山”

理论的生动实践地。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乡村实践

194

第204页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秀美歙县,地广物博。如何将生态资源向外推介,如何让生态

产品赢得市场,是歙县近年来持续探索破解的难题。

近年来,歙县投入百亿元,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项目��余个。一个个生态产业

创意碰撞萌发,一件件绿色生态产品进入市场,一项项生态文旅项目落地实施。政府搭

台,商贸唱戏,农文旅集团成立了,数字乡村试点了。在农、商、文、旅、体融合嫁接,生态

价值转换变现上,歙县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两山”理论实践新路径。����年歙县

“两山”基地首创首成,歙县数字乡村馆作为实现“两山”价值转换的重要线上平台应运

而生。

数字赋能新时代新安山居图

歙县数字乡村馆: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195

第205页

系,目前已入驻电商企业��余家。通过线

上线下双力齐发,数字乡村馆使优质、健

康、绿色的农产品形成从田间地头到千

家万户的完美闭环。

数字乡村馆已举办各类数字经济研

修班、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陶园计划·

学归桃乡”电商直播沙龙班等实训活动

��余场,实现“培养本地人,链接外地人,

销售本地货”的良性循环。

数 字 乡 村 馆 以“连 接 乡 村、深 度 赋

能”为使命,致力于乡村、生态、农业资源

开发以及资产数字化建设发展,集要素

资源管理、交易、服务于一体,实现对集

体资源、资产的全程动态监管。数字乡村

馆在推广展示生态资源的同时,围绕闲

置资产盘活、农业产业发展、文旅产业提

质,充分调动资源资产库,以透明化交易

和不见面交易方式,实现生态资源的区

块链交易,让数字乡村建设与“农、商、

文、旅、体”深度融合,实现了“两山”资源

的数字转化。

歙县数字乡村馆引入阿里巴巴集

团,通过政府引导、国企牵头、市场运作,

建设歙县电商产业运营中心,开设“歙”

采缤纷展示区,提供专业化运营服务,形

成综合型区域电商产业运营公共服务体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乡村实践

“两山”转化平台展示大屏

“歙”采缤纷系列产品陈列区

196

第206页

新安江山水画廊,全长约��公里,西

起歙县王村镇烟村,经雄村、徽州古城、

南源口、坑口、深渡、武阳、小川、新溪口,

东至街口,覆盖��个乡镇。近年来,歙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新安江保护

为 抓 手,以 绿 色 发 展 为 路 径,全 面 实 施

“生态+”和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构建山水

相济、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

区。

歙县紧紧围绕“一江清水出新安”目

标,铁腕“治江、护江”,先后投入��多亿

元实施新安江流域污染防控。全县完成

改厕�.�万余户,累计建成污水处理站

���余座、生态美超市��家和巡回兑换

点��处。推进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日

处理量提升至�万吨/天,排放标准从国

标一级B提升至一级A。启动新安江十年

禁渔,新安江干流及练江、昌源河、街源

河 、布 射 河 水 域 实 行 全 年 禁 捕 ,全 县

����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实施���米

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

新安江山水画廊: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197

第207页

水 位 线 以 下 土 地 退 耕 还 湿 还 林 ,完 成

����余户����亩耕地退耕。基本完成凤

凰岛、大川岛、中滩等“十大湿地”建设。

立足新安江山水画廊,大力实施“生

态+”发展战略,整合沿线绝美自然风光

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借助“多媒体+多平

台+多渠道”,全力塑造百里大画廊新品

牌。策划举办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枇杷

节、油菜花节、丰收节、百公里越野赛、马

拉松比赛等“徽文化·大地艺术季”系列

活动,积极开发“周边游”“微度假”产品,

推出“红、绿、金、徽”�条特色旅游线路。

新安江百里大画廊入选����“中国体育

旅游十佳精品线路”、“皖浙�号旅游风景

道美丽之旅”、安徽省五大精品线路和十

大“驾游安徽”精品路线,沿江生态旅游

如火如荼。千百渡生态创意园、山中天谷

景区和新安江山水画廊丝绸文化园等相

继开放,卖花渔村、小川古稔村、九砂古

村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沿线建成民宿农

家乐���余家、精品民宿��余家。����年

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沿线接待游客���余

万人次,带动百姓年增收约�亿元。

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乡村实践

九姓捕鱼表演

198

第208页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空中俯瞰,黄山市的版图犹如一片枫叶,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让这座“中国十

大秀美之城”显得清新灵动。散落在黄山大地上的美丽乡村,就是这座秀美之城的重要注

解。她们让李安、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流连忘返,使之成为没有屋顶的摄影棚和没

有围墙的影视城。

在这里,很多村庄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先天优势,却养在闺中人未识。早在����年,

黄山市敏锐把握摄影旅游蓬勃发展的趋势,率全国之先做出“建设百佳摄影点、发展摄影

艺术经济”的决策。目前,已面向全球推出具有自然、人文、纪实等特色的“百佳摄影点”

���个。通过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时尚化的诠释,坡山云海、石潭花海、天上木梨、木坑竹

海等一批隐藏在深山里的美丽风景被呈现于世人。

如今,黄山市依托“百佳摄影点”兴起的山区农村农家乐已发展到����多家,打造精

品民宿���余家,修建山区农村公路����余公里,建设美化提升自然人居环境���处。农

耕体验、踏青晒秋等旅游新模式广受欢迎,推动“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探索出一条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独特路径。

绿色发展

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歙县霞坑镇石潭村⸺徽州区呈坎镇容溪村⸺休宁

县溪口镇花桥村木梨硔⸺黟县宏村镇星光村木坑⸺祁门县箬坑乡石舜村降上

199

第209页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歙县杞梓里镇

坡山村

歙县霞坑镇

石潭村

徽州区呈坎镇

容溪村

休宁县溪口镇

花桥村木梨硔

黟县宏村镇

星光村木坑

祁门县箬坑乡

石舜村降上

200

第210页

摄影经济催生“云端”产业

歙县杞梓里镇坡山村:

坐落在黄山市歙县杞梓里镇境内的坡山村,是典型的皖南山村,村庄依山而建,良田

翠竹、山花绿树间民居错落。这里,水气极易聚集,一年中出现云海天数达���天以上,其

景观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涛翻滚,时而一泻千里。山中云雾缭绕,山间花团锦簇,徽派

村庄点缀其间,宛若人间仙境。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乡村夜色

201

第211页

从前的坡山村和许多偏远高山村落

一样,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宝地,却养在

闺 中 人 未 识。坡 山 人 住 在 画 里、吃 在 土

里,守着这座“风景银行”,却富不了口

袋,大多数家庭仅靠茶叶这一单一产业

维持生计,年轻人只能背井离乡另谋出

路。穷则思变,山里人也有自己的梦想,

大山也需要自己的追梦人。当时的村“两

委”干部立下誓言,势必要将坡山变成金

山!他们拿起相机拍美景、发布美照揽游

客,通过网络助推,沉睡的小山村逐渐开

始苏醒,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

来,纷纷用“长枪短炮”记录着坡山村各

个角度的最美身影。����年,坡山村被

评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旅游发展的

大幕随之拉开。

如何推动“摄影经济”“观赏经济”向

产业振兴转化,实现民富村强,坡山村党

支部组织村民集思广益,最终确定要走

一条以农家院、农家饭、农产品为主题的

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一方面,村党支部以

摄影为载体,修徽派木质观光长亭,建石

质登山步道,硬化山中道路,创新环境治

理模式,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打造“桃红

李白菜花黄”的休闲场景,通过举办摄影

采风、美食文化等节庆赛事,建设“美食

聚集地”“时尚购物点”“网红打卡地”,全

面提升村庄品位,游客闻“香”而来,赏美

景、观云海、品美食,坡山村迅速走红。另

一方面,坡山村积极围绕业态打造做文

章,盘活闲置农房并进行改造升级,成立

农家乐旅游协会,引导村民发展独具风

格的农家乐,经过��余年努力,曾经的�

户农家乐已发展到如今的��户,数量和

规模上均实现突破。同时该村与周边景

点“打捆”规划、整体布局,全面提升休闲

旅游的服务质量,成为皖南地区镜头里

的靓丽倩影。

坡山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被

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2年被评

为中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

地。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油菜花摄影节

202

第212页

摄影天堂的流量密码

歙县霞坑镇石潭村位于歙县南部,

距县城��公里,面积��.��平方公里,是

一座千年古村落。石潭村的云海独具特

色,因在独特的地形风貌上广植油菜,每

年三四月份,油菜花漫山遍野开放,高山

流云、峰云幻化、花现云间,如梦似幻宛

若人间仙境,被摄影界誉为“摄影天堂”。

石潭村有��个自然村组,绝大多数

坐落在高山之上,交通不便,再加上生产

资料匮乏、水源不丰富,村民收入仅能维

持温饱。为改变生存窘态,村民陆续外迁

谋生,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呈颓败之

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张石潭的油菜花

照片在亚洲国际摄影展上获得大奖,让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沟受到了摄影界

的关注。近十年来,在自媒体和网络助推

下,全国各地游客、博主纷至沓来。村党

组织抢抓机遇,组织村民兴办民宿、农家

乐,外出的村民也陆续回乡创业,并辐射

带动新徽商回归,凋敝村落焕发新的生

机。目前全村民宿、农家乐已发展至��余

家,日接待能力超����人。

歙县霞坑镇石潭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石潭春色

203

第213页

石潭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和

2022年两次被评为华东十大油菜

花胜地。

石潭旅游循环线坡陡路窄,随着自

驾游客增多,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并存在

一定安全隐患。石潭村每年需投入��多

万元用于保障游客安全,让村集体背负

巨大包袱。为改变这种状况,����年村

党组织探索出了“换乘经济”的新路子:

与歙县杭徽长途运输公司签订合作协

议,通过换乘方式将游客摆渡上山,长运

公司按车费一定比例支付村集体服务和

劳务费用,这让集体经济实现了扭亏为

盈。����年油菜花季共接待游客��万人

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超���万元,村民增

收超���万元。

为让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石

潭村以花为媒,以云为引,巧借全域旅游

“春风”,在一季花的基础上,精心擦亮

“金花闹春、葵花争夏、红叶醉秋、寒梅傲

冬”的四季主题名片,实现不同季节旅游

亮点循环交替。配套打造下汰、北山、湖

山等一线串珠循环线网红打卡点。同时,

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加速旅游与各领

域产业深度融合。以土地流转、闲置农房

收 储 利 用、统 一 茶 园 改 造、全 域 绿 化 美

化、古村落保护为抓手,全方位夯实农文

旅基础。恢复“舞草龙”“晒秋”等传统民

俗活动,策划举办油菜花艺术节、书画摄

影大赛等系列推介活动,提升文旅品位。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民宿经

济等新业态,扩大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

民收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石潭村下汰:祈春

204

第214页

几年前,一张名为《秀美丰乐湖》的风景照在微信、微博中迅速传播,网友们纷纷打

探照片出处,询问树在何处、搜索景在哪里。从此,容溪村湖边那棵古老的树桩“枯木逢

春”,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偏居一隅的容溪村一举成为了“网红打卡村”。

湖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年建设丰乐湖水库时移民形成的容溪村,处在华东

地区海拔最高湖泊之滨,一度交通不便,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循着这张照片,容溪村发

一张照片带红的村庄

徽州区呈坎镇容溪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春之乐章丰乐湖

205

第215页

容溪村于2012年被评为安徽

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19年被评

为安徽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生了巨大变化,摄影爱好者在这里栉风

沐雨,只为那棵丰乐湖畔千年苦槠,只为

拍得一张绝美照片。随着客流量的增加,

逐渐带动了小容香榧、高山辣椒、农家火

腿、毛竹笋干等农副产品远近闻名。

徽州四季皆美景,丰乐湖畔更如此。

湖中,两座浮桥连接着观仙岛和金牛岛。

乘一叶扁舟在湖中,用手中的相机可以

定格容溪四季美景,春天里漫山遍野的

映山红格外妖娆,夏日时“烟波澹荡摇空

碧”的绝美风景引人入胜,秋色中斑斓多

彩的群山与碧蓝深邃湖面相映成趣,在

冬日既能看到“日暮苍山远”,也能“独钓

寒江雪”。村中,返乡村民经营的精品民

宿罗家寨欢迎八方来客,几栋老宅叠山

而建,石阶回廊相连,可遥望湖光潋滟;

来自合肥的新农人盘下了老村部,打造

了集住宿、餐饮、文创、营销为一体的文

旅综合体。

未来已来,容溪村还将积极打造马

安山民宿集群,实施水上综合娱乐项目,

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充分依托摄影

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仙姿容溪”微景区

品质,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网红树 容溪秋色美如画

罗家寨民宿

206

第216页

木梨硔自然村隶属休宁县溪口镇花桥村,坐落于海拔���多米的山脊上,背倚海拔

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脉,其余三面皆为悬空,时刻与山峰为伍,与云海相伴。小村形如骆

驼,仿佛正行进在茫茫山川间;几十户徽派民居,依山就势而建,古朴自然,呈阶梯状分

布,高低错落有序,尤其在雨霁初晴之时,云海浮沉,烟雾缥缈,颇有仙境之感。被誉为

“黄山最美的高山村落”。

悬在高山上的最美村落

休宁县溪口镇花桥村木梨硔: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07

第217页

花桥村(木梨硔)于2013年

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录,2016年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

建设中心村,2023年被评为安徽

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

这样的绝美村落并不是一开始就璀

璨夺目的。昔日的木梨硔交通落后,只有

石板路跟外界来往,村里的青壮年全部

外出打工,只有十来个老人困守在家中,

是个非常贫穷的村子。����年,一位摄

影师在村里拍摄的高山云海风光图片在

全省获得一等奖,木梨硔从此名声大震。

����年,该村被列入“黄山市百佳摄影

点”,摄影为世人逐步揭开木梨硔的美丽

面纱。

守住青山绿水,更要守住古村落的

魂。有了良好的开头,当地村党组织抢抓

机遇,上山的道路拓宽了,景观照明灯、

太阳能路灯亮了,村民们都吃上了“旅游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饭”。如今,村里已开办农家乐��家,年营

业收入最高达到四五十万元。同时,建起

农家乐协会,出台了《木梨硔民宿季度考

核办法》,规范木梨硔民宿经营。此后,木

梨硔更是被新华社推介,成为人人向往

的徽州美丽村落。

天上木梨

208

第218页

竹海深处有人家

木坑竹海,又称皖南大竹海,地处宏村以东�公里,所在的木坑自然村隶属宏村镇

星光村。木坑竹海因著名摄影大师陈复礼的摄影作品《翠竹堆青》获国际金奖而名声鹊

起,由一张照片成就一个景区。李安导演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让她名气陡增。这里有

幽静的竹海、深邃的竹林小径,是邂逅爱情的圣地,也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木坑竹海四时景色各不相同,春日杜鹃红艳、竹笋挺拔,夏日篁竹堆青、清风蝉鸣,

秋日红枫翠竹、相映成趣,冬日漫天飞雪、银装素裹。竹海中蒸腾出的水汽形成乳白色

的云雾,常常将村舍紧紧裹住,有“海深不知处,绿波浮云端”之感。

木坑村坐落在山腰上,掩映在竹林中,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但也正因如此,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木坑村人均收入却很低,����年仅���元。近年

黟县宏村镇星光村木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09

第219页

来,木坑村聚焦“原生态”,在保护好原

始 环 境 的 前 提 下 ,对 景 区 进 行 改 造 提

升,开展路面硬化、道路石板铺设、滑坡

治理、秀女湖清淤加固等工作。

木 坑 村 积 极 探 索“ 摄 影 + 旅 游 ”模

式,因 摄 影 而 兴 起 的 乡 村 旅 游,也 让 当

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许多村民在自

家 小 院 开 起 了 民 宿、农 家 乐,足 不 出 户

就能获得可观收入,近年来户均分红款

最高达到了����元。

“梦 中 竹 海 人 家,人 间 世 外 桃 源”,

到木坑听竹林“涛声”阵阵,看竹海深处

炊烟袅袅,别有一番意境。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210

第220页

相约春天 降上花开

祁门县箬坑乡石舜村降上:

降上是祁门县箬坑乡石舜村的一个自然村,本地方言中叫做“gàng上”,坐落在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级景区牯牛降的南坡之上,是黄山市百佳摄影

点之一。这里一年四季美不胜收,尤以春天的“降上开花”最负盛名,金黄的油菜花竞相

绽放,倾倒了无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近年来,降上利用好“百佳摄影点”平台,打出摄影牌、掀起摄影热、激活摄影游、催

生摄影业,通过举办油菜花摄影节和黄山���徒步赛事,吸引各地游客来此共赴一场

“春天的约会”,给这个昔日的原始村落带来了无限生机,也给所在的石舜村带来了发

展良机。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11

第221页

石舜村自然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

厚 ,村 中 的 马 山 、马 口 、栗 木 、下 汪 、上

汪、邬 家 等 自 然 村 均 为 千 年 古 村 落,现

有大小宗祠��座、明清古民居��余幢,

还有北上抗日先遣队办公旧址、红军藏

粮洞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

石舜村借助生态、古韵、红色等优质

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摄影经济和乡村旅

游,吸 引 致 富 能 人 返 乡 创 业,重 点 扶 持

的漫溪里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出了集

观 光、游 玩、实 践 于 一 体 的 田 园 综 合 体

特色品牌,年接待游客��余万人次,旅

游综合收入����余万元,谱写出文旅助

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镜头里的秀美乡村

212

第222页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在徽州东南部茫茫群山中,一条条山路蜿蜒起伏,绵延伸向远方,沿线的璜尖、白

际、狮石等村庄犹如串在彩练上的颗颗珍珠,扮靓了被誉为“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的皖

浙�号旅游风景道⸺徽州天路。

徽州天路平均海拔���米以上,沿途有峡谷、瀑布、古树、云海等自然景观,以及时隐

时现的古村落。这些曾经最偏远贫穷的乡村,村“两委”和村民万众一心,将羊肠小道一

步步拓宽为柏油马路。从此,天堑变通途。

昔日深山偏僻村,今朝旅游红火地。在建设海拔千米以上百里天路、百家餐饮场所、

百家民宿客栈“�个���”目标的引领下,徽州天路突破了行政区域的壁垒。沿线各村充分

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着力吸引寻幽探胜的八方游客,体验原生态的农村生活,推动美丽乡

村引流和农特产品销售,在崇山峻岭中书写着火热创业新篇章。

绿色发展

休宁县源芳乡梓源村⸺休宁县璜尖乡璜尖村⸺休宁县白际乡白际村⸺

歙县狮石乡狮石村⸺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歙县新安江街口大桥

213

第223页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休宁县源芳乡

梓源村

休宁县璜尖乡

璜尖村

休宁县白际乡

白际村 歙县狮石乡

狮石村

歙县璜田乡

蜈蚣岭村

歙县新安江

街口大桥

(歙县街口镇新门村)

214

第224页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微景点串起乡村风景线

休宁县源芳乡梓源村:

梓源村,位于徽州天路休宁段的起点,村内环境优美,自然景观绝佳,新娘房瀑布、

高山云雾茶园、徽州红旗渠等具有天然的“引流”气质。

村内交通闭塞,旅游点多但不成线,遇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瓶颈。村“两

委”和选派干部结合“徽州天路”的开发,以“五微”行动为抓手,推动村庄走“文旅融合”

道路。积极邀请黄山旅游等市内多家文旅公司来村调研,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出谋划

策,把原来较零散的村内“微景点”进行串联,依托新娘房瀑布、徽州红旗渠等“梓源八

景”,精心打造泉水鱼养殖、猕猴桃、高山云雾茶基地,实现乡村休闲旅游和特色种养业

等融合发展。鼓励村民建设农家乐,制作土鸡汤、泉水鱼、有机蔬菜、农家土猪肉腌制的

梓源风光

215

第225页

火腿、柴火锅巴饭……形成吃、住、玩一

体的“微景区”。

旅游产品有了,让更多的人知晓梓

源,互联网成为了最好的方式,村干部

化身“乡村推介官”,走进直播间,对梓

源村进行推介。随着交通的便利以及名

气的提升,梓源村的人气不断增加,每

个周末来村里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小

山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梓源村于2016年被评为安徽

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

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二批国家

森林乡村,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

文明村镇。

梓源村皖浙古道

新娘房瀑布

216

第226页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万亩竹海 笋干之乡

休宁县璜尖乡璜尖村:

璜尖村,深藏在璜尖岭万亩竹海中,境连两省三县⸺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安徽

省休宁县。璜尖地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特性非常适合毛竹生长,丰富的竹木资

源是当地人的绿色银行。靠山吃山,笋尖、笋衣、笋干是璜尖的三宝,有着“笋干之乡”的

美誉。综艺节目《十二道锋味》中的笋干,便采用产自璜尖���米以上高山的毛竹鲜笋,

经过蒸煮、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苦于道路不通,优质的山货卖不出去,好的物品也进不来。����年始,璜尖群众就

以民办公助方式筹集资金修建公路。����年,省交通厅投资���万元,建成符合四级公

路等级的油路面工程,源璜公路“通行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路修通了,山里的好物成

了抢手货,璜尖鲜笋也获得了有机认证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笋干制作技艺获得黄山市

徽州天路鸟瞰图

217

第227页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级“非遗”,精彩亮相合肥茶博会和上

海进博会。璜尖笋干的名气越来越大,

吸引力也越来越强,黄山市最大的区

域公用品牌“田园徽州”董事长还成为

了村里的村“两委”成员,璜尖笋干成

功签约成为“田园徽州”品牌首批特色

农产品,并在其线上线下旗舰店上架

销售。����年,璜尖村产出笋干、笋衣

等农产品����余斤,实现村集体经济

收入翻�.�倍。

2023年璜尖乡“田园徽州”产

业合作项目被评为省“万企兴万

村”行动典型项目。

村庄的变化让村民们充满了希望,村

里的年轻人回到村里发展起了农家乐,办

起 了 茶 厂 ,一 个 深 山 里 的 村 庄 正 悄 然 蝶

变。

雪景下的徽州天路

璜尖乡和田园徽州签约合作仪式

党支部书记在乡村振兴产业园直播带货

218

第228页

一条路改变一个村

休宁县白际乡白际村:

被誉为“江南墨脱”的白际村,����年曾被《中国农民调查》称为安徽省最偏远、最贫

穷和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村庄。如今的白际,已成为“徽州天路”上的户外天堂,成为沪

苏浙游客原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这些变化源于����年修通了“徽州天路”源白段。该段公路地处天目山脉余脉群峰

之中,全长��公里,平均海拔���米以上,最高海拔达����米。路段蜿蜒曲折,地势险峻,

大小弯道���余处,被誉为“皖南川藏线”。所连接的白际村,生态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

富,百丈冲瀑布、新屋古树群、人民公社等一批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村内现有农家乐

��余家、床位����余张,年接待游客��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近����万元,旅游产业已

然成为白际村的富民产业、支柱产业。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白际之春

219

第229页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白际村优良的生态孕育了众多品质好

的“山货”。公路没有开通之前,只能

靠“两条腿”翻山越岭,进出物资只能

肩 挑 背 扛 ,高 山 农 产 品 运 输 极 为 不

便。如今,大山深处茶叶、竹笋、箬叶、

红薯干等高山优质农产品不仅运得出

来,卖得出去,而且还价格不菲,人均

增 收 � � � � 余 元。伴 随 着 旅 游 业 的 兴

起,村党组织引导和支持群众发展红

薯干、香笋干等特色产业,打造出红薯干、

野葛粉、香笋干、山蕨菜“白际四宝”特色农

产品品牌,白际村现已成为“原生态”的代

名词。

白际村于2015年被评为安徽省

生态村,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家

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23年

被列入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世外白际 四季大美 梯田全景

白际之旅

220

第230页

“老区红”遇上“生态绿”

歙县狮石乡狮石村:

高山、云海、天路、温泉。选择一个雨后初霁的日子,从山脚出发沿着蜿蜒起伏的徽

州天路一路向上,穿越云雾和山林,就到了歙县最偏远的边陲小山村⸺狮石乡狮石村。

作为一个鲜有人知的世外桃源,这里曾经因大山的阻隔,村庄发展面临着如何“走进来”

“迈出去”的交通难题。����年的“十一”前夕,伴随着“徽州天路”全线拓宽改造完工,狮

石这个常年在幕后的徽州村落,正式走到了台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狮石村山好、水好,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在狮石村的

会议室中,村干部纷纷就村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下,保护生态、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21

第231页

绿色发展成为了村庄发展的重要方向。

结合“徽州天路”边坡治理和覆绿工程,

村里建设了观景台两处,同时通过实施

“三名工程”,让“徽州天路”狮石段一跃

成为华东地区最高、皖浙赣边区最红、百

姓心中最美的天路。在村党组织的带领

和村民的勤劳奋斗下,狮石村不仅实现

了脱贫出列,还蜕变为一个网红村。

如 果 说 保 护“绿 色”是 夯 实 发 展 根

基,那么传承“红色”则是指明前进方向。

忆往昔,方志敏曾带领中国工农革命武

装在此开展活动,同时狮石村也是中共

下浙皖特委机关的所在地。狮石人深受

革命精神的洗礼,在当时有���余名村民

主动拿起钢枪走上了保家卫国的前线,

该村因此也被誉为“百红村”。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在如今的

村庄建设发展中,狮石村党组织始终不

忘 初 心,紧 密 依 托 红 色 资 源 优 势,围 绕

“护绿”“传红”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思

路,先后建起党群活动中心、红色狮石革

命村史馆、清贫文化礼堂。狮石村还充分

结合史实重修了红军路、烈士墓等革命

历史遗迹,让狮石村的红色文化变得更

加“光彩耀人”。

“护绿”功在千秋,“传红”利在万代。

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村集体和农户也

办起了农家乐和农特产品加工厂。����

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更是

达到历史新高的�.�万元和��万元,村民

的日子也在“红绿”融合间过得越来越有

味。

2022年狮石“红+绿”融合

发展典型入选省委组织部“双百

创评”优秀案例。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红色教育活动

徽州天路狮石段

温泉农家乐

222

第232页

徽州天路上的“愚公岭”

蜈蚣岭村地处“徽州天路”街源片区璜田乡域内的高山上,距离歙县县城��公里,

整个村庄被绿水青山环绕。晴时,登山远眺,满目青山山遥遥,凹里人烟烟火气;雨时,

俯瞰云海,细雨打雾雾茫茫,云雾缭绕绕青山,恰似人间天堂。

����年《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题为《愚公岭》的报道,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蜈蚣岭

村闻名全国;时任蜈蚣岭大队党支部书记方佛先带领全村百姓“治山治水”“重整河山”

修建千亩梯地茶园的故事也随之传遍大江南北。��年来,在蜈蚣岭村历届村党总支的

红色引领下,一个“人多地少、地不成片、茶不成园”的落后山村,逐渐蜕变成一个皖南

山区最大人工石砌千亩梯地茶园的特色IP,勾勒出一幅高山梯地茶园风景如诗如画、

百姓生活有滋有味、村集体经济日渐丰厚的新时代新安山居图。

歙县璜田乡蜈蚣岭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优质白茶基地

223

第233页

蜈蚣岭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

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被

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21年

被评为首届安徽美丽茶村。

十八大以来,蜈蚣岭村党支部依托

千亩梯地茶园,成立蜈蚣岭母树白茶保

护 基 地,培 育 繁 殖 出 叶 脉 纯 白、氨 基 酸

含 量 高 达 � . � % 的 蜈 蚣 岭 白 茶。为 进 一

步提高蜈蚣岭白茶生态品质,延伸茶产

业链,村里一次性投入��万元打造“蜈

蚣 岭 白 茶 精 品 园”,借 助 千 亩 梯 地 茶 园

特色IP带动推广蜈蚣岭白茶这一特色

农 产 品 I P。� � � � 年 蜈 蚣 岭 白 茶 产 量 约

�.�吨,产值达���万元;毛峰产量约��

吨,产值超����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到�����元。

蜈蚣岭村围绕千亩梯地茶园、蜈蚣

岭白茶等特色IP,与璜田乡周边村落联

合 发 展 农 文 旅 体 产 业,重 点 打 造 出“徽

州天路”上党建、团建、研学旅游线路,

深 受 社 会 各 团 体 追 捧 。� � � � 年 第 一 季

度,蜈蚣岭村招待所接待主题党日活动

近����人次,旅游散客超�万人次,生态

旅游项目的运营推广进一步拉动了蜈

蚣岭村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蜈蚣岭村已按下了发展快车

键,蜿蜒的盘山公路代替了穿梭在梯田

里的泥泞小道,“信用贷款”也让村集体

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思路。蜈蚣岭千亩梯

地茶园不仅是增收致富的茶园,也成为

一处充满流量和人气的网红茶园。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优质白茶

224

第234页

一座桥架起振兴路

歙县新安江街口大桥:

����年�月��日,新安江街口大桥在千千万万百姓的期盼下顺利通车,两岸路程由

�个小时缩短为�分钟,改善了街源�万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出行方式,两岸群众��多年

的夙愿得已实现,徽州天路的东大门就此打通。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25

第235页

街口大桥横跨新安江两岸,采用钢

箱提篮拱桥,桥长���米。在街口镇,水

与山、树与桥、人与自然,仿佛在此隔空

对话,街口大桥跨过了���多米的新安

江水,也联通了村民的日常往来。

架起一座桥,幸福两岸人。街口大桥

没 有 建 成 之 前 ,方 圆 十 几 里 地 的 村 民

们,过河只能依靠渡船,或驱车绕行近�

小 时 的 山 路,养 育 两 岸 人 民 的 母 亲 河,

一 度 成 为 当 地 � � 万 百 姓 出 行 的“ 拦 路

虎”。街口大桥建成后,彻底打通了新溪

口、街口、璜田、长陔等地的交通循环堵

点,自驾游、研学游人流出现井喷,当年

游客超过��万人次,让徽州天路成为黄

山 市 新 开 发 旅 游 景 点 的 人 气 王,“天 路

经济”和“后备箱经济”得到彰显。临近

村的农家乐相当火爆,包括笋干、茶叶、

土 鸡 蛋 、火 腿 等 农 副 产 品 现 货 瞬 间 售

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随之被带动

起来,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新安江两岸生态绝佳、风光旖旎,拥

有 红 色 旅 游 、徽 剧 、三 口 柑 桔 、长 陔 三

宝、徽 州 白 茶 等 丰 富 资 源。大 桥 的 建 成

通 车,不 仅 畅 通 内 部 交 通 微 循 环,串 接

起 沿 线 各 乡 镇,也 按 下 了 对 外 交 通“快

捷 键”,对 于 打 造 杭 黄 世 界 级 自 然 生 态

和文化旅游廊道具有重要意义。

绿水青山中的徽州天路

226

第236页

“村落徽州”唤醒沉睡资源

黄山市共有���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二。这些

徽州古村落是展示徽文化的精致窗口、传承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让乡村“冷资产”变成

“热财富”,徽州区在全市率先推行村落徽州“���”工作法,即统筹国有资本、集体资本、

社会资本�个资本,通过上下联动、业态策划、村庄规划、项目导入、产业植入、品牌营销、

形象提升、人才培育�个环节,最终达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国资增值、社会共赢�个目

的。“村落徽州”项目的实施,深度挖掘整合临河、灵山、呈坎、碣石等村落的土地、闲置农

房等一切可利用资源,通过评估、确权唤醒乡村“沉睡资源”,让乡村资产变为运营资本,

让抽象的“村落徽州”品牌成为一个个具象的强村富民产品,赋能村级集体经济优质均衡

发展,点亮“村落徽州”乡村振兴“满天星”。����年度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居全省第二,

����年度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万元、��万元以上村占比��%。

徽州区岩寺镇临河村⸺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

徽州区富溪乡碣石村

共同富裕

227

第237页

“村落徽州”唤醒沉睡资源

徽州区岩寺镇

临河村

徽州区呈坎镇

徽州区呈坎镇 灵山村

呈坎村

徽州区富溪乡

碣石村

228

第238页

村企合作“临河模式”

蔬菜路灯、蔬菜长廊、蔬菜文化巷、农耕文化角、儿童主题乐园、蔬菜主题休闲公园

……走进徽州区城区西郊、丰乐河南岸的岩寺镇临河村,艺术气息糅合着乡土味道扑面

而来。

临河村����年即被省农委授予安徽省蔬菜种植专业示范村称号。����年�月,作为

徽州区“村落徽州”项目的实施主体,徽州区属国有企业浪漫红文旅集团与强村公司按

�:�的股本结构,成立了艺蔬农旅集体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进乡村运营。

村里的股本从哪来?这是村企合作运营的困惑。临河村探索资产入股新模式,将村

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的资源链接,盘活村里的土地、闲置农房、生态步道、休闲公园等资

源资产,经第三方评估后作为村集体“资产包”入股公司。

徽州区岩寺镇临河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29

临河村蔬菜基地

第239页

村“两委”与国企运营团队一同深挖

当地优势资源,围绕亲子元素进行业态

打 造,植 入 旋 转 木 马、网 红 树 等 娱 乐 设

施,与儿童乐园相互补充,提升临河村的

吸引力和竞争力,����年村级集体经济

收入达��.�万元。

当前,浪漫红文旅集团主导的上荫

山城市公园项目正大力推进,临河村是

该项目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近亿元,预

计年内完成。建成后即打通直达城区的

休闲长廊,将重构临河村的区位价值和

产业布局。临河村抢抓机遇发展夜间经

济,利用村中枫杨林湿地,植入灯光秀等

科技元素,打造乡村休闲生活体验区;建

设���亩“田园鲜超”示范基地,打造“临

河鲜”蔬菜品牌;修建碇步桥、龙鳞坝,以

村里的休闲湿地和有机食材,链接隔河

相望的“茶渔FUN逅”休闲美食区。

通过注入科技、创意的新业态、新模

式,临河村在点亮美丽乡村夜生活的同

时,也将激活乡村夜经济,实现从艺“蔬”

临河乡村旅游微景区,向全域旅游人间

烟火驿站华丽转变。

临河村于2016年被评为安徽

省生态村,2020年通过省级美丽

乡村建设验收,2023年被评为省

级美丽宜居村庄。

“村落徽州”唤醒沉睡资源

230

临河蔬菜种植户

临河市集 临河龙鳞坝

第240页

灵山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

“村落徽州”的典型代表。在如何让资源

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上,灵山村“两委”大

胆实践,以强村公司为平台,联合国有资

本、集体资本和社会资本,先后引入资金

����余万元,收储民房��余栋、土地���

余亩,灵阳浪漫花涧民宿建成运营。在此

基础上,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整

合实施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村庄整治、三

线下地、供水、消防及污水治理等在内的

“大灵山”项目,助力民宿、研学、书吧、咖

啡吧等旅游业态在灵山落地运营,形成

了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灵山模式”,

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万元,反哺广

大村民,户均年增收�.�万元。

灵山村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被

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

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村落徽州“灵山模式”

“千年古水街,幽幽山谷情”。灵山村位于徽州区呈坎镇东南灵金山南麓,灵金河穿

村而过,全国最美乡村路⸺呈灵潜旅游公路串连起了全村�个自然村。灵山村始建于

唐,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徽州方氏聚居的古村落之一。灵山村中,水口苍苍古树下巍

峨凌空的天尊阁、跨溪而建的灵阳桥、断壁残垣形态依旧的五福庙、由皇帝御赐树种而今

老态龙钟的苦丁树、高大古拙的翰苑坊以及沿山盘绕的明代梯田,一处遗迹就是一个彰

显灵山历史辉煌的故事。

当下,灵山村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打造了春花、夏

瓜、秋稻、冬竹四季农业产业链,目前拥有油菜花基地����亩、夏延西瓜基地���亩、灵山

贡米和红米基地���亩、优质高产竹园����亩。连续多年举办油菜花摄影节、花田跑比

赛、西瓜节等主题活动,灵山盛名在外,灵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

骑行

231

第241页

“村落徽州”唤醒沉睡资源

灵山春的乐章之最美乡村路

232

第242页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青石板巷……这里是呈坎,一步一景皆成诗,处处流淌江南风

韵。呈坎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

村落。呈坎村宋元明清等古建筑之多,被誉为“一村双国保”(宝纶阁和��幢古建筑群)。

她曾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笔下的“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如今是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

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让历史文化的“红利”全村共享?这曾是呈坎村党员干部群众讨论最多的问题。

����年呈坎村作为国家“一村双试点”实施了“国保”保护样板工程和全国古村落保护利

古村落保护利用“呈坎模式”

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

呈坎春景

233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43页

用综合项目,这些年又接续实施了旅游

集散中心、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和古建筑

群消防等一系列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基础

设施项目。近两年,村“两委”以“微改造”

理念实施绿化、亮化、墙绘等节点提升项

目 ,既 保 护 了“ 活 文 物 ”,又 保 留 了“ 乡

愁”。

呈坎村坚持以“旅游+”发展壮大村

集体经济,村集体带头组建乡村旅游合

作社,每年通过旅游开发分红可增收��

余万元,早在����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就已经超过了百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年

增收�万余元。

处处是景、景景皆有文化。呈坎村是

吸引游人和投资者的“强磁场”,“呈坎晒

秋”让央视、湖南卫视等媒体多次造访,

更多更好的“金凤凰”飞到了呈坎,澍德

堂、首善儒宗等一批高端民宿先后落地,

文郁堂的文物展览和废墟咖啡名声远

扬。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呈坎村民也

参与到了旅游行业中来,全镇发展民宿

农家乐近百家,拥有客房���余间、床位

数����余个,旅游成果反哺村民效果良

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

比增长了��.�%。

随着高铁时代全面来临、交通能级

的持续提升,旅游发展也将迎来新风口。

“烟雨徽州、田园徽州、村落徽州”这份黄

山旅游独特的IP,也将推动呈坎村在徽

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呈坎村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被评

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被

评为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021年被

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在呈坎

234

“村落徽州”唤醒沉睡资源

第244页

乡村运营“碣石模式”

碣石村地处黄山脚下,位于黄山毛峰原产地、核心产区,是典型的皖南山区传统农业

村。村子依山就势按“琵琶型”设计建造,遗存有纪念先祖的安石亭、始建于康熙年间的

永康桥、纪念探花谢增的探花巷。碣石也是红色革命老区,珍贵的“红色根脉”在这里被

保护、被传承。乡村振兴的春风吹来遍地生机,高山抛荒茶园在集中流转后再吐新绿,传

统村落修旧如旧成为留出乡愁的寓所,“红绿”交融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碣石村坚持运营前置,立足实际成立强村公司,聘请�

名离任村支书主持村级公司运营管理和�名年轻外来媳妇担任专职讲解员、乡村推介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徽州区富溪乡碣石村:

红色碣石

235

第245页

官,全面推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村庄自主运营的“碣”

径。坚持以运营导向扩容赋能,全链条布

局产业,打造成为党史教育、红色研学、

拓展训练、茶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红

色教育基地,先后成为区级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村干部实

训基地等,����年入选首批市直机关工

委推荐主题党日活动目的地。如今走进

碣石村,红色讲堂、红色记忆馆、百步红

军路、五烈士广场等红色节点串珠成链,

游客在交互式的行进中感受红色历史,

在点单式的课程中赓续红色血脉;在红

色旅游接待中心,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

云直播打通了线上与线下,从农户收购

的玉米粿、豆腐乳等特色美食满足往来

食客的味蕾,也与村民构建起实实在在

的利益链接,凝聚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

力。� � � � 年,碣 石 村 接 待 游 客 � . � 万 人

次、营业收入��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

��万元,��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务工

收入��万元。

碣石村有一处高山茶园名为漕碣

岭,终年雾露滋培着毛峰佳茗,却因山高

路远面临抛荒困境。村党组织通过领办

经济合作社,一手以信用资金撬动集中

流 转,化 小 园 变 大 园,成 为 市 场 的 香 饽

饽;一手组织赋闲茶农加入社会化服务

组织,提供专业化茶园管护服务,年产优

质茶���公斤、产值��万元,带动村集体

增收�万元,茶农人均增收�.�万元。一方

优质茶园得以留下,茶农就业问题得以

解决,“漕碣岭”样板成为多方共赢的佳

话。

“碣石模式”萌芽于对自身资源禀赋

的准确定位,通过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

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找准红色教育和

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联结点、完善激励

制度设计形成良性闭环,探索出了一条

党委政府把龙头、村级公司唱主角、村民

群众当股东的村庄运营路径。

碣石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被

评为安徽省森林村庄,2021年被

评为安徽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村落徽州”唤醒沉睡资源

小坞红色记忆馆

236

第246页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黄山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以“村村抱团”“村企合作”“党组

织+企业+合作社+村民”等方式“做大蛋糕”的同时,也构建出利益联结机制“分好蛋糕”,

让一个创意、一种模式、一项机制,如弦歌、长芦等地的一片叶、一竿竹、一枚果、一朵花、

一尾鱼发展成为强村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百花齐放、多方共赢的新型农村集

体经济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大道上越走越宽。实践证明,乡村振兴需要一帮“领头雁”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需要一套好机制强村富民、联农带农,需要一种久久为功的精神持

续推进、攻坚克难。产业旺、集体强、村庄美、百姓富,和美乡村黄山样板正展露新颜。

黄山区新华乡竹产业体验中心⸺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黄山区甘棠镇甘

棠社区⸺黄山区乌石镇长芦村⸺黄山区焦村镇上岭村

共同富裕

237

第247页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黄山区新华乡

竹产业体验中心

黄山区仙源镇

弦歌村

黄山区甘棠镇

甘棠社区

黄山区乌石镇

长芦村

黄山区焦村镇

上岭村

(黄山区新华乡大保村)

238

第248页

“一竿竹”富裕“一方人”

新华乡位于黄山区北部,南临太平湖,东接桃花潭,西连苏雪林故居,北邻查济古民

居,地处“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线腹地。全乡现有雷竹林�.�万亩,年产鲜笋���万斤,是有

名的“笋竹之乡”。新华乡竹产业体验中心集电商运营及培训、农特产品展示、销售和配

送、游客接待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新华乡农产品展示中心、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乡村旅

游咨询中心。

近年来,新华乡党委紧紧围绕笋竹特色产业,按照“乡级统筹、村村联建、抱团发展、

共同受益”的全局性思维,推动生产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合一”。

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雷笋新产品研发,笋加工产品达到�大类��多个品种。以创新驱

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依托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与安农大皖南试验站,提供雷竹

种植环节技术指导;与浙江临安山核桃、竹笋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破解雷竹种植测土

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难题;引进雷笋速冻鲜储技术,保持雷笋原汁原味,凝聚合力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黄山区新华乡竹产业体验中心:

拔雷笋

239

第249页

跑出新华笋业发展“加速度”。组建笋竹

产业党建联盟,依托��名企业人才和�名

“土专家”,推广雷竹绿色种植模式。整合

各类项目资金����万元、引进社会资本

投向笋竹产业,实施竹林优化改造升级

工程,成功打造千亩连片雷竹林示范基

地—白沙包基地,建成新华乡竹产业体

验中心、冷链仓储包装一体化中心。黄山

区笋竹产业从原来单一的“卖竹笋”升级

到现在的集种植、加工、销售、品牌于一

体 的 全 产 业 链,让 笋 农 都 能 捧 上“金 饭

碗”,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

探索构建“电商+加工企业+专业合

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成功培育本

土网企�家,发展个体网店和微商��家,

先后在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

个 网 上 店 铺,并 与 叮 咚 买 菜、邮 乐 网 等

平台开展合作,以“线上+线下”联动营

销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延伸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笋”和“竹”产业链条。连续�年举办雷

笋 节 ,辐 射 带 动 观 光 游 、农 事 体 验 游 ,

“悦 野 三 丰 线”成 功 入 选 全 国 精 品 自 驾

游 运 动 路 线,实 现 以 农 业 助 推 发 展、三

产融合目标,����年带动村集体经济收

入��.�万元,笋农人均增收����元,以

“一竿竹”带富“一方人”。

新华乡于2023年被评为全国

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笋产业)”,2023年被评为全

国“农业产业强镇”,2019年被

评为安徽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

作示范乡镇。

驻村第一书记直播带货

240

第250页

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村企共建”发展油茶产业

弦歌,依琴瑟而咏歌。村内节点按照乐器名称进行命名,有共奏弦歌之意。

弦歌村位于千年古城⸺黄山区仙源镇,地域面积��平方公里。近年来,弦歌村围绕

农村资产资源要素盘活,聚焦油茶主导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分享改革红利,成功

实现从过去的“负债村”“老大难村”到如今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基层组织先进村、集体经

济强村的美丽蝶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针对原村“两委”班子公信力差、服务力弱等问题,仙源

镇党委回引�名“��后”退伍军人担任村书记并成功竞选村主任,培育基层党组织“领头

雁”。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村里实施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个“三年行动计划”,梳理出

241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