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加氢车间制氢操作规程(最终版)20220925.pdf

发布时间:2023-11-2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2.制加氢车间制氢操作规程(最终版)20220925.pdf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3 页 共 265 页否好用;滤毒罐有无顶盖、底塞,有无装填不实现象,如不合格严禁佩戴。2)拔去滤毒罐底部胶塞。3)把头罩从下至上套在头上,眼窗中心位置在眼睛正前方下一厘米左右。4)深呼吸数次,确认正常后方可进入现场。5)要在药品规定的标准防毒时间范围内作业,不得超时间作业。4 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燃烧区域,左手握住喷嘴,右手拆掉铅封,拉起外钢瓶(二氧化碳)的拉环,干粉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出。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将二氧化碳灭火器提到着火现场,左手将喇叭嘴对准火源,右手拆掉铅封,拧开阀门的开关,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出即可灭火。3)手推车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将灭火器推到起火地点,一手握喷粉胶管,对准火源,另一手逆时针方向旋转动力瓶手轮,待压力表指针达到 8.38 兆帕时,打开灭火器开关,干粉即可喷出,左右摆动喷管,快速推进,防止复燃。5 对讲机使用注意事项1)本对讲机的信道及频率已经调好,严禁随意改变和调试,以免造成损坏或不可用。2)顺时针旋转“开/关/音量旋钮”,提示音及绿色“指示灯”亮起,表明开机成功,继续旋转... [收起]
[展开]
2.制加氢车间制氢操作规程(最终版)20220925.pdf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3 页 共 265 页

否好用;滤毒罐有无顶盖、底塞,有无装填不实现象,如不合格严禁佩戴。2)拔去滤毒罐底部胶塞。

3)把头罩从下至上套在头上,眼窗中心位置在眼睛正前方下一厘米左右。4)深呼吸数次,确认正常后方可进入现场。

5)要在药品规定的标准防毒时间范围内作业,不得超时间作业。4 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燃烧区域,左手握住喷嘴,右手拆掉铅封,拉起外钢瓶(二氧化碳)的拉环,干粉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出。

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将二氧化碳灭火器提到着火现场,左手将喇叭嘴对准火源,右手拆掉铅封,拧开阀门的开关,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出即可灭火。

3)手推车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将灭火器推到起火地点,一手握喷粉胶管,对准火源,另一手逆时针方向旋转动力瓶手轮,待压力表指针达到 8.38 兆帕时,打开灭火器开关,干粉即可喷出,左右摆动喷管,快速推进,防止复燃。

5 对讲机使用注意事项

1)本对讲机的信道及频率已经调好,严禁随意改变和调试,以免造成损坏或不可用。2)顺时针旋转“开/关/音量旋钮”,提示音及绿色“指示灯”亮起,表明开机成功,继续旋转可调节音量大小。逆时针旋转直到听到“咔哒”声,则为关机。3)充电注意事项:对讲机的电池有一定的充电次数限制,当达到一定的充电次数后,电池将不能再充电使用,必须予以更换。所以要求使用者必须在电池电量耗尽时再予以充电,不能随时随地都插在充电器上。

4)充电器的使用:当把对讲机插在充电器插座上以后,充电器的指示灯颜色为闪烁的红色,则表明电池不能充电,这时可擦净下边四个黄色金属触点再试。若还不行则通知并上交运行部处理。

5)正常情况是:当把对讲机插在充电器插座上以后,充电器的指示灯颜色为红色,则表明电池正在充电。之后指示灯颜色为闪烁的绿色,则表明90%的电量已充上,若为绿色则表明电池已充好电。

第202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4 页 共 265 页

6)对讲机侧面最下端的小按纽为电量显示按纽,按住该按纽指示灯为绿色则表明电量充足,不用充电。若为红色或指示灯不亮,则表明电量不足,需要充电。每次充电时间大约 3 个小时左右,电充满后请及时取下对讲机。

7)对讲机的使用:打开对讲机,讲话时,按住通话键,接听时则松开通话键。8)不得使用天线已经损坏的对讲机,否则天线与皮肤接触会引起轻度灼伤。9)严禁随意拆卸对讲机和电池,尤其在危险场所易引发火灾爆炸。10)必须正确使用对讲机,不用时及时关机。

1.4 应急救护与逃生方法

1 应急原则

1)应急指挥人员为了尽快扼制事故发生和蔓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有参与应急计划实施的人员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必须遵守以下应急原则:2)一般要先救人后救物。

3)重大火灾先报警后灭火。

4)可燃气体泄漏着火,不应立即扑灭火灾,应先进行隔离以防爆炸。5)大量液态烃、燃料泄漏应先控制现场各种火源。

6)容器先泄压以防爆炸。

7)现场中毒窒息人员抢救,首先应做好自身防护,抢救出来的伤员送急救中心。中毒和心跳停止的伤员立即现场急救(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8)化学品的灼伤腐蚀,首先要对患处用大量清洁水冲洗至少15 分钟,骨折或电弧烧伤者应先保护创面,禁止沾水或杂物。

2 火灾的报告和扑救原则

1)火灾的报告、报警

发现着火后,立即报告班长和厂调度,说清着火的部位,燃烧物和火势。发现着火后应及时用电话向消防队报警,拨 119 接通后,说明着火的单位、地点、部位、燃烧物名,认真回答对方的提问,告诉对方本机的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报警后派人去路口迎候消防车。

2)扑救原则

先控制后扑救。起火后立即查清着火的部位,采取工艺措施切断着火部位的供料,气体着火向管道或容器内充加氮气或蒸汽,火势难以控制时,应相应采取降温降量直至

第203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5 页 共 265 页

紧急停车。

分割围歼扑救。火灾发生后要统一组织协调行动,对火灾面积较大的实际隔离控制。火场面积大抑制扑救困难时,应采取逐个消灭周围火点。而后集中力量扑灭最终火点的方法。发生火灾时岗位人员要坚守岗位,积极配合消防队员灭火。保护周围设施。采取水幕、汽幕对周围设备洒水冷却或挖沟围堰等措施保护相邻的设备。防止火灾蔓延,对贵重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要及时疏散。扑救火灾时即要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又要注意科学的方法和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火灾扑灭后要仔细检查,消灭火场的残存火源,防止复燃。3 中毒窒息的防护规定和急救原则

1)基本要求

操作、检修及其他有关人员上岗前接受安全教育,内容如下:①了解生产装置、岗位有毒有害物质的基本性质;

②熟练掌握安全规程;

③熟练掌握各级防护用品的使用、维护保管;

④熟练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要领。

运行部内部职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机修、电气、仪表、化验等人员,上岗前须经过身体检查,在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后应定期接受身体检查,有职业忌症者不得从事岗位操作。

运行部应根据生产的物料及产品变化情况,不定期地报厂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检测,及时掌握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分布,会同安环部门划定重点管理范围,拟定作业防护以及监护措施,并在生产调度部门备案。

2)防护装备的配置与使用规定

运行部应配急救器材箱,箱内必备下列急救用品。空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防火服、有机玻璃面罩、耐酸碱手套、耐油靴、安全绳、安全带。要定期检查保证齐全完好。

有硫化氢岗位配备过滤或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供正常操作和处理故障时使用。在硫化氢存在的场所,安装自动监测报警器,随时监测硫化氢的浓度状况。3)现场急救原则

现场急救要做到抢救别人,保护自己。在进入现场救人前,救护人员必须佩戴好防

第204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6 页 共 265 页

护面具,与场外人员确定联络方法。进入现场后在可能条件下,迅速切断毒源,减小毒区的扩大。

应尽快将中毒者移出中毒现场,送至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服、腰带,保持呼吸畅通。注意在抢救过程中不要强拖硬拉,防止造成其它伤害。

中毒者脱离现场后,立即对其检查,发现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术抢救,如中毒者呼吸、心跳有,但昏迷,要注意观察心跳、呼吸变化,发现呼吸、心跳停止则要立即抢救。在抢救时要注意对伤者进行保暖。在抢救处理的同时,应及时将中毒人数,中毒情况报告上级,消防站(设在消防支队,拨急救电话,讲清中毒地点和人员需要急救情况)急救门诊并用最快速度调动、拦车辆,将中毒者送往医院。

4 人工呼吸

迅速判断病人是否存在意识、有无呼吸,利用眼、面、耳来感觉,如无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急救者一手托起病人颈部,一手按压额部,使头部尽量后仰,开放气道,面部敷以两层纱布或手帕,一手捏紧病人鼻孔,以防止气体由鼻孔溢出,抢救者深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部上抬,然后立即松开病人鼻孔,以使其胸部和肺自行回缩,将气体排出,反复进行。频率12-16 次/分。每次吹气量为 800-1200ml。

注意:首先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使空气容易出入。其次应避免直接吸入病人呼出的气体,以防止二次中毒。

5 心脏按压术

判断心跳是否存在,用手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如无心跳,立即进行心脏按压术。方法:以左手中指及食指沿病人肋弓向上摸,达剑突处,找到胸骨下切迹,将两指横放在切迹上方,中指上方即为按压区(胸骨下 1/3 处)。用右手掌根紧贴中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左手放在右手上交叉。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频率80-100 次/分。注意:首先应找准正确的按压部位,按压应平稳,不间断,应垂直用力。其次手指不应压在肋骨上,防止造成肋骨骨折。成人按压深度 4—5cm。6 皮肤及眼化学性灼伤现场急救

第205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7 页 共 265 页

强酸灼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不少于15 分钟,忌用热水。彻底冲洗后可用 2—5%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肥皂水等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冲洗时切勿疏忽头皮、手、会阴及皱褶部位等特殊部位。

强酸溅入眼内时,现场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避免带酸的冲洗液进入好眼。冲洗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隆形成留酸死腔。如无冲洗设备,可将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内,拉开下眼睑,摆动头部,洗掉酸液。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眼科进行治疗。

碱灼伤: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皂样物质消失为止,然后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眼部碱灼伤清洗同酸灼伤。彻底冲洗后,可用2—3%硼酸溶液作进一步冲洗。

7 口服毒物中毒急救

口服毒物中毒者,立即引吐。如患者清醒、合作,宜饮大量清水引吐,可使大量固体食物及毒物吐出。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者,应立即送医院用胃管洗胃。如口服强酸强碱中毒,一般不宜催吐和洗胃,可服用蛋清、牛奶、氧化镁乳剂或柠檬汁、桔汁、醋等与相应的酸碱中和。

8 人身着火扑救的一般原则:

人身着火时,如能及时正确地扑救,可大大减轻伤害程度。具体措施如下:人身着火的自救:一般情况下.当衣服着火时,如果不能立即扑灭,防止烧伤皮肤,则应迅速将衣服撕脱掉,若着火面积较大,来不及解脱衣物,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将火压灭,切不可跑动,否则风助火势.会造成严重后果,就地有水灭火效果会更好。如果身上溅上油类着火.其燃烧速度快.火苗较长,温度较高,人体暴露部分也会被烧着。在这种悄况下,伤者过度紧张而不能自救.因疼痛难忍便本能地跑动逃脱,此时其它同志应将其抓住按到,可用防火阻燃布或棉衣、棉被等用水浸湿盖在着火人身上,也可用 1211 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不要对面部)。

化纤衣服着火比布料衣服着火危险更大,它不但燃烧速度快,而且容易粘在皮肤上,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上班时不宜穿此类工作服。

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不要将皮肤碰破,以防感染。对

第206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8 页 共 265 页

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因伤势过重会出现休克,此时,伤者的舌头容易收缩而堵塞咽喉,发生窒息死亡,在场人员应将伤者嘴巴撬开,把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送住医院治疗。

9 工业创伤的预防和急救原则

工业创伤是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界各种原因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并造成局部性或全身性的伤害。

1)工业创伤的预防:

健全制度,完善规程,加强安全管理,作业中按章办事,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改善劳动条件和生产环境,注意劳逸结合,操作中注意力集中。合理配置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在作业中加强工序间的联系,注意相互保护和自我防护。2)急救原则:

受伤者脱离致伤源,立即报告调度和安环部,并拨打120 急救电话。发生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者,应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挤压等方法抢救。骨折者应用木板或木棍将骨折处肢干轻轻牵直,扎绑固定,将受伤者放在担架上或木板上,避免翻动,防止休克,为安全转送医院创造良好条件。负伤出血,按出血量大小、性质、部位的不同,进行暂压(扎)迫止血,对出血点进行包扎。

现场止痛。严重创伤多有剧烈疼痛,应及时给予止痛剂和镇痛剂。根据伤情轻重程度,须转送的伤者,经处理后,迅速转送医院,途中应保暖,注意防止休克,密切观察伤者的呼吸、心跳、血压及创口等情况,运送中尽量减少颠簸。10 安全疏散设施

包括安全出口、事故照明以及防烟、排烟设施等。安全出口主要有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疏散门、疏散走道、避难间等 ,还有用于救生的避难袋、救生绳、救生梯、缓降器、救生网、救生垫、升降机等。事故照明包括避难口、疏散口指示灯,疏散走道、楼梯间指示灯等。防排烟设施主要是指通风口、排烟口等。11 安全出口

是指符合规范规定的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员和搬出贵重物资,减少火灾损失,在设计建筑物时必须设计足够数目

第207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89 页 共 265 页

的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则指的是房间连通疏散走道或过厅的门,同时还包括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寻找,并设明显标志。 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宜靠近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且易于寻找,并应设明显标志。安全出口应有足够的宽度。安全出口的门应向外(安全区域 ) 开启。

12 安全疏散门

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用的门不应采用吊门、水平推拉门 ,严禁采用旋转门;疏散门开启时,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不应设门槛,紧靠门口 1.4m 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严禁上锁。

13 安全区域

是指安全疏散时被认为 \" 只要避难者到达这个地方 ,安全就得到保证\" 的场所。下列场所一般可以认为是 \" 安全区域 \"

1)建筑物室外的地面,以及类似的空旷地带;

2)封闭楼梯和防烟楼梯间 ;

3)屋顶广场和建筑在位于火灾楼层下的阳台;

4)建筑中火灾楼层下面两层以下的楼层。

14 安全逃生

当出现小面积失火时,毛巾可以帮助自救逃生。假如在火灾发生时还能夺路逃生的话,可以把湿毛巾叠起来捂住口鼻,这样可以避免热气流对呼吸系统的灼伤。一般说来,毛巾叠 8 层,除烟率可达到 60%。发生火灾时若被困住,要迅速关闭所有能通向火场的出口,然后打开通向外边的门窗,取出毛巾不停地挥动,向过往群众发出呼救信号。毛巾还可以帮助抢救。在火场抢救被困同志时,要用湿毛巾把被救者的脸和头部盖住,以免穿过火区时被救人员烧伤。如被救人员已烧伤,也可以用毛巾将伤部盖住,以免伤口感染。在火灾中抢运被烧的财物时,为避免手部烫伤,垫上一条湿毛巾就会解决问题。

逃生预演,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装置结构及逃生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积极参加应急逃生预演,熟悉消防设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

第208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0 页 共 265 页

熟悉环境,牢记出口。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他人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善用通道,莫入电梯。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有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因此,千万不要乘普通的电梯逃生。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安全通道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

第209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1 页 共 265 页

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缓晃轻抛,寻求援助。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所以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此外,滚到墙边也可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千万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就更有效了。

跳楼有术,虽损求生。身处火灾烟气中的人,精神上往往陷于极端恐怖和接近崩溃,惊慌的心理极易导致不顾一切的伤害性行为如跳楼逃生。应该注意的是: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 4 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跳楼也要讲技巧,跳楼时应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跳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要尽量抱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如果徒手跳楼一定要扒窗台或阳台使身体自然下垂跳下,以尽量降低垂直距离,落地前要双手抱紧头部身体弯曲卷成一团,以减少伤害。跳楼虽可求生,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要慎之又慎。

第二节 安全规定

一 禁令

1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第210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2 页 共 265 页

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3)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检修、施工现场或交叉作业现场。4)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道、机泵等设备。7)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8)未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

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2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1)严禁在厂内吸烟及携带火种和易燃、有毒、易腐蚀物品入厂。2)严禁末按规定办理用火手续,在厂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3)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油气区工作。

4)严禁穿带钉的高跟鞋、拖鞋进厂区。

5)严禁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6)严禁未经批准的各种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域、罐区及易燃易爆区。7)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在油气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设备和管线,严禁生产区域使用非防爆通讯工具。

9)严禁堵塞消防通道或随意那用消防器材,损坏消防设施10)严禁损坏、乱动厂内生产、安全设施。

3 车辆安全十大禁令

1)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

2)严禁无证、非岗位司机驾驶车辆,严禁学习、实习司机单独驾驶。3)严禁把机动车辆交给无驾驶证的人员驾驶。

4)严禁空挡放坡或采用直流供油。

5)严禁人货混装、超限装载或驾驶室超员。

第211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3 页 共 265 页

6)严禁违反规定装卸运输化学危险品。

7)严禁迫使、纵容驾驶员违章开车。

8)严禁车辆带病行驶或司机疲劳驾驶。

9)严禁吊车、叉车、铲车、翻斗车等工程车违章载人行驶或作业。10)严禁运送化学危险品车辆随意行驶及停放。

二 规定

1 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

1)在有毒及窒息危险的环境下作业,必须指派监护人。2)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进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3)在有中毒和窒息环境作业时,必须佩带可靠的劳动防护用品。4)进入含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将与其相通的管道加盲板隔开。

5)对有毒或有窒息危险的岗位,要进行风险评价并制订应急计划和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6)要定期对有毒有害场所进行检测,采取措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7)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8)检测毒害物质的设备、仪器要定期检查、校验,保持完好。9)发生人员中毒、窒息时,处理及救护及时、方法正确。10)健全有毒物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 防止硫化氢中毒十条规定

1)生产操作、检维修及有关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有关硫化氢中毒及救护知识的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2)各单位要摸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作出硫化氢平面分布图,并在危险作业点设置警示牌。

3)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特点,配备完善适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落实到岗位责任制中,切实加强管理。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实现密闭化生产,使装置区或生产作业环境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5)对生产过程中的介质和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含量,要定期组织测定和评价。因物

第212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4 页 共 265 页

料改变、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时,主管部门要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运行部、班组、岗位,防止发生中毒事故。6)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构成中毒危险的装置或区域,要安装检测报警器。7)需要进入设备、容器检修,一般要经过吹扫、置换、加盲板、采样分析合格后、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才能作业。但特殊情况,必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方可作业。

8)对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等介质的设备从事采样、检尺、脱水、堵漏、检修等作业时,要佩戴适用的防毒器具,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站在上风口,一人作业,一人监护。

9)在硫化氢污染区佩戴特种防护用品作业时,在未脱离危险区域前严禁摘下防护用具,以防中毒。

10)从事硫化氢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定期进行体检、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岗位人员,要按要求转换工作岗位。

3 入厂安全须知

1)未经准许、未接受安全教育者不准入厂。

2)车辆入厂须装阻火器、进生产区须办证。

3)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不准进行施工和作业。

4)不准乱动厂内任何设备、设施和化学品。

5)不准擅自排放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

6)不准私自带香烟火种、易燃易爆品入厂。

7)不准在易燃易爆区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器具。

8)不准穿铁钉鞋和易起静电服装进易爆区。

4 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液态烃、可燃液体分类。如下表:类 别 名 称 特征甲

A

液态烃

15℃时的蒸汽压>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B 甲 A 类以外,闪点<28℃A 闪点≥28℃至≤45℃

第213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5 页 共 265 页

乙 B 可燃液体 闪点>45℃至<60℃丙

A 闪点≥60℃至≤120℃B 闪点>120℃为防止人体带静电产生电击或放电,引起可燃性物质着火、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必须消除人体静电。

防止人体带电,着装应注意:

1)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穿宜产生静电的服装和鞋靴。2)在爆炸危险场所不准脱衣服、鞋靴,不准梳头。

3)除雨天和在积水场所进行作业时可穿着橡胶雨衣和高要胶靴外,均不得在爆炸危险场所穿用。

第214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6 页 共 265 页

第三节 同类装置典型事故分析、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一 责任心不强,干锅还不知

1)事故经过:

1992 年 4 月 8 日 8:20,某制氢司水岗位 E307 液控自19:20 开始出现阀卡.给水量逐渐减少,E307液位逐渐降低. 21:00转化低变入口温度达到310℃, 查找原因是E307干锅所致。于是转化岗位对低变入口开急冷水降温,司水开副线维持正常操作.2)事故原因:

控制阀卡, 造成给水中断;

盯表不紧, 巡检制度未落实,责任心不强;

低变入口温度升高, 司水岗位和转化岗位联系不够;操作员操作水平不高;

3)事故措施:

提高班组的整体操作水平,加强岗位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教育;

加强对班组的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劳动纪律的考核;强化设备的本质安全.二 锅炉已空当作满,干锅还不知

1)事故经过:

1999 年 4 月 2 日 8:20 某厂制氢岗位操作员发现锅炉汽包液位高,一人到现场关小进水量,一人在汽包现场看玻璃板。由于水和玻璃板的颜色不好分辨,且操作经验不足,将玻璃板看成满,其实此时锅炉已经干锅,在玻璃板旁白忙了近一小时。2)事故原因:

新员工操作经验不足,基本知识不扎实,没有用“叫水法”判断锅炉有无液位;内操盯表不紧,液位下降直到空都没有及时发现。

3)事故教训:

新工要加强技术学习,顶岗考试要把好关;

发现锅炉的液位不知道在什么位置,及时用“叫水法”判断液位的位置;内操要盯紧表,听到报警声要立即查明情况;

班长在安排工作时要考虑操作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第215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7 页 共 265 页

三 某制氢装置锅炉给水中断导致干锅事故

1)事故经过:

2000 年 5 月 28 日 22:40 时,某制氢装置中压给水泵 P2003A 突然跳停,由于中压汽包 V2015 液位急剧下降,汽包液位从 50%下降到零液位只有5 分钟,操作人员在判断出泵跳停后,立即联系电工并派外操到现场检查,但是备泵无法启动。到22:44时中压汽包 V2015 的液位已下降至-6.5%,已呈干锅状态,为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当班人员经请示调度同意,启动紧急停炉按钮,随后制氢装置按紧急停工处理。2)事故原因:

根据电工检查结果,P2003A 突然跳停是因为 P2003A 现场电机开关柱进水锈蚀造成线路短路。而另一台中压给水泵 P2003B 检修结束后,运行部设备员安排制氢四班副班长将 P2003B 送电,制氢四班副班长安排外操去送电,外操由于工作忙而没有及时送电,并交班说明,而制氢四班副班长没有了解清楚,误将未送电的P2003B 当作备用泵交班,使得 P2003B 不在备用状态,造成 P2003A 突然跳停后,备泵P2003B 无法及时启动,导致中压汽包 V2015 的液位急降,这是引发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事故教训:

发生以上生产事故,更加提醒我们,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岗位交接班制度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实实在在的执行。

严格执行备用机泵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机泵维修管理制度。

要加强操作人员的 HSE 工作意识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对存在问题的跟踪检查的能力。

四 制氢原料烯烃含量超高

1)事故经过:

1999 年 2 月 2 日,锦西制氢装置由于富气装置生产波动,引起烯烃含量超高,导致加氢反应器超温,脱硫岗位降低预热炉炉膛温度,一小时后,生产恢复正常。2)经验教训:

勤保持与调度、富气装置联系,富气装置及时调整操作。发现 R301 床层温度高,联系调度,降量生产,降低 F301 出口温度。增加原料分析频次至原料合格时止。

第216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8 页 共 265 页

增加配氢量,使烯烃饱和。

原料烯烃超标要及时切换原料(丙烷)。

五 加氢剂不硫化,引起反应器超温

1)事故经过:

1997 年 8 月 11 日 17:30 某制氢装置 B 列造气系统点火升温,8 月12 日17:30开始投蒸汽,8 月 13 日 5:40 开始系统进行配氢还原,8 月 13 日15:40 投油,配氢氢气由重整氢改成 PSA 氢。18:30 开工压缩机从循环系统退出停运,系统开始提负荷、升压。此时B 列加氢反应器(R201)的运行情况未见异常现象,进料流量为1901kg/h,R201入口温度 284℃,上层床层温度为 281℃,下层床层温度为 283℃,出口温度为283℃。8 月 13 日 22:00R201 出口温度比入口温度稍有上升,入口温度316℃,出口温度为318℃。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 14 日 11:00,当时进料流量 3001kg/h,配氢流量1439Nm3/h,R201 入口温度 330℃,出口温度 331℃。但至 14 日 12:00,反应器(201)的出口温度比入口温度有了明显的上升,当时进料流量 3006kg/h,配氢流量1451Nm3/h,R201入口温度 329℃,上层床层温度 326℃,下层床层温度 329℃,出口温度341℃。此后R201出入口温差不断上升。14 日 17:00,R201 入口温度为 324℃,上层床层温度325℃,下层床层温度 328℃,出口温度 367℃。至 14 日 19:00,R201 入口温度323℃,出口温度达 411℃。至 14 日 19:50,发现 R201 下层床层温度已达 771℃,出口温度520℃,遂于20:10 将 B 列造气切断进料,进行循环降温。

2)事故原因:

技术原因:

该公司制氢装置加氢反应过程采用的是 T203 型加氢脱硫催化剂。其主要活性成份为 Co 和 Mo。一般来说加氢催化剂在使用前都需进行硫化,将Co、Mo 的氧化态转化成硫化态,以提高加氢活性。

但根据有关人员经验,认为可以不进行硫化步骤。其理由之一,使用这种催化剂的其它厂家也均未进行硫化。理由之二,因该厂制氢原料中硫含量极低,即使硫化,也会在进油后的运行过程中还原而失硫。因此,一致的意见是:不进行加氢催化剂的硫化。但据有关资料介绍,加氢精制型的 Co—Mo 催化剂如不经硫化,经氢气还原成金属形态,则会加剧烃类的氢解反应,引起床层超温。又据后来的试验和对催化剂的分析结果也能肯定在这种催化剂中存在着在临氢条件下能引起烃类加氢裂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第217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199 页 共 265 页

一个证据是9月 7日B列造气系统再次投油后对 R-201出口气体中的甲烷含量作了分析,4 天中出口温升由 6℃上升至 17℃,甲烷含量有 1.74%上升至4.94%。出口气体中如此高的甲烷含量说明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确实发生了烃类的加氢裂化(或脱甲基)反应。另一个证据是技术部委托抚顺石化研究院对这种催化剂做了分析,结果发现这种催化剂的酸度很大,表面存在着强酸中心。正是在金属和酸性中心的作用下,导致了氢解反应的发生。

导致这起超温事故的原因是:没有对催化剂进行使用前的予硫化。操作上的原因:

反应器 R201 的超温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出口温度的上升是早就被发觉了的。但容易引起错觉和麻痹的是温升不是发生在床层中,而是发生在反应器出口(测温点在出口管线上)。这样,就很容易被误认为出口温度指示失灵。但如果是仪表失灵,就不可能有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所指示的温度持续上升这种现象发生。而且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温度的核对和仪表的调校。所以在操作上一是缺少经验却又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二是责任心仍不够强。

催化剂的原因:

超温事件发生后对反应器内催化剂进行了处理。发现床层下的瓷环中有不少催化剂粉末积存。这些粉末有可能是由催化剂强度不够所造成,也可能是在氢气流下还原时催化剂发生体积变化所造成。由于这些粉末在瓷环层中分布的不均匀性,甚至造成局面的堵塞,使反应气流在通过瓷环层时流速不均,甚至有涡流或死角,引起局部物料停留时间过长,更加剧了温升的增大。所以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到超温后期,床层温度是正常的,与入口温度相比几乎没有上升,但出口温度却不断上升,正说明了反应主要发生在床层下部出口以上的瓷环层中。直到后期由于瓷环层温度过高,由于传热的效应使床层(下部)温度也有较大的上升,继而促进了这种加氢裂化反应在床层中的进行。最终导致了下部床层温度的集聚上升。

3)事故教训: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看到了在技术工作中的不足,对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还重视不够。如决定省略硫化步骤时,光考虑了其它厂家的经验,却未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去追究硫化的目的和作用,还不够谨慎。特别是 A 列造气系统投料试车成功后更认为不经硫化不会发生问题了。其实恰恰是忽视了 A 列和 B 列在开工过程中的不同之处。A 列开工时

第218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0 页 共 265 页

PSA 系统未投用,直到 A 列造气系统投油以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用重整氢配氢(总时间有 500 多小时)。虽然重整氢中硫含量不高,约在 8ppm 左右,但由于时间长,也完成了硫化的过程。而 B 列则不同,8 月 13 日 B 列造气系统投油时,PSA 已在正常运转,投油后即切换改用 PSA 纯氢气配氢,用重整氢的时间只有 40 多小时,所以无法完成硫化过程。正是这一点差别造成了两列造气系统试车的不同结果。所以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得到的重要的教训即是对技术上的问题必须认真了再认真,慎之又慎;制氢试车时,ARDS 装置也正进入紧张的试车阶段,各种工作纵横交错,各项管理工作未走上正轨,未充分落到实处,如当时管理人员对 DCS 画面的巡检等尚未作出规定,交接班制度也不够严格等。这起事故的发生正好反映了管理工作上的不足,也提示我们在加强员工技术学习、考核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员工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加强责任心的再教育。

六 下班之前忙升温,炉管烧坏酿事故

1)事故经过:

1998 年 4 月 19 日某厂制氢炉进入配氢配汽还原过程中,按运行部要求以50℃/h向集合管出口 800℃升温,因转化炉火咀堵塞严重,当班两操作工及一名副班长在外清火咀;到 0:00 时集合管温度仍在 550℃左右,距交班还有1 小时,班长提醒操作工,岗位人员于是调整火咀,至 0:50 集合管温度达到 700℃以上,炉子中部几根炉管颜色发白,又立即降温,造成几根炉管表面出现斑点。

2)事故原因:

未按操作规程执行升温速度,致使炉管局部严重过热。3)事故教训:

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操作;

班长在安排工作时要全盘兼顾。

七 操作不当,转化管损伤

1)事故经过:

转化炉是炼油厂 2×104Nm3/h 双炉制氢装置的关键设备,转化炉炉管内装填有Z402/Z405G 转化催化剂。单炉 60 根转化管,产氢能力为1×104Nm3/h,自开工以来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行。1995 年 10 月转化管出现第一根红管,至1997 年8 月先后有14跟转化管出现裂纹(下端 1~1.5 米处)、下尾管与转化管之间焊口开裂等事故,被迫卡

第219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1 页 共 265 页

管,直接经济损失达 220 余万元。原设计转化管的使用寿命为10 万小时,而该厂制氢装置 1/4 的转化管使用寿命只有 15000~20000 小时。

2)事故原因:

燃料组成差,因燃料热值低,控制火嘴前压力为 0.45MPa,转化管入口温度、3米点床层温度都低于设计值。为了保证转化气质量合格,必须相应加大转化炉下部的热负荷,才能控制出口温度在 750℃~760℃。

转化炉超负荷运行,由于柴油加氢装置耗氢量大于设计值,并且制氢装置原料配氢也采用自产氢(用量 400Nm3/h),造成转化管一直超负荷运行,1995 年、1996 年累计产氢 20884 吨,平均产氢量为 10310 Nm3/h,若除去处理事故时中断产氢的时间,实际产氢 11000 Nm3/h 以上。

多次开停车或停止进料,受原料、燃料、动力供应、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转化炉多次停止进料,仅 1995 年就发生 25 次中断产氢事故,累计时间69 小时。多次开停车或停止进料,使转化剂反复被钝化、还原,活性降低;转化管所承受的温差和应力大而且频繁,缩短了使用寿命。

提量过快,正常生产时转化炉升降温速度应控制在 30℃/h 以内,每小时提量不应超过满负荷的 20%。当装置发生事故,恢复进料后,由于加氢装置系统压力很快下降,急需氢气维持运行,往往迫使制氢装置提量过快,造成转化管温度急剧下降。3)事故对策:

作好催化剂装填工作,为保证物流在各管内均匀分布,每根管必须按照“等重量、等高度、等压差”的原则装填催化剂,并分层测定压差,及时校正,要保证各管总阻力和轴向阻力分布相同,压力降偏差在 5%以内。

调整转化炉操作温度,上 3 排喷头扩孔,将上 3 排火嘴喷头进行扩孔,孔径由3mm扩至 4mm,加大燃料流量,提高上床层温度,从而控制较低的出口温度,保证转化气质量合格。

提高水碳比,由于苯菲尔溶液再生温度低(仅 98~100℃,设计值为115℃)影响了再生效果,吸收 CO2 降低,致使后续的 CO2 甲烷化反应器经常出现超温。水碳比提高到 6.0 后,苯菲尔溶液再生温度可达 105℃,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转化管温度分布调整;

燃料系统技改及建议,由焦化天然气入装置线上引一管线与燃料线相连,当燃料压

第220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2 页 共 265 页

力低或停燃料时作备用线。

严禁大幅度提量,发生事故恢复进料时,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允许提量过快。保证脱硫效果,富气脱硫装置操作波动时,焦化天然气中硫含量常达到2000ppm,1997 年 7 月 11 日曾使制氢脱硫反应器(R-303/1.2)发生硫穿透。为保证脱硫效果,将闲置的氧化锰反应器(R-302)装入 KT-3 脱硫剂投入使用,R302、R303/1.2 可以串联、并联切换使用,保证脱硫效果,减少对炉管的腐蚀。

火嘴改型,火嘴喷嘴条形孔易堵塞,将孔改为直径 6mm 的圆形孔,现已更换20个,试用情况良好,拟全部更换为圆形孔火嘴,避免火嘴堵塞,保证炉膛温度均匀使转化管受热均匀。

更换转化管材质,1997 年 8 月将 10 根出现裂纹和严重损伤的HK-40 离心浇铸转化管更换为杭州大通炉管制造公司制造的 HP-Nb 管,材质为Cr25Ni35Nb。其设计性能优于HK-40 管,且投资较少。

八 燃料带柴油,炉管烧穿生产停

1)事故经过:

1992 年 11 月 2 日上午 9:00, 仪表工修完加氢低分罐D104 沉筒后与岗位操作员打招呼说修好了. 操作员××没到现场检查玻璃板的实际液位与沉筒指示是否相符。12:00 操作员巡检时发现容-104 满,制氢岗位发现转化炉 F302/1 烟囱冒黑烟. 迅速告诉班长. 班长要求转化岗位加强燃料分液罐脱油. 但此时柴油已经进入F302/2燃料管线.炉膛内烟雾浓浓,迅速关闭东头燃料阀, 但温度仍上升至 1050℃, 至17:00 转化炉东头温度上升至 1100℃, 看火孔冒火, 运行部估计是转化管破裂. 于是停工. 共12根炉管烧坏.

2)事故原因:

低分罐容-104 沉筒失灵, 造成燃料带油;

岗位操作员责任心不强, 未校对沉筒是否修好;

领导对隐患重视不够, 此沉筒失灵已反映多次;

处理不及时, 岗位操作员素质低.容-104 满后, 未关压控截止阀. 使柴油继续流入燃料线;

判断事故的能力较差和经验不足.

3)事故教训:

第221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3 页 共 265 页

仪表校完表后,操作工要到现场检查和核实一次仪表的准确性。巡回检查不能走过场。

操作工的责任心要加强。

加强对职工的技术素质培训,对一些关键部位,应制定事故处理预案,以提高操作工的事故处理能力。

九 校表不开引出阀,开工水泡催化剂

1)事故经过:

1999 年 6 月 4 日某厂转化炉开工过程中,转化炉配汽后,分水罐液位满,水带入制氢循环机,再进入转化炉,使床层温度下降几十度。

2)事故原因:

分水罐液位一次表在仪表工校表后,上、下引出阀没有及时投用,造成二次表无显示;

配汽后现场玻璃板没人盯;

内操经验不足,转化炉床层温度突然下降几十度还不知道原因;班组在开工时人员组织上不得力。

3)事故教训:

仪表工校完表后,操作工要到现场对一次表的准确性进行核实,并检查一次表是否投用;

转化炉配汽时,分水罐液位玻璃板现场要有专人盯,液位起来后及时投用液控;开工过程中运行部、班组要有得力的人员对关键步骤把关;人员组织上分工要细,责任要明确。

十 阀门未关串入蒸汽,催化剂水合造成粉碎

1)事故经过:

1989 年 5 月 13 日,某厂检修 5 天后开车。15 时 30 分,辅锅点火。14 日6时,中压蒸汽管网升至 3.8MPa,操作人员在现场发现转化炉前蒸汽响声异常,即再次去关中压蒸汽管线往转化炉的两个截止阀(实际已关严)10 时 30 分,再对转化系统充氮气置换后充压至 0.3MPa。点火前有关人员再次检查转化炉各有关阀门,但未发现辅锅至转化炉蒸汽线上到放空器的两个截止阀未关。16 时 20 分,炉前放空响声增大,并发现转化管上部法兰烫手,一段炉触媒 1~3 米处的温度 118~125℃,因此判断转化炉催化剂已漏

第222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4 页 共 265 页

入蒸汽。为防止蒸汽继续漏入系统,当即将转化系统压力用氮气充至0.5~0.55MPa,一段炉点火进行氮气循环升温至氨分解,见炉前蒸汽放空异常,即到现场详细检查,才发现两只截止阀处于全开状态,关闭这两个阀后,放空才消失。5 月 16 日 3 时,转化炉投油 20m3/h,蒸汽 80t/h,转化管压差上升至0.5~0.6MPa,已不能再继续生产,因此厂里决定停车。停车后发现转化管6 米以上的催化剂因水合反应已基本粉碎。经更换全部催化剂后(23 吨),于 24 日恢复生产。这次事故造成停产9 天。

2)事故原因:

辅锅升压前没有将辅锅至转化炉蒸汽管线放空器上的两只截止阀关闭,致使升压时中压蒸汽经放空器排放不了,串入转化炉管,造成催化剂水合长达18 小时;这两只截止阀不是原设计配置的,是改造时加的,由原来两个阀门各不相通单独放空改为共用一条线放空。更换后未能针对工艺、设备修改有关规程和操作法并向有关人员交底,以致大多数都不清楚两只阀的相互关系和使用注意事项,当发现蒸汽放空异常时,根本未意识到两只阀处于开启位置,而多次去关其它阀门。十一 原料质量变差,转化催化剂中毒结炭

1)事故经过:

1991 年 6 月 10 日,某厂发生转化催化剂中毒结炭事故,合计停工8 天,更换催化剂 34.7 吨。直接经济损失 110 万元。

5 月 31 日,年度大检修后恢复生产。6 月 5 日 8 时,出现终脱硫含量超标(指标≤0.2ppm,实际 0.27ppm),经调整工艺参数后恢复正常。6 月9 日8 时,转化炉3米处温度、炉管压差和工艺气中甲烷均呈上升趋势,虽立即减了负荷但仍未见好转。10日7时 30 分,终脱硫硫含量再次超标,且高达 0.73ppm。10 时30 分,终脱硫硫含量上升至2.50ppm,严重超标。此时,转化炉出现 19 根炉管变红,炉管压差由0.22MPa 急剧上升到 0.249MPa。紧急停工进行检查,发现转化炉炉管上部 3 米呈不同程度结炭。2)事故原因:

提供原料的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常二线和常顶之间的跨线上,没有及时加盲板,使常二线组分漏入石脑油中,引起石脑油质量恶化。

在正常石脑油加氢工艺条件下,钴钼催化剂对高沸点的硫化物是脱不掉的,这是导致终脱硫超标和转化炉转化催化剂硫中毒以及产生高级烃热裂解结炭的主要原因。

第223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5 页 共 265 页

3)事故教训:

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某厂由于石脑油质量引起转化炉结炭事故,已是第三次。这次事故发生前 9 天中,某厂对石脑油进行分析,其干点时有超标。但由于对严格控制某厂用石脑油干点指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十二 配汽阀反馈杆折断、催化剂结碳

1)事故经过:

2002 年 9 月 6 日,13:00 锦西制氢装置因 F302/1 配汽阀反馈杆折断,造成配汽中断 8 分钟,开配汽副线阀处理后,发现 F302/1 压差增大,判断催化剂结碳,22:00停进料,用蒸汽消碳,但效果不明显,9 月 8 日换剂。

2)经验教训:

加强监盘,对重点部位、重要参数监控要及时准确。注意观察转化炉进炉和出炉压差。

十三 制氢转化催化剂硫中毒

1)事故经过:

2000 年 4 月 15 日,锦西制氢装置因原料总硫高,转化催化剂发现中毒现象,转出甲烷上升,并有部分结碳。脱硫将 R302 带入系统,提配氢、配气量,提高转化入口、床层、出口温度,降低进料量,产氢保持 8500Nm3/h,运转至18 日,转出甲烷由7.8%降至 2.9%,生产转入正常。

2)经验教训:

转出甲烷超标,适当提高转出温度。

如提温后转出甲烷仍居高不下,应及时查找原因。

加强分析,原料不好及时降量处理。

原料不合格,要及时更换原料。

十四 锅炉给水换热器内漏,装置多次停工

1)事故经过:

EA1013 换热器是某芳烃厂制氢装置锅炉给水换热器,其管程介质为变换气,成分为CH4、CO2、CO、H2 等,壳程介质为公用工程来的锅炉给水。1990 年投用以来,平均每年需停车 2 次对其精心检修,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内漏。后经该厂机动科与运行部商定,将 EA1013 前段更换,根据制氢装置的生产工艺情况,将

第224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6 页 共 265 页

管子和管板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但该换热器运行 9 个月后,检查中又发现前段有108根管子和管板间发生泄漏。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换热器泄漏率已达15%以上。由于EA1013 换热器内漏。导致高压的壳程介质锅炉给水漏入变换气中,一方面增加了后序工艺三级水分离的强度,负荷高时造成分离能力不足,日积月累,内漏渐渐加大,常常被迫停车消缺,增加装置非计划停车次数。另一方面,大量的锅炉水漏入变换气中,也造成装置能耗物耗上升。

2)事故原因:

该换热器的管程与壳程最大压差为 5.7MPa,压力冲击大;锅炉给水水质不好,如 PH 值偏低等,部分锅炉水残存在换热器间隙中,造成换热器局部腐蚀,引起管子腐蚀穿透;

换热器在胀管时,质量不过关,管子和管板留有间隙。3)事故措施:

确保 EA1013 不受压力冲击;

监控锅炉水水质;

设备制造及其改进。

十五 转化炉看火孔内保温掉,停炉处理

1)事故经过:

1997 年 8 月 21 日 16:50,某制氢装置检查发现炉 F201/2 一层平台南侧端墙处,一块约 1.5 平方米的耐火陶纤毡整块脱落,致使此处炉墙外壁铁板超温变形。炉F201/1紧急开工,23:00 开氢压机氮气循环,22 日 15:00 配汽配氢,8 月23 日9:50 炉F201/1进油,同时停炉 F201/2 处理。炉 F201/1 开工后,发现端墙陶纤毡与耐火砖接缝处间隙变大并翘起。部分耐火砖脱落,但由于外墙上还有一层保温毡,所以当时未对生产立即造成威胁。10 月份保温毡脱落,13 日紧急开炉 F201/2,15 日投油并停炉F201/1。2)事故原因:

制氢装置炉 F201/1、炉 F201/2 近两年进行了炉墙改造,在施工中侧墙主体采用了保温砖结构,看火孔采用了整块陶纤毡结构。由于保温砖和陶纤毡膨胀系数不同,在炉开、停工过程中发生相对位移。并且整块陶纤毡与墙面无固定钉,贴着力不够。3)事故措施:

停炉后,对陶纤毡用固定钉进行了加固处理。

第225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7 页 共 265 页

十六 某制氢装置 PSA 生产事故

1)事故经过:

2000 年 4 月 11 日 2:50 时,PSA 的 KS7704D 弹出报警,经当班人员检查为该程控阀卡在全开位置,操作人员及时切出 PSA 的 D 塔,但在切塔过程,PSA 程序乱,造成PSA中工业氢回零以及脱附气全量进入转化炉燃烧,于 2:55 时,外操发现转化炉底及炉顶已着火,为了保护转化炉及炉管,当班人员请示值班及调度后,对装置进行紧急停工。2)事故原因:

造成程控阀门 KS7704D 卡在全开位置的主要原因是油路堵塞,造成程控阀门无法正常开关。

PSA 程序仍有缺陷,当系统压力紊乱,不能及时选择切塔时机切塔时,容易造成脱附气全量进炉,从而使得转化炉炉膛正压,这是造成转化炉底及炉顶着火的主要原因,也是本次事故的起因。

制氢装置处于开工初期,当班操作人员对PSA的操作仍至整个装置的操作仍不熟悉,没有处理 PSA 事故的经验,是本次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3)事故教训:

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组织操作人员对此次事故进行学习、分析,制订相应的处理预案。

要求成都华西所优化 PSA 运行程序,并制订出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职工操作技能培训,并认真组织职工进行反事故演练,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确保将事故消灭在初发状态中。

加强 HSE 学习,认真落实工作危害因素分析,提高职工危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十七 凝结水带轻油,焊工点试引大火

1)事故经过:

1989年4月26日, 某制氢装置在更换转化炉配汽阀时, 由于腐蚀严重螺栓拆不动,需动火处理。安全员到现场察看后, 认为不具备条件,没有开火票。下午维修人员找主管施工的设备技术员开火票, 经领导签字后开始动火。16:00 安全员外出有事回来,赶紧命令维修人员停止动火, 将管线放空阀打开,放出的凝结水有油花,与运行部商讨处理对策.16:10 维修人员焊工用关小的焊枪点试凝结水, 迅速引起大火, 火苗达两米

第226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8 页 共 265 页

多高。经运行部奋力抢救,两分钟后熄灭。 制氢配汽部分仪表管线烧坏。2)事故原因:

管线内有存油, 管线吹扫不干净;

青工对现场的危险性认识不够;

火票管理存在问题;

看火人失职。

3)事故教训:

停工吹扫不能留有死角;

建立停工吹扫档案, 做到有账可查;

检修人员安全意识非常差, 应加强对检修队伍的安全教育;严格把好火票的开票、审票关;

安排一些责任心强、懂岗位流程的操作员看火。

十八 法兰未紧固,开阀引大火

1)事故经过:

1987 年 6 月 23 日 13 时 40 分,某炼油厂合成运行部发生爆炸火灾事故,11人被烧伤,其中 1 人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他均轻伤。6 月 22 日,合成运行部制氢装置计划检修已结束,进入开工阶段。15 时40分,维修工人拆除了进装置燃料管线上北侧的一个盲板。接着,他们又开始拆除该管线上南侧的一个盲板。当盲板抽出,法兰尚未紧固时,合成运行部操作工误认为法兰已装好,便将进装置燃料管线上北侧阀门打开。该管线南北两侧相通,0.29MPa 燃料从南侧尚未装好的法兰处喷出。虽然这名工人当即发现并关闭阀门,但燃料已经扩散,遇工作中的直流电焊机火花引燃,发生空间爆炸,致使在现场工作的多人烧伤。2)事故原因:

操作工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按《安全技术规程>规定:“在装置进料前,要改好流程,开始进料时,操作员要及时沿进料流程认真检查一遍,严防跑、冒、串”的要求执行,而是麻痹大意、违章操作,盲目开阀所致。

运行部领导对开工组织不严密,互相不通气,缺少工种间协调统一,安全措施不落实。在管线复位工作未完成,现场动火未结束,检修人员未撤离的情况下,就提前开阀引燃料,终使事故发生。

第227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09 页 共 265 页

十九 条件不足急点火,违章操作炉膛爆

1)事故经过:

1985 年 5 月 4 日 3 时 45 分,某厂转化炉 B 室在点火烘炉时,发生炉膛爆炸。炉膛耐火砖部分震落,炉墙西侧向外凸出变形(最大 441mm)中间6 根300×295 工字钢立柱随炉墙弯曲变形,与炉顶接口处的连接螺栓拉断。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65万元,拖延开车时间 8 天。

5 月 3 日 19 时 30 分,运行部主任根据全厂安排,布置4 日零点班点火烘炉,并由生产副主任在运行部指示本中作了书面指示。零点班接班后,作了点火准备,并通知化验采样分析。化验分析工只对 A、B 两室中的 A 室分上、中、下采了样,并于2 时05分报出了炉膛上、中、下分析数据报告单。操作班长以为是两室数据合写在一起的,即盲目点火。点火时,他们发现有部分烧嘴阀门处于开的位置,但未引起重视,只是随手关上。直到 3 时 45 分,先对 A 室大烧嘴点火成功,随即转身对B 室第一排7 号大烧嘴点火。当火把刚接近风门处,便发出猛烈的爆炸。

2)事故原因:

点火前,没有认真检查各烧嘴阀门和燃料气管线阀门,以及烟道气挡板的开关状态,并加以确认。事故后仍发现 B 室有 10 个阀门没有关闭;

没有按程序要求,先启动燃料系统,建立炉膛负压及置换后,再采样分析确认合格后才能点火。而是在点火过程中才发现燃料系统总阀门未启动,启动后又没有重新取样分析,便点火;

取样应分 A、B 两室,各采上、中、下共 6 个样进行分析。当化验只报出3个数据时,就误认为是代表 A、B 两室,实际上只分析了 A 室;

当启动燃料系统后,液化石油气通过没关严的阀门,经阀门进入了炉膛,没有经过良好置换,形成爆炸性气体,而报出的分析数据又没有代表性。这样点火,必然造成炉膛爆炸。

二十 某运行部制氢装置中变气爆燃事故

1)事故经过:

2000 年 10 月 8 日 11:45 时,某制氢装置 E2002 管程出口管线三通(Ф500×15)底部突然爆裂,2.5MPa、195.4℃的中变气从爆裂处喷出,引起爆燃事故。经过调查,事故发生前,装置操作平稳,正常供氢,石脑油进料量为7.387t/h,进

第228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0 页 共 265 页

天然气为 2500 m3/h,转化炉入口温度为 500.4℃,配汽量为70.6 t/h,低变入口温度为 195.4℃,氢气产量为 37261m3/h,装置负荷为 75%。至11:45 时E2002 出口管线三通突然爆裂,由氢气(45.6%)、甲烷(3.2%)、水蒸汽(40.0%)、CO 及二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大量喷出,引起爆燃,并引起附近的轻石脑油泵P2001B 发生着火燃烧。爆燃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立即报火警,同时切断装置进料进行紧急停工处理,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选材不合理。转化炉出口至中变反应器出口管线为铬钼钢材质管线,E2010管程出口后管线为不锈钢材质,E2002 管板为不锈钢材质,已考虑到碳酸腐蚀问题,唯有低变反应器出入口管线采用碳钢材质,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该段管线很难避免受稀碳酸腐蚀而减薄。

E2002 壳程除氧水从壳程底部进入,与 E2002 管程出口的中变气换热,在管程出口易产生管壁效应,在 E2002 管程出口三通附近管壁内形成稀碳酸,使三通底部受冲刷腐蚀,导致该部位严重减薄。

3)事故教训:

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对类似的管线、三通、弯头进行测厚检查,安装在线测厚盒,定期检查。

对 E2002 管程出口三通和与三通相连到两端弯头间 6 米直管段进行更换各材质升级为不锈钢材质;对 E2002 管程出口不锈钢三通底加防冲板,防止冲刷破坏。对工艺操作参数进行调整,提高 E2002 管程出口温度,抢修后按调整后的工艺参数进行生产。

二十一 气密不小心,摔得人马仰翻

1)事故经过:

1995 年 4 月 15 日某厂制氢加班气密,15:30 ××在 R302 底部平台上对出口法兰进行气密检查,15:35 检查完后起身时,右脸撞在反应器底部出口卸料口法兰上,所戴眼镜钩刺破右耳耳缘,人昏迷后从 2.4 米高(距地)的平台坠落, 右脸擦伤, 送医院治疗.2)事故原因:

对周围环境状况有些麻痹大意,虽然有平台,但身体探到平台外,人的重心外移,实际上已经是高处作业了,没有系安全带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第229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1 页 共 265 页

平台有两米多高没有防护栏杆。

3)事故教训:

凡高空作业均要系好安全带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高处平台防护栏杆要完善;

气密时, 应安排两人一组,做到相互照顾;

运行部主管人员安排工作前要交清安全事项。

二十二 进反应器不办许可证,检修作业把人伤

1)事故经过:

1992 年 3 月 21 日,某厂合成氨装置按计划进行年度大修。氧化锌反应器于当日降温,氮气置换合格后准备更换催化剂。3 月 22 日对氧化锌反应器工艺及氮气线加盲板与系统隔离。25~26 日用自流法从氧化锌反应器下部卸催化剂。27 日因催化剂结块严重,卸催化剂受阻,办理进塔罐许可证后进入疏通。从 3 月 28 日~4 月1 日止,氧化锌反应器白天连续作业,均未办许可证,运行部因此产生了麻痹思想。4 月2 日。开始装填催化剂,8 时 30 分,在 3 名职工监护下,一助理工程师在没办理进塔罐许可证的情况下,攀软梯而下,突然从约 5 米高处掉入反应器低。监护人员立即佩带氧气呼吸器下去,8时 40 分将其救出,造成头部右颅骨损伤。

2)事故原因:

3 月 22 日氧化锌反应器的工艺、氮气管线加盲板与系统隔离。23 日根据工艺需要通知检修拆掉已加上的氮气线盲板。并要求催化剂卸完后重新加上,但催化剂卸完后没及时加上盲板;

4 月 1 日下班前,运行部怕下雨将人孔用塑料布罩上,下部卸料孔把上挡板,氮气阀门不严,造成空气不流通内部缺氧;

3 月 28 日~4 月 1 日,各工种下反应器作业均未办许可证。当时作业时,安全人员不在场,虽有 3 人监护但安全措施不完善。

第230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2 页 共 265 页

第四节 本装置主要有害物介质(易燃易爆、有毒)的有关参数一 装置内有害介质

1 品名:氢

别名:氢气 分子式:H2 分子量:2.0162

理化性质:气体比重 0.070 熔点-259.18℃ 自然点400℃汽化热454.3kJ/Kg 爆炸极限 4.1_74.2% 最小引燃能 0.019mJ 燃烧热值119.74KJ/g最易引爆浓度 24%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32.3% 产生最大爆炸压力726kPa蒸汽压-241℃时为 1013kPa 临界温度-239℃ 临界压力 1297kPa

危险特性: 无毒,无腐蚀性。氢气气体或气化液态氢可能置换空气,从而导致窒息。吸入氢气后会导致瞌睡和假声。若液态氢与皮肤接触,接触部位会失去知觉,发白,并且有严重的冰冻感。 氢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本品比空气轻。在有限空间内氢气易上升至顶部或停滞在某处不易自然排除,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急救处理:若有人呼吸了氢气,需供给大量的新鲜空气。若停止呼吸,使用氧气呼吸器或进行人工呼吸。若身体因接触液态氢而冻僵,需用大量的冷水冲洗。不可擦拭,用消过毒的绷带敷上。应使受伤人员俯卧,并保持暖和,送至医护室治疗。若有昏迷的危险,应使病人侧卧。

2 品名:硫化氢

分子式:H2S 分子量:34.08

理化性质:气体比重 1.1906 熔点-85.5℃ 自然点260℃汽化热548.5kJ/Kg爆炸极限 4-44% 沸点-60.4℃ 燃烧热值 14.7 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08kPa。有恶臭(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和乙醇,有剧毒,能与许多金属离子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化物,能使铜等表面发黑,与强氧化剂起猛烈的反应发生爆炸。

危险特性:具有恶臭味的剧毒气体,硫化氢的毒性作用特点是浓度越低对呼吸道及眼部的局部刺激作用越明显,当高浓度时,则引起颈动脉窦的反射作用,使呼吸停止。更高浓度时也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中毒死亡。它是易燃可液化的气体,在空气中不易扩散,特别是在下水井中、地沟中往往存在有硫化氢。急救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

第231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3 页 共 265 页

呼吸(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吸氧,在病情未改善前人工呼吸不可轻易放弃,除使用强心剂和呼吸兴奋剂外,有抽搐时可注射安定等。眼损害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再用 4%硼酸水冲洗眼并滴入无菌橄榄油。醋酸考的松滴眼可防止角膜炎。防护措施:进入可疑作业环境前,可放入小动物观察有无硫化氢中毒现象。进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防护,作业工人要戴防毒面具,身上缚以救护带,并准备其它救生设备。有条件时工作场所安装自动报警器,对接触硫化氢工人进行中毒预防及急救知识教育。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排气。有眼、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不应接触本品。

3 品名:二硫化碳

分子式:CS2 分子量:76.14

性 状:淡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极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露光易变质,生成棕色絮状沉淀,臭味增强。能溶于乙醇和醚,不溶于水。理化常数:比重 1.26 熔点-110.8℃ 沸点 46.5℃ 闪点-30℃自然点90℃爆炸极限 1.3—50% 蒸气压 53.3kPa 燃烧热值 1032KJ/g 最易引爆浓度7.5%产生最大爆炸压力的浓度 7.0%产生最大爆炸压力 765kPa

危险特性:有毒。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和胃肠道亦可少量吸收。短时接触高浓度 CS2 蒸气可引起急性中毒。轻者类似酒醉,出现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及精神失常症状。严重者先强烈兴奋,即而出现意志丧失,甚至死亡。液态CS2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后会导致灼伤、麻木甚至发生水庖。本品遇火星、明火极易燃烧爆炸,遇高温(90℃)、氧化剂有燃烧危险。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放出SOX烟雾。本品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经高速流动冲击、激荡后可因静电火花而引燃爆炸。急救处理:对急性中毒患者采取一般急救措施、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立即转移到新鲜空气处,皮肤污染应立即清洗,24 小时内多饮茶水或用高渗葡萄糖滴注,增加二硫化碳从尿中排出,重症用甘露醇、山梨醇促进毒物排出和防止脑水肿。浓度昏迷可用冬眠疗法。

防护措施:在贮存和运输中,需用“水封”,以防止二硫化碳逸散于空气中,严格遵守防火,防爆规定。做好废气废液中二硫化碳回收工作。参加生产者应有专用工作服、胶鞋及乳胶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在检修或特殊情况下应戴用活性炭过滤式口罩。4 品名:CO

第232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4 页 共 265 页

分子式 CO 分子量 28.01

理化性质:相对密度 0.91(0℃) 熔点 -199℃ 沸点191℃蒸气压 1013kPa(-161℃) 2026kPa(-149.7℃)

爆炸极限 12.5—74.2%(体积) 自燃点 610℃无色气体,有极微弱的臭味(与大蒜相似)。不易液化和固化。燃烧时火焰呈蓝色,与氧燃烧时容易发生爆炸,是煤气和水煤气的主要成分,用于燃烧发热。危险特性:空气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半小时为 100mg/m3;15—20 分钟为200mg/m3。在上述条件下反复作业时,两次作业间隔须 2 小时以上。CO 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和血液外的某些含铁蛋白(如肌红蛋白、二价铁的细胞色素等)形成可逆性的结合。

急性中毒可分为三级

1)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颞部压迫及搏动感,并可有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或心悸、四肢无力等,甚至有短暂的昏厥。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迅速消失。

2)中度中毒除上述表现外,初期尚有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苍白,随中毒加深而呈樱红色,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进入昏迷状态,如及时抢救,可很快苏醒,一般无明显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3)重度中毒除具有中度中毒的全部或部分症状外,患者可进入不同程度的昏迷,持续几小时甚至几昼夜,往往出现瞳孔缩小,牙关紧闭,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和病理反射。常伴发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可出现高热、惊厥、白细胞增多,血糖升高、糖尿、蛋白尿等,皮肤粘膜可呈樱红色或苍白、紫绀。急救处理:一旦发现急性中毒患者,应立即使其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领口,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一般轻度中毒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恢复。重度中毒者应及时抢救,如呼吸停止应做人工呼吸,直至医务人员到达,到医院后采取综合治疗,给氧,使用呼吸兴奋剂、能量合剂,冬眠,防治肺水肿、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用高压氧舱可有效地纠正缺氧和促进碳氧血红离解,加速CO排出。

防护措施:改善生产设备,产生 CO 的地方要加强通风,使用CO 的锅炉,输送管道和阀门要经常维修,防止漏气。经常测定运行部空气中 CO 浓度,有条件者可用CO自动

第233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5 页 共 265 页

报警器或红外线 CO 自动记录仪。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入CO 高浓度环境,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如供氧式防毒面具、CO 防护口罩,并要求操作时有监护人,携带安全绳以便及时抢救。普及 CO 中毒急救知识,加强自救、互救和使用防毒面具的训练。就业前、就业后定期体检。有明显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严重贫血,妊娠妇女、未成年人或老年人均不宜在高浓度的 CO 岗位工作。

5 品名:二氧化碳

分子式 CO2 分子量 44

危险特性:二氧化碳气体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会因缺氧而导致窒息。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 0.5%。二氧化碳在量上的浓度超过 10%,几分钟内可能致命。急救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吸氧,防止呼吸困难或停顿。打电话通知医生。

6 品名:氮气

分子式:N2 分子量 28

危险特性:若封闭空间里的氮气体积浓度超过 84%,人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开始窒息。吸入 100%的氮气将立刻导致昏迷,若不及时救助,可能致命。急救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吸氧,防止呼吸困难或停顿。打电话通知医生。

7 品名:羟基镍

分子式 Ni(CO)4理化性质:若含有 CO 的气体用于加热含有金属镍的催化剂,在50℃到100℃的温度范围内,将会形成羟基镍。

Ni+ CO= Ni(CO)4羟基镍一般是气态的,但是室温下的液态羟基镍是剧毒的。温度高于150℃时,羟基镍分解为其成分,即:金属镍和 CO。应尽可能快的越过危险的温度范围。危险特性:形成羟基镍时不仅会去除催化剂中的镍,降低催化剂的活性,更有严重的中毒危险。吸入或接触气态或液态羟基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中毒的初始症状是头痛,眩晕和恶心。这些症状和 CO 中毒的症状相同。一般在室外待一个小时症状就会消失。后期症状在 24 小时内会出现头疼,恶心,失眠,胸闷,情况严重时会精神错乱。

第234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6 页 共 265 页

羟基镍的最高允许浓度为 0.001PPm,超过允许最高浓度,各种浓度的毒性影响取决于在该浓度下时间的长短及测定值。下表是控制羟基镍危害的建议浓度。若排放可能含有羟基镍的气体,应频繁测量,以保证工作区域内不会聚集危险的羟基镍浓度。若已经超过羟基镍最高允许浓度,应提供呼吸保护。状态 羟基镍浓度正常允许浓度 小于0.001PPm

需要呼吸保护 大于0.001PPm

立刻停止作业 0.003PPm

急救处理: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严密观察呼吸功能。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吸氧,防止呼吸困难或停顿。打电话通知医生。

二 装置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性质:爆炸范围、闪点、自燃点1

名 称

沸点

自燃点

(℃)/组别

闪点

爆炸极限V%

状态火灾危险下限 上限性类别1 H2 -253 400 4.0 75 气体甲A2 燃料气 650~750 3 13 气体甲3 H2S -60.4 260 4.3 45.5 气体甲4 SO2 46.2 90 -30 1.3 5.0 液体甲B5 CO -191 610 12.5 74.2 气体2 本装置污染物主要排放部位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 排放部位 控制方法烟气 F-2001 F-2002

环境作业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天然气 R-2002 后放空,放火炬

环境作业规程岗位操作规程中变气 D-2006 后压控放火炬 环境作业规程

第235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7 页 共 265 页

第五节 防洪涝预案

一 目的

为防止洪涝袭击造成装置停工、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特制订本预案。

二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洪涝季节时蜡油加氢、汽柴油加氢及制氢装置区域。三 风险分析

洪涝的危害对房屋和其它建筑物造成结构性的破坏,毁坏树木和庄稼,长时间的断电导致生产装置的停工。

四 应急准备

1 洪涝来临前准备

1)接到公司上级有关部门的紧急通知,在洪涝来临前的72 小时应做好如下工作:2)生产部的应急领导小组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密切注视洪涝情况,

3)随时掌握洪涝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将有关的气象信息、洪涝警报传达到运行部所有的员工,以便做好充分准备。

4)准备必要应急设备,包括:备用电源、交通及运输车辆及其它应急工具等。4.1.3贮存铁丝、编织袋、沙石、铁锹、绳索、应急灯、手电筒等应急物资。5)保证通讯联络设备电话、手机、传真等畅通;

6)准备医疗支持设备:担架、夹板、氧气、急救箱等;7)对各种临设建筑进行必要加固。联系施工单位(装置维保人员)对临设设施用48岗位操作规程氢气 PSA

环境作业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尾气 PSA

环境作业规程PSA 岗位操作规程污水 锅炉排污

废渣 加氢,脱硫,转化,中变催化剂

第236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8 页 共 265 页

钢管固定成网状,地面设置地锚点,用四股4mm 的 8#钢丝和锚固点连接牢固,现场材料应妥善存放。

8)现场所有的小设备和工具应移入库房。工地上的设备、工具放入仓库,大型9)设备应进行防风处理。

10)危险化学物质应放置在能抗洪涝破坏的储藏点,并做存放清单。11)洪涝来临时提前 8 小时拆除现场施工临时脚手架上的不牢固构件;走道木板绑扎牢固,移除脚手架上堆放的周转材料。

12)装置内周围的排水沟随时保证畅通。

13)检查一次电气设备、确保漏电保护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洪涝来临前8 小时关闭所有电源。

14)所有车辆加足油料,以防风后加油站关闭。

15)准备好对照表,并组织有关方面的合适人选来管理对照表的使用。2 洪涝撤离准备

1)注意收听当地媒体的洪涝预警,由 HSE 经理根据洪涝发展情况适时向发出避灾疏散的指令。

2)所有工作人员按疏散计划的要求,执行应急组人员的指令。3)配合当地政府勘察撤离路线。

4)执行生产部的事故预案程序,装置紧急停工处理。5)提前4小时将所有员工由班长清点人员后按班组上大客车,疏散到生活营地待命。6)撤离时按职责带走重要资料、文件及计算机。

7)收集食用水、食物、衣物和其它应急物品。

8)按预定的路线撤离。

3 应急响应

1)做好紧急停工的准备,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故。

2)继续监听洪涝的预报和警报。

3)洪涝侵袭期间按班组为单位管理,所有人员不得暴露在外,班长根据装置的实际情况及时下达紧急停车指令并汇报生产指挥中心.

4)任何人不得外出或在道路上行车,以防被洪涝刮走的物品击中。5)打开卧室的门以防在室内发生真空效应损坏窗户。

第237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第 219 页 共 265 页

6)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手机必须 24 小时开通,保持联系。7)洪涝侵袭期间各班组班长 24 小时轮流巡检,发现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8)当风眼来临时将会应得很平静,但很快情况会降至最坏。因此,不要以为洪涝结束了而外出。

9)监听洪涝预报讯息直到发出洪涝结束信号。

4 应急恢复

1)一直待在室内,直到发布“洪涝结束”命令,或正式接到当地授权组织的“安全”通报后,方可外出。

2)继续收听当地政府通过广播和电视发布的指令和建议。3)各班组清点本班组员工有无失踪、受伤害等异常情况,如有立即向上级领导和HSE有关部门汇报

4)报告供水管线的损坏情况。

5)由于此时的消防水压可能不足,因此要特别注意防火。6)远离河边,直到潜在洪水的危险消失。

7)避开散布的罐头盒、木材碎片,以防被其上的锈钉扎伤。8)在危险区域工作时应穿着适当的安全防护服,使用适当的设备。9)洪涝后,应监听有关可能发生疾病情况的公共卫生健康方面的警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必要时进行接种疫苗。

10)检查冷冻食物是否已腐败,避免食用由于停电而变质的食品。对食用水进行消毒。

11)在洪涝发生过后,建筑物,设备或者水电气一类的公用设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这类设施在重新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

12)清理装置内洪涝带来的杂物。

第238页

第220页原料气

燃料气

燃料气

去燃料气

至放空罐

至除氧器 除盐水至大气

PIC-2004

FIC-2001

FIC-2004

HIC-2003

F-2001

R-2001

R-2002A R-2002B

FIC-2007

LIC-2004 LIC-2005HV-2012

HV-2011A HV-2011B

HV-2009A HV-2009B

HV-2004A HV-2004B烟

E-2006

HV-2001 TIC-2002A HV-2002

TIC-2002B

D-2008

D-2007

PIC-2001

R-2003

E-2002 E-2003

E-2009

E-2010

D-2009来

至D-2009

LIC-2009

D-2003 D-2004K-2003A K-2003B

K-2002A K-2002A

PIC-2002

LIC-2001

第六节工

第239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页 共 265 页

外送蒸汽

中变气

燃料气

燃料气

蒸汽

净化水出装置

中变气至PSA至放空罐

FIC-2008

PIC-2008

PIC-2009

FIC-2010

MI-2001

FIC-2006

PIC-2007

FIC-2009

TIC-2006 PIC-2006A

PIC-2006B

LIC-2008

LIC-2006 LIC-2007

F-2001

D-2009

E-2001

D-2005 D-2006

E-2004

A-2001A/B

P-2003A/B

P-2002A/B

C-2001

工艺流程简图

第240页

第221页第八章制加序

装置

名称

变更

类型

变更编号变更名称申请人申请时间级别(一般/重要)1

制加氢

车间

工艺

变更

2021-ZJQ

CJ-02

连续扩容器高文才2021-11重要2

制加氢

车间

2022-ZJQ

CJ-001

新增中变水冷器高文才2021-04重要3

制加氢

车间

安全

变更

2021-ZJQ

CJ-003

转化炉安装火焰检测范元东2021-7-20一般

第241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页 共 265 页

加氢车间变更记录

变更

时限

(永

久/

时)

安全

评价

方法

审批通过

日期

人员培训告知日期风险评估行动项关闭(是/

否)

变更验收(完全/基本/差距较大)变更关闭日期

安全

检查

2021-08-

13

2021-0

8-13

是完全2021-08-25

安全

检查

2022-04-

18

2022-0

4-18

是完全2022-04-28

否 HAZOP 2021-8-1

2021-8

-28

是完全

第242页

第222页4

制加氢

车间

2021-ZJQ

CJ-004

预热炉安装火焰检测范元东2021-7-20一般5

制加氢

车间

2021-ZJQ

CJ-006

预热炉燃料气加切断阀范元东2021-7-20一般

第243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页 共 265 页

否 HAZOP 2021-8-1

2021-8

-28

是完全

否 HAZOP 2021-8-1

2021-8

-1

是完全

第244页

第223页第九章巡第一节 班长(主外操)巡检路线及内容第一站:加氢换热器区(岗位:班长)巡检路线:

中控室 → 高压换区→加氢2、3 号泵房→加氢反应器↑ 二合一炉 ← 转化炉←大汽包←制氢1号泵房←制氢巡检内容:

1.检查高压换热器(E-3101、E-3102AB、E-3209),有无泄漏情2.检查高压注水线注水是否正常和各报警仪投用情况。3.检查 E-3209 投用是否正常,查看D3116液位,有无泄露。4.检查所有换热器的仪表投用情况和阀门开关情况。巡检时间:

2:00 6:00 10:00第二站:加氢 2、3 号泵房(岗位:班长)

第245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页 共 265 页

巡检路线及内容

器 → 反应空冷 → 分馏二层 → 高低分→加氢4、5 号泵房↓ 氢空冷 ← 1-4 分液罐 ← 制氢反应器←PSA ←压缩机房 情况。

14:00 18:00 22:00

第246页

第224页巡检路线:

中控室 → 高压换区→加氢2、3 号泵房→加氢反应器↑ 二合一炉 ← 转化炉←大汽包←制氢1号泵房←制氢巡检内容:

1.检查加氢进料泵运行情况和各测点值,检查冷却水投用情况。2.检查所有热油泵运行情况和各测点值,检查冷却水和冲洗油投3.检查所有备用泵是否正常备用,各运行泵有无泄漏。4.检查各报警仪是否投用正常,暖气和风机投用情况。5.查看注水泵运行情况和各测点值。6.查看注水罐液位、有无泄漏。巡检时间:

2:00 6:00 10:00第三站:加氢反应器(岗位:班长)

第247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页 共 265 页

器 → 反应空冷 → 分馏二层 → 高低分→加氢4、5 号泵房↓ 氢空冷 ← 1-4 分液罐 ← 制氢反应器←PSA ←压缩机房。

投用情况。

14:00 18:00 22:00

第248页

第225页巡检路线:

中控室 → 高压换区→加氢2、3 号泵房→加氢反应器↑ 二合一炉 ← 转化炉←大汽包←制氢1号泵房←制氢巡检内容:

1.查看反应器有无泄漏,各报警仪是否正常投用。2.查看反应器各仪表是否正常投用。3.查看反应器管线伴热是否正常投用。巡检时间:

2:00 6:00 10:00第四站:加氢空冷(岗位:班长)

第249页

制氢装置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页 共 265 页

器 → 反应空冷 → 分馏二层 → 高低分→加氢4、5 号泵房↓ 氢空冷 ← 1-4 分液罐 ← 制氢反应器←PSA ←压缩机房

14:00 18:00 22:00

第250页

第226页巡检路线:

中控室 → 高压换区→加氢2、3 号泵房→加氢反应器↑ 二合一炉 ← 转化炉←大汽包←制氢1号泵房←制氢巡检内容:

1.查看空冷 A-3101 和A-3202 风机运行情况及有无泄漏。2.查看 A-3101 和 A-3202 空冷百叶窗开度和空冷出口温度。3.查看空冷 A-3201、A-3203、A-3204 风机运行情况及有无泄漏4.查看 A-3201、A-3203、A-3204 空冷百叶窗开度和空冷出口温5.查看 A-3203 盘管伴热投用情况。巡检时间:

2:00 6:00 10:00第五站:加氢分馏平台(岗位:班长)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