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半年度惠企政策汇编

发布时间:2022-7-06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台州市半年度惠企政策汇编

199类别评价指标评分要求评分基础规范指标(120分)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10分)有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设置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符合经营管理系统运行逻辑需求(4分);有部门职能,职能清晰(3分);有岗位职责,职责清楚。(3分)制度建设(10分)有制度总纲(2分),各部门制度完整,常用制度如公司战略与年度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法务管理等领域制度切实可行,有对应执行团队并且执行记录完备,执行到位(8分)。现场管理(20分)现场管理机构设置(4分)企业现场管理组织完备(2分),现场管理职责分工明确(2分)。现场整体规划以及责任布局图(8分)产品生产过程的整体布局遵循精益生产和工业工程学相关原则,生产流程设置优化(4分);现场整体规划责任布局图分解现场管理规划与到部门并进行了清晰的划分(4分)。执行(8分)现场可移动的物品等有规范的定位标识且超过80%做到定位置、定品名、定数量的三定管理(4分);现场有明显的颜色管理并符合规范性要求(4分)。生产管理(30分)全面设备管理(10分)建立设备台账,建立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建立设备日常点检... [收起]
[展开]
台州市半年度惠企政策汇编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192

序号企业名称项目名称所属地市所属县(市、区)

153浙江嘉利(丽水)工业

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嘉利(丽水)高品智车

灯数字化车间

丽水市经济开发区

154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

浙江国镜大输液数字化车间丽水市龙泉市

155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

限公司

浙江金棒智能滑板车数字化

车间

丽水市缙云县

156宇恒电池有限公司

宇恒电池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数字化车间

丽水市遂昌县

157浙江旭丰纺织科技有

限公司

浙江旭丰纺织织造军用坯布

数字化车间

丽水市云和县

158浙江安益新材料有限

公司

浙江安益环保型涂料及环保

竹木胶粘剂数字化车间

丽水市庆元县

159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

司电化厂

浙江巨化电化厂次氯酸钠智

能工厂

省属/

160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

有限公司

浙江锦华酮肟数字化车间省属/

第202页

193

06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浙江省

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评选暂行办法》的通

各市经信局:

为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目标,激发我省工业企业对标

世界一流,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

业提质增效,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经

验,现将《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评选暂行办法》印

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2月15日

第203页

194

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

评选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快落实《关于

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国资发改革

〔2020〕39号)、《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行

动计划(2021-2025年)》(浙委办发〔2021〕23号),进

一步激发企业对标世界一流,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增强企业

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企业管

理模式和管理经验,开展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评选

工作,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浙江

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评选制度,并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组织实施。

第三条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每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评选范围、条件

第四条凡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具备独立法

人资格,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均可

申报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

第五条申报企业应具备条件:

(一)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及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

管理经验,在管理理念、组织与制度、管理方式、管理方法

第204页

195

等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具有先进性、创新性、

实践性、效益性和示范性,反映企业在管理活动中已进行的

成功实践,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示范推广价

值,对我省经济发展有标杆示范带动作用。企业管理评选指

标得分原则上500分以上;

(二)申报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近三年持续盈利,且销售收入、利润、税收三

项指标的增长率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增长率;

(三)申报企业愿意公开其管理创新成果、案例,分享

管理经验。

(四)企业上一年度亩均综合评价为A、B类。

第六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评选:

(一)企业生产的主导产品属于国家产业政策目录中淘

汰类的产品;

(二)企业近三年发生安全、环保、质量、偷漏税、诚

信等重大事件,影响较大,后果较为严重。

第三章评选程序

第七条自愿申报。企业根据评选基本条件,结合企业

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自愿向所在市、县(市、

区)经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综合奖或单项奖的申报

类别报送材料。省属企业直接向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出申

请。

第205页

196

第八条初审推荐。各设区市经信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并按要求择优推荐上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属企业由省经

济和信息化厅进行初审,择优推荐。

第九条专家线上评审。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或委

托第三方组织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管理咨询机构和

企业等专家进行网上评审,按得分高低产生初评名单。

第十条专家会议评审。根据专家线上评审结果,按初

评名单70%进入专家会议评审环节。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成

立专家组,采用资料审查、集体评议、现场打分等方式进行

评审。经综合评定后,确定拟入选企业名单。

第十一条意见征询。评审结果征询发改、人社、税务、

公安、应急、环保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公示公布。拟入选企业名单在省经济和信息

化厅门户网站公示,无异议后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文公

布。

第十三条监督检查。评选过程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纪

检部门全程监督,对反映问题进行核查。

第四章评选方法

第十四条评审采用打分制,满分为600分。分值由基

础规范指标(120分)、经营创新指标(120分)、智能制

造指标(120分)、人文环境指标(120分)、卓越管理指

标(120分)五部分组成。

第206页

197

专家线上评审和专家会议评审分别占40%、60%的权重。

第十五条获奖企业原则上从高分到低分选取,总得分

不得低于500分,经综合评定后,确定获奖奖项和具体名单。

成绩突出个人原则上以各市推荐排序为准。

第207页

198

第五章奖励

第十六条浙江省管理对标提升标杆企业设综合奖和单

项奖若干项,获奖企业总数不超过20家。在多项管理创新

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获奖企业授予综合奖、在某一项管理创

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获奖企业授予单项奖。

第十七条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获奖企业颁发证书及匾

牌。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如申报企业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等行

为,经调查核实,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撤销其获奖称号,收

回证书及匾牌并予以全省通报,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并记

入不良信用信息名单。

第十九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30日后施行,原《浙

江省企业管理创新奖评选暂行办法》(浙经信培训〔2016〕

86号)废止。

第208页

199

类别评价指标评分要求评分

基础规

范指标

(120

分)

组织结构及

职责分工

(10分)

有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设置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符合经营管理系统运行逻辑

需求(4分);有部门职能,职能清晰(3分);有岗位职责,职责清楚。(3分)

制度建设

(10分)

有制度总纲(2分),各部门制度完整,常用制度如公司战略与年度目标管理,人

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研发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行政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法

务管理等领域制度切实可行,有对应执行团队并且执行记录完备,执行到位(8分)。

现场管理

(20分)

现场管理机构设

置(4分)

企业现场管理组织完备(2分),现场管理职责分工明确(2分)。

现场整体规划以

及责任布局图(8

分)

产品生产过程的整体布局遵循精益生产和工业工程学相关原

则,生产流程设置优化(4分);现场整体规划责任布局图分解

现场管理规划与到部门并进行了清晰的划分(4分)。

执行(8分)

现场可移动的物品等有规范的定位标识且超过80%做到定位置、

定品名、定数量的三定管理(4分);现场有明显的颜色管理并

符合规范性要求(4分)。

生产管理

(30分)

全面设备管理(10

分)

建立设备台账,建立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建立设备日常点检标

准并每日点检(5分);建立检测设备台账,建立检测设备送检

班组建设计划(5分)。

(10分)

定期召开早会,针对生产计划异常进行会议协调,针对班组品

质异常组织进行讨论解决,定期进行现场管理检查并及时整改,

定期总结现场管理并持续进行改善(5分);公司每月进行评比、

公布评比分数并进行总结及考核(5分)。

生产管理

(10分)

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有专门的生产计划部门,

有专人负责,建立生产月度计划、周计划、每日作业指令单(5

分);进行生产管理过程的评比与考核(5分)。

质量管理

(30分)

质量策划

(10分)

每年制定公司质量目标并分解到产品、工序或相关部门(10分)。

质量控制

(10分)

建立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入库检验的规范及制度(10分)。

质量保证

(5分)

每年有效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5分)。

质量改进

(5分)

每月进行质量成本分析(2分);通过QC小组实施质量改进(3

分)。

管理规划

(20分)

劳动关系

(8分)

劳动关系和谐,有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8分)。

绿色环保

(4分)

践行绿色环保,(废渣、废液、废气)有常态检查记录(4分)。

安全生产

(8分)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安全生产制度(8分)。

经营创

新指标

(120

分)

专业化(10

分)

细分市场排名(10

分、按最高分)

1、国际前10或国内第1名(10分);

2、国内前3名(7分);

3、国内前5名或省内第1名(5分);

4、省内前3名(3分)。

精细化(20

分)

产品创新性(8分、

按最高分)

1、产品具有原研创性,国内首台套;或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

白(8分);

2、省内首台套或列入“浙江精品制造”(4分)。

产品主要性能和

指标(6分、按最

高分)

1、国际领先(6分);

2、国际先进(4分);

3、国内领先(2分)。

主导与参与制定

产品标准(6分、

按最高分)

1、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6分);

2、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4分);

3、主导或参与行业标准(2分)。

特色化(10

分)

工艺水平(5分、

按最高分)

1、生产工艺水平先进,加工精度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分);

2、生产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分)。

装备水平(5分、

按最高分)

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力水平高(3分),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

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分)。

第209页

200

类别评价指标评分要求评分

创新化(10

分)

近3年研发经费占

收入比重(5分、

按最高分)

1、持续8%以上(5分);

2、持续5%以上(3分);

3、持续3%以上(2分)。

企业研发机构建

设(5分、按最高

分)

1、建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研究机构(5分);

2、建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

后工作站等研究机构(3分)。

精益化(30

分)

建立精益管理推

进小组(10分)

建立精益管理小组(3分),小组成员职责清晰(3分),有年

度推进日程规划(4分)。

实施减少浪费的

成本管理(10分、

按最高分)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或工艺改善中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能源

等方面进行改善,激活人员的潜能,导入改善提案:年人均改

善提案≥0.5件(10分),年人均改善提案≥0.3件(6分),年

人均改善提案≥0.2件(4分)。

实施IE工程改善

(10分、按最高

分)

针对IE工程改善做统计汇总,改善年效果收益超过50万(10分),

针对IE工程改善做统计汇总,改善年效果收益超过20万(6分),

针对IE工程改善做统计汇总,改善年效果收益低于20万(4分),

技术创新

(20分)

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路线图(4分);最近三年内获得过省级及以

上科技成果项目(4分);最近三年内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显著经济效益(4分);技

术创新的案例得到很好的总结,以利于借鉴和学习(4分);公司对技术问题进行

了分类并建立了标准化的问题解决流程(4分)。

营销创新

(10分)

通过营销市场创新、营销工具创新,实施电子商务、网络化协同、供应链协同等业

务模式创新,保持公司业务收入持续增长(10分)。

产品创新

(10分)

企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有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4

分);建立并遵守规范化的新产品开发流程(4分);公司制定了较为充分的研发

预算,并足额投入(2分)。

智能制

造指标

资源

(10分)

数字化战略

(5分)

制定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2分),配备相应资源,并形成具

体的实施计划(3分)。

数字化人才

(5分)

拥有信息化或数字化人才,定期对企业高层、中层和基层进行

数字化培训,持续开展全员数字化技术应用培训(3分);主要

岗位人员熟练使用信息化软件和数字化装备,具备企业自动化、

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和装备的应用水平(2分)。

设计

(10分)

产品设计

(10分)

应基于计算机辅助开展二维产品(3分)、三维产品设计(3

分),跟进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策划,制定相关规

范并有效执行(4分)。

制造

(70分)

生产作业

(10分)

建立电子化的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体系(2分),主生产计

划排程与制造生产实现了电子化(2分)、关键设备通过自动

化、数字化等技术实现了安全作业防护;危险操作可以进行预

警或自动停机(2分),实现数字化工艺设计、工艺过程分析

验证及数字化工艺管理(2分),通过信息系统对销售全过程

管理(2分)。

仓储配送

(10分)

建立仓库出入库管理制度、盘点、安全库存等制度,实现按照

生产计划定量配送(2分);应用条码、二维码、RFID等实现

出入库管理(2分);通过配送设备(如AGV等)和信息系统

集成,实现关键件及时配送(2分);建立仓储模型和配送模

型,实现库存和路径的优化(2分);基于分拣和配送模型,

第210页

201

类别评价指标评分要求评分

(120

分)

满足个性化、柔性化生产实时配送需求(2分)。

开展“机器换人”,

提升生产装备自

动化水平(10分)

全面开展“机器换人”项目,作业类岗位已20%以上实现“机器

换人”,并取得显著效果(10分)。

建立信息化管理

系统

(20分)

在营销、生产、仓库等所有关联环节实现数据信息化的联动与

可追溯(5分),在生产所有环节实现信息化前后数据关联并可

追溯(5分),在关键工序和场所实现信息化(5分),在财务、

人力资源、营销、合同管理、行政等领域实现信息化(5分)。

系统运行可视化

(20分)

实施设备联网、MES、ERP和WMS等信息化系统,实现计划、调

度、物料、执行、统计和分析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10分);

通过设备联网、移动终端、可视化系统和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

实现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运营管理等

过程的远程监控、无纸化作业和可视化管理(10分)。

销售

(10分)

根据市场预测,制定销售计划,对销售有关信息进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销售

有关信息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管理(2分);根据数据模型进行市场预测,生成

销售计划;优化客户需求预测模型,制定精准的销售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动

态调整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方案(2分);应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

习等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建模分析,全方位分析客户特征,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

精准营销,并挖掘客户新的需求,促进产品创新(2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满

足销售过程中客户对产品使用场景及使用方式的虚拟体验(2分);应实现产品从

接单、答复交期、生产、发货到回款全过程自动管理的销售模式(2分)。

数字化

装备

(20分)

关键工序使用和监控采用数控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自动化设备占比20%及

以上(5分),机器人应用关键工序占比20%及以上(5分),仓库自动化物流设施

占比20%及以上(5分),环境和安全关键环节实现在线视频监控,办公及生产关键

岗位实现网络覆盖及部分业务实现云应用(5分)。

人文环

境指标

(120

分)

企业党建

(20分)

党组织设置规范,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规范(6分);定期开展主题党员活动,

组织思想理论、形势任务宣讲等主题教育(6分);有固定的党员学习活动阵地,

党建与企业文化相互促进,形成浓厚氛围(8分)。

人文关怀

(20分)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企业文化俱乐部(5分);创建“员工心灵港湾工作

坊”,深入推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5分);定期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

法律咨询等活动,开展慰问职工、各类先进职工评选等活动(5分);积极开展社

会捐助等慈善活动,组织开展职工技术、文化惠工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分)。

人才培养

(20分)

建立企业清晰的人才梯队和培养体系,有专人负责培训工作(10分);有干部或专

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专门教育、培训和

活动计划,并定期开展培训(10分)。

文体设施

(20分)

工作区和生活区分明显,活动场所干净整洁,设施齐全(5分);有文体中心,建

有职工书屋(书吧、读书角)、电子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室和配备必要健身、娱乐器

材设施的体育运动场所(10分);有宣贯场所,建有企业文化讲堂或道德讲堂,配

备电教、灯光和音响等(5分)。

第211页

202

类别评价指标评分要求评分

厂区形象

(20分)

企业建筑特色鲜明,厂区布局合理,消防通道畅通;车间管理有序、环境干净整洁

(5分);建设有企业文化展厅(长廊),展示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10分);

在厂区内部设置与环境相融合的遵德守礼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提示牌(5分)。

食堂管理

(10分)

厂区配备员工食堂,并建立专门食堂管理制度,食堂管理规范(5分);有专人对

员工食堂进行管理,就餐环境整洁,实施“公筷行动”(5分)。

宿舍管理

(10分)

厂区配备员工宿舍,并建立员工宿舍内部管理制度,宿舍管理规范(5分);员工

宿舍干净、整洁、有序(5分)。

卓越管

理指标

(120

分)

战略管理

(20分)

战略制定

(6分)

通过战略分析,选择和确定公司的经营战略或方针(6分)。

战略实施和控制

(7分)

建立了从战略分析到战略实施的管理流程和制度(2分);各部

门建立了具体量化的目标(2分);公司的绩效考核政策对战略

与战术的执行提供了有效支持(3分)。

战略调整

(7分)

定期(每年)检讨公司的战略,必要时做出调整(7分)。

组织管理

(20分)

绩效管理

(5分)

公司有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绩效台账完备(5分)。

激励机制

(5分)

公司建立完善的短中长期激励机制、制度公平、公正、公开(5

分)。

干部管理

(5分)

公司干部培训及赋能体系完备、干部队伍稳定(5分)。

人才管理

(5分)

公司有完备地选、育、用、留人才体系,人才梯队体系完善(5

分)。

品牌管理

(20分)

品牌战略及定位

(7分)

公司制定了自主品牌的发展战略(3分);公司建立了品牌管理

体系,并编制了品牌管理手册(4分)。

品牌形象建设(7

分)

建立了公司标准的VI手册(3分);并运用到公司营销、宣传、

生产和服务等活动中(4分)。

品牌传播

(6分)

公司制定了品牌推广的策略和推广计划(3分);公司拥有一个

以上的被国家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3分)。

供应链

管理

(20分)

采购管理

(2分)

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1分);通过与供应商

销售系统信息集成,实现协调供应链(1分)。

物流管理

(2分)

建立了智能化物流管理流程(1分);通过物联网和数据模型分

析实现匹配(1分)。

供应商管理

(2分)

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流程(1分);基于信息系统优

化供应商评价(1分)。

国际化合作与布

局(5分)

国际化研发布局(2分)、全球化营销网络(2分)、国际化生

产基地(1分)。

产业链主导能力

(5分)

产业链主导地位(3分),产融结合,通过拓宽融资渠道,降低

风险,并购与重组(1分),在技术、业务、品牌等领域进行购

并与重组(1分)。

抢占产业发展高

地(4分)

产学研合作项目,建设制造业创新载体(2分),依托互联网公

共创新平台,推进协调创新(2分)。

文化管理

(20分)

文化建设

(7分)

设立首席文化官(2分),建立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2

分),建立企业文化手册,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第212页

203

类别评价指标评分要求评分

(3分)。

文化实践

(7分)

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将企业文化转化为公司管理制度及管理规

范(5分)和管理手册(2分)。

文化宣传

(6分)

制作文化宣传片(2分);借助内外部刊物、陈列室、网络平台、

定期举办企业文化活动及企业文化讲座(4分)。

风控管理

(20分)

财务风控管理

(6分)

识别公司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并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1

分);有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人员,以及审计流程

和制度(2分);每年由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进行审计(1分);

针对重大决策事项建立了合法合规性审查制度并实施(2分)。

法律风控管理

(6分)

公司设置了法律事务部门或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1分);公司

制定了防范法律风险的各项管理制度(1分);公司对外签署的

重大合同都经过了具有专业资质的法律顾问的审查(1分);定

期开展面向全员的普法培训和面向重点领域的法治教育(1分);

公司对潜在的法律风险点建立了识别、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2

分)。

企业安全管理

(8分)

环境安

全(4分)

通过了第三方认证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EMS和OHSMS)(1分);建立生产物料和能源消

耗、“三废”排放等计量、统计、监控机制(2分);

定期识别和评价各岗位的有害健康因素,并进行分

析和制定对策(1分)。

生产安

全(4分)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

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至少每年一次(1

分);针对危险物品,制作了物质安全资料卡(MSDS)

并目视化(1分);现场开展了危险因素辨识、危险

性评估活动,并有活动记录(1分)。

合计600分

第213页

204

07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绿色低

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评价导则(2022版)

的通知

浙经信绿色〔2022〕18号

各市、县(市、区)经信局: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深

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我厅修订完善了《浙江省绿色低

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2022版)》《浙江省绿色低碳工

厂建设评价导则(2022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加快

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建设,促进我省工业绿色低碳

转型。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2年1月30日

第214页

205

第215页

206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价导则

1基本要求

1.1园区应以制造业为主要功能、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

50%、具有法定边界和范围、具备统一管理机构的省级工业

园区或其中可独立统计的区块。

1.2国家和地方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政

策和标准应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1.3近三年,园区和园区内企业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或重大安全事故。

1.4园区应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

和碳排放控制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1.5园区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095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

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应达标排放,各类重

点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不超过国家或地方的总量控制要求。园

区应定期披露环境信息。

1.6园区重点企业应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注:重点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规定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即评审期当

年及之前公布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名单中的企业。

1.7园区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

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第216页

207

1.8园区应建立履行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职责的专门机

构、应配备2名(含)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1.9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

系,建立监测管理平台。

1.10鼓励园区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微电网建设,发展屋

顶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等,推进多能高

效互补利用,推广氢能、储能技术应用。

2评价指标

2.1能源利用绿色化

2.1.1园区应组织企业实施节能减排、优化用能结构、

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鼓励企业建设光伏、光

热、地源热泵和智能微电网,适用时可采用风能、生物质能

等,督促企业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产出率、清洁能源使用比

例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2.2资源利用绿色化

2.2.1园区应按照GB/T 7119的要求督促园区内重点用

水企业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中水

回用,提高水资源产出率。

2.2.2园区应按照《浙江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2014年)》,对园区内企业进行“亩均论英雄”综合绩效

评价,采取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土地资源的产出率。

2.2.3园区应引导企业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减

第217页

208

少有毒有害废物的产生。

2.2.4园区应指导并督促企业充分回收利用余热资源、

废气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

2.3基础设施绿色化

2.3.1园区内所有工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

求后进入安装有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园

区内或园区外)。水体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8978等相关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并满足区域内排放总量控

制要求。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2.3.2园区新建建筑应按照GB/T 50378、GB/T 50878

要求设计、建造和运营。建筑材料应考虑减少全生命周期的

能源资源消耗。

2.3.3园区应建设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站等。公交车

应优先采用节能或新能源公交车。

2.4产业技术绿色化

2.4.1园区应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高碳产业绿

色低碳转型。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

绿色产业,鼓励发展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

和生产性支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绿色化指数。

第218页

209

2.5生态环境绿色化

2.5.1园区内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的处理应符合

GB 18597、GB 18599及相关标准的要求。企业无法自行处理

的,应将固体废弃物转交给具备相应能力和资质的处理厂进

行处理。

2.5.2园区应按照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减排指标和污染

物排放下降指标要求,鼓励企业采取低碳技术、环保技术措

施,逐年减少二氧化碳、COD、SO2、氨氮、NOX等排放量。

2.5.3园区应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提高绿化覆盖率、道

路遮荫比例和露天停车场遮荫比例。

2.6运行管理绿色化

2.6.1园区应建立与其产业链和主导产业相适应的绿

色低碳工业园区标准体系,并开展绿色低碳相关标准的宣贯

和培训等。

2.6.2园区应按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创建内容编制绿

色低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原则上每五年编制一次。

2.6.3园区宜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管理平台、环境监测管

理平台,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提出持续改善措施。

2.6.4园区应创建局域网并定期在园区管理部门网站、

局域网或相关网站上发布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改造信

息、主要行业清洁生产技术信息(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节

水、节能、环保等方面)、废物资源化技术信息、绿色建筑

第219页

210

技术信息、绿色交通技术信息等。

2.7加分项

2.7.1园区应组织重点用能企业至少每三年实施一次

全面的工业节能诊断。

2.7.2鼓励园区建立小微产废企业集中收运体系。

2.7.3园区应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绿色(低碳)工厂。

2.7.4园区应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

2.7.5园区碳排放强度应低于浙江省发布的工业领域

碳排放强度平均值。

2.7.6园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编制园区循环

化改造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评价方法及程序

3.1评价方法

3.1.1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评价分为园区自评价

和第三方评价、绿色制造主管部门复核等过程。

3.1.2实施评价应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

并根据实际情况,与相关人员开展座谈。采用实地调查、抽

样调查等方式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

性。

3.2评价过程

3.2.1绿色低碳工业园区评价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能源

利用绿色化、资源利用绿色化、基础设施绿色化、产业技术

第220页

211

绿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运行管理绿色化、加分项共8个

方面。

3.2.2基本要求为园区应达到的基础性要求,基本要求

不达标不能评价为绿色低碳工业园区。附录B.1给出了基本

要求的评定方法。

3.2.3评价要求为园区应努力达到的管理绩效要求,评

价要求评分用绿色指数(GI)和加分项得分体现。

3.2.4绿色指数(GI)以近三年工业园区绿色指数(GI)

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得分。附录B.2给出了绿色指数(GI)

的评分方法。

3.2.5加分项总分为15分,以近三年工业园区加分项

平均值作为最终评价得分。附录B.3给出了加分项的评分方

法。

3.3评价结论

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总得分85分以上的,可以

推荐为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

3.4评价有效期

3.4.1浙江省绿色低碳工业园区评价有效期为五年,有

效期内应进行持续符合性声明及跟踪复核,到期后应进行重

新评价。

3.4.2持续符合性声明

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应每年自行评价确认并向绿色制造

第221页

212

管理部门声明是否持续满足本导则要求,并按规定报送持续

符合性的证据。

3.4.3跟踪复核

省级绿色制造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对园区持续符合性

声明及满足本导则的证据进行跟踪复核。对存在以下任一条

款的园区予以除名:

a)基本要求不能持续满足;

b)评价指标得分不能持续达标。

3.4.4公共影响

在评价有效期内,园区或园区内企业出现由相关部门认

定的重大及以上环境、安全等事故,予以除名。

3.5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3.5.1评价报告(包括证明材料)编制应规范、结构合

理、易于检索和查询,报告总体结构顺序应与评价导则和评

分表细分栏目一一对应,应有索引、目录、页码;证明性材

料应充分、详实,具有可追溯性。

3.5.2报告中各项指标应提供计算过程,附数据来源证

明材料。

3.5.3报告中应附园区内规上企业名单,并注明重点用

能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企业行业类别、是否为绿色

产业;企业是否开展重点工业节能诊断。

第222页

213

A

A.1绿色指数(GI)计算方法

工业园区绿色指数(GI)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式中:

GI——工业园区绿色指数;

EGi——第i项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值;

EGbi——第i项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RGj——第j项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值;

RGbj——第j项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IGk——第k项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值;

IGbk——第k项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CGf——第f项产业技术绿色化指标值;

CGbf——第f项产业技术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HGl——第l项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值;

HGbl——第l项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MGp——第p项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值;

MGbp——第p项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引领值。

注:正向指标(越大越好的指标)和逆向指标(越小越

好的指标)数值的无量纲化分别采用指标值/引领值、引领值

/指标值。在全部指标中,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和主要

污染物弹性系数属于逆向指标,无量纲化方法采用引领值/

指标值。

A.2绿色化指标具体计算方法

A.2.1能源利用绿色化指标

(1)能源产出率(必选)

第223页

214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工业增加值与能源消耗总量

的比值,该项指标越大,表明能源产出效率越高。能源主要

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等一次能源。

工业增加值采用2020年不变价,下同。

计算公式:能源产出率=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不变价)

/能源综合消耗总量(tce)。

(2)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必选)

指标解释:园区内工业企业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量与综合

能耗总量的比值。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氢能、潮汐能等非化石能源。

计算公式: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工业企业可再生

能源使用量(tce)/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总量(tce)×100%。

(3)清洁能源使用率(必选)

指标解释:指清洁能源使用量与园区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之比,能源使用量均按标煤计。其中,清洁能源包括用作燃

烧的天然气、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炼厂干气、液化石油气

等清洁燃气、电力及低硫轻柴油等清洁燃油(不包括机动车

用燃油)。

计算公式:清洁能源使用率(%)=清洁能源使用量(tce)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tce)×100%。

A.2.2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

(1)水资源产出率(必选)

第224页

215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消耗单位新鲜水量所创造的

工业增加值。工业用新鲜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新鲜水量(生活用水单独计量且生活污水不与

工业废水混排的除外),它等于企业从城市自来水取用的水

量和企业自备水用量之和。

计算公式:水资源产出率=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不变

价)/园区工业用新鲜水量(m3)。

(2)土地资源产出率(必选)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单位工业用地面积产生的工

业增加值。工业用地面积指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范围内按照土

地规划作为工业用地并已投入生产的土地面积。工业用地指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

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

计算公式:土地产出率=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不变价)

/园区工业用地面积(km2)。

(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必选)

指标解释: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工业固体废

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

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

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

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

第225页

216

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计算公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

物综合利用量(t)/(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

贮存量(t))×100%。

(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必选)

指标解释:指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百分

率。工业重复用水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生产用水中重复再利用

的水量,包括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和串级使用的水量(含经

处理后回用量)。工业用水总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用于

生产和生活的水量,它等于工业用新鲜水量与工业重复用水

量之和。

计算公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重复用水量(m3)

/工业用水总量(m3)×100%。

(5)中水回用率(可选)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再生水的回用量与污水处理厂处理

量的比值。其中,再生水(中水)是指二级达标水经再生工

艺净化处理后,达到中水水质指标要求,满足某种使用要求

的水。

计算公式:中水回用率(%)=园区再生水(中水)回用

量(万吨)/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万吨)×100%。

(6)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可选)

指标解释:已回收利用的余热占园区余热资源的比重。

第226页

217

它是反映企业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余热回收

利用是回收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出的具有高于环境温度的气

态(如高温烟气)、液态(如冷却水)、固态(如各种高温

钢材)物质所载有的热能,并加以利用的过程。园区余热资

源量按照GB/T 1028计算。

计算公式: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回收利用的余热

资源量(kJ)/园区总余热资源量(kJ)×100%。

(7)废气资源回收利用率(可选)

指标解释:回收利用的废气资源量占园区废气资源的比

重。废气资源量为经技术经济分析确定的可回收利用的废气

量。园区中可回收利用的废气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石油裂解

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电石尾气、黄磷尾气、

化工合成驰放气。

计算公式:废气资源回收利用率(%)=回收利用的废气

资源量(万m3)/园区可回收利用总废气资源量(万m3)×100%。

(8)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可选)

指标解释:本指标主要适用于再生资源类园区,是指园

区内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量与再生资源收集量的比值。再生

资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

废旧纺织品、废旧木材、废旧轮胎、废矿物油、废弃电器电

子产品、报废汽车等。

计算公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再生资源循环利

第227页

218

用量(万吨)/再生资源收集量(万吨)×100%。

A.2.3基础设施绿色化指标

(1)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选)

指标解释:园区内所有工业废水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

要求后进入安装有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园区内或园区外)。

(2)新建工业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可选)

指标解释:园区新建工业建筑中的绿色建筑是按照GB/T

50878-2013《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评价,获得二星及以

上评级的工业建筑。

计算公式:新建工业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新建

工业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m2)/园区新建工业建筑面积

(m2)×100%。

(3)新建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可选)

指标解释:园区新建公共建筑中的绿色建筑是按照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获得二星及以上评

级的公共建筑。

计算公式:新建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新建

公共建筑中绿色建筑的面积(m2)/园区新建公共建筑面积

(m2)×100%。

(4)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可选)

指标解释:园区公共交通车站服务覆盖面积的总和占园

第228页

219

区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具体根据GB/T 51328计算。

(5)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可选)

指标解释:新能源公交车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合

称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

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能源驱动的公交车;非插电式混合动

力公交车是指没有外接充电功能的混合动力公交车。

计算公式: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节能与新能

源公交车数量(辆)/园区公交车总量(辆)×100%。

A.2.4产业技术绿色化指标

(1)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例(必选)

指标解释:园区内绿色产业的增加值与园区工业增加值

的比值。其中,绿色产业增加值是依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

新兴产业分类(2018)》(试行)中关于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

产业的具体分类统计得到。

计算公式: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例(%)

=绿色产业增加值(万元)/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100%。

(2)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必选)

指标解释: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

业总产值的比值。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依据《高新技术

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认定的工业范畴的高新技术企业。

计算公式: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

第229页

220

=高技术企业的工业产值之和(万元)/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

(万元)×100%。

(3)人均工业增加值(可选)

指标解释:园区工业增加值与园区内工业企业从业人数

的比值。

计算公式:人均工业增加值(万元/人)=园区工业增加

值(万元)/园区年末工业企业从业人数(人)。

(4)现代服务业比例(可选)

指标解释:为适应现代园区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主要包括基

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

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

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

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和公

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

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计算公式:现代服务业比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万

元)/园区GDP×100%。

A.2.5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

(1)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处置利用率(必选)

指标解释:园区范围内各工业企业安全处置、综合利用

及安全贮存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含危险废物)之和与当年工

第230页

221

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工业固体废弃物(含危废)处置利用率(%)

=园区当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量(含危险废物)(t)/

园区当年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t)×100%。

(2)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消减率(必选)

指标解释:园区内工业企业产生单位工业增加值所排放

的二氧化碳当量的创建期年均消减率。创建期是指绿色园区

创建周期。

计算公式:万元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消减率(%)=[1-(验收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eq./万元)/创

建基准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eq./万元))1/创

建周期

]×100%。

(3)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必选)

指标解释:指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的工业废水量,

不包括企业梯级利用的废水和园区内居民排放的生活废水。

计算公式: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t/万元)=园区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t)/园区工业增加值总量(万元)。

(4)主要污染物弹性系数(必选)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工业企业排放的各类主要污染物排

放弹性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其中,主要污染物指从创建基准

年到验收年,国家政策明确要求总量减排和控制的污染物,

包括COD、SO2、氨氮、NOX等。某种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

第231页

222

系数,指园区内工业企业排放的某一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的三年年均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三年年均增长率的比值。

计算公式:某种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某种污染物排放

量创建周期年均增长率(%)/园区工业增加值创建周期年均

增长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主要污染物排放弹

性系数之和/污染物个数。

(5)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必选)

指标解释: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空

气质量优良等级按照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确定。

(6)绿化覆盖率(可选)

指标解释:园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与园区规划范围内用

地总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绿色覆盖率(%)=园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

(m2)/园区用地总面积(m2)×100%。

(7)道路遮荫比例(可选)

指标解释:指道路两旁树冠垂直投影遮蔽的总阴影面积

与步行道路总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道路遮荫比例(%)=道路两旁树冠垂直投影

遮蔽的总阴影面积(m2)/步行道路总面积(m2)×100%。

(8)露天停车场遮荫比例(可选)

指标解释:指露天停车场树冠垂直投影遮蔽的总阴影面

积与露天停车场总面积的比值。

第232页

223

计算公式:露天停车场遮荫比例(%)=露天停车场树冠

垂直投影遮蔽的总阴影面积(m2)/露天停车场总面积(m2)

×100%。

A.2.6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

(1)绿色园区标准体系完善程度(必选)

指标解释:主要考核是否建立与其产业链和主导产业相

适应的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标准体系,具体包括能源利用绿色

化标准、资源利用绿色化标准、基础设施绿色化标准、产业

绿色化标准、生态环境绿色化标准等;是否制定监管强制性

绿色相关标准执行的有关制度文件;是否开展绿色相关标准

的宣贯和培训等。

(2)编制绿色园区发展规划(必选)

指标解释: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创建内容编制绿色低碳工

业园区发展规划,原则上每五年编制一次。

(3)绿色园区信息平台完善程度(必选)

指标解释:主要考核是否创建局域网;是否定期在园区

管理部门网站、局域网或相关网站上发布绿色园区建设和改

造信息;是否在园区局域网上有园区主导行业清洁生产技术

信息(主要包括原材料选择、节水、节能、环保等方面)、

废物资源化技术信息、绿色建筑技术信息、绿色交通技术信

息等。

A.2.7加分项

第233页

224

(1)工业节能诊断比例

指标解释:重点用能企业中三年内至少实施一次全面工

业节能诊断的企业比例。

计算公式:工业节能诊断比例(%)=重点用能企业中实

施过工业节能诊断的企业数量(个)/重点用能企业总数(个)

×100%。

(2)小微产废企业集中收运体系

指标解释:本指标考核园区是否针对工业危险废物按照

《浙江省清废行动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18〕86号)的

要求,建立并完善统一收运工作体系;针对一般工业固体废

物要积极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服务作用,探索建立精准化

源头分类、专业化二次分拣、智能化高效清运、最大化资源

利用、集中化统一处置的工业模式。

(3)绿色(低碳)工厂

指标解释:本指标考核园区内是否有企业建成省级以上

绿色(低碳)工厂。

(4)碳排放制度

指标解释:本指标考核园区是否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

(5)碳排放强度

指标解释:本指标考核园区碳排放强度是否低于浙江省

发布的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平均值。

计算公式:碳排放强度(tCO2/万元)=园区碳排放总量

第234页

225

(tCO2)/工业增加值(万元不变价)。

(6)循环化改造

指标解释:本指标考核园区是否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

况编制本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235页

226

第236页

227

编制说明

一、依据和目的

绿色制造是解决环境、资源和碳排放问题的重要手段,

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行业绿色发展的有

效途径,同时也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工厂

是绿色制造的主体,开展绿色低碳工厂评价,有助于在行业

内树立标杆,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

本次编制的《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建设评价导则》(以

下简称导则),旨在明确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的要求,为浙

江省绿色低碳工厂创建和评价提供依据。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要求既保持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

绿色工厂要求的一致性,同时考虑了浙江省产业特点及浙江

省已经出台的有关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及高质量发展

的各项政策。另外,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

体构架,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评定要求还提出了工厂低碳发

展的控制要求。

本导则为工厂在先进技术、装备、管理等方向设定宜达

到的先进性控制指标要求,旨在推动浙江省内工厂更好地实

现绿色低碳发展,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二、编制过程

本导则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编制。编制过程

第237页

228

中,吸取了国家级绿色工厂、正在创建绿色低碳工厂的企业

对评定规范的意见。收集到了第三方评价机构评定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

了本导则,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

性。

三、主要内容

本导则以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为原则,总体结构与

GB/T 36132-2018基本保持一致。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

和评价要求两部分,其中评价要求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

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一级指标。

另外,结合浙江特点和低碳发展要求,增加了加分指标。本

导则还明确了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评价方法与程序,描述了

基本要求的评价方法,通用要求及特定要求的评分规则。

四、说明

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以在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具有实际

生产过程的工厂为评价对象。

本导则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

第238页

229

1基本要求

1.1总则

1.1.1绿色低碳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生产

过程中人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优

先选用绿色原料、工艺、技术和设备,满足基础设施、管理

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的综合评价

要求,并进行持续改进。绿色低碳工厂建设评价体系框架如

图1所示。

图1绿色低碳工厂建设评价体系框架

1.1.2工厂生产现场应布局合理整洁、功能区标线清

晰,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第239页

230

1.2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

1.2.1绿色低碳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含成立不足

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对利益相关

方的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承诺的要求。

1.2.2近三年内(含成立不足三年),应无行政处罚记

录和失信行为记录。

1.2.3依据《浙江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实施方

案》的规定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1.3基础管理职责

1.3.1最高管理者

a)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绿色低碳工厂方面的领导

作用和承诺:

1)对绿色低碳工厂的有效性负责;

2)确保建立绿色低碳工厂建设、运维的方针和目标,并

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3)确保将绿色低碳工厂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4)确保可获得绿色低碳工厂建设、运维所需的资源;

5)就有效开展绿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符合绿色低碳工厂

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

6)确保工厂实现其开展绿色制造的预期结果;

7)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绿色低碳工厂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第240页

231

8)促进持续改进;

9)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

作用。

b)应确保在工厂内部分配并沟通与绿色低碳工厂相关

角色的职责和权限。分配的职责和权限至少应包括下列事

项:

1)确保工厂建设、运维符合本导则的要求;

2)收集并保持工厂满足绿色低碳工厂评价要求的证据;

3)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低碳工厂的绩效。

1.3.2工厂:

a)应设有绿色低碳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低碳工

厂的制度建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b)应有开展绿色低碳工厂的中长期规划(不少于3年)

及年度目标、指标和实施方案,可行时,指标应明确且可量

化;

c)应传播绿色制造的概念和知识,定期为员工提供绿色

制造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对教育和培训的结果进行考

评。

2基础设施

2.1建筑

工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

要求,并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采光照明、绿化及场地、

第241页

232

再生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建筑的节材、节能、节水、

节地、无害化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适用时,工厂的厂房应尽

量采用多层建筑。

2.2照明

工厂的照明应满足以下要求:

a)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应尽量利用自然光,

人工照明应符合GB 50034规定;

b)不同场所的照明应进行分级设计,照明功率密度值

(LPD)符合GB 50034照明功率密度限值目标值的要求;

c)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

措施。

2.3设备设施

2.3.1专用设施

专用设备应符合产业准入要求,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

2.3.2通用设备

通用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a)适用时,通用设备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

物耗低的产品;

b)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

限期淘汰更新;

c)通用设备或其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

第242页

233

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2.3.3计量设备

工厂应依据GB 17167、GB 24789等要求配备、使用和

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能源及资源

使用的类型不同时,应进行分类计量。

2.3.4污染物处理设备设施

必要时,工厂应投入适宜的污染物处理设备,以确保其

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污染物处理设备

的处理能力应与工厂生产排放相适应,设备应满足通用设备

节能方面的要求。

3管理体系

3.1一般要求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满足GB/T 19001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满足GB/T 45001的要求。

3.2环境管理体系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工厂的环境管

理体系应满足GB/T 24001的要求。

3.3能源管理体系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工厂的能源管

理体系应满足GB/T 23331的要求。

4能源与资源投入

第243页

234

4.1能源投入

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

不可再生能源投入,宜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余热余压等。

4.2资源投入

工厂应按照GB/T 7119的要求对其开展节水评价工作,

且满足GB/T 18916(所有部分)中对应本行业的取水定额要

求。

工厂应减少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质的使用,评估有害物

质及化学品减量使用或替代的可行性,宜使用回收料、可回

收材料替代原生材料、不可回收材料,宜替代或减少全球增

温潜势较高的温室气体的使用。工厂应按照GB/T 29115的

要求对其原材料使用量的减少进行评价。

4.3采购

工厂应制定并实施包括环保要求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

价供方的准则。

必要时,工厂向供方提供的采购信息应包括有害物质使

用、可回收材料使用、能效等环保要求。

工厂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

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5产品

5.1一般要求

第244页

235

工厂宜生产符合绿色产品要求的产品。

5.2生态设计

工厂宜按照GB/T 24256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生态设计,

并按照GB/T 32161对生产的产品进行生态设计产品评价。

5.3有害物质使用

工厂生产的产品应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避免有害物质

的泄漏。

5.4节能

工厂生产的产品若为用能产品或在使用过程中对最终

产品/构造的能耗有影响的产品,适用时,应满足相关标准

的限定值要求,并努力达到更高能效等级。

5.5减碳

工厂宜采用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

或核查,核查结果宜对外公布,并利用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其

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适用时,产品宜满足相关低碳产品

要求。

5.6可回收利用率

工厂宜按照GB/T 20862的要求计算其产品的可回收利

用率,并利用计算结果对产品的可回收利用率进行改善。

6环境排放

6.1大气污染物

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第245页

236

及地方标准要求,并满足区域内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6.2水体污染物

工厂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及地方标准要求,或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委托具备相应能力

和资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并满足区域内排放总量控制要

求。

6.3固体废弃物

工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GB 18599及相关

标准的要求。工厂无法自行处理的,应将固体废弃物转交给

具备相应能力和资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

6.4噪声

工厂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6.5温室气体

工厂应采用GB/T 32150或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其厂界

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报告,宜进行核查,核查

结果宜对外公布。可行时,工厂应利用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其

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7绩效

7.1一般要求

工厂应依据本导则提供的以下方法计算或评估其绩效,

并利用结果进行绩效改善。适用时,绩效指标应至少满足行

第246页

237

业准入要求,综合绩效指标应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7.2用地集约化

工厂应采用附录A的方法计算工厂的容积率、建筑密度、

单位用地面积产能。

7.3原料无害化

工厂应采用附录A的方法计算绿色物料使用率。

7.4生产洁净化

工厂应采用附录A的方法计算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

量、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

7.5废物资源化

工厂应采用附录A的方法计算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

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水回用率。

7.6能源低碳化

工厂应采用附录A的方法计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

产品碳排放量。

8加分项

8.1综合绩效

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

指导意见》(浙政发〔2018〕5号)评价亩均综合绩效。

8.2碳排放管理

工厂应确定碳排放管理责任部门,制定碳排放管理制

度,激励各部门为减少碳排放做出贡献,鼓励形成绿色低碳

第247页

238

发展年度报告。

8.3碳排放强度

近三年,工厂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年均下降率达到

或超过浙江省平均值;适用时,根据《浙江省工业企业碳效

综合评价暨碳效码编码细则(试行)》,碳效综合评价属于

中碳的工厂,行业维度应处于1-4档;碳效综合评价为高碳

的工厂,行业维度应处于1-2档。

8.4节能减碳技术改造

近三年,工厂应组织实施节能减碳诊断,开展节能减碳

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9评价方法及程序

9.1评价方法

9.1.1浙江省绿色低碳工厂评价分为工厂自评价和第

三方评价,绿色制造主管部门复核等过程。

9.1.2实施评价应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

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采用实地调查、

抽样调查等方式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

性。

9.2评价过程

9.2.1绿色低碳工厂评价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基础设

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绩效等

共7个方面。

第248页

239

9.2.2基本要求为绿色低碳工厂应达到的基础性要求,

基本要求不达标不能评价为绿色低碳工厂。附录B.1给出了

基本要求评定方法。

9.2.3当满足基本要求时,可进行评价指标和加分项的

打分评价。评价指标总评分100分,加分项为10分。附录

B.2和B.3给出了评价指标和加分项的评分方法。

9.3评价结论

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总得分90分以上的,可以

推荐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

9.4评价有效期

9.4.1绿色低碳工厂评定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内应进

行持续符合性声明及跟踪复核,到期后应重新评价。

9.4.2持续符合性声明

绿色低碳工厂应每年自行评价确认并向绿色制造管理

部门声明是否持续满足本导则要求,并按规定报送持续符合

性的证据。

9.4.3跟踪复核

省级绿色制造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对省级绿色低碳工

厂持续符合性声明及满足本导则的证据进行跟踪复核。对存

在以下任一条款的绿色低碳工厂予以除名:

a)基本要求不能持续满足;

b)管理体系未能持续有效运行及维持;

第249页

240

c)绩效指标未能保持及持续改进。

9.4.4公共影响

在评价有效期内,工厂出现由相关部门认定的较大及以

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予以除名。

10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评价报告(包括证明材料)编制应规范、结构合理、易

于检索和查询,报告总体结构顺序应与评价导则和评分表细

分栏目一一对应,应有索引、目录、页码;证明性材料应充

分、详实,具有可追溯性。

第250页

241

附录A

(规范性)

绩效指标计算方法

A.1容积率

容积率为工程总建筑物(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

构筑物面积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值,按式(A.1)计算。

式中:

R——工厂容积率,无单位;

A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建筑面积,建筑物层高超过8m

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单位为平方米

(m2);

A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建筑面积,可计算面积的构筑

物种类参照GB/T 50353,单位为平方米(m2);

A用地——工厂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A.2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为工厂用地范围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占(用)

地面积总和(包括露天生产装置或设备、露天堆场及操作场

地的用地面积)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按式(A.2)计算。

式中:

r——工厂建筑密度;

a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建筑占(用)地面积,单位为平

方米(m2);

a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建筑占(用)地面积,单位为平

用地

总建筑物总构筑物

a

a a

r

用地

总建筑物总构筑物

A

A A

R

……(A.1)

……(A.2)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电子书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