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2-11-24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和应用渠道。在全国贫困县中第一个用县本级财政投入生态补偿,将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至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2016 年以来全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累计惠及 4307 户贫困户,累计补助面积达 95.13 万亩,补助资金达 938.67 万元,实现户均增收 2180 元。(三)做实“生态 + 就业”,让农民在呵护绿水青山中脱贫。率先在全省探索贫困户就地转化生态护林员的扶贫路子,每年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的 812 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林地面积 500 亩以上,每人每年劳务报酬 7200 元。为切实管好用好生态护林员这支庞大的队伍,宁陕县创新实施生态护林员“三四五”管理法,实现生态护林员精细、精准、高效监管。全县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3579 人次,覆盖全县 50.01%的贫困户,累计发放劳务补助2099.44 余万元,取得了“一人护山水、全家能脱贫”的成效。(四)做精“生态 + 工程”,让农户在生态宜居中小康。在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中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覆盖、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展森林抚育,组建森林经营管理合作社 9 家,实 施 森 林 抚 育 5 万... [收起]
[展开]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01页

和应用渠道。在全国贫困县中

第一个用县本级财政投入生态

补偿,将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提高至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

2016 年以来全县公益林生态效

益补偿累计惠及 4307 户贫困

户,累计补助面积达 95.13 万亩,

补助资金达 938.67 万元,实现

户均增收 2180 元。

(三)做实“生态 + 就业”,

让农民在呵护绿水青山中脱

贫。率先在全省探索贫困户

就地转化生态护林员的扶贫路

子,每年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

的 812 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担

任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林地

面积 500 亩以上,每人每年劳

务报酬 7200 元。为切实管好

用好生态护林员这支庞大的队

伍,宁陕县创新实施生态护林

员“三四五”管理法,实现生

态护林员精细、精准、高效监

管。全县累计聘用生态护林员

3579 人次,覆盖全县 50.01%

的贫困户,累计发放劳务补助

2099.44 余万元,取得了“一

人护山水、全家能脱贫”的成

效。

(四)做精“生态 + 工程”,

让农户在生态宜居中小康。在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中

优先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覆盖、

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积极引

入社会资本开展森林抚育,组

建森林经营管理合作社 9 家,

实 施 森 林 抚 育 5 万 余 亩。 以

移民搬迁为抓手,对从山上搬

到山下的群众实施宅基地腾退

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现

“人退林进”。2016 年以来全县

享受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的贫

困户累计达 2851 户,累计补

助 596.57 万元,实现户均增收

2092 元。同步实施了 40 个贫

困村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及贫困户民居改造工作,绿化

造林 2.9 万亩。

(五)做响“生态 + 旅游”,

让农户走上旅游脱贫增收路。

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

以生态景区辐射带动周边村镇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 在景区劳

务用工方面向贫困户倾斜。宁

陕县农民每年通过景区可销售

农产品 3600 余万元,其中贫

困群众的农产品达 1100 余万

元。910 名贫困群众在景区务

工就业 , 年人均收入 6000 元。

发展农家乐 380 户,贫困人口

经验启示

宁陕县通过逐渐探索出的“生态 +”扶贫新模式,打

造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经济转型之路。通过生

态扶贫、生态保护和补偿政策的落实,全县形成完整的生

态保护系统,生态修复治理强力推进,生态政策全面落实

落地,生态资源安全保障有力,生态旅游新业态发展迅猛,

生态产业快速崛起,宁陕县经济形态已从农民靠山吃山的

“木头经济”阶段,到发展矿产的“石头经济”阶段,成

功转型为生态得保护、农民能致富的“生态经济”时代。

就 业 327 人。358 户 1074 名

贫困人口通过生态旅游业直接

脱贫。

实施效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

县有 4088 户贫困户依靠生态脱

贫措施直接摆脱贫困,60% 建

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通过生态

扶贫措施实现脱贫。2019 年全

县林下经济产值突破 14 亿元,

林下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的比重达 75%。宁陕县

生态脱贫工作受到中央、省上

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生态

脱贫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全

省范围内得到总结推广。经林

业专业组织测定,宁陕县森林

生态系统功能总价值 130.54 亿

元,是宁陕当年国内生产总值

的近 5 倍,全县森林生态服务

功能价值每公顷 3.95 万元。

第九章 生态脱贫 191

第202页

脱贫攻坚以来,陕西全面

推广以突出全方位综合治理

的“ 扶 志 六 法 ”, 自 2017 年

开始,连续三年在旬阳、耀州

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扶贫扶志

现场推进会。

一是“教育引导”正家风。

挖掘推广符合有影响、有教

化的传世家训家规 6.38 万条,

在农村(社区)广泛设立“道

德讲堂”“夜间会”“讲习所”,

扶志

扶智

第十章

引导群众求真向善,以家风建

设正德树人、淳化民风。

二是“行为规范”立正风。

推行“诚信榜”发布和诚信奖

惩制度,推广安康新民风建

设、铜川市耀州区“八星励志”

扶志模式,在 1.1 万个村设立

红黑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推动形成诚信、勤劳、实干为

荣的社会风尚。

三是“村规民约”改民

19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03页

风。全省所有行政村结合村

情实际,制定符合社会主义

新风尚的村规民约 5.87 万余

条,形成广大群众普遍接受

的行为准则。特别在婚丧嫁

娶方面,各村成立红白理事

会,倡导节约节俭,反对大

操大办,节约费用 5.01 亿余

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塑

造文明新风。

四是“文明创建”树新风。

开展脱贫致富典型、道德模

范、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

议表彰活动,加大典型宣传,

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教育

人,培育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

精神风貌。

五是“公益救助”促和风。

探索建立邻里互助会、养老孝

道基金,建立爱心超市等,做

好公益救助,激励向上向善。

建立以劳动换积分、积分换

商品的爱心超市 10200 余个,

覆盖全省贫困村,极大激发了

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潜能。

六是“司法保障”倡清风。

加大法律法规、脱贫政策的

宣传教育,依法惩治“村霸”

和宗族势力犯罪,打击损害

公众利益和不履行赡养义务、

虐待妇女儿童等行为。通过

公益诉讼等依法保障贫困群

众权益。

耀州区“八星励志”明星户崔普选肢体三级残疾,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梦中梦“种养殖合作社,搞起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

193

第204页

陕西 :

扶贫“爱心超市”引领乡村新风尚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

动力,提振贫困群众主动脱贫

的精气神,打通脱贫攻坚的“最

后一公里”,要从思想上拔掉贫

困户的“穷根”,陕西省大力推

行贫困村“爱心超市”模式,

通过这一平台,激活贫困群众

积极向上的愿望、勤劳致富的

内生动力。

(一)省级统筹把握,明

确一个导向。始终把解决“素

质贫困”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

原动力,把移风易俗作为减轻

贫困群众负担的切入点,坚持

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同促进,

不断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

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贫困

群众转变落后观念,唤起脱贫

致富斗志。2017 年,省脱贫攻

坚指挥部印发《陕西省培育脱

贫内生动力工作导引》,提出

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村规民

约、公益救助、司法保障等为

主要内容的扶贫扶志“六法”,

引导各地将脱贫攻坚与新民风

建设紧密结合,按照“先行试

点,分批建设,全面覆盖”的

思路,在贫困村探索建立形式

多样的扶贫爱心超市,转变贫

困群众“等、靠、要”思想,

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

内生动力。

(二)各地结合实际,组

建 一 套 机 制。 按 照“ 政 府 主

导、多方资助、村(社区)管

理、关注弱势”运行模式,建

立由政府和民企自愿捐助的两

个励志基金,统一实行以奖代

补,多劳多得,以劳动换积分,

公民道德讲堂

19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05页

以积分换商品的积分制奖励机

制。采取各级机关、企事业单

位、民办企业、社会组织和爱

心人士的捐赠,各级政府、民政、

财政补助等形式,保证物资供

应来源。以本村(社区)村民

作为服务对象,重点服务建档

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

人、留守儿童以及因疾病、意

外事故等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

活出现困难的群众。各村(社区)

将政府拨付、社会捐助等资金,

一律进入村级专账管理,实行

专款专用。每个扶贫爱心超市

分别建立捐赠物资接收、货品

采购、积分评定、积分兑换、

货品领取等台账,完整记录了

资金使用、货品进出、兑换领

取的全过程,并定期对外公开

台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标准制度,规范

管理运行。首先,明确奖励原则,

突出孝老爱亲、善行义举、勤

劳致富、保护环境等行为,综

合“五好家庭”“好媳妇”“好

婆婆”“致富能手”“脱贫之星”

等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奖励,树新风、扬正气。按照

检查评比、积分核算、张榜公

布、物品发放四个步骤,结合

各地实际情况定期(每 1—3 月

或每季度)开展一次积分评定。

在积分评定过程中,坚持公平

公正公开原则,由村干部、村

民小组长、脱贫攻坚“四支队

伍”“两代一委”等组成评议小

组,以村党支部为主导,通过

召开村民评议大会,让群众自

评、互评以及综合勤劳表现、

群众口碑、平时实地检查掌握

情况,按户测评打分,最终经

村党支部评定后,对外公示得

分排名情况。经公示无异议后,

按照积分排名,进行适当奖励

表彰。同时,在积分管理上,

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实行“一

户一卡一册”管理,每个超市

都配备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

负责超市日常事务。

(四)鼓励探索创新,形成

典型模式。为了全面激发贫困

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积极

鼓励各地按照“导向不变、灵

活形式、严格管理、注重实效”

原则,大胆探索创新,成熟一

个,以点带面来全面推广。如

平利县在 79 个贫困村建立“民

风积分超市”,通过“五个一”

建设标准、六项管理制度、六

有二十四条积分评定标准,开

展民风积分评议,截至 11 月

份,平利县“爱心超市”总兑

换次数 1.59 万余次,受益群众

达 3.29 万余人,有效激发了贫

困群众的“脱贫志”;宁陕县筒

车湾镇海棠园村制定了棕、褐、

蓝、红四色积分券,将党的建设、

新民风和基层治理 3 类 9 项纳

入积分类别,全村困难群众你

追我赶、踊跃积分的文明乡风

处处展现。宜君县以“宜馨超市”

为载体,探索扶贫扶志新模式,

共建成覆盖县镇村三级的“宜

馨超市”127 个,兑换物品 1.23

万余件 , 价值 42 万余元 , 涉及

贫困人口 9450 人。截至目前,

全省共建爱心超市 9901 个,其

中有脱贫任务的 96 个县区建成

爱心超市 9856 个。

陕西扶贫爱心超市的成功

运营,打破了大多数普通贫困

群众的惰性期盼思想,变“钱

物送上门”为“劳动能挣钱”,

更把“脱贫”信心、志气输送

过去,增加了他们早日脱贫的

“心劲”,提振了他们勤劳致富

的精气神,为脱贫攻坚注入了

一股强大而又持久的动能。

耀州区各镇(街道)、村开展“八星励志”表彰活动

第十章 扶志扶智 195

第206页

安康市 :

新民风建设治穷又治心

基本情况

安康属川陕革命老区和秦

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

口 305 万人,所辖 9 县 1 区都

是贫困县,其中深度贫困县 4

个,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

率均居陕西省之首。近年来,

安康市大力推行新民风建设,

把整治陋习、培育良俗作为有

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

动力的重要措施,为打赢脱贫

攻坚战提供了优良民风保障和

社会思想基础。

主要做法

(一)以“五字新风”破解

陈规陋习。通过“六大活动”,

倡导“诚”,引导贫困户如实反

映个人收支状况,客观反映干

部帮扶实绩 ;倡导“孝”,教

育群众自觉履行赡养父母义

务 ;倡导“俭”,刹住红白喜事

大操大办之风,减轻贫困群众

请客送礼造成的沉重负担 ;倡

导“勤”,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和自信自立的意识,把摆脱贫

困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倡

导“和”,妥善化解争当贫困户、

脱贫不愿退出等缠闹扯皮问题。

(二)以“一约四会”推动

乡贤治理。全市 1883 个村(社

区)将新民风建设纳入村规民

约,为群众提供普遍认同的行

为规范和约束准则。同时,由

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

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

军人“五老”人员,以及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等新乡贤,建

立村(社区)道德评议会、红

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

禁赌会,通过论理释法、说教

劝导等方式引导群众见贤思齐,

警醒教育行为失当的群众。

(三)以道德评议激发内生

动力。围绕好人好事、善行义举

等新风正气和社会生活中“不诚、

不孝、不俭、不勤、不和”等法

近年来,安康市坚持破

立并举、疏堵结合,以“道

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

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

治理”六大活动为载体,推

行“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

扭转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

要”和为争当贫困户“争访闹”

等不良风气,破解了基层治

理长期存在的“法律手段用

不上、行政手段难奏效、说

服教育不管用”的难题。

导读

安康新民风公益广告覆盖城乡

19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07页

律不明确、政策不具体、干部不

好管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脱贫攻

坚中的“等靠要、争访闹”现象,

每季度开展不少于一次的道德评

议。通过群众说身边现象、乡贤

论是非对错、榜上亮正反典型,

倒逼一些贫困户当下改“懒病”、

长久立志气。

(四)以激励约束释放正向

效应。运用道德评议结果,激励

约束并重,不断释放“奖勤罚懒”

正向效应。对勤劳致富、身残志

坚等正面典型褒奖颂扬。建立“爱

心超市”或“道德银行”,激励

群众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换物

品。对好逸恶劳、坐等靠要等反

面典型,开展帮教转化。

(五)以宣传教育促进成风

化雨。坚持将形式多样、喜闻

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新民

风建设全过程,让“五字”新

风教化于民、成风化雨。开设

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勤劳能致

富先进典型。编印《我们的新

民风》图本和挂画近 100 万册

(套)。各县区扎实开展“扶贫

扶志”宣讲村村行活动,以年

画、民歌、儿歌、花鼓、快板、

小品等形式,让新民风建设家

喻户晓、入脑入心。

实施效果

一是减轻了人情消费负

担。三年间,农村操办酒席下

降 80%,人情消费下降 90%,

户 年 均 节 约 开 支 2400 余 元。

二是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念。把

新民风建设作为培育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抓手,

经验启示

安康市通过“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

活动载体,坚持系统谋划与抓主抓重相结合,把改造不良习俗作为扶贫扶志的主抓手,促使脱

贫步伐更加稳健 ;坚持载体建设与乡贤文化相结合,抓住道德评议“牛鼻子”,让群众说、大

家论、集中亮,形成同频共振强大合力;坚持党员带头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注重“党建 +”思维,

把新民风建设融入基层党建全过程,党员干部带头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坚持抓点

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推进步骤上突出“三个三分之一”,市、县、镇每年分别培育三分

之一的典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示范,三年全覆盖,努力把安康打造为陕南首善之地、全省

民风高地。

将“ 普 通 话 ” 转 化 为“ 安 康

语”,在潜移默化中占领群众的

道德高地。三是激发了脱贫内

生动力。通过整治陋习、培育

良俗,走出了涵养脱贫志气的

新路子。2017—2018 年,全省

扶贫扶志现场会先后两次在安

康召开。2019 年,安康市新民

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

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四

是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2019

年,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成

功率达 97.80%,公众安全感达

96.08%,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

一,诚信体系建设保持全省第

一方阵。

金寨镇寨河社区扶贫扶志专题道德评议会

第十章 扶志扶智 197

第208页

麟游县 :

“442”点评机制点出发展好风气

基本情况

麟游县地处渭北旱塬丘

陵 沟 壑 区, 属 国 家 扶 贫 开 发

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集中连

片 地 区 扶 贫 攻 坚 县。 全 县 辖

7 个 镇、66 个 行 政 村, 总 面

积 1704 平 方 公 里, 总 人 口

9.07 万 人。2014 年 识 别 建 档

立卡贫困村 55 个,贫困人口

7722 户 25465 人, 贫 困 发 生

率 为 24.2%。2019 年,55 个

贫困村全部退出、整县脱贫摘

帽,2020 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

脱贫。

为解决贫困人口思想保

守,安于现状、安贫乐道,宁

愿苦熬、不愿苦干等精神“贫困”

问题,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

麟游县探索建立了“捆绑式、

激励式、对比式、示范式”四

种点评方式、“说一说”“看一

看”“比一比”“晒一晒”四种

方法、“红黑”两榜激励鞭策的

“442”扶志点评机制,持续深

化扶志扶智工作,激发贫困群

众内生动力,助力贫困群众思

想观念大转变、行为习惯大改

善、文明程度大提升,全力决

战决胜脱贫攻坚。

主要做法

(一)创新四种方式,分

类施策点评。由村党支部牵头

组织,采取“捆绑式、激励式、

对比式、示范式”四种点评方

式,整合驻村工作队、包村干

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四

支队伍”力量,群策群力,把

脉会诊。捆绑式点评,提振干

群精气神。将帮扶干部与贫困

户捆绑起来一起点评,在帮扶

党员和干部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比帮扶的举措和成效,评帮扶

干部的长处和不足,激发帮扶

党员和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内因”和

党员干部“外因”两个作用,

使他们相互搀扶,携手共进,

摆脱贫困。激励式点评,增强

发展自信心。一方面,通过“红

黑榜”等方式大张旗鼓地表彰

奖励先进典型,鞭策和激励后

进 ;另一方面,向贫困户宣传

移民搬迁、产业发展、社会保

障等各项扶持政策,帮助贫困

户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

“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

的腰杆。对比式点评,激发赶

超原动力。将“勤”和“懒”“好”

和“差”放在一起,进行横向

对比,激励贫困群众自我加压,

主动脱贫。重点将产业发展示

范户与贫困户进行对比,引导

贫困户在对比中明思路、领着

学、跟着干。示范式点评,引

领群众看标杆。邀请致富示范

户讲述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

富、创新创业的真实经历和成

功经验,组织贫困群众实地参

观示范基地和产业现场,现身

说法,传经送宝,教育引导贫

困群众向先进学习、向标杆看

麟游县积极实践,大胆

探索,建立了“442”村级扶

贫扶志点评工作新机制,在

全县 55 个贫困村全面开展以

“扶贫路上党旗红、勤劳致富

最光荣”为主题的扶志点评

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

的脱贫内生动力。中央电视

台《新闻联播》栏目对麟游

县的扶志点评工作进行了报

道。

导读

19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09页

齐,激励贫困群众因地因人制

宜,发展产业,致富增收。

(二)运用四种方法,提

升点评效果。坚持因户因人施

策,采取“说一说”“看一看”“比

一比”“晒一晒”等灵活多样的

方法,精准点评。“说一说”就

是向贫困群众宣讲党的扶贫好

政策、宣讲当前的好机遇好形

势、宣讲别人的好思路好经验,

使贫困群众从内心深处引发共

鸣,产生“坐不住” 的紧迫感,

形成“好吃懒做可耻”的价值

取向 ;让贫困群众自己谈对政

策的理解和认识,说目前存在

的困难和打算,谈发展的设想

和办法,引导他们积极发展扶

贫产业。“看一看”就是组织贫

困群众看产业示范园、看互助

组产业现场、看致富示范户基

地。一些有条件的村还组织群

众就近外出参观学习,看外村

外县的发展,通过实地参观和

现场感悟,看别人、想自己,

开眼界、厘思路,激发他们树

立敢想敢干的决心和勇气。“比

一比”就是以身边的先进典型

为榜样,通过相互交流与借鉴,

教育贫困群众向先进学习,立

志苦干实干、自强自立,实现“要

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晒

一晒”就是组织贫困群众晒自

己在发展产业方面的实用技术

与经验,晒自己发展产业、外

出务工等方面取得的实际收入,

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

面的“家底”,激发贫困群众“心

动不如行动”的强烈愿望。

(三)建立红黑两榜,激

励鞭策后进。在扶志点评活动

中,各村在政务公开栏开辟“特

殊天地”,每次集中点评结束

后,悬挂“红黑两榜”。“红榜”

以正向激励为主,重点晾晒季

度变化最大贫困户、优秀互助

组及互助组长、党员脱贫致富

示范户、产业发展带头人的典

型事迹和脱贫成效。“黑榜”以

经验启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麟游县实施的“442”扶志点评成效显示,只有激发贫困群众

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有效转变,形成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

长效有效机制。

激发动力为主,通过组长点评、

组员互评,让贫困户彻底摒弃

苦等、苦熬的念头,树立脱贫

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实施效果

麟游县通过开展扶志点评

活动和“红黑榜”引导教育,

全县有 400 多名脱贫攻坚中表

现突出的典型人物上了红榜,

新增外出务工贫困户 563 人,

落实发展产业贫困户 2769 户

8531 人,新发展中药材 4573

亩、蔬菜 1350 亩、养蜂 1000

箱,养牛 1393 头、养猪 2495 头、

养羊 3487 只、养鸡 20020 只 ,

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激情空前

高涨。

扶志点评会议

第十章 扶志扶智 199

第210页

耀州区 :

“八星励志”扶贫扶心

基本情况

耀州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

作重点区(县),也是革命老区,

辖区内 11 个镇(街道)、117

个行政村,总人口 26 万人,其

中贫困村 58 个。建档立卡贫

困 人 口 7179 户 21877 人, 贫

困发生率 12.4%,全市 7 个深

度贫困村全部分布在耀州。脱

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针对部分

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心

理和脱贫信心不足等问题,耀

州区把“着力激发贫困人口脱

贫内生动力”作为首要突破口,

以关庄镇道东村为试点,创新

探索“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

通过评星定级、正向激励,有

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着力解

决贫困群众“精神贫困”,收到

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和社会反响。

主要做法

(一)合理设置星目,三个

层级励志。“八星励志”扶贫扶

志活动是通过八个星目评比竞

争的方法引导教育贫困群众明

志立向、萌生动力、自主脱贫。

所设八个星目分为三个层级,

其中“热爱集体觉悟高、诚实

守信品行好”两个星目是觉悟

层 ;“精神面貌变化大、摆脱现

状愿望强、不等不靠动力足”

三个星目是觉醒层 ;“勤劳致富

步子快、致富点子提得多、示

范带动成效佳”三个星目是崛

起层。这三个层次着重体现了

贫困群众在精神面貌上点点滴

滴的变化,注重内在有机联系,

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有步骤、

有秩序地引导教育、逐步推进,

不搞简单化、机械式的星目升

级。

(二)三个结合保障,提

升活动成效。推进“八星励志”

扶贫扶志活动与爱心超市结合。

完善区镇村三级爱心超市,制

定“八星励志”扶贫扶志评星

与爱心超市积分评分相结合的

具体操作办法,各帮扶单位捐

赠 476 万余元作为村级基础奖

励资金,用于爱心超市物资补

充,通过积分兑换商品,给予

贫困群众物质激励。推进“八

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与“八

星励志”扶贫扶志奖励资金结

合。印发了《铜川市耀州区“八

耀州区把“着力激发贫

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作为

首要突破口,创新探索“八

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贫

困群众精神面貌的改观、致

富本领的提高等变化,点点

滴滴通过“星目”直观体现,

评 星 受 表 彰, 星 星 换 积 分,

积分兑物品等,有效激发了

脱贫内生动力。

导读

耀州区“八星励志”明星户

20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11页

星励志”扶贫扶志奖励资金管

理办法》,将东台市捐赠的 200

万元作为区级扶贫扶志奖励资

金,设立“八星励志”扶贫扶

志奖励资金专户,规范资金使

用,表彰奖励示范镇(街道)、

示范村和四星级以上的“八星

励志”明星户。推进“八星励志”

扶贫扶志与“446”扶贫微宣传

模式结合。充分发挥全区 “四

级贯通、四点发力、六项坚强

保障”的“446”扶贫微宣传优

势,宣传“八星励志”扶贫扶

志活动经验、活动中涌现出的

典型案例,持续扩大了“八星

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的知晓率、

支持率和参与率。

(三)完善工作机制,全

区普及推广。成立“八星励志”

扶贫扶志活动领导小组,建立

“区委统筹、宣传部牵头、区

级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

镇(街道)抓落实、覆盖全部

村、不漏贫困户”的工作机制,

“区委常委驻村夜话、区级领导

包抓镇办、区级部门和四支队

伍包抓到户”的推进方式,以

15% 的赋分权重将活动列入脱

贫攻坚年终考核。印发《关于

在全区开展“八星励志扶贫扶

志”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

深化“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

动的通知》,规范“日常走访考

察、每月碰头研究、季度评星

授星、半年挂星表彰”的工作

流程,明确评星、授星、挂星

各环节工作要求。“四支队伍”

进村入户抓落实,累计印发倡

议书 6000 余份,悬挂横幅 500

多条,刷写标语 400 多个,组

装宣传车 11 台,印发倡议书、

设立宣传栏等。

实施效果

经过实践,耀州区“八星

励志”扶贫扶志活动实现了全

区 11 个镇(街道)、117 个行

政村全覆盖,评选出了四星级

经验启示

耀州区“八星励志”扶贫扶志立足精准施策这一根本点,因户施策、因人帮扶,使贫困

群众的点点滴滴变化通过“星目”直观体现,把精准扶贫贯穿扶贫扶志全过程,与脱贫攻坚成

效巩固、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系统化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带动形成“致富产业兴旺、

村容村貌优美、新风正气满盈”的良好氛围。

以上励志明星户 4296 户,涌现

出 400 多名励志典型,在全区

形成了“人人争星、我要脱贫”

的良好氛围,带动了周边贫困

群众脱贫和全区贫困村精神面

貌的全面提升。《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联播》等 50 多家中

央、省级新闻媒体多次进行宣

传报道,全省扶贫扶志现场推

进会在耀州召开,央视《绝不

掉队》栏目组以纪录片《轮椅

女孩的梦想》的形式专题报道

了海浪姑娘自强创业的先进事

迹,展现耀州新农村发展的电

影《马咀是个村》在全国公映。

2018 年 11 月 21 日,中央政治

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

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对耀州区

“八星励志”扶贫扶志工作作出

了批示肯定。

耀州区“八星励志”明星户

第十章 扶志扶智 201

第212页

延川县 :

突出“四好”教育 推进志智双扶

基本情况

延川县位于黄河中游陕北

黄土高原东部,是国家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辖 7 镇、1 街办、

163 个行政村,总人口 19.2 万

人,其中农业人口 14.78 万人。

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 63

个, 贫 困 人 口 7207 户 21307

人。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延川

县针对少数“等靠要”思想严

重带来的“习惯穷、争当穷、

无奈穷”等顽疾,以新时代文

明实践活动为统领,创新开展

党的政策好、遵纪守法好、勤

劳致富好、文明新风好“四好”

教育,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

致富的内生动力。

主要做法

( 一 ) 围 绕 党 的 政 策 好,

多方联动宣传宣讲。一是集中

力量对各级扶贫政策、惠农政

策进行归纳整理,印制了《党

的政策汇编》《扶贫扶志扶智教

育读本之党的政策好》等丛书

1.5 万余册,发放传单、政策宣

传资料等 3 万余份,确保每个

群众都能够懂政策、讲政策 ,

树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

采取“干部先学、统一培训、

入户宣讲”的工作方式开展扶

贫惠民政策培训,开展扶贫政

策“一口清”活动。三是组建

县镇村三级政策宣讲工作队伍,

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扶贫

政策宣讲宣传。

( 二 ) 围 绕 遵 纪 守 法 好,

多措并举敦风化俗。一是开展

了“ 扫 黑 除 恶、 助 力 扶 贫 扶

志”工作,集中力量对村霸流

氓、欺行霸市等涉黑组织进行

专项打击 ;同时,对封建迷信

和非法宗教信仰等活动进行了

坚决取缔。二是大力开展法治

宣传教育,充分利用“6·26”

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

传日进行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村民的法治素质,使

各村民众懂法、守法、护法,

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三

是大力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开展“十个没有”平

安 村 创 建 活 动, 依 托“ 红 黑

榜”“善行义举榜”等褒扬善行

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推进乡

村移风易俗。四是全力推进村

民自治,完善修订《村规民约》,

建立健全农村村民议事会、红

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

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 三 ) 围 绕 勤 劳 致 富 好,

多元参与扶技扶志。一是开展

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让

农民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靠自

己的技术和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

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开展“勤

劳致富”故事巡讲活动,召开

“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专

题夜评会,通过宣传先进典型

事例,使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

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益处,形

成感党恩、谋发展、奔小康的

思想共识。三是充分发挥龙头

延川县创新开展党的政

策好、遵纪守法好、勤劳致

富 好、 文 明 新 风 好“ 四 好 ”

教 育, 扎 实 推 进 文 化 涵 养、

爱心公益、移风易俗等扶贫

扶 志 扶 智“ 七 项 行 动 ”, 有

效提升了群众思想觉悟、文

明素养,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全县农村群众实现了物质、

精神双脱贫。

导读

20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13页

企业带动、国企项目扶持作用,

激发党支部和村集体的引领作

用,实施“一对一”精准帮扶。

建设光伏扶贫电站 37 座,帮

扶 63 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

体经济发展 ;规范运行互助资

金协会 72 个(63 个贫困村全

覆盖),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脱

贫增收。四是建立了长效产业

补贴政策,采取生产奖补、劳

动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引

导贫困群众勤劳致富。整合爱

心超市、垃圾兑换超市,推行

奖惩结合的“劳动挣积分,积

分换实物”的爱心超市运行模

式,制定积分奖励办法,引导

群众勤劳致富。五是组织文化

“大篷车”巡回演出宣讲勤劳致

富先进故事,开展乡村文化展,

用民间文化、乡土文化和传统

文化说事论理,树立群众勤劳

致富信念。

( 四 ) 围 绕 文 明 新 风 好,

多策并施破旧立新。一是开展

“三进三转”活动,干部进课堂,

学讲并用转思想 ;村民进讲堂,

听说并用转素质 ;文化进公堂,

看评并用转民风。利用文化活

动室、农家书屋和乡村广播室

等宣传教育阵地营造氛围。二

是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示范村 16 个,组建农村保洁

队伍,落实户分类、村收集、

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运行机

制,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

格局。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评

比长效机制,对卫生先进户进

行表彰奖励。三是大力倡导“喜

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

的科学文明生活理念,开展“十

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

等各类评选活动。开展传承“家

经验启示

延川县开展的“四好教育”志智扶贫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

是治贫先治愚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有力提升了群众精气神,

培育了良好的文明乡风,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保障。

风家训”活动,建成家风馆 2 座,

红色教育基地 1 个,家风广场

2 个。成立了延川县志愿服务

团队,注册志愿者 8000 余人,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环境卫生

整治、暖心服务、爱心公益等

志愿服务活动。

实施效果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延川

县着力解决制约贫困群众脱贫

致富的思想贫困和精神贫困问

题,扎实开展“四好教育”,从

根本上激发了贫困群众靠自身

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内生

动力,根治了“靠着墙根晒太阳,

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顽疾,

营造了良好的村风民风,为贫

困群众高质量脱贫致富提供了

思想保障。

扶志扶智文化惠民巡演 中塬村文化大联欢

第十章 扶志扶智 203

第214页

旬阳县 :

“五扶励志”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基本情况

2013 年 年 底, 旬 阳 县 全

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4.11 万户

12.77 万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实践中,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中存在的等

靠缠要不愿干、缺技缺智不会

干的问题,部分党员干部中存

在的松懈厌战、动力不足、激

情不高、庸懒散慢等问题,部

分村社民俗中存在的不良人情

风、盲目攀比风、低俗恶搞风、

打牌赌博风等陈规陋习,部分

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的软弱涣散、

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旬阳县创

新探索出了一条扶志、扶智、

扶正、扶贫、扶长“五扶励志”

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主要做法

(一)以新民风群众教育激

发内生动力为重点“扶志”。推

动“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

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红白事宜

操办标准,开展“续家谱、立

家规、传家训、正家风”活动,

覆盖党员干部、工商能人、青

年学生、普通群众等群体,共

同净化民风。以村为单位,由

群众推选“乡能贤达”组成道

德评议委员会,每季度开展一

次道德评议活动,评出正、反

面典型,分别公布在“善行义

举榜”和“曝光台”,让先进发

挥榜样示范作用,对后进予以

帮教整改,达到共同进步。融

合行政、司法、道德力量,形

成“三力联调”乡村调解新途

径,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

状态。2018 年以来,调解各类

案件 3665 件,调解成功 3614

件,成功率达 98.6%。

(二)以“实训强技”稳产

业促就业为保障“扶智”。统筹

职业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开展

职业技能培训。县上拿出 300

多万元补贴贫困群众学技术,

累计开展集中技能培训 98 场

次、8900 余人次,向贫困村派

驻科技特派员 170 名,增强贫

困劳动力“造血”功能。采取

“2+3+X”长短结合扶贫产业发

旬阳县在脱贫攻坚实践

中, 创 新 探 索, 靶 向 施 策,

走出了一条扶志、扶智、扶正、

扶贫、扶长“五扶励志”构

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实践

路子,为推动全面脱贫攻坚

提供了务实管用、可长效发

挥作用的有益做法和宝贵经

验。

导读

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讲解苗木嫁接技术要点

20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15页

展思路(“2”即 2 项长效产业,

“3”即 3 项优势短效产业,“X”

即多种特色产业),带动 33982

户、117901 人依托产业脱贫致

富。采取“劳务公司 + 贫困户”

形式,成立村级劳务扶贫服务

公司 277 个、镇级劳务服务站

21 个,实现有组织派遣贫困劳

动力 1.8 万人,人均年增收 5

万元以上。培育发展毛绒玩具

等新社区工厂 31 家,开发公益

性岗位 1802 个,多层次满足群

众就业需求。

(三)以“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为引领“扶正”。出台《庸

政懒政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严管党员干部 ;实施“头雁工

程”“淬火工程”“连心工程”,

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水平;按照“支

部引领、村社合一”思路,大力

发展集体经济,兴办合作经济组

织 513 个,覆盖 169 个贫困村,

吸纳 1.8 万户贫困户持股入社。

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等政

策规定,与高校开展县校合作,

整合“四支力量”,打造高素质“三

农”队伍。

(四)以“两不愁三保障”

为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扶贫”。

实行“户分五类”,出台《旬阳

县脱贫摘帽户达标精准奖惩办

法》,定性定量考核镇、各帮扶

部门、驻村工作队等,精准奖

惩。全面落实易地搬迁脱贫一

批、发展特色现代产业脱贫一

批、引导劳务创业脱贫一批等

“七个一批”政策,累计易地扶

贫搬迁 13646 户,规范提升危

房改造 5646 户,生态扶贫惠及

19201 户 63737 人,教育扶贫

累计投入资金 10519 万元,健

康扶贫、政策保障等得到全面

落实,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五)以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构建为目标“扶长”。探索出党

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

治结合”的工作机制,用法治

护航脱贫攻坚,用德治引导勤

劳致富,用自治实现自我教育。

建强村级党组织,运用“党建

+”系统思维,招引、培育合作

组织、龙头企业、现代园区等

“X”载体,贫困户采取土地流

转、劳务务工、订单销售等方

经验启示

“五扶励志”既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方法方向,找准了

着力点,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提供了有力支持。陕西省行政学院对旬阳县“五扶

联动”举措进行的专题研究认为,旬阳县“五扶联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其经验主

要是 :道德评议激志气 ;授人以渔拔“穷根”;督查点评促落实。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实践

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

式,在参与市场经济中获得稳

定效益。发展消费扶贫,建立

农特产品消费合作关系,发展

电商企业、农村电子商务服务

站点,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

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大力发

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清洁

能源、先进制造四大产业,为

做大循环经济蛋糕、助推脱贫

攻坚提供了坚实物质支撑。

实施效果

旬阳县坚持系统思维,立

足问题导向,创新“三新扶志”

模式,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动

力不足、精神懈怠、思想贫困

等深层问题,最大限度激发了

贫困群众发展潜能,提振了贫

困群众脱贫信心,形成了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自主脱贫的

良好社会风尚,有力推进了全

县脱贫攻坚进程。贫困发生率

由 2014 年年底的 24.45% 下降

到 2019 年年底的 1.47%,169

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顺利

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第十章 扶志扶智 205

第216页

岚皋县 :

“道德银行”让新民风深耕厚植

基本情况

岚皋县是秦巴山区集中连

片特困地区国定贫困县和省定

深度贫困县,全县 134 个村(社

区)有脱贫任务,有贫困村 72

个(其中深度贫困村 17 个),

贫困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为

了解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

的部分群众道德水平不高、思

想素质低下、内生动力不强、

奋斗意识薄弱等各类突出问题,

岚皋县以城关镇西坡社区为试

点,率先成立“道德银行”。在

这一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经过

系统提炼、完善、总结,随后

全县在 136 个村(社区)推广

了“道德银行”的经验。

主要做法

(一)规范成立“道德银行”

管委会。“道德银行”是借鉴商

业银行相关理念运行的道德行

为激励机制。运行模式为 :由

各村各社区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将辖区居民所做好人好事评议

赋分,“蓄积”在册,作为居民

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爱心记

录,“储户”需要时可申请“支

取”,按分值获取志愿服务或兑

换物品。各村(社区)成立了

“道德银行”管理委员会,成员

择优推选办事公道、为人正直、

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人员。

(二)细化道德银行积分办

法。按照勤劳致富有目标、孝

老爱亲有传承、诚信友善有品

行、移风易俗有成效、热爱集

体有奉献、典型示范有影响六

个方面细化道德银行积分评定

标准,规范存储道德积分。道

德银行好人好事线索收集主要

来自群众自荐、群众互荐、组

织推荐三种方式。积分评议工

作按照“一评一定一公示”的

办法组织实施。

(三)强化道德银行结果运

用。一是道德银行 + 爱心超市。

爱心超市的物资筹措采取慈善

部门支持一点、帮扶单位援助

一点、社会爱心人士捐献一点

和镇村自筹一点“四个一点”

的方式筹集,统一按照 1 分 =1

元的比例兑换爱心超市物品,

设置积分兑换和兑奖标准,各

户按照积分总额在爱心超市选

购等价值商品。二是道德银行

+ 评优树模。将“道德银行”

储户积分作为推选评定表彰道

德模范、身边好人、十星级文

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

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

各类评优树模典型的重要依据。

按照“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

标准,对“道德银行”中的积

分进行分类,单项达到 50 分以

上者,可直接被评星定级。三

是道德银行 + 农户授信。按照

道德积分与信用积分 20:1 的

比例,将“道德银行”储户积

分计入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总分,

岚皋县针对新民风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少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

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出了“道德银行 +”推动新民风深耕厚植的有效路径。

导读

20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17页

即道德积分 20 分折算信用积分

1分。四是道德银行+志愿服务。

根据实际将服务事项核定为不

同“道德银行”分值,由“道

德银行”储户申请享受相应服

务,或由村(社区)居民认领,

或安排志愿服务队为其提供服

务。五是道德银行 + 道德评议。

将“道德银行”积分高、事迹

突出的“道德银行”储户列为

道德评议正面典型,上红榜和

善行义举榜进行褒奖颂扬。反

之对列入道德评议黑榜的对象,

在“道德银行”积分中按照一

定标准予以扣分。

(四)探索推行网上道德

银行。为进一步规范道德银行

的管理运行,使积分的申报和

兑换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积极探索推行网上道德银行,

目前道德银行线上系统已在“i

安康”APP 上线,正在 15 个

村(社区)试运行,方便了群

众随时随地参与道德银行积分

存储、查询、兑现,既为群众

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为

道德银行的持续运行注入新的

生命力。

实施效果

截 至 2020 年 年 底, 全 县

101 个村(社区)成立道德银

行,70% 以上农户参与储蓄活

动,总积分达 200 余万分,兑

换实物价值 120 余万元。各村

(社区)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更

多的善行义举能在第一时间被

挖掘传播,好人精神得到广泛

宣扬,涌现出勤劳致富、孝老

爱亲等脱贫攻坚和新民风先进

经验启示

“道德银行”建立的良性道德行为激励制度,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道德建设中存在的

难点等制定积分评定标准,并以积分登记、奖品兑换、服务兑换等形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增加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增强道德银行的吸引力。这种形式接地气,易被

群众接受,易推广,让群众变“被动”为“主动”,提升了参与积极性,激发了内生动力,提

升了思想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典型 3000 余人,3 人获评“中

国好人”,2 人分获陕西省第五

届和第六届道德模范,6 人获评

“陕西好人”,4 个家庭获评市级

文明家庭,83 个家庭获评县级

文明家庭,13 人获评岚皋县第

三届道德模范。“道德银行”通

过激发群众做好人好事,鼓励

贫困群众奋勇脱贫的举措,对

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引导社会

风清气正,传播向上向善的道

德力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岚皋县四季镇竹园村贫困户兴高采烈地用积分兑换奖品

第十章 扶志扶智 207

第218页

脱贫攻坚战以来,陕西坚

持把贫困村提升工程作为打赢

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

口,以打通贫困村脱贫攻坚政

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重点,

大力推动贫困村各项建设全面

提升,不断补齐贫困村发展短

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

根本性改变。

基础

设施建设

第十一章

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

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投入财政

资金约 40 亿元,实施县乡公路

改建工程 7100 公里、通村公路

1.2 万公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

2.1 万公里,实现了 100% 建制

村通沥青(水泥)路,100% 具

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两通”

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19页

累 计 投 资 6.45 亿 元, 新

增 动 力 容 量 242 万 千 瓦, 新

建 10 千伏及以下线路 6.6 万公

里,解决了 2971 个贫困自然村

动力电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完

成 5390 眼机井通电,受益农田

近 107 万亩。完成 3265 个小城

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惠

及农村居民 479 万人,电力入

户率和一户一表两项指标均达

到 100%。

新( 改 ) 建 乡 村 卫 生 室

4961 个, 所 有 贫 困 村 全 部 建

成标准化卫生室。所有贫困村

实现生活用电、动力电、通信

光纤和 4G 网络全覆盖。改善

7900 多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以村为单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

污水治理和卫生厕所改造,贫

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

基本要求。加强扶贫资产运营

管理和基础设施管护,优先吸

纳贫困群众参与基础设施管理

养护。贫困群众出行难、用电难、

吃水难、通信难、看病难、上

学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

问题普遍解决。

基础设施扶贫:平利至镇坪高速公路

209

第220页

宝鸡市 :

“1+7”破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难题

基本情况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存在产

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不力

的问题,大量公共基础设施“有

人建、无人护”,无法发挥应有

的作用,甚至陷入“建设—破

坏—再建设—再破坏”的恶性

循环。宝鸡市在摸清家底、明

确产权的基础上,出台《关于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助

力脱贫攻坚的意见》及农村通

村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幸

福院、卫生室、公共文化设施、

体育健身设施 7 个具体管理办

法,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不能完

全发挥作用的短板和痛点变成

了乡村振兴的跳板和亮点。

主要做法

(一)聚焦短板,强化制度

保障。2018 年 7 月,宝鸡市以

政府法规文件的形式制定实施

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1+7

方案”,明确了管理的思路目标、

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

施、管护队伍、补助标准、管

护机制等,为全市农村公共基

础设施管理提供基本制度遵循。

2019 年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提升公

共服务领域水平有关工作的通

知》,2020 年制定《关于全面

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

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

提出树立大统筹理念,夯实农

村电力设施和公厕管护责任,

实施管护人员技能培训全覆盖。

(二)明晰产权,明确管

护责任清单。明确农村公共基

础设施管理分级职责,细化分

解工作任务,及时理顺管护体

制机制,鼓励引导采取委托村

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服务外包、

联合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运行

管理,推进管理事务实现物业

化、 市 场 化。 先 后 将 13848.3

公 里 通 村 公 路,3846 处 农 村

供水工程,1836 个村卫生室,

1131 个农村幸福院,1159 个

行政村的水利设施、体育文化

设施和公厕管理权属明确到村,

将通村公路委托给村组管护,

把管理的主责交给村委会,厘

清设施权属,摸清了农村公共

基础设施管护家底,建立公益

性资产登记、管护台账,明确

了管护责任,切实解决农村公

共基础设施“建得多、管得少”

问题。

(三)选聘人员,组建稳定

管护队伍。根据农村不同基础

设施的特性,制定了相应人员

配置标准,各村根据实际,按

照“应整尽整、多员合一、一

员多用”原则,将村级原有公

益岗位、护林员、水管员、治

安员等事务岗位统筹整合,因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宝鸡市以政府法规文件的形式制定实施了农村公共基础设

施管理“1+7 方案”,把解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突出问题作为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的重要措施,

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导读

21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21页

人设岗,实行一人多岗,每村

确定 8—10 名管护人员,岗位

补助按照最多不超过全县农村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80% 确

定。同时,将所有管护人员信息、

岗位职责、各类设施管护标准

等公开上墙,接受各方监督,

认真落实管护人员培训,激发

管护人员主观能动性,不断提

升管护人员技能水平,确保基

础设施有人管、管得好。

(四)加大投入,建立资

金保障机制。按照中央、省上

争取一点、部门整合一点、市

县财政补助一点、镇村筹措一

点的“四个一点”办法,多渠道、

多途径保障经费所需。市县每

年按一定比例对农村公共基础

设施管理工作给予补助,所

有经费均纳入市县财政预算。

2018—2020 年,全市已累计

投入“1+7”工作管护经费 1.94

亿元。同时,各镇村通过村集

体经济收益、企业或个人捐助

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

统筹整合使用,切实解决农村

公共基础设施“有钱建、无钱

管”问题。

(五)精细管理,提升公

共服务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和

“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明

确行业部门负责制定管护标准、

监督指导 ;县区政府负责牵头

抓总、资金人员整合 ;镇级负

责人员管理、日常考评 ;村级

负责组织实施、队伍建设,建

立了县镇村分级负责、权责明

确的管理体系,确保效益充分

发挥。具体运行过程中,各县

区采取成立镇级农村基础设施

管理所、村级管理站,或委托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管理等

方式,有效提升了全市农村基

本公共服务领域水平。

实施效果

经过三年的实践,宝鸡市

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村委

经验启示

宝鸡实践证明,管理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要厘清存量

资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改革,探索公共财政与市场化

并行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要将农村公

共基础设施纳入公益性扶贫资产管理范畴,及时摸清行业扶

贫资金形成的公益性扶贫资产底数,建立公益性资产台账,

明确资产权属,落实管理主体责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权属

改革,将产权、服务和管理下沉到村一级,解决公共基础设

施权责主体不明,“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才能确保基础

设施“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真正做到让农村公共基础

设施“物有所用、物尽其用”。

会委托、合作社运营、量化绩

效考核为主的“1+7”现代化农

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有

效破解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

护难题,推动管理工作科学化、

规范化、常态化。全市 1158 个

行政村整合选聘管护人员 7409

名,其中贫困群众 5012 名,管

护补助由平均 400 元左右提高

到 800 元左右,有效解决了贫

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农

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

有效提升。

千阳县南寨镇闫家村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人员开展道路保洁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 211

第222页

铜川市 :

聚焦“出行难、饮水难” 为老区发展提速换挡

基本情况

铜川市革命老区大多地处

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

水平总体不高,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仍有一定差距。脱贫攻

坚战打响以来,铜川市紧紧围

绕脱贫摘帽标准,把基础设施

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整合各相

关部门资金和涉农资金,加快

补齐短板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强力推进建设 , 着力解决贫困

地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出行难、饮水难等基础

设施问题,全力打通“最后一

公里”,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

伐。

主要做法

(一)对照标准精确摸底,

紧盯问题靶向施策。一是严格

对照脱贫退出标准,摸清交通

脱贫攻坚底数,以年度计划摘

帽县、退出村为重点,通过村、

乡镇填报、区县交通部门和扶

贫部门复核把关、市级抽查等

方式,对全市 359 个行政村交

通基础设施进行数据调查,精

准识别贫困底数。2017 年年底,

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沥

青(水泥)路目标。二是紧盯

安 全 饮 水 脱 贫, 坚 持 问 题 导

向。先后对全市 359 个行政村、

1700 余个自然村组的饮水状况

进行精准摸底和评估调查,并

结合各村组居住分布、水源条

件和群众意愿,分类识别、精

准施策,综合采取新建、改扩建、

配套等措施解决农村安全饮水

问题。

(二)细化任务逐步推进,

动态管理定期督导。提早谋划

制定年度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

坚项目建设清单,坚持 “三定期”

工作机制,即每半月对项目进

行 1 次调度、每月至少深入项

目一线调研督导项目建设情况 3

近年来,铜川市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道路

和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水利、能源、通信、市场等建设,从根本

上改变交通落后状况,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推进革命老区建设

奠定了坚实基础。

导读

照金红色旅游路

21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23页

次,每季度至少召开 1 次联席

会或协调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项目

前期和工程建设进度。2016 年

以来,先后建成农村饮水安全

巩固提升工程项目 331 个,全

市集中式供水工程累计达到 758

处,涉及 44.2 万人,约占总供

水人口的 98.6% ;分散式工程

涉及 47 个行政村、0.61 万人,

约占供水总人口的 1.4%。全市

359 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已全部硬

化,电力入户率和动力电入村

均达到 100%。针对全市 2684

人饮用水窖水问题,按照“一

县一策”“一村一策”“几户一策”

的工作思路,分类施策、节点

推进。

(三)聚焦深贫优先发展,

持续用力加大投入。积极争取

中央、省级各类资金向老区和

深度贫困村倾斜,在符合条件

的前提下优先重点向耀州区 7

个深度贫困村安排项目资金,

避免“撒胡椒面”,努力构建革

命老区与脱贫攻坚内外衔接、

资金政策和项目布局双向互济

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2018

年落实脱贫攻坚项目资金 6200

经验启示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

坚持精准思路,摸清底数,找准存在问题,抓重点区域、解

难点环节、把握着力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

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紧盯“两非”短板,结

合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序开展项目建设,逐步提升设施

标准。

余万元,支持 7 个深度贫困村

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央、省

级项目资金 5.2 亿元,支持全

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

保护等领域建设。

实施效果

截至目前,铜川市 359 个

行政村、3 个社区通村公路全

部硬化,电力入户率和动力电

入村均达到 100%,4.74 万贫

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部达到脱贫

退出标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清扫车清扫210国道

铜川供电公司关庄供电所任建团为花椒种植大户烘干设备做好用电保障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 213

第224页

淳化县 :

以“乡村全域点亮”提升基础设施管护水平

基本情况

中国银行扶贫工作队在淳

化县部分村调研中发现,村庄

缺少照明,夜间出行不便,意

外频发,因此,提出了“乡村

全域点亮”基础设施项目。该

项目直接触及千家万户,涉及

诸多难题 :如果装灯资金不与

群众自筹挂钩,就会助长“伸

手要”思想 , 造成项目建成后

管护难等问题。面对这些难题,

中国银行首先是解决农村散居

地带群众热切期盼的夜间照明

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将扶志、

扶智、扶治融入贫困地区基础

设施项目,在提升硬件的同时,

人和机制也要提升。

主要做法

(一)试点先行,实施“乡

村全域点亮”项目。一是实地

调研。“乡村全域点亮”项目提

出后,针对项目实施可能面临

的诸多问题,工作队立即召集

了官庄镇 16 个村的村两委班子

成员、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多

次深入村落调研访谈 ;2019 年

4 月,中国银行带领咸阳“北

四县”县、镇、村干部代表前

往四川什邡调研,反复推演、

切磋,就项目实施流程、风险

“乡村全域点亮”,是以中国银行定点扶贫县农村偏僻散居地带路灯建设为载体,在满足贫困地

区群众出行安全迫切需要的同时,调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从被动式扶持转化为主动式参

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基础设施 + 志智双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导读

淳化县乡村点亮项目航拍效果图

21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25页

和理念统一思想,既要解决好

照明问题,又要解决好管护难

题。二是试点先行。采取逐步

推开的方式,将项目分为两个

阶段实施。2019 年,首先在官

庄镇、马家便民服务中心 22 个

行政村实施了淳化县“点亮乡

村·光明万家”示范项目,项

目总投资 261.82 万元,其中,

中国银行援助 200 万元,官庄

镇政府配套 6.42 万元,马家便

民服务中心配套 5.4 万元,村

民自筹 50 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

2370 盏, 解 决 了 3942 户 2.5

万人基本出行问题。2020 年淳

化县决定在中国银行的帮扶下

实施“乡村全域点亮”项目,

全面解决淳化县剩余 11 个镇办

中 心、132 个 行 政 村、16.5 万

人的夜间照明难题,项目总投

资 839 万元,其中中国银行援

建 559 万元,群众自筹 158 万

元,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社会

募集 74 万元,政府补助 48 万

元,共安装太阳能路灯 9506 盏。

(二)创新理念,基础设施

项目与扶志扶智扶治有机结合。

一是精心设计谋划。项目实施

过程中,在设计谋划和资源整

合上摒弃了以往基础设施扶贫

项目单方面资金投入、重建轻

管、管护缺失等问题,紧紧依

靠群众、围绕群众。调动群众

参与项目资金自筹、建设、运

维、监督等全部环节。项目中,

村民自筹资金累计 208 万余元,

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达到 95% 以

上,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参

与率达到 90% 以上。二是创新

运营模式。项目实施阵地在基

层村组,镇政府领导,村两委

班子、“四支队伍”是项目的

直接组织者,群众是项目的参

与者,形成基础设施项目实施

和运营管护新格局。三是创新

带贫机制。大部分施工人员和

维护人员使用当地贫困户,在

当地项目结束后,还到外地积

极参与施工项目,日工资超过

250 元,贫困户不断增收。

实施效果

一是该项目直接解决了国

定贫困县淳化县 20 万群众需求

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

直接的夜间出行不安全、不方

便难题,通过“小路灯”照亮

了“大民生”,提升了群众在扶

贫项目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经验启示

先进扶贫理念的落地生根必须以精准满足实际的需求为

前提。中国银行——淳化县“乡村全域点亮”项目以群众最

迫切的需求为前提,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这也是群众参与度

大幅提升的前提。基础设施扶贫不再局限于硬件上的“补短

板”,而是以硬件提升为载体,帮助贫困地区在“志”“智”“治”

方面“补短板”。“乡村全域点亮”项目首次成功探索了将基

础设施扶贫项目与扶志扶智扶治有机结合,为基础设施类扶

贫项目的创新和管护打造了一个示范引领模型。

二是改变了村民的整体精

神面貌,提高了群众对“大家

的事”的参与度,从被动式扶

持转化为主动式参与,从“等

靠要”到“全员参与”家园建设,

形成“大家的事情大家干”的

文明新风气,提升了群众在基

础设施管护中的责任感和自觉

性。

三是部分参与项目施工的

贫困户还到外地参与施工,扩

展了视野,增强了与外界的沟

通和交流;重塑乡村“朋友圈”,

很多有回报家乡意愿的乡贤重

新与老村建立起联系和信任,

帮助乡村形成募集社会资源的

能力。

四是扶治成效。项目以公

开透明的全流程和充分的讨论,

真正落实了全体村民自治和民

主理事制度。同时,通过该项

目实施在群众中树立了基层政

权的威信,提升了干部乡村治

理的能力。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 215

第226页

榆阳区 :

“五个一”机制实现基础设施管护“五化”目标

基本情况

榆林市榆阳区建立的“五

个一”工作机制为 :建立了一

套上下一致的清单台账——联

动区乡村三级建立起五个年度、

三大类的公益性扶贫项目资金

资产台账 ;组建了一个专门的

管理平台——将 80 个脱贫村公

益性资产全部移交股份经济合

作社管理,纳入农业部门“三

资”平台管理 ;形成了一支专

职的管理队伍——让公益性资

产所属部门单位、村“两委”

等人员成为资产运营管理的主

体 ;成立了一支专职的监管队

伍——行业部门和项目主管部

门、村监委会、合作社监事会

成为公益性资产监督管理的主

体 ;规范了一套专门的规章制

度——健全设施管护、带贫益

贫等 24 项制度,确保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项目“有人管、有

钱管、有制度管”。

主要做法

(一)立规矩,促进管理

规范化,解决有制度管的问题。

按照“区级统筹、镇级统管、

村级主责”的原则,区镇村三

级联动建立公益性资产台账,

全部移交股份经济合作社管理。

持续健全完善农村安全饮水、

村组道路、村卫生室、爱心超

市等 24 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形成齐抓

共管制度体系。

(二)定标准,促进管理

持续化,解决有钱管的问题。

按项目属性分类设定管护资金

筹 措 渠 道 和 标 准, 整 体 上 采

取“721”的办法,即政府投入

70%、村民自筹 20%、企业帮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护过程中,榆林市榆阳

区按照“调查摸底理清单、确权移交履责任、清产登记建台账、

运营管护强机制”的工作流程,建立了“五个一”的工作机制,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护实现“五化”目标,实现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导读

榆阳区乡村概貌

21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27页

扶或社会捐赠 10%。初步确定

按照每年每处人饮站 2000 元、

每个村卫生室 2000 元、每公

里村级道路 2000 元、每个爱

心超市 5000 元、每个幸福院 5

万—10 万元的补助标准,安排

管护经费,并根据需要逐步提

高。

(三)扛责任,促进管理专

职化,解决有人管的问题。强

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区

镇村三级管护体系建设,充分

发挥主管部门、镇村管护工作

职能。区级行业部门负责管理

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

21 个乡镇管理队伍负责统筹管

护全镇公共基础设施。以村为

单位,划定管护范围,列出管

护清单,优化设置 2000 个村

级管护公益岗位,规范管理运

维,安置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

负责具体管护任务,确保物有

人管、事有人办、责有人担。

(四)强提升,促进公共服

务均等化,解决持续发展问题。

2021 年 计 划 投 入 3000 万 元,

实施村庄道路、农村供水安全、

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一

批工程项目,实现基础设施全

覆盖。逐步探索基层“医养结合”

模式,合并村级卫生室和幸福

院,鼓励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

经验启示

榆林市榆阳区建立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护

“五个一”工作机制,破解了基础设施管护难题,确保了基础

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不失为

脱贫成果巩固、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好办法。

务,优化卫生室、幸福院的服

务水平。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到

镇到村,构建城乡教育、医疗“共

同体”,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五)抓督导,促进管理

常态化,解决永续利用的问题。

厘清工作责任,以部门联合检

查为手段,定期督查督导,及

时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既让

责任人知道“做什么”,又要学

会“怎么做”,确保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护再上新

台阶,再出新成效。

实施效果

榆阳区加强学校、卫生室、

幸福院、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投入 4.15 亿元建成

公益性资产 1812 个,农村发展

和服务的瓶颈制约得到极大改

善。榆阳区将在“五个一”工

作机制基础上,着力围绕“立

规矩、定标准、扛责任、强提升、

抓督导”的工作思路,推进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

护实现“五化”目标,实现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老年幸福院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 217

第228页

镇坪县 :

“六定”破解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难题

基本情况

安康市镇坪县位于陕西最

南端、大巴山北麓,具有秦巴

山区“山冈连绵、沟壑纵横”

的典型地理特征,公共基础设

施建设困难,管护更难。脱贫

攻坚战打响以来,富裕了群众,

美化了村庄,改善了基础设施,

农村发展和服务的瓶颈制约逐

步得到缓解,但量大面广类别

杂的公共基础设施由于无钱管、

无人管和无机制管,存在着重

建轻管、权属不清、管护缺失

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基础设施

长期发挥效益。

主要做法

(一)定责任,解决管护工

作统筹难。构建“县有办公室、

镇有管理所、村有管理站”农

村公共基础设施三级管护体系,

明确各自责任,强化工作统筹。

将政府主导的固定扶贫公益岗

位和村级自我开发的临时扶贫

公益专岗相结合,优先安排未

脱贫人口、监测人口和特殊人

群上岗,既确保日常管护到岗

到人,又稳定增强带贫效果。

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纳入

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及时公开

管理情况,接受群众和社会监

督,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尽

最大努力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

要求和服务保障需求。

(二)定范围,解决管护

领域确认难。坚持“底子摸清、

范围划清、类别分清”原则,

对全县扶贫资产和各级财政投

入建设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

行全面梳理、登记造册、分类

登记,明确管护对象和范围。

重点针对村组道路(包括通村

路、通组路、便民桥、产业路)、

小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级

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公厕)、村

两委办公用房(村级活动场所)、

村内路灯及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六项亟须管护内容。

(三)定权属,解决设施

权责明晰难。按照“尊重历史、

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

可”的原则,坚持村物村管,

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或镇办出

具产权移交书,将村内各项产

权明晰的公共基础设施产权移

交到村,部门负责日常技术指

导,村委会负责日常管护维护,

建立“村有、村用、村管、村

享”管护责任体系,强化村级

组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所有权、

使用权、管理权和开发权,通

过明晰物权,厘清责、权、利,

为具备条件的基础设施进入市

场化、社会化运营创造条件。

(四)定标准,解决管护

效果达标难。因类施策确定管

理标准。按照统一管理的公共

基础设施、技术要求高的公共

基础设施、具备基础条件、符

合群众意愿的公共基础设施和

“散、小”等公共基础设施,实

施专业管护、购买服务管护和

群众组建管护队等方式进行全

面管护。立足规范确定管护标

安康市镇坪县按照“政府主导、三级联动 ;村级主体、群

众自发 ;市场参与、鼓励创新”的原则,探索建立“六定”长效

管护机制,破解公共基础设施管护难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导读

21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29页

准。制定村组道路、村两委办

公用房和村级活动场所等 9 项

管护标准,推动农村公共基础

设施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常

态化。村两委根据行业管护标

准,明确管护责任人,并抓好

日常管护工作。根据需要确定

配置标准。由各镇人民政府负

责,根据日常管护维修需要,

为各村购置配备必要的管护器

具,以“利其器”促“善其事”。

(五)定资金,解决管护

投入筹措难。按照“渠道不乱、

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

功”的原则,采取行业管护资

金整合一点、帮扶部门补助一

点、县级财政筹措一点、村集

体经济支付一点、向受益对象

筹措一点“五个一点”的办法,

整合各方资金,加大管护投入。

明确专项资金主要用途,设置

管护资金专项账户,实行专款

专用,合理合规使用。积极探

索“专业 + 商业 + 自行”管护

机制,不断创新管护方式。

(六)定奖补,解决管护

绩效考核难。各村每年在镇级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专项资

金中申请 1 万元作为维修资金,

滚存使用,按照管护及维护项

目规模,明确资金出处及使用

权责。采取“基础 + 绩效”的

方式,将下达到镇的行业管护

资金根据各村村组道路里程

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数量及

管网长度、农村户籍人口等因

素量化分配到村,60% 作为管

护基础补贴资金直接下达各村,

40% 作为管护绩效补贴资金,

并对各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定

期检查和量化考核,通过定期

检查、考核结果按比例兑付管

护绩效补贴资金。

实施效果

2020 年以来,全县共落实

管护资金 350 余万元,建立 7

个镇 58 个行政村公共基础设施

管护体系,进行全面管护,58

个村村两委办公用房、活动场

经验启示

镇坪县通过建立“六定”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增强了公共基础设施使用效果、助推了脱贫攻坚区域发展。

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和村集体资金,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减轻了财政负担 ;通过村级建立管护机制,促进了村民参与

村级社会事务集体管理能力 ;通过管护人员的带动,增强了

村内人人爱护、人人管理公共基础设施意识。

所、村内路灯及公共文化体育

设施、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公

厕清洁亮丽,56 个村卫生室整

齐规整,273 条 562.48 公里村

组道路安全畅通,276 处安全

饮水干净长流,形成全县公共

基础“管得好、用得长”“用得

好、管得久”的良性互动,为

全县持久巩固脱贫成果、有机

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镇坪县《“六定”破解公共基础

设施长效管护难题》被国务院

扶贫办在全国推广,并在陕西

省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现场会上

交流。

镇坪县坪宝村公共活动场所

第十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 219

第230页

脱 贫 攻 坚 以 来, 陕 西 健

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

入保障机制,发挥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五年

来,累计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

贫资金 613.22 亿元,年均增长

21.15%。其中中央资金 254.93

亿 元, 省 级 资 金 144.59 亿 元,

市县两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13.7 亿元。

项目

资金管理

第十二章

五 年 来, 累 计 投 入 56 个

贫困县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93.25 亿 元, 占 全 省 73.36% ;

向 65 个革命老区县投入中省财

政专项扶贫资金 195.88 亿元,

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 7.5

亿元,全部用于支持贫困老区

脱贫攻坚。

五年来,聚焦支持攻克深

度贫困堡垒,严格落实“三个

22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31页

新增”要求,累计投入 11 个深

度贫困县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

金 81.93 亿 元, 占 全 省 20.5%。

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

56 个贫困县累计整合涉农资金

813.39 亿元。互助资金项目村

发展壮大到 6979 个,资金总规

模达到 35.68 亿元。持续的资金

投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

了充足的“粮草军需”。

在外资扶贫方面,2017 年

4 月正式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

社区发展项目,这是陕西直接

向国家独立申报的第一个世界

银行贷款扶贫项目。累计完成

投资 3.42 亿元,带动宝鸡、咸阳、

渭南、延安、榆林 5 市 11 县 29

个乡镇的 253 个行政村,提高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

强发展能力。

在项目资金管理方面,围

绕“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

的原则,规范有序推进扶贫资

产管理工作确保扶贫资产安全

运行和保值增值,提高资金使

用效益,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宝鸡市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着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图为“科技草莓”基地

221

第232页

2019 年以来,陕西坚持“试

点先行、探索经验、总结推广”

的思路,围绕“谁来管、管什么、

怎么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规范有序推进扶贫资产管理工

作。2020 年 9 月中旬,全国政

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

副主席邵鸿带队来陕开展脱贫

攻坚民主监督调研时,对此项

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围绕“谁来管”,

实行“三个强化”

一 是 强 化 组 织 领 导。 市

陕西 :

规范有序推进扶贫资产管理

县均成立同级党委、政府领导

任组长的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领

导 小 组 或 工 作 专 班, 抽 调 扶

贫、财政、农业等部门同志负

责日常协调推进。扶风、泾阳

等 10 个县(区)成立扶贫资产

管理中心,配备办公用房及设

施,设立专项工作组,抽调人

员具体负责。二是强化政策指

导。省上先后印发加强扶贫资

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通

知》 《导引》,相继召开座谈会、

培训会、现场会,推广宝鸡等

市经验做法。各市县结合实际

细化工作方案及管理办法,编

印扶贫资产管理政策解答及工

作流程图,召开业务培训会,

确保规范有序开展。三是强化

督促落实。将扶贫资产管理作

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交叉检

查的重要内容,每月深入市县

督促进度,协助解决具体困难。

省上先后召开 2 次调度会,印

发 2 期通报,点对点督办 3 次,

督促工作落实。

围绕“管什么”,

实行严把“三关”

把摸清底数、确权移交、

千阳县果农在丰收的果园里采摘苹果

22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33页

精准登记作为扶贫资产管理的

前提和基础,严把“三关”,确

保确权登记的扶贫资产全面、

真实、准确。一是严把调查摸

底关。依据扶贫资金台账和县

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坚持条块

结合、上下比对,采取信息系

统调取和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

式,核实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使

用各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

务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社

会捐赠和对口帮扶等投入形成

的 扶 贫 项 目 资 产。 经 调 查 摸

底,截至 2020 年 12 月底,全

省 2016 年以来实施扶贫项目

涉 及 资 金 总 额 1630.98 亿 元,

形成资产 1074.51 亿元,占比

65.9%。二是严把确权移交关。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按照行业部门有关规定和农村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进行确

权。县级行业部门实施的项目,

由县政府或授权部门进行确权。

镇、村实施的项目,由镇级召

开会议研究通过后,镇政府进

行确权。确权后颁发确权证书,

办理移交手续。三是严把资产登

记关。对确权的扶贫资产分年

度、分类别、分项目登记造册,

建立县级扶贫资产总台账和行

业部门、镇、村台账,分别在政

府门户网站、部门及镇村公开栏

公示无异议后,完善财务账目,

实行动态管理。安康市建立“三

级两账”的做法被财政部网站刊

载,2020 年 6 月在全国扶贫项

目资金资产管理培训班上交流

发言,2020 年 10 月获陕西省

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围绕“怎么管”,

实行“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管护责任。压实

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镇级属

地管理责任、村级日常管理责

任和各级行业部门的监管责任,

市级做好统筹指导和监督。二

是落实管护机制。分别制定公

益性、经营性扶贫资产管护办

法,规范收益分配使用和资产

处置。公益性扶贫资产按照“所

有权与管护权相结合”原则做

好管护工作。宝鸡市 2018 年建

立“1+7”机制做好农村基础设

施管护工作,2019 年完善管护

机制,2020 年全面实施产业、

就业、基础设施、扶贫资产后

续管理等十大提升行动,巩固

拓展脱贫成果。宝鸡市接续推

进扶贫资产管理等做法得到国

务院扶贫办肯定,被经济日报、

中国扶贫微信公众号等刊载。

汉中市建立安全饮水运行管护

十条标准的做法被水利部简报、

官网刊载。对经营性扶贫资产

明晰“五权”(所有权、经营权、

收益权、监督权、处置权),探

索合作经营、委托代管等模式,

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带贫益贫

效果。太白县、城固县建立“四

色预警”机制,根据经营性资

产运营及效益发挥情况实行“四

色预警”(绿色、黄色、橙色、

红色)。三是落实监管措施。将

扶贫资产管理纳入年度扶贫资

金绩效评价,强化风险防控。

对不按规定进行扶贫资产移交、

评估、管理运营或其他情形,

造成扶贫资产流失损失产生不

良社会影响的,严肃问责处理。

镇坪县“六定”破解公共基础

设施长效管护难题(定职责、

定范围、定权属、定标准、定

资金、定奖补)被国务院扶贫

办官网刊载。

洋县华阳创建5A级景区建设项目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23

第234页

基本情况

“113431” 扶 贫 工 作 体

系,即建立一个分行党委脱贫

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扶贫

事业分部为主体、全行共同参

与的扶贫工作体系 ;确立一个

“十三五”期间投放扶贫资金不

低于 1000 亿元的工作目标 ;明

确融制、融资、融智的“三融”

扶贫策略 ;坚持易地扶贫搬迁

到省、基础设施到县、产业发

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

的“四到”思路方法 ;深入开

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东

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三

大行动”;落实一个有效的考核

监督体系。

主要做法

( 一 ) 坚 持“ 三 融 ” 方

法,为脱贫攻坚提供多元策略

支持。一是注重融制合作。陕

西分行先后与省扶贫办、发改

委、各地市签署扶贫开发合作

协议,建立高层联系工作机制,

形成政府、国开行、企业密切

配合、积极联动的扶贫工作格

局。二是发挥融智优势。陕西

分行先后参与《陕西省“十三五”

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陕西省

“十三五”脱贫攻坚系统性融资

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融资

规划》等的编制工作。为柞水、

宜君等贫困县编制脱贫攻坚融

资规划。为分行定点扶贫的汉

中市南郑区苇池村编制了《苇

池村脱贫攻坚总体规划》《阳春

镇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等。三

是做好融资服务。“十三五”以

来,分行累计投放扶贫资金超

导读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在支持陕西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具有开发性金融特色的

“113431”扶贫工作体系,为陕西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贡献了金融力量。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 :

打造开发性金融陕西扶贫样板

易地扶贫搬迁:陕西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22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35页

过 1000 亿元,为全省扶贫重点

领域源源不断注入开发性金融

活水。

(二)坚持“四到”思路,

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一是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助

力打赢脱贫攻坚“首战”。向

省易地扶贫搬迁公司发放贷款

106.15 亿 元、 投 放 基 金 31.25

亿元,支持安置区建设。为进

一步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

致富,开发银行将支持易地扶

贫搬迁后续脱贫发展作为扶贫

工作重大专项,向全省发放易

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贷款近 30

亿元。二是基础设施“到县”,

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以来,向全省 51 个

贫困县发放贫困村基础设施贷

款 130 亿元,向贫困地区高速

公路、铁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等

项目发放贷款 378 亿元,重点

解决贫困地区“难在路上、困

在水上”等问题。三是产业发

展“到村(户)”,增强贫困地

区内生“造血”能力。累计发

放产业扶贫贷款 201 亿元。抓

住重“点”,向省内重点龙头企

业发放扶贫贷款 170 亿元,有

效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

带动作用 ;全“面”展开,通

过“扶贫转贷款”模式,与省

内 66 家地方金融机构合作,累

计发放扶贫转贷款 7.7 亿元,引

导金融资源向省内贫困地区和

融资难的小微企业聚集。四是

教育扶贫“到户(人)”,阻断

贫困代际传递。自 2007 年在陕

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

以来,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

款 108 亿元,贷款余额 37.6 亿

元,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坚持“三大行动”,

形成开发性金融大扶贫格局。

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累计发放深度贫困地区贷款

150 亿元,全面覆盖省内 11 个

深度贫困县,覆盖率 100%,助

力陕西啃下脱贫攻坚深度贫困

“硬骨头”。二是东西部扶贫协

作。将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开发

性金融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抓

手,累计发放东西部扶贫协作

贷款 16.76 亿元。三是定点扶贫。

针对定点帮扶的汉中市南郑区

苇池村,协调资金 6700 万元建

设苇池旅游环线等道路,投入

240 万元开展村组环境综合治

理,发展乡村旅游,抓好消费

扶贫,有效构筑定点扶贫村稳

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实施效果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累计

支持全省近 12.5 万户 42 万搬

迁群众全部实际入住,并通过

搬迁后续发展贷款为搬迁群众

创造超过 6000 个就业岗位,进

一步促进搬迁群众移得出、住

得下、稳得住、能致富。基础

设施扶贫方面,向全省 51 个贫

经验启示

陕西分行将开展扶贫

规划和咨询服务作为金融扶

贫工作的重要抓手,为贫困

地区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和

融资支持方案,充分发挥专

家、行业优势,助力实现科

学可持续发展。同时,发挥

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主力银

行优势,利用开发银行长期、

大额、批发资金,集中资源

力量支持补齐贫困地区基础

设施短板,为促进产业发展、

实现持久脱贫创造条件,确

保扶贫资金用在脱贫攻坚的

“刀刃上”,做到精准发力、

风险可控。

困县发放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

130 亿元,累计建设 2.3 万公里

村组道路、1537 个校安工程项

目,解决 251 万人的安全饮水

和 3566 个贫困村的环境整治问

题,惠及全省 4295 个贫困村、

510 万人,显著改善了贫困地

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产业扶贫

方面,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

201 亿元,预计可带动近 1.5 万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

动力。教育扶贫方面,累计发

放助学贷款 40.85 亿元,受助

贫困家庭大学生达 58 万人次,

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25

第236页

基本情况

自 2016 年 以 来 始 终 把 金

融支持地方脱贫攻坚作为最大

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

积极践行“金融扶贫攻坚、信

合一马当先”的庄严承诺,通

过 打 造“5321”(“5” 即 5 万

元以内,“3”即 3 年以内,“2”

即免抵押、免担保,“1”即一

律实行基准利率)金融扶贫模

式,精准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

展资金难题,为助力全省高质

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

力的金融支撑。

主要做法

(一)快速行动,全面推广

“5321”小额信贷模式。2015

年 11 月 27 日,党中央提出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目

标。 陕 西 省 委、 省 政 府 12 月

11 日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

后,陕西省联社迅速落实,先

后出台《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

合社关于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

构支持我省脱贫攻坚战略的实

施意见》《关于推动“金融扶贫

示范县”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

作,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

每年投放扶贫贷款不低于 50 亿

元的目标。同时,在全省全面

推行“5321”扶贫小额信贷模式,

通过充分发挥各区县政府风险

补偿金撬动作用,合理确定风

险保证金的放大倍数、分担比

例、代偿流程及止损条件等内

容,逐步摸索构建出了一套涵

盖组织领导、服务模式、金融

产品和风险保障的金融扶贫服

务体系。

(二)“五星”评级,贷款

可获得性得到有效提升。把提

高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可获得

性作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

普 惠 政 策 的 基 础 上, 创 新 实

施“五星”评级模型,将诚信

度、家庭劳动力占比、家庭劳

动技能、年人均收入四项指标

纳入评级授信体系,根据评分

导读

为有效破解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

通过打造“5321”扶贫小额信贷模式,为辖内贫困户注入金融“活水”,助力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

攻坚战。

陕西省信用联社 :

“5321”金融扶贫的“信合路径”

千阳县海升苹果分选线

22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37页

可获得一星至五星 5 个信用等

级,评分在二星及以上即可获

得最高 5 万元的贷款授信,有

效打通贫困户贷款通道。同时,

联合政府部门在各村组建由第

一书记、两委干部、驻村工作

队及群众代表组成的村级风控

小组,按照“五星”评级模式,

对辖内贫困户逐一进行等级评

定,切实将扶贫与扶志、扶智

有机结合,有力激发了贫困户

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三)科技支撑,金融助

力脱贫攻坚更加精准有力。积

极推进“双基联动”机制建设,

与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构建

“农信社 + 村两委 + 贫困户”的

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以移动

PAD 为工具支撑客户经理“走

村串户”,全面推进贫困户建档

评级和金融服务对接工作,打

通线上线下,构建一体化的服

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

务。建立数据支撑体系,以金

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 145 万户

贫困户名单及 1.4 万户边缘户名

单为基准数据源,建立健全贫

困户数据支撑体系,有效解决

金融机构与贫困户信息不对称

的难题。结合全省移动营销网

络系统,将贫困户的身份验证

环节由线下核实移至系统自动

识别,审批效率得到有力提升,

有效防止“搭便车”现象。

(四)机制建设,推动扶

贫小额信贷高质量发展。建立

联合调查机制,积极协调扶贫

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引

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明

白卡和通知书超 200 万份。建

立联合审核机制,按照省扶贫

办等五部门下发的《关于开展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建立起由贫困户申请、

村级风控小组评级、扶贫部门

审核、农合机构调查授信的联

合审查机制,有效保障了贷款

的精准投放。建立联合清收机

制,加强与各地方政府的沟通

协作,按月反馈扶贫贷款风险

状况,对未按期归还的借款人,

由金融机构、司法、村委及帮

扶干部等成立清收工作组开展

联合催收,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由县财政

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

各县级机构按照 3∶7 的比例与

地方政府共担扶贫贷款损失,

贷款风险得到有效保障。建立

信用重建机制,联合人民银行

西安分行,在部分县区创新试

点信用救济、信用重建等信用

普惠机制,适度提高不良信用

记录的容忍度,帮助困难群众

获得贷款,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实施效果

截至 2020 年年末,全系统

累计投放“5321”扶贫小额信

贷 51 万笔 196 亿元,占到全省

经验启示

“5321”扶贫小额信贷

为打通贫困户贷款通道、帮

助贫困人口创业增收、促进

全省产业兴旺等方面提供了

重要支持,同时也推动了贫

困地区和贫困户树立信用意

识和责任意识,农村信用环

境得到有效改善。下一步工

作重心将转向相对贫困问

题。对此,陕西省联社将持

续做好金融支持,积极发挥

人缘、地缘优势,以提高金

融服务覆盖率、满意度及可

得性为目标,巩固提升脱贫

成效,接续支持乡村振兴,

为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 90%,累

计带动38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通过广泛宣传金融知识、征信

知识,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系统农户贷款不良率较 2015

年年末下降 2.81 个百分点。同

时,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站

建设,打造村村通“金融 e 站”

品牌,构建农村“自助 + 辅助”

数字化服务模式,切实打通农

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19—2020 年,省联社连续两

年荣获陕西省脱贫攻坚“组织

创新奖”。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27

第238页

基本情况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

量的扶贫资金井喷式投入到贫

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这些

资金使用的效果如何、形成了

哪些资产、如何迅速高效整合

这些资产、实现扶贫资产效益

最大化,成为当前急需破解的

问题和难点。2019 年以来,宝

鸡市围绕提升脱贫质量、巩固

脱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把

提高扶贫资产管理水平作为巩

固脱贫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

强力推动“三强化三落实三确

保”(即强化顶层设计,落实目

标任务,确保工作系统化 ;强

化创新举措,落实工作机制,

确保收益最大化 ;强化组织领

导,落实责任分工,确保管理

制度化),明晰扶贫资产所有权、

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

督权,真正实现有人管、管得好,

为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打赢

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落实

目标任务,确保工作系统化。

市级先后制定了《宝鸡市关于

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

意见》《关于做好扶贫资产规范

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扶贫资

产档案管理工作导引》等文件,

明确扶贫资产管理范围、资产

权属、台账档案、运营管护、

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监管责

任等事项。指导各县(区)做

好扶贫资产摸底、评估、确权

登记、管护责任落实、长效机

制建立等工作。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

责任分工,确保管理制度化。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

的领导小组,组建市、县工作

专班,市级行业部门横向统筹

导读

宝鸡市按照“依法依规、统筹结合、民主管理、公开透明”思路,对脱贫攻坚期内的扶贫资产,

全面摸底登记、划分资产类别、规范运营管理,建立镇、村、户三级扶贫资产台账,确保扶贫资产

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

宝鸡市 :

建立三级台账,规范扶贫资产管理

金台区扶贫办联合区财政局、区农业局在金河镇开展扶贫资产清查工作

22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39页

抓推进,县镇村三级纵向协作

抓落实。夯实县(区)主体责任,

建立市级行业部门扶贫资产管

理工作联系机制,实行进展情

况月报制。将扶贫资产管理纳

入全市脱贫攻坚“十大提升行

动”,与重点工作同谋划、同部

署、同推进、同督查,形成了

责任明确、分工协作、保障有

力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创新举措,落实

工作机制,确保收益最大化。

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

线并轨”查明资产底数,根据

审计报告、综合评估、聘请第

三方机构“分类推进”明确产

权归属,对公益性、经营性资

产按照实施主体不同,由政府

授权进行确权登记。建立资产

管理制度,明确经营性、公益性、

到户类资产运营管护主体,分

类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村集

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严格资

产处置程序,健全“项目风险

防控办法”“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实施办法”等扶贫资产风险防

范机制,确保经营性扶贫资产

保值增值,全面提高资产收益。

实施效果

2013—2020 年,全市共投

入各类扶贫资金 141.89 亿元,

其中 :形成资产 86.68 亿元,占

比 61.09%, 涉 及 公 益 性 资 产

47.99 亿元,经营性资产 22.05

亿元,到户类资产 16.64 亿元,

建立长效机制 700 多个,实现

经验启示

宝鸡市创新推进扶贫

资产管理规范化措施,围绕

解决“管什么”,明确了建

章立制是核心;围绕解决“谁

来管”,明确了统筹协调是

基础 ;围绕解决“怎么管”,

明确了经营性资产管理是

关键 ;围绕解决“管得好”,

明确了合法合规是保障。

了扶贫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

属明晰、运营管理规范,保证

了扶贫资产完整、安全、长效,

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0

年 9 月 2 日,全省扶贫资产管

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扶风县召

开。

陇县城关镇扶贫资产确权证书颁发现场

扶风县午井镇午井村召开扶贫资产确权、移交会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29

第240页

基本情况

扶风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

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 7

镇 1 街、113 个 行 政 村、3 个

农村社区,面积 720 平方公里,

人 口 43.1 万 人。2018 年,71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实现脱贫

摘帽。扶风县在扶贫资产管理

工作中,先后探索建立了扶贫

资产管理“1234”模式和“453”

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多

个地市扶贫干部来扶风参观学

习扶贫资产管理工作。2020 年

9 月,全省扶贫资产管理现场

调度会在扶风召开,11 月 6 日

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专题听取了

扶风工作情况汇报,并给予了

肯定。

主要做法

(一)“四张清单”摸家底,

确保扶贫资产底数清、权属明。

扶风县从 2019 年年底启动扶贫

资产确权登记工作,通过建立

“四张清单”,着力解决扶贫资

产“谁来管”“管什么”“怎么

管”等问题。一是建立责任清

单。成立扶风县扶贫资产管理

中心,设立综合协调、资产摸评、

权属界定、资产管护、资产运

营、资产监督 6 个专项工作组,

负责组织部署、统筹推进、督

促指导全县扶贫资产管理工作 ;

二是建立制度清单。研究制定

《扶风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扶

贫资产摸底指导意见》《公益性

扶贫资产管护办法》等制度,

绘制了“扶贫资产确权流程图”,

明晰了确权工作的步骤和流程,

确保扶贫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合法合规 ;三是建立资产清单。

对全县扶贫项目、资金和资产

开展全面核查、系统梳理,进

行权属界定和登记造册,明确

每项扶贫资产的身份信息,做

导读

宝鸡市扶风县坚持把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的重大举措,作为壮大集

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突破口,探索形成了扶贫资产管理“453”机制(四

张清单摸家底,五种模式抓管理,三色管控防风险),推动扶贫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努力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扶风县 :

“453”机制 发挥扶贫资产最大效益

扶风县法门镇经营性资产——胜利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分红现场

23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41页

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是

建立档案清单。制定《扶贫资

产档案管理清单》,对扶贫资产

管理前期工作、组织实施、确

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

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分阶段建

档,确保有据可查、管理规范。

(二)“五种模式”抓管理,

确保扶贫资产管得好、能增值。

着力在扶贫资产长期发挥效益、

稳定保值增值上做文章。初步

探索形成了“五种模式”:一是

“1+7”管护模式。对农村通村

公路、小型水利、公厕、卫生

室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类固定资产设立管护岗位,

优先聘用贫困群众,明确管护

责任 ;二是“自主经营”模式。

对经营性扶贫资产,鼓励有意

愿、有能力、有基础的村自主

选择产业项目,盘活用好扶贫

资产。县扶贫资产管理中心建

立特色产业项目库,加强农村

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培训,

帮助他们提高致富带富能力 ;

三是“村企联建、政府统筹”

模式。县扶贫资产管理中心在

全县筛选 2 个带动力较强的全

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与周边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带

贫益贫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

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四是“保

底分红”模式。对缺乏经营能力、

不具备村企联建条件的村,由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扶贫资产

交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

管理,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定期

分红,吸纳贫困户在企业就业,

村组配合流转土地 ;五是“股

份合作”模式。村股份经济合

作社以扶贫资产入股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双方按出资比例

进行收益分配,企业优先使用

贫困劳动力。

(三)“三色管控”防风险,

确保扶贫资产不受损、保安全。

根据不同扶贫资产安全风险等

级,在扶贫资产台账中实施“绿

色、黄色、红色”三色标注、

实时管控(“绿色”代表扶贫资

产运行正常,“黄色”代表资产

闲置或有资产流失风险,“红色”

代表已经出现资产流失、受损

等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坚决防止出现扶贫资产闲置、

流失、浪费和滋生腐败等问题。

一是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各村

对扶贫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定

期公示,公布账目,确保公开

透明、阳光运行,接受群众监

督 ;二是严格扶贫资产处置程

序。对扶贫资产处置实行“审

批制”,对确需处置的资产,必

须召开贫困户代表参加的村民

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对处置资

产进行评估,报县扶贫资产管

理中心备案,并及时通过网站、

公示栏向群众公开 ;三是强化

动态监测。对扶贫资产管理使

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分析,对

资产管理规范、增值效果明显

的镇(街)村优先安排扶贫项目,

经验启示

经过一年来的扶贫资

产管理实践,扶风县进一

步找到了“脱贫攻坚留下

了什么”“脱贫攻坚与乡

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等

重大问题的答案。通过

“‘1+7’、自主经营、‘村

企联建、政府统筹’、保

底分红、股份合作”五种

模式及“三色管控、定期

公示、资产处置、动态监

测”等扶贫资产风险防控

办法,将确保扶贫资产保

值增值,激发村集体经济

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在资金规模上给予重点支持,

确保有限的扶贫资产发挥最大

效益。

实施效果

通过扶贫资产管理“453”

机制的运行,扶风县系统化的

回答了扶贫资产“为什么管”“管

什么”“谁来管”“如何管”的

问题,实现了“扶贫资产的全

口径监管”“公益性扶贫资产管

护的稳定”“经营性扶贫资产的

保值增值”3 个目标。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31

第242页

基本情况

千阳是宝鸡市北部山区的

生态农业县,地貌呈现“七山

二塬一分川”,辖 7 镇 65 个行

政 村、3 个 社 区, 总 人 口 13.4

万人,面积和人口均占全国的

万分之一,属国家六盘山片区

县、陕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 53 个、贫

困人口 11473 户 38725 人,贫

困发生率 32.7%。脱贫攻坚实

施以来,面对贫困群众不知道

怎么干、帮扶干部不知道怎么

扶、社会人士不知道怎么帮、

各级各部门不知道怎么评的现

实问题,千阳县创新建立脱贫

攻坚“项目超市”,采取“多向

汇集建超市、四批认领促落实、

各方联动保实效”的办法,把

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发展需求

物化为具体项目,进入超市成

为“商品”,组织各方扶贫力量

结合各自实际认领项目,使贫

困户的脱贫需求及具体帮扶措

施项目化、条理化、可视化,

使扶贫工作从“想办法”变为

了“选办法”,实现了扶贫资源

要素的高效对接,有效破解了

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问题。

主要做法

一是进村入户,精准征集

需求。成立“4+12”脱贫攻坚

工作领导机构,抽调 7 名县级

领导、53 名科级领导、152 名

机关干部,组建 7 个驻镇工作

队和 53 个驻村工作组,动员

100 余个单位包村、2332 名干

部联户,实现干部驻村和结对

帮扶全覆盖。每年年初,组织“四

支队伍”进村入户,下沉到贫

困群众身边,面对面与贫困村

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分析致贫

原因,收集发展需求,形成需

求清单,为精准制定脱贫举措

奠定了基础。

二是搭建“超市”,精准安

排项目。将群众需求与“八个

一批”行业部门的政策、资金

进行对接,物化为一个个到村、

到户、到人的具体项目,最终

形成村、户脱贫项目,在镇村

挂牌公布,形成村户“项目超

市”,并印制成册分发给帮扶干

部和贫困群众。五年来,共入

库村级项目 3087 个、户级项目

26.7 万个,覆盖全县所有贫困

村、贫困户。

三是四批认领,精准对接

到人。“项目超市”建成后,采

取“四批认领”(贫困户根据

自身实际选领一批、动员帮扶

单位及帮扶干部主动认领一

批、倡导社会力量支持帮扶一

批、县镇两级兜底一批)的办

法, 确 保 每 一 个 项 目 对 接 到

人,全面落地。通过多方认领,

导读

宝鸡千阳县自 2016 年以来,创新建立的脱贫 “项目超市”,就是把贫困群众需求物化为一个个

项目,进入“超市”成为“商品”,组织各方扶贫力量进入超市“购买商品”,实现了扶贫力量、资

源要素与贫困户需求的精准有效对接,探索出了一条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新路子。这种一把钥匙

解一把锁的“项目 + 脱贫”模式,被群众形象地称为“项目超市”。

千阳县 :

“项目超市”破解群众需求对接难题

232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43页

2016—2020 年“超市”项目认

领率均达 100%。

四是强化监管,精准高效

落实。出台 9 大类 100 条扶贫

政策,保障“超市”项目落地

实施。以村为单位挂牌作战,

建立电子台账,实施“红心”

标注,动态管理销号,促进项

目落实。建立“2+4”大督查机

制,把超市项目认领、实施情

况纳入脱贫攻坚重点督查考核

内容,周督查、月通报、季点评,

传导压力,确保对群众的每项

承诺兑现落实。

实施成效

一是脱贫产业发展壮大。

带动成立新型合作组织 156 个,

引进龙头企业 11 户,全县矮砧

苹果面积达到 13 万亩、奶山羊

存栏 18.2 万只,产业搭载实现

全覆盖,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

苹果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全

国唯一的莎能奶山羊保种扩繁

基地。

二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职能部门通过与“超市”对接,

实施斩穷根项目 1636 个,全县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自来水入户、电力入户、通村

公路硬化、移动通信网络、电

视信号覆盖率均达 100%,13

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

扶贫重点村,南寨镇荣获全国

“一村一品”示范镇,千阳县成

为全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建设百强示范县。

三是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贫困群众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和

作用,通过产业搭载、土地入

股、园区务工、自主建园、育

苗销售等方式,拿租金、赚薪金、

领股金,提高了参与度,增强

了获得感,发展产业的信心、

自主脱贫的能力显著增强。

四是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2332 名干部深入镇村开展联户

经验启示

千阳县创新建立的“项

目超市”,就是构建了一套

合理的体制机制,让贫困群

众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量身

定做的脱贫套餐,既满足了

多样化的致富需求,又激发

了自愿参与扶贫项目的动

力。一方面群众和企业通过

“项目超市”,就能了解所享

受的脱贫政策,吸引民营企

业、社会人士等社会力量合

力攻坚,确保了脱贫政策不

漏户、全覆盖。另一方面“项

目超市”内容具体明确、资

金使用清晰,便于各级监督

检查,使复杂的脱贫工作项

目化、条理化、可视化,各

级各部门围绕项目超市认领

落实抓考核,提高了脱贫考

核评价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适应当前工作实际,做到了

精准对接、精准帮扶、精准

脱贫。

帮扶,200 余名干部吃住在村,

与群众一道出主意、想办法、

促增收,皮肤变黑了、衣服变

脏了,但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

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脱贫工作让干部沉了下去,作

风实了起来,干群关系更加融

洽。2020 年 7 月 , 国家普查中

群众满意度为 99.8%。

千阳县三合村农民在自家果园采摘苹果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33

第244页

基本情况

渭南市澄城县地处渭北旱

塬 东 北 部, 总 面 积 1121 平 方

公里,辖 9 镇 1 办 160 个行政

村 16 个社区,总人口 40 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31.4 万人,是革

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

县。截至目前,全县建立 1 个

县级协会和 103 个村级协会,

实现了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全

覆盖。互助资金总规模 8984.6

万 元, 入 会 农 户 达 10353 户,

其 中 贫 困 户 4709 户, 累 计 为

会员发放借款 2.47 亿元。通过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实

现了财政扶贫资金由“一次投

入,一次使用”向“一次投入,

永续使用、滚动发展”的转变,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带动了

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了农村

产业发展。

主要做法

(一)分级建会,实现组织

机构全覆盖。澄城县扶贫互助

协会是相对独立的非营利性社

团组织,在县扶贫办领导下开

展工作,主要负责村级互助资

金的集中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

同时,在村级扶贫互助协会资

金不足的情况下,县扶贫互助

协会及时调剂资金,进行补充,

起到了“调蓄池”的作用,确

保互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

充分保障贫困群众生产发展资

金需求,在村级协会建立上,

优先保障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

全覆盖,在坚持所有权、使用

权、经营权“三权”不变的情

况下,精简管理人员,夯实工

作责任,提高办公效率,真正

做到只要贫困村、贫困户有发

导读

资金短缺是制约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最

大瓶颈。近年来,澄城县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以贫困户产业培

育和贫困村产业提档升级为抓手,采取“贫困村 + 互助协会 + 会

员户”互助资金运作模式,在有效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

困户生产发展资金不足难题,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

展能力,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互助资

金“澄城模式”。

澄城县 :

互助资金照亮脱贫攻坚致富路

安里镇刘卓村养鸡产业

234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45页

展资金需求,就有互助协会强

大资金支撑。

(二)健全制度,规范协会

账务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修订完善扶贫

互助协会《章程》,制定财务管

理制度,协会、监事会职责等,

全部挂牌上墙,并开设扶贫互

助协会资金专户,健全会计核

算体系,聘请专业会计人员为

村级扶贫互助协会进行电子账

务处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钱、

管事,账务规范有序。会员借

款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

级协会调查审核——办理借款

手续——通过‘一卡通’拨付

到户”的程序运行,确保资金

安全。同时,为每个村级扶贫

互助协会免费配备了电脑、打

印机、点钞机和办公设备。

(三)强化培训,提升管理

人员水平。编印《澄城县扶贫互

助资金项目材料汇编》《澄城县

扶贫互助协会管理手册》等培

训材料,坚持每年组织镇(办)

分管领导、村级扶贫互助协会管

理人员,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对

村级协会管理人员,主要从自身

建设、资金运作、业务开展、财

务会计管理等方面开展培训 ;对

监事会管理人员,主要从风险防

范、规范操作等方面开展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能力。

(四)跟踪监督,确保协会

资金安全。在规范运行和风险

防范上,澄城县重视宣传引导,

积极开展“有借有还,再借不

难”的诚信宣传活动,引导会

员树立权利义务对等意识、诚

信意识、法律意识。通过村级

协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借款资

金“一卡通”到户的办法,预

防了资金的挪用、挤占和违规

使用,严格检查管理,坚持月

报账、年终总结,公布协会账务,

确保互助资金安全运行。

实施效果

(一)小机构凝聚大合力。

澄城县所有扶贫互助协会均在

县民政局登记注册,从筹备、

成立、到运行,入会会员全程

参与其中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

愿,汇聚了人心,达成了共识,

凝聚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实践,逐

步构建起以县扶贫办为业务指

导,县财政局负责财政资金拨

付,镇(办)党委、政府监督,

村两委监管,扶贫互助协会独

立运行的体系。截至目前,入

会农户达 10353 户,累计为会

员发放借款 2.47 亿元。

(二)小资金解决大问题。

在发展产业上,由于贫困户底

子薄、基础差,资金问题一直

是困扰的最大难题。扶贫互助

协会具有风险小、门槛低和小

额、短期、低息、无抵押的特点,

可以及时为发展产业的会员户

提供资金支持,做到随到随办、

经验启示

澄城县借助互助资金

协会这种全新扶贫开发方式

的黏合作用,实现了有限资

金的最大化利用,在促进农

业产业发展、贫困群众增收

致富方面,起到了“四两拨

千斤”的放大效应,对全省

互助协会管理颇有启示。

方便快捷,有效填补了农业银

行淡出镇(办)一级、农村信

用社退出行政村的空白。截至

目前,解了 8968 户会员发展增

收产业的燃眉之急。

(三)小协会带动大产业。

近年来,澄城县实现了“行政

村扶贫产业园、贫困群众长短

产业”两个全覆盖,打造了澄

城脱贫攻坚最大的亮点,互助

资金起到关键的作用。扶贫互

助协会充分发挥贴近群众、贴

近生产实际和方便、快捷、管

用的自身优势,为全县发展苹

果、生猪、樱桃等优势主导产

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产

业转型升级,助推了贫困户脱

贫致富。截至目前,共支持 100

个村发展苹果、樱桃、生猪等

优势主导产业,扶持贫困群众

发展设施大棚 520 余座,新栽

苹果面积 8500 亩,樱桃 5000

亩,杂果 5600 亩,种植中药材

6600 亩。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35

第246页

基本情况

延长县位于延安市东部,

全县辖 7 镇 1 个街道办 159 个

行政村,总面积 2368.7 平方公

里,总人口 15.8 万,其中农业

人口 12.7 万人。延长又是传统

农业县、革命老区县、国家扶

贫开发重点县,苹果产业是该

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县

苹果种植面积达到 31.58 万亩,

7 万多人参与苹果种植,其中

3574 户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

但贫困户及广大果农普遍存在

缺资金、缺信息、缺技术等问

题。为摆脱“同果不同价”“丰

年难丰收”的现象,帮助果农

锁定收益,助力贫困户脱贫致

富,延长县紧紧抓住中国证监

会、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国金

融期货交易所定点包扶机遇,

积极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

保财险、长江期货等金融机构

合作,探索“保险 + 期货 + 银行”

金融扶贫新模式,为苹果产业

打造新业态注入新动能。

主要做法

一是率先推行机拣苹果价

格保险模式。2017 年 10 月 18

日,延长县先行开展了“机拣

苹果”价格保险试点工作,共

参保 47 户 645 亩 967.5 吨,保

险公司到期赔付农户 0.2 元 / 斤,

共赔付农户 38.73 万元,与保险

费用 9.675 万元比较,农户获得

了良好的收益。同时,积极促

成长江期货在延长县设立营业

部,延安中果生态科技有限公

司 5000 吨气调库和延长阳光果

业有限公司 4000 吨气调库获批

为郑交所苹果交割库,成为全

国首批苹果期货交割仓库和车

船板交割服务机构。

二 是 探 索“ 保 险 + 期 货

+ 银行”金融扶贫模式。2017

年 12 月,苹果期货正式上市。

2018 年 1 月 24 日,延长县与

中国工商银行合作,积极探索

由地方政府、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期货公司

和农户组成的“五位一体”金

融精准扶贫模式,开展苹果“保

险 + 期货 + 银行”试点工作。

延长县率先与华信期货投资有

限公司、人保财险延安分公司

签订了苹果“保险 + 期货”合

作协议,开展苹果“保险 + 期货”

试点工作,最终完成试点保险

苹果 196 吨,涉及贫困户 6 户,

保 费 为 每 吨 407.04 元, 共 计

79780 元,由华信期货股份有

限公司全额补贴,2018 年 3 月

8 日对参保果农进行了赔付,共

计 赔 偿 198352 元。 之 后, 延

长县逐年扩大试点规模,四年

来累计完成苹果“保险 + 期货”

试点 5.6 万亩 5.2 万吨,惠及果

农 2928 户,其中贫困户 952 户,

已完成赔付 2423 万元。

三是推出融资产品和普惠

导读

为克服果农自然灾害引起的投入风险,延长县紧紧抓住金融

扶贫政策,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保险 + 期货 + 银行”

扶贫模式,给小苹果嫁接上金融的“翅膀”,不断建立健全苹果全

产业链条,让果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延长县 :

“保险 + 期货 + 银行” 小苹果接上金融“翅膀”

236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47页

金融服务。首先,工商银行融 e

购“山水延长、瓜果之乡”扶

贫专区上线,设立延长县农产

品扶贫专区,提供产品销售、

物流配送、融资支持等全方位

服务。其次,延长县圣美生态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延安新大

洲公司延长项目部与中国工商

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成功签

约,探索“银行理财 + 苹果期

货”精准扶贫的金融创新模式,

通过个人渠道和法人渠道同步

推出挂钩苹果期货理财产品。

2018 年,工商银行为延长县苹

果产业发展提供 12 亿元惠农授

信额度,该县 4 家果业公司(合

作社)与工商银行签订贷款支

持合作协议,借助“工银易农

贷 - 苹果通”涉农扶贫融资产

品,享受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

当年,延长县董金宇专业合作

社通过该产品融资 30 万元,解

决了合作社发展资金短缺难题。

总之,三方分摊保险费,

降低果农支出 ;实施双保险,

切实保护果农收益 ;银行介入

支持,促进苹果产业发展。“保

险 + 期货”模式不仅保障了农

户的最低收入,还通过引入银

行对交割库或龙头企业的扶植,

在现货销售、货物储存及加工

贸易环节提供融资支持,多维

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效果

苹果“保险 + 期货”试点

为延长县贫困群众发展产业保

“价”护航,确保果农稳收增收,

推动延长苹果成为“扶贫果”“金

苹果”。以 2018 年为例,延长

县苹果产业总体减产 8%,但销

售收入达 15 亿元,同比大幅增

长 25% ;果农人均果业收入首

次突破 2 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30%。目前,延长县顺利通过

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和国家脱

贫攻坚普查,陕西省政府批复

延长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

序列。

经验启示

苹果期货极大助推了

农业产业信息化、网络化、

金融化,为实现农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了“延长样板”。

一是稳定果农基本收益。期

货具有远期价格指导、风险

管理功能,能有效分析苹果

市场价格趋势,为市场各方

提供价格指导。果农可根据

苹果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提高市场价格知情权、定价

权,适时选择销售时机,降

低市场和灾害风险,实现“旱

涝保本”。二是促进苹果标

准化生产。苹果期货以交割

方式体现“分级分价、优质

优价”,倒逼果农和企业从

选种、育苗、生产、管理等

各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助

推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实现产、运、贮、销一

体化和高端化。

扶贫干部调研苹果产业 贫困留守儿童捐赠助学金现场

第十二章 项目资金管理 237

第248页

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以来,

陕西通过抓生产认定、促产品

供给,抓“三专”建设、促渠

道拓展,抓宣传发动、促购买

消费,抓模式创新、促销售提

速,抓机制建立、促行稳致远,

“五抓五促”强力推进消费扶贫

工作,消费扶贫累计额达 104.2

亿元。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

消费

扶贫

第十三章

肯定,向全国介绍了经验。

通过抓生产认定 , 推动扶

贫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

展,申请制定统一的陕西扶贫

产品标识,提高陕西扶贫产品

的 辨 识 度、 知 名 度。2020 年,

全省认定扶贫产品 7745 个,涉

及 供 应 商 3137 家, 产 品 价 值

749. 2 亿元。

238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第249页

通过抓“三专”建设,累

计建成消费扶贫专柜 7339 个、

专馆 1615 个、专区 895 个。每

个市县都建有一个地方馆,56

个贫困县均在苏陕扶贫协作的

对口县建设了一个省外专馆。

通过抓宣传发动,全省各

级预算单位通过“832 平台”采

购农副产品 2.8 亿元。各级工会

采购扶贫产品 7.1 亿元。苏陕消

费扶贫协作购买 3.77 亿元,“万

企帮万村”购买帮销 17.92 亿元。

通过抓模式创新 , 推进线上

线下深度融合。上线运行陕西扶

贫空间,下线开展“网络丰收节、

云上嗨采购”等消费扶贫专项活

动,并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

台和各商业银行设立线上专区,

与华润万家、永辉超市等连锁商

超设立线下专区。

通过抓机制建立 , 成立省

级消费扶贫工作专班,建立省

级统筹、市县抓落实、部门协

同工作机制。省级建立健全督

导考核机制,强化日常监督和

年度考核。各级健全应急响应

机制,加强跟踪服务和预警监

测,及时发现解决卖难问题 ;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严控产品

质量和市场行为。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太平镇太平堡村的崔淑侠——“杏奶奶”直播带货打造助农扶贫新形象

239

第250页

陕西扶贫空间 :

推动消费扶贫跑出“加速度”

基本情况

贫困人口就业难、农产品

销售难、产业发展缺方向缺技

术,是长期掣肘安康贫困群众

脱贫的三大难题。为着力破解

这 三 大 难 题,2017 年 10 月,

安康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大胆创新,委托安康高新区运

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网络科技

手段,创建了安康扶贫空间。

2020 年 9 月,经陕西省政府同

意,在省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的

主导下,安康扶贫空间升级为

陕西扶贫空间,承担全省消费

扶贫网络平台和陕西消费扶贫

地方馆职能。

主要做法

(一)集成“大数据”,擎

起“大产业”。借助“互联网、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建立产

业就业大数据平台,打破空间

与辖区限制,对接市县扶贫、

人社、农业部门和农村合作社、

龙头企业、物流公司等市场主

体,收录贫困户基础数据、产

业产品分布情况和产品供给、

人岗资源等信息,建立了以大

数据为特征的产业就业精准扶

贫体系 ;应用 IMS 云视讯,实

现扶贫空间、贫困村、合作社、

市场主体实时互动,让生产与

市场面对面、零距离接洽,开

启了产品销售、劳务对接、技

术培训、产业指导的“高速通

道”。

(二)实施“大培训”,促

进“大就业”。以“技能培训 +

就业帮扶”为导向,集中行业

培训资源,组建培训团队,采

取理论教学、实地指导、视频

直播等方式,开展大培训。通

过大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技

能水平,提高贫困家庭就业质

量和就业收入。通过驻村干部、

第一书记搭建“市、县、镇、村”

四级信息网络,借助网站及公

众号,精准发布用工信息,架

起了劳务求职与用工需求的桥

梁,有效提高了就业服务精准

度。创新推广“VR 找工作”,

对重点企业的厂区厂貌、生产

车间、办公环境、生活配套进

行 VR 拍摄,方便外出务工者

了解家乡变化,了解企业概况,

促进了返乡创业就业。2020 年

新冠疫情期间,陕西扶贫空间

通过“VR 找工作”组织面试

3700余人、成功入职1400余人。

(三)构筑“大平台”,实

施“大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多

种渠道,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

网络。在线上销售方面,依托

陕西扶贫空间按照“展示、交易、服务、孵化”四大功能定位,

以“短期助力脱贫攻坚 长期引领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互联网、

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创新建设了农产品销售服务、创业就业服务、

技志培训服务、智慧物流服务等“四大平台”,聚焦解决“贫困

地区就业难、农副产品销售难和产业发展缺方向、缺技术、缺内

生动力”三大难题,走出了一条以智慧服务体系为内容的“递进

融合式”发展模式,既为贫困群众、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找到了“金

钥匙”,又为山高路远欠发达山区实现乡村振兴跑出了“加速度”。

导读

240 SHAAN XI TUO PIN GONG JIAN DIAN XING AN LI

陕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在线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