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 质 153
第一章 地 质
第一节 地 层
吕梁市境内的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缺失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地层外,其余各种
地层均有出露。出露的地层有中太古界阜平系界河口群,上太古界五台系吕梁群,下元古界滹沱系岚河
群、野鸡山群、黑茶山群,中上元古界长城系下统汉高山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
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
太古界
中太古界 中太古界阜平系在吕梁市出露称界河口群。
界河口群是境内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层,是一套巨厚的角闪岩相变质岩系,总厚 3000 米至 1.7 万米,
主要分布在岚县界河口、兴县交楼申、奥家滩、东会至临县汉高山一带,长约 75 千米、宽约 13 千米的
南北向狭长地带内。其东侧被元古界野鸡山群不整合覆盖,西侧和北侧被古生界地层不整合覆盖。另外,
在离石区上白霜、许家圪塔,中阳县禅房,文水县西榆皮,交城县长树山等地也有零星出露。
界河口群岩性复杂,主要岩性是一套遭受不同程度、不同类型混合岩化作用的变质岩,以各种片麻岩、
变粒岩、片岩为主,夹少量浅粒岩、长石石英岩、大理岩和磁铁石英岩等。岩层褶皱断裂发育,局部有
中低温多金属矿化现象。
岚县界河口、兴县奥家滩至东会一带,是该区出露面积最大、地层连续的地带,大体可分上、中、
下三部分。下部为奥家滩组,中部包括小蛇头组、黑崖寨组、马国寨组,上部为烧炭沟组。
下部奥家滩组,主要分布在兴县南部交楼申、店则上、阳坡、贺家湾一带,向南进入临县城东的显崖上、
汉高村等地。底部为一套混合岩化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中、下部以各种大理
岩为主,最厚大理岩出现在兴县园子坪、鱼儿湾一带,夹变粒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等,呈现一定规
律性。中、上部出现白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矽线白云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该组总厚
5000—7400 米。其分布除吕梁山北部两侧外,文水县西榆皮、离石、中阳、紫金山等地也有相当奥家滩
组地层。
中部小蛇头组、黑崖寨组和马国寨组。小蛇头组,底部以一层石英岩与下伏奥家滩组分界。下部主
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变粒岩,以粒细、混合岩比较弱为其特征。上部为富钙质沉积为主的斜长角
闪岩夹长石石英岩,有时还夹有大理岩。总厚 2400—2600 米,仅分布吕梁山西北部及西榆皮一带。黑
崖寨组,下部主要为石英片岩、混合岩化变粒岩及黑云斜长片麻岩。中部为黑云片麻岩,黑云石英片岩
夹变粒岩及石英岩。上部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顶部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夹二层石英岩,有时夹大理岩。
总厚 2625—3850 米。分布在吕梁山北部兴县恶虎滩,岚县大蛇头—大涧一带。交城西榆皮一带有与本
组的中、下部相当地层。马国寨组,下部为一套巨厚的条带状、条痕状混合岩化较强的黑云斜长片麻
岩,夹数层斜长角闪岩。上部为斜长角闪岩及矽线石片岩,片岩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厚 2035 米,
主要分布于吕梁山西北部兴县恶虎滩—岚县界河口—大涧一带。西榆皮一带可见本组上部地层。
上部烧炭沟组,是界河口群顶部地层,主要以条带状、眼球状混合岩、混合岩化片麻岩为主,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