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第 1 课 社 戏综合检测/巩固排查1. D 提示:A 项中的“行”应读háng;B 项中的“叉”应读 chà;C 项中的“相”应读 xiàng。2. B 提示:“敖夜”应为“熬夜”。3. C 提示:“自失”在此处的意思是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4. A 提示:B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 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D 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5. A 提示:此句段讲了“我”与小伙伴们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见闻”,由嗅觉到视觉,由远处到近处,由景物到人物,船行人移,可根据地点变换的顺序去排序。6. B 提示:文章主要写看戏前“我”的心理,看戏后“我”和小伙伴们的玩乐,对于社戏的内容则进行了略写。B项表述有误。7. 表现了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航行速度之快。8. 不可以。 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相照应。9. 急切而陶醉。 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象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10.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11. 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1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第 1 课 社 戏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D 提示:A 项中的“行”应读háng;
B 项中的“叉”应读 chà;C 项中的
“相”应读 xiàng。
2. B 提示:“敖夜”应为“熬夜”。
3. C 提示:“自失”在此处的意思是听
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4. A 提示:B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C 项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
法;D 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5. A 提示:此句段讲了“我”与小伙伴
们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见闻”,由嗅觉
到视觉,由远处到近处,由景物到人
物,船行人移,可根据地点变换的顺
序去排序。
6. B 提示:文章主要写看戏前“我”的
心理,看戏后“我”和小伙伴们的玩
乐,对于社戏的内容则进行了略写。B项
表述有误。
7. 表现了山势连绵起伏的特点和船航
行速度之快。
8. 不可以。 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
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相照应。
9. 急切而陶醉。 船行极快却还以为慢;
似乎听到歌吹了;望见几点火便想象
为戏台;听到笛声而“自失”等。
10.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多角度、多
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有立体
感,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1. 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
写出家乡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表
达了人们赶集时的喜悦之情。
13. 本段文字交代了作者小时候赶集沿
途所见、当时的社会背景及集市的概
况,烘托了作者赶集的快乐心情,为
下文写集市的热闹场面作铺垫。
14. 示例:母亲自己省吃俭用,从来不赶
集,不给自己添置东西,但她很疼孩
子。 当孩子去赶集时,她让父亲多给
孩子一些钱,还给孩子套上了厚厚的
大棉袄。 当孩子赶集回来时,她马上
端来为孩子预留的饭, 担心孩子饿
了。 同时她还帮孩子搓已经被冻红的
耳朵和手,这些都表现了母亲十分疼
爱自己的孩子。
15. 示例:是社会的进步。 这是科技发展
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够
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过年,使我们能
够享受丰富多彩的年味。
创新应用/核心素养
16. 示例: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
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
闻乐见的文艺形式。 这次活动可以使
我们更加了解中国戏曲,也有助于把
中国戏曲艺术发扬光大,下面我宣布
“拯救戏曲”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17. 示例:戏曲艺术应该与时俱进,应考
虑如何使古老的传统艺术能够跟上
今天时代的发展。
18. 花旦 老生
第 2 课 回 延 安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C 提示:C 项中“奔”应读 bēn。
2. B 提示:A 项中“窖”应为“窑”;C项
中“历”应为“厉”;D 项中“废”应为“费”。
3. D 提示:(1)题,“贴”的程度比“靠”
的程度距离近,尤其是与心的距离,
所以填“贴”,排除 A、C 项,(3)题可
以根据语境意思理解,“扑在亲人怀”
更合适,故选 D。
4. A 提示:这句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5. 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
6. 拟人 对诗人依恋深厚
7. 比兴 被养育与养育
8. 延安教会了“我”生产、斗争的知识和
本领。
9. 没问题。一方面,“再回”是紧扣题目
和开头中的“回”字。 从“回”开头,又
回到“回”字,首尾呼应。 另一方面,这
样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延安无法分割
的感情,同时还包含了作者对延安必
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
前进的预见。
10.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 又将带温暖给
人类。 告诉他们 / 说他们所等待
的已经要来。
11. 时间 方位地点 历经迢迢长路和
惊涛骇浪而来
12. 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
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
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
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
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
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创新应用/核心素养
13. 示例: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
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
14. 示例:举办以“歌颂延安精神”为主
题的征文比赛 请革命老前辈做一
次以“革命传统”为主题的报告
15. 示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
的困难很多,不仅要面对艰难的形
势、困难的生活,同时还要在事业与
家庭、亲人之间进行抉择。 正是因为
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实现国家和民
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坚
定信念、前赴后继,不计个人得失,在
困难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投身于
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 在今天这
样优越的环境中,我们应该体会到现
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努力
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
力量。
阅读滚动集训
1. ①我穿鞋,总是鞋头先破。 ②我穿裤
子,也总是裤兜先破。 ③有一段日子,
我特痴迷于挖灶台和造小房子。
2. 倒叙。 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作孤
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无奈、
孤寂、惆怅。
4.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在驶
向秦俑馆路上的情形,引出下文对秦
兵马俑的所见所感。
5. 该句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句
式整齐,朗朗上口,同时从听觉等多
种感官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秦俑馆的
期待和即将见到它的激动和兴奋。
6. 先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环境
描写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激动与崇敬,
渲染了肃穆、庄严的气氛,由所见所
感引出下文对秦俑的描写,能更好地
表达作者对秦俑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情感逐步加深。
第 3 课 安塞腰鼓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1)tián lì (2)燥 溅
2. C 提示:C 项中“晦暗”指昏暗,在句
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3. C 提示:C 项中“叹为观止”的意思
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在
此处与句意不符。
4.(1)拟人 (2)排比 (3)比喻
(4)比喻
5. 高粱地、风吹高粱叶子、呆呆的腰鼓。
6. 单独成段,使人注意到人和鼓由静而
动的急转情态,巧妙过渡。
7. 所联想到的事物都豪迈、壮烈、深沉,
与浑厚的鼓声、深厚的高原相照应,
同时也给人以历史感,从更广阔的时
空写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力量,
以及作者对它的无限神往。
8. 突出家乡的锣鼓的特色:别具一格,
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
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
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
的家乡风景。
9. 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
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大显身手。
10. 排比和比喻。 写出了家乡锣鼓丰富
多样的韵律,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乡
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
的特点。
11.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欢和对
家乡浓浓的爱。
第 4 课 灯 笼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B 提示:B 项中的“斡”应读 wò。
2.(1)幕—慕 (2)接—结 (3)斓—阑
3. 共回忆了两件事:一是回忆提着灯
笼,迎回祖父,体现了长幼情笃;二是
回忆儿时接过母亲的纱灯,上下灯
学,体现了母子情深。
4. 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风,不管认识
与否,村民都会对夜行的客人伸出援
助之手,这就是朴素民风的体现。
5. 揭示本文主题,激发了作者的爱国
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
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
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
大的力量、有更凝聚的精神,团结抗
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6.(1)展花灯(或做花灯);(2)看舞龙;
(3)搓汤圆;(4)许心愿。
7. 示例一:A 本句通过将先前的“挤来
挤去找小朋友玩”和后来的“躲到大
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进行对比,生
动形象而又富有幽默感 地写出了
“我”当时既欢喜雀跃又胆小害怕、
充满好奇的心理,表现了灯节的热闹
场景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示例二:B 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农夫比作龙身体的一部分,形
象地写出了农夫对舞龙的热爱和熟
练至极。“看得我目瞪口呆”运用了衬
托的写法,突出地表现了农夫和大
龙的契合程度,表现了“我”的惊叹
之情。
示例三:C 句子表层意思是指搓汤圆
时许个心愿,深层意思是希望所许的心
愿能像汤圆一样美满,且能圆圆满满
地实现。(品析言之有理,且基本到位
即可)
8.(1)做一个正直的人。(2)过上无忧无
虑的生活。(3)能读好书。(4)家人、亲
戚、朋友等能永远团聚在一起。
口语交际 应 对
1. 示例:言外之意:你不适合我们的工
作,我们不会聘用你。 应对:如果
你给我这次机会,我就能做到与形形
色色的人打交道。
2. 示例:(1)孔融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避
其锋芒,运用“归谬法”——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彰显
了自己的聪明,又有效地回击了陈韪
的羞辱,一举两得。
179 180
全优课堂·语文·八年级下册·答案全解
第2页
(2)罗斯福幽默地告诉对方自己要保
守秘密,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维
护了对方的面子,没有伤和气。
3. D 提示:A 项,只表达了自己不想
去,却没有劝小明不要去;B 项,“脑
子没病”语言粗俗,达不到劝说的目
的;C 项,语言粗俗,也没有劝小明不
要去。
4.(1)示例一:我支持正方观点。“读万
卷书,行万里路”,旅游能让人感受
大自然的气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陶冶情操,获得真知,有利于学生的
健康成长。
示例二:我支持反方观点。 外出旅游
不仅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且学生
之间关于旅游目的地的攀比也会滋
长学生的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
成长。
(2)示例一:我倡议,保持环境卫生,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
烟场所吸烟,做一名文明游客,为文
明旅游点赞。
示例二:我倡议,遵守公共秩序,不喧
哗吵闹,不并行挡道,不插队,不做有
碍安全管理的行为,做一名文明游
客,为文明旅游点赞。(可从环境卫
生、公共秩序、行为举止等方面发出
倡议,也可综合倡议,言之成理即可)
第一单元写作 学习仿写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仿写作文。 在写
作前,首先重读《阿长与〈山海经〉》的
相关段落,总结这篇文章是怎样运用
欲扬先抑的手法的,作为自己仿写的
指导;然后选择自己熟悉或令自己印
象深刻的一个人物, 挑选这个人物
的、带给自己截然不同看法的典型事
迹进行写作,注意运用欲扬先抑的手
法,加入真实可感的心理描写。
第 5 课 大自然的语言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méng 第 piān 孕
2.(1)灵敏 (2)观测
3. C 提示:A 项语句语序混乱,应将
“簌簌地”放到“在秋风中”后面;B 项
语句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
右”;D 项语句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
将“即使”改为“但”。
4.(1)打比方 (2)作比较 列数字
(3)举例子 (4)作诠释
5. 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
6. 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与季
节变化的关系,并用来指导农业生产
的一门科学。(或:研究生物的生命现
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并用来指导农
业生产的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
7.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
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
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
较简便,容易掌握。(意思对即可)
8.“不速之客”意为没有邀请而自己到来
(或没有预料到)的客人,表明立春之
后人们认为不会再有“冻雨”现象,但
在特定的情况下“冻雨”现象仍会出
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9.“通常”指一般情况下,表明“大气温
度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递增而递
降”是一般情况,不排除有特殊情况,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1)运用疑问句,引起读者思考,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具体说明了江汉平原发生雨凇的
概率大。
第 6 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A 提示:A 项中的“臀”应读 tún。
2. C 提示:A 项中“复盖”应为“覆盖”;
B 项中“错施”应为“措施”;D 项中
“彭胀”应为“膨胀”。
3. AD 提示:“领域”在这里应是另外
一种意思,即“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
的范围”;“原始”在句中应取“最初
的”这一意思。
4. A 提示:B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这
不仅很困难,而且相当危险”;C 项缺
宾语中心词,应在“奏章”后加上“的
地方”或“的处所”;D 项句式杂糅,可
去掉“而造成的”。
5.(1)列数字 (2)作比较 (3)举例子
6. 考古学家发现恐龙新品种,其幼崽遗
骸只有一只小鸡大小。
7. 大陆板块漂移造成了恐龙遍布全
世界。
8. 逻辑顺序
9. 漂移的板块汇聚在一起,使地球仅由
一个主要陆地构成,这个主要陆地就
被称为“泛大陆”。
10. 2.25 亿年前形成的泛大陆时期。
11. 陨石是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
表面的流星体。(意思对即可)
12. 这些流星体大多数在高空就被燃烧
殆尽, 极少数的流星体即使降落下
来,砸中人的概率也极低,约为七十
万分之一。
13.“大多数”表示范围,说明并不是所
有的陨石都在高空中燃烧殆尽,还有
少数特例,“大多数”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14. 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
明方法,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真正
被陨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数, 相对而
言,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陨石打照面
的机会更多一点”这一结论。
15. 引用《流星雨》中的歌词引出说明对
象——陨石,同时也为文章增添文采
和趣味性。
创新应用/核心素养
16. 示例: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
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
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低碳生活
得到大部分(或大多数)人的关注。
17. 示例一:专家宣讲,明确低碳责任
示例二:知识竞赛,了解低碳要求
18. 示例一:践行“垃圾分类”,建设“低
碳校园”。
示例二:校园低碳势在必行,垃圾分
类你我先行。
阅读滚动集训
1. 人类的呼吸活动、人口增加;生产的
发展(工业的发展);人类乱砍滥伐,
破坏生态平衡。
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岩石的风化。
3.“略微”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程度,说
明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加,只是增加
的量很少;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 采用了逻辑顺序。
5. 不能删去。“左右”表示估计,说明这个
过程将持续大约 40 亿年,去掉后就
变成了肯定,与事实不符。 该词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太阳将持
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
第 7 课 大雁归来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1)ǎi jiān (2)弥蔓 弥漫
2. D 提示:A、B、C 三项句子运用的是
拟人的修辞手法,D 项运用的是比
喻的修辞手法。
3. 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
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
希望和喜悦。
4. 这 是 一 个 过 渡 句 , 起 承 上 启 下 的
作用。
5. 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
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6. 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
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
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洒来,直
把你全身淋透。 ”本句把山雀的鸣叫
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
感受。
7. 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
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
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
牢,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
8. 在这两句话中,身处孤岛的作者寄情
于鸟,吐露了自己追求自由的心声;
作者希望像鸟儿一样回到那片“深山
广林”,表达了想要回归故乡的愿望;
这反映了作者憧憬自然、 赞美生命、
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
第 8 课 时间的脚印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B 提示:“倾斜”的“倾”应读 qīng;
“腐蚀”的“蚀”应读 shí。
2.(1)丙—柄 (2)辘—麓 (3)迭—叠
3.(1)腐蚀 (2)侵蚀 (3)龟裂
(4)裂开
4. B 提示:仔细阅读每一句话,论述的
中心是“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
煤”,故③需要排在最前面。 这样可排
除 A、D 两项。 第①句的“当时”承接
③句中的“石炭纪”,可排除 C 项。
故选 B。
5. 第 9 自然段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
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确实
有“海枯石烂”的时候,从而为岩石能
够记录时间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
的依据。“攻击”一词在这里强调了各
种因素对岩石的破坏程度之深。
6. 分类别。
7. 说明了空气、水、生物、人对岩石的各
种破坏作用。
8. 在距离太阳 2.7 天文单位的地区,形
成 的 一 条 温 度 低 于 水 的 凝 结 点
线——雪线
9. 列数字、作比较。 具体、准确、突出地
说明了太阳风是如何形成水的以及
太阳风形成的水之少。
10. 地球本身乃至地球外围都是有水存
在的;彗星被地球捕获带来的大量
水;太阳风形成的水降落地球。
11. 不能调换。 文章第②段写的是地球
本身有水存在,是一个内部原因,而
文章第③段开始写外部带来的水,是
一个由内到外的逻辑顺序;同时,第
③段与第④段紧密相接,说明的都
是“彗星被地球捕获带来大量水”这
一内容,所以不可分割。
12. B 提示:A 项有误,应为“甚至星际
尘埃物质也有水分子”;C 项有误,应
该是“每年几乎产生了 1.5 吨这种
‘宇宙水’”;D 项有误,从最后一段可
以看出星球表面的温度起着关键的
作用,所以其他星球上的水都是以气
态或固态存在的,地球是唯一有液态
水的星球。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1.(1)示例:低碳生活已经被越来越多
的人接受。
(2)示例: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
林等。
(3)示例:照明多用节能灯 利国利
民利生活
2. 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
气体(二氧化碳为主) 排放实现减少
碳排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181 182
第3页
第二单元写作 说明的顺序
写作指导:首先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
事物,仔细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说明。 清晰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人
们准确地获得相关知识。 说明文的顺
序要从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出发,灵
活选择。 说明文的顺序具体包括: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篇说
明文不仅限于一种说明顺序,我们可
以在整体上使用一种说明顺序,在
局部交叉使用多种说明顺序, 从而
使说明更加透彻。
第 9 课 桃花源记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C 提示:A 项中的“间”应读 jiàn;
B 项中的“夹”应读 jiā;D 项中的“髫”
应读 tiáo。
2. D 提示:A 项中“为”的意思分别是
“介词,对、向”和“动词,作为”;B 项
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为“助词,的”
和“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C 项中
“寻”的意思分别为“寻找”和“不久”;
D 项中“具”都是“详细”的意思。
3. C 提示:C 项中“要”同“邀”,是“邀
请”的意思。
4. C 提示:A 项中,“水源”古义和今义
都有“溪水发源的地方”的意思。 B 项
中“津”,古义 和 今 义 都 有“渡 口 ”
的 意 思。 C 项中“仿佛”,古义:隐隐
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
似乎,好像。 D 项中“舍”,古义和今义
都有“舍弃,丢下”的意思。
5. C 提示:A 项中的“穷”是形容词活
用为动词,意思是“走完”;B 项中的
“志”是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的意
思;D 项中的“果”是名词用作动词,
“实现”的意思。 C 项中“延”为动
词,邀请。
6. A 提示:A 项 停 顿 应 为“忘 / 路 之
远近”。
7. A 提示:A 项中,“豁然开朗”指从黑
暗狭窄变 得 宽 敞 明 亮 , 比 喻 突 然
领悟了一个道理。 用在此处与语境
不符。
8. B 提示:B 项中桃源人感叹的主要
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人们所受的战
争之苦。
9. B 提示:“要”为通假字,同“邀”,在
这 里 读 yāo;“咸 ” 的 意 思 是“全 ,
都”,读 xián;“语”读 yù,动词,告诉。
10. C 提示:C 项中“复”均为“又”的意
思;A 项中“出”分别解释为“出来”和
“拿出”;B 项中“志”分别为“动词,做
记号”和“名词,标记,记号”;D 项中
“舍”分别为“舍弃,丢下”和“房屋”。
11.(1)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齐,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
竹林之类。
(2)(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
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
12. 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打扰他们
平静的生活,或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
源的宁静祥和。
13. 示例:桃花源美,美在坦荡如砥、一
望无垠的土地。 桃花源美,美在排列
得整整齐齐的屋舍。 桃花源美,美在
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成长,老幼悠然
自乐。 桃花源美,美在静谧祥和的气
氛,淳朴的民风。
14.(1)不要说,更不必说。
(2)沿着、顺着。 (3)同“只”,只有。
(4)有的(人)。
15.(1)(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
人说啊。
(2)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
人杀生的?
16.(1)示例:【甲】文再寻桃源,“不复得
路”。【乙】文再寻桃源,“则已化为争
夺之场久矣”。
(2)示例一:我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
心灵的真实存在。 桃花源里景美人
美,没有纷争。 虽然看似一个似有似
无、亦真亦幻的所在,但它是陶渊明
心灵酿出的一杯美酒,是他留给后
世美好的向往。 所以我们直到今日仍
以“世外桃源”来指与现实社会隔绝、
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示例二:我和苏轼的看法相似,世上
所传说的桃花源很多都是夸大其词
的。 当太守找到桃花源,那里早已变
成名利争夺场了。 陶渊明文中渔人、
太守后来再寻桃花源,结果是“不复得
路”,后世人遍寻不得,以致“无人问
津”。 这是因为桃花源只是他心灵和
理想的一种寄托,而非现实的存在。
示例三:我认为桃花源寄寓了陶渊明
对于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望,这是
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现实的弃绝。
桃花源是一个没有赋税、人人平等的
社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幼
皆有所养。 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个
社会理想,虽然不太可能实现,但是
却有其积极意义。
【课外文言文译文】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
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
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
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
子孙,所以说并非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
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甘
甜而芳香,住了三十几户人家,喝那
里的水都长寿,有的(人)活了一百二
三十岁。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畅,
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
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
差不多了。 如果武陵太守能够到那里
的话,那里早已经成为很多人争夺的
地方很久了。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
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第 10 课 小石潭记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D 提示:D 项中“俶尔”的“俶”应读
chù。
2. C 提示:C 项中“不可久居”的“居”
意思是停留。
3. B 提示:A 项前一个“为”是动词,成
为;后一个“为”是介词,对、向。 B 项
两个“之”都是代词。 C 项前一个“乃”
是连词,于是;后一个“乃”是副词,竟
然。 D 项前一个“尔”是助词,相当于
“然”;后一个“尔”为代词,这样。
4. D 提示:作者游览小石潭之初的心
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
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5.(1)潭 中 鱼/可 百 许 头 , 皆 若/空 游/
无所依。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6.(1)一百左右。 (2)忽然。
(3)像北斗星那样。
(4)静止不动的样子。
7. 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8.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9.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1)√
(2)菖 提示:“似与游者相乐”没有
运用比喻手法。
(3)菖 提示:“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写了潭水的静景。
(4)√ (5)√
11.(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
依傍的。
(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
久留,于是记录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12. 写出了潭水的清澈。(意思相同或相
近即可)
13. 不好。“斗折蛇行”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
来形容小溪的形状,形象而生动。
14.(1)穿透。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快走。 (4)景象(景观)。
15.(1)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凄凉幽深。
(2)走了几步,听到了很响的雷声,心
里感到害怕。
16.(1)清。 (2)伟(奇)。
17.《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孤
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
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课外文言文译文】
从庙门往右拐, 有一条石头小
路。 走了几步,听到了很响的雷声,心
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
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道石头
缝隙,看见了瀑布。 瀑布在青壁间落
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
雪花一样,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
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
然卷起来转折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
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
景象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
抬头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
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
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
恋不想离开。 傍晚回来,各自写诗赞
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
想起来更加变幻。
阅读滚动集训
1.(1)更换。 (2)步行。
2.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喝醉,睡在小板
阁上,微微醒来,听见客人崔成老弹
奏雷氏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
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
深远,好像并非人间”,作者将琴声比
作悲风乍起、晓月初升,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琴声的清脆有力。
【课外文言文译文】
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
株海棠,(枝叶)特别繁茂。 每年花开
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客人前去喝
酒,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之下了。 今
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他的两三个
人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更换了
主人。 主人虽然是个商贾,但因为我
的原因, 稍稍地培育整理了这个园
子。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
瘠而坚韧, 树的筋脉都显露在外面,
好像老人的头颈。 开的白色的花,很
圆,好像很多颗大粒的珍珠,香气和
颜色都很不平凡。 这种树不讨人喜
欢,本来想过一阵砍去,因为我的缘
故,也没有被砍掉。 喝过酒之后,(我
们)去姓尚的人家休息。 尚氏也是个
商贾,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像
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 竹林和花
圃都很讨人喜欢。 我喝醉,睡在小板
阁上,微微醒来,听见客人崔成老弹
奏雷氏琴,一会儿如悲风乍起,一会
儿如晓月初升,琴声清脆有力,意境
深远,好像并非人间。 到了晚上,步行
走到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
以注入清水,浸渍瓜和李子,于是沿
着小沟,走进了姓何与姓韩人家的
竹园。 那时何氏在竹林间修筑大堂,
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
在竹荫下。 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
送给了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
“甚酥”,味道非常好。 客人还要喝酒,
而我忽然没了兴致,于是直接回家了。
3.(1)开花 (2)到(或“往”)
183 184
第4页
4. 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
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5. ①大林穷远,人迹罕到;②名利之诱
人也如此!
【课外文言文译文】
我同河南府元集虚、范阳张允
中……十七人一道, 从遗爱草堂出
发,经过东林寺和西林寺,来到化城
寺,在(讲经台)峰顶休息后,登上香
炉峰,投宿于大林寺。 大林寺十分偏
僻,人迹罕至。 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
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
的竹子。 寺里只有木制的房屋和器
用,寺僧都是海东人。
这里山势高峻,地形深幽,因而
季节变换非常缓慢。 在这里,初夏时
节却如(山外的)正月、二月天气,山
中桃树刚刚开花, 山涧绿草还很短
浅;人事景致,风情物候,跟寺外的平
地村落一点也不同。 刚到这里,就如
同来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 于是随
口吟出绝句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久,我们环顾大
林寺的屋壁, 只见屋壁上有萧存郎
中、魏弘简郎中、李渤补阙三人的姓
名和题写的诗句。 为此,我和元集虚
等人无不感叹,并说:此处实为庐山
第一胜境。 从交通大道走到僻远的大
林寺,还不到半天的路程。 自萧、魏、
李这三人游览大林寺后,到现在将近
二十年了,冷落萧条,再没有知名人
士承袭他们游览题诗的雅事了。 唉,
功名利禄对人们的诱惑竟然到了这
种地步啊!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
日,太原白乐天序。
第 11 课 核 舟 记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B 提示:A 项中的“皿”应读 mǐn;
C 项中的“箬”应读 ruò;D 项中的“壬”
应读 rén。
2. C 提示:A 项中“矫”的意思应为
“举”;B 项中“奇”的意思应为“零数、
余数”,读 jī;D 项中“然”的意思应为
“……的样子”。
3. B 提示:B 项和例句中的“为”都是
“雕刻”的意思;A 项和 D 项的“为”
是“是”的意思;C 项中的“为”是“作
为”的意思。
4. B 提示:“衡”同“横”。
5. B 提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判断句,“为”表判断。“中轩敞者为
舱”中“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6. C 提示:①句中的“之”是助词,其他
句中“之”都是代词,排除选项有①的
即可。
7. D 提示:“尝贻余核舟一”中的“余”
指的是作者自己,而不是苏轼。
8. 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9. AC 提示:“八分有奇”是列数字;
“高可二黍许”是作比较。
10. 从中间到旁边(空间顺序)
11.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2.(1)赠送 (2)弯曲
(3)表示约数,左右、上下 (4)全,都
13.(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
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2)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
分辨它是真是假。
14. 奇巧 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己行动、手
足都可以动的木头人
15. 示例: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
妙惟肖)。 如他能用小小的桃核雕刻
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
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 黄履
庄的作品以“活”取胜。 如他做的木
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
辨真伪。
【课外文言文译文】
黄家的孩子履庄从小聪明能干,
读书没几遍,就能背诵。 他特别喜欢
自出新意,制作各种器物。 七八岁时,
他曾偷偷背着私塾的老师暗地拿来
木匠的刀锥,雕凿了一个一寸来高的
小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行动,手
脚都可以动,观看的人都认为神奇。
黄履庄所制作的器物很多,我无
法全部记载下来。 ……做一个木狗,
放在门旁,蜷卧如同平常家狗一样,
只要有人进屋,触动机关就马上大叫
不止, 叫的声音和真狗没有区别,即
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
它是真是假。 做木鸟,放在竹笼中,能
自己跳舞、鸣叫,叫的声音像画眉,凄
清好听。 ……(他)制作的器物的奇特
都像这样,我不能全部记下来。
第 12 课 《诗经》二首
关 雎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B 提示:B 项中的“窕”应读 tiǎo。
2. B 提示“: 钟鼓乐之”中的“乐”和 B 项
中的“凄”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解
释为“使……快乐”和“使……感到凄
凉”;A 项中的“友”是名词的意动用
法 , 对 …… 表 示 亲 近 ; C 项 中 的
“犬 ” 是 名 词 作 状 语 , 像 狗 那 样 ;
D 项 中 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
法,对……感到诧异。
3. B 提示:“逑”是“配偶”的意思。
4.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
反侧
5. A 提示:A 项中“关雎鸟”象征美好
的爱情。
6.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增
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渲染气
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热烈真
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7. 以桃设比,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通过
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
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
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蒹 葭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D 提示:D 项中的“沚”应读 zhǐ。
2. D 提示:D 项的正确划分应是:溯
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1) 诗歌 西周 春秋 305
(2)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4. B 提示:B 项中“白露为霜”是写清
晨霜露没有完全消散时的情景, 而不
是黄昏时的情景。
5. 诗中的景物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
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
的情感。
6. 这首诗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
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
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7. 羞涩
8. A 提示:本诗没有运用四言。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1.(1)C 提示:由“菊”可知,C 项不是描
写春天景色的。
(2)示例一:望月寄诗情,纵酒抒壮志
示例二:一生月与酒,长留诗仙名
(3)示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示例:① 若羡湖山多秀色,何
妨策马驭轻车?
2.(1)示例:探诗歌之精髓,感民族之
灵魂。
(2)春风得意(或:走马观花)
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写作指导: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
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
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
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
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
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
在“感”字上。 写读后感必须边读边
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当前的形势
和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
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
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
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得
深入,才能写得深刻感人。
课外古诗词鉴赏与练习(一)
1.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以设问强化
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
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
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采用虽无疑而故
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
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
2.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
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3.“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
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
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
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
的惜别之情。
4. 示例: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
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这两句诗运用对
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
气势。
第 13 课 最后一次讲演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1)mán hèng (2)wū miè
(3)赋予 (4)捶击
2.(1)B 提示:题干中“间”的意思为挑
拨使人不和;A 项中“间”的意思为隔
开,不连接;B 项中“间”的意思为挑
拨使人不和;C 项中“间”是方位词;
D 项中“间”的意思为空隙。
(2)C 提示:题干中“卑”的意思为
(品质)低劣;A 项和 D 项中“卑”的
意思为(地位)低下;B 项中“卑”的意
思为谦恭;C 项中“卑”的意思为(品
质)低劣。
3. A 提示: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4. 示例:这句话表达的是对李先生的
赞颂,用“无耻”和“光荣”一对反义
词,更加表达出反动派的卑鄙无耻,
同时衬托出作者对李先生为革命牺
牲精神的赞颂。
5.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
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
的大无畏精神。
6. A 提示:这里的设问句表达了闻一
多先生强烈的憎恶之情。
7. 示例:特务们真是太可恨了,手段太卑
劣了,我们一定要同他们斗争到底。
8. 因为闻一多先生具有诗一样的性格
和那比诗情更炽热、更浓烈、更豪放
的情绪。
9. 失望——兴奋——低落——奋起。
10.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
现了闻一多先生的热情、豪放、敏感,
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之情。
第 14 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综合检测/巩固排查
1. D 提示:A 项中的“熹”应读 xī;B 项
中的“袖”应读xiù;C 项中的“遵”应读
zūn。
2.“侧 ” 改 为“测 ”;“蹈 ” 改 为“导 ”;
“意”改为“毅”。
3.(1)但是 因为 不是 而是
(2)不是 而是 (3)不但 而且
4. B 提示:这段文字主要阐述阅读的
重要性。 ③句提出观点;①句承接③句,
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其观点;②④两
185 186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