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咨询之窗-2024年7月刊

发布时间:2024-6-2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国信咨询之窗-2024年7月刊

II目录国信要闻.............................................................................................. 1国信集团总裁贾宇昆赴鄂尔多斯市开展考察与调研工作............12024 年全咨及监理业务研讨交流推进会在安阳顺利召开...........6国信集团广东分公司受邀为广州市发改委投资项目研究评审中心举办专题培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培训交流活动10项目展示................................................................................................... 13北京市朝阳区支援合作项目...........................................................1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化合物半导体孵化加速及制造基地项目..15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东碾坨嘴村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6国信观点...............
[展开]
国信咨询之窗-2024年7月刊
粉丝: 0
文本内容
第1页

I

第2页

II

目录国信要闻.............................................................................................. 1国信集团总裁贾宇昆赴鄂尔多斯市开展考察与调研工作............12024 年全咨及监理业务研讨交流推进会在安阳顺利召开...........6国信集团广东分公司受邀为广州市发改委投资项目研究评审中心举办专题培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培训交流活动10项目展示................................................................................................... 13北京市朝阳区支援合作项目...........................................................13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化合物半导体孵化加速及制造基地项目..15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东碾坨嘴村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6国信观点................................................................................................... 17从国际减碳看零碳园区发展的关键任务...................................... 17海外声音................................................................................................... 35‘It can’t go on like this’: Germany’s housebuilding crisis deepens. 35德国的房屋建筑危机加深...............................................................38政策摘要................................................................................................... 40《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3号)40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 号)..........................................................................4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农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

第3页

III

通知(发改农经规〔2024〕744 号)........................................... 54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 8 部门关于组织推荐绿色技术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528 号)................................................... 5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4〕151 号).......................62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财金〔2024〕54号)68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关于财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财资环〔2024〕31 号)......................... 74参加编制人员...........................................................................................81

第4页

1

国信要闻国信集团总裁贾宇昆赴鄂尔多斯市开展考察与调研工作2024 年 6 月 5 日至 6 日,国信集团总裁贾宇昆携市场营销中心市场总监王勇、国信咨询产业投资研究中心总经理李一斌一行,前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进行商务考察与调研,分别拜访了鄂尔多斯市发改委、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政府部门,考察交流了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等知名企业,慰问了国信集团鄂尔多斯分公司全体员工。国信集团与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领导开展会谈

第5页

2

6 月 5 日下午,贾总一行与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齐东韬董事长等主要领导人进行了座谈,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齐东韬董事长详细阐述了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在经营发展及采购环节中所面临的挑战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表达了对国信集团的殷切期望,希望国信集团能够凭借其工程咨询行业的领军地位,为淮河能源在完善和提升服务采购运作水平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协助。贾总表示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作为国信服务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高度重视,将依托地方专业团队和集团技术实力提供“一对一”精准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为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座谈会进一步建立了高层沟通渠道,加深了客户对集团的了解和认识,密切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国信集团与鄂尔多斯市发改委领导开展会谈

第6页

3

6 月 6 日上午,贾总一行专程拜访了鄂尔多斯市发改委,受到鄂尔多斯市发改委主任黄伯韡的热情接待。黄主任全面介绍了鄂尔多斯市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指出该市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他热切欢迎国信集团作为国内行业领先的咨询服务企业,积极融入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贾总介绍了集团在内蒙古地区的业务布局、发展情况和核心优势,对鄂尔多斯政府部门给予国信的信任、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希望未来能够发挥企业自身综合性咨询优势,寻求更多发展机遇,为鄂尔多斯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国信集团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开展会谈

第7页

4

在考察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期间,贾总一行拜访了开发区相关政府部门,党工委书记、东胜区委书记高屹东等主要领导对贾总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在认真听取了国信集团的介绍后,高书记表示双方可以在产业规划、产业招商和投融资规划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并希望国信集团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助力高新区实现更加快速、稳健的发展。

调研期间,贾总一行还特意慰问了国信集团鄂尔多斯分公司的全体员工,对分公司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对分公司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贾总强调,“三台联动,卓越服务”是国信集团顺应国内工程咨询行业发展趋势而制定的重要工作方针。作为集团三台联动中的前台,鄂尔多斯分公司处于与客户互动的

第8页

5

第一线,其本地化服务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对国信集团的认可程度。分公司应严格遵循集团的工作方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同时,分公司能够依托集团的资源优势,与中台、后台密切协同,共同打造以节能咨询为特色的优势咨询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第9页

6

2024 年全咨及监理业务研讨交流推进会在安阳顺利召开2024 年 6 月 13 日至 14 日,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2024 年全咨及监理业务研讨交流推进会在河南省安阳市顺利召开。此次会议为期两天,分别由国信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执行总裁王胜和常务副总裁李广欣主持。项目管理支持中心、项目管理事业部以及来自各地的17 家分公司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始,首先由全过程咨询管理部总经理施方对集团近三年来全咨及监理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深入分析。随后,与会代表们围绕全咨及监理业务展开内容丰富的主题演讲与热烈讨论。

第10页

7

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张波发表了题为《以投融资咨询引领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创新与发展》的演讲,为集团在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湖北分公司总经理金红分享了《全过程咨询业务开展的心得及发展的痛点、难点和解决设想》,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重庆第二分公司总工程师李小林发表了《摸索中的全咨与鉴定》为主题的演讲,结合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造价鉴定业务在全咨中的应用。安阳分公司总经理郝福红则着重阐述了《监理业务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内容,强调了风险防控在监理业务中的重要性。

第11页

8

会议期间,各分公司代表还就本单位在全咨、监理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同时,大家还对未来的工作思路进行了积极研讨,为集团全咨、监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12页

9

根据会议议程,参会代表们冒着高温天气,一同前往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救治中心监理项目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安阳分公司总经理郝福红详细介绍了项目执行情况及其在监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使与会代表们对项目实体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本次研讨交流推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参会单位对集团全咨、监理业务发展现状和深化推广的认识与理解,更促进了各单位之间业务实践经验的互鉴与共享,对推动集团全咨、监理业务的稳健、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13页

10

国信集团广东分公司受邀为广州市发改委投资项目研究评审中心举办专题培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培训交流活动近日,受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政府投资项目研究评审中心(以下简称“研究评审中心”)邀请,国信工程咨询集团广东分公司依照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3〕115 号)文件要求,举办了政策培训与业务交流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政策解读与业务实操,旨在深化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理解与应用。

第14页

11

培训中,国信工程咨询集团市场营销中心市场总监王勇和广东分公司总工程师林麟育,从政策背景、现实意义以及合作机制的核心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他们不仅详细阐述了政策精神,还结合实际案例,对特许经营方案编制、评审重点难点,以及特许经营协议的签订与执行等关键环节进行了重点剖析。参训人员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氛围热烈而活跃。

当前,政策环境为广州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文件均强调了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重要性。在 2024 年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更是喊出了“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奋斗口号,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市

第15页

12

建设和发展。这为研究评审中心以及国信咨询广东分公司等相关机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国信咨询广东分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沟通与联系,与各地方政府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广东分公司与研究评审中心已多次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业务的培训交流活动,均获得了高度评价。此次培训不仅加深了参训人员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理解与认识,还为实际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支持。未来,随着广州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深入推进,双方将继续保持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广州市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6页

13

项目展示北京市朝阳区支援合作项目委托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业务属性:全过程管理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包括 2023 年支援合作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等。效果目标:

确保朝阳区支援合作项目符合国家及北京市关于支援合作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考核要求,助力支援合作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工作内容:

(1)2023 年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对新申报的项目进行研究论证

第17页

14

和审核,对新支持的项目进行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统计、巡查指导。

(2)历年已完成项目运营情况跟踪:对历年已完成的项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解资产情况、项目运营情况,检查项目效果的可持续性,配合研究相关保障措施。

(3)协助开展考核资料的准备:协助梳理组织领导、就业帮扶、资金项目、产业合作、干部人才交流、乡村示范村建设等资料,协助朝阳区做好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考核工作。

(4)协助进行创新案例的总结工作:做好创新性案例素材的调研、搜集整理工作,协助提供案例评选的相关信息。(5)研究并提出朝阳区支援合作和乡村振兴工作思路与机制建立方面的建议,提出可行性的对策。

(6)协助开展产业对接及消费帮扶相关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

第18页

1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化合物半导体孵化加速及制造基地项目委托单位:武汉市左岭新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业务属性:全过程造价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全过程跟踪评审及结算评审项目概况:

该项目规划用地约 7.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5 万平方米,包含 4 栋生产厂房、4 栋试验厂房和 1 栋综合服务楼。总投资约14亿元。

第19页

16

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东碾坨嘴村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委托单位:天津柳兴城市运营发展有限公司业务属性:全过程造价咨询

咨询服务范围:包括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施工阶段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等工作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总建筑面积约18.15 万平方米。还迁安置房拟新建 24 栋住宅楼及配套公建和地下室,地上建筑面积约12.4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 5.7 万平方米(主要为地下停车库和人防工程),同步实施道路广场、绿化景观、室外官网、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本工程最大单体建筑面积约 7200 平方米,最高层数18 层,最大高度54米,最大跨度 10.3 米。

第20页

17

国信观点从国际减碳看零碳园区发展的关键任务--国信研究院袁洁王勇摘 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双碳战略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对零碳园区发展所需开展的重点任务的建议。文章首先定义了零碳园区的概念,通过文献研究,文章分析了国际零碳发展形势和零碳园区发展的动力来源,指出了零碳园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文章还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零碳园区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零碳园区的现有发展规划,提出了零碳园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和难点,文章较后给出了一系列推进我国零碳园区发展所需开展的关键任务建议,包括碳规划与碳排放监测、碳交易与减碳成本优化、碳排放评估体系的建立、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的建设评价,以及碳资产增值策略等,可为相关机构提供实施参考,共同推进零碳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零碳园区;发展路径;碳排放评估;绿色工厂;任务建议引言

随着全球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水泥、化学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钢铁等行业的脱碳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目前,占全球排放量 76%的国家已承诺到 2050-2060 年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1],2020 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 30/60 双碳目标。

第21页

18

作为主要能源生态系统,工业集群是这些难以减排部门的集中地,在这些国家实现气候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省级开发区有2543 家,80%的工业企业已集中在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50%以上,碳排放占全国的 31%,工业园区肩负着实体经济和降碳减污的重大使命[2]。

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工业园区的转型,以及包括财政激励、税收优惠、法规制定、技术研发在内的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情况,探索出不同工业区适宜自身绿色发展的模式和关键工作任务。1. 零碳园区的概念

园区形态功能各异,承载业务丰富多样,零碳落脚点也各不相同。我们应清楚,零碳园区不是一次性项目,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重要平台,需要定期评估和更新减排策略和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确保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国外已有的研究表明,生态产业园(EIP)与低碳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EIPs 的建立可以促进国家和地区的低碳发展(Nie et al.,2022)。与 EIP 相关的定义多种多样,根据埃森哲的《生态工业园区国际框架》[3],Lowe(1997)的 EIP 定义被许多活跃在该领域的国际组织所引用:

“位于共同财产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社区。成员企业通过合作管理环境和资源问题,寻求提高环境、经济和社会绩效。通过合作,企业社区寻求的集体利益大于每家公司仅通过优化其个人绩效所能实现的个人利益之和。”自 Lowe 提供的 EIP 定义制定以来,该定义已经演变为反映对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的重视:环境、社会和经济。

第22页

19

参考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对“零碳园区”的定义[4],零碳产业园区 zero-carbon industrial park,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能源系统、绿色建筑、生态碳汇、碳排放管理等环节,充分利用减碳、替碳、消碳技术措施,较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实现运行零碳排放的产业园区。

我国园区低碳化转型经历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UNIDO 绿色工业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园区、碳排放评价试点产业园区等类型,从低碳,到近零碳,再到零碳,体现了我国低碳转型工作的深化与升级。

2. 零碳园区发展动力和发展目标

2.1 零碳园区发展动力

1)国际减碳形势

根据《AR6 综合报告:2023 年气候变化》,与2019 年的水平相比,到 203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减少43%左右,才有可能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1.5 摄氏度范围内的目标[5]。2023 年以来,欧盟、英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持续发布了有关减排的较新立法提案和政策措施。欧盟通过碳关税方案(CBAM)等多项立法提案,建立新的排放交易系统,逐步取消航空业和 CBAM 涵盖行业的免费配额,设立社会气候基金;英国发布相关计划和框架,整合能源安全计划和净零增长计划,投入超过 40 亿英镑支持下一代净零技术;美国发布多项战略,在MEF领导人会议上确定实现温控目标的 4 个关键领域;日本批准“实现绿色转

第23页

20

型的基本方针”,未来 10 年将投资超过 150 万亿日元实现绿色转型;韩国发布战略,聚焦四大高碳行业,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中国研究推进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和自愿碳减排交易的衔接协调,建立绿证与碳交易市场的互认机制。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也在推进碳中和。

2)零碳标准的国际规则制定

碳中和实现路径的制定应基于普遍接受的科学方法,技术标准已成为当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种公认的技术途径,成为各国气候政策的必要支撑和补充。通常路径制定方法可以参考包括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能源署(IEA)、评估低碳转型方法(ACT)和基于科学的目标倡议(SBTi)等。目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技术、认证及相关实践应用有以下几大类:

温室气体量化标准:包括 ISO 14064 系列标准、PAS 2050、GHGProtocol 和 ISO 14067 等,用于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碳中和标准:包括 PAS 2060 标准、ISO 14068 和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等,提供了实现和证明碳中和的方法和原则。目标协议: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发布了《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企业净零标准》,为企业设定净零目标提供了框架。行业应用标准:国际电联(ITU)将信息通信技术与全球净零排放进程联系起来,呼吁到 2023 年电信/ICT 驱动的温室气体净减排量增加 30%。

实施指南:2021 年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标准化协会共同提出

第24页

21

并归口的《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指南》与国际标准ISO/PAS标准接轨,参考科学碳目标倡议 SBTi 要求,是我国首个关于低碳/零碳园区建设的标准。

其中,ISO14068:1-2023 的正式发布,意味着“碳中和”标准界定的严苛程度又上了一个台阶。然而上述不同标准对碳中和实施路径层次方面的要求,还是对用于抵消的碳信用的约束,亦或对禁止产品“碳中和”声明的要求,都有很多不协调和不一致的情况。2023 年4 月,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我国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3)减碳技术的推广应用

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减排的关键举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低碳技术经历了宏观层面营造能源转型良好环境、中观层面利用财税手段引导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以及微观层面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效能三个重要阶段。

从减碳原理上划分,减碳技术主要分为减碳、零碳和负碳三类,涉及多个行业,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工等,包括燃料替代、工艺优化等。当前零碳园区建设中会大量应用数字化技术,如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等,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出台以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氢能、储

第25页

22

能、智慧电网、可控核聚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业流程再造、生态碳汇、碳排放监测等技术成为各地重点发力方向。4)促进带动产业升级

零碳园区的建设将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绿色产业转型,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园区整体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零碳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形成新的技术优势。此外,零碳园区建设,通过实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现“双碳”目标,也对零碳园区出台了大量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园区发展。

5)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

由于“国家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被普遍视作关注气候议题的重要动机,国家也被所有类型的公众视为气候行动的较关键行动者。研究显示,公众低碳意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在多个领域践行低碳行为的概率。利用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分配,将碳减排目标要求直接分解到企业,使企业成为减碳主体,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责任意识。企业通过调整产品和服务结构来降低运营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通过建设零碳园区来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公众信任。2.2 零碳园区发展总体目标

国际减排政策和标准为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活动过程提供了明确

第26页

23

的指导和要求,园区在碳减排、碳消除和市场化机制三个方面需要关注的总体发展目标:

碳减排:受立法提案和政策直接影响,工业园区应参考SBTi 等组织提供的标准,设定具体的碳排放减少目标,并通过ISO14064 等温室气体量化标准的能源技术、改进生产过程和设施升级来实现这些目标。碳消除:工业园区需要通过实施碳捕获和存储(CCUS)项目、增加绿色植被和推动碳汇项目来积极消除碳排放,积极通过碳交易市场服务实现碳中和。

市场化机制:工业园区应利用碳交易、碳信用和绿色金融等市场化工具,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链,设立基金、政策补贴等激励企业和投资者参与低碳项目,降低成本,促进低碳技术的商业化和规模化。3. 国内外零碳园区实践分析

3.1 国外标杆零碳园发展介绍

零碳产业园建设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了探索。例如,德国加强零碳技术系统整合,在柏林建立欧洲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林欧瑞府(EUREF)零碳科技园,通过能源转型在2014 年提前完成2050年二氧化碳减排 80%的目标。英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建立四座基于碳捕集、利用和存储(CCUS)技术的工业集群,在2040 年前实现净零排放。荷兰布莱特兰化工工业集群、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日港、美国休斯顿区域性清洁氢能中心和俄亥俄州清洁氢枢纽联盟等工业集群都在推进向净零碳转型发展。上述零碳产业园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6]:使用清洁能源。德国在 EUREF 零碳科技园建设集能源生产、使用、

第27页

24

存储于一体的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较大比例使用光伏、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美国能源部批准投资 80 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建设全美较大的清洁氢能中心。英国政府在亨伯工业集群重点发展氢能、风能,建设全球较大的海上风力开发项目 HornSeaOne。提升碳捕获、利用与存储(CCUS)能力和碳汇能力。英国亨伯和提赛德地区的工业集群联合在北海开发海上二氧化碳运输和离岸储存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减少英国近一半的工业排放。德国EUREF零碳科技园内所有新建建筑均为绿色节能建筑,创新利用建筑外壁藻类生物反应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增加碳汇。注重智能改造。德国 EUREF 零碳科技园通过加强储能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提高园区能源效率。园区内所有建筑物都可通过智能电表连接到电网,办公照明系统通过日光传感器进行自动控制。利用小型热电联供能源中心完成园区内供暖、制冷和供电,建设能源消耗管理平台,实现能源管理过程可视化。加大政府支持。如英国政府支持零碳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包括设立总额 47 亿英镑的产业战略挑战基金(ISCF),用于支持净零排放产业集群建设和投资;成立共同基金,加大 CCUS 技术设施的资本性支出分摊,并在设施投入运营后,为每吨碳减排提供差价合约;发展碳交易市场,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3.2 我国零碳园区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自2003 年开始生态工业

第28页

25

园区探索以来,我国园区向零碳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类型大致有: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园、低碳产业园、绿色工业园、零碳产业园等。生态工业园,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推动生态工业园区,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共批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73 个。

循环经济园,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对较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实现园区经济循环发展,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排放大幅减少。发改委、财政部联合推动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共有129 家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低碳产业园,指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域,统筹兼顾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提高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使用效率,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合理地规划、设计和管理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组织开展了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截至 2023 年 6 月,共有55 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绿色工业园区,指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工信部自 2017 年开始公示绿色工业园区的公示,截至2023年 6 月,我国绿色工业园区共有 272 家。

第29页

26

碳达峰园区,2020 年,中央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即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 年,国家标准委等11 个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等政策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2023 年,国家发改委组织申报首批碳达峰园区试点工作,确定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 个园区为碳达峰试点园区。

4. 我国零碳园区发展规划与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要落实,关键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只有企业家转变生产方式,规划适宜的零碳园区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把园区真正绿色化,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4.1 我国零碳园区的发展规划

新建园区从规划设计开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园区规划,是较主动的、较有可能实现的。很多试点零碳园区的碳减排的方案和措施一般都在规划设计阶段从六个方面入手[7],以实现零碳园区碳排放的有效削减:

能源方面:尽量高比例使用再生能源使用屋顶光伏、光伏车棚、小型风力发电设施生产可再生能源电力,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用于园区生产运营。有条件的园区建设有沼气热电联产及热泵系统,并配有储能电站、储热储冷装置,满足园区的供暖、制冷和供电需求。

建筑方面:尽量降低能耗,提高能效采用节能保温材料、遮阳板、三玻窗等节能建筑技术,所有新建建

第30页

27

筑全部为绿色建筑,并获得 LEED 铂金级别认证。园区建筑都安装智能电表,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进行集中控制。交通方面:电动化

园区内交通工具尽量全面电动化,配置足够电动汽车充电站,可建立共享电动汽车租赁中心。充电电力来源为风电和光电,电池存储设备由退役汽车电池组成,充电时段和充电功率可智能调控。园区还配有无人驾驶汽车、电动观光车、共享单车等。

碳汇方面:多增加创造碳汇项目

大量植树造林,可在园区内园区外规划造林抵消园区碳排放。部分建筑外墙悬挂有大片的藻类生物反应器,每公斤藻类吸收二氧化碳约2kg,并清除有害的二氧化氮等废气。藻类还被提取加工成绿色粉末,作为营养添加剂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

碳市场方面:CER、CCER 碳减排信用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碳市场购买负碳产品进行碳中和,与自己的碳排量进行对冲清缴,实现碳中和。

管理方面:园区全面实现数字化精细管理能源管理:通过部署 EBO 楼宇运营系统、PEM电能管理系统以及EMA 智能微网系统,实现源(风电、地热、沼气、光电)、储(大容量电池、电车储能、储热)、荷(热、冷、电负荷)间的有效协同,提高园区整体运行能效,确保运营阶段的碳中和。4.2 我国零碳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看到我国工业园区取得亮眼成效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园区产业集

第31页

28

聚带来产业复杂、碳排放高、污染集中、风险源多等挑战,园区实现降碳减碳还面临三大难点[8]:

碳排放精准测算的难点

碳排放精准测算的难点在于缺乏统一的边界划分标准,导致工业园区的物理边界、管理边界、经济统计边界和流分析边界不清晰。以及缺乏本地化数据和综合评价能力,使得园区碳排放底数难以摸清,不同园区之间的减排数据难以进行有效比对和评估。减碳潜力定量化的难题

三级计量体系普遍有短板弱项,难以准确量化减碳技术的潜力和成本效益、环境收益、技术成熟度综合评价等技术评价能力。路径和机制设计的复杂性

相关利益方协同机制,政企协同机制等待建立技术对象适配多方利益协同困难,减排技术、技术经济环境绩效及成熟度、技术-对象较适匹配存在难点。

目标有了,技术创新需要时间,当前零碳园区建设较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建设路径,政策、规划、方案需要尽快出台,以引导技术发展和目标实现。

5. 对我国零碳园建设的关键任务建议零碳园区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载体,对其投资项目的产投咨询业务是一个专注于促进园区内企业实现低碳或零碳排放的咨询服务,除了涉及到能源管理、环境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研究外,以下的关键点对于发挥零碳园区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第32页

29

和绿色转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5.1 循环利用和能效提升的规划

零碳园区循环利用和能效提升的应用方案包括实施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原则,通过建立废物分类回收和处理系统来优化资源再生;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如 LED 照明、高效空调系统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以降低能耗;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设计,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集成可再生能源供应,如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以及储能技术,确保能源的高效转换和利用;同时,鼓励园区内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能量闭环流动,从而系统性提升整个园区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5.2 碳规划与碳排放监测

按照《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要求,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节能低碳园区。这些园区应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依据碳排放量化和碳中和标准规范,做好园区碳规划。加强数字化管理以及智能电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

5.3 碳交易与减碳成本优化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两年半以来,制度规范日趋完善,截至2023 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达到4.4 亿吨,成交额约249 亿元[9]。国务院印发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生态环境部出台管理办法和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等3 个管理规则,以及发电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技术规范和监督管理要求等,对注册登记、

第33页

30

排放核算、配额交易等涉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环节和全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初步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将高排放行业尽早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碳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可以使全社会减碳成本实现较优。5.4 碳排放评估体系的建立

固定投资项目是新增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减碳、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试点过程中,要注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监测和核算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推动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妥善处理项目碳评与其他前置审批制度之间的关系,对于项目建设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降成本”和发挥有关部门之间的合力及其责权利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5.5 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的建设评价

2020 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并发布实施了大量具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截至目前已达到80 项,覆盖化工、有色、建材、冶金、轻工、电子、纺织、船舶等 8 个行业,为绿色工厂的培育建设和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根据园区零碳发展的准则和指标,积极开展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评价。

5.6 碳资产增值的策略

在低碳园区建设开发方面,企业可以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积极

第34页

31

主动参与低碳园区开发和相关的能力建设,抓住时代红利,践行碳减排的同时,做好碳资产管理,获取碳收益,实现企业减排效果、效益双增长(图 1)。

5.7 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的开发2022 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4437 亿美元[10],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额约为 8650 亿欧元[11],均较 2020 年大幅增长。积极参与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碳汇项目开发等方式,实现碳资产的增值。结合碳资产管理,开发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确保碳资产管理和绿色金融业务的合规运营。5.8 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风险体系的建立涉及制定严格的项目筛选和评估标准,确保资金流向符合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标准的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估,量化项目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建立健全的信息

第35页

32

披露机制,提高投资透明度;设计有效的风险分散和缓释措施,如担保、保险和风险准备金;以及监测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建立应急预案和持续的风险管理流程,从而保障绿色金融产品的长期稳定性和投资者的利益。

5.9 产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的推动

零碳园区的建设将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绿色产业转型,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园区整体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零碳园区的建设需要大量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形成新的技术优势。此外,零碳园区建设,通过实施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现“双碳”目标,也对零碳园区出台了大量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大力推动园区发展。

5.10 绿色产业链的打造

根据《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 年版)》的要求,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为园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产业指导。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园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做好循环利用,提高园区能效,通过绿色产业链的打造,实现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零碳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途径,我国零碳园区的发展模式选择需要从多

第36页

33

个方面进行考虑。通过碳排放监测、碳交易与减碳成本优化、固定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估、绿色工厂和零碳园区建设与评价以及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等实施路径,可以更好推动零碳园区的建设发展。在零碳园区碳规划方面,园区管理部门和企业提前研究并对标国际标准,做好碳核算和主要环节的碳交易在内的减排激励机制的制定,将有助于我国园区企业更高质量地参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竞争并获取效益。参考文献

【1】当前的排放增长速度约为十年前的一半,碳预算将如何助力实现净零排放?世界经济论坛,NATURE AND BIODIVERSITY,2024年 4 月 23 日

【2】郭扬等,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中国环境管理 2021, Vol. 13

【3】《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co-Industrial Parks》,TheWorld Bank Group,December 2017

【4】《零碳产业园区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3 年 3 月 3 日

【5】Nathan Cooper,Climate change: The IPCC just publisheditssummary of 5 years of reports – here’s what you need to know,2024World Economic Forum,Mar 20, 2023

【6】韩良煜等,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思路和对策建议,环球科学【7】零碳园区标准及建设思路,碳达峰中和,2024-03-17

第37页

34

【8】清华大学,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3),第二届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大会,2023 年 8 月25 日【9】碳排放权交易迎新政: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2-06

【10】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望反弹,金融时报,2023 年02月14日

【11】《路孚特 2022 年全球碳市场年报》节选,新浪财经,2023年 03 月 31 日

第38页

35

海外声音‘It can’t go on like this’: Germany’s housebuildingcrisis deepens

Düsseldorf’s harbour skyline. Hal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ity are eligible for

subsidised housing based on their incomes (Mapics/Dreamstime)

Building permits for apartments in Germany fell by 18%inFebruary compared with February 2023, official statistics reveal. The Federal Statistical Office said the figure was 35%less thaninFebruary 2022. Last month, the Office said the price of residential propertyfell

第39页

36

7.1%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23. News agency Der Speigel notes that the collapse in the housingmarket, now in its third year, is the most severe in decades. Andreas Mattner, the president of the German Property Federation, called on state governments to cut a property sales tax to stemthe decline.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in a downward spiral. It can’t go onlikethis. It must be stopped at all costs,” he said. The sales tax varies between 3.5% and 6.5%, depending on the state. Sebastian Dullien, scientific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for

Macroeconomics and Economic Research, told Speigel that there was nosign of the crisis coming to an end. He said the federal government’s original goal of building 400,000apartments a year was unattainable, and the real rate would be half of that

figure.The collapse is blamed on a sharp rise in interest rates to4.5%, brought on by the inflationary wave caused by the ending of Germany’saccess to cheap Russian energy. The first cut in rates is not expected until June. The situation comes despite a rise in demand for affordable housing.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Office, there is a shortage of more than

第40页

37

800,000 apartments in Germany, a figure that is growing. More than 9.5 million people, mostly single parents andtheir

children, live in cramped conditions with skyrocketing rents. Peter Kox,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German Tenants Association, told news organisation Deutsche Welle that almost half the populationof

Düsseldorf, Cologne and Bonn were eligible for subsidised housingbasedon their incomes. “These days, it’s not just those on public assistance whoarefrequently coming to us for help, but also average members of society,”he said. Link:

https://www.globalconstructionreview.com/it-cant-go-on-like-this-germanys-housebuilding-crisis-deepens/

第41页

38

德国的房屋建筑危机加深杜塞尔多夫的海港天际线,该市一半人有资格根据他们的收入获得补贴住房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与 2023 年2 月相比,德国今年2月份的公寓建筑许可下降了 18%。

联邦统计局表示,这一数字比 2022 年2 月减少了35%。上个月,联邦统计局表示,2023 年第四季度住宅物业价格下跌了 7.1%。

新闻机构 Der Speigel 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崩溃现在已经进入第三年,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德国房地产联合会主席安德烈亚斯·马特纳(Andreas Mattner)呼吁各州政府削减房地产销售税,以遏制房地产销售税的下降。他说:“住房建设正处于螺旋式下降状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不惜一

第42页

39

切代价阻止它”。销售税税率在 3.5%到6.5%之间,具体税率取决于各州规定。

宏 观 经 济 与 经 济 研 究 所 ( Institute for Macroeconomics andEconomic Research)科学主任塞巴斯蒂安·杜利安(Sebastian Dullien)告诉 Speigel,没有迹象表明危机即将结束。他说联邦政府每年建造40 万套公寓的最初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实际速度将是这个数字的一半。

崩溃归咎于利率急剧上升至 4.5%,这是由于德国无法获得廉价俄罗斯能源而引发的通胀浪潮。预计要到6 月才会首次降息。尽管对经济适用房的需求有所增加,但这种情况还是出现了。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德国有超过 80 万套公寓的短缺,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超过950万人生活在局促狭窄的居住条件下,并且租金还在飞涨,其中大部分是单亲父母及其子女。

德国租户协会常务董事彼得·科克斯(Peter Kox)告诉新闻机构德国之声,杜塞尔多夫、科隆和波恩几乎一半的人口有资格根据他们的收入获得补贴住房。他表示,不仅那些经常向他们寻求房屋帮助的人,还有普通的社会成员也会获得补贴住房。原文链接:

https://www.globalconstructionreview.com/it-cant-go-on-like-this-germanys-housebuilding-crisis-deepens/

第43页

40

政策摘要《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3 号)2024 年 6 月 13 日,国务院印发《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起草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具体政策措施(以下统称政策措施),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起草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条 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国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第四条 国务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研究解决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44页

41

评估全国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力量,并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

第六条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内容。第二章 审查标准第八条 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

(一)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违法设置审批程序;

(二)违法设置或者授予特许经营权;(三)限定经营、购买或者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

(四)设置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五)其他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

第45页

42

第九条 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内容:

(一)限制外地或者进口商品、要素进入本地市场,或者阻碍本地经营者迁出,商品、要素输出;

(二)排斥、限制、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经营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三)排斥、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政府采购、招标投标;

(四)对外地或者进口商品、要素设置歧视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价格或者补贴;

(五)在资质标准、监管执法等方面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经营设置歧视性要求;

(六)其他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内容。第十条 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一)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二)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三)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

第46页

43

第十一条 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的内容:

(一)强制或者变相强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或者为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二)超越法定权限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为特定经营者提供优惠价格;

(三)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要素的价格水平;(四)其他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的内容。第十二条 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没有对公平竞争影响更小的替代方案,并能够确定合理的实施期限或者终止条件的,可以出台:(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二)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三章 审查机制第十三条 拟由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由起草单位在起草阶段开展公平竞争审查。

拟由多个部门联合出台的政策措施,由牵头起草单位在起草阶段开展公平竞争审查。

第47页

44

第十四条 拟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出台或者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政策措施,由本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同起草单位在起草阶段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起草单位应当开展初审,并将政策措施草案和初审意见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第十五条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

第十六条 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听取有关经营者、行业协会商会等利害关系人关于公平竞争影响的意见。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应当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第十七条 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审查标准,在评估对公平竞争影响后,作出审查结论。适用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应当在审查结论中详细说明。第十八条 政策措施未经公平竞争审查,或者经公平竞争审查认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至第十一条规定且不符合第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不得出台。

第十九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对在公平竞争审查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第四章 监督保障第二十条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监督保障,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举报处理、督查等机制。

第48页

45

第二十一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抽查机制,组织对有关政策措施开展抽查,经核查发现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应当督促起草单位进行整改。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抽查情况,抽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或者转送有关部门处理。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定期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建设情况、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开展情况、举报处理情况等开展督查。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第二十四条 起草单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督促,逾期仍未整改的,上一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其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二十五条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开展公平竞争审查,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对起草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49页

46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制定公平竞争审查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 2024 年 8 月1 日起施行。

第50页

47

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12 号)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 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一、《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能降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一以贯之坚持节约优先方针,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做好节能工作,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收益。

“十四五”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节约化石能源消耗约3.4 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 9 亿吨。但与此同时,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能耗强度降低仍滞后于时序进度,部分地区节能降碳形势较为严峻,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任务仍然艰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免费电子期刊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