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服务
政策
Policy
06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详细梳理
围绕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国政府
主要以五个角度进行发力。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流通、消费
等形成高度渗透、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给以
往的产业生态、社会分工、行业和企业边界、生产组织方式等
诸多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变化。而促进新业态、新产业发展
的关键在于强化产业政策,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
外部环境。因此,我国政府主要采用“五大类政策”,妥善应
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形成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制度
安排,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社会基础。五大类政策主要包括
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人工智能发展支持政策、标准
和产权体系、监管和评估体系以及 AI 人才培训。
顶层定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确认了人工
智能产业“三步走”战略。国务院于 2017 年发布的《新一代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的第一个部
署文件,确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任
务,规划确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在 2020 年、2025 年及 2030 年
的“三步走”发展目标。
“1+N”政策体系逐步构建。随着顶层规划的定调,将人
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部委层面也陆续进行了政策布局,即
形成了“1+N”政策体系,“1”代表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
工智能发展规划》,“N”是指部委层面陆续出台的关于人工智
能产业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落地政策,其中工
信部、科技部发布的政策主要涉及数实融合、场景创新、区域
创新等内容,国家标准委、发改委围绕标准体系、伦理规范、
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开展工作。
复盘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历程,政策的着力点愈发具体
和针对性。自从 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制造 2025》
提出发展智能装备以及生产智能化,之后人工智能相关规
划和政策密集颁布。2016 年 3 月,人工智能写入“十三五”
规划纲要。2016 年以后,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
等多部门出台了多个人工智能相关规划及工作方案推动人
工智能的发展。2017 年 10 月,人工智能写进十九大报告,
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0 年 7 月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
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到 2023 年,初步建立人
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研制数据、算法、系统、服务等重点
急需标准,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等重点行业和
领域进行推进;2021 年 9 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
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标志着人工智
能政策已从推进应用逐渐转入监管领域;随后在“十四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文件中,统计发现人工智能词频高达 47 次,
其远高于“十三五”中出现次数,体现了国家人工智能相关
要求的持续加码。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人工
智能芯片也一直被政策所重视。国务院、发改委以及工信部
等多个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支持和引导AI 芯片行业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