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清华大学社会学考博经验
一、招生信息
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 招生导师 考核内容 备注
社会学(含社会
政策)
孙凤
王天夫
刘精明
晋军
郑路
严飞
何晓斌
应星
杜月
李晓谕
赵一璋
孙秀林
严海蓉
刘军强
导师组
1、材料初审
2、笔试
3、面试
要求申请人在报名时,“指导
教师”一栏统一选择“导师
组”,不选择具体导师。
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制
学习方式:全日制
研究领域:城市社会学、转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科技社会学、社会人类学、
社会网研究和大数据分析。
申请经验
(1)申请材料: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实行“申请-考核”制,有些内部信息官方一般
不会公布,比如材料审核标准,复试面试评分标准,论文要求,教育背景等。博
士备考中,申请资料准备(学术简历+研究计划)很重要,一般而言研究计划的
分量最重,占到 30-40%,如何写好研究计划非常关键,而选题是写好研究计划
的前提。
(2)院校选择:选择 3-5 个不同档次的学校比较合适,育明会根据考生情况和
内部信息给学生推荐最适合的院校。
(3)联系导师:大部分导师每年只有 1 个招生名额,所以提前和导师取得联系
很关键。附上学术简历和研究计划导师回复的几率比较大。每年报考前导师基本
已经预定好了人选,联系导师比较晚的需要排队等,再等 1 年、2 年甚至 3 年。
有志读博的一定要早做规划。
(4)备考重点:专业课笔试以及面试主要考察 3 部分:一是前沿理论;二是时
政热点;三是研究方法。博资考试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论视野、运用理论分析热
点的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和潜力等,要学会博士备考的方法,不能单纯的只看教材、
看导师论文,还需要通过论文阅读和政策解读,了解学科的热点并学会解读。
(5)论文发表:不管是考试制还是申请考核制,论文都是硬实力。所以有读博
意向的硕士期间一定要不遗余力发论文,多出科研成果。有报考领域的核心期刊
论文通过初审的几率较高,没有的话也不要有太大压力。据统计部分 985 名校上
岸的考生也没有核心,只有个别的学生有发表,没有的同学备考关键是写好研究
计划。
(6)备考时间:提前一到两年准备,这个时间可以写出一篇优秀论文,能够发
表最好,再联系导师“套瓷”。
二、参考书目
1、《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乔纳森,浙江人民出版社
2、《清华社会学评论》,鹭江出版社
3、《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4、《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谢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阅读期刊
《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学》《社会学》
三、考博真题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4 题×5 分=20 分)
1.虚构商品(波兰尼)
2.场域(布迪厄)
3.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大卫·哈维)
4.全球民族志(麦克·布洛维)
二、材料分析题(2 题×10 分=20 分)
阅读下面两篇材料,指出 1.该段文字出自哪本著作,2.作者是谁,3.该著作
在社会学思想史中的影响。
1. 文章略,出自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 文章略,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
三、论述题(共 3 题,每题 30 分,从 3 题中任选 2 个回答,满分 60 分)。
1.论述\"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脉络和主要观点。
2.从任一特定角度分析本次金融危机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传导的机制。
3.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论述城市规划、空间规划、经济社会规划三者相统一的必
要性和可能性。
社会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4 题×5 分=20 分)
1.偶遇抽样与滚雪球抽样
2.参与式观察与间接观察
3.信度与效度
4.均值抽样分布
二、方法论问答与论述(3 题,共 40 分)
1.比较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的优势与劣势。(10 分)
2.因果关系存在的条件。(10 分)
3.论述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科学化规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20 分)
三、统计问答题(3 题,共 40 分)
1.什么是 PPS 抽样?如果要进行一项全国城乡居民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为 18 岁
以上的个人),用 PPS 抽样的方法设计一份抽样方案。(15 分)
2.什么是异方差性?为什么会出现异方差性?异方差性对一般线性回归的影
响?如何在 OLS 中对异方差性进行检验?如何避免异方差性?(15 分)
3. 在研究中常常要用到统计模型,谈谈你对建立模型、选择模型、解释模型的
认识。(10 分)
四、备考内容
1、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2、复试内容:
(1)笔试:闭卷笔试,时间 2 小时。综合考查申请人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方法
与研究能力、外语水平等。
(2)面试:每位考生约 30 分钟。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
基本素质、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学术能力和学术志趣等。
3、成绩计算
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
五、考博复习
一对一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申请环节:
1. 申请环节——基本情况介绍&专业方向&导师选择疑问沟通;
2. 申请环节——博士申请资料整理&撰写&完善;
· 本科&研究生学习情况&现有研究成果梳理&可能的问题;
· 博士研究计划撰写包含内容&具体规范&注意事项;
· 博士研究计划示例讲解;
第二部分 笔试环节:
1.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专业基础;
核心学习内容:
(1) 理论基础学习;
(2) 导师组主要研究方向核心知识点汇总;
2. 笔试考核环节——专业笔试——学术前沿、热点分析;
第三部分 面试环节:
1.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问题问答;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2. 面试考核环节——专业英语问答;
· 高频英文问题汇总&解答;
3. 面试考核环节——其他问题(个人介绍/研究方向/兴趣、未来职业选择等);
· 高频专业问题汇总&解答。
辅助资料
【1】考试信息更新、考试趋势分析
【2】赠送讲义、笔记、真题、导师期刊文章及论文集等资料
综合阅读(部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点战略管理是作为一项管理技术或管理工具进入公共部门的,公
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与私营
部门的战略管理在程序上或步骤上的基本相同,使得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也具有战略管
理的一般特征,即上述的强烈的导向性、长期性和全局性、外向性、从外向内的运作及理性
与直觉的结合等。
但是,公共部门在运用战略管理时,会受到一些私营部门不必考虑或不必直接考虑的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主要是宪法的规定、立法和司法的规定、政府法规、管辖权限、
稀缺资源、政治气候等,因而国外学者认为在公共部门,“战略计划是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
为确定政府行为性质和方向的基本决策所进行的专业性努力” 。
因此,公共管理部门在运用战略管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开始制定战略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取得一致意见。这里的“取得一致意见”,主
要是指公共部门在形成战略规划时,由于规划涉及到公共利益,因而必须最大限度地注意公
众的要求,力求使规划能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第二、考虑公共管理部门的权限,或是关于公共组织立法的具体规定。这是公共部门与
私营部门在进行战略管理时的一个重要区别。一般来说,私营部门的授权没有限定,如一个
石油领域里的企业,其业务逐步拓展到钢铁、化工、电子等,是很正常的。但在公共管理中
却不能如此。
因为公共部门所拥有的权限是法律所赋予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管理和服务范围。而在制
定战略时,权限是最重要的。公共部门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法律的授权进行战略
决策。
第三、努力追求组织任务的明确性。由于公共部门管理对象是公共事务,目标是增进公
共利益,但在现实中,公共利益通常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因而公共部门要明确的决定自
己去干什么尤其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是增进了公共利益较为困难的。加之在现实中,一
些公共部门基于这种困难性,“目标不明确常常是有意而为之,因为虽然不明确的目标不能
达到,但谁也不能说没有达到目标” 。因此,较之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公共部门必须更
加注意对任务和目标加以说明和分析,并将战略任务和目标分解到较低的层次。
第四、注意战略绩效评估中的社会效益指标。战略绩效的评估无论是在私营部门还是公
共部门都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两者的战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完全相同。对公
共部门来说,由于其组织的基本目标和法律的规定,因而在考虑战略是否与外部环境相一致
时,首先必须注意公共需求的满足,也就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促进。
第二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和原则
从管理过程来看,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与私营部门一样,通常表现为一个客观的、逻辑
和系统的过程或步骤。虽然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管理艺术,但它是有规律可循
的,进而也是有基本的原则可依的。
一、公共管理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在理论上对战略管理的过程的划分,管理学者布莱森设计了一个模式,将公共部门的战
略管理分为开始制定战略计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明确组织权限、阐明组织任务和价值、
对外界环境进行评价、对企业内状况进行评价、确定组织面对的战略性问题、制定战略棗处
理问题、制定有效的未来的组织蓝图八个步骤。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伯勒在进一步将公共部
门战略管理的步骤分为内外形势分析、判断鉴定组织面对的要害问题、确定组织的基本任务、
整合组织的基本目标、绘制蓝图棗成功的景象、制定实现这个蓝图和目标的战略、排列战略
时间表、测量评价最终结果九个步骤。
战略管理可以视为一种客观、逻辑和系统的过程和步骤。斯蒂芬罗宾逊将战略管理划分
为九个步骤: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分析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分析组织的
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重新评价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结果。
这里,我们将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分为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四个
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环境分析: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一般环境指一般的社会的或宏观环境层的力量。具体
环境指对公共组织的决策、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力量或因素,包括组织内部的环境。环境分
析的主要任务在于运用系统思考去识别与组织相互作用的,以及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进行
掌握公共部门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了解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这一分析通常被称为 SWOT 分析。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研拟战略的过程,也是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
略决策的过程。主要有:1、展现愿景和确认陈述任务 2、确认重要的环境变化及趋势的议
题 3、决定机关要强调的主要价值 4、选择重大的关切性议题领域 5、设定基本的明确的策
略方向 6、选择恰当的策略 7、创设执行这些策略方向的行动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