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六年级下册-2023.9.19

发布时间:2023-9-19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课本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六年级下册-2023.9.19

腊八蒜,顾名思义,是在腊八那天腌制的蒜。它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风味小菜。按旧时的讲究,腊八蒜应该是在腊八这日把蒜瓣放到高醋里,然后密封冷藏,到了破五的时候取出,配饺子食用。经过醋浸泡的蒜会一改原有的白色,变得翠绿,味道也与之前的蒜大相径庭,辣味减淡,多了酸甜味。大家都知道,腌制的腊八蒜是否变绿是判断腌制效果的重要依据,但是大蒜为什么会变绿,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却鲜为人知。大蒜经过腌制变绿,究其缘由,主要与大蒜中的硫化物质、蒜酶有关。大蒜含硫化物,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这种物质构成了大蒜的特殊风味,可刺激食欲,在杀菌、防治疾病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低温的环境能够激活大蒜中休眠的蒜酶,而蒜酶能够促使大蒜细胞中的含硫类生物活性物质生成硫代亚磺酸脂、丙烯基硫代亚磺酸脂等物质,这些物质经过反应又会生成大蒜色素,随着时间的增长,色素也在不断变化。一般来说,最开始形成的大蒜色素为蓝色素(也叫蒜蓝素), 随着化学反应变化,不稳定的蓝色素会逐渐转化为黄色素(也叫蒜黄素),蓝色素和黄色素会共存。根据三原色原理,蓝色和黄色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因此,在腌制过程中,大蒜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成绿色。值得注意的是... [收起]
[展开]
课本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六年级下册-2023.9.19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页

第一单元

  1 北京的春节

002  腊肉是因为在腊月制作才叫腊肉

的吗?

003  泡好的腊八蒜为什么是绿色的?

004  为什么除夕要守岁?

005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006  压岁钱有什么来历?

007  元宵节有什么由来?

大开眼界

008  汤圆与元宵的区别

009  特色汤圆盘点

  2 腊八粥

010  关 于 腊 八 节 的 传 说, 你 听 过 哪

一个?

012  你知道腊八粥的寓意吗?

013  腊月喝腊八粥有哪些益处?

014  各地的腊八粥有什么不同?

016  沈从文是何许人?

大开眼界

017  杭州灵隐寺和腊八粥的前世今生

  3 古诗三首

018  “春城无处不飞花”,飞的到底是

什么?

019  真的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020  人类是如何揭开银河“真面目”的?

021  “牛郎”和“织女”到底相隔多远?

022  古 人 为 什 么 认 为 月 亮 里 有 吴 刚

伐桂?

023  “大历十才子”都是谁?

大开眼界

024  小蜡烛,大宇宙

  4 藏戏

026  多彩的藏戏面具有哪几类?

027  为什么雪山之下冒热泉?

大开眼界

028  西藏竟有这么多“世界之最”

1

第3页

2

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032  英国为什么盛产荒岛文学?

033  鲁滨逊真有其人吗?

034  鲁滨逊生活的岛叫什么名字?

035  墨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036  如果有一天你流落荒岛,将要面临

什么挑战?

037  世界上真的有野人吗?

大开眼界

038  航海家们的故事

  6 骑鹅旅行记(节选)

040  鹅会飞吗?

041  猫为什么有犬牙?

042  《骑鹅旅行记》是如何诞生的?

043  《骑鹅旅行记》为何能成为唯一一

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044  尼尔斯去了瑞典的哪些地方?

大开眼界

046  文学世界里的“小人”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048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讲述

了什么故事?

049  你了解密西西比河吗?

050  汤姆·索亚的原型是谁?

051  在野外迷路了怎么办?

051  峡谷、河谷和山谷有什么区别?

052  世界著名大峡谷都有哪些?

大开眼界

054  马克·吐温的奇闻轶事

第4页

3

第三单元

  8 匆匆

056  为什么有时候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有时候又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058  植物为何能感知时节?

059  你知道故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吗?

060  为什么朱自清是有骨气的中国人?

061  太阳每天都从相同的地方升起落

下吗 ?

大开眼界

062  没有钟表,古人如何计时

  9 那个星期天

064  为什么说不幸的他是“中国文学的

幸运”?

066  什么是蒙太奇?

067  “星期”和“礼拜”是一回事吗?

068  泡沫是怎么产生的?

069  蚁穴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070  跳房子是什么游戏?

大开眼界

071  名家忆母亲

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074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075 “诗字辈”的名人还有哪些?

076 “扬州八怪”有多“怪”?

077 诗人常说的“燕然”和“燕山”是

同一个地方吗?

078 《竹石》的作者郑燮和郑板桥是一

个人吗?

079 竹子为什么是空心的?

第5页

4

080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竟然和两位

诗人有关?

大开眼界

081  不会写诗的大臣不是好将军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082  李大钊先生的宣言都有哪些?

083 李大钊的妻子是怎样的人?

084 《新青年》是怎样一家刊物?

085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怎么

回事?

086 北洋军阀名称中的“北洋”是什么

来历?

087 宪兵是做什么的?

大开眼界

088  李大钊其人其事

  12 为人民服务

090  红军到底是叫八路军还是新四军?

091 为什么把人死得有意义说成“重于

泰山”?

092 张思德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

大开眼界

094 跟着毛主席学演讲秘诀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096  隆化城在哪里?

097 掩护董存瑞的郅顺义最后怎么

样了?

097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自制的炸药包是

什么样的?

098 手榴弹爆炸后为什么会生成黑烟?

098 常见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099 河床是怎么形成的?

大开眼界

100  “炸药大王”诺贝尔

第6页

5

  14 文言文二则

102  “弈”与“奕”,你晕了吗?

103  弈秋其人,你知道多少?

104  “鸿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105  孔子为什么被两个小孩儿问住了?

106  紫外线真的防不胜防?

107  列子真的会飞吗?

大开眼界

108  那些关于围棋的冷知识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10  紫罗兰到底为什么会变色?

111  近代化学的开山鼻祖是谁?

第五单元

112  “大陆漂移学说”是怎么形成的?

113  放热气球放成了气象学家?

114  阿 瑟 林 斯 基 是 怎 么 打 开 梦 境 之

门的?

115  心理学家都会读心术吗?

116  怎么识破真理的“伪装”?

大开眼界

117  真理属于坚持,更属于勇士

  16 表里的生物

118  现代钟表是怎么来的?

119  怀表都能打开后表盖看见机械机

芯吗?

120  钵与碗有什么区别?

第7页

6

121  蝎子蜇人后,蝎子会死吗?

大开眼界

122  钟表馆:故宫里的“宝藏盲盒”

  17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124  你对科幻小说了解多少?

125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和世

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什么吗?

126  你知道作者阿西莫夫是谁吗?

127  “科 幻 迷” 阿 西 莫 夫 竟 患 有“恐

高症”?

128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竟是科幻的

产物?

129  不小心掉进黑洞会发生什么?

大开眼界

131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交锋谁输谁赢

古诗词诵读

  1 采薇(节选)

13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吗?

133  《采薇》中的“薇”是紫薇花吗?

134  《采薇》并没有写士兵到家后的

景象,你能想象出他到家后的场

景吗?

大开眼界

135  《诗经》里的植物

  2 送元二使安西

138  王维为什么选择在“渭城”送别

元二?

139  诗中的“阳关”在哪里?

第8页

7

140  王维为什么被称为“诗佛”?

大开眼界

142  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3 春夜喜雨

144  雨水节气一定会下雨吗?

145  锦官城是指哪个地方?

146  下雨的原因是什么?

147  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

大开眼界

148  诗圣杜甫是李白忠实的小迷弟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50  你知道我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吗?

151  “天街”指的是哪条街?

151  早春具体指什么时候?

152  大文豪韩愈居然有个当神仙的亲戚?

153  韩愈也是考试困难户?

大开眼界

154  韩愈:半生千回百折,不改傲骨

狷介

  5 江上渔者

156  没到过岳阳楼的范仲淹是怎么写出

《岳阳楼记》的?

158  诗中的鲈鱼到底是哪一种鱼?

159  为什么钢铁做的船不会沉到水里?

160  古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鱼?

大开眼界

161  那些关于“鱼”的典故

  6 泊船瓜洲

162  王安石为什么爱骑驴?

163  你了解历史上的王安石吗?

164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好在哪

儿呢?

第9页

8

165  为什么有人会晕车、晕船?

166  瓜洲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何关联那

么多文学作品?

大开眼界

167  了解一下“王安石变法”

  7 游园不值

168  你知道什么是屐吗?

169  你知道苔藓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170  历史上还有一位“红杏尚书”,你

知道他是谁吗?

大开眼界

171  我国著名古典园林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74  “卜算子”和算卦有关吗?

175  王观为什么会因一首词断送前途?

176  为什么古代女子重视画眉?

大开眼界

177  苏轼的孤独,都在这首词中

  9 浣溪沙

178  蕲水在哪个地方?

179  为 什 么 古 代 诗 歌 中 总 说“水 向

东流”?

180  人老了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呢?

181  苏轼为什么会叫苏东坡?

大开眼界

182  与苏轼有关的趣事

  10 清平乐

184  你知道“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来

历吗?

185  黄庭坚到底有多少“才艺”?

186  《二十四孝》的故事居然有他?

大开眼界

188  苏轼和黄庭坚两位大文豪之间的

友情

第10页

“牛郎”和“织女”到底相隔多远?

如果有一天你流落荒岛,将要面临什么挑战?

太阳每天都从相同的地方升起落下吗?

“扬州八怪”有多“怪”?

孔子为什么被两个小孩儿问住了?

心理学家都会读心术吗?

人工智能和人类的交锋谁输谁赢?

大文豪韩愈居然有个当神仙的亲戚?

…………

001

第11页

1  北京的春节

第一单元

课文中说:“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每年一到这个时

候,各家各户便开始腌腊肉,灌香肠,准备过年。那么腊肉的名字是源于它是在腊月制作的吗?

你知道吗,在古代,腊读作 xī,是干肉的

意思;而我们现在说的腊月中的腊字,在古代

是“臘(là)”。它们的读音和意思都不同。

自古以来,腊肉就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中

国人制作腊味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典籍《易

经》里就提到过“晞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

说的是将肉放在阳光下晒干,放在火中烘烤,

就叫作腊肉。

“臘”则是一种祭祀的总称,“臘日”便是祭祀的日子。虽然各个朝代对“臘

日”的日期规定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在农历十二月,所以人们就把农历十二月叫

作“臘月”。

后来,《简化字总表》将腊和“臘”合并为腊,腊就成了多音字。腊(xī)肉

(干肉)与“臘(là)肉”(用于祭祀的肉)也都写成了腊肉。至于为什么现在人

们都读 là,而不读 xī,除了简化字的原因,可能确实和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

有关。

腊肉是因为在腊月制作才叫腊肉的吗?

腊肉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所说,

它凝聚了火与烟、阳光与风、时间与人

情的味道,成为冬日尤有深意的美食

002

第12页

腊八蒜,顾名思义,是在腊八那天腌制的

蒜。它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风味小菜。按旧

时的讲究,腊八蒜应该是在腊八这日把蒜瓣放

到高醋里,然后密封冷藏,到了破五的时候取

出,配饺子食用。经过醋浸泡的蒜会一改原有

的白色,变得翠绿,味道也与之前的蒜大相径

庭,辣味减淡,多了酸甜味。

大家都知道,腌制的腊八蒜是否变绿是判

断腌制效果的重要依据,但是大蒜为什么会变

绿,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却鲜为人知。

大蒜经过腌制变绿,究其缘由,主要与大

蒜中的硫化物质、蒜酶有关。

大蒜含硫化物,有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

味,这种物质构成了大蒜的特殊风味,可刺激

食欲,在杀菌、防治疾病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低温的环境能够激活大蒜中休眠的蒜酶,

而蒜酶能够促使大蒜细胞中的含硫类生物活性物质生成硫代亚磺酸脂、丙烯基

硫代亚磺酸脂等物质,这些物质经过反应又会生成大蒜色素,随着时间的增长,

色素也在不断变化。

一般来说,最开始形成的大蒜色素为蓝色素(也叫蒜蓝素), 随着化学反应

变化,不稳定的蓝色素会逐渐转化为黄色素(也叫蒜黄素),蓝色素和黄色素会

共存。根据三原色原理,蓝色和黄色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因此,在腌制

过程中,大蒜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成绿色。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腊八蒜无毒,且有消毒杀菌、强身健体的功效,但吃

多了会让人精神疲惫。

泡好的腊八蒜为什么是绿色的?

课文中说:“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

味……”由此可知,腊八蒜是绿色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腊八蒜制作过程:首先要把低温储

存过的大蒜去皮洗净、晾干,然后放入

干净的容器中,并倒入醋使之没过大

蒜。之后将容器密封好放在 10℃以下

的环境中,等大蒜完全变绿就可以了。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着做一次,亲自

体验大蒜由白转绿的过程

003

第13页

为什么除夕要守岁?

课文中说,在除夕这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除夕守岁,

是中国的一种习俗,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晚上整晚不睡觉,以迎接新一年到来。那么,

你知道除夕守岁有什么缘由吗?

关于“守岁”有一个传说,当时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凶残无比,总

在腊月三十夜里出没,到村里吃牲畜和人。但“年”有三怕:声响、红色和火

光。人们为了驱逐它,便贴上红色春联,放起鞭炮,燃起火。后来这个传说经

过演变,形成过春节的习俗。因此,春节前一晚的守岁又叫“熬年”。

古 时 守 岁 有 两 种 含 义: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意

为 珍 爱 光 阴; 年 轻 人 守 岁,

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守岁之俗,在魏晋时期

就有记载,西晋人周处在《风

土记》中说,“大家终夜不眠,

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到了

唐宋,除夕守岁已是盛行,白

居易就曾写下“守岁尊无酒,

思乡泪满巾”这样的诗句,以

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思念。

如今,守岁的习俗已经

有了变化,人们不再熬夜,但

仍旧会阖家团聚,吃年夜饭,

看春晚。等子时钟声敲响,鞭

炮声会在大街小巷响起,新

的一年便在这热烈、欢乐与

祥和中开始了。

丰子恺作于 1950 年的《爆竹除旧庆升平》年画   在

古代,双数大多是吉利数字的象征,也有好事成双等代表

团圆、完美的含义。所以,许多地方吃年夜饭的时候,桌

子上的菜必须是双数的

004

第14页

其实一开始,人们在

门 两 边 贴 的 并 不 是 对 联,

而是“桃符”。相传在春秋

战国时,当人们遇到自然

灾害或无法理解的自然现

象时,就会认为是神鬼作

怪。他们认为桃符是五木

之精,能够约束鬼怪,于

是 在 门 口 钉 上 写 有 神 荼、

郁垒、钟馗等名字的桃木

条,用以驱除邪祟,这样

的木条被称为“桃符”,春联便由此演变而来。

大家公认中国第一副春联为孟昶所作。公元 934 年至 938 年间,后蜀国的

皇帝孟昶都会在春节前夕让翰林学士写桃符,有一次他对别人写的词句不满意,

就亲自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题词,这句话句式工整,吉祥喜

庆,是历史中记载的最早最规范的对联。

到了明代,“桃符”已经改为用纸写的对联,也开始有“春联”的叫法。有

史书记载,明太祖曾在除夕时下旨,让公卿士庶在门上贴一副对联。

在清代,已经有人开始以卖对联谋生。

对联由上下两句相对而成,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对仗工整,词意也要相

关。人们将其称为“诗中之诗”。对联使用范围广泛,在新婚、新居落成、老人

过寿等场合,人们都会用对联致喜或进行祝福。

通常来说,哀挽死者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在春节

贴的对联,则被称为“春联”。

课文中说,在除夕时,除了拜年、扫房、吃饺子,还有个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在“门

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因为对联是在春节贴的,也叫春联。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吗?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

此画是清代的“杨柳青年画”(以产地杨柳青镇而得名),

画的是中国北方汉族腊月三十欢度新年的场景。从门窗来看,

此屋为连三间,门上贴春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告

诫后代忠厚能载福,教诲子孙知书明理,光宗耀祖

005

第15页

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一

个妖怪叫“祟”,每到农历大年三十就会出来害人,过了半

夜,人们都熟睡,它便偷偷在孩子脑袋上拍三下,被它拍

过头的孩子在惊醒后会大哭不止,生一场大病,甚至会变

成傻子。人们为了抵抗“祟”,便在大年三十这天点上灯,

彻夜守护着孩子。有对夫妇为防孩子被妖怪拍头,便用红

纸包了八个铜钱放在孩子枕边。当夜,“祟”被铜钱闪现的

金光吓跑。于是大家开始效仿他们的做法,用红纸包上铜

钱来给自家孩子“压祟”。“祟”的读音同“岁”,久而久之,

“压岁钱”的称呼就流传开来。

不同于传说,有确切的史载表明,压岁钱出现在汉代,

目的也是为了辟邪。不过当时它是一种厌胜钱,即铸成

钱币形式的吉利品或避邪品。有的正面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吉祥语,如“千秋万

岁”“天下太平”等,背面则是各种图案,如龙凤、斗剑、龟蛇等。厌胜钱并不

是流通的货币,而是饰物。

“压岁钱”这个称谓出现在元代,除夕发压岁钱也是从元代才开始流行。当

时诗人吴当在诗作《除夕有感·其二》中,明确描写了儿童找大人要压岁钱的

事,“家人共守迎春酒,童稚争分压岁钱”。

过年时,小朋友们最期待的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也是中国的年俗之一,寓意是驱除

邪祟,护佑平安。那么,它有什么来历呢?

压岁钱有什么来历?

清代压岁钱大多是

红线串起来的铜钱

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崖墓出土的厌胜钱 内蒙古勿尔图沟汉墓出土的厌胜钱

006

第16页

元宵节,也叫作“上元节”,时间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重要组成

部分。此日叫“上元”,此夜叫“元宵”。在白天,人们常会做年糕、饺子、汤

圆 ( 元宵 ) 等吃食,有各种娱乐和杂耍活动;到了晚上,大街上会张灯结彩,人

们放烟火,舞龙灯,因此元宵节也有“灯节”这个别称。

元宵节的形成有着漫长的过程。

据说,元宵点灯始于东汉时期,汉明帝信奉佛教,他为了弘扬佛法,便遵

照佛教僧人在正月十五进行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下令让皇宫和寺庙都

在这一天燃灯供佛,连平民百姓也要挂上明灯。长此以往,这个佛教礼仪慢慢

发展成盛大的节日。

也有一种说法是,元宵点灯的习俗来自道教的“三元说”。一年里有“三

元”: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元宵,元为上元,宵为夜,意为上元节的夜晚。天、地、人分别主管上、

中、下三元,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要在夜晚点灯。

除此之外,也有说法称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在汉代,人们常在节日里手

持火把以驱赶虫兽,希望自家田地能取得丰收。这项活动到了隋、唐、宋时,

盛行民间,参加歌舞的人有数万人。直到

今天,在中国西南地区,还会有人在正月

十五手持火把,成群结队地去往田间或谷

场跳舞。

随着时代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已

有了很大变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元宵

节,大街小巷挂满花灯,人们赏灯猜谜、

吃元宵,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为新的一年

祈福,依旧是我国重要且宝贵的传统习俗。

课文中说:“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众所周知,元宵节是中

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中国人,我们每年都过元宵节,并在这一天吃汤圆赏花灯。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你清楚吗?

元宵节有什么由来?

秦淮灯会是历史上流传于南京地区的

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主要集

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007

第17页

元宵,又叫汤圆,但真要细说起来,两者又似乎不同。汤圆和元宵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东西呢?

元宵是中国民间在元宵节时烹制食用的食品,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它有许多名称,在唐代叫“弹丸”“牢丸”,在宋代叫法更多,如“圆子”“元

宝”“粉果”等。

元宵改名为汤圆,相传与袁世凯有关。

有一天,袁世凯去北京的一家菜馆吃饭,菜馆前正在卖元宵。袁世凯听到

吆喝声,感觉不吉利,因为元宵的谐音是“袁消”,所以他勃然大怒,命人把卖

元宵的抓起来,还下令元宵只能叫“汤圆”。但“汤圆”也不好听,有“汤煮袁

世凯”的嫌疑,所以袁世凯又将之改为“汤团”。民间因此流传一首歌谣:“大

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夜难眠。全国‘元宵’改‘汤圆’,‘汤圆’改了改‘汤

团’。明年‘袁消’后,谁还叫‘汤团’。”

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事实根据,袁静雪曾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

写道,有人把外面流传的元宵改名汤圆的说法告诉了袁世凯,袁世凯还说,袁、

元两字,音同字不同,没什么可忌讳的。

这个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它说明在袁世凯统治时期,元宵已经改叫汤圆。

当时有个民谣,唱的是“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

卖汤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大家吃的是元宵,此

处说卖汤圆,可见元宵已被叫作汤圆。

如今,元宵和汤圆不同,更多的是南北两个地

方不同渊源所致。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两者的

区别主要体现在制作方法、馅料选择和储藏方式上。

汤圆一般是像包饺子一样把馅儿包在和好的糯

米面皮里,馅料除了传统的芝麻、花生等,还有肉

丁、虾米等,咸甜皆可。

而元宵一般会将馅料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生

大开眼 界

汤圆与元宵的区别

摇元宵

包汤圆

008

第18页

糯米面中边滚边洒水,主要是用糯米面滚成圆球,馅料以黑芝麻和花生为主,

基本是甜的,口味单一。

另外,汤圆可以冷冻,超市里售卖着各种冷冻汤圆,易于保存;而元宵是

不能冷冻的,它由糯米粉包裹,一旦冷冻就会裂开,所以元宵只能现吃现做。

特色汤圆盘点

贵州兴义鸡肉汤圆

鸡肉汤圆是贵州特有的一种传统小吃,以“众家皆甜,

唯我咸鲜”的特色口味独树一帜。它以鸡肉为馅儿,内灌鸡

汤,点芝麻酱或者花生酱,鲜香可口,油而不腻。

四川心肺汤圆

心肺汤圆是四川的风味小吃,不仅咸,而且辣。煮心肺

汤圆要先熬奶汤,即用猪骨、猪心、猪肺等熬成白汤;然后

以糯米粉制皮,将切碎的豆腐干、冬菜用猪油炒好,再配上

卤煮后切好的猪心、猪肺,做成馅料。汤圆煮熟后放入熬好

的奶汤,再调以葱花、蒜末、花椒粉、辣椒等。

云南镇雄三角汤圆

汤圆,顾名思义,一般都是圆的。云南镇雄的汤圆却别

具一格,是三角形的。

镇雄多山,据说,古时老百姓为了祈求大自然的恩赐,

便将汤圆捏成山形以供奉山神,并世代传了下来。三角汤圆

有两种常见的馅料,一种是将酥麻、核桃仁、红糖磨成粉末

后搅拌而成,叫酥麻汤圆;一种是以花生、猪油、芝麻等为

原料,叫富油汤圆。

上海擂沙圆

擂沙圆是上海著名小吃,最大的特点是干吃。大红袍赤豆经过炒熟磨细,

制成干豆沙粉,将煮熟滤干的汤圆滚上豆沙粉,就成了擂沙圆。由于最初是用

木制的“擂浆棍”在陶盆中将赤豆“擂”成豆沙粉,故称“擂沙”,现在多用电

磨磨出,过筛。擂沙圆口感清香软糯。

擂沙圆

三角汤圆

鸡肉汤圆

心肺汤圆

009

第19页

2  腊八粥

第一单元

赤豆打鬼传说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有三个儿子,他们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

吓小孩儿。那时的人们由于生产力落后,十分迷信鬼神,他们认为大人小孩身

体不好或是染上疾病,都是因为有邪祟恶鬼作怪,而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小

豆、赤小豆熬粥喝下,以祛除病邪,重获健康。

佛教传说

相传,腊八粥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两千五百多年前,佛教的创始人释迦

牟尼当时还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名叫悉达多。他看到众生疾

苦多病,决心出家修行,寻找解救众生的办法。他修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米,

身体骨瘦如柴,幸得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恢复体力。不久,释迦牟尼终于了

悟佛法,大彻大悟,于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成道”。十二月即腊月,从此腊八便

成了佛教的重大纪念日之一。后经历代演变,腊八节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

节日。

秦始皇修长城传说

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每日修城墙干苦力,但是不管饭,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你听过哪一个?

关于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你有哪些了解?腊八节有哪些神奇的传说?

010

第20页

导致劳工们经常饿肚子。由于当时条件艰苦,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也无法及时

将粮食送到,所以有一天劳工们便想出一个办法,他们将搜集来的仅剩的小米、

麦子、豆子凑在一起,熬成一锅杂粮粥,以此渡过难关。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

后来,修长城的劳工们终究无以为继,死伤无数,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

来纪念他们。

朱元璋传说

大名鼎鼎的“乞丐皇帝”朱元璋在成为皇帝之前,曾经落魄到成为乞丐。

在打天下的那些年里,有一次他被元军抓住囚禁在大牢之中,饥肠辘辘的朱元

璋从大牢的一个老鼠洞中扒出了一些发霉的米粒和豆子,便将它们放在一起熬

了一锅粥,而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再后来,朱元璋登基为帝,每每想起此事还

念念不忘,于是下旨将每年的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黟(yī)县的民间

风味特产,也是腊八节的食俗。在腊八前后,黟

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久而久之,民间将这

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麦仁粥是青海人的“腊八粥”,当地也

叫“麦仁饭”。 一碗麦仁粥看似普通,吃上

一口,滑腻细嫩,口感丰富,既有麦仁香,

又有豆香和肉香,是腊八这天当地人必吃

的美味

腊八豆是我国湖南省传统食品之一,已有

数百年历史。腊八豆因在腊月腌制而得其名,

传统做法是将蒸熟的大豆放在密封的容器中,

利用自然发酵腌制出来的,用来炒菜、炖菜都

非常好吃

腊八特色小吃

011

第21页

你知道腊八粥的寓意吗?

你知道吗

为什么红枣和赤豆会让锅里的水变“黑”?

课文中说:“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

是深褐。‘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枣子和赤豆会让锅里的水变“黑”呢?

赤豆就是红豆。红豆外皮中本身就含有红色素,经过高温蒸煮,红豆皮细胞会

吸水涨破,里面的色素就会慢慢与水相溶。水温越高,煮得越久,红豆中的色素分

泌得越快,颜色也会由红色变成深褐色,看起来就像黑色了。不过,红豆和红枣中

的色素和绝大多数植物一样,其实是一种花青素。花青素的颜色与环境的温度、酸

碱度等都有关系,遇热则会变红。它非但没有什么副作用,反而对身体非常好,可

以起到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低血脂等作用。

为什么腊八节一定要喝腊八粥呢?腊八粥有什么美好的寓意?

祭祀祈福。古代帝王在腊八节要进行腊祭,祭

祀八谷星神,庆祝丰收,并祈愿来年国泰民安。民

间也要在这一天祭祀天地、先祖、神明,感谢一年

来的恩泽庇佑,并祈愿明年继续施恩。而腊八粥、

腊八饭就是由多种粮食制作的,本身也寓意着五谷

丰登,这在农业社会无疑是最大的期盼。

行善积德。腊八节那天,有些殷实的人家不仅会给自家人煮腊八粥,还会

特意多做一些,分给那些穷苦的人。在寒冷的冬季,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

充饥,也可以御寒,是一份恰到好处的温暖善意。

强身健体。由于腊八粥的食材非常丰富,虽然不同地方的用料不同,但有

一点基本是相同的,那就是营养丰富。腊八粥不仅好吃,更有助于强身健体。

联络感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良言尚且如此,何况是实际行动

呢?很多人会在腊八节这天与自己的亲友邻居互赠腊八粥,以示相互挂念,并

且带去亲切的问候,增进彼此的感情。

腊八粥

012

第22页

腊月喝腊八粥有哪些益处?

腊八粥虽然名字里带

“八”,但实际上的食材种

类远远不限于八种。《燕京

岁时记》就曾记载:“腊八

粥者,用黄米、白米、江

米、小米、菱角米、栗子、

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

水 煮 熟, 外 用 染 红 桃 仁、

杏仁、瓜子、花生、榛穰、

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

葡萄,以作点染。”瞧瞧,

足足十七种呢。

不过这些食材倒是很好归类:谷物类(大米、糙米、燕麦等),豆类(红

豆、绿豆等),干货类(大枣、葡萄干、桂圆等),坚果类(核桃、松子等),有

些地区还会加入水果、蔬菜、肉以及糖类等。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用多种食材熬煮而成的粥对身体有诸多好

处,简直就是天选的冬季必备最佳饮食。

一是富含多种维生素,能加速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提高免疫力,还能增

加身体御寒能力;

二是富含多种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既能改善肠胃功能,又能实现营养均衡;

三是富含丰富的花青素和 β- 葡聚糖,有利于保护血管,降低胆固醇,预

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腊八粥还有助于减肥。实验表明,在同等体积下,腊八粥的热量只

有米饭或馒头的 1/3 左右,也就是说,一碗腊八粥比一碗米饭的热量少了一大

半,而且饱腹感一点儿不输,非常适合小仙女哦。

《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将五谷杂粮视为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

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传统美食,这种食物简直太适合冬季了,养生又暖身。

013

第23页

陕西人在腊八节那天,熬好了

腊八粥一定要先送亲友,而且一定

会赶在中午之前送出去,送完了以

后剩下的才能分给家人一起吃。如

果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的没吃

完,这对陕西人来说可是个好兆

头,他们认为这就是“年年有余”

的意思。在陕西一些不产或者少产

大米的地方,人们也会用腊八面来

代替腊八粥,用各种水果、蔬菜做

成臊子,再亲手和面擀面条,主打

一个“纯手工制作”。

北京人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

讲究的。他们特别喜欢在白米粥里

掺各种配料,比如红枣、桂圆、核

桃、莲子、杏仁、松子、花生、葡

萄、红豆……不下 20 种,真是“万

物皆可八宝粥”。繁多的配料就决

定了他们至少前一天晚上就要开始

准备,什么淘米、削皮、去核、泡

水等等,一系列步骤下来,半夜

时分才能把锅架在灶上,用微火

开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这粥才算

熬好。  

甘肃地区传统的腊八粥讲究五

谷和蔬菜混合,他们往往会煮上好

大一锅,除了家里人吃,还分送给

各地的腊八粥有什么不同?

我国中部和南方有些地区吃咸腊八粥,煮法

一样,只是咸腊八粥会加青菜和油

腊八面也是腊八节的节令食品。在陕西省关中

一些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

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潭柘寺的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其精选

江米、大米、黑米、芸豆、薏米、高粱米、玉米

渣、莲子、花生、板栗、大枣、枸杞等 10 余种材

料,于初七夜起文火慢熬近 8 个小时,次日上午 10

点对外舍粥

014

第24页

邻里乡亲,剩下的还要用来喂家畜,给家畜也过个腊八节。甘肃武威地区讲究

过“素腊八”,他们的腊八粥其实是大米稠饭或者扁豆饭,饭煮熟后配上炸馓

子、炸麻花同吃,当地人把这叫作“扁豆粥泡馓”。  

河南人喝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跟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关。相传岳飞率兵北上

抗金,在朱仙镇(在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遭遇了粮食短缺,又正赶上数九

寒天,百姓们得知此事后,就把自己家中多余的米粮送给将士们吃。这天正是

农历十二月初八。岳家军吃了一顿百姓送来的“百家粥”,填饱了肚子又抵御了

寒冷,果然大获全胜。岳飞去世后,河南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老乡”,就把在这

一天喝腊八粥作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东人的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粳米、红枣、桂圆、莲子、百

合、栗子等熬成的“甜口”腊八粥,粥里还要加入各种形状的水果作为点缀,

人们把它叫作“粥果”。另一种是用大米、肉、豆腐、白菜等煮成的“咸口”腊

八粥,顾名思义,里面肯定是要放盐的了。

你知道吗

800 多年前襄阳城的腊八粥

南宋有一位抗金将领名叫赵万年。开禧二年(1206 年)的冬天,金兵以 20 万

大军围困襄阳。当时襄阳的守军仅万余人,胆小的官员早已望风而逃,但赵万年带

领城中士卒修造武器,储备粮食,死守襄阳城。全城军民坚守 90 余天,金兵最终因

为粮道断绝而撤退,襄阳城得以保全。

在守城的激战中,如果不是别人端来一碗腊八粥,赵万年还不知道那天是腊八

节。感慨之余,他提笔写下了一首《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襄阳军民同仇敌忾,守护城池,共抗敌军。腊八粥的甘甜飘荡在城头,为笼罩

在战争阴云之下的人们带去了一丝美好的烟火之气。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大敌当前的

坚定和从容,末两句透出一丝节日的明快,充满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015

第25页

沈从文是何许人? 沈从文(1902 年 12 月—1988 年 5 月),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

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

研究者。

14 岁时,沈从文就投身行伍,加入湘川黔交界地区的地方武装。1922 年,

20 岁的沈从文来到北京,开始在北京大学旁听,不久后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1931 年至 1933 年,沈从文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又被聘任至西南

联大任教,1946 年,沈从文回到北京大学任教。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耀眼的。他 1924 年正式开始进行文学创作,

先后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湘行散记》《从文

自传》等小说、散文,著作体量超过五百万字。沈

从文的作品曾先后在日本、美国、英国、韩国等 40

多个国家出版,时至今日仍每年不断再版。他两度被

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是在海外最受欢

迎的中国作家之一,在国内外文学领域都有着重要

影响。胡适评价他是“中国最好的小说家”。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清新、古朴的浪漫主义风

格,简峭而厚实,朴讷而传神,写尽了生命之美、

人性之美,展示出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作品

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色彩,凸显出了独具风韵的湘

西乡村百态。

除了是中国近当代文坛不可替代的作家之一,

沈从文还是一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新中国成立

后,他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

究,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部巨著填补

晚年的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 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大众电影》上的《边城》剧照

课文注释中说:“本文作者沈从文。”你认识沈从文吗?

016

第26页

大开眼 界

杭州灵隐寺和腊八粥的前世今生

要说起对腊八粥的执着,很少有

城市能和杭州媲美,其中又数千年古

刹灵隐寺的热情最为高涨。灵隐寺每

年腊月初一就开锅熬粥,整整熬上八

天,认认真真熬出 30 万碗腊八粥,免

费送给杭州市民品尝。

过 好 腊 八 节, 灵 隐 寺 是 认 真 的。

2016 年,“灵隐腊八节习俗”入选第六

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 年 12

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灵隐寺为何对腊八节和腊八粥如

此“爱得深沉”?

实际上,《佛本行集经》里曾记载

过释迦牟尼和腊八粥的故事。释迦牟

尼成佛前曾苦行多年而无果,以致形

销骨立,奄奄一息。幸好在腊月初八

这天得到了牧羊女的救助才得以恢复。所以,佛教寺院每年都会在这一天用米、

谷、枣、莲子等煮粥供佛。后来,为了回报信众,僧人们也开始在这一天向信

众无偿施粥。

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中国佛教寺院关于腊八粥的最早记载:

“(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

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追忆南宋临安(杭州)的繁华时说:“八日,则寺院

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

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

始建于东晋

提起腊八粥,就不得不提杭州灵隐寺,它们之间有一段很深的渊源。

灵隐寺飞来峰石刻

017

第27页

3  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

课文中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落英缤纷的

春日美景图。然而在现实场景中,你能想象到这漫天飞花中的人们,打喷嚏的打喷嚏,流

眼泪的流眼泪吗?你知道这“无处不飞花”飞的到底是什么吗?

如果你在春天去北方的城市,很大概率就能看到作者描绘的这种场面,有

同学会觉得很美很浪漫,然而对于容易过敏的人而言,苦不堪言。这些满街飞

舞的白色花絮就是杨树、柳树的飞絮,它们其实是杨树和柳树的种子及衍生物。

杨树和柳树为了传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这些白色絮状的绒毛,

携带着种子,以风为媒,漫天飞散。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杨树和柳树种植较为普遍的北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和周期性。每年的四至六月份,是飞絮较为集中的季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

杨树、柳树都会产生飞絮。杨树和柳树都是雌雄异株的树种,飞絮均来自于杨

树和柳树的雌株。

到了春天,雄树的花粉会飘

落在有黏液的雌株柱头上,受精

之后长成果实。而种子就在果实

内包裹着,人们肉眼所看到的飞

絮,其实是种子的冠毛。从生物

“春城无处不飞花”,飞的到底是什么?

初生的柳絮

018

第28页

学的角度来讲,通过冠毛的飘浮作用,杨树和柳树得以完成自然繁衍。

有的同学会问,既然飞絮恼人,“一砍了之”行不行?

其实,杨树和柳树在生态作用上有很多优点,是城市绿化的主力军。杨树

高大挺拔,具有很好的遮阴效果;而柳树不但树形婀娜多姿,且冬天落叶晚,

春季发芽早,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杨树和柳树还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

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显著的生态功能。

可以说,杨树和柳树是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一砍了之

绝对使不得!而且相关部门采取的降湿、疏枝、注射抑制剂、升级树种等措施,

也已经有效减少了飞絮数量。

真的会“无心插柳柳成荫”吗?

有句俗语大家一定不陌生——有心栽花花

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喻想做一件事情,

用了很大的精力,但是结果并不如愿;而不经

意做的事情,反而很顺利得到了好结果。

但是,柳树真的如古人所说,有这么强

大的生命力吗?随意折下来的一枝柳条插在地

里,就能长成郁郁葱葱的柳树吗?

确实,柳树生命力较强,特别喜欢向阳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易

栽易活,特别是在有水的地方,生长发育迅速,且不需要过多的肥料,是快速

绿化美化庭院的极好树种。

在温度合适的春夏季节,我们只需要剪下一段柳枝,把它插在土里,保证

水分,柳枝就能生根发芽。柳树的这种繁殖方法称为扦(qiān)插。柳树枝条

组织致密,营养物质丰富。柳枝经刀剪创伤后,受伤部位的细胞组织能产生一

种促进植株发育的生长素,这种物质能促进柳树细胞组织的分裂和增生。扦插

后在土壤温度的作用下,皮层和中心柱的细胞组织先形成根的原始体,然后,

由此长出新根,所以柳树有“落地生根”之说。

柳树的繁殖力很强

019

第29页

人类是如何揭开银河“真面目”的?

7 至 8 月份是银河观测佳季,这是银河最宽、最亮的季节。在远离城镇的

乡野 , 仰望晴朗无月的夜空 , 你可能会看到一条美妙的淡白色光带横贯天穹。由

于人类身处银河系中,始终无法看到银河系的全貌,对银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

长的过程。

人类对于银河系的科学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初。1610 年,伽利

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察银河,发现银河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18 世纪末,英国

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自制一批望远镜观星,并首次尝试描绘银河系的形状和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但在当时的观点看来,银河系是扁盘状的,太阳位于

银河系的中心。

下一位颠覆人类对银河系认知的,是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当他在

20 世纪发现仙女座大星云是银河系之外的另一个星系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

人类所处的银河系并非整个宇宙,只是宇宙无数星系里的一员。

进入 21 世纪,各国科学家继续尝试构建更精确完整的银河系“地图”。

2011 年起,我国自主设计的郭守敬望远镜开始先导巡天,天文学家为银河系重

新画像,发现它比原来认识的大了一倍。

近年来,天文学家还综合利用各种探测数据,还原出银河系幼年和青少年

时期的形成演化图像,重新描绘了银河系旋臂结构。随着人类认知边界不断拓

展,对银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修正之中。相信终有一日,人类可以拨开云雾,

绘出银河系的“庐山真面目”。

课文中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河汉就是银河,古人也叫它“天河”。从古

至今,“身在此山中”的人类是如何探索银河的“庐山真面目”的?

020

第30页

“牛郎”和“织女”到底相隔多远?

七 夕 之 夜, 仰 望 星 空,

寻找象征着忠贞不渝、情比

金坚的牛郎和织女,是一件

很浪漫的事。

我们所说的牛郎、织女

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其实指

的是天鹰座的牛郎星和天琴

座的织女星,它们和天鹅座

的天津四,这三颗北半球夏季夜空最亮的恒星,组成了一个近似直角三角形的

形状,被称为“夏季大三角”。

在这个三角形中,“直角点”是织女星,在全天 21 颗最亮恒星表中排名

第 5,质量是太阳的 2.1 倍,有“夏夜女王”之称。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

星,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像梭子一样,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彩绸用

的梭子,称为“梭子星”。

而牛郎星位于织女星的左下方,与织女星隔着银河遥相呼应。它的质量是

太阳的 1.7 倍,在它两边的两颗稍暗的小星叫“扁担星”,传说中是牛郎挑着的

一对儿女。

在漫漫银河的“渡口”处就是天津四,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传

说中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这天是通过喜鹊搭建的桥来相会的,我国古代把鹊桥看

作渡船,用它连接银河“两岸”,“津”有渡口的意思,所以才有了“天津”这

个星官名。天津星官有 9 颗星,其中最亮的就是天津四。

牛郎星和织女星到底相隔多远呢?现实中,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真能相遇

一次吗?从天文学上讲,牛郎星和织女星别说走鹊桥去“相会”了,就是坐飞

机也到不了,因为它们之间相隔约 16 光年,意思就是每秒走 30 万千米的光也

要花 16 年才能走到那么远。

课文中的牛郎和织女隔着“盈盈一水”,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的传说蕴藏着中

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基因,那现实中,牛郎星和织女星到底相隔多远呢?

天津四

牛郎星

天鹅座

天琴座

天鹰座

织女星

021

第31页

古人为什么认为月亮里有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神

话了,然而在隋唐以前并无吴刚伐桂之

说,袁珂在《中国神话史》中说:“自

段 成 式《酉(yǒu) 阳 杂 俎(zǔ)》 以

后,这个神话故事忽然取得群众的公

认,不胫而走,流传开来。”

《酉阳杂俎》中记载,传说月中有高

五百丈的桂树,有仙人名吴刚,因犯了过错,被罚在月亮上砍伐桂树。桂树随

砍随合,吴刚的劳作永无休止,就像希腊神话里的西绪福斯。《酉阳杂俎》告诉

后世的人们:月中的住户不但有嫦娥,还有吴刚。其实此说在晋代已有了一点

模糊的影子,虞喜《安天论》说:“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

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仙人桂树”恐怕就是“吴刚伐桂”的雏形,不

过当时并未揭出吴刚,也无神话故事充实之,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

现在我们都知道,“吴刚伐桂”乃是对月中阴影的解释,属于解释自然现象

的神话。另外,《酉阳杂俎》中还讲了“玉斧修月”的故事,使现实世界的人和

神话人物同在一个场所进行了一段戏剧性的会晤,也是很有意趣的。王安石的诗

《题画扇》中说:“玉斧修成宝月团。”可知这个神话在宋代已用作文学典故了。

你知道吗

金榜题名为什么叫蟾宫折桂?

蟾宫折桂本意是攀折月宫的桂枝,比喻科举得中。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郤(xì)

诜(shēn)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 臣举贤良

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意思是,晋武帝问大臣郤诜自我感

觉如何,卻诜把自己比喻成月中桂枝和昆山宝玉。关于此成语,古代不少地方还有相关

风俗,科考之年,应试者及亲友都用桂花、米粉做成糕点相互赠送,取科场高中之意。

《红楼梦》 中林黛玉听说贾宝玉要上学了,就挖苦宝玉道:“好,这一去,可是

要‘蟾宫折桂’了。”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022

第32页

“大历十才子”都是谁?

唐大历年间(766—779 年),在长安有一个“文学社团”,叫“大历十才

子”。据《新唐书》记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hóng)、钱起、

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wéi)、夏侯审,有的版本中还有李益。

古代对于作品风格相似的文学家,往往会并称,有两人并称的,有三人并

称的,还有八人并称的。这十个诗人并称的就十分罕见了。这些人在艺术上都

有一定修养,尤其擅长五言律诗。诗歌多写个人生活经历,宴饮酬唱,游山赏

水,并留下了不少交游记录的诗篇,所以人们才给了他们这个美誉。在“大历

十才子”中,韩翃与钱起、卢纶的诗作是较多的。

关于韩翃的《寒食》,有一段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唐建中(780—783

年)初年,刚刚登上皇位不久的唐德宗李适得知,“知制诰”缺人了。“知制诰”

就是负责给皇帝起草圣旨的官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岗位的任职人选,唐德宗

李适很是慎重。中书令两次呈上多位人选,均以“御笔不点出”而告终。犯了

难的中书令硬着头皮再次请示时,李适只批示了三个字:“与韩翃。”

当时有两个韩翃,碰壁多次的中书令决定把两个韩翃都报给这位即位不久

的新皇帝。这次,他收到了皇帝的复批——“‘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也。”就

这样,已进入晚年,多年屈处下僚的诗人韩翃,摇身一变、一步登天,成了朝

廷驾部郎中、知制诰。

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诗有很多,而韩翃的这首《寒食》一直

独占鳌头。这也是他因为这首诗而实现完美逆袭的主要原因。

你知道吗

“五侯”的典故是什么?

五侯指东汉桓帝时封侯的五个宦官。延熹二年(159 年),宦官单超、徐璜、具

瑗、左悺(guàn)、唐衡受桓帝命诛杀专擅朝政的大将军梁冀及其亲党,因功同日

封侯,时人谓之“五侯”。自此朝廷权归宦官,政局更加黑暗。左悺等人骄奢极侈,

欺压百姓,时有“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的称号。

023

第33页

蜡烛是怎么制作的?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把动物脂肪或者蜡一类的物质涂

在树皮上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然后点燃,做成照明用的火把。后来,人们

把棉线裁成段,用绳子吊起来,浸入融化的动物油脂中,提起来冷却,然后再

浸入油脂,如此反复,直到粘在棉线上的油脂足够厚,蜡烛就制成了。

在古代没有电力照明的情况下,蜡烛是非常重要的,一度是只有达官贵人

才享用得起的奢侈品,正如本课诗中所说——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

侯家。

蜡烛是怎么燃烧的?

现代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可是你以为石蜡自己就能燃烧吗?错,如果

没有蜡烛中间的烛芯,石蜡是很难被点燃的。与木炭的燃烧不同,石蜡的燃烧

类型属于蒸发燃烧,所谓蒸发燃烧是指燃料受热后产生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形

成燃烧。

普通的蜡烛烛芯一般用棉线搓成,蜡烛燃烧时,烛芯的作用主要就是局部

提高温度,使烛芯下部的液体石蜡开始大量熔化并不断提供石蜡蒸汽,这样蜡

烛才会持续稳定地燃烧。除了石蜡,酒精、汽油、煤

油的燃烧都属于蒸发燃烧。所以你看,酒精灯也必须

要有灯芯才能燃烧。灯芯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如果

在制作蜡烛时,先把灯芯浸泡在某种金属盐溶液中,

点燃蜡烛的时候,其中的金属盐类在高温中就会呈现

出彩色的光芒,也就是彩焰蜡烛。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蜡烛燃烧一段时间之后烛芯

顶端总是会变硬变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石蜡

燃烧不完全的产物——炭黑,它附着在烛芯顶端,这

小蜡烛,大宇宙

大开眼 界

024

第34页

样烛芯的有效燃烧面积减少,上吸液体石蜡的效率降低了,火焰就会变暗。这

时就需要人们把碳化的部分剪掉,烛火才能变得更亮更稳定。“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描述的就是这个情景了。

蜡烛的火焰为什么都是向上的?

当一支蜡烛在正常的、稳定的大气中

顺利燃烧时,它的样子如右图中所示。尽

管火焰跳跃不定,可是它的样子却始终

如一,那就是保持向上的姿势,这是为什

么呢?

其实,火焰向上燃烧都是空气帮忙的

结果。当火焰燃烧时,会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把周围的空气都加热了。我

们知道,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受热膨胀后就会向上流动,这

样就带动火焰向上运动,才使得火焰看上去总是在向上跑。

过生日时为什么要吹蜡烛?

同学们过生日的时候,是不是都有

“吹蜡烛”环节?那在生日蛋糕上点燃蜡

烛的习俗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这一做

法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希腊人都信奉月

亮女神阿耳忒弥斯,因此在她的生日庆典

上,人们会在祭坛上摆好用面粉和蜂蜜制

成的蛋糕,并点上蜡烛,营造一种神圣的气氛,以此来表达他们对月亮女神的

崇敬之情。

后来,在庆贺孩子的生日时,古希腊人也在生日蛋糕上插上小蜡烛。他们

相信点亮的蜡烛具有神秘的力量,如果这时让孩子在心中许下一个愿望,然后

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孩子的美好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于是,吹蜡烛就逐渐

成了生日宴上的“保留节目”啦。

025

第35页

4  藏戏

第一单元

课文中说:“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那么

你知道藏戏的面具有哪几类吗?

面具是藏戏艺术独特的面部化装手段。

藏戏面具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象传

神,大致可分为人物面具、动物面具和温

巴面具。

人物面具种类较多,主要有平面和立体

两种,按不同的人物形象制造,有国王面具、

大臣面具、仙翁面具、老妇面具等。

藏戏中出现的动物面具有羊头、牛

头、马头、虎头、豹头、鸟头和大象头等,大多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猎人狩猎的

对象。同时,动物面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藏民族图腾崇拜的反映。

温巴面具意为狩猎面具,是藏戏中最具代表性的面具,分为白面具和蓝面

具两种。白面具早于蓝面具,以白山羊皮毛为原料,造型简单,是藏戏早期的

一种比较古朴粗犷的面具。而蓝面具造型夸张,绘制精巧,据说是表现渔夫或

猎人整日在湖边或山上劳作,脸被太阳晒黑了,被湖水映蓝了。

多彩的藏戏面具有哪几类?

每逢雪顿节、望果节、达玛节、藏历新

年和特定的宗教节日,都要举行大型藏戏

会演

026

第36页

课文中说:“随着铁索桥一座接着一座地架起来,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你知道吗,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到处都是冰冷的雪山,但也有许多热泉。

为什么雪山之下冒热泉?

你知道吗

地热泉是怎么形成的?

地热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壳深处。当火山喷发时,其中一部分热能留在了地下。

这部分岩浆在地层里慢慢散发出自己的热量,使得地下水的温度上升。这就形成了

地热泉。

西藏的地热星罗棋布,资源分布广

泛。在水热区内会有不断喷发的热泉。

有的热泉喷出的水柱忽高忽低,当

水柱升到 10 米左右时,便稍稍停歇了。

过一会儿,随着一声巨响,高温汽、水

流冲出喷口,扩展成直径 2 米以上的水

柱,高达 20 米,蒸汽团腾向蓝天,蔚

为壮观。

有些热泉的喷口呈漏斗状。喷发

前,先听到咝咝作响的蒸汽声,接着一声巨响,从地下喷出水柱,螺旋似的旋

转上升,灼热的泉水不断地被风吹散,水沫飞溅。一朵朵的水蒸气冲上天空,

犹如振翅飞翔的雄鹰。

冬季的热泉格外美丽。热泉喷出的水沫立即受到寒气侵袭,在喷口周围结

成了冰,而从喷口冒出的泉水,也形成一条“冰道”。

西藏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最著名的就是羊八井地热田。涌着融融热流的

羊八井地热田在白雪皑皑的群山环抱之中,这一完美的契合,构成了“世界屋

脊”上引人入胜的天然奇观。因而,羊八井地热田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羊八

井地热田是中国大陆上开发的第一个湿蒸汽田。

地热资源是羊八井享誉西藏的重要标志

027

第37页

大开眼 界

01

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布

达拉宫

布达拉宫海拔 3 700 米,是青藏高原上最

为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也是世界

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寺院、城堡于一体的

建筑。

02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 8 848.86 米,是喜马拉

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及世界海拔最高的

山峰。

03

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

部、雅鲁藏布江切穿喜马拉雅山转折处。长

约 504.6 千米。极富水力资源,两岸森林茂密,

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4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冰川的末端,坐落

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这里距离珠峰峰顶

仅 20 多千米,是一览珠峰伟岸身姿的好位置。

西藏竟有这么多“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大峡谷

绒布寺

珠穆朗玛峰

布达拉宫

在西藏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众多中国乃至世界级景观,一起来见识见识吧!

028

第38页

05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藏语意为“冰雪之乡”,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

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06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三大圣湖”之

一,湖面海拔 4 718 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07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王朝遗址——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朝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据说其统

治历史持续长达 700 年之久,跨越了中原王朝宋、元、明三个朝代。

08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场——易贡茶场

世界上污染最少、海拔最高的茶场就坐落在林芝市波密县易贡乡,易贡茶

系天然冰雪融水浇灌,茶品质和环保指标极高。

喜马拉雅山脉 纳木错

古格王朝遗址 易贡茶场

029

第39页

09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

高原铁路。

10

世界上最北的热带雨林——墨脱热带雨林

墨脱,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墨脱的神奇在于你用几小时便可领略到

从高山寒带到热带雨林的自然景观,是真正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11

世界上最大经书墙——萨迦寺经书墙

萨迦寺坐落于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上,萨迦寺内的经书墙有 800 多年历

史,高 10 米、长 60 米,经书约有 8.4 万卷。

12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电站——羊易地热电站

羊易地热电站地处海拔近 4 700 米的拉萨市当雄县羊易村,是目前世界上

海拔最高、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地热发电机组工程。

羊易地热电站

墨脱热带雨林

萨迦寺经书墙

青藏铁路

030

第40页

13

世界树龄最大的巨柏——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位于西藏林芝市八一镇,在世界柏树王园林中,柏树林中央有

一株十几人都不能环抱的巨柏,高达 50 多米,距今有 3 200 多年的历史。

14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15

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城市——拉萨

拉萨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 3 000 小时左右,在

中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称。

16

中国湖水透明度最高的淡水湖——玛旁雍错

玛旁雍错与纳木错、羊卓雍错并称为“三大圣湖”,也是中国蓄水量第二

大、湖水透明度最高的天然淡水湖。

拉萨

雅鲁藏布江

玛旁雍错

世界柏树王

031

第41页

更多问题,等你发现!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翻书特效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