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党群干群矛盾突出、村级集体经济负债高、村庄基础设施薄弱等��个历史遗留问题并逐一解决;建立“�+�+��+N”党员联户长制度,研究制定《弦歌村党员积分制考核实施细则》,形成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油茶产业是弦歌村的传统特色产业,拥有千亩油茶林,但产出效益较低。为转变村里守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子”的现状,����年,弦歌村“两委”联合黄山弦歌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油茶种植户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油茶产业。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让村集体和农户共享油茶产业效益,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弦歌村盘活了油茶资源,目前油茶林已扩植到����亩,年产油茶籽��余万斤,探索出一条村企合作市场化运营的发展之路。为继续提高效益,村“两委”积极谋划产业升级,����年,投资��万元建成弦歌油茶加工厂,开发茶籽油、菜籽油等产品,打造弦歌油茶品牌,年产值���万元。目前,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万元,社员分红近��万元,带动群众灵活就业发放务工报酬���余万元,成功实现老年群体家门口就业。����年,村集...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51页
党群干群矛盾突出、村级集体经济负债
高、村庄基础设施薄弱等��个历史遗留
问题并逐一解决;建立“�+�+��+N”党
员联户长制度,研究制定《弦歌村党员积
分制考核实施细则》,形成抓党建促乡村
振兴的强大合力。
油茶产业是弦歌村的传统特色产
业,拥有千亩油茶林,但产出效益较低。
为转变村里守着“金饭碗”却过着“穷日
子”的现状,����年,弦歌村“两委”联合
黄山弦歌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油茶
种植户组建油茶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
油茶产业。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
配方式,让村集体和农户共享油茶产业
效益,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通过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弦歌
村盘活了油茶资源,目前油茶林已扩植
到����亩,年产油茶籽��余万斤,探索
出一条村企合作市场化运营的发展之
路。
为继续提高效益,村“两委”积极谋
划产业升级,����年,投资��万元建成
弦歌油茶加工厂,开发茶籽油、菜籽油等
产品,打造弦歌油茶品牌,年产值���万
元。目前,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
万元,社员分红近��万元,带动群众灵活
就业发放务工报酬���余万元,成功实现
老年群体家门口就业。����年,村集体
经营性收入达到��.��万元,“负债林”变
身“绿色银行”,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
田园牧歌。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弦歌村白果油茶基地全景
茶油成品 油茶加工
242
第252页
农村综合改革 赋能乡村振兴
黄山区甘棠镇甘棠社区:
甘棠社区是村改居的农村社区,地处浦溪河畔、太平湖边。近年来,社区党委以农村
综合改革试点试验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物业经济,逐渐探索出一条“发展物业、
服务村民、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
社区“两委”紧抓城市发展机遇,提出“跳出小社区、服务全城区”理念,立足实际发
展物业型经济,成立甘棠新城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承揽��个无物业小区的卫生保洁;按
照“集体控股+村民入股”模式,建设农贸超市,将原“脏、乱、差”的废品收购站改建为“平
民生活”夜市,不仅解决了中通广场摊点污染、老旧小区管理难、农贸市场环境差等社区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甘棠社区美丽庭院
243
第253页
服务治理难题,而且大大拓宽了集体经
济发展渠道。����年,社区集体经济经
营性收入���.�万元。
集体强了,如何让发展成果普惠村
民成为社区党委的“新课题”。社区以农
村“三变”改革试点为契机,将芙蓉市场
和香榧基地总股的��%分摊给村民,人
人可入股,村民每年分红��万元。社区
“村民入股积极性不高时村干部带头入
股,积极性高涨时村干部带头退股,不与
民争利”的做法被《人民日报》以“带头的
含义有很多”为题点赞。为进一步共享发
展 成 果,社 区 还 发 行 孝 老 爱 亲 股、人 口
股、绩效股、资金股、土地股,以“五股丰
登”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解决了发展难题,社区继续在治理
上寻求突破。����年,受“全国革命老区
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启发,社区党委提
出“互联网+乡村治理”模式,在全省率先
建设“甘棠为村”平台,创新建立“耕耘
者”村级事务管理积分制,推出“信用+基
层治理”“信用+志愿服务”“信用+乡风
文明”等积分激励具体措施��条,通过线
上计分、评议、公示和意见建议收集,将
互联网与和美乡村建设进行情感连接、
信息连接、信用连接,为推进智慧治理按
下“快车键”。
2019年“甘棠为村”被评为
全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创新案
例”,甘棠村于2016年被评为安
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
2022年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农村
“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甘棠社区芙蓉市场
社区党委书记向群众讲解“甘棠为村”平台
使用方法
244
第254页
联合社架起致富桥
黄山区乌石镇长芦村:
乌石镇长芦村坐落在“群山环绕静卧于山野之间”,是黄山区传统产粮大村,大多数
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可耕种面积����余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外出务工的年轻
人越来越多,留下大量连片田地无人耕种,抛荒田的问题成了村党总支心里牵挂的难题。
“思路决定出路”。经村“两委”干部充分调研、村民代表认真讨论,����年�月,长芦
村注册成立黄山区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长芦分社。合作社由村
集体运营管理,���户村民根据自愿原则以耕田折价入股,实现了“村民变股东、资产变
股权、资金变股金”的转变。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长芦合作社的农户在稻田
245
第255页
合作社成立后,长芦村紧盯水稻主
导产业,新建烘干厂房���平方米、购置
�台烘干机,水稻烘干量每日可达�万公
斤。随后又购入粮食烘干设备、插秧机、
打田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设
备,实现“一条龙”机械化作业。通过“党
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快农业转
型 升 级 ,不 仅 有 效 解 决 了 土 地 抛 荒 问
题,提 高 了 土 地 生 产 效 率,同 时 还 提 升
了 农 民 种 粮 的 积 极 性 ,增 加 了 农 民 收
入。����年,合作社共流转农田����余
亩,并牵头流转邻村闲置抛荒田���余
亩,村民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万元,
村集体年增收��余万元。
为了打破合作社规模小、产业链短、
经 营 层 次 低、竞 争 能 力 弱 的 发 展 瓶 颈,
����年,由镇党委牵头、长芦分社为牵
引,成立了黄山爱及乌农产品专业合作
社联合社,吸纳镇域内包括长芦分社在
内的�个村合作社统一运作、管理,变“户
户合作”为“社社联合”。通过联合社流转
田地����余亩,开发出有机富锌米、木
榨菜籽油等�类特色农产品。建立线下体
验展示厅、举办赶集大会、开展文旅产品
推介,提升“爱及乌”品牌知名度和产品
销 量 ,产 品 价 格 提 升 � � % 、利 润 提 升
���%、带动合作社年增收��%。“爱及
乌”联合社产品成功入选全国扶贫产品
目录、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全市首个
入驻央企⸺国网慧农帮平台的产品。
长芦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长芦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田劳作
246
第256页
小乡村绽放出
“循环经济”的迎春花
黄山区焦村镇上岭村: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
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
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
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来,上岭村大力
发展现代农业循环产业,探索构建绿色
种养循环链和绿色农业循环链,既保护
了生态环境,又发展了农村经济。
上岭村坚持党建引领,以农村土地
为牵引,统筹配置扶贫资产、劳动力、资
金等要素,着力打造“拾捌姓农业绿色循
环产业集群”。按照循环产业的各个重要
环节,划分并设立基地建设、生产加工、
技 术 指 导、品 牌 推 介、市 场 销 售 等 多 个
“党小组”,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资
金、人才、技术等难题,协调解决土地流
转、用工、资金、矛盾纠纷等各类问题,促
进资源集中、人才集聚。总投资���万元、
吸引社会资本��万元,高标准建设完成
雷竹园、香榧园等一批项目。
为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实现成效
叠加,上岭村围绕市场需求,依托香榧、
雷竹扶贫基地,发展芦花鸡林下养殖,建
设饲料加工厂,实施粪污处理有机肥项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上岭村生态养殖
247
第257页
目,构建“特种种植—林下养殖—饲料加工—粪污处理有机肥”绿色种养循环链。����年
上岭村芦花鸡年养殖�万余羽,年销售额��余万元。
流转抛荒田���亩种植有机水稻,运用“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强村公司”模式,全过
程机械化服务农田����亩,拟建设��吨级粮食烘干厂和有机大米加工厂,构建粮食
“种、育、管、销”全过程绿色农业循环链,带动种粮大户年增收���万元、村集体年增收
��万元。
为了让更多村民共享“循环经济”成果,上岭村进一步突出农民主体,创办种养专业
合作社,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带动��户脱贫户户均年增收�万余元;
引进电商“禾间智选”整体入驻,通过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与小农户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围绕“自驾·徒步”主题,与北京狮路戈途公
司联合运营5条徒步线路。如今的上岭村,持续盘活村庄资源,探索出一条循环产业发展
路径,正带领群众昂首走在致富的“快速路”上。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强村公司组织收割水稻 上岭村竹海人家村景
上岭村绿色有机米种植
248
第258页
带动小农户 种好优质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黄山市牢
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有限的耕地资源条件下,一手抓“藏粮于地”,通过建设高标准
农田、保护耕地质量、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一手抓“藏粮于技”,通
过推广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扩大优质专用水稻生产、培育优势特色农业,走质量兴农之
路。
近年来,通过统筹处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探索建立经营主
体与村集体、小农户的利益连接模式,黄山大地接连涌现出以祁门县芦荔村水稻专业合
作社、黟县有农生态农业公司、徽州区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新
型经营主体,他们通过联村带农、创新赋能、特色开发,有力带动了周边农民就业增收,
其中“有农模式”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山丰乐谷生态农
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黄山区粮食产业园
共同富裕
249
第259页
带动小农户 种好优质粮
祁门县安凌镇
芦荔村
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
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黄山区
粮食产业园
黟县有农
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黟县经开区)
(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
(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
250
第260页
雨润新田 清水稻香
祁门县安凌镇地处县城东北部,素有“祁门粮仓”之称,为历代官家“囤粮”之地。芦
荔村位于国家�A级牯牛降景区山脚下、秋浦河的源头,这里峰高谷低、田平地阔、山环水
绕、气候温和,是粮食种植的人间福地,也是祁门粮食核心产区。芦荔村的祖祖辈辈依托
这方好山好水、好田好地,世世代代以种粮为主业,积累形成了成熟的水稻种植经验。
祁门县安凌镇芦荔村: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51
第261页
前些年,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陆续
外出务工,加之种粮周期长、劳动量大、
收入低等因素,一些粮田一度出现撂荒
现象。为了守稳守住“祁门粮仓”,芦荔村
“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多方走访、广纳群
言,于����年�月牵头成立水稻专业合
作社,注册“芦荔清水田”商标,由此翻开
了浓墨重彩做好“芦荔大米”这篇粮食大
文章的“序篇”。
芦荔村积极鼓励农户以耕地入股,
吸收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实行产前、产
中、产后全过程综合性服务,摸索“五统
一分”(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
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种植模
式,丰富完善粮食产业链、价值链,逐步
形成了“党建+合作社+种粮大户”经营模
式。合作社生产的“芦荔大米”米粒均匀、
如珠似玉,米饭芳香、清淡微甜,深受市
芦荔村于2018年被评为省级
美丽乡村。
场欢迎。����年粮食产量��万公斤,村
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
接下来,芦荔村将致力打造“�+�+X”
发展新路径(在育秧、社会化服务、烘干、加
工、销售等环节,以安凌镇芦荔村为核心,
辐射周边�个村,并带动周边大户参与的分
工合作模式),成立全镇粮食产业联盟,抱
团新建育秧标准化基地和粮食加工企业,
鼓励更多村、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加快推进
田耕文化体验区、粮食故事展示区和粮食
产后服务参观区“三区”建设,以产业兴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种粮更有甜
头、有劲头。
带动小农户 种好优质粮
252
生态大米 稻米生产线
第262页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初夏时节,秧苗青青,新播种的水稻已在黟县这片土地悄然“拔节”。作为一家集优
质农产品开发、种植、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农
业龙头企业,多年来,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推动了黟县
山区粮油种植小农及零散土地规模化整合、机械化操作、全产业链经营和全程社会化服
务,打造了山区小农户向现代大农业升级的“有农模式”。
在有农,联村兴产、带农富民是发展基石。有农公司将粮油产业与村集体、种植主
体、农民需求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流转、托管、入股、联合等方式,实现了合作社、小农
户的土地集中化、村集体管理股份化、公司服务市场化。研发营养功能大米,开发“有农
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人机喷药
253
第263页
胚芽米”等产品,并对服务主体检测合格
的稻谷,按高于国家收购价格�.�元/斤
回购,每亩增效���元。目前,有农公司对
滁州市天长市、宣城市广德市等�个市县
��个村共�.��万亩土地进行整合,辐射
带动农户�.�万余户,粮油等农产品年产
量�万余吨、年产值�.�亿元。
在有农,服务创新、数字发展是前进
动力。有农公司相继将科技、机械、数字
运用在粮油产业全过程。与安徽省农科
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
作,建起校企服务人才共建基地,针对性
开展移动式秸秆碳化设备研发、炭基肥
育秧基质研发、黑玉米品种试验、水稻智
能化精准播种育秧技术等科研攻关,促
进成果转化。目前公司托管的百亩农田
优质水稻平均亩产量达���公斤,比山区
平均产量提高了��%以上。组建数字农
业研究中心,建成有农数字农业服务系
统,集成打造了应用水稻生产过程数字
化感知控制技术体系,实现水稻育、耕、
种(插)、管、收、产、销全链条数字管理。
在有农,金融支持、特色保险是发展
保障。有农公司相继与农村商业银行、徽
商银行、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等机构达成
合作,创新推出有农联合体专项贷款、以
农业保险保单额度为抵押的预计收成贷
款等金融产品,目前已有��家农业经营
主体贷款����余万元。国元保险与县政
府、有农公司一起探索扩大地方特色农
业保险范围,推出暴雨巨灾指数、粮油补
充等保险产品,目前,各类农业保险覆盖
�万多亩,受益农户�.��万户。
2019年“有农模式”被农业
农村部评为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
服务20个典型案例,2021年有农
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业
社会化服务30个典型单位、全国
社区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
带动小农户 种好优质粮
机械强农
254
第264页
甘棠社区村史馆
为绿色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有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以绿色优
质粮油产业为主导,开展粮油种植加工销售、稻种选育、农机社会化服务、利用秸秆种植
食用菌以及农村电子商务推广等,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科研为一体的农业
综合发展企业。公司现拥有有机种植基地面积���亩、绿色种植基地面积����余亩,拖拉
机、插秧机、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无人机等农业生产、加工设备��余台。年服务农田面积
突破�万亩,带动农户近����户。
科技领航破题发展瓶颈。丰乐谷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及合肥学院等科
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参与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试验及地方特色水稻常规品种的
引进、推广,通过多年试验在���多个水稻品种当中筛选出一个适合黄山本地种植的优
质常规品种。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西溪南丰乐谷有机稻种植基地
255
第265页
生态循环注入绿色动能。公司加大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资金投入,进行生物
物理防治,减少化学制剂的投入。����
年引进大球盖菇种植项目,通过食用菌
种植有效处理农业秸秆,实现农业秸秆
再利用,同时菌渣废料又可通过还田提
高土壤有机质,实现农业循环及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推动山区全程农业
机械化,提高周边地区农机现代化、智能
化发展水平。
未来,丰乐谷公司将始终紧紧围绕
粮食产业这一条主线,建设精致大米加
工生产线,扩大种植规模和农机社会化
服务覆盖范围,打造“徽州大米”品牌。
黄山丰乐谷生态农业综合开
发有限公司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
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中稻主
要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及其应用”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
带动小农户 种好优质粮
机械化抛秧
丰乐谷育秧大棚
丰乐谷公司技术人员到田里查看赤松茸长势
256
第266页
“粮头食尾”产业基地
“仓廪实则天下安”,黄山区粮食产业园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全方位夯实粮
食安全,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和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产业园入驻有
黄山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黄山省级粮食储备库和黄山市云海米业有限公司等粮食收
储、加工、经营等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园占地面积���余亩,总仓容约�万吨,均为高大平
房仓,采用环流熏蒸、机械通风、数字测温等现代科技技术,拥有一支业务精干、技术强
的保管队伍。
黄山区粮食产业园: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57
第267页
公司致力于“三产融合”发展,先后
建立专用品牌粮食基地、粮食产后服务
中心、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种粮
大户种植优质粮食品种并签订订单合
同,建立放心粮油示范店��家,打造粮食
应 急 供 应 网 点 � � 家,为 全 省 首 批 � � 个
“四星”级粮库之一。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拥有�组循环式粮食烘干设备,日烘干能
力���吨。云海米业有限公司拥有国际先
进瑞士布勒全自动成套大米加工设备,
日加工能力���吨。“莫闲田”杂交米为该
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太平湖高山生态米、
高山富硒米被黄山市政府评为“黄山市
知名品牌”,备受消费者青睐。
黄山区粮食产业园于2020年被
授予“安徽省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
地”,2021年被授予“安徽省放心粮
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称号。
带动小农户 种好优质粮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258
第268页
文化兴盛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歙县璜田乡徽剧⸺歙县三阳镇叶村叠罗汉⸺歙县深渡镇绵潭戏⸺歙县
溪头镇汪满田村鱼灯⸺歙县许村镇许村村舞大刀、《许村有喜》⸺休宁县鹤城
乡右龙村板凳龙⸺祁门县芦溪乡芦溪村傩舞⸺祁门县历口镇目连戏
徽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声名远扬,更以灿烂辉煌的徽
州文化著称于世。“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说的是徽州灿若星河的传统民俗文化,这
里不仅孕育了京剧之母⸺徽剧,还产生了汪满田嬉鱼灯、三阳叠罗汉、许村舞大刀等一
系列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活动,体系完备,品种多样、寓意美好。这些民俗文化发源于民
间,传衍千百年演化而来,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洋溢着浓郁的地域乡土芳香,绽放出独
有的美学光彩,流传至今、经久不衰。近年来,伴随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趋势,黄山市对传
统民俗文化进行传承和活化,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徽州传统民俗文化逐渐火热出圈,让越
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徽州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也让一个个村落汇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和流量。
259
第269页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歙县璜田乡
徽剧
歙县三阳镇
叶村叠罗汉
歙县深渡镇
绵潭戏
歙县溪头镇
汪满田村鱼灯
歙县许村镇
许村村舞大刀
《许村有喜》
休宁县鹤城乡
右龙村板凳龙
祁门县芦溪乡
芦溪村傩舞
祁门县历口镇
目连戏
260
第270页
一曲徽腔百年传
徽剧,又称徽戏,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代表性名录。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北上进京,声名大噪、风靡南北,在中国戏
曲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璜田乡徽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
厚,素有“徽剧之乡”的美称。
“走青山,望白云,家乡何在……日落西山路难行”,这是徽剧《满春园》的经典唱词,
在歙县璜田乡清代古戏台上,轻柔婉转的徽腔徽调让人不禁沉醉于徽剧的故事情节里,
徽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渗入观众心间。由璜田乡当地农民成立的歙县庆升徽剧团,通过
传承演唱经典曲目,探索出徽剧进校园、送戏下乡、商演、汇演等良好机制,让徽剧爆发
歙县璜田乡徽剧: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61
第271页
出蓬勃的生命力。����年以来,歙县对
庆升徽剧团提供多方面支持,累计拨付
演出补助费��万元,安排经费�万元支持
出版《歙县徽剧志》。����—����年间,
歙县庆升徽剧团共登台演出���余场,实
现自主创收��余万元,吸纳培育出��名
草根徽剧爱好者担任剧团演员,最小的
演员年仅��岁。
近年来,璜田乡在黄山市大力实施
“徽剧振兴工程”的背景下,借力两省三
地“徽剧振兴”合作、徽剧进校园、戏曲进
万村活动,以文化振兴为“突破口”,让徽
剧唱响了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
村,推动当地农文旅体业发展,带动当地
老百姓增收致富。省徽京剧院赴璜田乡
帮扶共建,徽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们
为庆升徽剧团现场指导,与该团交流戏
曲业务,并向庆升徽剧团赠送价值约��
万 元 的 徽 班 特 色 蟒 袍 、开 氅 、官 衣 等 。
����年春节期间,璜田乡通过在各村轮
番上演徽剧大戏,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
摄影家、作家等纷纷前来看剧听戏,中央
和省级媒体争相报道,有力促进了当地
民宿、农家乐发展。
璜田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262
第272页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歙县三阳镇叶村叠罗汉:
徽州一绝“叠罗汉”
歙县三阳镇叶村地处清凉峰之麓,与浙江昌化毗邻,现有人口近����人。状元及第
世泽长,叶村“罗汉”名四方。独具魅力的叶村叠罗汉,起源于元末明初,明朝中叶开始兴
盛,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叠罗汉是徽州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为我国现存最完整
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一,曾多次参加省级以上民俗表演,受到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一致好
评。叠罗汉表演时,堆叠各种人体造型多达��套,寓意“六六大顺”。其中最精彩的是参与
者手挽手、人叠人组合而成的“牌坊”,开始顺时针旋转,叠落变化之迅速,重叠组合之巧
妙,其气势之磅礴,令人赞叹不已。
263
第273页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韵悠悠的祠堂,幽雅别致的民居,在如痴
如醉中,既领略着叶村的古朴与美丽,又
品尝了独特的徽菜⸺罗汉锅。目前,叶
村已建成民宿��家,年接待游客近�万
人,红红火火的乡村文旅产业,正在叶村
蓬勃发展。
叶村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叶村叠罗汉
于2008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荣获香
港国际比赛特等奖。
叠罗汉是叶村的一张闪亮名片。近
年来,多次受邀参加省市县民俗表演,获
得各方高度评价,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
推动叶村文旅的宣传推介,吸引一批批
游人慕名而来。叶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
置与优厚的资源禀赋,通过基础设施建
设 与 改 造,挖 掘 当 地 文 化,同 时 发 展 餐
饮 、民 宿 行 业 ,让 流 量 变 为“ 留 量 ”。自
����年�月成立叶村叠罗汉艺术团党支
部以来,通过党建引领民俗活化,����
年 成 功 举 办“ 非 遗 过 大 年 、文 化 进 万
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首届“年猪饭”
三阳分会场民俗推介等活动。
叶村的祠堂独具魅力,叶村的古民
居也不逊色。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在欣赏
叠罗汉民俗表演的同时,徜徉于叶村的
街巷里,探访一幢幢徽州的明清建筑,古
画脸
264
第274页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歙县深渡镇绵潭戏:
戏曲与方言的邂逅
青山秀水的绵潭村坐落于新安江山
水画廊中段,是游览国家�A级旅游景区
新安江山水画廊的必经地,这里文化底
蕴 深 厚,历 史 名 人 辈 出。绵 潭 村 物 产 多
样,资源丰富,不仅是“三潭枇杷”的核心
产区,在历史长河中,绵潭的名头更与一
句“看不完的绵潭戏”的民谣俚语紧密联
系,无法分开。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当新安江山水画廊的游船在绵潭
村靠岸时,铿锵的锣鼓响起来,“绵潭戏”
随之开场了。绵潭是新安江畔著名的文
化村,尤以“绵潭戏”最负盛名。几百年来
绵潭村民将家乡方言巧妙运用,模仿多
种戏剧腔调(越剧、黄梅、京剧、绍剧等),
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戏
曲⸺“绵潭戏”,其音清越悠扬,意境疏
朗而令人沉醉。“绵潭戏”的演员皆为绵
潭村民,他们虽然不是科班出身,却胜似
专业的戏曲表演者,通过手口相授,师传
徒,徒又传徒,将“绵潭戏”通过一代代绵
潭人传承延续下来。村“两委”专门兴建
“看不完的绵潭戏”小剧院,每到节假日
观看表演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沿街售
卖特色农副产品,经济收入不断提升。
除此之外,绵潭文化资源丰富,《歙
县志》载,绵潭村有元宵行汪公祭、社公
祭、五猖祭等民俗活动,都要演戏助兴。
����年,庄氏牵头自组戏班演出,����
年,村人再次组班,演出徽戏、京戏、越
265
第275页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剧 、歌 剧 、黄 梅 戏 等 。村 内 有 古 老 的 呆
(ái)台和特制的看戏凳,前低后高,供人
观赏戏曲。
数百年来,土生土长的绵潭人,白天
荷锄南山,晚上结伴看戏,一直将“绵潭
戏”唱到了今天。响彻百年的“绵潭戏”不
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对
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扬继承,更成为了新
安江山水画廊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让村民充分享
绵潭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7年被
评为“省级文明村”。
受到旅游带来的“红利”,“唱不完的绵潭
戏”正逐步成为引领绵潭振兴的一场好
戏。
绵潭戏演唱
266
第276页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鱼灯:
鱼跃六百年
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安徽省鱼灯文化之乡”。
����年,传承���多年的汪满田鱼灯晋级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相传在明代初期,汪满田这个村落经常会发生火灾,“欲克火,必取水,水取尽,鱼必
殃”,村民们认为取水必须获得鱼神的恩准,故用竹片和棉纸扎成和鲤鱼形状相似的鱼
嬉鱼灯现场游人如织
267
第277页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灯,每年的元宵节时抬举起鱼灯沿村中
间河道来回巡游,以获得鱼神的护佑。从
那以后,汪满田元宵嬉鱼的习俗就一直
延续了下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
继承和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
作为安徽省民俗非遗文化⸺汪满田鱼
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舞动出新时
代的节奏。随着纪录片《不嬉不行》带火
汪满田鱼灯之后,汪满田村党组织抢抓
东风,乘势而上,一举打响鱼灯民俗文化
品牌。
����年,汪满田把建于上世纪��年
代的大会堂翻修一新,建成宽敞明亮的
鱼灯工坊,将鱼灯民俗向产业化转型。作
为村里的新型支柱产业,不仅在制作工
艺和文化宣传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还
组建了鱼灯专业表演队伍,先后应邀赴
上海豫园、南京、合肥等一些省内外大舞
台开展艺术交流演出,实现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双丰收,三年来共创利润��万
元。����年,汪满田“嬉鱼灯”再度火热
出圈,鱼灯节期间共接待游客�����余
人次,活动直接拉动消费���多万元。当
地农户制作的小鱼灯线下销售额��万
元,线上订单����余只,订单金额超��
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同时鱼灯表演拉
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鱼灯节前后汪
满田村的各家民宿累计接待游客���余
人次,农户餐饮接待累计����余人次,
整个山村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汪满田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
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鱼灯游进上海豫园
制作鱼灯
正月嬉鱼灯
268
第278页
歙县许村镇许村村舞大刀、《许村有喜》: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融合
“锦里人称许,诗书自一村”,许村起源于东汉,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国家�A
级景区村庄。村内有明清建筑���余幢,其中高阳廊桥、五马坊等��处古建筑被列为全国
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许村人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承保护,至今仍然保留着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许村大刀灯”更是在重要的节庆中长期担纲主角,被央
视、东方卫视及安徽卫视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许村民俗表演舞大刀
269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79页
许村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被
授牌中国摄影艺术乡村,2021年
入选第八批安徽省千年古村落。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守着这
块金字招牌,如何做好发展致富文章,村
党组织给出了答案。通过引入外来资本,
改造升级古民居、古祠堂,将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传承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相融
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非遗文化提
供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传统文
化的生机和活力,探索出了一条差异化
乡村文旅发展新路。
村党组织依托本地人文资源优势,
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结合当地民俗,创
新运作和服务模式,用自己的激情和才
智致力于家乡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
����年,安徽十里红妆旅游开发有限公
司入驻许村,一群年轻人通过与村集体
合作,以租赁加入股的方式把大会堂打
造成一个集非遗文化传承、展示、培训、
摄 影 于 一 体 的 文 化 活 动 中 心,将“大 刀
灯”“徽州婚俗”“端午锦”等许村非遗元
素 融 入 沉 浸 式 互 动 剧 场。� � � � 年 � 月,
“许村有喜”正式上演,汉服灯光秀、沉浸
式剧场演绎、VR探秘等新鲜玩法引爆市
场,其夜场观众溢出的民宿需求不仅带
动周边民宿的合作双赢,也通过丰富地
参与形式带动周边村民新一轮的就业升
级与增收。同年��月,“许村有喜”在徽州
府衙全方位升级为“徽州府有喜”,让更
多游客体验“沉浸式”演出的魅力、许村
非遗的魅力和徽州的魅力。由此许村的
民俗文化资源在网络上也得到充分展
示,名气日盛,持续出现“东向引流”效
应。
许村民俗技艺
270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第280页
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板凳龙:
扛起板凳舞出振兴长龙
徽州板凳龙是流传于徽州的“舞龙”形式,因龙身为特制的板凳首尾相连而得名。休
宁县“右龙板凳龙”始创于明朝,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板凳龙龙首高大,龙身最长可达
���节���多米,每节装�盏灯笼。舞龙时,板板相连、节节紧扣,有“肩扛信仰、托举幸福”
“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美好寓意。
板凳龙舞起来
271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81页
上世纪��年代以来,休宁县积极着
手整理徽州板凳龙的历史资料,每年深
入左、右龙村等地,指导板凳龙排练,壮
大传承者队伍,开展板凳龙的传承与保
护工作。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板凳
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融合,
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
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
作品。
近年来,休宁县“右龙板凳龙”多次
出村参加黄山国际旅游节、江西浮梁茶
文化节等节庆展演活动。村内的表演也
吸引本村及邻里八乡的村民观赏,每年
有数万名游客、摄影爱好者在元宵、中秋
专程赶到该地区观看板凳龙表演。如今,
板凳龙已成为休宁对外展示的一张名
片,承载着休宁县乡村文化旅游蓬勃发
展的美好未来。
板凳龙表演
272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左右龙村(右龙村)于2014
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
录,2021年徽州板凳龙入选第五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
第282页
祁门县芦溪乡芦溪村傩舞:
徽州民俗戏曲活化石
芦溪村位于祁门县城西南端,拥有“傩舞”和“安茶”两张特色“非遗”名片,是安徽省
历史文化名村。其所在的芦溪乡文旅资源丰富,既有省级自然保护区查湾采育场、华东最
大的“金丝楠木群”,还有风景秀丽的“倒湖十八湾”景区。
倒湖十八湾
273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83页
芦溪村于2016年被列入第四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被
评为“一村一品”全国示范村,
2021年入选长三角“最江南”村
落典型案例。
傩是古时驱鬼逐疫的一种祭祀仪
式,盛行于明清,今以芦溪傩舞为盛。人
们戴着面具,装扮成凶猛狰狞的傩神,跳
着狂热的舞蹈来驱邪,以祭祖祈福、祷告
平安。傩舞的表演形式为边走边舞,沿村
行傩,保有古代傩祭的原始风貌,是徽州
民俗的一朵奇葩,����年“祁门傩舞”被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芦溪村先后成立祁门傩舞
演艺有限公司和傩舞表演戏班,建立傩
舞传习所,培养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傩舞
传承人,还多次受邀外出表演展示,发扬
光大傩舞文化,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多次专题报道。
随着傩舞的魅力和名气越来越大,
到芦溪观光旅游的人也多了起来,有力
推动了文旅融合发展。同时,芦溪村坚持
用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着力
在“一村两非遗”上大做文章,助推安茶
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年产值����多万元,
有力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274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第284页
祁门县历口镇目连戏:
重善守孝 “目连”花开
目连戏,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有证可考的剧目,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在祁门,历来就有目连戏“出在环砂、编在清溪、打在栗木、演在历溪、唱在马山”的
民谚。环砂、历溪同属历口镇。其中,环砂村是明代清溪人、著名戏剧家郑之珍创作《新编
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的发源地,有着许多戏中场景地名,如会缘桥、三官堂、烂沙河、放生
池、黑松林等,被誉为“目连故里”。
目连戏以佛教故事目连救母为题材,提倡劝善尽孝。自明代万历年间郑之珍将其首
次搬上舞台以来,几百年久演不衰、深受欢迎。为让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历口镇
组建了目连戏剧团,多次受邀到省内外演出,韩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的专家学者以及
北京恭王府演出 徽州目连戏
275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85页
徽州目连戏2006年被列为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
高校团体研究机构也纷纷前来考察研
学。����年,应香港康乐文化事务署邀
请,历溪班和栗木班参加了香港“中国戏
曲节”演出,让古老的目连戏在国际大舞
台上大放异彩。
历口镇既是目连戏的发源地和演艺
中心,又处于“牯牛降”旅游圈,人文资源
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近年来,历口镇坚
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
合发展,通过“恢复戏班延续传承、组织
演出扩大影响、整合资源深化保护”等有
力举措,将目连戏的传承发展与中国传
统古村落保护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等 紧 密 结 合 起 来,彰 显 文 化 力 量,讲 好
“非 遗”故 事,让 目 连 戏 在 新 时 代“立 得
住、传得开、留得下”,让“目连之花”开得
更加绚丽多彩。
276
徽州民俗的传承活化
第286页
文化兴盛
古街巷里的新业态
湖边古民居集中保护利用地⸺屯溪老街、河街⸺黎阳老街⸺隆阜老街
徽州,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屯溪,北倚黄山,南临新安江,三江交汇、三省通衢的特
殊地理位置,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孕育出具有典型特质的地域文化,成就了明代“一邑总
市”、清代“茶务都会”和抗战时期“小上海”的盛誉。
作为徽文化发源地之一,在这条线路上,可以走近充满徽州古韵的徽派建筑,可以倾
听徽州墙瓦的历史诉说,可以领略徽州村落的文化传承,可以品味古代与现代的激情碰
撞。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做好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辅以创新创意,推动
文化传承发展,既是时代使命,也是发展机遇。文旅新业态的引进,使得传统文化效益与
乡村经济效益相得益彰,让古街古巷在有温度的“烟火气”中焕发新机。
277
第287页
湖边古民居
屯溪老街、河街 集中保护利用地
黎阳老街
隆阜老街
古街巷里的新业态
278
(屯溪区黎阳镇隆阜一村、二村,
隆阜三社区、四社区)
第288页
当古朴遇上现代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湖边古村落正是这句话的完美写照。湖边古村落位于
国家�A级风景区新安江滨水景区内,古村落内有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戏台等,完
整展现了徽州古建筑形态,是一处集古民居保护、展示、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徽州滨水古
村落。
湖边古民居集中保护利用地: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279
第289页
湖边古村落始于����年的“百村千
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项目采用异地
搬迁模式,对散落在黄山市村野间无法
就地保护、无人居住几近倒塌的��幢传
统徽派建筑,以及�座古牌坊实行集中保
护、展示和利用,同时仿古新建了��幢徽
派建筑。
在这里,古朴与现代完美融合。与传
统古村落保护不同的是,湖边古村落不
单单停留在对古村落的保护,这里还有
茶文化博物馆、文化客栈、酒吧会所、咖
啡馆、瓷器展示、石艺展示等新业态,是
古街巷里的新业态
集特色餐饮、休闲客栈、茶楼酒吧、书画
展示、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综
合体。来这里,沉浸式感受传统建筑的魅
力和现代生活的惬意,在古建筑内品上
一杯香茗、观赏一次画展、停驻一段时光
……让身体和心灵得到片刻休憩。
湖边古村落俨然已成为文化旅游市
场的新热点、新宠儿,无论早晚,参观游
玩人员络绎不绝,年吸引游客、市民超��
万人次。
没有为了短期利益“竭泽而渔”,也
没有墨守成规把古村落“束之高阁”,湖
边古村落是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徽州典
范。
徽派建筑异地搬迁集中保护利用的典范
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
龙舟公开赛
280
第290页
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屯溪老街、河街:
屯溪老街全长���米,由不同年代建
成的���余幢徽派建筑构成,三横三纵呈
鱼骨状,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
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又称宋街。
新安医学、徽菜、文房四宝、民间器
物、新安书画等穿越时空,汇聚于此,标
注了徽文化的时代高度。来自徽州乡村
的文化遗产来到这里,惊鸿一瞥引得来
往游客驻足。数百年的发展,徽州文明在
这里积淀传承,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旅
资源在这里相融,使老街成为首批 “中
国历史文化名街”、 全国首批“生态社区
博物馆”、全国首批“非遗旅游街区”,是
考察研究文化旅游发展的活标本。
上承历史,下启未来,屯溪老街在传
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现代商
业体验元素。以“徽字号”“天工坊”“阿不
西滴”等为代表的新型文创产业引客无
数,是徽州产品的集中展示地。二马路特
色咖啡、主题酒吧等综合类休闲文化产
业,是众多游客来老街驻足小憩的又一
选择。背街小巷里的古民居摇身一变成
为各具文化特色的民宿,“开元颐居”“徽
舍”“遇见八号院”等诸多民宿,再现明清
雨润老街
281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91页
徽州民居传统风貌,将现代清新和古典
文艺风完美结合,让传统古民居焕发新
生。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
围、浓郁的烟火气息,让人沉浸式体验徽
文化的古今脉络。
屯溪河街是延续老街肌理、拓展商
业格局的全新文旅商业街区,也是城市
文脉传承和现代商业融合探索的重要载
体。作为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的重点
项目,河街充分展现老街历史建筑与新
建筑的空间特色、建筑尺度、表现形式,
保留老街街巷格局,实现新旧合一、和谐
共融,滨江望水、古巷抵江。河街主打“四
大主题”新业态,“滨江秀场”巧用滨江资
源打造漫享格调空间,“盛世徽梦”依托
木构古建特色打造人文体验场景,“屯溪
新韵”引进旗舰首进品牌焕发老街活力
新生,“寻味穿越”通过特色主题场景打
造网红打卡空间。
古老的街道逐渐形成里静外动、里
雅外俗、里文外潮、里保外拓的新经济生
态圈,演绎年轻态徽文化。
屯溪河街
282
古街巷里的新业态
第292页
唐宋风貌的休闲街区
黎阳老街:
日游黄山,夜泊黎阳。黎阳的景致,
在夜晚更能尽情展现。来过黎阳老街的
游客,都会对街上醒目而有情怀的一句
话记忆深刻:“每次相遇,一如初见。”
黎阳,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唐宋
时,黎阳率水码头即形成街市,明嘉靖十
五年建成横江口上的镇海桥,把黎阳街
与屯溪街相连接,屯溪成为“一邑总市”,
素有“唐宋之黎阳,明清之屯溪”一说。
黎阳老街位于黄山市区新安江、横
江、率水三江交汇景观处,与屯溪老街隔
江而望,是国家�A级旅游景区。如果说
黎阳老街的保护是应有之义,那统筹规
划则是老街的又一次蝶变新生。通过培
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吸引各方人才的
有效机制等,汇聚了甘而可、蔡永江、汪
伟等一批非遗大师,走出了一条以文化
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康庄之路。
黎阳老街有约���家商户入驻,���
多间商铺和�万平方米可租物业,是集餐
饮、休闲、客栈、文化为一体的“一站式”
特色体验街区,年接待游客量超���万人
次,年总消费额高达�亿元。三条主街错
落有致构成了黎阳老街,文化街区里汇
黎阳花朝节
283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93页
黎阳老街于2019年荣获中国
文旅融合示范奖,2022年入选全
国首批“非遗旅游街区”和首批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聚了占川书局、甘而可漆艺工作室等一
批文化产业,特色美食街区里则有临江
一楼、佰家仟味等各地美食,滨江酒吧休
闲街区中喜新恋旧、观餐厅等是游客夜
晚小驻的不二选择。黎阳文化艺术节、啤
酒节、美食节、黎阳庙会、传统民俗表演
等充分展示了新老建筑与文旅消费产业
的完美结合。漫步老街中,一边是古色古
香的传统老宅,一边是现代潮流建筑,让
人既能体会到千年古镇的厚重历史,又
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时代冲击。
目光流至率水河畔,原址为清光绪
九年翰林宁本瑜府第“宁家大院”的黎阳
休闲小镇会客厅熠熠生辉,遵循“科学规
划、保护文化、精细绣花”的修复理念,修
缮复原后的百年老宅既保持了“粉墙黛
瓦 马 头 墙、回 廊 挂 落 花 格 窗”的 原 生 模
样,又 加 载 了 便 捷、舒 适 的 现 代 服 务 功
能,彰显自然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室内既
有关于徽州记忆、工匠精神的展陈,也可
以通过全息�D投影的方式了解屯溪的
古今风貌,古朴与现代交融,徽派与时尚
碰撞,是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特色服务
为一体的城镇展示窗口。
“几 夜 屯 溪 桥 下 梦,断 肠 春 色 似 扬
州。”从 历 史 中 走 来 的 百 年 老 宅 宁 家 大
院,正在成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老街
“会客厅”。
黎阳老街市集
元宵节非遗巡演
古戏游园
284
古街巷里的新业态
第294页
后因商业繁盛、日益兴隆,故易名“隆埠”
“隆阜”。老街静静地躺在古镇的怀里,于
时光的脉络里铅华落尽,古老的埠头渡
口、斑驳的码头砖墙、蜿蜒的青石板路,
每一个细小的老物件,都从历史深处跋
涉而来。老街的石板路上,依然留有木制
独轮车年复一年碾过的车辙痕迹,由此
可以想见当年的繁华景象。
槛外横江流日月,文星璀璨照屯溪。
千年古风润文明
隆阜老街:
街巷,是一座城市的骨骼,一横一竖
串联起时代的发展变迁。在屯溪说起老
街,往往想到的是声名远播的屯溪老街,
其实,隆阜老街是比屯溪老街历史更悠
久的商埠,昔日店铺林立、繁华似梦,久
远的故事就这样如水般划过千年,静待
花开。
隆阜,原名拢埠,因江中来往船只大
多要在此拢岸停泊或集散货物而得名,
隆阜横江栈道
285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95页
这里自古地杰人灵,名人辈出,威武将军
戴 淳、丹 青 名 家 戴 本 孝、传 奇 状 元 戴 衢
亨,从隆阜街走出去的“西江四戴”,还有
清中叶的杰出思想家、百科全书式的硕
儒戴震。
千百年文脉悠悠,文明滋养根深叶
茂。为保护开发隆阜老街,打造特色历史
街 区,发 展 文 旅 融 合 产 业,振 兴 当 地 经
济,隆阜深度挖掘戴震文化、古埠头和街
区为核心的徽商水运与码头文化,对七
房厅、戴震藏书楼、戴家大屋等古建筑进
行修缮保护。赛龙舟、舞狮等古韵赛事如
火如荼,青石板路、滨水栈道、精品民宿、
书画展览馆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戴震藏
书楼通过实施展陈提升工程,展现戴震
思想文化和隆阜人文历史,提升文化旅
游内涵。
走在如迷宫般的巷弄中,步入七房
厅、戴 震 藏 书 楼、戴 家 大 屋 等 历 史 古 建
里,憩息以“廿四时·如故”为代表的精品
民宿内,目之所及村民与游人入画、传统
与现代交织的风韵。
����年�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
同意将隆阜老街列为安徽历史文化街
区。隆阜老街将以全新面貌走入世人眼
中,倾力打造一条集聚烟火气息、文化底
蕴和城市记忆的特色街区,让千年隆阜
迭代新生。
隆阜栈道舞狮
戴震藏书楼
286
古街巷里的新业态
第296页
文化兴盛
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
祁门县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安徽省祁门蛇伤研究所⸺黄山峰源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新安医学展示馆⸺歙县新安国医博物馆
新安医学起于上古、雏于晋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医籍宏富、流派众多、世家绵
延、名医辈出,创造了“���医家、���典籍”的辉煌历史,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灿
烂的篇章,是徽州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从“御医故
里”祁门启程,去聆听新安御医的传奇故事,去找寻新安医学在历史长河中瑰丽绽放的姿
态;一路向东,去歙县定潭见证一对国医伉俪在新时代新安医学中的传承与担当。
薪火相传,医脉赓续。近年来,黄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
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新安医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鲜明提出“以文养医、以医
带药、以药促产、以产惠民”的新安医学发展新思路,举办两届新安医学发展大会,邀请
各界专家学者共同为新安医学“把脉开方”,深入挖掘新安医学独特价值。这块中国传统
医学瑰宝,必将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
彩。
287
第297页
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
安徽省祁门
蛇伤研究所
祁门县中药材
种质资源圃
歙县新安国医
博物馆
新安医学展示馆
黄山峰源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祁门县历口镇彭龙村)
(祁门县祁山镇桃峰村)
(祁门县经开区)
(黄山市中心城区)
(歙县深渡镇定潭村)
288
第298页
挖掘中药宝库
保护道地药材
祁门县中药材种质资源圃:
祁门县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御医之乡”“天然药库”之称。现有
中药材品种���科���种,其中可形成产量和效益的有��余种。近年来,祁门县通过安徽
省“中药材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项目支持,建成皖南山区野生或栽培药用植物种
质资源最多、品种最全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圃。
种质资源圃位于历口镇彭龙村,占地面积��亩,是皖南首个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
289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第299页
彭龙村于2019年被列入第五
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基地。种质资源圃设有道地药材植物区、
乔木药用植物区、灌木药用植物区、水生
药用植物区、草本药用植物区、藤本药用
植物区、黄精种质资源区等�个展示区,
共收集栽培祁门县道地中药材及省内外
中 药 材 资 源 � � � � 余 个 品 种(品 系 或 类
型)。祁术、祁贝母、黄精、贡菊、太子参、
前胡、木瓜位列其中。
种质资源圃集科研、示范、科普、教
学、观赏多功能于一体,保存了本地中药
品种和重要遗传资源,是祁门县中医药
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储备战略资源库,实
现了“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让青山绿水
流金淌银”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资源
增值、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
290
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
石斛组培苗
黄精 采摘药材
第300页
安徽省祁门蛇伤研究所:
蛇伤研疗 声名远扬
祁门蛇伤研究所成立于����年,是
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国首家集“研究、
治疗、产品”三位一体的事业单位、中华中
医药学会蛇伤与蛇毒专业委员会挂靠单
位、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
是安徽省中医科学院蛇伤研究中心、首批
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进入新世纪,祁门蛇伤研究所建立了
华东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蛇伤救治与科
普基地,先后完成国家、省、市科研成果
��余项,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项,
国家发明专利多项。祁门蛇伤疗法成功入
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项目名录,祁门蛇药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
会奖、全省首个国家发明奖(联合)。����
年,祁门蛇药胶囊、祛瘀散两款中药制剂
291
徽风皖韵 宜居宜业
醉美乡村满天星
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互动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