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人录(2018年卷)

发布时间:2022-7-1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广州好人录(2018年卷)

242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科技教育发展为学校特色的关键是在全校师生中营造热爱科学、喜欢动手探究的氛围。为此,他为学生设置了一张可供自由选择的“课程菜单”,这张“菜单”上包括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智能机器人等近20项校本课程,学生可以利用综合活动课选修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同时,学校还特地为师生们打造了电子制作专用室、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展示室、科教模型室等功能室。2010年开始,黄海比较系统地写无线电科技项目的论文,并不断申请课题、带领团队参加比赛。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培育项目,他牵头在二十三中成功申请了无线电名师工作室,这也是国内少有的科技类名师工作室之一。2013—2018年,黄海所带领的无线电社团参加由国际无线电联盟、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和教育部门举办的无线电赛事,共获得奖项1133个,其中不乏世界级奖项。2016年,黄海随援疆队伍远赴喀什地区,在当地的中学任教物理,并担任教学副校长。喀什地区条件艰苦,天气寒冷干燥。出发前,黄海已经进行了摸底调查,深知喀什地区是科技空白地带。于是,他一去到就立马开展了教师的科技教育培训班。黄海认为,培训当地学生的科技思维... [收起]
[展开]
广州好人录(2018年卷)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51页

242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科技教育发展为学校特色的关键是在全校师生中营造热爱科学、喜欢动手探究

的氛围。为此,他为学生设置了一张可供自由选择的“课程菜单”,这张“菜

单”上包括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智能机器人等近20项校本课程,学生可以

利用综合活动课选修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同时,学校还特地为师生们打造了电

子制作专用室、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展示室、科教模型室等功能室。

2010年开始,黄海比较系统地写无线电科技项目的论文,并不断申请课

题、带领团队参加比赛。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培育项目,他牵头在二十三中

成功申请了无线电名师工作室,这也是国内少有的科技类名师工作室之一。

2013—2018年,黄海所带领的无线电社团参加由国际无线电联盟、国家体育总

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和教育部门举办的无线电赛事,共获得奖项

1133个,其中不乏世界级奖项。

2016年,黄海随援疆队伍远赴喀什地区,在当地的中学任教物理,并担任

教学副校长。喀什地区条件艰苦,天气寒冷干燥。出发前,黄海已经进行了摸

底调查,深知喀什地区是科技空白地带。于是,他一去到就立马开展了教师的

科技教育培训班。黄海认为,培训当地学生的科技思维固然重要,但要填补当

地科技空白,关键是要培训当地的教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黄海援疆所在的中学,科技教育活动都由当地教

师带动开展。同时,他大胆地在疏附县第二中学推行“STEM科技进课堂”理

念。援疆期间,黄海跟当地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17年5月7日,黄海作

为疏附县二中副校长出现在了喀什新闻联播镜头中。援建期间,黄海不仅推动

了当地科技教育的发展,更积极参与到当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扶贫结对活

动中,他坚持每个月给村里的贫困户送米、送油,并定期上门进行探访。

无论是援疆支教的学生对科技的喜爱,还是广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无线电社

团成员获得的荣誉,都激励着黄海在科技教育上走得更坚定,他表示自己已经

在援疆所在地申请了课题研究。他说:“我希望我走的时候,留下的不仅仅是

器材,而是在当地学生心里种下科技的种子。”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第252页

敬业奉献篇

243

 致敬词

辉煌始于平凡。多年来,黄海坚守科技育人的初心,秉承立德树人的理

念,带领着莘莘学子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在扶贫教育的路上,他在学生心中

种下知识的种子。他,追求卓越,默默奉献,在不动声色间,为学生培育出一

份以“知识”为名的硕果。

第253页

244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陈敬区

 人物小传

陈敬区,是一名年轻的“80

后”基层工作者。他曾作为广州市

荔湾区桥中街扶贫干部,在连州市

大路边镇荒塘村开展对口帮扶工

作。驻村工作期间,他每天骑两小

时摩托车上下班,不辞劳苦。在他

的努力下,荒塘村里的路灯变亮

了,原本污水乱排的村落有了雨污

分流,村里集体收入多了,贫困户少了,每个自然村也有了可以冲水的公共

厕所。

 主要事迹

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陈敬区一头扎进了基层工作。

2016年5月,他受组织委派到连州市大路边镇荒塘村开展帮扶工作。荒塘村位

于大路边镇北部,距离镇政府23千米。村里的山路非常崎岖,每逢雨雾天,山

路能见度不足10米,路上交通非常危险。每到冬天,山上非常寒冷,气温接近

0摄氏度。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是陈敬区对荒塘村的第一印象。

第254页

敬业奉献篇

245

陈敬区住宿的地方位于大路边镇上,但每天陈敬区都要下到村里,镇上没

有直达村里的公交,所以陈敬区学会了骑摩托车上下班。“骑摩托车更方便,

平均每天上班路上来回大概2小时。”陈敬区说。由于山路转弯多且路况复

杂,2017年9月初,因为避让大货车发生事故,陈敬区左手掌骨折住院。受伤

的那段时间恰逢扶贫云数据采集等一系列工作,虽然医院建议陈敬区休养1个

月,但他只休假了两个星期便带伤坚持奔赴荒塘村。

虽然条件艰苦,但扶贫的工作陈敬区做得有声有色。据陈敬区介绍,精准

扶贫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提升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是帮助贫困户

脱贫。

荒塘村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户有71户共151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35户105

人,无劳动能力的36户46人。为准确把握贫困户的动态,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

困难,陈敬区会经常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他们家庭有什么困

难、病痛,致贫的原因,以及他们脱贫的意愿和需求。

贫困村和村民要脱贫、要增强幸福感,离不开民生类基础设施的完善,陈

敬区表示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也给村里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一年多的驻村生活,陈敬区看着荒塘村一点一点在变化着,“村里的路灯

又亮了,原本污水乱排的村落有了雨污分流,每个自然村也有了公共厕所,还

可以冲水”。细数这些因扶贫带来的变化,陈敬区表示,“扶贫工作还在继

续,还有许多项目正在持续推进,扶贫三年,希望能为村民办更多的事情,给

村里带来更大的变化”。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克服艰苦条件,陈敬区表现出了年轻人的拼搏劲头;出谋划策扶贫,陈

敬区又展现出了与年纪不相符的智慧和担当。27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坚定走进

基层为民服务,34岁义无反顾进山扶贫,陈敬区是当代荔湾奋斗青年的榜样和

典范。

第255页

246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许晓东

 人物小传

许晓东,1971年生,立白集团

党委书记、副总裁。作为立白集

团公益领头人,许晓东把党建、企

业文化以及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在一

起。经过多年的不断坚持,每年固

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开展

公益活动已经成为立白集团党建工

作的传统,既强化了学雷锋活动的

效果、扩大了影响力,也进一步抓

实了党建工作。为了让公益效果最

大化,许晓东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受助的项目进行实地走访,他的公益足迹已经

遍布贵州、广西、广东、江西、四川等地。

 主要事迹

2018年3月2日,中宣部命名第四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

岗位学雷锋标兵,立白集团党委书记许晓东被命名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负责集团党群建设、新闻传播、社会责任以及对外发言等工作的许晓东,

第256页

敬业奉献篇

247

把党建、企业文化以及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在一起。弘扬雷锋精神,是许晓东为

立白集团的党建工作找到的重要创新途径之一。在他主导下,立白集团党委每

年都要在全年的党建工作计划中,为员工量身制订公益活动方案,并作为阶段

性重点工作,集中力量策划实施。经过多年的不断坚持,每年固定投入人力、

物力、财力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已经成为立白集团党建工作的传统。现在,立白

集团党委每年除了积极开展“学雷锋月”活动,还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创新形式

内容的主题公益爱心活动,例如2016年,开展了公益爱心夏令营,走进了四川

青神;2017年,开展手拉手公益课堂,走进江西安福,等等,迄今已开展各类

公益活动超过500项。

“立白成立至今已经捐款超过两亿,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成型的公益体系,

后来我们觉得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为了让捐款能够落到实处,我们开

始着眼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从2012年起,在许晓东的主导下,立白集团专门

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以偏远地区留守儿童为主要服务人群,组织

开展公益关爱活动。许晓东带领立白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为广东省偏远

地区的近百所小学分别捐建了爱心图书室,并率队到当地开展助学活动;在大

埔县筹建了“爱心柚子园”项目,除了筹措资金帮助当地留守儿童改善教学环

境外,还为当地村民引进树种、提供技术支持,并积极联系搭建销售平台,为

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7年12月,许晓东带领立白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来到贵州毕节,发现当

地一些农村学校合并到乡镇后,学生需要住宿,同时过冬的衣服也十分单薄,

服务队便有针对性地购买床架、床品和加厚的校服。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在

广西14个偏远地区的百余所小学开展助学活动。在其中一所小学里,许晓东发

现,除了教学楼年久失修太过破旧之外,居民区与校舍间隔太近,加上学校没

有围墙,家禽家畜竟能随便进出校园,学校与旁边车流不息的马路之间也毫无

隔离,十分危险。服务队当即为小学新建围墙,翻新校舍,保证学生在安全的

环境中学习。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第257页

248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致敬词

作为立白集团公益领头人,许晓东多年来一直坚持对受助的项目进行实地

走访,他的公益足迹已遍布贵州、广西、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心存善念无

惧挑战,公益路上不断前行,许晓东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和

希望,带领立白集团以公益善行承担社会责任。

第258页

敬业奉献篇

249

曾智芳

 人物小传

曾智芳,1978年生,广州市荔

湾区东漖街道办事处扶贫干部。驻

村精准扶贫期间,他不怕“冷板

凳”,不惧“碰钉子”,积极发展

接地气的帮扶项目,积极争取社会

资源帮扶,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

2010年从部队转业后,曾智芳入职

荔湾区东漖街道办事处,先后在综

治办、党政办工作。2016年5月,正式成为精准扶贫一分子。

 主要事迹

油田村位于连州市大路边镇,下辖8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以种植和外出务

工为主。2016年5月,曾智芳受组织委派前往油田村开展帮扶工作,离开了舒

适的办公室,曾智芳一头扎进了扶贫的工作中。

据曾智芳介绍,扶贫工作要开展,第一步就是要入户调查,精准识别。

“要对村民开展帮扶就要成为最了解他们的人,要上门了解他们的脱贫意愿,

特别是致贫的原因,然后根据需求帮助他们制定脱贫方案”。在荔湾区对口帮

第259页

250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扶的所有村中,油田村的贫困人数最多,全村共有142户381人。

东漖街对油田村共开展了六大产业帮扶项目,主要包括光伏扶贫项目、分

散式种植养殖项目、合作种植项目、入股连州扶贫基金项目、中药材种植项

目、建设油田村农副产品集散中心项目。2017年,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建成并实

现并网发电,合作种植的连州菜心、大芥菜等作物参加2017年连州菜心节。

除了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的收入有了明显的上浮之外,受帮扶后的油田村

村容村貌变化也十分明显。改造前的油田村公共服务站,墙壁都已发霉,改造

项目2018年已完工;改造前的村道与省道相连的路,交通事故频发,改造后已

全部实施硬底化,由斜坡改成水泥步梯;此外,油田村下辖8个自然村全部安

装巷灯,共125盏。

细数这些油田村的一点点变化,曾智芳说,扶贫先扶志,驻村工作还任重

而道远,但每当听到村民们说“曾队长,来我家吃饭”时,他又能“满血复

活”了。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第一书记”对曾智芳而言,是职位更是

职责;脱贫攻坚对他而言,是成长也是战场。自2016年5月到连州大路边镇油

田村扶贫以来,他自家孩子无暇顾及却要关心别家孩子,他让村民工作有了,

作物再也不愁卖,村里的灯亮了,路也好走了。

第260页

敬业奉献篇

251

何海生

 人物小传

何海生,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

安监中队中队长。生活上,何海生

十分和善。但只要面对执法工作,

他便会变得“凶恶”和决绝。何海

生表示,面对工作,他坚守“铁面

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

决心。他冲在一线,积极打击非法

加油车、非法运载煤气瓶、不规范

存放危化品事件等违法行为,保护市民安全。

 主要事迹

海龙街社区是广州市荔湾区面积最大的社区,面积约9.5平方千米,却是

十分典型的城中村。复杂的小路、频繁的人员流动、交错遮掩的农业大棚,都

加大了生产安全检查工作的难度。相应的城市配套设施不完善,为许多违法行

为提供了市场空间。

何海生和他带领的海龙街安监中队队员们,每天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排

查、打击非法加油车。在摸透了街道的地理特点和嫌疑人的习惯特性后,何海

第261页

252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生划分出海龙街的重点检查地段,加大巡查力度。为了躲过巡查,非法加油车

大多在晚上作业,何海生便带着队员,深夜蹲点等候。他还指导基层网格员,

将自己了解的打非治违方法教给他们,让他们在可以深入出租屋时,更加留意

危险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在一次广州市统一开展的打非治违联合行

动中,何海生凭着往日经验,排查到了一辆改装后非法经营液化石油气的车

辆,并及时报警请警察处理。

2016年3月,何海生转入海龙街安监中队工作。那时候,安监执法标准化

刚刚起步,整个安监部门都在学习如何更规范地独立执法办案。何海生总结了

三点方法。第一点是克服自己的本领恐慌感。第二点是加强自身学习能力。第

三点是走出街道,多和其他示范街道交流,向示范街道取经。2017年6月16日

下午,群众举报在菊树地铁站旁边的装卸场发现了非法加油车的行迹,海龙

街安监中队接报后立即出动。这也是何海生参与执行的第一宗打击非法加油车

的行动。但由于经验不足,违法人员趁着傍晚人多逃离,何海生的左手因此负

伤。这给何海生敲响了警钟,他告诉自己,以后在打击过程中,不能单独行

动,一定要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海龙街执法标准化

一次通过了荔湾区的第一批验收,排名第一。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心系这座城市的他,实现了维护城市秩序的诺言。作为城市秩序的捍卫

者,他坚守一线,毫不退缩,冲锋在前,保护市民安全。他是生活中的暖男,

是工作中的硬汉,是同事眼中的榜样,更是市民的“守护者”。

第262页

敬业奉献篇

253

韦春晓

 人物小传

韦春晓,1978年生。2009年,

她选择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耀华社区

居委会任职。扎根社区多年,她怀

着一颗热诚之心,与社区一同“成

长”,把街坊事当作自己的事。她

带领耀华社区争创全市先进社区,

将街坊的生活变得更好。

 主要事迹

“来到居委会之后,仿佛从未停歇过。”韦春晓在居委会工作多年,忙碌

是她的工作常态。“2009年刚到居委会,第一项工作是办理老人证,试过一个

月内为800余名长者办理业务。紧接着,是办理计生业务和人口普查。2012年

广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印象最深,通过社区的共同努力,耀华社区取得了全

国文明单位的殊荣。那段时间,我几乎把居委会当成家了。任务一项接着一

项,但正是这样,我不仅加深了对这个社区的认识,还更加熟悉了解街坊,更

能体会他们的不易。”在她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耀华社区于2017年通过

全国文明单位的复审。也正是这股拼劲,让韦春晓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实现

第263页

254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了从主任助理、副主任到主任的职业生涯“三级跳”。

在社区工作时,韦春晓处理过许多棘手的问题。前些年,社区辖内某企业

通过拍卖方式买入辖内11间房屋,要求收回房屋产权。“当时这11间房屋都还

有租户,若处理不当,租户就容易与新业主产生矛盾。因此,我及时联系了这

11户租客,表示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安抚租户的同时,我也向新业

主说明了利弊,让他通过合法的程序和方式收回房屋产权。”韦春晓说道。后

来,在韦春晓的协助下,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事情就得以圆满解决。

韦春晓不仅处理过许多棘手的问题,还用心努力为居民解决他们所提出的

问题。2015年,存善东街的居民曾提出因水管耗损导致水费贵的问题。韦春晓

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先后通过向自来水公司反映、联合律师和居民一起协商

等方式,积极主动为街坊解决难题。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用尽自己的每一分力,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居民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韦

春晓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实实在在地把街坊事当成自己的事来

办。服务社区多年,她解决过各种“疑难杂症”,成为社区居民最信赖的人。

第264页

敬业奉献篇

255

吴建华

 人物小传

吴建华,1974年生,广东省广

州市人。广州市荔湾区增滘小学校

长。2016年从广东省一级公办小学

乐贤坊小学调任到增滘小学出任校

长。近年来在吴建华的带领下增滘

小学视导课优课率逐年上升,学校

也跃升为区优秀学校。

 主要事迹

2016年4月1日,吴建华从广东省一级公办小学乐贤坊小学调任到增滘小

学,出任为校长。为了尽快了解学校的情况,吴建华到任后一个月内走访了村

委,查看村史、校史,还组织全校老师一起分析学校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

和挑战。

为了增强增滘小学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吴建华改变了以往教师学习仅仅只

是布置工作的做法,而是采用分享的方式来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张。除了在每周

的教师学习会议上让教师上台演讲,吴建华还组织“给同伴写一封信”“你是

我的守护小天使”等活动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同时,吴建华还十分重视培养

第265页

256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除了亲自上示范课外,她还常组织教学花会、

教学质量分析会等,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吴建华先后旁听了近200节

课,并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鼓励和帮助学校其他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

问题。

在增滘小学里,曾经有一位学生给吴建华写了一首名为《会变魔法的“妈

妈”》的诗,称她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很多变化。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

环境,吴建华派人对校内操场进行了整修,为学校增设了图书馆和多媒体综合

电教室。同时,吴建华还组织学校开展丰富的社团生活,每个月举办不同主题

的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多走出课堂,在活动

中成长,从小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习惯。

“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做好学校的教育工作,但家庭的教育工

作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为此,吴建华把家庭教育也视为学校工作的重

点。面对一些不愿意配合校方工作的家长,吴建华便像父母教导孩子一样苦口

婆心地给家长们授课,与家长分享做家长的方法。此外,吴建华还成立家长导

师团、组建家长义工团,并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们参与学校的各大活

动,让他们更了解学校的工作,建立畅顺的家校沟通。

在吴建华的带领下,2016学年的“荔教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增滘小学

有60%的教师获奖,成为荔湾区教师获奖比例最高的学校。在荔湾区学校素质

教育综合评价中,增滘小学从2015学年区排名第30的良好学校,在2016学年跃

升为区排名第5的优秀学校!增滘小学的教师视导课优课率在2017学年达到了

41.67%。

(广州市荔湾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从省一级学校调任增滘小学,是挑战,更是历练。在吴建华眼中,校长就

如同一艘船的掌舵人,带领学校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使学校这艘教育梦想

之船驶得安全、平稳、快速,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是吴建华一直以来努力的

方向。

第266页

敬业奉献篇

257

黄淦棠

 人物小传

黄淦棠,1963年生,广州市南

沙区万顷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

利组工作人员。他一直以党员的标

准严格要求自己。黄淦棠以诚实守

信作为人生准则。在工作上,他兢

兢业业、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不

计得失,赢得了同事和群众一致好评。

 主要事迹

尽忠尽责,始终做到行动第一。为确保水利设施正常运作,保证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黄淦棠密切关注每日关闸情况。每天巡查水利设施时,黄淦棠都会

仔细做记录,并优先解决存在的隐患。所管每个闸门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从业以来,黄淦棠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经验,成为万顷沙镇水

利设施养护的“老行专”。在他眼中水利系统无小事,他在日常巡查过程中,

一丝不苟,尽职尽责,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水利设施养护,用行动诠释自己对工

作的热情。

奋战一线,老百姓心中的英雄。1985年7月原新垦镇新垦联围决堤,农田

第267页

258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受浸。黄淦棠在镇领导的带领下,奋战在水灾一线,连续坚守了三个日夜。

2003年7月18日下午,受热带气旋影响,万顷沙镇水位上涨1.5米,造成九

涌至十涌三民桥脚外江堤段决堤400米,溃堤险情一触即发,形势十分严峻,

黄淦棠迅速组织人员抢险,连夜搬运沙石堵塞缺口,在抢险一线奋战三日三

夜,同年9月台风“杜娟”正面袭击万顷沙镇,强降雨造成十一涌西水闸闸门

无法关闭。黄淦棠组织8个村民进行抢修,经过连夜抢修,直至次日凌晨三点

才排除险情。

2010年3月,万顷沙镇十五涌西水闸闸门被石块卡住,无法关闭,出现险

情。黄淦棠第一个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后,他二话不说潜水至十米以下的水

底,徒手盲摸石块。在寒冬3月,他多次浮出水面换气,然后又继续潜到水

底,直至将石块移离水闸,排除险情。

2017年5月,黄淦棠所在水利组接管河涌保洁业务。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

况下,黄淦棠带领河涌保洁组实地巡查,走访群众,总结经验,制定河涌保洁

细则,建立河涌保洁管理微信群。遇到群众投诉河涌保洁工作做得不到位,他

会到实地拍照取证,再反馈河涌保洁公司。

在工作中,黄淦棠以身作则,主动培养新人,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同

事们,做到知无不言,同事们视他为良师。在生活中,他是一名慈祥的长者,带

给同事们欢声笑语。他热心助人,只要同事有困难,他都会竭尽所能帮助,同事

们视他为益友。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水利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作为一名水利

工作者,黄淦棠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坚守在艰险工作的最前线,

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忠诚卫士。

第268页

敬业奉献篇

259

陈凤群

 人物小传

陈凤群,1972年生,广州市南

沙区万顷沙镇宝昇绿色生态农场场

主。她将农业与科技研发、旅游

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

业,凭借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发家

致富。在发家致富后,她并没有忘

记家乡父老,数年来不仅一直默默

为家乡父老捐资捐物,还带动大伙

一起劳动致富,吸收附近的劳动

力,带动周边的发展。

 主要事迹

陈凤群原先只是万顷沙镇上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她却向往带动身边的农民

一同致富,带动周边发展,便创立了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宝昇绿色生态农

场。通过华南农业大学环境资源系帮扶,陈凤群的宝昇绿色生态农场对土地和

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及经过数年努力经营,农场

的生意蒸蒸日上。

第269页

260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陈凤群在发家致富后并没有忘记家乡父

老,她积极响应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伙一起劳动致

富。陈凤群主动研究妇女创业就业方案,在其示范带动的农民中,女性占比达

60%以上,宝昇绿色生态农场因此被广州市妇女联合会评为“广州市巾帼创业

示范基地”“广州市南沙区创业基地示范点”。

帮大家一起富起来,才是最大的善举,也是最恰当的助人方式。她深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致富”更要“智富”,送钱送物不如送

知识送技术。多年来,宝昇绿色生态农场不仅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也成为乡

里乡亲提高种植技术的源头,在有了收入的同时,村民也掌握了相关技术。宝

昇绿色生态农场已经辐射周边四五个村庄,上百户农户从中受益。

在需要帮助的人眼里,陈凤群是古道热肠的大善人。

在陈凤群的农场工作5年的刘师傅,掌握种植本领后辞职回老家务农。

2010年,刘师傅的女儿在中山务工时遭遇交通意外,因自己和其他亲友无法第

一时间赶去照顾,刘师傅打电话向陈凤群求助。收到电话求助后,陈凤群立即

赶往中山,到医院悉心照料刘师傅的女儿。

2013年,农场一名员工的孩子发生摩托车事故,膝盖粉碎性骨折,但该名

员工家庭经济有困难,陈凤群知道后不仅提供医药费援助,还帮忙联系医院和

主治医生。送到本地医院时,医生说孩子的伤可以治好,但可能以后不能走

路。听说广东省中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高,陈凤群便开车带着孩子和孩子妈妈过

去求医。经过几次手术,孩子身体恢复良好,还能够正常慢跑。

2016年春,村里一位村民因为车祸住院,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等于没了

一根顶梁柱。陈凤群知道后,当晚便上门看望,并送上5000元医疗费,且承包

了其住院期间家人的伙食费。认识她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事太多了,连她的丈

夫也记不清她这几年到底花了家里多少钱来帮助别人。

“谁家没本难念的经呢,大家互相帮抬一把也就过去了。”陈凤群总是这

么说。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第270页

敬业奉献篇

261

 致敬词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事业有成的陈凤群没有忘记家乡父老,诚

心诚意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令人

钦佩。

第271页

262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麦旺发

 人物小传

麦旺发,1963年生,生前系广

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党委书记。麦

旺发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几十

年如一日奋斗在基层一线,始终牢

记党的嘱托,怀着对党的事业无比

忠诚和热爱之心,孜孜不倦、铁骨

铮铮,生命燃尽至为人民群众服务

的最后一刻。

 主要事迹

苦心护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最重要的。2017年8月23日,超

强台风“天鸽”肆虐,万顷沙镇民立村一段堤坝出现险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危在旦夕。麦旺发在狂风暴雨中沉着冷静地指挥着抢险工作。当洪水漫堤,已

经淹到人的膝盖,随时有溃堤的危险时,村干部劝麦旺发先回去,但他不为所

动,反而与工作人员一起扛沙包围堵缺口。在场党员、群众倍受感动、士气大

振,众志成城齐抗洪。在他的带领下,党员、群众一起连续奋战了整整十个小

时,守住了大堤,取得“群众全部安全转移”“零伤亡、低损失”的胜利。

第272页

敬业奉献篇

263

2018年,麦旺发刚做完第四次手术后,强忍着癌症晚期的巨大疼痛又站在了民

立村的堤坝上。

真心为民:天大地大,群众的事最大。他常对身边人说“天大地大,群众

的事最大。共产党员都是从群众中来的,所以就一定要到群众中去”。万顷沙

镇部分村内水管老化严重,村民反映“水压小,喝的水也都带有味道”,麦旺

发便顶着高温,一家一户打开水龙头看水流量,接上龙头里的水自己闻、自己

喝,衣服都湿透了。走访了100多户村民后,他确认了村民用水问题,立马带

领整改。在他的努力下,全镇水改工作已立项。

“教育强、孩子好,镇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以后才会好”,曾做过教师的

麦旺发有着深深的教育情怀,非常注重发展教育事业。在东涌镇工作期间,在

他的努力下,东涌镇专题研究出台了《东涌镇企业外来务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优惠政策实施办法》,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外来务工子女入读需求。到了万顷沙

镇工作后,为了科学谋划推进万顷沙镇优质教育提升工程,他还主持修订了

《万顷沙镇奖教奖学方案》。

忠心向党:过得别人才过得自己,党的工作不能打折扣。麦旺发在东涌镇

任党委副书记、镇长之初,东涌镇的名镇名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镇村

项目建设任务很紧迫、很繁重,群众不理解,阻力大。他除了在烈日下、风雨

中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还深入街头巷尾亲自动手“清理黑

点”,带头拿起扫帚、铲子清扫卫生黑点,群众和工作人员受到触动,纷纷

动手开展清洁。几年下来,在他的具体推动下,东涌镇高效完成总投资达3.9

亿元涉及20个大类共100多个小项建设项目。如今东涌镇镇村环境面貌焕然一

新,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宜居小镇、广东名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

荣誉纷纷落地。2016年1月,麦旺发调任万顷沙镇党委书记,责任和担子更重

了。新上任的麦旺发面临的棘手工作之一,就是沙尾一村的征地拆迁。熟悉基

层情况的麦旺发首先就从村“两委”干部和生产队队长入手,带着他们谈政

策、谈前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了他们的认同后,又带领他们逐家逐户

做群众工作。

清心守廉:共产党员不能讲特权。2018年4月的一个晚上,麦旺发忍受着

第273页

264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巨大疼痛排队等候挂号。医院院长路过就诊大厅发现麦旺发,打算带脸色苍白

的他找医生,但他当场婉拒了院长的好意:“没事,小问题,排队等等,大家

都是病号。”在辖区内的医院看病完全可以一路“绿灯”,但他强忍痛苦坚持

自己排队挂号、就医。“共产党员不能讲特权,使用了特权就是占了群众的便

宜。”他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领导干部,永远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中的一

员。到万顷沙镇做党委书记后,有一次,麦旺发的一位亲戚找到一位镇领导,

想打听镇里的工程项目。麦旺发了解情况后,脸一沉:“坚决不要理他。共产

党员没有特权,共产党的干部更不能使用特权!”麦旺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

守住一身清白。

专心敬业:工作要紧,病了吃吃药就好。由于积劳成疾,2017年12月,麦

旺发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一家人都劝他休息一下,但他说“工作要紧,病了吃

吃药就好”。为了不受太多干扰,除了妻子、儿女,他未向任何人透露病情,

一如既往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2017年除夕,麦旺发第四次住院治疗后出

院,本该好好在家休养,没想到大年初二一早,他就回镇上检查工作。病重期

间,他经常忍着疼痛批阅文件,打电话协调布置工作。在病魔面前,他把组织

赋予的责任看得比泰山还重,争分夺秒地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工作。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在为党的“好景象”、为人民群众“和谐美丽幸福长”奔波的逐梦路上,

麦旺发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燃尽了最后的生命,始终初心不改。他的光辉形

象将永远存在党员、群众的心中。

  

第274页

敬业奉献篇

265

张健仔

 人物小传

张健仔,1960年生,广州市南

沙区东涌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文化

组组长、南沙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委员,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张

健仔从小酷爱艺术,一直认真学习

传统艺术,虚心请教,刻苦训练,

传承和创新咸水歌、舞龙醒狮、粤

剧曲艺等传统文化,创作了咸水歌

来宣传垃圾分类、廉洁好家风等。

 主要事迹

热衷传统艺术,从小立志成才。张健仔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创新咸水歌、

舞龙醒狮、粤剧曲艺等传统文化,创作了咸水歌来宣传垃圾分类、廉洁好家

风等。他创作的咸水歌、情景音乐剧等获得了省、市、区举办各类大赛金奖3

次、银奖3次的好成绩。

立志让传统艺术重放光彩。在20世纪60年代前的沙田水乡,咸水歌是劳动

人民生活及生产劳作当中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最能抒发情感的白话渔歌。2010年

第275页

266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3月,张健仔从企业进入东涌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工作,他开始踏上挖掘、探

索、研究本土传统文化咸水歌的征程。张健仔不惧辛苦寻访本土的艺术前辈,

向他们拜师学艺,了解更多沙田水乡的咸水歌历史。他先后拜访了榄核镇有名

的歌手郭桂莲、何柳燕母女,顺德郭金女师傅,南沙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咸水歌传承人彭艳好前辈。为了更好研究咸水歌,他还拜访了番禺名家艺人

梁谋(谋叔)和屈九,以及广州市海珠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咸水歌传承

人谢棣英,并得到他们的传唱和指导,这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他探索和

创新咸水歌奠定了基础。

用咸水歌宣传垃圾分类。他既吸纳了老前辈的传统演唱风格,又保留了不

失于沙田水乡的独特韵味,实行创新理念,结合时代流行音乐需要,将咸水歌

几种调子开拓成一种串唱形式(包括担伞调、高堂调、姑妹腔、唱古人、对花

曲)。加上现代配乐,使得咸水歌增加了音乐感,适应广大观众的视听感受,

避免了过去那种单调乏味的感觉。

将传承培训班办进校园。从2011年开始,张健仔大胆拓展特色艺术咸水歌

和醒狮技艺进校园的传承培训工作,先后在东涌镇万洲小学、大稳小学、第一

小学、官坦小学、鱼窝头中学、东涌中学举办培训班。培训班获得了学生的认

同,参加学生有一百多人,省、市、区媒体对此均进行了报道宣传,第一小学

成为咸水歌传承基地,马克小学成为少年醒狮培训基地,并由南沙区文化广播

电视新闻出版局、文化发展中心以及镇领导授旗挂牌成立。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不遗余力悉心传承,打造传统非遗文化。张健仔四处拜师学艺,寻访民间

艺人,全心全意传承国家级非遗文化。

第276页

敬业奉献篇

267

梁锦培

 人物小传

梁锦培,1938年生,广州市南

沙区鱼窝头教育办公室原副主任。

1997年退休后,梁锦培成为鱼窝头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兼讲师

团成员,他和同事一起开展学校、

社区、家庭的协调工作,怀着一颗

赤诚的心致力于失足青少年的转化

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深受称赞与

认可。

 主要事迹

余热生辉,情系下一代。1997年,梁锦培从鱼窝头教育办公室领导岗位退

下来,成为鱼窝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兼讲师团成员,致力于关心下一

代教育工作。他和同事一齐精心制订每学年工作计划,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

工作。他不避严寒酷暑,不顾风吹雨打深入学校,进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等培训宣讲活动。梁锦培每年作

各类宣讲和专题报告达10多场次,深受好评。

第277页

268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鱼窝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计划表里有一份家庭情况调查表,这是为

一些有需要的特殊少年儿童设置的。对列在家庭情况调查表里的特殊少年儿

童,梁锦培会记在心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把调查结果向学校通报,提出

解决问题的建议,使转化工作收效明显。

退而不休,彰显最美夕阳红。梁锦培书法很好,退休后,他发挥自身所长

服务于广大师生。不少师生都见过梁锦培骑着摩托车来为学生上书法指导课。

他告诉孩子们:汉字是一种文化,每个汉字都饱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睿智与

精髓,凝聚着民族精神。学习书法能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品质,孩

子们跟着梁锦培摹写的场面非常温馨。梁锦培还十分关心校园文化。2012年,

他用大半年时间创作了50多幅书法作品,自己花了5000多元装裱,免费给学校

送去,为校园文化增色不少,不少老师竖起拇指称赞。

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肾功能衰竭,梁锦培无法去学校给学生辅导书法了,他

便萌生了办一个公益书法班的念头,希望发挥余热让更多儿童学习书法。在家

人的理解与支持下,他买来书桌、纸、毛笔,利用周末两天时间间歇地义务为

小朋友辅导书法,从汉字的起源、汉字书写笔画顺序及如何运笔等方面一点一

点地给孩子们讲解。“把孩子送到这里,能学到知识,假日生活充实,我们很

高兴。”一位家长说。镇上的孩子来了,附近村的孩子也慕名而来了。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梁锦培退休后冒暑寒、顶风雨,不计次数下学

校帮扶学生,彰显了爱国、敬业、奉献的夕阳情怀。

第278页

敬业奉献篇

269

詹妙璇

 人物小传

詹妙璇,1986年生,广州市南

沙区横沥中学物理教师及班主任。

詹妙璇第一次走上讲台,就喜欢上

了这三尺阵地、喜欢上了学生,心

中已坚定了一个信念:肩负责任、

不负重托,为教书育人不懈努力!

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

 主要事迹

2017—2018年詹妙璇担任横沥中学九年级(2)班的班主任及两个班的物

理教学工作。在2017年12月的一天晚上,詹妙璇看完学生晚修后下楼梯时,不

慎从楼梯上摔下,扭伤脚踝,内外两侧韧带撕裂,医生要求她住院治疗。本可

以请假一段时间养伤,但是她放心不下两个毕业班的孩子:“两个班的教学课

程很紧,如果请假,必定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中考。”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

习,詹妙璇白天拖着受伤肿胀的脚回学校参加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晚上到医院

输液治疗。就这样詹妙璇没休息一天。

学生们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看着詹妙璇走路一拐一拐还坚持站着上

第279页

270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课,调皮的学生也认真了,偷偷给她递小纸条,上面写道:“老师,少走点

路”。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却让詹妙璇感到无限的温暖!爱是相互的,詹妙

璇把爱付出给几十个孩子,也收获了几十个孩子满满的爱!詹妙璇用语言播

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詹妙璇没有因为天气或疾病请过

一天假,即使怀孕或初为人母,其工作日程表也从不存在空白!

班里的张同学上课不认真,写作业偷懒,还经常迟到,一次还带动其他两

位男同学自习课跑去小卖部吃东西。詹妙璇打电话到他家里,发现张同学父母

离婚,跟着爷爷一起生活,张同学觉得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了,所以自暴自弃。

于是,詹妙璇先后联系了张同学的父母,劝他们不要因为自己的婚姻问题而忽

略了张同学。他们承诺每天抽出时间关心张同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事后詹妙

璇发现张同学慢慢在改变。在中考誓师的时候,张同学抱着詹妙璇哭着说:

“老师我会做好的!”

詹妙璇抽出时间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工作,她所带的

班在南沙区的统考、广州市的中考中名列年级前茅。她的学生在2014年广州市

“动手动脑学物理”小课题大赛中获二等奖,在2017年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科技

制作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18年,她所带班获南沙区2017

学年“先进班集体”称号,詹妙璇被评为“广州市南沙区优秀班主任”。

(广州市南沙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詹妙璇如绿叶,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哺育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

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280页

孝老爱亲篇

XIAOLAO AIQIN PIAN

第281页

272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杨永红

 人物小传

1985年,杨永红嫁到广州市增

城区大埔围村,那时夫家父母已经

去世,她先后照料丈夫的奶奶和伯

娘日常起居饮食。堂弟媳妇受伤住

院时,她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同时,她坚信“推开一扇门,邻里

一家亲”,平日里积极帮助同村老

人。2016年9月,由村民推荐,经广

州市慈善会和增城区慈善会评定,她被评为“乡村慈善人物”。

 主要事迹

悉心照顾夫家瘫痪在床的奶奶。在杨永红看来,只要是亲人,都应尽心尽

力照顾。1995年,丈夫的奶奶卧床不起,杨永红便辞掉了在外的工作,回到村

里照料奶奶的起居,直至奶奶去世。

7年里,做饭、喂饭、按摩、洗澡、洗衣服……每天做着同样的事,同样

的步骤,不敢懈怠。

“照顾瘫痪在床的人尤其需要耐心和细心。”杨永红说。奶奶卧床期间,

第282页

孝老爱亲篇

273

大小便失禁,常常把污秽物弄在床上。除了正常每天帮奶奶盥洗外,杨永红还

得时时刻刻注意着床单是否弄脏,一旦发现情况,她便立马换上干净的床单,

并帮奶奶擦洗身体。这过程,说起来简单,却要经历烧水、抱起奶奶清洗、收

拾床铺、洗净衣物等多个步骤,劳心劳力。

对杨永红来说,最劳累的还是晚上。为能更好地照顾奶奶,杨永红直接在

奶奶的床边支起了一张小床。她苦笑着说,每次刚要睡着,奶奶就说要起来上

厕所,一个晚上大概有四五次。奶奶白天还能打打盹,而她白天既要照顾奶

奶,也要出田劳作。回想起照顾奶奶的那些年月,杨永红坦言,身体确实很劳

累,但看着奶奶每天都神采奕奕的,心里倒也挺幸福。

无怨无悔照顾伯娘和堂弟媳。2012年,杨永红的伯娘因病瘫痪在床,生活

无法自理。见此情形,杨永红又到伯娘身边照顾其日常起居。在她看来,伯娘

80多岁,一个人居住显得孤零零的,儿媳妇又早出晚归,总得有个人照顾。身

边总有人劝杨永红,说她这样做不值得,可她并未在意,坚持照顾伯娘一年多

直至伯娘去世。

那时的杨永红每天中午下班的午休时间往往是她最忙的时候。工作一结

束,她就要赶紧吃完午饭,骑摩托车来到伯娘家里,帮伯娘洗澡、做饭、收拾

床铺……有了照顾奶奶的经验,这一切对杨永红来说,问题似乎并不大。然

而,她常常要忍受老人家无法自理导致污秽物异味引发的身体不适。她说:

“刚开始是下班后第一时间过来照顾伯娘,再回家吃饭。但每次往往回到家都

吃不下了。”后来,她便先吃饭,紧接着来到伯娘屋里,一切收拾妥当才出去

干活。每次听到伯娘说些感激的话,她心里总是百感交集。

杨永红不仅悉心照顾着老人,当堂弟媳因摔伤两次入院,她也主动在医

院和家两头奔波,尽量做多点事情帮堂弟一家渡过困难时期。为了让堂弟能

有更多时间休息,她经常晚上在医院陪护过夜。杨永红笑着说,女人之间比

较多话题聊,容易打发晚上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在医院她比堂弟更方便照

顾堂弟媳。

(广州市增城区文明办供稿)

第283页

274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致敬词

看似轻松的一句“举手之劳”,背后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

出。杨永红以恒久的平凡,书写了孝老爱亲的美妙诗句;她以好侄媳的言行,

唱响了淳朴善良的挚爱真情。

第284页

孝老爱亲篇

275

张月明

 人物小传

张月明,广州市增城区马碲石

合作社干部。他不怕苦、不怕累,

任劳任怨照顾叔叔的感人事迹,树

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主要事迹

在家里,他是好侄子。

张月明为人正直,尊老爱幼,他始终履行好为人夫、为人父、为人侄的职

责义务。张月明的叔叔张耀本是一位孤寡老人,每个月靠“五保户”的补贴生

活。叔叔突患脑梗死住院时,张月明一家主动凑齐所有治疗费用,并悉心照料

其至出院。老人家因病行动不便,张月明和家人细心照顾老人家生活起居,一

日三餐送饭给他吃,十年如一日,风雨不改。除此之外,张月明还帮老人家按

摩手脚、洗衣、打扫房子,陪老人家看电视、聊天。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月明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他不怕

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照顾叔叔的感人事迹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誉。张月明在儿

子住院准备做手术期间,也从未忘记家里还有一位七旬老人要照顾。在张月明

的感染下,妻子、儿子也十分尊重老人,轮流照顾老人的生活。

第285页

276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张月明兄弟两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是分家不

分心,每当家庭有困难的时候,兄弟俩总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

张月明一直认为,遇到事情,不能计较,要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处理,以

孝为先。

在村里,他是好干部、好乡邻。

张月明从2014年至今一直担任增江街东方村马碲石合作社干部。他工作上

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人群特别关

注,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上的帮助。老人之间发生了口角,也都喜欢

找他解决。为什么老人这么信任他?皆因感受到了他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这

些年来,张月明家和邻里偶有矛盾,也都本着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大事化

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化解掉,一家有难、多家支援,邻里关系和谐共济。

(广州市增城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张月明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用行动为构

筑一个和平村献力。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在平凡中用

实际行动展示了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第286页

孝老爱亲篇

277

廖晓瑜

 人物小传

廖晓瑜,1981年生,广州市天

河区前进街美林湖畔社区居民,现

就职广州市执信中学。她的母亲是

“中国好人”陈长娣,在母亲热心

公益的影响下,她尊老爱幼,邻

里互助,深得大家喜爱。作为一名

警嫂,她努力当好“贤内助”“廉

内助”,与丈夫互敬互爱,家庭

和睦。

 主要事迹

在天河前进街美林湖畔小区,有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妈妈”——廖晓

瑜,大家都喜欢叫她“小瑜老师”。到了寒暑假,廖晓瑜的家更像是“孩子们

的港湾”,小区的孩子在她这里有吃有喝有玩,但她却不愿收家长们一分钱,

义务当起“大家长”。她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疼爱其他的孩子,深得孩子们的

喜爱。

“我从小受妈妈的影响,她一向乐于助人。如果举手之劳能帮助到别人,

第287页

278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何乐而不为呢?”廖晓瑜说。她的母亲正是2011年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广州

凤凰街文化站客家山歌团团长陈长娣。廖晓瑜拥有自己的家庭后,努力向妈妈

靠拢,把自己的家也经营得红红火火,一家老少都被照顾得体贴周到。廖晓瑜

的婆婆患有风湿症,生活行动多有不便。廖晓瑜时时关心她,经常打电话嘘寒

问暖,听老人讲心事。她孝顺父母成佳话。父亲病重住院,她家里、单位、医

院来回跑,每天晚上都在医院悉心照顾手术后的父亲。

在长辈的眼中她是好女儿、好儿媳,廖晓瑜的母亲总会骄傲地跟人说:

“我有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廖晓瑜还有另一个身份—— 一名光荣的警

嫂。生活上,她从没让丈夫操过心,既当“贤内助”,也当“廉内助”,夫妻

之间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在廖晓瑜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也成为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获得了省、市、区级多种比赛奖项。

廖晓瑜虽没有很轰动的事迹,却用自己的质朴、爱心与热心感染着身边的

人。她的家庭连续多年被评为广州市文明家庭、广州市书香家庭。她以博大的

胸怀孝老爱亲,在“最美家庭”中以独特的角度向社会传递了尊老爱幼、科学

教子、邻里团结互助的家庭道德理念,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受到广大社区居

民的一致好评与爱戴,成为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广州市天河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爱自己的“小家”,也爱社区

“大家”,她以“最美家庭”传递好家风,在平凡点滴中书写人间大爱。

第288页

孝老爱亲篇

279

刘长联

 人物小传

刘长联,1959年生,广东省广

州市人。多年来,刘长联坚持做一

件事,就是照顾卧床的儿子。自从

2005年儿子出车祸后,刘长联全职

在家照顾儿子,每天忙前忙后。对

于儿子,他说:“只要他还在一

天,我都会照顾他。”

 主要事迹

十几载寒暑,全职在家照顾儿子。刘长联和妻子是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茅

山村的村民,平常靠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05年8月某天,刘长联16岁的

儿子在江高镇江石路被邓某所驾驶的机动车撞倒,因为脑内出血,虽经医院抢

救保住了生命,但迟迟没能醒过来。当时,刘长联和妻子很难接受阳光帅气的

儿子突然间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那段时间都不知道

怎么过来的。”回忆起这段往事,刘长联神情黯淡了下来。

原本夫妻二人一起耕作田地,自从儿子出事之后,变成了妻子一个人打

理,而刘长联则全职在家照顾儿子。每天,刘长联照顾儿子的三餐,用热水给

第289页

280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他擦洗身子、泡脚,帮他揉搓腿部。刘长联说:“之前也请过人每天上门给儿

子按摩,但后来实在请不起了,我就去学按摩,现在能每天给儿子按一按疏通

一下。”虽然只是照顾儿子,但每天刘长联忙前忙后,累得腰酸背痛。

“实话实说,有时候心情不好,会觉得烦,但是这是我的小孩,我怎么样

都要尽自己能力照顾他。”刘长联告诉记者,自从小孩出事后,家里开支就靠

老婆出去摆地摊卖菜维持,而儿子一个月单单是药品开销就至少600元。虽然

生活拮据,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儿子。“我这个人算乐观,既然事情都发生

了,怨天尤人也没有用,我现在还不老,照顾他不成问题。”

不怕苦不怕累,只望陪着儿子走完余生。“无怨无悔照顾卧床儿子十几

年,我们这个村的人都知道,都很感动。”茅山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

人都说,如果没有刘长联夫妇,刘长联儿子早就没了。

“人家过日子是论年,我是论天。”刘长联现在完全不敢去想,如果自己

和妻子哪天没有了儿子怎么办,他能做的,就是在活着的每一天把儿子照顾

好。让他欣慰的是,在夫妻二人的照料下,儿子的情况开始有了好转,“刚开

始跟他说话,他根本就没意识,现在跟他说话,他听懂了眼睛能眨几下回应,

有时候还会流泪,这让我们看到希望。”

让刘长联感到欣慰的,还有政府和村里给他们一家的帮助。“市、区司法

局和法援律师戴广晨帮我儿子申请了国家司法救助专项资金,村里也帮我们解

决了低保问题。”

“我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付出,只要我们两公婆还活着一天,就要照

顾他。”刘长联不敢想以后,他只想守着儿子,陪伴儿子,慢慢走完余生,希

望儿子能慢慢好转生活能自理,这也是对他和妻子最大的回报。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寒来暑往十几载,他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植物人儿子,平凡而伟

大。他书写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里动人的诗篇。

第290页

孝老爱亲篇

281

贝宝娣

 人物小传

贝宝娣,1979年生,家住广州

市白云区汇侨南社区汇侨路45号。

她有一个弟弟叫贝伟溪,贝伟溪智

力残疾一级,患有严重的糖尿病。

贝伟溪从小到大,都是她负责照

顾。对弟弟,贝宝娣尽心照顾,无

微不至,让他感受到家庭的爱和

温暖。

 主要事迹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生活自理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然而,对于一

个智障残疾人来讲,即使掌握一项简单的生活自理动作,也是困难重重。多年

来,贝宝娣扮演着“爱心妈妈”的角色,负责照顾贝伟溪的日常生活。

照顾一个智障残疾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他们安全意识差,不知道开

水会烫人,火会灼伤人,没有躲避意识;不会穿衣服、脱衣服;不会刷牙、洗

脚,会把漱口水吞下;尿床、拉裤子也很常见。贝宝娣手把手地教授、护理贝

伟溪。贝伟溪洗脚时常常不知道先脱袜子,直接把脚放入水盆,贝宝娣每次都

第291页

282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要帮他纠正,为他做正确的示范。

每天早晨和晚上是贝宝娣最忙的时候,因为这是照顾自己的孩子、弟弟起

床和入睡的时候。弟弟不会穿衣服,需要贝宝娣手把手地教。还要做早餐和晚

餐,即使在冬天,完事后贝宝娣也常累出一身汗。

2016年8月,贝宝娣的弟弟因糖尿病性酮症中毒,神志不清入院治疗。贝

宝娣每天都守在弟弟身边,帮弟弟接屎接尿,翻身擦身、按摩、洗脸、洗脚,

喂水喂饭。有时候弟弟喉咙里有痰,贝宝娣还要拿棉签把痰沾出来。因为弟弟

神志不清,白天黑夜胡闹不止,贝宝娣白天晚上都不能合眼。除了照顾弟弟室

内的起居之外,贝宝娣还时常顶着酷热帮他端吃的,拿换洗的衣服,忙得不分

昼夜,不分晴雨。

贝宝娣尊老孝亲的事迹感动着她的亲人、邻里,她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

道德模范。

(广州市白云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从懂事开始,她挑起了照料弟弟的重任,不管环境怎么变,她都不曾彷

徨,二十余载的关爱,给智力残疾的弟弟带去光。她以好姐姐的言行,唱响淳

朴善良的挚爱真情;她持之以恒的平凡,书写了孝老爱亲的美妙诗句。

第292页

孝老爱亲篇

283

郑少芳

 人物小传

郑少芳,1954年生,广州市从

化区街口街西宁社区居民。她多年

如一日,不离不弃,坚持照顾身患

重症肌无力的丈夫。在郑少芳的精

心照料下,其丈夫由生活无法自理

到生活渐渐能够自理。郑少芳用人

间大爱温暖丈夫,其事迹在当地传

为佳话,她也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

典范。

 主要事迹

她是广州市从化区联星小学的教师,她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原本她生活

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丈夫的一场大病使她长期处于艰难的境地。但

是,在困难面前,她没有屈服,而是不断坚持,守护着心中的家。她,就是郑

少芳。

自从2003年丈夫得病后,郑少芳一边为丈夫四处求医,一边精心照料丈

夫。医院为郑少芬丈夫做了开胸插管手术,丈夫住院期间,她守护在丈夫身

第293页

284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边,为丈夫测体温、量血压,观察病情。她每天精心服侍,为丈夫擦洗身体、

梳头洗脸、按摩搓脚、喂粥饭、端屎接尿,每晚只睡2~3小时。

在郑少芳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子也想方设法减轻母亲的负担,高中毕业

后在广州找了一份工作。郑少芳丈夫几次住院的费用儿子也分担了不少。

2009年正常退休之后,郑少芳照料丈夫更加细心用心。她为丈夫购置了特

制的床铺和气垫,以及吸痰器等护理用品。丈夫进食全凭通过插入胃里的管子

注入,呼吸靠切开的气管,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丈夫。在她的精心照料下,

丈夫恢复得也很好,生活已渐渐能自理。丈夫说:“除了父母给了我第一次

生命,妻子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能活到今天确实很不容易,是心爱的妻

子多年无微不至照顾的结果,是妻子的爱心与实际行动让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

勇气和信心,我这辈子欠她的太多,这份情,我下辈子一定要还上,如果有来

世,不论她贫富美丑,我都愿意与她长相厮守……”

郑少芳不离不弃精心照料患病丈夫的事迹传开后,有人问她:“是什么让

你坚持下来的?就没有想过重新组建一个家庭吗?”她说:“这么多年的夫

妻,感情很深,根本就舍不得不管。作为一个女人,就要尽到一个女人的责

任,现在只想着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他医好,让儿子有个爸,让这个家保持完

整。”话很朴实,多年来,她就是这样做的。

这就是郑少芳心中蕴藏着的责任、家庭与爱。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苦难中蕴含着坚贞,坎坷中酝酿着深情。郑少芳不离不弃精心照料患病丈

夫的事迹,诠释了什么叫孝老爱亲。爱是付出,爱是给予,爱是尽心尽力。郑

少芳用真心,注解了爱的博大、爱的真谛。

第294页

孝老爱亲篇

285

黄汝均

 人物小传

黄汝均,1937年生,广州市从

化区街口街建云西社区居民。他没

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多年

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妻子,用

强而有力的臂弯守护着她,用行动

诠释了夫妻之间永恒的爱。

 主要事迹

黄汝均和他的妻子李彩联一起生活了60多年,夫妻俩育有两儿一女,携手

风雨同行,相互扶持,家人和睦相处,过着平凡幸福的日子。

然而,本应安享晚年的李彩联因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变成了残疾人。

2000年的一天,黄汝均踩着自行车到市场的时候,突然一辆摩托车飞快地行驶

过来,由于来不及回避,黄汝均马上被撞倒在地上,昏迷了过去。黄汝均的朋

友打电话给李彩联,告诉她丈夫发生车祸进医院了,患有高血压的李彩联听到

消息后跌倒。黄汝均出院第一件事就是赶到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看望妻子,

见面时李彩联右手右脚已经瘫痪,也不能说话了。

脱离危险期的李彩联转到广州中山附属医院进行治疗,在住院期间,黄汝

第295页

286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均日日夜夜地看守,孩子们白天就算再忙也抽时间坐车来探望老人,并买来学

习发音的字帖和画报,教李彩联发音说话,黄汝均给妻子喂饭,为她按摩,陪

她聊天,妻子因为不能活动而且年纪大消化功能弱,经常出现便秘,用开塞露

也没有效果,黄汝均也从不嫌弃,用手指帮助她排便。

多年过去了,李彩联的左脚也渐渐地麻木,最后只剩下左手能活动,躺在

床上也不能翻身了。黄汝均晚上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帮妻子翻个身,夏天时拿毛

巾帮她擦汗,然后涂上爽身粉。他每天照顾残疾妻子,但从没有任何埋怨,就

这样度过了多年。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李彩联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很多

人会说她能活到现在非常难得,因为有一些比她年轻且同样瘫痪的老人早就已

经不在人世了。每当提起黄汝均,他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无不夸奖,称他是模

范丈夫。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

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首歌词宛如黄汝均对他妻子的

爱,他用相濡以沫诠释着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第296页

孝老爱亲篇

287

陈树群

 人物小传

陈树群,1957年生,广州市从

化区鳌头镇官庄村务农。从2009年

开始,陈树群一直照顾着因不明病

情导致全身瘫痪的妻子邹美珍。他

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

二字的内涵;用善良与坚守、执着

与坚持传递出人性的真善美。

 主要事迹

陈树群多年前是一名摩的司机,每天早起晚归为家庭奋斗,他们一家人勤

勤恳恳、勤俭节约地过着不富裕但仍算充足的日子。妻子邹美珍在年轻的时候

被重物砸伤过右脚趾,之后右脚开始渐渐没有知觉。2009年,她下半身瘫痪,

生活起居都要依赖丈夫。为了照顾妻子,陈树群拿出积蓄,利用家里10平方米

不到的小屋子开了一间小卖部,贩卖一些生活用品来帮补医药费。妻子下半身

瘫痪后,陈树群一天最平常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各方面无微不至地照料

妻子。在孩子的教育中,陈树群以身作则,在护理妻子之余,他抽出时间辅导

孩子的功课,让他们健康成长。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里的小孩都乖巧懂事、

第297页

288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乐观向上、积极好学,为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

提起陈树群,官庄村的村民们都满口称赞,不仅是因为他不离不弃照顾瘫

痪的妻子,还因为他乐于帮助他人,不计较得失。遇到街坊邻居忘了带钱或带

不够钱的情况,陈树群都会先把商品卖给他们;在接到村民的求助后,陈树群

会让其他村民先帮忙照看下妻子,然后快速跑到需要帮助的村民家中帮忙,一

系列的举动都体现着他为邻里们服务的热心。

(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无怨无悔照顾瘫痪妻子,言行举止感动身边群众,陈树群用实实在在的行

动,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责任男人”的魅力,为传承和塑造良好家风树立了先

进典型。

第298页

孝老爱亲篇

289

梁间生

 人物小传

梁间生,1985年生,广州市番禺区

大石街富丽社区计划生育协管员。多年

来,梁间生上孝敬公公婆婆,下相夫教

子,在邻里之间,是人人夸赞的好媳

妇。她一心一意对待自己的家人、爱护

自己的家人,她说:“老人家为这个家

奉献了大半辈子,现在是我接过担子,

让老人家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主要事迹

1985年8月28日,梁间生出生在番禺区钟村街一个平凡的家庭里,从小在

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中长大。自与丈夫杜建生结婚后,梁间生成了上孝敬公公

婆婆,下相夫教子的好媳妇。

梁间生一心一意对待自己的家人、爱护自己的家人。梁间生的婆婆常说:

“就像自己多了一个女儿一样。”多年的朝夕相处中,梁间生和婆婆从没有红

过脸,她一直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细心做着分内事。在工作之余,梁间生包

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她每天早早起床煮好早餐给一家人吃,喂完小女儿后,

第299页

290

广州 好 人 录 (2018 年卷)

妥当地安排好家里事务就送大儿子去上学。中午下了班,梁间生又趁着午休的

时间,给一家人做上各种好吃的点心,比如椰汁红豆糕、麻辣鸡脚、烧仙草、

牛奶桃胶等,每天变换着花样哄家人开心,让家人每天能吃到新鲜美味的食

物,补充能量。

2013年,公公突然中风住院。这让全家人都陷入了忙碌与焦虑之中,幸好

梁间生并没有乱了阵脚,尽管自身工作比较忙碌,但是她妥善安排工作、打理

家务之余,每天往返医院,除了为公公送饭之外,还会帮公公翻身擦背、洗

脸、洗脚、洗衣服、剪指甲、端屎端尿。医务人员都以为梁间生是这位老伯

的亲生女儿,纷纷感叹老伯有个好女儿,梁间生公公自豪地表示,这是他三儿

媳,不但孝顺有爱心,而且巧手又能干。在梁间生的细心照顾下,公公的身体

恢复得很快,十多天后便可以灵活行动,不久就出院回家了。

梁间生说,多年的婚姻生活,使她进一步理解了“孝顺”的含义。她的言

行影响着儿女,感染着身边人,在社区里营造出浓浓的尊老爱幼的好氛围,成

为邻里间争相学习仿效的好榜样。

(广州市番禺区文明办供稿)

 致敬词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靠的不是武力的征服与野蛮的

掳掠,优秀的文化基因,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密码。

百善孝为先,一个最朴实的真理!你以身心合一的善行,给“平凡铸就伟

大”以最好的注脚;你以讷言敏行的坚守,给“每个人都了不起”以深刻的

释义。

第300页

孝老爱亲篇

291

陈兆现

 人物小传

陈兆现,1944年生,中共党

员。陈兆现的妻子患多种高危慢性

病,长年不能正常行动,生活不能

自理。他十多年如一日,照顾妻子

起居饮食,给她擦身、洗澡、换衣

物等,不言弃、不嫌累。

 主要事迹

陈兆现,家住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洛溪新城吉祥南街,妻子因患多种高危

慢性病,长年不能正常行动,生活不能自理。陈兆现每天照顾妻子起居饮食,

给她擦身、洗澡、换衣物等,常累得满头大汗。

十多年如一日,陈老伯从不言弃,也不嫌累。同时,他也从没有放弃希

望,仍然想尽一切办法给患病的妻子治疗。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他都是

一如既往,毫无怨言地照顾着他残疾的女儿和患病的妻子,平凡而又伟大地坚

持着,不离不弃地守护着这个家。

2015年,陈兆现的妻子最终没能敌过病魔去世了。陈兆现失去了精神寄

托,但生活还要继续,他常常到江边散步,对着江水小声念叨几句,许是说给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