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进士录

发布时间:2024-2-28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泉州进士录

{{`发布时间:2024-2-28`}} | 云展网企业画册制作 宣传册 其他 泉州进士录
249QUAN ZHOU JISHILU泉州蔡道宪后被历届湖南巡抚誉为“忠臣烈士”。李登云(晋江人)李登云,进士第后,授金坛令。时值用兵,财饷倚办,登云加意抚字。县寇窃发,擒斩巨魁,余党悉平。又白冤狱,不受富家之贿。升刑部主事,历员外,致仕归。王垣(一作恒)京(晋江人)王垣京,进士第后,任南城令,终广西按察使。吴之琦(一作奇)(晋江人)吴之琦,进士第后,授青浦令。五载多惠政,户皆颂德。时旱,日暮步行梼雨,酷暑不少休。升礼部仪制司主事,临行攀辕者塞道。黄徽胤(一作孕,一作允)(晋江人)黄徽胤,泉州文山铺人,晋江潘湖籍,万历间礼部尚书黄凤翔孙。联捷进士后,初授积溪(今安徽省内)令,除奸剔蠢,积弊一清。后调桐乡(今浙江省内)令,冰檗自守,谢绝馈遗。邑旧有漕累,设法征收,用一缓二,民输将恐后行取。迁刑部主事。黄徽孕在北京任职时,正是明末农民战争蓬勃发展的时候。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 年),李自成的大顺义军从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开始向北京进军;三月抵达北京西大门——昌平,十九日占领北京城,崇祯自缢于万岁山东边歪脖子槐树上,明亡。宁远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军败退。多尔衮打着“义师为尔... [收起]
[展开]
泉州进士录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51页

249QUAN ZHOU JISHILU泉州

蔡道宪后被历届湖南巡抚誉为“忠臣烈士”。

李登云(晋江人)

李登云,进士第后,授金坛令。时值用兵,财饷倚办,登云加意抚字。

县寇窃发,擒斩巨魁,余党悉平。又白冤狱,不受富家之贿。升刑部主事,

历员外,致仕归。

王垣(一作恒)京(晋江人)

王垣京,进士第后,任南城令,终广西按察使。

吴之琦(一作奇)(晋江人)

吴之琦,进士第后,授青浦令。五载多惠政,户皆颂德。时旱,日暮

步行梼雨,酷暑不少休。升礼部仪制司主事,临行攀辕者塞道。

黄徽胤(一作孕,一作允)(晋江人)

黄徽胤,泉州文山铺人,晋江潘湖籍,万历间礼部尚书黄凤翔孙。

联捷进士后,初授积溪(今安徽省内)令,除奸剔蠢,积弊一清。后

调桐乡(今浙江省内)令,冰檗自守,谢绝馈遗。邑旧有漕累,设法征收,

用一缓二,民输将恐后行取。

迁刑部主事。

黄徽孕在北京任职时,正是明末农民战争蓬勃发展的时候。崇祯十七

年甲申(1644 年),李自成的大顺义军从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开始向北

京进军;三月抵达北京西大门——昌平,十九日占领北京城,崇祯自缢于

万岁山东边歪脖子槐树上,明亡。

宁远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军败退。多尔衮打着“义

师为尔复君父仇”的旗号,并向清军《约法三章》,即“勿杀无辜,勿掠

财物,勿焚庐舍”,进军北京。清军攻占北京后,多尔衮又发表“吏来归,

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的文告,博得明朝官绅好感。

此时在北京的黄徽孕、黄熙孕(明户部主事)兄弟,逃避了甲申之变

(1644 年)后也官复原职,由清廷重新起用。早已降清的泉州南安人洪承

畴(参见《泉州人名录 • 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时,黄熙孕升为

兵部侍郎,负责招抚福建,使清军入闽“无遗镞染刀”。

顺治元年甲申(1644 年),黄徽孕擢监察御史,出抚山西,负责追歼

第252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50

泉州地情系列

李自成起义军。《泉州府志》载他“开国之初,实嘉赖焉,按顺天综理烦刷,

苏息雕敝”。秩满,迁太仆寺卿。

父瀚中病逝,黄徽孕回泉州守制三年。服除,补原官。后晋兵部左侍郎。

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 年)典试武闱。深念中枢为天下兵马,居中调

度稽核兵饷,条陈过于切直,忌者论奏他抗疏。顺治帝是其奏,斥论者之诬。

同年,以病乞休,后卒于家。

府邸与与后来任湖广按察使丁炜的府邸东西并列,在泉州城内花巷,

称太仆埕。太仆埕坐南朝北,占地约三亩,为三进三开间砖木石结构,一

进的大门刻有“太仆”二字的石匾额。后来门衰祚薄,民国期间凋零破损,

任其坍塌。解放后,府第先后被征用,大埕已在现市政府的大门内,建筑

物荡然无存。

林期昌(本名长昌)(晋江人)

黄润中(晋江人)

龚天池(晋江人)

林有本(晋江人)

张圣听(惠安人)

董飏先(惠安人)

董飏先(1591—1656 年),晋江县永宁乡沙堤(今属石狮市)人,后

移居今石狮市永宁镇永宁居委会后山。郑成功的元配董酋姑之父。

早年家境贫困,崇祯六年(1633 年)乡试四十二名,崇祯十年(1637 年)

会试二百二十一名,殿试二甲二十名。初选江南泰州知州,忤权贵,再调

通州。丁艰服阕。补广东化州陛刑部员外转礼部郎中,又外调广东按察司

副使分守雷廉海北道。明末避难隐居浯州古坑(金门许坑),鲁王赠以“风

高五柳”匾。

崇祯十三年(1640 年)庚辰科魏藻德榜 15 人

黄锡衮(晋江人)

黄锡衮(1621—1707 年),晋江潘湖人。糊口尚德天伦房。明金湖武

士黄一鲁字国参号滨南曾孙,初祖元处士赠征仕郎天麟黄权之十二世孙。

第253页

251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年七龄能诗,日诵千言,蚤岁母徐以俪受以书,辄念不忘;父黄振宇

授以语,应答如响;就学于郡城南潘湖仁颖书院糊口乡塾。祖父仁颖书院

山长黄魁南。受知于房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少有才名。弱冠

为诸生,治学严谨,俭约厚道,风节高峻,诗翰清美,素有名望。十九龄

与族亲黄志美同中钟垣榜举人;二十龄与本邑霞行张潜夫同中魏藻德榜,

联捷三甲第十五名进士;明末授广西巡抚,后弃官读书于武鸣县起凤山东

峰读书岩,与黄燝作诗相唱和。崖书朝阳鸣凤犹存。世乱归家。清顺治五

年复考选庶吉士授弘文院检讨,八年晋翰林院编修、受命典试江南。转工

部郎中、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九年旋任巡按广西兼理湖南清军盐法,十

年迁浙江道监察御史,丁未升通政使司通政使潘湖叟黄锡衮为都察院左副

都御史,迁湖广右布政使、转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十一年授弘文院内

阁学士。建言撰修太祖太宗圣训被采纳;乙未秋寻丁父忧归故里守制三年

后复原官,辛丑春丁母忧十二月癸未休致回籍,服除召回京师。十三年晋

大理寺寺丞,十六年擢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康熙元年迁通议大夫、兵部右

侍郎,六年例加一级臣晋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致力整饬纲纪澄清吏治;

五月兼理兵部事,考核百官,推行教化;他清慎待已,慈惠逮民。壬子平

抚“三藩”叛乱,率军经略抵御参与叛乱的耿精忠等部,以平寇荣绩有旨

复召入阁寻解兵部务直讲筵官,其它兼官如故。

锡衮居官洁、剔奸氅、抻势指,顾旬日间、大有功德。立朝三十年侃

侃所建白多切时弊;以政望加太子太傅、光禄大夫。锡衮在官在位施惠政

尚清议,气节高雅,澡德浴身,器识老成,还以文武之长才,密助年幼的

圣祖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鳌拜;力赞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议,出师于台。

庚戌以协助圣祖统兵征剿获胜、平定‘三藩’克振军威有功,九年八月遂

赞襄机务协助国朝举贤才振纲目、定国是正人心,劳绩茂著,深受圣祖倚

重。康熙九年十月,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时兼武英殿总裁官,陈凯

永任东阁学士兼武英殿主考官。十年四月一日,转任武英殿大学士管兵部

事;康熙十二年二至七月兼兵部尚书衔;七月六日旋复管兵部事,康熙

二十年十月,锡衮以病请辞假归恳切得旨准以武英殿大学士衔在籍调用。

康熙二十七复原官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一年十月得旨准以大学士衔致

第254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52

泉州地情系列

仕回籍。在朝官居相国,然克笃臣谊,才猷练达;位至极品,生活却很俭朴,

所得俸禄,常用之接济族人及寒贫之士,平生也不接受馈赠,勤于职守,

为人端重。平素有德于郐,民之疾苦当如救焚,拯溺不迟疑,乡里谁家有

冤诸大事均力为所司;有司虑国用之余必奉民,故里乡宾则感念其助民之

恩。锡衮在官清介、文武兼备,品行端庄,临事果决、见解独树。他生前

与田洋普角孙公孕骐、孕骥相善结为儿女姻亲,与明衮、昙衮二弟情均手足,

谊同师友,孝敬上辈,继先圣之业,教养并举,故儒风毓秀无负于邹鲁之

乡。为官于廷,不忘布衣,以言行一致,服官长达三十年之久。钦赐御匾“卿

相扬祖武”,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丁亥五月二十日卒于家,时年八十有七。

事闻,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钦赐祭葬谥文僖,本里宗属志美公

奉命为之撰铭。墓在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与潘湖黄相府(御赐铜制

器笔筒国砚酒壶茶壶观音香炉等六件珍贵文物)今均尚存;妣柔顺福建总

督姚君启圣之妹启桑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

著有《黄潘湖叟诗集》、《金湖黄卿相纪闻》、《黄大学士文集》、《潘

湖黄中堂炳朱史话》、《一鲁兵法要则》等数十卷藏于家。

蔡肱明(晋江人)

蔡肱明,蚶江莲塘人,明崇祯十三年与晋江潘湖黄锡衮同榜进士,太

仆寺少卿蔡鹏霄从弟,殿试二甲第一名(传胪),任四川威茂道,死节,

谥忠愍。

丁胤甲(晋江人)

丁胤甲(1605—1670 年),晋江岸兜人。进士第后,授淮安府推官,

初入为浙江道御史。其後以御史巡按贵州,逆寇孙可望乘隙入黔,劫胤甲

於酉阳界。执见时,众官皆跪,胤甲独挺然不屈。乃令引出,羁民房中,

晋太仆兼佥都巡抚黔南。致仕焉。

吴韩起(晋江人)

吴韩起,石狮宝盖龟湖人,后移居晋江青阳,进士第后,任礼部主事,

著《易经说》等。

吴 第(晋江人)

吴第(1620—1698 年),晋江人,后迁浙江河前(今湖前)。明代吴

第255页

253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宝秀之子。进士第后,初授翰林检讨,官至浙江温州永嘉知县,世乱归家。

年幼丧父,家贫,从髹漆匠学艺。有一次,吴第在温州市裱画店见画家项

维仁(号果园)所作青绿山水,留恋不能去。遂到松台山麓项家叩门呈画

求教,请拜师,自称已备有 3 年学费。项回答说要 6 年,吴问故,项说:“前

3 年先读诗学字,以清除匠气。”从此,每日除劈柴、挑水、煎茶、磨墨外,

便刻苦自学,或看项氏作画。有年,渐技痒,仿项氏笔意画一幅山水,托

裱画店张贴壁间,自伏于壁后倾听评论,见者或以为神似项氏,有人却说

仅得其皮毛而已。遂再潜心揣摩,再次展出,被认为已得神髓。项氏遂资

助他出游天台、雁荡,以开拓眼界胸襟,笔下渐臻化境,成为项氏入室弟子。

项氏常对人自称平生有三高足,为“三山”,即陈恭号地山,汪秀林号霁山,

而以号次山的吴第为第一。

黄鹤仙(晋江人)

黄鹤仙,进士第后 ,官至监察御史。泉州鲤城江南浦口村人,与黄一龙、

黄榕所、黄岳牧。并称“浦口历史上四进士”。

张鼎淐(晋江人)

张鼎淐,明末清初南安张厝人,进士第后,知翁源县事,官至兵部主事。

时值大清鼎革,於翁源寓宅。淹史经书,明惠通达。后致仕,由南安迁居

台湾青屿,杜门不出,未几卒,著有《张家族史纪闻》。

辜胤奇(晋江人)

辜胤奇(1602—1677年),晋江永和辜厝人。进士第后,选庶常,授检讨,

以父疾假归。丁二艰,服除,遂不仕。家居,以经史自娱。年七十五卒。

所著有《永和纪闻》、《十七史撮要》诸书。

梁玉蕤(晋江人)

梁玉蕤(1607—1672 年),晋江象山人迁官桥岩头。进士第后,授教

谕兼摄罗源。值鼎革,於湖源学署。官至吏部主事,抚州推官。淹博群书,

通大义。后致仕,杜门不出,未几卒,著有《象山存稿》。

张潜夫(晋江人)

张潜夫(1608—1695 年),进士第后,选为庶常,授翰林院检讨。为

父母守孝三年期满后,因明朝已亡,遂不再出仕,隐居以经史自娱,与禅

第256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54

泉州地情系列

僧交游。

杨 杰(晋江人)

胡丹诏(南安人)

胡丹诏(1615—1694 年),进士,旷达冲夷,安详有度,焚香披卷,

陶然自得 , 祀事惟谨,郡邑廉其行谊,官至博罗知县。

洪垣星(南安人)

洪垣星(1612—1695 年),南安武荣铺(丰州)人。联捷进士后,授

长寿令。擢兵部主事。著有《四书绎注》、《易经绎注》、《诗经绎注》、

《铸错编》、《井园诗集》。

卢若腾(金门人)

卢若腾(1598—1664 年),同安县金门贤厝人。1598 年(明神宗万

历廿八年)出生,进士第后,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

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驻宁波,兴利除弊,遣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

1645年,南明隆武立,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驻温州,巡抚浙东温、处、宁、

台四州;后加兵部尚书。六月,清军攻城,他力战负伤,退往福州。后归

居金门、厦门两地,勤于著述。郑成功至厦门,礼于上宾。他支持郑成功

收复台湾并于 1664 年赴台投郑,至澎湖突然病重而卒。著有《留庵文集》、

《方舆互考》、《岛噫诗》、《与耕堂随笔》、《岛居随录》等。

卢若腾故宅及墓园皆在金门金城镇的贤厝里,故宅就在大马路旁,大

门额上写着“卢若腾故宅”。从故居旁走过羊肠小巷,穿过聚落,约一百

公尺有一片空地,古墓就盖在小坡地。如今卢若腾故宅及墓园已被列为三

级古迹。

永历十八年 2月,郑经退守台湾,便与明室绅耆随行,因病而寓居澎湖,

不幸于当年 3 月 19 日病逝,葬于澎湖太武山南麓,清康熙时,迁葬回金

门故乡贤厝。为人秉性忠贞,仁慈爱民,深得百姓爱戴,遂有“卢菩萨”

之称。卢氏在贤厝可说是大姓氏,如今子孙已传第十四代,现在还居住在

卢氏故宅。卢氏故宅正屋为马背式,属于一落四榉头格局之金门传统建筑。

故宅又称“留庵故居”。

张 朝(金门人)

第257页

255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崇祯十五年(1642 年)壬午科赐特用出身 10 人

黄继冕(晋江人)

黄继冕,明代同安县人。祖籍晋江,天启初年,以贡生身份被举荐朝廷,

因考试成绩突出,特赐进士,授北胜州知州。他精通易学,曾从师林希元、

陈紫峰等名流,著有《易经注解》六卷。事迹被收录于(民国)《同安县志》。

史赞圣(晋江人)

史赞圣,晋江安平史厝人。

家贫无力攻书,为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炊事,亦工亦学,

后成为“鲁东十八士”之一。

崇祯十五年(1642 年)特科进士,授行人(宗人府御厨 ),迁户部主事,

擢吏科右给事中。立朝侃侃有古直臣风。复修朱子书院。

生平孝友,贫不自赡者咸衣食之,贷者无少吝。晚年食贫自怡,著书

课子而外无他涉焉。

陈兆珂(晋江人)

杨垂云(晋江人)

史(榜姓吴)延亮(晋江人)

陈猷奋(晋江人)

陈仕奎(晋江人)

林转亨(南安人)

王锡恩(惠安人)

黄文录(惠安人)

崇祯十六年(1643 年)癸未科杨廷鉴榜 16 人

何九云(晋江人)

何九云(?—?),晋江县人。

何九云父何乔远,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工部侍郎。进士第后 ,选庶吉士,

授翰林院编修。不及数日,李自成攻破京师,崇祯帝自尽。何九云本欲以

死自誓。侍者以其父尚未营葬为由劝解他道:“司空未葬,子道犹亏。”

第258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56

泉州地情系列

何九云于是勉强南归葬父,然后闭门不出,并为其轩书写匾额“东湖闲史”。

不久卒。著有《荷墅存稿》。清道光《晋江县志》有传。

郭承汾(晋江人)

郭承汾(?—1649 年),明朝末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崇祯

十五年(1642 年),郭承汾中式举人。次年联捷癸未科进士。授淮安府推

官。涖任仅八个月,即以才能徵召为浙江道监察御史。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朝灭亡。郭

承汾随唐王朱聿键逃往福建。唐王即位,改元隆武,郭承汾仍任御史,巡

按贵州。

次年春,张献忠部由四川攻贵州,过承汾会同定畨侯皮熊、总制范爌,

尽力剿抚、经营。不久,清兵入闽,隆武帝被俘。郭承汾在贵州等候消息,

皮熊、范爌请其留任。於是得命,晋太仆寺卿,兼佥都御史,巡抚黔南。

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 年)十一月,张献忠馀部孙可望派兵劫

持郭承汾及皮熊至酉阳境内,欲劝其投降。郭承汾毫无惧色,怒斥孙可望“以

朱温之事,行莽、操之奸”。孙可望大怒,将其拘谨於民宅。郭承汾绝食

十几日而死。移尸东郊,多日无人敢于收殓。经历月馀,颜色如旧。有总

兵徐尽忠一直对郭承汾友善,暗地令家僮在夜间将承汾埋葬,并悉心标记。

清康熙九年(1671 年),陈宝钥分藩贵州,寻访郭承汾遗迹,方找到

徐尽忠子及家童,收集承汾骸骨,迁回家乡安葬。郭承汾家贫无子,族人

以其侄郭绍徽过继为嗣。

苏国瓓(晋江人)

苏国瓓(1620—1693 年),苏梦仪第三子,晋江陈埭苏厝人,迁晋江

安平梧山。

就学于晋江龙湖鲁东陈鹄“文辉书堂”门下,是“鲁东十八士”之一。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 年)进士。选庶常,授编修,未浃旬而甲申变

作(崇祯十七年,1644 年),明亡。入清,为山东道监察御史。

何运亮(晋江人)

何运亮,晋江大埔何厝人,何乔迁之孙。进士第后,授广东海康县知县。

所著有《草间集》、《咏史》、《癸甲草》。

第259页

257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张元琳(晋江人)

杨明琅(晋江人)

许(榜姓翁)吉燝(一作璟)(晋江人)

黄道 (一作 ,一作昶,一作永)(晋江人)

黄土 (一作土钺,一作士戟)(晋江人,一作南安人)

杨于先(未殿试,晋江人)

王龙贲(南安人)

郭符甲(南安人)

郭符甲(1605—1648 年),郭符甲少年博学,年方弱冠即中举人,然

而此后六次会试落第,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 年)方考中明朝末科进士。

次年,明朝灭亡,郭符甲担任南明弘光朝礼科给事中,不久托病回乡。清

军入福建后,郭符甲举兵抗清,响应郑成功,兵败殉国。清乾隆年间追谥

节愍。

郭符甲精通《易经》,著作有《虎听草》、《墨诀》、《易诀》、《大

小题笔要八法》传世。

郭符甲生于母家谢氏山庄灵鹫山之下。原居晋江县龙湖后溪,后迁南

安县水头,故偶有文献以其为南安人。他自幼聪颖,过目成诵,演习天文、

地理、星数、医卜、律剑、琴棋、画篆、书刻、骑射各科目,均深谙于心。

虽仅垂髫之年,即已通贯经史,尤其精于《易经》。

天启四年(1624 年)甲子科乡试,郭符甲经校试分闱的兴化府推官祁

彪佳取中,成为举人。

天启五年(1625 年),郭符甲上京参加乙丑科会试落第,返回家乡,

在郭惟贤祠读书以自勉。崇祯元年,再应戊辰科会试落第后,以教授为生,

游历漳州、潮州、平和、饶平以及山东、苏北等地,从不依附高官,或与

学生讲论,或以诗酒娱情,或游历山水,或探访名胜。郭符甲以白身辗转

各地二十余年,前后六次会试不中。

崇祯十六年(1643 年),郭符甲年已三十九岁,前往京师参加癸未科

会试。殿试后,郭符甲名列二甲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随即请假归里。

不久,吴三桂引清军攻入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定鼎北京,并一路南

第260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58

泉州地情系列

下。明臣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郭符甲被任命为户部四川司主事,

并兼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核查军饷、兵力。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

年),清军攻破南京,郭符甲正在姑苏监督军饷,各州县筹集送来的银钱

达十三万余两。有吏员劝其将钱归为私用,并分给手下,以避战乱。郭符

甲表明自己生来“不染私尘”,命令将军饷发还处。同年,前往广东主持

考试,发掘人才有方。升任礼科右给事中,三个月之内,上奏疏三十余章。

眼见南明朝廷官员互相倾轧,自忖不为所容,于是称病归乡。

次年(弘光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 年),弘光政权灭亡。六月,唐

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清

军进入福建,势如破竹,先后占领福州、泉州。郭符甲逃往建宁山中,谋

求反击。隆武三年(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1647 年)八月二十二日,抗

清名将郑成功与郑鸿逵在泉州近郊桃花山会师,准备合兵围攻泉州。郭符

甲在泉州府属邑,联合反清缙绅,举事响应。惠安、安溪、永春、德化、

大田、尤溪各地乡勇云集,将郭符甲迎至永春,推举为帅,分部五镇,分

别以林忠、颜昌儒、郑英达、李锡燕、周天麟统辖,收复永春、德化两县。

同年九月,反清军未能攻克泉州,清廷援军到来,郑成功、郑鸿逵分别退

回安平、金门,郭符甲则率众防守永春等县。

隆武四年(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1648 年),清福建右路总兵马得

功攻打永春,郭符甲率兵顽强抗击,最终不敌,兵败殉国。《续明纪事本末》

记载,郭符甲亲身督战,遍体鳞伤,仍然战斗不止,直到敌人砍断其头,

方才倒地。乾隆《泉州府志》称,清军进入泉州后,明将郑英达、颜昌儒

防守东关太平镇,见大势已去,密谋降清,引兵由永城直逼上场堡。郭符

甲率兵迎战,多处负伤,退入堡内,绝食不死,于是面对南方朝廷方向跪拜,

从容自缢。驻军附近的马得功将郭符甲寻获并救下,见其尚未气绝,便再

三劝降。郭符甲怒目道:“欲杀、欲割由汝,尽忠、尽节在吾!”马德功

见其决心已定,便命手下在门上将其斩首。道光《晋江县志》则称郭符甲

兵败后,冠带南拜,从容自缢殉国。传闻其遗体多日不腐。马德功命人准

备棺衾,以礼将其安葬。一说为乡人所葬。关于埋葬地点,则有山中说及

海岛说等。

第261页

259QUAN ZHOU JISHILU泉州

郭符甲殉国后,南明永历帝追赠其兵部尚书,建祠旌表,并入列学宫,

春秋祭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赐谥节愍。

郭符甲着有《墨诀》、《易诀》、《大小题笔要八法》传世,有诗《题

寓园松径》。

沈佺期(南安人,一作同安人,一作晋江人)

沈佺期,明末南安市水头后园村人。

陈履贞(南安人)

陈履贞,字乔岳,进士第后,授行人司。壮岁常逰武夷,见考亭(朱熹)

祠宇倾圮,即捐倡修葺。在安平,复新朱子书院,朝夕礼之。惟谨生平孝友,

凡期功之贫不自赡者,悉衣食之。《同谱》称:“贷无吝色,亦无德色。”

晚节食贫自适,著书课子而外,无他与焉。

何家驹(惠安人)

何家驹,明末清初惠安人。崇祯间进士,历任温州府推官、常州府推官,

召为御史未就,明亡后归隐。

李光龙(安溪人)

李光龙,明末清初安溪县感化里人(今湖头镇),李鸣阳(号瑞峰)

之孙 。崇祯十五年壬午(1624 年)乡荐,进士第后,见事不可为, 不廷

试,授翰林院检讨,即归湖中,授教以终。

隆武二年(1646 年)1 人

李盛龙(钦赐进士,晋江人)

第262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60

泉州地情系列

清 朝

顺治三年(1646 年)丙戌科傅以渐榜 1 人

黄志遴(晋江人)

黄志遴,黄熙孕之子。清初泉州第一翰林、湖广左布政使。生于天启

辛酉年(1621),卒于康熙辛亥年(1731),年五十。

甲申(崇祯 17、顺治元年)间,南北道梗,志遴以父在京,间关入侍。

顺治乙酉(1645)隽京闱,丙戌(1646)第进士,清闽人通籍自志遴始,

始称“清初泉州第一翰林”。选庶吉士,授国史院编修。戊子(1648),

主试北闱,熊伯龙、张永祺、戴王纶三科榜眼皆出其门。庚寅(1650),

奉使过里,还迁侍讲,转侍读,升宏文院侍讲学士,与修太祖、太宗两朝

实录,升秘书院侍读学士,晋少詹事,出为湖广左布政。劝民农桑,以为

守令倡。时经略洪承畴驻楚,督征滇黔,志遴挽运转输,咄嗟立办。海寇

犯江宁,楚中震动,武昌戒严,逃出城者日千万计,呵止之不能禁,谋闭

城门。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丁内艰归。会部使亲查各省衿士宿逋,

疏名入告。志遴力劝同郡急输,且出千余金代补缺额。故他处多被累,而

泉士独免。服除,至江宁迎父归里,为构霞坞别墅居之。与黄东崖相国有

往,题东岳山石坊,曰万山第一大行书。推补云南,改贵州,未行而卒。

年五十,门人熊伯龙为铭其墓。

顺治六年(1649 年)己丑科刘子壮榜 9 人

何承都(晋江人)

何承都,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 年)明代最末一科乡试解元,顺治六

年己丑(1649 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巡按陕西。

柯赓昌(晋江人)

柯赓昌,进士第后,授潜江令。时湖南未靖,大兵过潜,调度有方,

毫不扰民。汉水为患,躬率修堤,民赖以安。擢礼部主事,告归。癸酉(康

第263页

261QUAN ZHOU JISHILU泉州

熙卅二年,1693 年)典试河南(河南乡试副主考),所取解元冉觐祖为理

学名儒,人服其识。卒于官。

黄日祚(晋江人)

杨旬瑛(晋江人)

李世耀(晋江人)

黄中通(晋江人)

黄灏(榜名颢)中(晋江人)

林忠顺(晋江人)

林嗣环(安溪人)

林嗣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

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

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年壬午科中举人,

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 年)已丑科登进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

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顺治十三年,被二藩诬告落职。被捕之时,民众悲声载道。顺治十七

年(1660 年),嗣环下刑部狱西曹就计无果。待康熙初政(1662 年),

复审平冤获释,诏升广西左参政”。嗣环经历磨难,无意仕途,遂客寓杭州,

放舟西湖,寄情山水,唱和名流。后因贫以死,妻子晨夕不继,柩暴未葬。

幸其同年唐梦赍葬于昭庆寺西沙泉石,并搜其著作四册存之。“历四十年,

族侄标光始访得之,改葬于御屏山麓”(今安溪县虎邱镇金榜村玉斗牛眠

山)。

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

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

语文课文,《口技》被收集在《虞初新志》中。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

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

林嗣环不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还是一位刚正不阿、廉洁

奉公、勤政爱民、百姓口碑甚佳的清官名吏。

林嗣环走马上任之际,正处于清朝初期,国家已经统一,经济也得到

了恢复,因此,有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可是,有些地方官员

第264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62

泉州地情系列

却为了个人利益胡作非为,有个外国商人运货到朱崖这个地方,当地军官

因贪图船上的货物,要杀人劫货。林嗣环知道后,坚决予以制止。

林嗣环为官时,采取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措施,例如禁止雇用奴婢,

禁止捉人充军,禁止一人犯罪株连全族等。他还建议军队要自己开荒种地,

减少人民的负担。林嗣环提出的这些措施,深得民众的拥护,也触犯了一

些官员,他们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戴在林嗣环的头上,林嗣环被捉到朝廷

问罪。在上司面前,林嗣环愤怒地控诉了耿尚两个地方势力的罪行。于是,

耿精忠被调到福建,而林嗣环也被革职为民,充军边疆,后遇大赦放归。

从此,林嗣环流落在杭州湖畔。他整天仰天长歌,痛抒自己对时政的

不满。当时一些出名的文人如钱牧斋、吴梅村、朱竹宅等,非常敬重林嗣

环的为人,慕名和他结交。由于心情忧郁,饥寒交迫,林嗣环病死在西湖边。

他没有儿子,死后,他的尸骨几经辗转,最后由他的侄儿带回,葬在故乡

安溪。

顺治九年(1652 年)壬辰科邹忠倚榜 11 人

龚必第(晋江人)

龚必第,祖籍晋江永宁沙堤(今属石狮市),移居晋江南塘(今塘市),

龚云致曾孙;进士第后,任南昌推官。

吴愈圣(晋江人)

杨于先(晋江人)

李 其(一作莫)蔚(晋江人,一作同安人)

吴天阶(晋江人)

王承裘(一作袭)(晋江人)

吴 璞(南安人)

叶献论(南安人)

叶献论,清顺治八年赐进士,任北直保定府满城县知县。

公少笃学淡寡,菅尚书四十三岁入安溪县学随丁父母忧,五十一岁中

辛卯科本省乡试四十八名,王辰会试中式二十四名进士,甲午筮北直棣保

定府满城知县正堂,公政声藉口德意砰砰最有善政。皆县乡先生俱颂祝,

第265页

263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公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废除苛捐什税,为民解忧排难,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每当春耕秋收时巡行阡陌,与农民相慰劳等等事绩,当地士民对公爱戴无

微不至,写下颂词为公政绩褒扬,竖碑宣传。公著玉川诗集 10 卷后辈阅读。

退阮两袖清风,仍居旧屋,重修凌云叶氏族谱。乾隆丙午曾孙:乡进士叶

长源,玄孙乡进士叶士元捐资千数银,在本乡中房起盖进士府第供奉叶献

论,每年设祭典。由于时间已久也,破损失修,倒塌,公元 1940 年,修

葺筹委会负责人:叶祖瑜,成员叶瑞阶、叶燕隐、叶燕实、叶兰芳、叶让彩、

叶凌云,特召开各房房长讨论,重建进士府第供奉神位,今已犹在以作纪念,

今子孙繁衍昌盛,人才辈出诗礼传家。

郭瑄第(南安人)

郭瑄第,登进士后,知河南汜水县事。有《蛰庵集》传世。

黄云蒸(惠安人)

黄云蒸,清惠北鳌塘铺前黄(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为明万历

年间四川合州知州黄文惠的侄儿。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明万历末年至清

康熙六年( 1618—1667 年)之间。

黄云蒸生长于豪门世家,受家庭严格的教育和约束,他不仅学识渊博,

且德行高尚。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乡试(明朝福建最后一次乡试)

中举,距祟祯自缢于北京景山明朝覆亡仅两年时间。此后十年,正是改朝

换代社会动荡年头。时东南沿海由北而南的南明小朝廷一个个如昙花般稍

现即逝。郑成功据守金厦,清军蜂拥入闽,战事如火如荼。此时的黄云蒸

正同家人一道,四处流浪,直至清顺治十二年( 1655 年)。是年,一来

为了避乱(郑成功等抗清义军与清军正展开拉锯战),二来为了实现士子

科考登第的夙愿,黄云蒸上京参加当年的“春闱”(即会试,于春天举行),

一举登邹忠倚榜进士。

进士及第,经过例行的三年见习和吏部铨选候缺后,黄云蒸于顺治

十四年(1657 年)被选任为陕西陇州知州。

黄云蒸到任后,深入了解民情官情,尔后,着手全面整治。一是整顿

捕衙,加强捕盗力量从严缉捕盗贼,惩办首恶,宽严有度,使窃贼迅即减少。

二是严禁官府人员随意抓夫派差,以减轻百姓的劳力负担,即使是公务或

第266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64

泉州地情系列

缉盗需要,也不允许随意骚扰百姓。再是禁止在拓荒中随意圈地,划定田

地供流散人员开垦等等。因此,陇州地面遂出现了安定祥和的气象。黄云

蒸所主政的陇州,因政务通畅,政绩斐然,被公誉为关中各州县“治绩第一”。

为陇州的长治久安计,黄云蒸注重于治本。他进一步招人垦荒,修

筑桥梁,建造城池,使百姓安居乐业。任内,他还主持修纂《陇州志》

一十六卷。

而黄云蒸知州任上,却是恪尽职守,一心为陇州百姓谋利造福。在短

短几年时间里,使陇州经济发展、交通通畅、社会安定,而他自身却是两袖

清风。难怪黄云蒸离任后,陇州百姓“感念其德”,把他入祀于“名宦祠”中。

顺治十七年(1660 年),黄云蒸被荐参加“分闱”考试(各省分场考

试,当时朝廷稽考有政绩官员以备提拔的一种形式)。黄云蒸与吴之瑜、

康体谦等三名汉官,被时人誉为“冰鉴”,意指他们节操高尚,纯洁无瑕,

如同明镜,可辨真伪善恶。试后,升调入京为员外郎(部院司官,从五品衔)。

不久,黄云蒸老母仙逝,照例回籍守制。三年“丁忧”过后,朝廷下

旨擢升他为陕西道台,是时他已身染重病,未及赴任便病逝于家中,卒后

赠奉孝大夫。

史载黄云蒸遗著有《陇州志》一十六卷和《诗骏选刻》一书。

赵献论(安溪人)

顺治十二年(1655 年)乙未科史大成榜 9 人

王命岳(晋江人)

王命岳(1610—1668 年),其著作有《耻躬堂文集》20 卷,又有《周

易杂卦牖中天》、《读诗牖中天》等。

进士第后,改庶吉士。转户科。再上疏论漕弊。康熙初,使广东还,

迁刑科都给事中。时陈豹据南澳,尚为明守,命岳疏请招豹收南澳。寻以

议狱未当,夺官。六年,畿辅旱,诏求直言。命岳家居,以天子方冲龄,

宜览古今,广法戒,撰千秋宝鉴,书垂成,未进,卒。

郭世纯(晋江人)

郭世纯,进士第后,由部郎出为池州知府。

第267页

265QUAN ZHOU JISHILU泉州

龚九震(晋江人)

翁士伟(晋江人)

韩 遴(一作陈韩遴)(晋江人)

陈立礼(晋江人)

洪士铭(南安人)

洪士铭,为明末清初重臣洪承畴与发妻李氏之子,进士第后,授礼部

主事,官至太常寺少卿。

孙胤骥(南安人,一作安溪人)

孙胤骥,南安人。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 年)史大成榜进士,初授刑

部,升江南督学。

卢 易(惠安人)

顺治十五年(1658 年)戊戌科孙承恩榜 8 人

富鸿基(晋江人)

富鸿基(泉人习称富翰林),著名文学家。

进士及第历宦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富鸿基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 年)举人。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 年)

进士,选庶常,习满音,工清书。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 年)御试第一。

授编修,分校礼闱。升侍讲,与修《玉牒》。假归省觐,丁外艰。服阙,

起原官;迁侍读,升侍读学士。

康熙五年丙午(1666 年)典顺天武乡试,纂修《世祖章皇帝实录》;

丁内艰。服除,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日讲官起居注、纂修《太宗文

皇帝实录》总裁。

何(一作柯)芳腾(晋江人)

何芳腾,字德迈。进士第后, 授雷州府推官。广属死囚扳诬诈索无辜,

累累入狱。芳腾翻阅旧牍,彻底清刷,严行饬禁,自是扳诬风息。

罣误,降补宁波府经历,莅任数月丁艰归。

龚龙见(晋江人)

郑长清(一作青)(晋江人)

第268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66

泉州地情系列

史 胤(一作允)庚(晋江人)

魏士兰(晋江人)

许 岩(一作严)光(惠安人)

陈懋芳(惠安人)

顺治十六年(1659 年)己亥科徐元文榜 1 人

伍(榜姓卢)升(晋江人)

顺治十八年(1661 年)辛丑科马世俊榜 7 人

陈常夏(晋江人)

陈常夏(1630—1694 年),晋江金井人。先祖南靖籍,安境清贫,以

授徒为生,清顺治十八年甲辰会试第一人。本姓郜,考授编修,历中允,

进内阁中书,充浙江、惠潮道员、贵州、江南乡试副考官,充史馆纂修官

及殿试读卷官、能文章、熟掌故,所至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阁利弊

之兴革,选给事中,署浙江盐法,康熙五年六月,累官朱脂知县。后以足

疾而归,常同南明遗臣、流民、僧徒等在一起,抚济迁界中饥荒失所的百姓,

晚年声望益高,学者尊为“铁山先生”。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十一月

卒于家。

王庭龙(晋江人)

龚锡瑗(晋江人)

蔡时光(晋江人)

詹允捷(晋江人)

张 焞(惠安人)

李道泰(德化人)

李道泰(1617—1683 年),德化县沙堤(今浔中苏坂里)人。他品性

高尚,学识渊博,是清初古瓷都德化名进士,封建时代百姓的好官。生于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农历九月廿五日。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

精通经史,才思敏捷,善古诗文。清顺治八年(1651 年)辛卯科乡试中举

人,十八年(1661 年)辛丑科会试登进士第。

第269页

267QUAN ZHOU JISHILU泉州

李道泰中进士后,初任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知县。他上任后,

“奖孝行,振寒素,革陋规”。在贯彻推行政令时,重视正面教育开导,

表彰好人好事,对违犯者“蒲鞭示儆”,故风正民淳。康熙十二年(1673年),

“三藩之乱”起,翌年建昌县境内“山寇”啸聚,胁迫民众依附,围攻县

城甚急,道泰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率众抵御,保全城池。建昌地处水陆

要冲,时军务、政事船泊车马往来频繁,应接任务殊重,道泰备极劳瘁。

后以功升南康府(治所设星子县)同知。他为官清正,未与权势同流,“冷

署冰厅,家人团笑如寒士”。曾辟地结茅于紫霄峰,颜曰“白厓”,寓以“廉

白清正”。道泰偶尔公余间隙休闲于此,览林泉洞壑之胜,寄情山水,宁

静致远,潜读诗书,寻找自我思想、生活情致。时论比拟之为“白李草堂”。

由此可以窥见其品性之高洁,学识之深邃。

未几,李道泰以政绩、德行升任云南开化府知府。开化地处西南边陲,

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开拓时间较迟,经济、文化较为落后。他上任后,

勤政爱民,极力为当地人民办实事,发展生产、文化、交通事业,废除官

场不合理供应陋规,带头捐俸修桥铺路;经常轻装简出,深入察访民间疾苦,

减轻赋税劳役,荒年开仓赈灾,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尤其重视民族政策,

公正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使境内各民族和睦相处;为少数民族

创办义学,提高少数民族同胞文化科学素质。当时开化境内戍地兵营风纪

废弛,很多士卒常到湖南掳掠孩童至当地变卖,致骨肉离散。道泰访知这

一骇人惨况,深为怜悯与同情,组织调查造册向上申报放归,并按路程发

给回乡盘费。同时整饬风纪,教育、惩处掠卖者。被掠卖者及其亲属,对

李道泰为官严正廉明,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感激涕零,无限崇敬,久久

未予忘怀,长期祈祷遥祝以示殷念。

清康熙廿二年(1683 年)农历八月廿四日,李道泰卒于任上,百姓无

不痛惜。他博学多才,生前著有《缨溪文集》;又集古 18 卷,名《箨书》;

诗有《响草》、《剩园四草》、《滇行草》与《南州耳鸣集》,惜大都散失。

《福建通志》和旧邑志收录存目有《缨溪文集》和《滇行草》、《九仙杂咏》、

《中秋登石牛》等。《咏石牛》、《岱仙瀑布》、《虎贲岩》等诗 10 余首,

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

第270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68

泉州地情系列

康熙三年(1664 年)甲辰科严我斯榜 3 人

洪承龙(晋江人)

进士第后,授浦江令。访革龙江关落地税陋规之病商者,及里役杂徭

之病民者。遭凶岁,煮粥赈救,多所全活。

迁桂阳州牧,擢户部员外,迁工部郎中。洁己奉职。寻出为肃州参议。

年七十请疾归,数年复以河工召,卒于乐城。

林象祖(晋江人)

吴黄龙(南安人,与同科洪承龙一作晋江人)

康熙六年(1667 年)丁未科缪彤榜 4 人

蔡泰升(晋江人)

蔡泰升,石狮蚶江莲塘人,蔡鹏霄孙,清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进士。

著《蔡泰升诗文集》。

唐文黼(晋江人)

苏尧松(南安人)

陈睿思(金门人)

陈睿思,清代同安县人。中进士后,被授为中书舍人。返乡守孝期间,

倡议修筑轮山朱子讲堂;进言官府,减轻百姓负担。改官为行人修同安会馆,

后又晋升为户部主事。积劳成疾,以 70 岁高龄在任上去世。在同安县田

洋村筑有澹园。著有《可园诗文集》。

康熙九年(1670 年)庚戌科蔡启傅榜 5 人

郭天锦(晋江人)

郭天锦,晋江南乡钞岱人。康熙九年庚戍科(1670 年)进士。

康熙十八年(1679 年),授河南商水县令。友人劝阻,谓商水地处荒

僻,十年九灾,自古难治,不如另寻好去处。郭天锦云:士子志在盘根错

节中做事。立志造福商水一方。

任上,郭天锦问苦革弊,减轻百姓负担。商水县近颖水,常因河岸决

第271页

269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口成灾,郭天锦率百姓筑堤防范。商水少有读书人,郭天锦创立义学,延

请名师,鼓励商水子弟读书,并经常亲临讲习,详改文章。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商水逢严重旱灾和蝗灾,五谷失收,郭天锦及时向上申报施

行赈济,活民无数。几年治理,商水荒地开垦,户口人丁增多,士农工商

安居乐业。同时,郭天锦办案明察刚正,不惧旗人权势,惩恶举善。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正当河南抚军以“吏治勤敏”向朝廷举荐,

郭天锦却因劳死于商水任上,年 58 岁。郭天锦任知县七年,两袖清风,

妻子携骸棺回乡,无力安葬,停柩多年。

郭天锦在商水任上时,对商水贫苦秀才张伯行十分赏识。张岳家厌穷

悔婚,郭天锦出资居间调停,使张得以成婚。后张伯行于康熙二十年在郭

主持乡试时中举,四年后又中进士,后不断升迁,历授江南、山东等处按

察使、礼部尚书等。康熙四十六年(1707 年),张伯行放任福建巡抚,郭

天锦之子上访,张伯行才知恩师死了 22 年还没安葬,便择地于惠安县龙

盘铺大石盘暗乌坑为其营葬,并亲自撰写墓志铭,表彰郭天锦的政绩。

乾隆年间,泉州重修贤良祠于府学礼东殿,郭天锦得以列名于泉郡乡

贤,享祀祠中。

李为观(晋江人)

吴 曾(一作增)芳(南安人)

李光地(安溪人)

李光地(1642—1718 年),安溪湖头人,1642 年出生于安溪县祥华

乡祥华村。中进士后,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为官

期间,政绩显著,贡献巨大,康熙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诗

所》八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

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杂记》二卷、《古乐经传》五卷、《阴符经注》

一卷、《参同契章句》一卷、《注解正蒙》二卷、《朱子礼纂》五卷、《榕

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

李光地一生,辅弼帝业,清勤谨慎,始终如一,其光辉业绩,不胜枚举。

“三藩之乱”发生后,国家处于分裂的严重关头,李光地派人冒险上京,

第272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70

泉州地情系列

进献蜡丸密疏,献策平定耿精忠在福建的叛乱。他以全家生命力荐施琅专

征平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李光地为政席仁,他义设常平仓,荒年赈济饥民;呈请朝廷减免赋税,

废除自秦以来的“十家连坐法”和“凌迟”、“灭族”等酷刑,拯救了因《南

山集》案被株连入狱的文学家方苞。江南知府陈鹏是一位清官,康熙帝南

巡时,江南总督阿山乘机向陈鹏要求供奉、馈赠,增收百姓地丁银,以讨

好皇上。陈鹏不理,被阿山罢官投狱,以“大不敬”罪拟判死刑。李光地

为陈奏辩伸冤,陈鹏获得康熙帝赦免,被召入武英殿编书。康熙帝与李光

地“情虽君臣,义同朋友”。李光地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均在康熙帝执

政时期。其死后被谥“文贞”,加赠太子太傅。并位列清初名宦,诚非过誉。

宋祖墀(永春人)

康熙十二年(1673 年)癸丑科韩菼榜 3 人

黄志焕(一作涣)(晋江人)

黄志焕,泉州文山铺人,黄凤翔曾孙,黄帙孕子。

联捷进士。综览群经,尤工书法,初年于潘湖家居,独操选政,所选

唐宋文、韩诗、历科墨,皆足觉牖迷。丁外艰,服除补内阁撰文中书舍人,

诏制诰敕多出其手。下直就邸,难祁寒丙,夜未尝不手一编,推昇典籍。

以疾假归,不复出,年六十二卒。所著有《留耕堂文集》、《得间堂诗草》

子道泰。

丁(一作倪)松(晋江人)

林 模(德化人)

林模(1646—1691 年),清顺治三年十月十四日(1646 年 11 月 20 日)

出生于德化县桂阳乡。康熙五年(1666 年)中举人;中进士后,官普宁县

知县。性聪慧,工书,尤精绘事。

林模登第后回乡,值靖南王耿精忠据闽反清,郑经派兵驻德化,林模

集乡族修筑桂阳太平寨堡,据险固守。

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冬,林模进京选授湖广兴宁县(今湖南省资

兴县)知县。他体恤民间疾苦,任内极力减轻民负,农业生产得以发展。

第273页

271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同时,“课士以文”,“训才以义”,因此,深得吏民爱戴。任职不到一年,

以丁忧归,“士民勒石讴思”。

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春,补广东省普宁县知县。该县地广,人多

贫困,上任便革除接任时酬酢的糜费。当地富豪凌弱欺寡,结党营私。林

模不徇私情,严惩邪恶,使小民之受抑略伸,致力于兴利革弊。二十九年

(1690 年)乡试,受聘为房考官,校阅试卷,各方咸庆得人。康熙三十年

十月二十二日(1691 年 12 月 11 日)因劳累致病,卒于官,年 46。

林模工书法,尤精画事,片鳞寸羽,人悉珍之。其作品仅存祝寿图一

幅(林模为外祖母祝寿所作,现为赤水乡东里村收藏),画中山水、花卉、

人物等图样,画工精细,浓淡分明,典雅古朴,富有诗情。其著作有《四

书讲章》、《诗书易解义》。

康熙十五年(1676 年)丙辰科彭定求榜 1 人

骆 俨(惠安人)

康熙十八年(1679 年)己未科归允肃榜 1 人

庄 延(一作廷)裕(晋江人)

庄延裕,晋江青阳人。进士第后,选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廿一年壬戌

(1682 年)假归,假满赴京时卒于道,年五十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壬戌科蔡升元榜 3 人

曾 炳(晋江人)

蔡致远(晋江人)

林可樑(一作梁)(惠安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乙丑科陆肯堂榜 1 人

陈迁鹤(安溪人)

陈迁鹤(1639—1714 年),进士第后,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至左春

坊左庶子,入值南书房。通经学,不墨守成说。认为太极为生成之理,在

第274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72

泉州地情系列

阴阳动静之中。治《易》采诸说而折衷于程朱,以卦意推爻辞。著有《易说》、

《尚书私记》、《毛诗国风绎》、《春秋纪疑》等。

康熙三十年(1691 年)辛未科戴有祺榜 3 人

林洪烈(晋江人)

何龙文(晋江人)

刘作梅(惠安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甲戌科胡任舆榜 3 人

林可煜(一作煋,一作南安人,一作安溪人)(晋江人)

黄觐光(晋江人)

黄彦标(惠安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 年)庚辰科汪绎榜 5 人

蔡任鹄(晋江人)

蔡任鹄,石狮蚶江莲塘人,蔡鹏霄孙,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进士。

湖广景陵县令。

陈大宾(晋江人,一作同安人)

林(本姓柯)思睿(一作康熙三十五年,南安人)

苏 壎(南安人)

苏壎,或作苏埙,南安县人,清道光《晋江县志》作晋江人收入“人

物志”。进士第后,授江宁知县;康熙五十年(1711 年)为江南乡试房考

官,因涉及 “江南科场案”弃市。

梁国宝(南安人)

梁国宝(1661—1732 年),南安人。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年 ) 进士,

曾任广东镇平县县令。剔弊昭奸,扶弱锄强,兴学育人,文思敏捷。因缉私盐,

为当道构陷。墓在安溪城厢乡光德村锡亭崎。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年)丙戌科王云锦榜 6 人

第275页

273QUAN ZHOU JISHILU泉州

陈秉忠(晋江人,一作同安人)

陈秉忠,进士第后,授昭化令。行阡陌,劝民垦辟。择子弟开敏者,

往学官肄业。讼牒随时决断,两造悦服。会松潘、打箭炉两处调兵拨饷,

羽檄交驰,民帮役者先近次远,役前息后。秩满,行取入都,士民阻道。

以部主事补用,未得缺,卒于京,年六十六。”

张云路(晋江人)

杨宗泽(南安人)

林之浚(惠安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 年)己丑科赵熊诏榜 2 人

高(本姓陈)镇峰(南安人)

李茂华(惠安人,一作南安人,一作晋江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壬辰科王世琛榜 2 人

李钟侨(一作桥)(安溪人)

林有怀(安溪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癸巳恩科王敬铭榜 5 人

丁 莲(晋江人)

丁莲,于 1713 年上任台湾府儒学教授,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

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品

等虽不高,但是地位崇高。该官职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

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蔡(后改徐)大受(晋江人)

陈有怀(晋江人)

潘晋晟(南安人)

林(本姓颜)仪凤(永春人)

颜仪凤,进士第后,授安平令。遇荒便宜赈饥,代输逋赋,恤孤寡,

慎刑狱,大著贤声。擢正安州牧,兴利除弊,一如安平。

奉委绘图丹江,值征剿乌蒙,檄督理五省兵饷,兼筑威宁城,军功议叙。

第276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74

泉州地情系列

以劳勚遘疾,告归。

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乙未科徐陶璋榜 4 人

洪世本(晋江人)

蔡宾兴(晋江人,一作同安人)

蔡宾兴,石狮蚶江莲塘人,蔡鹏霄曾孙,进士第后,官至吏部验封司

郎中。

李天宠(南安人)

李天宠(生卒年不详),进士第后,擢徐州兵备副使,于通州(今江

苏南通)、如皋击退来犯倭寇。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 6 月,除右佥

都御史,巡抚浙江。倭寇抢掠绍兴,出兵歼之。未几,倭寇再犯浙江嘉善

等地,却束手无策,惟募人缒城,自烧附郭民居。赵文华诬其嗜酒废事,

次年下诏狱,论死。

李天宠初任御史,后调任徐州兵备副使,曾在通州、如皋击退进犯的

倭寇。由于其时倭寇大举进犯、明朝将帅举措失当,东南沿海失地千里。

嘉靖三十三年(1554 年)六月,擢李天宠为左佥都御史,代王忬巡抚浙江。

同时任命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为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江南、江北、浙江、

山东、福建、湖广首任总督,与李天宠共同领导平倭战争。李天宠刚到任,

正遇倭寇进犯绍兴,李天宠全歼了来犯之敌。

当时,倭寇主力盘踞在浙江柘林川沙洼,张经、李天宠指挥明军合围之,

取得了石塘湾大捷。倭寇突围,向嘉兴方向逃窜,张经、李天宠命参将卢

镗固守嘉兴,命副将陈宗夔固守秀水、归安、嘉善,命裨将梁锷固守崇德、

德清。卢镗击破倭寇对嘉兴的进犯,倭寇转攻秀水、归安、嘉善,由于嘉

善知县邓植弃城而逃,倭寇攻陷嘉善。然后,倭寇围攻德清,而德清守军

不足千人,梁锷力战而死,德清陷落。

奸相严嵩及其干儿子赵文华、党羽胡宗宪诬陷张经、李天宠嗜酒废事,

明世宗将二人罢免。严嵩奸党又诬陷二人纵容倭寇、养寇自重,明世宗又

将二人下狱,并于当年秋天斩首于北京西市。这是明代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徐(一作洪)霞彩(惠安人)

第277页

275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康熙五十七年(1718 年)戊戌科汪应铨榜 7 人

张廷煌(晋江人)

张廷煌,晋江人。

康熙五十二年 (1713 年 ) 举人,五十七年 (1718 年 ) 戊戌科汪应铨榜

进士,其同邑进士有陈万策、杨询朋、苏圻等。任江南镇江府丹徒县知县。

邑为冲繁疲难要地,粮银漕米十有六万,剔抉弊,漕运抵通独早。折狱平

情察理,数十年积案一清。雍正四年(1726 年),滨江水灾,捐柴薪煮粥

亲给,民沾实惠。以承追积年亏案,镌秩离任,抵家数月卒。

墓在泉州北门外四十一都嘉禾乡周围一里许。以子文秸贵,赠承德郎、

河南陈州府通判。

子文秸,字礼仲,以国学生授职州同,官至凤翔通判。

文秸子光宪,乾隆二十五年 (1760 年 ) 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文秸孙慎和,乾隆四十七年 (1782 年 ) 进士,官刑部主事。

侯(碑作陈)之缇(晋江人)

陈之缇,康熙戊戌进士,授归州牧。剔奸除蠹,礼贤下士,抚恤流民。

请发帑金给食给医,民戴之如父母。以年老改兴化教授。年八十卒于官,

兴人士悲焉。

杨 询(一作洵)朋(晋江人,一作南安人)

苏 圻(一作坼)(晋江人,一作同安人)

陈万策(安溪人)

陈万策(1667—1734 年)清著名数学家,詹事府詹事。安溪崇信里(今

祥华乡珍山村)人。生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 年)。父陈迁鹤,官至左庶

子,精于经学。

万策幼颖悟,9 岁能文,17 岁,学使拔他为全县童生之首。不久,被

选入国子监学习,每次考试,都列第一。三十二年,万策参加顺天(京都)

乡试,中式第一名,仍留京侍奉老父。当时乡先辈李光地在京为阁臣,对

他深为器重,经常与之讲究经学及律法、四声、六书、九算等。五十二年,

同李光地分修《御纂周易折中》,他所绘启蒙诸图,都经圣祖指授,并得

第278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76

泉州地情系列

到认可。又分修《性理精义》、《钦定诗经汇纂》等书。

五十七年(1718 年),万策中进士,选馆后即为武英殿纂修兼蒙养斋

纂修参修子平诸书。康熙六十年(1721 年),任翰林院编修,被召往热河

行在,撰写文章,因词采华赡,深受赏识。世宗登位,他首被召见,那些

祭告典册,铺陈功德的文章,都出其手,有的是倚几立办,每篇都得到赞赏。

雍正二年(1724 年),万策奉派主持湖南乡试,事竣擢升中允。此后

大约 3个月升一次官,四年,升为詹事府詹事,充讲官,掌管起居注。十一年,

迁侍讲学士,奉派教习癸丑科庶吉士。十二年,万策在京病逝,享年 61 岁。

万策才华敏妙,文不加点,负责教习,讲授有法,后学仰为山斗。世

宗于其死后,对词臣称誉他的学问以为勉励;高宗也褒赏他的馆阁文章,

发出不及见其人的慨叹。

万策著作有《四书制义》2 卷、《馆阁丝纶》2 卷、《近道斋诗文集》

8 卷。

彭 洙(安溪人)

康熙六十年(1721 年)辛丑科邓钟岳榜 5 人

杨(复姓林)廷选(改名廷勃)(晋江人)

黄焕彰(一作彩)(晋江人)

李光墺(安溪人,一作晋江人)

郭应元(永春人)

张对墀(金门人)

张对墀,祖籍同安县金门,后迁居晋江。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举

人,六十年(1721 年)中进士,授太康知县,爱民如子,政声远扬。后因

朋友犯法受牵连,发配边疆,客死他乡。博学多识,诗作出众,被称为泉

州第一诗。著有《同江诗文集》、《同江四书文》等。

雍正元年(1723 年)癸卯恩科于振榜 5 人

蔡(本姓王)霖奏(晋江人)

黄岳牧(晋江人)

第279页

277QUAN ZHOU JISHILU泉州

黄允肃(南安人)

黄允肃,雍正癸卯(1723 年)乡荐,联捷进士。

授广昌令,革陋规,却馈遗。接征十三年积欠,设法区处,不事敲扑,

数月全清。在任九年,行取以主事,注册需次。邑屯田九千余亩,旗丁伙聚,

鱼肉佃民,勘明丘段四至,酌定租额,造册报部,给表帖。佃帖为据。佃

不得匿田吞租,丁不得额外多索,扰累永除。禁妇女入墙烧香,以端风化。

筑平西坝,以遏城西水患。捐修文庙,清理学租。暇则诣明伦堂,课士论文。

听讼无留牍,烛无情之词,伸难明之冤,胥吏无从舞文。适有宋席氏毒死

亲夫一案,故为翻驳,转发五县会检,三府会讯。随有曲为逢迎,欲成周

内之案者。制军那灼其私,批发藩司。盐驿道复讯。而臬司竟捏造檄驳,

更换死期,私改供词。公具揭请参,值新抚台初任,遂据揭题参。公自省

回署,绅士兵民,郊迎数十里,吹鼓升炮,蜂拥不绝。及回籍,民垂涕扳辕,

拥挤二百余里,依依不舍,抵家敝衣蔬领晏如也。

抵豫章,中丞陈榕门欲延主鹿洞教事。适南安太守游绍安,聘为道源

书院院长。立教一准朱子鹿洞规条,又以六经精义,与诸生往复辩难,剖

析入微。以病卒,年六十八。士人设主于书院之鹤鸣堂以祀焉。所着有《东

山文萃》、《同社试草》、《澄源拙草》、《萍游偶记》等文集。

蔡(本姓黄)良庆(永春人,一作漳浦人)

许履坦(金门人,一作晋江人)

雍正二年(1724 年)甲辰科陈德华榜 6 人

吕日登(晋江人)

吕日登,晋江人。进士第后,任荥阳令(今河南荥阳市),曾委署江

苏无锡、金匮(属江苏常州,后废)二县。

郑拔进(晋江人)

郑拔进,于 1729 年上任台湾府儒学教授,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

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

品等虽不高,但是地位崇高。该官职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

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第280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78

泉州地情系列

陈绍芳(晋江人)

陈绍芳,同安县厦门本部巷人。福建开办船政,即习驾驶,毕业后,

在建威轮船实习,后升为管驾。中法之战,杨岳斌将渡台,时法舰沿海游

弋,官舰无敢渡者。陈绍芳慷慨请往,竟载杨岳斌渡台,补闽安左营都司。

陈绍芳海上营驾三十年,至是由台回厦,遂就都司任,升水提左营游击。

陈大玠(惠安人)

陈大玠,晋江笋江(一说惠安)人。

雍正二年甲辰(一七二四年),以五经连捷进士,授临漳令,迁礼部

仪制司主事、浙江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升太常寺少卿,卒年七十六。

著有《笋湄内篇》、《四书文初稿》、《近稿》、《续稿》、《宰邺

治谱》、《台恒奏章》、《经史讲义》等。

双髻山峰腰岩寺前石壁间有其诗刻。

谢重燦(一作灿)(惠安人,一作南安人)

李清植(安溪人)

李清植(1690—1745 年),安溪感化里(现湖头镇)人。

大学士李光地之孙。清植幼失父母,长期在京随侍祖父,备受家教熏陶。

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由京回乡,补弟子员。五十二年,闽南陈五显

起义被剿平,地方官仍追究其余党及家属,老弱械系,约一千三百余人,

都将流放关东。清植目击心伤,返京将所见实况向祖父面陈,李光地据情

上奏,次年四月,奉旨陈五显余党全部开释。这年,李光地奉诏修《周易

折中》、《性理精义》等书,圣祖面谕可荐人协助纂修,李光地推荐一些

名贤,清植尚为诸生,亦在其列。五十六年清植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

登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五年授编修。七年典江南乡试。事竣复命,

以端方正直受嘉勉。八年补右春坊中允,不久,迁翰林院侍讲,出督浙江

学政。清植崇朴实,弃浮华,以经学育士,劝导学者要沿宋儒的道路研讨

六经。每次命题考试后,便招集诸生环立案前,阐说试题的涵义,讲毕还

问听懂吗 ? 不懂可再问。这阶段的讲稿,结集为《淛□存愚》一书,其中

颇多精辟的见解。此后他因保举失实受降级处分,遂请假回乡。乾隆元年

(1736)起用一些旧臣,清植被召,补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奉

第281页

279QUAN ZHOU JISHILU泉州

命负责浙江乡试,任务完成后因病假归。七年进京,分纂《仪礼》。八年,

补原官,不久升右庶子、擢詹事府詹事,授三礼馆副总裁;八月,升内阁

学士兼礼部侍郎,充武英殿总裁兼理经史馆事,主持校刊《十三经》和

《二十四史》。次年,升礼部左侍郎,不久病卒。清植学有渊源,少年时

好《易经》,晚年专攻《仪礼》,曾协助高安朱轼撰名臣、循吏、名儒传。

雍正五年(1727 年)丁未科彭启丰榜 6 人

张名时(晋江人)

张焕登(晋江人)

杨(一作陈)高翔(惠安人)

李钟俾(安溪人)

邓启元(德化人)

邓启元(1701—1734 年),德化城西蒲坂人。清雍正五年(1727 年)

进士,钦点榜眼及第。

启元父邓炽,秉性沉毅,慧敏好学,幼年即能诵《诗》、《书》、《易》

三经。10 岁,授《左氏春秋》,进而习三礼。为文“陶铸经传,杼轴予怀”。

后以科试游庠。但他无意功名,隐居由园以塾师为业终老;古稀之年,尚

孜孜抚教儿孙,寒暑不懈。

著有《周礼考注》五卷,《礼记注》一卷。其《劝学赋》收辑于清乾

隆版《德化县志》。

许 琰(金门人)

许琰,乃系汝奇公之长子,金门后浦人。尝居邑前宅,后复返居金门

金宁乡之榜林村。幼颖敏慧,六岁能诗,八岁能文,时年十四,著有:「寸

知篇」,已入杰鰲峰,从每郎蔡文勤游,授宋儒性理书,身体而心验之,

充然有得。清世宗雍正二年甲辰( 1724 年 )中式魁於乡。世宗雍正五年

丁未( 1727 年 )进士三甲,授翰林院庶吉士。许琰其性傲兀,散馆磨勘,

为睚眥者所中,改知县,飘祭琴剑,放浪燕齐,楚吴越间,尽发其牢骚,

不平之气,境益穷而诗益工,尝自谓车尘马迹,欲求一江湖散人,烟波钓客,

与之旗鼓相当。卒解同调,晚赋归来,杜门啸歌,肃然自得。所著有:「玉

第282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80

泉州地情系列

林轩稿、鰲峰近啵吟、馀麟集、方知集、木游集」等。寓金陵时,合梓为

宁我草堂诗钞,及「瑶洲文集、诗馀词调、齐河县志、普陀山志。」各若

干卷。生有三子:长许兰、次许芽、三许第。

著有:性情傲岸,不愿随俗,弃官飘游四海。返乡后,闭门谢客,作

诗自娱。著有《玉森轩稿》、《鳌峰近咏》、《余麟集》、《水泳集》、

《方知集》、《宁我堂诗钞》、《瑶州文集》、《诗余》、《词调》及《济

河县志》、《荏平县志》、《普陀山志》等。

雍正八年(1730 年)庚戌科周 榜 7 人

董 行(晋江人)

许殿辅(晋江人)

陈亮世(南安人)

吴振蛟(惠安人)

李科捷(惠安人)

黄文修(惠安人)

李清载(安溪人)

雍正十一年(1733 年)癸丑科陈倓榜 4 人

柯可栋(晋江人)

柯可栋,雍正癸丑联捷进士,授繁昌令。勤心抚字,息争平讼,捐俸

开聚奎门以兴文运。先是,邑连苦旱,甫下车,瑞雪大降,秋禾将登,飞

蝗入境,正在捕扑,倏忽雷雨大作,蝗尽坠水死。任事四载,卒于官。民

思其德,建坊志之,题曰“甘棠遗爱”。

魏(复姓蔡)焕章(晋江人)

蔡焕章,石狮蚶江莲塘人,蔡鹏霄曾孙,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科进士,

榜姓魏。陕西白水县令。

李光型(安溪人)

黄 孕(一作允)昌(永春人)

第283页

281QUAN ZHOU JISHILU泉州 乾隆元年(1736 年)丙辰科金德瑛榜 7 人

吴(复姓罗)岳珪(一作桂)(晋江人)

林简士(晋江人)

黄瑶观(惠安人)

黄瑶观,惠北鳌塘铺前黄(今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人。生卒年不详,

据考,约生活于清康熙朝后半叶至清乾隆初年(1700—1740 年)。初入仕

即授山东安丘知县。时值山东连年水旱大灾,黄瑶观全身心于赈灾恤民,

积劳成疾,殉职于任上。

黄瑶观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黄其宗,从小便有文名,尔后设馆授徒,

其门下弟子多人脱颖登科。黄瑶观从小受严谨的家学门风熏陶,人品文章

皆为时人所称誉。

清雍正十三年(1735 年),黄瑶观参加乡试得中黄元宽榜举人,并立

即上京赴次年(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 年)“春闱”会试,竟“联捷”金

德瑛榜一甲进士。“科第联捷”是早年读书人之间用以相互祝颂的吉语,

是极不容易得到的。且黄瑶观一入仕途便显现出不凡的才能,正该仕途显

达的时候,可惜英年早逝。

史载,黄瑶观中进士后,依例被授为山东安丘知县。知县任上,正值

酷旱洪涝并作,境内不靖。黄瑶观在处置错综繁杂的政务时,善于切中要害,

使其余小事迎刃而解。施政中重于治本,别人认为纷繁无绪的事务,都让

他化繁为简,治理得井井有条。尽管水旱连连,饥民充塞,但安丘境内仍

然安靖,从不曾出现过大的乱子。

黄瑶观不仅治政廉明,还极注重教化,倡导学风,关怀奖掖士人。政

务之暇,他常要邀集当地诸生畅论诗文,彼此间不分尊卑贵贱,相互坦诚

切磋。举县士人皆把他引为知已,诸事皆与他相商。尽管造访者络绎不绝,

他从不显示出丝毫厌烦,总是以礼相待,因此很得当地士人的拥戴。

黄瑶观在他短暂(不足三年)的仕途生涯中最为感人的,还在于他倾

尽身心于赈灾恤民,与百姓共患难,竟至殉职于任上。

黄瑶观入知安丘时,正值山东大旱,饥民遍野。黄瑶观一到任便着手

第284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82

泉州地情系列

赈济灾民。他于饥民集中处设厂煮粥,为防饥民哄起抢食,他分饥民十人

为一处,逐一分食给谷。每次给饥民赈济粮物时,他都要亲临现场检查点验,

不使属下胥吏从中舞弊,因而饥民们都得到了实惠,不生纷扰。许多灾民

赖黄瑶观的赈济而得以活命。

黄瑶观莅任的第二年春上,山东地面竟又连发大水。大水漫过河堤,

几将淹近官仓。黄瑶观连日置身于风雨中,督率工役抢筑河坝,使仓储得

以保全。

当年夏天麦季歉收,饥民又聚。抗洪才罢,不待喘息休整,黄瑶观又

着手新的赈灾事务。祸不单行,这年秋天,安丘县境竟然又发大水,刚刚

出土的禾苗,又遭灭顶之灾。黄瑶观马不停蹄,亲临灾区踏勘,对赈灾和

灾后重建诸务事必躬亲,对灾民优恤有加。至此,他身心劳瘁、积劳成疾,

撑不到三年任期届满,便卒于任上。

不久,安丘吏民公推他为“名宦”、“能吏”,都说“前有陈犹龙(亦

泉州人氏,早于黄瑶观任过安丘县令,以勤政爱民著称),后来黄瑶观”,

意指黄瑶观比前代名宦陈犹龙更为出色。可见黄瑶观在安丘县深得民心。

孙 嶐(惠安人)

孙嶐,于 1742 年上任台湾府儒学教授,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

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品

等虽不高,但是地位崇高。该官职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

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李玉鸣(安溪人)

李玉鸣(1710—1767 年),安溪湖头人,乾隆元年(1736 年)进士,

精书法,官至御史,为官清正忠直,后因那拉皇后举丧上疏,被谪伊犁,

卒后旨封“忠臣御史”,纂有《大清通礼》 [ 普通古藉 ] 五十四卷

李清芳(安溪人)

李清芳(1700—1769 年),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

地从孙。雍正元年(1723 年)举人,登进士后,次年授编修,参修《大清

一统志》。不久,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清芳刚直敢言,有关国计民生的事

无不奏陈。乾隆六年,淮、扬一带水灾,户部所定施赈的新条例比旧例大减。

第285页

283QUAN ZHOU JISHILU泉州

清芳上疏,高宗采纳清芳的建议。不久,调清芳任刑部给事中。乾隆十二年,

清芳典试广东,复由詹事迁内阁学士。乾隆二十年,晋升兵部右侍郎,不

久转左侍郎。乾隆二十四年,清芳年届 60,乞养归家,乾隆三十三年病逝。

赖霁堂(永春人)

乾隆二年(1737 年)丁巳恩科于敏中榜 4 人

郭赓武(晋江人)

郭赓武,进士第后,授柳城令,官至贵州安顺守,因母老乞归终养。

回泉州后,董修府文庙,主修乾隆版《泉州府志》。

曾式冕(晋江人)

王商霖(晋江人)

唐桂生(安溪人)

唐桂生,安溪县兴一里汤泉乡 ( 今蓬莱镇温泉村 ) 人,生于康熙

三十七年(1698 年)。祖父唐焻黎,清康熙年间贡生;父唐文献,县廪生。

三岁失怙,依靠母亲抚育长大,侍母至孝,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

被皇帝敕封为孝子,建孝子坊纪念。

唐桂生幼秉家训,笃志于学,立下“意气元龙百尺,文章司马千秋”

的志向。他博览群书,广涉经史及秦汉诸子百家。

雍正二年(1724 年)中举人。唐桂生中举后,曾在家乡开办塾馆,培

育人才。他治学严谨,善于因才施教,所教学生成才者众。一度受安溪县

塘尾村(今同美村)贫苦农民陈修仕聘请为塾师,陈修仕二子陈宗达、陈

元锡后来双双中进士,传为佳话。

乾隆二年(1737 年),中进士。

乾隆四年(1739 年),授陕西桐州府韩城县(今韩城市)知县。在任

九年,廉洁奉公,狱无冤滞,开办塾馆,乐育英才,卓有政声。

时韩城地瘠民贫,每当洪水,龟鳖上岸,害虫滋生,交相蹂躏庄稼,

致成灾害。百姓视为天意,不敢捕杀,任其损害庄稼,又循例耗费祈祷。

唐桂生到任后,“亟巡行察视,知其妄。”乃谕曰:“龟鳖乃顽物也,其

肉甘嫩,可滋补人身,奈何以神事之?”遂烹食以示范,百姓视县令食后

第286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84

泉州地情系列

无异状,争效之,其害遂除,风气以变。唐桂生于此有感,欲开民智,教

育为先,乃大力倡办学馆,入学者日增,风气渐变。

第二年,在全县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蕃薯,他亲自介绍蕃薯属性,传

授种植和管理方法,因而蕃薯在韩城繁殖滋生。县民因而“含哺鼓腹,争

颂其德”,称蕃薯为“唐公薯”。

此外,唐桂生还着意组织民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改善耕作条件。

乾隆十三年(1748 年),唐桂生擢广西省新宁州知州。韩城士庶,攀

辕挽留;挽留不获,乃赠“贤父良师”及“仁风夙洽,化雨均沾”等匾额。

并建生祠,题联曰:“九载培人文髦士被春风化雨;百年垂惠泽蒸民睹化

日光天。”临行,民众扶老携幼相送数十里,并推县绅王友护送至湖北樊城。

唐桂生抵广西后,旋调任西隆州知州兼理泗城府事。

西隆州地处边陲,异族时常生乱。唐桂生到任后,即筹办团练,整顿

军队,并亲自赴前线察看地形,发动军民加固城池。

唐桂生在任六年,勤政爱民,深受民众爱戴。

乾隆十九年(1754 年),唐桂生以老乞归。宗师陈大绶有感于唐桂生

为政清勤,政绩卓著,请旨准其全套仪仗荣归故里。

唐桂生回到家乡后,继续为乡人做好事。维修“唐氏家庙”,撰修族谱,

重编唐氏字辈,立乡规,扩办塾馆。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在家无疾而终,享年 75 岁。 其所建韩德

楼,为安溪古迹之一。

唐桂生的诗词、文章、书法俱佳,现存诗歌 40 余首。他为“唐氏家庙”

编撰对联多幅,现仍悬挂在厅堂。

乾隆四年(1739 年)己未科庄有恭榜 7 人

庄有恭(晋江人)

庄有恭(1713—1767 年),番禺(今属广州市黄埔区文冲村)人。祖

籍福建晋江,其父在奕仁时才定居番禺。有恭在兄弟七人中排行老二。史

载有恭“生而颖异,十三通五经,旋补诸生以选贡考,授宗人府教习”。

乾隆四年(1739 年)庄有恭被钦点为状元,开始其近 30 年的政治生涯。

第287页

285QUAN ZHOU JISHILU泉州

乾隆五年(1740 年),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讲学士。1744 年迁

光禄寺卿,寻丁父忧。1746 年特擢内阁学士,入都迁兵部右侍郎。1748

年任提督江苏学政。1750 年正月,授户部侍郎,寻充江南乡试正考官。

1751 年仍任提督江苏学政,并授江苏巡抚,成为地方大员。

庄有恭勤政爱民,“誓以清勤自励”。自 1752 年出任江苏巡抚起,“桂

事六载,昼见僚属,夜治文书,或至漏尽不少休”。1753 年夏秋之交,淮

阳诸郡水灾,他亲往察勘抚恤,后“得旨截漕百二十万石,发帑银五百万

两,以备赈济,民乃得苏”。1756 年夏季,辖区内民多病疫,庄氏带头捐

助,以期百姓渡过难关,史载他“首捐俸,令有司察民病者,予药。死者,

予櫘”。庄氏一生较为清正,其晚年在福建巡抚任上,预先告诫晋江族人

不要来找他。

在江苏巡抚任内,有一事差点要了有恭的性命。当时,奉兴县朱呥犯

坐主使杀人罪,按律应绞。朱呈请赎罪,有恭为了缓解财政困难,就答应

了朱的请求。但庄并没有请示中央,直到 1756 年庄离任江苏巡抚赴江南

河道总督时才上奏朝廷。1757 年 4 月,大学士九卿拟有恭罪应绞。乾隆帝

考虑到,在这些案件中所涉及到的经济问题,钱财都存放在地方的公库之

中,并没有被庄氏装进自己的腰包,所以,再次免了他的死罪。

庄有恭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中经受了罚俸、革职、赴军台效力,甚至秋

后问斩等惩罚,却又一次次被乾隆赦免。乾隆之所以对他手下留情,还得

从庄的治水功绩说起。

曾任江苏巡抚的庄有恭,自然把兴修海塘作为其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

早在 1752年暂署两江总督时,就上疏借库银 1.6万两,续修太仓、镇洋海堤,

1756 年被特擢为江南河道总督。不久,因朱呥罚赎不当案,庄戴罪署理湖

北巡抚。但在“通晓河务人员,甚为难得”的情况下,不久,乾隆又把庄

从湖北调到了浙江。

1762 年春,皇上南巡,见到庄有恭,非常高兴,特赐之以诗。9 月,

庄疏报海宁塘竣工。乾隆龙颜大悦,认为庄“甚属尽心,深可嘉予”,议

加一级,调江苏巡抚,加太子少保。但浙江海塘工程十分紧要,“庄有恭

筹办甚为尽心”,所以浙江塘工、赈务,“仍听庄有恭专司其事”,对庄

第288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86

泉州地情系列

极为信赖。11 月,特免有恭学政内应罚未完银 6 万余两。1764 年底,已

被擢为刑部尚书的庄有恭疏请大修三江水利。次年,命协办大学士,仍暂

留巡抚任,乾隆再次南巡,复赐诗褒勉。

庄有恭的一生,虽谓坎坷曲折,然而其治水政绩仍为人所称道。作为

清代广州唯一的一个状元,因其出众的才华,引起“海内士夫识与不识,

闻公名靡不叹羡”。他对家乡的教育非常关注。在番禺县学重建之际,他

欣然作《重建番禺儒学记》以勉励后生。有恭死后,人们将他与其祖、父

均安葬于今黄埔区文冲村的飞鹅岭山上,称庄氏墓地山为状元山。

据《潮汕锦绣族谱》记载,其曾祖庄壬望原系澄海县人,明隆庆年间

迁广府番禺,而庄壬望先祖又是福建泉州人,因庄壬望后徙居广东番禺,

故历来认庄有恭为番禺人。庄有恭未得志时曾留居澄海县江度庄厝数年,

在“含辉精舍”设馆课徒,并发奋研习经史。乾隆四年(1739)于蓬洲上

京赴考,廷试第一,授修撰,入值上书房,任侍经筵官,迁翰林院侍读学

士,升户部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江

苏巡抚,署两江总督,福建巡抚等。文才敏捷,识度宏远,廉洁自矜,勤

政爱民,尤以治水政绩彪炳于时,深为世人敬重。 庄有恭书法以颜真卿、

米芾为楷模,又学魏、晋,后遍临历代法帖,采集众长。提倡“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他的书法以行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用墨也非常讲究,枯

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淡雅清新,生机盎然。翰

墨轩收藏其行楷七言联:“五更露结桃花实,二月春生燕子窝。”率真闲

适,风华自足。张永霖收藏庄有恭行书对联:“世事无穷做到老时学到老,

人生有几得宽怀处且宽怀。”轻捷自如,真气横溢。

庄有恭状元墓坐落于黄埔区飞鹅岭(又称状元山),建于清乾隆

三十二年(公元 1767 年),坐东南朝西北,正中刻“皇清诰授资政大夫、

赐状元及第福建巡抚、前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显考滋圃府君庄

公之墓”。墓碑两侧建筑部分破损。

富介龄(晋江人)

洪科捷(南安人)

洪科捷(1687—1759 年),英都人。

第289页

287QUAN ZHOU JISHILU泉州

清乾隆已未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与子洪世泽(博学鸿词科进士,

翰林院检讨)并称“父子翰林”。俗呼洪科捷为“老翰林”,洪世泽为“少

翰林”。洪科捷少年读书“刻苦自励”,“通才敏识,博览经史”。康熙

辛卯年(1711 年)乡试中举,乙未年(1715 年)被选授浦城县教谕。到

任之后,以“振学兴文”为已任,捐出俸薪修理学宫,“更新门庑”。从

此浦城学风大振,文运一新。乾隆己未年(1739 年),已 53 岁的洪科捷,

在历经 21 年不懈努力后,终于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庚申年(1740

年)春与早他 2 年中博学鸿祠科进士任翰林院检讨的儿子洪世泽一同“告

假归养”。退休后他虽然林居乡下,却关心时务政局,忧国忧民,他有《防

海议》一文,针对当时台湾刚从郑氏集团手中收回不久,海峡治安形势不

好,生产力得不发展的情况,向当局提出加强海防,促进发展生产具体措

施的建议。他的文章“简古庄重,词无枝叶”。现存《防海议》、《修南

安文庙记》、《复浦城县金凤门碑记》、《石跳记》、《游石佛岩记》等文,

见之《南安县志》、《丰州集稿》等书,俱行文简朴无华,十分精练。

出科联(惠安人)

出科联(1685—1765 年),蒙古族,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木华黎后裔;

惠安涂岭洪厝坑人。出氏第十二世祖。

出氏祖先在元代为派往监督县令的元官“达鲁花赤”。明初,元官纷

遭杀戮,因出氏祖先较为爱民,得乡民帮助,藏匿定居于惠安县后龙乡上

西村,后又迁往洪厝坑。至出科联,已历十几代。

出科联生平好读书,十八岁中秀才,十九岁受知于程学宪,补弟子员,

旋朗冠三军,补邑优行廪生。清乾隆戊午年(1738 年),三十岁登本省乡

试榜首第一名(解元)。清乾隆已末年(1739 年),联捷进士,钦点翰林

院庶吉士,特受检讨。是当时颇有名望的书法家。

出科联好奖掖后进而秉性刚方,不与时俯抑,在史馆十余年不得迁。

出科联与族人敦诗说,言孝言慈,而于读书一节尤重,郡太守聘主

梅岭书院掌教。胡天不永其年,竟终于清乾隆丙酉年(1765 年)农历 7

月 14 日寅时,距生清康熙已丑年(1685 年)农历 2 月 12 日寅时,终年

四十五岁。

第290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88

泉州地情系列

出科联于十八岁(雍正五年)时,就试于县学,因文章制义皆优,被

选为秀才,并受督学程元章器重,选送县学馆深造。

乾隆三年,出科联参加当年“秋闱”(乡试)。考官陈畴九看了出科

联的卷子,立即推荐给主考官——前科状元金德瑛。金德瑛阅罢卷子对陈

畴九说:“第一人也。”于是,出科联遂被选为该榜第一名,世称“解元”,

为当时惠北地区有史以来所仅有。

翌年,出科联上京应“春闱”会试,竟联捷进士。不久,又被选为翰

林院庶吉士。

出科联被钦点翰林后荣归故里,奉敕兴建“翰林第”。这座三进五开

间的“翰林第”,经岁月风雨剥蚀,至今已残破不堪,但仍隐约可见昔日

的豪华与气派。

史载,出科联为人刚直方正,不喜逢迎,不屑于阿谀钻营,有着传统

儒学名士的那种清高自负的秉性。他置身翰林史馆十余载,大多闭门攻读

诗书,少于官场酬酢往来。因他不随风俯仰,更不趋炎附势,始终不得升迁。

十几载史馆生涯孤灯面壁,出科联们难免有一二怨言。上方严查下来,

上疏者指认怨言出自出科联和福建永定籍翰林廖鸿章之口,于是,两人同

时被逐出翰林,削职归田。

泉州郡守高汪慕出科联才学,诚聘他主持泉州“梅石书院”教务。出

科联主持书院后,先是分设课程科目,再是分出等第层次,分别教授,使“生

员欣服”。乾隆十七年(1752 年)除夕之夜,因过度伤感,眼中竟流出脓

血,几近失明。延至次年七月,病殁于家中。

出氏一门,经三百多年的隐匿后,以翰林出科联为标志,重焕世家门楣,

书香经久不绝。出科联胞弟出梦鲤,曾于雍正十三年(1735 年)中举,先

任德化县教谕,后迁四川南部县知县。侄出调元,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中举。还有移居涂岭前欧的族伯出一駽,族弟出希尧,先后于顺治康熙年

间中举,并分别就任浙江乐清县知县和河南孟津县知县。

王士鳌(惠安人)

王士鳌,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 1760 年上任台湾府儒

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

第291页

289QUAN ZHOU JISHILU泉州

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

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

为辅。

官献瑶(安溪人)

官献瑶(约 1745 年前后),清臣、学者。提督陕甘学政、詹事府司

经局洗马、掌局事。安溪还二里福春乡(今长坑乡福春村)人。生卒年均

不详,约清高宗乾隆十年前后在世,年八十岁。少弧。以拔贡生授国子监

学正。乾隆四年(公元一七三九年)进士,改庶吉士,充《三礼》馆纂修官。

散馆,授编修。历官提督陕甘学正。迁司经局洗马,乞养归。献瑶著有《石

溪文集》十六卷,诗集二卷,《读易偶记》三卷,《尚书偶记》一卷,《读

诗偶记》二卷,《周官偶记》三卷……等书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传

于世。

官献瑶生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7 岁入里塾,由父亲亲自课督,

学习成绩良好。16 岁进入县学,得到学使的赏识,以私俸奖给他购书籍。

27 岁,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得到漳浦学者蔡世远的赏识,被收为门生,又

经蔡世远的介绍,受业于桐城著名学者方苞。当时献瑶已博通经书,留心

正学,在这两位老师指导下,深入探讨濂、洛、关、闽等家的精义和六经

深奥的论点,成绩优异。时值李光地的孙儿清植,在京任礼部侍郎,聘他

为家庭教师,因得遍读李光地所著书籍。他崇拜李光地的学说,还能有所

发明。高安朱轼(文华殿大学士)很推重献瑶,曾说:“我老了,振兴吾

道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啦!”

乾隆元年(1736 年),起用遗老,江阴杨名时从滇南被召回,即上疏

推荐 7 个士子,献瑶也在其中。那年献瑶参加顺天(北京)乡试,中了举人,

即被安排在国子学当助教。其时高宗尊儒重教,特命尚书杨名时、孙嘉淦,

大学士赵国麟这些耆贤名德,先后主持国子学。献瑶刚入学,便建议应行

事宜 6 条。那时的六堂助教,有钱塘王文山、南靖庄亨阳等,各任 1 经,

献瑶分讲《尚书》。他们都学有根柢,志同道合,弦诵之声,夜分不绝。

京都人士赞他们为“四贤、五君子”。

四年,献瑶捷南宫,殿试对策,援引经义论述时事,置二甲第二名进

第292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90

泉州地情系列

士,选庶吉士,充三礼馆纂修。献瑶分修《地官》、《秋官》,工作量最大,

脱稿也最早。次年请假回乡省亲。七年,献瑶入都散馆,两次参加御试,

都列一等,授翰林院修撰,记名御史,未及补,便奉命主持甲子年(1744 年)

浙江乡试。不久,提督粤西学政。十二年提督陕甘学政,迁詹事府司经局

洗马,掌局事。

献瑶培养学子,先经学、理学,而后及于古文、时文,着重于立品敦行。

边区少书籍,他请于抚军,刷印各种经书以及《四经性理精义》、《近思

录》等,随地颁发。所取的士子,其年少资质较佳的,常常资助购书之费。

在关中任内,搜访历代名臣、大儒的后裔,得宋代张载的二十余代孙儿,

交付该县学官培养。他在诸生中十分赏识王杰,视为大器,后来王杰入阁,

果如其言。

献瑶早岁失父,陕甘学政任满,便请假归家奉母,承欢 20 余年。闽

抚曾聘他主讲鳌峰书院,因不忍离母而婉谢。四十一年(1776 年),应聘

主编《漳州府志》。

四十七年(1782 年),献瑶在家病逝,享年 80。妻黄氏一直在家奉亲,

未尝随任。长子官学礼拔贡,次子官学诗进士。

献瑶著作有《读易偶记》3 卷、《尚书偶记》2 卷、《尚书讲稿、思问录》

1 卷、《读诗偶记》2 卷、《周官偶记》6 卷、《仪礼读》3 卷、《丧服私

钞并杂说》1 卷、《春秋传习录》5 卷、《孝经刊误》1 卷、文集 6 卷、诗

集 2 卷。

李复发(安溪人)

乾隆七年(1742 年)壬戌科金甡榜 4 人

陈桂洲(一作州)(南安人,一作晋江人)

陈桂洲,进士第后,累官顺天府丞、翰林侍讲学士、两广督学。自言:

“试官屈人,无异刑官,可疏忽乎?”所拔皆一时名士。

他在赴顺天府丞任时,路过泉州,于赐恩岩欧阳洞顶石磴古道岩壁间

和双髻山峰腰岩寺前石壁间留有诗刻。

王其华(惠安人)

第293页

291QUAN ZHOU JISHILU泉州

李济太(安溪人)

李清时(安溪人)

李清时,河东河道总督,山东巡抚。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年),

安溪感化里(今湖头镇)人,大学士李光地从孙。

乾隆七年(1742 年),登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十四年,

授浙江嘉兴知府。

清时调山东兖州知府。该地素多水患,高宗面谕要切实做好救济工作。

二十二年(1757 年),清时升运河道。他改造旧堤,使蓄泄得当,既

不碍船运,又不淹民田。又改造济宁城东的杨家坝,以保证马场湖的运输。

又改变汶水分流河道,疏导寿张境内的沙河、赵河,二水从此宣畅;其保

证卫河安流的措施,被工部尚书裘曰修所采用,卫河得以安流。

清时通晓治水之法,很重视实际资料。为了寻源究底,经常坐小舟出

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舟车不通之处,便步行采访,定要摸清各

水源流趋向。

二十九年(1764 年),清时调江南淮徐道,次年擢河东河道总督。

三十二年(1767 年),授山东巡抚。清时刚正廉洁,铁面无私,久为

部属钦敬,一些贪官污吏,闻风卸职而去。他到任便申请缓征海丰、沾化

等 12州旧粮,又把高苑、博兴、乐安 3县水灾上报,还查明高苑等县的灾情,

是小清河下流不广所致,即调人疏浚。不久,清时得病,三十三年死于任上,

享年 64。

著作有《周易经义》12 卷、《朱子语类或问》22 卷、《蚕书》1 卷、

《汛闸约言》1 卷、《治河事宜》数册。

乾隆十年(1745 年)乙丑科钱维城榜 5 人

佘汉章(晋江人)

柯伟生(晋江人)

池光远(晋江人)

徐时深(南安人)

王必昌(德化人)

第294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92

泉州地情系列

王必昌(1704—1788 年),德化城关西门人,生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为德化名进士,史乘善本清乾隆版《台湾县志》、《德化县志》主纂者。

他付出的心血与劳动,为中华民族、为台湾人民与德化人民作出不朽的贡献。

王必昌自幼聪明好学。5 岁启蒙。8 岁时,为探望在台湾谋生的兄长

王必捷,第一次登上台湾宝岛。山区童稚初次见识宝岛风情,天真好奇,

顿启茅塞。从此,蕴育了他后来求知之渴望。小必昌不久返德后,曾受业

于当时名儒蔡嗣隆。15 岁考入泉州府学。次年乡试,准附科举进场。17

岁丧父辍学,应聘为塾师,以束薪养家,兼修学业。家贫无力买书,常向

人借阅或抄读,长期研习,寒暑不辍。雍正十年(1732 年)壬子科乡试,

以五经中第 13 名举人。雍正十二年(1734 年)受德化知县黄南春延聘掌

理县义学。后又随严房师游学将乐、仙游等地。乾隆十年(1745 年)乙丑

科会试登进士第,殿试二甲第 62 名,铨选吏部观政,后敕授文林郎。

必昌中进士后,候缺归梓。途经省城,应福州知府徐恒聘留审阅 12

县童子试试卷,认真评点,备受嘉誉。乾隆十一年(1746 年)二月,应德

化县令鲁鼎梅之聘,主纂《德化县志》。次年六月修纂完成。全志共 18 卷,

修成时,鲁集同僚、绅士庆贺,赋《纂修邑乘告成效柏梁体》诗以鸣盛。

他所纂乾隆版《德化县志》,堪称现存历代所修诸版之善本,为德化留下

珍贵的历史文献与文化财富。后又受大田县学朱銮章之聘,掌教大田县义

学。以上期间,王必昌还选刊《图南书院课艺》,校刊《鲁孔壁先生仕学

全书》。

乾隆十四年(1749 年),鲁鼎梅调任台湾知县。十七年,王必昌又应

鲁之聘赴台湾主纂《台湾县志》。必昌到台湾后,慎重其责,总结《德化县志》

修纂经验,组织采访人员深入广征博采,会同协修人员共同努力其事,仅

8 个月修纂告成付梓。该志由巡视台湾御史钱琦作序。全志共 15 卷,详细

记载其疆域、山川、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

人物、风土、艺文、杂记等方面内容,并绘有《台湾县境图》、《城池图》、

《澎湖舆图》以及《台湾八胜景图》,为研究台湾历史、地理、人文与政治、

经济、文化等留下极其丰富珍贵的资料。

乾隆十八年(1752 年),王必昌出任湖北郧县知县,兼理竹溪、剧县

第295页

293QUAN ZHOU JISHILU泉州

政事。任职 3 年,勤政爱民,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处事精敏勤谨,

及时披阅文书案卷,又大兴农桑,创办学校,革除陋习,移风易俗,使人

民安居乐业。他兼理竹溪县时,常下乡劝导农桑,偶见郊野溪涧两岸柳树

掩映如林,枯枝败叶丛积腐烂污染水源,因联想到当地居民多聋哑、生瘿

瘤,疑为与饮用含“柳毒”溪水有关,即令百姓凿井汲泉,不饮用受“柳

毒”污染溪水,后该病遂渐减少。他所到邑县,离任时无不竞颂“好官”,

依依惜别,遮留满道。

后必昌因病辞官归梓,林居 30 年,寄娱诗书。乾隆五十三年(1788 年)

卒于故居甲园,终年 85 岁。

王必昌文风峭刻沉雄,长于吟咏。著有《甲园内外篇》文集若干卷。《澎

湖赋》录载于民国版《德化县志》,《龙浔纪胜》、《龙浔山回文》等诗

篇收辑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鹭江出版 1993 年 7 月版)。

乾隆十三年(1748 年)戊辰科梁国治榜 5 人

潘思光(安溪人)

潘思光,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七月廿二日生于安溪县崇信里留山

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幼便颖异,4 岁能诵五言诗,5 岁入学,同年丧父。

7 岁时,祖父以雨中戴笠拜孔子出对:“竹笠拜先圣”,他随口答对:“玉

笏觐至尊”。祖父大为惊叹! 11 岁随母归宁湖丘(今虎邱乡),当地副

举人林宪老提出一联:“天同地同王不同”,他随口对答:“道异释异儒

不异”。于是传为“神童”。15 岁就学府城泉州,博通群书,为文辄惊人。

18 岁祖父去世,家境困迫,辍学从教,持家养母。他边教边学,肆力文章。

29 岁入泮,37 岁中举人,44 岁中进士。

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思光先后任汜水、杞县、郏县知县,查询讼事,

旬日而决,做到案无积牍,百姓称颂。十七年(1752 年)以抚台陈某举荐,

思光调任知县,政绩斐然。他重视振兴文教,在汜水县重建成阜书院,在

郏县重建崇正书院,在杞县新建志学书院、文庙、八卦楼和东关迎春阁,

又修建殉难刘状元祠,苏子由与愚庵之墓,还刻印《王苍谷集》。思光为官,

清廉律已,谨慎奉公,兴文教,急民瘼,除弊病,历任县职,均得民众好评。

第296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94

泉州地情系列

每次调动,百姓呈请力留,牵挽车辕,依依不舍。他为人做事,克宽克仁,

彰信于民;虽不事威严,而能使人不赏而劝,不威而畏。

乾隆廿八年(1763 年),思光辞官回乡,居家三年病逝。所作诗文,

凡千余篇,分订 7 卷,惜未付梓,历久散失,残存的又在“十年动乱”中

付之一炬。他仗义执言,好以诙谐、蔑视、戏弄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

不合理之事,民间流传其机智的故事颇多。其中几则收入《中国民间故事

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

李宗文(安溪人)

李宗文,安溪县湖头人,李光地曾孙,李清植子。少承家学,读书强

记而能通其要。乾隆十三年 (1748 年 ) 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乾隆

十七年 (1752 年 ) 典试广东,旋升侍读。乾隆十八年 (1753 年 ) 充《大清

会典》纂修,转右庶子。乾隆二十一年 (1756 年 ) 典试陕西,提督河南学

政,因对学官失察被削职。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年 ) 复充中允,旋擢侍读,

累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充《会典》总裁,转工部侍郎。乾隆

三十年 (1765 年 ) 典试江南,提督浙江学政。因母丧离职守制。

服除,授兵部侍郎、提督顺天学政、礼部侍郎等职。未几卒于官。

陈科捷(安溪人,一作晋江人)

陈廷科(安溪人)

王谦益(永春人)

乾隆十六年(1751 年)辛未科吴鸿榜 1 人

周青云,登进士后。曾任四川大宁知县、福宁府教授。

乾隆十七年(1752 年)壬申恩科秦大士榜 3 人

曾元景(晋江人)

洪应心(南安人)

洪应心(1714—1784年),石井古山村人。自幼聪颖过人,6岁能诵诗书。

乾隆十五年(1750 年)乡试中举,乾隆十七年(1752 年)壬申科进士。

是年其父洪直斋病故,居丧三年。乾隆十九年(1760 年)应海澄浮宫

第297页

295QUAN ZHOU JISHILU泉州

郭秀才之聘,掌教儒山书院三年。乾隆廿五年(1760 年),除服赴阕。乾

隆廿六年(1761 年),任河南武阳县知县。是年秋,淫雨如注,黄河危在

旦夕,应心组织军民日夜抢修,精心治理,开仓赈饥,抚慰灾民。他教化有方,

政绩斐然,擢知河南陈州府事,由于水土不服,妻及子相继病故,母亲年

迈乏人照料,告假返乡教书授徒。洪应心虽然为官时间短暂,但声誉极好,

政绩斐然。后期潜心教书育人,门生遍布闽南,遐尔闻名。

曾启运(永春人)

乾隆十九年(1754 年)甲戌科庄培因榜 5 人

王世浚(晋江人)

庄培因(惠安人)

庄培因(1723—1759 年),徙居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清乾隆

十九年(1754 年)甲戌科进士第一人。

乾隆十九年状元,授修撰,历官侍讲学士。以诗文名,而恭和御制诗

居大半。有《虚一斋集》。

江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生于清雍正元年(1723 年),卒于清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清乾隆十九年(1754 年)状元。授职翰林

院修撰,掌修国史。是科榜眼王鸣盛,后来成为考据大师。二甲四名,

纪昀成为大学问家。二甲第四十名钱大昕为一代宗师。因此,庄培因榜

被称为“名榜”。乾隆二十一年,庄培因出任福建乡试主考官。乾隆

二十三年,出任福建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病死于

任上,年仅三十七岁。

庄培因崇尚气节,诗文流畅,书法精妙,尤以楷书闻名于世。

陈宗达(安溪人)

陈宗达(生卒年月不详),清代福建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

同美村)人。其父陈修仕,因赴邻乡宴会,被讥为村汉,愤而离席归家。

即相地筑书房,礼聘唐桂生为师课督诸子。宗达质不甚敏,但发奋攻读,

文思大进,府试省试皆捷。清乾隆十九年(1754)成进士,历任延平、建

宁两府教授。勤慎廉介,年老告归,著有贤声。

第298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96

泉州地情系列

郑 蒲(南安人,一作龙溪人)

潘思穆(安溪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丁丑科蔡以台榜 7 人

尤垂青(晋江人)

王克捷(由诸罗考上,晋江人)

庄拔萃(晋江人)

洪世佺(南安人)

傅应时(南安人)

李本昕(安溪人)

曾西元(德化:晋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庚辰科毕沅榜 3 人

张光宪(晋江人)

吴焕彩(南安人)

吴焕彩,安定人。原籍南安,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山东范县知县。

民苦充牌头。吏列多名进,以次需索,焕彩革其弊。清河水溢为灾,其岸

左高右卑,因开五顷洼,以泻其东南;筑福金堤,以防其西北;岁得麦田

四万亩。啇地民苦纳租,欲请免而格於例,代输租之半,教之种番薯,民

困乃纾。三十九年,寿张 .

陈奉兹(德化人)

陈奉兹(1726—1799 年),生于清世宗雍正四年,卒于仁宗嘉庆四年,

年七十四岁。进士第后,授四川阆中县知县。擢茂州直隶州知州,值大军

征金川,颇著劳绩。累迁江宁布政使,熟习民情,驭以简静,吏民爱戴。

好士乐善,奖掖如不及。搴兹天才高迈,诗专法少陵,洪亮吉甚称之。

喜桐城姚鼐之文,所作皆有古法。著有《敦拙堂集》十三卷,《清史列传》

行于世。

第299页

297QUAN ZHOU JISHILU泉州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辛巳恩科王杰榜 2 人

林 昙(惠安人)

陈元锡(安溪人)

陈元锡(生卒年月不详),安溪县永安里同美乡(今城厢乡同美村)人,

陈宗达族亲。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甫弱冠,有文名。时宗达登

进士第,捷报临门,人皆往视。独元锡闭门不出,父母问其故,元锡答曰:

“进士耳,儿亦能也”。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元锡登进士第,选任

仪征县知县。

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癸未科秦大成榜 1 人

颜 (碑作炜)(永春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丙戌科张书勋榜 南安:王炯

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己丑科陈初哲榜 2 人

庄寅清(晋江人)

黄世德(晋江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壬辰科金榜榜 4 人

黄启骏(晋江人)

林 聪(晋江人)

陈振彩(晋江人)

周凤翔(永春人)

周凤翔,登进士后,任浙江清吏司、江苏清吏司主事。

乾隆四十年(1775 年)乙未科吴锡龄榜 2 人

张慎和(晋江人)

黄 燮(一作爕)(晋江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戊戌科戴衢亨榜 1 人

第300页

QUAN ZHOU DI QING XI LIE

298

泉州地情系列

粘克升(晋江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庚子恩科汪如洋榜 1 人

傅渊季(南安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辛丑科钱棨榜 2 人

张慎德(晋江人)

官学诗(安溪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甲辰科如棻榜 1 人

谢重灿(南安人)

谢重灿,字星伯。雍正甲辰进士,授灵壁令;分校江南乡闱,得会状

彭启丰。任期年,有请丁归地亩诸善政。巡抚 魏廷珍 具疏特荐,未及报,

卒于官。

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丁未科史致光榜 3 人

张祥云(晋江人)

傅修孟(南安人)

曾锡嘏(惠安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癸丑科潘世恩榜 2 人

谢淑元(晋江人)

吴国乡(南安人)

吴国乡(祖善),南安,仑苍仑美人。生於乾隆乙亥年(公元 1755 年)。

公自少灵敏慧悟,学笃行端,十岁能属诗文,书法遒劲,铁划银钩。十五岁(乾

隆己丑年)阿文宗岁试取进第四名,科列一等第六名。乾隆己酉科(1789年)

乡试中式第十五名举人。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潘世恩科(1793 年)会试中式

第五十五名五经进士。钦点分发山西省特授隰州府大宁县正堂兼署理蒲县

正堂。甲寅科山西省乡试考取内同考试官第一名掣签第七房。亲笔宝联一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微信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