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发布时间:2022-5-17 | 杂志分类:其他
免费制作
更多内容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235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巨人中光防雷,四轮驱动提前布局 5G 商用针对防雷领域,中光防雷(300414)潜心钻研经营几十年。2020 年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中光防雷榜上有名。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雷电防护行业发生变化,市场需求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智能化、系统化、大数据方向发展。目前,中光防雷旗下雷电防护产品和服务正快速融合和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着力布局 5G 商用市场,做好技术储备提前量。中光防雷的前身名为中光公司,是由我国著名防雷专家王德言教授于1987 年创立,至今已走过 34 年风雨岁月。自创立以来,中光防雷一直秉承“为中华民族争光”的企业宗旨,以创造高端品牌的产品为战略定位,专注于雷电防护业务。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网络运维专业委员会曾为中光防雷出具过公司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中的销售收入在全国名列第一证明,目前在沪深两市中,防雷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 50%以上的上市公司只有中光防雷一家。根据 2020 年报数据披露,中光防雷在通信领域业务的营业收入为 2... [收起]
[展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25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35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巨人中光防雷,四轮驱动提前布局 5G 商用

针对防雷领域,中光防雷(300414)潜心钻研经营几十年。2020 年 12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

中光防雷榜上有名。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雷电防护行业发生变化,

市场需求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智能化、系统化、大数据方向发展。目前,

中光防雷旗下雷电防护产品和服务正快速融合和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着力布局 5G 商用市场,做好技术

储备提前量。

中光防雷的前身名为中光公司,是由我国著名防雷专家王德言教授于

1987 年创立,至今已走过 34 年风雨岁月。自创立以来,中光防雷一直秉

承“为中华民族争光”的企业宗旨,以创造高端品牌的产品为战略定位,

专注于雷电防护业务。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网络运维专业委员会曾为中光防雷出具过公司

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中的销售收入在全国名列第一证明,目前在沪深两市

中,防雷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 50%以上的上市公司只有中光防雷一家。根

据 2020 年报数据披露,中光防雷在通信领域业务的营业收入为 2.55 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过半(57.04%),毛利率也达到 26.20%。

拿下国际大客户

目前,中光防雷是专业从事防雷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防雷工程一体化

服务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也是先进防雷产品全球供应商和专业解决方案提

供商。中光防雷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石油化工、新能源、航天国

防、建筑等基础产业;产品种类齐全,性能优良,能较好地满足客户多样

化的产品需求及防雷工程服务需求,与国际领先企业展开全面的竞争。

第25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36

中光防雷跻身全球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华为、中兴、诺基

亚、三星、大唐)的防雷产品核心供应商,曾多次获得几大通信设备制造

商的优秀供应商称号(都是全球数百家供应商选 3~5 家)。目前,中光防

雷主要出口产品为电源 SPD 浪涌保护器与接地产品,主要为直接出口;客

户主要为配套大客户海外子公司及其配套厂,主要销往欧洲、亚洲和美洲

等,包括瑞士、瑞典、韩国和越南等;2020 年出口额 1.08 亿元。

细分领域“小巨人”

中光现有 CNAS 认证检测中心和 UL、TÜV、ETL 目击实验室、四川

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技术标准创

制中心,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雷电防护行业领先企业,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中光防雷在国

内标准方面共编制了 47 项,其中国家标准 32 项、CECS3 项、国军标 2 项、

行标 8 项、省级标准 1 项、(区域性)地方标准 1 项;担任主编 12 项(其

中国标 6 项、CECS1 项、行标 3 项、省标 1 项、地标 1 项);参与编标 35

项(其中国标 26 项、CECS2 项、国军标 2 项、行标 5 项);目前,还有

多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正在编制中。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中光防雷(含子公司)员工总人数为 1004 人,

技术人员 256 名,占比 25.5%。其中,高级工程师 25 名,具有 10 年以上

防雷行业从业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 45 名,从事通信设备研发的资深技术人

员 43 名。与此同时,中光防雷拥有有效专利共计 131 项,其中发明专利数

量 33 项、实用新型专利数量 85 项、外观专利 10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

5 项,PCT 国际专利 3 项。

2020 年度,中光防雷研发投入 4147 万,同比增长 20.52%;2021 上半

年度研发投入 2598 万,同比增长 28.7%。中光研发费用在高中压避雷器、

第25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37

环行器、磁性器件、小基站等方面投入较多,未来公司也会加大通信防雷、

磁性元件、小基站的研发人员的扩张力度。

2020 年,中光防雷就已通过“成都市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小巨人企

业(市级)”、“四川省重点行业小巨人企业(省级)”、“国家级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三重审核,并予以公示。王雪颖指出,中光

防雷生产经营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特征,因此入

选了工信部第二批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

中光防雷已有 1100 余个产品型号、150 余个产品系列通过了国内外检测机

构的第三方产品认证。

做好 5G 商用提前量

随着智能时代的加速发展,雷电防护行业发生变化,市场需求由传统

的单一功能向智能化、系统化、大数据方向发展,雷电防护产品和服务需

要快速融合和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

技术。面对行业趋势的变化,对中光防雷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

高要求,同时也给防雷企业带来更多新的机会。中光防雷正改变此前业绩

依赖通信行业的局势,实现业绩来源于“5G 通信+高铁+新能源+航天国防”

四轮驱动格局,努力成为雷电防护产品全球领先、非雷电防护产品国内前

列的专业制造企业。

2020 年 5G 网络领衔“新基建”,防雷产品作为配套 5G 通信设备不

可或缺的部件。目前,中光防雷已为通信市场 5G 商用做好提前量,加大

技术研发和配套服务力度,做好 5G 通信设备雷电防护配套产品的储备。

针对 5G 防雷技术,中光防雷储备包括产品精度持续提升,5G 能耗降低研

究和储备,智能监测及控制产品研究和储备等,并得到 5G 市场的检验。

中光防雷已取得了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的 SmallCell(小基站)供应商资格,

第25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38

旗下控股子公司凡维泰科技自主研发的 SmallCell(小基站),已完成了单

载波及双载波小站产品的研发,已给多个客户实现了批量供货。同时,凡

维泰科技 2020 年度新的研发成果含 5G 分布式小基站方案、5G 微型直放

站、5G 室分移频双路系统等。

此外,中光防雷已成为爱立信和诺基亚两家公司磁性元件产品的合格

供应商;爱立信和中兴两家公司 5G 小基站产品的合格供应商,磁性元件

和 5G 小基站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这两类产品也将成为中光防雷在 5G 时代

新的利润增长点。据 2020 年财报显示,中光防雷磁性元器件实现营收

4279.49 万元,同比增长 242.85%。

作为中光防雷重要的控股子公司,凡维泰科技主要开展室内深度覆盖

场景的 4G、5G 网络优化产品的研发和 Small Cell 产品研发,其研发团队

自主研发的 Small Cell(小基站)也已实现了批量供货。

中光防雷预计,在 5G 网络建设中,小基站必将广泛应用,并迎来快

速增长,上市公司与凡维泰科技共同向通信设备制造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

和解决方案,实现公司在通信行业非防雷业务板块市场的开拓与发展。中

光防雷根据通信行业客户定制研发的 5GDC 防雷专用产品已进入大批量销

售阶段,为 5G 基站研发的通信磁性元器件也已经大批量生产。

低调务实坚守初心

雷电防护是一门历史悠长的边缘学科,但在国内起步只有 30 多年时

间,而中光正是最早的那一批雷电防护企业,为中国防雷行业做了很多奠

基的工作,并奠定了中光在整个行业的地位。1992 年 9 月,《人民日报》

曾发布这样一则报道:“中光电子避雷产品的问世,标志着我国防雷技术

的第二次飞跃。”

中光防雷是一家低调务实的民营企业,公司机构投资者甚少,机构调

第25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39

研次数也远远少于热门上市公司。但就在这种“人迹罕至”的环境下,中

光防雷仍然在默默耕耘、低调前行、不断壮大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之一,在

全球防雷领域里享有盛誉。作为防雷产品全球供应商和专业防雷解决方案

提供商,中光防雷主编和参编几十项国标和行业标准;拥有多项省部级科

技成果和上百项专利技术;全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光防雷使命

依然是“为我伟大的中华民族争光”,以世界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国际先

进水平为目标、共创世界优秀防雷企业。

多年艰苦卓绝地努力和付出,中光防雷现已发展壮大,并成为国内雷

电防护领域第一股。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中光防雷员工总人数超过 1000

人,技术人员 256 名;其中,高级工程师 25 名,具有 10 年以上防雷行业

从业经验的资深技术人员 45 名,从事通信设备研发的资深技术人员 43 名。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中光防雷拥有有效专利共计 131 项,其中发明专

利数量 33 项、实用新型专利数量 85 项,PCT 国际专利 3 项。

第25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0

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颗“米粒”燎原,业绩有序增长追求“稳稳的幸福”

从一颗米粒大小的氧化锆陶瓷套管,到 15 条产线齐头并进的综合布

局,天孚通信(300394)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光模块主流厂商的战略合作伙

伴。依托现有光通信行业光器件研发平台,天孚通信还将光器件产品的应

用领域拓展至激光雷达和医疗检测行业。今年 2 月,天孚通信完成“面向

5G 及数据中心的高速光引擎建设项目”的定增工作,募资净额 7.77 亿元。

“天孚”背后的寓意

天孚通信起家的产品,是一颗米粒大小的陶瓷套管。陶瓷套管主要用

于光纤连接,光纤纤芯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左右,陶瓷套管主要用

于光纤的精准对接,

天孚通信攻克纳米陶瓷烧结技术难关,并通过改进工艺,降低成本,

实现了对日本产品的进口替代。以陶瓷套管产品线的突破为契机,天孚通

信依靠陶瓷套筒、光纤适配器和光收发组件“三剑客”,拓展了国内外多

个光模块厂商客户,并凭借优质、优价赢得信任。2015 年,天孚通信在创

业板上市,成为苏州高新区第一家创业板公司,是国内光通信元器件行业

第一家上市公司。从 2005 年成立以来,天孚通信沿着光网络连接的主线一

路向前,从单一的陶瓷套管,逐渐形成 15 条产品线齐头并进的综合布局,

成为全球光模块主流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

凭借在光器件领域的卓越表现,公司在 2018-2020 年连续三年获得“中

国光器件与辅助设备及原材料最具竞争力企业十强”;在 2017-2020 年连

续四年荣膺证券时报评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五十强”;获得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第25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1

追求“稳稳的幸福”

从 2015 年上市以来,天孚通信先后通过收购、技术转移等方式获得海

外多项关键技术,沿着“基础到高端,国内到海外,电信到数通,元件到

平台”的路径高速迈进。

2016 年,天孚通信参与收购日本 Tsuois Mold 株式会社,获得纳米级

精密光学透镜的技术团队和资源。2018 年,天孚通信收购专注于高速光模

块的 AWG Mux/Demux 无源解决方案业务与产线,进一步壮大面向数据中

心用光模块的整体解决方案。2020 年公司收购北极光电,增强公司在高端

镀膜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天孚通信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司连续两次

推出激励计划,以充分调动新老核心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积极性,促进经

营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一次激励计划于 2018 年 8 月发布,覆盖高管、核

心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人员共 141 人。解锁条件为 2019-2021 年的营业收

入分别需要达到 5.75 亿元、7.44 亿元、9.63 亿元,较高的展现了公司对未

来业绩的高预期。

第二次激励计划于 2021 年 2 月发布,以 40.55 元/股的授予价格向符合

授予条件的 246 名激励对象授予 201.90 万股限制性股票。解锁条件有两种

方案:2021-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不得低于 9.94 亿元、11.50 亿元、13.07

亿元;净利润分别不得低于 3.17 亿元、3.66 亿元、4.16 亿元。

其中在 2020 年,受益于数通和电信领域的高需求驱动,天孚通信扩

产进度稳步有序进行,营业收入实现较大增长,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 8.73

亿元,同比增长 67.03%,归母净利润 2.79 亿元,同比增长 67.55%。今年

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66 亿元,同比增长 16.63%;净利润 2.13

亿元。

第25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2

高速光引擎项目进展顺利

自从上市以来,天孚通信研发占比一直保持在 8%以上。

2020 年,天孚通信研发投入为 7730 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为

8.85%。2021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 5274.60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

比例为 10.77%,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 42.29%。截至目前,天孚通信及下

属公司已拥有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达 160 余项,2020 年新增近 40 项,

目前还有多项专利正在受理中。

随着云存储、云计算需求的增长,全球数据中心流量持续快速增长,

高速光引擎需求随之逐年增加。从传统光无源器件产品线起家的天孚通信,

也将目光投向了集成度更高的高速光引擎 ODM 业务。

就在今年 2 月,天孚通信完成“面向 5G 及数据中心的高速光引擎建

设项目”的定增工作,实际募得资金 7.77 亿元。公告显示,该项目建设期

为 3 年,运营期为 10 年。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新增激光芯片集成高速光引擎、

硅光芯片集成高速光引擎和高速光引擎用零组件的规模量产产能。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当前光引擎平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光

器件龙头厂商,天孚通信完备的光无源器件版图以及成熟的有源光器件平

台打造了光引擎核心平台;技术门槛较高的光引擎平台可以拓展至激光雷

达、医疗检测等其他新兴市场中。

如今,天孚通信依托现有成熟的光通信行业光器件研发平台,正致力

于为下游激光雷达和医疗检测客户提供配套新产品,并已为多个客户进行

产品送样,这也意味着公司实现了在光通信领域之外零的突破。天孚通信

在公告中强调说,“公司将坚决打好光器件平台跨领域应用的攻坚战,努

力培育新的高质量业务增长点。”

第25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3

永远不跟客户抢市场

天孚通信每条产品线的入口,都挂着“如履薄冰”的牌匾。天孚通信

深耕光通信纳米级超精密研发制造领域。以如履薄冰之心,为客户把好产

品质量关,如今这四个字已经融入天孚人的血脉。

天孚通信定位比较清晰,就是要以超精密零组件为基础,垂直整合多

条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多技术平台、多应用场景的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

坚持不做自有品牌的光模块。永远不会和客户竞争。“我们既不跟客户竞

争,又和同行相比拥有品牌、研发、品质、规模上的优势,这样就已经能

占据比较好的市场地位了。”

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据了解,2020 年天孚通信国内业务毛利率为 48.49%,国外业务的毛利

率为 60.21%;2021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中近 50%以上来源于海外客

户。在并购北极光电之后,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作为一个从江西走出来的企业家,邹支农非常看重江西半年报显示,

公司依托江西天孚在报告期建成投产的新科技园区,逐步打造有全球竞争

力的光器件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规模交付。

目前,天孚通信已经形成以苏州为总部和研发中心;日本、深圳、江

西为研发分支和量产基地;美国、香港、深圳、武汉为销售技术支持分支

的全球网状布局。两家子公司的地位:高安天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主要负

责陶瓷套管、光纤适配器、光收发接口组件“三剑客”和其他无源器件的

生产;今年初正式投产的江西天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已有项目的扩

产和未来公司新项目的量产导入,天孚通信高速光引擎项目的建设就位于

这里。天孚通信又开始筹划在东南亚建设海外生产海外工厂,以满足海外

客户的产品交付。

第26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4

记者观察:天孚通信的“性格”

天孚通信拥有超精密研发制造的优势,在硬件设备上投入较大,制程

精度有保障,工程能力强,一致性好,公司各专业人才在为全球主流客户

提供服务的同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可以助力客户高速产品

早日投放市场。

作为一家资金密集、技术工艺密集型企业,天孚通信不通过盲目扩张

来追求业绩的提升,而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创新研发和精

耕细作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公司也一直在向员工强调“万品入精”的理念,

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多技术平台、多应用场景的光器件整体解决方案。依托

于良好的市场口碑,天孚通信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比较高。

公司为下游激光雷达客户提供基础元件类产品和集成封装器件产品。

在分析人士看来,天孚通信业务跨领域至激光雷达和医疗检测领域,为公

司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国信证券研报认为,随着下游 5G 建设恢复和海

内外云厂商资本开始回暖,叠加网络升级下光模块速率提升,光器件行业

需求景气度回升。而天孚通信聚焦主业,持续丰富产品线矩阵和整合解决

方案能力,从产品型向平台型转型升级,促进技术、产品、客户等多维度

协同,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坚持万品入精的天孚通信,在接下来的万里征

程中,定会以不变的匠心,赢得未来!

第26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5

武汉菱电汽车电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坐 11 年“冷板凳”自主研发,菱电电控

让“中国大脑”驱动国产汽车

有“汽车动力国产大脑”之称的菱电电控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国产 EMS 系统,实现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打破了国产汽

车行业关键技术和部件“空心化”局面。今年 3 月在科创板上市。

菱电电控保持专新特精本色方面,未来需要秉持如下方向:团队要专

业;技术要精湛,要精细;服务要有特色,要发挥本土优势,服务自主品

牌;眼光,要时刻向前看,关注并积极接受行业新变化。

十一年积淀“破局”

EMS 对于汽车来说又非常关键,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经济性、动力性、

驾驶感受等核心层面。EMS 技术被国外垄断,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就

形成了一个卡脖子的局面。

2008 年,菱电电控研发的国产“大脑”终于迎来合作,开始为江南奥

拓批量装配菱电电控系统。2016 年公司才初步实现盈亏平衡。在十多年的

研发过程中,菱电电控深刻地认识到:“自主技术是我们和跨国巨头竞争

第26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6

的最大武器。”

抢占研发“高地”

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一是与第一个客户江南汽车开

始合作;另外就是国家碳排放标准升级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菱电电控一

直坚持自主研发路线,能够掌握底层技术,不断地去优化;作为本土企业,

对国内的市场痛点和汽车产品的使用环境也非常了解,跟得很紧。

2018 年 12 月 5 日,搭载公司开发符合国六 B 阶段排放标准 EMS 产品

的车型获得生态环境部公告,为中国市场上第一款获得国六公告的 N1 类

车型。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菱电电控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获得汽油机国

六 B 阶段汽油车排放公告的自主电控企业之一。

财报显示,2018 年度、2019 年度、2020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

别为 2.49 亿元、5.36 亿元和 7.62 亿元,净利润分别为 2197.34 万元、8116.27

万元和 1.57 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汽车 EMS 产量分别为 2651.01 万

套、2448.16 万套和 2386.00 万套;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产量分

别为 28.33 万套、21.95 万套和 26.00 万套;纯电动车控制系统产量分别为

98.56 万套、101.95 万套和 110.50 万套。

2020 年,菱电电控汽车 M1、N1 类车型 EMS 销量分别为 8.14 万套和

42.57 万套。“目前占比还较低,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发力新能源车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

已是汽车行业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国内软件技术、材料技术和基础建设

等方面的进步,新能源汽车逐步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

第26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7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作为电控企业,首先是要发挥出研发能力,做好

核心产品,也就是纯电动车动力控制系统、混合动力车动力控制系统的相

关产品,据公司介绍,菱电电控新置的 MCU/GCU 全自动生产线就是为拓

展新能源产品产能,以满足业务需求,另外,公司今年有多款车型的 MCU、

VCU 产品在开发或者量产阶段。与此同时,公司还设立了新能源研究院,

并在北京和武汉建立了研发中心,在相关专业人才上进行储备

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公司重点研发了 BSG(皮带传动启动发电机)

电机控制技术、油电耦合控制技术、多电机耦合技术、功率分流式控制策

略、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自动启停控制策略,研发了适用于混合动力

汽车的阿特金森发动机管理系统和混合动力汽车 OBD 诊断策略。公司开发

了多种结构的混合动力管理系统,包括 48V 微混系统、P2 结构混动、增程

式混动、功率分流式混动,并实现了增程式电动车的产业化。

智能网联、辅助驾驶方面,公司在国五排放时实现了定速巡航功能在

一款汽车上的产业化,国六排放时在多款汽车上实现了定速巡航功能的产

业化,公司开发的兼容自适应定速巡航系统的 EMS 已经在一款国六排放汽

车上进入标定环节。公司正在开发的 T-Box(车联网控制单元)包括 GPS

单元、移动通讯外部接口电子处理单元、微控制器、移动通讯单元以及存

储器,近期内将用于车辆远程监控、程序升级、排放在线监控、远程 OBD

(车载诊断系统)诊断与故障分析。

公司将逐渐向网联化控制器方向发展,实现车—云平台、车—车、车

—道路设施等各个交通参与方的实时通信。

公司未来的战略蓝图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拓展包括轿车、

SUV、MPV 在内的主流乘用车 EMS 市场;继续深耕交叉型乘用车、N1 类

市场和 CNG 市场;布局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拓展 EMS 附属

第26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8

功能。

秉持“专精特新”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技术发展路径,独立掌握电控

系统的控制策略、底层程序和源代码,具备对软件平台升级换代的能力。

公司参与和承担了多个国家 863 科研计划项目、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

“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管理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

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中的“摩托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开发”课题等。

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技术人员 338 人,较期初增长 18.18%,

占比已经超过全员半数;2021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 3424.99 万元,

同比增长 51.74%。公司核心技术团队既是菱电电控竞争优势所在,也是公

司品牌口碑的最大基础。

根据机动车环保网的公开查询数据,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菱电电

控获得 N1 类(即质量低于 3.5 吨载货商用车)车型公告 2033 个,占全部

N1 类汽油车公告的 59.58%。其中燃气车公告 45 个,占全部燃气车公告(66

个)的 68.18%;在 M1 类车市场(即乘用车市场,包括轿车、SUV、MPV、

交叉型乘用车等),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获得 M1 车型公告 88

个,占全部 M1 公告的 1.07%。

EMS 国产替代虽然已现曙光,实现跨越赶超要坚持正向开发,掌握完

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路径,在核心技术上不被国外卡住脖子,另一方面,有

赖于多个细分领域的共同进步;政府、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

协同合作;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良性竞争。

第26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49

经济日报

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根胶管闯天下

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和生产车用胶管及其总成产

品,其龙头产品——液压制动软管的销量全国第一,为通用、福特、比亚

迪等知名主机厂配套。

靠创新赢得市场

汽车的质量管理标准仅次于航空,尤其是液压制动软管属于 3C 认证

产品,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公司创立伊始便组建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经过 3 年多的研发,液压制动软管在一定温度、湿度、

循环压力条件下,通过了综合耐久试验,于 2008 年达到通用汽车标准

GMW,陆续开始供应通用车型。2015 年并购美国 Harco 公司,成为通用

制动管总成的全球供应商。2018 年又达到福特汽车标准。

经过一代代的创新升级,三祥科技开发了液压制动软管、汽车空调管、

动力转向软管、变速箱油冷器软管及其总成等多项具有自主产权的新产品。

其中,液压制动软管经行业协会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突破“卡脖子”技术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共识。

新能源车对制动的要求更灵敏,早在 2018 年,三祥科技就携手比亚迪,启

动“超低膨胀量+轻量化结构”的研究项目,主攻新能源汽车液压制动软管的

技术开发。目前,新能源车用液压制动软管已投入量产,向比亚迪、蔚来

等主机厂批量供货,一举打破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

第26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0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需要能源的清洁环保,对车体材料的环保利用同

样有着严格要求。三祥科技再一次推翻原有生产方案。与华东理工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深度合作,经过实验室的反复测试,新材料样品前不久完成

试产,待各项性能指标合格后即可进入量产阶段。“环保可再生材料的研发

目前都处于摸索阶段,我们有信心做出一款引领性产品,让中国在车用胶

管领域从跟跑变成领跑。” 自主创新一直是三祥科技的灵魂。目前,公司已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

心、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并

获得 CNAS 实验室认可证书,有着完备的研发团队,通过项目研发获得有

效知识产权百余项,为技术研发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三祥科技并购的 Harco 公司是一家成立 80 多

年的车用胶管企业,技术领先、经验丰富。当前,双方组建了项目团队,

针对美国福特的新车型,围绕关键过程特性和关键产品特性探讨技术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形成完善的自主

知识产权技术体系,提升我国车用胶管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

在雄厚的研发能力支撑下,三祥科技新投资建设了汽车管路系统制造

项目,新项目将融合自动化与信息化,推动三祥科技向可视化、智能化的

智慧工厂发展。

第26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1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技术突破深耕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心”做研发的创新型企业。

自 2005 年成立以来,16 年耕耘,换来 90 余项专利、11 个心血管器械创新

产品落地,迈迪顶峰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迈迪顶峰追求的

是技术驱动带来的成长,即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挖掘“心”市场,从而

获得产品定价权、话语权。

小切口精准发力

迈迪顶峰锁定心脏这个“精密仪器”,专门针对先心病、心律失常、瓣

膜病搞研发。针对心律失常和瓣膜病也做了技术独特和治疗效果好的产品。

“医疗器械研发周期很长,要想后来居上,必须突破传统、开创新技术,做

到人无我有。”迈迪顶峰的产品线已全面覆盖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和瓣

膜性心脏病三种重大心脏病,拥有填补国内外空白的硬核技术,并能提供

心血管疾病治疗整体解决方案。

技术驱动攀登“顶峰” 迈迪顶峰出品 Pul-stent,是国际上唯一获批用于治疗肺动脉狭窄的国

产支架。

在瓣膜介入修复产品上,今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使用迈迪

顶峰研发的二尖瓣修复装置 E-Chord,完成亚洲首例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

建手术,对单纯腱索断裂或延长引起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最佳方案。

针对超 1300 万房颤和卒中患者,迈迪顶峰开发的“心脑同治、卒中预

防”系列产品,例如:国家“十二五”课题的左心耳闭合系统 E-Clip 通过药监

局“绿通”批准,正在全国各地申报卫健委和医保编码。

第26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2

公司已获得专利 90 余项,其中发明专利 25 项,海外授权 14 项发明专

利;产品中,11 个取得国内药监局注册证,5 个取得 CE 注册证。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迈迪顶峰的核心管理团队几乎都拥有医学背景和外企工作经验,极具

技术敏感性。团队中许多人曾经深耕医疗行业、充分了解临床需求,见证

了市场变化,拥有很强的国际交往能力。

迈迪顶峰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国际知名的心血管疾病整体解决方案服

务商,利用开发的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医院提供“服务包”,建立规范

的患者诊疗流程,为医生治疗病患赋能。

第26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3

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

专注创新,把“命门”握在自己手中

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深耕电站锅炉钢结构细分市场已有 37 年,

主要生产 50MW 至 1350MW 电站锅炉金属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厂房

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塔类钢结构等系列产品,年制造能力达 12 万吨,是

我国火电行业金属结构制造和辅机制造的重要基地。

数十年的深耕细作,加上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如今,

三联公司在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 3 年来,其电站锅炉钢结构产品

销售和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保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专精特新“小

巨人”。

打好科创“组合拳” 技术是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根本保障,三联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

费用保持在营业收入的 4%以上。不仅技术过硬,工艺也过硬。三联公司的

生产工艺走到了行业前面,特别是在多种高难度的钢结构工艺方面,三联

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持续研发和投入结出丰硕的成果。目前三联公司已经发展成集完备先

进的物理、化学、金相、无损探伤等试验和检测手段为一体的模式,拥有

4 项发明专利和 42 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 2021 年公司承接各种规格的电

站钢结构 300 万吨,其中 60 万千瓦机组 70 余台,100 万千瓦机组 50 余台。

树立行业新标杆

三联公司屡破行业难题。公司先后承接了我国 30 万千瓦、60 万千瓦、

100 万千瓦的首台套工程,攻克了一系列难题,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第27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4

数字化构建新优势

三联公司 2019 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车间改造选型,2020 年与华为云合

作,以备料一车间为试点,实施数字化改造,搭建三联 5G 协同工业互联

智造管理系统。以数字化系统 BOM 清单作为数据来源,贯穿整个生产加

工流程,数字化设备数据采集率达 90%以上,工人加工、报工有了准确依

据,而且对于材料的配置是否齐全、加工进度情况,系统都有汇总展示,

并能实时反馈,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制作以及管理混乱而造成的补件损失。

今年 5 月,公司还成立了以总经理修德帅为组长,副总经理刘强为副

组长以及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的研发小组,和联通公司合作共同研发三联

公司内部物流管理系统,改变了以前三天两头工地要求补件的问题,仅此

一项,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补件费用。

在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引导下,公司还将继续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巩固电站锅炉钢结构的龙头地位,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

把公司打造成一个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数字化标杆企业。

第27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5

经济观察网

尽管“专精特新”的概念,早在 2011 年就已经提出,但我们从未如今

天一样意识到他们对于经济未来发展的价值: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

是生存问题。经济观察报探访了这样一批专精特新代表企业,尽管从规模

上和行业上他们存在差异,他们有做量子通信、自动驾驶的,也有的是做

农药、化工的,他们的创业史不一样,有逆有顺,他们对技术的认知也很

不一样。恰恰正是这种参差多态,构成大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同侧面。 经观社论 | 小巨人如何长大成人?

基础研究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源头

经济观察报 社论 2021 年,专精特新“小巨人”是被提及率最高的

词汇之一。即使不清楚专、精、特、新的具体含义,也并不妨碍它们成为

被追捧的对象。在中国经济狂飙突进的过程中,我们一度更看重“巨无霸”,

进入 500 强榜单甚至排名的上升被视为荣耀。但是严谨地说,这个以营收

规模论英雄的“500 大”排名不能说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竞争力。现在,

天平倾向于这样一类公司:它们体量没有那么大,胜在专注和在特定领域

的超强实力,它们是产业链上的“关键先生”,并且很可能决定我们在全

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这是一个属于它们的时代。根据工信部的描述,在国家级“小巨人”

中,从事细分市场十年以上的企业超过 7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 97%以

上,平均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超过 7%,平均拥有有效专利超过 50 项。不

过很显然,它们的远大前程依稀可见,但未来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去看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小巨人”,很可能发现它们的历

第27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6

史以百年计算。在这期间,它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次大萧条和全球

性的经济金融危机,它们可能一度走在峭壁边缘,但是它们熬过了大浪淘

沙。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没有忘记初心,坚守着工匠精神。

它们没有迷失在房地产泡沫里,没有被某种金钱游戏裹挟,也没有被做大

的诱惑困扰,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冠军企业。

今日中国的“小巨人”如何长大成人?一个看似不相干的数据是,9

月末公布的 《2020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称,2020 年,我国基

础研究经费为 1467.0 亿元,比上年增长 9.8%,占 R&D 经费比重为 6.01%,

连续两年保持在 6%以上。根据十四五规划,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

投入比重将提高到 8%以上。尽管这个数字跟一些发达经济体相比不算高。

但是信号清晰——如果说过去几十年,我们是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基础

发现为依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实用技术层面,由此实现了快速追赶,今

天,我们愿意秉持长期主义,将更多的资源投注于基础研究。

现实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基础科学才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源头。当

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被“卡脖子”的时候,我们希望尽快地攻破堡垒。这

当然是需要的,但是也应该看到,真正站在高处的那些企业,背后是国家

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是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科学前沿的探索能力,这是

一个强大的创新型经济的基石。

这时候我们有必要听听范内瓦·布什的话——“一个依靠别人来获得

基础科学知识的国家,无论其机械技能如何,其工业进步都将步履缓慢,

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也会非常弱。”他在 1945 年提交美国总统杜鲁门的

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成为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正是这样的

国家战略催生了一个科技强国,成就了一批科技公司。

这是一个新财富时代的开始。我们曾经历过那样的岁月——因为掌握

第27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7

批条和某种紧俏资源而致富,这一切伴随改革的步伐而销声匿迹。我们也

曾经历房地产和互联网的造富运动,不过当大幕又一次拉开,我们看到的

恐怕会是一张张完全不一样的面孔。正如经济学家魏杰所说,这是一个科

技造富的时代,也是非常艰难的过程——快速造富的时代过去了,得踏踏

实实地沉下来了。

这是企业家精神驱动的时代,也是科学家精神驱动的时代。我们需要

一批有冒险精神和创新力的企业家,也需要以强大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

探索世界密码的科学家群体。这条路上没有捷径,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我们才能站上科学的高峰。这是“小巨人”温暖的产床,也将赋予它们取

之不尽的营养。

第27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8

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拼规模、拼技术

在市场上拼规模不是泓济环保选择的道路,一直以来,它对自身的思

考和定位都非常清晰:与其与央企、上市公司拼资源和资本,不如搞清楚

自己在环保生态圈的位置和自己的成长基因。泓济环保依靠的是——抢占

技术高地,这是泓济环保创造财富的密码。

这样的定位帮助了泓济环保在企业初创之时得以尽快站稳脚跟,同时

在疫情影响之下,当行业内都在担心地方财政政策收紧,环保项目会大受

影响的时候,泓济环保反而逆势增加研发投入,以期让自己拥有更强的抵

御风险的能力。

依靠细分技术打开市场

成立于 2006 年的泓济环保,全称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

一家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当前,业务领域覆盖能源化工全水系统、精细

化工三废综合治理、危废焚烧处置、村镇污水处理以及市政污水提标改造,

具备集技术咨询、产品研制、装备销售、建设运维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

能力。

2006 年,泓济环保成立之初选择了工业高浓有机废水处理这一细分领

域,不断攻克细分领域‘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以其核心产品酶浮填料为

例,依赖创新研发出“酶浮填料”新型产品,从产品采购方转变为新型填

料制造者。2011 年,“酶浮填料”获得发明专利。

核心技术保证财富

目前,泓济环保的业务已延伸至能源化工、精细化工、市政提标和村

镇污水四大领域。在这其中,不断有新的技术突破出现。

第27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59

根据泓济方面介绍,在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合成气制乙二醇废水处理

项目的合作中,泓济环保研发出 ADN 厌氧脱氮反应器+新型改良 AO 生化

处理组合工艺。该工艺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我国合成气制乙二

醇高硝酸盐废水生化处理工艺的空白。

在精细化工方面的项目处理则更为复杂一些。泓济环保研发了一套新

型 UC 上升流耦合水解酸化反应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

处理奠定良好基础。

到了生化处理阶段,泓济环保自主研发出 HBF 高效泥膜复合反应器,

使得不再需要单独设置二次沉淀池,节约了占地面积,削减了投资成本。

在挑战中灵活应对

疫情影响下,由于地方财政政策收紧,正在进行的多个项目突然进入

停滞状态,对企业完成业绩目标造成了很大的挑战。虽然项目有所延期,

但环保企业的发展获得了绿色通道,项目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泓济环保采取的方法是,结合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内部管理。在疫情

之下没有裁员,而是继续扩充人才队伍,提高泓济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创新

实力,并通过开设泓济学院,加强知识储备。

虽然,环保领域的政策红利在不断释放,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碳

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环保行业也在面临一些新的任务。新的政

策要求下,泓济不但要以技术手段帮助能源、化工客户减碳减排,企业本

身的能耗也要想办法降低。在不拼规模、只做事实的指引下,泓济环保凭

借细分技术赢得订单、创造财富,获得市场一席之地。

第27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0

杭州沪宁电梯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有术

沪宁股份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家电梯安全部件领域生产龙头企业。在

今年 8 月初,沪宁股份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发布的第

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今年上半年,沪宁股份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半年报显示,研发

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同比增加 11.3%。公司在上一个年度新产品研发储能、

蓄势的基础上,加快了客户所需产品的释放步伐,个别主要产品比计划提

前一个季度释放。

沪宁股份方面告诉记者,公司通过不间断的产品创新,将继续保持市

场地位。目前公司正在加快产品的创新步伐,后续将通过迭代后的新产品,

进一步形成差别化竞争优势,提高现有细分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拓展新的

电梯产品细分市场。

坚持创新,是支撑沪宁股份财富增长,持续为股东创造回报的秘诀。

坚守主业二十载

沪宁股份是一家在电梯安全部件领域累积二十多年的公司。“我们做

了电梯安全部件 20 多年,期间也没有离开主业去做别的事情。对于我们而

言,把控电梯安全是最重要的。”沪宁股份方面人士告诉记者。

沪宁股份半年报显示,截至 2021 年 6 月,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 115 个,

其中发明专利 37 个(国外 3 个),实用新型 75 个,外观设计 3 个。此外,

公司正在申请受理中的发明专利达 60 个。

这一数字,超过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均拥有 50 项以上有效专利水

平线。

第27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1

今年 3 月,沪宁股份定增方案获批通过。据了解,公司定增项目“G

系列缓冲器”和“复合曳引轮”、“复合导轨”产业化技术系统研发,材

料上实现“轻量化”和绿色、低碳,三个产品预计节约钢材均在 50%左右。

未来将更加优化电梯系统,实现节能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沪宁股份在超高速安全钳领域也取得突破进展。2021

年 3 月,公司 10 米/秒、单套 10 吨和双套 20 吨安全钳顺利通过国家型式

试验。此外,2021 年 6 月,公司复合曳引轮和复合导轨两项战略项目,也

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沪宁股份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杭州沪宁新材料技术有限公

司,以加快复合曳引轮等战略产品产业化落地的技术研究进程。

沪宁股份表示,“复合材料曳引轮”和“新型复合导轨”两项新产品

是公司基于传统安全部件领域向其他电梯重要部件领域拓宽新细分市场的

尝试。

在打造数字化工厂方面,据沪宁股份方面人士介绍,公司已使用自有

资金先期对年产 100 万只“G 系列缓冲器”生产线进行投入。从德国进口

的强力冷旋压设备 1 期已经顺利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这将推进公司制造

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进程,对今后公司打造全制造链的数字化起到示范

作用,以强化成本和质量优势。”

专精特新时代的“隐形冠军”

2021 年,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连续三年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给旧

楼加装电梯行业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同时,存量市场更新替换需求将快速

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电梯通常 10 年大修,15 年大换。国内在役电梯使用

第27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2

时长在 10 年以上的占比高达 19.3%,这部分电梯即将进入报废年限。根据

测算,2025 年电梯更新需求量将超过 30 万台,更换占比超 20%。

根据住建部数据,中国 1980 年-2000 年新增小区建筑面积为 80.35 亿

平方米,全国上报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有 17 万个,保守预计一个小区

需要加装 12 部电梯,则至少需要安装 204 万部电梯,对应将会为电梯市场

带来新增 8000 亿以上的空间。

浙商证券表示,“2025 年中国电梯市场规模有望超 3000 亿元,CAGR

为 11%。目前中国电梯市场总规模近 2000 亿元。我们预测 2025 年国内整

梯销量有望突破 150 万台,年均增长 9%;维保后市场未来五年将维持双位

数增长,到 2025 年接近千亿规模。”

根据今年沪宁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要产品安全钳和缓冲器两大产

品组合出货数量同比增长达到 20.8%;2020、2021 年两个上半年平均同比

2019 年上半年增长 15.3%;全部产品出货数量同比增加 19.5%,两年平均

同比增长 11.6%。

据沪宁股份方面人士介绍,沪宁股份新产品研发着重三大特点:第一,

突破系统核心关键部件技术瓶颈,解决困扰电梯市场的“卡脖子”痛点,

代表性产品如“新型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系统”。第二,解决客户维

保问题,代表性产品如“新型限速器”、“超高寿命滚轮导靴和 PU 滚轮

导靴”等。第三,抢占市场先机,代表性产品如“G 系列缓冲器”等。

据记者了解,沪宁股份目前已把主要精力放在“电梯安全”“节能环

保”“智能物联”等创新产品的研发上。

第27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3

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产替代支撑高增长

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以下简称鼎阳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在通用电

子测试测量仪器领域的开发和技术创新,2019 年上半年示波器出口总量排

名第一,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本土企业超越欧美企业上半年示波器出口

总量成为第一。

随着 5G、半导体、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行业的驱动,国内市场对中高

端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需求的增长,为鼎阳科技

所在行业带来了进口替代的空间。这一替代趋势在鼎阳科技上半年业绩中

得以窥见一斑。鼎阳科技招股书显示,2021 年一季度鼎阳科技营收同比增

长 75.27%,国内市场增长尤为突出,同比增幅达 314.92%。

破解行业“卡脖子”问题

电子测量仪器是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鼎阳科技坚持“研发+

产品+品牌”的发展路径,全球极少数能够同时研发、生产、销售数字示波

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四大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

器主力产品的厂家之一。截至今年一季度,鼎阳科技现有授权发明专利 106

项。公司研发人员共 90 名,研发人员占比 38.79%。2017 年—2020 年,公

司累计研发费用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 14.25%。

鼎阳科技已形成 4 项底层技术及 12 项核心技术的产品进化体系,自主

核心技术体系已覆盖到公司所有主要产品。鼎阳科技形成了包括数字示波

器、波形和信号发生器、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高精度可编程直流电源、

高精度台式万用表和高性能可编程电子负载等产品体系。

公司核心技术产品对应的核心技术收入贡献了公司主要的营业收入。

第28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4

鼎阳科技 2018 年-2020 年核心技术收入分别为 1.43 亿元、1.76 亿元和 2.06

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约 93.18%。过去四年中,鼎阳科技主营业务

收入由 1.22 亿元升至 2.1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77%,净利润复合增

长率达 39.75%。

中高端新产品的国产替代趋势

在产品结构中,公司中高端产品销售额及其占比逐年增高,且中高端

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升高,分别为 48.51%、

51.29%、54.06%和 57.19%。2021 年 4 月鼎阳科技推出了最高输出频率为

1GHz 的中端任意波形发生器、最高输出频率为 20GHz 的高端射频微波信

号发生器以及测量频率范围为 26.5GHz 的高端频谱分析仪。“该产品在国

内主要竞争对手中实现了高端射频微波信号发生器和高端频谱分析仪零的

突破,并且预计在 2023 年将其进一步提升至 40GHz,为未来 3-5 年的业绩

增长储备了新的动能。”

第28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5

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理工男的“轴”劲做专精业务

北京阅微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有做产品才能够

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把公司的业务做大做强。如今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

的阅微基因,曾经的坚持被验证是正确的选择。

与此同时,持续性技术创新也是这类企业的发展底色。如何在基因检

测赛道形成创新优势,将基因检测赛道不断纵向去深入研究,并在技术成

熟后结合应用场景去横向拓展,最终转化成市场所需的产品,这是整体阅

微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助力“国货之光”走向世界

阅微基因在过去十年间,专注于构建包括仪器、试剂盒和分析软件在

内的整体解决方案。据介绍,通过 PCR+CE(多重荧光 PCR+毛细管电泳)

平台技术,阅微基因实现基因检测多领域应用,推动行业多项革命性变革。

目前产品已经涵盖基因产业全产业链,其中脆性 X 综合征检测试剂盒、母

源污染鉴定试剂盒等都是国内首创;采保试剂、基于 CE 平台的脊髓性肌

萎缩症(SMA)检测试剂盒等为世界首创。

此外,还有部分产品解决了领域内原有方法学难以实现的技术问题,

比如肿瘤微卫星不稳定状态检测的实现,为泛癌免疫治疗药物 PD-1 提供了

可靠的伴随诊断标记。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9 年阅微基因还与国际巨头赛默飞世尔签订战略

合作协议。据悉,基于赛默飞世尔全球市场的需求,双方联合研发生殖遗

传领域的脆性 X 和 SMA 试剂盒,并在全球销售。同时,双方在 2020 年进

博会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遗传分析仪和基于该技术的产品的

第28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6

普及应用。

专注降价控费应对行业“内卷”

截至目前,从事多基因联检产品研发与生产的阅微基因,已经有 300

名员工,研发团队也达到 60 余人,年产量 400 万人份,成为 CE(基因分

析仪)平台产品种类最多和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

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的专利能力和科创能力也备受市

场关注。经过十多年发展,截至目前,阅微基因已获得近 30 项专利和软件

著作权。

在阅微基因成立之初,考虑到研发和团队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

持,公司开始着手搭建“销售+研发”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即研发和销售

相辅相成,实现公司良性发展。

在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给 IVD(体外诊断产品)行业带来

前所未有的机遇,核酸检测、基因检测的逐渐下沉为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随着医院公益属性越来越强,成本和价格的控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

IVD 领域,降价控费也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成本控制能力或将成为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28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7

搜狐

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争创微型输注(液)泵 领头羊

浙江伏尔特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 年 12 月,是一家专业

研制、生产一次性使用输注泵、麻醉穿刺包、精密过滤输液系统等麻醉耗

材系列及精密过滤输液系列医疗器械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研发 填补空白

目前,国内输注泵产口品种单一、输注精度较低,仅用于术后镇痛使

用,不能满足不同病患者不同的临床使用需求。伏尔特对此进行了研发与

创新,在国内首家提出了将输注泵系列产品延伸至无痛分娩、化疗、定量

输液、儿童专用、复合输注、特殊药物输注等八大领域,彻底打破目前行

业内单一的麻醉科术后镇痛使用模式,大幅拓展了产品用途和使用人群。

其中六大类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三大类产品填补国际空白,补齐了临床使

用短板,产品已远销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发达国家。目前全球约有 5000 万

患者需要经常使用输注(液)泵进行输注治疗,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28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8

硬核技术 极致追求

伏尔特研制的大流量多流速可调节控制开关、多囊驱动控制装置、微

型限流导管加工技术、套囊弹性储液装置、液体容量刻度线匹配技术均为

国内首创,使单个机械式输注泵融合了大流量、多流速、可调节等优点,

不仅满足了不同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不同使用需求,而且输注精度超

过国际标准 15%。目前伏尔特已获得国家专利 15 项,其中发明专利 3 项,

主持起草浙江制造标准 1 项、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1 项。

此外,公司于 2020 年在国内外开展了招才引智工作,成立输注(液)

泵重点研发团队,打造具有个性化、数字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

点的智能穿戴式输注(液)泵,将大幅提升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便携

及舒适性。

专注攻关 谋定未来

未来,伏尔特将重点围绕输注(液)泵系列产品研发攻关,实施机器

换人工作,实现产品自动化组装流水线,将输注(液)泵系列产品做精、

做细、做强、做大,为医生、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舒适、高质量的医疗

器械产品,为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8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69

浙江亿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技术引领,

全力打造“国内装配式建筑机械制造”新高地

浙江亿洲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10 月,位于浙江省嘉兴市

桐乡市乌镇镇,是一家专业从事网片焊接机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于一

体的等成套专用电阻焊接设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转型升级 替代进口

亿洲机械在原有焊接装备设计与制造的基础上,全力实施科技创新战

略,成功研发了全自动钢筋桁架焊接生产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网笼焊

接生产线、可拆桁架楼层板焊接生产线、全自动钢筋网片专用焊接生产线

等装配式建筑机械,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替代进口,已获得省级首台套

装备 1 项,嘉兴市级首台套装备 3 项,并于 2020 年被认定为“浙江省隐形

冠军培育企业”,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的领域。

科技创新 引领未来

亿洲机械通过持续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发展成为国内

装配式建筑机械制造的核心企业,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具有了较强的自主

开发能力。

近三年,亿洲机械在我国的电阻焊机市场占有率达到 57%以上,在全

国排名第一位。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43 项,其中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

专利 36 项,为装备式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亿洲机械产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加工速度快、节省人力等优点,能

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铁路行业、化工行业、汽车制

造行业、港口工程等领域,畅销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与多家知名企业建

第28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0

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做强主业 高速发展

亿洲机械未来发展优势在于,装配式建筑机械能较大幅度降低企业施

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提高工程质量,并且达到节能环保要求。

下一步,亿洲机械将做好焊机行业卓越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秉持“以

人为本、科技领先、创造最佳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以品

质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向,扬帆奋进,在广阔市场领域

带给客户更高的产品价值与更好的用户体验。

第28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1

浙江鼎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研发,争创国内医药透皮制剂行业领军企业

浙江鼎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70 年,是一家专注于医药行业外

用药和外用卫生材料及敷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是浙江省最大的

外用透皮制剂专业生产企业。

专注细分 技术领先

鼎泰药业近三十年来始终专注和聚焦于医药行业中的透皮制剂药品领

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全覆盖透皮制剂领域,包括贴膏剂、水凝

胶剂、巴布剂等。

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鼎泰药业透皮制剂在国内透皮制剂细分行业中

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及销售额排名在全国前五、

浙江第一,产品关键技术鉴定为国内领先。

远销海外 填补空白

鼎泰药业拥有年产透皮贴剂 5 亿贴、半固体透皮制剂 1 亿支、透皮凝

胶贴膏 2 亿贴、喷雾剂 2000 万瓶的产能,产品主要销售全国近 30 个省市,

并出口美国、德国、俄罗斯、保加利亚、柬埔寨、尼日利亚等国家。

第28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2

通过与世界最高水准的透皮制剂药品生产研发国家进行对标,鼎泰药

业目前已成为中国外用药门类最全的专业制造企业,创造了多项国产透皮

制剂药品首次出口美国的记录,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美国市场销售份额

保持第二。

自主创新 聚焦研发

鼎泰药业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浙江省透皮制剂高新技术研发

中心和透皮制剂重点实验室。由德国朗谷特教授领衔的核心技术团队成功

入选 2020 年嘉兴领军型创新 A 类团队。目前公司已获得自主创新发明专

利 53 项,已注册海内外商标品牌 37 个,省级以上新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23 个,参与制定国家药品标准 2 项,关键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进无止境 攀登高峰

展望未来, 鼎泰药业将凭借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

率高等优势,把透皮制剂做精做强,不断攻克透皮层级控释的“卡脖子”

技术,助力企业成为国家级乃至全球透皮制剂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第28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3

桐乡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

深耕化纤油剂,争做世界领先油剂供应商

桐乡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隆化工)隶属桐昆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9 月,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表面活性剂、化纤油剂

的高新技术企业。

打破垄断 替代进口

目前,恒隆化工产品品种系列多达上百种,特别是研发生产的涤纶高

速纺 POY 油剂,打破了国外垄断,是国内独家开发成功、有能力取代进口

的高新技术产品。

优势独特 销量领先

恒隆化工借助桐昆集团得天独厚的产品应用试验基地,在新产品开发

方面协同其做好油剂的小试、中试应用推广。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打

通上下游间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恒隆公司主导产品涤纶高速纺 POY 油剂 2019、2020 年市场占有率国

内企业排名:第一名,2020 年市场占有率全球企业排名:第二名。

设备精密 硬件保障

恒隆化工建立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批专门用于产品研究、材

料分析、工艺分析、型式试验、性能检测的精密仪器和智能化设备,不仅

对新产品研发前的材料选用、工艺方案制定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对试

制的新产品还可进行全方位的性能、寿命检测,从源头上提高了设计质量,

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第29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4

创新无疆 高原造峰

未来,恒隆化工将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将化纤油剂“做精”,开

发更多绿色环保的化纤油剂,使公司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助力公司

成为国家乃至世界领先的油剂供应商,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贡献更大力

量。

第291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5

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燃烧激情 创新成长

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洋新材”)成立于 2006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

企业。联洋新材紧紧围绕绿色化发展、国际化经营、创新性驱动、数字化

转型的发展战略规划,致力于成为一家着眼于全球本地化的“卓越的环保

新材料价值创造者”。

绿色化发展

目前 NMG Europe(欧洲联洋)开发的 Atlas HPE 110 和 Atlas F 60 产

品,已申请通过了欧盟全生命周期(LCA)环保认证,为 100%可回收利用

的产品。NMG Europe 承担了对自然保护的责任,已将环境责任正式纳入

公司的业务战略,成为首个在国际 EPD 系统及其相互认可的网络中获得

EPD 授予的企业。

国际化经营

联洋新材经过多年的国内和海外市场开拓,已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销

售网络,在浙江桐乡、山东德州、意大利戈里齐亚、泰国罗勇建立了生产

物流基地,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球的营销布局。

创新性驱动

联洋新材开发的结构芯材 Atlas 系列产品在细分领域风能、船舶、轨

道交通、航空、建筑等领域,产品得到国内外众多整机厂、机舱罩制造商、

叶片厂等认可,获得叶片设计者 WE4CE (荷兰)和 Jadesys (西班牙) 的

批准,在风电行业机舱罩产品市场份额为世界第一。

第292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6

数字化转型

联洋新材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逐步完善 联洋智慧云平台的

建设工作,未来将实现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全面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产

品竞争力,提升复合材料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第一的

绿色复合材料基地。

第293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7

新华日报财经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攻特种机器人成就“小巨人”

南京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收到了诸多关注。公司展示的“羚

羊 D200”智能操作机器人拥有高精度六轴机械臂,操作精度在 1mm 以内,

可以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消防、新能源、电网等各类特种行业操作场景。

亿嘉和总部位于南京,致力于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机器人

产品及服务。7 年前,面对智能电网的兴起,公司果断转型,以电力系统

特种机器人为切入点,逐步成长为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把握机遇切入特种机器人领域

在行业空间与区域政策的双重加持下,此前主要从事电子网络设备销

售业务的亿嘉和关务并了解到了电力行业对“无人值守”的巨大市场需求,

于 2014 年果断通过引入技术团队,研发了应用于变电站的室外巡检机器人

产品,开始进入电力行业从事相关业务。

当年度,亿嘉和就成功开发出了第一代室外机器人的产品,先后中标

了 15 台国家电网组织的机器人招标项目及 8 台机器人研发性质项目。

产品持续迭代“跨界”更多行业

成功进入智能电网领域的亿嘉和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据了解,由于室外机器人产品概念较新,相关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时间较短,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公司需要与电力系统客户进行持续的

沟通与反复论证,同时集中研发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软硬件产品开发,以

达到完善产品设计的目的。

第294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8

凭借着第一代产品积累下的技术、经验与口碑,2015 年亿嘉和新增了

“室内机器人+隧道机器人+无人机巡检服务”,可同时完成红外、局放及

表计识别等带电检测任务,全面替代人工实现远程巡检工作。

2016 年,公司室外、室内机器人产品均逐步成熟,功能与质量得到了

电力系统客户的逐步认可。针对客户提出的“一机多站”的巡检要求,公

司则开展智能化改造业务,设计智能化巡检方案,实现一台室内机器人主

机在多个站点轮流巡检的功能。

2017 年,在销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亿嘉和的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也

在不断加快,推出了第二代室内机器人产品。

及至今日,公司新近推出的“羚羊 D200”已经可以独立深入复杂紧急

环境下稳定操作,满足无人运维操作需求,应用范围早已超出了智能电网

无人巡检领域,广阔深入到了轨道交通、消防、石油化工等各个行业。

全球化研发体系打造“护城河”

从 7 年前单一的室外巡检机器人,到如今研发推出的智能操作机器人、

室外带电作业机器人,产品迭代的背后,体现着的是亿嘉和机器人产品技

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战略性突破。

据介绍,亿嘉和近年来持续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优化,不断升级、

完善设计和技术方案,产品的整体稳定性、功能优越性、环境适应性等方

面不断突破,综合能力已达行业内较为领先的水平。

企业“护城河”的构建,依托的正是亿嘉和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与构

建起的全球化研发体系。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发展,公司持续加

大研发投入,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和各项资源,推进产

品不断创新、升级。2021 年上半年公司费用化及资本化研发投入共计

第295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79

9307.38 万元,同比增长 96.91%,占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6.57%。

与此同时,公司坚信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是巩固并不断提升技术优

势的基础。亿嘉和持续引进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的各类高端软硬件研发

人才,并通过知识管理体系、技能培训体系、管理能力培养机制、考核激

励政策不断培养提升人员的综合能力和凝聚力。

目前,公司已经在南京、深圳、美国硅谷三地建立起了研发中心,同

时设立松山湖、香港、新加坡三处子公司。通过全球化布局,在充分了解

国际前沿技术信息与产业链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亿嘉和积极推进软件、算

法、硬件等基础性平台建设,底层核心技术实力不断夯实。

第296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80

鲁网

近年来,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培育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在迈向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

突破”阶段的山东,正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做强

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鲁网·泰山财经特推出“‘小巨人’的创新密码”系列专题

报道,从中一窥创新“小巨人”崛起的齐鲁路径。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钟联网”铺就持久创新路

烟台持久钟表有限公司以公共用钟的研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为核心

业务,属于高精密机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现代“互联网+时钟”的先进

智能制造业,是国内公共用钟行业知名的专业化龙头骨干企业。主要产品

有时间同步系统、子母钟系统、塔钟、船舶用钟、世界时钟、城市景观钟

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机场、核电、地铁、高铁、车站、港口、舰船、场馆、

海关、教育、金融、医院、房地产等领域,畅销全国 32 个省(市)区以及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自 1993 年以来,公司产品销量连续 27 年保持全国第

一,综合市场占有率达 80%以上,其中建筑塔钟市场占有率达 80%以上。

“卖产品”升级到“卖服务”

持久钟表把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时钟相融合,

首创了钟联网系统,能实现对产品的远程实时控制和统一管理,在世界上

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服务器,实时看到现场时钟

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远程管理。

第297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81

有了这个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持久钟表从单一的钟表制造商转型为

时间同步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实现了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新跨越。并拿

下了我国 90%以上的机场、85%以上的高铁地铁和 70%以上核电站的时间

服务,还输出到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凭借时间同步系统,持久钟表装进了上海世博会三大场馆,国际

竞标击败了日本;第一条商用磁悬浮——上海磁悬浮也是持久做的系统,

还有亚运会 23 个场馆与首都机场、虹桥机场等机场系统。

作为技术用钟龙头企业,持久钟表坚持走创新驱动、专精特新之路,

将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时钟相融合,产品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

流水平,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替代了国外进口,核心技术全部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官网显示,公司拥有“1 个国家级、3 个省级研发中心,

1 个国家轻工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创新研发平台,先后承担

65 项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获得专利 251 项。

保障国家命脉领域时间安全

持久钟表打破了我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核电电力、国防军工等领

域授时产品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为保证国家命脉领域的安全可靠

运行贡献了力量。

在近期的一些大型活动和项目中,我们也都能找到“持久元素”。持

久钟表为胶东国际机场提供时间同步系统;成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场馆的赛

事服务保障的系统之一;为广州地铁 18 号线提供北斗时间系统。

作为“智慧”地铁运营保障的核心系统之一,用于广州地铁 18 号线的

CJ-M9300IIIG 北斗时间系统,由持久钟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系统采用 ARM+FPGA 架构、独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算法,输出 NTP、PTP、

IRIG-B 码、串口对时报文以及脉冲信号 1PPS;授时精度达到纳秒级,其

第298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82

精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能够为地铁的调度、信

号、自动售检票、人脸识别、无感过闸、信息显示、安防、广播等智能化、

自动化、信息化设备和系统提供精准、安全、高效的全时空、多场景式授

时服务。

持久钟表已成长为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工程的首选品牌,如北京大兴

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鸟巢”、上海世博会、上海磁悬浮、广州亚运

会、深圳大运会、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浦东机场、深圳机场、北京地

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杭州地铁、成都地铁、京津高铁、

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哈大高铁、石济高铁、秦山核电、大亚湾核电、福

清核电、方家山核电等等,都出现了持久钟表的身影。

第299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83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 13 载,研发“手撕钢材”

,一路奔跑闯关科创板

从磁性器件行业到新材料行业,从电力电子到新能源汽车、国家大科

学工程等领域,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云

路”)通过自主研发逐步形成非晶合金的技术体系,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研发出薄如蝉翼,仅有头发丝直径的一半的“手撕钢材”——非晶带材,

打破了市场垄断,成为现在非晶合金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非晶合金薄带的

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成为国内磁性材料行业少数同时具备材料基础研究与

评价能力、极端工艺装备实现能力、产品应用拓展能力的企业。

非晶合金材料龙头企业

青岛云路一直专注于先进磁性金属材料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已形成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磁性粉末三大材料及其制品系列,包括非

晶合金薄带及铁心、纳米晶超薄带、雾化和破碎粉末及磁粉芯等产品。目

前公司非晶合金材料的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是非晶合金材料行业的龙头

企业。

非晶合金材料行业曾长期被美国、日本等国垄断,经过多年科技创新

和自主研发,青岛云路不仅完全实现了非晶材料的进口替代,还打破了国

内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卡脖子”禁区,正在研发 10-12 微米的纳米晶超

薄带样品,将纳米晶超薄带做到了行业最薄最宽。

公司共拥有 156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96 项。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工

信部中央投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 改造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山东省

自主创新专项、青岛市科技计划自主创新重点专项、中国航发创新基金项

目、中航工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

第300页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案例汇编

284

人才方面,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人员达到 84 人,占比 18.67%,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 70%以上,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涉及材

料研发、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等多个领域。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山东

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并且引进国内

外知名专家作为技术专家,提升团队综合实力。

凭着十多年的研发积累,2021 年,青岛云路被工信部评为第三批专精

特新“小巨人”。同年,青岛共有 13 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 500 强榜

单,青岛云路便是其中一家。

“手撕钢材”助力节能减排

青岛云路生产的非晶带材是一种新型节能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具

有超导磁、低损耗、强度高、耐腐蚀好等诸多独特性能,尤其在变压器领

域,非晶带材制造的非晶变压器比传统硅钢变压器更加节能。更重要的是,

使用这种新材料后,可以大大减少电损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如在全国范

围内采用非晶变压器,年可节约电能 1.5 亿至 2.4 亿度,节能效果可观;在

新能源发电领域,非晶变压器也将极大提升其系统效率。

青岛云路与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持续

在智能充电设备领域加强合作。非晶合金变压器首次应用在电动汽车充电

领域。一台非晶合金油浸式变压器在充电设备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配

电网损耗,预计每年可节约电力 4853 度,30 年可累计节约 14.56 万度电,

共计可减少碳排放 145 吨。特来电在全国的运营服务城市已达 335 个,累

计投建充电桩 28 万个,支撑 15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如果其投建的充电站

全部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以平均容量 800kVA 的变压器推算,预计每年

可节电约 580.2 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578.4 万吨,真正做到“节能减

排”,实现“双碳”目标。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网页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收藏
转发
下载
免费制作
其他案例
更多案例
免费制作
x
{{item.desc}}
下载
{{item.title}}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