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bookData.followerCount}}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取消关注'}}
星期六癸卯年十一月廿五今日小寒第3940期/今日8版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冬季农田不再“闲”>>22024年1月 6http://www.ncxxb.com.cn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农村信息报社出版日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1月3日,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潮面村的善国年糕作坊内,村民们正忙着赶制年糕订单。浙江多地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寓意幸福生活年年高,是百姓置办年货的必备品。陈永建 摄赶制年糕订单□本报记者 唐豪本报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统筹认定一批、调整补入一批“三条路径”,力争到2035年把全省16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意见》要求,全面摸清已建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耕地地力以及未建成高标准农田的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度、坡度、基础设施水平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耕地保护利用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计划等,制定本地实施方案... [收起]
[展开]
{{!bookData.isSubscribed?'关注':'已关注'}}
粉丝: {{bookData.followerCount}}
文本内容
第1页
星期六
癸卯年十一月廿五
今日小寒
第3940期/今日8版
读者服务热线:0571-86757198
冬季农田不再“闲”
>>2
2024年1月 6
http://www.ncxxb.com.cn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31
农村信息报社出版
日
产 业 兴 旺 生 态 宜 居 乡 风 文 明 治 理 有 效 生 活 富 裕
1月3日,位于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
镇潮面村的善国年
糕作坊内,村民们
正忙着赶制年糕订
单。浙江多地有过
年吃年糕的习俗,
年糕寓意幸福生活
年年高,是百姓置
办年货的必备品。
陈永建 摄
赶制年糕订单
□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
准农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按照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统筹认定一
批、调整补入一批“三条路径”,力争到
2035年把全省165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
部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
现代化高标准农田。
《意见》要求,全面摸清已建高标准农
田基础设施、耕地地力以及未建成高标准
农田的永久基本农田连片度、坡度、基础
设施水平等情况,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农
田灌溉发展规划、耕地保护利用规划、土
地综合整治计划等,制定本地实施方案,
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建设周期
和布局。
《意见》明确,要科学安排建设计划,确
定年度实施计划,优先将粮食生产功能区
和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
准农田,优先在建设标准偏低、设施不配
套、工程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粮食产能不
达标的已建高标准农田以及整治优化后的
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实施改造提升。要合理
确定建设内容,因地制宜确定建设重点与
内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
性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补齐基础设施短
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
灾、减灾能力。要着力提高建设质量,优化
项目选址,加强项目初步设计评审,强化项
目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抽检机
制,严格开展项目验收,严格规范项目建
设。要统筹整合建设力量,统筹土地综合
整治、大中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等农
田水利项目,将项目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同
步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深入推进“多田套
合”,推动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
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空间布局层层套合。
我省将持续加强建后管护工作,严格保护
利用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提
高利用效率和产出水平。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意见,力争到2035年
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本报记者 周文佳
本报讯 日前,省农
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畜
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
案》(以下简称《方案》),
力争到2025年,全省能繁
母猪存栏稳定在 65 万头
左右,家禽出栏 2.2 亿只
以上,打造浙系畜禽产业
集聚区 50 个,建成畜牧
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30
个,建成省级以上生猪屠
宰 标 准 化 企 业 30 家 以
上,养殖环节病死生猪集
中无害化处理率达 95%
以上。
《方案》明确了八方
面重点任务。一是持续
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确保
规 模 猪 场 数 量 稳 定 在
2700家以上、生猪保供基
地产能占总产能 70%以
上、优质“浙猪”出栏量占
生猪出栏量 10%以上;二
是加快特色畜禽发展,加
快“浙禽”增量提质,重点
提升浙北湖羊产业层次,
巩固各地特色产业优势;
三是促进畜禽种业振兴,
力争到 2025 年,国家鉴
(审)定通过新资源(新品
种)1 至 2 个,入选国家级
核心育种场 1 至 2 家,建
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库1
个、高代次种畜禽场5家;
四是推进屠宰企业提档
升级,到 2025 年,全省生
猪屠宰企业压减到115家左右,建成牛羊定点屠宰企
业 42 家、家禽屠宰企业 30 家;五是织密动物疫病防
控网,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非洲猪瘟、布病无疫
小区50个以上,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率、抗体合格
率分别保持在90%以上和80%以上;六是深化一二三
产融合,到 2025 年,培育年产值超 10 亿元的全产业
链 10 条以上;七是做优做强饲料兽药产业,到 2025
年,生猪、肉鸡、蛋鸡等规模养殖场实现“两化”技术
应用全覆盖;八是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以设施化、
机械化、数字化“三化”联动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养
殖产业,力争创建数字牧场、未来牧场300家以上。
《方案》强调,要强化责任落实,把生猪稳产保
供、重大疫病防控、屠宰行业管理等列入相关考核范
畴;要强化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坚持“项目为王”,
持续扩大畜牧领域有效投资;要强化队伍建设,培养
一批高素质、职业化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队伍,为畜
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项行动明确八方面重点任务 浙江畜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有了这座‘连心桥’,过河再也不用
绕路了,足足省了20分钟,太方便了!”日
前,龙泉市八都镇安田村村民汤卫兵走在
新建成的“连心桥”上,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座“连心桥”由龙泉市山海协作对
口地区——嘉兴市秀洲区援助建设,是我
省推进山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一
个案例。
2023 年以来,我省持续聚焦缩小“三
大差距”,以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
为主抓手,精准施策推进农民农村“扩中”
“提低”和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统计数据
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收入达
32578元,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
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8,低收入农户人
均可支配收入16234元,增长13.1%。
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的关键所在。在浙西常山,当地特产胡柚
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山间野果变成炙
手可热的“共富金果”。常山县农业农村
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从深耕“一只果”
到培育“一份常礼”,再到打响“一切为了
U”品牌,推动胡柚全产业链做大做强。
从胡柚鲜果到胡柚汁、衢枳壳、胡柚膏、胡
柚面膜……胡柚产业带动全县10万从业
人员增收10亿元以上,总产值达35亿元,
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农带富,我
们大力推进‘百链千亿’行动,全力做好
‘土特产’文章。”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
人表示,全省“土特产”名录共收录 1040
个农产品,累计建成单条产值超 10 亿元
农业全产业链92条,总产值超2800亿元。
在强化农民增收政策供给方面,我省
稳步提高财政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同
时成立浙江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共同富裕
联合体,推动各类金融保险机构持续加大
对农业农村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
(不含宁波)农林水支出573.87亿元、增长
16.7%,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不含
计提两金)比例为 6.73%,涉农贷款新增
1.08万亿元。2023年1至11月,第一产业
固定投资同比增长49.2%,11月末全省涉
农贷款余额7.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
一产投资同比增速与涉农贷款余额均居
全国前列。
山区海岛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
和重点。2023年以来,我省持续强化顶层
设计,出台金融支持山区海岛县“一县一
链”产业发展政策,启动“共保体支持山区
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系列行动”,着力构建
新型帮扶共同体机制,在资金、项目、土地
等方面向山区海岛县倾斜。2023年,山区
海岛县安排省级以上支农专项资金 60.5
亿元,占52.2%。
我省还以促进山区海岛县消费帮扶
为目标,开展第二批“263共富农产品”评
选,出台“263共富农产品”八条支持举措,
带动新增消费帮扶11.4亿元。组织26个
团组、山区 26 县分别制定 2023 年个性化
帮扶清单和承接帮扶清单,督促指导各团
组落实清单内容。截至目前,累计落实组
团式帮扶项目 351 个,促成项目投资 532
亿元,解决需求1.65万个。“新型帮扶共同
体”入选全省共同富裕创新模式重点培育
名单。
强化政策供给 健全帮扶机制
浙江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成色足
象山盘活闲置农房有“数”招
>>2
把帮扶工作做到农民心坎上
>>6
第2页
1月4日,仙居县白塔镇农民在移栽油菜苗。随着小寒节气的到来,仙居县白塔镇农户利用闲置土地,抢抓时节移栽油菜,
使“冬闲田”变“增收地”。 王华斌 摄
抢种油菜
□本报记者 唐豪
“水绕门墙竹绕堂。”冬日的象山县泗
洲头镇墩岙村别有一番韵味,当地精品民
宿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打卡。这些民宿
的“前世”是破旧的闲置农房,经宅基地制
度改革后,“今生”蝶变为“黄金屋”。墩岙
村也走出了昔日“有女不嫁墩岙”的落寞,
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近年来,象山县牢牢抓住“人、地、市
场”三个关键点,以数字化改革和宅基地制
度改革为契机,探索开发“闲置宅基地盘
活”应用系统,设置“闲置感知、资源发布、
资源招商、审批服务、过程监管”等 5 大功
能场景,以“算力”代替“人力”,精准激活农
村闲置资产,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的盘活成为墩
岙村发展的新增长极。记者了解到,该村
通过“闲置宅基地盘活”应用系统,精准筛
选潜在闲置农房,通过市场化招商引资,打
造精品、优质民宿集群,并通过系统动态监
测民宿入住数据,按照每人次12元的标准
收取管理服务费,形成了提升村基础设施
和提高游客满意度的良性循环。
同样,在泗洲头镇上马岙村,由闲置农
房改造而成的精品民宿成为新晋网红打卡
点,吸引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现在入住
率还可以,每个周末都爆满,旺季的时候得
提前一个月左右预定。”马岙知青公社民宿
负责人聂文华表示,特别是暑假和春节,前
来游玩的游客非常多。
象山县石浦镇沙塘湾村原本是一个渔
业村,村内90%的房屋处于闲置状态,借助
“闲置农房盘活”应用系统,八成房屋已上
网流转,先后吸引浙旅投、开元集团、橡树
缘等知名旅游企业投资,打造了 12 家民
宿,旅游旺季一房难求,也让村民在家门口
就能就业。
数据显示,自“闲置宅基地盘活”上线
以来,该县已累计识别潜在闲置资源1.8万
余宗,入库有效闲置资源 2387 宗,闲置宅
基地盘活线上审批时长缩短 60%以上,闲
置宅基地盘活交易量、溢价率有效提高,在
线成交价格提高25%。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该系统有效
破解了找房难、验房难、选房难、用房难、管
房难等问题。”象山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
人表示,系统使闲置资源更有效对接市场,
进一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为探
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路径。截至
目前,该县已累计盘活和利用宅基地(农
房)近 10.5 万平方米,引进乡村产业项目
130个,总投资超20亿元。
农民增收看“浙”里
——闲置农房盘活③
以“算力”替代“人力”
象山盘活闲置农房有“数”招
要 闻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2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管
农村信息报社主办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
举报电话:0571-86757155
广告经营许可证:浙工商广字01007
通联服务部:0571-86757198
社址:杭州市凤起东路29号 邮编:310020
投稿邮箱:ncxxb@126.com
印刷单位:杭州广育多莉印刷有限公司
印刷地址: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鸿兴路329号
编辑:曹丽娟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9 E-mail:dawn306@163.com
□本报记者 李曜清
这段时间,每天天刚蒙蒙亮,位于
淳安县郭村乡郭村村的明康汇蔬菜产
销合作基地早已是一片热闹景象,采
摘、整理、装箱、运输……村民们麻利地
做好每一道工序,七八百箱品相俱佳的
“霜打菜”被装车运往杭州市区进入明
康汇门店。
“‘霜打菜’上市时间一般要持续到
春节前后。今年亩产量有望超过 2000
公斤,眼前这 50 亩‘冬闲田’可以带来
40余万元收入。”基地负责人汪淑军告
诉记者,等青菜收割后,后续将统一种
植小麦,让农田发挥最大利用价值,冬
季都“闲”不下来。
明康汇与淳安县的“牵手”始于
2022 年。合作伊始,以“大下姜乡村振
兴联合体”之一的孙家畈村为起点,通
过实施“冬闲田联农共富”项目,流转
150亩“冬闲田”种植蔬菜,当年即实现
收入 60 余万元,村集体增收 34 万元。
至今,淳安县已推广种植4000余亩“冬
闲田”蔬菜,辐射区域的农产品均价提
升30%左右。
“冬闲田”存在虽有客观因素,但如
果能有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耕地利用
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培肥地力、
控制病虫害也有益处。
从我省实践看,适宜机械化生产的
小麦、油菜等成为农田“绿色过冬”主力
军。衢州是我省油菜主产区之一,种植
面积约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四分之
一。2023 年,该市油菜种植面积达
45.21 万亩,实现“三连增”。“我们积极
推进抛荒地复耕复种,‘冬闲田’有效利
用,不断扩大油菜等作物种植面积。”衢
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地
还引进生育期短、耐迟播、耐寒性强的
高产优质油菜品种,充分做好茬口搭
配,探索“油菜+”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耕
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
除了油菜,各地还因地制宜定制了
各具特色的“冬闲田”套餐。在德清县新
安镇,当地推行“稻菜轮作”模式,实现作
物种植“无缝衔接”。“80后”农创客沈琦
在新安镇舍北村流转100余亩土地,采
用“水稻-榨菜”轮作技术,每亩地能生产
约3000公斤榨菜,按收购价每公斤一元
算,榨菜亩产值在3000元左右。在松阳
县斋坛乡京梁村的“稻耳轮作”共富试验
基地里,20万袋黑木耳菌棒整齐排布,长
势喜人。“我们采用‘稻耳轮作’模式,每
年10月收完稻谷后,就在田里布下黑木
耳菌棒,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整个
生产周期持续到来年3月底结束,又可
以整田插秧。而黑木耳废菌渣作为优
质有机肥还田后,还可减少化肥施用
量,改良土壤,增产粮食。”基地负责人
叶芳群告诉记者。
冬季农田不再“闲”
近日,省林业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生态文
化协会联合发文,共同命名了杭州市余杭区径山
镇四岭村等59个生态文化基地。至此,我省生态
文化基地增至515个。
此次新增59个生态文化基地,包括40个行政
村、3家企业(合作社)、14个自然保护地、林场、博
物馆、景区以及2所学校。
行政村通过合理利用森林、湿地资源,开展生
态文化主题活动,将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
合起来。如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充分
发挥千亩湖荡、湿地、非遗等资源禀赋,建设西千
亩荡、菱文化馆、乡村驿站等一批凸显湿地特色、
文化底蕴的乡村景致,成为深化“千万工程”、建设
生态文明的先行典范。
企业(合作社)以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为
主线,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推进生态文化与企
业文化的融合,强化生态意识、培育文明理念,成
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要践行者。如浙江济
佰川药业有限公司以灵芝全产业链发展、中医药
养生文化传播为己任,通过收集、整理与灵芝相关
的中医药书籍、传说,建设集科普与旅游相结合的
东方灵芝文化馆,让公众感受中草药的魅力。
自然保护地、林场、博物馆、景区以良好的自
然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
有内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果的生态文化活动,
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如衢州灵鹫山旅游度假
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围绕运动休闲主题,通
过举办全国森林运动会、国际汽车森林穿越大赛
等各类体育运动赛事活动,推进生态文化与运动
文化融合,培育大众绿色低碳的生态意识和生态
文明理念。
学校将生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
教学等工作结合起来,从生态课程、绿色课堂、低
碳生活等多方面入手,引领师生“绿色生态”成
长。如宁波市正始中学,把“绿色引领,和谐发展”
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构建绿色生态课程体系,利用
学校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积极培
育优良生态文化。 沈林轩
我省新增59个
省级生态文化基地
近日,国家林草局公布了全国第三批 100 名
“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浙江农林大学林学
学科教师、香榧专家喻卫武荣登榜单。
香榧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稀干果和木本油料
战略产业,其果实营养价值高。我省现有香榧栽
培面积100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
喻卫武自2021年担任淳安大下姜科技特派员
以来,在当地推广香榧丰产栽培和新产品开发等
技术,服务范围从下姜村逐渐扩大到以下姜村为
核心、涵盖周边几十个村子的大下姜区域。几年
来,他指导当地百姓引进香榧新品种3个、推广新
技术 5 项,新发展香榧林 800 余亩,建立示范基地
400 余亩,当地香榧亩产从不到 150 公斤增加到
400公斤左右,还开发了开口香榧籽、脱衣香榧仁
等新产品,大大增加了农户收入。
和喻卫武一样,由浙江农林大学吴家胜、宋丽
丽、戴文圣、黎章矩等专家组成的香榧研究团队,
深耕香榧领域几十年,系统开展香榧良种选育、良
种快繁以及高效栽培等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
与推广应用工作,取得的重大技术成果“香榧良种
选育及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科技
进步奖一等奖,“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
育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香榧坚
果采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新产品开发”获梁希
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为我省香榧产业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该研究团队还将香榧栽培技术推广到全国,
面积约170多万亩,累计带动香榧产区农民增收超
百亿元。 陈胜伟
浙江农林大学香榧研究团队
乐做农民“科技顾问”
第3页
产 业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3
就在 2023 年 11 月底,瓯柑进入采摘
时节,盛产瓯柑的三垟湿地举办了一场瓯
柑文化节活动,评选“大吉王”,摆起市
集。高天明说,没想到现场这么热闹,种
了50多年瓯柑的他突然觉得“还是有未来
的”。
根据瓯海区瓯柑产业“三年行动”计
划,2024 年将初步建成集生产、加工、仓
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瓯柑全产业链。
在新上线的温州瓯柑数字化平台,笔者看
到温州市的瓯柑产业布局,包括土地资
源、种植规模、农业灾害、生长态势分析
等。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有助于瓯柑产
业未来的发展。
破解产业发展问题,关键是对症下
药。瓯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当
地经过三年探索,认为在体制机制、品质
提升、主体培育、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方
面需要多方发力。
刘冬峰则建议围绕“四方面”开展:稳
定瓯柑种植面积,建立瓯柑核心保护区;
提高产业附加值,聚焦瓯柑功能性成分等
高值化研发;开展品牌化运营管理,对瓯
柑进行原产地保护;持续拓展新市场,成
立产业协会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等。
面对“吃不惯”的问题,刘冬峰也提到
一个有趣的观点:“做细分赛道的冠军。”
柑橘种类多样,瓯柑的口味特点、药用价
值的特殊性,也许恰恰代表了新的市场。
在省内,常山胡柚的发展之路颇受业
内认可。同样悠久的历史,2003
年,“常山胡柚”成为原产地
保护产品。随着药用功
能的开发利用,胡柚
在精深加工、品牌
文化建设上持续
迎来突破。2016
年,以常山胡柚
和香柚为原料
生产的网红饮
品“双柚汁”一年
卖出1亿瓶。
这对瓯柑发展
也是启示:寻找新的
突破点,在功能性上做
文章、在深加工上谋发展、在
标准生产上保质量。让一方水果不仅
停留在民俗记忆上,还要走上产业化发展
之路。
先苦后甜,希望这枚温州果,尽快走
出一条“甜蜜”路子。 王艳琼
苦橘子如何变“甜”
在温州市区万源路一家水果摊,新上市
的瓯柑个头不小,顶部还冒着鲜绿,每公斤售
价 16 元,边上摆着的黄岩蜜橘 1.5 公斤只卖
10元。“这苦味,一般人可吃不惯。”店主打趣
道,这是温州人的专属水果,再贵也有人买。
瓯柑栽培历史约2400年,唐宋时曾作为
朝廷贡品。业内专家介绍,全球目前2000多
个柑橘种类,浙江有100多种,温州20多种,
唯独瓯柑在温州历史悠久。
小小瓯柑,荣誉也不少。1990 年,瓯柑
成为北京亚运会指定的运动员专用水果;
2003 年,盛产瓯柑的瓯海被评为“中国瓯柑
之乡”;2006年,瓯柑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
产品……
除了知名度,瓯柑还有更多内涵和价值。
温州方言中“柑”与“官”同音,瓯柑比一
般橘子大,被温州人唤成“大桔”,谐音“大
吉”。温州人传统过年走亲戚送瓯柑,也会将
其用作祭祀贡品等,有讨彩头之意。
瓯柑也被认为富有药用价值。《本草拾
遗》等古医书有记载瓯柑。温州民间有民谚
“端午瓯柑胜羚羊”,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
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的说法。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
前全市共有 4 万多亩瓯柑种植地,主要分布
在瓯海三垟、泽雅,乐清白象、清江,龙湾状
元,瑞安和平阳等地,其中位于瓯海区的三垟
湿地瓯柑,因湿度、温度影响,品质最佳。
为重点培育瓯柑产业,2021 年,瓯海已
启动振兴瓯柑、杨梅产业“五优工程”三年行
动,势要将其打造成“致富果”。去年,温州
更是在谋划重点打造的“六个一”农业产业
里,将瓯柑和杨梅并列归属到“一个果”发展
名单。
光环满身,瓯柑产业的发展却不温不火。
“这是保本生意。”瓯海三垟街道瓯柑种
植大户高天明说,虽然单价有点高,但种瓯柑
的收益并不大,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少。
农户的感受,也反映了瓯柑市场的现
状。长期致力于瓯柑特色产品研发的浙江百
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锋向笔者吐露
同样的心情:“市场是有的,但主要局限在温
州,总体产业规模不大。”陈锋说,企业近年也
想向外拓市场,生产的瓯柑汁已经没有苦味,
微甜,但外地市场各有各的柑橘类饮料,温州
以外对瓯柑的接受度似乎并不高。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曾对瓯柑产业
现状做过市场调研,发现这颗苦橘子面临的
问题也是有“苦”有“甜”——
一方面,“苦”在生产。随着城市化推进,
以及耕地保护政策,瓯柑种植面积难扩展。
另外,作为区域性消费为主的地方水果,瓯柑
生产环节受市场影响较大。当市场供不应求
时价格奇高,增加产能又难以销售,果园失
管、弃管后黄龙病感染风险增加,果农生产效
益难以稳定。
另一方面,“苦”在市场。虽然栽培历史
悠久,但瓯柑文化挖掘及品牌管理不足,
受认可但叫不响,品质参差不齐,
也 无 法 做 到 统 一 的 优 质 优
价。此外,瓯柑的功能性开
发、商品化不足,也导致
难以打开新市场。
“好在政府重视产
业振兴,近年我们参与
了多项研发。”浙江省
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
研究员刘冬峰介绍,该
所联合多家单位组建科
研团队,聚焦瓯柑产业发
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技
术攻关,目前已研发推广“瓯柑
健康容器大苗培育技术及应用”“瓯
柑机械化省力化栽培技术”等。
专家及部门相关人员认为,作为温州特
色水果,瓯柑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拥有稳
定的市场,已有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值得研发
投入,发展前景可期。
历史悠久的温州果
瓯柑产业有“苦”有“甜”
瓯柑文化节、瓯柑数字化平台、瓯柑饼……
温州瓯柑何时能苦尽“甘”来
温州人家喻户晓的瓯柑,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得习惯。
瓯柑属于柑橘却口味特别,吃一瓣,嘴里猛地一阵苦味,舌间发酸,
再回过神,才觉知有点甜。
每年12月开始,瓯柑开始大批量上市。笔者关注到,除了寻常售
卖外,今年瓯柑市场还有新变化,比如衍生出瓯柑饼、瓯柑汁、瓯柑茶等
新产品。不久前,温州还举办瓯柑文化节,启动瓯柑数字化平台等,大
有振兴产业发展之势。
特产水果代表地域特点、人文历史,也体现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眼
下,温州瓯柑发展如何?背后有哪些“甜”故事?笔者对话农户、企业代
表、研究专家及相关部门,多方寻找答案。
游客体验水上集市活动。
用瓯柑幼果晒制而成的
特色产品“柑儿文”
瓯柑丰收。 陈明铭 摄
第4页
研发创新 生产线用上黑科技
日前,走进全国最大的柑橘罐头生产
企业台州一罐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只见一
个个柑橘经过自动剥皮、自动分瓣、自动
灌装、巴氏杀菌等操作,变成了一罐罐晶
莹剔透的柑橘罐头。
眼下正是柑橘罐头的生产旺季,手握
3万多吨需要在3个月内交付的柑橘罐头
出口大订单,黄洪舸底气十足。
底气来自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的应
用。近年来,台州一罐与省农科院食品科
学研究所张俊博士团队合作,研发柑橘罐
头加工相关智能设备,陆续攻克了柑橘罐
头加工领域面临的自动剥皮、自动分瓣、橘
片分拣、罐头打检等10多道技术壁垒,取
得24项发明专利授权,有力提升柑橘加工
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其中,业内首创的智
能化柑橘自动分瓣设备,应用机器视觉、人
工智能等技术,一秒钟就能完成一个橘子
的分瓣,并且果瓣破损率减至5%以内,相
比国外水力冲击方式,破损率大大降低。
“通过‘机器换人’,企业生产线上员
工减少 40%,产能却提高 50%以上,实现
了对国外同类装备的超越。”黄洪舸说,原
先旺季需要三四千名工人,现在只需要
2000多人,招工难问题也大大缓解。
近日,湖州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
模式纳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典
型案例,并向全国推介,系全省唯一。
湖州市针对传统模式中转运环节多、
疫病传播风险大、保险定损程序繁、机械
操作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变革传统收集处
置模式,积极创新处理方法,提升治理能
力,通过设施化改造、机械化操作、数字化
管理,全面提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水
平,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工作中的痛
点和难点。
AI识别技术,助力智慧收储
利用 AI 识别技术,自动抓取和归集
动物种类、长度、重量、数量等数据,反复
训练 AI 得到成熟稳定的数据算法,从而
实现高效收储。减少收集、出入库、处置
环节的数据交接工作量80%以上。
机械赋能,实现高效转运
通过专用周转箱 RFID 电子标签技
术,实现转运期间病死畜禽与外界物理隔
绝,畜禽信息与云端实时对接。交接环节
人畜接触由4次及以上降至1次,有效降
低疫病传播风险75%以上,提升转运效率
50%以上,全市节省人工搬运开支90万元
左右(按每吨搬运费用 300 元计算)。联
通保险公司数据系统后,辖区保险勘损人
员可减少至1名,保险理赔周期由原来7-
15天缩短至1天甚至闪赔。
“物联网+”,实施云端监管
将数据整合并兼容于省平台监管模
块,建成病死畜禽“收—运—处”全流程精
准溯源管理体系,实现三级信息的一体化
管理、互联互通和实时掌控。打造全流
程、全链条的实时可追溯监管体系,显著
提升部门监管效率。同时,完善了病死畜
禽无害化处置与保险联动机制,杜绝随意
丢弃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有效促进畜牧
业高质量发展。
胡旭
科 技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4
湖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模式成全国典型
科技赋能的黄岩水果罐头,早已不是
高糖、低端的代名词。上世纪80年代,黄
岩柑橘罐头年产量最高曾达2.6万吨,占
据全国八成以上份额。然而,到了上世纪
90年代,由于产品老化和市场与体制等原
因,黄岩罐头食品厂累计亏损4763万元,
成为浙江轻工系统第一亏损大户。从“金
罐”沦为“破罐”,以该企业为代表的黄岩
罐头产业也一落千丈。
近年来,黄岩罐头加工企业加大科技
投入和产品研发,以新产品、新理念、新技
术、新品牌,通过外部市场重新获得内部
市场认可,杀出一记漂亮的“回马枪”。目
前,黄岩每年都有 12 万吨柑橘、枇杷、杨
梅、黄桃等水果罐头畅销欧美,广泛应用
于烘焙、饮料、饮食配餐等领域,内销市场
份额稳步提升,有近4万吨。
主动迎接市场消费变化,台州一罐除
了调整产品的甜度和口味,还打造了更加
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
求。除了柑橘、桃子、杨梅、枇杷、苹果等
传统水果罐头,台州一罐用纯果汁和代糖
代替蔗糖,推出低糖、无糖等产品,非蔗糖
水果罐头占比40%,同时与知名运动装备
企业合作,开发能量胶、维生素果吸等衍
生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浙江黄罐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公司合作开发
的纯果汁果肉系列产品,以自主品牌入选
美国大学食品饮料指定采购目录……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授、黄岩区食品
科技学会理事长陈正冬说,罐头仍是最保
鲜且最安全的加工方式之一,目前国内罐
头食品的人均消费量还不到欧美国家的
十分之一,随着消费者接受度的提高,罐
头食品发展前景看好。
陈久忍 张熙锦
主动求变 拥抱健康生活理念
新产品 新技术 新理念
水果罐头杀出“回马枪”
橘子罐头是很多人的甜蜜回忆,不过一直伴随着超量防腐剂、坏果做罐头、放久不新鲜等争议,再加上不少罐头不
能直接看到内容物,消费者害怕上当受骗,国内市场对水果罐头始终不太欢迎。
“罐头之所以能较长时间保藏食物而不变质,完全得益于密封的容器、卫生的生产环境及严格的杀菌程序,压根不
需要任何防腐剂。”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罐”)总经理黄洪舸说。
近两年,水果罐头才“火”了一把。北方消费者偏爱黄桃罐头,南方消费者喜欢橘子罐头,销售火爆时,很多罐头企
业连打包材料都供应不上。
开化清水鱼养殖
已有上千年历史。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清水鱼这道开化特色
美食逐渐走进上百姓
餐桌,清水鱼养殖产业
也不断发展壮大。与
此同时,清水鱼养殖过
程中的小瓜虫病害问
题也日趋严重,制约了
清水鱼产业的健康发
展。
近日,衢州市水产
技术推广中心特邀省
内鱼病防治专家团队
进行技术指导,发布了
开化清水鱼病害防控
指南。
鱼病预防
水源管理:养殖场
进水口前端建设闸门,
河道施工及强降雨等
导致水体浑浊时,及时
关闭闸门,防止泥沙水
进入鱼池;养殖池前端
建设预处理池,在池内
使用生石灰挂袋法或
臭氧消毒法,对养殖水
源进行预处理,杀灭病
原生物。
苗种放养:购买苗种前,应做好
苗种产地检疫,确保所购苗种未携
带病原;苗种放养前,需对苗种、养
殖池、养殖工具进行消毒,运鱼车与
养殖池水温差应控制在±3℃以内。
日常管理
避免天气寒冷、苗种不开口吃
饵料的时间段购入鱼苗,建议在7-9
月购买苗种,入池后,投喂粗蛋白含
量为 32%的饲料,少量投喂青饲料,
做好鱼体修复。
拌饲投喂三黄散、黄芪多糖、青
蒿末、桉树精油等中草药,提升鱼体
免疫力。
抄网等日常生产工具应区分使
用,避免生产工具将病原带入健康
鱼池。
定期巡池观察,发现鱼体出现
异常,及时检查。必要时,将患病个
体捞出进行集中隔离,隔离池应设
置在养殖场下游塘口。
鱼病治疗
肥水生态防控:在病害高发季
节,尽量提高鱼塘水位,在保证充足
溶氧的同时,通过施用肥水产品,提
高水体肥度,促进枝角类等浮游生
物繁殖,减少病原生物数量,抑制病
害发生。
中药厚朴防治:可采用拌饲投
喂中药厚朴粉 1 克/公斤鱼体重,全
池泼洒厚朴水煎剂2-3克/立方米。
化学药物消杀
采用单宁酸全池泼洒,水体浓
度1克/立方米。对于进排水条件较
好、可短时间内大量换水的鱼池,还
可采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控制
病害。具体方法是:严格按水体浓
度0.7克/立方米水体施用硫酸铜、硫
酸亚铁合剂,形成药浴效果。 曲水开化清水鱼病害防控指南发布
病死畜禽专用密封箱
第5页
政 策 编辑:程益新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88 E-mail:99297510@163.com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5
优化养殖用海 建设“蓝色粮仓” ——养殖用海管理新政解读
问:《通知》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向海洋要食
物”决策部署、建设“蓝色粮仓”有何重要意义?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
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习近平总书
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
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养殖用
海是传统的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也是我国用海面积
最大的海域使用类型。据统计,我国现有海水养殖
面积3111万亩,养殖用海成为18亿亩耕地之外,向
海洋要热量、要蛋白、扩大食物供给的重要资源要
素保障。《通知》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立足于
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
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提出了优化养殖用
海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关乎国计民生和粮食
安全,保障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也关乎沿海地区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力促进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约
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近
岸海域开发强度大,局部海域利用方式粗放、效率
偏低。通过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科学确定养殖用海
规模与布局,鼓励发展多层次综合养殖,可以充分
利用海水立体空间,进一步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
率。
二是全面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世
界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我国海水养殖依然以传统
养殖方式为主,生态健康养殖有待提高。通过优化
养殖用海管理,推行生态化养殖用海方式,能够有
效促进海水养殖提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稳定和扩
大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为建设“蓝色粮仓”奠定坚实
基础。
三是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当前部分
地区海水养殖的不规范发展对局部海洋环境造成
一定影响,部分围海养殖过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滨海湿地功能。通过优化养殖用海管理,严格控
制新增围海养殖规模,不得占用自然岸线和生态保
护红线,明确围海养殖区内必需配套设施的管控要
求,妥善处理养殖废弃物,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海洋
生态环境。
四是有效保障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养殖用
海涉及面广,关乎渔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
优化养殖用海管理,依法核发海域不动产权登记证
书和养殖证(“两证”),对于维护海域资源所有者权
益,保障各类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促进沿海地区
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问:《通知》出台的主要政策考虑是什么?
答:近年来,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渔业)部门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养
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海水健康养殖面积,依法核
发“两证”,有效保障了各类养殖用海者的合法权
益。同时,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沿海地区不同
程度存在养殖用海布局不合理、近岸养殖清退工作
不规范等问题。
《通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
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政
策考虑: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分类管控增量。养殖用海
方式多样,经营主体多元,需要分类采取管控措施,
明确管理要求。对于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围海养
殖,要严格控制新增用海规模;对于经营性养殖用
海,鼓励以市场化的方式出让;对于人工投礁式海
洋牧场,要科学评估,合理确定用海方式和规
模。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稳妥处置存量。我国大规
模海水养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养殖用海历史悠
久,具体问题错综复杂,有些已不符合现有空间规
划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有些未依法办理用海
审批手续,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因地制宜,
稳妥处置。
三是坚持简政便民,减轻渔民负担。维护传统
渔民的基本权益是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
础,因此有必要划定一定范围的渔民传统养殖海
域,进一步优化养殖用海申请审批程序,依法减免
海域使用金,切实减轻传统渔民负担。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养殖。与传统养
殖方式相比,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设施装备更先进、
养殖技术更领先、生产方式更高效、对海洋生态环
境的影响较小。要积极鼓励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
式,推进养殖生态环保材料应用,提高养殖设施和
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
展。
基于以上政策考虑,《通知》从科学确定养殖用
海规模与布局、分类管控新增养殖用海、稳妥处置
现有养殖用海、全面规范养殖用海审批和出让、积
极推行生态化养殖用海和切实加强养殖用海监管
等 6 个方面,提出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的政策措
施。
问:在优化和保障海水养殖发展空间方面,《通
知》提出哪些政策措施?
答:为保障和优化海水养殖发展空间,《通知》
重点提出三项具体措施。
一是科学确定养殖用海规模。各地自然资源
(海洋)主管部门在编制海岸带等国土空间专项规
划时,应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
结合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增养殖区,科学确定
养殖用海规模,稳定海水健康养殖面积。
二是积极支持深远海养殖用海。拓展深水远
岸宜渔海域,优化养殖用海布局,积极支持深远海
养殖和海洋牧场用海,加快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
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渔场建造应用。
三是明确严格禁止与适度控制养殖用海。增
养殖区不得划定在军事禁区和管理区、港口、航道、
锚地、海底电缆管道保护区等法律明确禁止占用的
海域。适度控制重要海湾和河口、滨海城市近岸海
域的养殖用海规模。
问:“传统渔民”在文件中多次被提及,在维护
传统渔民合法权益方面,《通知》明确了哪些具体举
措?
答:对于维护传统渔民合法权益,《通知》主要
明确了以下四项政策举措。
一是因地制宜划定渔民传统养殖海域。各地
应根据海域资源状况、养殖用海现状和渔民数量,
划定一定范围的渔民传统养殖海域,保障传统渔民
生计。渔民传统养殖海域主要是指《中华人民共和
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前,已由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或者村委会经营管理的养殖用海。
二是优先保障当地传统渔民用海。在渔民传
统养殖海域核发“两证”时应当优先安排当地渔业
生产者,使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将渔民传统养
殖海域的海域使用权确定给该村集体经济组织或
村民委员会的,要妥善处理国家海域所有权、村集
体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渔民个人承包经营权利之
间的关系。
三是切实减轻渔民负担。要优化养殖用海申
请审批程序,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依法减免海
域使用金,切实减轻传统渔民负担。养殖用海区和
渔民传统养殖海域内的围海养殖用海区域,可进行
整体海域使用论证,单位和个人申请用海时可不再
进行海域使用论证,切实减少渔民用海申请环节和
成本。
四是围海养殖区内允许建设必要设施。围海
养殖用海区内允许建设养殖生产必需的渔具存放
场所及看护设施、渔获采收及暂存平台、污水处理
设施、宽度6米以下的生产便道、简易养殖大棚、池
塘护坡及海堤加固工程等配套设施;除此之外,不
得新增其他配套设施,不得进行养殖池塘填埋、硬
化。在新建扩建养殖生产必需的上述配套设施前,
要向原审批机关同级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报
备。
问:《通知》要求稳妥处置现有养殖用海,对现
有养殖用海清退范围和处置原则作了哪些规
定?
答:为维护海域管理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对于现有养殖用海的两类情形要有序清退。一是
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且不符合《自然资源部、生态
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
管理的通知(试行)》文件管控政策的养殖用海;二
是生态保护红线外没有合法合规不动产权利证书
或权利证明、养殖证等且不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海岸带规划以及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专项规划
的养殖用海。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在不扩大现有
水产养殖规模前提下开展符合管控政策的养殖活
动。考虑到人工鱼礁对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一
定作用,并且已投放的人工鱼礁回收难度大、成本
高,清退会对海洋生态功能造成破坏,因此已投放
人工鱼礁的海洋牧场不在清退范围内。
现有养殖用海处置应按照以下原则:一是依法
依规。沿海各地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
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相关规定进行
处置,养殖用海涉及违法用海的要依法查处,因清
退给合法合规养殖生产者带来的经济损失要依法
补偿。二是尊重历史。养殖用海是长期存在的传
统用海活动,涉及广大渔民基本生计和切身利益,
因此在处置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历史因素,结合事实
与政策,客观公正处理有关问题,符合“两证”办理
条件的应当尽快补办。三是稳妥有序。沿海各地
要坚持人民立场,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逐
步推进处置工作,不得采取“运动式”“一刀切”措
施。涉及社会稳定风险的,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
估。
钟知之
近期,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出台
《关于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优
化养殖用海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便于社会各界
准确理解和把握《通知》主要精神,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
理司和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政策
解读。
近日,在玉环市干江镇,渔民们在寒冷的海面上忙于紫菜养殖管理。 吴达夫 摄
第6页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6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创 业
□本报记者 沈璐兰
前些日子,整村搬迁的三门县花桥镇
寺前村完成了一件大事——12 年“悬而
未决”的 32 间宅基地分配到户工作终于
全部完成。“这事能解决,我们邵指导帮了
很大的忙,他可是村民们的贴心人。”寺前
村党支部副书记林圣够脸上的喜悦之情
溢于言表。
林书记口中的邵指导,是寺前村的第
9任农村工作指导员邵建新,也是省人大
常委会办公厅行政接待处四级调研员。
2021 年 8 月,他一到任,就了解到村里的
宅基地分配问题,便多方联系,邀请到省
建筑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帮助村里编制宅
基地分配项目规划。他自己则一有时间
就挨家挨户讲政策、听诉求、解疙瘩,这才
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在农村当指
导员,就是要起到桥梁的作用,帮助村里
解决实际困难!”邵建新笑着说。在近两
年半的时间里,他早已晒得同老乡们一般
黑,也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然于胸。
“结对帮扶好比寻医问诊,要瞄准症
结、对症下药。在前几任农村工作指导员
的努力下,寺前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产
业基础依旧薄弱,尽快让村里的产业发展
起来成了头等大事。”邵建新刚到寺前村
时,正值我省对山区26县启动“新型帮扶
共同体”建设,要求变短线“输血”为长远
“造血”,这也成为他开展农村工作指导员
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邵建新的多次牵线和多方协调下,
2022 年 7 月,三门县与桐乡市首创委托
“消薄”新模式,签订“消薄飞地”合作项
目,不仅缓解了桐乡用地要素制约,还进
一步激发了三门县经济薄弱村的内生动
能。2023 年 11 月底,项目首笔 730 万元
投资收益成功兑现,县里 89 个经济薄弱
村都有份。看着村集体账户上新
到账的 8 万多元,林圣够笑个不
停。
在走访寺前村过程中,
邵建新发现村里许多留守
老人有劳动能力,却没
有合适的就业机会。
于是,他积极筹措资
金打造“红旗之家”共
富工坊,让留守低收入人
群就近就地灵活就业,有了
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仅如
此,他还向上争取资金,改造村
里老年活动中心,新建健康驿站,
让寺前村的 210 多位老人真正实现老有
所乐、老有所医。
从一村、一镇到一县,邵建新这位
“参谋长”一刻也闲不下来,指导帮扶工
作的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广。“寺前村的特
色农产品虽然打入了杭州、上海等市场,
但品种少、销路窄,带动增收效益有限。
通过联乡带县变‘单兵作战’为‘系统集
成’,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邵建新告
诉记者,通过动员花桥镇资源相似、产业
相近的9个村、8个合作社,他建立起“醉
鲜甜”党建联建项目,统筹全镇的特色农
产品,并成立红旗电商队伍,构建新的营
销体系,打响品牌。目前,“醉鲜甜”的各
类农产品已销往全国,价格是原来的几十
倍。截至2023年11月底,其销售额已超
500万元。
然而,从杭州跨越266公里来到寺前
村,邵建新坦言“几次动了要回去的念
头”。“父亲病重的时候,
村里的各项工作忙得
不可开交,根本抽不
开身,照顾工作都
落在妻子身上,
好在妻子比较
支持我的工
作 。”邵 建
新说,女儿现
在是高三关键
时期,但村里游
步道、茶园修复、观
光平台等项目正如火
如 荼 开 展 ,都 离 不 开
人。“两头都重要,只能我辛苦些,多跑跑
啦!”他爽朗道。
眼下,村里项目招引落地的辐射效应
正在慢慢放大,一幅产业更兴旺、农村更
繁荣、农民更富裕的新画卷正在寺前村徐
徐展开。村里的党建工作怎么抓,产业如
何进一步壮大,还有哪些致富新路径?琢
磨起寺前村的未来发展,即将离任的邵建
新仍念叨个不停。“农村工作指导员不只
是服务一个任期,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
随时都在。”邵建新坚定地说。在邵建新(左)的努力下,村里设立了健康驿站。
把帮扶工作做到农民心坎上
——记三门县寺前村农村工作指导员邵建新
□本报记者 杨怡
让村里的番薯粉丝“触网”销售,年
销售额增加 5 倍;让铁皮石斛亩产量增
加 1000 公斤、年销售额翻两番;帮助村
里引进数十种优质农业新品种……余姚
市中村村的这些喜人变化离不开一位农
村工作指导员的悉心耕耘——她就是舒
巧云。
舒巧云退休前是宁波市农科院的一
名高级农艺师。2015 年 1 月,舒巧云以
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身份来到余姚市鹿亭
乡中村村。“可能是职业习惯,刚到村里
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产业分布情况。也是
这样才了解到,卖番薯粉丝是当时村民
的重要收入来源。”舒巧云告
诉记者,彼时,由于村里的
番薯品种退化,品质、产
量下降,村民收入也随
之大幅减少。
2015 年,经舒
巧云牵线,中村村
在宁波市农科院
的支持下引进了番
薯 新 品 种“ 心 香 ”。
当年,村民种植的“心
香”番薯亩产量达到3000
公斤,是老品种产量的近两
倍。次年,“心香”番薯还陆
续在鹿亭乡李家塔、高岩、白鹿等村推广
种植。
产量上去了,销路怎么拓?舒巧云深
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如果有好
“形象”的加持,村里番薯粉丝的“粉丝”才
会越来越多。于是,她请人设计制作番薯
粉丝包装盒,大幅提升产品形象。同时,
她还动员村民开拓网络销售,并从 2018
年开始在村里举办“粉丝节”,进一步打响
“鹿亭粉丝”的名气,鹿亭乡粉丝年销售额
也从以前的100余万元增加到如今的500
余万元。
在舒巧云的帮助指导下,不仅“心香”
番薯在中村村生根发芽,“甬甜 5 号”甜
瓜、甜糯玉米、薄壳山核桃、猕猴桃等 10
余个优良果蔬品种也陆续进入鹿亭。此
外,在舒巧云的牵线搭桥下,宁波市农科
院的专家也多次来到鹿亭,
为当地茶叶、苗木等产业
的发展“把脉”。
石斛作为天然药
材,近年来备受市
场推崇。但由于
管 理 、技 术 和
品种等原因,
石斛品质和价格
参差不齐。鹿亭
乡是宁波重要的生
态涵养区、水资源保护
区,保持着良好生态环
境的鹿亭就将石斛作为中
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品种,尝试高山仿野生
活体种植。
“你现在看到的这些铁皮石斛,是四
五年以前种的,现在可以收割了。”石斛种
植户龚松年告诉记者,在舒巧云的指导
下,他掌握了如何通过活体松树模拟野生
石斛生长环境等技术。“现在,我的铁皮石
斛能卖到 3000 元一公斤,是普通石斛价
格的三四倍。”老龚笑着说。
在舒巧云作为驻村指导员的 7 年半
时间里,她每周都会到中村村工作一两
天,而每次往返都要花近3个小时。不光
在中村村,甚至连附近的李家塔、高岩、白
鹿等村的村民也对舒巧云很熟悉。
就这样,在与村民朝夕相处的过程
中,舒巧云渐渐融入其中,成了中村村的
一名“新村民”,原定2年的驻村时间也延
长到了7年半,直到2022年退休。在舒巧
云的荣休仪式上,不少村民都自发前来欢
送。“舒指导员把我们当成亲人,把咱们的
事当成她自己的事。”这是中村村妇女主
任郑夏芬对她的评价。
是啊!7年半的光阴,舒巧云已与中
村村的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应了她本
人那句话——“中村大大小小的事,都让
我牵肠挂肚,割舍不下。”
舒巧云(中)在番薯种植基地查看产量。
7年间,她让村民腰包鼓了又鼓——记余姚市中村村农村工作指导员舒巧云
第7页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7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健 康
冬天气温低
吃什么食物能让身体更温暖?
天冷的时候,人们喜欢吃热乎乎
的食物。由于冷食物会使胃肠道血管
收缩,降低食物消化吸收效率,虽然健
康人能慢慢把食物的温度暖到体温,
但毕竟需要时间,需要耗费能量,且冷
刺激本身会令部分人的胃肠感觉不
适。所以,天冷时吃一些热乎乎的食
物,确实是比较靠谱的事情。
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本身就和温
度有关,温度降低时,动物食物中的脂
肪会凝固,要乳化、吸收它,都会加大
难度。同时,淀粉类冷食也会增加慢
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比例。甚至有
研究发现,即便是不需要消化的葡萄
糖水,在冷着喝时,吸收速度都会变
慢。
由此可见,怕冷、体弱、消化不良
的人,更适合吃热乎乎的食物。当然,
如果身体很强壮,消化能力很强,就不
必太顾忌食物的温度了。
范志红
冷食物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 降低食物消化吸收效率
冬季是病毒感染的高
发时节,肺容易受攻击。肺
气受伤会出现咳喘等呼吸
道症状,老人因为肺气不足
常感到气短乏力,尤其是患
有老慢支、哮喘的人,更为
此感到苦恼,因此老人更需
要养肺,冬天才能不生病或
是少生病。
1.一杯热水经济实惠
喝热水是好习惯,不仅
能解渴,还能润肺,平时可
以倒一杯热水,对着吸入水
蒸气,也有助滋润肺脏。
2.主动咳嗽换气清肺
晨起开窗通风换气,可
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
不仅可以清除呼吸道及肺
部的杂物,还可以增加肺活
量,提高肺的免疫功能。
3.适当闭气强肺功能
适当闭气可以增加肺
活量,提高对氧的耐受力,
锻炼呼吸肌,但是不能长时
间憋气,以免造成缺氧,影
响心肺及大脑功能。
4.笑口常开宣肺益气
中医认为,笑能宣肺,
开怀大笑可引起肺部扩张,
促进呼吸肌运动,增加肺活
量,且笑的过程中,还会不
自觉地深呼吸,清理呼吸道
垃圾,使呼吸更通畅。
5.按摩穴位舒服养肺
点按天突穴(胸骨上窝
中央)可以有效缓解咳嗽、
哮喘等病症;点按肺俞穴
(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能缓解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点按
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
鼻唇沟中)可快速缓解鼻塞
不通及慢性鼻炎等。
6.五种白色食材养肺
梨可以滋阴清热、润肺
止咳,秋冬季熬制梨水食
用,养肺润肺效果不错;百
合可以补肺阴、清火润肺,
适合用于秋冬季的阴虚燥
咳等症;山药有益肺气、养
肺阴的功效,可用于肺虚
久咳、咳痰等症;银耳能够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缓解
肺燥咳嗽、胃肠燥热、便秘
等症;白萝卜可以降气化
痰、消食润肺、解毒生津,
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疾病引
起的咳嗽、咽干、咽痒等症
状。
任柯普
糖尿病的危害众所周
知,但你知道吗?糖尿病患
者也可能面对另一个健康
“杀手”——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健康成年
人 空 腹 血 糖 浓 度 低 于
2.8mmol/L,而对于进行药
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
血糖值低于 3.9mmol/L,就
属于低血糖的范畴。低血
糖最普遍的症状是疲乏、无
力、心慌、出冷汗、饥饿感、
面色苍白、手脚颤抖、紧张
焦虑等,发展到重度,会出
现言行异常、意识混乱甚至
昏迷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
使用不准确,或进食过少、
漏餐、进餐时间延后,以及
饮酒,剧烈运动或空腹运动
等,都容易发生低血糖。此
外,年老体弱、有肝肾等重
要器官重大疾病患者、酗
酒、胰岛功能差的患者,患
低血糖的风险也很大。
在专家看来,不论是低
血糖还是高血糖,都很危
险。但相比较而言,高血糖
(除非严重时)对人体的危
害相对缓慢,而低血糖的危
害则比较紧急。这是因为
轻中度的低血糖往往不被
重视,一旦发展加重,大多
数患者会立即感觉到身体
不适,严重者可能导致脑功
能受损。如果患者本身患
有心血管疾病,还可能会诱
发心梗、脑梗等。
低血糖发生时,许多不
良症状也会找上门来,因此
大家需要做好预防。首先,
饮食要规律,适当高蛋白、
高纤维、高脂肪饮食,减少
饮酒、戒酒,避免空腹剧烈
运动及劳累过度。对于高
危人群而言,规律监测血糖
很重要,这样可及时发现低
血糖。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
药物时,要在专科医师的指
导下进行,制定合理的血糖
目标,千万不要认为血糖控
制越低就越好。建议随身
携带糖果、巧克力等高糖食
物。当低血糖发生时,最好
立即口服这类易吸收、糖分
含量高的食物,如果症状未
明显缓解,应继续补充高糖
食物。不过,需要注意的
是,正在服用阿卡波糖药物
的患者,应该尽量选择葡萄
糖粉或葡萄糖片。
另外,出现低血糖症状
时,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进
食 15 分钟左右,进行血糖
测量来帮助判断,同时减少
活动,多休息。专家提醒,
当病情非常严重时,应立即
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就
医。 王怡
冬季天气寒冷,不时有低温寒潮来袭,让很多人都关心起了如何“吃出温暖”的话题。那么,吃哪些食物
能让人感觉更温暖呢?是不是只要吃热量高的食物,就能给身体提供更多热量?传统所说的“温性食物”是
不是真的有效果?
吃猪油、吃蛋糕、吃曲奇、吃油炸
食品……其实,这些对于提高抗寒能
力基本上没什么帮助。我们可以把
人体看成一个供暖工厂,这个工厂的
燃料就是食物,包括脂肪、淀粉和
糖。工厂燃烧的锅炉,就是人体细胞
中的线粒体。工厂的产品,就是人体
制造出来的能量,包括让身体温暖的
热量,还有能推动人体血液循环、细
胞更新、组织修复、工作学习等所需
要的能量。
吃大量的高热量食品,实际上就
是给这个工厂送来很多燃料。所以,
长期来说,每天吃的食物太少,热量太
低,人肯定是不抗冻的。但是,即便这
些燃料堆积如山,也不一定能够顺利、
高效地燃烧,让锅炉充分放出热量。
如人体细胞当中的“锅炉”太少,或者
进料管道出了问题,或是工厂指挥系
统下达指令,要求降低生产效率……
那么就算有足够的燃料,产出的热量
还是不能满足需要。
那么,谁是“锅炉”呢?刚才说
了,就是细胞中的线粒体。肌肉细胞
中的线粒体多得密密麻麻,所以一个
人身上的肌肉越多,越充实发达,细
胞中的线粒体总量就越大。而身体
中的脂肪比例越大,线粒体总量就越
少。
这样一说就能明白——肌肉多的
人产热能力强,而脂肪比例高的人产
热能力差。运动员通常不怕冷,练健
美的人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就是因为
他们肌肉充实,产热能力强。胖人虽
然有脂肪层来保温,仍然不比其他人
抗冻,因为他们产生的热量本来就少。
当然,那些又缺脂肪,肌肉又少,
皮包骨头的瘦人,自然就更不抗冻
了。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食
物,同时好好健身,充实肌肉,增加自
己的“锅炉”数量。
高热量≠高温暖 肌肉多比脂肪多更抗冻
血管畅通、血液循环速度加快 人体就不会感觉到冷
至于怎么让人能更多地感受温
暖,这里不仅仅有锅炉的问题,还有管
道的问题。用来帮助燃烧的氧气是怎
样送到人体供热工厂的?产生的热量
又是怎样送到全身的?靠的是血管中
的血液流动。
人们常说“热血”,血真是热的。
温热的血液,就像暖气管道,把生物
氧化产生的热量运送到全身各处。
运动的时候,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身
体的热量产生增加,并以更快的速度
把热量送到全身,所以人就感觉热
了。
如果屋里的供暖管道堵了,或管
道中的热水流动速度太慢,屋里肯定
热不起来。人体也是一样的,老年人
的血管硬化了,血管堵了,心脏泵血能
力弱了,血液流动速度就慢,产热能力
就会下降,所以他们更加怕冷。
经常运动的人,本来肌肉比例就
高一些,心脏还特别有力量,泵血能力
强,血液循环又顺畅,身体的产热效率
和传热效率就高,自然就不那么怕冷
了。
有些食品能促进血液循环,让氧
气和葡萄糖的运输速度加快,也能让
身体感觉温暖。因为没有足够的氧
气,锅炉就不能熊熊燃烧,而氧气是靠
血液来输送的。
比如,吃加了香辛料的食品,辣椒、
花椒、小茴香、孜然、葱姜蒜之类,都有
帮助消化和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有利
于改善身体的产热和散热能力。
传统“温性”食物能让人暖吗 哪种物质的热效应最高
那么,有没有一些吃了让人感觉
温暖的食物?那些传统上所谓的“温
性”食物,真能让人感到温暖么?所谓
温性食物,是传统医学的说法。顾名
思义,温性食物,就是那些使人们身体
感觉更温暖的食品。
其实食物多多少少都会让人感觉
到温暖,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所以,很
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进餐厅之前会
觉得冷,而从餐厅里出来,身上就热乎
乎的了。这是因为,无论蛋白质、脂肪
还是碳水化合物,多少都有点热效
应。只不过,蛋白质的热效应最高。
蛋白质所含的热量当中,30%都会作
为体热释放出来,而碳水化合物只有
5%,脂肪则更少。
有些食物能提供更多的蛋白质,
会让我们在饭后觉得更加温暖,比如
肉类、蛋类,特别是瘦的牛羊肉。人们
吃完涮羊肉会浑身冒汗,如果只吃涮
白菜、涮面条,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温暖
效果。
贫血的时候,人体供氧不足,生
物氧化效率下降,就会更加怕冷。所
以,富含铁的牛羊肉和动物内脏对维
持血红蛋白水平有帮助,对抗冷也有
帮助。
而甲状腺素就像供暖工厂的控
制中心,如果工厂决定提高产能,供暖
效果自然会大大增强。缺碘、营养不
良,或长期过度疲劳时,可能造成甲状
腺功能低下,人体就会特别怕冷。通
过合理营养,或使用一些药材,如能够
帮助调整甲状腺素等促进生物氧化的
激素水平,也有利于温暖身体。
有的食物能促进消化吸收,让人
体从同样的食物中吸收到更多的营
养成分,这当然会有利于产生更多的
能量。而另一些食物则含有过多的
抗营养因素,对消化能力弱的人来
说,妨碍了营养成分的利用,人就会
更加怕冷。
推荐6个冬季养肺方法
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猛烈
糖尿病患者不妨随身带几颗糖
第8页
有机更新 村美民畅
“明确了‘无体检不更新、无运营不
建设、无保护不改造’的有机更新思路,
我们建设具有现代品质、浙江特色的
和美乡村,就有了抓手。”埠头镇党委
副书记、镇长张培成说,去年 9 月,镇里
把十都英村划分成 7 个网格,组建 7 个
工作小组,开展网格化改造提升,开启
了“比谁的步数多、比谁晒得黑、比谁
汗流得多、比谁喉咙喊得哑”的“四比”
赛道。
全力植绿美化。在水旁、路旁、村
旁、屋旁种树栽花,因地制宜建设小菜
园、小果园、小花园,利用村头巷尾、房前
屋后的废弃地、边角地,打造微节点、微
景观80余个,合理规划,建成公园、广场
12个。
着力风貌整治提升。改造房屋外立
面8000余平方米,修复了应氏、张氏两个
祠堂屋顶和外立面;整治空中“蜘蛛网”,
梳理规整强弱电7000余米,线路入地600
多米,拔除电线杆30根。
聚力道路交通建设。村内主道路沥
青改造2公里,道路路面改造提升1.6公
里,破损路面修复310余处;同时,合理利
用废弃地、边角地等,建设停车场8个,停
车位290个。
还拆除违搭乱建40余处,修复田垄
1000多米,恢复耕种27亩。
“村里好看的地方越来越多,看也看
不完啊!”村民夸耀说。
2024 年 1 月 6 日 星期六 8 编辑:徐碧芳 版式:顾晓颖
电话:0571-86757165 E-mail:bfxu01@126.com 美丽乡村
有机更新村庄 赓续历史文脉
仙居十都英村:打造现代和美乡村新图景
庆元库山村
:
巧用
﹃兴村计
﹄抱紧
﹃小产业
﹄
“发电收入又
到账啦!”近日,发
现手机关联的村
级账户又入账了
一笔光伏发电收
入,庆元县张村乡
库山村党总支书
记吴继义乐开了
花。
作为庆元县
6 个民族村之一
的库山畲族村,在
有关部门的帮助
下 ,通 过 专 项 支
援、消费帮促、产
业共谋等举措,实
现了集体经济指
数 型 增 长 ,2023
年经营性收入首
次突破 50 万元,
探索出了一条产
业兴旺、乡村和美
的民族村共富之
路。
近年来,库山
村依托少数民族专项补助资金的政策红
利,率先探索出了一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之路,让“屋顶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增长
点。2021 年起,库山村先后两次成功申请
了少数民族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光伏项目,
同时参与“五村联建”项目,现归属库山村
的总装机容量200余千瓦,年发电量约240
万度,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0余万元。
“投资和建设不用村民掏一分钱,还月
月有收入,这些全靠上级帮扶好政策!”看
着村中瓜果长廊、闲置屋顶等搭建好的光
伏电板,吴继义感触颇深。
库山村山林、土地、水资源丰富,近年
来在做活山水产业上下功夫,让“绿水青
山”变成“金山银山”。一方面,以村集体名
义向农户流转土地,建成占地近70亩的中
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年驯化种苗可达
2000 万株。仅此一项,不仅可以为村集体
每年增加租金收益6万元,还能带动百余名
农户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利用地处漂
流沿线的区位优势,结合“河权入户”“河权
入社”理念,探索河道使用权、管理权入股
漂流项目,并与庆元县瓯源公司达成合作
协议,村集体每年可获得5万至8万元不等
的分红收入。在村委会的谋划下,各种小
产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为库山村招
引人气和投资。
2023 年年初,张村乡将西瓜种植列入
了“认亩奖励”名单和“示范田”项目,库山
村主动请缨,提出规模种瓜,通过以“村集
体出资入股+大户技术支持+乡强村公司
营销回购”的三方合作机制,依托节庆经
济、短视频直播等手段,库山西瓜大放异
彩,仅漂流节期间,全村共出售西瓜近10万
公斤,农户增收3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
10万余元。
另外,库山村还进行了流转土地出租
给大户建设树莓种植采摘基地的尝试,将
土地“化零为整”,统一流转,现已完成种植
40余亩,除了每年3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外,
意外收获了一笔2万元“长兴—庆元山海协
作树莓种植项目捐赠款”,专门用于流转土
地扩大种植面积,发展采摘观光农旅融合、
树莓精深加工等。传统农业的反哺,以“土
味经济”形式让库山村尝到了甜头。
库山畲族村以“偏远但不边缘”的信念
和“颗粒归仓”的心态,在有关部门的帮扶
下,巧用“兴村计”,抱紧“小产业”,走出了
一条民族村共富蝶变之路。
郭真 甘淑娟
趁着冬日暖阳,
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
麻蓬村农民纷纷习武
健身,吸引了不少游
客前来观光留影。历
史上就有习武传统的
麻蓬村,眼下习武之
风 更 是 得 到 发 扬 光
大,村里习武之人不断
增加,加上秀美的山
村景色,麻蓬已成为
网红打卡地。
吴铁鸣 吴绍阳 摄
村民习武地
变身新景点
埠头镇是“浙八味”中药材传统种植
地,所产药材质量好、应用广,其中元胡、
贝母、白术更有千年种植史。
一直以来,这里出产的中药材都是
等药贩上门收购,价格不稳定。十都英
村找准发力点,中药材市场、物业大楼等
一批强村项目应运而生。
清洗、烘干、切片……刚建成的十都
英中药材市场,占地 6 亩,建筑面积近
4000平方米,总投资500多万元,每日可
加工鲜品药材20余吨,每年加工收入可
达600多万元。同时,成功打造“神农谷”
道地药材品牌,开展药材加工、销售、培
训等,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十都英村中
药材市场和物业大楼,每年可为村集体
带来50多万元的租金收益,也为附近的
村民提供了多个岗位。”张金弟介绍说。
来自绍兴的董国昌,在村里承包了
300 余亩土地,种植水稻。晚稻收割后,
他将这些地又转包给村民种植贝母、元
胡等中药材,董国昌可增加10多万元收
入。张金弟说,目前村里引入了大陈谷
中药材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
农户”模式,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并保底
回收,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
积极性。现在村里已种植中药材600多
亩,每亩增收1万元左右。 张飞远
产村融合 村强民富
冬日的阳光洒在仙居县埠头镇十都英村,和煦宜人。
行走在河畔巷尾、公园广场,道路宽敞整洁,屋舍参差有序,花草树木环绕,目之所及,处处即景……
十都英村地处浙东南革命老区,是仙居县埠头镇的镇郊村,全村880余户,3200多人。十都英村由十都英一村、
十都英二村、十都英三村、白泉村4个村合并而成,因村大人多,曾在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等方面比较滞后。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十都英村整体推进村庄改造提升,打造现代化美丽城镇重点单元,渐
次展现出风貌和谐、人文赓续、产村融合的现代和美乡村新图景。
“一座座古民居,一面面文化墙,一
垛垛‘双拥柴’……把文脉植入有形的载
体,渗入无形的灵魂。”十都英村党总支
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金弟不无自豪地说,
在人文传承中,村庄品质和村民素养都
得到大大提升。
十都英村属传统村落,是苍岭古道
陆路商道的一部分。村中古民居众多,
尤以开当铺闻名的当店街及当店的三台
九明堂为代表。
近两年,镇村争取来300余万元资金,
对十都英古民居进行改造提升。依照“尊
重原貌、最小改造、就地取材、废旧利用、
修旧如旧”原则,力求留住旧时味道和乡
风古韵。同时,从诗词歌赋、历史典故中
挖掘素材,讲好故事,为传统村落赋“魂”。
在古民居中长大的张金弟认为,保
护了具有文化符号的地标,也就留住了
通往童年的那扇门。但仅仅保护还不
够,关键要活化利用。他举例说,上台古
民居是著名军工科学家张相麟和王茹芝
夫妇家族的居所,其先辈曾在此独资创
办乐育小学,经修缮后,改为张相麟夫妇
事迹展示场所,以“积善仁家”激励后人;
省军区在村里设立了“八一奖学金”,已
惠及村里60多名学子。
“我们在村里那棵最美的古樟树旁建
起马兰广场。”张金弟说,当年,张相麟、王
茹芝隐姓埋名,从事军工工作。当时的保
密工作极其严格,不能对同事说,不能跟
父母讲,就连爱人和儿女也不能说。一
次,两人分别接到任务后,到马兰基地的
一棵老榆树下等车,不期而遇。这棵树被
张爱萍将军命名为“夫妻树”,并称赞他们
是祖国的好儿女。2019年热播的电视剧
《有个地方叫马兰》,讲述了“夫妻树”的故
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
奉献”的马兰精神,扎根在十都英村的马
兰广场,也扎根在十都英村村民的心中。
文脉赓续 村和民顺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更多案例
百万用户使用云展网进行pdf电子书制作,只要您有文档,即可一键上传,自动生成链接和二维码(独立电子书),支持分享到微信和网站!
{e.stopPropagation()}">
x
{{to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