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
第44卷第1期 □ 2022年1月
VOL.44NO.1 □ JAN.2022
另类的现代性贡献:中国农民画的文化叙事*
□胡绍宗
[摘 要] 中国农民画是新中国初期 “新美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在与民俗艺术、精英艺
术的对立范畴中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形态。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相伴出现的文化现象,与
乡村社会变迁形影相随,并揭示出了乡村知识人亲近并认同农耕文化的一种生存风格。七十年中国
农民画的发展过程表达了农民自己和地方社会的多重诉求,建构了一个农民与国家、农民与地方之
间展开的长时段和延时性的对话关系。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农民画运动的出现及其丰富的实践过
程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解决 “农民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另类的现代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农民画;主体性;文化对话;另类的现代性
[作者简介] 胡 绍 宗, 黄 冈 师 范 学 院 美 术 学 院 教 授, 历 史 学 博 士 后。 湖 北 黄 冈, 邮 编:
438000。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179 (2022)01-0130-07
新中国的 “新美术从根据地开始”,而新中国
初期的农民画是新美术的一个特别的形态。① 作为
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相伴出现的一种文化现
象,中国农民画是民间美术、大众艺术从中国革命
的情景中走出之后遭遇农业集体化运动而出现的一
种另类的现代性现象。我们看到,这个孕育于特殊
社会情景下的文化形式,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
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成长发育,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也正是农民画的兴起与新中国初期社会建设、政治
运动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它随后的实践节奏中总是
被套嵌在一种始料不及的事件性的更迭与转换中。
今天,它已走过了近七十年的历程,业已成为一个
结构复杂的艺术社会学文本。显然,在农民画史诗
般展开的过程中,它的内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民
间艺术或民俗艺术,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艺
术。农民画在各时期的创作与乡村社会制度变迁形
影相随,从而表征了农民文化主体的策略意识和文
化适应性,也揭示出了乡村知识人亲近并认同农耕
文化的一种生存风格。
中国农民画几十年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内在要素
彼此关 联 的 系 统 结 构,正 如 美 国 社 会 学 家 贝 克 尔
(HowardS.Becker)所言,艺术是一个在过程中展
开的 “集体行为”。② 从艺术的集体性出发,把七十
年 中 国 农 民 画 看 成 一 个 由 不 同 关 系 合 力 所 构 成 的
“艺术界”,再从这个体系中审视那些彼此交织的联
系,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结构性地、过程性地理解农
民画是如何作为一个社会行为嵌入农民日常生活之
中。这种视角之于农民画文化主体性存在的认知是
很有帮助的。因为一个主体性的存在本身就是多种
关系建构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画成为农民与
国家、农民与地方在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中的话
语途径,并彰显出农民画作者在互动中所拥有的一
个主动、平和、劲韧与灵活的对话身份———一个执
拗而低调的对话者身份。
一、在新中国 “新美术”的潮流中出场
以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踏进20世纪大
门的古老中国正在急急地推进一场 “包含了政治革
130
①
②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新中国70年中国农民画文化主体性及现实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BSH098)。
介子平:《新美术从根据地开始》,《美术报·副刊》,2015年4月25日,第23版。
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的 “艺术界”的观点也许对农民画现象生成中社会关系的认识有帮助。他认为: “艺术不是一个特别
有天赋的个体的作品。与之相反,艺术是一种集体活动的产物,是很多人一起行动的产物。”参见 [美]霍华德·S.贝克
尔:《艺术界》,卢文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第1页。